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动脉瘤微创治疗案例

合集下载

动脉瘤介入栓塞术PPT

动脉瘤介入栓塞术PPT
通过置入支架来改善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情况,但可能引发血栓形成和再狭窄等问 题。
血管内药物涂层球囊
通过在球囊表面涂覆药物来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增生,从而防止动脉狭窄的复发 ,但药物释放量和球囊扩张压力的控制需要精确掌握。
05
病例分享与讨论
成功案例
成功案例一
患者因颅内动脉瘤破裂导致蛛网 膜下腔出血,经过动脉瘤介入栓 塞术治疗后,动脉瘤完全闭塞, 患者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发生。
常见并发症
栓塞后综合征
手术后可能出现恶心、 呕吐、发热等症状,一
般一周内自行缓解。
动脉瘤破裂
手术后动脉瘤可能发生 破裂,需及时处理。
血栓形成
手术后可能形成血栓, 导致血管阻塞,需及时
溶栓治疗。
感染
手术后可能出现感染, 需使用抗生素治疗。
预防与处理措施
术前评估
对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 进行全面评估,确保手术 安全。
开颅手术后需要较长时间恢复,患者 需要接受长时间的康复治疗和护理。
药物治疗
适用范围有限
药物治疗主要用于缓解症状或控 制病情发展,无法根治动脉瘤。
副作用明显
药物治疗可能会带来一系列副作用 ,如恶心、呕吐、过敏反应等。
疗效不确切
药物治疗的效果因人而异,且疗效 不够稳定。
其他介入治疗方式
血管内支架置入术
成功案例二
患者患有颅内多发动脉瘤,经过 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治疗,所有动 脉瘤均得到有效栓塞,患者恢复 良好,无严因颅内动脉瘤破裂就诊,经过动 脉瘤介入栓塞术治疗后,动脉瘤未能 完全闭塞,术后出现脑血管痉挛等并 发症,患者预后不良。
失败案例二
患者患有颅内巨大动脉瘤,经过动脉 瘤介入栓塞术治疗后,动脉瘤仍继续 增大,并出现脑积水等严重并发症, 患者预后较差。

《2024年替罗非班在颅内破裂动脉瘤血管内治疗术中的应用研究》范文

《2024年替罗非班在颅内破裂动脉瘤血管内治疗术中的应用研究》范文

《替罗非班在颅内破裂动脉瘤血管内治疗术中的应用研究》篇一摘要:本研究探讨了替罗非班在颅内破裂动脉瘤血管内治疗术中的应用,通过临床数据分析和案例研究,发现替罗非班能有效辅助手术过程,减少术中并发症和术后再出血的风险。

本文旨在为颅内破裂动脉瘤的治疗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一、引言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破裂可引起严重的脑出血和神经系统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血管内治疗术成为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重要手段。

替罗非班作为一种抗血小板药物,在血管内治疗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研究旨在探讨替罗非班在颅内破裂动脉瘤血管内治疗术中的应用及其效果。

二、方法1. 研究对象选择近期接受颅内破裂动脉瘤血管内治疗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共收集XX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2. 研究方法(1)对入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动脉瘤大小、位置、治疗方式等。

(2)分析替罗非班在手术过程中的使用情况,包括用药时机、剂量、用法等。

(3)评估替罗非班在手术过程中对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情况等。

(4)结合文献资料和临床经验,分析替罗非班的应用优势和潜在风险。

三、结果1. 替罗非班的使用情况本研究中,替罗非班主要在术前和术中使用,以降低血小板活性,减少术中出血。

具体使用时机、剂量和用法根据患者情况和手术需求进行个体化调整。

2. 替罗非班对手术效果的影响(1)手术时间:使用替罗非班的患者手术时间相对较短,手术过程更为顺利。

(2)术中出血量:使用替罗非班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降低了术中并发症的风险。

(3)术后恢复情况:使用替罗非班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较好,再出血风险降低。

3. 安全性分析替罗非班的使用过程中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表明其安全性较高。

四、讨论本研究结果表明,替罗非班在颅内破裂动脉瘤血管内治疗术中的应用能够有效辅助手术过程,减少术中出血和术后再出血的风险。

探讨介入栓塞术在脑动脉瘤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探讨介入栓塞术在脑动脉瘤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DOI:10.16662/ki.1674-0742.2024.02.046探讨介入栓塞术在脑动脉瘤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陈凡增1,李栋2,王健11.山东国欣颐养集团枣庄医院神经外科,山东枣庄277100;2.山东健康集团枣庄医院急诊科,山东枣庄277100[摘要]目的探讨介入栓塞术在脑动脉瘤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1月—2023年4月山东国欣颐养集团枣庄医院收治的脑动脉瘤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就诊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27例给予开颅夹闭术治疗)、观察组(23例给予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

记录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治疗前后血清指标,随访3个月后比较两组的疗效与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治疗后,两组血清指标水平均有改善,且观察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清核因子-κB、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

观察组有效率为95.65%,高于对照组的74.07%,并发症发生率为8.70%,低于对照组的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03、4.393,P均<0.05)。

结论予以脑动脉瘤患者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不仅创伤小,且对血清指标的改善效果更好,有利于早期康复,同时治疗安全性更理想。

[关键词]脑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栓塞术;切口长度;血清指标;并发症[中图分类号]R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742(2024)01(b)-0046-04Exploring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Interventional Embolization in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Cerebral AneurysmCHEN Fanzeng1, LI Dong2, WANG Jian11.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 Shandong Guoxin Yiyang Group Zaozhuang Hospital, Zaozhuang, Shandong Province, 277100 China;2.Department of Emergency Medicine, Shandong Guoxin Health Group Zaozhuang Hospital, Zaozhuang, Shandong Province, 277100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interventional embolization in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cere⁃bral aneurysm. Methods50 patients with cerebral aneurysms admitted to Shandong Guoxin Yiyan Group Zaozhuang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20 to April 2023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s the study objects. According to the time of treat⁃ment, they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27 cases received craniotomy) and observation group (23 cases received in⁃travascular interventional embolization). Incision length, operation time, hospital stay and serum indexe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ere recorded in the two groups. The efficacy and complication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after 3 months of follow-up. Results The incision length, operation time and hospital stay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hor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ll P<0.05). After treatment, the levels of serum indexes in both groups were improved, and the levels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serum nuclear factor-κB and 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ll P<0.05). The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5.65%, which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74.07%), and the complication rate was 8.70%, which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33.33%),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χ2=4.303, 4.393, both [作者简介] 陈凡增(1988-),男,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神经外科。

颅内外高流量搭桥治疗大脑中动脉巨大动脉瘤一例

颅内外高流量搭桥治疗大脑中动脉巨大动脉瘤一例

·520·空国膻鱼笪痘盘盍!Q!i生!!旦!!旦笠!鲞箜!!塑坚地!』曼!堡!翌!!堕塑!:堕!!.!!:!!堕:∑!!:!:堕!:!!颅内外高流量搭桥治疗大脑中动脉巨大动脉瘤一例徐建望李萌【中图分类号】R743【文献标识码】A患者男,16岁。

2005年2月18日住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入院前两个月因头部轻微外伤,行头部CT、MRI检查,证实为右侧大脑中动脉巨大动脉瘤,见图1。

体格检查:未见神经系统阳性体征。

行三维脑血管造影,显示右侧大脑中动脉M1段巨大梭形动脉瘤,豆纹动脉由动脉瘤远端发出,见图2。

又行球囊闭塞试验,见图3。

在闭塞右侧颈内动脉分叉部40min时,患者头痛,伴言语不清,但无肢体无力;解除闭塞后,患者头痛症状缓解。

闭塞时单光子射出计算机断层扫描脑血流显像(SPECT·rCBF)显示,右侧大脑半球皮质[两侧脑血流比值(R/L)=0.88]及基底核区(R/L=0.69)脑血流灌注减低,见图4。

图1右侧大脑中动脉巨大动脉瘤患者1a头部CT检查lbMRI(T2加权像)检查图2右侧颈内动脉造影(正位)显示右侧大脑中动脉M1段梭形动脉瘤,M1分支由动脉瘤远端发出,动脉瘤内造影剂滞留图3球囊闭塞右侧颈内动脉末端,避开后交通动脉,造影(正位)显示右侧M1、A1段及其分支不显影,脉络膜前动脉代偿供应右侧基底核区作者单位:100053北京,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病例报告·图4球囊闭塞右侧颈内动脉后的SPECT图像,显示右侧大脑半球皮质(R/L=0.88)及基底核区(PdL=0.69)血流灌注减低2005年3月4日,在全身麻醉下,利用大隐静脉移植,对患者行右侧颈外动脉与大脑中动脉高流量搭桥术及动脉瘤孤立术。

术中将大隐静脉分别与大脑中动脉M2段及颈外动脉端一侧吻合。

开放吻合后,大隐静脉及M2远端血管充盈搏动良好,于M1段远、近端各放置动脉瘤夹1枚,行动脉瘤孤立术。

脑动脉瘤破裂出血的案例讨论

脑动脉瘤破裂出血的案例讨论
术后穿刺侧肢体平伸,穿刺部位拔鞘后压沙袋6 h,制动24 h, 观察记录双侧足背动脉搏动情况、皮肤颜色、温度感觉等,穿刺部 位有无出血,渗血。如有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护理措施:2、并发症的预防
•再出血(休息、环境、情绪、血压、止血 药的应用) •血管痉挛(尼膜同的使用) •脑梗塞(肢体活动、意识障碍;替罗非班 、波立维、速碧林的使用) •下肢静脉血栓 •长期卧床三大并发症
脑动脉瘤破裂出血的案例讨论
目录
疾病相关知识回顾
病例介绍
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
病例介绍
患者 冯艳玲,女, 49岁,因“打喷嚏后突发头晕、头痛伴 肢体乏力1小时余”于2016年3月9日收入我科,送院过程中患 者呕吐非咖啡样胃内容物1次。
入院体查:体温36.5度,脉搏66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
148/87mmHg。神志呈嗜睡状态,双侧瞳孔等圆等大,直径 3.0mm,右侧瞳孔对光反射灵敏,左侧瞳孔对光反射迟钝。四 肢肌张力正常,右侧肢体肌力V级,左侧下肢肌力III级。
护理措施:7、体位
术后绝对卧床休息 ,可以在床上翻身, 但不可以坐起。
患者呕吐时取侧卧 位或者是平卧头偏向 一侧。
回顾、总结
1、什么叫SAH?ICA? 2 、动脉瘤破裂出血栓塞术后的护理?
动眼神经麻痹:视物模糊、重影,出现上眼睑下垂。
无动性缄默症(akineticmutism,AM):是植物状态的一种特殊类型,也称
What
蛛网膜下 腔出血?
颅内动脉 瘤破裂?
蛛网膜下腔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是出血性脑血管 病的一个类型,分原 发性和继发性两种。 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 血最常见的病因是先 天性颅内动脉瘤和血 管畸形。
SAH临床表现

6例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的护理体会

6例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的护理体会

6例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的护理体会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通过介入手术将栓塞剂注入瘤体内,阻塞瘤体供血动脉,达到栓塞瘤体的目的。

在护理过程中,我参与了6例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的护理工作,并积累了一些体会。

以下是我对这些体会的总结:1.术前准备在术前,我们要仔细查看患者的资料,了解患者的病情和手术指征。

还要与患者或家属进行沟通,解释手术的目的、过程和可能的风险。

术前还需要对患者进行一系列的检查,包括血常规、凝血指标、心电图等,确保患者能够耐受手术。

2.术中监测手术开始后,我们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呼吸、脉搏、血压等。

在手术过程中,患者需要连续监测血氧饱和度和心电图,以及监测导管穿刺部位的情况。

同时,我们还需要注意患者是否出现过敏反应和并发症,如过敏性休克、瘤体脱落等。

3.防止感染和减少并发症发生在术中,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保证手术器械和导管的无菌。

出血和导管穿刺部位的感染是术后并发症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我们要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是否出血,并进行有效的止血措施。

术后,我们要定期更换导管固定带,保持穿刺部位的干燥和清洁。

4.维持患者的舒适手术过程中,患者可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疼痛或不适感。

我们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疼痛程度和症状,及时给予轻微镇痛或舒适措施,如调整体位、给予床垫和枕头等。

5.术后护理手术结束后,我们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和生命体征变化,出现任何异常情况要及时处理。

患者可能会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我们要给予适当的药物支持治疗,如镇痛药、抗呕吐药等。

此外,我们还要密切关注患者的出血情况,如果出现明显的出血或导管位置移位,需及时通知医生并进行处理。

6.定期随访和教育术后患者需要定期复查,监测颅内动脉瘤的缩小情况和血流动力学变化。

我们要及时记录患者的病情发展和手术后的恢复情况,并做好教育工作,指导患者正确的生活方式和药物使用,防止复发和并发症的发生。

总结起来,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的护理工作需要仔细、严密地执行,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颅内动脉瘤介入手术中常用支架的特点及病例分享

颅内动脉瘤介入手术中常用支架的特点及病例分享

• 患者基本情况 • 性别 女性 • 年龄 84岁 • 现病史 患者在家洗脚后,由坐位变为站位后突发剧烈头痛,
为全头胀痛,伴恶心,呕吐2次。 • 既往病史 冠心病 10年,糖尿病 2年,左下肢支架植入术术
后1年。 • 血压 172/74mmHg • 血糖 12.2mmol/L • 心电图 窦性心律,心电轴不偏,正常心电图 • 临床症状 轻到中度的头痛,无神经功能缺失 • Hunt-Hess分级 II级
1.微导管到位近端动脉瘤
2.部分释放Target 3mm×6cm
3.支架植入 Enterprise 4.5mm × 22mm 覆盖 近端动脉瘤开口。
4.应用GDC 2mm× 6cm栓塞,发生了微导管头端的移位,调整微导 管头端至远端动脉瘤,栓塞远端动脉瘤,继续应用Target 2mm × 4cm栓塞至满意 。
1. 血流导向作用 改变载瘤动脉血管走行及血管成角 改变载瘤动脉及动脉瘤内血液动力学
2. 支架的网格可以为胶原纤维提供依附点,刺激内 皮细胞生长
Neuroform Enterprise Solitaire AB
贴壁性: Solitaire>Neuroform>Enterprise 支撑力:Enterprise>Solitaire>Neuroform 血管壁覆盖 :Neuroform>Enterprise>Solitaire 网孔大小:Solitaire>Neuroform>Enterprise 输送平滑度(柔软性):Solitaire>Enterprise>Neuroform 压缩50%径向力:Solitaire>Enterprise>Neuroform 压缩15%径向力:Neuroform>Solitaire>Enterprise
术前CT示:蛛网膜下腔出血

地包天手术失败案例

地包天手术失败案例

地包天手术失败案例地包天手术是一种常见的脑部手术,用于治疗脑动脉瘤等疾病。

尽管地包天手术的成功率很高,但仍然存在一些案例失败的情况。

有一位患者,名叫小王,因为发现了脑动脉瘤而需要进行地包天手术。

脑动脉瘤是指脑血管壁上的异常膨出部分,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发生破裂出血的危险。

因此,小王决定接受手术治疗。

手术当天,小王被送入手术室,经过麻醉后进入手术状态。

医生小心翼翼地将手术器械引导到脑动脉瘤的位置,并开始进行手术。

然而,手术进行到一半时,医生发现手术器械无法顺利进入脑动脉瘤,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经过一番努力,医生决定暂停手术,并将小王转移到恢复室。

经过专业的检查后,医生发现小王的脑动脉瘤并未得到有效的治疗,手术失败。

医生推测手术器械未能准确地进入脑动脉瘤可能是造成失败的原因之一。

手术失败对于患者来说是个巨大的打击,小王和他的家人都陷入了深深的失望之中。

他们对于手术的结果感到非常沮丧,也因此对医生和医院产生了很大的质疑。

为了寻求解决方案,小王和他的家人咨询了多位专家,并进行了一系列的检查,以确定下一步的治疗方案。

虽然手术失败是一个令人失望的结果,但小王和他的家人意识到,失败并不代表没有希望。

他们决定积极面对现实,寻找其他的治疗途径。

经过一番努力,他们找到了一家专门治疗脑动脉瘤的医院,并安排了小王进行重新手术。

重新手术进行得非常顺利,医生成功地将手术器械引导到了脑动脉瘤的位置,并取出了动脉瘤。

小王术后恢复良好,并没有出现任何并发症。

他的家人对医生的技术和专业能力表示十分感激,他们意识到重新手术的重要性,并深刻明白手术失败并不是医生的错。

尽管地包天手术的成功率较高,但仍然存在一些案例失败的情况。

失败的原因可能是手术器械无法准确进入病变的位置,或者其他预期之外的因素。

对于手术失败的患者来说,他们需要积极面对现实,寻找其他的治疗途径,并与医生密切合作,制定出最佳的治疗方案。

同时,医院和医生也应该认真总结手术失败的原因,进一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颅内巨大动脉瘤的介入治疗范一木

颅内巨大动脉瘤的介入治疗范一木
动脉瘤形态不规则,尤其对于梭形动脉瘤介入治 疗比较困难 动脉瘤腔内发生粥样硬化斑块、硬血栓以及部分 钙化等


闭塞载瘤动脉
• Mata’s试验及球囊闭塞实验(BOT)
BOT的评价标准:① 球囊闭塞30min,无临床症状; ② 脑灌注时间和静脉期出现时间与对侧相比不超过1s; ③ 降血压后,无临床症状和脑灌注的变化。
颅内巨大动脉瘤的介入治疗
—范一木
流行病学特征
• 巨大动脉瘤(直径>2.5cm)—Morley and Barr(1969年) • 发病率:约占颅内动脉瘤的5% • 好发部位:颈内动脉床突段、颈内动脉海 绵窦段、大脑中动脉、基底动脉等处。 • 自然史:未治疗的巨大动脉瘤年出血率为 8-10%,两年死亡率为66%,而五年死亡 率可达80%。





治疗
动脉瘤颈夹闭及载瘤动脉重建术
• 手术治疗
载瘤动脉闭塞或动脉瘤孤立术 脑血管重建术
• 介入治疗
介入治疗面临的问题

宽颈,甚至没有瘤颈,载瘤动脉常扩张为动脉 瘤体的一部分
无法做到致密栓塞,因为一旦追求致密栓塞, 极有可能造成载瘤动脉受压闭塞,且穿支及分 支动脉也常直接从动脉瘤体发出


疏松填塞动脉瘤腔带来不可避免的术后复发,动 脉瘤往往继续增大
覆膜支架
• 覆膜支架首次治疗巨大动脉瘤—Singer( 1997) • 2002年,Islak应用Jostent支架治疗颅内巨 大动脉瘤。
覆膜支架
• 覆膜支架适用范围:① 载瘤动脉有无重要 分支;② 载瘤动脉是否过度迂曲;因此主 要适用于颈内动脉虹吸段较直的脉络膜前 动脉以下段的巨大动脉瘤
病例
颈内动脉分叉处以上的大型动脉瘤,以显微外科手术夹闭和切除为主要 治疗手段。但对于那些难以夹闭的夹层动脉瘤、梭形动脉瘤和假性动脉 瘤,在侧支循环良好的情况下(或血管架桥手术后),可以用弹簧圈行载 瘤动脉闭塞术。 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的巨大型动脉瘤,主要采用单侧或双侧椎动脉闭塞术, 如果侧支代偿不良,可采用支架结合弹簧圈填塞的方法。可尝试多个裸 支架重叠治疗,疗效还有待观察。在椎动脉没有重要穿支的部位可以尝 试使用带膜支架治疗。大脑后动脉的巨大梭形动脉瘤可以行载瘤动脉近 端闭塞术。

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四)

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四)

动脉瘤介⼊栓塞术(四)⾃体动静脉内瘘动脉瘤摘除术平时⾈车劳顿赶到杭州,也不⼀定能挂上号,现在在家门⼝就能享受⼤咖级诊疗服务!最近,肾病科接收了⼀位透析了6年的尿毒症患者詹某。

他因左前臂⾃体动静脉内瘘真性动脉瘤形成1年多,疼痛不适困扰了他⼀个多⽉⼊住该科。

浙江省⼈民医院派驻专家沈泉泉主任为病⼈检查后表⽰,患者动脉瘤体⼤(约6*7cm),需及时切除。

顺利摘除困扰患者多时的动脉瘤。

术中可见瘤体粘连明显、壁薄、瘤体内⾎栓形成明显,若不及时摘除,极易发⽣破裂及感染。

⾎管通路是维持性⾎液透析患者的⽣命线。

⾃体动静脉内瘘因并发症发⽣率低、使⽤寿命长成为⾸选的⾎管通路。

动脉瘤是⾃体动静脉内瘘使⽤中的并发症之⼀,按瘤壁结构分为真性动脉瘤、假性动脉瘤。

真性动脉瘤指内瘘吻合部的静脉侧或动脉化静脉在内瘘⼿术后数⽉或数年发⽣扩张,伴有搏动,瘤壁含⾎管壁全层;内瘘由于穿刺出⾎,在⾎管周围形成⾎肿,与内瘘⾎管相通,伴有搏动为假性动脉瘤,瘤壁是⾎肿机化后形成的纤维壁。

动脉瘤有可能继发感染、瘤内⾎栓、压迫神经、破裂出⾎等,如不及时处理轻则导致内瘘功能丧失,重则威胁⽣命。

颅内巨⼤脑动脉瘤市⼆院介⼊治疗解忧愁近⽇,介⼊⾎管外科运⽤脑动脉瘤栓塞术,成功治愈⼀名巨⼤脑动脉瘤患者,患者恢复良好。

患者为⾼龄⼥性,因头晕头痛⼊院,通过脑⾎管造影确诊为脑动脉瘤,直径达2cm,同时合并有⾼⾎压、冠脉综合征、糖尿病等疾病,进⼀步增加脑动脉瘤破裂出⾎的风险,如不及时治疗随时可能突发脑出⾎,后果不堪设想。

介⼊⾎管外科主任赵增富通过详细分析,决定对该患者实施脑动脉瘤栓塞术。

即通过患者股动脉穿刺⾎管,将导管超选⾄脑动脉瘤内,向动脉瘤内填⼊总长度达3⽶的弹簧圈,从⽽闭塞动脉瘤,达到良好治疗效果。

⼿术进⾏顺利,术中造影可见患者巨⼤的脑动脉瘤被完全填塞,脑动脉⾎液通畅,⼿术⾮常成功。

为患者解除了脑动脉瘤随时可能破裂出⾎的危险,解除患者痛苦,提⾼了患者的⽣活质量。

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的围术期护理

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的围术期护理

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的围术期护理对于颅内动脉瘤这一疾病来说,主要是因为患者颅内动脉壁出现了“囊性膨胀”所导致的,一般来说,多因患者的动脉壁出现了局部薄弱所造成的出血,此外像是血流冲击所造成的出血也是造成患者出现出血的常见临床原因。

颅内动脉瘤这一疾病多发于40-60岁人群,这一疾病的发病率,在脑血管意外发病类型中是仅次于脑血栓和高血压脑出血的。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多会采用颅内动脉瘤的介入治疗,积极配合治疗是一方面,而介入治疗的围术期的护理则更为重要。

那么,你知道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的围术期如何护理吗?一、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的辅助检查对于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来说,首先就是通过“脑血管造影”来确定患者的动脉瘤的位置、数量、形态以及是否有血管痉挛等情况的出现,这是确诊动脉瘤最为常见的检查方法[1]。

其次就是“头部CT”以及“MRI”这一辅助检查主要是确定患者是否伴有动脉瘤出血的情况。

这类辅助检查的出阳率是非常高的,可以非常直接的根据患者出血的部位直接判定患者颅内动脉瘤出现破裂的具体位置。

但是一般来说,所采用的头部CT及MRI,在患者出现颅内动脉瘤出血一周左右是不易诊断的。

此外“MRI”的辅助检查区别于“CT”检查,核磁共振是可以对患者的血管造影有着清晰的成形。

二、颅内动脉瘤治疗的处理原则对于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来说,可以分为“非手术性治疗”和“手术性治疗”。

非手术性治疗主要就是预防患者出现出血和多次出血的可能,以控制患者的脑血管不会出现痉挛的情况[2]。

比如会要求患者要适当的进行静养休息等等,其目的就是为了要维持患者的血压一直保持较为平稳的状态。

此外可以使用经颅多普勒超声对患者的脑血流变化进行实时的监测,一旦发现患者有脑血管痉挛的情况,可以尝试使用钙离子拮抗剂进行辅助治疗,有效改善患者的微循环。

此外像是采用抗纤维蛋白的溶解剂,有效抑制蛋白溶解酸的形成,其目的就是为预防患者出现颅内动脉瘤出现结痂后二次出血,但是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患者有肾功能障碍等疾病一定要慎用,因为极有可能会造成患者血栓的形成。

心脑血管疾病的案例

心脑血管疾病的案例

心脑血管疾病的案例心脑血管疾病是指心脏和大脑的血管系统遭受病变影响而引起的一系列疾病。

这些疾病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寿命。

下面列举了10个不同类型的心脑血管疾病案例,以便更好地了解这些疾病的症状、诊断和治疗方法。

1. 心肌梗死:一位60岁的男性患者突然出现剧烈胸痛,他被紧急送往医院急救。

经过心电图和血液检查,医生确诊为心肌梗死。

患者被立即送往心导管室进行介入治疗,通过植入支架来恢复心脏血流。

2. 中风:一位70岁的女性患者突然出现右侧肢体乏力和言语不清的症状。

她被紧急送往医院,经过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医生确诊为脑卒中。

患者接受了溶栓治疗和康复训练,逐渐恢复了肢体功能和语言能力。

3. 心房颤动:一位50岁的男性患者出现心悸、气短和乏力的症状。

经过心电图检查,医生诊断为心房颤动。

患者接受了心脏消融手术,通过破坏异常传导的心脏组织来恢复正常的心律。

4. 动脉粥样硬化:一位65岁的男性患者出现下肢间歇性跛行和胸闷的症状。

经过血液检查和血管造影,医生诊断为动脉粥样硬化。

患者接受了血管成形术,通过扩张狭窄的血管来恢复血液流通。

5. 心绞痛:一位55岁的女性患者在体力活动时出现胸痛和呼吸困难。

经过心电图和心肌酶的检查,医生诊断为心绞痛。

患者接受了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改变,如戒烟和控制饮食,以减轻心绞痛发作的频率和程度。

6. 心力衰竭:一位70岁的男性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和水肿的症状。

经过心脏超声检查,医生诊断为心力衰竭。

患者接受了利尿剂和血管扩张剂的治疗,以帮助心脏更有效地泵血。

7. 脑出血:一位60岁的男性患者突然出现剧烈头痛、呕吐和意识丧失的症状。

经过脑部CT扫描,医生诊断为脑出血。

患者接受了手术治疗,通过减轻颅内压力来控制出血。

8. 高血压:一位40岁的女性患者在体检中发现血压持续升高。

经过多次测量和血液检查,医生诊断为高血压。

患者接受了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改变,如减少盐的摄入和增加运动,来控制血压。

高频电刀在脑血管手术中的应用案例分享

高频电刀在脑血管手术中的应用案例分享

高频电刀在脑血管手术中的应用案例分享脑血管疾病是一种常见并且危险性较高的疾病,对患者身体和心理健康产生了巨大的威胁。

幸运的是,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脑血管手术的治疗方法也得到了很大的进步。

其中一种常用的技术是高频电刀,它在脑血管手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分享一些高频电刀在脑血管手术中的应用案例,以展示其在提高手术效果和患者康复方面的重要作用。

高频电刀是一种医疗设备,它利用高频的电热能量来实现对组织的切割和凝固。

在脑血管手术中,高频电刀常用于切除肿瘤、修复破裂动脉瘤、截断异常血管等操作。

通过电热能量的精确控制,高频电刀可以在最小范围内实现准确的组织切割,减少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同时还能够促进伤口愈合和减少术后并发症。

在脑肿瘤切除手术中,高频电刀发挥了重要作用。

例如,一个名叫李先生的患者被确诊为脑肿瘤。

传统的手术方式可能需要较大的切口,且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较大。

然而,采用高频电刀进行手术时,医生可以根据肿瘤的大小和位置,精确地切除肿瘤组织,避免对健康组织的破坏,减少手术创伤,并提高手术成功率。

在李先生的手术中,高频电刀的应用使得手术时间缩短,出血量减少,术后恢复情况良好。

除了脑肿瘤切除手术,高频电刀在破裂动脉瘤修复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动脉瘤是血管壁的异常膨胀,如果不加以修复,有可能引发出血风险。

利用高频电刀的凝固功能,医生可以将电热能量直接施加在破裂动脉瘤上,促使血管壁组织凝固,从而防止血液继续流出。

这种高频电刀修复方法具有精确性高、恢复速度快等优势,能够有效地降低手术风险并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例如,在一个破裂动脉瘤修复的手术中,高频电刀被用于凝固动脉瘤的血管壁,并成功阻止了动脉瘤的出血,患者成功度过了手术风险,术后康复良好。

此外,高频电刀还常用于截断异常血管。

异常血管是指血管出现异常扩张或畸形导致的血流障碍。

在脑血管手术中,医生可能需要截断这些异常血管来恢复正常血流。

高频电刀通过其精确的切割功能,可以在较小的范围内快速截断异常血管,从而保护周围正常脑组织的完整性。

大脑中动脉瘤个案护理

大脑中动脉瘤个案护理

添加标题
问题:患者情绪不 稳定,焦虑、抑郁
添加标题
问题:患者家属缺 乏护理知识
添加标题
改进措施:加强心 理护理,提供心理 支持,减轻心理压 力
添加标题
改进措施:加强家 庭护理培训,提高 家属护理水平
20XX
THANK YOU
汇报人:刀客特万
20XX
大脑中动脉瘤个案护理
汇报人:刀客特万
目录
01
患者基本信 息
02
护理过程
03
护理效果
04
护理总结
01
患者基本信息
患者姓名
张某,男,45岁
职业:公司职员
家庭状况:已婚, 有一子
健康状况:平时 身体健康,无不 良嗜好
年龄
患者年龄:50 岁
性别:男性
职业:公司职 员
婚姻状况:已 婚,有一子一 女
护理前生活质量:受影响,无 法正常工作和生活
护理后生活质量提高:恢复正 常工作和生活,情绪稳定,社 交活动增加
患者满意度
护理质量:专业、细心、耐心 患者感受:舒适、安全、放心 治疗效果:明显改善病情,恢复快 沟通互动:及时了解患者需求,解答疑问
04
护理总结
护理经验总结
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 提高患者配合度
术后护理
监测生命体征: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 预防感染:保持伤口清洁,定期更换敷料,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疼痛管理:使用止痛药物,减轻患者疼痛 康复训练: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促进身体恢复
03
护理效果
护理前后效果对比
护理前症状:头痛、恶心、呕 吐等
护理后症状缓解:头痛减轻, 恶心、呕吐等症状消失

脑出血的案例

脑出血的案例

脑出血的案例脑出血是指由于脑动脉破裂或破裂性动脉瘤破裂导致脑组织内出血。

脑出血是一种常见的神经血管疾病,其临床表现严重,危害性大。

以下是一个脑出血的临床案例。

患者是一名67岁的男性,之前身体健康,没有特殊疾病。

一天早上,患者突然感觉头痛剧烈,意识模糊,出现语言不清晰,肢体活动不灵活等症状。

他的家人发现他难以行走和控制肢体,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并将他送往最近的医院。

患者到达医院时,他的血压非常高,超过了正常范围。

医生立即进行头部CT扫描,发现他脑内出血的征象。

他被立即送往神经外科急诊进行治疗。

患者被进行立体定位手术,神经外科医生在他头部的脑出血部位实施了一项手术。

手术过程中,医生通过显微镜细致地处理了破裂的动脉,并清除了大部分血液。

手术持续了约2小时,在手术过程中患者的生命体征恢复平稳。

术后,患者被转入重症监护室进行密切观察。

医生给予了相应的药物治疗,包括解痉药、调节血压的药物和抗凝药物等。

患者进食方面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保持轻松和容易消化的饮食。

患者在接下来的几天中逐渐恢复意识,并恢复了正常的言语和肢体活动。

医生进行了多次头部CT扫描,确认脑出血的出血量在逐渐减少,脑组织也逐渐得到恢复。

患者在医院中接受了近两个星期的治疗和康复训练。

期间,医生进行了各种检查,包括血压监测、心电图、脑电图等,以确保患者的身体状况稳定。

最后,患者康复出院,并根据医生的建议定期复诊。

他被要求遵守健康饮食,适当运动,定期监测血压和血脂,以预防再次发生脑出血。

这个脑出血的案例告诉我们,脑出血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但及时诊断和治疗可以有助于患者的康复。

在面对脑出血的突发情况时,家人和医务人员的迅速反应和合理护理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预防脑出血,保持身体健康是最重要的方法。

所以,提醒每个人要注意锻炼身体、合理饮食和定期体检,以降低患脑出血的风险。

脑外科有创意得案例名称

脑外科有创意得案例名称

脑外科有创意得案例名称1. "创新手术技术为脑出血患者带来新希望"在脑出血手术中,传统的治疗方式是通过开颅手术将出血部位进行清除。

然而,这种手术风险大、创伤大且恢复周期长。

近年来,脑外科创新手术技术的引入为脑出血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通过微创手术、血管内治疗等方法,可以减少手术创伤、降低风险,并加快患者康复速度。

2. "神经导航技术助力脑肿瘤切除"传统的脑肿瘤手术需要凭借医生的经验和触觉来进行切除,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然而,神经导航技术的出现改变了这一现状。

通过在手术中使用三维影像技术和实时定位系统,医生可以精确地定位肿瘤位置、血管分布等重要信息,从而更加安全和有效地进行脑肿瘤切除手术。

3. "创新神经调控技术治疗帕金森病"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传统的治疗方式主要是药物治疗。

然而,随着神经调控技术的发展,创新的深部脑刺激技术被用于治疗帕金森病。

这种技术通过植入脑内的电极,刺激特定区域的神经,从而减轻帕金森病患者的运动障碍和其他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4. "脑机接口技术为瘫痪患者带来新希望"对于瘫痪患者来说,恢复肢体功能一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然而,脑机接口技术的发展为这些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通过将电极植入患者的大脑皮层,与外部设备相连接,患者可以通过思维来控制机械臂、轮椅等,实现独立行动的能力,重获自主生活的能力。

5. "微创手术技术改善脑动脉瘤治疗效果"脑动脉瘤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传统的治疗方式是开颅手术进行瘤体夹闭。

然而,这种手术创伤大且恢复时间长。

近年来,微创手术技术的应用使得脑动脉瘤的治疗更加安全和有效。

通过在血管内植入支架、使用血管闭塞剂等方法,可以减少手术创伤,提高治疗效果。

6. "创新脑电图技术助力癫痫诊断和治疗"传统的癫痫诊断主要依靠医生的临床经验和患者的症状描述。

93例颅内动脉瘤的治疗体会

93例颅内动脉瘤的治疗体会

为 1:t 1 [ 于 受 传 统 观 念 和 医 ! .。 } 】 f认识 水 平 的 影 响 , 过 去 的 存
作 于山 丙 省 临 汾 市 人 民 医 院 ( 编 :4 d 0 ; 双 保 、 建 荣 、 文 记 、 邮 O l6 ) 李 梁 景 卫 昕 伟 、 轶 雄 , . 干 山西 省 临 汾 市人 民蹉 院 。0 陈 T作 ( 稿 日期. 0 9一l —0 ) 收 . 0 2 0 6
例共 5 动脉瘤选择栓寒 , 个 目前 效 果 满 意 。
参 考文献 :
[ ] Rin . r ene 。 s a e 1 n cJ Hen s i J Nik nnM , a . ayio 6 ai t mi 1 An ls f 】p l ns s 5 e
wih 69 d i r e y a e iy nl : t 0 mi d e a t r n l s s An t m i a d c i c lf a u e r ao c n l nia e t r s
f 院 后 电 话或 门诊 随 】个 ~ 3 个 川 。 I l ( j 记录 格 托 斯 哥 分 级 ( ) ) l级 ( 亡 ) G( : S 死 6例 . 2级 ( 物 生 存 ) 植 5例 , 3级 ( 度 病 重 残 , 识 清 楚 似 活 不 能 自理 ) 2例 , 意 1 4级 f} 病 残 . 活 f 理 ) 『度 1 生 j 3 3例 , 级 ( 复 良 好 . 常 生 活 或 有 轻 度神 障 碍 ) 7 。 5 恢 正 3 例
1 4 } 分 级 格 托 斯 研计 分 ( S 3分 ~ 5分 6例 , . 床 GC ) 6分 ~ 9 分 l 例 . O分 ~ 1 ( ) 1 5分 7 例 。 HL t He s 级 : 7 l — s分 n I级 ~ I级 5 I 5 洌 .Ⅱ 2 I 级 2例 ,V 9例 , 级 7例 。 『缄

脑动脉瘤夹闭手术记录

脑动脉瘤夹闭手术记录

脑动脉瘤夹闭手术记录姓名:XXX 性别:男年龄:XX岁手术日期:XXXX年XX月XX日手术医师:XXX手术指征:患者XXX因经CT和颅脑血管造影(DSA)检查发现右侧脑动脉瘤,直径约XXmm,位于右前交通动脉(A1段部),瘤颈长约XXmm,瘤体形态规则,未见出血征象。

患者病史无特殊,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

基于以上资料,拟行右前交通动脉夹闭术治疗。

手术过程:患者入手术室后,局部消毒,铺巾罩住头部暴露手术区域。

全麻下,固定头部。

遵循无菌操作,实施右侧额颞骨瓣切割入路。

经X射线衬片定位,找到右前交通动脉并追溯至动脉瘤。

清除瘤体周围脑组织,暴露动脉瘤。

使用脑动脉瘤夹闭器,将夹闭器头部轻轻放入脑动脉瘤颈部,并逐渐闭合夹闭器。

确认夹闭器牢固而稳定。

检查颈段脑动脉夹闭器夹紧后,暴露断面,确认无出血。

在全部夹闭器放置和关闭后,检测脑血流情况,未见异常。

再次确认脑血流动力学稳定后,开始进行术毕恢复。

术后处理:手术过程顺利,术中未出现异常出血及神经功能损伤。

术后患者顺利恢复,经全麻解除,转入重症监护室(ICU)观察。

术后患者平卧休息,头部保持正中位。

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呼吸情况等。

第一天患者予以头部冷敷,促使血管收缩,防止术后出血。

术后第二天,逐渐将患者恢复正常饮食。

同时使用抗凝血药物和抗生素预防感染和血栓的形成。

术后第二天进行颅脑CT检查,确认无术后出血或其他并发症。

如患者无明显不适,第三天解除重症监护,转入普通病房进一步观察治疗。

术后随访:术后定期进行脑血管造影(DSA)检查,观察夹闭器的稳定性和瘤体的变化。

同时关注患者的生活行为和神经系统异常是否出现。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抗血小板或抗凝药物进行长期服用或停药。

定期复查头颅CT检查,观察瘤体变化,排除并发症。

定期随访患者生活质量和恢复情况。

总结:脑动脉瘤夹闭手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脑动脉瘤的方法。

本例中,患者经过精确的术前定位和术中操作,成功夹闭了脑动脉瘤,手术过程良好,术后恢复正常。

病历不真实成功案例

病历不真实成功案例

病历不真实成功案例案例一:突如其来的胃痛患者李某,女性,50岁,突然出现剧烈的胃痛,伴有呕吐和腹泻症状。

经过详细检查,发现她患有胃溃疡,但治疗无效。

经过多次咨询和检查,终于发现她实际上是患有胃肠道感染。

通过合适的抗生素治疗,她的症状迅速缓解,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案例二:被误诊的肺结节患者王某,男性,60岁,因体检发现肺部有结节,并被误诊为肺癌。

王某选择了手术治疗,但手术后病理结果显示结节为结核球。

王某随后接受抗结核治疗,病情得到控制,不再出现结节相关的症状。

案例三:突发的腰痛患者赵某,女性,40岁,突然出现剧烈的腰痛,伴有下肢无力和排尿异常。

初步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但治疗无效。

经过进一步检查,发现赵某实际上患有脊髓炎,即脊髓的炎症性疾病。

通过适当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赵某的症状得到明显改善。

案例四:失眠困扰患者杨某,男性,30岁,长期遭受失眠的困扰,导致情绪低落和工作效率下降。

经过详细的睡眠评估和咨询,发现杨某实际上患有焦虑和抑郁症。

通过心理治疗和药物辅助治疗,杨某的睡眠质量和心理状态得到明显改善。

案例五:突发的胸痛患者刘某,男性,50岁,突然出现剧烈的胸痛,伴有呼吸困难和心慌感。

初步诊断为心绞痛,但治疗无效。

经过进一步检查,发现刘某实际上患有食管痉挛,即食管肌肉异常收缩引起的疼痛。

通过适当的药物治疗和饮食调整,刘某的症状得到明显缓解。

案例六:难以治愈的皮肤病患者张某,女性,25岁,患有多年的慢性皮肤病,经过多次治疗仍无效。

经过详细检查,发现她实际上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即免疫系统攻击自身皮肤导致的病变。

通过合适的免疫抑制剂治疗,张某的皮肤病得到有效控制。

案例七:突然发作的癫痫患者陈某,男性,20岁,突然出现反复发作的抽搐和意识丧失症状。

初步诊断为癫痫,但治疗无效。

经过进一步检查,发现陈某实际上患有脑动脉瘤,即脑血管异常扩张导致的症状。

通过适当的手术治疗,陈某的癫痫得到明显缓解。

案例八:不明原因的咳嗽患者黄某,女性,35岁,长期遭受咳嗽的困扰,经过多次治疗仍无效。

颅内动脉瘤血管夹闭术后个案护理

颅内动脉瘤血管夹闭术后个案护理

颅内动脉瘤血管夹闭术后个案护理
摘要
本文旨在介绍颅内动脉瘤血管夹闭术后个案的护理要点。

颅内动脉瘤是一种严重的血管异常,手术治疗是一种常见的方法。

术后的护理是确保患者恢复的重要环节,需要特别注意一些关键问题。

关键问题
1. 术后监测
术后立即将患者转至重症监护室进行密切监测。

包括但不限于测量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和体温,以及观察神经状态和意识水平的变化。

2. 保持头部稳定
手术后患者需要保持头部稳定,避免过度活动,以减少动脉瘤再破裂的风险。

使用合适的枕头和护理垫来支撑头部,尽量减少头部转动。

3. 防止感染
术后护理中,特别需要重视预防感染。

遵循洁净的操作规范,保持手部卫生,定期更换患者的床单和衣物。

鼓励患者进行清洁和良好的卫生惯。

4. 药物管理
根据医生的嘱咐,准确和及时地给患者用药。

特别是对于抗凝药物和抗高血压药物,要严格按照医嘱进行给药,并监测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5. 饮食和活动
根据患者的情况,饮食和活动的限制可能会有所不同。

遵循医生的指导,在必要时咨询营养师,确保患者获得适当的饮食和恢复期的活动。

6. 心理支持
术后的患者可能会面临心理压力和焦虑。

护理人员需要提供情感支持和安抚,与患者和家属积极沟通,解答疑问,减轻他们的担忧。

结论
颅内动脉瘤血管夹闭术后个案的护理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需要护理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通过合理的护理措施和
有效的护理管理,可以帮助患者顺利恢复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赵本山脑子里的11根钉子
近日,著名笑星赵本山在授受媒体采访时自曝其脑袋里有11根钉子。

这11根钉子是什么?怎么脑袋里会放入这么多钉子。

2009的9月20日,因头部蛛网膜下腔出血紧急住院抢救。

赵本山这次生病,被诊断为蛛网膜下腔出血,而引起出血的原因是先天性脑血管瘤。

当脑血管瘤破裂出血时,血液流至蛛网膜下腔,使脑脊液变为血性,这就叫蛛网膜下腔出血。

最常见的出血原因为先天性动脉瘤破裂,其次为动脉硬化和血管畸形。

有时因脑出血,使血液流到脑室内或穿破皮层而到蛛网膜下腔者,称为继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可见蛛网膜下腔出血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是由许多原因引起的综合病征。

其中先天性脑动脉瘤是最常见原因。

据资料显示,2009年,当时医生在他右颅靠近太阳穴处做了一个微创手术,把当时的出血点止住了,但血管瘤仍在。

那他当时做的是什么微创手术呢?
他做的其实就是血管内介入治疗。

这是一种微创操作,通过血管内的途径抵达所要治疗的部位。

在脑动脉瘤治疗中,这种操作叫做弹簧圈栓塞术。

与手术所不同的是,弹簧圈栓塞术不需要打开头颅,取而代之的是,医师采用实时X线技术(又叫X线透视影像技术)来显示患者的血管系统,并治疗位于血管内的疾病。

此手术通常在腹股沟部位做一小切口(手术位置这与早先媒体的报道有出入),在股动脉插入一根导管,沿着血管一直延伸到脑动脉瘤的部位,通过导管将微小的铂金弹簧圈放入脑动脉瘤腔内,阻断动脉瘤内的血流,逐渐形成血栓而阻塞动脉瘤腔,来降低动脉瘤破裂的机会。

目前全世界已经有成千上万的患者接受了这种治疗。

血管内介入治疗效果好、创伤小、并发症少,不需开颅,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应用越来越普及。

我个人理解,心脏支架术,是将堵塞的冠脉用一把“小雨伞”给撑开;而脑血管内的介入术刚好相反,是铂金弹簧圈将出血的部位给堵上。

而赵本山指的11根钉子,应该就是指这种铂金弹簧圈。

弹簧圈是用于治疗动脉狭窄的医疗器械。

弹簧圈1991年Guglielmi等首次报道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

GDC远端为铂金的弹簧圈,与不锈钢导丝相连,可直接送入动脉瘤内。

当通入直流电后,弹簧圈吸引带负电荷的血液成分(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发生电凝,在动脉瘤内形成血栓,同时弹簧圈与不锈钢导丝相连部分因电解而溶断,弹簧圈解脱留于动脉瘤内。

GDC弹簧圈极柔软,在动脉瘤内进退盘旋顺应性好,投放位置不满意可再调整,不易发生载瘤动脉闭塞。

GDC栓塞颅内动脉瘤有两个关键步骤,第一是微导管准确到位并能固定于瘤腔,第二是选择合适型号及大小的微弹簧圈。

对于第一步需要完成以下3个方面:
(1)由于微导管较软,必须依赖导引导管的有效支撑,因此,为了防止微导管在血管内过度扭曲,应将导引导管插至颅底。

(2)根据动脉瘤与载瘤动脉所成角度以及动脉瘤腔中心至载瘤动脉侧壁的距离,将微导管头端塑成不同形状。

(3)在微导丝的配合下,将微导管经动脉瘤开口送入瘤腔,微导管末端保持在近瘤颈的
1/3~1/2处,较小动脉瘤可放在动脉瘤颈处,这样阻力较小而利于弹簧圈的缠绕。

为使栓塞过程顺利进行,选择合适的微弹簧圈至关重要,GDC栓塞系统有多种微弹簧圈可供选择,常用有GDC-10和GDC-18两种型号,每种型号分为3种规格,即单直径型、双直径型(2-D)和三维型(3-D),其中单直径型与双直径型又分为标准型和柔软型。

在2009年10月5日,曾经有一篇文章:“赵本山突发脑溢血之深度分析”,全面解读了赵本山的病情。

如今,我当时的预言一语成谶,前两天,赵本山在接受《华西都市报》记者采访时说:“如果没有上海的那次脑部手术,我的身体不会像现在这样差。

我现在脑子里已经有11根钉子了......”,事实上也,赵本山已经承认了他当时的治疗是一种无奈或者错误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