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至18世纪的法国沙龙:西方文明中的特殊文化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至18世纪的法国沙龙:西方文明中的特殊文化现象
【摘要】沙龙,15-19世纪集中反映西欧上层文化生活的场所,往往左右着一个时代的风气和思想,是西方文明史的亮丽夺目的文化现象之一。自17世纪起,法国就流行着这样一些由一位美貌与智慧并具的女主人主持、供文人和艺术家们聚在一起畅所欲言的场所。而通过那段历史,我们可以发现沙龙与当时的最优秀的文学艺术以及最重要的思想和精神交织在一起,扮演过重要角色。
【关键词】沙龙典雅文学启蒙思想女性主义
沙龙,于17世纪出现在法国,并在启蒙时代开始盛行。“沙龙”一词源于拉丁语,原意为“装饰有艺术品的足够大的房间”,但后来我们发现它逐渐成为文人和艺术家讨论文学、艺术、哲学或者时事的社交场所,是文学艺术及重要思想的萌生之地,因而也被称为“文明社会的摇篮”。
一、新型文学的“土壤”
17世纪,沙龙对法语的纯化以及文学的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它不仅为作家们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还为他们提供了许多新的理念。也正是因为沙龙,一种新的文学思潮即我们所说的“典雅文学”出现了,而这种文学形式追求的是一种精炼、高雅、华丽的宫廷趣味,也正符合了沙龙对文化的定位。另外,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德·斯居黛莉小姐的沙龙都因为能决定当时文学及风气的典雅基调而享有盛誉。事实上,典雅文学是伴随着宫廷文学出现的,但是正因为沙龙,这种文学形式受到全国性的关注。
在某种意义上,典雅文学的成功应该归功于沙龙中的“雅女”们。在小说方面,典雅文学可分为三类:田园小说,历史小说及心理小说。德·斯居黛莉每年都会出版其长篇小说的一卷或几卷:《伟大的西吕斯》,《克雷里》……《克雷里》可以说是典雅文学小说的典型。该作具有巴洛克式的风格、高雅的语言、细致的情感以及强烈的内在性。正如她的其他作品一样,该作展现了一个典雅的、浪漫的社会,描绘了她的世俗理想以及她的关于生活及恋爱的艺术理念。拉法叶夫人的《克莱夫公主》则是法国最早的关于历史分析的作品之一:该作以亨利二世统治后期的瓦卢瓦宫中的生活为故事背景。因此该书也可被视作历史小说。
二、启蒙思想家的“圣殿”
如果说17世纪的沙龙是供给文人讨论文学艺术的场所,那么18世纪的法国沙龙则开始趋向于哲学性质。法国沙龙宣扬的是思想和言论的自由,在一个报业受到监视,人们却具有言论自由的国家中,它就成为了思想家等社会精英相聚和交流的重要场所。随着社会发展和思想的进步,沙龙中文人们开始探讨特权的基础、社会等级的不平等,并在当中找到了大批的听众和拥护者。
自1750年《百科全书》的出版,启蒙思想家的行动得到了真正的团结,而
法国沙龙恰恰见证了这一统一团结。
根据《百科全书》的定义,“真正的哲学家是以理性为准则并能以公正和思辨的眼光看待社会风气和品质的正派人”,这似乎就是对那些正派的、有才气的、善交际的沙龙客人的描述。聚集在沙龙中的文人反映了社交活动内容的趋向以及他们共同的向往,即对思想和言论自由的渴望。通过18世纪几大沙龙的常客名单,我们可以发现,这些沙龙几乎聚集了所有启蒙运动和百科全书派的奠基者,而这就更有利于启蒙思想的传播和深化。这时期的沙龙也因此与启蒙运动思想家们深深联系在了一起。乔芙兰夫人的沙龙就是向启蒙思想家们开放的,并且迅速成为了百科全书派的聚会场所,从她的会客名单就可窥见一二:孟德斯鸠、伏尔泰、达朗贝尔……在朱莉·德·雷斯比纳斯沙龙中,我们不仅可以见到乔芙兰夫人沙龙的常客,还可以见到狄德罗及其他具有新思想的启蒙哲学家。她去世后,她的沙龙的常客又开始聚集于内克尔夫人的沙龙。
三、女性主义的“摇篮”
女权运动的第一个浪潮发生在1840-1925年,其主要目的是争取与男性相等的政治权利。实际上,要求男女平等的呼声可以追溯至17世纪,主持沙龙的女主人们开始接触文学、哲学、甚至是政治。她们受制于男权社会,渴望得到社会地位和尊严的提升。尽管她们的女权意识还不甚明朗,但通过参与文学创作、争取教育权、思考自身社会地位及寻求理性和政治权利等一系列活动,我们可以发现她们的思想已开始闪耀着女权主义的光芒。
沙龙,通过它赋予给女性的话语权,使得女性在这个时期扮演了重要社会角色。她们往往通过其作品中的形象来表达她们关于女性的想法以及对女权主义的追求。她们亲身参与到文学创作中以证明女性的文学特质和天赋,并在其作品中植入了女性视角特有的观点和看法,而这种在文学中参入了女性元素的做法极大冲击了男性在文学领域一枝独秀的地位。
促使“雅女”开办沙龙的动机在于创造机会来满足自身对知识的渴望。17、18世纪的女性并没有受教育权,因此,大多数的沙龙女主人都通过与文人、艺术家、哲学家、政治家等的对话来丰富自身文化知识。“对于这些女性来说,沙龙就是一所非正式的大学。在那里,她们能够互相交流,学习最新式的思想,阅读最优秀的作品。总之,对她们来说,这就是一种接受高等教育的重要方式。”除了关心她们自身的教育问题,她们还对当时的教育制度提出质疑。另外,沙龙女主人对婚姻也有与当时社会主流完全不同的甚至是叛逆的看法:德芳夫人极端厌恶女人的依附性,她不愿意忍受当时女性遭受的不幸;德·斯居黛莉小姐厌恶婚姻,因为害怕失去自由而终身未婚。
17世纪的法国沙龙,是培植文学艺术的土壤;18世纪的法国沙龙,就是诞生启蒙思想的圣殿。沙龙自身及其发展,犹如一台助推器,不但激励了法国文学艺术的创作,激发了启蒙思想的产生于传播,还推动了精神领域的结构重组,产生了女性主义的萌芽。法国沙龙,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其光亮照耀进了西欧文明的各个方面,影响深远。
参考文献:
[1]Laure Junot Abrantès. Histoire des salons de Paris. Tome 1[M].Paris:chez Ladvocat,1837.
[2]AndréLagarde,Laurent Michard collection litteraire Lagarde et Michard[M].Bordas,1993.
[3][美]艾米丽亚·基尔·梅森著,郭小言译.法国沙龙女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4][德]瓦.托尔尼乌斯著,沙龙的兴衰——1500年欧洲社会风情追忆[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
[5]刘大明,“启蒙时代的法国女性和女性观”[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