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的创业故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家的创业故事
企业家的创业故事篇一
“一个人的成功不叫成功,能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才叫真正的成功。
”一一邓明善
十多年前的邓明善,一个在广东打工的普通农民工,每个月400元的收入,今天的邓明善,中科创意产业园董事长,他让一张照片在不同材料上产生各种神奇效果,他的全景奇画王国,创造了1,5亿元的骄人销售业绩,成为中国青年创业百强精英人物。
初中文化,农村青年,他的成功路确实是有着传奇的色彩。
而走进他的世界,才会真实地感受到,那些辛酸与拼搏,激情与感恩是镌刻在其生命中的。
他的身上有许多标签:农民工、青年、残疾人、发明家、创业先锋……
我的梦想我要创业
因为家里穷,孩子又多,邓明善初中没有读完就被迫辍学,并外出打工,挣钱弥补家用。
1993年他来到了改革开放的前沿广东东莞,开始了他的打工生涯。
第一次来到广东,人生地不熟,又没有什么太高的文化,只能做苦力活。
他先是来到一家建筑公司当小工,月工资400元,因为个子小干不了重活,常被工头责骂。
半年以后,他来到广东某礼品厂当学习工,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他靠勤学苦干,掌握了一定的技术,随后到了东莞的一家印刷厂聘用他做技术员,工资待遇有了提高,生活工作基本稳定下来。
追求成功是每个人的梦想,谁都渴望能够做出一番事业来。
邓明善不甘心一成不变的打工生活,1997年他果断辞职。
他用5000元接手了一家复印店。
一次偶然的机会,一个客户来到店里,拿出一张名片,问能不能制作?客户说这名片是朋友从国外带回来的,他想定做1000张。
邓明善看到这张名片时,立刻被它的独特所吸引,从侧面看一幅图片、从正面看又一张别的图片,可相互变幻,还有点空间感,奇妙无比。
但是找遍了东莞甚至整个广东,多数人都没有见过这种奇特的名片。
虽然这张单子却最终没有做成。
然而通过这件事,使他对这种技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此时的邓明善已经意识到这是一种全新的技术,目前国内做得很
少,所以这是切入这个领域的一个绝佳的机会。
长期以来,成像领域一直都有专业技术人员在不断攀登技术高峰,他们做不了的事情,难道邓明善能做出来?一个初中生去做专家才能做的事情,他要付出的艰辛不是常人能想象的。
我是半面人我不认输
邓明善对这种新型技术的研发到了醉心痴迷的程度,但就在他满腹激情投入到新技术的研发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却发生了:在一次产品研发过程中,一瓶硫酸不慎落到了邓明善的脸上,强烈的化学腐蚀,令邓明善的面部皮肤严重损坏,从此,他成为一名“半面人”。
如果说,没有经历的男人或许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男人,那么邓明善的经历可以写本自传了。
曾几何时,“残疾”这个词是他心上的痛,为了一项发明,毁容几乎毁了风华正茂的邓明善。
曾经一度,他不敢与人正视,因为他的半张脸,和一个听不到的耳朵,他被人耻笑过、排斥过。
但邓明善相信这种新型技术一定会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他决不会放弃他的选择。
他一方面请教专家,一方面将国内现有的技术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同时他自己做试验搞研究。
在这段时间里,他做试验产生的废品就达数吨多,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年多的时间下来,他已经在立体画领域小有成就。
由于已经有了先期的技术积累,他的研究很快进入了快车道。
2022年,代表最新成像科技的全景奇画研制成功,这是邓明善人生事业的一个辉煌时期。
这项用巨大的身心创伤换来的发明,让他不但实现了人生舞台的华丽转身,由一个从山里走出来的普通的农民工成长为一个成功的民营企业家,而且为世界成像业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同时为包括中国在内的整个成像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商机。
如今,我们看到经过历练的他全新蜕变。
他微带自嘲地说,以后要将“半面人”设计注册成为商标。
除了空气和水,无一不被征服
邓明善开发研制的全景奇画,是当今成像行业中照片、图片、印刷品表现的最高形式,代表了成像技术发展的最前沿。
它采用了视差营造、景深拓展、层间优化、多维展示等先进技术,能将任何普通的画产生神奇变幻效果,震撼
人心,开创出新的艺术境界,号称“有生命力的图像”、“纸上动画”。
产品防油防水、不沾灰尘,薄如一张纸,百年不褪色,彻底颠覆了传统成像制作工艺,是一项划时代的技术创新。
全景奇画开创了成像技术的新时代,将为广告行业、印刷行业、包装行业、室内装饰画行业、工艺品行业、摄影等行业带来革命-眭的影响,推动这些行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市场应用中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全景奇画开发成功后,邓明善开始将目光从纸上做画转向在其他材质上做画,他对新型制画的研究从来就没有停止过。
又经过无数次的实验,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后,终于邓明善想到了把各种技术进行全面融合,为此他发明了一种新的石画制作工艺——神奇石画。
不仅普通的砖块,石板上能印画,而且,在瓦片、玻璃等特殊的物体上都能印上画。
邓明善的制画技术已经可以延用到各种媒介物质上,用他的话说,除了空气和水,任何物质都可以制画了。
领军,复制创业之星
“两年内帮助一万人成功创业,创业带动就业超过十万人。
”邓明善说,这绝不是一个简单的说辞,你会看见事实的见证。
记者面前的邓明善,早已不是当年的打工仔,也早已褪去尘世浮华,他的中科创意产业园总部地处北京cBD国际商务中心东区,从一个园区,已发展到4个分园,总占地120亩,办公场地及厂房超过了10万平方米,是一个专业以创新科技研发、创意产业孵化、精品项目推广、技术服务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型自主产业园区,专业致力于数码、创意、影像、广告、装饰、礼品等各类项目创业孵化,目前已成为国内较高知名度的创意产业基地,成为中国创意产业先锋企业。
经过十余年发展历程,邓明善和他的中科创业产业园始终秉承“创业带动就业”、“为创业者服务”的至上原则,开创了“一台电脑创业”的模式,帮助了上万名创业者成功创业,并提供一条龙式的创业服务12022年初,邓明善与中国扶贫开发协会共同成立了“中国创业就业扶助基金”,发起中国创业就业扶助工程,旨在帮助更多有识之士实现成功创业或再就业梦想,致力于传播
公益文化,搭建公益平台,以推动公益事业的发展。
2022年3月中科创意产业园与北京大学联手、吉利大学、华西大学、清华大学等多所大学共同探讨设立成功创业课程,并将中科创意产业园设立为多所大学的创业培训基地。
有人称邓明善是创业教父,邓明善笑着回应说:“一个人去闯,去奋斗是寂寞的,孤独的,倘若能帮助到他人,那真是一种幸福,很奢侈的幸
福。
”“我经历过苦难,所以我想把我奋斗出来的果实能够与现代青年们一同分享,我的成功可以复制。
”
企业家的创业故事篇二
放着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对话》、《大家》栏目的主持人不做,曲向东带着一群成功人士上路,奔波在沙漠和极地。
痛苦了几年,这个生意终于上了轨道。
“知行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玄奘之路戈壁商学院挑战赛创始人”,现在,人们这么介绍他。
借钱
一张办公桌和一把老板椅就把他的办公室塞满了。
墙上挂着四个字“玄奘之路”,这是戈壁挑战赛的名字。
之前,这里挂着的是另一幅字,“上善若水”。
换下的那块牌匾印照着他过去的一段心情。
“那是我创业最黑暗的时候挂上的字”,那时,这四个字给他安慰和智慧,“要像水一样勇于接受变化”。
他从拿工资的人变成了开工资的人。
2022年,初创的公司,他一睁眼就面对钱的问题。
公司就像张开了嘴嗷嗷待哺的婴儿,他得养活。
和草根创业者不同,曲向东是北大中文系毕业的文人和央视前主持人,有自己的矜持和家底。
创业之初需要的资金,首先想到的不是募资,而是自己的腰包,“连孩子的奶粉钱都搭上了”。
还好他夫人还有工作,家里生活有起码的保障。
但仅仅靠一年一次的玄奘之路商学院挑战赛的商业收入,公司运转不下去。
拿着纸笔认真算了一笔账,他说:“第一届玄奘之路商学院挑战赛的收入,只够我给一个半员工开一年工资。
可我有十多个员工啊!”
这些员工是他创业之初的团队成员。
他不舍得也不好意思解散。
员工、债务、生存忽然把他原本悠闲的生活占得满满的。
这个从小就不喜欢管人的人,无意之中走上了一条既要管人又要管钱的道路。
为了赚钱,早期,他的公司广开门路,能沾上的都做。
比如给地方台组织策划一台文艺晚会,他飞到某个地方主持个商业活动。
每拿到一笔报酬,还没焐热,他就迫不及待地花出去了。
但钱还是不够,像总堵不住的窟窿。
他想了想,管自己家人借钱,三万元五万元地借。
“逼急了,跟外人借钱,又太不好意思开口”,挣扎酝酿半天。
有人支持了他,也有人很干脆地回绝了他。
他不是没有想过要闪的,两年前,他还盘算着,要不要去找个职业经理人。
可转念一想:“还不赢利的公司就好比没出生的孩子,还在肚子里,你交给谁带去?”
又过了两年,他的公司三大业务的雏形已经清晰,客户都是成功人士,玄奘之路商学院挑战赛,是组织他们去沙漠徒步;“极地旅游”的目的地是南极北极;新项目“发现中国”走文化考古的方向。
项目一个滚一个,商业模式清晰,收入也多了。
一个个投资者上门拜访他,希望入股、投资。
商业上的春天离他越来越近了。
出入央视
曲向东出身军人家庭,有两个姐姐,家教甚严,同时被脉脉的温情包围。
高考那年,他填报了北京大学作为第一志愿。
威严的父亲担心他考不上,希望他改。
他跟父亲说,如果今年我考不上,明年我就听您的。
父亲看了看儿子,只好折服。
北大毕业后,他被分配到核工业音像出版社。
20世纪90年代初,作为最早一批玩数字技术的人,他参与制作了宋祖英等人的音乐录影带,屡获大奖。
他很清醒,自觉“没有搞艺术的天赋”,很快停止了尝试。
去央视的桥段像个故事,某一天,他陪朋友去央视面试,最后,自己留在了那里。
再后来,他当了一次出镜记者,就被领导提拔为主持人。
在央视的屏幕上,越来越多人认识了他,他却想离开了。
2022年大年初二,他向央视经济部提交了辞职报告。
之前纠结了半年,这也是他唯一一段失眠的时间。
他感觉主持人是被抬在轿子里的人。
“每个男人都有一种野心,追求自己得不到的东西。
就是想过一种能够自己主宰的生活,哪怕去前门大街摆地摊。
”
他当然不会去摆地摊。
很快,有人拉他进入一个教育公司当执行总裁,但只过了一年多,那个公司就由于种种问题散了架。
这期间,他又和央视有松散的合作。
辞职后几个月,央视科教中心一个制片人找到他,请他做《大家》栏目的主持人。
这像个“临时工”,很轻松,他可以一边当主持人,一边想着自己做点什么。
玄奘之路就是这时进入他的视野的。
为了采访红学家冯其庸,他研究了冯老的大量资料,吃惊地发现,62岁的老人重走了玄奘之路。
曲向东喜欢户外,喜欢那些和文化、历史、生态有关的旅行。
能不能组织个重走玄奘之路的大型活动,并拍个纪录片呢?
说到做到,2022年10月,他自掏腰包,拉了王小丫、王石、冯仑、张维迎、刘东华等十人入伙。
王小丫是他的同事,冯仑、王石等他在节目中合作过,成为了朋友。
这是他计划中的“热身赛”,他有更大的计划。
等和这帮名人把玄奘之路走了,知名度打响了,那么从西安到印度的玄奘之路,那个真正的玄奘之路和想象中的纪录大片,还怕没有赞助商来给钱吗?
可是,赞助商的钱没等来,他被告知,王石突然有事去不了了。
他心里一沉,但脸皮薄,也不好意思再给王石电话。
过几天,他出差去杭州,意外在酒店里碰到了王石。
他以收手机、徒步走一段路程为诱饵,让这个喜欢常年在高山上找生命意义的企业家动了心,答应去。
名人参与了,活动被媒体也报道了,但钱袋子还空着。
已经10月份了,在戈壁里,曲向东焦急地等着同伴的好消息。
11月,计划中正式的玄奘之路活动就要开锣。
风声放出去了,做不出来就要信誉扫地。
自己再掏钱吧,不是自己能承受的范围。
他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冒险
就在那时,北京突然飘来个消息,2022年被确定中印友好年。
以新闻人固有的敏感,他马上发现,玄奘之路完全符合促进中印文化交流的主旨。
他有个大胆的想法,向央视的领导报告后得到许可,中央电视台参与进来,并以央视的名义给外交部打了报告。
有了更多时间准备,有了更高层面的社会影响力,赞助终于拉来了。
他甚至有个更大胆的念头,如果徒步者抵达印度时,国家领导人也在印度出访,能被国家领导人接见一下吗?
他信奉杜威的实验主义哲学,用胡适的话说,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对照当时各种资料,他选定了出发的日子。
有如神助,队伍出发前,外交部告知中央电视台,11月20日,可能有领导人在印度接见这次活动的参与者。
同时,央视也传达了外交部的指示,全体队员不能过境有战乱的阿富汗。
这个通知来得太突然,如果不经过阿富汗,再等着做其他安排来不及了,集体签证也会过期。
曲向东决定搏一把。
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
他上网搜集了资料,召集了伙伴说:“相对阿富汗的总人数,战争死亡率比北京街头的交通意外死亡率还低。
”他把利害关系摆明,征求大家的意见,说只要一个人不愿意过阿富汗,大家都不过。
但最后,谁也没有反对。
他给央视领导发了条短信:“经慎重考虑,我们别无选择,只有穿过阿富汗。
请放心,两天之后跟您联系。
”
出发前,他要求全体关手机两天。
最终,他们安全穿越了阿富汗到达印度,并受到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一来二去,玄奘之路戈壁商学院挑战赛就年复一年地做了六届,参赛商学院近30家。
一起在狂风大作和烈日炎炎的恶劣环境中跋涉的队友们只有一个目标,走下去。
相对单纯的环境中,他们形成了自己的圈子,感情深厚,互称“戈友”。
新加坡一能源公司的老总王海荣就是“戈友”,他还参与了后来的南极探险活动。
在和曲向东聊天时,提出他的祖籍山西是中国最早国家文明的发祥地,曲向东和他起了争执。
这导致了一个新项目的诞生,“发现最早的中国”
文化考古项目。
这个活动带领人们深入晋南豫西的考古现场。
缺乏商业的自觉性
没有沙漠,也没有极地,“发现中国”之旅安全很多。
2022年10月15日,在山西运城,通往考古现场的路上。
曲向东像护着一群小鸭过马路的鸭爸爸那样小心翼翼,带着考古团队过街。
他声音略微沙哑,不时喊着“过街小心,过街小心”!他的员工走上来劝说:“曲老师,别老喊,嗓子有点哑了。
”他扭过头哈哈一笑:“我发现我是天生的导游。
”
帮助专家办理入店手续,在营地里早上招呼大家起床集合,机场搬运行李的劳动力。
他很放下姿态。
但是始终,他有一种距离感,这他自己也承认。
公司考核他成绩最差的一项永远是“外部公关”。
几乎不主动约戈友吃饭,和他们保持距离。
“微博救了我,不用吃饭也能跟大家沟通交流。
”
他只做他觉得该做的事情。
“玄奘之路第一届赛事,我拿着电话本,一个商学院再加一个商学院地打电话,邀请人家参与。
往后我再也没打过电话邀请谁了,公司发展还是要靠自己,不能什么都靠关系。
如果事事都靠我,万一我生个病住个院,公司怎么办呢?”
跟那些野蛮生长起来的、出身贫寒、性格粗粝的老板相比,曲老板人生就像一条铺满鲜花的道路。
他从小就很少争,中年成名,也没有改变家庭命运的负担。
他崇尚老子“水利万物而不争”。
“我是开会尽量往后坐的人。
”骨子里,他是文人。
所以,尽管在经营一家公司,他仍然不愿意说自己是商人。
在他看来,他追求做事的“趣味和价值”超过商业价值,只不过要把这件事情做好就必须通过商业手段来实现。
“不是我对商人的阶层有什么看法。
我缺乏商业的自觉性,对数字缺乏天生的敏感。
”
很简单,他要自由。
钱会说话,强势的金主会指手画脚。
曾有企业找他,要求赞助冠名“发现中国”的活动,他没答应。
“赞助这个模式并不是特别好。
”他说,“先走一步看一步。
”
企业家的创业故事篇三
打造品牌,光靠广告是不够的,必须要有自己的营销渠道。
丁志忠在广告
上获得成功之后,立即着手扩建全国的营销网络。
他对经销商作出进一步的让利政策,鼓励更多的经销商加入自己的营销队伍。
一个初中尚未毕业的农村少年,在福建晋江沿海的一个小镇上捣鼓着一个制鞋的小作坊。
20多年后,这个小作坊成了安踏(中国)有限公司,还成为在香港上市的一家上市公司;小作坊的主人成了安踏(中国)有限公司的总裁,他就是丁志忠。
福建省晋江市的陈埭镇,20多年前是一个偏僻的靠海小镇。
这里的人们靠捕鱼和出海的传统手段谋生。
不少在海外谋生的侨民赚到钱后就把钱投到家乡办一些制造业,同时也给家乡提供大量的业务订单。
制鞋业就是晋江最早涌现出来的一个行业,陈埭镇自然也就陆续兴起了一批鞋作坊。
1985年时,陈埭镇的农民丁和木参与了村里一家鞋厂的创办,不仅获得了办厂的经验,制鞋的技术,而且还积累了一定的资金。
比较有远见的丁和木深知,要想把鞋厂办得更兴旺,就必须要想办法开辟广阔的销售市场。
1987年时,丁和木把1万块钱交到儿子丁志忠手上,并将从镇上各鞋厂收购到的600双质地较好的鞋子一并交给儿子,让他把这批鞋子托运到北京去销售。
丁和木是想让儿子在北京开辟一个晋江鞋业销售市场。
这一年,丁志忠才17岁,初中尚未毕业。
到达北京后,丁志忠很快就进入了北京的“大康鞋城”,租了一个柜台,开始了自己的卖鞋生涯。
当时在北京的鞋业市场,基本上都是被晋江的鞋商所垄断。
为打开销售局面,丁志忠不辞劳苦,一户户商家挨门推销自己的产品。
靠着勤奋、诚实、守信,丁志忠在北京立稳了脚跟。
此后,仅仅是用了2年时间,丁志忠就把自己的鞋柜开进了北京的王府井商场。
由于晋江鞋质量不错,在北京的销售还非常火爆,这也为丁志忠赚下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边卖鞋边琢磨鞋子的营销技巧,钻研消费者喜欢什么样款式的鞋子。
在北京打拚多年,丁志忠成了鞋业的营销专家。
当丁志忠在北京开的晋江鞋店专柜生意颇为红火的时候,丁和木觉得自己应该单独开一个制鞋厂,因为自己做鞋,儿子可以在北京卖鞋,这种配合应该是非常理想的状态。
1991年初,丁和木在亲朋好友的帮助下,筹集到5、6万
元资金,自己单独成立了一家制鞋厂,与另一儿子丁世家和女儿丁雅丽一起共同打理。
丁和木的想法其实很简单,他创立这家鞋厂是为儿女们以后有一份属于自己的事业。
1994年,丁志忠带着从北京卖鞋赚来的40万元钱回到了晋江。
当年的40万块钱算是一笔巨款了,丁志忠拿着这笔钱回到家乡是想把家里的制鞋厂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并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品牌,以品牌来拓展更广阔的市场。
丁志忠与父亲和哥哥商量,把制鞋厂改名为“安踏制鞋厂”,并自己担任主管营销的副总经理。
在外闯荡多年,丁志忠对鞋的营销非常熟悉,因此,他在销售方面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能,把鞋厂的销售市场得到了进一步的开拓。
丁和木见儿子丁志忠在经营方面很有天赋,而且把厂子打理的井井有条,于是干脆把厂子掌舵的重任交给了丁志忠。
接手安踏鞋厂后,丁志忠开始按自己的经营理念来办厂。
他记得在北京卖鞋时,晋江的鞋质量并不差,但总是价格最低,一双鞋卖价不到20元,而当时国内的“青岛双星”、“上海狼牌”等价格都在百元上下,而且这些鞋相当一部分都是在晋江生产的。
丁志忠深知晋江鞋卖不起价,主要就是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
打造出属于自己的知名品牌成为丁志忠心中最大的愿望。
当时,晋江的鞋厂几乎都是在接南美、东欧等地海外的订单,做的是贴牌产品。
丁志忠经过认真思索后觉得,海外虽然有一定的市场,但是海外的市场全都加起来都无法抵得上中国的国内市场。
于是,他决定在国内创建自己的营销网络,开安踏专卖店,打造自己的品牌,占据国内的中低端市场。
1998年,正当丁志忠苦于寻求打造品牌的方式时,一个从广告策划公司出来的客户总监叶双全投奔到了丁志忠的门下。
他和丁志忠特别投缘,他极力建议丁志忠走体育明星代言的路子来打造自己的品牌,并告知世界级品牌耐克、阿迪达斯等都是请世界级体育明星作产品的代言人。
丁志忠经过考虑后最终选择了世界乒乓球冠军孔令辉作为自己品牌的代言人。
当丁志忠宣布以每年80万元的代言费,请孔令辉作形象代言人,并以每年300万元广告费投入CCTV—5时,遭到公司里不少人的反对。
因为这两笔巨大的投入,几乎是安踏公司全年利润的三分之二了,因此不少人认为丁志忠赌得有些过大了。
由于丁志忠的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