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认识和理解

合集下载

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四大理论成果及其关系[总结]

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四大理论成果及其关系[总结]

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四大理论成果及其关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我国之所以要提出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源于对中国革命进程中正反两个方面的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历史经验也证明了,马克思主义要在中国发挥指导作用,必须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从1938年,毛泽东在党六届六中全会上最先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时至今日,经历了62年,经过几代中国人民的艰苦探索,不断钻研,马克思中国化逐步得出了宝贵的四大理论成果,分别就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科学发展观。

这四大理论成果是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四代中央领导和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它们形成于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面对着不同的历史任务,有着各自的特殊的内容和作用。

由于时代背景的不同,四者有着相互区别的特征,又由于是对同一理论的继承与发展,四者又相互紧密相连。

首先,我们应该对四个理论成果作一定的了解:毛泽东思想,作为第一个理论成果,它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有着其深刻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是其形成的时代背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是其形成的实践基础;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工人运动的深入发展,是其形成的阶级基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入和传播,是其产生和形成的思想条件。

在土地大革命时期萌芽,在遵义会议后走向成熟,在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以后继续发展,可以说,毛泽东思想见证了新中国的诞生,也促进了新中国的诞生,如果没有了毛泽东思想,中国的前途将会一片渺茫。

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1.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际问题。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2.如何理解党的领导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3.为什么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答:所谓精髓,对于某一理论而言,指的是能使这一理论得以形成和发展并贯穿其始终,同时又体现在这一理论体系各个基本观点中的最本质的东西。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其精髓都是实事求是。

一方面,正是由于把握和运用了这个精髓,才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立和发展,才有十六大以来的理论创新;另一方面,这个精髓,又体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

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所提出的创造性理论,都贯穿着实事求是的思想。

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这个精髓,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命题,形成了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规划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和一系列以“两手抓”为重要内容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确立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等等。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继续坚持这个精髓,在改革发展稳定、经济政治文化、内政国防外交、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新的发展战略;构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理论,提出“三个代表”要求并把它同党的先进性联系在一起,等等,从而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进一步贯彻这个精髓,紧密结合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坚持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着力点,扎扎实实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坚持以搞好先进性教育活动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4.为什么必须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中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有公有制的性质和它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决定的。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与了解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与了解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与了解【1】英日双语班康妮2011/6/8“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于大多数人可谓耳熟能详,听起来很学术化,其实并不难理解。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

6月1日,人民网上刊登的《九十年党的建设的宝贵经验》一文中写道,“我们党历来把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立党、兴党,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这是我们党能够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不断取得胜利的一个根本原因”。

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我国建设发展道路中的重要地位。

一个伟大理论思想的提出和成长必然是要经历漫长历程的。

党的幼年时期,对于“把马克思主义应用到中国的实践中”并没有完整统一的认识,因此这个思想开始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关注。

在革命受挫后召开的遵义会议上,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党中央领导真正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

而后,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

之后,经过延安整风运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终于成为了全党的共识。

90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地发展并完善着。

从“毛泽东思想”到“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一个个杰出理论成果的诞生反映了党一步一个脚印,在不断深入的探索和实践中,推进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

列宁曾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

正是因为有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指引:我们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最终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顺利的由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努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大大小小各个方面……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中共中央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和改革,推动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收获了改革开放的丰硕果实和社会民主政治、精神文明建设的显著成效,最终取得了祖国统一大业的新进展,使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一个个令人欣喜的成果,向我们昭示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将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旗帜的指引下将要迎来的美好蓝图。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含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含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含义?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是毛泽东在哪提出的?答:1936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的。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指?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4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什么?事实就是,独立自主,群众路线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指贯穿于毛泽东思想各个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包括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其中,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毛泽东思想的根本出发点,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思想保证;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路线,也是中国共产党根本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独立自主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立足点,是中国革命和建设所必须坚持和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从中国实际出发,依靠中国人民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必然结论。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包括哪几部分?答: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是:实事求是。

7毛泽东在哪一本著作里对实事求是作出了科学解释?《改造我们的学习》8新旧民主革命的区别?新旧民主革命的最大不同点在于领导阶级的不同,旧民主革命时期的领导阶级分别有,农民阶级,如义和团运动;地主阶级,如洋务运动;资产阶级,如黄花岗起义;而新民主革命时期的领导阶级主要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资产阶级革命有国民大革命;无产阶级革命就不必细说了。

2,革命纲领的不同,旧民主时期主要是着眼于土地问题,在新民主时期则触及到民主权利的争取;3,时代不同,旧民主革命是在五四运动之前,新民主革命则在其后。

4,指导理论的不同,旧民主时期是以农民意识和地主阶级意识为主要指导;新民主时期主要以资本主义理论和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主要是根据欧洲情况,针对欧洲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的经验,由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总结出来的。

中国革命的条件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分析的欧洲资本主义国家进行无产阶级革命的条件极为不同,要真正运用马克思主义来指导中国革命,必须紧密结合时代条件和中国的国情,寻找适合中国实际的革命道路,并作出科学的理论概括,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不仅仅是理论活动的过程,更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进程,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毛泽东同志最早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

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的政治报告《论新阶段》中指出:“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

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待解决的问题。

”他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这个“结合”有着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是说,近现代的中国革命没有马克思主义不行;二是说,有了马克思主义不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也不行。

只有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的实践,并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才能把中国革命引向胜利。

一言以蔽之,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得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着互相联系的两个方面:一方面,它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也就是应从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上来把握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而不能把形式和内容分开,比如说,把内容看作是马克思主义,而把形式看作是中国化。

另一方面它是道路和形态的统一。

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必由之路,又是中国经验的马克思主义的总结,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实现形态。

通过了解毛泽东思想的形成过程以及其运用过程,其精髓是实事求是。

而当我们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过程中,无论是以解放思想为精髓的邓小平理论,还是以“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的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三个代表思想,还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不难发现每一个理论成果的形成都是基于对于中国现实情况的深刻理解和认识,同时这些都可以在毛泽东思想中找到它们的应有之义,即实事求是。

浅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浅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浅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得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

既要研究和解决中国的问题,又要通过研究和解决中国的问题,不断创造新的理论。

标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一、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最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其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实践性。

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得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

这是一个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因此,在这个意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是在中国的具体实践中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问题。

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的政治报告《论新阶段》中指出:“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

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待解决的问题。

”这是在我们党内,第一次提出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

而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也证明了这一点,什么时候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符合了中国实际,什么时候我们的事业就发展顺利;如工农武装割据、土地革命,从农村到城市的革命道路等等。

什么时候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陷入僵化的教条,什么时候我们的事业就出现挫折。

如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建国后的大跃进等等。

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普遍性,其另外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发展,与时俱进。

因此,才有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的马克思就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发展,是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以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和基本立场为基础,对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经验的理论升华。

能够成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必须具有理论自身的普遍性,即超越它所产生和指导的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具体实践,对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革命和建设,依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具有一般的和普遍性的价值。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1马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马化就是为了解决中国的具体问题,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从而用”具体的马克思主义”,来指导中国的具体行动 2马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马化不是关起门来搞纯粹的理论工作,而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它的基础是中国人民的实践 3马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马化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文化中的优秀成分结合进而达到融合,使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优秀文化的土壤之中而得以生长和繁荣起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1马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实践证明,如果离开了马化的不懈探索,离开了马化理论成果的指引,我们的实践就会陷入盲目性,我们的事业就会遭受挫折和失败 2马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打精神支柱.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 3马化提倡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它们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增添了许多新的内容,它们不但以新的形态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而且展示了马克思主义所固有的强大生命力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科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科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1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 2它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 3它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为什么说实事求是是马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或辨析)一方面,正是由于把握和运用了这个精髓,才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创立和发展,另一方面,这个精髓又体现在马化各个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马泽东把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比喻为文章的上篇和下篇,只有认清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同时又认清两者的联系,才能正确地领导中国革命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关系(或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内容)土地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主要形式,是农村根据地建设和土地革命的强有力保证;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战略阵地,是进行武装斗争和开展土地革命的依托。

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要在中国发挥指导作用,必须实现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结合起来,同中国的历史传统和优秀文化结合起来,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又发展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在党的幼年时期,李大钊等党的早期领导人,提出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努力研究和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思想。

第二阶段是在1935年遵义会议后,毛泽东提出要注重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下系统总结中国革命的实践经验。

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中全会上作了《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首次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命题,标志着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从感性上升为理性。

第三阶段是在延安整风时期,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更好地指导中国革命成为全党共识。

在党的七大上,刘少奇代表党中央所作的《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中,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理论上作了进一步系统的阐述,同时七大正式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为什么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两个主要原因。

其一,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客观需要。

因为要真正运用马克思主义来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就必须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其二,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内在要求。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化的过程中不仅发挥着指导作用,而且形成了新的理论成果,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增添了新的内容。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其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实际问题,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是运用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语言来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揭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规律,使之成为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

如何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呢?我们需要从三个方面努力。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几点认识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几点认识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几点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是当前思想政治理论建设的重点工程。

自2005年以来,国家斥巨资打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工程,聚名家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工程,研究成果颇丰,学术交流不断,正呈现出不断深化和拓展的发展态势。

但实事求是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工程也是一个难点工程,还有着许多学术难题和进一步深化的领域;更是一个长期工程,要随着社会实践的不断深入,回答不断出现的新的时代课题,从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发展。

正因如此,及时总结“马化工程”的研究经验,不断梳理“马化工程”的逻辑进路,对于“马化工程”的进一步推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此笔者就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几个概念问题谈点粗浅认识,以求方家指教。

一、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个内容一般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本身就内涵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与实践进程,理论发展与实践进程相辅相成,共同推进。

这种表述虽然强调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统一关系,但却弱化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内在张力,容易造成对理论成果的重视和对实践问题的忽视。

有的学者为了进一步区别理论与实践的不同,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拆分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前者侧重于理论成果,后者侧重于实践进程。

但这种表述并不十分严谨,且有逻辑交叉和歧义之嫌。

为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范式更为明确,同时也是基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现实状况和迫切要求,笔者提出一个新的分类概念,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包括马克思主义中国理论化和马克思主义中国现实化两大内容。

之所以提出以上分类概念,是因为理论化并不必然地导致现实化,甚至有时还会发生理论化与现实化背离的倾向。

历史经验表明,理论的美化与现实的异化并不是一个个别现象。

这些现象的一再出现,使得原有美好的理论说教逐渐丧失其指导性的价值灵光和追随者的坚定信仰以及群体性的一贯认同。

从哲学层面上讲,理论转化为现实,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经由必备的环节。

如果不具备这些条件和环节,理论与现实只能分属于两个互不相干的领域。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考摘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使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体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先后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又提出了在新的形势下,进一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发展。

由于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充满着生机和活力,体现出巨大的理论威力。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实践意义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我党执政的指导思想,在我党执政为民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是马克思主义在我党的实践中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任何一种理论的发展和完善,尤其是在传入到另一种不同的地域文化环境当中时,都要在坚守自己本身的同时与当地的文化环境逐渐融合。

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在这样的一种历史和政治环境当中逐渐产生和发展完善的。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最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其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实践性。

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得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

这是一个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因此,在这个意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是在中国的具体实践中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问题。

具体来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的历史传统、中国的优秀文化相结合,不断赋予中国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先后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又提出了在新的形势下,进一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发展。

在我们党内,毛泽东同志最早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

怎样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怎样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1、怎样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其每一表现中都带有中国的特性,带有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使其在中国进一步民族化和具体化。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一方面是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另一方面又是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深化对理论的认识并丰富和发展理论的过程。

概括地说,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使马克思主义“和民族的特点相结合,经过一定的民族形式”表现出来。

2、如何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内涵和重大意义?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第一,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

第二,以人为本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

第三,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第四,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一,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发展。

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第二,科学发展观要求协调发展。

协调发展,就是要努力做到“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第三,科学发展观主张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谈谈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

谈谈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

浅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含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和中国实际、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联系,进行第一次结合,实现第一次飞跃,找到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形成了第一个伟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

建国以后,在社会主义时期,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实践相联系,进行第二次结合,实现第二次飞跃,找到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第二个伟大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其主要内容,由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所组成。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原创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思想而形成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形态,其中邓小平理论是基础和核心,科学发展观是最新表现和境界。

这就是我们党建党以来,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经历“两次结合”、“两次飞跃”而产生的“两大理论成果”,即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原因首先,这是马克思主义自身的理论品质所决定的。

马克思主义创立时就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工人没有祖国”,但是工人“本身还是民族的”。

这就揭示了无产阶级的世界性、国际性和民族性的辨证统一性,由此我们就可以自然地推导出,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来说,“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一旦走出书斋,落脚现实世界,成为一个民族的无产阶级的理论思想和行动纲领,就必须回答和解决当时当地的实际问题。

反过来说,一个民族的无产阶级及其政治上的先锋队——共产党,要想成功地实践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也一定要将这一原理和本国的实际相结合,用新的实践、新的内容、新的语言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具体的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

⑵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一方面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另一方面又是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深化对理论的认识并丰富和发展理论的过程。

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⑷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⑸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概括的说。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的历史传统,中国的优秀文化相结合,以形成具有中国特性,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2.简述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邓小平理论集中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振兴和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柱。

a.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它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它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它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作出新的科学判断。

总的来说,邓小平理论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的科学理论体系。

b.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理论指引我们进行拨乱反正和全面改革,成功的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道路。

邓小平理论提高了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

c.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尽管现在国际国内的形势比起当年有很多新的变化,但是邓小平理论为我们确立的基本思想依然有着现实的和长远的指导意义。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社会过程。

一、首次提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是毛泽东在1938年召开的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所作的政治报告中第一次提出的。

“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

所谓具体的马克思主义,就是通过民族形式的马克思主义,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应用到中国具体环境的具体斗争中去,而不是抽象地应用它。

成为伟大中华民族之一部分而与这个民族血肉相联的共产党员,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

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


二、逻辑依据
1、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首先是解决中国问题的客观需要。

2、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三、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具体来说,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的历史文化、基本国情、革命和建设等实践结合起来,实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化、真理化和大众化。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具体化)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升华为新的理论,发展马克思主义。

(真理化)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融汇于中国优秀的民族文化之中,成为老百姓喜闻乐见、得心应手的精神武器。

(大众化)。

谈谈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3篇)

谈谈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3篇)

谈谈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3篇)篇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具体地说,“就是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革命科学更进一步地和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深相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其每一表现中都带有中国的特性,带有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使其在中国进一步民族化和具体化。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一方面是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另一方面又是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深化对理论的认识并丰富和发展理论的过程。

概括地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历史、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相结合,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意义: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实践。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学风,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篇二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列宁曾经说过:“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

”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斗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国成立以后,成功地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发展了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

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我国又不断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进程,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改革开放取得丰硕成果,祖国统一大业取得新进展,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解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解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解摘要: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马克思主义最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自然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其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实践性。

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得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

这是一个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因此,在这个意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是在中国的具体实践中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问题。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一开始,就是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党。

然而,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崭新的思想武器,并不意味着就能够自然而然的解决中国革命所面临的问题,还必须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实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中国化。

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的政治报告《论新阶段》中指出:“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

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待解决的问题。

”①这是在我们党内,第一次提出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是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础和核心。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具有双重内涵:一是指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遍原理用于指导中国的社会生活实践,使之在中国的土地上生根、开花、结果,为中国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智力支持。

用理论来指导实践。

二是指不断总结、概括中国社会生活实践中涌现出来的正反两方面的新鲜经验、教训,从哲学的高度予以升华,并用哲学范畴的形式进行表达,据以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

用实践来检验和发展理论。

使马克思主义哲学既要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相结合,又要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成果相结合,还要与中国的具体实际情况相适应。

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具体来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替身为理论。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概括地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结局中国的问题,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的历史传统,中国的优秀文化相结合,不断赋予中国马克思以朝鲜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如何理解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结合实际说明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1)事物发展的动力是事物的内部矛盾,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都起着重要作用。

(2)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a.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使事物保持相对稳定性,为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提供必要的前提。

b.矛盾双方互相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

c.矛盾的同一性规定了事物向着对立面转化的基本趋势。

(3)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a.在事物量变过程中,斗争推动矛盾双方的力量对比和相互关系发生变化,为质变做准备。

b.在事物质变过程中,斗争突破事物存在的限度,促成矛盾的转化,实现事物的质变。

(4)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都不能孤立地起作用,只有二者结合在一起才能成为事物发展的动力。

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和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相结合,构成一切事物的矛盾运动。

所以说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说明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正确处理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

第一,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次理论创新的成果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它的主要创立者是毛泽东,我们党把它称为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条件下,在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斗争中,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它从根本上回答和解决了中国革命的规律问题,即第一次系统地正确地回答和解决了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怎样进行新民主义革命和怎样由新民主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从而开辟了一条中国革命的独特道路。

这是毛泽东思想最主要的历史贡献。

它奠定了毛泽东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即:“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把中国长期革命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形成了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的指导思想,这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第二次理论创新的成果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它的主要创立者是邓小平,我们党把它称为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胜利与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它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它从根本上回答和解决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问题,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地回答和解决了在中国这样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从而开创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这是邓小平理论的重大历史贡献。

它奠定了邓小平理论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这一理论是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支柱,是我们夺取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胜利的强大思想武器”。

第三次理论创新的成果是关于中国执政党建设的理论,它的主要创立者是江泽民,我们党把它称为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三个代表’要求,是我们党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分析当代世界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军事领域的深刻变化,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实践经验,就全面推进党和国家工作,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出的根本要求。

它从根本上回答和解决了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问题,第一次比较系统正确地回答和解决了在新的历史条件卞,如何加强和改进执政党的建设,如何进、一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从而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第四次理论创新的成果科学发展观,它的主要创立者是胡锦涛。

在党的十七大上提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性,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

强调认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不是要妄自菲薄、
自甘落后,也不是要脱离实际、急于求成,而是要坚持把它作为推进改革、谋划发展的根本依据。

指明了我们进一步推动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思路和战略,明确了科学发展观是指导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于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社会发展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和新的中国国情相结合达到了新的高度和阶段。

因此,一言以蔽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得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

世界在变化,时代在前进,形势在发展,实践在深化,马克思主义必将随之不断丰富和发展,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永恒主题。

如何始终保持理论创新活力,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向前发展,这是党中央领导集体和全党同志的庄严历史责任。

因此要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的规律、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的认识,与时俱进,不断正确回答时代课题,努力开拓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