养猪场规划四个功能区

合集下载

200头商品猪场设计方案及对策

200头商品猪场设计方案及对策

200头商品猪场设计方案及对策设计方案:1.牲畜饲养场规划:将猪场分为多个区域,包括饲养区、繁殖区、生产区、设备存放区等。

每个区域应有明确的功能和专门的空间。

2.饲养区设计:饲养区应有良好的通风和排泄系统,确保猪舍内空气流通和粪便及废料的有效处理。

饲养区可以采用环境控制技术,如温湿度控制系统和粪便处理系统,以提高生产效益和保证猪的健康。

3.繁殖区设计:繁殖区应包括母猪舍、种猪舍和分娩室。

母猪舍应设有合适的饲料供给和水源,保证母猪的营养需求。

种猪舍应设计为舒适和安全的环境,使种猪保持良好的生殖状况。

分娩室应具备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以及监控和动物保护设备,以确保母猪的分娩过程顺利。

4.生产区设计:生产区应配备先进的加工设备和生产线,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此外,应有适宜的仓库和冷藏设备,以储存和保持产品的新鲜度。

生产区还应设置合适的通道和工作空间,以方便工作人员的操作。

5.设备存放区设计:设备存放区应有足够的空间,容纳各类猪场设备并保证设备的安全。

设备存放区还应与繁殖区、饲养区和生产区相连,方便设备的调取和使用。

对策:1.健康管理:建立严格的疫苗接种和疾病防控计划,以确保猪群的健康。

定期对猪群进行健康检查,并及时治疗任何疾病。

2.粪便处理:采用科学有效的粪便处理技术,并确保粪便的妥善处理和处置。

可以考虑利用粪便进行资源化利用,如生产有机肥料。

3.饲料管理:确保饲料质量和供应的稳定性,根据猪群的不同生长阶段和需求合理配比饲料。

定期检查饲料质量,预防饲料中的有害物质对猪的影响。

5.员工培训:为工作人员提供充分的培训和指导,包括养殖知识、设备操作和卫生管理等方面。

提高员工的技能和意识,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6.环境保护:遵守环境保护法规,减少对周围环境的污染。

采取合适的噪音和臭气控制措施,减少对附近居民的影响。

7.定期维护: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对设备进行清洁和修理,及时更换老化和损坏的部件。

畜牧场的功能分区

畜牧场的功能分区

畜牧场的功能分区在现代畜牧业中,为了提高生产效率、保障动物福利以及维护环境卫生,畜牧场通常被划分为若干个功能分区。

这些分区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共同构成了畜牧场的整体运营体系。

1. 饲养区:这是畜牧场的核心区域,负责动物的饲养管理。

根据动物的种类和生长阶段,饲养区又可细分为育雏区、育成区、成年区等。

饲养区内通常配备有饲料加工设施、饮水设施以及相应的饲养设备。

2. 繁殖区:该区域专注于动物的繁殖工作,包括种畜的选择、繁殖计划的制定以及繁殖技术的实施。

此外,该区域还会负责繁殖相关数据的记录和分析,以优化繁殖效率。

3. 兽医及医疗区:为保障动物健康,畜牧场需设立专门的兽医及医疗区。

该区域负责动物的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同时还会进行动物疫苗接种和药物管理。

此外,该区域还会进行动物健康状况的监测和记录。

4. 隔离及检疫区:当动物出现疾病或疑似病例时,需在隔离及检疫区进行观察和治疗。

该区域会对病畜进行隔离,以防止疾病扩散,同时还会对病畜进行治疗和康复。

5. 污水处理及排放区:为了保护环境,畜牧场需对产生的污水进行妥善处理。

该区域会对畜牧场产生的污水进行处理和净化,确保污水达标排放。

6. 饲料及物资存储区:为了保障生产的连续性,畜牧场需存储一定量的饲料和生产物资。

该区域负责饲料和物资的采购、存储和管理,确保饲料和物资的质量和供应稳定。

7. 办公及生活区:最后,畜牧场还需设立办公及生活区,以满足员工的工作和生活需求。

该区域包括办公楼、宿舍、食堂等设施。

通过以上功能分区的设置,畜牧场能够实现专业化、精细化、科学化的管理,从而提高生产效率,保障动物福利,并有效保护环境。

未来随着畜牧业的发展,功能分区的设置还将更加丰富和完善,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和环境保护要求。

养猪场建筑规划设计

养猪场建筑规划设计

养猪场建筑规划设计养猪建筑主要包括出猪台、出粪台、沼气池、饲料间、兽医室、人员消毒间、车辆消毒间及道路等。

其规划设计主要应注意以下几点:①生产区最好只设一个出入口,并设有人员消毒、车辆消毒及值班室。

②出猪台和集粪池置于围墙外边,外来运猪、运粪车不必进入生产区即可操作。

③外来车辆将饲料运至饲料间,再由生产区内车辆将饲料运至各猪舍。

④生产区的道路设置,按用途区内道路可大致分为人行道、饲料道和运猪、运粪道。

⑤隔离猪舍应远离生产猪舍,且处于常年下风向或侧风向。

⑥水源、电源应靠近各猪舍,方便使用,减少浪费。

同时,对水源应有切实的保护措施,避免被污染,电源应做到安全用电。

⑦粪便污水处理应统一规划,结合实际条件,充分利用。

并注意污水和雨水分开,减少污水处理量。

6、办公生活区建筑规划设计办公生活区应远离生产区,并且置于优越的位置。

办公区的规划要方便管理,特别是对外来人员、车辆的消毒管理。

7、种猪运动场和消毒池的设计由于种猪舍每年至少要使用4〜5个月,所以设计时必须考虑到种猪的运动问题,可设计一个种猪运动场。

为了不增加封闭式猪舍的建筑面积,将猪栏与墙壁之间四周走道,设计成2.3m宽。

消毒池应建在进出养殖场的大门,为4mtimes;3m的消毒池,且每个猪舍的入口处,也要建一个lm2的消毒池。

8、猪床设计猪床圈栏可采用热镀钢管焊接成栏栅式,栏高2.5m,每个猪床而积为3m2左右。

9、通风保温设计猪舍后墙设5个窗户(70公分times;70公分),猪舍屋顶前沿向上开4个通风口(50公分times;50公分),以便猪舍臭气通过屋顶通风口排出舍外。

猪舍设计中的隔离和分区规划

猪舍设计中的隔离和分区规划

猪舍设计中的隔离和分区规划猪舍的设计在养殖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合理的隔离和分区规划能够提高猪的生产效益,保障猪的健康和福利。

本文将从隔离和分区规划的必要性、合理布局和功能要求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隔离和分区规划的必要性猪舍作为猪的居住空间,具有一定的面积和容量,需要根据不同阶段或功能的猪进行合理的分区隔离。

这是因为不同年龄的猪对环境的需求不同,而且猪之间可能存在疾病传播的风险。

因此,隔离和分区规划是确保猪舍内部环境卫生、保障猪群健康的必要手段。

二、合理布局1. 年龄隔离根据猪的年龄特征,可以将猪舍分为幼猪区、育肥猪区和生产母猪区等不同的区域。

幼猪区主要用于分娩仔猪和供应给其他猪舍,育肥猪区用于育肥期猪只的养殖,生产母猪区用于生产母猪的繁殖。

这样的布局既可以满足不同年龄猪的需求,也能够避免不同年龄猪之间的交叉感染。

2. 疫病隔离在猪舍设计中,还需要设置相应的隔离区,用于隔离已经感染疾病或有疫情的猪只。

这可以防止疾病的传播扩散,最大限度地保护整个养殖系统的健康。

隔离区需要与其它区域隔开,采取独立的通风系统,并设置专门的人员管理和消毒程序。

三、功能要求1. 环境控制猪舍内的温度、湿度、通风等环境因素对猪的生长和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隔离和分区规划需要考虑到环境控制的要求。

可以通过合理设置通风设备、温控设备以及不同功能区域的隔热材料来实现对环境的控制。

2. 空间布局猪在不同生长阶段需要不同的空间,考虑到猪的舒适度和生长需求,隔离和分区规划需要合理确定每个区域的大小和容量。

同时,要保证猪舍内部道路的通畅,方便清洁和管理。

3. 健康管理隔离和分区规划需要考虑到猪的健康管理。

除了合理隔离,还需要设立相应的检疫和治疗区域,保证猪只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护理。

此外,为了预防疾病的发生,猪舍设计中还可以考虑设置消毒装置和疫苗接种台等设施。

四、结语猪舍设计中的隔离和分区规划对于猪的生产效益和健康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合理规划和布局,才能创造出一个适宜猪生存、繁殖和生长的环境,提高养殖效益,减少疾病传播和损失。

养猪场设计方案

养猪场设计方案

养猪场设计方案养猪场设计方案猪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猪肉消费量大且需求稳定。

为了提高养猪效益,养猪场设计方案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个养猪场设计方案的简要叙述。

首先,选址是设计方案的第一步。

养猪场应选在容易获取大量饲料和水源的地方,离市场和交通便利。

同时应考虑环保因素,远离人口密集地区、水源和生态脆弱区域。

其次,建筑物设计是养猪场设计的核心。

建议分为猪舍、办公区、存储室和生活区四个区域。

猪舍是养猪场的重点,应以猪群的舒适生活和养殖效率为核心。

猪舍应建立在坚固的土质地面上,墙壁应使用耐酸碱和耐候的材料。

猪舍内部的环境要符合猪的生长需求,包括合适的温度、通风、湿度和光照等。

不同生长阶段的猪应分开饲养,不仅能提高养殖效益,还能防止疾病传播。

办公区应配置办公室、会议室和员工休息室,为养殖人员提供便利和舒适的工作环境。

存储室主要用于储存饲料、粪便等物品,要设备完备,并与猪舍相对应。

生活区宜选在猪舍和办公区附近,提供员工的住宿和生活设施。

然后,设备配置是提高养殖效益和减少劳动强度的关键。

建议配置自动饲喂设备、环境控制设备、粪便处理设备等。

自动饲喂设备能够精确控制饲料的配给,降低浪费和人工成本。

环境控制设备包括温度、湿度、通风等设备,能够为猪提供舒适的生存环境。

粪便处理设备能够处理猪舍内产生的粪便,减少环境污染,还可以作为有机肥料。

最后,养猪场的管理策略和规范操作非常重要。

建议制定详细的营养方案、防疫计划和工作流程。

养殖人员需要经过培训,了解猪的生长特点和常见疾病的预防措施。

定期进行检查和记录,及时调整养殖策略。

综上所述,养猪场设计方案应综合考虑选址、建筑物设计、设备配置和管理策略。

只有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才能提高养猪效益,保障猪的健康生长,促进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养猪场设计规范》doc版

《养猪场设计规范》doc版

《养猪场设计规范》doc版《养猪场设计规范》doc版生态养猪规划设计1.场址选择①地势地形地势应高燥,地下水应在2米以下。

地势应避风向阳,猪场不宜建于山坳和谷地以防止在猪场上空形成空气涡流,还要避开西北方向的山口和长形谷地以减少冬春风雪侵袭。

地形要开阔整齐,有足够的面积,一般按可繁殖母猪每头40~50平方米、商品猪3~4平方米考虑。

地面应平坦而稍有缓坡,以利排水,一般坡度在1%~3%为宜,最大不超过25%。

②土质要求土壤透气透水性强,毛细管作用弱,吸湿性和导热性小,质地均匀,抗压性强,且未受病原微生物的污染。

沙土透气透水性强,毛细管作用弱,吸湿性小,但导热性强,易增温和降温,对猪不利。

粘土透气透水性弱,吸湿性强,毛细管作用明显,抗压性低不利于建筑物的稳固,导热性小。

沙壤土兼具沙土和粘土的优点,是理想的建场土壤。

但不必苛求。

猪场动力网③水源水质猪场水源要求水量充足,水质良好,便于取用和进行卫生防护。

水源水量必须能满足场内生活用水、猪只饮用及饲养管理用水(如清洗调制饲料、冲洗猪舍、清洗机具、用具等)的要求。

猪场需水量见下表。

猪别饮用量(升/头·天)总需要量(升/头·天)种公猪10 40 妊娠母猪12 40 带仔母猪20 75 断乳仔猪 2 5 生长猪 6 15 育肥猪 6 25 ④电力交通电力供应对猪场至关重要,选址时必须保证可靠的电力供应,并要有备用电源。

猪场必须选在交通便利的地方。

但因猪场的防疫需要和环境保护的考虑,不能太靠近主要交通干道。

⑤防疫和环保最好离主要干道400米以上,一般距铁路与一二级公路不应少于300~400米,最好在1000米以上,距三级公路不少于150~200米,距四级公路不少于50~100米。

同时,要距离居民点、工厂500~1000米以上。

如果有围墙、河流、林带等屏障,则距离可适当缩短些。

距其他养殖场应在500~1500米以上,距屠宰场和兽医院宜在1000~2000米以上。

养猪场设计规范

养猪场设计规范

养猪场设计规范-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生态养猪规划设计1.场址选择①地势地形地势应高燥,地下水应在2米以下。

地势应避风向阳,猪场不宜建于山坳和谷地以防止在猪场上空形成空气涡流,还要避开西北方向的山口和长形谷地以减少冬春风雪侵袭。

地形要开阔整齐,有足够的面积,一般按可繁殖母猪每头40~50平方米、商品猪3~4平方米考虑。

地面应平坦而稍有缓坡,以利排水,一般坡度在1%~3%为宜,最大不超过25%。

②土质要求土壤透气透水性强,毛细管作用弱,吸湿性和导热性小,质地均匀,抗压性强,且未受病原微生物的污染。

沙土透气透水性强,毛细管作用弱,吸湿性小,但导热性强,易增温和降温,对猪不利。

粘土透气透水性弱,吸湿性强,毛细管作用明显,抗压性低不利于建筑物的稳固,导热性小。

沙壤土兼具沙土和粘土的优点,是理想的建场土壤。

但不必苛求。

猪场动力网③水源水质猪场水源要求水量充足,水质良好,便于取用和进行卫生防护。

水源水量必须能满足场内生活用水、猪只饮用及饲养管理用水(如清洗调制饲料、冲洗猪舍、清洗机具、用具等)的要求。

猪场需水量见下表。

猪别饮用量(升/头·天)总需要量(升/头·天)种公猪 10 40妊娠母猪 12 40带仔母猪 20 75断乳仔猪 2 5生长猪 615育肥猪 625④电力交通电力供应对猪场至关重要,选址时必须保证可靠的电力供应,并要有备用电源。

猪场必须选在交通便利的地方。

但因猪场的防疫需要和环境保护的考虑,不能太靠近主要交通干道。

⑤防疫和环保最好离主要干道400米以上,一般距铁路与一二级公路不应少于300~400米,最好在1000米以上,距三级公路不少于150~200米,距四级公路不少于50~100米。

同时,要距离居民点、工厂500~1000米以上。

如果有围墙、河流、林带等屏障,则距离可适当缩短些。

距其他养殖场应在500~1500米以上,距屠宰场和兽医院宜在1000~2000米以上。

(完整版)规模化猪场建设指南

(完整版)规模化猪场建设指南

猪场场址选择选择猪场场址,应根据猪场的生产性质,规模,特点和任务,结合地形地势,土壤土质,水源水质,交通运输,生物安全等条件,进行综合调查分析后再做出科学的决策。

确定猪场占地面积养猪场应面积充足,复合当地城乡建设的发展规划并留有发展余地。

猪场的总占地面积可以按每饲养一头基础母猪需60-70M2计算,或者按每出栏一头商品猪需3-4M2计算,不同规模的猪场占地面积应适当的调整,其调整系数为:大型猪场0.8-0.9,中型猪场1.0,小型猪场1.1-1.2,不同规模猪场的总占地面积参考表1-1猪场规划布局养猪场通常分为生活管理区,生产区,隔离区三个功能区。

一,生活区包括行政和技术办公室,食堂,宿舍,娱乐室,配电室,车库,饲料库,杂品库等,是猪场经营管理活动的场所,与社会联系密切,因此,该区的位置应靠近大门,并与生产区分开,外来人员只能在管理区活动,不得进入生产区。

车库,饲料库应在该区靠围墙处设置,运输车一律不得进入猪场。

生活管理区设在上风向和地势较高处,以免受到生产区的污染。

二,生产区是猪生活和生产的场所,该区的主要建筑为各种猪舍,生产辅助建筑物。

生产区应位于全场中心带,地势应低于生活管理区,并在其下风向。

但地势要高于病畜管理区,并在其上风向。

三,隔离区主要用来治疗,隔离和处理病猪的场所,为防止疫病传播和蔓延,该区应在生产区的下风向,病在地势最低处,而且应远离生产区。

猪场供水,供电设计猪场用水质量应达到NY5027——2001的要求,可选用水塔,蓄水池或压力罐给自来水管网供水,保证供水压力为0.15——0.2Mpa,供水设施的规格应根据饲养规模和总需水量设计。

猪场每头猪平均日耗水量参数见表2—1不同规模猪场的日供水量可参考表2—2为了保证在供电紧缺的应急条件下有充足的水源供应,规模猪场应备足日耗水量3——5倍根据猪场用电特点,电力负荷计算一般采用需要系数法,经验证明,计算时需要系数可取0.4—0.75,功率因数可取0.75—0.9.一般来说,猪场装机容量可按每头母猪0.3—0.5KW计算。

猪场的规划与管理

猪场的规划与管理

猪场的规划与管理随着人们对优质肉类的需求不断增加,猪肉产业逐渐发展成为重要的农业领域之一。

对于猪场的规划与管理,不仅仅是为了提高产能和经济效益,更是为了确保猪的福利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本文将探讨猪场规划与管理的关键方面,并提供一些建议来提高猪场的效益和可持续发展。

1. 功能分区为了实现高效的猪场管理,功能分区是至关重要的。

猪场应该根据繁殖、饲养、检疫、配种、养殖等不同的功能进行合理的划分。

例如,可以将猪舍分为产仔舍、保育舍和育肥舍,以满足不同阶段猪只的需求。

同时,在选址的时候也要考虑到临近配套设施和交通便利性,以便更好地进行运输和供应物资。

2. 环境控制猪的健康和生长与环境密切相关,因此环境控制是猪场管理的重要一环。

首先,猪舍应具备良好的通风和保暖设施,以确保室内温度和湿度适宜。

其次,猪舍应该有良好的污水处理系统,以减少环境污染和传染病的传播。

最后,猪舍的卫生管理需得到重视,及时清理猪舍内的粪便和杂物,并保持场地的干燥和清洁。

3. 饲料管理合理的饲料管理对于猪的生长和发育至关重要。

要制定科学合理的饲养计划,根据不同阶段的猪只需求来提供适宜的饲料。

同时,猪舍内的饲喂设备也要符合标准并得到定期维护,以确保饲料的准确投喂和避免浪费。

4. 疾病预防疾病对猪场的经济效益和猪只的福利具有严重的影响,因此疾病预防是猪场管理的关键环节。

首先,要做好猪只的常规检查和病毒监测,及时发现疾病迹象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此外,要加强猪只的免疫管理,并定期进行疫苗接种和驱虫。

同时,猪舍内的清洁和消毒工作也是预防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5. 人员培训猪场规划与管理的最后一环是人员培训。

猪场管理需要专业知识和技能,并且需要密切关注猪只的状态和环境变化。

因此,培训工作对于提高工作效率和保障猪场的长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培训内容可以包括猪场管理的基本原理、养殖技术、疾病预防和应急处理等方面。

综上所述,猪场的规划与管理是确保猪场可持续发展和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

猪场场地规划设计方案

猪场场地规划设计方案

猪场场地规划设计方案猪场是以种植和养殖猪为主要业务的场地,合理的场地规划设计可以提高生产效益,优化利用空间。

以下是一份700字的猪场场地规划设计方案。

1. 总体规划布局猪场应根据自身规模和生产要求,合理划分出生产区、生活区、办公区和设施区等功能区域。

生产区占地面积最大,包括猪舍、圈舍、饲料库、饮水区等;生活区为员工提供住宿和休息的地方;办公区为管理人员提供办公和会议的场所;设施区包括车辆停放区、水源区和储物区等。

各功能区域之间应设有道路和通道,方便人员和物资的运输。

2. 猪舍设计猪舍是猪的栖息和生产场所,应根据猪的品种和数量,合理设计猪舍的数量和面积。

猪舍内部应设有适当大小的圈舍,方便分区管理。

每个圈舍内应设有饲喂槽、饮水槽和饲料储存区等设施,并对猪舍进行通风、隔音和保温等处理,以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3. 饲料库和饮水区设计饲料库应位于猪舍附近,方便饲养人员取用饲料。

饮水区应设有自动饮水设备,确保猪随时有足够的清洁饮水供应。

同时,应加装水质监测设备,定期检测水质,确保水质符合要求。

4. 员工生活区设计员工生活区应设在距离猪舍一定距离的地方,以减少噪音和异味的影响。

员工生活区应配置宿舍、食堂和娱乐区,提供舒适和便利的生活条件。

5. 办公区设计办公区为管理人员提供工作和会议场所,应位于猪舍和员工生活区的中间位置,便于管理人员对猪场的监督和调度。

6. 设施区设计设施区包括车辆停放区、储物区和水源区等,应合理安排位置,方便进出和运输。

7. 环境保护设计在猪场规划设计中,还应考虑环境保护措施。

如合理布局猪舍,减少交叉感染的可能性;安装垃圾处理设备,减少垃圾污染;合理处理废水和粪便,避免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总之,猪场场地规划设计方案应综合考虑生产要求、人员需求和环境保护等因素,以提高生产效益和员工生活品质。

同时,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不断优化和完善猪场的功能和布局。

猪场规划设计

猪场规划设计

猪场规划设计猪场规划设计猪场是一个专门养殖猪的场地,为了提高养殖效益,有效地管理猪群,需要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

下面将介绍一种700字的猪场规划设计。

1. 基本情况:猪场占地面积约100亩,包括养殖区、生产区和管理区三个主要区域。

养殖区主要负责猪群的养殖和管理,生产区主要负责猪肉的加工和包装,管理区主要负责猪场的管理和人员居住。

2. 养殖区:养殖区面积约70亩,分为繁殖场和育肥场两个区域。

繁殖场占地面积约40亩,主要包括种猪舍、配种区、妊娠区和产仔区。

育肥场占地面积约30亩,主要包括育肥猪舍、饲料存放区和活动场地。

3. 生产区:生产区面积约20亩,主要包括屠宰区、加工区和包装区。

屠宰区占地面积约5亩,配备先进的屠宰设备和处理设备。

加工区占地面积约10亩,配备加工机械和包装设备。

包装区占地面积约5亩,配备包装材料和包装机械。

4. 管理区:管理区面积约10亩,主要包括办公楼、宿舍楼和生活设施。

办公楼占地面积约2亩,设有办公室、会议室和文件室。

宿舍楼占地面积约5亩,具备舒适的居住条件。

生活设施占地面积约3亩,包括餐厅、商店、医务室和娱乐室。

5. 设施配套:a) 水源:猪场需有可靠的水源供应,可以建设水井或引水渠道。

b) 电源:猪场需有稳定的电源供应,可以建设发电站或接入市电。

c) 道路:猪场内部道路需要畅通,方便运输和管理。

d) 环境保护:猪舍、屠宰区和加工区需要采用环保设备,做好废气和废水处理。

e) 安全防护:猪场需要建设围墙和安全设施,确保猪群的安全和健康。

以上是一个简单的700字的猪场规划设计,根据实际情况可以进行调整和细化。

合理的猪场规划设计可以提高养殖效益,提高猪肉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

猪场分区规划与布局课件(共18张PPT)《猪生产》

猪场分区规划与布局课件(共18张PPT)《猪生产》

2妊娠室
2妊娠室

3产该房区应安排在生活区的下风向3。产 房

4保育生舍产区的主体净部分的各类猪舍4保育舍 5生长,舍其中种猪舍尤道其是公猪舍应5位生长舍

6育肥于舍上风向,而肉猪舍则应位于6下育肥舍

6育肥舍
6育肥舍
风向,病猪隔离舍应位于最下风向。
隔离舍
兽医室
死猪处理设施
污水处理设施
宿舍
消毒室
办公室
✓ 场区面积要保证宽敞够用,且为今后规 模扩建留有余地,减少土地使用浪费
(一)规划内容
二、猪场规划
据生产关系、 据生产功能、生产
卫生防疫、环 流程及朝向、采光、
境管理等要求, 通风、防火防疫等
对场区进行分 技术要求,进行建
区和规划。
筑与设施布置。
据流程与防疫 要求,合理组 织场区交通运 输,保证人、 畜分流,净、 污道分设。
据地形地势合 理进行场区纵 向设计,确定 建筑物所处高 度位置和污水、 雨水排放方向。
总平面规划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基建投资、经营管理、生产 组织、劳动生产率、经营效益和场区的环境状况与防疫卫生。
(二)规划原则
1、保证场区良好的小气 候条件,有利于畜禽舍 内空气环境的控制。
3、畜禽场规划科学、布局合 理、便于合理组织生产、提高 设备利用率和职工劳动生产率。
出场 生活管理 技术管理 饲料加工与贮存 运输车辆 装车设施
种畜禽
幼畜禽
育成畜禽
生产群 出场
行政管理
行政管理
行政管理
宿舍
消毒室
办公室
食堂
1配种室
1配种室
2妊娠室 管理区主要包
2妊娠室

猪舍设计要点解析

猪舍设计要点解析

猪舍设计要点解析猪舍设计是猪养殖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合理的猪舍设计不仅可以提高养猪效益,还可以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保障猪只的健康和福利。

本文将从空间布局、通风换气、采光、环境控制和卫生管理等方面分析猪舍设计的要点。

一、空间布局猪舍的空间布局要充分考虑猪只的数量、体型和品种等因素。

一般来说,猪舍可以分为生产区和生活区两个部分。

1. 生产区生产区是猪只生产、饲养和管理的核心区域。

根据猪只的不同生长阶段,可以设置不同的区域,如幼仔区、育肥区和产床区等。

每个区域的大小应根据猪只的数量和体型进行合理划分,以保证猪只的舒适度和运动自由度。

2. 生活区生活区是猪只休息和日常活动的场所。

在生活区内应设置饮水设施、饲料槽、垫料和卧床等,以提供舒适的休息环境。

此外,还应为猪舍设计合适的走廊和通道,便于饲养员进行管理和观察。

二、通风换气良好的通风换气是保障猪舍内空气质量和防止疾病传播的重要手段。

在猪舍的设计中,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通风口猪舍的通风口应合理设置,保证空气流通的同时避免猪只受到寒冷风的直接吹袭。

通风口的位置和数量应根据猪舍的大小、形状和气候条件等因素进行合理安排。

2. 通风设备为了提高通风效果,可以在猪舍中设置通风设备,如风扇和通风窗等。

这些设备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手动或自动控制,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三、采光适宜的采光是保障猪只生长和健康的重要因素。

设计猪舍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窗户设置猪舍的窗户应根据光照需求合理设置。

窗户可以利用自然光,提供良好的采光环境。

窗户的大小和朝向应根据猪舍的朝向和周围环境进行设计,以保证猪只获得足够的阳光。

2. 照明设备在猪舍中,可以设置合适的照明设备,如LED灯。

这些设备可以在天气阴暗或夜间提供足够的光照,促进猪只的生长和活动。

四、环境控制良好的环境控制可以提供稳定的温度和湿度,确保猪只的健康和舒适。

在猪舍设计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温度控制根据猪只的生长阶段和当地气候条件,设置合适的温度控制设备,如暖气和冷却系统。

关于猪舍规划建设国家、省及部分地市标准参考

关于猪舍规划建设国家、省及部分地市标准参考

关于新建猪舍规划设计建设国家、省及部分地市标准参考第一部分为什么要按照国家及省有关标准进行猪舍建设?1、科学合理的规划布局建设主要是降低养殖风险,提高养殖效益。

2、达到国家及省有关猪舍标准的猪场才能享受国家有关奖励、补助等扶持政策。

如:申报国家及省扶持的生猪标准化养殖场(小区)申报条件:申报扶持的生猪标准化养殖场(小区)必须实行人畜分离、集中饲养、封闭管理;符合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不在法律法规规定的禁养区内;经改造后粪污集中处理、达标排放,实现饲养标准化。

优先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规模养殖场(小区)。

补助标准:中央对生猪标准化养殖场(小区)按年出栏300-499头、500-999头、1000-1999头、2000-2999头和3000头以上等五个档次给与补助:年出栏:300—499头的养殖场(小区),中央补助投资10万元;年出栏500—999头的养殖场(小区),中央补助投资25万元;年出栏1000—1999头的养殖场(小区),中央补助投资50万元;年出栏2000—2999头的养殖场(小区),中央补助投资70万元;年出栏3000头以上的养殖场(小区),中央补助投资80万元。

项目建设内容:主要建设内容包括粪污处理、猪舍标准化改造以及水、电、路、防疫等配套设施建设,要优先安排粪污处理设施建设。

第二部分国家及省部分扶持政策1、母猪补贴;2、良种补贴;3、保险补贴;4、发展生猪规模养殖补贴;5、治理养猪环境补贴;6、养猪大县补贴;7、标准化猪舍建设补贴例:《发改委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项目补助》摘要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农业部办公厅关于申报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项目投资计划的通知发改办农经[2010]380号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农牧、畜牧)厅(委、局、办):为提高生猪标准化规模饲养水平,转变饲养方式,促进生猪生产稳定发展,今年继续安排中央投资25亿元,用于支持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改扩建。

猪场规划布局的主要参考因素有哪些

猪场规划布局的主要参考因素有哪些

猪场规划布局的主要参考因素有哪些猪场建设时生活区、生产管理区、生产区、隔离区这四个功能区该如何排序,排序的主要参考因素有哪些,里头我们来详细论述一下:四个功能区排序主要依据就是利于生产、防疫、运输与生活管理然后再根据当地全年主风向和场址地势来选址,最后考虑绿化,场内道路净、污分开等设施。

建筑物布局时需考虑各建筑物间的关系、卫生防疫、通风、采光、防火、节约占地等。

一般而言,生活区与生产管理区和场外联系密切,为保障猪群防疫,宜设在猪场大门西侧,门口分别设行人、车辆消毒池.两侧设值班室和更衣室。

生产区各猪舍的考虑位置考虑乳牛、转群等联系方便,并注意卫生防疫,种猪、仔猪应置于上风向和地势较高处。

繁殖猪舍、分娩舍应移到较好的位置,分娩舍要正对着繁殖猪舍,又要接近仔猪培育舍.育成猪舍靠近育肥舍,育肥舍设在下才风向。

商品猪舍置于离场门或围墙离场近处,围墙内侧设装猪将台,运输车辆停在墙外装车.如商品和服务猪场可按种公猪舍、空怀母猪舍、产房、断奶仔猪舍、肥猪舍、装猪台内等建筑物顺序靠近排列。

病猪和粪污处理应置于全场最下风向和地势亦须最低处.距生产区应保持50m以上的距离。

猪舍的最佳朝向为南或南偏东、西30℃在炎热地区为了避免西晒.猪舍朝向偏西不宜超过10o。

猪舍间距为猪舍高度的3—5倍。

猪场采取建设须要根据生产规模以及现代化的生产程序科学地进行猪舍设计,采用分段饲养、全进全出的生产工艺。

猪舍保温隔热性能良好,地面和墙壁应便于清洗,并能耐酸、碱等消毒药水清洗消毒,温度、湿度应满足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猪的生理要求,并且通风良好,空气中有毒气体理应含量应符合国家规范准许。

选用优质适用的专用养猪设备。

养猪场建设需要分成多少个区才能把猪养好?

养猪场建设需要分成多少个区才能把猪养好?

养猪场建设需要分成多少个区才能把猪养
好?
正规的猪场应该有六个区,生产区、生活区、办公区、隔离区、排污区、销售区,每个区都应是独立的,严格分开,这对养猪生产是非常重要的。

生产区:生产区是猪场的主体,也是占地面积最大的,生产区又分为种猪区、哺乳区、育成育肥区,同一阶段的猪尽可能集中在一起,这样便于管理,也有利于生物安全。

一般情况下,种猪区位于上风向,依次是哺乳区、育成区、育肥区。

生活区:是员工生活和娱乐的地方,最好是独立的一个区,既区别于办公区,又区别于生产区,给员工一个自由的空间。

办公区:办公区一般靠近大门,主要是管理人员办公和接待外来人员;办公区是外界与生产区的一个缓冲,是猪场防病必须具备的;有条件的猪场把办公区建在远离生产区的地方,对猪场生物安全更加有利。

隔离区:隔离区同样是非常重要的,除了新引进种猪需要隔离外,还必须考虑场内出现疫情,那隔离区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比如其中一栋猪舍的猪发生疫情,为防止传给邻近猪舍,那将这栋猪舍的猪全部转到隔离区,然后彻底清理消毒,可保大群稳定。

排污区:设立专门的排污区,也是非常重要的;排污区有贮粪场、污水处理池、沼气池等设施,有些猪场将死猪处理场所也放在排污区。

销售区:销售区域,是与外界接触最多的地方,也是疾病最容易进入的地方,设立专门的销售区并严格管理,对防病是非常重要的。

一些大公司已经将销售区设在远离猪场几公里的地方,那通过拉猪车把病带进猪场的可能性就小得多了。

河北瑞邦猪场将销售区设在距猪
场大门五百米的山下,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猪场还有一些特殊用途而需要专门的区域,如育种、饲料加工等,根据各场具体情况决定。

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连载二) 生产区与生活区布局要求

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连载二)  生产区与生活区布局要求

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连载二)生产区与生活区布局要

徐新明
【期刊名称】《湖南农业》
【年(卷),期】2012(000)001
【摘要】(续第1期)标准化规模养猪场建筑设施应按生产区、生产管理区、隔离区和生活区4个功能区分区布置,各功能区之间界限分明,联系方便。

生产管理区应位于生产区主风向的上风向及地势较高处,隔离区应位于场区主风向的下风向及地势较低处。

具体要求简介如下:1.生产区主要包括种公猪舍、母猪舍、产房、保育舍、生长舍、育成舍、测定舍及有关生产辅助设施,这是猪场中的主要建筑区,【总页数】1页(P19-19)
【作者】徐新明
【作者单位】湖南省畜牧兽医研究所,41013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731.6
【相关文献】
1.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连载四)粪污无害化处理(下) [J], 徐丹
2.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连载五)标准化规模猪场的动物防疫管理(上)[J], 郑文成
3.高原牧区\"放牧+舍饲\"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要点 [J], 冯勇;王俊杰;张永

4.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J], 刘辉; 李正遥; 谢海刚
5.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连载六) 标准化规模猪场的动物防疫管理(下) [J], 郑文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养猪场规划四个功能区
养猪场一般分为4个功能区,即生活区、生产管理区、生产区、隔离区。

为便于防疫和安全生产,应根据当地全年主风向与地势,顺序安排以上各区。

1.生产区
生产区包括各类猪舍和生产设施,这是猪场中的主要建筑区,一般建筑面积约占全场总建筑面积的70/100-80/100。

种猪舍要求与其他猪舍隔开,形成种猪区。

种猪区应设在人流较少和猪场的上风向,种公猪在种猪区的上风向,防止母猪的气味对公猪形成不良刺激,同时可利用公猪的气味刺激母猪发情。

分娩舍既要靠近妊娠舍,又要接近培育猪舍。

育肥猪舍应设在下风向,且离出猪台较近。

在设计时,使猪舍方向与当地夏季主导风向成30~60度角,使每排猪舍在夏季得到最佳的通风条件。

总之,应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充分利用有利因素,从而在布局上做到对生产最为有利。

在生产区的入口处,应设专门的消毒间或消毒池,以便进入生产区的人员和车辆进行严格的消毒。

在靠围墙处设装猪台,售猪时由装猪台装车,避免外来车辆进场。

2.生产管理区
生产管理区包括行政和技术办公室、接待室、饲料加工调配车间、饲料储存库、办公室、水电供应设施、车库、杂品库、消毒池、更衣消毒和洗澡间等。

该区与日常饲养工作关系密切,距生产区距离不宜远。

饲料库应靠近进场道路处,并在外侧墙上设卸料窗,场外运料车辆不许进生产区,饲料由卸料窗入料库,消毒、更衣、洗澡间应设在
场大门一侧,进生产区人员一律经消毒、洗澡、更衣后方可入内。

3.隔离区
包括兽医室和隔离猪舍、尸体剖检和处理设施、粪污处理及贮存设施等。

该区是卫生防疫和环境保护的重点,应设在整个猪场的下风或偏风方向、地势低处,以避免疫病传播和环境污染。

4.生活区
包括办公室、接待室、财务室、食堂、宿舍等,这是管理人员和家属日常生活的地方,应单独设立。

一般设在生产区的上风向,或与风向平行的和地势较高的地方。

此外猪场周围应建围墙或设防疫沟,以防兽害和避免闲杂人员进入场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