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新考纲诗歌鉴赏之选择题导学案(教师).doc
诗歌鉴赏指导学案1-2复习教案
诗歌鉴赏指导学案1-2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汉族文化中诗歌在文化宣传中的地位,掌握诗歌鉴赏的知识和方法;2.具备快速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较好地理解和感悟古典诗歌;3.能在古典诗歌的朗诵、赏析中获得美学享受,提高自身修养和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通过学习古典诗歌,深入了解古代文化、历史和人文精神;2.掌握古诗文的基本鉴赏技巧和方法,提高听辨、鉴赏和表达能力;3.加深对打分韵、七言律诗、五言绝句等诗种的理解。
2.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进入古代人文环境,全面理解古典诗歌的文化内涵和深层次奥义;2.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增强对古典诗歌的鉴赏和理解;3.创造性教学,激发学生自我的文学创作潜力。
三、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法2.讲授与互动相结合3.阅读和讲评相结合4.多媒体与音频教学相结合四、教学内容1.诗歌鉴赏基础(1)诗歌鉴赏的定义和意义•什么是诗歌鉴赏?•为什么要学习诗歌鉴赏?(2)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流程•学习古代汉族文化的方法和途径。
•学习诗歌鉴赏的步骤和流程。
(3)中国古诗文的发展和特点•古代汉族文化的历史背景。
•中国古诗文的分类和特点。
2. 诗歌鉴赏入门(1)古诗文常见手法和技巧•建议学生掌握一定的词汇量、熟悉句式和思路,大大提高诗歌鉴赏的效率。
(2)古诗文的情感表现和意象传递•表情达意的技巧和方法。
•探究诗歌中的意象,并分析这些意象的含义和传递方式。
(3)古诗文细节•诗歌的特殊性。
•学习和理解措词、句子,加强对古代汉字的理解。
3. 具体体裁的诗歌鉴赏(1)打分韵•探究打分韵的特点。
•分析一首打分韵的诗歌,了解它的韵律和修辞。
(2)七言律诗•探究七言律诗的特点。
•分析一首七言律诗,理解其句式、韵律和语言的特点。
(3)五言绝句•探究五言绝句的特点。
•分析一首五言绝句,理解其句式、韵律和语言的特点。
五、教学评估1.针对学生的不同差异,设计不同类型、难度的课堂作业和考试;2.重视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特别是通过课后阅读与写作作业,增强学生的文学写作能力;3.通过多元化的方式,检查学生在“名篇欣赏、“文言阅读”、“诗选鉴赏”等学习方面的知识程度,并对学生进行及时反馈。
(完整word)高考古代诗歌鉴赏之选择题教案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诗歌鉴赏选择题解法探究【教学目标】1.了解高考诗歌鉴赏选择题的设题角度。
(考什么?)2.探究高考诗歌鉴赏选择题的设题陷阱。
(怎么考?)3.探究高考诗歌鉴赏选择题的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怎么解?)4.提高诗歌鉴赏选择题的得分能力。
【教学过程】一、真题再现【2017全国Ⅲ卷】编集拙诗,成十一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白居易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
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
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
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
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C )( D )(5分)A.《长恨歌》和《秦中吟》都是白居易的得意之作,能够作为其诗歌创作的代表。
B.元稹常常私下对白居易的诗歌进行模仿,这从侧面说明了白诗较高的创作水准。
C.白居易在诗中称呼李绅为“短李”,也隐含着不太认可李绅诗歌创作的意思。
D.作者坚信自己必将因文学成就而名扬后世,因此并不介意在当时是否得到认可。
E.在诗的最后两句中,白居易称,自己新编出的诗集可以成为自我炫耀的资本。
【2018全国Ⅲ卷】精卫词王建精卫谁教尔填海,海边石子青磊磊。
但得海水作枯池,海中鱼龙何所为。
口穿岂为空衔石,山中草木无全枝。
朝在树头暮海里,飞多羽折时堕水。
高山未尽海未平,愿我身死子还生。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3分)A.作者对精卫辛劳填海的动机感到困惑,因此用提问的方式来开启全篇。
B.诗的第三、四句设想,若有一天海水枯干,海中的鱼龙也会陷入困境。
C.第五至第八句着力描写精卫填海的艰辛,不仅奔波劳碌而且遍体鳞伤。
D.这首诗的语言质朴无华,平白如话,与白居易的《观刈麦》一诗相近。
(A.从诗的最后两句“高山未尽海未平,愿我身死子还生”可看出作者对精卫这个神话人物的赞美。
)古代诗歌鉴赏从2017年采用“选择题+简答题”的命题形式并非什么“创新之举”,这种题型十几年前就早已被大多数考卷采用过。
高考复习诗歌鉴赏导学案(教师版) 人教课标版(免费下载优秀版)
一、学习目标:⒈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⒉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二、重难点:培养诗歌鉴赏的能力,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
突破策略:主要通过方法归纳——尝试高考——强化训练的方式进行突破。
教学方法:⑴讲授法。
通过教师的示范讲授,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消除对诗歌鉴赏的神秘感,增强诗歌鉴赏兴趣。
⑵讨论法。
刚开始进行诗歌鉴赏,会有一定难度,组织有效讨论,会激活学生思维。
⑶练习法。
通过一些经典的练习,使学生掌握诗歌鉴赏的规律。
课型模式:分析高考题型——归纳解题方法——变式练习巩固三、考点分值㈠考纲诠释⒈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⒉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㈡考点阐释《考试说明》对古代诗歌鉴赏的要求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具体阐释:①理解诗歌中词语的含义。
诗歌中的词语多是内涵丰富、文学性很强的词语,正确理解这些词语在诗歌中的含义,对于正确分析综合并鉴赏诗歌,有着重要的意义。
如果对诗歌中词语的含义不能正确理解,也就很难谈得上对于整首诗作分析和鉴赏。
②概括诗歌的中心思想。
每一首诗歌都表达一定的思想,高考通过对概括诗歌中心思想的考查,透视考生的整体概括能力。
③分析作者在诗歌中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
诗歌是作者思想的产物,同一事物,作者的世界观不同,处境不同,审美情趣不同,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就不同。
古代诗歌阅读,就是要透过诗歌的语言外壳,发掘出作者在作品中的思想情感。
④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诗歌是艺术地运用语言,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高考通过对诗歌形象、语言和艺术技巧鉴赏的考查,可以评估出一个人的文学品位。
⑤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
对文学作品思想内容的评价属于创造思维的范畴,不但需要调动考生阅读的积极性,还要开动考生主观思维的机器,因此,科学地评价一首诗的思想内容,非要下一番苦功不可。
㈢考题类型:表述或表述选择四、预习内容㈡-年辽宁省高考诗歌鉴赏信息统计表五、导入新课我们可以不够富有,但精神不能贫穷;我们可以不够渊博,但思想不能浅薄。
最新语文教案:诗歌鉴赏指导学案1-7复习教案
最新语文教案:诗歌鉴赏指导学案1-7复习教案诗歌的形象包括意象、人物形象。
诗歌的形象倾注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因此,只有真正了解了诗歌的形象,才能深入领会诗人思想感情。
一、鉴赏诗歌的意象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事物形象(景物、山川草木等)表现诗人的主观的感情。
客观事物形象,不仅是现实生活中的事物,更是含有“意”(情感)的形象,即“意象”。
意象是诗人情感显现的载体。
1.抓景物特点,探知诗人的感情“诗言歌咏,见景生情”,诗人的写景作为后一两句的情感抒发的基础。
由景物的物象可以探知诗人的情感。
如李白的《静夜思》前两句是写景,以地上霜喻月光,十分真切地描写了深秋静夜的寒意萧瑟。
后两句则直接抒发了思念故乡的情感。
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析】这是一首山水名篇。
首联,初秋傍晚,山雨初霁,空气清新,景色美妙。
颔联,天色已暝,却有皓月当空;群芳已谢,却有青松如盖。
山泉清冽,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有如一条洁白如瑕的素练,在月光下闪闪发光,多么幽清明净的自然美。
颈联,竹林里传来一阵歌声笑语,那是一些天真无邪的姑娘洗罢衣服笑逐着回来;亭亭玉立的荷叶纷纷向两旁披分,掀翻了无数珍珠般晶莹的水珠,那是顺流而的渔舟划破了荷塘月色的宁静。
诗人极力渲染一幅纯洁美好的图景,反映了诗人过安静纯朴生活的理想,同时也从反面衬托出他对污浊官场的厌恶。
诗人以自然美来表现人格美和一种理想中的社会美。
诗人选择的意象“新雨”、“明月”、“清泉”、“竹喧”、“莲动”等积极的意象,2.析意境,探知诗人的感情“意”就是指作者的主观感情,“境”是指的是作者所创设的生活图景,主要是由景物构成。
“意境”就是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场景融合在一起所塑造的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在意境的创设上,画面或雄浑壮丽,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或幽清明净,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或沉郁孤愁,如“野旷天底树,江清月近人”;或和谐静谧,如“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或开阔苍凉,如“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或高远辽阔,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2017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专题》导学案
班级小组姓名学号2017届高三二轮复习——诗歌鉴赏专题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总结诗歌鉴赏各种题型及解答技巧;2、掌握诗歌鉴赏常用术语。
二、【考纲阐释及考点解析】《考试大纲》对“古代诗文阅读”考试内容所作的规定中,在“鉴赏评价”能力层级有两个主要针对古代诗歌阅读的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命题特点]1.从体裁来看,以诗、词为主。
2.从题材上看,这些诗、词的题材涉及山水田园、托物咏怀、咏史怀古等多种,以写景抒情类作品为多。
3.从作品的时代来看,以唐宋时期的作品为主。
4.从题型来看,以简答题的方式考查,一般设两道题。
赋分一直是11分。
5.从考查角度来看,涉及鉴赏表达技巧和评价思想内容的试题较多,对鉴赏形象、语言和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考查,通常融入到对鉴赏表达技巧和评价思想内容的考查之中。
三、【答题方法总结】第1讲怎样读懂古代诗歌(一)古代诗歌的分类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
1.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歌”“行”“引”“曲”“吟”等古诗体裁的诗歌皆属古体诗。
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
2.近体诗也叫今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这类诗讲究字数、句数、平仄、对偶、押韵等,规矩很多。
3.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
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单调只有一段,双调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句数大体一致。
词的一段叫一阕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阕、上阕、上片,第二段叫后阕、下阕、下片。
4.曲又称为词余、乐府。
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
散曲包括小令、套数(套曲)两种。
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
(二)古代诗歌的结构章法和基本特点1.结构章法2.基本特点:情景结合①前后内容(即写景与抒情)是对应一致的,如乐景乐情,哀景哀情。
②前后内容(即写景与抒情)是相关、相反、相衬的,形成虚实相衬的关系,如乐景衬哀情等。
诗歌鉴赏指导学案1-3复习教案(通用7篇)
诗歌鉴赏指导学案1-3复习教案(通用7篇)诗歌鉴赏指导学案1-3复习教案(通用7篇)诗歌鉴赏指导学案1-3复习教案篇1第六节分类鉴赏诗歌的内容大致分为这样几类:送别诗、写景诗、咏史诗、咏物诗等。
下面分别说明。
一、送别诗(一)古人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更重离别。
士大夫们送别,不光是备酒饯行,折柳相送,还常常写诗送给行者(送别),或留给居者(留别),所以,表达离愁别绪是古代诗歌常见的一种主题。
送别诗是古诗词中的一个大类。
他们一般按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而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这类诗歌大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调,如柳永的《雨霖铃》。
这类诗歌在艺术手法上大多是采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也借助于想象、联想塑造形象。
以婉约派词人、诗人写的较多。
关于送别诗的作法,《诗法家数》曾作过如下归纳:“第一联叙题意趣;第二联合说人事,或叙别,或议论;第三联合说景,或带思慕之情,或说事;第四联合说何时再会,或嘱托,或期望。
于中二联或倒乱并说亦可,但不可重复,须有次第。
末句要有理警,意味渊永为佳。
”(二)举例送刘司直赴安西王维绝域阳关道,胡烟与塞尘。
三春时有雁,万里少行人。
苜蓿随天马,蒲桃逐汉臣。
当令外国惧,不敢觅和亲。
[解说]全诗从地点、景物特点写起,然后叙述史实,赞扬汉朝的威德,结点出全诗的主旨:你这次去安西一定要让外族惧怕,不要去寻找屈辱的“和亲”方略。
赋得暮雨送李胄韦应物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解说]:题目开门见山,点出是在暮雨时分送别李胄,用景物特征为送别定下了调子,建业──则是友人要去的地方。
“深深的海门看不到尽头,远处的浦树在雨中摇曳,诉不完的别情,就如同这无边的雨丝。
”这四句则把别情形象化,反衬了情义的深重。
(三)检测练习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送杜十四之江南孟浩然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导学案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导学案(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小学作文、初中作文、高中作文、单元作文、话题作文、体裁作文、读后感、英语作文、作文素材、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primary school composition, junior high school composition, senior high school composition, unit composition, topic composition, genre composition, post-reading feeling, English composition, composition material,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高三语文《诗歌鉴赏》导学案年级:高三学科:语文章节、课时:高考诗歌鉴赏诗歌鉴赏导学案教学目标:1 构建诗歌鉴赏的知识网络;2 掌握诗歌鉴赏的必要知识、方法、技巧;3 培养学生诗歌鉴赏的能力。
诗歌鉴赏导案
诗歌鉴赏导学案1:鉴赏诗歌的形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明确诗歌形象类型,归纳总结形象类题答题一般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掌握鉴赏方法,规范学生解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掌握诗歌形象(意象)、意境的基本内涵,会品味分析诗歌的形象。
体悟作者情思,引发学生共鸣,培养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诗歌鉴赏形象类题目的答题方法与规范。
【教法和学法】真正要让语文教学的课堂从过去的讲堂变成学生的学堂,就必须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优化教学方法。
本课我打算借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实施诱思探究教学法,力求激发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即让学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用自己的思维去创新,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
教师只作必要的引导提示,使学生在反复品读中理解与感悟。
具体操作如下:1、师生互动法。
师生共同学习、相互交流、相互促进。
2、引导点拨法。
鼓励、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问题是学习的根本原因,它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
教师适时适当地点拨,及时规范了课堂的教学内容,使课堂教学做到了有放有收。
3、练习强化法。
高三复习,练习必不可少。
通过拓展与迁移,强化学生的鉴赏能力和解题能力。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究。
要重视师生的语言交际和心灵沟通。
”“重视学生思维方法的学习。
”据此,在本课的学习过程中,我打算让学生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以“读诗——说诗——解诗——悟诗”为步骤,由浅入深,提高自己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具体方法如下:1、课前自学法。
课前自学是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阶段,此环节必须保证充分的思考和准备时间,以便让学生对即将学习的知识有一个宏观上的把握,为课堂建构新知作好材料、背景、经验方面的铺垫。
2、合作探究法。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学会欣赏他人、善于与他人交流、合作。
学生间的平等性易于他们交流,大胆的表达能够实现自主学习。
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选择题学案
诗歌鉴赏选择题1学习目标1.明确高考诗歌鉴赏选择题的命题方向和设误角度。
2.探究高考诗歌鉴赏选择题的赏析关键和解题技巧。
学习过程1.回顾试题,明考向,知考法题许道宁画 [注]陈与义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
(手法风格)B.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
(内容概括)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
(词句翻译)D.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
(情感揣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投长沙裴侍郎杜荀鹤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
只望至公将卷读,不求朝士致书论。
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魂。
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恩。
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人表示,虽然自己的社会地位低下,但对儒家思想的信奉坚定不移。
B.“朱门”“孔门”分别代指世俗的权势与精神的归依,形成鲜明的对比。
C.诗人希望自己能凭借真才实学通过正常渠道进身,而不愿去寻找捷径。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和南丰先生出山之作①陈师道侧径篮舁两眼明,出山犹带骨毛清。
白云笑我还多事,流水随人合有情。
不及鸟飞浑自在,羡他僧住便平生。
未能与世全无意,起为苍生试一鸣。
[注]①南丰先生:即曾巩,陈师道敬重仰慕的师长。
②侧径:狭窄的路。
篮舁:竹轿。
③骨毛清:谓超凡脱俗,具有神仙之姿。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出山之初的曾巩,展现出来的是一个明净爽利、风骨秀异的高士形象。
B.颔联两句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白云和流水对于曾巩出山的态度。
C.住在山中的僧人虽然不能像飞鸟一样自由自在,但其生活也令人羡慕。
D.陈师道在诗中书写了曾巩的人生志趣与处世情怀,笔端饱含敬佩之情。
(导学案)诗歌鉴赏导学案一
诗歌鉴赏导学案一2月22日李小菊【学习目标】1、了解诗歌类型和考点2、读懂诗歌,初步鉴赏诗歌【重点难点】读懂诗歌,鉴赏诗歌【学习方法】自主探究【课时安排】一课时【学习过程】一、观看“中国诗词大会”第五季总决赛片段,激发兴趣。
二、了解诗歌鉴赏考点(一)、形象鉴赏(二)、语言鉴赏诗歌鉴赏(三)、表达技巧鉴赏考点(四)、思想内容评价(五)、诗人观点态度理解(一)、形象鉴赏1、诗歌形象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2、形象鉴赏方法:(1)、抓住有关“形象”描写的具体语句和表达技巧分析形象的特征。
(2)、结合对“形象”的评价句和诗中主旨句,分析形象蕴含意义。
诗歌形象鉴赏答题步骤:(1)、诗中塑造或描绘了具有什么特点的什么形象(2)、结合诗句和表达技巧具体分析形象特点(3)、点出形象所蕴含的意义(抒发什么思想感情,表达什么理想追求、品格性情)(二)、诗歌语言鉴赏语言考查重点:1、语言特色2、炼字3、一词领全诗4、诗句赏析1、语言特色答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语概括语言特色(如:清新淡雅或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快浅显或简洁洗练、委婉含蓄;沉郁顿挫、浑厚雄壮等)(2)、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语言特色(3)、指出表现了什么感情等2、炼字答题步骤:(1)、解释字词的语境含义(2)、结合具体诗句和手法,描述景象(3)、烘托什么意境,表达什么感情,体现什么主旨等3、一词领全诗答题步骤:(1)、内容上,思考对突出主旨、思想,奠定感情基调所起的作用(2)、结构上,思考有不有线索、承上启下、前后照应等作用4、诗句赏析答题步骤:(1)、翻译解说诗句的意思(注意省略的补充、倒装的调整语序)或分析诗句中传神的词语(2)、结合手法,概括景物特征或描绘意境(3)、表达什么感情,体现什么主旨等5、赏析叠词的表达效果:(1)、增强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美(2)、能够突出事物的什么特征(3)、便于抒发强烈的什么思想感情(三)、表达技巧(艺术手法)鉴赏1、艺术手法的判断及表达效果分析①手法本身的效果做题指导②写景状物、表达效果分析角度③表情达意④说明事理1、比喻:生动表现事物特征,形象说明道理,鲜明表达感情。
高考语文复习---07诗歌鉴赏--选择题训练导学案 (学生版+教师版)
高三语文学科导学案编号007 使用时间编制人授课内容(1课时)班级姓名小组学习目标诗歌鉴赏之选择题导学流程学习目标:1、了解高考诗歌鉴赏选择题的设题角度、设题陷阱。
2、探究高考诗歌鉴赏选择题的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自主学习:一、考查实质:1、鉴赏形象—人物、景物、事物2、赏析语言—练字、炼句、诗眼、语言风格3、鉴赏表达技巧—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4、理解诗歌内容—背景、题材、作者5、把握作者情感态度二、诗歌鉴尝选择题常见设误角度1.语言语风类错误:或故意译错实词虚词;或对诗歌的语言风格判断错误。
2.意境意象类错误:对诗歌的意象寓意判断错误;或对意境的概括错误。
3.技巧手法类错误:对诗歌运用的写作技巧的类型或作用判断错误。
4.思想情感类错误:拔高情感(对诗歌中描写情感故意妄加引申,添上某种光圈);或转移情感。
5.观点内容类错误:扩大范围(把作家的某一具体作品风格用其整体作品风格来代替诗歌)。
三.七大设误陷阱曲解文意、无中生有、以偏概全、夸大缩小、张冠李戴、偷换概念、关系混乱四.方法小结:1.审清题目明要求。
2.细读诗歌是前提。
(关注标题、作者、注释、关键词等)。
3.切分信息是关键。
(根据逗号,判定一个选项有几个知识点需要判断。
)4细读选项划敏感。
5正选排除巧妙用。
6正确答案自分明。
五.需关注敏感点:1选项中的“意谓”、“状写”、“描绘”、“写出”等词。
2回归文本,从整体上把握写作对象。
3景物描写的时节、地点、特点,4事件、人物、动作或评价。
5选项中的“语言”、“”“表达”、“抒发”等词。
6对意境、氛围、基调的判定,7·要探究诗人写作意图,抓准情感。
8注意结合注释分析。
9选项中的手法判定。
合作探究:落叶修睦①雨过闲田地,重重落叶红。
翻思向春日,肯信有秋风。
几处随流水,河边乱暮空。
只应松自立,而不与君同。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首联的“重重”表示落叶之多,不禁让人想到杜诗“无边落木萧萧下”。
诗歌鉴赏指导学案1.docx
诗歌鉴赏指导学案1—1诗歌鉴赏高考要求:鉴赏评价E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目标:弄清高考要求,阐释考点1.鉴赏用词之妙、思想情感、表达技2.分类别鉴赏:送别诗、写呆诗、咏史诗、咏物诗3.十大置疑角度4.分类鉴赏5.表达技6.做题指导一、考点要求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彖、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二、考点阐释1.鉴赏作品中的形象,包括事物形象、景物形象、人物形象,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屮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2.鉴赏作品的语言包括准确理解令关词语的特定意义、比喻意义、隐含意义、暗示意义;还包括准确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赏析诗歌语言描绘形象、表达情感、创造意境的艺术效果。
3.赏析表达技巧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衬托、对比、反语、反复等修辞技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热、象征、对比、映衬烘托、欲扬先抑、先声夺人、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塑造人物形象时,称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比兴(间接抒情的诗歌),直抒胸臆(直接抒情的诗歌)等表现技巧。
4•评价作品思想内容包括概括主旨,简析作品的政治意义、思想意义、人生意义,赏析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指出局限性。
三、历年高考古典诗歌鉴赏题目有何特点明确:盘点一、历年的古典诗歌高考试题均选自唐宋诗词,具有经典、规范的特点;考査的形式主耍有客观题和主观题,且rti客观题向主观题转化;盘点二、历年的高考试题均是近体诗,口大多数是短小精悍的绝句,没有一年选古体诗或其他形式的诗歌;盘点三、选材应力避两点:1.家喻户晓的作品不选,以免给猜题押题者提供机会;2•艰涩冷僻者也不予考虑;盘点四、鉴赏的诗歌均选自课外。
故阅读相当数量的课外古典诗歌是做好鉴赏题目的前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新考纲诗歌鉴赏之选择题导学案
一、P1顾知识,温故知新
常见诗词考点:
①形象特点②思想情感③艺术手法④语言风格
二、例题导引,初步感知
【例题导引一】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请指出下列选项错误的类型:
A.词的上片无愁却强说愁,下片识愁却说不出,情感从无到有,逐层递进。
类型:结构技巧有误。
(应是“形成鲜明对比”)
B.“欲说还休”表现出词人历经艰辛后的豁达与超脱。
类型:情感寓意有误(应是忧国伤时之感)
C.反复、对比和对偶是本词采用的修辞方法,也是本词流传千古的根本原因之一。
类型:艺术手法有误(没有对偶手法)
D.“却道天凉好个秋”说明诗人对秋天的景色气候极为喜爱。
类型:字句理解有误(此句借秋景表达诗人心中的抑郁之情)
【例题导引二】小池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请指出下列选项错误的类型:
A.开头通过“泉眼”、“细流”、“树阴”等意象,描绘了一幅宁静、孤寂的小池初夏图。
类型:画面氛围有误(应是“宁静、优美”的小池初夏图)
B.这首诗的语言平实质朴、庄重含蓄,使诗歌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
类型:语言特点有误(应是“语言清新自然”)
三、归纳方法,学有所得
诗歌鉴赏选择题常考题错误类型:①字句理解有误;②情感寓意有误;③画面氛围有误
④语言特点有误;⑤艺术手法有误;⑥结构技巧有误
四、学有所用,小试牛刀
[2005年北京卷】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①
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
铁骑无声望似水。
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
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释:①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1.下列对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B )( E )
A.“雁门西,青海际”两句,代指宋金对峙的前线地区。
B.“雪晓清笳乱起”句描绘了边地开阔辽远的清丽风光,也渲染了战争气氛。
(应是“开阔辽远的萧索风光”)
C.“铁骑无声望似水”句,形象地描绘了军队阵容的整肃与声势的浩大。
D.词的上片写梦境,下片写梦醒后的情境和感想,衔接自然,结构紧凑。
E.“清笳乱起”和“铁骑无声” 一动一静,以动衬静,手法巧妙。
(应为
“动静结合”或“动静互衬”)
五、巩固提升,模拟小测
[2014年北京卷】奉陪郑驸马韦曲①
杜甫
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
绿樽须尽日,白发好禁春。
石角钩衣破,藤梢刺眼新。
何时占从竹,头戴小乌巾。
注释:①韦曲:唐代长安游赏胜地,杜市作此诗时,久住于长安而未得一官。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诗的首句和辛弃疾的“最喜小儿无赖”,两处“无赖”都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B.三四句意谓韦曲的满园春色,让自感老去的诗人也觉得应该尽情饮酒。
C.五六句通过“石角钩衣”、“藤梢刺眼”的细节极力状写韦曲的夏日景色。
(应是“春日景色”)
D.此诗运用了“反言”,如“恼煞人”,实际是对“爱煞人”的反说,有曲折之妙。
2.诗家常借“韦曲”寓兴亡盛衰之感,下列诗句中寓有相同情感的两句是
(B )( E )
A.杜甫诗中韦曲花,至今无赖尚豪家。
一一唐•罗隐《寄南城韦逸人》
B.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
一一宋•张炎《高阳台•西湖春感》
C.莫嗟韦曲花无赖,留擅终南雨后青。
一一元•虞集《南野亭》
D.花气上林春浩渺,酒香韦曲晚氤箴。
一一明•胡应麟《寄朱可大进士》
E.韦曲杜陵文物尽,眼中多少可儿坟。
一一清(按:此当作明,出题人有误)•王象春《游曲江》
六、课后练习,学有所成
结客少年场行
孔绍安结客佩吴钩,横行度陇头。
雁在弓前落,云从阵后浮。
吴师惊燧象①,燕将警奔牛②。
转蓬③飞不息,冰河结未流。
若使三边定,当封万户侯。
【注】①吴师惊燧象:春秋时,吴、楚大战,吴军打到了郢都。
燕昭王让人在大象尾部系上火把冲向吴军把他们吓退了。
②燕将警奔牛:战国时燕攻齐,围即墨,齐将田单用牛千馀头,灌脂束苇于牛尾,燃之,牛惊,突奔燕军,燕军大溃。
③ 转蓬:随风飘转的蓬草。
比喻飘零无定。
下列对诗歌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c ) ( D )
A.“结客佩吴钩,横行度陇头”,突出结客少年侠客的形象特征;“横行〃是走遍之意,“陇头”,古代之边疆。
B.“雁在弓前落”写结客少年本事的高超。
“云从阵后浮”与“雁在弓前落”虚实结合,描绘了一幅较为广阔的场景,既写结客少年射箭本领的高超,乂表达了对结客少年的赞美。
C.“吴师惊燧象,燕将警奔牛”是用典,以春秋战国时期的两个战例,从正面进一步来表现结客少年的军事才华。
D.“转蓬飞不息,冰河结未流”,写的是结客少年的境遇,不包含其他情感。
E.“若使三边定,当封万户侯”,表达了对结客少年的信心和宽慰。
“三边”,古称幽州、并州、凉州为三边,后泛指边疆。
【参考答案解析】C项不是“正面”而是侧面。
D项“不包含其他情感” 分析不当,还包含对朝廷不能重用结客少年的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