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三字经
科目校本课程三字经
三字经教案第一课时《三字经》之人之初学习目标1、了解《三字经》相关背景,激发学习兴趣2、通过课程内容学习,理解习惯及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的影响,学习的重要性,学习贵在专一和坚持教法提示:合作交流教学过程一、导入《三字经》是古代小朋友上学的第一本书,是一本启蒙读物。
他一共有1000多个字,但是包含了很多的内容,也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
三字经作为小朋友上学学的第一门课程,学了它,我们就能知道怎么做个好孩子,天上都有什么东西,为什么我们会有辈分,中国最长的河是那条河?在我们没出生以前中国发生了什么事?我们从今天开始也要学习它,通过它我们将会了解很多的东西。
这本《三字经》会回答我们。
接下来,我们来一起学习一下,它是怎么回答我们的二、诵读新句子:请一个学生上台领读,大家一起诵读三、讲解句子:1、人之初,性本善:“初”在这里就是“刚出生的时候”,“性”就是“品性、品格、德行”这句意思是:世界上的每一个人在刚出生的时候都是好的,善良的。
[讨论:大家同意这个说法吗?根据同学的回答,进一步启发思考] 教师小结:引出,同样的父母,一样的家庭环境,即使是亲兄弟,在天性上也有着极大的差距,如果是天性是先天决定,无法改变,人人一样,那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呢?我们的祖先难当没有发现这个现象吗?接下我们,我们看看三字经是如何解释这个现象的2、性相近,习相远。
“近”接近,类似;“习”习染,长期在某种环境下养成的习惯;这句的意思是:本性本来差别不大,但是因为后天受到环境的影响,人和人之间的差距就变得越来越大了。
3、教之道,贵以专。
“教”教育,学习;“贵”重要的,好的方面;“专”专这句地意思是:做任何事都是要以专心为主,这样才能做好每一件事4、讲解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提问,我们人生的第一个老师一般是谁?父亲应该对教育孩子负什么责任?在孩子的成长之中,父亲起了一个什么样的作用呢?讲了岳飞教育儿子的故事教育当然是父母的职责,但是人终究要走进社会,要离开父母,进入学校去接受更完备的教育。
三字经校本课程正文最终韩亚颖贾爱玲1
1 五子者有荀扬[原文]wǔzǐ zhěyǒu xún yánɡwén zhōnɡzǐ五子①者,有荀扬。
文中子,jí lǎo zhuānɡjīnɡzǐtōnɡdú zhū shǐ及老庄。
经②子③通,读诸史④。
kǎo shì xìzhī zhōnɡshǐzì xī nónɡ考⑤世系,知终始。
自羲农⑥,zhì huánɡdìhào sān huánɡjū shànɡshì至黄帝。
号三皇⑦,居上世⑧。
[注释]①五子:就是庄子、老子、荀子、扬子和文中子五人。
②经:圣人所著的书。
③子:诸子百家的书。
④诸史:历代流传下来的史书。
⑤考:考证、考察。
⑥羲农:即伏羲氏和神农氏。
⑦三皇:伏羲、神农和黄帝便是三皇。
⑧居上世:处在远古时代。
[译文]五子是指荀子、扬子、文中子、老子和庄子。
他们所写的书,便称为子书。
经书和子书读熟了以后,再读史书,读史书时必须要考究各朝各代的世系,明白他们盛衰的原因,才能从历史中吸取教训。
[汉字天地]“老”的甲骨文字形,像一个弯腰驼背、老态龙钟的人,手里拄着拐杖。
它本来的意思是老人,即年岁大的人,引申为老练、陈旧、死亡、时间久等意思。
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2 唐有虞号二帝[原文]tán g yǒu yúhào èr dìxiān g yī xùn 唐有虞①, 号二帝。
相揖逊②,c hēn g shèng shì xià yǒu yǔshāng yǒu tāng 称盛世。
夏有禹,商有汤。
zhōu wén wǔchēn g sān wáng xià chuán zǐ周文武,称三王③。
夏传子④,jiātiān xiàsìbǎi zǎi qiān xiàshè家天下。
三年级校本课程《三字经》教学计划
三年级校本课程《三字经》教学计划课程目标本教学计划旨在通过学习《三字经》帮助三年级学生发展以下能力:1.掌握基本的汉语拼音和部分汉字。
2.理解《三字经》中所述的中国古代文化、历史和哲学。
3.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尊重。
4.增强学生对社会道德和价值观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内容第一课:简介教学目标:“三字经”这本书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经典之一,我们需要学习它,弘扬中华文化。
教学内容:1.导入:“三字经”的概念介绍。
2.了解“三字经”的作者以及创作背景。
3.介绍“三字经”的编排方式以及“三字诀”。
4.学生自主阅读“三字经”的第一篇,简要了解内容。
第二课:汉语拼音和汉字的学习教学目标:学生通过学习《三字经》中的拼音和汉字,掌握基本的汉语拼音和部分汉字。
教学内容:1.介绍汉语拼音的基本规则,以及声母、韵母的组合。
2.学习《三字经》中的汉字和拼音,理解其意义。
3.练习读写相关汉字及拼音组合。
第三课:经文解析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三字经》中的经文,理解中国古代文化、历史和哲学。
教学内容:1.介绍中国古代的礼仪、道德、文化和哲学观念。
2.阅读和分析《三字经》中的经文,理解其文化内涵。
3.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三字经》中的思想观点。
第四课:体味中国传统文化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三字经》来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尊重。
教学内容:1.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2.介绍中国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等。
3.分析《三字经》中涉及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引导学生进行感悟和思考。
第五课: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三字经》来增强学生对社会道德和价值观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内容:1.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社会的关系。
2.分析《三字经》中涉及的社会道德和价值观念,如感恩、孝顺、诚信等。
3.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如何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相结合。
教学方式和评价方法教学方式1.课堂教学:老师引导学生学习和探究《三字经》的内容和文化内涵。
《三字经》教案(精选13篇)
《三字经》教案(精选13篇)字经教案篇一一、班会主题《三字经》学历史二、题目诵《三字经》通圣人礼三、活动目的1.通过诵读《三字经》使学生明理、立志,养成良好习惯。
2.学习其中的小故事,理解其中蕴含的道理。
3.用《三字经》中的事例指导学生日常言行。
四、活动准备1.学生自己阅读《三字经》,理解其中的含义。
2.在班内组织学生交流《三字经》学习心得与感受。
五、活动过程(一)初步了解《三字经》的作者、背景假期中,全班同学要通过不同形式查阅《三字经》的作者以及简介,可以通过网络也可以阅读书籍,对《三字经》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二)查阅资料,了解《三字经》的释义通过网络、书籍等途径,了解《三字经》的释义,背诵自己感兴趣的部分。
(三)学习《三字经》中的小故事可以一个人或多个人自愿结合,在假期中练习《三字经》哲理故事的表演,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把故事讲给家人听,用自己的笔写下对故事的理解,还可以配上优美的图画。
1.讲故事“孟母三迁”。
孟子有一个深爱他的好母亲。
其实,天下的父母对子女的爱都是一样的。
爱表现在父母身上是那样的真切。
父母的爱是遮雨的伞,父母的爱是一阵清凉的风,父母的爱是滴落的泪水……2.讲故事“黄香温席”。
父母为我们付出的太多了,那我们应该怎样回报他们呢?《黄香温席》的故事大家都听说过吗?那拳拳的赤子孝心感动了多少炎黄子孙!3.表演情景剧《孔融让梨》,学习谦让美德。
晚辈孝顺长辈的一片赤子之心令我们感动,长辈教子有方的故事又让我们深知父母的一片苦心。
兄弟姐妹之间又应该是怎样的爱呢?我想问问大家,作为我们自己,我们应该怎样孝敬父母?怎样对待兄弟姐妹?4.结合三个故事谈一谈你的体会,写下学习、表演体会。
(四)人人明道理学做人1.与父母交流《三字经》中不懂的部分文字。
2.说一说平时我们的日常言行应该怎样做。
(1)在遇到与兄妹争执时……(2)在遇到与父母意见有分歧时……六、活动延伸1.续编、续写、创作属于自己的,能够规范自己言行的“三字经”。
五年级诵读《三字经》校本课程纲要
东湾中心学校五年级诵读《三字经》校本课程纲要(必修课开设一学期总计18课时)第一课:《.三字经》教学内容: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诵读句子,熟读成诵。
2.、初步了解《三字经》的主要内容。
教学方法:诵读法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1、教师介绍《三字经》的主要内容。
2、让学生听《三字经》朗读录音二.诵读新句三.简单讲解句子四.诵读、总结。
第二课《.三字经》教学内容: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教学目标:1、了解古时候孩子是怎样孝敬父母的。
2、知道孟母三迁,五子登科的故事。
3、背诵本课所主要内容教学方法:诵读法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新课二、诵读新句。
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2、指名领读。
3、自由读。
三、大致了解句子意思四、拓展。
第三课《.三字经》教学内容: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教学目标:1、了解句子的主要意思。
2、知道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背诵本课所学主要内容教学方法:诵读法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二、诵读句子。
1、教师领读,学生跟读。
2、学生领读。
3、自由读。
4、分角色读。
三、理解句子。
四、总结第四课《三字经》教学内容: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教学目标:1、学生能熟读成诵本课所学内容。
2、理解句子的含义。
3、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方法:诵读法教学过程:一、设疑激趣引课:二、诵读新句。
1、教师领读,学生跟读。
2、指名领读。
3、分角色读。
三、理解句子。
四、展示。
1、一起诵读前八句。
2、教一教你身边的小伙伴第五课《三字经》教学内容: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教学目标:1、熟读成诵本课所学的内容。
2、能说出句子的主要意思。
3、让学生受到传统道德教育,懂得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关心他人。
《三字经》教学计划4篇
《三字经》教学计划《三字经》教学计划4篇在我们无暇顾及时间时,时间早已匆匆流逝,教学工作者们又将迎来新的教学目标,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教学计划了。
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对这个教学计划很是头疼的,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字经》教学计划,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字经》教学计划篇1一、整体教学目标1、通过国学学习,使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如中国传统的节日(清明节和端午节)。
2、通过国学学习,培养幼儿团结,孝顺,尊老爱幼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并能在日常的生活中身体力行,贯彻实践。
3、通过国学学习,初步了解中国古代的蒙学文化(三字经和弟子规)。
4、通过国学学习,逐步的让幼儿养成讲文明,懂礼貌的行为习惯,培养幼儿诚实、仁爱、智慧、勇敢的个性。
5、通过国学学习,培养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感兴趣,进一步培养幼儿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二、具体教学活动和计划第一课:认识《三字经》学习内容: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具体活动安排:一、介绍《三字经》,小百科的来历。
二、诵记所学内容并认识汉字“教”三、科学小实验《性相近,习相远》四、讨论好环境的作用及营造五、怎么样做才是专心《弈秋教徒》第二课:学习好榜样学习内容: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具体活动安排:一、情景讲述《犯了错误怎么办?》二、诵记所学内容并认识汉字“学”三、故事讲述《孟母断机杼》的故事四、常礼举要演习——学会大声回应别人的呼唤五、燕山五子的启示(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念,存善心,做好事)第三课:珍惜时间学习内容: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具体活动安排:一、珍惜现在的幸福(古今的读书故事)《伤仲永的故事》二、诵记所学内容并认识汉字“养”三、司马光警枕的故事四、常礼举要演习——学会接受别人的.批评五、分辨严格要求与严厉要求的不同第四课:要勇于面对压力和困难学习内容:玉不琢,不成器。
校本教材《三字经》教学设计 (1)
《校本教材——三字经、弟子规自编武术操》毛健教材分析本课是本人自编的校本教材,是系列武术操《武韵曙光》的基本部分。
主要是练习武术的基本手型步法。
武术是中国传统民族体育项目,受到学生普遍喜爱。
根据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发出的文件,全国各级各类中小学全面推广武术健身操。
武术健身操与广播体操相比,其动作形态多样,练习方法突破个人单练形式,在实现健身的同时具备自卫技能、传承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价值。
小学阶段是学生由启蒙教育向正规教育转型的开始,应当把姿态教育和培养武术兴趣放在目标的首位,为学习组合拳和套路奠定基础,发展身体的柔韧性、灵活性、协调性和节奏感,培养学生对武术兴趣,激发民族自豪感。
学情分析1、小学生运动参与能力、性格爱好个性差异较大。
因此,一些带有模仿性、表演性的练习,很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没武术功底的小学初学阶段,通过“做操”这种简单易学的形式,使学生掌握武术的基本手型步法十分有效。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知道武术操《三字经》动作名称和顺序,提高学生对武术的兴趣,让学生初步领悟到中华武术有一个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体系,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也是中华传统美德的组成部分。
2、技能目标:通过学生观察、模仿、相互交流、尝试练习,使学生领会每个动作的攻防含义,做到路线清楚,掌形、拳形、身形、步形、正确到位。
3、情感目标:使学生能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学习,培养学生谦虚好学、团结协作、开拓创新的学习能力。
发展协调性、力量等素质,培养学生对武术的爱好和崇尚武德的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掌握手型、歩型及路线的变化;练习时注重动作连贯、协调,一气呵成。
教学过程一、设置情境,激发学习热情和信心(3分钟)1、体育委员集合,报告人数,师生问好。
2、结合我校系列武术操《武韵曙光》的训练和演出,导入本课内容,激发学生完成教学任务的信心和激情。
A、沛县自古崇文尚武,是全国武术之乡;B、我校是省武术基地;C、你们即将参加《武韵曙光》的演出。
小学三字经校本课程教材
小学校本课程教科书经典诵读1 五子者有荀扬[原文]wǔ zǐ zhě yǒu xún yánɡ wãn zhōnɡ zǐ五子①者,有荀扬。
文中子,jí lǎo zhuānɡ jīnɡ zǐ tōnɡ dú zhū shǐ及老庄。
经②子③通,读诸史④。
kǎo shì xì zhī zhōnɡ shǐ zì xī nïnɡ考⑤世系,知终始。
自羲农⑥,zhì huánɡ dì hào sān huánɡ jū shànɡ shì至黄帝。
号三皇⑦,居上世⑧。
[注释][译文]五子是指荀子、扬子、文中子、老子和庄子。
他们所写的书,便称为子书。
经书和子书读熟了以后,再读史书,读史书时必须要考究各朝各代的世系,明白他们盛衰的原因,才能从历史中吸取教训。
[汉字天地]\\“老”的甲骨文字形,像一个弯腰驼背、老态龙钟的人,手里拄着拐杖。
它本来的意思是老人,即年岁大的人,引申为老练、陈旧、死亡、时间久等意思。
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相关链接]司马迁写《史记》汉代司马迁曾任亲近皇帝的侍从之职,后来继承父亲的官职做了记载历史的太史令。
有一年,李陵统领五千步兵,深入匈奴戎马之地,抗击匈奴数万之众,杀敌累累,但是最终寡不敌众,加之没有后援,在这种情况下,只得投降匈奴。
消息传到长安,武帝大怒。
司马迁因为替李陵说了几句公道话,认为他平素为人孝顺正直,投降匈奴可能是权宜之计,结果,盛怒中的汉武帝听了,命令把司马迁判为死罪。
汉武帝时代,判了死罪的可以出钱五十万减死,或以宫刑免死。
但家境清贫的司马迁拿不出足够的钱来赎罪,因此只得接受“宫刑”来选择“偷生”这条路。
司马迁所受的宫刑是一种割掉男性生殖器,仅次于死刑的最重的肉刑。
不幸的遭遇,使司马迁精神受到极大的打击,曾一度想自杀,但他想起了父亲的遗言,又以文王被囚演《周易》,孔子困厄作《春秋》、屈原放逐赋《离骚》、左丘失明作《国语》、孙子被削掉膝盖骨而修《兵法》等古圣先贤在逆境中发愤有为的事例鼓励自己,终于以惊人的意志忍辱负重地活了下来,并埋头奋发著述,终于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一年级校本课程开发纲要三字经(共5篇)
一年级校本课程开发纲要三字经(共5篇)第一篇:一年级校本课程开发纲要三字经诵读---《三字经》课程纲要《诵读---<三字经>》:适宜一、二年级,开设一学期,总计17课时。
阅读内容《三字经》之《传到贵以专,为教妙在严》、《玉石雕后美,礼仪学中明》、《苦读当有恒,好学则无时》、《亲先哲圣贤,听妙语善言》、《血海苦作舟,书山勤为径》、《读史依古训,治学有良策》、《读书当循序,治学求渐进》第1课:流畅诵读《三字经》之《传到贵以专,为教妙在严》前四句。
教学目标:学生知道《三字经》之《传到贵以专,为教妙在严》前四句的意思并流利背诵。
教学方法:朗读、解读、背诵。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2、了解《三字经》之《传到贵以专,为教妙在严》前四句;3、教师讲解意思。
4、自由读;5、展示读;6、小组合作交流读后感。
7、集体背诵;8、指名背诵。
第2课:流畅诵读、学习《三字经》之《传到贵以专,为教妙在严》的后六句。
教学目标:学生知道《三字经》之《传到贵以专,为教妙在严》的后六句的意思并流利背诵。
教学方法:朗读、解读、背诵。
教学过程:1、教师讲解意思。
2、自由读;3、展示读;4、小组合作交流读后感。
4、集体背诵;5、指名背诵。
第3课:学习《三字经》之《玉石雕后美,礼仪学中明》的前四句。
教学目标:流畅诵读《三字经》之《玉石雕后美,礼仪学中明》的前四句。
教学方法:朗读、解读、背诵。
教学过程:1、教师讲解《《三字经》之《玉石雕后美,礼仪学中明》的前四句。
2、教师激发兴趣使学生乐于阅读;3、学生自由读、展示读。
第4 课:学习《三字经》之《玉石雕后美,礼仪学中明》的后六句。
教学目标:流畅的诵读《三字经》之《玉石雕后美,礼仪学中明》的后六句。
教学方法:朗读、解读、背诵。
教学过程:1、激发学生阅读兴趣2、教师讲解《三字经》之《玉石雕后美,礼仪学中明》的后六句的意思;3、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4、分小组讨论读后感;5、每组派两个代表上讲台汇报阅读感受。
三字经校本课程
[原文]
wǔ zǐ zhěyǒu xún yánɡwén zhōnɡzǐ
五 子①者, 有 荀 扬。 文 中 子,
jí lǎo zhuānɡjīnɡzǐ tōnɡdú zhū shǐ
及 老 庄。 经②子③通, 读 诸 史④。
kǎo shì xì zhī zhōnɡshǐ zì xī nónɡ
禹在担任部落联盟首领的时候也兢兢业业。相传就是他把我们的祖国分成九个州(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从此以后,我们华夏儿女又被称为“九州”儿女。
说一说
1.什么是“禅让制”?
2.“世袭制”是从哪个朝代开始出现的?
3.现在,我国实行的政治制度是什么?
3 汤伐夏 国号商
[原文]
禹精明能干、大公无私。他接受治水任务时,刚刚和涂山氏的一个姑娘结婚,意志坚强的大禹,便毅然决然地告别妻子,来到治水的工地。
聪明的禹先冷静地分析了父亲治水失败的原因,决定先进行实地考察。然后根据调查得来的资料,制定了“疏导”的治水办法;依照地势,开凿渠道,疏通河流,把洪水引导到大海里去。
禹作为治水工程的首领,一心扑在工作上,他的脸又黑又瘦,有时插在头发上的簪子掉了也顾不得捡起来,蓬头垢面地工作。他的手上长满了老茧,脚底长了脚茧,由于长年累月地泡在水里,他的脚趾甲都脱落了,小腿上的毛也掉光了。
连一连
2 唐有虞 号二帝
[原文]
tángyǒu yú hào èr dì xiāngyī xùn
唐 有 虞①, 号 二 帝。 相 揖 逊②,
chēng shèng shìxiàyǒu yǔshāng yǒu tāng
称 盛 世。 夏 有 禹, 商 有 汤。
zhōu wén wǔchēng sān wáng xiàchuán zǐ
国学经典之三字经教案
国学经典之三字经教案篇一:《三字经》五年级下册国学《三字经》教学计划陶真慧一、指导思想国学是我校开设的校本课程,旨在以传统文化来熏陶学生,以古典之美来陶冶学生,在校园中形成良好的风气。
二、教学内容及教材简析五年级下册国学以传统幼学教材《三字经》为教学内容。
《三字经》全文1128字,它言简意赅,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讲述历史,介绍知识,鼓励学习,它采用三言韵语,朗朗上口,便于记忆,通俗易懂,有“袖里通鉴纲目”之称。
三、教学目标1. 全面提升学生的古典文化素养,初步了解基本的人文常识、历史知识、人物典范。
2. 通过教学进行阅读积累,培育高尚的审美情感,塑造健康向上的人格。
四、教学重点《三字经》教学的重点在于理解意蕴,反复诵读,了解文史常识,学习人物典范,并在生活学习中以古代典范人物为榜样指导自己的行动。
五、具体措施认真备课上课,在思想上重视国学课程,不占用国学课教学时间,不应付,不走过场,把国学教学落到实处。
在读原文的基础上,引入历史故事,联系当今社会生活。
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把校本课程上成一门学生喜欢上、积极学的课程。
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积累。
帮助学生用各种方法进行记忆,进行朗诵比赛,鼓励学生多背。
对朗读也进行专门指导。
要求学生学以致用,活学活用,理论联系实际,在生活学习中以之指导自己的行动。
六、课时安排1、人之初——名俱杨1课时2、养不教——习礼仪1课时3、香九龄——千而万1课时4、三才者——应乎中1课时5、曰水火——七情具1课时6、匏土革——人所同1课时7、凡训蒙——当讲求1课时8、自羲农——迁夏社1课时9、汤伐夏——七雄出10、赢秦氏——与高齐11、迨至隋——宋犹存12、至元兴——若亲目13、口而诵——宜早思14、若梁灏——勉而致15、犬守夜——宜勉力1课时 1课时 1课时 1课时 1课时 1课时 1课时 2021-9-1 五年级上册国学《三字经》教学总结陶真慧一、总体情况按学校规定,校本课程——“国学诵读”在五年级开设《三字经》。
三字经研读:《三字经》校本课程(通用10篇)
三字经研读:《三字经》校本课程三字经研读:《三字经》校本课程(通用10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三字经研读:《三字经》校本课程,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三字经研读:《三字经》校本课程篇1《三字经》既有道德典范人物榜样的力量,又能吸取许多人文历史知识精华,体会中华文学的博大精深,加深学生对中华美德、民俗文化的认识,同时又感受到时代精神。
用传统中国文化的精神,对校园、家庭、社会产生潜移默化、清洁社会人心、熏陶学生品质的作用。
懂得基本的人生道理,学会感恩等,懂得做人的道理,强化责任感、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多读书,好读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一、课程的性质与地位《三字经》是我国古代最具有代表性的儿童启蒙读物。
它用一千多字涵盖了自然界、社会及中国古代人文与历史的基本知识,通过“读千年美文”,引导学生“做少年君子”,培养孩子的道德品质和文化精神。
它又是我们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具体表现,适应低年级学生心智成长和发展的特点,弘扬了优秀的传统文化,拓宽了教学面,生动有效地加强了学生的语言文字学习和训练。
因此,开设了《三字经》课程,就是意在发挥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优势,帮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强化民族道德意识。
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获得多方面的知识,增强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国学、用国学的意识,以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
二、课程基本理念新课程标准倡导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研究。
结合本校学生实际,我将《三字经》作为本年级校本课程。
通过本课程学习,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优秀经典文化熏陶,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让孩子从小与经典为伍,与圣贤对话,启智求真,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道德素质,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
校本课程 弟子规 、三字经
弟子规总叙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入则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出则弟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谨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信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泛爱众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待婢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亲仁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希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余力学文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非圣书屏勿视蔽聪明坏心志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
校本课程三字经完成版
【译文】由自己的儿子、
孙子再接下去,就是玄孙 和曾孙。
fù zǐ
ēn①
fū
fù cóng②
父 子 恩 , 夫 妇 从。
xiōng zé③ yǒu④
dì zé gōng⑤
兄 则 友 , 弟 则 恭。
注:①恩:恩情。 ② 从:和顺,顺从。
③则:必须。 ④友:友爱。 ⑤恭:恭谨, 恭敬。
ɡāo
zēnɡ zǔ
fù ér shēn
高
shēn
曾
ér
祖 ,
zǐ
父 而
zǐ ér
身。
sūn
身
而
子 ,
子 而
孙。
【译文】由高
祖父生曾祖父, 曾祖父生祖父, 祖父生父亲,父 亲生我本身,我 生儿子,儿子再 生孙子。
zì
zǐ
sūn
zhì
xuán
zēng
自
子 孙 ,至 玄 曾。 nǎi jiǔ zú① rén zhī lún 乃 九 族 ,人 之 伦。 注:①从高祖父到曾孙称为“九族”。这
【译文】父亲与
儿子之间要注重相 互的恩情,夫妻之 间的感情要和顺, 哥哥对弟弟要友爱, 弟弟对哥哥则要尊 敬。
zhǎng yòu xù
yǒu
yǔ péng
长 幼 序 , 友 与 朋。
jūn zé jì ng chén zé zhōng
君 则 敬 , 臣 则 忠。
cǐ shíyì rén suǒ tóng
此 十 义 , 人 所 同。
【译文】年长的和年
幼的交往要注意长幼尊 卑的次序;朋友相处应 该互相讲信用。如果君 主能尊重他的臣子,官 吏们就会对他忠心耿耿 了。前面提到的十义: 父慈、子孝、夫和、妻 顺、兄友、弟恭、朋信、 友义、君敬、臣忠,这 是人人都应遵守的xùn① ménɡ② xū jiǎnɡ jiū
小学校本课程三字经教案
小学一年级三字经教案【篇一:三字经教案[1]】《三字经》教学设计教材内容简介:《三字经》的内容分为六个部份,每一部份有一个中心。
1、从“人之初,性本善”到“人不学,不知义”,讲述的是教育和学习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后天教育及时,方法正确,可以使儿童成为有用之材;2、从“为人子,方少时”至“首孝悌,次见闻”强调儿童要懂礼仪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并举了黄香和孔融的例子;3、从“知某数,识某文”到“此十义,人所同”介绍的是生活中的一些名物常识,有数字、三才、三光、三纲、四时、四方、五行、五常、六谷、六畜、七情、八音、九族、十义,方方面面,一应俱全,而且简单明了;4、从“凡训蒙,须讲究”到“文中子,及老庄”介绍中国古代的重要典籍和儿童读书的程序,这部份列举的书籍有四书、六经、三易、四诗、三传、五子,基本包括了儒家的典籍和部份先秦诸子的著作;5、从“经子通,读诸史”到“通古今,若亲目”讲述的是从三皇至清代的朝代变革,一部中国史的基本面貌尽在其中;6、从“口而诵,心而维”至“戒之哉,宜勉力”强调学习要勤奋刻苦、孜孜不倦,只有从小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长大才能有所作为,“上致君,下泽民”。
《三字经》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理解并背诵《三字经》从“人之初,性本善”到“人不学,不知义”。
以文章内在含义指导自己的行为,为学生创设传统文化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知识的兴趣。
2、明白教育和学习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后天教育及时,方法正确,可以使儿童成为有用之材;强调儿童要懂礼仪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
教学流程:一、谈话导入教师:《三字经》是传统中国社会众多的儿童启蒙读物中最著名、最典型的一种。
宋朝之后的读书人基本上由此启蒙。
《三字经》让我们懂许多礼仪之道,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学习《三字经》中第一部分从“人之初,性本善”到“人不学,不知义”。
看看你平时做的哪些事和《三字经》中的一样?二、多种方式诵读(一)、静心自读;(二)、指名接读;(三)、齐读;三、理解含义1、今天我们学的这段里你知道哪一句的含义,给老师和同学们讲一讲,指名讲含义。
校本课程三字经实施纲要【范本模板】
校本课程《三字经》实施纲要
龙湖镇王许小学
一、指导思想
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优秀文化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道德素质,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
二、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
1、总体目标
通过学校和家庭组织小学生诵读、熟背诗文经典,让他们在一生记忆力最好的时候,以便捷的方式,获得主流文化的基本熏陶和修养,促进小学生健康和谐发展。
2、具体目标
(1)培养小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
(2)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知书达礼,心地向善,修养提高,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3)提升学生语文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
(4)培养小学生读书兴趣,增加历史、地理、天文、数学、常识、文学、艺术等各方面的素养。
(5)引导父母子女一起诵读,增进亲子感情,提升家庭文化品位,构建和谐家庭。
三、研读内容
《三字经》的诵读及其时代背景
四、实施原则和方法
1、原则
(1)模糊性原则:不求甚解,只求熟读成诵。
(2)差异性原则:承认学生个体间记忆思维等的差异性。
(3)自主性原则:允许学生在规定阶段完成规定内容外,诵读更多的经典,并给予相应的评价。
(4)鼓励性原则:以鼓励为主,引导学生热爱经典为根本。
2、方法
(1)纳入课程计划,充分利用晨读、午读进行诵读、赏析,并结合语文学科教学时间进行评点。
(2)回家后,每天再由家长带动诵读(亲子诵读)不少于20分钟。
(3)鼓励家长参与其中,进行“亲子经典诵读”活动。
校本课程三字经教案
三字经教案上册六道口中心小学崔书明第一课人之初,性本善:一、教材分析本课共8句分2组。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前两句讲人刚出生的时候本性是善良的,是先天的。
这是儒家的代表人物孟子的主张。
他提出这个观点的理由,在[拓展]中进行了介绍。
接下来的三四句讲人与人之间本来性情是很接近的,但是由于后天外在环境的不同,习性就相去很远了。
这说明后天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很大的。
这一组句子是全篇的总纲,是《三字经》立论的基础,也是提出问题。
《三字经》的所有内容,都是这几句话的展开。
既然后天对先天有如此巨大的影响,那么怎么办呢?第二组4句话提出了主张: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要重视教育——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怎么进行教育呢?最重要的是要专心致志、持之以恒。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教育是头等重要的大事。
要想使孩子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必须时刻注意对孩子的教育,持之以恒,须臾不可放松。
《三字经》提出关于人的发展的观点,至今看来仍然是高屋建瓴高瞻远瞩的富于战略眼光的。
这8句开宗明义,逻辑严密,言简意赅,朴实无华,用极简洁通俗的白话讲出了亘古不变的大道理,发人深省。
《三字经》以三言形式出现,三字一句,四句一组,音韵和谐,读起来琅琅上口,便于记忆背诵。
二、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2、引导学生体会含义,受到儒学经典熏陶,弘杨民族文化。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
2、难点,体会原文的含义,了解性情与环境的关系和教育的重要性。
四、教学建议1、简要介绍,指导自学。
1)教师可以让学生读一读课本中“《三字经》是怎样一本书”,也可以简要介绍作者和作品,让学生初步了解《三字经》,引发学习兴趣。
2)按要求自学。
要求: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借助[译解][拓展]理解原文大意及感受;开展小组合作,检查朗读和理解。
2、检查自学,相机指导。
1)检查指导朗读。
这是本课重点。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常规“三字经”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常规“三字经”
教育学,求实效;倡合作,讲民主。
让全体,都参与;既动手,又动脑。
重探究,讲方法;为中心,不唯一。
师语言,要清晰;既简洁,又准确。
巧组织,善引领;重观察,能质疑。
有调控,有指导;是首席,是伙伴。
问题起,后预测;先设计,再实验。
有整理,有分析;研讨后,出结论。
提问题,有讲究;问怎样,为什么。
有指向,有目标;讲情境,重理由。
有难度,有欲望;跳一跳,摘得到。
猜测时,重依据;敢质疑,能坚持。
设计时,重讨论;找变量,要严谨。
能控制,可操作;制订好,方可做。
实验中,要做到;既分工,又合作。
分角色,要轮换;重观察,会动手。
亮材料,可明示;可暗示,有梯度。
做实验,要规范;最重要,是安全。
做记录,要及时;求是实,讲准确。
整理时,有分析;辨真伪,作解释。
有发现,多交流;有疑问,多研讨。
求共同,存已异;会倾听,讲民主。
评价时,多激励;重过程,重发展。
科学课,有特色;重证据,贯始终。
教有法,无定法;善反思,能高效。
校本教案三字经
校本教案三字经教案标题:校本教案三字经一、教案背景和目标: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三字经是一部经典的启蒙读物,通过简洁明了的文字,传达了深刻的道德教育和价值观念。
本教案旨在将三字经融入到校本教案中,以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语言表达和文化认同。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三字经的历史背景、作者及其作用;2. 掌握三字经中的核心内容和基本词汇;3. 能够背诵和理解三字经的意义;4. 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语言表达和文化认同。
三、教学内容和步骤:1. 导入(5分钟):- 利用图片、视频或故事等形式介绍三字经的背景和作用,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学习三字经(20分钟):- 分段教授三字经,每段选择5-10个词汇进行讲解和解释;- 引导学生朗读和模仿,帮助他们理解和记忆三字经的内容;- 利用互动讨论和问答等方式,加深学生对三字经的理解和思考。
3. 拓展活动(15分钟):- 学生分组进行小研究,选择一段三字经进行深入解读,包括背景、意义和现实应用等方面;- 每组向全班进行展示和分享,增强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4. 运用活动(15分钟):- 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段三字经,用现代语言重新改编并表演出来;- 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可以结合音乐、舞蹈或戏剧等形式进行表演。
5. 总结和评价(5分钟):- 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总结,回顾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建议。
四、教学资源和评估:1. 教学资源:- 三字经教材或相关资料;- 图片、视频或故事等辅助教学材料;- 分组研究和表演的相关素材。
2. 评估方式:- 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表现;- 学生的小组研究和展示成果;- 学生的个人总结和反思。
五、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将三字经的内容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进行相关主题的写作或演讲;2. 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或文化活动,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和魅力;3. 引导学生选择其他经典文化作品,进行类似的教案设计和实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校本课程《三字经》(一年级)教学计划一、全册教学目标:1、从“人之初,性本善”到“人不学,不知义”,讲述的是教育和学习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后天教育及时,方法正确,可以使儿童成为有用之材;2、从“为人子,方少时”至“首孝悌,次见闻”强调儿童要懂礼仪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并举了黄香和孔融的例子;3、从“知某数,识某文”到“此十义,人所同”介绍的是生活中的一些名物常识,有数字、三才、三光、三纲、四时、四方、五行、五常、六谷、六畜、七情、八音、九族、十义,方方面面,一应俱全,而且简单明了;4、从“凡训蒙,须讲究”到“文中子,及老庄”介绍中国古代的重要典籍和儿童读书的程序,这部份列举的书籍有四书、六经、三易、四诗、三传、五子,基本包括了儒家的典籍和部份先秦诸子的著作;5、从“经子通,读诸史”到“通古今,若亲目”讲述的是从三皇至清代的朝代变革,一部中国史的基本面貌尽在其中;6、从“口而诵,心而维”至“戒之哉,宜勉力”强调学习要勤奋刻苦、孜孜不倦,只有从小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长大才能有所作为,“上致君,下泽民”。
二、教材分析与学生情况分析:《三字经》自南宋以来,已有七百多年历史,是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儿童启蒙读物,共一千多字,可谓家喻户晓,脍炙人口。
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成诵,内容包括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广泛生动而又言简意赅。
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儿童道德教育丛书》。
《三字经》全文长达1720字,是我国不可多得的宝贵遗产。
《三字经》的内容分为六个部份,每一部份有一个中心。
《三字经》内容的排列顺序极有章法,体现了作者的教育思想。
作者认为教育儿童要重在礼仪孝悌,端正学生的思想,知识的传授则在其次,即“首孝悌,次见闻”。
训导儿童要先从小学入手,即先识字,然后读经、子两类的典籍。
经部子部书读过后,再学习史书,书中说:“经子通,读诸史”。
《三字经》最后强调学习的态度和目的。
可以说,《三字经》既是一部儿童识字课本,同时也是作者论述启蒙教育的著作,这在阅读时需加注意。
《三字经》用典多,知识性强,是一部在儒家思想指导下编成的读物,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
三、实施教学的主要措施:故事导入、反复诵读、配乐吟唱、品读解意、联系实际、感悟升华、背诵积累、深化感受、积淀语言等。
教学进度周次课时教学内容课时数备注1 第1 课时人之初——贵以专 12 第2课时昔孟母---名俱扬 13 第3课时养不教——老何为 14 第4课时玉不琢---- 习礼仪 15 第5课时香九龄——宜先知 16 第6课时守孝悌——夫妇顺 17 第7课时曰水火——不容紊 18 第8课时稻梁黍——七情具 19 第9课时匏土革——人之伦 110 第10课时父子恩——臣则忠 111 第11课时凡训蒙——记善言 112 第12课时孟子者---当讲求 113 第13课时有连山---书之奥 114 第14课时曰国风——别善恶 115 第15课时三传者——记其事 116 第16课时五子者——知始终 1111第一课教学内容: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课时:1课时三维教学目标1、通过朗诵、背诵《三字经》,体会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理解《三字经》中积极的道理,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2、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3、能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这几句三字经。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
难点:体会原文的含义,感受其中的深刻意义。
教学方法:三个版块:(一)故事激趣(二)诵读感悟(三)拓展升华。
教学准备:《三字经》故事,原文释义。
德育渗透:认识到读书学习对我们人生的重要性,要打好坚实的知识根底,长大后才能为社会做出应有贡献。
板书设计:主备板书: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教学过程:一、导入揭题:同学们,你们觉得读书有没有年龄的限制呀?(引出不论老少,都可以努力求学的道理。
)二、新授感悟1、老师朗读《三字经》,请学生一起读。
2、自读《三字经》中从“人之初……贵以专。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不认识的字词,并将这几句话读正确、流利、通顺。
3、同桌读、小组读、全班齐读。
4、教师讲解解释这几句三字经的含义。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启示〗人生下来原本都是一样,但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所以,人从小就要好好学习,区分善恶,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译文】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启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教育是头等重要的大事。
要想使孩子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必须时刻注意对孩子的教育,专心一致,时时不能放松。
【译文】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5、让学生自己边学边讲。
6、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1)你认为那句话对你的启示最大?为什么?(2)要想将来成为一个有出息的人,小时候就要怎么样?7、请学生思考问题:年岁大的人还要不要学习新知识?(说明我们不能到长大才省悟到读书的重要性。
要认识到读书学习对我们人生的重要性,要打好坚实的知识根底,长大后才能为社会做出应有贡献。
)三、扩展活动:学了本课后,你有什么想法,用你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可以是小品,可以是绘画,也可以用完整的话说给老师和同学们听。
1、自读《三字经》中从“人之初……贵以专。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不认识的字词,并将这几句话读正确、流利、通顺2、同桌读、小组读、全班齐读。
教学反思:第二课教学内容: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课时:1课时三维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2、引导学生体会含义,受到儒学经典熏陶,弘杨民族文化。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
难点:体会原文的含义教学方法:故事激趣、诵读感悟教学准备:《三字经》故事,原文释义。
德育渗透:感受到只有好的教育方法,才能成才。
板书设计:主备板书: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教学过程:一、故事激趣1.同学们,你们听过《孟母三迁》《孟母断织》的故事吗?2.那么,你们想不想听老师讲一讲呢?3.听了这个故事,你想到了什么?4.过渡:这个故事就出自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三字经》,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原文。
二、诵读感悟1.朗读原文,读通读顺。
(1)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不认识字的发音,尤其是平翘舌的读音。
(2)学生自由读,要求: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同桌互读,要求:及时正音,把原文读通顺读流利。
(4)指读,随时正音。
(5)小组比赛读。
看哪组读得又准确又流利。
(6)开火车读,看哪列火车看的又快又准。
2、诵读原文,读出节奏韵律。
(1)读古文不仅要读通读顺,还要读出节奏和韵律。
你们想听吗?(听《三字经》的朗读磁带。
)(2)试着自己读一读。
(3)指读一生评一师评。
(评价中引导学生进一步读出节奏韵律。
)(4)拍手打节奏,齐声背诵。
3、质疑释义。
(1)同学们,真聪明!那这章《三字经》说的是什么意思呢?在读的过程中,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2)在汇报中质疑中,体会原文的含义。
(3)你们想知道《窦燕山—教五子》的故事吗?那就听老师来讲一讲吧!(4)小结,可见,好的教育方法,对我们的成长是多么的有利啊!三、拓展升华1、在生活中,爸爸妈妈是如何教育你的?你喜欢他们的做法吗?说说理由。
(启示思维,当你长时间看电视时,当你早上不爱起床时,当你和小朋友生气时,当你……你的爸爸妈妈是如何做的?)2、假如,你的爸爸妈妈此时就在你的眼前,你想对他说什么?师小结: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之下,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将来都会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1)、一起读原文: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2)、朗读原文,读通读顺。
(3)、自由读,要求: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4)、同桌互读。
小组比赛读。
(5)、开火车读。
(6)、诵读原文,读出节奏韵律。
教学反思:教学内容: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课时1课时三维教学目标:1. 讲解三字经中“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内容,理解含义。
2. 朗读并背诵三字经前三课所学句子。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熟读成诵。
难点:体会原文的含义教学方法:朗读与讨论教学准备:《三字经》故事,原文释义。
德育渗透:感受到只有好的教育方法,才能成才。
板书设计: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教学过程一、回顾并背诵三字经前四句内容,提问的方式。
1、上节课大家印象最深的人物?(学生回答:曹操、孟子等~)2、上节课大家学习到了什么?二、新授:1、自读“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师讲解。
1)提问,我们人生的第一个老师一般是谁?父亲应该对教育孩子负什么责任?在孩子的成长之中,父亲起了一个什么样的作用呢?[教育当然是父母的职责,但是人终究要走进社会,要离开父母,进入学校去接受更完备的教育。
不严格地进行教育,是老师的过错。
]讲了岳飞教育儿子的故事。
先介绍岳飞(简介略)2)讲了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请老师教育孩子的问题。
3)讨论:小孩不肯好好学,固然是不应该的,但作为家长和老师是否也应该找一下教育的方法或方式存在问题?[交流看法。
]师小结:孩童是有聪慧,拙笨之分,勤奋,懒惰之别。
“人之初,性本善。
”么。
但不同的学习环境就会使其产生好坏的差别。
不同类型的孩子应有不同的施教办法。
2、熟读背诵“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3、朗读复习并背诵三字经前三课所学句子。
(1)、自读“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2)、讨论:小孩不肯好好学,固然是不应该的,但作为家长和老师是否也应该找一下教育的方法或方式存在问题?[交流看法。
](3)、熟读背诵“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4、朗读复习并背诵三字经前三课所学句子。
教学反思:教学内容: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三维教学目标:1. 讲解三字经中“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内容,理解含义。
2. 朗读并背诵三字经前面课所学句子。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
难点:感受其中的深刻意义。
教学方法:师讲解为主,组织学生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三字经》故事,原文释义。
德育渗透:只有通过不断地经验积累和学习,才能让自身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
板书设计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教学过程一、复习背前几节课所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