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配电自动化系统集成设计

合集下载

集成电路的片上系统集成与设计技术手段

集成电路的片上系统集成与设计技术手段

集成电路的片上系统集成与设计技术手段集成电路(IC)是现代电子设备的核心组成部分,它通过将大量的微小电子元件,如晶体管、电阻、电容等,集成在一块小的硅片上,实现了复杂的功能。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集成电路的功能越来越强大,片上系统(System-on-Chip, SoC)的概念应运而生。

片上系统集成与设计技术手段成为集成电路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1. 片上系统集成片上系统集成是指将整个系统或多个系统集成在一块集成电路芯片上,从而实现各种功能。

这种集成方式可以大大缩小系统的体积,降低功耗,提高性能和可靠性。

SoC的集成度可以从简单的微处理器核心和几块模拟电路,到复杂的包含多个处理器核心、图形处理单元、数字信号处理器、存储器、接口等全功能系统。

2. 设计技术手段为了实现高集成度的片上系统,设计人员需要采用多种先进的设计技术手段:2.1 硬件描述语言(HDL)硬件描述语言是用于描述电子系统结构和行为的语言,如Verilog和VHDL。

通过使用HDL,设计人员可以在抽象层次上描述整个系统,而无需关心底层电路的具体实现。

这使得设计人员能够更加专注于系统的功能和性能,提高设计效率。

2.2 库和IP核心在片上系统集成过程中,利用已有的库和IP(Intellectual Property)核心可以大大缩短设计周期。

库提供了常用的模块,如乘法器、加法器等;IP核心则是预先设计好的模块,如处理器核心、DSP核心等。

通过复用这些模块和核心,设计人员可以快速构建复杂的片上系统。

2.3 综合和布局规划综合是将HDL描述转换为底层电路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综合工具会考虑电路的性能、面积和功耗等因素,自动选择合适的电路实现。

布局规划则是确定电路在芯片上的位置和连接关系,其目标是优化电路的性能和功耗,同时满足面积和制造要求。

2.4 仿真和验证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进行多次仿真和验证,以确保设计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仿真是在软件层面上模拟电路的行为,验证则是通过测试芯片来验证电路的功能和性能。

新型农村配电网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分析

新型农村配电网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分析

新型农村配电网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分析目录1. 内容概览 (2)1.1 研究背景 (2)1.2 研究目的 (3)1.3 研究方法 (4)2. 新型农村配电网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概述 (5)2.1 配电网数字化、智能化改造的概念 (6)2.2 国内外发展现状及趋势 (7)2.3 新型农村配电网的特点 (8)3. 新型农村配电网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技术 (9)3.1 智能传感器技术 (11)3.2 数据采集与传输技术 (12)3.3 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 (14)3.4 故障诊断与预测技术 (15)3.5 优化调度与管理技术 (16)4. 新型农村配电网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方案设计 (18)4.1 系统架构设计 (19)4.2 设备选型与配置 (21)4.3 软件设计与实现 (22)4.4 系统集成与测试 (24)5. 新型农村配电网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实施与应用 (25)5.1 实施过程与管理 (27)5.2 应用效果评估 (28)5.3 典型案例分析 (30)6. 总结与展望 (31)6.1 主要工作总结 (32)6.2 存在问题与不足 (34)6.3 进一步研究方向与建议 (35)1. 内容概览随着国家对农村电力基础设施的重视和投入,新型农村配电网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已成为农村电力系统发展的重要方向。

本文档旨在分析新型农村配电网数字化、智能化改造的现状、需求、技术挑战以及实施策略,为农村电力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首先,本文将对新型农村配电网数字化、智能化改造的背景和意义进行阐述,明确改造的目标和价值。

其次,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和实践的梳理,总结出当前新型农村配电网数字化、智能化改造的主要技术和方法。

然后,分析新型农村配电网数字化、智能化改造面临的技术挑战,如数据采集、传输与处理、智能控制等方面的问题。

针对这些挑战,提出相应的实施策略和建议,以推动新型农村配电网数字化、智能化改造的顺利进行。

1.1 研究背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力系统中的配电网正处于数字化、智能化改造的新阶段。

机房微模块系统集成技术方案

机房微模块系统集成技术方案

机房微模块系统集成技术方案目录一、项目概述 (2)1. 项目背景 (2)2. 项目目标 (4)3. 项目实施范围 (4)二、需求分析 (5)1. 业务需求 (6)2. 数据需求 (7)3. 技术需求 (8)4. 安全需求 (10)三、系统设计原则及规范 (11)1. 设计原则 (12)2. 设计规范及标准 (13)四、技术架构设计 (14)1. 整体技术架构设计 (16)2. 微模块划分及功能描述 (17)3. 关键技术选型及介绍 (18)五、系统详细设计 (19)1. 机房硬件环境设计 (21)1.1 设备选型及配置方案 (22)1.2 设备布局及线缆规划 (24)1.3 环境监控系统设计 (26)2. 软件系统架构设计 (27)2.1 操作系统选择及配置方案 (28)2.2 数据库系统架构设计 (30)2.3 应用软件架构设计 (31)3. 网络系统架构设计 (33)3.1 网络拓扑结构设计 (34)3.2 网络安全系统设计 (35)六、系统集成实施方案 (36)1. 集成策略及流程设计 (38)2. 集成测试及调试方案 (40)一、项目概述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数据中心承载着大量的数据和业务运行需求,面临着日益复杂的系统管理和运营挑战。

本技术方案通过引入微模块化的设计理念,对机房内的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设备、UPS电源、空调系统以及其他相关设施进行一体化集成设计,旨在提高机房的智能化水平和管理效率。

通过实施本方案,可实现数据中心机房的快速部署、灵活扩展和高效运维,确保业务的高效运行和数据的安全性。

本项目的主要内容包括机房微模块系统的规划与设计、设备选型与配置、系统集成与测试等方面的工作。

将结合最新的技术趋势和发展方向,注重绿色环保和节能减排的设计理念,打造一个安全可靠、灵活扩展、高效节能的现代化数据中心机房。

项目目标的实现将有助于提升机房整体运行效率和可靠性,为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电力监控系统集成施工方案三篇

电力监控系统集成施工方案三篇

《电力监控系统集成施工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力系统的智能化管理需求日益增长。

为了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和运行效率,实现对电力设备的实时监控和管理,本项目旨在建设一套先进的电力监控系统。

该系统将集成数据采集、通信、监控、分析等功能,为电力企业提供全面的电力监控解决方案。

本项目的实施范围包括[具体项目地点]的变电站、配电室等电力设施。

项目将采用先进的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和软件技术,实现对电力设备的远程监控、故障诊断和预警,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管理水平。

二、施工步骤1. 施工准备- 成立项目施工团队,明确各成员的职责和分工。

- 熟悉施工图纸和技术规范,进行技术交底。

- 准备施工所需的设备、材料和工具。

- 对施工现场进行勘察,确定施工方案和施工顺序。

2. 设备安装- 安装电力监控系统的传感器、变送器等设备。

- 安装数据采集终端、通信设备等。

- 安装监控主机、显示器等设备。

3. 布线施工- 进行电缆桥架的安装和布线。

- 敷设电力监控系统的通信电缆、控制电缆等。

- 进行电缆的接线和标识。

4. 系统调试- 对安装的设备进行单体调试。

- 进行系统联调,测试系统的功能和性能。

- 对系统进行优化和调整,确保系统稳定运行。

5. 系统验收- 组织相关人员对系统进行验收。

- 提交验收报告和技术资料。

- 对验收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

三、材料清单1. 传感器和变送器- 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 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 功率变送器、电能变送器2. 数据采集终端- 智能电表、数据采集器- 通信模块、电源模块3. 通信设备- 光纤收发器、交换机- 无线通信模块、天线4. 监控主机和显示器- 工业计算机、显示器- 键盘、鼠标、音箱5. 电缆和桥架- 通信电缆、控制电缆- 电缆桥架、支架6. 其他材料- 接线端子、标识牌- 工具、耗材四、时间安排1. 施工准备阶段([具体日期区间 1])- 成立项目施工团队,进行技术交底。

配电自动化

配电自动化
终端设备
安装在配电网各个节点,负责数据 采集、控制执行和通信等功能。
配电自动化的意义与价值
01
02
03
04
提高供电可靠性
通过实时监测和控制,及时发 现并处理故障,减少停电时间
和范围。
优化运行方式
根据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对 配电网进行优化调度和控制,
提高运行效率和经济性。
提升管理水平
实现配电网的信息化、智能化 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水
配电变压器
干式变压器
铁芯和绕组不浸渍在绝缘油中的 变压器,具有难燃、自熄、耐潮 、耐污染、局部放电小、运行维 护简单等优点。
油浸式变压器
铁芯和绕组都浸渍在绝缘油中的 变压器,具有散热效果好、过负 荷能力强、适应环境广泛等优点 。
配电保护装置
熔断器
当电路发生过载或短路故障时,熔断 器会自动熔断,从而切断故障电路。
系统集成与联调
将各个子系统集成为一个完整的配电自动化系统 ,并进行联合调试。
验收与投运
完成系统验收后,正式投入运行,实现配电网络 的自动化管理。
配电自动化的运行与维护
实时监控与报警
通过自动化装置实时监测配电网络的运行状态,发现异常及时报 警。
故障诊断与处理
对报警信息进行故障诊断,快速定位并处理故障,恢复供电。
等功能,与主站系统协同工作,提高配电网络的运行效率。
03
通讯接口
子站系统具备多种通讯接口,可与主站系统、其他子站系统以及配电终
端设备进行通讯和数据交换。
配电自动化终端系统
终端设备
配电自动化终端系统包括馈线终端(FTU)、配变终端(TTU)、开关终端(RTU)等, 负责采集配电设备的数据和状态信息。

浅析配电变压器高压侧接地故障时的过电压及防护

浅析配电变压器高压侧接地故障时的过电压及防护

管理及其他M anagement and other 浅析配电变压器高压侧接地故障时的过电压及防护吕 樊(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襄阳供电公司检修分公司,湖北 襄阳 441000)摘 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与经济的不断发展与推进,电子行业得到飞速发展。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社会用电量不断增加,变压器越来越微型、高效,同时也对配电变压器高压侧接地故障防护提出更高要求。

在变压器运行中,保护系统因为自身故障引起停运行,尤其电阻对变压器的性能与使用寿命产生重要影响,同时对电路系统运行的安全性与安全性产生巨大影响。

基于此,文章就配电变压器高压侧接地故障时的过电压及防护进行探究,以此为借鉴。

关键词:配电变压器;高压侧接地故障;防护措施中图分类号:TM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1-5004(2019)01-0271-2在现代化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电力资源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人们在工业生产及生活中对电力资源的依赖性越来越大,电力资源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变压器是火力发电厂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当前配电变压器高压侧接地故障时的过电压及防护问题成为相关学者研究的重点与热点。

随着热控保护系统的成熟发展,接地系统电阻阻值不稳定,在变压器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热量,严重影响着变压器的使用寿命与性能。

因此,文章配电变压器高压侧接地故障时的过电压及防护进行分析具有现实意义。

1配电变压器高压侧接地故障问题分析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电力企业进入了发展的严峻时期,在电力企业生产过程,配电变压器是它的核心与关键,也就是说只有保证配电变压器质量才可以为电力企业生产与经营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它是组成产品以及半成品的最基本元素,随着科学技术与节能环保理念的不断深入与发展,使得配电变压器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种类繁多,功能各异,被广泛应用到电力生产领域中。

而这些配电变压器的运输、存储以及供应等各个环节都由电力企业承担。

当前我国配电变压器系统运行方面还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例如故障原因不清楚,维修不及时等。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标题: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引言概述:变电站是电力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作用是将高压输电线路的电能转换为适合城市、工矿企业和居民生活使用的低压电能。

随着科技的发展,变电站的自动化程度也在不断提高,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介绍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相关内容。

一、提高运行效率1.1 自动化控制系统自动化控制系统可以实现对变电站设备的远程监控和操作,提高了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1.2 数据采集与处理通过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变电站各个设备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避免事故发生。

1.3 智能化运维管理智能化运维管理系统可以对变电站设备进行预测性维护,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减少维修成本。

二、提高供电质量2.1 负荷预测与调度通过负荷预测系统,可以准确预测用电负荷,合理调度发电设备,保障供电质量。

2.2 智能配电管理智能配电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对供电网络的动态调整,提高供电质量和稳定性。

2.3 故障自动定位故障自动定位系统可以快速定位变电站故障点,缩短故障处理时间,减少停电时间。

三、提高安全性3.1 安全监测系统安全监测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变电站设备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采取措施。

3.2 防雷保护系统防雷保护系统可以有效防止雷击对变电站设备的损坏,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3.3 紧急应急系统紧急应急系统可以在发生突发事件时快速响应,采取紧急措施,保障变电站和周边区域的安全。

四、节能减排4.1 节能监测系统节能监测系统可以对变电站设备的能耗进行监测和分析,找出节能潜力,实现节能减排。

4.2 智能能效管理智能能效管理系统可以对能源利用情况进行优化调整,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浪费。

4.3 绿色发电通过绿色发电技术,如太阳能、风能等,可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碳排放,保护环境。

五、未来发展趋势5.1 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将进一步提高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智能化水平,实现更精准的运行管理。

IEC61850在配电自动化中的应用(V2.0)

IEC61850在配电自动化中的应用(V2.0)

配网自动化系统采用IEC61850的益处
通信服务
IEC61850标准定义了60多种抽象通信服务接口 (ACSI),为配网自动化系统的应用提供了良好 的支撑。 IEC61850完备的ACSI、丰富的底层协议映射、 开放的通信服务架构,可适应配网自动化系统点多 面广的特点。
配网自动化系统采用IEC61850的益处
IEC61850的新进展
IEC TC57 WG10与各标准化组织合作通过对国际标 准的不断修订以及相关技术报告和技术规范的不断 起草使IEC61850技术不断前进,形成一个大的技术 体系,满足智能电网的应用需求。
IEC61850的新进展 可再生能源领域
1)IEC61400-25:风电场监控 IEC TC57 WG10与IEC TC88合作制定,以 IEC61850为基础,增加新逻辑节点用于对风电场进 行数据建模,底层通信协议除了映射到制造报文规 范(MMS)外,新增了对WebService等其他4种协 议的映射,并完善了通信一致性测试案例。 IEC61400-25使风电场监控系统有标准可依,实 现了设备间的互操作,简化了系统集成。
需要解决的问题 架构 IEC61850-90-15给出的DER集成5层设备架构
Market
Market
Market Operator Market Operator Market Operator
Market DER Management System DSO DSO DER Management System Facility DER Management System
IEC61850的最新进展
IEC61850的新进展
在IEC61850标准架构中,很多文件是通用的, 适用于多个领域。 例如:IEC61850-4 系统和项目管理 IEC61850-10 通信一致性测试。 通用文件通过经过5年左右会修订一次。 有些文件则是针对特定领域的, 例如:IEC61850-7-410 水电厂监控应用的逻辑节 点 IEC61850-7-420 分布式能源应用的逻辑节点。

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集成方案

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集成方案

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集成方案第一章绪论 (2)1.1 项目背景 (2)1.2 项目目标 (2)1.3 项目意义 (3)第二章系统集成概述 (3)2.1 系统集成原理 (3)2.2 系统集成流程 (3)2.3 系统集成关键技术研究 (4)第三章系统需求分析 (4)3.1 功能需求 (4)3.1.1 系统概述 (4)3.1.2 基本功能 (5)3.1.3 扩展功能 (5)3.2 功能需求 (5)3.2.1 响应时间 (5)3.2.2 精确度 (5)3.2.3 可扩展性 (5)3.2.4 系统稳定性 (5)3.3 可靠性需求 (6)3.3.1 系统可靠性 (6)3.3.2 设备可靠性 (6)3.3.3 数据可靠性 (6)3.3.4 系统安全性 (6)第四章系统设计 (6)4.1 系统架构设计 (6)4.2 硬件设计 (6)4.3 软件设计 (7)第五章控制系统设计 (7)5.1 控制策略设计 (7)5.2 控制算法实现 (8)5.3 控制系统仿真 (8)第六章网络通信设计 (8)6.1 通信协议选择 (8)6.2 通信网络架构设计 (9)6.2.1 网络拓扑结构 (9)6.2.2 网络设备选择 (9)6.3 数据传输与处理 (9)6.3.1 数据传输 (9)6.3.2 数据处理 (10)第七章人机界面设计 (10)7.1 界面设计原则 (10)7.2 界面布局设计 (10)7.3 界面交互设计 (11)第八章系统集成实施 (11)8.1 系统集成调试 (11)8.2 系统集成测试 (11)8.3 系统集成验收 (12)第九章系统运行与维护 (12)9.1 系统运行管理 (12)9.1.1 运行环境监控 (12)9.1.2 运行数据管理 (12)9.1.3 人员管理 (13)9.2 系统维护策略 (13)9.2.1 预防性维护 (13)9.2.2 主动性维护 (13)9.2.3 应急处理 (13)9.3 故障诊断与处理 (13)9.3.1 故障分类 (14)9.3.2 故障诊断方法 (14)9.3.3 故障处理流程 (14)第十章项目总结与展望 (14)10.1 项目成果总结 (14)10.2 项目不足与改进 (15)10.3 项目未来发展展望 (15)第一章绪论1.1 项目背景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自动化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成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因素。

24年电力监控系统集成施工方案

24年电力监控系统集成施工方案

《电力监控系统集成施工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电力行业的不断发展和智能化水平的提高,电力监控系统在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高效运行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次电力监控系统集成项目旨在为[具体项目名称]提供一套先进、可靠的电力监控解决方案,实现对电力设备的实时监测、控制和管理,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

该项目涉及[具体项目地点]的多个配电室和变电站,需要对现有的电力设备进行升级改造,并安装新的电力监控系统。

项目的实施将有助于提高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水平,降低运行成本,减少人为操作失误,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电力服务。

二、施工步骤1. 施工准备(1)组织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熟悉电力监控系统的原理、结构和安装调试方法。

(2)对施工现场进行勘察,了解电力设备的布局和运行情况,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

(3)准备施工所需的材料和设备,包括电缆、桥架、传感器、控制器、监控软件等。

(4)与业主和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办理施工许可证和其他必要的手续。

2. 设备安装(1)安装传感器和变送器,对电力设备的电压、电流、功率等参数进行实时监测。

(2)安装控制器和通信设备,实现对电力设备的远程控制和数据传输。

(3)安装监控软件和服务器,建立电力监控系统的管理平台。

(4)安装电缆和桥架,将传感器、控制器和监控软件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电力监控系统。

3. 系统调试(1)对安装好的电力监控系统进行单机调试,检查传感器、控制器和通信设备的工作状态。

(2)进行系统联调,测试电力监控系统的整体性能,包括数据采集、传输、处理和控制功能。

(3)对调试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整改,确保电力监控系统的稳定运行。

4. 系统验收(1)组织业主和相关部门对电力监控系统进行验收,检查系统的功能和性能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2)提交验收报告和相关技术资料,为业主提供系统的使用和维护手册。

三、材料清单1. 传感器和变送器:包括电压传感器、电流传感器、功率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等。

2024年配电自动化实用化关键技术及其进展(3篇)

2024年配电自动化实用化关键技术及其进展(3篇)

2024年配电自动化实用化关键技术及其进展随着人们对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配电自动化这项技术显得越来越重要。

在配电自动化的发展过程中,一系列关键技术正在不断取得进展。

本文将重点探讨2024年配电自动化实用化的关键技术及其进展。

1. 智能传感器技术智能传感器是配电自动化系统的核心技术之一。

2024年,智能传感器技术将进一步发展,其主要特点是小型化、低功耗和高可靠性。

智能传感器能够实时监测电流、电压、温度等重要参数,并通过无线通信技术与其他设备进行数据交换。

这些传感器还具备自我诊断和自我修复的功能,可以有效提高配电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2. 大数据分析技术随着配电自动化系统的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配电系统产生的数据量也越来越大。

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有效地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提取有价值的信息。

2024年,大数据分析技术将在配电自动化中得到广泛应用。

通过对大数据的分析,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和能源的供需情况,实时调整配电系统的运行策略,从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3. 云计算技术云计算技术的发展为配电自动化带来了新的机遇。

2024年,随着云计算技术的成熟和普及,配电自动化系统将能够更好地利用云计算资源,实现数据的共享和协同处理。

通过云计算技术,配电自动化系统可以实现远程监控和控制,提高运行效率和可靠性。

同时,云计算技术还可以为配电系统提供灵活的资源调度和动态扩展能力,适应不断变化的能源需求。

4. 物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能够将各种设备和传感器连接起来,并实现智能化的数据交换和资源管理。

2024年,物联网技术将在配电自动化中得到广泛应用。

通过物联网技术,配电自动化系统可以实现设备的智能监控和故障诊断,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同时,物联网技术还可以实现设备之间的协同工作,提高配电系统的运行效率和能源利用效率。

5. 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可以为配电自动化系统提供更直观、更直观的操作界面。

通过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操作人员可以更方便地对配电系统进行监控和控制,提高操作的准确性和效率。

机电一体化系统集成的研究与研制

机电一体化系统集成的研究与研制

机电一体化系统集成的研究与研制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机电一体化系统集成已成为现代工业领域中的热门话题。

机电一体化系统集成是将机械、电子、控制、软件等多个领域的知识融合在一起,以实现系统整体最优的一门综合技术。

它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耗、提高产品品质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机电一体化系统集成的概念、研究现状、研究方法以及结论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机电一体化系统集成是将机械、电子、控制、软件等多个领域的知识融合在一起的一门综合技术。

它通过对多个领域的知识进行有机融合,以实现系统整体的最优为目标,推动了现代工业的不断发展。

目前,国内外针对机电一体化系统集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系统设计、模块组合、信息融合等方面。

其中,系统设计要求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基础上尽可能地降低成本、提高可靠性;模块组合则需要根据系统整体最优原则进行选型和搭配;信息融合则主要应用在提高系统智能化水平、减少对人工干预的依赖等方面。

在系统设计方面,研究者们致力于优化系统结构、提高系统性能和降低成本。

例如,采用新型的传动机构、优化机械零部件的设计以提高系统的传动效率和减小体积。

在模块组合方面,研究者们于如何根据系统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模块进行搭配,以实现系统的最优性能。

同时,在信息融合方面,研究者们借助人工智能和计算机视觉等技术,对系统进行智能控制和提高系统的自动化水平。

针对机电一体化系统集成的研究,目前主要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其中,理论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原理,而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则可用来进行具体的设计和优化。

具体来说,研究者们首先通过对系统进行理论分析,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以便更好地了解系统的性能和特点;接着,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对系统进行仿真分析,找出系统可能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优化;通过实验研究对系统进行实际测试,验证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本文通过对机电一体化系统集成的研究和研制,得出以下机电一体化系统集成是将机械、电子、控制、软件等多个领域的知识融合在一起的一门综合技术,具有实现系统整体最优的重要作用;目前,国内外针对机电一体化系统集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系统设计、模块组合、信息融合等方面,其中系统设计要求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基础上尽可能地降低成本、提高可靠性,模块组合则需要根据系统整体最优原则进行选型和搭配,信息融合则主要应用在提高系统智能化水平、减少对人工干预的依赖等方面;针对机电一体化系统集成的研究,目前主要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其中理论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原理,而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则可用来进行具体的设计和优化;通过对机电一体化系统集成的研究和研制,可以为今后机电一体化系统集成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 ppt课件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 ppt课件

系统到90年代,成为热门话题。
2020/12/12
14
三、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发展概况
2、我国变电站自动化的发展过程
2020/12/12 变电站微机监测、保护综合控制系统框图
15
3、国外无人值班的发展简况 西欧、北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绝大多数变电站,包
括许多500kV、380kV的变电站也都实行无人值班。
程度自动有次序、有计划地切除相应的负荷,以阻止系 统频率降低,并使系统频率迅速恢复到给定值。
2020/12/12
31
5、备用电源自动投入子系统
备用电源自动投入:
当工作电源因故障被断开后,能自动而迅速的将备用 电源投入,保证用户连续供电的一种装置,称备用电源 自动投入装置。
缺点:
这些自动装置,相互之间独立运行,互不相干,而且缺 乏智能,没有故障自诊断能力,在运行中若自身出现故障, 不能提供报警信息,有的甚至会影响电网运行的安全。
分立元件的装置可靠性不高,经常需要维修,且体积大。
2020/12/12
8
2、微处理器为核心的智能自动装置阶段
▪ 20世纪80年代,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和微处理器技术的应用,在变电站 自动化阶段,将原来由晶体管等分立元件组成的自动装置逐步由大规模 集成电路或微处理器替代。
13
三、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发展概况
2、我国变电站自动化的发展过程
我国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研究工作始于80年代中期。1987年 清华大学电机工程系研究成功国内第一个符合国情的综合自动化系 统。该系统由3台微机组成,其系统结构如下图。1987年在山东威 海望岛变电站成功地投入运行。望岛变电站是一个35kV/10kV城市 变电站,有2回35kV进线,2台主变,8回10kV出线,2组电容器。该 系统担负全变电站安全监控、微机保护、电压无功控制、中央信号 等任务。按功能分为3个子系统:(1)安全监控子系统;(2)微 机保护子系统;(3)电压、无功控制子系统。

PLC技术模式下的自动化控制系统集成设计与实现

PLC技术模式下的自动化控制系统集成设计与实现

PLC技术模式下的自动化控制系统集成设计与实现马㊀斌摘㊀要:PLC技术作为重要的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技术ꎬ在工业自动化系统优化设计和集成搭建中有着关键作用ꎮ文章旨在通过对PLC技术在自动化控制系统集成设计中的应用ꎬ以及可靠性测试方面分析来为进一步研究系统优化设计提供基础支持ꎮ关键词:PLC技术ꎻ自动化控制系统ꎻ集成设计㊀㊀随着智能化时代的到来ꎬ电气自动化作为其配套学科得到了极大的发展ꎬ并逐渐成为当前的热门学科ꎮ在这一背景下ꎬ在工业化生产中ꎬ智能自动化成为推动行业变革ꎬ提升生产效率ꎬ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技术支撑ꎮ可以毫不夸张的说ꎬ工业生产自动化程度越高代表其核心竞争力越大ꎬ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会处于有利地位ꎮ设计符合智能时代发展的可靠性自动化控制系统对于工业生产智能化发展有着积极作用ꎮ鉴于此ꎬ文章依托PLC技术模式ꎬ开展自动化控制系统集成设计研究工作ꎮ一㊁PLC自动化控制系统及其优化设计(一)PLC自动化控制系统工业生产中自动化控制系统主要作用在于提升工业生产效率和质量ꎬ并不断满足生产过程中对系统控制的基本要求ꎬ如工艺要求等ꎮ因此在PLC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中ꎬ要充分考虑设计原则和生产工艺需求ꎮ首先ꎬPLC自动化控制系统具备高度安全性能ꎮ这就要求在设计过程中需要以安全作为设计前提需求和原则来不断提升系统质量ꎮ其次满足工艺需求是具体设计实现的最终目的ꎮ最大限度地满足被控制对象的工艺需求是优化设计的初衷ꎮ对此要求在设计前做好需求分析ꎬ并充分掌握应用环境和基本用途ꎬ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ꎬ从而形成合理的设计方案ꎮ此外提升工业生产效率是系统设计的价值体现ꎬ对此要求在工艺需求和设计原则的基础上ꎬ充分考虑各种额外因素ꎬ从而实现系统的优化控制ꎬ提升系统的鲁棒性ꎮ因此ꎬ一般在设计过程中ꎬ在满足所提出的基本原则和工艺需求的基础上进行优化设计ꎬ以此实现运营成本和生产效率及质量之间的最大均衡ꎬ从而为企业带来更多客观的利益ꎮ(二)PLC技术PLC技术作为自动化系统设计重要技术ꎬ主要在于实现对编程器件进行编程控制ꎬ从而依托软件平台实现对硬件电路的设计实现ꎮ该技术衍生与计算机科学ꎬ作为一种面向工业生产的新兴技术ꎬ目前应用领域不断被拓宽ꎬ技术逐渐成熟ꎮ在该技术的支持下ꎬ电气控制系统可以通过软件编程控制实现电路的可编程控制ꎬ依托软件编程的自动智能化特点ꎬ以实现硬件电路的自动化以及智能化控制ꎬ从而提升硬件系统设计效率和质量ꎮ对此可以根据用户需求ꎬ依托程序指令和逻辑顺序进行软件编程控制ꎬ通过少量的线路连接便可实现大型设备的自动化控制ꎬ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设计性能ꎮ二㊁PLC自动化控制系统集成设计(一)软件设计1.平台数据持久层设计该层设计主要依托Factory模式或者抽象的DAOFactory模式ꎬ后者则是在不同数据库基础上进行接口端的设计ꎮ该模式主要思路就是通过配置文件对各大数据对象进行创建ꎬ并获取应用程序数据库类型ꎮ2.平台服务层设计BLL作为整个平台服务层核心环节ꎬ其主要在于推动系统开发运行以及代码管理过程ꎬ这对于在PLC模式下开展自动化系统设计有着重要的支撑作用ꎮ服务层主要用于构建复杂架构的数据ꎬ并通过输入输出端口来实现服务实体的有序排布ꎮ(二)硬件设计1.集中监控设计该设计主要是将系统中功能块进行有机结合ꎬ并实现各个功能块之间的优化配置ꎬ以实现最优的设计理念ꎮ集中监控设计目的在于对工业生产中所属电气系统设备进行监控ꎬ其系统简约ꎬ易于维护ꎬ便于统一化管理ꎮ2.远程监控设计远程监控是当前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的一个重要需求ꎮ传统远程监控主要依托线缆进行有限的调控ꎬ带来大量的线缆成本ꎮ依托无线通信技术能够很好地拜托对线缆的束缚ꎬ能够在更为广度的空间距离下实现实时监控ꎬ这显然有助于降低设备运营成本ꎮ3.现场总线监控设计当前基于因特网以及以太网等计算机网络ꎬ能够为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现场总线监控提供技术支持ꎬ例如自动化集成系统就是典型的设计架构ꎬ通过在微控制器的控制下ꎬ结合大量的输入输出设备来实现数据输入输出ꎬ而控制过程可通过PLC设计来实现控制时序命令的发布ꎬ从而形成有序的控制命令集ꎬ来推动整个控制过程循环往复ꎮ(三)系统设计实现通过上述的硬件和软件设计形成可靠的系统架构ꎬ依托对各功能模块的集成式设计来最大化实现功能资源的优化配置ꎬ以显著提升设备系统的转化效率ꎮ对此文章深入分析和构建了新型信息集成平台ꎬ其如图1所示ꎮ从中可知ꎬ文章所构建设备能够有效改善系统开发㊁创建以及运行等方面有着显著的优势ꎬ能够相比传统的自动化集成控制系统在上述方面有着优越表现ꎮ在PLC模式下ꎬ文章构建的自动化控制集成系统有助于提供我国工业化高效生产ꎮ图1 文章构建的集成系统同传统系统对比三㊁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可靠性测试(一)现场测试现场测试法主要是在现场环境中对该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可靠性进行测试分析ꎬ其主要依托测量的相关数据来做比照分析ꎬ从而获取设备的可靠性相关的参数数据ꎮ这一㊀㊀㊀(下转第169页)工程的进度ꎮ(二)联动调试后运行管理联动调试运行是机电设备安装使用的最后一个环节ꎬ在运行前需要进行仔细的检查ꎬ运行过程中的各种指标是否在合理的范围之内ꎬ当电流过大或过小㊁温升㊁异响㊁异味等情况出现时ꎬ需要立即停止运行ꎬ并且及时进行故障原因的检查工作ꎮ在机电设备的后期运行管理中ꎬ还需要制订相关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等制度ꎬ保养的计划也需要进行仔细的制订ꎬ还需要做好保养的记录ꎬ把定期巡视的运行情况按照相关的规范进行填写和记录ꎮ根据多年的水厂管理经验ꎬ为了方便管理ꎬ自来水厂需要组织人员完成水厂部分汇编手册制作ꎬ具体涉及«设施设备的维护保养规范»«在线仪表巡视维护规范»等ꎮ为整个厂内所有设备的统一性㊁规范性管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ꎮ四㊁自来水厂提高机电设备的关键措施(一)自来水厂需要重视操作人员的培训学习ꎬ提高操作人员的自身素质设备的管理是一个基础性的工作ꎬ但是需要增加各个方面的知识储备ꎬ包括机械和电子以及计算机等多方面的技术ꎮ所以ꎬ自来水厂需要定期给操作人员组织学习和培训ꎬ让工作人员能够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ꎮ同时ꎬ还需要提高设备管理的水平ꎬ让机电设备的操作人员能够认识到设备管理的重要性ꎬ让操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技能得到有效的提高ꎮ此外ꎬ安全教育也是重要的环节ꎬ平时需要加强操作人员的安全教育ꎬ让他们树立起安全的意识ꎬ充分的调动起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责任心ꎬ让所有的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都能够在工作中充满热情ꎮ(二)自来水厂需要创新设备管理的方法目前ꎬ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ꎬ很多供水公司都在建立智慧水务建设ꎬ设备管理系统也被加入到智慧水务的服务平台建设之中ꎬ并且发挥了良好的应用效果ꎮ在这个基础上ꎬ开展进一步的故障维修和定期检修ꎬ能够对于设备运行的周期进行有效的跟踪和管理ꎬ并且能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点ꎬ让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得到了有效的提升ꎬ在一定的程度上使得保养和维修的成本得到了降低ꎮ在这个过程中ꎬ对于设备档案管理也进行了完善ꎬ并且还可以提供精准的信息ꎬ提高了设备的维修效率ꎬ特别是在智能统计分析功能的辅助之下ꎬ让设备的故障率和维修成本都能够清晰的展现出来ꎬ保障了供水设备能够平稳的运行ꎮ五㊁结语自来水厂的机电设备安装及调试不但能够保证机电设备发挥更大的作用ꎬ还能够提高生产设备的稳定性ꎬ让水厂的安全生产和供水得到了有效的保障ꎮ根据自来水厂机电设备技术管理具有综合性和技术性的特点ꎬ所以ꎬ一定要对设备的选择和运行维护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掌控和管理ꎮ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ꎬ自来水厂的智能服务系统也需要得到发展和完善ꎬ只有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ꎬ才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的日常需求ꎬ才可以保障设备能够安全可靠的运行ꎮ参考文献:[1]张少锋.浅谈现代化水厂机电设备的安装及调试[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ꎬ2019(11):119-120.[2]陈茂洪.自来水厂机电设备技术管理的思考及实践探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ꎬ2018(3):150.作者简介:孙爱国ꎬ宝应粤海水务有限公司ꎮ(上接第167页)方法作为当前可靠性测试的重要方法去ꎬ其不需要其他的设备进行辅助测试ꎬ而仅仅只需要通过对运行设备的相关测试来获取实际运行数据来反映其运行性能ꎬ这一方法对应的测试成本极低ꎬ并且工序简单ꎬ对整个设备系统的影响较小ꎬ对应的数据较为真实客观ꎬ可以说是一类非常实用的测试方法ꎮ(二)实验室测试实验室测试法测试法主要是通过对相应的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实际工作环境的有效模拟ꎬ来获取对应的数据ꎬ并对这些数据进行有效分析ꎬ以此来获取其对应的可靠性能ꎮ这一方法的最大优点在于通过模拟的手段使得其对应的环境情况更为丰富ꎬ相比现场测试法来说其具有更多的灵活性ꎬ因而对应全面掌握该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整体性能有着非常有效帮助ꎮ但是其对应的缺陷也是不能够完全忽视的ꎬ这一缺陷就是实验室测试主要依托模拟方式开展工作ꎬ但是实际情况是非常复杂的ꎬ任何逼真的模拟都是模拟无法对真实情况的真实反映ꎬ导致测量的数据存在一定的误差ꎬ因而对应的可靠性能的评估也会由于同实际情况的差别而有所出入ꎮ(三)保证测试保证测试法则是对未出厂的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开展监测工作ꎬ尤其是对其可能存在的故障的检查ꎬ以此为整体设备性能的保障提供基础支撑ꎮ一般来说ꎬ电气自动化设备由于其具备高度的复杂性ꎬ导致对应的故障出现可能性随着设备量产而增加ꎬ这一具备很大随机特征的故障出现是影响设备整体性能的最大阻碍ꎮ针对这一问题ꎬ保证测试法能够帮助电气自动化设备自主发现故障并进行有效修复ꎬ从而提升设备的整体可靠性ꎮ这一方法的最大优势在于其能够降低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运营失效的可能ꎮ其对应的缺陷则是测试的时间比较长ꎬ因而主要应用于小规模的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测试中ꎮ此外其对外界条件要求较高ꎬ需要在规定的条件下开展相关工作方可获得有效的测试结果ꎮ四㊁结语PLC技术作为一种依托硬件描述式的程序逻辑控制实现对大型硬件设备的智能自动化控制ꎬ从而实现系统设计效率和可靠性提升ꎮ鉴于此ꎬ文章在PLC技术背景下ꎬ重难点分析了PLC技术以及PLC自动化控制系统ꎮ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系统设计过程ꎬ如硬件设计㊁软件设计ꎮ最后从设备实现的可靠性测试方面ꎬ探讨了自动化系统测试方法步骤ꎬ从而为PLC自动化控制系统集成设计提供建设性思路ꎮ参考文献:[1]金明宇.PLC技术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控制系统中的运用[J].绿色环保建材ꎬ2019(3):243-244.[2]玉河.PLC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功能及运用研究[J].世界有色金属ꎬ2019(19):22-23.[3]袁酉亮.PLC技术在电气设备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研究[J].软件ꎬ2019ꎬ40(12):97-99.[4]徐小贤.基于矿山电气自动化控制中PLC技术应用的探究[J].中国金属通报ꎬ2019(10):74-75.作者简介:马斌ꎬ博西华电器(江苏)有限公司ꎮ。

电力系统自动化设备概述

电力系统自动化设备概述
信息集成
自动化设备可以整合各类电力设备数据,实现信息的集中管理和决策支持,提高电力系统的智能化水平。
电力系统自动化设备的特点
智能化
电力系统自动化设备采用先进的智能控制和通信技术,实现设备的智能感知、智能决策和智能执行,提高了系统的自动化水平。
高效性
自动化设备可以快速处理大量数据,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和计算精度,降低人工操作的时间和错误率。
电力系统自动化设备的质量管理
质量目标
明确电力系统自动化设备的质量目标,确保设备性能、可靠性和安全性达到预期要求。
质量保证
建立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涵盖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和运维各个环节。
质量检验
定期开展设备的质量检查和测试,及时发现并解决存在的问题。
持续改进
不断优化质量管理流程,推动电力系统自动化设备的质量持续改善。
可靠性
自动化设备采用冗余设计和故障诊断技术,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降低了系统故障的概率。
灵活性
自动化设备可根据系统需求进行灵活的配置和调整,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电力系统自动化设备的应用领域
1
发电厂
电力系统自动化设备在发电厂中应用广泛,实现了发电设备的智能监控和优化调度。
2
变电站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对电网运行状况进行实时监控,保证电力质量和供电可靠性。
电力系统自动化设备的人员培训
培训内容
电力系统自动化设备人员培训应涵盖设备的基本特性、操作原理、安装调试、维护保养等方面的知识。还需要包括系统集成、信息安全、自动化应用等方面的培训。
培训方式
可采用理论课堂培训、仿真实验培训、现场操作培训等多种方式。利用先进的培训设备和虚拟仿真技术,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配电网自动化功能需求和系统集成

配电网自动化功能需求和系统集成

配电网自动化的功能需求和系统集成摘要:本文描述了城市配电网发展面临的现状,分析了配电网自动化的功能需求,提出了相应的信息系统集成及网络安全防护方案。

关键词:配电网自动化;系统集成;网络安全0 引言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配电网规模进一步扩大,配电网生产运营部门的压力逐年增大,故障处理和运行维护效率不高等运行管理问题将日益突出,需要逐步实现对配电网运行工况的全面实时监视,有效缩短配电线路故障停电时间,提高配电网运行管理水平,提升用户满意度,这一系列问题的解决需要进行配电网自动化建设,本文对配电网自动化的功能需求和系统集成方案进行了探讨。

1 配电网自动化的功能需求1)实现故障快速定位、隔离以及和转供电需求配电网设备基本采用负荷开关(不能开断短路电流)、不配置继电保护装置,任何一段线路或用户设备故障,均依靠变电站出线开关跳闸隔离故障,引起全线停电;在故障区段查找方面,需要逐段摇绝缘,对故障点进行定位,然后手动进行故障区段隔离处理和对非故障段转供电,平均故障处理时间在3~6小时左右,其中故障定位时间占整个故障处理时间的70%左右,占主要部分。

“一遥”、“二遥”和“三遥”均可实现故障区段定位。

如适当在关键点配置“三遥”功能,则可进一步实现故障快速隔离和转供电的功能。

2)灵活调整运行方式的需求目前大部分地区电网仅能通过调度scada系统监视10kv线路负荷情况及进行遥控操作,因此在主网故障、主网停电、用户接火、故障转供时,不便进行配电网方式调整。

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的“遥测”功能,可对运行方式调整进行准确的计算;结合其“遥控”功能则可对运行方式进行随时的灵活调整。

另外,当主网设备(如变电站主变或母排)进行检修时,必须对母线上所有线路进行转供电,如果在线路关键节点实现“三遥”,则可大大减轻转供电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操作事故。

3)经济调度的需求随季节、时段不断变化,用户对电力负荷的需求也随之变化。

为减少线损,应动态的对配电网潮流进行调整。

PLC控制系统设计步骤

PLC控制系统设计步骤

PLC控制系统设计步骤第一步:需求分析需求分析是PLC控制系统设计的第一步。

在这个阶段,需要明确系统的目标和功能需求。

这包括确定输入和输出设备,确定需要监控和控制的过程变量,以及确定所需的逻辑和控制功能。

第二步:系统设计在系统设计阶段,需要确定PLC的硬件和软件需求。

硬件设计包括选择适当的PLC模块、输入输出模块、传感器和执行器等设备。

软件设计包括编写PLC程序,确定控制逻辑和各个功能块之间的关系。

第三步:编程PLC编程是PLC控制系统设计的一个关键步骤。

在这个阶段,需要根据系统设计的要求编写PLC程序。

常用的PLC编程语言包括Ladder Diagram(梯形图)、Function Block Diagram(功能块图)和Structured Text(结构化文本)等。

第四步:模拟仿真在模拟仿真阶段,需要使用专门的PLC仿真软件对PLC程序进行仿真测试。

通过仿真可以验证程序的正确性和稳定性,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加以修正。

第五步:系统集成在系统集成阶段,需要将PLC控制系统与其他自动化设备进行集成。

这包括将PLC与传感器、执行器、驱动器等设备连接起来,并进行必要的调试和测试。

第六步:现场调试和测试现场调试和测试是PLC控制系统设计的最后一步。

在现场调试过程中,需要验证PLC控制系统的功能和性能是否达到要求。

在测试过程中,需要对系统进行全面的功能测试和性能测试,确保系统能够正常运行和响应各种条件。

第七步:运行和维护总结:PLC控制系统设计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过程,包括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编程、模拟仿真、系统集成、现场调试和测试以及运行和维护等多个步骤。

通过这些步骤,可以设计出功能强大、稳定可靠的PLC控制系统,实现工业自动化控制的目标。

电力系统配电自动化基础知识

电力系统配电自动化基础知识
配电系统功能
配电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电压变换、 电能分配、电能计量、保护与控制 等,确保电能安全、可靠、经济地 输送到用户端。
配电网络结构
配电网络分类
根据电压等级和供电范围,配电网络 可分为高压配电网、中压配电网和低 压配电网。
配电网络结构特点
配电网络通常采用辐射状、环状或网状 结构,具有灵活性和可扩展性,以适应 不同地区的用电需求。
电力系统配电自动化基础知 识
contents
目录
• 配电系统概述 • 配电自动化基本原理 • 配电自动化主要设备 • 配电自动化技术应用 • 配电自动化系统设计与实施 • 配电自动化运行管理与维护
01
配电系统概述
配电系统定义与功能
配电系统定义
配电系统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 分,负责将电能从输电网或地区发 电厂输送到用户端,以满足各类用 户的用电需求。
组成
TTU通常由数据采集模块、通信模块、电源模块等部分组成。其中,数据采集模块负责采集变压器的运行数据; 通信模块负责与上级主站或其他设备进行通信;电源模块为TTU提供工作电源。
开关设备控制器(RTU)
功能
RTU是安装在配电网开关设备上的控制器,用于实现开关设备的自动化控制。它能够接收并执行上级主站 的遥控指令,实现对开关设备的远程操作。同时,RTU还能够监测开关设备的运行状态,并将相关信息上 传至上级主站。
优化运行与节能措施
优化运行策略
通过实时监测和分析系统运行状态, 制定合理的优化运行方案,提高系统 运行效率和经济性。
节能措施
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和设备,如高效 变压器、无功补偿装置等,降低系统 损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新能源接入与并网控制
新能源接入技术

2024年智能电网

2024年智能电网

智能电网智能电网:迈向未来电力系统的关键技术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传统的电力系统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智能电网作为一种新兴的电力系统,正逐渐成为电力行业的重要发展趋势。

本文将详细介绍智能电网的概念、关键技术及其在我国的应用现状和前景。

一、智能电网的概念智能电网,又称智能电力系统,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信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传感器技术等手段,对电力系统的各个环节进行智能化升级和优化,实现电力系统的安全、高效、清洁、互动和自愈能力。

智能电网不仅包括传统的发电、输电、变电、配电和用电等环节,还包括了能源管理、信息通信、用户互动等多个方面。

二、智能电网的关键技术1.信息化技术:智能电网通过信息化技术实现电力系统各个环节的信息采集、传输、处理和应用,为电力系统的运行和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信息化技术包括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数据处理技术等。

2.自动化技术:智能电网通过自动化技术实现电力系统的自动化运行和调度,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

自动化技术包括自动发电控制、自动电压控制、自动负荷控制等。

3.互动化技术:智能电网通过互动化技术实现电力系统与用户之间的信息互动和能量互动,促进电力系统的供需平衡和能源利用效率。

互动化技术包括需求响应、分布式发电、电动汽车等。

4.自愈化技术:智能电网通过自愈化技术实现电力系统的自我检测、自我诊断和自我恢复,提高电力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和可靠性。

自愈化技术包括故障检测、故障隔离、故障恢复等。

三、我国智能电网的应用现状和前景1.应用现状:我国智能电网建设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果。

在发电环节,我国已经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基地;在输电环节,我国已经建成了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输送容量最大的特高压输电线路;在配电环节,我国已经实现了配电网的自动化运行和调度;在用电环节,我国已经推广了智能电表和智能家居等应用。

2.前景展望:未来,我国智能电网将继续向更高水平发展。

平台化汽车环境下系统集成与电气分布设计自动化

平台化汽车环境下系统集成与电气分布设计自动化

平台化汽车环境下系统集成与电气分布设计自动化
一、介绍汽车平台中电气系统的增加以及选择成为今天重要的挑战。

现代的汽车平台经常会整合80 个以上的独立系统,这些电气系统通常由几百个设备以及数千个电气连接所组成。

汽车领域突出的电气系统设计趋势包括:
选配及派生复杂性不断提升、功能设计方面显著强调更高层次复用、系统级建模以及架构设计电气系统必须适合企业数据管理以及多个领域应用所需汽车产业软件成分迅速增加汽车中多样化电气系统的应用日益普及汽车产业由传统的机械产业已经转向电子学驱动的机电产业,此外,面向特殊市场需求、反映汽车平台选配以及型号派生的特殊车辆配置的提取也将进一步加剧这种复杂性。

高效率地整合名目繁多且复杂的电气系统需要科学的方法学支持,这种方法学通过复用规则强化公司内部的IP 资源,这些复用规则将指导设备的布局确保这些电气系统安放在合适的装配位置,并且据此实施物理布线综合。

电气系统和设备在汽车平台中的智能化分布并通过物理布线实现电气系统之间的互联,成为影响最终产品质量和可靠性的关键步骤。

因而合理的流程并应用相关的工具和技术可以推进和改善电气系统的优化设计,从而显著减少设计和制造成本,科学合理的流程应该遵循以下准则:改善设计流程和方法学强调自动化复用业已验证好的现有系统、部件、流程以及最佳设计经验支持底层数据的图表综合强化车辆高层次的仿真以及高级分析汽车平台中有关电气系统的部署及其电气分布方面的挑战显著提升,因而迫切需要独到的解决方案,这种解决方案应该能够自动化地实现设备在汽车中的智能化分配,并且依据可能的布线通道实现布线综合。

这种解决方案支持电气互联系统综合,并且适合所有车辆派生及选配,支持仿真,高级分析以及下道工序的制造作业。

这种解决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变配电自动化系统集成设计摘要:通过对目前人工操作室配电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按现行变配电设计规范对变配电控制、测量和监视的要求为设计目标,提出采用网络控制的方案,并对系统进行需求分析,可行性分析论证后采用博大工控公司的BDP-6000系列微机保护装置和局域网的连接组成变配电自动化系统。

采用Sybaes数据库来保障变配电控制自动化系统的运行稳定、数据及时存储、确保大规模数据的存储安全。

用户界面采用博大开发的组态工具设计,用户界面绚丽多彩,用户界面隐藏了与数据库、网络部分的复杂接口,通过组态图、各种监视控制窗口以及调度员权限管理工作变得直观。

1.前言人类进入21世纪,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已经应用到各个领域。

而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更快,可以说网络技术已经为信息化社会架设了高速公路。

如今,从政府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医院,百货商场,银行和证券交易所,到一个部门,一个办公室,一个宿舍或一个家庭,随处都可以看到网络的存在,随处都可以享受网络生活带来的便利。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技术已经与现代建筑巧妙集成。

即现代所谓的智能建筑。

智能建筑是信息化社会,网络化社会的必然产物。

智能建筑是利用系统集成方法,将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建筑艺术有机结合,通过对设备的自动监控,对信息资源的管理和对使用者的信息服务及其与建筑的优化组合,所获得的投资合理,适合信息化需要并且具有安全,高效,舒适,便利和灵活的建筑物。

变配电自动控制系统是智能建筑电气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能否安全、可靠地运行,方便、快捷的操作,远程控制智能化管理,是智能建筑的重要体现。

一类建筑供电多数采用高压10kv系统单母线分段运行,两路高压电源同时供电。

当一路电源断电时,中间联络开关自动闭合,由另一路电源向全部一级,二级负荷供电。

为做好供电的安全性设各级保护,保护分为:进线过电流保护,电流速断保护和低电压保护。

母线联络柜装设过电流保护。

变压器装设过电流保护,电流速断保护,温度保护。

为保障变配电系统时监控,监视,记录供电系统的运行情况。

高压系统要进行进线与中间联络断路器状态控制监测,电压,电流,频率,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变压器温度及故障状态正常运行显示与报警。

低压系统包括进线与中间联络断路器状态监测,电压,电流,功率因数,重要输出支路断路器状态控制,故障显示与报警。

如何能对上述功能实行自动化控制需要设计人员选择先进的开发工具,可靠的设备进行系统集成。

2.系统分析首先系统的现场的数据采集和控制设备应能够在变配电室的恶劣环境下如低温,高温,强电磁场干扰,有害气体,灰尘等,长期可靠运行和实现常规控制,测量与信号要兼容;其次系统需要有超大容量、高速稳定的数据库来保障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和配电自动化系统的稳定性、提高数据存储的及时性、确保大规模数据的存储安全;另外要有先进的网络操作系统和系统开发工具。

2.1需求分析2.1.1应用现状现在运行的变配电系统大部分由人工操作,对于双回路供电系统母联开关需要和两路进线开关进行机械和电气连锁,给人工操作带来很大难度,操作一旦出现失误就可能造成严重后果。

另外变配电室需要24小时人工值班,工人定时抄表回路各相电流表、电压表、无功表、有功表等大量数据。

人工抄表不但增加了工作强度,而且数据的准确性较差,给日常管理带来不便。

开关跳闸的原因人工很难查找,查不到事故原因不能合闸,不能供电,使供电的可靠性下降。

2.1.2用户的要求作为用户,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可靠性,以及操作的方便,简单,高效率一直被视为首要的问题,除此之外如果功能强,价格低,施工调试方便那就更好了。

2.2可行性分析首先单片机技术的发展为现场设备的数据采集和控制提供保障,CAN总线网络技术使现场设备的布线简单,设备之间通过一根双绞线连接就能实现设备之间进行实时数据交换,完成遥测、遥控、遥信及远程修改保护定值,信号复归等功能。

SyBase 数据库容量大,技术稳定,具有高速引擎。

能保障变配电控制自动化系统的稳定、能提高数据及时存储、确保大规模数据的存储安全。

SCADA功能可实现数据采集与处理、控制与调节、事故追忆、事故分析、事件顺序记录、报警处理、系统时钟和时钟同步、实时数据库、人机界面、用户管理、系统维护、历史数据和报表处理等功能。

局域网技术的成熟为宾馆内部各部门之间组网提供了很好的实例。

网络操作系统和VC语言的编程能使用户操作简单,人机界面图形逼真丰富多彩。

随着科技的发展,上述的硬件和软件的成本都在下降,使用户在经济上能承受。

3.系统设计3.1系统设计目标设计目标达到建筑物使用单位内各个具有权限部门管理人员能实现对变配电系统进行遥信、遥测、遥控功能,实现远程操作集中管理,操作简单、方便,提高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及可维护性、减少事故隐患。

3.2总体设计现场控制和数据采集和控制装置 微机保护装置采用博大工控公司开发的BDP-6000系列产品,现场的设备通过CAN总线连接并与服务器连接,服务器与其他部门组成C/S模式的局域网。

数据库采用SyBase Enterprise Server/Cl ient 11.9.2。

人机界面采用博大工控公司开发的组态工具。

3.3硬件设计微机保护装置硬件由电源,监控,保护,继电器四大插件和模拟量输入,开关量输入两个小插件及底板组成。

模拟量输入部分包括:电压形成回路,模拟滤波,模数转换。

将0-5A或1 00V的模拟量转换成单片机能识别的数字量,为保护判别及遥测提供数据来源。

开关量输入部分包括:光电隔离及编码电路完成断路器状态,瓦斯,温度信号,电量脉冲信号等的遥信。

开关量输出部分包括:光电隔离,驱动电路,继电器板,信号指示等,完成各种保护的出口跳闸,信号报警及遥控合分闸的出口。

网络通讯包括:网络通讯控制器,光电隔离及总线驱动,完成装置之间,装置与监控主机之间的通讯。

3.4软件设计3.4.1功能设计包括遥信、遥测、遥控功能,事故记录,数据存盘,数据服务,报表功能。

1)测量功能测量部分包括电流测量,电压测量,频率测量,功率测量,功率因数测量,电度测量等。

2)遥信量包括开关量,保护信号,故障参数,事件记录等。

事故追忆、事故分析、事件顺序记录。

3)遥控输出独立遥控跳合闸空接点输出,由外部连接片投退。

4)遥调量包括保护定值,保护实验。

5)事故记录事故记录部分自动记录最近一次事故发生的时间,事故类型,电气参数,开关状态。

6)完善的自诊断功能定值错误报警:当保护定值错误时发报警信号。

装置故障报警:当装置自检发现有不可恢复的错误时发报警信号。

控制回路断线报警:当采用断路器控制时,控制电源保险熔断或跳闸跨路断线或合闸回路断线时均发控制回路断线报警。

7)网络通讯CAN总线网络控制部分和局域网的连接实现现场装置同网络上其它设备和各个部门之间进行产量的数据交换。

完成遥测、遥信、遥控,遥调及远方修改保护定值,远方信号复归等功能。

3.4.2数据库设计数据库设计采用了SyBase Enterprise Server/Client11.9.2,利用SyB ase的稳定技术以及高速引擎、超大容量的存储等先端技术,保障了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和配电自动化系统的稳定性、提高了数据存储的及时性、确保了大规模数据的存储安全。

在SyBase技术的前提下,又具有高速、安全的实时数据系统,在正常的情况下用户只是跟实时数据库进行数据交换,实时数据库在必要时可对内存数据进行物理存储——即存储到SyBase数据库。

为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和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实时要求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持。

3.4.3组态工具设计组态软件系统是基于Windows2000而开发的图表编辑工具,可以使你轻轻松松的绘制出种种电力系统所用图形图表 诸如:接线图、棒图、曲线图、综合图和各种精彩的三维图形 球体、圆柱、圆锥、立方体。

本系统的核心特点是利用OPEN GL的技术支持,保障了图形逼真的渲染效果;强大的动画效果;并充分的体现矢量化等特点。

3.4.4报表工具设计报表工具包括两个部分:报表编辑器与报表查看器。

报表编辑器:用来创建与编辑报表报表查看器:用来显示与打印报表3.4.5用户界面设计用户界面采用博大开发的组态工具垢,组态工具是基于Windows2000而开发的图表编辑工具,如3.4.3节所述。

用户界面是调度员监视、控制设备运行情况的窗口。

人机界面隐藏了与数据库、网络部分的复杂接口,通过组态图包括配置图、接线图、曲线图等,各种监视控制窗口以及调度员权限管理使监控工作变得直观、方便、安全。

4.系统实施4.1系统的安全与配置1)服务器安装WINDOWS 2000操作系统:一般工作站安装WINDOWS 2000 PROFESSIONAL;历史数据库服务器安装WINDOWS 2000 SERVER。

2)在“控制面板/系统/高级/环境变量”中,增加环境变量RUNDIR:比如R UNDIR=E L2001;则增加PATH路径:E: L2001 LL。

3)在“控制面板/网络和拨号连接/我的连接/属性”中,配置TCP/IP协议,每个网卡只能一个IP地址。

4)在“控制面板/显示”中,配置显示属性,系统要求显示器的分辨率为102 4*768以上,颜色为16位以上真色彩,由于系统完全采用OPENGL显示且支持三维动画,对显卡要求比较高。

4.2网络子系统实施网络子系统能完成系统中各网络节点的状态监控、信息传输、进程控制、文件维护、事项管理、消息管理,同时还实现客户/服务器数据库访问的数据传输功能。

网络节点以主机名作为唯一标识,通过TCI/IP网络协议实现各网络节点之间的信息交换,,系统数据及控制命令采用传输控制协议 TCP。

系统支持双网运行,每个网络节点均可以通过一个或两个网络适配器 粗缆、细缆、双绞线、光纤以及拨号网络与其他节点通信。

网络节点按指定的时间间隔向服务器发送监控报文,由此确定各网络适配器的状态。

根据适配器的状态,确定与其他节点之间可用的通信链路,从而完成信息的传输。

4.3前置机子系统实施前置机进程主要完成前置数据采集、各种通讯规约的解释、通讯通道运行监视、通道运行状态统计等工作,从而得到RTU采集到的遥测、遥信、电度等生数据。

该程序具有非常高的实时性和稳定性。

前置机调试界面主要完成前置机子站和RTU的通讯配置显示,接收和发送缓区数据的显示,实时接收的数据及通道运行状况的显示,转发参数与转发数据的显示,遥信SOE、前置机生成事件及网络运行事件的显示,上行与主站数据链路的调式,下行与子站、RTU通讯链路的调试等功能。

5.结束语在已运行的变配电室全部实现无人职守,实现了遥测、遥控、遥信,操作简单方便,提高了工作效率,提高了供电可靠性,增强了安全性,减少了事故处理时间,有效的节约了电能,减少了电力管理人员,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因此受到了用户的好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