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共行政学发展的动力和历史契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公共行政学发展的动力和历史契机
恩格斯在致康·施莱特的信(1890年10月27日)中曾经这样讲道:"不
论在法国或是德国,哲学和那个时代的文学的普遍繁荣一样,都是经济高涨的结果.经济发展对这些领域的最终的支配作用,在我看来是无疑的…….经济在这
里并不重新创造出任何东西,但是它决定着现有思想资料的改变和进一步发展的方式,而且这一作用也是间接发生的,而对哲学发生最大直接影响的则是政治的, 法律的和道德的反映."[1]在这里,恩格斯阐明了经济因素的变化以及引起
的其它领域的变化对科学研究的推动和影响.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重建以来,中国公共行政学的发展动力直接来自
于中国社会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公共行政学科的需求.概括起来,中国行政学发展的动力主要来自四个主要的方面:
1.政府改革与创新.
中国传统上一直是政治权力和行政权力占主导地位的行政国家.中国社会的
许多问题,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讲,多多少少都与政府有着密切的关系,不对政府
体制进行改革,其它领域的改革如经济改革,社会改革均难以进行.要建立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必须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过程中的基础作用,而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过程中的基础作用,其前提就是要取消和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的干预,合理界定政府的经济职能,使政府有所为和有所不为.要建立和发展市
场经济,必须确立企业在市场中的主体地位,而其前提条件之一便是要使企业摆脱政府的附属地位,实现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欲建立适应社会变化的新的社会管理体制,必须逐步还权于民,实现政社分开,
政事分开等.从上个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社会型态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社会结构从封闭走向开放,政治体制逐步走向民主和法治.面
对经济,社会和政治不断发展的新形势,政府体制出现了许多不适应的方面,如
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政府直接干预微观经济活动的现象仍然很多,市场监管体制不完善,社会管理体制不健全,公共服务体系薄弱等.
与此同时,政府管理自身也出现了许多急待解决的问题,突出表现为:公共
服务赤字(公共服务不能满足公民的需要),财政赤字(主要在地方政府,特别
是县以下政府财政赤字),制度赤字(政府管理的许多方面缺乏制度的保障),能
力赤字(政府能力不能适应社会快速变化的需要),绩效赤字(官僚主义和效率
不彰),信任赤字(腐败,滥用权力导致的公民对政府信任的降低).诸如此类的
问题,不仅影响了政府全面履行其职能,而且制约了经济社会发展.改革与创新
政府体制,成为全面深化改革,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完善市场经济,解决经济社
会发展中的诸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关键所在.改革政府需要科学的理论作为指导,如何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体现科学发展观,促进和谐社
会发展的政府体制是时代对中国行政学发展的要求.政府改革与创新直接成为中国行政学发展的推动力,亦成为中国行政学研究的核心主题.
2.公共行政的职业化.
公职人员是推动国家建设的基石和发展动力,其素质和能力乃一国施政的成
败所在.为适应建立现代化公共行政的需要,中国政府急需一支掌握公共行政专门知识和技能,具有职业精神和伦理的公职人员队伍.随着党和政府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方面,建设一支精明强干的公职人员队伍便成为具有战略意义
的选择.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便提出要实现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
化和专业化.1980 年中共中央就发布了关于加强干部教育工作的意见,认为干
部教育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大计.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中国公职人员的
教育和培训逐步走向经常化,制度化和正规化.特别是从80年代末,90年代初
中国实施国家公务员制度以后,中国公职人员的发展逐步走向职业化的发展方向.
公共行政的职业化,最根本的在于确保公职人员的专业能力与能力胜任(competence).确保公职人员的能力,除了淘汰不胜任或不敬业的公务员这种
消极的做法外,更具建设性的做法便是建立一套有效的公务人员培训教育制度, 积极发掘公务人员的潜能,培养主动创新及负责任职的前瞻性途径.1993 年在《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中,明确提出国家行政机关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按照职位的要求,有计划地对公务员进行培训教育.1996年中共中央印发《1996 -2000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国家人事部也发布了《"九五"公务员培训
工作纲要》.2001年中共中央印发《2001-2005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2006 年中共中央印发《2006-2010 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都对公职人员培训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原则,任务以及保障措施作了明确规定.从这些文件中可
以看出,除了政治理论的教育和培训以外,经济理论与管理,公共行政与公共政策,依法行政成为公职人员学习的重点.公职人员的大规模,经常化,制度化的
教育培训为公共行政学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研究和学习公共行政,为公务
职务做好准备,同时结合技术与管理训练,提升公职人员的管理能力,都为公共
行政学科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土壤.
3.公共领域的问题与危机.
公共行政学,在本质上是一门如何透过有效的集体行动解决公共问题的科
学.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但在
社会经济领域,亦出现了诸多问题,面临许多的危机和挑战,最突出的是经济的
稳定和可持续发展问题,环境污染和生态危机问题,能源与能源安全问题,社会
矛盾和社会稳定问题,粮食和粮食安全问题,公共卫生问题,反贫困与分配不公
问题等等.当代社会在公共事务领域所遭遇的问题实在太复杂,且大多属于公共
政策上所谓的结构不良的问题,公共行政与公共政策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实际的社会问题.事实上,公共行政学科的价值完全系于其解决公共问题的能力,
因为在社会和政治的系络(context)中发展解决问题的活动,是公共行政的重
要面向,尽管不是公共行政学的全部内容.在当今社会,公民对政府解决诸多社
会问题寄予更大的期望,并要求其承担更大的责任,这便大大改变了公共行政的
本质和角色.公共行政不再仅仅是执行政策的工具,而是设计并执行经济,科技,
政治和社会变迁的主导力量.事实上,正是当代社会出现的问题,对公共行政的
研究取向构成了影响.新的社会问题促使公共行政的理论者和实践者寻找新的解决问题的方式,以创新和前瞻的态度和行为解决问题.
4.学科的分化与整合的影响.
中国公共行政学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其它学科的发展.从20世
纪80年代起,社会科学的其它学科如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法学
等都得到了重建或发展,这些学科的发展,亦为公共行政学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
条件.因为,公共行政学是综合的,科际整合的,研究行政学必须有政治学,心
理学,法律学,经济学,管理科学,统计学,历史学等相关的知识,诸如此类的
专业化的知识,为公共行政学的研究提供了诸多专门领域的知识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