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叉神经痛与颈椎病的关系探讨及针刀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叉神经痛与颈椎病的关系探讨及针刀治疗

【摘要】三叉神经痛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继发性三叉神经痛是常见病,我科应用自制双刃小针刀治疗继发性三叉神经痛(颈源性)15例,经一年随访,总有效率100%,小针刀具有针灸和手术刀的双重特征,既可切割和剥离松解软组织粘连,又有针灸的治疗效果,本方法治疗三叉神经疼痛症简单效果好。

【关键词】继发性三叉神经痛(颈源性);扳机点;针刀部位;挑割

颈源性三叉神经痛是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一种。由于病因不明,一般认为是因颈椎退行性病变致椎神经受到刺激或压迫,引起椎动脉痉挛或椎动脉因椎体移位、骨刺致受压,使管腔狭窄,血流量减少,造成三叉神经脊髓束及三叉神经脊束核的供血不足,从而导致三叉神经痛的发病,引起面部三叉神经一支或一支以上分布区的电击样、烧灼样或刀割样疼痛及痉挛,是临床上难治性颈源性疾病之一。(1)颈部肌群的病变,是最主要的病因:①神经根局部的刺激和压迫因素,②患椎移位,③神经根动脉供血不足,④颈部前斜角肌痉挛等病变致椎间隙椎孔变窄,椎动脉受压致供血不足。(2)当颈部肌群病变致颈椎增生骨化的时候同样可以刺激颈前的交感神经节,而椎动脉壁上的交感神经来自颈前的交感神经,所以椎动脉壁的交感神经受到激惹同样使椎动脉的管腔变窄,血流量减少从而影响三叉神经的营养。(3)当颈椎出现错位的时候同样可以牵拉颈椎横突孔的椎动脉,并刺激颈椎前面的交感神经节,使椎动脉收缩出现供血不足。当椎动脉供血不足时影响颅内血液供应。三叉神经营养来源于颅内血液供应。

临床表现:多在40岁以上发病,以面部三叉神经一支或几支分布区内突发的短暂剧痛为特点。可长期固定在某一分支,尤以第二、三支多见,亦可两支同时受累。疼痛以面颊、上下颌或舌最明显;口角、鼻翼、颊部和舌等处最为敏感,轻触即可诱发,故有“触痛点”或“扳机点”之称。疼痛可引起反射性面肌抽搐,口角牵向患侧,并有面红、流泪和流涎,称痛性抽搐。严重者洗面、刷牙、说话、咀嚼等都可诱发,以致不能做这些动作。每次发作时间仅数秒至2分钟,突发突止。间歇期完全正常。初期发病次数较少,以后多增加并加重。病程可呈周期性,每次发作期可数天、数周或数月不等。缓解期亦可数天至数年不等。一般神经系统无阳性体征。

本病多发于中老年人。我科从2006一02至2008一02收集15例继发性颈源性三叉神经痛病历,笔者采用自制双刃小针刀治疗颈源性三叉神经痛15例,结果如下:

1.1 诊断标准参照1990年江苏省卫生厅发布的《疾病临床诊断和疗效标准》拟定。本组病例均伴有颈项肩背疼痛,颈部局部有压痛,压顶试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颈椎X线片示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椎间隙变窄,颈椎体骨质增生,椎间孔变小,项韧带钙化。排除原发性疾病及其它引起颜面部剧痛的疾病。

1.2 一般资料本组15例均为本院疼痛治疗中心患者,均为门诊治疗,男9例,女6例;年龄最小35岁,最大75岁,平均52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4年;疼痛部位:右侧6例,左侧9例;疼痛分布在第Ⅰ支者3例,第Ⅱ支者6例,第Ⅲ支者2例,Ⅱ、Ⅲ并发的4例。13例病人有“扳机点”,以上病例大多经多家医院反复诊治,未见好转。

2 自制双刃小针刀治疗方法

2.1 小针刀:

自制双刃小针刀。

2.2 针刀治疗部位及方法:

患者取靠背坐位,先检查定位,颈后压痛点,尤其是肌肉韧带挛缩的痛性结节,颈部主要是颈枕部、颈1、颈2、颈4、颈5棘间横突等部位,头面部主要取乳突孔、耳屏神经出口、三叉神经分支走行区、扳机点等部位进行小针刀松解剥离割挑,定位后常规术前准备,针刀部位用碘酒酒精常规消毒。铺无菌巾,戴无菌手套,左手拇指固定扳机点、压痛点及病变部

位施术,右手持针刀,刀口线一般与局部肌肉和神经走向一致,针刀眶上切迹与下孔时,刀刃与眼裂平行。右手拇、食指捏住针柄,其余三指托住针体,逐渐加压到有一种坚硬感而不刺破皮肤时,进针点处形成凹陷,再稍一加压,即可穿过皮肤。进针后先行纵行切割剥离,再行横行切割剥离,逐层深入,以达到骨面和不穿透口腔为度。出针后用手挤出血数滴,消毒针孔后再用创可贴外敷。3天1次,每次扳机点均取。5次基本可治愈。均治疗1次后统计疗效。

3 疗效判断标准参照1990年江苏省卫生厅发布的《疾病临床诊断和疗效标准》拟定:

3.1 治愈:疼痛发作完全消失1年以上;

3.2 好转:发作频率减少和(或)发作时疼痛减轻;

3.3 未愈:症状未改善。

4 结果

本组病例经1次治疗后,面部疼痛均立即缓解或明显减轻;2例治疗1次后疼痛及痉挛症状立即消失痊愈。治愈14例,好转1例。治愈率93.33%,总有效率100%。

5 讨论

本作者利用自制双刃小针刀快速安全解除因各种内外科疾患引发的疼痛,结合手术技巧摸索出“循法针刀”的特色治疗。此方法须对人体解剖结构精准掌握的基础上,将外科手术的技巧及生物力学的概念融入针刀,并应用了中医经络学“以痛为俞”的原理结合西医神经信息学理论,创立了“循经络系统重建微神经、微血管、微经络的三维微循环组织”的循法内外科统一理论,使病灶组织在微小的创面下完成“通则不痛”的复式微循环生物再造手术,从而令疼痛及其引发疼痛的内外科疾患在安全保障的前提下一举得到彻底治疗。因血管及神经表面光滑,肌腱、韧带、疤痕、粘连、钙化组织等较韧硬,“循法针刀”方法是:自制双刃小针刀快速进入皮肤后缓慢循针避开了具有弹性且光滑的血管及神经,进入较韧硬病变组织进行剥离挑割解除病痛。

小针刀剥离挑割颈椎及扳机点为主的颈椎治疗方法改善血液循环营养神经,其面部治疗,针刀部位均在三叉神经的分支边缘附近,针刀部位实质上就是用针端上的微型刀施实三叉神经周围支的剥离松解术,从而能有效阻断疼痛的传导。方法简单但效果优于药物、封闭和外科手术治疗。

颈源性三叉神经痛比较少见,其病因机制目前尚不明确。针刀医学认为,颈源性三叉神经痛根本病因是三叉神经分布区的慢性软组织损伤、颈椎病变和局部电生理线路功能紊乱所致。三叉神经痛的阵发性提示一种感觉性癫痫样的放电,放电部位可能在三叉神经脊束核内或中枢其它部位。小针刀闭合性痛点松解术对颈椎周围软组织损伤具有松解粘连、解除肌肉痉挛作用,促进三叉神经血运及营养,使三叉神经脊束核牵拉、刺激得以解除,同时刺激局部化学感受器或神经干来调节中枢神经,恢复电生理功能,从而达到松解粘连、解除刺激、疏通经络、调和气血、镇静止痛、神经营养改善,恢复功能的目的。小针刀治疗颈源性三叉神经痛具有操作简单、安全可靠、疗效独特且无毒副作用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