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新高考统一考试历史模拟卷含答案
山东省济南市历史高考试题与参考答案(2024年)
2024年山东省济南市历史高考仿真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指南针的发明促进了航海事业的发展B. 火药的发明主要用于军事C. 印刷术的发明降低了书籍的成本,促进了文化的传播D. 造纸术的发明使得书写材料从竹简、丝绸变为纸张,便利了书写2、以下关于近现代中国历史事件的描述,正确的是:A. 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实现了民主政治B.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两党在重庆签订了《双十协定》,和平建国C.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D. 1978年,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阶段3、以下哪位历史人物被称为“历史之父”?A. 希罗多德B. 修昔底德C. 柏拉图D. 亚里士多德4、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A. 鸦片战争B. 太平天国运动C. 戊戌变法D. 辛亥革命5、以下哪个朝代被认为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黄金时期?A. 隋唐B. 宋元C. 唐宋D. 宋辽6、我国古代著名的科学家沈括,他生活在哪个朝代?A. 隋朝B. 唐朝C. 宋朝D. 元朝7、以下关于秦朝统一六国的说法,正确的是:A、秦朝统一六国是通过战争和和平手段相结合实现的B、秦国在统一六国之前,已经完成了国内的政治、经济改革C、秦朝统一六国后,立即进行了大规模的土地改革,确立了封建制度D、秦朝统一六国后,推行了法家思想,强化了中央集权8、以下关于东汉末年黄巾起义的叙述,正确的是:A、黄巾起义是由张角发起的,起义军以青、黄、白、黑、红五种颜色为标志B、黄巾起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起义军内部矛盾重重,指挥不统一C、黄巾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沉重打击了东汉王朝的统治,加速了东汉的灭亡D、黄巾起义是一次以农民为主体的起义,但并未提出明确的反封建纲领9、以下哪位历史人物被称为“千古一帝”?A. 秦始皇B. 汉武帝C. 唐太宗D. 赵匡胤11、题干:以下哪个朝代是中国历史上实行科举制度的第一个朝代?A. 隋朝B. 唐朝C. 宋朝D. 元朝13、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发明”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火药B. 造纸术C. 指南针D. 管道15、以下哪个历史事件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A.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B. 土地改革完成C.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D. 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13分,共52分)第一题题目: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山东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真模拟历史试题 附答案
2023年山东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真模拟历史(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孟子·滕文公上》记载西周的井田制“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
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井田制中公田面积最大B.私田归劳动者所有C.土地不能随意买卖D.劳动者要无偿耕种公田2.秦汉时期,地方长官要每年定期派计吏向中央汇报本地情况,相关文书称为“计簿”,内容包括户口、垦田、赋役、治安和自然灾害等。
这些原始数据经核实后,朝廷会根据结果对各级官吏予以黜陟赏罚,也会根据结果编制财政预算。
据此可知,秦汉时期的上计制度()A.有效杜绝基层吏治腐败B.加强了基层治理制度化C.旨在抑制豪强地主势力D.保证了中央财税的增长3.“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督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
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发此感慨的君主是A.秦始皇B.汉武帝C.唐太宗D.明太祖4.下面是某高一学生用列表法梳理知识时制作的表格,由上到下应依次填写的是A.西域都护府宣政院行都指挥使司伊犁将军B.安西都护府宣政院驻藏大臣奴儿干都司C.西域都护府宣政院驻藏大臣伊犁将军D.北庭都护府宣政院行都指挥使司驻藏大臣5.古代埃及文明主要向叙利亚和巴勒斯坦扩展,西亚文明从两河流域南部向周边地区扩张,古代希腊人则以移民和殖民方式向地中海和黑海地区扩大影响。
造成这种不同扩展方式的主要因素是A.社会分工与生产效率B.文明开化的程度不同C.社会组织与管理系统D.农耕文明具备扩张潜能6.便于北魏接受汉族思想文化的措施有①均田制①迁都①尊儒崇经①恢复汉族礼乐制度A.①①①B.①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7.如图是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某次重大历史事件的纪念币。
2024年山东省济宁市高三二模卷历史试题及答案
济宁市2024年高考模拟考试历史试题2024.04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图1为学者绘制的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分区示意图。
其分区基本上依据于( )图1A .地域文化特色B .主要生产形态C .血缘关系亲疏D .社会文明程度 2.汉代留下的大量文字遗存及文物资料(表1为其中的一部分)中,“国家”一词频繁出现。
这反映出( )表1A .社会发展改变思想观念B .国家一统利于文物保存C .民本主张影响治国策略D .历史记载迎合儒学伦理 3.表2为唐代小说中的两则故事。
它们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唐代()表2A .政府对商业贸易的严格控制B .官员日常引领社会风俗变迁C .文学创作超越社会生活实际D .城市中商业活动的不断发展4.《明律集解》载,明代,“州县各里皆设申明亭,里民有不孝、不弟、犯奸、犯盗,一应为恶之人,姓名事迹俱书于版榜以示惩戒,而发其羞恶之心,能改过自新则去之。
其户婚、田土等小事,许里老于此劝争解纷”。
这反映出明代基层治理注重()A.发挥士绅阶层的引导作用B.以致良知营造良好的社会生态C.明晰法律的社会教化功能D.行政治理与家族管理密切结合5.1876年,郭嵩焘奉派为第一任驻英公使。
他看到在英国的日本留学生多讲求法律经济,学兵者绝少,感叹到:“盖兵在末也,各种创制,皆立国之本也。
”其观点反映了()A.顽固派的基本立场B.对器物变革的反思C.洋务派的核心观点D.对西方模式的盲从6.1900年6月,上海《新闻报》连续发表社说:“读(农历)五月初十日上谕”,知其“有不肯痛剿之意,于是群情惊讶,而沪上商人为之震动”,“上海为商务总枢”,“京师、上海皆互为关切”,应以“急为痛剿”为上策。
2024-2025学年山东省历史高考测试试卷与参考答案
2024-2025学年山东省历史高考测试试卷与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董仲舒认为:“天者,万物之祖,万物非天不生,独阴不生,独阳不生,阴阳与天地参然后生。
”这表明他A. 倡导无为而治B. 强调君权神授C. 主张三纲五常D. 融合道家思想答案:D解析:董仲舒的这句话意思是万物都是天地与阴阳变化相互作用的结果,是由天地阴阳之气产生的。
这是吸收了道家阴阳学说,并把它改造为具有神秘色彩的“天人感应”学说,故D项正确;无为而治是道家思想,与材料“阴阳与天地参然后生”不符,故A 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君权神授,故B项错误;三纲五常是儒家思想的内容,与材料“阴阳与天地参然后生”不符,故C项错误。
2、1912年,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北京政府颁布法令,基本上统一了全国的度量衡制度。
这一举措A. 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B. 巩固了辛亥革命的成果C. 促进了共和观念的普及D. 消除了军阀割据的局面答案:A。
解析: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颁布法令统一了全国的度量衡制度,这有利于消除贸易壁垒,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从而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故A项正确;袁世凯后来破坏民主共和制度,企图建立专制独裁统治,故B项错误;袁世凯的独裁专制不利于共和观念的普及,故C项错误;军阀割据的局面是在袁世凯死后形成的,故D 项错误。
3、山东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发源地之一,以下关于山东历史的单项选择题中,正确的是:A. 春秋时期的齐国都城位于现今的泰安B. 孔子是战国时期的儒家学派创始人C. 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由张角在山东发动D. 唐朝时,山东地区是“丝绸之路”的起点答案:C解析:A选项错误,春秋时期的齐国都城是临淄,现今位于山东省淄博市。
泰安在春秋时期并非齐国都城。
B选项错误,孔子是春秋时期的儒家学派创始人,而非战国时期。
C选项正确,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由张角在巨鹿(今河北平乡西南)发动,但张角及其弟张宝、张梁均在山东活动,特别是在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八州广泛传播太平道,信徒数十万,声势浩大,是黄巾起义的重要推动力量。
2023届高三高考模拟考试统考文综历史试卷完整版(山东省威海市)
选择题有学者认为,自周至春秋战国时期,德的来源经历了由天(或上帝)到祖先,再到不假于天、不假于神灵的生者之德。
这表明A. 个体意识日益提升B. 人文精神盛行C. 迷信思想逐渐淡化D. 宗法制度形成【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材料认为德的来源由上天到祖先再到个人,体现的是个体意识日益提升,A选项符合题意。
人文精神强调的是对人的尊严和价值的肯定,突出的是人欲,材料与人文精神无关,B选项排除。
迷信思想逐渐淡化的说法与材料无关,C选项排除。
宗法制度强调的是血缘关系,D选项排除。
选择题汉初,山东一带曾有许多六国的后裔和豪强,刘邦下令让他们离开家乡,迁到关中居住。
此举主要目的是A. 发展关中经济B. 抑制土地兼并C. 稳定地方秩序D. 实现国家统一【答案】C【解析】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刘邦强制六国的后裔和豪强到关中居住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稳定地方秩序,C选项符合题意。
发展关中经济的说法与材料无关,A选项排除。
材料未涉及到抑制土地兼并问题,B选项排除。
汉初已经实现国家统一,D选项排除。
选择题据下图可知,唐代A. 南北作物有所交流B. 经济中心逐渐南移C. 统治区域不断扩大D. 南北经济趋于平衡【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粟是北方的粮食作物,水稻是南方的粮食作物。
材料可以看出,北方部分地区已经开始种植水稻,南方部分地区已经开始种植粟,说明南北作物有所交流,A选项符合题意。
材料不能得出经济中心逐渐南移的结论,B选项排除。
材料未涉及统治区域的扩大,C选项排除。
唐代经济重心已经在南移,D选项排除。
选择题明末周灿有诗曰:“水乡成一市,罗绮走中原。
尚利民风薄,多金商贾尊。
人家勤织作,机杼彻黄昏”。
这反映了当时A. 草市成为主要交易场所B.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C. 重农抑商政策发生变化D. 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尚利民风薄,多金商贾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强调的是逐利风气的盛行,主要是因为商品经济发展对传统观念的冲击,D 选项符合题意。
2023届山东省济南市高考历史模拟试卷(3月份)
2023年山东省济南市高考历史模拟试卷(3月份)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分)1. 春秋时期“尊王攘夷”成为霸主们竞相揭起的旗帜,孔子常发“复周”之论;战国时《尚书•大禹谟》托名夏禹“奄有四海,为天下君”,《尚书•禹贡》记载大禹将天下划分为九州。
这反映出当时社会()A. 向往政治统一与稳定B. 处于专制集权萌芽阶段C. 宗法分封体制趋于崩溃D. 思想领域出现百家争鸣2. 《汉书》记载:“自武帝立五经博士……讫于元始(汉平帝年号),百有余年,传业者浸盛,支叶蕃滋。
一经说至百余万言,大师众至千余人。
”上述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A. 中央集权制度的巩固 B. 儒家学说的发展与成熟C. 国家取士政策的调整D. 社会经济的恢复与繁荣3. 唐贞观年间,太宗下令修撰《氏族志》,规定:不须论数世之前,不限地域,不分民族渊源,止取今日官爵高下作等级。
此举旨在()A. 完善科举制度B. 提升皇族地位C. 打破门第制度D. 推动阶层流动4. 据《宋史》记载,宋仁宗以仁治国,他驾崩时辽道宗痛哭道:“四十二年不识兵革矣”,为其建衣冠冢寄托哀思,且此后辽国历代皇帝皆“奉其御容如祖宗”。
对此现象的合理解释是()A. 宋辽矛盾逐渐消除B. 和平成为宋辽人民共同愿望C. 中原文化认同加强D. 宋辽间宗藩关系进一步巩固5. 金世宗即位后针对汉族人民的反抗,颁行“在山为寇,下山为民”的政策,北方“义军”迅速走向瓦解;明朝隆庆元年,朝廷取消海禁,允许人民下海前往西洋、东洋贸易,沿海“倭患”很快就烟消云散了。
2021届山东省(新高考)高三模拟考试卷 历史(一)(解析版)
山东省(新高考)2021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卷历 史 (一)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选择题)本卷共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春秋时期,齐国统一了今山东北部、河北西南部的诸夏族小国和莱夷等少数民族,今河北东北部的一些小国和令支、孤竹等少数民族为燕国所并,晋国兼并了赤狄、白狄和“伊洛之蛮”等少数民族。
这说明当时( ) A .分封制的实施扩大了周朝疆域 B .民族交融加剧了华夷之争 C .诸侯争霸战争推动了民族交融D .分裂割据引发了争霸战争2.近年出土的多地秦简显示,秦朝县下面的乡,有两百石的乡啬夫(统治乡民、收税等),还有乡佐、里典、里佐,也有乡司空(负责工程)、仓主、田官、田典等。
这些乡里的吏员设置表明当时秦朝( )A .官僚体系机构臃肿B .重视农业抑制工商C .基层管理严实具体D .中央集权地方分权3.汉朝廷利用天下要塞及“诸塞之河津”禁止官府或个人将关中黄金、铜及其制品带往关外,还严格限制诸侯王国买马关中,对从关中输出马匹做了非常严格的规定。
这说明汉朝廷( ) A .注重维护中央集权 B .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C .实行盐铁官营制度 D .严格限制对外贸易4.田澎在《明代内阁政治研究》中认为内阁有教育功能、筹划功能、补过功能等,但这几种功能的正常发挥需要一定的前提条件,即皇帝勤政、皇帝亲信并尊崇阁臣、阁臣与皇帝保持接触、阁臣A .沿袭了内阁是传统的秘书或参谋视角 B .认为明代内阁功能受制于皇权 C .认为阁臣对政治的影响处于稳定状态 D .坚持明代内阁实质是传统宰相5.18世纪末,英国派遣马戛尔尼使团访华,使团带来许多有意向中国显示英国科技发达、武力强盛的礼品,乾隆皇帝不仅没看出来,反而认为英使在礼品单上自称“钦差”不妥,降旨要其改为公差,以符天朝体例。
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山东专用)01(山东专用)(参考答案)
【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黄金卷01·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16.(14分)(1)宋州地处当时的政治经济中心黄河中下游地区的东部,运河沿岸,对于中央政府加强东部和东南地区的控制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随着江南经济的发展,宋州在加强中央与江南地区的经济联系中具有重要地位。
(4分)(2)不能。
材料信息只能证明宋州丝织业发达,无法体现其他经济部门的发展状况;也不能与其他地区作比较。
(只判断不得分,4分)(3)《唐六典》是正史的记载,史料价值较高:杜甫的诗属于文学作品,能够从侧面反映运河对宋州经济的影响,但有虚构和夸张的成分;考古发现属于实物史料,能够真实反映宋州段运河的规模和商业发展的状况。
(6分,答各类史料相互佐证,能够得出宋州“因运河而行”的结论课的分,但不能超过本问的满分。
)17.(14分)(一)信息提取(6分)信息举例:从香港迁往上海、《申报》、广告、1872年、顾客盈门;1915年、摄合家欢图、妖镜、损、誓死不愿等。
(若从材料提取其他有效信息,言之有理,亦可得分。
)层次要求:层次1:不能根据试题要求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0分)层次2:提取信息不够完整,只能从材料中获取部分有效信息;(13分)层次3:全面提取材料信息,并对信息进行恰当的归纳整理。
(46分)(二)评述(6分)评述内容:(1)照相技术及照相馆在上海设置及发展的背景;(2)照相业发展及对其发展不同态度现象背后反映的社会变迁;(3)对近代社会发展与社会意识关系的认识。
层次要求:层次1:没有对历史信息进行解释说明;(0分)层次2:能在历史信息和相关历史现象之间建立起简单联系;(12分)层次3:能在历史信息和相关历史现象之间建立起恰当联系,并分别加以阐释说明;(3 4分)层次4:能结合时代背景,在历史信息和相关历史现象之间建立起逻辑关系,并在概括归纳的基础上,进行多角度的阐释说明。
2024届山东省济南第二中学高考历史一模试卷含解析
2024届山东省济南第二中学高考历史一模试卷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
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
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 1.1924年2月,中共通过的决议指出:“本党以后一切宣传、出版、人民组织及其他实际运动,凡关于国民革命的,均应用国民党名义,归为国民党的工作。
”这一精神的贯彻A.限制了工农运动的发展B.提升了中共在合作中的地位C.推动了土地革命的开展D.适应了国民革命形势的需要2.20世纪20年代吕思勉撰成《白话本国史》。
据此推测,其写作可能受下列事件影响的是A.新文化运动B.护国运动C.一二·九运动D.五四运动3.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教会组织改变了中世纪那种崇尚独处沉思和宜扬安贫禁欲的宗旨,介人到世俗生活中,对各种社会问题倾注了更多的关心。
这一转变说明A.世俗权力大于宗教势力B.人文主义的思想深入人心C.上帝的权威受到了冲击D.教会主动地应对社会变革4.1906年,中国第一个省级公共图书馆——湖南图书馆建立,1909年,国立京师图书馆开始筹建,其余各省图书馆也加紧筹建。
到民国前夕,各省公共图书馆基本建立,学校图书馆、专业图书馆、私人图书馆也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这一时期图书馆的建立和发展A.与变法图强运动相辅相成B.适应了近代教育的需要C.以宣传共和主义为其宗旨D.推动了科举制度的废除5.20世纪50年代,在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成了一些书籍报刊学术研讨的主题,并进入大学的课堂。
一些著名学者称其是“不可超越的哲学”、“要探索人类发展前景就势必要求教于马克思主义”。
据此可知A.马克思主义成为思想领域的主题B.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面临新的高潮C.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受到较多关注D.苏联模式得到知识界的普遍认可6.1945年,有人对出了这样一副对联:“中国捷克日本,南京重庆成都”。
精品解析:山东省济南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解析版)
A.城市 司法权由行会掌控B.城市治理出现近代化趋向
C.行会阻碍了城市商业的发展D.司法审判缺乏严格程序
3.如表为东汉至魏晋时期的户口数表(据当时官府户籍统计所得约数)影响其中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时间
户数
口数
东汉
157年
10677960
56486856
魏
263年
663423
1466423
4432881
7672881
蜀
263年
280000
940000
吴
280年
52300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230000.0
西晋
280年
5.明太祖曾在宫门前铸了一块铁牌,上书“内臣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但明代仍出现了王振、刘瑾、魏忠贤等“权阉”;清朝设立了专门管理皇帝生活起居的机构——内务府,由专门官员执掌,终清一代宦官们“毋得任事”。这反映出( )
A.官僚制度的渐趋完善B.中枢权力机构异化
C.专制制度进一步发展D.中央集权得以强化
7.有史学家认为中国近代史上某一历史事件“体现了民族正义性和顽强的民族精神,同时又是恢复自然经济和维护传统文化秩序的保守心理的反映”,“从爱国主义出发而希望回到中世纪”。这一历史事件是( )
A.太平天国运动B.洋务运动C.义和团运动D.辛亥革命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义和团运动。根据材料“体现了民族正义性和顽强的民族精神,同时又是恢复自然经济和维护传统文化秩序的保守心理的反映,......从爱国主义出发而希望回到中世纪”可知,义和团运动是19世纪末中国发生的一场以“扶清灭洋”为口号的反帝爱国农民运动,体现了民族正义性和顽强的民族精神,但又存在着盲目排外的倾向,具有深厚的宗教迷信色彩,具有落后性,C项正确;太平天国运动是反对清朝封建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农民起义战争,是19世纪中叶中国最大的一场大规模反清运动,与材料表述不符,排除A项;洋务运动是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晚清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利用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挽救清朝统治的自救运动,排除B项;辛亥革命是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与材料描述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山东省潍坊市历史高考2024-2025学年模拟试卷与参考答案
2024-2025学年山东省潍坊市历史高考模拟试卷与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了哪项重要的政治制度?A. 分封制B. 郡县制C. 世袭制D. 禅让制答案:B解析: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废除了西周以来的分封制,代之以郡县制。
郡县制下,全国分为多个郡,郡下设县,由中央直接任命官员进行管理,从而实现了对地方的有效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因此,选项B“郡县制”是正确答案。
2、汉武帝时,置五经博士,以养天下之士。
这一举措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拓宽了官员晋升的渠道B. 适应了国家治理的需要C. 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D. 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答案:C解析: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采取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
置五经博士,以养天下之士,正是为了推动儒学教育,培养儒家人才,从而确立儒学的正统地位。
这一举措不仅适应了国家治理的需要,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因此,选项C“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是正确答案。
3、西周初年的何尊是目前所见第一个出现“德”字的器物。
这一发现说明了什么?A. 青铜铸造技术提高B. 注重礼乐教化功能C. 已有以德治国理念D. 汉字得到较大发展答案:C解析:西周初年的何尊上出现了“德”字,这是目前所见最早的“德”字。
这一发现说明了在西周时期,人们已经开始重视道德观念,并可能将其视为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
虽然这一发现也反映了青铜铸造技术和汉字发展的某种程度,但更重要的是它揭示了西周时期可能已经存在以德治国的理念。
因此,选项C“已有以德治国理念”是正确答案。
4、在明清时期,潍坊地区的商业发展呈现出何种特点?A. 商业活动被严格限制在官办市场内B. 出现了规模较大的商业市镇C. 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D. 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答案:B解析: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潍坊地区(作为山东的一个重要区域)逐渐出现了规模较大的商业市镇,这些市镇成为商品交换和集散的重要场所。
山东省东营市2023-2024学年高考仿真卷历史试卷含解析
山东省东营市2023-2024学年高考仿真卷历史试卷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
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 1.从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带来的后果看,下列不属于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是A.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B.社会结构和世界形势因此改变C.人类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D.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出现2.“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依据以上《共产党宣言》的内容,推断该文献产生的历史背景是A.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期B.工业社会来临时期C.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D.资本主义“大萧条”时期3.1978年至1992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重要法律230多部,其中主要包括《1982年宪法》《刑法》《民法通则》等。
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国出现了一个立法高峰,通过了《公司法》《合伙企业法》等多部法律。
上述法律①保障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②奠定了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基础③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④逐步建成了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A.①②B.③④C.②③D.②④4.清朝江浙的农村地区出现了甩卖土地现象。
“有力之家,以田为累,不敢置买”,已买者,或者直接卖给佃户,或者以之“投送缙绅,以图脱累”。
其中以城市商人地主为多。
这主要反映了当时A.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B.税制调整引发了社会异动C.租佃关系在日益普遍化D.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5.1913年,某身着日式服装的革命党人途遇一老农,老农询问其国籍,某称“予中华民国人也”。
山东省临沂市历史高考模拟试卷与参考答案
山东省临沂市历史高考模拟试卷与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20世纪初,中国史学界萌生了“疑古”思潮。
胡适提出:“以现在考古学的程度看来,我们对于东周以前的中国古史,只可存一个怀疑的态度。
”由此,“夏王朝否定说”盛行。
1959年二里头遗址的发现为夏的历史提供了可靠的证据,向“东周以上无信史”提出挑战。
对此解读合理的是A. 史学界的疑古思潮完全是错误的B. 文献史料是历史解读的必要依据C. 文献资料必须与实物资料相印证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二里头遗址的发现对20世纪初中国史学界的‘东周以上无信史’的观点提出挑战,说明实物史料对于史学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可知,二里头遗址的发现说明实物史料对于史学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即文献资料必须与实物资料相印证,故C项正确;“完全是错误”的说法过于夸张绝对,排除A项;材料内容没有体现文献史料的价值和影响,排除B项。
2、据《汉书·西域传》记载,从敦煌西至盐泽(今新疆罗布泊)都设立了驿亭,在轮台、渠犁(今新疆库尔勒)均有田卒数百人,由使者校尉领护。
汉朝实行的屯田实边制度A. 是中国最早的屯田制B. 具有军政合一特点C. 旨在巩固扩大统一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汉朝为了加强对西域地区管理,实行屯田制度”可知,汉朝实行的屯田实边制度是为了加强对西域地区的管理,其目的在于巩固扩大统一,故C 项正确;A项错在“最早”,排除A项;军政合一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B项。
3、南北朝时期,金属货币在北方几乎绝迹,谷帛代替了钱币作为交易媒介。
但在南方,金属货币的使用却是不断扩大,还产生筹码不足和钱币盗铸等问题。
这反映出当时A. 南方经济水平高于北方B. 南北方商品经济发展程度不同C. 明朝答案:B解析:根据图示内容可以看出,这一时期的宰相籍贯多集中在长江以南,说明南方的教育文化发展水平较高,教育水平高又是经济发展繁荣带来的结果,据此可推知南方成为我国的经济重心,因此应该是南宋时期,但材料强调的是南北方商品经济发展程度不同,而非南方经济水平高于北方,故B项正确,A项错误;明朝时期已经废除了宰相制度,排除C项。
2024年山东省日照市高三一模卷历史试题及答案
参照秘密级管理★启用前试卷类型:A2021级高三模拟考试历史试题2024.03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春秋时期外交“是循着由重视道德的作用,而趋向重现实的利益;由崇尚礼、信,而趋向诈伪和计谋的轨迹发展的”。
这一变化A.是应对时局的必然选择B.表明外交思想日臻成熟C.体现了儒法劳力的消长D.使列国间利益冲突加剧2.汉昭帝始元六年(前81年),朝廷召集贤良文学共60多人讨论国家财政政策取向,贤良文学全面否定专卖制度,指责盐铁官营、均输、酒榷“与民争利”,主张自由放任,酸窗于民。
最终,朝廷取消酒类专卖和部分地区的铁器专卖。
这表明A.国家经济决策吸纳民众意愿B.工商业者的政治影响力提高C.儒家治国理念影响财政运作D.政府干预政策阻滞工商发展3.北宋时的地方行政区划分三级,即路-州-县。
朝廷规定,州有直接上奏权,路一级政府不准干预这一权力。
此举意在A.提升治理能力B.扩大统治基础C.提高监察效率D.分散地方权力4.明末上海人陆楫在《禁奢辩》中说:综观天下“大抵其地奢,则其民必易为生:其地俭,则其民必不易为生也”:清中期苏州人顾公燮认为:“有千万人之暂华,即有千万人之生理。
若欲变千万人之奢华而返于淳,必将使千万人之生理亦几于绝。
”这表明A.传统的义利观遭到颠覆B.对商业的认识趋于深刻D.民本思想获得新的发展C.工商皆本得到广泛认同5.1863年,天津港所进口商品中以棉布、糖等为主的生活资料的进口值占整个进口总值的31.2%,到1883年又增长到80.7%。
2024届山东省潍坊新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
2024届山东省潍坊新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苏格拉底在民主的雅典度过了一生,在战争中为雅典而战,至死服从雅典法律……他坚持认为,民主的目的不是引导非哲学家尽可能行善,而是根据自己的爱好或高尚或卑贱地生活。
由此可见,苏格拉底以死捍卫的是A.自由B.民主C.法治D.平等2.洋务运动时期,有一类企业是“由官总其大纲,察其利病,而听该商董等自立条议,悦服众商”。
采用这种经营管理方式的企业是()A.江南制造总局B.轮船招商局C.发昌机器厂D.耶松船厂3.土地革命时期,各地苏维埃政权推行工农兵代表会议制度;建立广大的消费合作社生产合作社、借贷合作社:实行了消灭文盲的运动,并开始普及免费教育;工会、贫民团、妇女代表会、少先队等组织纷纷建立。
这表明A.新型社会体制萌芽B.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形成C.苏区政权日益巩固.D.革命统一战线发展壮大4.据统计,“民族”一词在1911年年底前,《申报》可检索出的条目位243条,而到了1939年,则高达2369条;“中华民族”一词在《申报》首次出现是在1912年,1939年则达到了372条。
这些变化的关键因素是A.国民革命运动推动了反帝斗争日益高涨B.红军长征宣传了北上抗日主张C.百团大战等捷报鼓舞了民众抗日的信心D.全面抗战激发了空前爱国热情5.在美国,众议员和国家主要官员由民选产生,任期有明确限制,还赋予议会弹劾包括总统在内的一切行政官员的权力;州政府和地方官员,绝大多数也是由民选代表或代理人组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2020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模拟历史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唐开元二十二年(734年)颁布诏令:“货物兼通,将以利用。
……自今以后,所有庄宅以(及)马交易,并先用绢布绫罗丝绵等,其余市价至—千以上,亦令钱物兼用。
违者科罪。
”该诏令在当时A.打破了原有交易规范B.抑制了土地兼并活动C.妨碍了商品经济发展D.顺应了经济发展趋势2.朱熹认为,家庭、家族的“冠婚丧祭仪章度数”隐含着“名分之守”“爱敬之实”。
他据此将古礼中繁琐的婚礼“六礼”简化为便于实行的“三礼"。
他这样做旨在A.推广儒家礼仪B.实现儒学生活化C.重塑儒家伦理规范D.巩固儒学主导地位3.乾隆元年修的《山东通志》改旧志的《赋役志》为《田赋志》,稍后修的《福建续志》也改《户役》为《户口》。
这些改动反映了清朝前期A.专制集权继续加强B.重农抑商政策日益弱化C.文化控制趋于严密D.人身依附关系渐趋松弛4.表l是有关太平天国时期妇女的部分史料。
由此可以判断太平天国A.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B.基本上实现了男女平等C.冲击了社会成员的固有角色定位D.打破了封建礼教对妇女的束缚5.1902年,清政府官员铁良检阅安徽武备练军,见其“兵士多系举人、廪贡、秀才之优秀分子”。
1905年12月22《大公报》报道,有举人、秀才30多人“充当兵勇”。
由上述现象可知A.社会变动引发了价值观念变化B.维新变法解放了知识分子的思想C.西学传播开启了军队近代化D.科举制废除加速了社会阶层流动6.19世纪中期开始,求进步的中国人不断向西方学习。
20世纪初,梁启超、张东荪等—批知识分子却明确表达了对西方文明的极度失望。
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刺激B.民族资产阶级的壮大C.新文化运动的洗礼D.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7.20世纪20年代,在吸取屡次革命失败教训的基础上,孙中山认识到要使中国革命成功就必须唤起民众。
基于这一认识,他进行的努力是A.寻求共产国际帮助B.发动护法运动C.重新解释三民主义D.创立黄埔军校8.影响表2中1927年至1928年、1949年~1956年中国共产党党员构成比例变化的共同因素是A.工农联盟的发展壮大B.革命统一战线的巩固C.中国共产党工作中心的转移D.中国民主革命任务的变化9.一直到1952年,河北定县都没有一台大型农机具。
1955年,定县农民开始使用拖拉机耕地,1958年又开始使用柴油机和电动机灌溉农田。
这一变化的原因是A.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B.国家以农业为经济建设中心C.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D.社会主义工业化基本实现10.下列不同年代新中国建交国家数目统计示意图中,反映20世纪60年代末建交状况的是11.古代雅典,在公民大会审议城邦管理事务时,“站起来发言的可能是工匠、铁匠、鞋匠、商人、店主、穷人、贵族或普通人”;在雅典的外邦人“要像奴隶那样闭紧嘴巴"。
这说明在古代雅典演说自由是A.雅典人与生俱来的权利B.界定公民身份的重要标志C.区分公民与外邦人的依据D.政治家左右政局的主要手段l2.西方学者对近代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作了如下描述:“它是破坏现存秩序的个人主义强大潮流的产物”“具有回到早期根源的性质”“认为人性无比腐化和堕落”。
这场运动是A.文艺复兴B.宗教改革C.启蒙运动D.科学革命13.巴黎公社期间,凡尔赛当局大肆宣称:外省农民不愿支持巴黎工人,德国人则已经混入了社员之中。
凡尔赛当局的用意是A.挑起巴黎公社的内部矛盾B.破坏法国的工农联盟C.防止普鲁士军队支持公社D.孤立巴黎公社的斗争14.1979年,联邦德国上映了电影《玛丽亚·布劳恩的婚姻》。
影片中女主角从二战的废墟上爬起来,抛弃了过去的历史,投入到全民性的赚钱行列,为了生存变得玩世不恭。
她心系关押在战俘营的丈夫,然而苦心经营的婚姻却被丈夫出卖。
影片意在A.剖析冷战态势下人的矛盾心理B.唤起民众对战争的深层反思C.揭示经济繁荣背后的道德危机D.反映民族分裂的痛苦现实15.表3是1969年欧美四个国家在亚非拉的国外子公司数量及分布比例表。
其中,乙国是A.英国B.法国C.联邦德国D.美国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题,共55分。
16.(10分)战国时期,选贤任能是思想家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故尊圣者王,贵贤者霸,敬贤者存,慢贤者亡,古今一也。
(荀子)立君而尊贤,是贤与君争,其乱甚于无君。
(慎子)材料二故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
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
(墨子) 为国之道,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
(李悝)(1)指出材料一中两人对“贤”的不同态度,并说明他们目的上的相同之处。
(4分)(2)结合商鞅变法,说明材料二反映的选贤任能主张有何意义。
(6分)17.(12分)图l、图2、图3分别是西汉不同时期侯国分布示意图。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据林小标等《两汉侯国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1)指出图l的侯国类型特征及其形成的政治因素。
(4分)(2)比较图1和图2,说明图2反映出西汉政治统治发生了哪些变化。
(4分)(3)结合图3说明西汉政治统治出现了什么问题。
(4分)18.(10分)道光元年(1821年)十一月,两广总督阮元就美国商船水手伤毙民妇案向道光帝上折奏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阮元奏审办伤毙民妇之夷船水手折……今咪唎坚国夷人弗兰哂吐嗲喇哪啡叮因民妇郭梁氏买果争闹,用瓦坛掷伤落水身死,已据供认明确,照例拟绞,情罪相符……于本年十月初三日将该凶夷啉喻哂吐嗲喇哪啡叮照例绞决,以彰国宪,并夷人买取食物向系官给买办,今民妇郭梁氏私将蕉、橙卖给夷人,殊属不合,业已被伤身死,应毋庸议。
……臣复谕饬洋商(注:行商)伍敦元等传谕该大班,当知天朝法度尊严,该夷人既赴内地贸易,自应安静守法,该大班及船主等务须时时戒饬船内水艄人等,毋许滋事逞凶,设已酿成事端,该大班即应查明肇衅生事之人,立时指名交出,听候地方官查审究办,切勿袒庇诿延自取重咎,以仰副天朝恩溥怀柔之至意。
——摘自《清代档案史料选编》(四)(1)此案办理反映了当时清政府对外交往的哪些特点?(6分)(2)此类案件若发生在19世纪50年代,处理结果会有何不同?说明理由。
(4分)19.(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申报月刊》“中国现代化问题”讨论1933年,《申报月刊》发起了“中国现代化问题”的讨论。
讨论范围集中于生产和经济方面,并将问题析分为两项:(1)中国现代化的困难和障碍;(2)实现中国现代化的方式。
《申报月刊》第二卷第七号出版了“中国现代化问题”特辑,并对发起讨论的原因进行了说明。
《编辑之言》指出:“‘中国现代化’这个问题,与其说它是一个新问题,无(毋)宁说它是一个八九十年来的宿题。
……须知今后中国,若于生产方面,再不赶快顺着‘现代化’的方向进展……我们整个的民族,将难逃渐归淘汰,万劫不复的厄运。
”讨论共收到10篇短文和16篇专论。
其中,明确主张采取社会主义方式的有9篇,将社会主义作为现代化终极目标的1篇,主张非资本主义的3篇,主张计划经济的1篇,主张兼采个人主义与社会主义的1篇,主张受节制的资本主义的1篇,明确主张个人主义方式的l篇,未回答采取社会主义抑或资本主义,只是提出具体主张的8篇。
——据《申报月刊》第二卷第七号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申报月刊》‘中国现代化问题’讨论”进行评述。
(12分)(要求:表述成文、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20.(11分)表4是英国主要进出口品分类统计表(1701—1894年)。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据[英]B.R.米切尔《英国历史统计资料》等采用一个新的时间尺度,对这一时期的英国经济发展进行阶段划分,并说明划分依据。
(11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C2.D3.D4.C5.A6.A7.C8.C9.C 10.B11.B 12.B 13.D 14.B 15.A二、选择题:本题共5题,共55分。
16.(10分)(1)态度:荀子主张贵贤、敬贤,慎子主张尊君轻贤(2分);目的:为君主治国提供用人建议(2分)。
(2)墨子和李悝主张用人不论出身,以才能和功劳为用人标准(2分)。
商鞅变法实行奖励耕织和军功爵的举措(2分),打破了世卿世禄制度,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推动了社会进步,使秦国成为当时的强国(2分)。
17.(12分)(1)特征:以功臣侯国为主(2分);因素:刘邦为建立和巩固统治,实行了分封,大封功臣(2分)(2)侯国数量特别是功臣侯国大量减少,归义侯国数量增加(2分);西汉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国家统一进一步巩固(2分)。
(3)恩泽侯国、外戚侯国增多(2分),汉代政治趋于腐败,统治逐渐衰落。
(2分)18.(10分)(1)有天朝上国心态(2分);严格限制对外交往(严格限制对外贸易)(2分)遵循清朝律例(司法自主)(2分)。
(2)不同:涉案外国人会由本国领事处理,清政府无权干涉(2分);理由:鸦片战争后,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攫取了“领事裁判权”。
(2分)19.【评分参考】观点:层次二:观点明确、合理(2分)。
层次二:观点较为明确、合理(1分)。
阐释:评述应结合史实,主要包括以下角度:①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现代化历程及镜况(2分);②20世纪三十年代国内背景,包括民族危机严重,国内经济落后等(3分);③20世纪二三十年代国际背景,包括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成就,资本主义经济危机(3分)。
(若从其他角度论述,合理即可得2分)表述:层次三:表述成文,论证充分,思路清晰,逻辑严密(2分)。
层次二:能表述成文,论证较充分,思路较清晰(1分)。
层次一:仅罗列要点,思路不清(0分)。
20.(11分)【评分参考】水平三:能够将表中所示年份转换为某种恰当的时间尺度,并结合表中数据,对划分依据的解释合理充分,思路清晰,逻辑严密(8-11分),示例:一、工场手工业时期(1701——1754年),在这一时期,原材料、制成品的进出口虽不断增加,但总体上增长速度缓慢,这是由英国工场手工业发展水平决定的。
二、机器大工业时期(1774——1894年),这一时期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工业革命时期(1774——1864年)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1874——1894年)。
1774至1864年,原材料进口和制成品出口明显增加,原材料出口和制成品进口规模一直较小。
这是因为与英国率先开展了工业革命,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它需要进口大量的原材料,并逐步推行自由贸易政策,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对外倾销商品,逐渐成为“世界工厂”。
1874年至1894年,原材料进口和制成品出口呈减少趋势,原材料出口和制成品进口呈增加趋势,这是因为英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发展速度放缓,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与其展开激烈的竞争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