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舟曲藏族女性服饰中蕴含的数学文化探析
藏文化中数学的表现及应用
![藏文化中数学的表现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600c0a54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91ba250.png)
藏文化中数学的表现及应用
措能多杰
【期刊名称】《产业与科技论坛》
【年(卷),期】2013(012)018
【摘要】藏文化中的数学是世代居住、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藏族人民,在高原特殊的自然地理和气候条件环境下,不断创新、积累和总结出的有利于生活和生产的学科.它与藏族精神文化、行为文化、民俗文化以及经济社会的发展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渗透到人民群众的思想、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具有浓厚的民族、地方色彩和特别的文化内涵,承载着许多文化信息,能够生动形象地显现藏民族的文化特征,形成了藏民族特有的数学文化观.
【总页数】2页(P181-182)
【作者】措能多杰
【作者单位】青海藏文化博物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模糊数学方法在雅安藏茶感官审评中的应用 [J], 古明亮;罗代友
2.在家庭教育活动中渗透数学文化的探索——基于《小学数学文化丛书》的应用[J], 郭萌;王宁
3.模糊数学方法在雅安藏茶感官审评中的应用 [J], 古明亮[1,2];罗代友[1]
4.地域文化在藏羌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J], 陈丽敏;赵乘
5.“红石榴文化”在汉藏合校校园建筑中的应用 [J], 储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藏族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数学思想
![藏族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数学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50168bd1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be.png)
[收稿日期]2008-09-20[作者简介]1、王琼(1968—),湖南衡阳人,副教授,主要从事概率统计教学与高等教育管理工作;2、罗布(1970—),藏族,西藏日喀则人,副教授,主要从事西藏近现代史研究。
藏族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数学思想王 琼 罗 布(西藏大学教务处,西藏拉萨850000)[关键词]藏族;文化;数学;计算;几何[摘 要]数学同语言文学、音乐、美术等学科一样,都是人类思维的产物,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中长期积淀的结晶,与人类和文化的起源同生共长,不断发展,不同的民族因其地理环境和历史发展过程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数学文化。
文章通过揭示藏族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从自然科学侧面窥见藏族传统文化内涵及底蕴,以助藏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中图分类号]G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0003(2009)01-052-07 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以其独特的学科体系和研究方法对生命、宇宙、生态、自然与超自然的量阐述了独特的见解,以顽强的生命力闪烁在青藏高原这块神秘的土地上。
本文从几个侧面简要介绍算术学、代数学、几何学在藏族传统文化中的体现及应用,向人们充分展示藏族传统文化中潜在的数学思想。
一、算术学在藏族传统文化中的体现数学是人类文化的产物,是从人的需要中产生的,具有时代性和超时代性,分为萌芽时期(史前~公元前500、600年)、常量数学时期(公元前500~公元17世纪)、变量数学时期(17世纪中叶~19世纪20年代)、近代数学时期(19世纪20年代~20世纪40年代)、现代数学时期(二战后至今)。
[1]数的概念和计数方法远在有文字记载以前就有了,因而对其发展方式大都只能揣测、想象,我们有理由说,生活在青藏高原的人们在最原始的时代就有了关于数的意识。
原始人要生存必须狩猎、采集野果等,在打猎时,有时一无所获,有时仅有一只,有时多于一只,于是就产生“有”和“无”、“一”和“多”的概念,由于食物的分配、生老病死,人们有了“多少”的概念,直观地说,至少在为数不多的一些东西中增加几个或从中取出几个时,虽然不能知道确切数目,但能够从数量上辨认其多寡。
甘南藏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图谱数字化构建探索
![甘南藏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图谱数字化构建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e457db3a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cc.png)
探索研究[摘 要]甘南藏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丰富多彩,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介绍了甘南藏族非遗知识图谱数字化构建的探索,包括数据来源、实体识别、知识表示、存储架构等方面。
通过构建甘南藏族非遗知识图谱,可以更好地理解和研究甘南藏族非遗的内涵和外延,为保护和传承甘南藏族非遗提供有力的支持。
[关键词]甘南藏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实体识别;机器学习;关系抽取;知识图谱[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7556(2023)35-0009-03本文文献著录格式:廖开明,施晓圆,王建刚.甘南藏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图谱数字化构建探索[J].天工,2023(35):9-11.廖开明 施晓圆 王建刚 甘肃开放大学甘南藏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图谱数字化构建探索基金项目:本文系2021年度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知识图谱在甘南藏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中的应用研究”(项目批准号:2021YB137)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廖开明(1967—),女,汉族,甘肃兰州人,高级工程师,甘肃开放大学资源中心副主任,研究方向: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
施晓圆(1993—),女,汉族,甘肃兰州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信息技术与教育应用。
王建刚(1986—),男,汉族,甘肃兰州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教育信息化理论与实践。
一、绪论(一)研究背景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知识图谱已经成为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重要手段之一。
知识图谱是一种用于表示和存储知识的图形化模型,可以将文化遗产的相关信息进行整合和归纳,为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提供有力的支持。
甘南地处青藏高原,是中国重要的藏族文化区域之一,具有丰富多彩的非遗。
甘南藏族非遗的数字化构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研究甘南藏族非遗的内涵和外延,为保护和传承甘南藏族非遗提供有力的支持。
(二)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索甘南藏族非遗知识图谱数字化构建的方法和技术,通过实践探索,总结出适合甘南藏族非遗文化的数字化构建模式和经验,为甘南藏族非遗的保护和传承提供有力的支持。
藏族传统数字文化探析
![藏族传统数字文化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13898d1c0b4e767f5acfceca.png)
西藏 大学学报(社会科 学版 )
J0URNAL OF TIBET UNIVERSITY
Vo1.25 N
范 春 文① 王 琼②
(① 西藏大学校 办 ② 西藏 大学教务处 西藏拉 萨 850000)
摘要:数字文化是各种 宇宙观、哲学观、宗教观、文化观 、价值观 、审美观 的反 映和象征 ,不同的民族 因 其地理环境和历史发展过程 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数字文化 。文章从数字源流、数字异名、数字喜好 、数字 应用等方面对藏族传统数字文化进行初步探析,由数字文化角度探视藏民族丰富多彩 的人文精神世界, 展现藏民族非物质文化基础和独特的心理文化 ,发挥数字在跨文化 中的作用 。
字文 化 ,其 中蕴 涵 着 特 殊 的文 化 习俗 ,体 现 着特 有
数字 是表示 事 物量 的基 本 数学 概念 ,是观 念和 的社 会文 化心 态 ,是各 民族 不 同文 化特 性 的展 示 窗
符号 的结 合 ,来 自于人类 对 客观 世 界 的观察 和探 索 口。同 时,受 民族文 化 心理 、宗 教信 仰 、风俗 习惯和
关键 词 :藏 族 ;数字 ;文化 ;数 字文 化 中 图分类 号 :G03 文献标 识码 :A 文 章编 号 :1005—5738(2010)02—063—07
观 、价值观 、审美观 的反 映和象 征 ,不 同的 民族 因其
月lJ 吾
地 理环 境 和 历 史 发展 过 程 的 不 同而 具 有 不 同的数
概念 和计数 方 法远在 有 文字 记载 以前就 有 了 ,因而 算牲 畜 多少 的单位 。”另据 《汉藏 史籍》记 载 ,朗 日伦
对其 发展方 式 大都只 能揣 测 、想 象 ,我们有 理 由说 , 赞 时期 ,“在 吐 蕃 出现 了 以六 十粒 青 稞 为 重量 单 位 生 活在 青 藏 高原 的人们 在 最 原 始 的 时代 就 有 了关 的称 量 方法 。”[5]这与 我们 今天 所说 的“走 一里 路 的
浅例藏族传统数字文化
![浅例藏族传统数字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b2b72b15cc7931b765ce15d7.png)
浅例“数学思想在藏族文化生活中的运用”藏族是有着悠久文明的古老民族,一直生活在青藏高原。
据考证青藏高原自石器时代就有人类生存,专家们挖掘出许多那一时代人类生存的证据。
随着文明的进步,藏族也与其他民族一样,创造生产、使用和改造着工具。
在这些阶段中,人们会以经验为方便生活而运用数学思想,渐而近之,直到人们认识到数学也是一种可运用的工具时,更加大了在文化生活中使用的力度。
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模型等概念的一门学科。
以下我们就以数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模型这四个概念浅谈它们在藏族文化生活中的运用。
一、数量概念:数量的概念和计数方法远在有文字记载以前就有了,因而对其发展方式大都只能揣测、想象,我们有理由说,生活在青藏高原的人们在最原始的时代就有了关于数的意识。
原始人要生存必须狩猎、采集野果等,在打猎时,有时一无所获,有时仅有一只,有时多于一只,于是就产生“有”和“无”、“一”和“多”的概念,由于食物的分配、生老病死,人们有了“多少”的概念,直观地说,至少在为数不多的一些东西中增加几个或从中取出几个时,虽然不能知道确切数目,但能够从数量上辨认其多寡。
有关资料表明,大部分已经具备实用数字感的原始文化大多采用的是对两个事物的集合进行比较,以获得对数量的认识。
如:牧羊人可以用数1头羊放1块石子的办法,搞清楚回家的羊数和早上放出去的羊数是否一致。
这种方法不要求有较大数量的数字感,也无需系统计算,即可核对羊群的数量。
虽然这种方法能够从两个集合的数量是否相等来判断出数量的多少,但却无法确切知道一个人到底有多少只羊。
有了数量意识后,就自然要进行具体计数,需要确切知道有多少只羊。
为了较长时间地保存和记忆的需要,更加准确地记述实际生产和生活中的数量,人们本能地把自身的器官(手指)和自己身边的石子、青稞粒、羊粪蛋、树技等易取之物作为计数的工具。
时至今日,我们仍然能够看到许多石子堆在寺庙、佛塔、神山和神湖的路边,这些就是信徒在记录他们转经的圈数。
独具特色的甘南舟曲藏族服饰
![独具特色的甘南舟曲藏族服饰](https://img.taocdn.com/s3/m/f4199b2f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7e.png)
独具特色的甘南舟曲藏族服饰舟曲藏族妇女服饰舟曲藏族服饰是藏族服饰的一个支系。
舟曲,藏语意为“龙水”。
当地藏族也称博峪藏族。
在明清时期,舟曲为卓尼杨土司领地。
50年代后由文县辖管,1955年舟曲行政委员会改设舟曲县为迭部县,1962年又恢复舟曲县,属甘南藏族自治州至今。
舟曲县位于甘肃省南部、甘南藏族自治州东南部,地处白龙江上游高山深谷地带,南部与四川南坪县接连,著名风景区九寨沟就在附近的南坪。
这里森林茂密,山峦起伏,地理环境复杂多变,海拔相差悬殊,气候暖湿,境内多高山,河谷狭深,群山环绕,地表起伏,较高的山峰有青山梁,海拔4500米;羊布梁,海拔4213米。
周围三大河流——白龙江、拱坝河、博峪河纵横交错形成了“一山看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独特生存环境。
舟曲特殊的自然环境是造就其独特的藏族服饰结构式样的根本原因。
藏族妇女服饰。
头饰:层层折叠的方形黑布盖于头上,称头巾。
头巾用2公分宽的彩带作发圈在脑后束扎,使头巾自然形成左右两面坡型。
耳朵上佩戴镶嵌有红珊珊、绿松石的银制大耳环。
头上梳碎辫子30余根,藏族称“拉尼”,其端结接1公斤多的纯黑牛绒毛线,藏语称“架特”,梳成500余根碎辫子,均分成两组披在后背左右,坠至地,在腰际处用两圈锦带扎于长褂外,分别垂在腰的两侧,再分别折上来合成一组,从中间挽结于后腰腰带,再接一组“架特”坠地。
这种发型,式样独特,线面结合,妇女走起路来整体带动局部,左右摇摆,飘逸不定,富有节奏感。
上身穿戴:上身穿白布衬衫,式样为长袖圆领,无装饰图案。
衬衫上是护胸围腰,围腰用1厘米宽的几种对比色氆氇横向连接成对称的装饰纹样,底层为红布,上面用线串连一行行横向排列的红珊珊珠子。
胸前佩挂直径27公分的圆形银盘。
银盘中心凸镶红色大珊瑚珠,周围镶嵌景泰蓝装饰图案。
腰际用一条宽10厘米、长2米多的织锦带环绕束扎。
锦带用丝线和其他绒线混合自织,锦带上的图案为几何纹样和抽象色块,大多用朱红作基调,调合间色及暖色,色彩对比强烈,图案结构严谨,造型别致,线条简洁,富有强烈的装饰性。
藏族服饰文化中的数学思想
![藏族服饰文化中的数学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401b2933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30.png)
藏族服饰文化中的数学思想
索南黄智;李艳琴
【期刊名称】《纺织报告》
【年(卷),期】2022(41)7
【摘要】藏族服饰文化不仅是藏族物质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少数民族服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研究藏族服饰与装饰品中的图案纹样发现,藏族服饰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大部分体现在平面几何上,除了对称变换、平移变换、旋转变换等几何变换,还包括阿基米德螺线、正弦或余弦曲线、黄金分割线等几何曲线。
倘若能从藏族传统文化中挖掘数学思想,不仅能传承藏族传统文化,还可以丰富藏区的数学教学资源。
【总页数】5页(P118-122)
【作者】索南黄智;李艳琴
【作者单位】西藏大学理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941.12
【相关文献】
1.论青海绒哇藏族人生仪礼中的服饰文化
2.论藏族人生礼仪中的服饰文化——以甘孜州乡城县藏族妇女服饰为例
3.藏族人生礼仪中的服饰文化
4.甘南藏族服饰文化中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
5.论藏族历算中的数学思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谈甘南藏族服饰特点和传承
![浅谈甘南藏族服饰特点和传承](https://img.taocdn.com/s3/m/53c88e5a71fe910ef02df87c.png)
浅谈甘南藏族服饰特点和传承作者:拉木草来源:《文化产业》2016年第01期摘要:介绍甘南藏族服饰种类和特点,了解这一独特服饰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提出可行的保护措施,使其继续发扬、传承。
甘南藏族服饰形式多、种类多、款式独特、用料精美、做工精细、面料考究、色泽艳丽,花纹图案构思精巧,能衬托出本地区藏族特有的气质和文化特色,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关键词:服饰特点;发展状况;保护措施一、服饰特点(一)夏河、碌曲、玛曲、卓尼、迭部县及合作市藏族服饰特点夏河、碌曲、玛曲、卓尼、迭部县及合作市藏族男、女穿着基本相似,属于上下连属式样藏袍。
只是在女服束腰后下摆与脚踝齐不齐,男服下摆提高到膝部的位置高低上区分。
应季节在当地称“然拉”、“嚓日”、“仔花”。
“然拉”用布料和绸缎做成。
“仔花”用羊皮经手工揉搓熟化缝制而成,不挂里外面料,即内有长毛外为光板的皮袄制成。
“嚓日”用羊羔皮或短毛皮作里,外罩毛料或布料而制成。
1、男装威武雄壮,头戴狐皮帽,毡帽、烟筒帽,花帽,圆锥形羊羔皮帽,冬天身着“仔花”。
领口、袖口、襟边、下摆均用豹皮、水獭皮、貂皮、氆氇及黄丝带包边。
“仔花”内穿高领斜襟衬衫,面料多为绸缎,喜用蓝、白、灰等颜色,穿“仔花”时袒露右臂,将袖子系在腰间,在胸前留一个空隙,酷似一个袋子,外出时可以放物品。
夏天穿“然拉”,用布制做的夹袍,面料颜色多偏深。
春秋穿“嚓日”,其领缘、袖口、下摆、襟边部分均用氆氇和水獭、豹皮及黄丝带镶成边饰。
下身穿黑色或深蓝色裤子,足蹬黑色或棕色长筒牛皮靴子。
(自制的牛皮靴子很少见到),腰挂藏刀,戴珊瑚项链和象牙项链以示美观、庄重。
2、女装均为大襟右边开口,头戴“狐皮帽”、“礼帽”、“羊羔皮帽”等,冬天穿“仔花”、装饰华丽、色彩鲜艳,领面镶豹皮或水獭皮外,还在领脚饰以红、黄、蓝、绿各色布条。
下摆、襟边处用三种纹样氆氇点缀,有的在氆氇之上镶较宽红、绿、黄布条。
袖口同样缝缀豹皮或水獭皮及各色布条,氆氇和锦缎。
以藏族佛珠为情景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以藏族佛珠为情景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8b7da29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96.png)
以藏族佛珠为情景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摘要】藏族的服饰、建筑装饰、民俗风情是藏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元素,把藏族佛珠与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认识算盘有机融合,编写数学教学案例,让学生在自己熟悉的文化生活中学习数学,既可使藏族数学文化得以传承,又可丰富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内容。
【关键词】小学数学藏族文化教学设计藏族分布在我国的青海、四川、云南、西藏,是一个人口众多,分布较广的少数民族,藏族人民生活在高海拔的地区,交通闭塞。
藏族的服饰、建筑装饰、民俗风情是藏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元素,如:西藏布达拉宫的建筑设计,唐卡文化中的几何图案,藏族佛珠中的计数器等含有丰富的数学元素。
这些是藏族地区学生较为熟悉的建筑和日常所见物品,以他们为情境设计小学数学教学案例,有利于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藏族文化中的数学元素在中国,佛珠一词国人都耳熟能详,由东晋时期的《木槵子经》首次译出,发展到唐朝,佛珠开始在朝野上下,僧俗之间普遍流传开来。
至初唐时期,吐蕃的松赞干布先后迎娶尼泊尔的尺尊公主和唐朝的文成公主,汉传佛教、尼泊尔佛教的经书、僧人也随之流入,其与西藏原始本教融合,藏传佛教由此诞生并在藏区扎根盛行,现如今已成为藏族民众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佛珠也成为佛教众徒的弘法宝器。
佛珠一般有108颗、54颗、21颗、14颗。
在佛珠三通两侧的第三颗或第七颗旁挂有计数器。
计数器由计数头和记子组成,两端各有一个计数头搭配十个记子,计数器上用金刚杵记百位、一个铃铛记千位、一个卡子记万位,一个计数器上有有十个小珠子,念一圈佛珠就拨上金刚杵的的一个珠子,当十个金刚杵的珠子拨满时还原拨一颗千位数的铃铛珠,当千位的铃铛珠拨满时说明念满了一万遍,这时把千位记子还原,然后将卡子从佛珠的佛头往下移一颗,一颗佛珠代表一万遍。
二、小学数学教材中的计数在10000以内数的认识中,就要用到计数器来认识数和数的组成,在小学课堂计数器的使用时会发现与佛珠上的计数器使用方法大致相同,只是计数器开始的位数不一样,课堂教学上是以个位开始的,而佛珠计数器是以百位开始。
藏族传统文化中的现代数学思想
![藏族传统文化中的现代数学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a0d87045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d7.png)
藏族传统文化中的现代数学思想藏族传统文化分为五大明与五小明,绘画是五大明之工艺学的一个分支,天文历算就是五小明之星象学。
在藏传佛教绘画和天文历算学中具有现代数学的思想,如黄金比例、透视原理、集合与对应思想等等,体现了藏族人民的智慧和科学精神。
数学是对大千世界的高度概括,在这万千奥妙中也有不同民族对数学的理解和运用,其中藏族传统文化生命力之所以如此顽强,一方面是它的研究对象具有独特性,另一方面与它蕴含的数学文化和思想关系很大。
数学文化及其思想在藏族生活中的运用,充分体现了藏族人民的智慧和科学精神,同时有力地推动和保证了藏族人民生产生活实践的需要和经济、文化、教育的发展。
藏族传统文化中的数学思想与藏区中小学数学课程的整合
![藏族传统文化中的数学思想与藏区中小学数学课程的整合](https://img.taocdn.com/s3/m/26ae0f79a45177232f60a290.png)
从 历 届 国际数 学教 育 的含 义 比我们 通常 理解 的范 围要 广泛 , 涵盖 了生 活 的各 个方面。从 1 9 8 4年第五届国际数学教育大会中提出 “ 民族
数学”这个新概念以来 , 很多国家的民族教育都取得了很好 的成绩。然而,我国在数学教育研究和数学教育实践中 , 关 于数 学 中 的民族文 化 以及 民族语 言 的关 注不 足 。 我 国是个 多
【 关键词 】 藏族传统文化 数学思想 中小学 课程
【 中图分类号 】 G 4 O 一0 1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 6 7 4 —4 8 1 O( 2 0 1 4) l 5 一o 0 1 4 一O 2
化 来 自学 生的 生活 环境 , 与学 生 的生活 息息 相关 , 很 多传统 文 化是 学 生耳熟 能详 、 喜 闻乐 见 的 内容 。这 些 内容 与 学生 头
度不够 ,人 们对 其缺乏 了解 ,不 知道这些 艺 术 的价 值所 在 , 短期 内为个体 和地 区带来 的经济效 益不 显著 等原 因导致 年轻
一
代不愿意接过祖传绝技 的衣钵 ,传承遇到了危机。
因此 , 在对藏族传统文化的充分挖掘 、收集 、整理的基 础上 , 选择一些体现数学思想的传统文化融入中小学数学课 程中, 努力推进和积极开展本 民族传统文化的普及教育 , 是 传承藏族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 二 藏 族传 统 文化 中的数 学思 想 与藏 区 中小 学数 学 课 程
一
环境和社会环境而创造的 ,范围非常广泛 、内容极其丰富, 涉及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 , 保护和传承藏族传统文化 对 藏 区社 会 的发 展具有 重 要意 义 。 然而 , 笔者 对 四川藏 区 的
藏族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数学思想
![藏族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数学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d2eb9b19fad6195f312ba626.png)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藏族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数学思想
作者:王琼, 罗布, WANG Qiong, Norbu
作者单位:西藏大学教务处,西藏,拉萨,850000
刊名:
西藏研究
英文刊名:TIBETAN STUDIES
年,卷(期):2009,113(1)
被引用次数:2次
1.郭华光试论数学的文化特性[期刊论文]-数学教育学报 2005(03)
2.诺章·吾坚诺章·吾坚文论集 2006
3.王琼藏族传统生活中的数字文化[期刊论文]-西藏大学学报 2007(02)
4.夏吾才让论藏族历算与周边数学文化的交融[期刊论文]-西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01)
5.牛治富西藏科学技术史 2003
6.桑吉加藏族文化与数学 2002
7.丹珠昂奔藏族文化发展史 2001
8.大罗桑朗杰.华宣积藏族喜用纵横图[期刊论文]-西藏大学学报 2001(04)
9.邓侃西藏的魅力 2000
10.大罗桑朗杰.华宣积藏族史前文化中的几何图形[期刊论文]-西藏大学学报 2003(01)
11.约翰.巴罗.苗华建天空中的圆周--计数、思维及存在 2000
12.黄明信西藏的天文历算 2002
1.范春文.王琼藏族传统数字文化探析[期刊论文]-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2)
2.杨晓荣.雷文华藏族传统时间观念探析[期刊论文]-西藏研究 2010(4)
本文链接:/Periodical_xzyj200901006.aspx。
数学文化及其思想在藏族传统文化中的体现与运用
![数学文化及其思想在藏族传统文化中的体现与运用](https://img.taocdn.com/s3/m/b883265c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86.png)
在藏族传统文化中,数学思想和方法在许多方面得到了体现和运用。
例如,藏族数学家发明了一种叫做"拉萨数学"的独特方法,用于解决复杂的几何问题。
藏族人也开发了精确的时间计算方法,用于计算佛教礼拜仪式的时间。
此外,藏族人还使用数学思想和方法来制作精美的手绘图案和装饰品。
在藏族传统文化中,数学不仅是一门学科,而且还被视为一种智慧和思维方式。
藏族数学家相信,通过对数学的学习和思考,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世界,并且能够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数学在藏族传统文化中所扮演的角色,可以与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博弈论"相媲美,它被视为一种智慧和哲学。
除了上述提到的应用,藏族数学思想在许多其他方面也得到了体现。
例如,在藏族传统医学中,数学思想和方法被用于计算药物的剂量和治疗方案。
此外,藏族数学还被用于建筑设计和工程规划中。
另外,在藏族的宗教和哲学中,数学思想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藏传佛教中,数学被用于研究宇宙的结构和运行方式,以及人类与宇宙间的关系。
此外,在藏传哲学中,数学也被用于研究人类的思维和感知过程,并且被视为一种揭示真理的工具。
总的来说,在藏族传统文化中,数学文化及其思想在许多方面得到了广泛的体现和运用。
它不仅是一门学科,而且还是一种智慧和思维方式,在藏族的科学、技术、宗教和哲学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藏族数学在许多方面都显示出了独特的特点和优势。
例如,藏族数学家发明的"拉萨数学"方法,在解决几何问题方面具有很高的效率。
此外,藏族数学还具有很高的适用性,能够应用于许多不同的领域,例如建筑设计、工程规划、医学、宗教和哲学等。
藏族数学还具有很强的跨文化性,能够与其他文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相互融合。
例如,藏族数学家在研究宇宙结构和运行方式时,经常借鉴来自中国、印度、希腊等文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这种跨文化性使得藏族数学在世界范围内都具有普遍的吸引力。
总的来说,藏族数学是一种独特而丰富的数学文化,它在藏族传统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在许多方面都表现出了独特的优势。
藏族古代的对称图形——雍仲符号和菱形研究 (1)
![藏族古代的对称图形——雍仲符号和菱形研究 (1)](https://img.taocdn.com/s3/m/0f4e85052af90242a895e56c.png)
藏族古代的对称图形——雍仲符号和菱形研究(1)摘要:藏族古代文化中的对称图形雍仲符号和菱形图形,是常见的、古老的代表高原文明特征的重要图案。
和是两个对称变换的全等图形,都是雍仲符号。
菱形也是藏族喜爱的对称图形,它的出现比雍仲符号还要早。
这两个对称图形表明,藏族先民对几何的或代数的对称性在远古就有一定的认识和应用。
一、有关卐和卍在《藏族史前文化中的几何图形妒》中,我们讨论了藏族古代文化中的一些几何图形,但对卐和卍这两个图形并未涉及。
它们是常见的、古老的而又可以代表高原文明特征的重要图案的一部分。
在《“卍”图像符号源流考》有这样一段话:“从大量的考古资料和有关史实证实:卍符号起源于亚洲中部和东部的新石器时代的彩陶文化中,距今已有六七千年的历史,产生后在世界上对一些地区的民族,有着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在藏族文化中,卐和卍这两个符号出现的地域很广,年代也很早,长期以来受到多方面学者的注意。
《西藏日土县古代岩画调查简报》叙述了日土县任姆栋岩画和恰克桑岩画,不少的画面上出现了卐和卍符号,它们皆为刻凿而成。
根据《西藏历史文化辞典》对西藏岩画的断代,任姆栋岩画属早期苯教文化时期,时间大致在公元前1000年。
《西藏纳木措扎西岛洞穴岩壁画调查简报》记述了几处岩画出现的符号“卍”。
除了在岩画中见到这两个符号外,吐蕃时期遗物中也可见到它们。
《“雍仲”符号文化现象散论》提到夏拉康两通碑和第穆摩崖石刻上出现的“卐”。
这两个符号还出现于服装点缀、民居装饰、唐卡、祭神仪式等,使用很普遍。
在考古文物资料的基础上,有许多文献对这两个符号进行了讨论。
纵观一些文献的有关论点,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的地方。
共同点是:这两个符号都是传统的吉祥观念的艺术体现,深深地打上了藏族宗教文化的印记。
它们都代表“永恒”、“永生”和坚固不摧的意思。
但关于哪个符号是苯教的标志,哪个符号称为“雍仲”,这两个问题许多文献的说法都不一样。
例如《青藏高原的岩画与苯教》一文中写道:“藏语称卍纹为‘雍仲’。
西藏民族服饰数字化保护问题探讨
![西藏民族服饰数字化保护问题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6f49316779563c1ec4da7165.png)
西藏民族服饰数字化保护问题探讨作者:叶梦雪杨晓波曹瑞雪来源:《无线互联科技》2019年第04期摘要:藏族服饰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文化组成部分,近年同许多少数民族服饰一样受现代文化冲击而面临消失的危机。
文章介绍了藏族服饰数字化的保护手段,分析不同数字化保护手段的应用问题,展望更多的数字化手段用于对服饰的保护。
关键词:西藏民族服饰;服饰保护;数字化保护西藏服饰文化源远流长,独具魅力,具有鲜明的民族和地域特征。
藏族服饰的主要特征有肥腰、大襟、长袖、右衽、长靴、长裙、编发、金银珠玉饰品等。
1 藏族服饰数字化保护必要性藏族服饰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包含有形文化遗产和无形文化遗产两大内容。
就服饰本身而言,它是物质文化的,而濒临消失的织、绣技术和印染、缝制工艺、寓意深刻的图案内容、艺术形式、穿着方式和为数不多的民间艺人以及服饰所包含的文化习俗,都是与其物质文化遗产对应的无形文化遗产[1]。
在传统的保护手段中,实物保存是最为常见和适用的手段。
藏民族受工业现代化、城镇化和西方文化三重冲击,民族服饰本身与其所具有的文化内涵、技术知识同时面临逐渐消失的危险,传统的实物保存的手段已不能同当前的数字化时代相适应。
传统的民族服饰展示、传播方式更多的是静态的方式例如文本、图片记录、图书出版、博物馆展出的影响力和传播力有限。
西藏及四省藏区的不同地区的博物馆保存并展览区域内的一部分的藏族服饰,整个藏族服饰保存体系的不完整性较为明显,服饰的多样性及历史性也缺乏体现。
因此,利用采集、保存和展示服饰的数字化手段成为新的保护利用手段。
2 藏族服饰数字化保护手段通过对服饰资源数字化采集、数字化存储、数字化处理、数字化展示和数字化传播,将服饰文化遗产转换、再现、复原成可共享、可再生的数字形态,并以新的视角加以解读,以新的方式加以保存,以新的需求加以利用[2]。
近年来民族服饰的数字化研究发展较好,不同地区的相关机构、学校参与其中,对许多少数民族服饰进行了抢救性保护。
再论藏族传统文化中的数学思想
![再论藏族传统文化中的数学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241d6e27240c844768eaee68.png)
作者: 范忠雄[1];陈改玲[2]
作者机构: [1]西北民族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甘肃兰州730030;[2]西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甘肃兰州730030
出版物刊名: 中国藏学
页码: 106-109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2期
主题词: 博弈;藏棋;熵率;藏传历法;开普勒定律;文化传承;数学教育
摘要:藏族天文历算与数学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而在藏族博弈、绘画、建筑、生活用具以至一些历史文献中也蕴含深厚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如藏族博弈与数学 藏传《时轮历》中的开普勒定律 藏传《时宪历》中的“八线表”及其用途 藏族数字起源与九九乘法歌诀等。
由于教育具有文化传承的功能,在数学教学工作中有向学生介绍和传授本民族优秀文化的义务,不论是进行数学文化研究还是数学教育研究都需要进一步地探讨和研究这方面的问题。
舟曲藏族服饰初探--浅议舟曲藏族服饰的分类及其文化内涵
![舟曲藏族服饰初探--浅议舟曲藏族服饰的分类及其文化内涵](https://img.taocdn.com/s3/m/14e043b1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f3.png)
舟曲藏族服饰初探--浅议舟曲藏族服饰的分类及其文化内涵马宁
【期刊名称】《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4(025)004
【摘要】舟曲藏族具有其独特的民族服饰.对舟曲藏族服饰进行分类,探索其形成的具体原因,揭示舟曲藏族服饰的文化内涵,力图向世人展示舟曲藏族服饰最真实的一面.
【总页数】4页(P22-25)
【作者】马宁
【作者单位】西北民族大学社会学系,甘肃,兰州,73003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92.23
【相关文献】
1.舟曲藏族服饰 [J], 桑吉才让
2.浓墨重彩的藏族服饰--浅谈藏族服饰与色彩搭配 [J], 周裕兰
3.多维视角背景下藏族服饰的艺术新探——以朵麦舟曲县藏族妇女服饰为例 [J], 曹英才
4.《藏族服饰研究——藏族服饰结构研究》 [J], 刘瑞璞;
5.中华一体多元文化的鲜活例证藏族服饰研究的最新成果——评刘瑞璞教授的《藏族服饰研究》 [J], 熊永松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肃舟曲藏族女性服饰中蕴含的数学文化探析
薛德军;杨美主
【期刊名称】《数学教育学报》
【年(卷),期】2018(027)002
【摘要】The residents of Zhouqu in Gansu were mainly Han and Zang Nationalities, which formed a pattern of large mixed communities and small settlements. Zhouqu had a topographic complexity, Tibetans generally lived in hillside. Influenced by the special natural environment, religion, economy and culture, this area formed a unique style of female costumes, which contained the local's hope towards life, and rich and distinguished mathematical culture. It reflected the wisdom and competence of the local people, which were worth studying, inheriting and developing.%甘肃舟曲居民主要有汉族和藏族,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那里的地形较复杂,藏族一般都居住在半山坡,受其特殊的自然环境、宗教、经济和文化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女性服饰风格.它蕴含着那里的藏族居民对生活的希冀,也蕴含着丰富而具有特色的数学文化,体现了当地先民们的智慧和才干,值得去探析、传承和发展.
【总页数】5页(P82-86)
【作者】薛德军;杨美主
【作者单位】甘肃民族师范学院藏汉双语理科系,甘肃合作 747000;甘肃民族师范学院藏汉双语理科系,甘肃合作 747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750
【相关文献】
1.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学龄儿童近视状况的流行病学调查 [J], 孙莉;张文芳;杨乐欣;鲁建华;田静;酒旭东;邓铂林;杜媛媛
2.浅论甘肃舟曲藏族果卓的艺术特征 [J], 闵冬梅
3.舟曲藏族服饰初探--浅议舟曲藏族服饰的分类及其文化内涵 [J], 马宁
4.东迁蕃民与舟曲藏族——舟曲藏族渊源初探 [J], 闵文义
5.对“三轮驱动”扶贫工作的思考——以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拱坝乡为例[J], 齐红梅[1]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