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一高一上讲义:喀斯特地貌 Word版含答案

合集下载

2019版新教材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习题:第四章 第一节 第一课时 喀斯特地貌与河流地貌 Word

2019版新教材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习题:第四章 第一节 第一课时 喀斯特地貌与河流地貌 Word

姓名,年级:时间:第四章地貌第一节常见地貌类型第一课时喀斯特地貌与河流地貌探究一喀斯特地貌考向1 喀斯特地貌的形成条件马来西亚的姆鲁国家公园位于加里曼丹岛北部.园内有全球罕见的“石灰刀石林”,片片尖耸直立的刀山被称为“世界第八奇观"。

岩石根据成因的差异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读图,完成1~2题。

1.“石灰刀石林”形成的物质基础是()A.可溶性岩石B.岩浆岩C.变质岩D.沉积岩答案A解析读图可知,“石灰刀石林"属于喀斯特地貌,其形成的物质基础是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故A项正确。

2.姆鲁“刀石林”的喀斯特发育程度超过我国云南路南石林,其根本原因是()A.地下水系发育更多B.植被更少,土壤更薄C.地形起伏更大D.气温更高,降雨更多答案D解析喀斯特地貌发育除需要具备石灰岩条件外,还需要较高的气温、降雨条件,姆鲁相对于云南,纬度较低,气温更高,降雨更多,故“刀石林”的喀斯特发育程度超过我国云南路南石林,D项正确。

考向2 喀斯特地貌的分布和变化读石林地貌发育过程示意图,完成3~4题。

3.石林地貌常见于()A.云南省 B.陕西省C.辽宁省 D.江苏省答案A解析石林地貌主要形成于石灰岩地区,我国石灰岩分布地区主要位于西南地区,故A项正确。

4.图中地貌的演变顺序是( )A.甲—乙-丙 B.乙—丙—甲C.丙—甲—乙 D.丙—乙—甲答案D解析由于石灰岩层各部分含石灰质多少不同,被侵蚀的程度不同,就逐渐被溶解分割成互不相依、千姿百态、陡峭秀丽的山峰和奇异景观的溶洞。

据图可知,丙地侵蚀程度最弱,说明丙处于发育初期;甲地侵蚀程度最强,甲处于发育后期,故图中地貌的演变顺序是丙—乙—甲,D项正确。

考向3 溶洞的特征及形成读某洞穴景观示意图,回答5~6题。

5.图示①②③依次为()A.石笋、石钟乳、石柱 B.石钟乳、石柱、石笋C.石钟乳、石笋、石柱 D.石柱、石笋、石钟乳答案C解析读图可知,①处向下生长,为石钟乳;②处向上生长,为石笋;石钟乳和石笋相连形成石柱(③)。

高中地理第四章地貌第1节第1课时喀斯特地貌和河流地貌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高中地理第四章地貌第1节第1课时喀斯特地貌和河流地貌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1课时喀斯特地貌和河流地貌(时间:30分钟总分:50分)一、单项选择题“天坑”是一种特殊的石灰岩岩溶地貌,它一般形成于地下暗河汇聚之处,在流水作用下,洞穴侧壁不断被侵蚀,从而产生较大的空穴,空穴上方的岩层因重力或其他作用不断产生崩塌,最终顶部全部塌陷形成漏斗。

宜宾市兴文县石海洞乡的小岩湾大漏斗呈椭圆形,四面绝壁,东西长650 m,南北宽490 m,深208 m,号称“天下第一漏斗”,是我国发现和研究最早的天坑。

根据材料完成1~2题。

1.“天下第一漏斗”在地貌类型上属于( C )A.丹霞地貌B.雅丹地貌C.喀斯特地貌D.V形谷2.形成“天下第一漏斗”的外力作用是( A )A.流水侵蚀B.冰川侵蚀C.风力沉积D.流水沉积[解析] 第1题,由题意知,“天坑”是一种特殊的石灰岩岩溶地貌,该地貌就是喀斯特地貌,故选C。

第2题,“天坑”是在流水作用下不断被侵蚀而成,故选A。

读石林地貌发育过程示意图,完成3~4题。

3.石林地貌常见于( A )A.云南省B.陕西省C.辽宁省D.江苏省[解析] 石林地貌主要形成于石灰岩地区,我国石灰岩分布地区主要位于西南地区,故A 项正确。

4.图中地貌的演变顺序是( D )A.甲—乙—丙B.乙—丙—甲C.丙—甲—乙D.丙—乙—甲[解析] 由于石灰岩层各部分含石灰质多少不同,被侵蚀的程度不同,就逐渐被溶解分割成互不相依、千姿百态、陡峭秀丽的山峰和奇异景观的溶洞。

据图可知,丙地侵蚀程度最弱,说明丙处于发育初期;甲地侵蚀程度最强,甲处于发育后期,故图中地貌的演变顺序是丙—乙—甲,D项正确。

读我国某区域喀斯特地貌分布图,回答5~6题。

5.图示区域内喀斯特地貌所占比例最高的两个省级行政区是( D )①贵州②云南③广西④重庆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解析] 根据经纬度,图示区域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喀斯特地貌所占比例最高的两个省级行政区是贵州和广西,①③正确。

6.图示喀斯特地貌区石漠化(受流水侵蚀,地表土层流失,岩石裸露)现象极为严重,其自然原因有( C )①土层浅薄,山多坡陡②多溶洞、暗河,地表水流失快③多暴雨,水土流失严重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解析] 该地区土层浅薄,山多坡陡,表层土壤易被侵蚀,①正确;多溶洞、暗河,地表水缺乏,不是喀斯特地貌区石漠化的原因,②错误;气候湿润,降水多,多暴雨,流水侵蚀能力强,③正确。

(新教材)2019-2020学年湘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讲义:2.3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 Word版含答案

(新教材)2019-2020学年湘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讲义:2.3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 Word版含答案

第三节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学生用书P31]一、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1.定义:喀斯特地貌是可溶性岩石(以石灰岩为主)受地表水、地下水的溶蚀作用和伴随的机械作用所形成的各种地貌。

2.分类(1)喀斯特溶蚀地貌①溶沟:指地表水沿岩石表面和裂隙流动的过程中,对岩石不断进行溶蚀、侵蚀而形成的石质沟槽。

②石芽:凸出于溶沟之间的石脊。

云南石林就是发育比较好的石芽群。

③峰林:指高耸林立的石灰岩山峰,山坡陡峭,相对高度可超过100米,远望如林。

④孤峰:岩溶地区孤立的石灰岩山峰,多分布在岩溶平原或岩溶盆地中。

广西桂林的峰林和孤峰地貌发育良好。

⑤溶斗(喀斯特漏斗):喀斯特地区一种口大底小的圆锥形洼地,平面轮廓为圆形或椭圆形。

也有的地方称为天坑。

⑥地下溶洞:富含CO2的水在地下沿裂隙流动时,将灰岩溶解后随水带走,形成溶洞。

(2)喀斯特沉积地貌①钙华:在合适的条件下,富含Ca(HCO3)2的地下热水接近或出露于地表时,因CO2大量逸出,导致CaCO3沉积,形成钙华。

常见的有钙华坝、钙华湖等。

②石钟乳、石笋、石柱在溶洞内,富含Ca(HCO3)2的水中,CO2逸出,CaCO3在洞顶、洞壁和洞底发生沉积,形成石钟乳、石笋和石柱等。

a.石钟乳:由洞顶向下发育。

b.石笋:由洞底向上发育。

c.石柱:石钟乳与石笋连接起来。

二、海岸地貌1.海岸带:指陆地与海洋互相接触和互相作用的地带。

2.海岸地貌:海岸带在构造运动、海水运动、生物作用和气候因素等共同作用下所形成的地表形态,分为海蚀地貌和海积地貌。

(1)海蚀地貌①海蚀崖:海水不断冲击岸边基岩,淘空下部的岩石,使上部的岩石塌落,形成高出海面的陡崖。

②海蚀平台:在波浪作用下海蚀崖不断后退,形成微微向大海倾斜的基岩平台。

③海蚀柱:在海蚀平台上,有些抗蚀能力强的部分保留下来,成为海蚀柱。

(2)海积地貌:泥沙来源比较丰富的海岸,在波浪和沿岸流的共同作用下,泥沙发生堆积,形成各种海积地貌,如海滩、沙嘴、离岸堤、水下沙坝等。

2024年高一地理同步讲义(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4.1常见地貌类型(含答案)

2024年高一地理同步讲义(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4.1常见地貌类型(含答案)

2024年高一地理同步讲义(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4.1常见地貌类型(含答案)第1节 常见地貌类型1.喀斯特石林的经典——路南石林喀斯特地貌的“峰林”和“石林”,一个是“峰”,突兀拔地的“山峰”聚簇;一个是“石”,千奇百怪的“怪石”成林。

这些怪石,原本是巨大坚硬的石灰岩石,在亿万年的风雨侵蚀下,逐渐分崩离析,形成石柱、石笋、石芽……。

它们高不过几米至二十来米,嶙峋峥嵘,寸草不生,虽然不比峰林那样挺拔青秀,却有别样的景致。

路南石林,在昆明市东约100公里的石林彝族自治县(原名路南彝族自治县)境内。

数百平方公里范围内,分布着大石林、小石林、乃古石林等上百个“黑色森林”般的巨石阵,有的独立成景,有的成片成群。

奇峰危石纵横交错,铺天盖地,似被时光凝固了的滔天恶浪、峥嵘怪兽,动人心魄,蔚为壮观。

而那些千姿百态的“象形石”,有的像家畜、野兽,有的像蘑菇、灵芝,还有的像善良的长者、美丽的“阿诗玛”,真让人遥望遐思,浮想联翩。

大大小小的石头森林间,又点缀有大叠水、长湖、月湖等壮观的瀑布和秀丽的湖泊,还有芝云洞、奇风洞等迷宫般的溶洞。

绿茵秀水相依,没有生命的石头森林,似乎也有了灵气。

这些奇丽的景观,与世居此地的彝族风情交相辉映,被誉为"天下第一奇观"。

路南石林是世界上少见的位于亚热带高原的喀斯特地貌,也是世界上唯一能以石林发育遗迹和石林景观系列展现地球演化历史的喀斯课程标准学习目标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

1.结合图文材料,分析地貌类型、地貌景观特征及形成过程2.结合不同区域的地理特征,分析不同地区的主要地貌类型及分布3.组织学生进行野外观察,认识地貌类型、描述地貌景观特征,分析其形成原因4.正确认识地貌与环境的关系,掌握人类活动对地貌景观的影响,促进人地协调01目标任务02预习导学特地貌区。

2001年成为我国首批国家地质公园,2004年成为首批世界地质公园。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四章地貌4.1.1喀斯特地貌与河流地貌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四章地貌4.1.1喀斯特地貌与河流地貌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一课时喀斯特地貌与河流地貌探究一喀斯特地貌考向1 喀斯特地貌的形成条件马来西亚的姆鲁国家公园位于加里曼丹岛北部。

园内有全球罕见的“石灰刀石林”,片片尖耸直立的刀山被称为“世界第八奇观”。

岩石根据成因的差异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读图,完成1~2题。

1.“石灰刀石林”形成的物质基础是( )A.可溶性岩石B.岩浆岩C.变质岩D.沉积岩答案 A解析读图可知,“石灰刀石林”属于喀斯特地貌,其形成的物质基础是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故A项正确。

2.姆鲁“刀石林”的喀斯特发育程度超过我国云南路南石林,其根本原因是( )A.地下水系发育更多 B.植被更少,土壤更薄C.地形起伏更大D.气温更高,降雨更多答案 D解析喀斯特地貌发育除需要具备石灰岩条件外,还需要较高的气温、降雨条件,姆鲁相对于云南,纬度较低,气温更高,降雨更多,故“刀石林”的喀斯特发育程度超过我国云南路南石林,D项正确。

考向2 喀斯特地貌的分布和变化读石林地貌发育过程示意图,完成3~4题。

3.石林地貌常见于( )A.云南省 B.陕西省C.辽宁省 D.江苏省答案 A解析石林地貌主要形成于石灰岩地区,我国石灰岩分布地区主要位于西南地区,故A 项正确。

4.图中地貌的演变顺序是( )A.甲—乙—丙 B.乙—丙—甲C.丙—甲—乙 D.丙—乙—甲答案 D解析由于石灰岩层各部分含石灰质多少不同,被侵蚀的程度不同,就逐渐被溶解分割成互不相依、千姿百态、陡峭秀丽的山峰和奇异景观的溶洞。

据图可知,丙地侵蚀程度最弱,说明丙处于发育初期;甲地侵蚀程度最强,甲处于发育后期,故图中地貌的演变顺序是丙—乙—甲,D项正确。

考向3 溶洞的特征及形成读某洞穴景观示意图,回答5~6题。

5.图示①②③依次为( )A.石笋、石钟乳、石柱 B.石钟乳、石柱、石笋C.石钟乳、石笋、石柱 D.石柱、石笋、石钟乳答案 C解析读图可知,①处向下生长,为石钟乳;②处向上生长,为石笋;石钟乳和石笋相连形成石柱(③)。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一节第1课时喀斯特地貌与河流地貌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一节第1课时喀斯特地貌与河流地貌

新知预习
自主检测
1.判断正误 (1)喀斯特地貌在我国只分布于南方地区。 ( ) (2)在贵州被称为“坝子”的是孤峰或侵蚀残留的残丘。 ( ) (3)溶洞的石柱属于向下发育的岩石与地面相连形成的柱状积物。 () (4)长江三峡是流水侵蚀造成的。 ( ) (5)三角洲地貌都出现在河流入海口处。 ( ) (6)河曲主要分布于地势平坦地区。 ( ) 答案(1)× (2)× (3)× (4)√ (5)× (6)√
白石出地春天笋,素雪悬梁晓时空。
万年鬼斧一景胜,百代沉积千秀钟。
流水从来无定意,唯有山河气最雄。
探究一
探究二
当堂检测
结合材料探究: (1)石花洞内的岩石主要由什么物质组成?在野外实践中怎么证 明? (2)请描述洞内的自然地理环境有何特点。 提示(1)石灰岩。该岩石可溶于酸类,伴有气泡并发热。 (2)阴暗潮湿,地表崎岖不平,顶部有岩石下垂并常有水滴落下。
河道呈“S”形,多牛轭湖 多发育三角洲和冲积平原,地势低平,沉积 物颗粒较细
3.河曲与牛轭湖:在地势平缓地区,常见呈“S”形河道,其在洪水泛 滥时,易形成牛轭湖。
新知预习
自主检测
链接生活在长江入海口附近发育有众多的河口三角洲,三角洲上 适合农耕。请从地形、土壤角度分析其原因。
提示地形平坦,地势起伏小;水流速度较缓,泥沙沉积,土壤肥沃。
新知预习
自主检测
解析第4题,a处是黄河的上游,以下蚀作用为主,所以河床剖面呈 “V”字形。第5题,c处是河流流出山口由洪积和冲积物堆积形成的 冲积平原。
答案4.A 5.C
探究一
探究二
当堂检测
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及影响
问题探究
有一首诗描写与下图中类似的景观:
游石花洞记

第四章+知识点总结+2024-2025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第四章+知识点总结+2024-2025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第四章地貌第一节常见地貌类型(一)喀斯特地貌1、定义:组成地壳的岩石有一部分是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等。

在适当条件下,这类岩石的物质溶于水并被带走,或重新沉淀,从而在地表和地下形成形态各异的地貌,统称为喀斯特地貌。

2、分布区:我国的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喀斯特地貌最为典型,分布最为广泛。

3、两大作用:(1)流水侵蚀(溶蚀)作用:CaCO3+CO2+H2O===Ca(HCO3)2(2)流水沉积作用:Ca(HCO3)2===CaCO3↓+CO2↑+H2O(固体沉淀)(地形或者植被气体逸出)(地质活跃例如地热)作用位置类型流水侵蚀作用地表溶沟——洼地——峰丛——峰林——孤峰——残丘石芽地下溶洞——天坑、漏斗——落水洞——天生桥流水沉积作用地表钙华地下顶部:石钟乳——石幔(石帘)顶部向下和底部向上——相连:石柱底部:石笋5、喀斯特地貌的发育条件(形成条件)岩石可溶性(如石灰岩、白云岩)透水性(岩石孔隙、裂隙大,透水性强)水溶蚀性(水中的酸性物质较多、温度高导致植物有机酸较多)流动性(水量、坡度等)不利影响:对农业:①地形崎岖,耕地少;②地表水渗漏严重,地表水缺乏;③水土流失严重(石漠化现象),土层浅薄,土壤贫瘠;对交通:①地表破碎,崎岖不平;②地下多溶洞和地下暗河;③地质条件复杂,多地质灾害对生态:①石漠化严重,土壤退化,植被减少;②水资源短缺,旱涝灾害频繁。

有利影响:①因地制宜发展多种农业,如山间小盆地发展种植业(坝子农业),山地丘陵发展林果业和牧业;②地下水丰富;③旅游资源丰富独特,利于发展旅游业。

7.世界最大单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选址贵州平塘的原因1.利用天然形成的喀斯特洼地,工程开挖量小;2.喀斯特地质条件雨水易向地下渗透;天坑底部多裂隙,排水条件好。

(一)河流地貌一、河流侵蚀地貌1、侵蚀方式侵蚀类型溯源侵蚀下蚀侧蚀作用表现河谷不断向源头方向延伸(变长)河床加深谷底展宽2、侵蚀地貌河段位置/演化时期侵蚀类型河谷形态上游(初期)溯源侵蚀、下蚀V型谷中游(中期)下蚀减弱,侧蚀加强河谷变宽;下游(后期)以侧蚀为主U型谷(槽型谷)二、河流堆积地貌洪(冲)积扇——洪积(冲积)平原:在山区,地势陡峭,流速快,河流携带大量碎石沙;当河流流出山区进入平原(出山口),地势趋于平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在山前沉积下来,形成扇状堆积地貌,称为冲(洪)积扇。

2019-2020学年新课标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4-1第一节常见地貌类型+Word版含答案

2019-2020学年新课标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4-1第一节常见地貌类型+Word版含答案

第一节常见地貌类型课程标准: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

学习目标:1.运用资料,了解喀斯特地貌、河流地貌、风沙地貌、海岸地貌的类型和特点。

2.运用资料,判断地貌类型并分析其成因。

一、喀斯特地貌1.概况(1)概念: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溶于水并被带走,或重新沉淀,在地表和地下形成形态各异的地貌,统称为喀斯特地貌。

(2)分布:主要分布在我国广西、贵州、云南等。

2.主要类型及特点1.上游地貌上游流经山区或高原,流水不断侵蚀河谷岩石,使河谷两岸岩石崩解,形成深而陡的“V”形河谷,河谷岸壁较陡,谷底狭窄,河床底部起伏不平,常见巨大石块和卵石。

2.中下游地貌中游流经山区与平原交界的山前丘陵和平原地区,下游多位于平原地区,多发育冲积平原,河谷呈宽而浅的槽形。

在河流入海或入湖处,泥沙淤积,多发育三角洲。

三角洲和冲积平原地势低平,组成物质颗粒较细,适合农耕。

3.河流其它地貌在地势平缓地区,常常看到呈“S”形弯曲的河道,即河曲。

洪水泛滥时,河水冲断河曲的颈部,使弯曲部分与河道分离,形成牛轭湖。

三、风沙地貌1.概况(1)概念:在干旱地区,以风力为主形成各种地貌统称风沙地貌。

(2)分布: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

2.主要类型及特点四、海岸地貌1.概念海岸在海浪等作用下形成的各种地貌,统称海岸地貌。

2.主要类型及特点海浪等侵蚀地貌,海蚀崖、海蚀平台、海蚀穴、海蚀拱桥、海蚀柱等。

海滩、沙坝等是常见的海岸堆积地貌。

海滩分砾滩、沙滩、泥滩。

地势平坦、滩面广阔。

1.黄土高原是怎么形成的?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又是怎样形成的?[答案]黄土高原是由风力的堆积而成,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则是由流水的侵蚀而成。

2.为什么河流凹岸发生侵蚀,凸岸发生堆积?[答案]河流流经弯道时,水质点做曲线运动产生离心力。

在离心力影响下,表层水流趋向凹岸,而底部的水流在压力作用下由凹岸流向凸岸,形成弯道环流。

弯道横向水流的流速是不一致的,从表层流向凹岸的水流流速大,从河底返回凸岸的水流流速小。

(新教材)2019-2020学年湘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讲义:2.3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 Word版含答案

(新教材)2019-2020学年湘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讲义:2.3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 Word版含答案

第三节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学生用书P31]一、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1.定义:喀斯特地貌是可溶性岩石(以石灰岩为主)受地表水、地下水的溶蚀作用和伴随的机械作用所形成的各种地貌。

2.分类(1)喀斯特溶蚀地貌①溶沟:指地表水沿岩石表面和裂隙流动的过程中,对岩石不断进行溶蚀、侵蚀而形成的石质沟槽。

②石芽:凸出于溶沟之间的石脊。

云南石林就是发育比较好的石芽群。

③峰林:指高耸林立的石灰岩山峰,山坡陡峭,相对高度可超过100米,远望如林。

④孤峰:岩溶地区孤立的石灰岩山峰,多分布在岩溶平原或岩溶盆地中。

广西桂林的峰林和孤峰地貌发育良好。

⑤溶斗(喀斯特漏斗):喀斯特地区一种口大底小的圆锥形洼地,平面轮廓为圆形或椭圆形。

也有的地方称为天坑。

⑥地下溶洞:富含CO2的水在地下沿裂隙流动时,将灰岩溶解后随水带走,形成溶洞。

(2)喀斯特沉积地貌①钙华:在合适的条件下,富含Ca(HCO3)2的地下热水接近或出露于地表时,因CO2大量逸出,导致CaCO3沉积,形成钙华。

常见的有钙华坝、钙华湖等。

②石钟乳、石笋、石柱在溶洞内,富含Ca(HCO3)2的水中,CO2逸出,CaCO3在洞顶、洞壁和洞底发生沉积,形成石钟乳、石笋和石柱等。

a.石钟乳:由洞顶向下发育。

b.石笋:由洞底向上发育。

c.石柱:石钟乳与石笋连接起来。

二、海岸地貌1.海岸带:指陆地与海洋互相接触和互相作用的地带。

2.海岸地貌:海岸带在构造运动、海水运动、生物作用和气候因素等共同作用下所形成的地表形态,分为海蚀地貌和海积地貌。

(1)海蚀地貌①海蚀崖:海水不断冲击岸边基岩,淘空下部的岩石,使上部的岩石塌落,形成高出海面的陡崖。

②海蚀平台:在波浪作用下海蚀崖不断后退,形成微微向大海倾斜的基岩平台。

③海蚀柱:在海蚀平台上,有些抗蚀能力强的部分保留下来,成为海蚀柱。

(2)海积地貌:泥沙来源比较丰富的海岸,在波浪和沿岸流的共同作用下,泥沙发生堆积,形成各种海积地貌,如海滩、沙嘴、离岸堤、水下沙坝等。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常见地貌类型(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常见地貌类型(含答案)

4.1常见地貌类型考点基础练考点一喀斯特地貌“桂林山水甲天下”是赞美桂林及其周边地区喀斯特山水风光的一句名言。

桂林山水北起兴安,南到阳朔,有100多千米的山水风光,是中国乃至世界罕见的喀斯特地貌区。

这里山奇水秀,风光绚丽,人们将其自然景观总结为“四绝”,即簪山、带水、幽洞、奇石。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簪山”地貌类型指的是()A.石钟乳B.石笋 C.石芽 D.峰林2.地面喀斯特地貌的成因是()A.流水的搬运作用B.流水的冲积作用C.流水的溶蚀作用D.冰川的刨蚀作用3.典型的喀斯特淀积地貌形态有()A.石芽、漏斗、落水洞B.石钟乳、石笋、石柱C.天生桥、石林、洼地D.溶洞、地下河、峰丛【答案】1.D2.C3.B【解析】1.峰林是基部断续相连,群峰林立的石灰岩地区的地貌形态,“簪山”地貌类型是峰林,D正确;石钟乳和石笋是地下喀斯特地貌,一般分布在溶洞中,AB错;石芽指可溶性岩石表面沟壑状溶蚀部分和沟间突起部分,C错。

故选D。

2.地面喀斯特地貌主要有石芽→石林→峰林、峰从→孤峰→残丘,溶沟→洼地→溶蚀谷地,落水洞,成因是流水溶蚀作用;,C正确、ABD错。

故选C。

3.喀斯特地貌中的溶沟、洼地、峰丛、峰林、孤峰、残丘及地下暗河、溶洞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而溶洞中的石钟乳、石幔或石帘、石笋、石柱等是流水的淀积作用形成的,B正确、ACD错。

故选B。

电望远镜(FAST),它建于贵州平塘县大窝凼,是喀斯特地貌所特有的一大片漏斗天坑群。

它就像一个天然的“巨碗”,刚好盛起望远镜如30个足球场面积大的巨型反射面。

下图为FAST景观图。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4.“中国天眼”选址大窝凼的主要原因是()A.基础稳定,地下水不易下渗B.环境优美,大气能见度好C.地形独特,开挖工程量小D.人口稠密,基础设施完善5.该地区喀斯特地貌()A.形成的最基本条件是可溶性岩石广布B.溶蚀作用形成的浑圆状石灰岩山峰成片分布形成石柱C.淀积作用形成从地面向上长高的堆积体是石钟乳D.不易形成水土流失,有利于农业发展【答案】4.C5.A【解析】4.由材料可知,“中国天眼”主要用于天文观测,选址大窝凼主要原因是该地是喀斯特地貌,多天坑、溶洞,地下水容易下渗,A错误;四周高,中间低的地形便于安置射电望远镜,建设工程量小,人烟稀少,电磁波干扰小,C正确,D错误;环境优美与“中国天眼”选址无关,B错误。

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课后习题word第1节 第1课时 喀斯特地貌与河流地貌

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课后习题word第1节  第1课时  喀斯特地貌与河流地貌

第一节常见地貌类型第1课时喀斯特地貌与河流地貌必备知识基础练(2022湖南衡阳期末)读喀斯特地貌形成过程示意图,完成1~2题。

1.按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先后顺序,下列选项排序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C.③①②④D.①③④②2.我国下列高原中,喀斯特地貌分布比较普遍的是()A.云贵高原B.黄土高原C.青藏高原D.内蒙古高原塌陷天坑是由地下暗河强烈的作用导致岩层的不断崩塌并向上达到地表而成。

其发展经历地下暗河、地下崩塌大厅、天坑等几个主要阶段。

下图示意重庆小寨天坑发育的三个阶段。

据此完成3~4题。

3.小寨天坑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A.冰川侵蚀B.海浪侵蚀C.流水溶蚀D.火山喷发4.塌陷天坑形成过程中,地下大厅的主要发育方向为()A.由地表到地下B.由地下到地表C.由上游向下游D.由四周向中心读某河流示意图,完成5~6题。

5.甲处地貌的形成与下列哪个因素有关?()A.中游落差小B.流水侵蚀作用C.河流含沙量大D.入海口潮差大6.造成乙现象最终消失的原因是()A.地壳运动B.风化作用C.侵蚀作用D.堆积作用某些地区的河流能够自然裁弯取直,河水由取直部位径直流去,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牛轭湖。

下图示意某地区牛轭湖分布。

据此完成7~8题。

7.下列地区最容易形成牛轭湖的是()A.横断山区B.呼伦贝尔草原C.黄土高原D.塔里木盆地8.促使河流自然裁弯取直形成牛轭湖的主要作用是()A.风化作用B.堆积作用C.侵蚀作用D.搬运作用9.(2022山西太原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为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力,某学校开展了以“流水地貌”为主题的研学摄影展。

图中的甲、乙、丙是摄影展中获奖的三幅景观照片。

(1)请分别写出三幅照片所示的流水地貌名称。

(2)请从景观特征的角度,为甲地貌写一段简短的解说词。

(3)乙、丙两幅照片被分在了同一个展区,请从成因角度给这个展区命名,并说明它们在成因上的共同点。

能力素养提升练壶穴主要是由水流携带砾石或粗沉积物研磨基岩河床形成的凹坑,壶穴易在强急流或瀑布前方形成。

喀斯特地貌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喀斯特地貌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第二章 地球表面形态
2.3.1 喀斯特地貌
1 结合视频、图像,描述喀斯特地貌的含义和特点。(区域认知) 2 结合不同区域景观图,分析喀斯特地貌的形成过程。(综合思维) 3 结合实践观察,辨认主要的喀斯特地貌类型及成因。(地理实践力)
目录
01 喀 斯 特 溶 蚀 地 貌 02 喀 斯 特 沉 积 地 貌 03 对 人 类 生 产 生 活 的 影 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农业为主,经济发展落后与地域文化多样关系不大,③错误;地形 崎岖加之交通不便,导致聚落互相之间自古以来交流不频繁,少数民 族聚居地区形成属于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①②④正确。综上所述, B正确。故选B。
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南方喀斯特地貌分布区的地下水中因溶解了大量碳酸钙而被称为“喀斯特水”,
课堂小结
喀 斯 特 地 貌
喀斯特溶蚀地貌
溶沟、石芽等
喀斯特沉积地貌
石钟乳、石笋、石柱等
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有利影响 不利影响

岩石成分易溶

岩石裂隙多
可溶性强 透水性强
水中二氧化碳含量多
溶蚀力大

水量大、流速快,水流挟带砂砾 机械冲刷作用强
温 度
适宜的气候条件
植被茂密使水中含有大量有 机酸
溶喀 蚀斯 作特 用地 强貌
喀斯特溶蚀地貌
2.喀斯特溶蚀地貌
溶沟 地表水沿岩石表面和裂隙流动 的过程中,对岩石不断进行溶 蚀、侵蚀而形成的石质沟槽; 呈长条状或网格状。
2.我国西南地区喀斯特溶洞中石笋沉淀量 最大的时节是( )
A.春夏 C.秋冬
B.夏秋 D.冬春
2.春夏时节,当地出现降水,但水量相对不是很多,水中过饱和的碳 酸盐发生沉淀,A正确 ; 夏秋季节当地降水偏多,碳酸盐多溶解,难 以沉淀,B错误 ; 秋冬、冬春温度偏低,降水偏少,碳酸盐溶解量较 少,C、D错误。故选A。

2019地理新三维同步新高考地区专用必修一讲义:第二章 第一讲 地球上的地貌景观 Word版含答案

2019地理新三维同步新高考地区专用必修一讲义:第二章 第一讲 地球上的地貌景观 Word版含答案

姓名,年级:时间:第一讲地球上的地貌景观一、读喀斯特地貌图,梳理相关知识。

1.喀斯特地貌的概念是指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等)的物质溶于水并被带走,或重新沉淀,从而在地表和地下形成形态各异的地貌。

2.喀斯特地貌的分类(1)地面喀斯特地貌:包括峰林、峰丛、孤峰、溶蚀洼地、落水洞等。

(2)地下喀斯特地貌:溶洞、地下河、石钟乳、石笋、石柱等。

3.喀斯特地貌的发育条件(1)岩石错误!(2)水错误!二、读河流地貌景观图,梳理相关知识.1.上游地区一般流经山区或高原.由于水流不断侵蚀河谷岩石,使河谷两岸岩石崩解,形成深而陡的错误!型河谷,河谷岸壁较陡,谷底狭窄,河床底部起伏不平。

2.中、下游地区河流中游大多位于山区和平原交界的山前丘陵和平原地区,下游多位于平原地区。

河流中、下游多发育冲积平原,河谷呈宽而浅的错误!型。

3.河口地区在河流入海或入湖处,泥沙淤积,多发育三角洲。

三角洲和冲积平原地势低平,组成物颗粒较细,适合农耕。

三、读下列风沙地貌景观图,梳理相关知识。

1.风沙地貌的概念及分类(1)概念:在干旱地区,以风力为主形成的各种地貌统称为风沙地貌,我国风沙地貌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

(2)分类:风沙地貌按其形态和成因一般分为风蚀地貌和风积地貌。

如上图A属于风蚀地貌,B属于风积地貌。

2.风沙地貌的成因及特征(1)风蚀地貌:是指地表沙粒在大风作用下冲击和摩擦岩石形成的地貌.风蚀地貌一般有风蚀柱、风蚀蘑菇、雅丹等地貌。

(2)风积地貌:是指被风搬运的物质,在某种条件下堆积形成的地貌。

风积地貌的形成,与风向、风速有密切关系,如图中新月形沙丘,迎风坡错误!,背风坡错误!。

多个新月形沙丘连在一起形成沙丘链,沙丘链的延伸方向与盛行风风向大致垂直。

四、读海岸地貌景观图,梳理相关知识.1.海岸在海浪等作用下形成的各种地貌,统称为海岸地貌。

2.图A是岩质海岸在海浪的侵蚀作用下形成的地貌,主要有海蚀崖、海蚀柱、海石拱桥、海蚀平台、海蚀穴等。

2019-2020年高中地理湘教版(浙江专版)必修1讲义:第二章 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 Word版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中地理湘教版(浙江专版)必修1讲义:第二章 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 Word版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中地理湘教版(浙江专版)必修1讲义:第二章 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 Word 版含答案一、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1.导致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力量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内力作用,二是外力作用。

2.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1.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1)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和六大板块的分布:地球表层的岩石圈并不是完整一块,而是被断裂带分割成六大板块,如图中A 为亚欧板块、B 为太平洋板块、C 为印度洋板块、D 为美洲板块、E 为非洲板块、F 为南极洲板块。

此外,这六大板块之间还有若干小板块。

(2)板块边界类型:图中M 为消亡边界,N 为生长边界。

(3)板块运动对宏观地形的关系:①图中a 是两大陆板块互相挤压碰撞地带,形成了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

②图中b 、c 是大陆板块与海洋板块挤压碰撞地带,形成了深邃的海沟、山脉或岛弧。

③图中d 是陆地板块内部张裂地带,形成了东非裂谷带。

2.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1)褶皱:①从地质构造上看,A为背斜,岩层向上拱起,B为向斜,岩层向下凹陷。

②从岩层新老关系上看,A中心岩层老,两翼岩层新,B中心岩层新,两翼岩层老。

③从地形上看,A常形成山地,B常形成谷地;但经过长期的外力作用,A会被侵蚀成谷地,B则成为山岭。

(地形倒置)(2)断层:岩层受力达到一定的程度,发生断裂,两侧的岩层沿断裂面产生显著的位移,称为断层。

其中,A部分叫地垒,常发育成山峰;B部分叫地堑,常形成盆地或谷地。

3.火山、地震活动和地表形态(1)岩浆喷出地表即为火山喷发,其熔岩物质的堆积常常形成火山锥、火山口等多种火山地貌。

(2)大地由于构造运动而快速震动称为地震,其结果往往造成地壳断裂和错动。

[温馨提示]地质构造是单纯内力作用形成的,而地表形态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因此,仅依据地表形态判断地质构造是不准确的。

知识点一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核心要点掌握好———————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读部分板块构造示意图,回答1~3题。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课后习题:喀斯特地貌与河流地貌(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课后习题:喀斯特地貌与河流地貌(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四章地貌第一节常见地貌类型喀斯特地貌与河流地貌课后篇巩固提升合格考达标练猴子沟风景区内部资源是一个有机组合的整体,主要景观有大面积的草原与草原中的峡谷、沟谷、峰林、峰丛、竖井、天坑、洼地等(如下图所示)。

读图,完成1~2题。

1.图示地区可能位于我国的()A.青藏高原B.内蒙古高原C.黄土高原D.云贵高原2.该地区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风力侵蚀B.流水堆积C.冰川侵蚀D.流水溶蚀1题,图示反映的地貌属于喀斯特地貌,大多分布于我国的云贵高原。

第2题,图示喀斯特地貌主要是石灰岩经长期的流水溶蚀作用形成的。

2.D读图,完成3~5题。

3.图中B处的地貌名称是()A.冲积扇B.河口三角洲C.山脊D.悬崖4.图中河流沉积物从B处到A处的情况是()A.颗粒大小不分,杂乱地堆积B.由B处到A处依次是黏土、粉砂、砂、砾石C.由B处到A处依次是砾石、黏土、粉砂、粗砂D.由B处到A处依次是砾石、砂、粉砂、黏土5.图中C河段河谷形态及所受的外力作用分别是()A.“V”形谷、流水侵蚀B.“V”形谷、流水堆积C.“U”形谷、流水搬运D.“U”形谷、冰川侵蚀3题,图中B处位于河流出山口处,由于地势趋于平缓,河道变宽,泥沙堆积,易形成冲积扇。

第4题,图中河流从B处到A处受到流水堆积作用,颗粒大、密度大的沉积物先堆积,颗粒小、密度小的后堆积,因此由B处到A处依次是颗粒由大到小的砾石、砂、粉砂、黏土。

第5题,图中C河段位于河流的上游,受河流下蚀作用,河谷呈“V”形。

4.D5.A读某河流示意图,完成6~7题。

6.甲处地貌的形成与下列哪个因素有关?()A.中游落差小B.流水侵蚀作用C.河流含沙量大D.入海口潮差大7.造成乙现象最终消失的原因是()A.地壳运动B.风化作用C.侵蚀作用D.堆积作用6题,甲处为三角洲,它的形成与河流泥沙堆积有关,河流含沙量大有利于三角洲的发育;中游河流落差大小对河流入海口处的地貌形成没有必然影响;入海口潮差大不利于三角洲的形成。

4.1.2喀斯特地貌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

4.1.2喀斯特地貌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

下 石钟乳、石幔、石帘:溶洞顶部向下发育。



斯 石笋:溶洞底部向上发育。

特 石柱:石钟乳和石笋连接起来形成。

喀斯特地貌
1 喀斯特地貌的形成
可溶性岩石
降水丰富
气候温暖
2 喀斯特地貌的特点
地表喀斯特地貌
地下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地貌
年 级:高 一
学 科:地理(新人教版)
桂林漓芦江笛岩
喀斯特地貌
1 喀斯特地貌的形成 2 喀斯特地貌的特点
喀斯特地貌的形成
喀斯特地貌的形成
组成地壳的岩石有一部分是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等。在适当条件下, 这类岩石的物质溶于水并被带走,或重新沉淀,从而在地表和地下形成形态 各异的地貌,统称为喀斯特地貌。
可溶性岩石
降水丰富
气候温暖
2 喀斯特地貌的特点
地表喀斯特地貌
地下喀斯特地貌
溶沟:呈长条形或网格状,地面高低不平,崎岖难行。
地 洼地:面积较大,底部平坦,是当地重要的农耕区。


喀 峰丛:呈锥状耸立,基部相连。

斯 特 峰林:呈锥状耸立,基部微微相连或不相连。
地 貌
孤峰:峰林进一步发展的结果。
地 溶洞:常常呈层状分布。
CaCO3 + CO2 + H2O = Ca(HCO3)2 Ca(HCO3)2 ≜CaCO3↓ + CO2↑ + H2OLeabharlann 可溶性岩石降水丰富
气候温暖
贵州 云南 广西
地图出自岩溶地质研究所
地表喀斯特地貌
首先_大__气__降__水___在平坦的岩石表 面溶蚀出__溶__沟__,溶沟进一步加深加 宽就形成了溶蚀_洼__地___,溶沟相互交 错,将岩石分割成__峰__丛__,溶沟加深 形成__峰__林__,大量山峰被溶蚀变矮甚 至消失,剩余__孤__峰__,孤峰进一步被 溶蚀成__残__丘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课时 喀斯特地貌
(原教材必修一第三单元第三节)
学习目标:1.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喀斯特地貌,并能描述其主要特点。

(重难点)2.掌握喀斯特地貌的主要类型及其成因。

(难点)
一、认识喀斯特地貌
1.喀斯特 是指石灰岩地区的地貌、水文现象和景观。

2.喀斯特作用的本质 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和淀积作用。

化学过程如下:
(1)溶蚀作用:CaCO 3+H 2O +CO 2===Ca(HCO 3)2
(2)淀积作用:Ca(HCO 3)2===CaCO 3↓+H 2O +CO 2↑
3.喀斯特地貌的发育条件
(1)岩石⎩⎨⎧可溶性:最主要的可溶性岩石是碳酸盐类岩石透水性:岩石空隙和裂隙的发育程度越高,透水性越好
(2)水⎩⎨⎧溶蚀力:取决于水中所含二氧化碳、有机酸和无机
酸的数量,以及水的流动性强弱流动性:取决于大气降水、地面坡度以及岩石裂隙 的类型和连通性
4.喀斯特地貌的分类
(1)地面喀斯特地貌:包括峰林、峰丛、孤峰、溶蚀洼地、落水洞等。

(2)地下喀斯特地貌:溶洞、地下河、石钟乳、石笋、石柱等。

二、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
1.实质:是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相互作用的结果。

2.发育条件
(1)温度越高,水中二氧化碳含量越少,溶蚀作用越弱,所以热带地区喀斯特地貌发育不如温带地区典型。

()
(2)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最基本条件是岩石的透水性。

()
(3)桂林地区流水沉积作用强烈,淀积沉积地貌发育。

()
(4)桂林地区岩石的可溶性、透水性都很好。

()
(5)喀斯特作用的本质是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和淀积作用。

下列岩石属于可溶性岩石的是()
A.石灰岩B.花岗岩
C.玄武岩D.大理岩
提示:(1)×热带地区虽然水中含有二氧化碳的量少,但由于热带地区雨量充沛,水循环快,气温高,植被分泌出有机酸,这些加速了喀斯特地貌的过程,因而热带地区喀斯特地貌发育比温带地区典型。

(2)×岩石的可溶性是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最基本条件。

(3)×桂林地区属亚热带湿润地区,降水丰富,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

(4)√桂林地区的石灰岩厚度大,岩性纯,空隙和裂隙发育广泛,所以岩石的可溶性、透水性都很好。

(5)A[形成喀斯特地貌最主要的可溶性岩石是碳酸盐类岩石,如石灰岩、白云岩;花岗岩、玄武岩为岩浆岩,大理岩为变质岩。

]
周,攒作碧莲玉笋世界矣。

”清代诗人刘名誉诗云:“桂林山水世争夸,阳朔奇峰又一家。

我坐扁舟随意看,果然千朵碧莲花。


问题1 (区域认知)文中“碧莲玉笋”“奇峰”“碧莲花”指的是桂林阳朔的什么地貌?这种地貌景观的成因是什么?
提示:桂林的喀斯特地貌。

该地貌景观的形成与流水的侵蚀作用和溶蚀作用有关。

问题2 (区域认知)云贵高原地区为什么地下水丰富而地表水缺乏?
提示:云贵高原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但以喀斯特地貌为主,多溶洞,地表水渗漏严重,而且多暗河。

问题3 (综合思维)喀斯特作用能否进行和强度大小的影响因素分别是什么? 提示:喀斯特作用能否进行主要取决于岩石的可溶性和水的溶蚀力,而喀斯特作用的强度大小则受岩石的透水性和水的流动性的影响。

[归纳总结]
1.喀斯特作用的基本条件
2.喀斯特地貌类型及成因
桂林山水是中国也是世界罕见的喀斯特地貌,这里山奇水秀,风光绚丽。

下图为桂林山水景观图。

据此回答(1)~(3)题。

(1)塑造桂林山水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 .流水的搬运作用
B .海浪的侵蚀作用
C .流水的溶蚀作用
D .冰川的剥蚀作用
(2)构成桂林山水山体的岩石主要是( )
A .岩浆岩
B .玄武岩
C .花岗岩
D .石灰岩
(3)下列对不同地区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人在水下走,船在天上行”——黄河中游河段
B .“远看是山,近看成川”——云贵高原
C .“千沟万壑,支离破碎”——华北平原
D.“青莲出水,碧莲玉笋世界”——桂林山水
(1)C(2)D(3)D[第(1)题,塑造桂林山水的主要外力作用是流水的溶蚀作用。

第(2)题,桂林地区石灰岩广布,石灰岩厚度大、岩性纯,空隙和裂隙发育广泛,可溶性、透水性好。

第(3)题,“人在水下走,船在天上行”——黄河下游河段;“远看是山,近看成川”——青藏高原;“千沟万壑,支离破碎”——黄土高原。

]
地理实践力:认识喀斯特地貌
徐霞客在考察了广西、贵州、云南后,对这一带发育的峰林地貌作了总结:“峭峰离立,分行竞颖”,“磅礴数千里,为西南奇胜”。

他还指出这“磅礴数千里”的喀斯特地貌,并不是一成不变,而是各省有各省的特点:广西之山的特点是“有纯石者,有间石者,各自分行独挺,不相混杂”;云南之山,“皆土峰缭绕,间有缀石,亦十不一二,故环洼为多”;贵州之山,“则介于二者之间,独以逼耸见奇”。

又说:云南之山“惟多土,故多壅流成海,而流多浑浊”,广西“惟石,故多穿穴之流,而水悉澄清”,至贵州则“介于二者之间。


古往今来,“桂林山水甲天下”不知唤起了多少人对桂林山水的神往。

读图,回答1~3题。

1.图中属于地面喀斯特地貌的是()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2.图中景观主要与喀斯特淀积作用有关的是()
A.①B.②
C.③D.④
3.景观④的代表性喀斯特地貌形态有()
A.石芽、漏斗、落水洞B.石钟乳、石笋、石柱
C.天生桥、石林、洼地D.溶洞、地下河、峰丛
1.A
2.D
3.B[喀斯特地貌分为地面喀斯特地貌和地下喀斯特地貌。

地面喀斯特地貌包括峰林、峰丛、孤峰、溶蚀洼地、落水洞等,地下喀斯特地貌包括溶洞、地下河、石钟乳、石笋、石柱等,其中石钟乳、石笋、石柱是在淀积作用下形成的。

]
读图,回答1~3题。

1.该景观是()
A.九寨沟风光B.桂林山水
C.鼎湖山保护区D.长白山天池
2.该景观的主要成因是()
A.冰蚀作用B.流水溶蚀作用
C.风力侵蚀作用D.海浪侵蚀作用
3.该景观地貌属于()
A.雅丹地貌B.丹霞地貌
C.冰蚀地貌D.喀斯特地貌
1.B
2.B
3.D[该景观是著名的桂林山水中的漓江风光,是由流水的溶蚀作用形成的,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

]
读喀斯特作用中的溶蚀和淀积作用的化学过程,回答4~6题。

甲CaCO3+CO2+H2O===Ca(HCO3)2
乙Ca(HCO3)2===CaCO3↓+CO2↑+H2O
4.地面喀斯特地貌的形成主要与哪一过程有关()
A.甲B.甲和乙
C.乙D.部分甲,部分乙
5.乙发生的基本条件是()
①水中的CO2含量增多②压力升高③温度降低
④压力降低⑤温度升高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④⑤
6.有利于甲、乙反应进行的条件是()
①岩石的可溶性强
②岩石的透水性强
③水的流动性好
④岩石的空隙、裂隙大
A.①②B.①②③
C.③④D.①②③④
4.A
5.D
6.D[第4题,地面喀斯特地貌主要是化学溶蚀作用形成的,化学方程式甲反映了这一过程。

第5题,方程式乙反映了化学淀积作用,其反应的基本条件是压力降低,温度升高。

第6题,反应甲、乙表示了喀斯特地貌的形成过程,影响其反应进行的条件包括岩石的可溶性和水的流动性等因素。

]
(教师独具)
教材P71活动
1.喀斯特地貌发育需要的基本条件:①可溶性岩石;②丰富的地表水或地下水。

桂林地区形成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的原因是这里石灰岩分布广、厚度大、岩性纯、裂隙多,气候温暖,降水量大,地表水和地下水丰富,植被茂盛。

2.来自大气圈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圈中的地表水、地下水对岩石圈中的石灰岩
产生溶蚀作用;溶蚀作用形成的溶洞、暗河等又为地下水提供了贮存空间。

生物圈中植物生长茂盛的地区,土壤中有机酸的含量较高,对岩石的溶蚀起促进作用。

喀斯特地貌一方面可以作为旅游资源加以开发利用,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同时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另一方面喀斯特地貌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给铁路、公路、水库等建设带来安全隐患,增加建设成本;喀斯特地貌区容易产生水土流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