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对联语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奇妙的对联》教案范文及赏析
《奇妙的对联》教案范文及赏析对联是我国独有的文学形式,不仅种类多、形式广,内容与语言风格也丰富多样,具有高度的艺术性。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推荐关于《奇妙的对联》教案范文及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奇妙的对联》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对联方面的主要知识,把握对联的灵魂,会做简单的属对练习。
2.过程与方法:通过例句有顺序地了解对联知识,运用学到的对联知识进行属对练习。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热爱传统文化,在语文实践中发展思维,提高文采。
二、教学重点了解对联方面的主要知识。
三、教学难点对联欣赏和属对练习。
四、教学关键让学生掌握对联知识树,鼓励学生创作对联,激发学生学以致用的热情。
五、教学过程(一)目标诊测对句填空:座上珠玑昭日月,( )预设:堂前黼黻焕烟霞;(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林黛玉进贾府》)(二)实施目标1.导入:补写对联,属于高考考点“语言文字运用”中的“仿用句式、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部分。
2.基础知识学习。
(1)对仗是对联的基本要求。
对仗:①字数相等②词性相对(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副词对副词,数词对数词等。
)③平仄相对(音韵和谐)。
对仗非常工整的,叫严对。
例1:眼内(有尘)三界(窄),心头(无事)一床(宽)。
例2:一尘(全)不染,甲子(任)翻腾。
例3:一畦(qí)(平)春韭绿(lǜ)(仄),十里(lǐ)(仄)稻花香(xiāng)(平)。
过渡:也有宽对,要求不太严的,因为形式毕竟是为内容服务的,人们看对联,主要还是看意思。
例4:人生贵在有追求,哪怕脚下路悠悠。
(也叫流水对,又叫串对。
)(2)对联的灵魂还是“意趣”。
对联,是我国独有的文学样式。
读对联,赏对联,给人们带来无穷乐趣。
例: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预设:化静为动,写出了傍晚洞庭湖上的壮丽景色,具有独特的美感,妙趣横生。
小结:从炼字角度看,对联又是浓缩的艺术。
过渡:可见,对联的灵魂还是“意趣”。
《奇妙的对联》教案
《奇妙的对联》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对联的起源、发展和基本特点,提高对对联文化的认识。
2. 培养学生对对联的兴趣,激发学生创新和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对联的起源和发展2. 对联的基本结构3. 对联的韵律特点4. 创作对联的方法和技巧5. 对联的应用和鉴赏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对联的基本结构及韵律特点2. 创作对联的方法和技巧3. 对联的鉴赏能力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对联的起源、发展和基本特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经典对联,引导学生领悟对联的魅力。
3. 实践操作法:分组创作对联,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 讨论法:引导学生交流、探讨对联的创作方法和技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对联的起源和发展,引发学生对对联的兴趣。
2. 讲解对联的基本结构:介绍对联的上下联、横批等要素。
3. 分析对联的韵律特点:讲解平仄、对仗等韵律知识。
4. 学习创作对联的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观察经典对联,总结创作规律。
5. 小组合作创作对联:分组进行创作,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6. 展示和评价:挑选优秀对联作品进行展示,引导学生互相评价。
7. 总结课程: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对联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六、教学延伸1. 对比分析:让学生收集不同类型的对联,如春联、寿联、挽联等,进行对比分析,了解对联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2. 参观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古迹、名胜等地,了解对联在实际环境中的运用,感受对联文化的魅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对联创作:评价学生的对联作品,了解学生对对联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3. 小组合作: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八、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适合学生的对联教材,提供系统的对联知识。
2.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对联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
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一、课程背景对联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起源于唐代。
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之一,对联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推崇,而且也是学习汉语的重要内容之一。
对联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感,还可以提高学生对汉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此次教学旨在通过对联的学习,使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华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同时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对联的起源和特点。
2.掌握对联的写法、格律和技巧。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结构,加深对汉字的认识和理解。
4.掌握运用对联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2.能力目标1.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增强学生的汉字认识和理解能力。
3.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
三、教学重点1.对联的写法、格律和技巧。
2.运用对联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四、教学流程1.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先展示几幅对联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对联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引导学生谈谈对联的认识和了解程度。
2.知识讲解(20分钟)2.1对联的起源和特点对联起源于唐代,最初是用来用于传递交际信息的,后来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艺术形式之一。
对联的特点有:韵律优美,形式简练,意境深刻,可以通过对联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2.2对联的基本要素对联的基本要素有:上下联、对仗、韵律、格律和意境。
在对联的写作中,这些要素都需要被充分的发挥。
2.3对联的写法、格律和技巧1.对联的写法:可以从把握格律、运用联想、写作技巧等方面入手,详细讲解对联的写法和技巧,并通过实例进行演示。
2.对联的格律:对联的格律是指形式要求,要遵循上下呼应、左右对称、字数相等、平仄相和、音调相同等规律。
3.对联的技巧:对联的技巧包括双关、典故、意象等,这些技巧的灵活运用可以增强对联的意境深入。
3.练习(45分钟)在本节课中,教师可以设计不同的对联练习,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对联的写法和技巧。
3.1跟读练习教师可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展示一幅对联,让学生先跟读,感受对联的韵律和意境,然后让学生模仿并练习。
奇妙的对联公开课教案(优秀6篇)
奇妙的对联公开课教案(优秀6篇)学生学习情况分析篇一初中时已初步接触对联知识,中考有考对联,初中时对仗的基本知识已掌握,可不作为教学重点;但初中时对联多作为应试要求,对于对联的艺术性、趣味性、承载的文化没有专题的探究活动或未充分开展过有关对联的探究活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有望得到充分的调动。
奇妙的对联公开课教案篇二一、教学目标:1、了解对联的有关知识,如起源、特点、种类等。
2、学会拟写简单的对联。
3、了解对联的有关题型,基本上学会做。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对联常识的介绍;2、难点:对联的练习。
三、教学对象:高中一年级四、授课时间:2个课时五、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先给学生看电影《唐伯虎点秋香》的片段(略)师生共同分析对联妙处,导入新课。
(二)、教学目标展示:今天我们要学习:1、对联起源2、对联特点3、学对歌诀4、对联种类(三)、讲析目标:1、对联起源:要求筛选出要点:对联是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它始于五代,盛于明清,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
所谓桃符,即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和“郁垒”的名字,分别书写在两块桃木板上,悬挂于左右门,以驱鬼压邪。
这种习俗持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于桃木板上。
据《宋史·蜀世家》记载,五代后蜀主孟昶“每岁除,命学士为词,题桃符,置寝门左右。
末年(公元九*年),学士幸寅逊撰词,昶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这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一副春联。
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王安石诗中“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就是当时盛况的真实写照。
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
2、对联特点:一、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
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二、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
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奇妙的对联》教案王
《奇妙的对联》教案王第一篇:《奇妙的对联》教案王奇妙的对联【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积累有关对联知识,学习对联的特点;结合高考试题,尝试对简单的对子。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对联所承载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3、过程与方法:学习欣赏对联,赏析与训练相结合。
【教学重点】:积累有关对联知识,重点积累平仄、对仗知识。
【教学难点】:尝试对对子【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我们来学习《奇妙的对联》(板书)先看一段视频,在这段视频中出现了很多对联,你品味一下,然后思考对联都可用于哪些场合?幻灯片:《唐伯虎点秋香》视频约3分钟幻灯片打出:画图里,龙不吟虎不啸,小小书僮可笑可笑棋盘内,车无轮马无缰,叫声将军提防提防莺莺燕燕翠翠红红处处融融洽洽雨雨风风花花叶叶看看暮暮朝朝十口心思,思君思国思社稷八目尚赏,赏花赏月赏秋香这些对联可谓是文人之间的一种“文斗”,唐寅除了很好的借用它来反讽以外,同时还可以看出两人的才华,唐伯虎是江南四大才子之首,对出来的对子真是工整巧妙,极尽讽刺,所以才会让这位自以为了不起的将军栽了跟头,最后落得个“口吐鲜血”的下场。
从刚才这段视频中可以看出,对联能够满足文人之间的一种斗争,同时对联还可用于很多场合,大家知道还有哪些场合可以运用对联吗?学生:结婚、祝寿、悼念……老师也收集了一些对联,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对联分别是用于哪些场合?幻灯片:春风春雨春色;新年新岁新景欢庆此日成佳偶;且喜今朝结良缘春夏秋冬一岁川流不息;东西南北四方宾至如归入门尽是弹冠者;去后应无搔首人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前程远大脚根须站稳;工作浩繁步骤要分清右军五字增声价;诸葛三军听指挥小费君莫惜;后顾自无忧金鸡未唱汤先热;旭日初临客早来藏古今学术;聚天地精华问天下头颅几许;看老夫手段如何以上各联体现的对联用于的场合分别是:春节、结婚、宾馆、理发、祝寿、鞋店、扇子店、保险公司、澡塘、图书馆师总结:对联可用于这些场合:结婚、祝寿、挽联、行业联、春节、各个景点的楹联等等。
奇妙的对联语文教案范文
奇妙的对联语文教案范文奇妙的对联语文教案范文身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快速积累我们的教学经验,那么什么样的教学反思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奇妙的对联语文教案及教学反思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学习目标:1、了解对联所承载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2、积累有关对联知识,重点积累平仄、对仗知识。
3、学习欣赏对联,重点积累一些名联。
4、尝试对对联。
二、学习重点、难点:1、掌握对联常识,如对联的历史,平仄,对仗等基本常识。
2、尝试对对子。
课时安排:一课时学习过程:板块一“掀起你的盖头来”——走进对联(自主预习)1、对联由组成,要求。
2、对仗的要求是3、对联讲究平仄,4、词性相同是指名词对词,等。
(请用“动词、形容词、副词、助词”填入前面各空,并补充完整)5、(请用“动宾结构、并列结构、偏正结构”填入前面各空,并补充完整)6、平仄是就字的声调而言,在现代汉语中,平声包括两种,仄声包括、两种。
7、运用上面提到的有关对联知识,指出下面对联的错误并改正。
A、上联:东风送暖大江南北春光好下联:时雨润物长城外百花香B、上联:冬去春来千条杨柳迎风绿下联:冰雪融化万朵梅花扑鼻前C、上联:爆竹声声旧风俗随旧岁离去下联:春风习习新气象随新年来到8、下面几副对联已经打散,请按照对联的相关知识重新组合。
A、人梯巧搭登攀路水深不乏破浪舟B、学海无涯勤可渡阵阵渔歌卷春风C、山高自有人行路雨滋桃杏万户红D、风吹杨柳千门绿书山有径志能攀E、点点轻舟腾巨浪心血勤浇栋梁材板块二“读你千遍不厌倦”——欣赏对联(合作探究)1、分小组讨论,欣赏、品味教材第二部分“对联欣赏”中的几幅对联。
(学生分小组分析讨论,交流意见,汇报探究成果)我最喜欢第副对联,理由是:2、妙联撷趣(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奇联共欣赏)哀挽联:①译著尚未成书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呐喊先生已经作古痛洒泪雨文坛从此感彷徨②千古奇冤莫须有百战忠魂归去来③恩泽曾为天下雨来仪不愧古人风④此志得舒为民舍予谐讽联:①昔具盖世之德今有罕见之才②袁世凯千古中国人民万岁行业联:①闻香下马知味停车②由此登堂入室任君平步青云③虽为毫末技术却是顶上功夫④春夏秋冬一岁川流不息东南西北四方宾至如归集句联:君子之交淡如醉翁之意不在其他:①曹孟德兵败赤壁刘欢孙悦汉高祖封侯洛阳萧红韩寒②闲人免进盗者休来板块三“牛刀小试显身手”——撰写对联(拓展训练)1、朗读《笠翁对韵》和《声韵启蒙》的部分内容。
《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黑龙江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黑龙江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对联的基本知识,如对联的起源、特点和结构。
2. 培养学生对对联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引导学生创作对联,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对联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对联的基本特点和结构。
3. 对联的分类和玩法。
4. 创作对联的方法和技巧。
5. 欣赏和评价对联的标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对联的基本特点和结构,创作对联的方法和技巧。
难点:对联的分类和玩法,欣赏和评价对联的标准。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对联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了解对联的起源、特点和结构。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经典对联,让学生感受对联的魅力。
3. 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创作对联,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对联的分类和玩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则趣味对联故事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对对联的好奇心。
2. 讲解:讲解对联的起源、特点和结构,让学生了解对联的基本知识。
3. 案例分析:分析经典对联,让学生感受对联的魅力。
4. 实践操作:引导学生创作对联,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对联的分类和玩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7.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收集对联,下节课进行分享。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包括提问、回答问题、小组讨论等。
2. 对联创作:评估学生创作的对联的准确性、创意性和语言表达能力。
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收集对联的作业,评估其认真程度和参与度。
七、教学反思:在课程结束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对联创作能力的提升以及学生对对联文化的理解。
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是否给予了学生足够的指导和鼓励,以及是否合理地安排了教学内容和时间。
八、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参加学校或社区的对联比赛,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和文学素养。
《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湖南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湖南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对联的基本特点和结构,如平仄、对仗、意境等。
培养学生编写对联的能力,激发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示范、练习等方法,引导学生了解对联的起源、发展及应用。
利用小组合作、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提高审美情趣。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内容:1. 对联的起源和发展介绍对联的起源,如古代的桃符、春联等。
讲解对联的发展历程,以及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
2. 对联的基本结构讲解对联的结构,包括上联、下联和横批。
介绍对联中的平仄、对仗、意境等基本要素。
3. 对联的应用讲解对联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节日、庆典、装饰等。
举例说明对联在不同场合的寓意和表达方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对联的基本特点和结构。
编写对联的能力。
2. 教学难点:对联中的平仄、对仗、意境等要素的运用。
创作具有个性和创意的对联。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对联的起源、发展和基本结构。
2. 示范法:示例讲解对联的编写方法和技巧。
3. 练习法:让学生动手编写对联,并进行交流、评价。
4. 小组合作法:分组讨论、合作编写对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故事等引导学生了解对联的起源和发展。
激发学生对对联的兴趣,导入新课。
2. 讲解对联的基本结构:讲解对联的结构,包括上联、下联和横批。
举例说明对联中的平仄、对仗、意境等要素。
3. 示例讲解对联的编写方法:给出示例,分析对联的编写方法和技巧。
引导学生关注对联的寓意和表达方式。
4. 练习编写对联:让学生动手编写对联,注意运用平仄、对仗、意境等要素。
分组交流、讨论,相互评价、修改。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对联,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6.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编写一副对联,题材自选,要求体现个性和创意。
奇妙的对联公开课教案【最新5篇】
奇妙的对联公开课教案【最新5篇】教学重点和难点篇一教学重点:对联的特点、对联的分类、辨对联、、赏对联、作对联。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赏与对。
奇妙的对联公开课教案篇二奇妙的对联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对联的有关知识,领略对联的无穷魅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做对联练习,在对联写练活动中提高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掌握对联的基本知识,尝试初步的对联练习。
1、诗歌的体裁。
2、修辞中的对仗。
提问启发讨论多媒体设备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明人解缙,门对富豪的竹林。
除夕,他在门上贴了一副春联:门对千根竹,家藏万卷书。
富豪见了,疑有讽己之意,叫人把竹砍掉。
解缙深解其意,于上下联各添一字:门对千根竹短,家藏万卷书长。
富豪更加恼火,下令把竹子连根挖掉。
解缙暗中发笑,在上下联又添一字:门对千根竹短无,家藏万卷书长有。
富豪气得目瞪口呆。
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你是不是觉得对联很奇妙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对联,揭开她的面纱吧。
二、检查预习情况提问:1、什么叫做对联?2、对联由哪几部分组成?3、对联的要求是什么?4、怎么书写和张贴对联?三、走近对联1、对联,俗称对子,雅称楹联。
形式上成对成双,彼此相“对”;上下文的内容互相照应,紧密相“联”。
对联由律诗的对偶句发展而来的。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古代诗歌的体裁:古代诗歌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其中近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
律诗的特点是偶句押韵,中间两联对仗。
)2、对联的起源:(1)、秦汉以前,人们就有悬挂桃符的风俗。
后来人们在大门上左右两边位置张贴神荼郁垒的画像以驱鬼。
这就是门神。
到了唐代,人们把桃符上门神的画像换成了秦琼尉迟恭的画像,他二人也被奉为门神。
(2)、到了五代十国时期,后蜀王孟昶在一次新年到来之际在桃符上写了“新年纳余庆,佳节奉长春”两句,此被视为中国第一副对联。
公元964年春节,孟昶作此联,965年,宋太祖赵匡胤派兵统一了后蜀,将孟昶等掳走,同时委用了一个名叫吕余庆的人去做成都(原是后蜀的都城)的地方长官。
《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黑龙江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黑龙江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对联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学生能够编写简单的对联。
2.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方法,掌握对联的构成规则。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对联创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生感受对联文化的魅力,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2) 学生培养合作、交流、分享的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 对联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对联的编写方法和技巧。
2. 教学难点:(1) 对联的平仄、韵律的运用。
(2) 创意编写具有个性特色的对联。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 教师通过展示一些有趣的对联,引起学生对对联的兴趣。
(2) 教师简要介绍对联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自主学习:(1)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对联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学生通过实例分析,掌握对联的构成规则。
3. 课堂讲解:(1) 教师详细讲解对联的编写方法和技巧。
(2) 教师结合实例,引导学生掌握对联的平仄、韵律运用。
4. 课堂实践:(1) 学生分组进行对联创作实践。
(2) 教师巡回指导,为学生提供及时的帮助和反馈。
5. 分享展示:(1) 各小组代表分享自己的对联作品。
(2) 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
四、课后作业:1. 学生课后编写一副对联,要求具有一定的创意和个性。
2. 学生收集有关对联的资料,了解对联在民间的应用和流传。
五、教学反思:1. 教师课后对自己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找出优点和不足。
2. 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3. 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进步,鼓励学生多参与对联创作活动,提高对联水平。
六、教学评价:1. 知识与技能:评价学生对联知识的掌握程度,包括对联的基本概念、特点和编写方法。
2. 过程与方法:评价学生在对联创作过程中的参与程度,以及团队协作和讨论的能力。
奇妙的对联教案范文
奇妙的对联教案范文教案名称:奇妙的对联教案目标:1.培养学生对联的创意思维和想象力;2.提高学生对联的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3.培养学生欣赏对联的能力和审美观。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一些有趣的对联例子;2.提前准备一些对联的创作素材,如名人名言、成语、诗句等;3.准备适当的教学辅助工具,如黑板、白板、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0分钟)1.教师向学生介绍对联的定义和作用,以及对联的美学特点;2.分享一些有趣的对联例子,引发学生的兴趣。
第二步:对联创新(15分钟)1.教师出示一些名人名言、成语或诗句,并让学生组成对联;2.引导学生尝试采用语音、意象、韵律等创作技巧,创造出更有趣、更有创意的对联。
第三步:对联表演(20分钟)1.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准备一组对联表演;2.学生可以选择表演传统对联、对口相声等形式;3.学生表演完后,其他小组和教师进行评价和点评。
第四步:对联欣赏(20分钟)1.教师向学生介绍一些著名的对联作品,并进行欣赏;2.分析对联的优点和特点,引导学生欣赏对联的内在美和趣味。
第五步:对联创作(30分钟)1.学生自由创作对联,可以选择任意主题或素材;2.教师提供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完善和改进对联。
第六步:对联展示(15分钟)1.学生分组展示自己创作的对联;2.其他小组和教师进行点评和评价,鼓励学生展示创意和表达能力。
第七步:总结与评价(10分钟)1.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对联创作的经验和技巧;2.学生自评和互评,讨论自己在对联创作中的不足和可改进之处;3.教师提供反馈和评价,鼓励学生继续拓展对联的创作能力。
教学延伸:1.学生可以自行寻找一些经典的对联作品进行欣赏和分析;2.学生可以参加对联比赛或文学活动,分享自己的对联作品;3.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对联的历史和文化知识,深入了解对联的背景和意义。
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通过介绍对联的定义和美学特点,引发了学生对对联创作的兴趣。
学生通过创新对联,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通过表演和展示,展示了自己的创意和表达能力。
《奇妙的对联》教案
《奇妙的对联》教案《奇异的对联》教案1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对联的学问,驾驭对联的特点。
2、鉴赏对联,感受语音魅力,提高审美实力。
3、尝试对对子。
教学重点难点:1、驾驭对联常识,如对联的历史,平仄,对仗等基本常识。
2、尝试对对子。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投影:四幅不同场景,里面各有一副独联。
)白板上出示了四副画面,虽然场景各不相同,但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不知同学们发觉了没有?(都有对联)是的,对联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婚嫁节日有喜联,丧事悼念有挽联,名胜古迹有楹联,店铺门头有行业联……可以说,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长河中一颗绚烂的珍宝,它既是一种特别的艺术品(投影:书法艺术对联),又是一种特别的文学体裁。
今日就让我们走进对联,走进中国的传统文化,去领会一下对联带给我们的独特魅力。
(投影:奇异的对联)本节课我们将达成如下学习目标:(投影)1、了解有关对联的学问,驾驭对联特点。
2、鉴赏对联,感受语言魅力,提高审美实力。
3、尝试对对子。
二、【讲解第一学问模块:相识对联】我们先从1932年清华高校招生考试的一道题目说起。
当时闻名史学家陈寅恪出国文试题,其中一题是对对子,上联是“孙行者”,要求对出下联。
结果答案五花八门。
下列几种都是当时的答案,你认为哪个比较好?假如你是改卷的老师,你给哪个答案打满分?(投影:上联--孙行者下联--韩退之祖冲之王引之胡适之)(学生回答,老师赐予充分的确定。
学生回答“…”老师追问“为什么呢?”然后,老师明确。
)【中国港台武侠小说作家梁羽生认为“祖冲之”最佳,乃天造地设。
周祖谟对的“胡适之”得了该题的满分。
】刚才同学的回答很好,都知道对对子应当去“对”。
下面我们出示几副对联请同学们朗读几遍,探讨归纳对联的特点。
(投影)(请学生大声朗读对联)请同学们说一下对联的特点和要求。
(能发觉几条就说几条。
不要求四平八稳,说出一点也可。
请学生自由发言。
老师主动确定。
奇妙的对联的教案
奇妙的对联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对联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学生能够创作出结构完整、对仗工整的对联。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创作对联,培养观察力和创造力。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提高团队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对联文化的魅力,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自豪感。
学生培养细致观察和耐心创作的品质,提高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对联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创作结构完整、对仗工整的对联。
难点:对仗的技巧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创作具有创意和个性化的对联。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对联示例和参考资料。
学生准备纸笔和创作材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有趣的对联,引起学生对对联的兴趣。
教师简要介绍对联的起源和发展,激发学生对对联文化的认识。
2. 知识讲解(10分钟)教师讲解对联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包括结构、对仗、平仄等。
教师举例说明对联的修辞手法和创作要求。
3. 小组讨论(1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并分析给出的对联示例。
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理解对联的特点和对仗的技巧。
4. 创作实践(10分钟)学生根据所学知识,个人或小组合作创作对联。
教师提供适当的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克服创作中的困难。
5. 展示与评价(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创作的对联,并分享创作思路和感受。
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对联的创作质量,给予肯定和建议。
五、教学延伸学生进一步学习对联的分类和应用,如春联、横幅等。
学生可以尝试创作不同题材和风格的对联,如诗意对联、幽默对联等。
学生可以参加对联比赛或活动,提高自己的创作水平。
教学反思: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馈,总结教学效果和不足之处。
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教师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对联文化,培养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六、教学内容与要求1.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对联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
2. 学生通过分析经典对联,掌握对联的节奏和韵律。
高一语文《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精选4篇)
高一语文《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精选4篇)高一语文《奇妙的对联》篇1奇妙的对联【学习导航】1、了解对联所承载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2、积累有关对联知识,重点积累平仄、对仗知识。
3、学习欣赏对联,积累一些名联。
【资料链接】一、对联的起源:对联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它从五代十国时开始,明清两代尤为兴盛,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一千多年了。
据历史记载,后蜀之主孟昶在公元964年除夕题于卧室门上的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我国最早的一副。
二、对联的种类: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
对联的种类约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装饰联、行业联、交际联和杂联(包括谐趣联....)等。
1、春联。
所谓“春联”,又叫“春贴”,是为庆贺新春佳节而作的楹联,是对联重要的一种形式,也是最常见的对联。
这种楹联,多是寄情抒怀,希望一年吉祥如意。
祖国有天皆丽日;神州无处不春风。
大地回春,青山绿水,祖国千般美;日暖神州,人寿年丰,幸福万年长。
2、节日联。
所谓节日联,是针对各种节日,以示庆祝、纪念,使节日倍增欢乐、热烈、隆重气氛而撰写的联语。
这种节日联语,可以说是春联的扩大和演化。
节日楹联既富节日气氛,又切合撰联对象,具有极强的针对性。
万家元宵夜;一街太平歌。
(元宵节联)人逢喜事尤其乐;月到中秋分外明。
(中秋节联)脉脉深情似春晖育桃李;耿耿丹心如烛光照春秋。
(教师节联)军爱民意如山重;民拥军情似海深。
(“八一”节联)3、婚联。
所谓婚联,又称“喜联”,是嫁娶的专用联语,或见于大门、洞房门,或见于妆台旁、花轿上……其主要内容是表示对新婚夫妇的赞美、夸奖、祝愿以及婚嫁的喜庆场面等。
荷开并蒂;芍结双花。
箫管并举;凤凰来仪。
欢庆此日成佳偶;且喜今朝结良缘百年恩爱双心结;千里姻缘一线牵以上都是旧时常见的婚联,现在许多人在撰写婚联时则喜欢推陈出新,比如有的以双方职业入联,有的赞颂新事新办:眼镜大夫,采中西,治顽疾,药到病除,交称华佗扁鹊;(医生)斯文小姐,呕心血,育桃李,餐忘寝废,堪誉蜡烛春蚕。
《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精选三篇
《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精选三篇《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1【课文类型】活动课。
【课前准备】1、收集对联:⑴ 收集楹联:① 了解什么是楹联。
② 主要从祠堂、庙宇、古建筑中获得。
③ 选择较有文化意义的加以整理。
⑵ 收集春联:从春节期间人们所贴的对联中去搜集。
⑶ 收集商业用联。
⑷ 收集喜庆、婚、寿、挽等联。
2、阅读资料,网上查询。
3、了解对联的有关基本知识。
【活动目的】1、知识:了解对联的基本知识,对联的历史。
2、能力:⑴ 品味对联形式与内容。
⑵ 学会欣赏对联。
⑶ 学作一些简单的对联。
⑷ 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对传统文化兴趣。
【活动过程】一、导入对联二、对联来源的发展介绍三、对联的分类1、由学生展示所收集的对联,然后归类。
2、分类标准。
四、对联欣赏1、趣味联(讲一个趣味对联故事)。
2、古对联(楹联、春联、商业联、喜庆联、挽联)。
3、现代联。
五、对联课堂活动1、对联与名人。
2、猜谜。
3、对联断句。
4、读准对联。
5、改对联。
6、学对对联。
六、总结、归纳,进一步明确知识七、作业:收集、交流《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2【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对联常识,如对联的平仄、对仗等基本常识。
2、让学生尝试对对子。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用多媒体播放对联,请学生看对联猜店名(先引起学生兴趣)二、请学生欣赏名联,并说出其中包含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三、由学生归纳对联知识:平仄、对仗四、布置作业分组(每组5~6名学生)各出十条上联(每联字数在7字以内)。
第二课时一、课堂对对子(每组各选5条让同学对,孰优孰劣由学生老师共同评价)。
二、测试评价结合高考题,专门出一份与对联有关的试卷。
《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3【教学目标】1、了解对联所承载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2、积累有关对联知识,重点积累平仄、对仗知识。
3、学习欣赏对联,重点积累一些名联。
4、尝试对对联。
【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对联常识,如对联的历史,平仄,对仗等基本常识。
奇妙的对联优秀教案
奇妙的对联优秀教案•相关推荐奇妙的对联优秀教案(精选7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奇妙的对联优秀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奇妙的对联优秀教案篇1一、教学内容分析对联是我国独特的艺术形式,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本课为人教版第一模块梳理探究单元第二课,作为第一模块的学习内容,可以很好地激发高一学生对文化文学的热爱,为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基础;探求活动课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喜爱这一类型的课程,感受到新课程教与学与过去的不同,从而改变自己的学习方式方法。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初中时已初步接触对联知识,中考有考对联,初中时对仗的基本知识已掌握,可不作为教学重点;但初中时对联多作为应试要求,对于对联的艺术性、趣味性、承载的文化没有专题的探究活动或未充分开展过有关对联的探究活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有望得到充分的调动。
三、设计思想“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德国教师教育指南》),“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亚杰《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在教学中扣紧“奇妙”二字,以欣赏与对对子激励兴趣,以兴趣激励学生对对联的知识、文化的探究学习。
在教学中采用迁移教学法:教学循序渐进,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迁移的方法就是能较好的进行类比推理,沟通新旧事物之间的联系。
情境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课件、用教材内容、故乡文化底蕴、学校办学历程创设对联情境的办法,激发学生兴趣,感受对联艺术和文化。
作为梳理探究单元课程,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体现学生主体,提高学习兴趣,引发进一步自主探究的愿望。
四、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学精华之一对联的兴趣。
2、掌握对联知识,学习拟写对联。
3、通过拟写对联,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对联的特点、对联的分类、辨对联、赏对联、作对联。
《奇妙的对联》教学反思
《奇妙的对联》教学反思第一篇:《奇妙的对联》教学反思《奇妙的对联》教学反思为了适应中考考试改革,切实提高学生语文审美能力和应用能力,我将高一的对联教学知识提前到初三下期来讲,开始有点担心孩子们不能很好地接受,因而我临上课时,改动设计了几个有趣的教学环节,把教学难度降低了,所以上课时,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很高,教学效果应该不错,这使我明白:知识的传授始终要忠于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上好课,收到扎扎实实的效果。
第二篇:《奇妙的对联》教学反思《奇妙的对联》教学反思福州市聋哑学校李锦希对联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精华,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品种,也是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
《奇妙的对联》是高中语文必修1“梳理探究”中的一课。
总体而言,《优美的汉字》、《奇妙的对联》这几堂课的课堂效果不错,学生的热情明显高于其他课型。
我想,除了教学内容的因素外,还有一些值得我们思考。
第一,课前准备充分。
课前,我提出了“什么是对联?对联的基本要求是什么?”等几个问题,让学生自由分组,以小组形式带着这些问题进行思考、探究。
同时,还准备了一些和对联相关的材料,比如对联小故事、对联的种类等,丰富学生的知识。
我想,如何处理教材,如何使教材变得更生动,如何使普校的教材更好得为我们所用,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第二,师生互动活跃。
从根本讲,课堂是属于学生的。
在处理《奇妙的对联》一课,学生的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
课前布置预习题,印发的资料,课堂上设置的活动环节都能激起学生的兴趣。
课堂上,学生被调动起来以后,思维非常活跃,会有一些新奇,甚至奇怪的想法,这些想法很有可能超越老师的预设,比如同学们对“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一句的理解就与我的预设有所出入。
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应当允许不同想法的存在,鼓励大家进行创新思维,对于学生的想法进行合理的引导,这样才能保证学生思维的鲜活,灵动。
否则,如果完全按照老师的想法,对不同意见采取打击压制的方式,学生会最终丧失对语文的兴趣。
奇妙的对联(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奇妙的对联(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奇妙的对联(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掌握对联的定义、来源及发展历程。
②掌握对联的基本结构和常见表现形式。
③能够欣赏并理解对联的内涵和韵味。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对联,培养学生的语言审美能力,增强学生的文化气质,同时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二、教学重点1.对联的基本知识结构。
2.对联的基本表现形式。
3.欣赏对联的韵味与内涵。
三、教学难点1.如何理解对联的内涵。
2.如何根据韵味和音律判断对联的好坏。
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法。
2.图片解析法。
3.课外阅读法。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请学生欣赏以下几组对联,然后让学生谈谈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五谷不分贵贱粗,六合只论是非清。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第二步:讲解1.对联的定义与来源。
对联是汉族传统的一种文学形式。
其所谓对联就是古代的联语、衬字、衬语等的统称。
对联源于古代简练的文体,起源较早,大约在唐朝。
兴盛于明代,成为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人们在往来春秋之际,常要用对联来增添节日气氛、增进友谊。
2.对联的基本结构。
对联的基本形式是“上下联”的排列组合,即上联与下联联接紧密或衔里呼应。
在这种典型的排列形式中,上联与下联往往构成一组完整的意义,且上下联一般以四个字为一组。
3.对联的表现形式。
对联的形式很多,但总的来说,它们有以下几种特点:①押韵字必须相同。
②词意相近相对。
③对上对下意境相协调,意思相关,意味深长。
④语言简练、形式规范、朗朗上口。
⑤对联还应具有富有文化内涵和韵味的特色。
第三步:观察请学生观察以下几组对联,然后选择其中最好的一组,给出自己的理由。
1.“山居采菊人归去,天气晚来风起。
”2.“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3.“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第四步:欣赏请学生欣赏课堂上提供的各种对联,然后谈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从奇妙对联学习语文的教案指导
本教案是以奇妙对联为媒介,通过探究对联中的语言表达和文化内涵,引导学生学习并提高语文素养。
本教案以小学年级为主要对象,通过多样化的活动引导学生探索对联的内涵,培养学生对于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一、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对联的语言表达和文化内涵,学会欣赏和写对联。
2. 提高学生词汇量和理解语言表达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能力。
4.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对联的语言表达和文化内涵的理解。
2. 对联创作中表达思想、情感的技巧。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播放相关的视频介绍对联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以及对联创作的基本方法,引起学生的兴趣。
并引导学生欣赏几个优秀的对联作品,探究它们的内涵和语言表达。
2. 学习环节2.1 对联学习通过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探究对联的语言特点和文化内涵。
老师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对联构架和创作方法,放给学生一些练习的时间。
2.2 对联创作引导学生了解如何通过对联表达思想和情感,以及对联创作中需要注意的技巧。
通过老师讲解、课堂展示和小组合作等方式,教授学生如何切入对联题材的选择、结构的构思、用字的精准和丰富等方面,鼓励学生发挥创新思维创作自己风格独特的对联作品。
3. 拓展环节3.1 课外作业布置课外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学习对联的体会和感悟的文章,并要求学生在文章中加入至少3个自己创作的对联。
3.2 对联比赛举行对联比赛,让学生展示自己创作的对联作品,选出优秀的作品进行表彰。
四、教学评估通过观察学生对于对联的理解和运用,以及对联创作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并给出及时反馈和指导。
五、教学反思学生在本教案中通过了解对联文化,提高了对于语言表达和阅读理解的能力,发现自己语言表达的不足和欠缺,通过对对联的学习,学会了怎样精密地使用语言,锻炼了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同时我们也能看到,学生对于对联文化的了解程度还有待加强,需要更多的实践和探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奇妙的对联语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奇妙的对联语文教案及教学反思篇1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 了解对联所承载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2. 积累有关对联知识,重点积累平仄、对仗知识。
3. 学习欣赏对联,重点积累赏析名联;尝试对对联。
(二)过程与方法
课前搜集整理,课内讨论交流,师生互动,合作探究,借鉴仿写,使学生有所积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对联所承载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掌握对联常识,如对联的历史,平仄,对仗等基本常识。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利用所学对联知识尝试对对子。
【教学方法】采用板块式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
联系以前学过的古诗文,温故知新,引导学生掌握对联知识。
【教学准备】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和搜集活动,积累一些对联故事和名联,为课堂活动做好准备;教师搜集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导入新课(亦可让学生讲述课外搜集的有关对联的.故事)。
以郑板桥智识奇联的故事导入——上联:二三四五,下联:六七八九,横批:南北。
[缺“一”(衣)少“十”(食)没“东西”]
二、板块一:掀起你的盖头来——走进对联(多媒体课件显示)
1.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对联常识。
(学生回答后多媒体显示)
l对联,也叫楹联、楹帖、对子等。
l对联由上联和下联组成,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
l对仗的要求是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相当。
l对联讲究平仄,平仄相异,仄起平落。
2. 指导学生根据对联的常识完成课本练习。
学生思考讨论发言
(1)上联:孙行者下联:祖冲之(胡适之)
要求学生讨论,各抒己见,说出理由即可。
(2)上联:一代__推《子夜》下联:毕生心血似《春蚕》
(要求学生按照对联的基本要求回答,然后多媒体显示)
三、板块二:读你千遍不厌倦——欣赏对联(多媒体课件显示)
1.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对联分类以及欣赏对联与语文学习的关系。
对联大体可以分为名胜类、喜庆类、哀挽类、谐讽类、文艺类、行业类、集句类等
2.师生共同赏析课本名联,要求学生讨论说明来历和妙处,教师适当点拨。
(见课本)
3.妙联撷趣。
(多媒体显示教师与学生辑录的妙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奇联共欣赏。
)(多媒体课件显示)
名胜联:
①翁去八百载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岳阳楼范仲淹)
②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醉翁亭欧阳修)
哀挽联:
①译著尚未成书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呐喊先生已经作古痛洒泪雨文坛从此感彷徨(鲁迅)
②千古奇冤莫须有百战忠魂归去来(岳飞)
③恩泽曾为天下雨来仪不愧古人风(周恩来藏头联)
④此志得舒为民舍予(老舍)
谐讽联:
①昔具盖世(该死)之德今有罕见(汉奸)之才(讽刺汪精卫)
②袁世凯千古中国人民万岁 (含义袁世凯对不住中国人民)
行业联:
①闻香下马知味停车(饭店)
②由此登堂入室任君平步青云(鞋店)
③虽为毫末技术却是顶上功夫(理发店)
④春夏秋冬一岁川流不息东南西北四方宾至如归(宾馆、旅社)
⑤常留桃李春风面聊解蒹葭秋水思(照相馆)
集句联:
①劝君更尽一杯酒与尔同销万古愁(酒店)
②君子之交淡如醉翁之意不在
(传说一士人家贫,欲与朋友祝寿,无钱买酒,遂以水代酒曰:君子之交淡如,其友笑答:醉翁之意不在。
上联出自《庄子山水》:“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下联出自欧阳修《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主人有意隐去“酒”字,足见朋友之间真挚的友谊和高雅的志趣决非泛泛的“酒肉”之情可比。
纯朴友情,尽在对中。
)
妙联撷趣:
①曹梦德兵败赤壁刘欢孙悦汉高祖封侯洛阳萧红韩寒
②闲人免进(贤人进) 盗者休来(道者来) [增字联]
③流水夕阳千古(恨) 春露秋霜百年(愁) [减字联]
④感时溅泪恨别惊心
⑤升官发财请走别路贪生怕死莫入此门
(黄埔军校大门联,后来有人巧妙的换了“请”和“莫”两个字的位置,具有了强烈的讽刺意味)
四、板块三:牛刀小试显身手——撰写对联
(多媒体显示出问题,学生思考讨论发言,教师启发、点拨)
1.给出上联对下联。
①上联:行千里路下联:( 读万卷书 )
②上联:精卫填海下联:( )
精卫填海雪中送炭
女娲补天(愚公移山) 锦上添花
望梅止渴绳锯木断
画饼充饥水滴石穿
2.对联寻亲:将下列打乱的对联准确配对。
①发愤识遍天下字②雨滋春树碧连天
③腊梅吐芳迎红日④学海无涯勤可渡
⑤书山万仞志能攀⑥立志读尽人间书
⑦绿柳展枝舞春风⑧风送花香红满地
(①⑥、⑧②、③⑦、④⑤)
3. 对联与生活息息相关,凡眼前景、身边事皆可入对联。
请根据所提供的情境作集句联。
①今天,青春年少的学子、博学多才的老师和可亲可敬的长者济济一堂,辑一副对联,描写此盛况。
(参考:群贤毕至,谈笑有鸿儒;少长咸集,往来无白丁。
)
②辑一副对联,表达你和远方的朋友之间的友谊。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4. 高考对联集锦:(多媒体显示)
下面都是春联的上联,请选择其中一题对出下联。
1. 扫千年旧习 ( )
2. 祖国江山好 ( )
3. 爆竹声声旧风俗旧习惯随旧岁离去( )
五、布置作业(多媒体显示)
1.课外继续搜集妙联。
2.继续完成对联练习题。
3.为学校图书馆和宿舍各写一副对联。
奇妙的对联语文教案及教学反思篇2
教学设计总是落后于真实的课堂,教学总是一种遗憾的艺术,这或许就是课堂之所以美丽的真正原因吧。
下面说说我对这节课的反思。
教学本课,我的初衷是把它设计定位为一节关于对联知识的普及课,目的在于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知传统文化的魅力,学习鉴赏对联,学习基本的对句,提高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我的优点是思路清晰,循序渐进,重点突出。
贯彻新课程理念,构建开放、有序、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课堂以教师为主导,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做中学”。
让学生人人参与,人人享受学习。
亮点为:
1、教学引入部分,设置情境,联系生活,且富有语文气息。
从学生关注的社会大事——高考改革说起,先引起注意,激发学习兴趣;再明确学习任务,让学生有方向性。
选取焦点话题引入,内容新颖,学生处于轻松、好奇的状态,在此情况下自然导入本节课学习内容——对联。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抓住学生兴趣,可引导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相信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2、拟写对联部分的设计充分考虑学情,先示例,再做基础练习和能力提升练习。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通过对联“读——补——改——写”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让学生一步步感知对联的特征,为进一步的学习奠定基础。
学生动手动脑,学以致用,把死的知识转化为灵活运用的能力,这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设题难度较小且循序渐进,好比低处的果实,学生“跳一跳”,就能够到,从而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关注全体学生,调动学习热情,人人参与,享受课堂。
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非一朝一夕练成,对对联,先入门是关键。
在能力提升环节链接高考,以引起学生重视。
我的不足是课堂评价较为单一;对名联趣联内含的传统文化涉及不够,欣赏部分可稍加大比重,拟写部分稍稍压缩,或可尝试,这将又是一个新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