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学与胚胎学各章知识点之第12章消化管
《组织学和胚胎学》PPT课件 消化管
2.HCO3-可中和H+
★ 胃上皮细胞快速更新
胃壁结构模式图
小肠(small intestine)
小 肠 结 构 模 式 图
黏 膜
1.上 皮: 单柱,吸收细胞、杯状细胞 和内分泌细胞; 2.固有层:结缔组织,小肠腺; 3.黏膜肌层: 内环、外纵两层平滑肌; 4. 小肠黏膜的特殊结构: 小肠表面积的三级放大
促进维生素B12在回肠 的重吸收
颈黏液细胞 (mucous neck cell) 分布:胃底腺顶部 结构:C呈锲形;核扁平
形,位于C基部,核
上方有许多黏原颗粒。 功能:分泌可溶性的酸性黏 液。
胃底腺(光镜)
壁细胞
主细胞
胃黏膜的自我保护机制 ★ 黏液-碳酸氢盐屏障 黏液层:0.25-0.5mm, 含有HCO31.将上皮与胃蛋白酶隔离;
肠绒毛
小肠绒毛
小肠腺
吸收细胞(absorptive
cell)
LM:C呈高柱状;核椭圆形,
结构
位C基部;胞质嗜酸性; 纹状缘。
EM: ●微绒毛(表面有细胞衣)
● ●
SER和Gc
紧密连接
功能:消化、吸收营养物质。
小肠腺
腺上皮由吸收细胞、杯状细胞、内分 泌细胞、 干细胞和潘氏细胞( Paneth cell) 小肠腺特征性C LM:锥体形,顶部胞质含嗜酸性颗粒。 结构 EM:具有典型的蛋白质分泌细胞超微 结构特点 功能:分泌防御素和溶菌酶。
*表面黏液细胞(Surface mucous cell)
结构:C呈柱状;核椭圆形,位于C基部;
顶部胞质内充满粘原颗粒,HE染色
切片中胞质色浅至透明。 功能:分泌黏液覆盖于黏膜表面,起保护
作用。
组织胚胎学指导组织胚胎学指导消化管
无
十二指肠四层结构(人)
空肠四层结构(人)
回肠四层结构
五、大肠的微细结构
大肠特点: 1.无环行皱襞。 2.无绒毛。 3.上皮中杯状细胞多。 4.大肠腺发达。
大肠腺的细胞组成
吸收细胞 杯状细胞 干细胞 内分泌细胞
阑尾(横切)
阑尾四层结构(人)
吸收细胞 杯状细胞
潘氏细胞 Paneth ce
干细胞 内分泌细胞
潘氏细胞(人空肠 焰红+苏木精染色)
小肠各段组织结构特征比较表
小 肠 环形皱襞 绒 毛 杯状细胞 淋巴小结 粘膜下层腺体
十二指肠 较低 叶状
少 少而分散 有十二指肠腺
空 肠 最发达 圆锥状 渐多
分散
无
回 肠 最低 指状 最多 淋巴集结
主细胞 chief cell
主细胞 胃蛋白酶原
壁细胞 parietal cell
壁细胞 盐酸和内因子
四、小肠的微细结构
皱襞=黏膜+黏膜下层 绒毛=上皮+固有层 微绒毛=细胞膜+细胞质
小肠绒毛与肠腺模式图
小肠上皮的细胞组成
吸收细胞 absorptive
杯状细胞 内分泌细胞
小肠腺的细胞组成
消化管
Digestive Canal
一、消化管的一般微细结构 二、食管的微细结构 三、胃的微细结构 四、小肠的微细结构 五、大肠的微细结构
一、消化管的一般微细结构
消化管壁
上皮 单层柱状上皮/复层
黏膜 固有层 结缔组织
mucosa
小消
黏膜肌层 薄层平滑肌(淋内巴
黏膜下层 结缔组织
食管腺
肌层 平滑肌/骨骼肌(粘内膜环下、
外膜 浆膜/纤维膜
解剖组胚学-消化管
内因子: 结合VB12
壁细胞超微结构模图
19:46
主细胞 柱状,核圆,胞质嗜碱性,具有典型的蛋
.
白质分泌细胞特点。
分泌:胃蛋白酶原____参与蛋白质分解
颈粘液细胞
核扁平,核上方充满粘原颗粒,分泌酸性粘多糖。
胃粘膜的自我保护作用: 胃黏膜屏障
表面粘液细胞之间的紧密连接
粘液-碳酸氢盐屏障
粘膜
固有层: 由结缔组织构成(类似网状组织)。 含有胃腺、孤立淋巴结。
粘膜肌层: 内环、外纵
粘膜下层: 疏松的结缔组织 肌层: 内斜、中环、外纵 外膜: 浆膜
环形肌在幽门和贲门增厚_括约肌
胃底腺
峡部 颈部
底部
胃底和胃体的 黏膜固有层
未分化细胞 壁细胞 颈粘液细胞 主细胞
内分泌 细胞
壁细胞
盐酸:
1.激活胃蛋白酶原 2.提供水解环境 3.刺激胃肠内分泌
环
行
粘膜肌层
皱 襞
粘膜下层
肌层:平滑肌(内环外纵) 外膜:十二指肠为纤维膜
其余为浆膜
19:46
一. 小肠黏膜
• 环形皱襞 • 肠绒毛 • 上皮与微绒毛 • 固有层与肠腺 • 黏膜肌层
19:46
(一) 小肠黏膜 1. 环形皱襞
• 除十二指肠起始段的内面较光滑外,其 余个段都布满环形皱襞
• 是小肠黏膜层和部分黏膜下层向肠腔内突起形 成,长0.5—1mm
毛细血管
2.固有层
中央乳糜管 平滑肌纤维
较多淋巴细胞、 浆细胞、巨噬 细胞等
19:46
左:中央乳糜管 右:粘膜血管(卡红明胶注射)
19:46
小肠粘膜模式图
19:46
组织学与胚胎学《消化管》课件
胃的发育
总结词
胃的发育经历了胚胎期、新生儿期和儿童期的变化,这些变化对胃的结构和功能 产生影响。
详细描述
在胚胎期,胃从一个原始的管状器官开始发育,逐渐形成囊袋形结构。新生儿期 时,胃的大小和位置发生变化,以适应哺乳的需要。儿童期时,胃的大小和容量 继续增长,以适应生长发育的需要。
胃的疾病与病变
总结词
食管的运动
食管通过一系列复杂的肌肉运动,如蠕动和松弛 ,将食物从咽部推送到胃。
食管的功能
主要功能是输送食物从咽部到胃,同时防止胃酸 和酶逆流进入食管。
食管的感受器
食管内存在感受器,可以感知食物的存在和运动 ,并调节食管的运动。
食管的发育
80%
胚胎发育
食管起源于原始消化管,经过一 系列的发育过程,最终形成成熟 的食管结构。
人类消化管的演化
人类消化管的演化与人类的饮 食习惯和进化历程密切相关, 例如直立行走促进了消化道的 形态变化,以便更好地适应高 纤维食物的消化。
02
口腔与咽
口腔的结构与功能
总结词
口腔是消化管起始端,具有咀嚼、吞咽和言语功能。
详细描述
口腔是消化管最前端的部分,包括唇、颊、腭、口底和牙等结构。口腔的主要 功能是咀嚼食物,将食物破碎成食糜,便于吞咽和消化。此外,口腔还参与发 音和言语活动。
消化管的主要功能是消化和吸收食物,将食物转化 为可被身体吸收和利用的营养物质。
消化酶的作用
消化管分泌的消化酶能够分解食物中的蛋白质、脂 肪和碳水化合物,使其变得易于吸收。
消化管的主要组成
01
02
03
04
上皮组织
消化管上皮组织由单层或多层 细胞组成,具有分泌、吸收和 屏障等功能。
《组织学与胚胎学》试题:消化管
| |第十二章消化管一、名词解释1、皱襞2、细胞内分泌小管3、intestinal villus4、肠隐窝5、纹状缘6、潘氏细胞7、味蕾8、微管泡系统9、中央乳糜管10、胃小凹11、舌乳头二、填空题三、选择题1、关于味蕾的结构特征,下列哪项错误?A、是位于复层扁平上皮内的椭圆形小体B、由I 型细胞、II 型细胞和基细胞组成C、I 型细胞和II 型细胞均属于神经元D、I 型细胞和II 型细胞均有味毛E、I 型细胞和II 型细胞的基底面均可见与神经末梢形成突触2、关于牙本质的特征,下列哪项错误?A、由牙本质小管和间质构成B、间质中含有胶原原纤维和钙化的基质C、牙本质中的胶原原纤维称牙本质纤维D、基质中无机成分占80%,故较骨质坚硬E、牙本质对冷、痛、触觉刺激较为敏感3、关于食管的特征,下列哪项错误?A、上皮为未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B、固有层内有食管贲门腺C、粘膜肌不连续D、肌层为外环内纵的平滑肌E、外膜为纤维膜4、关于胃上皮的特征,下列哪项错误?A、上皮为无杯状细胞的单层柱状上皮B、表面上皮不同于胃小凹的上皮C、上皮细胞能分泌大量粘液D、上皮细胞顶部胞质充满粘原颗粒E、上皮表面的粘液是胃粘膜的重要保护层5、胃上皮细胞更新的时间为A、3 天B、3 周C、1 月D、2 月E、3 月6、吸收维生素B12所需的内因子来自胃的A、主细胞B、颈粘液细胞C、胃小凹上皮细胞D、胃内分泌细胞E、壁细胞7、关于小肠的结构特征,下列哪项错误?A、有环行皱襞B、表面有大量绒毛C、固有层内有肠腺D、固有层内有明显的神经丛E、粘膜层及粘膜下层有淋巴组织8、关于12 指肠的特征,下列哪项错误?A、有许多环行皱襞B、绒毛呈叶状C、杯状细胞少D、固有层内含12 指肠腺E、粘膜肌不连续9、关于回肠的结构特征,下列哪项错误?A、粘膜下层有时可见腺体B、杯状细胞多C、有集合淋巴小结D、靠近淋巴小结的上皮中有微皱褶细胞E、粘膜肌不连续10、光镜下,小肠区别于大肠的最主要特征是A、有许多肠绒毛B、杯状细胞较少C、无结肠带D、肠腺较短小E、有许多皱襞11、下列哪项不存在于小肠?A、absorptive cellB、goblet cellC、intestinal villusD、intestinal cryptE、Parietal cell12、粘膜肌的收缩可促使A、粘膜活动B、腺体分泌物的排出C、血液运行D、粘膜与腔内食物的接触E、以上都对13、壁细胞合成盐酸的部位在A、粗面内质网B、细胞内分泌小管C、线粒体D、微管泡系统E、高尔基复合体14、关于小肠吸收细胞的特点,下列哪项错误?A、游离面有纹状缘B、微绒毛不能伸缩C、微绒毛表面有由糖蛋白构成的含有消化酶的细胞衣D、滑面内质网膜上有甘油三酯合成酶E、相邻细胞间有连接复合体15、关于胃肠道内分泌细胞,下列哪项错误?A、分布于上皮与腺体中B、有基底侧突与邻近细胞相接触C、在H.E 染色切片上容易辨认D、底部胞质含大量分泌颗粒E、分开放型与封闭型两类四、判断题1、消化管的外膜可分为纤维膜和浆膜,前者由结缔组织构成,后者由结缔组织与间皮共同构成。
组织学与胚胎学名词解释
组织学与胚胎学名词解释组织学与胚胎学名词解释第一章绪论H.E染色:是最常用的组织切片染色方法。
是用苏木精和伊红染料进行染色,简称HE染色。
苏木精是碱性染料,能和苏木精结合的称嗜碱性,呈蓝色;伊红是酸性染料,能和伊红结合的称嗜酸性,呈红色。
PAS反应:又称过碘酸-Schiff反应,简称PAS 反应,是组织化学方法中的一种,用于显示多糖和粘多糖。
PAS反应阳性时呈红色,表示有糖原和多糖的存在。
第二章细胞第三章上皮组织微绒毛:是上皮细胞游离面的胞质和胞膜共同向外伸出的细小指状突起,其内含有许多纵行微丝。
在光镜下为所见的纹状缘或刷状缘。
其功能是增加细胞表面积,有利于细胞的吸收。
纤毛:是上皮细胞游离面胞质和胞膜共同向外伸出的能摆动的细长突起,其内含有纵行排列的微管。
纤毛比微绒毛粗而长,光镜下可见。
其功能是能快速、定向和有节律地摆动,把粘附在上皮表面的分泌物和颗粒物等向一定方向推送。
缝隙连接:又叫通讯连接。
呈斑状,相邻细胞膜上有许多柱状颗粒,每个颗粒由6个亚单位围成,中央有小管。
相邻颗粒对接,小管相通。
缝隙连接的功能是传递化学信息。
连接复合体:如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细胞连接同时出现,则称连接复合体。
基膜:是介于上皮细胞基底面与结缔组织间的一层薄膜。
PAS反应呈阳性。
电镜下基膜分为基板(由上皮细胞产生)和网板(由成纤维细胞产生),具支持、连接作用及半透膜性质。
第四章固有结缔组织浆细胞:形态:光镜——圆形或卵圆形,核小而圆,偏位,染色质呈车轮状,胞质嗜碱性;电镜——粗面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丰富。
功能:分泌抗体,参与体液免疫。
(成纤维细胞、肥大细胞、巨噬细胞考的可能性不大)分子筛:是由透明质酸借蛋白质与其他糖胺多糖结合而构成有许多微小空隙的网状结构。
小于空隙的水、营养物、代谢产物、激素、气体分子等可以通过;大于空隙的大分子物质、细菌和肿瘤细胞等则不能通过,构成局部可限制性扩散的防御屏障,可防止细菌蔓延。
第五章软骨和骨骨单位:位于骨密质的内、外环骨板之间的纵行圆筒状结构域,又称哈弗斯系统(Haversian system),为长骨干的基本结构单位,由以中央管为轴心,10-20层骨单位骨板呈同心圆环绕;内含组织液、血管和神经,并有骨小管相互通连等。
组织学与胚胎学――第12章 消化管
组织学与胚胎学――第12章消化管第12章消化管A型题1.关于味蕾的描述,哪一项错误?A.是味觉感受器B.是感觉神经元C.是感觉上皮细胞D.舌尖的味蕾感受甜咸味刺激E.舌背部的味蕾感受苦味刺激2.复层扁平上皮与单层柱状上皮交界处位于:A.食管与胃贲门之间B.口腔与咽之间C.咽与食管之间D.胃与十二指肠之间E.回肠与盲肠之间3.关于人食管结构,哪一项错误?A.腔面有7~10条纵行皱襞B.黏膜上皮为角化的复层上皮C.黏膜肌层为一层纵行的平滑肌D.黏膜下层内含粘液腺E.管壁内既有平滑肌,又含骨骼肌4.关于胃黏膜的描述,哪一项错误?A.为单层柱状上皮B.含少量杯状细胞C.细胞顶部含大量粘原颗粒D.HE染色标本中着色较淡E.上皮细胞可分泌粘液5.消化管壁可分为A.内膜、中膜、外膜B.内膜、中膜、浆膜C.内膜、中膜、纤维膜D.内皮、肌层、纤维膜E.黏膜、黏膜下层、肌层、外膜6.胃黏膜之所以能抵御胃液侵蚀,主要是因为A.胃液中的消化酶B.上皮细胞分泌碱性粘液,具有保护作用C.杯状细胞分泌保护性粘液D.微绒毛屏障E.胃黏膜表面存在粘液-碳酸氢盐屏障7.消化管壁内的神经丛可位于A.上皮层B.黏膜层C.固有层D.肌层E.外膜8.胃黏膜上皮的表面粘液细胞分泌A.胃蛋白酶原B.5-羟色胺C.粘液D.内因子E.H离子9.胃底腺的主细胞可分泌A.盐酸B.胃蛋白酶C.胃蛋白酶原D.内因子E.维生素B1210.胃底腺壁细胞合成盐酸的部位是A.滑面内质网B.粗面内质网C.高尔基复合体D.微管泡系统E.细胞内分泌小管11.关于壁细胞合成盐酸的描述,哪一项错误?A.先由细胞质内的碳酸酐酶催化CO2与H2O形成H2CO3 B.先由细胞质内的碳酸酐酶催化H2CO3解离生成H+C.H+被主动运输到细胞内分泌小管D.Cl-也经小管泡系被主动到细胞内分泌小管E.H+与Cl-在细胞内分泌小管内结合形成HCl 12.盐酸的主要作用是A.促进内因子吸收B.稀释毒物C.消化蛋白质D.激活胃蛋白酶原和杀菌E.消化淀粉13.内因子是由何种细胞分泌?A.胃腺主细胞B.颈粘液细胞C.壁细胞D.内分泌细胞E.吸收细胞14.壁细胞分布于A.胃底腺的底部B.胃底腺的底部和颈部C.胃底腺的底部和峡部D.胃底腺的颈部和峡部E.胃底腺的颈部15.关于胃酶细胞结构特点,哪一项错误?A.细胞呈柱状B.细胞质嗜酸性C.细胞质内含丰富的粗面内质网D.细胞质内含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E.分泌胃蛋白酶原16.哪一种结构特点与壁细胞无关?A.细胞质嗜酸性B.可分泌盐酸C.细胞质内富含线粒体D.细胞质内富含粗面内质网E.细胞内含细胞内分泌小管17.哪一个器官的黏膜上皮内不含杯状细胞?A.胃B.空肠C.回肠D.结肠E.十二指肠18.细胞内分泌小管由A.壁细胞基底面的细胞膜向胞质内凹陷而成B.壁细胞游离面的细胞膜向胞质内凹陷而成C.主细胞游离面的细胞膜向胞质内凹陷而成D.主细胞基底面的细胞膜向胞质内凹陷而成E.M细胞基底面的细胞膜向胞质内凹陷而成19.小肠环行皱襞由A.上皮和固有层向肠腔内突起形成B.上皮,固有层和黏膜肌层向肠腔内突起形成C.黏膜,黏膜下层和肌层共同向肠腔内突起形成D.黏膜和部分黏膜下层共同向肠腔内突起形成E.黏膜和肌层共同向肠腔内突起形成20.小肠消化吸收的重要部位是A.绒毛表面的粘液层B.微绒毛表面的细胞衣C.吸收细胞的粗面内质网D.吸收细胞的滑面内质网E.小肠表面的纹状缘21.中央乳糜管A.是毛细血管,与脂肪吸收有关B.是毛细血管,与氨基酸吸收有关C.是毛细淋巴管,与单糖吸收有关D.是毛细淋巴管,与脂肪吸收有关E.是小淋巴管,与脂肪吸收有关22.哪一种结构与扩大小肠的表面积无关?A.绒毛B.微绒毛C.小肠腺D.柱状细胞E.环形皱襞23.小肠绒毛A.由单层柱状上皮组成B.由单层柱状上皮和固有层向肠腔突出而成C.由黏膜和黏膜下层向肠腔突出而成D.由黏膜下层向肠腔突出而成E.与水电解质转运相关24.组成小肠腺的主要细胞有A.柱状细胞、扁平细胞、潘氏细胞B.柱状细胞、潘氏细胞、壁细胞C.柱状细胞、壁细胞、主细胞D.柱状细胞、主细胞、颈粘液细胞E.柱状细胞、杯状细胞、潘氏细胞25.肠腺潘氏细胞内的嗜酸性分泌颗粒内含有A.蛋白酶B.脂酶C.组织胺酶D.溶菌酶E.过氧化物酶26.关于大肠的结构特征,哪一项错误?A.黏膜无绒毛B.上皮由柱状细胞组成C.肠腺长而密D.肠腺的杯状细胞含量多E.固有层内有较多的孤立淋巴小结27.关于胃肠道内分泌细胞的分布,哪一项错误?A.胃上皮及腺内B.小肠上皮及腺内C.食管上皮内D.结肠的上皮及腺内E.阑尾的上皮及腺内28.存在于消化管固有层内的腺体有A.食管腺,贲门腺,胃底腺B.食管腺,幽门腺,胃底腺C.贲门腺,胃底腺,十二指肠腺D.贲门腺,幽门腺,胃底腺,肠腺E.食管腺,十二指肠腺B型题备选答案(第29~32题):A.细胞内分泌小管B.中央乳糜管C.横小管D.纵小管E.E.有孔毛细血管29.合成盐酸的部位是30.运输乳糜微粒的是31.运输氨基酸的是32.运输葡萄糖的是备选答案(第33~38题):A.杯状细胞B.壁细胞C.主细胞D.颈粘液细胞E.潘氏细胞33.细胞质内含溶菌酶的细胞34.能分泌胃蛋白酶原的细胞35.能分泌盐酸的细胞36.能分泌内因子的细胞37.能分泌凝乳酶的细胞38.细胞质内含肽酶的细胞备选答案(第39~44题):A.D细胞B.I细胞C.G细胞D.EC细胞E.D1细胞39.能分泌5-羟色胺的细胞是40.能分泌生长抑素的细胞是41.能分泌血管活性肠多肽的细胞是42.能分泌胃泌素的细胞是43.能分泌缩胆囊素-促胰酶素的细胞是44.能分泌多种肽的细胞是12th Digestive Tract 参考答案A型题1.B 味蕾是味觉感受器,由味细胞和基底细胞构成,其细胞类型属感觉上皮,细胞基底部与味觉神经末梢形成突触。
消化管《组织学与胚胎学》 ppt课件
8
9
9
Ⅰ、muco三sa、口腔(oral cavity)
上皮:未角化复层扁平
固有层:结缔组织;毛细血管;淋巴细胞;
感觉神经末梢;小唾液腺
Ⅱ、tongue
舌乳头(lingual papillae)
上皮与固有层共同突出形成
1. 丝状乳头(filiform papillae)
2. 菌状乳头(fungiform papillae)
1、量多,分布于腺的体、底部 2、细胞呈柱状,核圆形,位于基部,胞质基部呈
强嗜碱性,具有典型的蛋白质分泌细胞特点, 顶部充满酶原颗粒。
3、功能:分泌 pepsinogen 婴儿:凝乳酶(rennin),促进乳汁凝固。
neck mucous cell
位于腺颈部壁细胞之间。细胞呈柱状,核扁平,位于细胞 基部。核上方胞质中充满粘原颗粒,PAS反应阳性,分泌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5
5
digestive system
消化管(digestive tract):连续性管道
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
消化腺(digestive gland)
小消化腺:消化管壁内
小唾液腺、胃腺、肠腺
大消化腺:实质性器官
唾液腺、胰腺、肝脏
6
6
7
7
general structure of the digestive tract
黏膜(mucosa) 上皮(epithelium) 固有层(lamina propria) 黏膜肌层(muscularis mucosa)
黏膜下层(submucosa) 肌层(muscularis) 外膜(adventitia) 纤维膜(fibrosa)
组织胚胎学:消化管
上皮:两端-复扁,其余:单柱
粘膜
固有层:疏松结缔组织
(毛细血管、神经、胃肠腺体)
粘膜肌层:薄层平滑肌
*绒毛:上皮
+ 固有层向管腔突起。
粘膜
上皮
固有层 粘膜肌层
上皮 固有层 粘膜肌层
粘膜下层(submucosa):结缔组织
小型消化腺(食管腺、十二指肠腺)
*皱襞:粘膜+部分粘膜下层向管腔突起
功能: 溶菌酶、防御素, 杀灭肠道微生物
小肠腺
潘氏细胞
小肠
small intestine
十二指肠
空肠
回肠
小肠腺和十二指肠腺
小肠扩大表面积的结构: 长而弯曲的肠管
环行皱襞 :粘膜 + 粘膜下层 中央乳糜管 绒毛 :上皮 + 固有层 有孔毛细血管 散在平滑肌
微绒毛(纹状缘):细胞膜 + 细胞质
绒毛结构
中轴:固有层CT,含 ①丰富毛细血管; ②1~2条中央乳糜管; ③散在纵行平滑肌 ④丰富淋巴组织
中央乳糜管和毛细血管
小肠绒毛和肠腺的关系
3、小肠腺
① 吸收细胞 ② 杯状细胞 ③ 内分泌细胞 ④ 干细胞 ⑤ 潘氏细胞
潘氏细胞: 小肠腺的特征性细胞
LM: 位于肠腺基底,三、五成群; 锥体形; 基底部嗜碱性强; 顶端有粗大的嗜酸性颗粒.
消化管粘膜层比较
名称 粘膜表面 上皮 固 有 层 胃
胃小凹
小肠
绒毛
单层柱状 胃腺 无L小结
单层柱状 纹状缘 杯状细胞 小肠腺
L小结 乳糜管
胃底腺:主,壁,颈粘液,内分泌,干细胞. 小肠腺:吸收,杯状,潘氏,内分泌,干细胞.
本章重点与小结:
消化管的一般结构 胃粘膜的结构层次 胃底腺的形成,主细胞、壁细胞的光镜结构特点和功能 小肠粘膜的结构层次,粘膜上皮的细胞构成 小肠绒毛、小肠腺、十二指肠腺的结构特点及相互区别
消化管
3、粘膜肌层 两层平滑肌,内环外纵
粘液-碳酸氢盐屏障:
(0.25-0.5㎜厚的粘液层)
不可溶性粘液凝胶 + HCO3ˉ
隔离上皮与胃蛋白酶
中和H+→ H2CO3
碳 酸 酐 酶
CO2 + H2O
抑制酶 的活性
二)粘膜下层 结缔组织,内有血管,神经等
三)肌层 较厚;分内斜、中环、外纵三层平滑肌
四)外膜 浆膜
与抗原结合 sIgA R IgA 浆细胞
复习题
1、名词解释:表面粘液细胞 肠绒毛 2、试述消化管壁的一般结构。 3、试述胃粘膜的结构特点。 4、试述小肠粘膜的结构特点。 5、结肠粘膜有何特点?
皱襞:在食管、胃、小肠等部位,粘膜层和粘膜
下层共同向管腔内凸出所形成的结构。
(三)肌层:
两端(食管上段、肛管末端) ——骨骼肌
其余(食管下段、胃、肠等) ——平滑肌
分内环外纵两层;其间有肌间神经丛。
(四)外膜:
纤维膜: 薄层CT; 分布在食管和大肠末段。
浆膜: 薄层CT和间皮; 分布在胃、大部分小肠和大肠。
1)、主细胞(chief cell,胃酶细胞)
LM: 柱状,核圆,位于基部, 胞质基部强嗜碱性。
EM: 核周有RER 、GC顶部胞 质有酶原颗粒
功能:分泌胃蛋白酶原(HCL 激活成胃蛋白酶)
2)、壁细胞(parietal cell,泌酸细胞)
LM:C大,圆锥形,核圆 、染色 深,居中,可有双核,胞质 嗜酸性。 细胞内分泌小管
(一)、粘膜(mucosa)
上皮:两端(食管、肛门) —未角化复层扁平皮 中间(胃、肠)—— 单层柱状上皮
固有层:疏松结缔组织;胃腺、肠腺等腺体。
组胚课件--消化管
B. 十二指肠(Duodenum): 结构似空肠,但有以下特点: 1. 上皮分泌肠致活酶。 2. 粘膜下层有分泌碱性粘液的十二指肠腺(Duodenal gland)。 粘液中有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 EGF)。 23 3. 绒毛为叶片状。后壁为纤维膜。
C. 回肠(Ileum):结构似 空肠,但有以下不同: 1. 粘膜和粘膜下层有 集合淋巴小结。 2. 集合淋巴小结处的 局部隆起,该处上皮 内有M细胞(Microfold cell)而无绒毛和肠腺。 M细胞由上皮细胞特 化形成的一种抗原呈 递细胞,其基膜不全 并有较大的凹陷,内 含巨噬细胞和淋巴细 胞。后者分化为浆细 胞后主要分泌IgA。
10
e. 干细胞(Stem cell): 位于腺 颈部至胃小凹,有高度的分 裂分化能力。分化为颈黏液 细胞,是否分化为主细胞和 璧细胞尚无定论。 3. 粘膜肌: 内环外纵平滑肌。
11
B. 粘膜下层:含有大血管,神经和淋巴管的CT。 C. 肌层: 内斜中环外纵平滑肌。在各层平滑肌间有肌间神经 丛分布。 12 D. 外膜: 浆膜。
3
III. 胃(Stomach): 消化器 官。 A. 粘膜: 表面有纵行皱 襞和胃小凹(Gastric pit)。 含少量淋巴组织。 1. 上皮: 单层柱状,上 皮之间有紧密连接。分 泌粘液。 胃粘膜屏障(MucusHCO3 barrier)由粘液和 紧密连接构成。防止胃 腔内的酶、酸对胃壁的 腐蚀。 2. 固有层: 含少量平滑 肌的CT。
14
1. 粘膜: a. 上皮: * 吸收细(Absorptive cells):数量最多, 单层柱状,细胞 核位于基底部, 细胞界限不清。 游离面发达的微 绒毛被吸附有多 种酶的细胞衣覆 盖。细胞含有发 达的SER,MT和 细胞连接。
组织学与胚胎学消化管课件
3.肌层:
4.外膜:
组织学与胚胎学消化管
27
扩大小肠吸收面积的三级结构:
*皱襞(plica)
粘膜层和粘膜下层共同向肠腔突出结构 (肉眼可见)
*肠绒毛(villus)
粘膜上皮和固有层向肠腔突出的指状突起(光镜可见)
*微绒毛(microvillus)
上皮细胞游离面伸出的细小指状突起 (电镜可见)
组织学与胚胎学消化管
组织学与胚胎学消化管
31
中央 乳糜管 平滑肌 毛细血管
小肠腺
1纹状缘 1吸收C 2杯状C
组织学与胚胎学消化管
5干C
3潘氏C 4内分泌C32
一、黏膜
• 上皮:单层柱状细胞(吸收细胞) 、杯状细胞和内 分泌细胞
单层柱状细胞:表面有大量的微绒毛
细胞膜表面含双糖酶、氨基肽酶等
杯状细胞:分泌黏液,起保护作用
___;分泌盐酸的细胞是___.
名词解释
• 胃底腺 • 潘氏细胞
组织学与胚胎学消化管
47
Thank you for your attention!
组织学与胚胎学消化管
48
6外膜
组织学与胚胎学消化管
4粘膜下层 4食管腺
5内环肌 5外纵肌
11
食管
1. 黏膜 (1)上皮:未角化复扁 (2)固有层:细密结缔组织 (3)黏膜肌:纵行平滑肌束 2. 黏膜下层:LCT,食管腺 3. 肌层:上1/3 骨骼肌,
中1/3 骨骼肌+平滑肌 下1/3 平滑肌 4. 外膜:纤维膜
组织学与胚胎学消化管
• 肌层 内斜行、中环行和外纵行三层平滑肌
• 外膜 :浆膜
组织学与胚胎学消化管
25
小肠
小肠壁四层结构:
组胚课件 消化管
小肠疾病及其病理变化
小肠炎症性疾病及其病理 变化
小肠肿瘤性疾病及其病理 变化
小肠吸收不良综合征及其 病理变化
小肠运动障碍性疾病及其炎症性疾病及 其病理变化:包括 溃疡性结肠炎、克 罗恩病等,其病理 变化包括黏膜充血、 水肿、糜烂、溃疡 形成等。
大肠肿瘤性疾病及 其病理变化:包括 结肠癌、直肠癌等, 其病理变化包括肿 瘤细胞异型性、浸 润深度、淋巴结转 移等。
未来展望:探讨再生医学在消化管应用的未 来发展方向和挑战。
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
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的结合:利用生物材料、细胞和生物反应器等构建仿生器官或组 织,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手段。
干细胞与组织工程:利用干细胞分化为特定组织细胞,结合组织工程技术构建仿生器 官或组织,为再生医学提供新的思路。
免疫学与组织工程:研究免疫系统对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的影响,为避免免疫排斥反 应提供新的策略。
,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
目录
消化管的基本结构
添加标题
消化管由口腔、咽、 食管、胃、小肠、大 肠等组成
添加标题
消化管的主要功能是 摄取食物、消化食物、 吸收营养物质
添加标题
消化管的基本结构包 括黏膜层、黏膜下层、 肌层和外膜
添加标题
黏膜层由单层柱状上 皮细胞组成,具有保 护和分泌功能
作用
肌层包括纵行肌和环行肌,具 有收缩和舒张功能,有助于食
物的消化和排空
胃壁由内至外分为黏膜层、 黏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层
浆膜层是胃的外层保护膜, 具有保护和润滑作用
小肠的组织学特点
黏膜层:由单层柱状上皮细胞构成,具有吸收和分泌功能 黏膜下层:富含血管和神经 肌层:由内环肌和外纵肌构成,具有节律性收缩和舒张功能 外膜:由结缔组织构成,包含血管、神经和淋巴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2章消化管
【学习重点】
本章主要介绍消化管的基本结构及各段的结构特点。
重点掌握食道、胃、小肠、大肠的管壁结构;了解消化管的免疫功能和内分泌功能。
【主要学习内容】
消化系统的组成:
消化管:从口腔至肛门的连续性管道
消化系统
消化腺小腺:位于消化管壁内均开口于消化管腔
大腺: 位于消化管壁外
一、消化管的基本结构:
从内向外,管壁分四层。
(一)粘膜:是消化管各段结构差异最大,功能最重要的部分。
1、上皮:两端为未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中段为单层柱状上皮。
2、固有层:致密结缔组织,富含小消化腺、血管和淋巴组织。
3、粘膜肌:薄层平滑肌,一般为内环外纵两层。
(二)粘膜下层:疏松结缔组织,含血管、消化腺、粘膜下神经丛。
粘膜与粘膜下层突向管腔形成皱襞。
(三)肌层:两端为骨骼肌,其余部分为平滑肌。
多呈内环、外纵走向,肌层之间含肌间神经丛。
(四)外膜: 纤维膜或浆膜(结缔组织外有间皮)。
二、口腔: (自学)
(一)口腔粘膜的一般结构:复层扁平上皮,固有层内有小唾液腺,无粘膜肌。
(二)舌:表面覆有粘膜,内部为骨筋肌。
舌乳头:由舌背粘膜隆起形成,主要有丝状乳头、菌状乳头、轮廓乳头。
味蕾:主要位于后两种舌乳头内,呈花蕾状,由味觉细胞(暗细胞、明细胞)和基细胞组成,为味觉感受器。
(三)牙:解剖上分为牙冠、牙颈、牙根三部分,其组织结构包括:
牙本质:构成牙的主体,包绕牙髓腔,由牙小管和间质(胶原原纤维及钙化基质)构成。
牙袖质:包于牙冠部的牙本质表面,由袖柱和轴柱间质构成,为人体内最硬的结构。
牙骨质:包于牙根部的牙本质外面,其组织结构似骨组织。
牙髓:为疏松结缔组织,位于牙髓腔内。
牙周膜:牙根与牙槽骨之间的结缔组织。
骨膜及牙龈:包绕牙颈周围的口腔粘膜。
(四)咽:由粘膜、肌层(骨骼肌)和外膜(纤维膜)组成。
粘膜:口腔:未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固有层
鼻咽: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固有层
喉咽: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固有层
三、食道特点:
粘膜:未角化复层扁平上皮,粘膜肌较厚,为纵行平滑肌。
粘膜下层:含食道腺(粘液性腺)
肌层:上1/3段为骨骼肌,下1/3段为平滑肌,中段为两种肌组织混和。
外膜:纤维膜。
四、胃:
(一)粘膜:
1、分泌型单柱上皮:向固有层内凹陷形成胃小凹,向下与胃腺相连。
固有层:含大量胃腺(喷门腺、幽门腺、胃底腺)的结缔组织。
粘膜肌:
2、胃底腺:开口于胃小凹底部,分颈、体、底三部分,主要由五种细胞组成:
1)主细胞:又称胃酶细胞,主要分布于腺的底和体部。
LM:细胞柱状,核圆位于基部,胞质嗜碱性,顶部多呈泡沫状(酶原颗粒被溶解) EM:富含RER、Golgi、酶原颗粒。
功能:分泌胃蛋白酶原。
2)壁细胞:又称盐酸细胞,主要位于腺的颈和体部。
LM:细胞大,圆形或三角形,核圆居中,胞质呈强嗜酸性。
EM:细胞内分泌小管、小管泡系、线粒体。
功能:合成、分泌盐酸及内因子。
3)颈粘液细胞:位于腺的颈部,夹在壁细胞之间,核扁平居细胞基部,核上方充满粘原颗粒。
4)内分泌细胞:见后
5)干细胞:增殖分化为其他细胞。
粘液-碳酸氢盐屏障:由胃上皮表面粘液细胞分泌的含高浓度HCO3-的不可溶性粘液,覆盖于上皮表面形成。
使胃粘膜免受损伤。
屏障受到破坏,都会导致胃组织的自我消化,形成胃溃疡。
(二)粘膜下层:疏松结缔组织。
(三)肌层:厚,为内斜、中环、外纵三层平滑肌。
(四)外膜:浆膜。
五、小肠:
(一)粘膜
1、肠绒毛:上皮与固有层突向肠腔形成的指状结构。
表面:吸收型单层柱状上皮,其中吸收细胞表面有纹状缘和细胞衣,为消化吸收的重要部位。
中轴:为固有层的结缔组织,含中央乳糜管及丰富的毛细血管。
2、小肠腺:绒毛根部上皮下陷至固有层形成的管状腺。
构成肠腺的细胞主要有吸收细胞、杯状细胞和少量潘氏细胞。
潘氏细胞:位于肠腺基底部,细胞呈锥体形,胞质顶端含粗大的嗜酸性颗粒。
分泌溶菌酶和杀菌素。
小肠黏膜的"三级放大":
皱襞:粘膜与粘膜下层外突
绒毛:上皮与固有层外突扩大吸收面积约600倍。
微绒毛:细胞膜与细胞质突出
(二)粘膜下层:疏松结缔组织。
十二指肠段含有十二指肠腺(粘液性腺),为其特征性结构。
六、大肠
1、结构特点:粘膜表面光滑无绒毛,单层柱状上皮(杯状细胞多),肠腺发达。
2、阑尾特点:腔小、肠腺少,固有层及黏膜下层内淋巴组织丰富,形成许多淋巴小结。
七、消化管的淋巴组织及其免疫功能
1、胃肠淋巴组织:人体消化管粘膜有大量淋巴组织,包括淋巴小结、游离的淋巴细胞、浆细胞及淋巴细胞等。
回肠有集合淋巴小结。
2、微皱褶细胞:矮柱状,在细胞游离面有微细的皱褶,基底面向细胞顶部深陷,其中有嵌入淋巴细胞。
是抗原提呈细胞。
3、分泌型免疫球蛋白:固有层中的B细胞受抗原刺激而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分泌形成分泌性IgA(sIgA)以免疫排斥方式保护肠粘膜,并能抑制细菌繁殖、中和毒素,防止肠毒素穿过上皮。
八、消化管的内分泌细胞(了解)
胃肠内分泌细胞多单个分布于其它上皮细胞之间,呈不甚规则的圆锥形。
基底部附于基膜,并有基底侧突与邻近细胞相接触。
胞质中含一些粗面内质网与高尔基复合体。
细胞最显著的形态特点是底部胞质中含大量分泌颗粒,故又称基底颗粒细胞。
细胞分布分泌物作用
EC细胞分布广泛,胃与空肠
尤其丰富5-羟色胺刺激平滑肌收缩,与
肠的运动有关,,尚可
抑制胃酸分泌,扩张
血管。
ECL细胞胃底腺组胺刺激盐酸分泌。
G细胞胃幽门部胃泌素刺激壁细胞的泌酸
I细胞十二指肠和空肠胆囊收缩素-促胰酶
素促进胰外分泌部的胰酶分泌和胆囊收缩
S细胞十二指肠和空肠,促胰液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