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园手法

合集下载

园林造园手法

园林造园手法

造景方法中国自南北朝以来,发展了自然山水园。

园林造景,常以模山范水为基础,“得景随形”,“借景有因”,“有自然之理,得自然之趣”,“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造景方法主要有:1,挖湖堆山,塑造地形,布置江河湖沼,辟径筑路,造山水景;2,构筑楼、台、亭、阁、堂、馆、轩、榭、廊、桥、舫、照壁、墙垣、梯级、磴道、景门等建筑设施,造建筑景;3,用石块砌叠假山、奇峰、洞壑、危崖,造假山景;4,布置山谷、溪涧、乱石、湍流,造溪涧景;5,堆砌巨石断崖,引水倾泻而下,造瀑布景;6,按地形设浅水小池,筑石山喷泉,放养观赏鱼类,栽植荷莲、芦荻、花草,造水石景;7,用不同的组合方式,布置群落以体现林际线和季相变化或突出孤立树的姿态,或者修剪树木,使之具有各种形态,造花木景。

7,在园林中布置各种雕塑或与地形水域结合,或单独竖立,成为构图中心,以雕塑为主体,造塑景。

借景有意识地把园外的景物“借”到园内视景范围中来。

借景是中国园林艺术的传统手法。

一座园林的面积和空间是有限的,为了扩大景物的深度和广度,丰富游赏的内容,除了运用多样统一、迂回曲折等造园手法外,造园者还常常运用借景的手法,收无限于有限之中。

古代的实践和理论中国古代早就运用借景的手法。

唐代所建的滕王阁,借赣江之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岳阳楼近借洞庭湖水,远借君山,构成气象万千的山水画面。

杭州西湖,在“明湖一碧,青山四围,六桥锁烟水”的较大境域中,“西湖十景”互借,各个“景”又自成一体,形成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借景”作为一种理论概念提出来,则始见于明末著名造园家计成所著《园冶》一书。

计成在“兴造论”里提出了“园林巧于因借,精在体宜”;“泉流石注,互相借资”;“俗则屏之,嘉则收之”;“借者园虽别内外,得景则无拘远近”等基本原则。

借景种类借景可分为:1,近借。

在园中欣赏园外近处的景物。

2,远借。

在不封闭的园林中看远处的景物,例如靠水的园林,在水边眺望开阔的水面和远处的岛屿。

6大造园手法

6大造园手法

6大造园手法
造园的手法多种多样,其中包括了以下六大造园手法:
1. 植物组合:通过植物的选择和搭配来创造丰富多样的景观效果。

植物组合可以根据色彩、形态、季节特性等进行设计,打造出视觉上的丰富性。

2. 水景设计:利用水体、喷泉、小溪等水景元素来营造出宁静、清爽或流畅的氛围。

水景设计不仅可以美化环境,还能提供听觉和视觉上的愉悦感。

3. 地形塑造:通过地形、山石、小土丘等的设计与布局,创造出丰富的地形变化和景观层次感,使整个园林更加生动有趣。

4. 景观雕塑:以雕塑、装饰艺术等方式,将艺术元素融入到园林设计中,增添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审美效果。

5. 构筑物布局:建筑、亭台楼阁、廊桥等构筑物的布局和设计,能够增加园林空间的层次感和深度,同时提供休憩和观赏的场所。

6. 道路通廊:合理设计和规划园林中的道路、步道、通廊等,不仅可以连接各个景点,还能引导游客流线,使整个园区更加通畅和互通有无。

这些造园手法的运用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相互结合,通过巧妙的设计和布局,打造出各具特色的园林景观。

中国古典园林空间营造手法

中国古典园林空间营造手法

中国古典园林营造技法指要中国古典园林以“道法自然”为根本指导理念,在自然景观的设计营造上追求树无行次、石无定位的布局。

山有宾主朝揖之势、水有迂回萦绕之情,完全是一派峰回路转、水流花开的自然风光。

人文建筑物本身在园林中,也是按山水总体风骨走势,高低曲折、参差错落、量体裁衣、烘云托月、点染着自然山水的艺术情趣。

这种在有限的空间内,用中国传统的叠山理水造园手法将山、水、植物、建筑等巧妙构配,组合成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的有机整体,从而令人感受“天人合一”之境界和状态。

中国园林艺术大师陈从周先生在《中国诗文与中国园林艺术》一文中曾指出,“造园之高明者,运文学绘画音乐诸境,以山水花木,池馆亭台组合出之。

人临其境,有诗有画,各臻其妙。

故’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这点出了营造中国古典园林之四大要素——山石、泉水、花木、建筑。

如承德避暑山庄之“金山”岛,就是古典园林这种营造技法的实践典型。

避暑山庄的金山岛,仿江苏镇江金山寺修建,以石为基,石上建阁,用水环抱,水内植荷。

康熙皇帝曾称赞其:“仰接云霄,俯临碧水,如登妙高峰上。

北固烟云,海门风月,皆归一览。

”一、堆山磊石“园林之胜,唯是山与水二物。

”古典园林中,蕴涵得最深、最广的,应该是古代文人雅士时时魂牵梦萦的山水情,正所谓“一池之水,包容江海;几撮山石,喻指众岳”。

唯其如斯,才能满足文人士子“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审美情怀。

园中山景,有真假之分。

大型苑园,常包入真山,有些地方小园,亦引入山之余脉来造景。

小型的文人园林,主要还是靠堆叠假山来创造苍郁的山林气氛。

假山的堆砌,离不开峰石。

古人认为,石是天地至精之气的凝集,一拳一石,包孕了自然山林之美,在古典文人园林中,山石的峰态变幻多姿,无一类同,它是渲染山林气氛的主要手段。

堆山叠石是营造古典园林的重要手法,它师法于自然,而高于自然。

李渔《闲情偶记》云:“磊石成山,另是一种学问,别是一番智巧。

”1、选石园林选石,看重石质。

如著名的扬州个园的四季假山,就运用了四种不同的石质,营造了不同的意境。

狮子林造园手法

狮子林造园手法

狮子林造园手法
狮子林造园手法是中国传统园林中的一种重要手法。

它最早出现于明代,以苏州狮子林为代表,后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应用。

狮子林造园的特点是布局紧凑,景点错落有致,建筑与自然环境协调统一。

其主要手法包括对景点的选择、布局与呈现方式的设计、景点的艺术处理等。

在狮子林造园中,景点的选择十分重要。

狮子林的景点种类多样,包括山、水、亭、楼、廊、桥、石等。

设计师要根据场地条件和园林主题选择恰当的景点,使之相互映衬、互为补充,形成精致的园林景观。

在布局设计方面,狮子林造园强调建筑和自然环境的融合。

具体手法包括利用自然石、湖泊、山峦等自然元素,合理安排建筑和景点的位置,使之相互辉映,充分体现自然与人工的统一。

狮子林造园还注重对景点的艺术处理。

设计师要针对不同的景点进行巧妙的设计,运用石雕、浮雕等手法进行装饰,营造出浓郁的文化氛围。

总之,狮子林造园手法是中国园林艺术中的珍品,其精湛的设计理念和技艺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 1 -。

古典园林造园手法分析课件

古典园林造园手法分析课件

手法八:高低错落
和蜿蜒曲折相联系的是高低错落, 两者都体现于园林建筑的群体组合之中, 蜿蜒曲折主要是从平面的角度来看,高 低错落则主要是从竖向的角度来看,许 多园林实物也多依靠地形的起伏来增添 自然情趣,特别是北方的皇家苑囿,其 自然地形的变化山前,随 山势变化呈前低后 高形式,以爬山廊 连接各建筑,既有 丰富的层次变化, 又参差错落,从而 打破了对称布局所 带来的严肃气氛。
桃花源记–MIHO美术馆
设计理念
MIHO美术馆的立意来源于贝先生“自然与建筑的融合”理念。 他向我们展现的是这样一个理想的景观:有一座山,有一个
谷,躲在云雾中的建筑看不出……由于他具有很深的中国 古典文化造诣,所以贝先生引用了中国晋代陶渊明的《桃 花源记》表达了该设计的立意。当他提到桃花源时,深谙 中国传统文化的业主马上就联想到了典型的中国古代景观, 有山坡、峡谷,周围云雾缭绕,建筑掩映在森林之中若隐 若现的场景。 建筑师描绘的画卷和业主的梦想达成了共识,文学和艺术的 深远内涵共同渗透到MIHO美术馆的建设工程之中。
手法三:庭园理水
某些建筑群,其布局基本保持轴线对称
或比较严整方正的形式,面对这种情况,如 何在水面的处理上不恰当的强调自由曲折, 便可能与建筑环境格格不入,为了求得统一 协调,往往以人工开凿的较小、较规则的水 池来点缀庭院空间,反而能够收到良好的效 果,只要环境允许,即使局部的地方比较曲 折,甚至完全用山石作为驳岸而呈现自由曲 折的形式,也每每能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颐和园佛香阁
手法五:主从与重点
有意识的以轴线对 称的方式来排列建筑或 组织空间院落,从而形 成一种气势,以烘托出 起到控制全园作用的制 高点。
排云殿、佛香阁建筑群
位于万寿山正中的佛香阁,体量高

颐和园造园手法

颐和园造园手法

颐和园造园手法简介:颐和园具有皇家园林特色 ;园中的古典建筑 ,不仅将整个园林在空间上分割成 3个景区 ,而且发挥了主体建筑的统驭作用 ,体现了实用性和艺术性并存的建筑之美 ;园中的山和水 ,各自独立成景 ,又相互依托 ,形成了天然的山水园。

一、效法自然的布局。

中国的造园艺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审美旨趣。

如颐和园后湖的风景,虽然是人工所造,但是宛如江南水乡一样。

园中许多风景、林木,也力求达到宛如自然景色的效果。

位于广阔的昆明湖北岸,存一座高达五十八米的万寿山,好像一座翠屏峙立在北面。

清澈的湖水好像一面镜子,把万寿山映衬得分外秀丽。

湖山景色密切结合成为一个整体。

二、诗情画意的构思。

颐和园是充满诗情画意的园林艺术,前身是清漪园,取“颐养太和”之义。

其有如下特点:众多的殿、堂、楼、阁、廊、榭、亭、桥点缀于一片湖光山色之中,建筑精美,各具特色,布局得宜。

伫立知春桥,远眺佛香阁、彩画长廊、十七孔桥、园外数十里的西山群峰和玉泉山宝塔,真是山外有山,景外有景,无限深远,加上满园绚丽多彩的山石花木,犹如一幅宏图画卷。

后山后湖,小桥流水,苍林修竹,幽深恬静、清新秀丽,另有一番江南景色。

步入这座名园,恍如置身于画卷之中,有“人在画中游”之感。

三、因地制宜的处理。

颐和园园林布局的第一个特点是以水取胜。

广阔的昆明湖水面,是园林布置极好的基础。

园的周围共有十三里(六公里半),全园面积四千三百多亩(约三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仅占四分之一,在当时北京诸园中是水面最大的一个。

因此,设计人抓住了水面大这一特点,以水面为主来设计布置。

主要建筑和风景点都面临湖水,或是俯览湖面。

当时取名“清游园”,也就是清波满园的意思。

四、建筑为主的组景。

万寿山前山的建筑群是全园的精华,排云殿、佛香阁、智慧海等组成的中轴线两侧配以转轮藏、五方阁、宝云阁,组成了一组依山而建,统帅全园主景的佛教建筑群,并以西山群峰为借景,与园内山湖巧妙地融为一体,使景色层次分明、变化无穷。

古典园林造园手法分析

古典园林造园手法分析

桃花源记–MIHO美术馆
设计理念
MIHO美术馆的立意来源于贝先生“自然与建筑的融合”理念。 他向我们展现的是这样一个理想的景观:有一座山,有一个 谷,躲在云雾中的建筑看不出……由于他具有很深的中国 古典文化造诣,所以贝先生引用了中国晋代陶渊明的《桃 花源记》表达了该设计的立意。当他提到桃花源时,深谙 中国传统文化的业主马上就联想到了典型的中国古代景观, 有山坡、峡谷,周围云雾缭绕,建筑掩映在森林之中若隐 若现的场景。 建筑师描绘的画卷和业主的梦想达成了共识,文学和艺术的 深远内涵共同渗透到MIHO美术馆的建设工程之中。
颐和园谐趣园,以 游廊连接建筑而形成的界 面,尽管绕湖一周而呈闭 合的环状,但毕竟由于湖 面过大而建筑的高度又有 限,空间感仍嫌不足。幸 好外围乔木参天,在以建 筑形成的界面之上又形成 一段较稀疏的界面,从而 有效的增强了空间感。
手法十:添景
在两个不同的景观之间添加一个具有过渡 性质的景观,当风景点与远方的对景之间没有 中景时,容易缺乏层次感,常用添景的方法处 理,添景可以为建筑一角,也可以为树木花丛。 例如,在湖边看远景时可以用几丝垂柳的枝条 作为添景。添景的作用就在其的过度性可以使 两个同步的景观得到相对自然的过度。
手法七:渗透与层次
对景、框景或借景,都不外是把彼此 的景物引入此处,因而都具有空间渗透的 性质,同时也都有助于增强空间的层次感, 至于具体处理则因情况不同而千变万化。 《园冶》所说“巧于因借”,关键正体现 在“巧”字上。颐和园长廊西端敞轩看西 山,把园外景色引入园内,兼有借景和框 景双重意义。此外,通过右侧圆洞门又可 以对石丈亭院内山石,可以说把借景、框 景、对景三者合为一体。
颐和园云松巢,西部院落前低后高较规整:东部 以爬山廊连接方亭、建筑、随地形变化逐步升高,整 个建筑群高低错落,前后层次分明。

苏州园林的造园手法有哪些

苏州园林的造园手法有哪些

苏州园林的造园手法有哪些园林造景有如撰文画画,有法而无定式。

那么你知道苏州园林的造园手法有哪些吗?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苏州园林的造园手法有哪些,希望对大家有帮助!苏州园林的造园手法有哪些一、园林造景特点大体归类:借景、对景、框景、漏景、障景等二、分别细述个个特点:1.借景是将园外景象引入并与园内景象相叠合的造园手法,也是中国古典园林最重要的造园手法之一,这种手法可弥补空间尺度小且耗费财力的不足。

典型的借景佳例,如颐和园昆明湖远借西山、玉泉山,拙政园远借北寺塔,沧浪苍邻借葑溪水等等。

2.对景是主客体之间通过轴线确定视线关系的造园手法,由于视线的固定,视觉观赏远不如借景来得自由。

对景有很强的制约性,易于产生秩序、严肃和崇高的感觉,因此常用于纪念性或大型公共建筑,并与夹景、框景相结合,形成肃穆、庄严的景观。

3.框景是有意识的设置框洞式结构,并引导观者在特定位置通过框洞赏景的造景手法。

框景对游人有极大的吸引力,易于产生绘画般赏心悦目的艺术效果。

杜甫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则是框景效应的最佳写照。

4.漏景又称泄景,一般指透过虚隔物而看到的景象。

虚隔物包括花窗、栅栏和隔扇等。

景物的漏透一方面易于勾起游人寻幽探景的兴致与愿望,别一方面透漏的景致本身又有一种迷蒙虚幻之美。

利用漏景来促成空间的空灵与渗透是中国造园的重要手法之一。

5.障景是在游路或观赏景点上设置山石、照壁和花木等,挡住视线,从而引导游人改变游览方向的造景手法。

障景使园林增添“藏”的韵味,也是造成抑扬掩映效果的重要手段,因此为历代园林所广泛应用。

6.园林造景有如撰文画画,有法而无定式。

同一景色画家可用不同笔法表现之,摄影师可从不同角度拍摄之,同一园林也可用不同构思设计。

几百座江南庭园千变万化,各有所妙。

故园林造景有独特的立意,做到“虽有人作,宛自天开”的意境就可称为佳作。

每个庭园造景时,不可忽视动观和静观的景色,通常狭小的庭园应以静观为主,动观为辅。

苏州园林的造园手法

苏州园林的造园手法

苏州园林的造园手法游苏州园林,最大的看点便是借景与对景在中式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中国园林讲究“步移景异”,对景物的安排和观赏的位置都有很巧妙的设计,这是区别与西方园林的最主要特征。

中国园林试图在有限的内部空间里完美地再现外部世界的空间和结构。

园内庭台楼榭,游廊小径蜿蜒其间,内外空间相互渗透,得以流畅、流通、流动。

透过格子窗,广阔的自然风光被浓缩成微型景观。

题词铭记无处不在,为园林平添了浓郁的人文气息。

涓涓清流脚下而过,倒映出园中的景物,虚实交错,把观赏者从可触摸的真实世界带入无限的梦幻空间。

就技法来说,借景或把园外的美景,通过精心选择和剪裁,收纳到园林中来,这称为远借;或用一处景致映衬另一处景致,这称为互借,等等。

这样不仅使得面积有限的苏州园林能够提供更丰富的景观,更深远的层次,而且还极大地扩展了欣赏者的空间感受。

在拙政园“倚虹亭”中能看到园外的北寺塔;沧浪亭的花窗中,能欣赏到屋外的竹林,这都是常用的借景沧浪亭中经典的借景手法手法。

可在叶圣陶先生的《拙政诸园寄深眷——谈苏州园林》(2000年8上语文人教版教科书第21课)一文中,领略园林的魅力。

中国的造园艺术与中国的文学和绘画艺术具有深远的历史渊源,特别受到唐宋文人写意山水画的影响,是文人写意山水模拟的典范。

中国园林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包括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在内的两大系列,前者集中在北京一带,后者则以苏州为代表。

由于政治、经济、文化地位和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异,两者在规模、布局、体量、风格、色彩等方面有明显差别,皇家园林以宏大、严整、堂皇、浓丽称胜,而苏州园林则以小巧、自由、精致、淡雅、写意见长。

由于后者更注意文化和艺术的和谐统一,因而发展到晚期的皇家园林,在意境、创作思想、建筑技巧、人文内容上。

苏州古典园林宅园合一,可赏,可游,可居,这种建筑形态的形成,是在人口密集和缺乏自然风光的城市中,人类依恋自然,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美化和完善自身居住环境的一种创造。

中国传统造园植物造景艺术特征与手法

中国传统造园植物造景艺术特征与手法

中国传统造园植物造景艺术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观念和造园艺术的高度成就。

以下是其特征和手法:
把握自然环境,强调自然风景的表现。

中国古代造园注重将自然环境融入园林中,将山水自然之趣发挥到极致,凭借山、水、树、石等天然资源,营造出具有特定意境的园林。

强调抽象意境,注重意境的体现。

中国古代造园不仅注重自然山水的真实再现,更强调营造出抽象的意境,让游人在园林中感受到美的精神享受。

植物造景,强调园林中植物的装饰性和景观性。

在中国古代园林中,植物被看作是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植物的装饰性和景观性,通过植物的不同布局、形态和色彩搭配来营造园林的独特韵味。

追求意蕴深远,注重文化内涵的表现。

中国古代造园强调园林的文化内涵,通过园林中的文化元素的表现,传递出丰富的文化信息,展现出文化的魅力。

讲究工艺细节,注重手法的精湛。

中国古代造园工艺精湛,讲究工艺细节,注重手法的精湛,这些细节上的巧妙设计,使园林更加优美,更具有审美价值。

总的来说,中国传统造园植物造景艺术具有自然、抽象、文化内涵丰富、工艺精湛等特点和手法。

造园手法

造园手法

造园手法园林作为一种艺术对象,其手法有多种多样:总体布局、叠山理水、林木花、各类建筑、铺地路桥,以及各种组景手法园林总体形象可谓园之命脉。

首先须确立这个园的主题,是以池水为主还是以山石为主;以林木为主还是以花为主,或者以园林文化的主题。

有了主题,还要有实现主题的具体手法。

最重要的,先分景区。

园分几个景区、如何分法,是构造园之首要。

拙政园是我国"四大名园"之一。

1961年3月4日国务院颁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中,属于园林方面的有四处:拙政园、颐和园、避暑山庄、留园。

其中两处在北方,是我国皇家园林的代表作品;两处在苏州,是我国私家园林的代表作品。

拙政园之所以有这么高的知名度,其中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个原因是,拙政园是我国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江南古典园林中的佳作,其布局设计、建筑造型、书画雕塑、花木园艺等方面都有独到之处,被誉为"天下园林之母"。

另一个原因是,拙政园曾为许多在历史舞台上叱咤风云的人物提供了活动场所。

其中,有江南文豪钱牧斋和爱妾柳如是;有明末御史、刑部侍郎王心一;有清初海宁籍弘文院大学士、礼部尚书陈之遴;有平西王吴三桂的女儿、女婿;有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有江苏巡抚李鸿章和张之万。

辛亥革命后江苏都督程德全通告全省,在园内召开江苏临时省议会;抗战胜利后,爱国诗人柳亚子在园内办过"社会教育学院"。

相传,康熙年间,《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担任苏州织造,织造衙门设在葑门,而家眷住在拙政园内。

曹寅升迁江宁织造时,推荐内弟李煦接替,家眷住在园内达二三十年之久。

现在,我们可以看到,在高高的清水砖砌墙门的正门上方有砖雕贴金的门额"拙政园"三个字。

拙政园始建于明代正德四年(1509年)。

御史王献臣(字敬止,号槐雨)因官场失意而还乡,以大弘寺址拓建为园,园内亭台楼阁,小桥流水,古木参天。

拙政园的园名是据西晋潘岳的《闲居赋》中"此亦拙者之为政也"之句缩写而成的。

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手法的现代应用

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手法的现代应用

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手法的现代应用古代中国的园林艺术源远流长,以其独特的造园手法和精湛的园林设计而闻名于世。

这些古典园林不仅是一种美学的体现,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今,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和人们对环境美化的需求,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也得到了现代社会的应用。

一、景观规划与设计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手法在现代的应用首先体现在景观规划与设计领域。

古典园林注重整体布局与空间分隔,通过合理的布局和设计,将园林空间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域,如凉亭、花坛、池塘等。

这种手法在现代的城市规划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通过合理的规划和设计,使城市空间更加有序、美观,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

二、建筑与景观融合古典园林造园手法强调建筑与景观的融合,通过景观与建筑相互映衬,增强了空间的层次感和美感。

现代建筑设计中,也可以借鉴古典园林的这一手法,将建筑与周围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创造出更加和谐、自然的建筑空间。

三、水景与园林结合水是古典园林中非常重要的元素,无论是湖泊、池塘还是溪流,都被巧妙地融入园林设计中。

现代城市的水景设计也可以借鉴古典园林的手法,通过布置喷泉、人工湖泊等水景元素,增添城市的景观魅力,提供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

四、植被与绿化古典园林造园手法注重植被的选择和布置,在园林中常常出现各种花草树木,形成独特的景观效果。

现代社会对绿化的需求越来越高,古典园林的植被设计可以借鉴在现代的园林绿化中,选择适宜的植物品种,通过合理的植被布置,创造出更加美丽、宜人的城市环境。

五、意境与文化表达古典园林造园手法注重意境的表达,通过布局和景观元素的选择,传达出丰富的文化内涵。

现代的园林设计也可以借鉴这一手法,通过合理的景观布置和文化元素的融入,展现城市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底蕴。

六、节约能源与环保古典园林造园手法注重节约能源和环保,在设计中充分考虑自然资源的利用和环境的保护。

现代社会对节能环保的重视也促使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得到了应用,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建设,使园林空间具备更好的生态环境和节能效果。

中国古典园林的手法_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

中国古典园林的手法_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

中国古典园林的手法_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中国早在步入春秋战国时代,就进入和亲协调的阶段,所以在造园构景中运用多种手法来表现自然,下面由店铺为你整理中国古典园林的手法的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到你。

中国古典园林的手法(一)抑景中国传统艺术历来讲究含蓄,所以园林造景也绝不会让人一走进门口就看到最好的景色,最好的景色往往藏在后面,这叫做“先藏后露”、“欲扬先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采取抑景的办法,才能使园林显得有艺术滋力。

如园林入口处常迎门挡以假山,这种处理叫做山抑。

(二)添景当甲风景点在远方,或自然的山,或人文的塔,如没有其他景点在中间、近处作过渡,就显得虚空而没有层次;如果在中间、近处有乔木、花卉作中间、近处的过渡景,景色显得有层次美,这中间的乔木和近处的花卉,便叫做添景。

如当人们站在北京颐和园昆明湖南岸的垂柳下观赏万寿山远景时,万寿山因为有倒挂的柳丝作为装饰而生动起来。

(三)夹景当甲风景点在远方,或自然的山,或人文的建筑(如塔、桥等),它们本身都很有审美价值,如果视线的两侧大而无当,就显得单调乏味;如果两侧用建筑物或树木花卉屏障起来,使甲风景点更显得有诗情画意,这种构景手法即为夹景。

如在颐和园后山的苏州河中划船,远方的苏州桥主景,为两岸起伏的土山和美丽的林带所夹峙,构成了明媚动人的景色。

(四)对景在园林中,或登上亭、台、楼、阁、谢,可观赏堂、山、桥、树木…… 或在堂桥廊等处可观赏亭、台、楼、阁、檄,这种从甲观赏点观赏乙观赏点,从乙观赏点观赏甲观赏点的方法(或构景方法),叫对景。

(五)框景园林中的建筑的门、窗、洞,或乔木树枝抱合成的景框,往往把远处的山水美景或人文景观包含其中,这便是框景。

(六)漏景园林的围墙上,或走廊(单廊或复廊)一侧或两侧的墙上,常常设以漏窗,或雕以带有民族特色的各种几何图形,或雕以民间喜闻乐见的葡萄、石榴、老梅、修竹等植物,或雕以鹿、鹤、兔等动物,透过漏窗的窗隙,可见园外或院外的美景,这叫做漏景。

浅析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艺术手法

浅析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艺术手法

让知识带有温度。

浅析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艺术手法浅析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艺术手法砌时要仿自然岩石的纹脉,尽量削减人工拼叠的痕迹。

水池常作自然蜿蜒、高下起伏状。

花木布置应是疏密相间,形态自然。

乔灌木也错杂相间,追求自然野趣。

4.2 分隔空间,融于自然中国古代园林用种种方法来分隔空间,其中主要是用建造来围蔽和分隔空间。

分隔空间力求从视角上突破园林实体的有限空间的局限性,使之融于自然,表现自然。

为此,必需处理好形与神、景与情、意与境、虚与实、动与静、因与借、真与假、有限与无限、有法与无法等种种关系。

如此,则把园内空间与自然空间融合和扩绽开来。

比如漏窗的运用,使空间流通、视觉流畅,因而隔而不绝,在空间上起相互渗透的作用。

在漏窗内看,玲珑剔透的花饰、丰盛多彩的图案,有深厚的民族风味和美学价值;透过漏窗,竹树迷离摇曳,亭台楼阁时隐时现,远空蓝天白云飞游,造成幽深宽广的空间境界和意趣。

4.3 园林建造,顺应自然中国古代园林中,有山有水,有堂、廊、亭、榭、楼、台、阁、馆、斋、舫、墙等建造。

人工的山,石纹、石洞、石阶、石峰等都显示自然的美色。

人工的水,岸边蜿蜒自如,水中波纹层层递进,也都显示自然的体面。

全部建造,其形与神都与天空、地下自然环境吻合,同时又使园内各部分自然相接,以使园林体现自然、淡泊、恬静、含蓄的艺术特色,并收到移步换景、渐入佳境、小中见大等欣赏效果。

4.4树木花卉,表现自然与西方系统园林不同,中国古代园林对树木花卉的处理与安设,考究表现自然。

松柏高耸入云,柳枝婀娜垂岸,桃花数里盛开,乃至第1页/共3页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于树枝弯曲自如,花朵迎面扑香,其形与神,其意与境都非常重在表现自然。

师法自然,融于自然,顺应自然,表现自然——这是中国古代园林体现“天人合一”民族文化所在,是自立于世界之林的最大特色,也是永具艺术生命力的根本缘由。

5. 中国古典园林就江南园林说明其显著特点5.1 叠石理水。

江南水乡,以水景善于,水石相映,构成园林主景。

狮子林造园手法

狮子林造园手法

狮子林造园手法
《狮子林造园手法》是中国传统园林中的一种著名的园林造景技法,被誉为“花园中的奇葩”。

狮子林造园手法起源于南宋时期,是苏州园林中较为古老的造园手法之一。

该手法的特点是利用假山、小桥、流水等造型手法,营造出狮子山丘的景观,具有非常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性。

狮子林造园手法的主要特点是采用假山来模拟狮子山丘的形态,利用山石的形状、颜色、质地、质感等特点来表现出狮子的形象。

狮子林中的假山被分为两类:一种是直接以石材堆垒成的,另一种则是借助水泥等材料来塑造的。

除了假山之外,狮子林还有其他的景观元素,比如小桥、流水、花木等。

这些元素被巧妙地组合在一起,构成了一个精美而独特的园林景观。

在狮子林造园手法中,还有一些特殊的技法和方法,比如“悬山法”、“穿壁法”、“借景法”等等。

这些技法使得狮子林更加别具一格,成为了中国园林文化的瑰宝之一。

总的来说,狮子林造园手法作为中国传统园林文化的一部分,不仅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更是一种文化遗产,代表了中国古代造园技艺的高度成就。

- 1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造园手法,
⑴.布景:
园内分区,各为一景,互相贯通,使成为一整体,景分:山、水、廊、亭、花木、其间的隔断,也多用山、水、廊、亭、花木、和墙、栏等物。

相连者用:门、窗、廊、桥、路、亭;沿水,环山,地形起伏,最宜造景分区;
对景:以门、窗、等为景框,框内景物自成画面;且可步移景易,层层推出;
借景:引远景,以设观赏点,扩展视野,丰富景区;
观赏路线:园小则一,园大则复,以求变化;切忌一览无余,景宜曲径通幽。

⑵.理水:
有池,有溪,池有主次,溪有干支,曲折深邃;水面以廊,桥、分隔,须隔而不断,水面大则多设“水口”,形成湾,望之深远;要活水,有进有出;不涸不涝,以利排水。

池岸要自然,不宜太高,如凭栏观井;尺度适宜,以视托水面辽阔,石岸曲折自然,土岸质朴进、退。

“桥要危”,或栱或折,宜多变化,桥栏宜低;可以蹬步代桥;
⑶.造山:(叠石)
叠石造山,为古典园林的重要手法,独特艺术,以石造景,是重要目的。

小园亦可是以山为主景的。

可造土山、石山、土石山;
土山大,小园不宜;石山小巧,造价昂贵;亦可土石并用,土多则山大;石多则峻峭;土石山的石,应用于周边或峭壁、路边等处;用石控制山形。

叠石假山,亦可峰峦回抱,洞壑幽深,峭壁,危崖,山高林密,山水相依,景宜无穹。

独石、亦可为峰,湖石为古之手法,切忌仿生,俗不可耐。

⑷.建筑、组院:
建筑在园林占重要位置,为西方园林与现代园林所少见。

建筑与山、池、花木构成园景,生活气息与意境妙在其中,建筑种类极多,常见的有厅、堂、轩、馆、楼、台、阁、亭、榭、廊、舫等。

建筑的位置,体形、体重,艺术处理,是连是隔,都随着园景构图与使用功能,体度环境,灵活处置;房屋之间,常有廊子串通。

这些建筑,轻巧淡雅,无一定制,一屋半室,随宜则妙,装修精致,色彩调和素雅,结构朴素,空间开敞、流畅,利用空门、空窗、漏窗、空廊,使内、外空间或几个内部空间,都能交溶渗透,混然一体。

厅堂,为主要建筑,位置适中,景观最佳,《园冶》中说:“凡园圃立基,定厅堂为主,先乎取景,妙在朝南”。

四面厅:四面回廊,作大片隔扇或长窗,无墙壁。

鸳鸯厅:厅内以屏风,罩、隔扇分南北、前后两部份,梁架、装修、家具陈设各不相同,故名鸳鸯;可分用于冬,夏。

如林泉耆硕之馆。

荷花厅:多在池边,前有平台,以观水景;
榭、舫:临水建筑,舫为船形,前、中、后三段,若不临水,称为“船厅”。

楼、阁设于厅堂之后,立于半山半水之间,多为二层,楼有山墙,向园一侧开窗;阁则四面开长窗,比楼轻快,梯在室内,或自假山而上。

亭:休憩眺望之处,也是园景的点缀;峰顶、林中、水际、堂侧皆可置亭;其形式则方、矩、扇、园、三、五、六、八面形皆可;重檐单檐,攒尖,卷棚,歇山都用;
半亭也佳。

廊:导游线,或衬景;有直廊、曲廊、波形廊,复廊,爬山廊,水廊、回廊,檐廊,桥廊,空廊。

廊可划分景区,亦可联系景区;廊道宜曲折多变,切忌呆长。

墙:作园的分隔,或景的分隔,园内不用高墙,矮墙,平、曲、波、梯级,白粉墙,磨砖墙,版筑墙,乱石墙,棘篱;墙上有门,和漏窗,形式尤多。

长墙呆板,大墙生硬,宜用石笋、独峰、花木、壁泉之类,衬墙点缀,则生动有趣。

锦砖可铺地、铺路。

⑸.花木、禽兽
花、木随处可用,春观花,夏成荫,秋见果,“桃红、柳缘,”指春;古园林中花木生态自然、生动,很少有作成几何形体或漏成动物形象的的。

松,竹、梅、蕉常用,多为单株,很少大片种植;
古木可贵,树高则园高,景厚,空间感强;全是幼树小树,则园景索然无味。

花台,盆景;水中荷亦用盒、桶束其根系,不使全复水面;
禽鸟宜文,八哥,黄鹂,鹤、雉之类,鸣禽类及观赏动物可喂养;
兽亦宜饲兔、鹿之类草食动物;熊、虎、狐、蛇不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