杉木人工林近自然化改造对林下植被多样性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皖东杉木人工纯林地力衰退成因及可持续经营对策
皖东杉木人工纯林地力衰退成因及可持续经营对策摘要从杉木的生物学特性、凋落物的积累与分解、林地土壤生化特性及纯林培育措施等方面科学分析了杉木人工纯林地力衰退成因,并就缓解和克服地力衰退问题提出可持续经营对策。
关键词杉木;人工纯林;地力衰退;可持续经营杉木是我国特有的优质速生用材树种,广泛用于建筑、家具、造船等方面。
但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片面追求速生丰产,提倡密植、纯林、短轮伐期等人为干扰措施,导致了杉木人工林地力衰退,生产力大幅度下降,尤其是多代连栽杉木人工林,地力衰退问题更加突出。
近年来,笔者通过对皖东丘陵地区杉木人工纯林抽样调查研究,初步弄清了其地力衰退成因并提出可持续经营对策。
1杉木人工林地力衰退成因1.1杉木自身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杉木对养分的吸收能力强,但养分归还林地的速度慢,从而造成林地肥力下降,生产力降低。
杉木凋落物形成晚,有滞后性,而且杉木枯死枝叶具有宿存性,大部分枯枝在树上,影响它的分解。
杉木凋落物养分含量低,如N含量只有阔叶树的30%~50%,且凋落物中单宁、木素含量较高,难于分解腐化,分解速度慢。
分解产生的富里酸水溶液呈强酸性,对土壤微生物有较大的抑制作用,影响土壤中有机质的转化和有效成分的供给。
随着林龄的增加,土壤生物活性不断下降,最终致使土壤地力衰退。
1.2杉木林凋落物的积累与分解失调皖东丘陵地区杉木林均是人工纯林,林分树种单一化、针叶化,群落结构简单化,凋落物组分难分解,林分郁闭后林内光照减少、温度低、湿度大,既不利于林下植被的生长发育,也不利于土壤动物和微生物的活动、繁衍,造成林分结构简化,物种多样性低,土壤微生物活性下降。
这些综合因素的影响导致凋落物积累与分解不相协调,生物循环不能正常进行,两者间的矛盾削弱了群落系统的自肥能力,致使地力出现衰退的趋势。
1.3土壤生化特性和理化性质的变化杉木人工林,尤其是连栽的杉木林下土壤理化性质会发生一定程度的恶化,这是杉木人工林地力衰退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杉木人工林土壤养分及酸杆菌群落结构变化
杉木人工林土壤养分及酸杆菌群落结构变化杨安娜;陆云峰;张俊红;吴家森;徐金良;童再康【摘要】[目的]研究浙江开化杉木人工林连栽过程中土壤养分及寡营养细菌酸杆菌群落变化规律,揭示不同类型杉木林地导致土壤肥力变化的酸杆菌分子生态学机制,为该地区杉木人工林林分结构调整、土壤资源的科学管理以及构建健康土壤生态系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马尾松林(对照)、马尾松林皆伐后的一代杉木林、杉木林迹地自然更新二代林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深度土层(0~20 cm,20~ 40 cm)的土壤pH、束缚水含量、有机碳及主要速效养分含量,比较分析土壤肥力水平,同时进行土壤细菌16S rDNA高通量测序分析了优势酸杆菌群的结构变化.[结果]1)马尾松林改植杉木后土壤酸化显著,碱解氮、有效磷及速效钾含量显著降低(P<0.05),不同林地肥力水平大致规律表现为马尾松林>杉木一代林>杉木连栽林.2)3种森林类型的土壤细菌中酸杆菌门均占明显优势(32.68%~49.17%),且连栽后的杉木连栽林0~ 20 cm土层酸杆菌占比显著高于马尾松林0~ 20 cm土层(P<0.05).3)共检测出18个酸杆菌类群,其中Gp2在各个样地中均为绝对优势菌群,占酸杆菌群的47.74%~68.80%,Gp1占21.69%~29.72%,其次是Gp3占13.30%~22.41%.酸杆菌类群中Gp2优势加强,同时Gp3具有由优势菌属转变为次优势菌属的趋势.Gp1和Gp10相对丰度分别与土壤pH呈显著负相关(P=0.035)和显著正相关(P=0.035),Gp2相对丰度与土壤有效磷呈显著负相关(P=0.010).[结论]马尾松林改植杉木及杉木人工林连栽过程中土壤肥力水平降低,而土壤寡营养细菌酸杆菌相对丰度提高,酸杆菌群落作为土壤优势菌群随土壤环境变化而不断调整,这预示着酸杆菌在杉木人工林土壤物质循环中起非常重要作用.【期刊名称】《林业科学》【年(卷),期】2019(055)001【总页数】9页(P119-127)【关键词】杉木人工林;土壤肥力;16S rDNA测序;土壤酸杆菌;群落结构【作者】杨安娜;陆云峰;张俊红;吴家森;徐金良;童再康【作者单位】浙江农林大学省部共建亚热带森林培育国家重点实验室杭州311300;浙江省宁波市林业局林特种苗繁育中心宁波315012;浙江农林大学省部共建亚热带森林培育国家重点实验室杭州311300;浙江农林大学省部共建亚热带森林培育国家重点实验室杭州311300;浙江省开化县林场开化324300;浙江农林大学省部共建亚热带森林培育国家重点实验室杭州311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14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是我国特有速生针叶树种,在我国南方山区栽培面积最大。
谈谈人工林林下植被对林地土壤质量的影响
谈谈人工林林下植被对林地土壤质量的影响【摘要】人工林长期连续经营会导致林地土壤质量下降,然而,研究发现人工林林下植被可有效改善林地土壤质量。
本文在人工林林下植被、林地土壤质量及林下植被对林地土壤质量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介绍。
【关键词】人工林;林下植被;土壤质量随着人口的增长和人均消费水平的提高,木材需求量不断上升,天然林资源减少及一些国家天然林禁伐等导致木材供应紧张,使得木材供应缺口越来越大,为缩小木材供应缺口,20世纪50年代人工林开始迅速发展。
然而,由于人工林经营一味追求速生丰产,使得人工林树种单一、群落结构简单、生物多样性降低、人工林林地土壤质量降低等问题,林地土壤质量的降低导致人工林生产力大幅度下降、林分稳定性变差、病虫害严重等问题,这些问题已引起世界林业工作者的高度关注。
人们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人工林林下植被研究也受到重视。
研究人工林林下植被对林地土壤质量的影响,揭示人工林林下植被与林地土壤质量变化规律以及与森林生产力变化关系,对于促进林下植被发育来维持人工林林地土壤质量,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1.人工林林下植被研究现状国内学者研究杉木人工林时发现,杉木人工林林下植被对立地具有较强的指示作用,杉木人工林林下植被类型和指示种都可以作为立地分类和评价的依据。
研究林下植被在森林群落分类、森林更新演替、竞争关系及生态功能方面的研究逐渐得到重视。
国内学者在研究杉木人工林林下植被时发现,杉木人工林林下植物种类组成、结构、盖度及生物量均随间伐强度不同而变化,中度和强度间伐对促进林下植被发育具有良好作用。
国外学者在研究疏伐和择伐与物种丰富度及多样性关系中发现,物种丰富度及多样性在疏伐和择伐中没有受到影响,而在除过草的样地和未除草的样地上进行上述试验时,两者丰富度却大不一样,前者显著增加。
干扰林下植被的外界因素除采伐外,还有火烧、施肥、灌溉、放牧等因素。
2.人工林林地土壤质量研究现状林地土壤质量是指森林土壤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生产力和动植物健康生长所提供养分物质的能力,也就是说它是土壤支持生物生产能力、净化环境能力和促进动植物和人类健康能力的集中体现。
人工成过熟纯林近自然化改造培育技术
人工成过熟纯林近自然化改造培育技术林永红;李守才;邹建军【摘要】人工成过熟纯林具有林分组成单一、群落结构简单、综合效益低下等弊端。
可通过渐伐、群团状皆伐、带状皆伐,人工补植珍贵树种等方法将其改造培育为近自然林。
【期刊名称】《吉林林业科技》【年(卷),期】2014(000)001【总页数】2页(P59-60)【关键词】人工成过熟纯林;近自然化;改造培育【作者】林永红;李守才;邹建军【作者单位】吉林省临江林业局,吉林白山 134600;吉林省临江林业局,吉林白山 134600;吉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吉林长春 13003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56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木材需求量的不断攀升,人们开始有目的地大面积营造单个树种的人工纯林。
加之上世纪90年代以前,对天然林实行大面积皆伐,利用人工方式进行更新,使原有的天然林分逐步更新为人工纯林。
人工纯林的建立虽然在短期内使木材供应充足,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弊端日渐凸显,造成其原有的天然性失衡。
目前,大部分人工纯林已进入成过熟阶段,如何对现有的人工成过熟纯林进行改造和培育,使其顺应生态平衡的自然规律,成为现阶段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林业工作者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笔者针对临江林业局人工成过熟纯林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造措施,旨在为今后人工成过熟纯林改造提供参考。
1 人工成过熟纯林概况临江林业局成立于1946年,是新中国成立的第一个森工局。
全局总经营面积17.2万hm2,其中,人工纯林总面积达 5.44 万 hm2,占全局有林地面积的32.7%;蓄积624.8万 m3,占全局有林地蓄积的28.7%。
人工林树种组成主要以落叶松、杨树、云杉为主。
目前,这部分人工纯林都已进入成过熟阶段。
如何对这部分人工林进行近自然化改造,使林地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国家提供更优质而充足的后备资源,成为我们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2 人工纯林存在的主要问题2.1 林分组成单一,稳定性下降落叶松、杨树组成的大面积人工纯林因树种组成单一,林内生境高度同质化,生物多样性低,系统内的食物链不完整,缺少天敌,加之林木进入成过熟阶段,抵抗力下降,有害物种种群极易爆发,人工林稳定性较差。
间伐对杉木林下地被物多样性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间伐对杉木林下地被物多样性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作者:王艳平沙霖楠关庆伟来源:《安徽农业科学》2014年第21期摘要[目的]为杉木林的经营和林地地力维持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方法]研究了间伐5 a后,不同强度间伐杉木人工林林下地被物多样性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动态变化。
[结果]抚育间伐可改变林下植被组成、植物多样性和均匀度。
Margalef 指数、Simpson 指数和Shannon- Wiener指数以强度间伐区为最高。
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土壤表层含水量呈增加趋势,其中强度间伐区比对照区增加了093%;林分土壤10 cm厚处年均温比未间伐林地提高了0.17 ℃以上,中度和强度间伐林分的全年极温差降低了0.35 ℃和0.79 ℃;土壤表层全C、全N、有机质、全P、有效P含量均以对照区最高,而强度间伐区仅次于对照区。
从季节动态来看,夏季不同强度间伐区土壤含水量差异极显著,夏季、秋季和冬季的月平均温度比对照区均有所提高,秋季对照区全C、全N、有机质、全P、有效P的含量出现峰值,而不同强度间伐区全C、全N、有机质含量秋季最低。
[结论]间伐改善了土壤温、湿条件。
强度间伐后,林下较高的生物多样性有利于保持土壤肥力。
关键词间伐;杉木林;土壤;影响中图分类号S7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4)21-07047-05The Effect of Thinning on Chinese fir Groundcover Biodiversity and Soil Physicalchemical PropertiesWANG Yanping, GUAN Qingwei et al(Institute of Forest Resources and the Environment,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0038)Abstract[Objective] The study provides theoretical basis and practical reference for Chinese fir forest management and forest soil fertility maintaning. [Method] In this study,we discuss the seasonal dynamics of the fields biodiversity and soil properties in Chinese fir plantation after 5 year thinning. [Resul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inning can change the understory vegetation composition, plant diversity and evenness.Margalef index,Simpson index and ShannonWiener index were the highest in heavy intensity thinning area. With the thinning intensity increasing, soil surface moisture showed an increasing trend, which heavy intensity thinning area increased 0.93 percent than the control area, the average temperature of 10 cm forest soil was 0.17 ℃ higher than not thinning forests. Soil surface carbon, total nitrogen, organic matter, total phosphorus,effective phosphorus content were the highest in control area, and the heavy intensity thinning area behind the control area. From the seasonal dynamics view, soil moisture content of differentthinning area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summer. The annual average temperature of the summer,autumn and winter were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area. In autumn, the total C, total N, organic matter, total P, effective P content appeared peak point in control area. Total C, total N,organic matter content were the lowest in different thinning area. [Conclusion] Thinning improved soil humidity conditions, and high biodiversity was helpful to maintain soil fertility after heavy intensity thinning.Key wordsThining; Chinese fir plantation; Soil; Effect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是我国南方特有的优质速生用材林树种,有着适应性强、经济效益高的特点,是现在主要栽植的经济和造林树种之一。
杉木与木荷纯林及混交林生长效应研究
科学研究杉木与木荷纯林及混交林生长效应研究张志杰(福建省永安国有林场,福建永安366031)摘要:对福建省永安国有林场16年生杉木、木荷纯林及不同比例混交林分的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及林分蓄积量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3种参试林分中杉木和木荷树高生长的差异均未达显著水平,但在4杉6荷混交林中,杉木的平均胸径、单株材积分别为12.4cm、0.05632m3,木荷平均胸径、单株材积分别为13.4cm、0.06626m3,均明显优于纯林;4杉6荷林分总蓄积量分别比6杉4荷、杉木纯林、木荷纯林提高18.5%、35.8%、56.4%;6杉4荷林分总蓄积量比杉木纯林、木荷纯林分别提高4.6%和32.0%。
混交林中,木荷生长优于杉木,4杉6荷中木荷的平均胸径比杉木增加1.0cm;6杉4荷中木荷的平均胸径比杉木增加0.8cm。
关键词:杉木;木荷;针阔混交林;人工林;混交比例中图分类号:S725.2文献标识:A文章编号:1003-4382(2023)05-0031-04ZHANG Zhijie(Yongan National Forest Farm of Fujian,Yongan366031,Fujian,China)A survey and analysis of the diameter at breast height,tree height,volume of wood per plant and stand volume in16-year ofpure stand(1st stand),pure stand(2nd stand),and mixed forests(3rd stand)with different proportions of the two species in Yong an State Forestry Farm in Fujian Province.Main results showed that: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height growth of or respectively among the three tested stands.However,compared with the tree growth in the1st and2nd stand respectively, in the mixed forest with4:6(∶),there were strongly higher values for the growth of the average diameter at breast height and volume of with12.4cm and0.05632m3respectively,and that of with13.4cm,and0.06626m3respectively.The to-tal volume of the3rd stand with4:6(:)was higher with4.6%and32%than the1stand2nd stand respectively.For the two tree species in the mixed forest,the growth of was better than that of.The average diameter at breast height of in4:6(:)mixed stand increased by1.0cm compared with that of,and the diameter at breast height forests of in the6:4(:)mixed stand increased by0.8cm compared with that of.;;mixed broad leaf-conifer forest;artificial forest;mixedproportion FUJIANLINYE福建林业杉木()作为我国重要的针叶用材树种,具有栽培历史长、生长快、易繁殖、不易诱发病虫害、材质好、产量高等优点[1]。
浅谈人工林林下植被对林地土壤质量的影响
[ 摘 要] 人工 林 长期 连续 经营 会导 致林地 土 壤质 量 下降 , 然而, 研究 发 现人 工林林 下 植被 可有 效改 善林地 土壤质 量 。 本 文在 人工林 林 下植被 、 林 地 土壤质 量
及林 下 植被 对林 地 土壤质 量 的影 响等 方面进 行 介绍 。 [ 关键 词] 人 工林 ; 林下 植被 ; 土壤 质量 中图分 类号 : X5 4 文 献标识 码 : A
二、 人 工林 林地 土壤 质量 研 究现状
科 学 论 坛
C hi n a s c i e n c e a n d Te c h n ol og y R e v i e w
啪
l
浅 谈 人 工林 林 下 植被 对 林 地 土 壤 质 量 的影 响
张明 艳
( 宾县 林 业局 黑 龙江 宾县 1 5 0 4 0 0 )
等重要 作用 。 研究结 果认 为林 下植 被养分 含量 十分 丰富 , 养分 高于乔木 层 , 而在 水土 保持方 面 与林下 植被 的盖度 有 关。 研 究云 南松 、 桉和 黑荆三 种人 工林群 落 结构 与土壤 侵蚀 关系 时发 现 , 云南松 、 桉 和黑 荆形成 的人 工林群 落具 有很好 的 控制 地表径 流和 土壤 侵蚀 作用 , 对林 下土 壤理化 性质 改善 也有较 明显作 用 。 在 研究科 尔沁沙 漠时 发现 , 不同年龄 小叶锦鸡 儿 的简 单人工林 生态系 统有使荒 漠
一
植被 对林 地土壤 质量 的影响 , 揭示 人工林林 下植被 与林地 土壤质 量变化规 律 以
及 与森 林 生产 力变 化 关系 , 对 于促 进林 下植 被 发育 来维 持人 工林 林地 土壤 质 量, 具 有 重要 的理 论价 值和 实践 意义 。
福建柏与杉木混交林造林试验初报
福建柏与杉木混交林造林试验初报吴木花【摘要】调查福建柏杉木混交林和福建柏纯林人工林的林分生长状况,林下植被生物多样性以及林下土壤的养分状况,结果表明:福建柏纯林植被状况较好,林下植被的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均大于福建柏杉木混交林;福建柏纯林土壤的养分状况较好,维持较高的土壤肥力。
从提高林地的生产力上看,杉木与福建柏属浅根性树种,种间竞争激烈,混交效果不好,福建柏与杉木混交这个模式不宜大面积造林推广。
【期刊名称】《林业勘察设计》【年(卷),期】2012(000)001【总页数】3页(P152-154)【关键词】福建柏;混交林;林分生长状况;生物多样性;土壤养分【作者】吴木花【作者单位】福建省安溪白濑国有林场,3624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25福建柏(Fokienia hodginsii(Dunn)Henry et Thomas)属柏科福建柏属,是国家Ⅱ级保护的珍贵树木,是第三纪孑遗的单种属植物。
福建柏树形优美,树干通直,适应性强,生长较快,材质优良,是我国南方一些省(区)的重要用材树种,也是庭园绿化的优良树种。
近年来,为提高林地的生产率,同时也为了避免人工林纯林化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我国开始大力开展树种混交试验。
目前,对福建柏人工栽培技术的系列总结研究不多,尤其是福建柏混交林方面的总结研究则更少。
本文试图通过调查1967年营造的福建柏杉木混交林及福建柏纯林这两种林分的生长状况、生物多样性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差异,总结出福建柏与杉木这一混交模式在生产上的适用性,为该地区的福建柏人工林营林实践提供参考。
1 试验地概况本试验设于福建省安溪白濑国有林场佛仔格工区3大班13小班。
试验地海拔500m,坡度25°,中坡;土壤以红壤为主,局部地区分布有黄红壤,土层较厚,土壤理化性能良好,立地质量等级为Ⅲ级;植被以杂灌、芒萁骨群落为主;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9.5℃,最高37℃,最低0℃,年平均降水量1 800mm,无霜期330d。
植被近自然恢复研究进展
植被近自然恢复研究进展贺丽;宾建;邓东周;鄢武先;陈德朝【摘要】近自然恢复模式是在近自然林业理论提出后,将其用于植被恢复上的一种有效手段.该文介绍了近自然恢复的概念和近自然林业的发展史、重点综述了近自然恢复途径及原则,在总结国内外的应用实践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对沙化草地植被近自然恢复的研究,促进沙化草地原生植被恢复,增强物种多样性,防止水土流失、沙尘暴等自然灾害的发生.【期刊名称】《四川林业科技》【年(卷),期】2017(038)005【总页数】5页(P18-22)【关键词】植被;近自然恢复;退化生态系统【作者】贺丽;宾建;邓东周;鄢武先;陈德朝【作者单位】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81;红原县环境保护和林业局,四川红原624400;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81;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81;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50植被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中枢。
近年来,由于各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自然灾害的频频发生等各因素,植被遭到严重破坏,甚至有些植被走向消失,伴随着生态系统退化的是生态危机、环境问题和生物多样性丧失,如水土流失、森林消减、土地荒漠化、沙化等,严重影响区域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致使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自然基础受到了极大威胁[1~2]。
草地生态系统的退化是陆地生态系统退化的一种重要类型[3],草地退化所诱发的沙尘暴,带走了大量的宝贵土壤物质,生态恢复的重要任务就是要控制土地继续退化[4~5],最终实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恢复[6]。
在国外,早在20世纪20~30年代就围绕着各类退化土地进行很多恢复生态学的实验工作[7~12]。
我国自从1980年以后,也在各地陆续启动了一些项目进行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试验工作[13~17],取得了大量进展。
植被恢复是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的前提与关键,植被恢复情况是退化生态系统恢复最直接的体现。
杉木天然林与人工林群落特征比较研究
杉木天然林与人工林群落特征比较研究摘要应用线性模型和Shannon-Wienner多样性指数对福建省尤溪县杉木天然林和人工林群落进行比较研究。
结果表明:尤溪县杉木天然林和人工林均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但在物种多样性方面则没有较大差异;两种林分在植物种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杉木天然林乔木Ⅰ层和灌木Ⅱ层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高于人工林,而草本层和藤本层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则小于人工林。
关键词杉木;天然林;人工林;Shannon-Wienner多样性指数;物种多样性杉木作为南方的重要用材树种,其林内物种多样性的研究近年来引起了很多学者的关注,但现阶段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不同种源的杉木林生物多样性的比较,对起源不同的杉木林群落特征则研究不多。
本文对福建中心产区尤溪县杉木天然林与杉木人工林群落特征进行比较研究,运用Shannon-Wienner多样性指数对两种林分群落特征进行描述,探求起源对杉木林分结构的影响,从而达到指导生产的目的。
1调查区概况福建尤溪地处福建中部。
地理位置东经117°48′~118°40′,北纬25°50′~26°26′,海拔在31~1 472m之间,属戴云山脉北段西部的低山丘陵区。
气候为中亚热带大陆性与海洋性兼具的季风性湿润气候。
年平均气温在15.8~19.6℃,年降水量在1 400~1 800mm,无霜期在237~297d。
2材料与方法2.1材料来源按群落结构特点,每一林分随机布设16个样地,样地面积100m2。
样地内乔木做每木调查,灌木层设4个4m×4m做常规调查,草本层分别在样地4个角落布设4个2m×2m的样方做常规调查。
2.2研究方法2.2.1两杉木天然林与人工林植物种比较分析。
将杉木天然林与人工林植物种按分区类型列表统计。
2.2.2杉木天然林与人工林物种多样性指数比较。
采用Shannon-Wienner指数计算多样性(D)和均匀度(J):D=3.321 9(LogN-niLogni)(1)J=D3.321 9×(LogN-)(2)式中:N为所有种的个体数;s为总种数;ni为第i个种的个体数。
杉木马尾松混交林近自然经营试验研究 李洛
杉木马尾松混交林近自然经营试验研究李洛摘要:杉木是目前栽培最广、生长快、经济价值高的用材树种。
本文对杉木柏马尾松3树种混交林采用近自然经营方式和一般经营方式,对比分析不同经营方式下林分生长效果、林地内的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
结果表明:与一般经营方式相比,近自然经营的林分生长效果平均树高、胸径、冠幅、枝下高、单株材积、蓄积量等指标明显高于一般经营的林分,平均树高增13.11%、胸径粗20.13%、冠幅大2.63%、枝下高10.26%、单株蓄积量大62.50%。
土壤理化学性质也得到明显改善,具有较高的保水保肥能力。
关键词:杉木;试验;经营;化学性质;分析引言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又名:沙木、沙树等,主要可用于祛风止痛,散瘀止血,以及建筑、桥梁、造船、矿柱、家具等,是我国重要的速生用材树种。
由于杉木人工林的针叶化、经营集约化和多代连栽现象的加剧,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固有的生态弱点日益显现出来。
而近自然林业是一种兼容林业生产和森林生态保护的经营方式,可在确保森林结构关系自我保存能力的前提下遵循自然条件的林业活动,促进林木生长,其经营的目标林分是混交林—异龄林—复层林,经营手段是接近自然林业经营法。
为了提高杉木混交林经营技术水平,提高林分生产力,充分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本文开展了杉木混交林近自然经营研究,为生态高效经营杉木混交林提供科学依据。
1 试验地概况试验地区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水充沛、气候温暖湿润,年平均气温20.0℃,年降雨水1700mm,空气相对湿度80%左右,1月份平均气温16℃,极端低温-1℃,7月份平均气温27℃,极端高温36℃。
全年≥10℃活动积温7000℃,无霜期342d。
造林地属马尾松采伐迹地,海拔168~253m,坡位下,坡向西南,坡度17°。
土壤为红壤,土层厚45~52cm,腐殖质厚度18~22cm,肥力中等,pH值5.8~6.5,立地条件属Ⅲ类地,适宜杉木混交林近自然经营生长效果研究,试验面积32hm2(其中杉木混交林近自然经营16hm2,杉木混交林一般全面经营16hm2)。
不同更新方式对中亚热带森林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第 3期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 报
J u a f u to ia s u c s a d E vr n n o r lo b r p c lRe o r e n n i me t n S o
VoI6 .
No 3 .
2 1 年 9月 出 版 01
S pe e 2 1 e tmb r 0 1
新林 .
关键 词 :更新 方 式 ;土 壤理 化 性质 ;人 工林 ;人 促更 新 中图分 类号 :¥ 1 74 文 献标 识码 :A 文章 编 号 :17 -1 5 (o )0 -0 80 6 37 0 2 l 1 30 1 - 6
Efe t f Re o e t to e h ds o r s i Pr pe te n M i s bt o i a f c s o f r s a i n M t o n Fo e tSo l o r i s i d- u r p c l
Absr c : Th o h fed i v sia in a d lbo ao y a l ss h o lp y ia n h mi a o e — ta t r ug l n e tg to n a r t r nay i ,t e s i h sc la d c e c lpr p r i te r o a e t e Cu n n h i swe e c mp r d bewe n n i g ami a c oat n C sa o ss c re i p a tto s un e wo a l n e l a a d a t n p i a lsi l n ai n d r t
为 主 . 同时 ,与杉木人 工林 相邻 的天然 次生 林经 过强 度择 伐 后 形成 米槠 ( atnpicrs ) 人 促更 新 C s os ali a s ei 林 ,并 在更 新过 程 中人 为 去除其 他树 种形 成 的米 槠 人促 天然 更 新次 生林 . 林 分 密度 为 208株 ・ m~, 5 h 平 均树 高为 l.0m,平均 胸径 为 98 m,灌 木 以赤楠 (yyim bxoim) 0 9 . 7a Szgu uil f u 、绒 楠 ( cis e t a Mah u vl i l un
杉木林林相改造原则及整体思路
杉木林林相改造原则及整体思路一、杉木林林相改造原则1. 生态优先原则在进行杉木林林相改造时,应首先考虑到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生态平衡的维护。
在选择改造措施和引种植物时,需要充分考虑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避免对原有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2. 多样性原则在进行杉木林林相改造时,应尽可能提高植被的多样性,引入多种植物物种,增加林相结构的复杂性,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逆性。
3. 经济效益原则杉木林林相改造应同时兼顾经济效益,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通过合理的经营管理,实现林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4. 可操作性原则在制定杉木林林相改造方案时,需要考虑到操作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充分考虑到当地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状况,积极引导林业从业者参与改造工作。
1. 调查评估在进行杉木林林相改造前,首先需要对目标区域进行全面的调查评估,包括林木资源状况、土壤状况、气候条件、地形地貌等方面的信息收集,为后续的改造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2. 制定改造方案在调查评估的基础上,可以制定出针对性的改造方案。
具体包括确定改造的范围、目标、改造措施及实施步骤等内容,确保改造工作有序进行。
3. 引入多样植被物种4. 积极开展造林种植在改造范围内,可以积极开展造林种植工作,针对当地气候条件和土壤状况,选择适宜的树种进行种植,在增加林木资源的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
5. 合理调整林分结构在进行杉木林林相改造时,可以考虑对现有的林分结构进行合理调整,包括适当间伐、清除幼林等措施,使林分结构更加合理和稳定。
6. 积极推广生态旅游在杉木林林相改造的过程中,可以积极推广生态旅游,通过设施建设、宣传推广等方式,吸引更多的游客参与到保护生态环境和生态系统的行动中。
杉木林林相改造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考虑生态、经济等多方面因素,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和管理,实现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希望本文能对相关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杉木人工林地力衰退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杉木人工林地力衰退的原因及对策研究发表时间:2019-07-31T12:04:12.403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19年第05期作者:蒙美平[导读] 介绍了国内、国外人工林地力衰退的现状,以及历史背景。
金秀瑶族自治县国有金秀林场中文摘要:本文详细的介绍了国内、国外人工林地力衰退的现状,以及历史背景。
从生产力、微生物、育林措施、生态环境等多方面分析了导致杉木人工林地力衰退的主要缘由,提出了生态系统管理、科学营林措施、调整林分结构等措施来改善地力衰退,保护杉木人工林。
[关键词]:杉木人工林;地力衰退;土壤一、引言土壤退化其中一种表现形式就是我国林木中常见的地力衰退,地力衰退又主要表现为土壤中的营养物质含量下降、理化性质变差,林下的植被变得相当稀少,使得杉木人工林地内都普遍存在着水土流失的这种情况。
早在19世纪初就有人发现了人工林地力衰退,并且被人称为“第二代效应”。
当时在国外就有人为了提高林木的产量,将种植的天然阔叶林改为种植针叶人工林。
经过多年研究发现,我国大部分人工林都有地力衰退的情况,其中我国针对杉木人工林地力衰退的情况研究得最多。
我国对杉木人工林最早的研究应该在60年代初,在之前更是出版了《人工林地力衰退研究》专辑,从侧面表现出我国人工林的衰退很严重,急需改善。
二、地力衰退的表现(一)人工林生产力下降地力衰退的一个直接表现是人工林生产力的下降。
很多有关于人工林地力衰退的报道大多数都与人工林生产力有关系。
陈乃全、尹建道对长白落叶松人工林进行了研究,在同一块地下,二代林的生产力都下降得很明显;方奇根据杉木林分资料分析出,林分的生长量随着连载的代数增加而越来越少;湖南、江西等地还出现了杉木连载成活率下降甚至幼林的生长都出现了不正常的现象。
(二)土壤微生物种群下降随着杉木林地力衰退越来越严重,我国开始对杉木林的微生物也进行了研究,发现杉木幼林根部的土壤微生物数量明显比非根部的土壤含的微生物数量多,但随着林木的生长,微生物的含量也在慢慢发生变化,其中杉木从幼龄林到中林龄这一段时期土壤的微生物含量大量下降,但快到成熟期时,微生物的含量又有所回升,但这时期微生物的含量仍然远远低于幼龄时期,使得土壤的一系列生物反应收到了一定的阻碍,引起了土壤的退化。
杉木人工林连栽地力下降的原因及保持地力的途径
⑤间伐对土壤肥力 的影响
适 当 间伐 , 会 产 生水 土 流 失 , 移 走 的养 分 也 较 少 , 进 不 而 促 林 下 植 被 发 育 , 可 提 高 林 地 自肥 能力 。 却
①炼 山对土壤Biblioteka 力的影响 炼 山对杉 木人工林立 地壤肥力 改变 的影 响是因母岩 不 同 而不 同的, 砂岩 、 岗岩发育 的土 壤 , 蚀能力弱 , 山是造成 花 抗 炼
低, 杉木 人工 林 养 分 归还 慢 ( 分 归 还 速 率 在 4 %左 右) 与 杉 养 0 这 木 早 期 速 生 所 需养 分量 较 多 是 相 矛 盾 的 。 () 木 传 统 的造 林 与 收 获 时 的 皆伐 作 业 , 杉 木 人 工 林 2杉 对 生 态 系 统 造 成 强 烈 的干 扰 , 大 量 多 年 积 累 的 有 机 质 移 出 林 外 使 或 烧 毁 , 从 而 失 去 可 能 成 为土 壤 有 机 质 和 养 分 库 的大 量 生 物
④整地对 土壤肥 力的影 响。整地和炼 山一样 , 与土壤发育
的母 岩 有 很密 切 关 系 。 花 岗岩 、 在 砂岩 一类 岩 性 上 发 育 的 土壤 , 抗 蚀 能力 弱 , 旦 地 表 覆 盖 被 破 坏 , 者 与之 相 联 系 的 整 地 破 一 或
每 公顷损耗 8 .lg 损 失土壤有机 质 13 46 k/m , O1k ; 6 3 . g 2年均损 3 h
1 杉 木 林 立 地 生 长 力 下 降 的原 因
() 木 为 速 生 针 叶 树 种 , 工 林 培 育 密 度 大 , 肥 量 大 , 1杉 人 需 枯 枝 落 叶 少 且 分 解 慢 , 分 归 还 少 , 下 植 被 发 育 迟 , 构 单 养 林 结
人工林林下植被对林地土壤质量的影响
l 保 持 水 土 和 防治荒 漠 化 的作 用
人工 林林 下 植 被具 有 拦 截 和 过滤 地 表 径 流 、 保
还 能促进 乔 木脱 落 物 的 分解 , 高物 质 养 分 归 还 速 提 率 。在植 物体 各 器官 中 叶片 吸收 和积 累的 营养元 素
含量 最 高 , 草本 叶子 所 积 累 的含 量 要 比灌 木 和 乔 而 木高 。在 湖南 会 同 杉 木人 工 林 中 , 本 层 和 灌 木层 草 的植 物 营养元 素 积累量 分 别为 6 . l和 3 . 6k 69 4 4 g・
严重 等 问题 , 些 问题 已引 起 世 界林 业 工 作 者 的高 这
度关 注 。近年来 , 随着 人 们 对 生 物 多样 性 保 护 研 究 的逐 步关 注 , 工林林 下植 被研 究 也 日益受 到重 视 , 人 并 已成 为 林 业 、 壤 和 生 态 科 技 工 作 者 关 注 的 焦 土 点 。研 究人 工林林 下植 被对 林 地土 壤 质量 的影 响 , 示人 工林林 下 植 被 与林 地 土壤 质 量 变 化 规 律 揭 以及 与森林 生产 力 变化 关 系 , 于促 进 利 用 林 下植 对 被 发育 来维 持人 工林 林 地 土 壤 质 量 , 现 人 工林 持 实
制地 表径 流 和土 壤侵 蚀 作 用 , 时对 林 下 土 壤理 化 同
性质 改善 也有 较 明显 作 用 。学者 S u在研 究 科 尔 沁沙 漠 时发现 , 同年 龄小 叶锦 鸡 儿 的 简单 人 工 林 不
、
群落 结构 简单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物 多样 性 降低 、 地 土 壤质 量 生 林
降低 等 一系列 问题 ¨ , 中 , 工林林 地 土 壤 质量 其 人 降低 问题 尤 为严重 , 而且 , 地土 壤质 量 的降低 导致 林
杉木人工林对林地土壤肥力的影响
( 州市林 业局 , 徽 池 州 270 池 安 4 0 0)
[ 要】 了了解杉木土壤肥力 的变化情况及施肥对林地土壤肥力 的影响 , 摘 为 在安徽省东至县木塔 乡土壤肥力 中等的杉
木林地设 固定样地 , 进行 了土壤肥 力的研究。结果显 示, 杉木林 地施肥后土壤理化性质得到 了明显 的改善。施肥后 第 2 年, 土壤 的含 P , 1和 PK 量 P 2 3处理 后分 别 比对照提 高 了 1 % 2 % 而 PK 2 和 2 , 2 1处理 的速 效和缓效 K比对照提高 了 2 % 1 和
20 0 1年 以 后 随 着 杉 木 原 材 价 格 的 不 断 升 高 , 林 农 栽 植 杉 木 积 极 性 不 断 提 高 , 木 栽 植 面 积 不 杉 断 扩 大 。 因 此 , 究 杉 木 林 地 的 - 壤 肥 力 , 利 研 I - 有
2 0~4 0 5 5 m。 母 岩 为 页 岩 发 育 的 黄 壤 、 土 层 厚 8 e 以 上 , 壤 p 值 5 0~6 5, 机 质 平 均 为 0m 土 H . . 有
维普资讯
第 2 卷 第 5期 l
Vo . 1 No5 1 2 .
池 州学 院学 报
J un lo hz o olg o r a fC i uC l e h e
20 年 1 07 0月
o c. 0 7 t. 0 2
杉木 人 工林 对 பைடு நூலகம் 地 土壤 肥 力 的 影 响
干距 离 8 c 0 m的慢。
【 关键词】 杉木 ; 土壤肥 力; 影响
[ 中图分类号】X 7 11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17~ 2 20 )5 0 8— 3 64 10 (07 0 — 06 0 1
人工林林下植被的作用及间伐对其影响的研究
被 的演 替与生 态系 统 的平 衡 与 发展 ; 下植 被 与 生 林
态 系统 的其他 组成 成 分之 间 的相互 作 用 关 系 ; 下 林
植 被在 生态 系统 中的作 用 _ 。 1 ]
一
、
林下 植 被 的 作 用
( ) 立 地 质 量 的 指 示 作 用 一 对
2 . O ; 氧化氢 酶活性 增 加 5 . 9 ~ 9 . 2 。 3 4 过 9 5 1 4 在 1 8地位指 数级 样地 , 以上 3种 酶 活性 , 是盖 度 均 大 的 高 于 盖 度 小 的 , 中 多 酚 氧 化 酶 活 性 增 加 其 i 0 , 化 酶活性 增加 2 . , 氧化 氢酶 活性 增 0 转 16/ 过 / o
1 下植 被与土壤微 生物和 酶活性 的关 系。林 .林 下植 被能 明显 地提 高土壤 中水 解酶 类和 氧化 还原 酶 类 活性 。杨承栋【 的研究 表明 , 1 地位 指数样地 , 7 ] 在 6 多酚氧化酶活性 , 林下植 被盖度 大的 比植被 盖度小 的
增 加 2 . ~ 2 0 ; 化 酶 活 性 增 加 2 . 1/ 26 0 转 2 8 9 5~
( ) 土壤 性质 的效 用 二 对
对 O c 土层 养 分含 量 影 响较 为明 显 , 在 数值 ~5m 并 上 与林下植 被盖 度大小 密切 相关 。孙万吉 通过 保 ] 留落叶松 林下植 被 的试 验 , 结果表 明 , 叶松纯林 保 落 留林 下植 被 , 加快 了养 分循 环速度 , 土壤 的腐殖 质 使 层 厚度增 加 , 增强 了 土壤 自肥 能力 。 3 林 下植被 改 良土壤 的理 化性 质 。杨 承栋[ 的 . 8 ] 研究 认 为 , 中国亚热 带杉木 人工林 林地 上 , 在 林下植
杉木人工林林下植物的多样性
杉木人工林林下植物的多样性摘要:本次研究通过对某地区杉木的试验地情况以及杉木的特征等进行有效的总结分析。
在分析中使用的方法为比对分析法与实验分析法,从而对杉木实验地的情况展开分析。
本文通过对杉木纯林与混交林林下植物多样性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得出实现杉木人工林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以期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关键词:杉木纯林;混交林;植物多样性;杉木纯林这些年我国在社会发展中对木材的需求量在不断增加,这就导致天然林的面积在不断缩小,对生态环境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我国为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性,在多地进行了人工林的种植,这些年人工林种植也得到有效增加。
我国杉木是种植较为广泛的树种,也是我国重要的木材资源。
在木材使用中由于杉木具有产量高与生长速度快等特点,人工杉木种植也得到了有效的推广。
但是人工杉木在种植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对生态环境造成很大影响,因此对杉木纯林与混交林林下植物多样性分析就十分重要。
1.实验地基本情况本文研究的区域位于我国南方某丘陵地区,该地气候湿热,属于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且平均海拔在220m左右。
该地平均温度为18度,湿度为80%,且降雨量较大,平均年降雨量为1668mm。
此试验区内土地有机质含量较高,且土层相对较厚,山地的土壤以红色土壤为主。
本地的环境适宜杉木纯林机混合林的生长,因此在本次研究实验地选择在该地区。
本次研究中,所选林地较为均匀,且该区域前茬为杉木,并且在初次种植的密度为2500株/hm2,试验区内的基本情况为:杉木与枫香的混交比例为1:1,且面积为400m2,密度为杉木1250株/hm2,枫香为1225株/hm2,杉木树高为9.3m,枫香树高为7.2m,生长情况良好;杉木与鹅掌楸的混交比例为1:1,且面积为400m2,密度为杉木225株/hm2,鹅掌楸为650株/hm2,杉木树高为11.7m,鹅掌楸树高为8.8m,生长情况良好;杉木与桤木的混交比例为1:1,且面积为400m2,密度为杉木5050株/hm2,桤木为100株/hm2,杉木树高为6.8m,桤木树高为8.5m,生长情况为桤木生长不良;杉木的面积为400m2,密度为2150株/hm2,高度为11.1m,生长情况良好。
密度对木荷人工林下植被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密度对木荷人工林下植被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叶水西
【期刊名称】《安徽农学通报》
【年(卷),期】2009(15)9
【摘要】对42a生密度分别为450株/hm2、675株/ hm2和900 株/hm2的木荷人工林下植被和土壤理化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木荷人工林随密度增大,林内物种多样性指数、丰富度和均匀度均降低;密度为675株/hm2的木荷林土壤容重、孔隙状况和通气状况最佳,土层有机质、全N、全P、水解N、速效P和速效K含量均最大.
【总页数】2页(P74-75)
【作者】叶水西
【作者单位】漳州市云霄园岭国有林场,漳州云霄,3633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725.6
【相关文献】
1.密度调控对杉木人工林林下植被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2.木荷人工林合理经营密度表的编制
3.不同生境、初植密度及林龄木荷人工林生长、材性变异及林分分化
4.木荷人工林生长和木材基本密度
5.木荷人工林造林密度对比试验初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杉木人工林近自然化改造对林下植被多样性和土壤理化性质的
影响
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视,人工林的近自然化改造成为目前林业管理的热点。
其中,杉木人工林近自然化改造能够使得林下植被多样性得到提高,同时也有利于改善土壤理化性质。
本文将从这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杉木人工林近自然化改造对林下植被多样性的影响。
传统的杉木人工林存在生物多样性贫乏的问题,大面积的杉木单一林分对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性有所不足。
而近自然化改造是一种有效的途径来提高林下植被的多样性。
通过进行适度的人为干预和调整,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树种结构调整,增加冠层结合树种的种植密度,增加野花野草等地被植物的种植量。
这样一来,繁茂的林下植被不仅可以提供储存碳和净化空气的功能,还可以为当地的生物提供生境。
因此,近自然化改造可以有效地提高人工林下的植物多样性,使得生态系统更为稳定和丰富。
其次,杉木人工林近自然化改造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传统杉木人工林存在着土地贫瘠、土壤酸度过高等问题,难以为当地生态系统提供良好的生境环境。
而近自然化改造方式中,通过增加林下多样性和橡树、杨树等树种的种植,可以有效地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
这是因为橡树和杨树等其他树种的叶子含量比杉木更多,树叶降落后可以分解为土壤有机质,从而增强土壤肥力;此外这些植物的根系更加发达,可以增加土壤的结构性、通气性和保水性,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繁殖和代谢,进一步促进了土壤健康以及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总的来说,杉木人工林的近自然化改造是一种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改善土壤环境的理想方法。
未来的林业管理中,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对于传统人工林的改造和调整,以使生态系统更为稳定和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