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青少年自我意识的特点

小学青少年自我意识的特点

深圳市罗湖区莲南小学刘柳迪

许多心理学家认为,自我意识在社会交往几个体生活中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而且事实也证明的这些心理学家的说法是正确的。心理学家认为人之所以能够达到自主,全是因为有了自我意识。自我意识的发展其实是标志着个体成熟的过程。

幼儿成人的要求下河生活实际中,独立性的、目的性的开始形成一些最初的个性,进入小学后,在学习和各种集体活动中,个性进一步的发展起来,但总的来说,个性还未定型。从幼儿到童年自我意识逐渐的复杂来,它不仅仅包括对自己的感知,还包括对自己情绪、意志的自我意识等方面,属于情感情绪的有自爱自尊感和义务感等等,属于意志方面的有自制,自我纪律,自我调节等等。

自我意识不是先天生成的,而是后天的产物,它和意志一样受社会的约束。儿童不仅仅依靠自我观察,通过内省来认识自己,而且还在别人的相互交往中,在生活、学习和劳动中,在别人对己对人的评价中来认识自己的。换而言之,是在理解对别人的评价,理解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中来认识自己的。因此,自我意识的发源应该从儿童与周围人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交往中来探索。

一、自我评价的独立性日益增长

小学低年级儿童和幼儿儿童差不多,独立评价自己的能力还差很远,常以老师和家长对自己行为的评价为标准。从中年级开始,儿童才逐渐学会吧自己的行为,和同学、别人的行为加以比较,吧别人的行为作为自己行为的镜子来对照,把别人的行为作为自己行为的依据,这时候儿童的自我意识的独立性开始逐渐发展起来。但总的来讲,小学儿童时期的自我意识的独立性还是比较差的。因此老师要有意识的在班级里树立“小模范”作为儿童学习的榜样,或有意识的讲一些先进的人物,特别是模范少先队员的行为,作为儿童自我评价的依据。家长和老师对儿童潜移默化,以及在活动中队他们进行及时的评价,对儿童的自我意识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

哈特等(Harter, et al. 1987)通过调查发现(此研究结论来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发展心理学》):

(1)儿童至少从五个重要而各自独立的领域来直接评价自己:学业成绩、运动能力、社会接纳性、身体外表、行为表现。

(2)通过对自我价值的评价可以反映出儿童的能力和儿童的报复与志向之间的差异。同时,他人对儿童的态度对其自我评价有直接而重要的影响。

(3)对每个儿童来说上述五个领域的重要性并不是相等的,因而各领域能力的高低对儿童的影响程度是不相同的。身体外表对小学儿童是一个重要的因素,而行为表现则是最不重要的。

(4)某些社会支持因素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对小学儿童来说,对其自我评价最重要的支持因素是父母和同学,而不是老师和朋友。

(5)对自我价值的评价与感情有密切的联系。喜欢自己的小学儿童是最快乐的。对自己评价不高的小学儿童更经常产生悲哀、沮丧等消极的情绪。情感评价的分数高低与自我评价分数的高低是成正相关的。

二、自我意识的批判性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和独立性相联系的是批判性的发展。小学儿童自我意识的批判性有着自己的特点,尤其是低年级的儿童,自我评价的能力远远的落后于评价其他人的能力。他们虽然比较顺利的评价同学和伙伴的行为,却很难得评价自己,此外低年级的儿童在评价别人和自己时,容易片面,容易治看到别人的缺点,看不到别人的优点。随着年龄的增长,到了高年级的时候,儿童的批判能力才有逐渐的发展。童年时期的自我意识的进一步发展还表现在认识自己行为的缺点,并能努力的去克服这些缺点。不过这种结合行动的批判能力,一直到高年级儿童身上才能逐渐的显露出来。

三、自我评价内容逐渐扩大,水平逐渐提高

小学儿童时期开始时只能评价自己外表行为和动作。约从中年级,特别到了高年级,儿童开始对自己个性的内部品质进行评价。例如低年级学生说:“我不调皮,听老师的话,上课不搞小动作,所以我是好学生“到了高年级的自我评价,不仅限于外表,而且开始深入内部品质,例如他会从自己遵不遵守纪律,诚实,礼貌等道德品质上来评价自己或别人。但是这时主要是结合行为对个人品质的自我评价。

台湾心理学家杨国枢(1977)对小学四五六年纪儿童的自我概念从自我接受程度和自我和谐度两方面加以分析研究(此研究结果来自云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由左梦兰《儿童认知发展研究》)研究结果指出:

(1)男生的得分一直很稳定;女生的得分随着年级的上升而下降,表示随着年龄的增加,对自己的印象就越差。

(2)小学高年级生的自我概念较多的从受社会赞许的方面评价自己,例如较多的选择欢乐的、友善的、讲理的、会做的等形容词。

四、从依据具体行动的评价向应用道德原则评价发展

在整个小学时期,学生自我评价能力一般落后于对别人的评价能力,在评价别人的时候是比较清晰的,但在评价自己的时候就比较模糊了。他们起初主要依据老师和家长的评价,从二三年级开始能将自己的行为和别人的行为加以比较,依据老师对别人的评价来对照评价自己,以后逐渐开始独立的、全面的评价自己。学生能否较全面的、较深刻的评价自己和评价别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社会、学校教育工作。良好的教育可以引导低年级的学生较全面的看待自己和别人,不良的教育,甚至影响高年级的学生仍然不能全面的看待自己和别人。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自我评价主要是以具体的外部行为表现来评价的,他们不善于从道德原则上来评价自己和别人。从中年级开始起,特别是高年级学生,他们才逐渐学会从道德原则来评价自己和别人。例如,当一个学生因做好事帮助盲人到医院去治疗而迟到了,低年级学生就评价:“凡是迟到的学生都不是好学生。”而中高年级的学生就这样评价:“他迟到不是有意的,是因为做好事而迟到的。”又例如对好学生的评价,一年级的学生认为“学习

好”“不调皮”“听老师的话”的学生是好学生:二三年级学生认为“认真学习”“关心班集体”“团结同学”“不做欺负人”的学生是好学生;高年级的学生则认为“公正的”“勇敢的”“行为正确的”“处处严格要求自己

的”“热心为集体服务的”“广泛团结同学的”“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才是好学生。

我国学者王宪清对儿童道德判断做了一些研究(此研究结论来自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儿童发展心理学》)他认为小学生自我评价有以下几个特点:

(1)从外部条件的约束过度到内部道德的约束。大概从四年级开始起,可以明显的看到儿

童开始用道德原则来评价自己或别人。

(2)从注重行为的效果过度到注重行为的动机,转折年龄在9岁左右。

(3)从注重行为的直接后果过度到注重行为或后果的性质。在这个过程中,儿童逐渐的形成“人比物重“的概念。

(4)自我评价的独立性日渐的发展,并且有了一定的批判性。

(5)从具体行为的评价到有了一定概括程度的、涉及某些个性品质的评价。

因此针对小学生这些特点,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在培养他们自我评价能力的时候,要通过一些具体事例,尽可能的使儿童掌握一些初步的道德原则。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应引导他们对自己、对别人的评价要一分为二,防止主观性、片面性。小学生容易更多的注意自己的优点,不大容易看到自己的缺点,而对别人恰恰是相反得。因此老师要培养学生不要停留在对具体行为的评价上,而要逐渐的学会运用道德原则评价。

小学青少年自我意识的特点

小学青少年自我意识的特点 深圳市罗湖区莲南小学刘柳迪 许多心理学家认为,自我意识在社会交往几个体生活中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而且事实也证明的这些心理学家的说法是正确的。心理学家认为人之所以能够达到自主,全是因为有了自我意识。自我意识的发展其实是标志着个体成熟的过程。 幼儿成人的要求下河生活实际中,独立性的、目的性的开始形成一些最初的个性,进入小学后,在学习和各种集体活动中,个性进一步的发展起来,但总的来说,个性还未定型。从幼儿到童年自我意识逐渐的复杂来,它不仅仅包括对自己的感知,还包括对自己情绪、意志的自我意识等方面,属于情感情绪的有自爱自尊感和义务感等等,属于意志方面的有自制,自我纪律,自我调节等等。 自我意识不是先天生成的,而是后天的产物,它和意志一样受社会的约束。儿童不仅仅依靠自我观察,通过内省来认识自己,而且还在别人的相互交往中,在生活、学习和劳动中,在别人对己对人的评价中来认识自己的。换而言之,是在理解对别人的评价,理解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中来认识自己的。因此,自我意识的发源应该从儿童与周围人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交往中来探索。 一、自我评价的独立性日益增长 小学低年级儿童和幼儿儿童差不多,独立评价自己的能力还差很远,常以老师和家长对自己行为的评价为标准。从中年级开始,儿童才逐渐学会吧自己的行为,和同学、别人的行为加以比较,吧别人的行为作为自己行为的镜子来对照,把别人的行为作为自己行为的依据,这时候儿童的自我意识的独立性开始逐渐发展起来。但总的来讲,小学儿童时期的自我意识的独立性还是比较差的。因此老师要有意识的在班级里树立“小模范”作为儿童学习的榜样,或有意识的讲一些先进的人物,特别是模范少先队员的行为,作为儿童自我评价的依据。家长和老师对儿童潜移默化,以及在活动中队他们进行及时的评价,对儿童的自我意识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 哈特等(Harter, et al. 1987)通过调查发现(此研究结论来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发展心理学》): (1)儿童至少从五个重要而各自独立的领域来直接评价自己:学业成绩、运动能力、社会接纳性、身体外表、行为表现。 (2)通过对自我价值的评价可以反映出儿童的能力和儿童的报复与志向之间的差异。同时,他人对儿童的态度对其自我评价有直接而重要的影响。 (3)对每个儿童来说上述五个领域的重要性并不是相等的,因而各领域能力的高低对儿童的影响程度是不相同的。身体外表对小学儿童是一个重要的因素,而行为表现则是最不重要的。

中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中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发表时间:2006-12-30 10:25:29访问次数:2283 你能认识自己吗?这个问题似乎应该不成问题。谁又能连自己都不认识呢?事实上很多人并不真正了解自己。“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要完全了解自己并不容易,当然个体的生理状况,如身高、体重、形态及健康程度等,倒是有工具可以测量或自己能够直接感受到的,有些还可以用数字来表示,因而我们有机会知道自己这方面的情况。而对自己内心的认识却不那么容易了。一般情况下,人对自己都有一种看法或评价。这种看法或评价与自己的实际情况往往是不同的。有消息报道:在日本这样高度文明富裕的国家里,许多人在忙碌的生活中迷失了自我,也对自我失去了正确的估价。于是他们为了能够真正地把握自己,让爱人和朋友了解自己,就不惜花上一笔钱雇人去调查自己,然后让侦探或别人告诉自己调查的结果,再把调查结果送给爱人或朋友,告诉他们一个真实的“我”。可见,一个人要真正了解自己是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中,通过个体与其他人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也可以说是个体社会化的过程。中小学生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学会认识自己的,不断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的。一个人能够全面地认识自己是非常必要的,也是非常重要的。 一、自我意识的概述 (一)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是人对自己以及自己与环境关系的认识,包括对自己存在的认识,以及对个人身体、心理、社会特征等方面的认识1。“自我”是相对于“非我”来说的。英语中的I和Me能很好地区分这一含义,用作主语的是行为的主体,如我想干什么,我做什么,我要什么等;用作宾语的我是行为的客体,如别人对我怎么样,给我什么,要我做什么等。作为客体,别人可以对我做出各种对或错、好或坏、善意或恶意的评价。但作为主体的我能够主动地、积极地分析、评价别人对我的评价,或在行动中自觉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行动,并对环境施加相应影响。所以我既是行为的主体,又是行为的客体,两者是融为一体的。 (二)自我意识的概念 自我意识是指自己对所有属于自己身心状况的意识。包括意识到自己的生理状况、心理特征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人们常常这样说:“我认为我是一个诚实的人”。这里有两个对立部分的自我。句子开头主语部分的“我”是主观的我、自然的我,即对自己活动的意识者; 句子里宾语部分的“我”是客观的我,社会的我,即被主观的我意识到的自己身心活动。因此,也可以认为自我意识就是作为主观的我对客观的我的意识。自我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是区别人和动物心理的重要标志。动物没有意识,更没有自我意识。只有人才能在意识中明确地把“我”与“非我”区分开。

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是一个关键的阶段,这个阶段的特点对于教育者和家长来 说至关重要。了解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他们的行为和需求,从而提供适当的教育和支持。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1. 自我意识的发展 中小学生的自我意识逐渐形成,他们开始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并开 始关注自己的形象和形态。他们开始对自己的外貌、能力和性格产生兴趣,并开始与他人进行比较。这个阶段的学生对于自己的评价和他人的评价非常敏感。 2. 社交能力的提升 中小学生的社交能力逐渐发展。他们开始与同龄人建立友谊,并学会与他人合 作和沟通。他们开始关注他人的感受,并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他人的观点。此时,家长和教育者可以通过组织集体活动和鼓励合作来帮助他们发展社交能力。 3. 情感的波动 中小学生的情感经历了剧烈的波动。他们可能会经历喜怒无常、情绪低落或过 度兴奋等情绪变化。这是由于他们对自己和他人的期望不断增加,以及面临学业和社交压力。教育者和家长应该给予他们理解和支持,帮助他们适应情感波动。 4. 学业能力的提高 中小学生的学业能力逐渐提高。他们开始对学习感兴趣,并能够更好地集中注 意力。他们逐渐发展出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开始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和习惯。教育者和家长应该鼓励他们的学习兴趣,并提供适当的学习资源和支持。 5. 自主性的增强

中小学生的自主性逐渐增强。他们开始逐渐独立思考和做决策,并开始承担一 些家务和学习任务。他们渴望获得更多的自主权,希望被认可和赞赏。家长和教育者应该给予他们适当的自主权,并提供指导和支持。 6. 动机和兴趣的变化 中小学生的动机和兴趣经历了变化。他们开始对不同的学科和活动产生兴趣, 并逐渐形成自己的兴趣爱好。他们可能会经历兴趣的转变,从而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尝试新的事物。教育者和家长应该鼓励他们的兴趣,并提供机会让他们发展自己的特长。 7. 自我肯定的建立 中小学生开始建立自我肯定的意识。他们希望被认可和赞赏,并渴望在学校和 社交圈中取得成功。教育者和家长应该给予他们积极的反馈和支持,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 总结: 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包括自我意识的发展、社交能力的提升、情感的波动、学业能力的提高、自主性的增强、动机和兴趣的变化以及自我肯定的建立。了解这些特点有助于教育者和家长更好地理解中小学生的需求,并提供适当的教育和支持。通过积极的引导和关注,我们可以帮助中小学生充分发展他们的潜力,促进他们的全面成长。

小学到高中各个年龄段学生心里特点

小学到高中各个年龄段学生心里特点 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儿童刚入学不久,对小学生活既有新鲜感,但又不习惯,因而一时难以适应;对学习有好奇感,却很难做到专心听讲,独立完成作业;很乐意和同学进行接触、交谈却不懂礼貌,有些还比较自私;特别信任老师,相信老师的话,尊重老师的行为和评价;很多人生活不能自理,没有相应的劳动习惯,对其父母的依赖性很强;注意力不集中,情绪变化无常,容易疲倦;行为动摇不定,不善于控制,容易冲动和特别敏感;对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痛苦都很强烈;有当好学生的愿望,只是不熟悉学校的生活,不了解学校常规,常会无意中做错事。他们渴望参加光荣的少先队组织。他们好奇、好动、喜欢模仿,并且有直观、具体、形象等思维特点。 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二年级学生已基本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他们知道学校的规章制度,懂得一些行为常规,而且愿意努力遵守。在上课听讲、完成作业、遵守公共秩序,尊敬师长、简单的自我服务性劳动等方面有了一定的基础,但从总体上说,对常规的认识不深刻,动作不到位,行为不规范。他们习惯过集体生活,喜欢和小伙伴一起活动;开始有了自我控制的能力,好表现自己,竞争意识和上进心有所发展,能树立近期的奋斗目标,都想争取成为好学生,并希望参加少先队的一切活动。好奇、好动、好模仿,思维的直观性、具体性、形象性仍然是其共同的特点。 三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三年级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形象思维过渡的时期,能进行一定的抽象思维,但仍以形象思维为主,模仿性强,是非观念淡薄;想象能力也由模仿性和再现性向创造性的想象过渡;集体主义感情有所发展,良好的道德品质正在形成,但极不稳固。感情容易激起和爆发,不善于控制,不考虑行为后果,虽已能从事需要一定意志支配的工作,但意志还很薄弱,自觉性、主动性、持久性都较差,遇到困难和挫折,往往产生动摇。 三年级学生自我意识逐渐发展,逐渐学会道德原则的评价标准,评价能力开始发展起来,往往是提出自己的见解,但不善于全面地评价一个人的行为表现。道德感、正义感开始萌芽,但道德认识水平仍较低,辨别是非的能力也不强,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 四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四年级学生正处在由儿童期向少年期转变的过程中。他们的独立意识开使增强,已经不满足于单纯地听老师的话,也不满足于接受课堂教学。他们爱看课外书,对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发生兴趣。同学之间在学习上出现了较明显的差距,兴趣爱好也有所分化。他们对集体生活已经比较熟悉和习惯,愿意参加集体活动,也逐步树立起集体荣誉感,并有了广泛交友的愿望。他们的活动范围比以前扩大,接触社会比以前多。但他们看问题仍然比较幼稚,对复杂的是非常分辨不清,对日常生活的基本准则虽然知道,但往往不能自觉执行,自控能力较差。 五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五年级学生开始进入少年期,身心的发展正处在由幼稚趋向自觉,由依赖趋向独立的半幼稚半成熟交错的矛盾时期。品德心理上具有以

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首先,小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具有逐步分化和成熟的特点。在小学阶段,孩子们逐渐认识到自己是独立的个体,不同于他人。他们开始意识到 自己的身体特征、性别,以及具备的能力和特长等。此外,他们开始更加 关注自己的形象和形态,包括外貌和衣着等方面,从而塑造个人的自我形象。 其次,小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呈现出渐进的特点。随着年龄的增长, 他们逐渐开始关注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他们开始思考自己的内心世界,开 始思考问题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此外,他们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和决策, 意识到自己的选择会对他人和环境产生影响。他们开始更加关注他人的评 价和意见,以此来调整自己的行为。 再次,小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呈现出逐渐成熟和自我调节的特点。他 们逐渐学会根据自身的需要和目标来调整自己的行为。他们开始明白自己 的优点和不足,并尝试改进自己的表现。同时,他们逐渐学会通过自我评 价和自我反思来掌握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从而更好地适应不同的环境和变化。 此外,小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还呈现出逐渐社会化和他我区分的特点。他们开始关注他人的评价和意见,并试图与他人建立更好的关系。他们开 始明白自己是一个社会个体,不仅仅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开始尝试在 团体中扮演特定的角色,并接受团体规则和价值观的约束。 最后,小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还呈现出需要支持和引导的特点。虽然 小学生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和特点,但他们在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方面 仍然需要成人的支持和引导。成人可以通过给予正面的认同和鼓励,帮助

他们建立积极的自我价值感和自我认同。同时,成人还可以通过提供适当 的挑战和学习机会,帮助他们发展自己的才能和潜力。 综上所述,小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具有分化与成熟、渐进与自我调节、社会化与他我区分、以及需求支持和引导等特点。了解和关注这些特点, 有助于成人更好地理解和支持小学生的自我意识发展。

小学生心理特征

小学生心理特点 所谓小学生心理发展是指小学生个体心理所发生的积极的心理变化。小学生的心理主要包括学生的认识、情感和意志、个性三个方面。 (一)认识特点 、感知 感知包括感觉与知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与感官的刺激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知觉是对事物的整体反映。总体来说,小学生的感知能力较差,抽象思维能力尚未形成,思维形式以感觉运动模式为主,模仿能力较强,学生往往对新颖动作的示范感兴趣,而对老师的讲解缺少热情。 、注意 注意是心理过程对有关对象的指向与集中。在小学阶段,注意的发展主要有以下表现:()由无意注意占优势逐步发展到有意注意占主导,小学低年级学生无意注意仍起重要作用,他们的有意注意基本上是被动的。[ ()对具体生动、直观形象的事物的注意占优势,对抽象材料的注意处于逐步发展阶段,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言语水平很有限,具体形象思维占重要地位。 ()注意有明显的情绪色彩。总体来说,小学生的有意注意水平低,注意的范围狭窄,注意的稳定性、分配和转移能力以及自觉性和灵活性都较差。 、思维 思维能力发展方面,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学生思维的发展是从具体到抽象,从低级到高级,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的发展变化过程。 ()抽象逻辑思维发展不平衡。在整个小学时期,儿童的抽象逻辑思维水平不断提高,思维中抽象的成分日渐增多,但在不同的学科、不同的教学内容中表现出不平衡性。 ()抽象逻辑思维从不自觉到自觉。 ()辩证逻辑思维初步发展。小学儿童辩证逻辑思维发展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小学一、二、三年级是辩证逻辑思维的萌芽期,四年级是辩证逻辑思维发展的转折期。整个小学阶段辩证逻辑思维发展水平尚不高,属初级阶段。 (二)情感和意志特点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和相应的行为反应。青少年时期是身心发展最迅速的时期,小学阶段学生情感体验丰富、生动、表现强烈、鲜明,但是对情绪和情感的控制不够。学生情绪波动比较大,反应强烈、变化快、波动起伏大,他们富于激情,一旦环境适宜,他们的激情更易爆发出来,常为一些小事狂喜或悲痛。意志是人们自觉克服困难,实现预定任务的心理过程。小学生意志的独立性、果断性、坚持性和自制性都比较差,事物的完成一般都来自外部压力。 (三)个性特点 个性是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包括与他人相同的心理特征,也包括区别于他人的意识倾向及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对于小学生来讲,动机和兴趣是其个性的集中表现,直接动机占主导地位,随年龄增长间接动机也逐步增加。小学生对事物的选择与判断主要来源于自身的兴趣、爱好,能否完成事物在于直接动机的强烈程度,当遇到困难时,完成动机的欲望就可能会

三年级自我意识的特点

三年级自我意识的特点 三年级是小学阶段的关键时期,孩子们在这个阶段开始形成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认知、了解和评价。在三年级阶段,孩子们的自我意识逐渐发展,表现出以下特点: 1. 自我认同意识增强:三年级的孩子开始对自己的身份和角色有更清晰的认知。他们会意识到自己是一个学生、一个儿子或一个姐姐/哥哥,并开始与自己的身份进行深入的探索。他们会注意自己在不同环境中的不同角色,并努力适应和扮演这些角色。 2. 自我评价和比较意识:三年级的孩子开始对自己的能力和表现进行评价,并与他人进行比较。他们开始意识到自己在某些方面可能与他人不同,比如学习成绩、体育能力或艺术天赋。他们会对自己在这些方面的表现产生自豪感或自卑感,并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 3. 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发展:三年级的孩子开始对自己的价值和能力产生更强烈的自信。他们会对自己的成就感到满意,并有勇气面对挑战。同时,他们也更加敏感和脆弱,对他人的评价和批评会对他们的自尊心产生影响。 4. 自我独立性增强:三年级的孩子逐渐表现出更强的自我独立性。他们开始独立完成一些日常生活的任务,如穿衣、洗漱和整理书包。他们也会在学习和社交方面表现出更多的独立性,不再完全依赖于家人和老师的帮助。

5. 自我控制和情绪管理能力提升:三年级的孩子开始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他们能够更好地处理挫折和困难,逐渐学会推迟满足和自制力。他们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并学会与他人进行合作和解决问题。 6. 自我价值观和道德观念的形成:三年级的孩子开始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他们能够区分是非、善恶,并开始建立自己的行为准则。他们会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会对他人产生影响,并开始学会关心和尊重他人。 7. 自我意识与社会交往的关系:三年级的孩子开始更好地理解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他们会注意到自己和他人之间的相似之处和差异之处,并学会与他人建立友谊和合作关系。他们会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会影响他人,并学会尊重他人的权利和感受。 三年级的孩子在自我意识方面逐渐成熟。他们开始了解自己的身份和角色,对自己的价值和能力有更清晰的认知。他们逐渐学会独立思考和行动,能够更好地管理情绪和与他人交往。这一阶段的自我意识发展为孩子今后的成长奠定了重要基础。

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1. 幼稚性和自我中心性 小学生心理发展的一个特点是幼稚性和自我中心性。他们往往还没有完全摆脱幼儿时期的思维方式,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和干扰。他们常常以自己为中心,关注自己的感受和需求,不太能够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 2. 好奇心和求知欲 小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渴望了解新事物,喜欢提问和探索。他们对于学习新知识和技能有着强烈的兴趣,愿意努力去学习和掌握。 3. 情绪波动和易受影响 小学生的情绪波动较为明显,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和他人的情绪影响。他们的情绪变化较为频繁,可能在短时间内由喜悦转为沮丧或愤怒。他们对于他人的评价和态度较为敏感,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 4. 自我意识的形成 在小学阶段,孩子逐渐形成了自我意识。他们开始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想法和意愿。他们开始表达自己的意见和主张,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和尊重。 5. 社交能力的提升 小学生的社交能力逐渐提升。他们开始学会与他人进行合作和交流,能够与同学们一起玩耍和学习。他们开始建立友谊关系,学会分享和关心他人。 6. 对规则和秩序的认同 小学生逐渐明白社会生活中的规则和秩序的重要性,并开始主动遵守规则。他们懂得尊重他人的权益,学会合理分配资源和解决冲突。

7. 动机和目标的形成 小学生开始形成自己的动机和目标。他们渴望在学习和生活中取得进步和成就,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和赞扬。他们会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努力学习和付出努力。 8. 自我评价和自尊心的形成 小学生开始进行自我评价,对自己的能力和表现有一定的认识。他们希望自己 能够做到最好,对自己的成功和失败有一定的情绪反应。他们的自尊心逐渐形成,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和赞扬。 9. 对性别角色的认同 在小学阶段,孩子开始对性别角色有更加明确的认同。他们开始意识到男女之 间的差异,对于性别特定的行为和兴趣有一定的认同和偏好。 总结: 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包括幼稚性和自我中心性、好奇心和求知欲、情绪波动 和易受影响、自我意识的形成、社交能力的提升、对规则和秩序的认同、动机和目标的形成、自我评价和自尊心的形成以及对性别角色的认同。了解这些特点有助于教育者和家长更好地理解和引导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促进他们的全面成长和健康发展。

小学中年级学生心理特点

小学中年级学生心理特点 (一)自我意识逐渐增强 三四年级的小学生,处于从小学低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期,这一阶段是学生自信心形成的关键期。在对自我的评价上,他们开始不再完全依赖他人的评价,逐渐独立地对自己进行评价,且开始偏重对内心品质的评价。在接受别人的评价中发现自身的价值,产生兴奋感、自豪感,对自己评价偏高,有时甚至“目空一切”,容易导致自负的心理产生。相反,有的小学中年级学生由于成绩不良或某方面的不足,得不到班级同学的重视,往往对自己评价过低,失去信心。 (二)情绪不稳定 小学中年级学生由于生活经验不足,在陌生、严肃、冲突、恐怖、约束、遭受指责等情况之下,容易产生紧张情绪。他们的自我调节能力差,难以释放心理压力,遇到小事情便容易心情变坏。他们喜欢与伙伴共同游戏、研究,但情绪很不稳定,极易激动、冲动,常为一点小事而面红耳赤,情绪变化极大,并表露在外,心情的好坏大多写在脸上。 (三)意志力不强 大约从小学中年级开始,学生进入少年期,此时会出现一种强烈的要求独立和摆脱成人控制的欲望,因此他们的性格特

征中表现出明显的独立性。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对外部控制的依赖性逐渐减少,但其内部的自控能力又尚未发展起来,还不能有效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日常行为,所以,小学是在意志特征上表现出一种自制力和坚持性下降的趋势。 (四)研究方面 小学中年级是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关键阶段,也是培养有意想象的好时期。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想象具有学前儿童想象的特点,仍以无意想象为主。到了小学中高年级,随着他们接触的表象越来越多,儿童再造想象的内容趋于完整,有意想象的成分增加,其精确度明显提高。 从小学中年级开始,学生出现了分化性的研究兴趣,对需要独立思考的研究作业题感兴趣。不过,这时候的研究需要拿出真本事。小学中年级课程的难度较低年级有所增加,许多事情都要靠学生自己努力去解决。一二年级,有的孩子比较聪明,不太认真研究也能取得比较好的成绩,然而到了中年级就没有那么简单了,稍有马虎,研究成绩就有可能下降。当然,落后一段时间可以再追赶上去,但那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因此,培养学生的研究兴趣和良好的研究惯,教给他们运用记忆的方法巧记知识,运用参考书,检索、查阅图书资料也很重要。 (五)交往方面

小学高年级学生心理特点

小学高年级学生心理特点(总4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 --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

小学高年级学生心理特点 (一)自我意识发展迅速 小学高年级学生正处于由儿童期向青春期过渡的关键时期,处于心理发展的骤变期。由于生理上的变化和抽象思维能力的进一步发展,他们的自我意识、独立意识随之迅速发展起来,进入了个体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上升时期。他们已经有了独立意识,不仅摆脱了对外部评价的依赖,逐步依靠内化了的行为准则来监督、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行为,而且开始从对自己表面行为的认识、评价转向对自己内心世界更深入的评价,喜欢尝试着从个性品质、人际关系、自我价值等方面的特点来描述自我形象,这种自我评价的独立性和稳定性都随着年级的升高而逐步提高。 由于理想自我的发展,部分学生开始追星。如果崇拜的偶像所代表或所提倡的是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其个性发展自然会受到明星积极的影响。但值得注意的是其中一些宣扬颓废、消极、没落的东西对正处在接受社会意识形态关键时期的小学生来说,负面影响可能会非常大。 小学高年级阶段,学生在思维、认识、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差异日渐显著,全面发展的学生显现出来,有特长的学生也比较突出,使得一部分发展相对落后的学生情绪低落,自信心不足。而此时他们正处于“勤奋与成功”“失败与自卑”的心理发展阶段,发展顺利,就能获得求学、做事、待人的基本能力;如果发展出现障碍,学生就会缺乏生活的基本能力,充满失败感,从而产生自卑心理。

(二)情感情绪日益丰富 小学高年级学生情绪反应的强度和持久性迅速增长并出现高峰,行为很容易受情绪的影响或支配。他们具有强烈的情绪体验,对人对事都极为敏感。小学高年级学生与小学低中年级的学生相比,随着年级的升高,他们控制和调节自己情绪的能力也逐步加强,但仍缺乏自我分析、自我调节和自我宽慰的能力。因此,这个时期学生的性格发展处于一种非常矛盾、变化无常的状态之中。他们对他人各种情绪的感知能力迅速发展,进入了较为稳定的正确辨认阶段,已经能够正确辨认他人的情绪状态,并作出相应的反应。 (三)自制力有所增强 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求知欲发展得很快,但他们的自制力没有同比增加,心理发展中独立性与幼稚性的矛盾日益突出,容易固执己见,盲目地拒绝他人的劝告和建议。随着年级的升高,他们抵制内外干扰的能力也进一步增强。 (四)学习方面 他们不再唯老师之命是从,对老师的教育时违时从,对枯燥的说教和单一陈旧的训练方式不感兴趣,注意力也较难集中到学习上来。学生升到高年级后,语文、数学作业相对增多,对英语学习的要求也比以前高了,要求听说写背,学习负担比低年级加重。 (五)交往方面 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同伴交往进入了一个亲密共享的新阶段。此时,他们已经大大提高了对朋友这一概念的认识,认为朋友之间可

小学儿童自我意识和个性心理特征

小学儿童自我意识和个性心理特征 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我存在和特性的认知和意识。在小学儿童发展 阶段,他们开始逐渐形成自我意识,并表现出一些明显的个性心理特征。 1.自知力:小学儿童逐渐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能够辨别和 表达自身的需求和情感。他们开始逐渐明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能力,并 渴望将这些特点展示给他人。 2.规则意识:随着成长和学习,小学儿童逐渐理解社会和家庭对其行 为的期望和规则。他们开始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对他人和环境的影响,并试 图遵守规则。同时,对于规则的理解和遵守也会影响他们的个性发展。 3.社交意识:小学儿童逐渐认识到自己是一个社会成员,并开始与他 人进行交往和互动。他们渴望获得他人的认可和赞赏,同时也会受到他人 评价的影响。他们逐渐学会关心他人的感受和需要,并尝试合作和共享。 4.自尊心:随着小学生的成长,他们开始对自身特点和能力产生评价。他们渴望被他人接受和尊重,并对自己的外貌、学习、运动等方面有一定 的评价。良好的自尊心有助于他们形成积极的个性特征。 5.自我调控能力:小学儿童逐渐发展出自己的情绪管理和自我调节能力。他们开始能够认识并表达自己的情感,同时也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缓 解或改变自己的情绪状态。 以上的个性心理特征是小学儿童自我意识形成过程中的常见表现,每 个孩子的发展情况可能有所不同。同时,这些特征受到家庭、社交环境、 学校等因素的影响。 为了帮助小学儿童发展健康而积极的自我意识和个性特征

1.给予肯定和鼓励:积极的肯定和鼓励有助于小学儿童形成健康的自我认知和自尊心。家长和教师要及时赞赏儿童的努力和成就,并尊重他们的个人差异。 2.提供适当的引导与规则:引导小学儿童遵守社会和家庭的规则,并明确告知他们规则背后的原因。同时,给予他们适当的自主权,让他们参与决策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3.培养积极的社交能力:引导小学儿童主动参与社交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合作。帮助他们理解他人的情感和需求,并培养共同分享和关心的意识。 4.培养情绪管理能力:教导小学儿童表达自己的情感,并提供一些方法来缓解负面情绪,如冥想、运动等。同时,给予他们良好的情感环境和支持,以提升他们的情绪管理能力。 在小学儿童的成长过程中,他们的个性特征和自我意识会继续发展和变化。给予他们支持、鼓励和适当的引导,有助于他们形成积极的自我认知和健康的个性特征。

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一、认知发展特点 小学生在认知方面有以下特点: 1. 理解能力提升:小学生逐渐具备了抽象思维的能力,可以理解抽象概念和逻 辑关系。 2. 注意力集中:小学生的注意力逐渐稳定,能够集中精力进行学习和活动。 3. 记忆力增强:小学生的记忆力较强,能够记住较长的课文和知识点。 4. 逻辑思维发展:小学生开始形成逻辑思维,能够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解决问题。 二、情感发展特点 小学生在情感方面有以下特点: 1. 自我意识增强:小学生逐渐形成自我意识,能够认识自己的情感和需求。 2. 情绪波动较大:小学生的情绪较为敏感,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情绪波 动较大。 3. 社交能力提升:小学生开始与同伴进行更多的互动,学会合作和分享,社交 能力逐渐提升。 4. 自尊心形成:小学生开始形成自尊心,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有一定的评价和 认知。 三、道德发展特点 小学生在道德方面有以下特点:

1. 规则意识形成:小学生开始理解和遵守社会规则,逐渐形成道德意识和行为准则。 2. 价值观念形成:小学生逐渐形成一定的价值观念,能够区分善恶、公正与不公正。 3. 同理心发展:小学生开始具备一定的同理心,能够体味他人的感受和需求。 4. 道德判断能力增强:小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逐渐增强,能够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进行评价和判断。 四、身体发展特点 小学生在身体方面有以下特点: 1. 生长速度加快:小学生的生长速度较快,身高和体重迅速增长。 2. 运动能力提升:小学生的协调性和运动能力逐渐提升,能够进行更多的体育运动和活动。 3. 精细动作发展:小学生的手眼协调能力和精细动作能力逐渐发展,能够进行更多的手工制作和绘画等活动。 4. 饮食需求增加:小学生的能量需求增加,需要摄取更多的营养物质来支持身体发育和学习活动。 五、学习发展特点 小学生在学习方面有以下特点: 1. 学习兴趣增强:小学生对新知识和学习内容的兴趣逐渐增强,愿意主动参预学习活动。 2. 学习能力提升:小学生的学习能力逐渐提升,能够掌握更多的学科知识和技能。

小学五、六年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小学五、六年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小学五、六年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小学5,6年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征: 小学5,6年级部分男生、大部分女生开始进入青春发育期,已经出现明显的第二性征。进入青春期的学生产生特殊的内心体验和性意识的萌芽,渴望了解性知识,探索生命的奥秘。自我控制能力出现第二个上升期。随着儿童的抽象逻辑思维的逐渐发展和辩证思维的初步发展,他们的自我意识更加深刻。他们不仅摆脱对外部控制的依赖,逐渐发展了内化的行为准则来监督、调节、控制自己的行为,而且开始从对自己的表面行为的认识、评价转向对自己内部品质的更深入的评价。 情绪自我控制能力迅速上升,情绪的自我控制能力发展逐渐趋于平衡。情绪的自我控制能力性别差异十分显著,在整个年龄段,男生均好于女生。到了6年级,学生的认知越来越丰富,且已形成自我意识,所以产生的体验也比较稳定持久,不会随着刺激或情境的改变而很快改变自己的情绪,因而情绪控制能力显著提高。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独立性和评价能力增长起来,学生不再无条件地服从、信任教师。能自己独立作出判断。学习动机仍然与学习兴趣发生联系,但此时学生的间接兴趣有了明显的发展。 出现的良好品质集体主义、义务感、责任感、荣誉感、正直、勤俭、善良。学生情感的稳定性日益增强,逐渐学会调节与控制自己的情感。逐 渐学会独立、自觉地提出意志行动的动机和目的。不仅可以全面地评价自己的行为,还能自觉地克服自己的缺点。 随着年龄的增长,独立性和评价能力增长起来,学生不再无条件地服从、信任教师。随着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的逐渐发展和辩证思维的初步发展,自我意识更加深刻,他们不仅摆脱对外部控制的依赖,逐渐发展了内化的行为准则来监督、调

小学生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

小学生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小学生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篇一」 一、学生心理特点分析 我校六年级有三个班级,男女生比例尚可,部分学生来自外地,差异较大。高段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在心理方面有以下特点: 1、自主意识发展迅速。 逐渐强烈,自我意识、自我评价和自我教育的能力也得到了充分发展,初步形成了个人的性格以及人生和世界的基本看法。喜欢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其他事物,有时甚至还对师长的正当干涉感到反抗抵制。情绪不很稳定并且开始关注异性。但由于意志力还不够坚强,分析问题的能力尚在发展之中,所以一旦遇到困难和挫折又容易灰心、颓丧。 2、情感情绪日益丰富。 小学六年级学生情绪反应的强度和持久性迅速增长并出现高峰,行为很容易受情绪的影响或支配。他们具有强烈的情绪体验,对人对事都极为敏感。学生的性格发展处于一种非常矛盾、变化无常的状态之中。他们对他人的各种情绪的感知能力迅速发展,进入了较为稳定的正确辨认阶段,已经能够正确辨认他人的情绪状态,并作出相应的反应。 3、自制力下降。 六年级的学生求知欲发展很快,但自制力显著下降。心理发展中的独立性与幼稚型的矛盾日益突出,容易固执己见,盲目拒绝他人的劝告和建议。随着年级的升高,他们抵制内外诱因干扰的能力也进一步增强。 二、辅导目标

针对高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心理辅导活动课可以从情绪、学习、健康上网、人际交往,自我意识、青春期教育等方面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心理辅导。 1、自我意识 培养健康的自我概念,发展健康的理想自我。学习明星的积极面,克服盲目追星的思想。 2、情绪辅导 通过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情绪自控能力,能运用转移注意力、自我放松、换位思考等方法来调节情绪。 3、人际交往 通过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能力训练,学会与父母、老师沟通,学会尊重父母、老师、同学,形成正确的集体意识和友谊观,克服不良的小团体意识。 4、青春期辅导 进行初步的青春期教育,初步形成正确的性健康意识以及与异性交往的技能。 5、生活辅导 矫正不良的行为习惯,培养健康上网、合理休闲的意识和习惯。 三、辅导重难点 1、让学生明白要成为一个成功的人,就人从小立志,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付出许多代价,还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2、让学生知道人要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要相信自己,信任自己有潜能、能成功。 3、让学生学会不但学会与同性交朋友,而且要学会要与异性交朋友。

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

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 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 一、小学生的心理特点 进入小学后,正规的学习活动取代学龄前的游戏活动,是小学生活动方式的质的飞跃。学龄儿童的学习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系统性很强的受教育过程。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有一个逐步适应新环境的问题。对一个一年级新生来说,教师是陌生的,同学之间也不熟悉,一下子上那么多的课,还有作业的压力、考试的威胁、组织纪律性的约束等等,这一切,构成了新人学儿童心理上面临着的一场严峻的挑战和考验。 小学生的认知能力、自我意识、社会化发展都达到了一定水平。一般来说,这个水平意味着一个正常的儿童在入学时,已经具备了成为合格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程度。 小学生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认知过程的特点 1、感知觉的发展 在整个小学阶段,小学生的感知觉发展很快。随着教学过程的深入,小学生的感知能力有了很大提高,感知觉有了充分发展,知觉的有意性和目的性明显发展,他们已能从知觉对象中区分出基本的特征和所需要的东西,对于时间单位和空间关系的辨别能力也渐次增强,其准确性、系统性都不断地提高。 2、注意的发展 刚刚进人学校,小学生的注意力水平是有限的,注意的目的性还很低,无意注意仍起重要作用。。 随着学习活动的进行,大脑不断成熟,神经系统活动的兴奋与抑制过程逐步协调起来,有意注意逐渐在学习和其他活动中占据主导地位。四五年级小学生在课堂上可以根据学习活动和教师的要求将注意指向学习对象,有意注意由被迫状态提高到了自觉状态。 小学生的注意品质也在不断发展,主要表现为注意的集中性和稳

定性增加,注意的范围有所扩大,注意的分配和转移能力逐渐提高。 3、记忆的发展 从学龄前期的无意记忆占主导地位发展到有意记忆占主导地位,是小学生记忆发展的一个特点。 随着小学生的有意记忆逐渐超过无意记忆成为主要的记忆方式,意义记忆所占的比例逐渐超过机械记忆而在记忆活动中渐居重要地位。由于理解意义与逻辑思维的理解能力有密切关系,因此,意义记忆占主导地位的关键年龄,往往与理解力发展的关键年龄一致,大约在三四年级。 4、思维的发展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有很大的发展,即逐步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儿童的思维活动逐步摆脱对具体思维的依赖,开始运用概念来进行判断推理。思维的基本过程日益完善,概念的掌握趋于丰富、精确和系统,判断、推理和理解能力逐步发展。 5、言语的发展 在言语方面,小学生对口头言语中语音的细微差别逐渐掌握,并开始进入书写言语发展时期。 6、想象的发展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想象力十分丰富。在他们的头脑中,现实与想象之间往往没有明确的界限。其想象的主题易变性还比较明显,想象不能有效地指向于某一特定目的,尤其对于缺乏必要的知识经验或不熟悉的事物,他们的想象往往显得简单而贫乏。 (二)情感的特点 1、情感的内容日益丰富; 2、情感的深刻性不断增加; 3、情感的稳定性和控制能力有所增强。 (三)意志的特点 小学生的学习活动逐渐成为共主导活动,对儿童的意志努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儿童的意志品质逐渐发展起来。小学生的意志发展反映在以下几方面:

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第一篇: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自我意识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意识,如自我知觉、自我评价、自我监督等。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是个体不断社会化的过程,也是个性特征形成的过程。自我意识的成熟往往标志着个性的基本形成。小学生的自我意识正处于所谓客观化时期,是获得社会自我的时期。在这一阶段,个体显著地受社会文化的影响,是学习角色的最重要时期。角色意识的建立,标志着小学生的社会自我观念趋于形成。 小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是随年龄增长从低水平向高水平发展的。在整个小学时期,小学生的自我意识不断发展,但不是直线的、等速的,既有上升的时期,也有平稳发展的时期。(一)自我概念的发展特点自我概念是个人心目中对自己的印象,包括对自己存在的认识,以及对个人身体、能力、性格、态度、思想等方面的认识,是由一系列态度、信念和价值标准所组成的有组织的认知结构,把一个人的各种特殊习惯、:能力、观念、思想和情感组织联结在一起,贯穿于经验和行为的一切方面。 小学生的自我概念是从比较具体的外部特征的描述向比较抽象的心理术语的描述发展的。比如,在回答“我是谁”这样的问题时,小学低年级学生往往提到姓名、年龄、性别、家庭住址、身体特征、活动特征等方面。到了小学高年级,学生开始试图根据品质、人际关系、动机等特点来描述自己。即使到了小学高年级,小学生对自己的认识仍带有很大的具体性和绝对性。 自我概念是在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最初它是对个人的和才能的简单抽象认识,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复杂化,并逐渐形成生理的自我、心理的自我、社会的自我等不同的层次。 (二)自我评价的发展特点 自我评价是:自我意识发展的主要成分和主要标志,是在分析和评论自己的行为和活动的基础上形成的。小学生自我评价的发展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小学儿童自我意识和个性心理特征

小学儿童自我意识和个性心理特征 第一篇:小学儿童自我意识和个性心理特征 自我意识是意识的一种形式,是指_, 包括__ ___ _____ ______.2.自我意识由___ ____ _三种心理,其中—是首要成分和基础3.列出自我意识的结构.2.自我意识由______________ 中,_______________是首要成分或基础.3.儿童的_是自我认识.自我评价产生和发展的基础.4.在交往活动中,自我评价过高的儿童普遍具有__的特征,而自我评价过低的儿童则通常有着___的特点.5.培养儿童的___________________技能对于形成客观准确的自我评价具有重要意义.二、选择题1.()的发展是自我意识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A 自我认识 B 自我体验 C 自我监控 2.人类意识的最高形式是()A 潜意识 B 自我意识 C 无意识 3.自我意识的主要心理成分是()A 自我认识 B 自我体验 C 自我监控 4.自我意识的形成比个性的形成()A 早 B 同步 C 晚 5.自我意思的作用可归结为一条()A 认识功能 B 调节功能 C 动力功能 6.对儿童的自我评价起主导作用的是()A 学习成绩 B 教师的态度和评价C 与同龄人的交往1.人类意识的最高形式是(B)。 A、潜意识 B、自我意识 C、无意识2.自我意识的形成要比个性的形成(C)。A、晚B、同步 C、早3.自我意识的作用可归为一条,那就是 (B)。A、认识功能 B、调节功能 C、动力功能 4、小学生自我意识在(A)之间发展尤为迅速。 A、一、二年级 B、三、四年级 C、五、六年级5.曾子说:“吾日三省语身”,这里的省是(A)的意思。A、自我观察B、自我分析C、自我评价 D、自我监督 6、对自己的能力是否适合所承担的任务而产生的自我体验(C) A、自尊感 B、成功感 C、自信感 D、失败感 7、被比之为一个人内心的“道德法庭”的是(D)A、自我检查 B、自我控制 C、自我掩饰 D、自我监督 8、.学习成绩差的儿童通常是自我评价(C)A、过高B、适当C、过低 D、都不是 9、当别人不小心把脏水泼在你身上而赶昆向你道歉时,你尽管恼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