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物种入侵案例

合集下载

生物入侵的案例

生物入侵的案例

生物入侵的案例生物入侵是指外来物种被引入到一个非其自然分布区域,并对该区域的生态系统、经济和人类健康造成负面影响的现象。

下面将介绍一个关于生物入侵的案例。

美洲斑马贝(Zebra mussels)是一种来自欧洲的外来入侵物种,在20世纪80年代初被意外引入到北美洲的五大湖地区。

这种贝类以其黑白相间的斑纹而得名,以其快速繁殖和适应力强著称。

美洲斑马贝最初是通过大型船只的贝骨转移而进入五大湖地区,并快速繁殖形成了大量的个体。

它们具有强大的附着力,能够在船只表面、水管、岩石和其他物体上形成致命的堆积物。

这些堆积物不仅会阻塞水源系统,还会导致航行障碍和设备故障。

美洲斑马贝还会吞食水中的藻类和浮游动物,对本地水生生物造成严重的竞争压力。

它们繁殖能力强,一个个体每年可释放几十万个卵,形成大量的幼体。

这使得它们能够快速占据并占据其他物种的栖息地,破坏本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平衡。

美洲斑马贝还对渔业和水产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它们滋生在渔业设施中,如渔网、水泵和船只上,导致渔业产品品质下降,减少了捕鱼量。

此外,美洲斑马贝还可能成为食物链中的一部分,传播寄生虫和病原体,对鱼类和人类健康构成威胁。

为了控制美洲斑马贝对五大湖地区的影响,美国和加拿大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其中一项措施是在船只抵达港口之前清洁、排除,并添加杀灭美洲斑马贝的化学物质。

此外,一些地方鼓励人们不要使用五大湖地区的水源进行冲浪、游泳和其他水上活动,以减少外来物种的传播。

然而,由于美洲斑马贝繁殖能力强和其种群广泛分布,对其彻底控制十分困难。

虽然人类通过各种措施已经减缓了其传播速度,但它仍然对五大湖地区的生态环境和经济造成了持续的威胁。

这个案例展示了生物入侵对生态系统和经济的危害。

为了保护生活环境和生态平衡,国际社会需要加强对外来物种的监测、防控和管理,以防止类似的问题再次发生。

重点外来入侵物种名录

重点外来入侵物种名录

《重点外来入侵物种名录》一、福寿螺:福寿螺这东西可真是个大麻烦!它就像一个贪吃的小怪兽,见啥吃啥。

我老家那边的水稻田,以前可干净了,后来不知道从哪来了福寿螺,把水稻苗啃得乱七八糟。

我有个伯伯,本来指望着稻田有个好收成,结果被福寿螺害惨了。

他气呼呼地说:“这福寿螺太可恶了,怎么就跑我们这儿来了!”好多农民都为了消灭它头疼不已。

你说这福寿螺是不是很让人讨厌。

二、红火蚁:红火蚁那可是相当厉害的角色!它们就像一群小恶魔,到处“作恶”。

我有个朋友在公园散步,不小心踩到了一个红火蚁的窝,瞬间就被一群红火蚁围攻了,被咬得又疼又痒,脚都肿了起来。

他苦着脸跟我说:“哎呀,我这是遭了什么罪呀,这些红火蚁太可怕了!”后来听说好多地方都受到了红火蚁的侵扰,它们不仅会咬人,还会破坏生态环境。

你有没有听说过红火蚁的“恶行”呢!三、豚草:豚草可是个“不速之客”,它就像一个霸道的家伙,在好多地方安营扎寨。

我记得有一次去郊外玩,看到路边长满了豚草,那一片的其他植物都被它欺负得长不好了。

有个搞植物研究的大哥说:“豚草的繁殖能力超强,会和本地植物抢养分、抢阳光,对生态平衡影响可大了。

”你想想,这样下去,那些本地的植物多可怜呀,你身边有没有见过豚草呢?四、加拿大一枝黄花:加拿大一枝黄花长得可漂亮了,但它却是个“美丽的杀手”,它就像一个侵略者,在野外迅速扩张地盘。

我有一次路过一片荒地,看到满是加拿大一枝黄花,黄灿灿的一片。

后来才知道,它会排挤其他植物,让好多本地植物都没法生存。

有个环保志愿者说:“我们得赶紧想办法对付它,不然生态系统都要被它破坏了。

”你对加拿大一枝黄花了解多少呢?五、巴西龟:巴西龟看起来萌萌的,其实也是个“小麻烦”。

它就像一个外来的“小霸王”,在一些水域里可嚣张了。

我有个小伙伴,他家里养了一只巴西龟,后来不想养了就放生到河里了。

结果呢,河里的其他小鱼小虾可遭殃了。

有个钓鱼的大叔说:“最近河里的鱼少了好多,估计就是这些巴西龟闹的。

中国外来入侵植物防控案例

中国外来入侵植物防控案例

中国外来入侵植物防控案例一、背景介绍外来入侵植物是指通过各种途径传入我国,在没有任何自然天敌的情况下,过度繁殖,侵占本地物种生态位,危害生态系统稳定的植物。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外来入侵植物的防控工作逐渐引起关注。

本案例将介绍几个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外来入侵植物防控案例。

二、案例描述1. 南京机场外来入侵植物防控项目南京机场作为国内重要的国际机场之一,面临着外来入侵植物的威胁。

为此,南京机场与当地环保组织合作,开展了一系列外来入侵植物防控工作。

首先,对机场周边的外来入侵植物进行了全面调查,确定了主要危害种类。

其次,引进适合当地环境的外来生物防治手段,如引进食草动物如兔子、鸡等,以控制外来入侵植物的繁殖。

同时,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外来入侵植物的认知和防范意识。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南京机场外来入侵植物得到了有效控制。

2. 长江三角洲地区外来入侵植物防控项目长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外来入侵植物的高发区之一。

为了应对这一情况,当地政府与高校合作,开展了一系列外来入侵植物防控项目。

项目包括:建立外来入侵植物监测站,实时监测植物生长情况;引进微生物制剂,抑制外来入侵植物的生长;推广生物防治技术,如利用天敌昆虫控制外来入侵植物;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外来入侵植物的认知和防范意识。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外来入侵植物得到了有效控制。

三、案例分析以上两个案例展示了中国外来入侵植物防控工作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防控工作需要多部门合作,共同应对外来入侵植物的威胁。

其次,防控手段需要多样化,根据不同地区和环境的特点,选择合适的防控手段。

此外,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外来入侵植物的认知和防范意识也是防控工作的重要一环。

最后,建立长效机制,持续开展外来入侵植物防控工作,确保防控成果的长期稳定。

四、结论中国外来入侵植物防控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面临诸多挑战。

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外来入侵植物的监测和防控工作,建立长效机制,确保防控成果的长期稳定。

外来生物入侵经典案例

外来生物入侵经典案例

外来生物入侵经典案例1、澳大利亚兔子的启示:历史上,外来物种引入某一地区及由其引起严重后果是伴随着欧洲殖民扩张的历史而被人们所知晓的。

从公元1500年起,随着欧洲海外扩张的进程,欧洲人把猪、牛、羊、马等牲畜带到了美洲和大洋洲等地。

当这些动物逃跑变野后,它们在各种各样的居住地内很快地散布开来。

不可否认,这样的物种迁移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过积极的作用。

但是,历史告诉我们,非本地物种的引入如果没有得到有效的引导和控制,就会严重危害到当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危害生态环境。

1859年,当澳大利亚的一个农夫为了打猎而从外国弄来几只兔子后,一场可怕的生态灾难爆发了。

兔子是出了名的快速繁殖者,在澳大利亚它没有天敌,由于数量不断翻番,它很快就开始毁坏庄稼。

到1880年,它们到达新南威尔士,开始影响南澳地区的牧羊业。

人们组织了大规模的灭兔行动,但收效甚微。

到了19世纪90年代,当兔群抵达西澳时,人们修了一条长达1000英里的栅栏,试图将其拦住。

但是,这个栅栏很快被冲破了。

1950年,澳大利亚的兔子的数量从最初的五只增加到了五亿只,这个国家绝大部分地区的庄稼或草地都遭到了极大损失,一些小岛甚至发生了水土流失。

绝望之中,人们从巴西引入了多发黏液瘤病,以对付迅速繁殖的兔子。

但是针对兔子的细菌战被证明只是使不断恶化的状况得到暂时缓解,一小部分兔子对这种病毒具有天然的免疫能力,它们在侥幸逃生后又快速繁殖起来。

整个20世纪中期,澳大利亚的灭兔行动从未停止过。

2、植物的迁徙伴着病虫害外来的植物也会对当地的物种产生影响:在美国的加利福尼亚,1769年时只有三种外来植物,但过了一个世纪,外来植物就达到91种,欧洲植物占到了当地植被数量的一半。

刺梨是1839年被引入澳大利亚的,为的是提供树篱。

它很快就在昆士兰和新南威尔士疯长开了,形成了超过六英尺高的障碍。

到1925年,有6000万英亩的土地受到影响,这些地区有一半的土地除刺梨外其他什么植物都不能生长。

我国外来物种入侵案例

我国外来物种入侵案例

我国外来物种入侵案例红火蚁“这些外来有害生物,按照其危害、防治难度,大概分为两类。

”该负责人说,其中一类就是检疫性有害生物,这类外来有害生物危害性较大,防控困难,按国家规定,是严禁在出入境货物中携带的,我市出现的松材线虫病、红火蚁都属于国家列出的14个检疫性有害生物之一。

另一类就是危险性有害生物。

现今,国家共列出192种,其引种栽培、推广使用等有严格要求,我们所熟知的加拿大一枝黄花、紫茎泽兰等属于这一类,“通常来讲,植物的危害性较动物、昆虫要低一些,因此,在国家列出的名录中,植物类排名普遍靠后,加拿大一枝黄花就排名192位。

”“鉴于外来有害生物的危害较大,多年来,重庆全力阻击外来有害生物入侵。

”该负责人说,最典型的代表就是松材线虫病,作为外来的检疫性有害生物,其被称为松树的“癌症”,在全市500余万亩包含马尾松毛虫、松材线虫病、竹蝗、蜀柏毒蛾、福寿螺、水花生等在内的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中,占比超过30%,一旦防治不力,松林将成片死亡,严重威胁重庆生态安全。

为此,近年来,我市重点加强了对松材线虫病的除治,2018年起,市政府专门成立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指挥部,打响了三年攻坚战,通过蹲点指导、集中除治、月通报季检查、后进约谈等强力措施,全力推进松材线虫病疫区除治工作,成效显著。

截至目前,全市年病死松树数量已由2019年的9.3万余株,下降到1.2万株。

美国白蛾正在逼进“另外,我市专门下发整治通知,例如加拿大一枝黄花等,各地也按照‘谁经营、谁防治’的原则,在相关部门指导下开展除治。

”该负责人表示,目前,经过不断的努力,全市外来有害生物高发、频发态势已得到遏制,“但我们仍然不敢松懈,还有不少外来有害生物,对重庆‘虎视眈眈’。

”据介绍,按照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生物灾害防控中心公告,外来有害生物——美国白蛾已在重庆周边省市出现,作为一种国际检疫性害虫,它的适应性强,繁殖量大,寄主数量多,传播途径广,危害极大,严重影响花卉、蔬菜、杂草、农作物,园林树木等植物的生长,被林业工作者形象地称为“无烟的火灾”。

侵者在生物入侵控制方面,有哪些成功的案例?

侵者在生物入侵控制方面,有哪些成功的案例?

侵者在生物入侵控制方面,有哪些成功的案例?生物入侵是指外来物种进入新的生态系统并对当地的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以及人类经济造成威胁的现象。

它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环境恶化的一个主要驱动力。

为了有效控制生物入侵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许多国家和地区开展了各种项目和方法。

以下是在生物入侵控制方面,一些成功的案例。

一、澳大利亚控制外来旺尼蛙的成功案例旺尼蛙是一种原产于中南美洲的外来物种,其在澳大利亚濒临灭绝但又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很大威胁。

澳大利亚为了控制旺尼蛙的繁殖和扩散,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对旺尼蛙进行了广泛的监测和调查,了解其分布范围和生活习性。

其次,通过人工捕捉和放生其他物种来减少旺尼蛙的食物资源。

最后,进行了大规模的捕捉和人工灭杀行动,有效地减少了旺尼蛙的数量。

这一系列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对当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新西兰控制外来灰麂的成功案例灰麂是一种原产于欧洲的外来物种,其在新西兰对当地的植物和鸟类造成严重的威胁。

为了控制灰麂对新西兰生态系统的破坏,新西兰采取了多种方法。

首先,通过建立高压围栏系统将灰麂隔离到特定区域,减少其对当地植物的食物资源。

其次,进行了大规模的捕捉和人工灭杀行动,有效地减少了灰麂的数量。

此外,新西兰还开展了灰麂的疫苗研发和投放,进一步控制了其扩散。

这些综合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当地植物和鸟类的保护做出了贡献。

三、美国控制外来狼鱼的成功案例狼鱼是一种原产于东亚的外来物种,其在美国的河流和湖泊中引发了严重的生态问题。

为了控制狼鱼的繁殖和扩散,美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加强了对水体的监测和调查,了解狼鱼的分布情况和生活习性。

其次,通过设立渔业法规和限制捕捞以减少狼鱼的数量。

此外,美国还推广了对抗狼鱼的生物控制方法,如引入天敌和使用化学物质。

这些综合措施使得狼鱼的数量得到遏制,对当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取得了积极的效果。

以上是在生物入侵控制方面的一些成功案例。

外来物种入侵对生态安全的影响实例

外来物种入侵对生态安全的影响实例

外来物种入侵对生态安全的影响实例引言:随着全球化的推进,物种入侵问题日益严重。

外来物种入侵是指由于人类活动而引入的非原生物种进入新的生境并繁殖,对原有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

本文将通过几个实例来探讨外来物种入侵对生态安全的影响。

一、美洲蜥蜴入侵澳大利亚美洲蜥蜴是一种原产于美洲的爬行动物,由于其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繁殖能力,被引入到澳大利亚。

这些蜥蜴在澳大利亚的生态系统中没有天敌,因而迅速繁殖并占领了大片的栖息地。

它们以当地的小型爬行动物和鸟类为食,导致当地原生物种的数量锐减,甚至灭绝。

此外,美洲蜥蜴还会与当地的蜥蜴竞争食物和栖息地资源,对当地生态系统的平衡造成了严重威胁。

二、紫茎泽兰入侵欧洲紫茎泽兰是一种原产于北美洲的多年生草本植物,由于其种子易于传播,被引入到欧洲。

紫茎泽兰能够迅速适应欧洲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以至于在短时间内占领了大片的草地和湿地。

它们的生长速度十分快,可以在短时间内形成茂密的群落,抑制其他植物的生长。

紫茎泽兰入侵后,原有的植物多样性明显下降,对当地的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破坏。

三、外来鱼类入侵亚马逊河流域亚马逊河流域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生态系统之一,然而,由于人类的活动,一些外来鱼类被引入到该地区。

这些外来鱼类包括非洲鲶鱼、亚洲鲤鱼等。

这些外来鱼类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和繁殖能力,它们争夺当地鱼类的食物和栖息地资源,导致当地鱼类数量锐减,甚至灭绝。

与此同时,这些外来鱼类还带来了新的疾病和寄生虫,对当地鱼类的健康产生了负面影响,使得亚马逊河流域的生态系统受到了严重破坏。

四、外来植物入侵沙漠生态系统沙漠是一个极其脆弱的生态系统,然而,一些外来植物如非洲刺梨、秦岭凤仙花等却入侵到了这片干旱的土地上。

这些植物能够适应沙漠的高温、干旱和贫瘠的土壤条件,迅速繁殖并形成密集的植被。

它们占用了沙漠中原有的植物栖息地,抢夺了水分和养分资源,导致原有植物数量减少,甚至灭绝。

此外,这些外来植物还改变了沙漠的水文过程,增加了沙漠化的风险,对沙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造成了威胁。

中国外来入侵物种防控案例

中国外来入侵物种防控案例

中国外来入侵物种防控案例外来入侵物种是指非本地生态系统的物种,由人类活动引入到新的地理区域,并对当地生态环境和经济造成危害的物种。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大,外来入侵物种的问题日益严重,对中国的生态安全产生了重要影响。

为了有效防控外来入侵物种的传播和危害,中国出台了一系列的防控措施,下面就介绍两个典型案例。

案例一:紫外线灯杀虫防治草蛉虫草蛉虫是一种外来入侵物种,源自南美洲,因种群繁殖力强、食物适应性广、嗜好经济作物等特点,在中国南方地区成为重要的害虫。

为了有效控制草蛉虫的传播和大面积的发生,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利用紫外线灯技术研发出了一种高效灭蛉虫装置,并在草蛉虫的危害重点地区进行实施。

该装置通过紫外线灯的辐射吸引草蛉虫从飞行中被吸引到装置中,进而通过电网进行捕捉和死亡。

紫外线灯具有高能量、波长合适的优点,能够吸引和杀死飞行昆虫,从而有效控制草蛉虫的种群数量。

该装置不仅具有高杀蛉虫效果,而且对环境友好,可以替代传统化学农药,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

案例二:电子标识追踪外来水生生物外来水生生物对中国的水域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为了精确追踪外来水生生物的活动范围和传播路径,中国的科研人员发展了一种电子标识追踪技术。

通过给外来水生生物植入微型电子芯片,并利用接收装置读取芯片中的信息,科研人员可以追踪记录水生生物的行踪,从而更好地了解其分布范围和传播路径。

这种电子标识追踪技术是一种非侵入性的监测手段,不会对水生生物造成伤害,同时可以提供准确的活动信息。

通过对外来水生生物的追踪,中国科研人员可以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减少其对当地生态系统和经济的危害。

总结起来,中国针对外来入侵物种的防控工作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

通过开展相关科研工作,运用创新技术和手段,中国可以更好地控制外来入侵物种的传播和危害,保护生态安全和经济发展。

然而,外来入侵物种防控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工作,需要不断加强科技创新和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挑战。

生物入侵法律后果案例(3篇)

生物入侵法律后果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加速,生物入侵现象日益严重,给我国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生物入侵是指外来物种在新的生态环境中迅速扩散,对当地生物多样性、农业生产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现象。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生物入侵问题,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来规范和管理生物入侵行为。

本文将以“入侵生物入侵事件”为例,分析生物入侵的法律后果。

二、案例简介“入侵生物入侵事件”发生在我国某沿海城市,该城市引进了一种名为“入侵生物”的外来物种。

这种生物在当地生态环境中迅速扩散,对当地的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危害。

具体表现为:1. 损害农业生产:入侵生物大量繁殖,侵占农作物生长空间,导致农作物减产、品质下降。

2. 生态环境恶化:入侵生物对当地生物多样性造成严重威胁,许多本地物种濒临灭绝。

3. 人类健康受损:入侵生物携带病原体,可能引发疾病传播。

三、法律后果针对“入侵生物入侵事件”,我国政府依法进行了调查和处理,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了法律追究。

以下是案例中的法律后果:1. 行政处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的相关规定,对引进、繁育、运输、销售、利用入侵生物的行为进行处罚。

在本案例中,相关责任人因违反生物安全法,被处以罚款。

2. 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对严重危害国家生态安全、造成重大损失的入侵生物行为,追究刑事责任。

在本案例中,由于入侵生物对当地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影响,相关责任人可能面临刑事责任。

3. 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的相关规定,因入侵生物给他人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在本案例中,相关责任人可能因入侵生物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造成的损失,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4. 行政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的相关规定,对违反生物安全法的行为,追究行政责任。

在本案例中,相关责任人因违反生物安全法,被吊销相关许可证,禁止从事相关经营活动。

四、案例分析“入侵生物入侵事件”的法律后果表明,我国在生物入侵问题上采取了严格的法律措施,对违法行为进行了严厉打击。

国内有哪些典型的生物入侵造成的危害

国内有哪些典型的生物入侵造成的危害

国内有哪些典型的生物入侵造成的危害
我国典型的生物入侵案例有福寿螺、水葫芦等。

这些入侵种由于被改变了生态环境和食物链,在缺乏天敌制约的情况下泛滥成灾,导致了严重的生态危害。

福寿螺20世纪70年代引入中国台湾,1981年引入中国,目前已被列入中国首批外来入侵物种。

福寿螺适应环境的生存能力很强,又繁殖得快,因此迅速扩散于河湖与田野;其食量大且食物种类繁多能破坏粮食作物、蔬菜和水生农作物的生长。

福寿螺食性杂、危害莲藕。

福寿螺还危害水仙花、兰花等各种水生植物,成为中国南方水域的一大患害。

此外,福寿螺还是一种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的中间宿主,极易给周围居民带来健康问题,可引起头痛、发热、颈部僵硬等症状,严重者可致痴呆,甚至死亡。

水葫芦的繁殖能力极其旺盛,一旦有适合它生长的环境,它便快速生长,并成为当地的优势物种,抑制或影响其他物种的生长,破坏生态多样性,极易造成该地区生态恶化,物种单一。

当水葫芦繁殖很旺盛时,常能将水面染成绿色,当大量繁殖可以掩盖整个水面,影响大气与水中气体交换、降低光线对水体穿透力,影响水底生物增长,增加水体CO2浓度,不仅造成生态危害还降低水产品产量和品质。

20世纪60年代以前,滇池主要水生植物有16种,水生动物68种,由于受到水葫芦的影响,到了80年代,16种水生植物已经难觅踪影,68种原生鱼种已有38种濒临灭绝。

今天。

生物入侵的案例

生物入侵的案例

生物入侵的案例生物入侵是指外来物种侵入并在新环境中大量繁殖,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负面影响的现象。

这些外来物种可能是昆虫、植物、微生物或动物,它们侵入新环境后可能会带来疾病传播、生态平衡破坏、农作物破坏等问题。

以下是一些生物入侵的案例。

1. 欧洲地中海果蝇入侵北美洲。

欧洲地中海果蝇是一种害虫,其幼虫以水果为食,对水果种植业造成严重危害。

20世纪80年代,欧洲地中海果蝇首次被发现侵入北美洲,随后迅速扩散。

这种果蝇的入侵给北美洲的水果种植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农民不得不采取各种措施来控制它们的繁殖,但效果并不理想。

2. 美洲白蛾入侵新西兰。

美洲白蛾是一种食叶害虫,喜欢各种树木的叶子,大量繁殖会导致树木叶片减少,影响树木的生长和光合作用。

20世纪初,美洲白蛾被意外引入新西兰,由于新西兰的生态环境与其原生地相似,美洲白蛾在新西兰迅速扩散并对当地的森林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破坏,成为了新西兰的一大生态问题。

3. 澳洲变色龙入侵夏威夷。

澳洲变色龙是一种蜥蜴类动物,因其独特的颜色变化而备受人们喜爱。

然而,由于其在外来环境中没有天敌,澳洲变色龙在夏威夷迅速繁殖,对当地的生态系统产生了负面影响。

它们捕食当地的昆虫和小型动物,对当地的生态平衡造成了破坏。

4. 亚洲鲤鱼入侵美国内河。

亚洲鲤鱼是一种杂食性鱼类,原产于亚洲。

20世纪60年代,亚洲鲤鱼被引入美国用于水产养殖,但由于其繁殖力强,逃逸后迅速在美国内河中扩散。

亚洲鲤鱼在美国内河中大量繁殖,对当地的水生生物造成了威胁,成为了当地渔业的一大隐患。

以上是一些生物入侵的案例,这些案例表明生物入侵对当地生态系统和经济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因此,加强对外来物种的监管和防控,对于维护当地生态平衡和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各国政府和相关部门能够加强合作,共同应对生物入侵问题,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外来生物入侵经典案例

外来生物入侵经典案例

外来生物入侵经典案例1、澳大利亚兔子的启示:历史上,外来物种引入某一地区及由其引起严重后果是伴随着欧洲殖民扩张的历史而被人们所知晓的。

从公元1500年起,随着欧洲海外扩张的进程,欧洲人把猪、牛、羊、马等牲畜带到了美洲和大洋洲等地。

当这些动物逃跑变野后,它们在各种各样的居住地内很快地散布开来。

不可否认,这样的物种迁移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过积极的作用。

但是,历史告诉我们,非本地物种的引入如果没有得到有效的引导和控制,就会严重危害到当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危害生态环境。

1859年,当澳大利亚的一个农夫为了打猎而从外国弄来几只兔子后,一场可怕的生态灾难爆发了。

兔子是出了名的快速繁殖者,在澳大利亚它没有天敌,由于数量不断翻番,它很快就开始毁坏庄稼。

到1880年,它们到达新南威尔士,开始影响南澳地区的牧羊业。

人们组织了大规模的灭兔行动,但收效甚微。

到了19世纪90年代,当兔群抵达西澳时,人们修了一条长达1000英里的栅栏,试图将其拦住。

但是,这个栅栏很快被冲破了。

1950年,澳大利亚的兔子的数量从最初的五只增加到了五亿只,这个国家绝大部分地区的庄稼或草地都遭到了极大损失,一些小岛甚至发生了水土流失。

绝望之中,人们从巴西引入了多发黏液瘤病,以对付迅速繁殖的兔子。

但是针对兔子的细菌战.被证明只是使不断恶化的状况得到暂时缓解,一小部分兔子对这种病毒具有天然的免疫能力,它们在侥幸逃生后又快速繁殖起来。

整个20世纪中期,澳大利亚的灭兔行动从未停止过。

2、植物的迁徙伴着病虫害外来的植物也会对当地的物种产生影响:在美国的加利福尼亚,1769年时只有三种外来植物,但过了一个世纪,外来植物就达到91种,欧洲植物占到了当地植被数量的一半。

刺梨是1839年被引入澳大利亚的,为的是提供树篱。

它很快就在昆士兰和新南威尔士疯长开了,形成了超过六英尺高的障碍。

到1925年,有6000万英亩的土地受到影响,这些地区有一半的土地除刺梨外其他什么植物都不能生长。

生物入侵案例

生物入侵案例

生物入侵案例
近年来,生物入侵现象屡屡发生,给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危害。

下面我将介绍一个生物入侵案例。

在中国东北地区的黑龙江省,有一种外来入侵物种叫做——植物巨花旗杆。

它原产于北美洲,是一种高大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强大的适应能力和繁殖能力。

起初,巨花旗杆是作为观赏植物引进到中国。

但是,由于其生长速度快、繁殖力强,加之适应性广泛,很快就逃逸出人们的控制范围,成为一种威胁当地生态系统的外来物种。

巨花旗杆的大量繁殖对当地物种产生了很大的压力。

它能够抢夺土壤中的养分和水分,使得当地其他植物难以生存。

与此同时,巨花旗杆还破坏了当地的生物多样性,一些原本生活在这里的动植物因失去了生存环境而灭绝。

此外,巨花旗杆还对人类社会造成了一系列问题。

它的茎叶中含有大量的二二甲基亚硝胺,这是一种致癌物质,对人类健康造成了潜在的风险。

巨花旗杆还能够破坏土地的稳定性,导致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给当地的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影响。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黑龙江省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他们首先加强了对巨花旗杆的监测和防控,制定了针对性的管理方案。

其次,他们组织了大规模的清除行动,通过人工清除、机械割除等方式将巨花旗杆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黑龙江省还加强了生
态修复和种质资源保护工作,恢复当地生态系统的平衡。

总的来说,生物入侵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我们需要加强对外来物种的监测和防控,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案,并加强生态修复和种质资源保护工作。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效地控制生物入侵现象,保护好我们的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

生物入侵案例

生物入侵案例

生物入侵案例生物入侵是指外来物种侵入并繁殖,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危害的现象。

这些外来物种往往没有天敌,因此会迅速蔓延并对当地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造成严重影响。

以下是一些生物入侵的案例,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澳洲入侵的兔子。

19世纪末,澳大利亚引入了一些兔子,目的是为了供人们打猎。

然而,这些兔子很快就逃脱了束缚并开始繁殖。

由于澳大利亚的气候和环境非常适合兔子生存,它们迅速成为了一个入侵物种。

兔子们大量破坏了当地的植被,导致了土地的沙漠化和生态系统的崩溃。

为了控制兔子数量,澳大利亚政府不得不采取了多种措施,包括引入兔子的天敌——病毒疫苗和捕杀兔子等方法。

美国入侵的洋紫菀。

洋紫菀原产于欧洲和西亚地区,后来被引入到美国作为观赏植物。

然而,洋紫菀的种子非常容易传播,并且能够在各种环境条件下生长。

它们快速蔓延并且抑制了当地的植被生长,对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威胁。

洋紫菀的入侵导致了许多本土植物的灭绝,对当地的生态平衡造成了严重破坏。

为了控制洋紫菀的蔓延,美国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包括化学除草、手工清除和生物控制等方法。

南非入侵的黑莓。

黑莓原产于欧洲和亚洲地区,后来被引入到南非作为观赏植物。

然而,黑莓的果实非常美味,种子也能够轻易扩散。

它们在南非迅速蔓延并且形成了大片的“黑莓丛”,对当地的植被和动物造成了严重威胁。

黑莓丛不仅抑制了当地植物的生长,还成为了许多动物的隐匿地。

为了控制黑莓的蔓延,南非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包括化学除草、机械清除和生物控制等方法。

总结。

生物入侵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有效控制生物入侵,我们需要加强对外来物种的监测和管理,采取合理的防控措施,并且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生物入侵问题。

希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能够有效控制生物入侵,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

3第三章3-国外生物入侵典型案例

3第三章3-国外生物入侵典型案例

牛,闲下来的水牛变得无事可做。
来自亚洲的水牛,失去人们庇护,它们奔向了澳洲
的荒原,水牛依靠有力的犄角、庞大的身躯,在澳洲的荒
原上称王称霸,数量快速增加,与荒原上的饲草动物开始
争抢地盘,可想而知,袋鼠和羊群怎能是牛群的对手。
好在水牛虽然有了野性,但是它目标明显、行动不算
敏捷,所以在人们有力的干预下,水牛猖獗的行为受到了
登革热、乙脑和黄热病。据专家估计,每年大约
有5000万人感染登革热,5%的患者会死亡。
据英国媒体8月17日报道,数以万记的亚洲虎蚊
目前正集结在英吉利海峡东侧的法国,它们计划象
二战时的纳粹德国的轰炸机一样飞越海峡,对伦敦
乃至整个英国进行攻击。日前,英国公共健康实验
室已经发出了警告,英国很快将面临大规模的亚洲
物又被引入北美。但葛藤在北美却‚闯‛下大
祸:它的生长速度、遮盖其他植物的速度非常
快,致使很多植被死亡。
葛藤引种到日本、美国后,曾被誉为‚大地的 医生‛,遍布日本列岛和美国各地。
70年代,葛藤占领了密西西比、佐治亚、亚拉
巴马等州283万公顷的土地,将当地的许多植物
‚挤‛死‚吃‛光,‚导演‛了一场意想不到的绿
三: 世界生物入侵经典案例
1、澳大利亚的兔子: 澳大利亚原本没有兔子。1859年,英国人托马 斯〃奥斯汀引进了24只兔子(欧洲兔),为打猎而放
养了13只(打猎死亡8只)。兔子是出了名的快速繁殖
者,在澳大利亚它没有天敌,由于数量不断翻番,
它很快就开始毁坏庄稼。
到1880年,它们到达新南威尔士,开始影响南澳地区的
利诺伊等地区的河流。
6、水生风信子:
维多利亚湖被一种外来的水生风信子覆盖, 致使土生动植物大量死亡。该湖的大部分地区 也因此而不能通航。虽然在两年前当局出动大 量人力物力希望根除这种植物。但是不久风信 子卷土重来,再次占据了大部分湖面。

我国生物入侵的案例

我国生物入侵的案例

我国生物入侵的案例
案例一:金枪鱼入侵
金枪鱼(Tuna Thunnus)是一种外来物种,由于气候变暖,它们大量入侵我国沿海地区,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破坏。

金枪鱼以海豚鱼,秋刀鱼,毛蟹等海洋生物为食,引起了当
地海洋生物群落结构的急剧破坏,可能改变珊瑚礁生态系统,引发多种海洋生物物种的严
重威胁。

金枪鱼的入侵还给渔业带来了巨大的威胁,据调查显示,在渔业中出现金枪鱼的地方,渔民捕获的鱼类数量减少,鱼竿沉没率大大增加,渔业利润大幅度收缩。

案例二:太平洋白根藻入侵
太平洋白根藻(Caulerpa taxifolia)也被称为“海洋毒藻”,它在1991年的法国
比利牛斯湾出现,开始入侵我国广东省的西江,2006年开始大规模入侵。

太平洋白根藻是一种新兴的入侵物种,它的根系强壮,产生的总量多,容易大规模入侵,应用控制范围也很难。

它通过比较高的繁殖能力,迅速占据河道水域,压迫和取代原
有的原生物种,导致河流堤坝,码头港口建筑物的腐烂,生态系统结构及功能的重要破坏。

案例三:玉米螟入侵
玉米螟古螟(Ostrinia nubilalis)是一种入侵物种,它最初出现在美国,由于植物
和动物入侵已经被认为是一种威胁,于是也伴随着国际贸易活动被传播到中国南方的粮食
类作物生长的区域,如湖南、江苏、浙江等。

玉米螟的入侵,不仅引起了严重的农作物害虫灾害,损害了玉米产量,而且还给当地
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威胁,有损于野生动植物的可持续发展,它破坏植
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降低了植物群落的质量,影响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中国外来入侵物种防控案例

中国外来入侵物种防控案例

中国外来入侵物种防控案例
中国外来入侵物种防控工作一直备受重视,以下是一个与之相关的案例:
案例名称:对外来入侵物种水葫芦的防控措施
案情简介:水葫芦(水生杂草)是一种外来入侵物种,其快速生长和繁殖能力使其成为了困扰中国水域的问题植物。

水葫芦会大量繁殖,形成茂密的覆盖层,严重影响水体生态平衡、水质和水生生物多样性。

争议焦点:1. 水葫芦的迅速扩散对水上交通、水利工程和水产养殖等活动带来了哪些影响?
2. 采取何种防控措施可以有效抑制水葫芦的生长和蔓延?
解决途径:为了应对水葫芦的入侵,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防控措施:
- 生物防治:引入天敌(如水蚤、吃水葫芦的鱼类等)控制水葫芦的繁殖。

- 物理防治:通过人工收割、机械除草等方式清除水葫芦,防止其生长和扩散。

- 化学防治:使用合适的除草剂对水葫芦进行喷洒或灌注,以达到控制其生长的效果。

- 宣传教育:加强对公众、渔民和相关从业人员的宣传教育,提高认识外来入侵物种危害的意识,加强水域管理和监测。

令人欣慰的是,通过多年的努力,中国在水葫芦的防控方面取得
了一定成果。

各级政府、科研机构和社会团体不断加强合作,采取综合手段进行防控,并取得了积极的效果。

然而,由于气候、环境等因素变化,水葫芦的防控仍需要持续关注和改进。

这个案例反映了中国在外来入侵物种防控领域所做的努力和成果,也提醒我们要加强对外来入侵物种的防控意识,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同时,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加强科研和监测,促进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外来入侵物种的挑战。

外来物种入侵的例子

外来物种入侵的例子

外来物种入侵的例子《关于外来物种入侵那些事儿》嘿,大家好呀!今天咱来聊聊外来物种入侵这个听起来有点严肃,但其实挺有意思的话题。

首先,得说说福寿螺。

这家伙可真是个“强占者”,本来不是咱这儿土生土长的,跑到田间地头就泛滥成灾了。

福寿螺那是见啥吃啥,把咱本地一些水生植物啃得七零八落,严重影响了其他生物的生存空间。

农民伯伯们可头疼了,对它那真是恨得牙痒痒啊,直呼“这玩意儿咋这么霸道呢!”还有巴西龟,一开始看着挺可爱的,可谁能想到它也能成为入侵物种呢。

它们跑得还挺快,在一些水域里活得那叫一个滋润,把本地龟的地盘也给占了不少。

害得本地龟都没地儿待了,只能干瞪眼。

这些外来物种入侵啊,有时候就像不速之客突然闯进你的家,还赖着不走了。

而且它们还特别能生,数量一下子就上去了。

好比水葫芦,那繁殖速度,简直惊人。

这边还没清理完呢,那边又长出来一堆。

它在水面上密密麻麻地铺满一层,就像给水面盖上了一床绿被子,搞得水里的鱼儿都快喘不过气来了。

咱说这些可不是为了调侃它们啊,这可是严肃的事情。

外来物种入侵会打乱咱原来的生态平衡,让本地的物种受到威胁。

就像一个原本和谐的大家庭,突然闯进一群调皮捣蛋的孩子,把家里弄得乱七八糟。

那咋办呢?咱得想办法对付它们呀。

加强监管,别让它们随便进来,已经进来的就得想办法控制和消灭。

当然啦,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得大家一起努力。

科学家们研究怎么治理它们,咱普通人也得提高认识,别随便放生一些外来物种。

总之,外来物种入侵可不是小事儿,它关系到咱们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保护咱们的家园,别让这些外来的“捣蛋鬼”们太猖狂啦!咱可不能让它们在咱们的地盘上撒野,得让它们知道,这里可不是它们能随便乱来的地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来物种入侵案例【篇一:外来物种入侵案例】在自然界中,有些新植物或动物的出现会打破原来固有的生态循环系统,有时甚至给当地环境带来压力和灾难,造成生态系统退化。

本文介绍了10个臭名昭著的物种以及它们对环境所造成的破坏。

包括疯狂的葛根、狂野的野兔侵略者、数量惊人的八哥、能和鳄鱼搏斗的缅甸蟒蛇、体型巨大的甘蔗蟾蜍、以吃肉为生的蛇头鱼、繁殖超强的东灰松鼠……no1. 疯狂的葛根葛根,由于其繁殖过于迅速,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葛根是第一个被编进外来物种史册的植物,也是入侵物种之一。

葛根于1876年首次在美国的费城百年博览会上出现,当时专家把它吹捧为一种耐寒、快速增长的地被植物,可帮助抑制水土流失。

但之后因为它生长太迅速,长得遍地都是,从而获得一个新的绰号:通吃南部的藤蔓。

如今,葛根遍布美国各州,甚至蔓延到新泽西州北部。

no2. 野兔侵略者no3. 数量惊人的八哥no4. 能和鳄鱼搏斗的缅甸蟒蛇在美国佛罗里达州,据当局统计,有3万多条缅甸蟒蛇出没于沼泽地国家公园,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长。

这种外来的蟒蛇天敌很少,而且当地许多濒临灭绝的动植物时常受到它们的侵害。

no5. 体型巨大的甘蔗蟾蜍【篇二:外来物种入侵案例】:历史上,外来物种引入某一地区及由其引起严重后果是伴随着欧洲殖民扩张的历史而被人们所知晓的。

从公元1500年起,随着欧洲海外扩张的进程,欧洲人把猪、牛、羊、马等牲畜带到了美洲和大洋洲等地。

当这些动物逃跑变野后,它们在各种各样的居住地内很快地散布开来。

不可否认,这样的物种迁移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过积极的作用。

但是,历史告诉我们,非本地物种的引入如果没有得到有效的引导和控制,就会严重危害到当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危害生态环境。

1859年,当澳大利亚的一个农夫为了打猎而从外国弄来几只兔子后,一场可怕的生态灾难爆发了。

兔子是出了名的快速者,在澳大利亚它没有天敌,由于数量不断翻番,它很快就开始毁坏庄稼。

到1880年,它们到达新南威尔士,开始影响南澳地区的牧羊业。

人们组织了大规模的灭兔行动,但收效甚微。

到了19世纪90年代,当兔群抵达时,人们修了一条长达1000英里的,试图将其拦住。

但是,这个栅栏很快被冲破了。

1950年,澳大利亚的兔子的数量从最初的五只增加到了五亿只,这个国家绝大部分地区的庄稼或草地都遭到了极大损失,一些小岛甚至发生了水土流失。

绝望之中,人们从巴西引入了多发黏液瘤病,以对付迅速繁殖的兔子。

但是针对兔子的细菌战被证明只是使不断恶化的状况得到暂时缓解,一小部分兔子对这种病毒具有天然的免疫能力,它们在侥幸逃生后又快速繁殖起来。

整个20世纪中期,澳大利亚的灭兔行动从未停止过。

2、植物的迁徙伴着病虫害外来的植物也会对当地的物种产生影响:在美国的加利福尼亚,1769年时只有三种外来,但过了一个世纪,外来植物就达到91种,欧洲植物占到了当地植被数量的一半。

刺梨是1839年被引入澳大利亚的,为的是提供树篱。

它很快就在昆士兰和新南威尔士疯长开了,形成了超过六英尺高的障碍。

到1925年,有6000万英亩的土地受到影响,这些地区有一半的土地除刺梨外其他什么植物都不能生长。

最后,靠着引进南美的毛虫——它们以刺梨为食,刺梨才在一定的区域内得到了控制。

3、中国的“狼来了”:近段时间以来,一种出现在南宁观赏鱼市场上的热带小鱼在广西成了有关部门追捕的对象。

这种外形优美,色彩艳丽的热带小鱼名叫“食人鲳”,食人鲳又称“水中狼族”,也就是我们俗称的“食人鱼”。

食人鲳原产于南美亚马逊河流域,性情暴烈,具有较强的攻击性,即使是在它的原产地南美也被认为是一种非常危险的生物。

据有关报道,每年在亚马逊河流域,每年就有1000多头水牛被食人鲳吃掉,而食人鲳攻击人类的的事件也时有发生。

对于广西而言,更为现实的威胁是,一旦这些作为类引进的热带小鱼进入河流湖泊,当地的其他水中生物将面临一场灭顶之灾。

广西自然环境与南美类似,食人鲳没有天敌,进入之后将形成优势物种,破坏生态平衡。

以下是记者对两位专家的专访:记者:我们前面已经谈到了生物入侵可能带来的危害,那可能会有人说,我们把所有的这些外来物种挡在国门之外不就行了吗?但事情没有这么简单,比如小麦、西红柿、土豆都是外来物种,我们怎么区分它们是好是坏呢?说到食人鲳也许也有人会说,我们在它们形成危害之前就把它们全灭了不也行吗?别忘了我们的食人鲳最早是作为一种以合法的途径进入中国的,并且到现在为止并没有一条严格的规定,禁止在中国境内销售和繁育它,那么这个时候我们该怎么办呢?这就是我们今天演播室里要讨论的话题,今天我们两位嘉宾第一位是国家生物安全办公室的副处长柏成寿先生。

第二位是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解炎博士,同时她也是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安全课题组成员。

首先我想问一下柏处长,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这件事很难理解,因为说起食人鲳如果一旦进入自然水体,它可能造成危害的时候,为什么它仍然可以以合法的途径进入中国呢?柏:这个问题我们可以这么来理解,现在咱们国家就关于外来物种这方面的法律规定,就是说管理方面的规定或者说管理制度还不是很健全,而且应该说,人们的生态意识也还是有一些欠缺,人们在引来外来物种的时候,就考虑它的经济效益,很少有人考虑它会不会破坏生态环境,对造成影响。

或者说重经济效益,轻生态影响,这样造成很多外来物种引入中国。

记者:比如说像食人鲳要进入中国境内的话,我想它可能通过很多部门的监管,比如像海关、卫生防疫、像农业、水产,包括您所在的,那您觉得它进入中国境内之后,谁应该对这样的事情负责呢?柏:像食人鲳这种外来物种进入中国的时候,现在根据现有的法律规定,对它的管理就是检疫,就是说,外来物种进入中国的时候,你如果通过检疫,检疫合格,就是说这个物种进来之后,不可能带来一些其它的病虫害,它就可以进入中国。

但是关于食人鲳这些外来物种会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现在还没有部门管这个事。

记者:那您能够做这样一个判断吗,比如说外来物种的引入这一块,是否从行政力量上,到上基本上处在一个非常薄弱的阶段?柏:可以这么说,人们关注外来物种主要是最近两三年,因为它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造成一些影响之后,人们才关注这个问题。

记者:解博士,你参加了一个国际生态安全的合作,而前不久我也看了一份报告,我发现由于外来物种的入侵造成的损失,在全世界各个国家当中好象都有例子,其中有发达国家,也有发展中国家,是否可以认为说这样一个事情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一个新的课题?解:对外来入侵物种充分认识,也是最近二三十年的事情,到中国来,只是几年吧。

在美国,有一个国家级的外来入侵物种控制委员会。

这个委员会主要是负责全国一些立法,一些管理,一些总体管理方面的工作,他们在立法上也希望是在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只要是控制外来物种的侵入。

中国的外来入侵物种控制的策略,主要是针对农业、林业,以及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的这些物种。

那么对这一些物种有比较严格的检疫测试,但是一旦在范围之外的这些物种,就基本上没有考虑。

柏:从广义的角度来说,特别是病虫害,原来在不在系统中的病虫害,都属于外来物种,但是我们现在国际社会非常关注外来物种上,不是因为农业上、林业上的病虫害现在爆发的很厉害,而且是因为外来物种对造成了一些影响。

记者:我想我们可能接下来就牵扯到一个问题,就是我们需要去判别,哪些物种可以引进,它也许给我们生活带来方便,哪些物种也许不能引进,它可能会造成灾害,我们怎么判断哪些是好的,哪些是坏的?解:因为一个外来入侵物种它是不是最后形成入侵,形成危害,这很难预测的,但是外来入侵物种它也有它的一些特点,一般它速度比较快,扩散能力比较强,适应能力比较强。

我们现在是希望采取这种新的评估的方法,把所有的外来物种在引入的时候,建立一种新的名单制度,这种名单制度就是先做一个大概的评估,哪些物种它显然不可能有外来入侵的特点,那么这些物种被列在可以引入的名单里头。

有一些就是已经从国外,或者国内,或者从历史上已经知道这个物种就是一个外来入侵物种,它一定会引起危害的,这种物种绝对禁止引入。

另外还有更大一部分就是在这两个之间,很难判断它是不是有危害,或者没有危害。

柏:外来入侵物种,它也许在美国是好的,在中国是有害的;也许在中国是好的,在美国就上了黑名单的。

这样在引入的时候,要看它被引入地点,或者说及其周围的这种地方,还有引入的目的、范围,都要从更全面的方面去考虑,这个物种可不可以引入,如果我们能建立起这样一个严密的筛选制度的话,我们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控制很多外来入侵物种的引入。

记者:我想问一下柏处长,像解博士提出的也许一个全新的考虑应该引进什么物种这样一个系统和建议,你们现在政府部门对这样一个建议是什么态度?柏:我们这么考虑的,外来物种对,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它是不容易察觉的,也是不可逆的,外来物种一旦蔓延开来以后,你很难清除和控制,所以关于外来物种的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

所谓预防,预防为主有这么几点可以考虑,一个就是说,咱们在生产上、在管理经营上,尽量使用本地的物种,确实需要外来物种的话,引进之前,刚才像谢博士所说的,要进行风险评估,只有那些评估合格的,只有那些对环境经过评估之后,对环境不会造成影响的,才可以引进。

记者:刚才解博士提到,一些有害的物种可能有很长时间的潜伏期,刚进来的时候,你并不知道它是好的,还是坏的,而且很多物种在引进的时候,大家也是想办一件好事情,之后发现它出问题了,针对这样的事情我们该怎么办?柏:所以引进之后的管理也非常重要,就是说引进之后一个是要对外来物种建立一些档案,再一个要加强引进之后的跟踪、监测,看它会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

记者:柏处长,现在我们国家谁在做这个事情,谁在跟踪监测?柏:我们正在制定完善有关方面的法规,也正在建立这样的跟踪监测体系。

记者:我想我们刚才最主要还是从防的角度来谈了外来生物的入侵,那肯定观众还会问一个问题,一旦发现它已经是灾害了我们该怎么办?谢:外来入侵物种,无论我们采取多么严厉的措施,它总是会进来的,还是会引起问题,一旦引起问题就需要采取措施,而这个措施采取的越早越好,而且如果有可能的话,尽量采取清除的行动。

这种清除行动可以采取不同的措施,针对不同的物种采取不同的办法,而且你要充分考虑这些办法对当地环境的影响。

记者:解博士,我们回到我们节目当中一开始提到那个例子。

假如我们做最坏的打算,一旦食人鲳的确在广西的自然水体真的繁育了,而且已经形成一定规模了,这个时候我们有办法吗?解:怎么说呢,在水域里头要控制一个物种其实是非常困难的,为什么水域当中外来入侵物种的问题会显得更严重一些?因为你要把整个水放干,在很多地方基本上不可能的,对于食人鲳这种物种攻击性比较强,你要采取捕捉的,比如采用诱饵,或者说拉网捕捞的办法,在一定程度上还是能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是在水域当中这些外来入侵物种要真正清除可以是非常困难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