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结算案例——托收
国际结算案例1
国际结算案例案例一我国A公司向泰国B公司出口一批货物,付款方式为D/P 90天。
货物出运后,汇票及货运单据通过出口地的托收银行寄抵国外代收行,B公司进行了汇票承兑。
货抵目的港后,由于用货心切,B商于是出具了信托收据向本地代收行借得货运单据,先行提货转售。
当汇票到期时,B商因经营不善,失去偿付能力。
代收行以汇票付款人拒付为由通知托收行,并建议由A公司直接向B商索取货款。
此时距离汇票到期日还有30天。
试分析A公司于汇票到期时收回货款的可能性,并提出处理该案的建议。
答案要点在远期付款交单的条件下,如果付款日期晚于到货日期,进口商为了抓住有利时机转售货物,可以采取两种做法:一是在付款到期日之前付款赎单,扣除提前付款日至原付款到期日之间的利息,作为进口商享受的一种提前付款的现金折扣。
另一种做法是代收行对于资信较好的进口商,允许其凭信托收据借取货运单据,先行提货,于汇票到期时再付清货款,这是代收行自己向进口商提供的信用便利,而与出口商无关。
因此,如代收行借出单据后,到期不能收回货款,则应由代收行负责。
但如系出口商指示代收行借单,就是由出口商主动授权银行凭信托收据借单给进口商,即所谓远期付款交单凭信托收据借单方式,也就是进口商承兑汇票后凭信托收据先行借单提货,日后如进口商到期拒付的风险,应由出口商自己承担。
因此,使用远期付款交单凭信托收据借单方式时出口商必须特别慎重。
本案中,代收行以汇票付款人拒付为由通知托收行,并建议由A公司直接向B商索取货款的处理意见值得商榷。
如银行擅自放单,则由代收行承担责任;如出口商授权银行放单给进口商,其后果由其自己承担。
案例二宁波市某进出口公司对外推销某种货物,该商品在新加坡市场的销售情况日趋看好,逐渐成为抢手货。
新加坡贸发公司来电订购大批商品,但坚持用汇付方式支付。
此时,在宁波公司内部就货款支付方式问题产生不同的意见,一些业务员认为汇付的风险较大,不宜采用,主张使用信用证方式;但有些人认为汇付方式可行;还有一部分业务员人认为托收可行。
托收_法律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情简介甲公司是一家从事国际贸易的企业,乙公司是一家从事出口贸易的企业。
2018年,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了一份货物买卖合同,约定由乙公司向甲公司出口一批货物,总价款为100万美元。
合同约定,甲公司应于货物到达后30日内支付货款,付款方式为托收。
2018年12月,乙公司将货物运至甲公司,甲公司在收到货物后向乙公司开具了商业发票。
随后,甲公司按照合同约定,将商业发票、提单等单据提交给了银行,委托银行办理托收业务。
银行在办理托收过程中,发现甲公司提供的单据存在瑕疵,遂通知甲公司进行更正。
甲公司在接到通知后,及时对单据进行了更正。
2019年1月,乙公司收到银行通知,称甲公司未在约定时间内支付货款。
乙公司遂向甲公司催收货款,但甲公司以各种理由拒绝支付。
乙公司无奈之下,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甲公司支付货款及违约金。
二、争议焦点本案的争议焦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甲公司提供的单据是否存在瑕疵?2. 银行在办理托收业务过程中是否存在过错?3. 甲公司是否应当承担违约责任?三、案例分析1. 关于甲公司提供的单据是否存在瑕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托收统一规则》第14条规定:“单据在托收过程中,如发生遗失、损坏或延误,托收银行应立即通知委托人。
”在本案中,甲公司在办理托收业务时,提供的单据存在瑕疵,导致银行在办理托收过程中发现问题。
根据上述规定,甲公司应当对提供的单据负责。
然而,甲公司在接到银行通知后,及时对单据进行了更正,不存在故意隐瞒或欺诈行为。
因此,甲公司提供的单据瑕疵并不影响托收业务的正常进行。
2. 关于银行在办理托收业务过程中是否存在过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托收统一规则》第15条规定:“托收银行在办理托收业务过程中,应尽合理注意义务,确保托收业务的顺利进行。
”在本案中,银行在办理托收业务过程中,发现甲公司提供的单据存在瑕疵,并及时通知了甲公司。
银行在办理托收业务过程中,已经尽到了合理注意义务,不存在过错。
国际结算实验三答案托收
实验素材三——托收业务一、光票托收(一)2003年5月22日中国进出口公司广州分公司向中国银行广州分行提交下面这张光票托收委托书,托收行按所给问题审核光票托收委托书。
中国银行 票据托收委托书委托日期:22/05/2003X 款项收妥后,请付我账。
X 你行及国外行所有托收费用,请付我账。
中国进出口公司广州分公司 票据种类 Items 号码 Original No.出票日期 Date of Issue 币别及金额 Currency& Amount 支票 783814/05/2003US$2000.00付款人 Bank of America N.T.& S.A. (进口商开户行,亦即代收行) 出票人 AAA Trading Company, New York (进口商)受益人 China National Imp. & Exp. Corp., Guangzhou (出口商) 开户账号 A/C No.098730-9867-9423银行编号 Ref No. CC09176⑴委托人公司名称 中国进出口公司广州分公司(出口商) ⑵付款人公司名称 AAA Trading Company, New York (进口商) ⑶托收金额US$2000.00⑷托收票据种类、内容支票;号码7838;出票日期14/05/2003;金额US$2000.00 支票当事人:付款人Bank of America N.T.& S.A.;出票人AAA Trading Company, New York ; 收款人China National Imp. & Exp. Corp., Guangzhou⑸银行费用由哪方支付? 中国进出口公司广州分公司 ⑹光票托收适用范围 贸易从属费用,金额较小的贸易货款尾数,佣金、折扣 ⑺托收行是否承担必定收回票款的责任?否⑻托收行办理托收业务的依据是什么?委托人提交的托收委托书(申请书) ⑼哪些票据或凭证可提交给银行办理光票托收?汇票、本票、支票(二)中国银行广州分行根据中国进出口公司广州分公司提交的光票托收委托书,于2003年5月23日缮制并向代收行Bank of America N.T.& S.A.邮寄光票托收指示书,并选择第二、第三、第五、第六项托收指示条款。
五凌水电公司国际结算培训课堂习题 案例题
五凌水电公司国际结算培训课堂习题案例题案例一【票据】20世纪90年代初期,深圳A公司与新加坡B商签订了一份进口胶合板的合同,合同总金额为700万美元,支付方式为D/P,允许分批装运。
按照D/P方式,第一批价值50万美元的胶合板准时到货,经检验后认为质量良好,A公司甚为满意。
第二批货的质量与金额与第一批完全一样。
当A公司第二批货也到手后,B商人向A公司提出:“鉴于贵公司资金周转困难,为了帮助贵公司,余下的600万美元的货款我方允许贵方采用远期付款。
贵公司作为买方,可以接受我方开出的一张见票后一年付款的600万美元的汇票,请中国建设银行深圳分行承兑。
承兑后,贵公司可以放心,一年内我方保证把600万美元的胶合板都交付贵方。
明年的今日,贵公司再付给我方600万美元的货款。
”A公司的老总欣然接受了B商人的提议。
他认为,我现在不付款,只开张远期汇票,B商人就可以交货,收到货后,我就可以在国内市场上销售,利用这一年的时间,卖胶合板的货款还可以用于炒楼房,明年到期时,再用炒楼赚的钱去支付货款。
这真是一笔无本的生意,何乐而不为!但是,让A公司老总始料不及的是,B商人将这张承兑了的远期汇票在新加坡的美国银行进行贴现。
由于汇票是由中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之一的建设银行承兑的,美国银行很放心地向B商人支付了近600万美元的现金(扣减了贴现息),从而成了这张远期汇票的受让人。
一年后,新加坡的美国银行持这张承兑了的远期汇票请建行深圳分行付款。
深圳分行的员工认为:“卖方未交货,我凭什么付款?”美国银行回复:“这张汇票上没有写什么胶合板,只有一句话——‘见票一年后付600万美元’,卖方未交货,你应该去找B商人,与我们美国银行毫无关系。
B商人交货了没有?他骗了你们没有?我们不知道。
我们是向B商人付了近600万美元才接受了这张远期汇票的。
我们是善意的付了对价的受让人。
”请思考:1、在本案中,汇票的当事人,即出票人、付款人、收款人、承兑人、对价持票人,各是指的哪方?2、深圳建设银行应不应该向美国银行进行付款?3、中国公司在此案中损失巨大的原因是什么?案例二【汇款】我国某出口企业A与另一国的进口企业B第一次做贸易,双方签定了一份进出口贸易合同,合同中规定:支付条款为装运月前15天电汇付款。
案例++托收
(一)以银行为付款人引发的托收纠纷案案情:某年6月至8月间,国外甲银行(以下简称寄单行)向我国乙银行某分行(以下简称代收行)寄来了4套进口代收的单据,注明适用《URC522》,总金额为10,000美元,条件为“见票90天承兑交单”(D/A At 90 Days Sight)。
汇票的出票人为出口商,发票等其他单据的抬头为进口商,但托收面函及汇票上的付款人却做成代收行。
收到单据后,代收行并未重视汇票付款人的问题,而是向进口商原样提示了单据。
进口商在该商业汇票正面用中文写明“同意承兑,到期付款”,并加盖该公司的公章和法人代表印章。
代收行即用SWIFT 通知寄单行:“Documents are accepted to mature on … on which payment will be effected”。
(单据已承兑,将于X年X月X日付款)。
在单据陆续到期付款之前,进口商称根据买卖双方新的付款协议,付款期限将延长60天,请代收行洽寄单行提出延期付款。
代收行立即致电寄单行:“The drawee requests to extend the bill to mature on …, Please approach the drawer for approval. Upon receipt of your return message ofagreement, we’ll give you a formal message of acceptance”(付款人请求将上述票据延期到X年X 月X日付款,请洽客户同意后,我方将给予正式的承兑电文)。
寄单行回电答复为:“……Payment can be extended to… against your good bank undertake to effect payment on the mew maturing date”(凭你行在新到期日的付款承诺,付款可以延期到X年X 月X日)。
济南大学《国际结算》第四章—托收练习答案
第四章托收练习答案五、单选七、案例题1.答:日本B公司要求更改支付方式的目的显然是推迟付款,以利于其资金周转;而指定由J银行担任代收行,则是便于向该银行借得提单提货,以便早日获得经济利益。
一般情况下,在远期付款交单业务中,代收行为了避免不必要的纠纷,在未经委托人授权的情况下,是不会轻易答应进口商借单提货的。
但本案中,日本B公司如此明确地提出由J银行担任代收行,显然其彼此间有相应的融资业务关系,而可取得提前借单提货的便利,以达到进一步利用我国A公司资金的目的。
2.答:根据国际商会的《托收统一规则》(URC522)第四条A款第3项规定:“在托收指示中,除非另有授权,银行将不理会除收到委托的当事人/银行以外的任何当事人/银行的任何指示。
”显然,按照上述的规定,代收行办理本笔托收业务的依据只能是托收委托书中所交代的,按装运后30天付款交单办理,而不能按进口商所声称的30天承兑交单意见办理。
3.答:代收行应赔偿出口商的损失。
理由是:出口商与进口商之间的合同约定的是远期付款交单方式结算贸易货款。
严格按付款交单的要求,则代收行只能在进口商支付了货款后,才能将单据交给进口商提货。
但在本案中,代收行未经出口商的同意,就允许进口商以信托收据方式借取提单提货销售。
对此,代收行就应承担对货物的责任。
出现题目所说明的情况,则代收行只能自己承担向出口商赔偿的责任。
附带提请注意:国际商会在其第522号出版物《托收统一规则》第七条A款中十分明确地指出:“托收应不包含在将来日期付款的汇票,并有指示说到商业单据凭着付款而交出。
”——国际商会不赞成远期付款交单的托收方式。
本案例就是一个例子。
4.1、对托收的商业信用性质的把握。
根据《托收统一规则》(URC522)的有关规定:只要委托人向托收行作出了清楚明确的指示,银行对由此产生的任何后果不负责任,后果由委托人自行承担。
2、对D/A与D/P之间的法律风险的区分。
承兑交单比付款交单的风险大。
托收案例_进口国法律(3篇)
第1篇一、背景近年来,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托收作为一种国际结算方式,在我国对外贸易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然而,由于托收涉及多个国家和地区,法律法规复杂多变,使得托收业务中法律风险频发。
本文将以一个托收案例为切入点,分析进口国法律风险,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二、案例简介某年我国A公司向B国C公司出口一批货物,合同金额为100万美元。
双方约定采用托收结算方式,即A公司将货物出口后,委托银行代为收取货款。
在托收过程中,由于B国C公司无法支付货款,导致A公司遭受损失。
A公司认为,这是由于B国C公司违反了托收业务中的相关规定,遂向我国法院提起诉讼。
三、进口国法律风险分析1. 托收业务法律规定不一致在国际贸易中,各国对托收业务的法律规定存在较大差异。
例如,在我国,托收业务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托收规定》;而在B国,托收业务则遵循《国际商会托收规则》。
由于法律规定不一致,可能导致托收业务中的争议无法得到有效解决。
2. 进口国法律法规变化进口国法律法规的变化可能会对托收业务产生重大影响。
例如,B国政府突然实施贸易管制,限制货物进出口,导致A公司无法收回货款。
此外,进口国政策调整也可能导致托收业务中的争议。
3. 银行责任认定困难在托收业务中,银行的责任认定存在一定难度。
例如,A公司委托银行代为收取货款,但银行在执行过程中出现失误,导致A公司遭受损失。
此时,A公司需要证明银行存在过错,才能追究其责任。
四、应对措施1. 充分了解进口国法律法规在开展托收业务前,企业应充分了解进口国法律法规,包括托收业务规定、贸易管制政策等。
这有助于企业规避法律风险,确保托收业务顺利进行。
2. 签订详细的托收合同企业应与银行签订详细的托收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包括托收费用、责任认定、争议解决等。
这有助于在出现争议时,依据合同条款进行维权。
3. 选择信誉良好的银行企业应选择信誉良好的银行进行托收业务,降低银行责任风险。
同时,企业还需关注银行在执行托收业务过程中的操作规范,确保业务顺利进行。
国际结算案例
国际结算案例国际结算案例案例1 D/P远期付款方式的掌握案情X月X日,我国公司同南美客商B公司签订合同,由A公司向B 公司出口货物一批,双方商定采用跟单托收结算方式了结贸易项下款项的结算。
我方的托收行是A′银行,南美代收行是B′银行,具体付款方式是D/P 90天。
但是到了规定的付款日,对方毫无付款的动静。
更有甚者,全部单据已由B公司承兑汇票后,由当地代收行B′银行放单给B公司。
于是A公司在A′银行的配合下,聘请了当地较有声望的律师对代收行B′银行,因其将D/P 远期作为D/A方式承兑放单的责任,向法院提出起诉。
当地法院以惯例为依据,主动请求我方撤诉,以调解方式解决该案例。
经过双方多次谈判,该案终以双方互相让步而得以妥善解决。
分析托收方式是一种以商业信用为基础的结算方式,这种结算方式显然对一方有利,对另一方不利。
鉴于当今世界是个买方市场这一情况,作为出口商的我方想通过支付方式给予对方优惠来开拓市场。
增加出口,这一做法本无可厚非,问题是在采用此种结算方式时,我们除了要了解客户的资信以外,还应掌握当地的习惯做法。
在这一案例中托收统一规则《URC522》与南美习惯做法是有抵触的。
据《URC522》第7条a款:托收不应含有凭付款交付商业单据指示的远期汇票;b款:如果托收含有远期付款的汇票,托收指示书应注明商业单据是凭承兑交付款人(D/A)还是凭付款交付款人(D/P)如果无此项注明,商业单据仅能凭付款交单,代收行对因迟单据产生的任何后果不付责任;c款:如果托收含有远期付款汇票,且托收指示书注明凭付款交付商业单据,则单据只能凭付款交付,代收行对于因任何迟交单据引起的后果不负任何责任。
从中不难看出,国际商会托收统一规则,首先不主张使用D/P远期付款方式,但是没有把D/P远期从《URC522》中绝对排除。
倘若使用该方式,根据《URC522》规则,B′银行必须在B银行90天付款后,才能将全套单据交付给B公司。
故B′银行在B公司承兑汇票后即行放单的做法是违背《URC522》规则的。
国际结算案例分析
案例一 由远期D/P托收引起的贸易纠纷案
• 广州某A公司与香港B公司达成出口某货物合同,付款条 件为FOB广州,D/P见票后60天。
• A公司按合同规定将货物交付给买方指定的承运人香港C 公司驻广州办事处并由该公司负责运往荷兰鹿特丹,香港 C公司在其驻广州办事处接管货物后即签发联合运输提单 正本一式三份,通过其驻广州办事处交给A公司。联运提 单所示的托运人为A公司,并载明货物“凭香港B公司指 示交付”。A公司随即将全套单据连同其他单据委托广州 的银行收款,由于B公司到期拒不付款,接受银行委托的 香港代收行只得将全部单据通过银行退回A公司。A公司 经向香港C公司查询货物下落时才获悉C公司已按联运提 单所载“凭香港B公司指示交付”的文字,将从香港把货 物运至鹿特丹的船公司出具的正本提单交给香港B公司, 货物也早已被荷兰的收货人凭香港船公司的提单提走。
• 中方按期将货物装船发运,并将提单通过传真传至日本公 司。但由于时值周末,中方公司没有获得日本公司的反馈。 周一,日本公司告知传真已收到,但提单号码无法辨认, 请中方公司确认。中方公司在当日下午把确认后的号码传 给日本公司。日本公司答应第二天便办理汇款。
案例四 电汇方式给出口企业带来风险
• 第二天上班,日本公司发来电传,称对已到港货物进行了 检验,并对货物在规格上的部分不符提出异议,同时表示 不能立即支付货款。中方公司立即对该问题进行了调查, 提出了合理的解释,并请求对方谅解。但日方仍然以货物 规格偏小导致无法销售为由,坚持要求中方在价格上作进 一步减让。双方陷入僵局。
• 本案例中,卖方能否接受买方的要求,采用部分信用证、 部分T/T的结算方式,关键是要搞清楚买方这样做的动机。
• 许多进出口业务中,买方为了节省银行费用,或者减少开 出信用证所需的保证金,往往提出采取部分货款金额用信 用证结算,其余部分货款用托收方式或T/T方式来结算的 要求。为了能够达成交易,许多出口商也同意这么做,但 是又担心信用证以外的那部分货款不能安全及时地收回。
托收案例
解析
1、上海A公司不能追究代收行未收利息即行交单的 责任。原因如下:在托收业务中,托收银行和代收 银行均是按托收委托书的指示办事。尽管出口人— —上海A公司在托收委托书中说明了需加利息,但 并未说明利息不可免除,并且开具的汇票上未列明 利息条款。因为利息收取时,必须指明利率、利息 时期和计算基数,并且明确陈述利息不得放弃,此 时付款人拒付利息时,代收行才可不交单。因此, 代收行将单据在只收本金而未收利息后,即行将单 据交给美国B公司的行为是合理的,A公司无权追究 代收行的责任。 2、启示:当出口方在出口合同中要求需加收利息 时,一定要在托收指示中指明利率、利息时期和计 算基数,并且明确陈述利息不得放弃,防止进口商 钻漏洞,从而减少损失。
11月底接到其总公司来早称: 经查明货物于7月中抵达目的港, 11月底接到其总公司来早称:“经查明货物于7月中抵达目的港,但仍未 月底接到其总公司来早称 见到有关单据,货物尚存于海关仓库中,须支付储费7千美元。 见到有关单据,货物尚存于海关仓库中,须支付储费7千美元。”香港分 公司经理亦随即前来,借口近月来因事外出,对该笔托收毫不知情, 公司经理亦随即前来 ,借口近月来因事外出 ,对该笔托收毫不知情 ,并 提出应向国外总公司收款。在这种情况下, 提出应向国外总公司收款 。 在这种情况下 , 我公司只提将全部单据从香 港退回,相应更改各种单据的抬头人后通过银行对其总公司办理托收, 港退回 , 相应更改各种单据的抬头人后通过银行对其总公司办理托收, 要求对方见单付款。至于有关仓储费用, 要求对方见单付款 。 至于有关仓储费用 , 将通过友好协商方式予以合理 解决。 解决。 不久,其总公司来电称: 仓储费用增至10万美元。 10万美元 不久 , 其总公司来电称: “ 仓储费用增至 10 万美元 。 希望直接与港口当 局争取减让,一但问题解决,我方免付仓储费用时当将货款汇奉” 局争取减让 , 一但问题解决 , 我方免付仓储费用时当将货款汇奉 ” 。根 据来电所述,仓储费用已超过全部货值,我公司感到事态发展严重, 据来电所述 , 仓储费用已超过全部货值 , 我公司感到事态发展严重 ,于 是电请我驻外机构就地协助,妥善处理。 是电请我驻外机构就地协助,妥善处理。 经我驻外机构不断努力,终于获得港口当局同意,将仓储费减为3 经我驻外机构不断努力, 终于获得港口当局同意 , 将仓储费减为3 万5 千 美元。关于双方分摊的比例。客户声称,事故发生主要责任在于我方, 美元 。 关于双方分摊的比例 。 客户声称 , 事故发生主要责任在于我方, 他只愿承担一万美元,余数由我方自理。 他只愿承担一万美元,余数由我方自理。 当我方某公司同意按此意见分摊,要求对方从货款总金额扣除2 当我方某公司同意按此意见分摊,要求对方从货款总金额扣除 2 万 5 千美 元后迅速向银行赎单时,对方再度提出, 元后迅速向银行赎单时, 对方再度提出 , 由于这一年来当地货币对美元 比价继续下浮,实际上贬值了40 40% 因此,按美元赎单, 比价继续下浮,实际上贬值了40%,因此,按美元赎单,须将发票金额再 40% 否则仍不接受。 减40%,否则仍不接受。 查港口当局允许减低仓储费时,已规定最后的提货期限。 查港口当局允许减低仓储费时 , 已规定最后的提货期限 。如买卖双方再 反复争论不下,可能旷日持久,节外生枝,鉴于我方已处于被动地位, 反复争论不下 , 可能旷日持久 , 节外生枝 , 鉴于我方已处于被动地位, 宜尽快解决。我方再以让步同意减价,客户才赎单付款。经过一年交涉, 宜尽快解决。 我方再以让步同意减价 , 客户才赎单付款 。经过一年交涉, 我方只收回1 货款。 我方只收回1\4货款。
国际结算之托收案例分析
国际结算之托收案例分析案例背景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了一份货物采购合同,约定采购的货物总价值为10万美元。
甲公司需要给乙公司支付货款,并委托银行为其进行托收结算。
操作流程1. 双方签订贸易合同在进行托收前,甲公司和乙公司在合同中应约定好货款的结算方式、付款期限、货物质量及数量等细节,以避免后续出现纠纷。
同时合同中应明确委托银行的职责和要求。
2. 甲公司向银行递交单据在货物打包装箱后,甲公司需准备好海运提单、商业发票、装箱单等相关单据,并将其提交给银行,委托其进行收款。
银行在收到单据后,会核对单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并进行记录。
3. 银行通知乙公司当乙公司从货运代理处领取到货物时,银行会通知乙公司收到单据,并提醒乙公司及时办理进口收汇手续并支付货款。
乙公司在收到银行通知后,去银行进行付款。
银行验收乙公司提供的收汇单据,并进行结算。
在完成交易后,银行将收到的货款汇给甲公司。
注意事项1. 注意单据真实和合法甲公司在递交单据时,应注意单据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如果单据不真实或不合法,则会导致交易无法完成或者乙方后续出现问题。
2. 注意对银行委托的要求和职责在委托银行进行托收时,甲公司应注意对银行的要求和职责,并确保银行可以按照约定处理货款和单据的收发。
3. 注意支付汇率和汇款费用在收到货款后,甲公司需了解收到的汇率和汇款费用,以及银行收取的手续费用,以避免交易成本增加。
优缺点分析优点:1. 双方风险较小。
托收作为银行为中介的结算方式,双方的风险较小,在交易过程中更加安全可靠。
2. 适合小额交易。
托收交易过程简单,对于小额交易更为合适。
1. 交易时间较长。
托收交易的流程比较复杂,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来完成,不适合紧急的交易。
2. 双方交易成本较高。
托收需要支付银行收取的一些手续费,相对较高,不适合交易金额较小的单子。
结论综上所述,托收作为国际贸易中常用的结算方式,在操作中需要注意单据的真实性和合法性,以及银行的职责和要求。
第六章 国际结算方式之二托收范文
第六章国际结算方式之二——托收学习目的与要求要求掌握托收的定义和基本当事人的权利义务,掌握不同交单条件下托收的流程,了解托收申请书以及托收指示的格式和内容,了解托收统一规则,理解托收业务中存在的风险以及风险的防范。
第一节托收的定义及当事人一、托收的定义托收(Collection)是出口方委托本地银行根据其要求通过进口地银行向进口方提示单据,收取货款的结算方式。
贸易项下托收的一般流程是出口方先行发货,然后备妥包括运输单据(通常是海运提单)在内的货运单据并开出汇票,把全套跟单汇票交出口地银行(托收行),委托其通过进口地的分行或代理行(代收行)向进口方收取货款。
托收可以分为光票托收和跟单托收,如出口商仅开具汇票而不附商业单据,称为光票托收,而附有商业单据的托收称为跟单托收。
二、托收当事人1.委托人(Principal)在托收业务中,委托银行向国外付款方收款的人就是托收委托人,如果托收项下附有汇票,该汇票是由委托人开具的,所以也称出票人。
一般是出口商,主要是行使与进口商签订的合同上的条款,履行与银行签订的委托收款的合同。
2.托收行(Remitting Bank)接受委托人的委托,负责办理托收业务的银行就是托收行。
由于托收行地处出口地国家,将转而委托进口地银行代为办理此笔托收业务的汇票提示和货款收取事宜,必须将单据寄往进口地代理银行,所以托收行也称寄单行。
3.代收行(Collecting Bank)接受托收行的委托代为提示汇票、收取货款的银行就是代收行。
代收行是在进口地的代理人,根据托收行的委托书对进口方要求收款。
4.付款人(Payer或Drawee)代收行根据托收行的指示向其提示汇票、收取票款的一方就是付款人,也是汇票的受票人,一般为进口方。
5.提示行(Presenting Bank)是向付款人提示单据的代收银行。
提示行是要求付款人按托收指示中的交单条件付款或承兑赎单的银行。
是除托收行外,参与收款的银行。
国际结算案例
汇票诈骗案例1997年8月,我国某市A公司与新加坡B商签订了一份进口胶合板的合同。
合同总金额为700万美元,支付方式为托收项下付款交单。
合同写明,允许分批装运胶合板。
按照合同规定,第一批价值为60万美元的胶合板准时到货。
经检验A公司认为质量良好,对双方合作很满意。
但在第二批交货期前,新加坡B商向A公司提出:“鉴于A公司资金周转困难,允许A公司对B商开出的汇票远期付款,汇票的支付条款为:见票后一年付款700万美元。
但要求该汇票要请中国某国有商业银行的某市分行承兑。
承兑后,B商保证将700万美元的胶合板在一年内交货。
A公司全部收货后,再付B商700万美元货款。
A公司对此建议欣然接受。
A公司认为只要承兑了一张远期汇票,就可以得到货物,并在国内市场销售。
这是一笔无本生意,而且货款还可以投资。
但A公司始料不及的是,B商将这张由中国某国有商业银行某市分行承兑的远期汇票在新加坡美国一家银行贴现了600万美元,从此一张胶合板都不交给A公司了。
事实上,B商将这笔巨额骗到手后就无影无踪了。
一年后,新加坡美国银行将这张承兑了的远期票据请中国某国有商业银行某市分行付款。
尽管B商没有交货,承兑银行却不得以此为理由拒绝向善意持票人美国银行支付票据金额。
本票金额巨大,中国某国有商业银行报请上级批准,由我方承兑银行付给美国银行600万美元而结案。
案例分析:对于这张由新加坡B商做为出票人和收款人的汇票,经中国某国有商业银行的某市分行承兑后成为汇票的付款人。
A公司与B公司之间的胶合板买卖合同是该票据的原因关系。
因此B商向A公司开出远期付款命令。
而A公司在某国有商业银行某市分行有账户往来关系,即存款于该银行。
它们之间的这种资金关系使得该行某市分行愿意向A公司提供信用,承兑了这张远期汇票。
美国银行与B商之间有对价关系,美国银行善意地付了600万美元的对价而成为受让,从而成为这张汇票的善意持票人。
但票据的最大特点就是,票据法律关系一经形成,即与基础关系相分离。
国际结算托收即期付款交单流程(轻松讲课课件)
3.精心设计交单时间和航程时间的间隔。
要事先打听清楚D/P AT SIGHT在一些国家的特殊规定
和习惯,做到知己知彼。例如欧洲国家的进口商习惯于货船
到了才付款赎单。如果船一开,出口商就提交单据托收,单 据到了代收行,客户又不埋单,单据只能睡大觉,少则半月, 多则一月多,这样单据丢失的概率就大大增加。有经验的业 务员多根据航程长短来安排交单时间,一般是船到目的地前 一周左右保证单据邮寄到代收行。
据交买方所在地的银行(代收银行),并转委托该代收银行
代为收取该货款。代收银行向买方收取货款后,将该货款汇 至托收银行,并由托收银行将该货款付与委托人。
托收业务流程图:
3、托收 委托 托收行 (出口商所在地银行) 代收行 (进口商所在地银行)
6、结汇 7、付款 2、托收 申请
6交单
5、付款 或承兑 4、提示
山东A公司于2010年4月11日出口欧盟 W银行于5月29日回电报声称“我行查 4月19日 山东A公司于2010年4月11日
案例分析
根据《托收统一规则》第4条明确规定,“与托收有关的银行,
对由于任何通知、信件或单据在寄送途中发生延误和(或)失落所 造成的一切后果,或对电报、电传、电子传送系统在传送中发生延
第八组
帅哥 美女 小组成员: 帅哥、美女 淑女 酷男 淑女、酷男
托收业务流程中 关于D/P Sight 的问题
托收业务流程
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以托收方式支付;卖方按合同规定
发货、备单、开立以买方为付款人的商业汇票,然后将该汇
票和有关单据交本地银行(托收银行),并委托该银行代为 收取汇票项下的货款。托收银行接受委托,将上述汇票和单
托收单据丢失责任划分案
案情: 山东A公司于X年4月11日出口欧盟B国果仁36吨,金额32100美元,付款方式为D/P AT SIGHT。A公司于4月17日填写了托收委托书并交单至我国Z银行, Z银行于4月19日通过 DHL邮寄到B国W银行托收。5月18日,A公司业务员小李突然收到外商邮件,说货物已 经到达了港口,询问单据是否邮寄,代收行用的哪一家。小李急忙联系托收行,托收 行提供了DHL号码,并传真了邮寄单留底联。小李立即发送传真给外商,并要求外商立 即联系W银行。第二天客户回复说银行里没有此套单据。A公司领导十分着急,小李质 疑托收行没有尽到责任,托收行业务主管不同意A公司的观点,双方言辞激烈。压力之 下,托收行于5月20日和5月25日两次发送加急电报。W银行于5月29日回电报声称“我 行查无此单”。但W银行所在地的DHL提供了已经签收的底联,其上可以清楚看到签收 日期和W银行印章。A公司传真给了客户并请转交代收行。然而,W银行不再回复。外 商却于6月2日告诉小李,B国市场行情下跌,必须立即补办提单等单据,尽快提货,否 则还会增加各种占港费等,后果将很严重。重压之下,A公司于6月4日电汇400元相关 机构挂失FORMA证书,同时派人到商检局开始补办植物检疫证等多种证书。困难的是 补提单,船公司要求A公司存大额保证金到指定帐户(大约是出口发票额的2倍),存 期12个月,然后才能签发新的提单。6月9日代收行突然发送电报称“丢失单据已经找 到,将正常托收”。此刻,无论A公司还是托收行都长出了一口气,这的确是皆大欢喜 的结果,不幸中的万幸。然而这个事件让A公司乱成一团,花费和损失已经超过本次出 口预期利润。
国际结算之托收方式
付款人(Payer):是债务人,也是汇票的受票人(Drawee)。当汇票提示给他时,如为即期汇票,他应见票即付;如为远期汇票,他应承兑汇票,并于到期日付款。
01
光票托收(Clean Collection)
托收方式的种类
指金融单据托收,不伴随商业单据。 在国际贸易中,通常是货运单据直接寄交买方,仅将汇票(有时也可附发票等非货运单据)委托银行托收。 托收的款项一般是贸易从属费用。
案例 中方某外贸企业与某国A商达成一项出口合同,付款条件为付款交单见票后45天付款。当汇票及所附单据通过托收行寄抵进口地代收行后,A商及时在汇票上履行了承兑手续。货抵目的港时,由于用货心切,A商因具信托收据向代收行借得单据,先行提货转售。汇票到期时,A商因经营不善,失去偿付能力。代收行以汇票付款人拒付为由通知托收行,并建议由我外贸企业径向A商索取货款。对此,你认为我外贸企业应如何处理?
*
(三)代收行 1、含义 代收行(Collecting Bank):是接受托收行的委托,参与办理托收业务的一家银行,它还是进口方银行(Importer’s Bank)、托收汇票的被背书人或收款人(Endorsee or Payee of the Collection Bill )。 2、代收行的责任 (1)执行托收指示 (2)单据的处理 (3)对货物的保护 (4)托收指示规定的支付货币 (5)放单 (6)汇票承兑的完整性与正确性 (7)利息、手续费和费用 (8)资金的及时划转
付款人
(进口人)
托收行
代收行
①贸易合同
②远期跟单汇票、货运单据、托收申请书
④托收委托书、寄交跟单汇票和货运单据
⑥提示汇票和单据
⑦承兑
⑩到期付款
收妥通知
③回单
国际结算各章节相关资料——托收和信用证案例分析
托收和信用证案例分析●天津M出口公司出售一批货给香港G公司,价格条件为CIF香港,付款条件为D/P见票30天付款,M出口公司同意G公司指定香港港汇丰银行为代收行,M出口公司在合同规定的装船期限内将货装船,取得清洁提单,随即出具汇票,连同提单和商业发票等委托中行通过香港汇丰银行向G公司收取货款。
五天后,所装货物安全抵达香港,因当时该商品的行市看好,G公司凭信托收据向汇丰银行借取提单,提取货物并将部分货物出售。
不料,因到货过于集中,货物价格迅即下跌,G公司以缺少保险单为由,在汇票到期拒绝付款。
你认为M公司应如何处理此事,并说明理由。
M公司应通过中行要求香港汇丰银行付款。
这是因为,香港汇丰银行在未经委托授权的情况下,自行允许G商凭信托收据先行提货,这种不能收回货款的责任,应由代收行(汇丰银行)负责。
●有一出口合同,付款条件为45天见票付款交单方式。
出口人在填写的托收委托书中,虽说明除本金上需加收利息,但并未说明利息不能免除。
在出口人所提交的汇票上也未列明利息条款。
当银行向进口人提示单据时,进口人只肯支付本金而拒付利息,在此情况下,银行在收到本金后即交出单据,并通知出口人有关拒付利息的情况。
试问,出口方能否追究代收行未收利息即行交单的责任?分析:出口方不能追究代收行的责任。
理由是:在托收业务中,托收银行及代收银行均按托收委托书的指示办事。
尽管出口人在托收委托书中说明需加收利息,但并未说明利息不可免除,且开具的汇票上未列明利息条款。
因此,代收行按《托收统一规则》的有关规定,将单据在未收利息只收本金后即行交与进口人的行为是合理的,出口人也无权追究代收行的责任。
●国内某出口公司收到由香港某银行所开立的不可撤销跟单信用证,销售合约规定,货物包装条款为:“均以三夹板盛放,每箱净重10公斤,2箱一捆,外套麻袋”;信用证却规定:“均以三夹板盛放,每箱净重10公斤,2箱一捆”。
在该交易背景下,开证行的付款责任独立于进口商的付款责任,为信用证与销售合约互相独立,开证行不受销售合约的约束。
国际结算第三系列托收
托收案例1:案情分析
1、谁是代收行?
2、对“善意和合理的谨慎”的解读。
Copyright 2010 by Lao Ping, From Lingnan College, Sun Yat-sen University
托收方式的特点
卖方承担了较大的风险。 卖方的资金负担较重但买卖双方都有比汇 付更多的基于交易的融资手段。 手续比汇付方式复杂,费用也比其高。
Copyright 2010 by Lao Ping, From Lingnan College, Sun Yat-sen University
提单的分类
提单可按不同用途或作用分类。根据提单是否可以流通可分为“记名 提单”、“不记名提单”和“指示提单”。
记名提单(Straight B/L)是指提单上的抬头人(即收货人)栏内填明特 定的收货人名称,只能由该特定收货人提货,不能用背书的方式转让给 第三者,因此记名提单不能流通。国际上只有对价值很高的货物或特殊 用途的货物才采用“记名提单”。 不记名提单(Blank B/L or Bearer B/L),又称“空白提单”或来人抬头提 单,指收货人一栏内不填写收货人名称而留空或者写上“给来人”(to Bearer)的提单。 指示提单(Order B/L),是指在收货人栏内只填写凭指示或凭某人指示字 样的一种提单。这种提单可以背书转让,又称“可转让提单”。背书的 方式有两种: —种是空白背书,仅由背书人(提单转让人)在提单的背面 签字盖章;另一种是记名背书,即转让人除签字盖章外,还须列明受让 人(被背书人)的名称。
提单具有三种性质与作用
是承运人或其代理人签发的货物收据(Receipt for the Goods),它证明已按提单所列内容收到 货物; 是承运人与托运人间订立的运输契约的证明 (Evidence of the Contract Carriage) ; 是一种货物所有权的凭证(Document of Title), 提单代表着提单上所记载的货物,提单持有人可 以凭提单请求承运人交付货物。
托收案例46146
---------------------------------------------------------------最新资料推荐------------------------------------------------------托收案例46146第七章国际结算方式-托收业务案例1: 托收案例某地 B 公司与国外马斯亚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成交了一笔业务。
在交易会上口头商谈时曾提过按凭单即期付款的信用证结算,签订合同时在合同支付条款规定:Payment by draft drawn on buyer payable at sight 。
另外,合同中关于装运货物的品质条款规定:Quality certificate by C.I.B.at loading port to be takenas final。
B 公司按合同规定于交货期前按时备妥货物,准备装运,但始终未见买主开来信用证。
于是,于 6 月 20 日向买方去电催证。
但买方复电称,根据双方贸易合同规定并非信用证结算货款,是以即期付款交单方式办理托收。
B 公司有关结算人员即查询该笔业务经办人员,经业务人员回忆在商谈时确定提过货款按即期付款的信用证方式结算,并未接受托收方式。
B 公司有关人员又核对合同上关于支付条款的规定,认为该条款是凭买方为付款人的即期汇票付款,虽然并未接受托收方式,但从该条款中也未明确以信用证方式结算。
1 / 11双方几经交涉、洽商,但由于买方的外汇正在申请中,尚未正式获批,所以无法在装运期前开立信用证。
B 公司根据合同条款并考虑装运期,最后接受买方的意见,以见票 45 天付款交单(D/P 45 days after sight)办理托收,但由原即期付款改为远期付款,卖方要求并经同意由买方负担 45 天的远期利息。
B 公司按期装运货物后,于 7 月 25 日按以见票 45 天付款交单办理托收手续,并在托收指示书上规定 45 天利息与货款一起收取。
国际结算-托收
货
合同
单 单 货
委托人 (出口人)
︵ ︶ 申 请 托 收
︵ ︶ 货 款
︶ ︶ ︶ 交 付 ︶ 承 单 款 提 兑 示 留 付 单 款 5
︵ ︶ 提 示 承 兑
船
(2)寄交委托书、 汇票、 全套单据
(8)转账
1
4
6 7
9
代收行 (进口地银行)
远期付款交单 流程简图
3
托收行 (出口地银行)
付款人 (进口人)
( ) 交 单 ( ) 付 款
合同
单 单 货
委托人 (出口人)
( ) 申 请 托 收 1
( 货 ) 提 示 付 款 3
船
( ) 货 款
代收行 (进口地银行)
(2)寄交委托书、 汇票、全套单据
(6)转账
托收行 (出口地银行)
即 期 付 款 交 单 流 程 简 图
4
5
7
逆汇
汇票
资金
付款人 (进口人)
国际商会URC522《托收统一规则》
• 1.银行办理托收业务应以托收指示为准。一 切寄出的托收单据均须附有托收指示,并注 明该项托收按照《URC522》办理。托收指 示是银行及有关当事人办理托收的依据。
国际商会URC522《托收统一规则》
• If a collection contains a bill of exchange payable at a future date, the collection instruction should state whether the commercial documents are to be released to the drawee against acceptance (D/A) or against payment (D/P). • In the absence of such statement commercial documents will be released only against payment and the collecting bank will not be responsible for any consequences arising out of any delay in the delivery of documents. • 如果托收包含有远期付款的汇票,托收指示应列明商业单 据是凭承兑不是凭付款交给付款人。 • 如果未有说明,商业单据只能是付款交单,而代收行对由 于交付单据的任何延误所产生的任何后果将不承担责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1 托收单据丢失责任划分案案情:山东A公司于X年4月11日出口欧盟B国果仁36吨,金额32100美元,付款方式为D/P AT SIGHT。
A公司于4月17日填写了托收委托书并交单至我国Z银行, Z银行于4月19日通过DHL邮寄到B国W银行托收。
5月18日,A公司业务员小李突然收到外商邮件,说货物已经到达了港口,询问单据是否邮寄,代收行用的哪一家。
小李急忙联系托收行,托收行提供了DHL号码,并传真了邮寄单留底联。
小李立即发送传真给外商,并要求外商立即联系W银行。
第二天客户回复说银行里没有此套单据。
A公司领导十分着急,小李质疑托收行没有尽到责任,托收行业务主管不同意A公司的观点,双方言辞激烈。
压力之下,托收行于5月20日和5月25日两次发送加急电报。
W银行于5月29日回电报声称“我行查无此单”。
但W银行所在地的DHL提供了已经签收的底联,其上可以清楚看到签收日期和W银行印章。
A公司传真给了客户并请转交代收行。
然而,W 银行不再回复。
外商却于6月2日告诉小李,B国市场行情下跌,必须立即补办提单等单据,尽快提货,否则还会增加各种占港费等,后果将很严重。
重压之下,A公司于6月4日电汇400元相关机构挂失FORMA证书,同时派人到商检局开始补办植物检疫证等多种证书。
困难的是补提单,船公司要求A公司存大额保证金到指定帐户(大约是出口发票额的2倍),存期12个月,然后才能签发新的提单。
6月9日代收行突然发送电报称“丢失单据已经找到,将正常托收”。
此刻,无论A公司还是托收行都长出了一口气,这的确是皆大欢喜的结果,不幸中的万幸。
然而这个事件让A公司乱成一团,花费和损失已经超过本次出口预期利润。
分析:根据《托收统一规则》第4条明确规定,“与托收有关的银行,对由于任何通知、信件或单据在寄送途中发生延误和(或)失落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或对电报、电传、电子传送系统在传送中发生延误、残缺和其他错误,或对专门性术语在翻译上和解释上的错误,概不承担义务或责任。
”由此可以断定托收行已经善意地履行了义务。
那么代收行呢?《托收统一规则》第1条即提出“银行应以善意和合理的谨慎行事”。
签收的单据找不到了,又无《托收统一规则》第5条所规定的不可抗力来解脱责任,代收行明显地没有尽到谨慎义务,应该承担单据丢失的责任。
启示:目前我国出口贸易中采取D/P AT SIGHT成交的越来越多,它是出口商放弃L/C和进口商放弃T/T而互相博弈的最终结果,已成为很多公司首要的成交方式。
问题是一旦发生了托收单据丢失如何迅速地解决问题和保障进出口当事人的利益?本案例带给我们如下启示:1.要有风险意识,切不可放松麻痹。
由于国际商场竞争激烈,出口商多重成交轻风险,往往忽视资信调查,甚至担心一旦客户知道调查其资信,会影响今后合作,这是不可取的。
D/P AT SIGHTS是商业信用,能否收到货款完全基于进口商的商业信用。
在选择客户尤其是做大额交易时,一定要先考虑客户的资信。
2.慎重选择银行。
业务实践经验表明,很多D/P业务风险的发生和代收行操作不规范或主观恶意有密切关系,因此要尽可能选择那些历史较悠久、熟知国际惯例,同时又信誉卓著的国际大银行作为代收行,这样才能有效地避免银行操作失误、信誉欠佳造成的风险。
如客户提供了代收银行,出口商要调查其规模、历史和信誉,如果是新建私营小银行,要提高警惕;如果出口商自己选择代收银行,要听取我国银行的建议,选择知名的国际大银行。
3.精心设计交单时间和航程时间的间隔。
要事先打听清楚D/P AT SIGHT在一些国家的特殊规定和习惯,做到知己知彼。
例如欧洲国家的进口商习惯于货船到了才付款赎单。
如果船一开,出口商就提交单据托收,单据到了代收行,客户又不埋单,单据只能睡大觉,少则半月,多则一月多,这样单据丢失的概率就大大增加。
有经验的业务员多根据航程长短来安排交单时间,一般是船到目的地前一周左右保证单据邮寄到代收行。
4.规范填写D/P托收申请书。
业务人员应尽可能清楚完整地填写托收申请书的所有委托事项,不要似是而非。
要对每一个条款理解准确、深刻,填写要细心、全面、严密、完整,其中的关键点是代收行的详细资料(名称、地址、SWIFTCODE、电话和传真等)。
现实中,往往是发生了托收风险,业务人员才发觉托收申请书填写不正确,无法保障自己的利益。
但已悔之晚矣。
案例2 D/P远期付款方式的掌握案情:X月X日,我国公司同南美客商B公司签订合同,由A公司向B公司出口货物一批,双方商定采用跟单托收结算方式了结贸易项下款项的结算。
我方的托收行是A′银行,南美代收行是B′银行,具体付款方式是D/P 90天。
但是到了规定的付款日,对方毫无付款的动静。
更有甚者,全部单据已由B公司承兑汇票后,由当地代收行B′银行放单给B公司。
于是A公司在A′银行的配合下,聘请了当地较有声望的律师对代收行B′银行,因其将D/P 远期作为D/A方式承兑放单的责任,向法院提出起诉。
当地法院以惯例为依据,主动请求我方撤诉,以调解方式解决该案例。
经过双方多次谈判,该案终以双方互相让步而得以妥善解决。
分析:托收方式是一种以商业信用为基础的结算方式,这种结算方式显然对一方有利,对另一方不利。
鉴于当今世界是个买方市场这一情况,作为出口商的我方想通过支付方式给予对方优惠来开拓市场。
增加出口,这一做法本无可厚非,问题是在采用此种结算方式时,我们除了要了解客户的资信以外,还应掌握当地的习惯做法。
在这一案例中托收统一规则《URC522》与南美习惯做法是有抵触的。
据《URC522》第7条a款:托收不应含有凭付款交付商业单据指示的远期汇票;b款:如果托收含有远期付款的汇票,托收指示书应注明商业单据是凭承兑交付款人(D/A)还是凭付款交付款人(D/P)如果无此项注明,商业单据仅能凭付款交单,代收行对因迟单据产生的任何后果不付责任;c款:如果托收含有远期付款汇票,且托收指示书注明凭付款交付商业单据,则单据只能凭付款交付,代收行对于因任何迟交单据引起的后果不负任何责任。
从中不难看出,国际商会托收统一规则,首先不主张使用D/P远期付款方式,但是没有把D/P远期从《URC522》中绝对排除。
倘若使用该方式,根据《URC522》规则,B′银行必须在B银行90天付款后,才能将全套单据交付给B公司。
故B′银行在B公司承兑汇票后即行放单的做法是违背《URC522》规则的。
但从南美的习惯做法看,南美客商认为,托收方式既然是种对进口商有利的结算方式,就应体现其优越性。
D/P远期本意是出口商给进口商的资金融通。
而现在的情况是货到南美后,若按D/P远期的做法,进口商既不能提货,又要承担因货压港而产生的滞迟费。
若进口商想避免此种情况的发生,则必须提早付款从而提早提货,那么这D/P远期还有什么意义?故南美的做法是所有的D/P远期均视作D/A对待。
在此情况下,B′银行在B公司承兑后放单给B公司的做法也就顺理成章了。
启示:在处理跟单托收业务时,原则上我们应严格遵守《URC522》。
托收行在其托收指示中应明确表明按《URC522》办理,这样若遇有当地习惯做法与《URC522》有抵触时,可按《URC522》办理。
当然我们在具体操作时,也应尊重当地的习惯做法。
将来凡货运南美地区的托收业务,我们可采用D/P即期或D/A的付款方式,避免使用D/P远期,以免引起不必要的纠纷。
倘若非用D/P远期不可,则远期的掌握应该从起运地到目的地运输所耗费的时间为准。
案例3 代收行对托收指示的态度案情:1995年11月,荷兰A银行通过国内B银行向C公司托收贷款,B银行收到单据后,将远期汇票提示给付款人承兑。
据付款人称,出票人已告知,货物已抵达香港,必须承兑汇票后,出票人才肯交货。
付款人为尽快取得货物,遂承兑了汇票。
1996年1月,B 银行收到已承兑的汇票后,遂对外发出承兑电,称汇票业经付款人承兑,到期我行将按贵行指示付款。
1996年5月,汇票到期,B银行要求付款人(C公司)付款,C公司称,由于未完全收到货物,不同意付款,B银行就此电告A银行,付款人不同意付款。
几天后,A银行回电称:在我行的托收指示中,我们要求贵行:⑴承兑交单(汇票期限为出票后180天);⑵承兑的汇票由贵行担保;⑶如果已承兑的汇票没有由贵行担保,请不要放单。
贵行1996年1月来电通知,客户已承兑汇票,到期时,将按我行指示付款。
因此,请贵行立即安排付款。
分析:B银行收到A银行寄交的托收单据,必须按托收指示中的指示和国际商会522号出版物《托收统一规则》行事,对不能履行或不愿履行的指示,必须毫无延误地通知寄单行。
国际商会522号出版物《托收统一规则》第一条C款规定:“无论处于何种原因,如果银行决定不办理它收到的托收或任何有关指示,它必须无延误地以电信或在不可能采用电信方式的情况下,以其他快捷的方式通知向其他发出托收指示的一方”。
B银行收到A银行寄交的托收单据,既没有执行托收指示中的指示,又没有将不执行的决定及时通知寄单行,这种做法是不对的。
案例4 提示行能否根据付款人(受票人)的授权部分付款交单?案情:1995年4月,香港某公司委托当地A银行通过内地B银行向某进出口公司托收货款。
B银行收到单据后向某进出口公司(付款人)提示,要求其按托收金额USD205020.00付款。
同年12月,付款人通知B银行,该公司已将USD165020.00直接汇给出票人,授权B银行将剩余的货款USD40000.00通过A银行付给出票人。
付款人在支付了余款后,B银行遂将单据交给了付款人。
1996年5月,香港某公司(出票人)致函B银行称,这种做法严重伤害了该公司的正当权益,违背了国际惯例及《URC522》准则。
分析:国际商会《URC522》第19条第6款规定:“跟单托收时,部分付款只有在托收指示特别授权时才被接受。
然而,除非另有指示,提示行只有在全部款项收讫时才能把单据交予受票人”。
本案例中,托收指示没有授权指示行(代收行)可部分付款交单,提示行也没有征得委托人的同意,而是根据付款人的授权执行部分付款交单,这种做法是错误的。
案例5 远期付款交单纠纷案案情:X年X月X日,我国甲公司同南美客商乙公司签订合同,由甲公司向乙公司出口货物一批,双方商定采用跟单托收结算方式了结贸易项下的结算。
我方的托收行是甲银行,南美代收行是乙银行,具体付款方式是D/P90天。
但是到了规定的付款日,对方毫无付款的动静。
更有甚者,全部单据已由乙公司承兑汇票后,由当地代收行乙银行放单给乙公司。
于是甲公司在甲银行的配合下,聘请了当地较有声望的律师对代收行乙银行将D/P 远期作为D/A方式承兑放单的行为向法院提出起诉。
当地法院以惯例为依据,主动请求我方撤诉,并改为调解方式解决该案。
经过双方多次谈判,该案终以双方互相让步而得以妥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