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却系统设计指南0601
发动机冷却系统设计规范..
![发动机冷却系统设计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825b3220f121dd36a22d821a.png)
发动机冷却系统设计规范..号:冷却系统设计规范编制:万涛校对:审核:批准:第1页第1页水泵、节温器、副水箱、发动机进水管、发动机出水管、散热器除气管、发动机除气管等。
四、主要部件的设计选型1、散热器散热器的散热量(Q)和散热器散热系数(K)、散热器散热面积(A)及气液温差(⊿T)有关: Q=K·A·⊿T其中:Q---散热器的散热量(kcal/h)K---散热器散热系数(kcal/m2•h•ºC)A---散热器散热面积(m2)⊿T---气液温差:散热器进水温度和散热器进风温度之差(ºC)散热器的散热系数是代表散热效率的重要指标,主要影响因素如下:①冷却管内冷却液的流速---据试验结果,冷却液流速由0.2m/s提高到0.8m/s,散热效率有较大提高,但超过0.8m/s后,效果不大;②通过散热器芯部的空气流量---空气的导热系数很小,因此散热器的散热能力主要取决于空气的流动,通过散热器芯部的风量起了决定性作用;③散热器的材料和管带的厚度---国内散热器的材料目前基本上已标准化;④制造质量---主要是冷却管和散热带之间的贴合性和焊接质量;第1页1.1 散热器是冷却系统中的重要部件,其主要作用是对发动机进行强制冷却,以保证发动机能始终处于最适宜的温度状态下工作,以获得最高的动力性、经济性和可靠性。
1.2 发动机最适宜的冷却液温度为85 ℃~95 ℃,测量位置在散热器的上水室。
1.3 散热器和风扇组合匹配效率是当散热器芯子未被气流扫过的面积最小时为最高,因此,最好采用接近正方形的散热器芯子。
1.4 散热器的总散热面积、芯子的迎风面积、结构形状和结构尺寸要通过发动机冷却系统所需最大散热量来计算确定,并应通过试验评价来最终确定。
但一般可按散热器芯子的迎风面积来估算:0.31~0.38m2/100kW,载货车和前置客车通风良好时,可取下限值;后置客车通风欠佳时可取上限值;城市公交车长期低速运转可偏下限值;自卸车、牵引车、山区长途客运车等经常大负荷运行的车辆可偏上限值。
纯电动轿车冷却系统设计指南
![纯电动轿车冷却系统设计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7b71fa6d26fff705cd170a0a.png)
纯电动轿车冷却系统设计指南目 次1 范围 (1)2 纯电动轿车冷却系统的要求 (1)3 纯电动轿车冷却系统简述 (1)3.1 纯电动轿车冷却系统的组成 (1)3.2 纯电动轿车冷却系统的功用 (1)3.3 纯电动轿车冷却系统的性能指标 (1)4 纯电动轿车冷却系统设计流程概述 (1)4.1 纯电动轿车冷却系统设计流程包含以下步骤: (1)4.2 纯电动轿车冷却系统的设计流程图 (2)5 纯电动轿车冷却系统的主要结构选型与布置 (3)5.1 散热器 (3)5.1.1 散热器的作用 (3)5.1.2 散热器的结构 (3)5.2 膨胀箱 (5)5.3 电子风扇 (8)5.4 电子水泵 (10)5.5 冷却水管 (10)5.6 卡箍 (16)5.7 冷却液 (18)6 纯电动汽车冷却系统的总体布置 (19)6.1 空气流通系统布置设计原则 (19)6.2 冷却液循环系统布置设计原则 (21)7 冷却系统的流量控制 (21)7.1 电子水泵的控制 (21)7.2 电子风扇的控制 (22)8 仿真分析 (24)附录A(资料性附录) J02项目都市SUV四门车电动机散热CFD分析报告 (25)前 言为了指导本公司纯电动轿车冷却系统设计开发,特制定了本设计指南。
本规范由公司产品管理部提出并归口。
本规范起草单位:动力总成部。
纯电动轿车冷却系统设计指南1 范围本规范规定了纯电动轿车设计开发过程中电机冷却系统设计的设计流程、设计方法与规范。
电机冷却系统的主要冷却对象是电机、电机控制器、DC/DC、充电机等高压散热元件,电池冷却和空调冷却不在此范围。
本指南适用于本公司设计的A0级、A级、B级轿车的电机冷却系统设计匹配,其它车型可参照执行。
2 纯电动轿车冷却系统的要求2.1 散热能力能满足各散热元件在各种工况下运转时的需要。
当工况和环境条件变化时,仍能保证各散 热元件可靠地工作和维持最佳的冷却水温度。
2.2 应在短时间内,排除系统的空气。
冷却系统系统设计指南
![冷却系统系统设计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62d2946490c69ec3d5bb75d5.png)
冷却系统系统设计指南1、概述:汽车发动机大多为内燃机,内燃机将燃料的化学能通过燃烧转化为机械能来驱动汽车行驶,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热量,为确保发动机在一个合适的温度下有效的工作,需要对发动机本身,尤其是发动机缸体进行及时的冷却。
冷却系统中的散热器就承担着给发动机进行散热的任务。
对于大多数柴油机而言,都采用了增压器以改善发动机的燃烧和功率。
从增压器出来的空气温度是比较高的,不利于发动机的工作。
为此需要对进入发动机前的空气进行冷却。
冷却系统中的中冷器就起到了这样一个作用。
冷却系统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发动机的性能和可靠性,从而影响整车的性能和可靠性。
2、冷却系统的作用冷却系统的功能是保证发动机保持在合适的温度环境中工作,提高发动机的性能和寿命。
3、冷却系统的组成冷却系统主要部件为散热器、中冷器、膨胀水箱和连接管路等,其设计质量直接影响着发动机的性能和可靠性。
4、冷却系统设计一、设计准则1、发动机冷却系统各部件匹配合理,以保证冷却系统的良好散热性能。
2、冷却系统安装方便、可靠。
二、冷却系统各种参数的确定1. 散热器和风扇之间距离的选择根据各车型的布置经验和发动机厂推荐的安装规范,风扇前端与散热器芯子距离选50~100mm较为合适,在这个范围之内尽量取大一些。
2.散热器的计算(1)首先要知道发动机的一些性能参数,如:额定功率Ne(kW)、额定功率时转速n(r/min)、最大扭矩Me(N.m)、最大扭矩时转速n1(r/min)等等。
(2)设计工况点的选择冷却系的设计要以额定功率点为设计点,以最大扭矩点作校核。
(3)发动机水套散热量Qw因无发动机水套散热量Qw的试验数据,现按经验公式计算QwQw=(0.5~0.7)×Ne(kW)(4)散热器的最大散热能力Qmax由于散热器使用一段时间后,散热能力一般下降10%左右;另外压力盖的泄漏以及气流分布不均等原因,也会造成散热器性能的下降,因此散热器的最大散热能力Qmax要比设计工况的水套散热量要高,最大散热量系数定为K,一般K 取1.15。
冷却系统基本设计规范
![冷却系统基本设计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4a16b06658fafab069dc0215.png)
冷却系统基本设计规范简式国际汽车设计(北京)有限公司2008.5目录1.冷却系统的构成和设计要求 (1)1.1 冷却系统的构成 (1)1.2 冷却系统的设计要求 (1)2 冷却系统设计 (2)2.1 散热器 (2)2.2 冷却风扇 (6)2.3 风扇护风罩 (7)2.4 压力盖 (8)2.5 膨胀水箱 (10)2.6 取暖器 (13)2.7 水泵 (13)2.8 散热器管路 (13)2.9 冷却液 (14)1.冷却系统的构成和设计要求1.1 冷却系统的构成冷却系统由散热器、风扇、膨胀箱等部件组成。
其功能是对发动机进行强制冷却,保证发动机能始终处于最适宜的温度状态下工作,以获得较高的动力性、经济性及可靠性。
汽车冷却系统的结构简图见图1-1所示:图1-1 冷却系统的构成1.2 冷却系统的设计要求1) 冷却系统的设计应保证:使用冷却水作冷却液和 0.5bar 以下的压力盖时,发动机出水口的温度允许到 100 ℃;使用冷却水作冷却液和 0.7-0.9bar 压力盖,在不连续工况运行下,最高水温允许到 110 ℃。
2)如果使用长效防冻防锈液作冷却液和 0.5bar 以下的压力盖时,发动机出水口的温度允许到105℃;使用长效防冻防锈液作冷却液和 0.7-0.9bar 压力盖,在不连续工况运行下,最高水温允许到 115 ℃。
3) 冷却液的膨胀容积应大于等于整个系统冷却液容量的 6 %。
4) 冷却系统必须用不低于 19 L/min 的速度加注冷却液,直至达到应有的冷却液平面,以保证所有工作条件下气缸体水套内冷却液能保持正常的压力。
2 冷却系统设计件进行冷却系统内流场计算分析,最终以整车高温试验结果对冷却系统设计是否满足使用要求进行确认。
具体各主要部件的设计过程如下。
2.1 散热器散热器是冷却系统中的重要部件,其主要作用是对发动机进行强制冷却,以保证发动机能始终处于最适宜的温度状态下工作,以获得最高的动力性、经济性和可靠性。
(完整版)汽车冷却系统讲解ppt
![(完整版)汽车冷却系统讲解ppt](https://img.taocdn.com/s3/m/a03e4a6b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30.png)
风扇的性能和转速、风流量、气 压等有关,同时也受到散热器和
环境因素的影响。
冷却液
冷却液是汽车冷却系统中的传热介质 ,它可以将发动机产生的热量传递到 散热器中散发到空气中。
冷却液的性能和防冻剂类型、添加剂 种类等有关,同时也受到水质和酸碱 度的影响。
冷却液一般由防冻剂、水、添加剂等 组成,具有较低的凝固点和沸点,能 够适应不同温度和压力下的工作条件 。
散热器一般由进水室、出水室和散热器芯组成,散热器芯由许多细小的 铜管和散热片组成,冷却液在铜管中流动,空气在散热片间流动,通过
热交换将热量带走。
散热器的性能和散热面积、散热片形状、散热器材质等有关,同时也受 到冷却液流量和温度的影响。
水泵
水泵是汽车冷却系统中的循环动力源,它将冷却液从散热器中吸出,再将其压送到 发动机的各个需要冷却的部位,形成一个循环流动。
03
冷却系统的维护与保养
冷却液的检查与更换
01
02
03
冷却液的定期检查
确保冷却液面在正常范围 内,检查冷却液的颜色和 质量,如发现异常应及时 更换。
冷却液的更换周期
根据车型和使用情况,冷 却液的更换周期通常为24年或60000-80000公里 ,具体以车辆手册为准。
冷却液的更换方法
拧开散热器盖,将旧冷却 液放出,用清水清洗散热 器内部,再加入新的冷却 液。
散热器的清洁与检查
散热器的外部清洁
定期清除散热器表面的灰 尘和杂物,保持散热器良 好的散热效果。
散热器的内部清洗
拆下散热器,用清洗剂清 洗散热器内部的沉淀物和 污垢,确保散热器内部通 道畅通。
散热器的检查
检查散热器的密封垫片是 否老化或损坏,如有问题 应及时更换。
(完整版)汽车冷却系统讲解ppt
![(完整版)汽车冷却系统讲解ppt](https://img.taocdn.com/s3/m/a1ef1d30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12ddc56.png)
冷却系统的分类
按冷却介质分
可以分为水冷和风冷两种类型。水冷 系统利用冷却液作为传热介质,而风 冷系统则利用空气作为传热介质。
按节温器分
可以分为蜡式和石蜡式两种类型。蜡 式节温器利用蜡的热胀冷缩原理控制 冷却液的循环流动,而石蜡式节温器 则利用石蜡的热胀冷缩原理。
02
冷却系统的主要部件
散热器
散热器是冷却系统中的 主要部件之一,负责将 冷却液中的热量散发到 空气中。
水泵的性能取决于其叶轮的设计、泵壳的形状以 及密封件的可靠性。
水泵由叶轮、泵壳和密封件等组成。叶轮负责将 冷却液吸入并推出,泵壳则负责将叶轮产生的压 力传递给冷却液,密封件则保证冷却液不泄漏。
水泵需要定期检查和维护,以确保其正常运转, 并保持良好的散热效果。
节温器
节温器是冷却系统中的控制元件,用 于调节冷却液的温度。
风扇是冷却系统中的重要辅助 部件,用于将空气吹向散热器 ,帮助散发冷却液中的热量。
风扇是冷却系统中的重要辅助 部件,用于将空气吹向散热器 ,帮助散发冷却液中的热量。
风扇是冷却系统中的重要辅助 部件,用于将空气吹向散热器 ,帮助散发冷却液中的热量。
水泵
水泵是冷却系统中的循环动力源,负责将冷却液 在系统中循环流动。
传递到散热器中散发掉。
冷却液由防冻剂、水和其他添 加剂组成,具有防冻、防锈、
防腐等功能。
冷却液的品质和浓度对冷却系 统的性能和寿命有重要影响。
冷却液需要定期更换,以防止 其变质和积累杂质,影响散热
效果和发动机寿命。
03
冷却系统的维护与保养
冷却系统的维护与保养
• 冷却系统是汽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它的主要功能是保持发动机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工作。冷却系统一旦出现故障,可能 会导致发动机过热,影响发动机的性能和寿命。因此,了解汽车冷却系统的结构和原理,以及如何维护和保养冷却系统, 对于车主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完整版)汽车冷却系统讲解ppt
![(完整版)汽车冷却系统讲解ppt](https://img.taocdn.com/s3/m/b7ec489c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9e.png)
定期检查节温器的性能,检查节温器是否正常开启和关闭,以及调节温度是否在正常范围内。如果发现节温器出 现故障,应及时进行维修或更换。
节温器的更换
在更换节温器时,应选择与原车相同或兼容的节温器,并确保更换过程符合操作规范。同时,应注意检查节温器 的安装密封性和连接处是否正常。
04
汽车冷却系统的故障诊 断与排除
节温器
作用
节温器的作用是根据发动机的温度来控制冷却液的循环路径,实现发动机的精确冷却。
工作原理
节温器通常安装在发动机的出水口处,当发动机温度较低时,节温器关闭,冷却液不经过 散热器循环;当发动机温度较高时,节温器打开,冷却液经过散热器循环。
维护
为了保证节温器的正常工作和发动机的冷却效果,需要定期检查节温器的开启和关闭温度 是否正常。
排除方法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03
更换节温器或清洗节温器。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冷却液的检查与更换
冷却液的定期检查
检查冷却液的液位是否在正常范围内,如果发现液位过低,应及时添加。同时 ,检查冷却液的颜色和质地是否正常,如果发现异常应及时更换。
冷却液的更换周期
一般来说,冷却液的更换周期为2-4万公里,具体更换周期应根据车型和使用情 况来确定。在更换冷却液时,应选择与原车相同或兼容的冷却液,并确保更换 过程符合操作规范。
维护
为了保证风扇的正常运转和散热效 果,需要定期检查和清洁风扇,同 时也要注意更换磨损的扇叶和轴承 。
水泵
01
02
03
作用
水泵的作用是循环冷却液 ,使冷却液在冷却系统中 循环流动。
类型
水泵一般分为机械水泵和 电子水泵两种,机械水泵 依靠发动机带动,而电子 水泵则由电动机驱动。
(完整版)汽车冷却系统讲解ppt
![(完整版)汽车冷却系统讲解ppt](https://img.taocdn.com/s3/m/a4131f3c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01.png)
水泵
水泵是汽车冷却系统中的另一个重要部件,它的主要作用是循环冷却液。水泵通 常安装在发动机附近,由发动机曲轴通过皮带驱动。
水泵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叶轮、泵壳和密封件。叶轮的作用是吸入和排出冷却液 ,泵壳则将叶轮封闭起来,以形成冷却液的循环路径,而密封件则保证水泵的密 封性。
风扇
风扇是汽车冷却系统中的辅助散热部 件,主要用于增强散热器的散热效果 。风扇一般安装在散热器的后面,通 过风扇皮带或电子风扇驱动。
风扇的叶片通常由塑料或铝制成,其 形状和尺寸根据散热器的设计和车辆 的具体需求而定。风扇的作用是将空 气吹向散热器,以帮助散发冷却液中 的热量。
冷却液
冷却液是汽车冷却系统中的工作介质,它负责将发动机产生的热量传递到散热器,然后散发到空气中。冷却液通常由水和防 冻剂组成,具有较低的凝固点和沸点。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节温器故障或水泵故障
总结词
节温器故障或水泵故障可能导致冷却系统无法正常工作,影响发动机散热效果。
详细描述
节温器故障或水泵故障可能是由于节温器卡滞、水泵轴承磨损、水泵密封圈损坏等原因造成的。修复 时需要检查节温器和水泵是否正常工作,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修复或更换。
THANKS
感谢观看
冷却液通过与发动机的接触,吸收发 动机产生的热量,并通过流动将热量 传递给散热器,最终散发到空气中。
冷却系统的控制逻辑
温度传感器
汽车冷却系统通常配备温 度传感器,用于监测发动 机水温。
节温器
节温器根据水温变化调节 冷却液的循环路径,实现 发动机的恒温控制。
散热风扇
《冷却系统设计》课件
![《冷却系统设计》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e1feb6e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d797954.png)
液体冷却系统设计
液体冷却系统设计是指利用液体(如水、油等)来带走设备或系统产生的热量。
液体冷却系统设计适用于散热要求高、发热量大、需要快速散热的设备和系统,如 高性能计算机、激光器、核能反应堆等。
液体冷却系统设计的优点是散热效果好、速度快、能够处理大量热量等,但其成本 较高、设计和维护较为复杂。
热管冷却系统设计
实践案例
介绍一些成功的冷却系统优化实践案例,包括案例背景、优化措施、实施效果等 ,为读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05 案例分析
案例一:某型计算机散热系统设计
总结词
高效散热、低噪音
详细描述
针对某型计算机的高热流密度问题,设计了一种高效的散热系统。该系统采用热管技术,将CPU产生的热量快速 传递到散热器上,并通过风扇将热量排出。此外,该设计还考虑了噪音问题,采用了低噪音风扇和减震措施,确 保散热系统在运行时不会产生过大的噪音。
优化方法
采用先进的热工控制技术、优化水系统设计、提高设备能效等。
03 常见冷却系统设计
自然冷却系统设计
自然冷却系统设计是指利用自然 环境条件,如空气对流、辐射和 热传导等,来实现设备或系统的
冷却。
自然冷却系统设计通常适用于对 散热要求不高的设备和系统,如
小型电子设备和家用电器等。
自然冷却系统设计的优点是成本 低、维护简单、环保等,但其散 热效果通常不如强制通风冷却系
根据使用场合的不同,冷 却系统可分为工业冷却系 统和汽车冷却系统等。
冷却系统的基本组成
散热器
01
散热器是冷却系统中的主要部件之一,其作用是增大散热面积
,加速热量的散布。
风扇或水泵
02
风扇或水泵的作用是提供冷却介质所需的流动动力,使冷却介
冷却系统优化设计与分析
![冷却系统优化设计与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c177f26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e5.png)
冷却系统优化设计与分析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机械设备的工作效率越来越高,而高效率带来的问题就是热量的积累。
为了防止设备过热而导致故障、降低寿命甚至引发火灾等危险,冷却系统成为了许多工业和家用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讨论冷却系统的优化设计与分析,探讨如何提高冷却效率、降低能耗等问题。
1. 冷却系统的基本原理冷却系统主要通过传导、对流和辐射三种方式来实现热量的转移。
传导是通过物体之间的直接接触传递热量,对流是通过流体的对流运动带走热量,而辐射则是通过电磁波辐射将热量传递到周围环境。
在设计冷却系统时,需要综合考虑这三种传热方式,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优化。
2. 冷却系统的关键要素在冷却系统的设计和分析中,有几个关键要素需要重点关注。
首先是冷却介质的选择,常见的冷却介质包括水、空气、油等。
不同的介质有不同的传热性能和成本,因此需要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冷却介质。
其次是冷却设备的选择,例如散热器、风扇等。
合理选择冷却设备能够提高冷却效率,减少能耗。
最后是冷却系统的布局和通风设计,这将直接影响冷却系统的整体性能。
3. 冷却系统的优化设计在冷却系统的优化设计中,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
首先是流体力学的影响,例如流速、流量等。
通过合理调整流速和流量,可以提高冷却效果。
其次是热传导效率的优化,例如增加散热面积、改善传热界面等。
此外,还可以采用相变材料、热管等新型材料和技术来提高冷却效率。
最后是能耗的降低,例如选择高效的冷却设备、优化通风设计等。
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可以实现冷却系统的最佳设计。
4. 冷却系统的性能分析对冷却系统进行性能分析是评估其质量和效果的重要手段。
常用的性能指标包括冷却效率、能耗、噪音等。
通过实验和数据分析,可以评估冷却系统的实际工作情况,并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此外,还可以使用计算模型和仿真软件来预测和优化冷却系统的性能。
5. 冷却系统的应用领域冷却系统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办公设备等。
汽车冷却系统设计
![汽车冷却系统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26fb2bac77da26925c5b0ab.png)
一、冷却系统说明内燃机运转时,与高温燃气相接触的零件受到强烈的加热,如不加以适当的冷却,会使内燃机过热,充气系数下降,燃烧不正常(爆燃、早燃等),机油变质和烧损,零件的摩擦和磨损加剧,引起内燃机的动力性、经济性、可靠性和耐久性全面恶化。
但是,如果冷却过强,汽油机混合气形成不良,机油被燃烧稀释,柴油机工作粗爆,散热损失和摩擦损失增加,零件的磨损加剧,也会使内燃机工作变坏。
因此,冷却系统的主要任务是保证内燃机在最适宜的温度状态下工作。
1.1 发动机的工况及对冷却系统的要求一个良好的冷却系统,应满足下列各项要求:1)散热能力能满足内燃机在各种工况下运转时的需要。
当工况和环境条件变化时,仍能保证内燃机可靠地工作和维持最佳的冷却水温度。
2)应在短时间内,排除系统的压力。
3)应考虑膨胀空间,一般其容积占总容积的4-6%;4)具有较高的加水速率。
初次加注量能达到系统容积的90%以上。
5)在发动机高速运转,系统压力盖打开时,水泵进口应为正压;6)有一定的缺水工作能力,缺水量大于第一次未加满冷却液的容积;7)设置水温报警装置;8)密封好,不得漏水;9)冷却系统消耗功率小。
启动后,能在短时间内达到正常工作温度。
10)使用可靠,寿命长,制造成本低。
1.2 冷却系统的总体布置冷却系统总布置主要考虑两方面:一是空气流通系统;二是冷却液循环系统。
在设计中必须作到提高进风系数和冷却液循环中的散热能力。
提高通风系数:总的进风口有效面积和散热器正面积之比≥30%。
对于空气流通不顺的结构,需要加导风装置使风能有效的吹到散热器的正面积上,提高散热器的利用率。
在整车空间布置允许的条件下,尽量增大散热器的迎风面积,减薄芯子厚度。
这样可充分利用风扇的风量和车的迎面风,提高散热器的散热效率。
一般货车芯厚不超过四排水管,轿车芯厚不超过二排水管。
在整车布置中散热系统中,还要考虑散热器和周边的间隙,散热器到保险杠外皮的最小距离100毫米,如果发动机的三元崔化在前端的话,还要考虑风扇到三元催化本体距离至少100毫米,到三元催化隔热罩距离至少80毫米。
汽车冷却系统设计介绍
![汽车冷却系统设计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9e7c255ec281e53a5802ff74.png)
整车驱动冷却系统集成
2017-12-22
内容
传统动力总成冷却系统集成
• 动力总成冷却系统输入要求 • 发动机散热需求分析 • 变速箱散热需求分析 • 涡轮增压器散热需求分析 • 动力总成冷却系统设计工况定义 • 动力总成冷却系统负荷计算 • 动力总成冷却系统回路设计 • 动力总成冷却系统控制
动力总成系统和空调 系统散热
平衡
LSOtuGdOy
动力总成冷却系 统要求
热量散入环境
产生热量
换热器 + 前端风量
冷却液,制冷剂,润滑油
带走热量
前端风量
8
传统动力总成冷却系统集成
LSOtuGdOy
集成的核心:平衡
Balance with Cost, Package, Quality,Mass,Cd, Safety, Elec. Power budget, Studio…
• 实际操作中可考虑分段拟合
19
传统动力总成冷却系统集成
LSOtuGdOy
无量纲化处理的缺点
• 没有考虑相同功率下,发动机不同转速下的发动机效率不同,从 而散热量不同
• 没有发动机转速,无法确定水泵流量 • 数据点散差较大,处理复杂,工程师需要具有一定整车开发经验 • 后期信息完备后需要进一步校核
10
传统动力总成冷却系统集成
项目输入 工程语言
动力总成 发动机系列?排量?最大功率?PFI or SIDI? -- 水箱大小 涡轮增压?水冷 or 风冷? -- 中冷系统 手动、DCT、自动变速箱? -- 油冷系统
车型区间和载荷
A/B/C, Van Trailer…
销售市场:国内/中东/东南亚/印度/墨西哥 /澳大利亚/欧洲?
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冷却系统设计指南
![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冷却系统设计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1707fe0b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06.png)
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冷却系统设计指南冷却系统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有效的冷却系统设计可以确保建筑物在炎热的夏季保持凉爽,为居住者提供舒适的环境。
本文将就冷却系统设计指南展开讨论,以帮助施工人员理解如何在装配式建筑中实现最佳冷却效果。
一、了解装配式建筑冷却需求装配式建筑相对传统建筑而言,在冷却需求上有其独特之处。
由于模块化组件的制造和安装比传统工程更精细,因此在设计冷却系统时需要充分考虑各个部件之间的密封性和隔热性。
同时,由于室内空间限制较大,必须尽可能地减小设备体积,同时提高冷却效率。
二、选择合适的冷却系统类型根据不同情况和需求选择合适的冷却系统类型是关键。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装配式建筑中常用到的冷却系统类型:1. 空调系统:空调系统是目前最为常见且成熟的应用于装配式建筑中的冷却系统。
通过冷凝器和蒸发器,空调系统可以有效地降低室内温度,并对室内空气进行过滤和循环。
2. 液体冷却系统:液体冷却系统使用水或其他液体通过管道将热量带走,然后通过冷却设备进行散热。
与传统的空调系统相比,液体冷却系统在能源消耗上较低,但需要更复杂的管道布局。
3. 热泵系统:热泵系统是一种高效、节能的冷暖通风设备。
利用自然能源或废热来提供制冷或供暖服务,并且具有可逆功能。
三、考虑节能方案在装配式建筑中,节能是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
以下几点可以帮助设计出更加节能的冷却系统:1. 隔热:优良的隔热材料可以减小房间与外界温差,从而降低空调设备运行负荷。
合理选择隔热材料和保温技术是减少能源消耗的重要措施。
2. 自然通风:充分利用自然通风资源可以减少对人工冷却系统的依赖。
比如通过设置通风口和利用建筑物本身构造,可以有效地引导自然气流进行空气交换。
3. 智能控制系统:智能控制系统具有较高的自动化水平,根据实际需求智能调节冷却设备运行状态。
合理利用传感器和网络技术,智能控制系统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变化,以提高系统运行效率。
四、优化管道布局装配式建筑的特点决定了管道布局必须精确而又紧凑。
最新第9章-冷却系统资料教学讲义ppt课件
![最新第9章-冷却系统资料教学讲义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a8924e1a5e9856a57126079.png)
风扇
风扇材料:钢板、尼龙、铝合金、工程塑料等 风扇叶片的安装倾斜角不均匀,目的是减少振动和噪声 风扇皮带调整:过松会打滑,过紧会增加轴承磨损。
水冷却强度调节 装置
➢改变流经散热器的空气量 ➢改变流经散热器的冷却水量
百叶窗
改变空气量。 百叶窗、保温帘
风扇离合器
改变流经散热器的空气量,控制风扇的起作用时间、 扇风量和扇风强度。
摇臂轴、推杆 气门
空压机连杆
桑塔纳润滑系 限压阀
油底壳
集滤器 机油泵
中间轴
滤清器
凸轮轴
主油道 主轴承
连杆轴承
机油泵
功用:提高机油压力,保证机油在润滑系系统 内不断循环。 分类: A 、齿轮式机油泵 B 、转子式机油 泵
齿轮式机油泵
进油腔 主动齿轮
出油腔
特点: 结构简 单、加工方便、 工作可靠、使 用寿命长
水泵强制冷却水循环,冷却水在水套内吸收热 量后,流经散热器,将热量散发到空气中,然 后再流入水套。如此循环,以保证发动机在最 佳温度下工作。根据发动机温度高低,水冷系 有两种冷却循环路线,如上图所示。
大循环 小循环
大循环当发动机在正常热状态下工作时,即水温高于
80℃,冷却水应全部流经散热器,形成大循环。此时节温器 的主阀门完全开启,而侧阀门将旁通孔完全关闭。
第十章 发动机润滑系
➢润滑系的功用、组成和润滑方式 ➢典型润滑油路的构造 ➢润滑系主要部件 ➢曲轴箱通风
润滑系的功用
➢润滑 ➢清洁 ➢冷却 ➢防锈 ➢密封(针对气缸) ➢缓冲降噪
润滑的作用机理
润滑油
轴承
轴
润滑方式
➢压力润滑 ➢飞溅润滑 ➢润滑脂润滑
压力润滑
一定压力的机油形成油膜来润滑的方式。
(完整版)汽车冷却系统讲解ppt
![(完整版)汽车冷却系统讲解ppt](https://img.taocdn.com/s3/m/bef14861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cc.png)
发动机产生热量,冷却液吸收并带走 热量,经过散热器散发到空气中,再 由风扇加速散热,使发动机保持在适 宜的温度范围内。
冷却系统的分类与比较
分类
根据冷却介质的不同,可分为水冷式和风冷式两种。
比较
水冷式冷却系统具有较好的散热效果,适用于大多数汽车;风冷式冷却系统结 构简单,适用于小型车辆和特定用途的车辆。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Y
(完整版)汽车冷却系 统讲解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27
目录
CONTENTS
• 汽车冷却系统概述 • 冷却系统的主要部件 • 冷却系统的维护与保养 • 冷却系统的故障诊断与排除 • 冷却系统的发展趋势与未来展望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1
汽车冷却系统概述
冷却系统的定义与功能
冷却系统的定义
汽车冷却系统是用来控制和调节 发动机温度的汽车子系统。
冷却系统的功能
确保发动机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 工作,防止发动机过热或过冷, 从而提高发动机效率和延长使用 寿命。
冷却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组成
包括冷却液、散热器、水泵、风扇、 节温器等部件。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3
冷却系统的维护与保养
冷却系统的维护与保养
• 冷却系统是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负责将发动机产生的热量 带走并散发到空气中,以保持发动机的正常运转温度。一个良 好的冷却系统可以延长发动机的使用寿命,提高汽车的燃油经 济性和动力性。
REPORT
CATALOG
汽车冷却系统总体参数设计说明
![汽车冷却系统总体参数设计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8cf0143f7fd5360cba1adba5.png)
一、冷却系统说明二、散热器总成参数设计三、膨胀箱总成参数设计四、冷却风扇总成参数设计五、水泵总成参数设计六、橡胶水管参数设计七、节温器选择八、冷却液选择一、冷却系统说明内燃机运转时,与高温燃气相接触的零件受到强烈的加热,如不加以适当的冷却,会使内燃机过热,充气系数下降,燃烧不正常(爆燃、早燃等),机油变质和烧损,零件的摩擦和磨损加剧,引起内燃机的动力性、经济性、可靠性和耐久性全面恶化。
但是,如果冷却过强,汽油机混合气形成不良,机油被燃烧稀释,柴油机工作粗爆,散热损失和摩擦损失增加,零件的磨损加剧,也会使内燃机工作变坏。
因此,冷却系统的主要任务是保证内燃机在最适宜的温度状态下工作1.1 发动机的工况及对冷却系统的要求一个良好的冷却系统,应满足下列各项要求:1)散热能力能满足内燃机在各种工况下运转时的需要。
当工况和环境条件变化时,仍能保证内燃机可靠地工作和维持最佳的冷却水温度;2)应在短时间内,排除系统的压力;3)应考虑膨胀空间,一般其容积占总容积的4-6%;4)具有较高的加水速率。
初次加注量能达到系统容积的90%以上。
5)在发动机高速运转,系统压力盖打开时,水泵进口应为正压;6)有一定的缺水工作能力,缺水量大于第一次未加满冷却液的容积;7)设置水温报警装置;8)密封好,不得漏气、漏水;9)冷却系统消耗功率小。
启动后,能在短时间内达到正常工作温度。
10)使用可靠,寿命长,制造成本低。
1.2 冷却系统的总体布置冷却系统总布置主要考虑两方面:一是空气流通系统;二是冷却液循环系统。
在设计中必须作到提高进风系数和冷却液循环中的散热能力。
提高通风系数:总的进风口有效面积和散热器正面积之比≥30%。
对于空气流通不顺的结构,需要加导风装置使风能有效的吹到散热器的正面积上,提高散热器的利用率。
在整车空间布置允许的条件下,尽量增大散热器的迎风面积,减薄芯子厚度。
这样可充分利用风扇的风量和车的迎面风,提高散热器的散热效率。
冷却系统的设计教材(PPT 30页)
![冷却系统的设计教材(PPT 30页)](https://img.taocdn.com/s3/m/5b7a8310a26925c52dc5bf37.png)
识 浇口位置以改变料流末端的位置。另外,排气槽
最好开设在靠近嵌件或制品壁最薄处。
不要总是因为考虑长远的打算而忽略了随时可付出的努力!
项目一 塑料壳体注射模设计
模块三:冷却及排气系统设计
模具技术系
(四)排气与引气系统的设计 1.排气系统
相 大多数情况下可利用模具分型面或模具零件间 关 的配合间隙自然地排气 ,其间隙值通常为 理 0.01~0.03mm,以不产生溢料为限。 论
模具技术系
相 关 理 论 知 识
不要总是因为考虑长远的打算而忽略了随时可付出的努力!
项目一 塑料壳体注射模设计
模块三:冷却及排气系统设计
模具技术系
(三)模具冷却装置的设计
3、冷却装置实例
相
(1)直流式和直流循环式
关
理
论
知
识
不要总是因为考虑长远的打算而忽略了随时可付出的努力!
项目一 塑料壳体注射模设计
项目一 塑料壳体注射模设计
模块三:冷却及排气系统设计
模具技术系
学
1.能设计合理的冷却系统
习 目
2.能设计合理的排气系统
标
3.能绘制合理的冷却水道布置图
不要总是因为考虑长远的打算而忽略了随时可付出的努力!
项目一 塑料壳体注射模设计
模块三:冷却及排气系统设计
模具技术系
根据图示的塑件零件图以及已确定的总体结构方 案,设计本模具的冷却系统和排气系统,并绘制
模块三:冷却及排气系统设计
模具技术系
(二)对模具温度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要求
相 1. 温度控制系统的功能:
关
使型腔、型芯保持在规定的范围之内,保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1概述 (1)2冷却系统的基本要求 (1)3整车冷却系统的总体布置 (2)4散热器的设计 (3)4.1散热器悬置布置 (3)4.2散热器的参数设计计算 (4)4.2.1散热器的最大散热能力 (4)4.2.2散热介质的温度 (5)4.2.3散热器的技术参数设计 (5)5风扇的设计 (6)5.1风扇风量的计算 (6)5.2风扇外径的计算 (7)6护风罩的设计 (7)7冷却水的循环量和类型确定 (8)7.1冷却水循环量 (8)7.2冷却液的选择 (8)8节温器的设计 (9)9膨胀水箱总成设计 (9)9.1膨胀箱压力盖的作用 (9)9.2水箱压力盖压力的选择 (10)10散热器与冷却风扇的匹配计算 (12)11汽车热平衡能力道路试验 (13)11.1热平衡试验方法 (13)11.2试验条件 (14)11.3试验内容 (14)11.4试验结果的评定 (16)11.5试验报告 (16)12总结 (17)柴油机和整车冷却系统应用匹配设计指南1概述根据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发动机在运转时,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再到机械能的过程中,由于最终转换效率只有45%左右,所以有大量的热量产生,从而导致发动机过热,冷却系统的冷却液容易到达沸点产生蒸汽,形成气阻,使冷却液无法正常循环,发动机冷却不良引起拉缸。
冷却系统的作用是要使发动机发出的热量通过冷却系统散发出去,形成热平衡状态。
由于发动机整体设计已经完成,本指南主要适用于应用工程开发时的发动机和整车上的冷却系统匹配,未充分考虑发动机冷却系统的设计,比如水泵的结构设计,除传动速比以外,也未对具体的风扇离合器之类的系统进行充分的考虑,着重考虑了整车冷却系统两个子系统:进风冷却系统和冷却液循环冷却系统之间的匹配设计计算以及基本要求。
中冷器散发的热量也是发动机散发热量的一部分,整车冷却系统要总体考虑中冷器冷却系统的设计。
本指南未对中冷器冷却系统的设计进行充分的考虑。
由于整车冷却系统结构和技术要求的复杂性,最终的冷却系统匹配设计的有效性,必须通过最终整车按照极限条件下的道路试验来验证,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必要时可在市场上进行小批验证,PPAP进行批准后才能进行批量投产。
开展产品的先期质量策划(APQP)活动是保证产品质量的有效方法之一。
2冷却系统的基本要求一个良好的整车冷却系统,应满足以下基本要求:1、整车冷却系统分为两个子系统,进风冷却系统和冷却液循环冷却系统。
进风冷却系统的散热能力和冷却液循环冷却系统的散热能力必须相匹配,一般要求进风冷却系统散热能力要大于发动机水套的散热能力,以此为原则来选配整车的冷却系统,确保进风冷却系统要有足够的进风量来满足冷却液循环冷却系统散热量,这一点至关重要。
根据经验表明很多的整车冷却系统由于进风冷却系统进风量不足使得冷却液循环冷却系统的热量不能充分散发,导致水温高。
2、整车的冷却系统应能满足各种极限条件下的使用要求,特别是高原、高温、长时间爬坡等极限条件下。
当整车在极限条件下工作时应能处于热平衡状态,保证柴油机可靠地工作。
3、放气阀能正常工作,保证冷却液系统内压力稳定。
当大于限压值时能快速释放压力,当小于低压值时能有效的补充压力。
放气阀压力范围的选择必须根据使用的条件,特别是高原条件下,由于大气压力降低对于冷却系统内压的影响导致沸点降低,容易沸腾。
需要指出的是,合理的选择放气阀的开启压力对于冷却系统非常重要。
4、为了适应冷却液的热胀冷缩体积变化,应考虑冷却液循环系统留有膨胀空间,一般其容积占总冷却液容积的5%左右;5、具有较高的加水速率。
初次加注量能达到系统容积的90%以上,加水时间不可过长,运行5分钟左右要补一次水至加水刻线,确保冷却液量足够。
6、膨胀水箱要有一定的耐压能力,避免膨胀水箱胀裂。
7、有一定的缺水工作能力,当缺水量小于总容积的5%-8%时,发动机冷却系统也能正常工作。
8、整个冷却系统密封的各种介质(冷却液或者空气),不得有泄露。
冷却系统所有管路件安装牢固,防震防脱落。
9、当整车冷却系统总体布置时,要考虑中冷器和空调散热器对水箱散热器散热能力的影响,充分考虑三个散热器之间的位置关系,水箱和前两者之间尽量留有一定的间隙,以便水箱散热器进风能从侧面进来,降低进风温度,提高冷却效率。
由于三者出现重叠后风阻增加风量减少,风温升高,整车冷却系统散热能力下降,考虑到这些因素,必须选择有足够散热能力的散热器。
10、尽量降低冷却系统消耗的功率,能提高发动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
11、起动后,能在尽可能短的短时间内达到发动机的最佳工作温度。
3整车冷却系统的总体布置整车冷却系统总布置主要考虑两个子系统:一是进风冷却系统;二是冷却液循环冷却系统。
在进风冷却系统设计时确保有足够的进风量。
如何提高进风量:1、驾驶室前脸的进风面积要足够大,且进风口位置与散热器尽量重叠,充分利用汽车行驶时产生的风压,提高进风量;总的进风口有效面积与散热器迎风面积之比≥30%。
对于进风不畅的结构,需要加导风板来提高进风量;2、中冷器和水箱散热器之间要有足够的四周侧面进风间隙,且两个散热器冷却管间距和走向尽量一致,以减小风阻,降低进入水箱散热器的风温,提高进风量。
冷却系统的最高水温应以发动机的沸点温度为标准。
节温器的全开温度应为发动机正常工作水温范围的中间值,开启温度应为发动机正常工作水温范围的下限。
但因节温器的自身特性,开启温度一般低于全开温度10℃左右。
在整车空间布置允许的条件下,尽量增大散热器的迎风面积,在满足冷却面积的情况下,尽量减小散热器芯的厚度。
这样可充分利用风扇的风量和车的迎面风,提高散热器的散热效率。
在满足进风量的条件下,可以适当增加风扇直径,降低风扇转速,降低噪声和功率消耗。
考虑到工作环境有灰尘和昆虫会被吸入散热器散热表面,降低散热器的散热能力,需要选择合适的防尘帘。
防尘帘的选择要考虑尽量不增加进风阻力。
4散热器的设计如果整车的布置空间较宽裕,推荐采用纵流水结构的散热器,纵流水结构的散热器强度及悬置的可靠性较好,且冷却液的流动阻力小。
根据发动机的额定功率和最大扭距时发动机散发的热量来确定散热器的散热面积,根据大梁的宽度来确定散热器宽度,最后散热器的外形尺寸和内部的结构尺寸。
然后还需进行散热器的性能试验(如散热器的风阻和流量之间的输出特性以及空气流量和散热器散热率的输出特性)来验证和风扇的匹配是否合适。
4.1散热器悬置布置散热器通常为四点悬置,也可以采用三点悬置。
其中主悬置点为2个,辅助悬置点为2个或1个。
所有悬置点应布置在同一个部件总成上,改善散热器受力情况,以尽量减少散热器的振动强度。
主悬置点与其连接的部件总成之间以胶垫或胶套等柔性非金属材料过渡以达到减震的目的。
主悬置点的胶垫压缩量一般为其自由高度的1/5左右。
由于重型卡车散热器的质量大且使用环境较差,一般要在散热器的外部增加一个刚性较大的保护框架,以防止振动等外界力直接作用在散热器上。
所有悬置点设置在同一刚性框架上。
4.2散热器的参数设计计算4.2.1散热器的最大散热能力整车工作环境比较复杂,如在高温、高海拔、长时间爬坡的环境下发动机冷却系的设计参数按照稳健设计的原则选择足够的容差,以确保极限条件下整车冷却系统处于热平衡状态,因此散热器的散热能力应该有所储备,即w Q Q ⋅=ξmaxw Q -发动机散发出的热量;max Q -散热器的散热量;ξ-储备系数,一般为1.15~1.25,根据不同的整车类型来选择。
根据上述公式求出发动机在最大扭矩工况和标定工况下的放热量,根据这个散热量来确定散热器的散热能力。
发动机放热量w Q 为:3600ue e w h P Ag Q = kJ/sA-燃料热能传给冷却系的分数,取同类机型的统计量,柴油机0.18-0.25,取0.24; eg -燃料消耗率,kg/kwh ;此处柴油机取0.205; eP -发动机有效功率; u h -燃料热值,柴油为46040kJ/kg 。
例如某汽车厂生产的专用汽车采用某型发动机作为动力,由于冷却系统冷却量不足,在某些高温工况下常出现“开锅”现象,故需要对其冷却系统重新设计.发动机为水冷、直列、6缸、直喷式柴油机.参数见表4-1:表4-1 发动机参数参数参数值 额定功率kw/转速r/min88/2800 最大转矩Nm/功率kw/转速r/min343/57.5/1600 额定功率时发动机对冷却系统的散热量kJ/s55.25 发动机冷却液流量L/min207.6 最大转矩时发动机对冷却系统的散热量kJ/s 28.654.2.2散热介质的温度当冷却液流经发动机时,与燃烧气体接触的零部件的热量传给冷却液,冷却液的温度升高;循环流动的冷却液流经散热器时,外界的空气在风扇的作用下吹向散热器,气体的温度升高,冷却液的温度降低,从而实现热量的转移。
散热器的进风温度为根据使用条件确定的最高临界温度,即沸腾风温(这个数值大小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标准散热器的沸腾风温为40℃,即散热器的进风温度1a T 为40℃。
散热器的进水温度1w T 一般大于85℃,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对其进行确定。
散热器的进出水温度差w T ∆可取6-12℃。
这样可得到散热器的出水温度2w T 。
散热器内的冷却液平均温度wm T 为(1w T +2w T )∕2,经过散热器的空气的温升为a T ∆,则散热器的出气温度为2a T ,散热器的空气平均温度am T 为(1a T +2a T )∕2。
散热器的平均液气温差=∆m T wm T -am T 。
在初选散热器的散热面积时用到该数据。
4.2.3散热器的技术参数设计根据该车辆的工况,选管片式散热器.载重车用散热器的总散热面积与发动机功率之比约为0.1~0.16(㎡/kw),考虑到外界耗损,散热面积要留一定的储备空间。
一般应参考安装空间尽可能选较大散热面积。
载重车辆散热器迎风面积F R 与发动机功率之比为0.003~0.00375㎡/kw 。
接上例,计算所需散热总面积F=(0.1~0.16)×88×1.15=10.12~16.193(㎡),此处储备系数取1.15,故F R =0.264~0.33㎡。
根据整车大梁宽度选取芯子宽度为0.64m ,高度为0.52m ,那么F R =高×宽=0.52×0.64=0.3328㎡。
散热器参数见表4-2:表4-2 散热器参数参数参数值 芯部尺寸/mm640×520×80 迎风面积/㎡ 0.3328 总散热面积/㎡16.24 冷却管尺寸/mm ,数目/根2.2×19,170 冷却片/个,管排数/排 168,35风扇的设计发动机冷却系统的风扇的外形尺寸应和散热器的形状相匹配,条件允许时可增大风扇的直径;在冷却风量足够的情况下,尽量降低风扇转速,以减少功率消耗和噪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