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一年级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一年级《解决问题(大括号)》教学设计
《解决问题(大括号)》教学设计南宁市衡阳路小学谢海丽教学内容:2011课标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P46教学目标:1.学会观察图画,理解图画内容,知道图上加括号和问号的用意,能从图中看清告诉了什么,要求什么,能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经历用6、7的加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之中。
教学重点:知道图上“大括号”和“?”表示的意思。
教学难点:理解画面内容表达的意思,根据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关系选择适当的方法算出要求的问题。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1. 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我们请来了一位朋友,请看大屏幕(播放小精灵录音),我们乘上专列出发吧!2. 孩子们,要去开心乐园游玩,就得先解决一些数学问题,大家有信心完成吗?做好准备!3. 小朋友们的都算本领非常厉害,我们继续出发吧!4. 我们来到了美丽的大森林,森林里有什么小动物?(板贴:小兔子情境图)二、发现问题,探究解决(一)图里有什么?1. 请仔细观察这幅图,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板贴:图里有什么?)2. 小朋友们观察得非常仔细,不仅发现这两个数学信息(课件:左边有4只,右边有2只),大家一起来读一读。
你们还根据这两个数学信息提出了一个数学问题:一共有多少只?那么,这个数学问题怎样才能让我们在这幅图中一眼就看明白了呢?看来我们很有必要认识两位新的数学朋友。
3. (课件出示大括号和问好)认识它们吗?能说说大括号和问号的意思吗?4. 小朋友们都说得很有道理,接下来我们听听这两位数学朋友的自我介绍吧!5. 听完了新的数学朋友的介绍,(指黑板情境图)我们可以看出在一幅图中包含着两个数学信息和一个数学问题(边说边板书大括号和问号),这样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数学问题。
6. 谁能把图中看到的两个数学信息和问题连起来完整地说一说?(表扬:你用3句话就把这幅图的意思说明白了,谁能边说边配上动作?全班一起配上动作说一说。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一年级解决问题1 (2)
第六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主备人所在学校:新疆新源县那拉提镇中学主备人姓名:沙克吾热阿·阿合买提第10课时解决问题(1)教学内容教材第77页例4。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掌握连加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过程和方法在观察,比较,交流等学习活动中,经历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同时感悟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态度,为学习乘法做准备。
教学重点掌握用连加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体会解决问题的多样化。
教法创设情境,引导练习。
学法探索归纳,练习巩固。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查学诊断1,口算31+20= 60-8=51-6= 52-5=47+9= 47+40=56-30= 87+7=2,下面各题应该怎么算?先算什么,在算什么?4+8+5= 70-8+15=17-8-5= 12-(5+4)=(二)示标导入1,同学们,你们喜不喜欢用纸来折出各种各样的东西?喜欢折什么?(学生可能回答:小飞机,小船,小枪等等)2,那有没有同学会折小星星?学生自由回答,如有学生会折,可请学生给大家展示一下。
接下来我们一起看一下几个学生折小星星的画面。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1))(三)导学施教课件出示教材第77页例4主题图。
1,分几个小组,让同学们观察主题图,并说说知道了那些信息。
(1)有3个学生折小星星。
(2)每人折了6个。
根据你们提出的信息,你们能提出那些用加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学生汇报:他们一共折了多少个小星星?2,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分组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每组请一个学生汇报。
方法一:直接数一数。
6个6个地数,6,12,18,他们一共折了18个小星星。
方法二:列表法。
观察上表可知1个同学折6个小星星,2个同学折是2个6相加,即12个小星星;3个同学折的是3个6相加,即18个小星星,所以3个同学可以折18个小星星。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一年级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例5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解决问题例5》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课继续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既有利于学生进一步领会减法的含义,又可以为发现和解决稍复杂的问题打下基础,逐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5是有多余条件的“求另一个加数”的问题。
例5一方面保持了一年级上册教材中解决问题的编排特色,呈现了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按照“知道了什么?”“怎样解答?”“解答正确吗?”三个步骤编排解题过程。
另一方面在要求学生掌握解决问题一般步骤的基础上,在三个步骤中分别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知道了什么?”环节,出现了多余的条件,需要选择有效的信息解决问题;在“怎样解答?”环节,运用画图策略理解“求另一个加数”的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方法,并认识到多余条件在解题过程中是没有用处的;在“解答正确吗?”环节,提供了检验解决结果是否正确的方法,使学生学会根据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用加法检验减法问题的正确性,并提出了口头答题的要求。
教学目标熟悉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能解决含有多余条件的“求另一个加数”的实际问题。
经历画一画、说一说、算一算等活动,进一步熟悉画图的策略。
感受画图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作用,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解决有多余条件的“求另一个加数”的实际问题。
根据问题选择相关的信息。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纸条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1.你们喜欢体育运动吗?那都喜欢哪些运动啊?2.一年级一班的小朋友在体育老师的带领下在足球场踢足球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并说一说)3.看到这个热闹而又激动的场面,你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4.你会解答这个问题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新的知识(板书课题:解决问题)【设计意图:充分利用一年级学生心理特点,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提取图片中的数学信息。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一)明确条件和问题,理解题意1.利用多种方式,选择有用信息。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一年级八.解决问题 例5
八解决问题【教学内容】教科书P97 20以内的进位加法例5【教材分析】20 以内的进位加法在日常的生活中有着广泛地运用,并且它是 20 以内退位减法和多位数计算的基础,这一部分学习的好坏对今后计算的正确性和速度将产生直接的影响。
因此,20 以内的进位加法也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必须练好的基本功之一。
而用加法解决简单的问题,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既有利于学生进一步领会加法的含义,又可以为发现和解决稍复杂的问题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1.会用20以内的进位加法解决问题。
2.初步感受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体会从不同的角度寻找信息在解决问题时的异同。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重点:能够从图中提取信息,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选择加法解决问题。
难点: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理解两种方法的异同。
【教学准备】情境图、课件【教学过程】一、运动场门口---- 闯关计算闯关得入场券师:今天天气真好啊,实验小学正在举行运动会呢,你们想一起去看一看吗?想要进入运动场就得有入场券,闯过以下关卡就可以得到啦!同学们,加油吧!师:恭喜你们闯关成功,拿到了入场券,我们进去看看吧!二、进入运动场----探究新知师:运动场上可热闹了!同学们有的在跑步,有的在跳绳,有的正要给运动员送水,还有啦啦队在为运动员喝彩加油呢!大家都是爱运动、团结互助的好孩子!最精彩的要数啦啦队的表演了,(出示啦啦队图)1.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2.你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一个用加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吗?3.尝试列式,指名板演。
师:谁愿意把你的成果分享给大家?师:为什么这样列式?你是怎样观察的?4.解答反思。
5.回顾总结:师:通过解决这道题,你发现了什么?同样是一幅图,却从不同角度找出了不同的数学信息,列出了不同的算式,但计算方法和结果都是一样的。
所以,希望你们以后在解决问题时能从不同的角度思考。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一年级解决“比多比少”的实际问题
解决“比多比少”的实际问题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例题6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使学生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结构特点、数量关系和分析方法,能正确解答此类应用题。
(二)能力训练要求通过操作、观察和讨论,初步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正确选择算法。
教学难点: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用减法计算的道理。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拍手游戏师:我们来玩一个拍手游戏,请听一听,老师是怎么拍的?拍了几下?①老师有节奏地拍3个,师:请你跟我拍的同样多,(生拍)师:你拍了几下?(3下)3和3一样多。
②老师拍4下,你拍6下师:你们发现了什么?根据刚才拍的,你能提一个数学问题吗?生1:我们比老师多拍2个,生2:老师比我们少拍2下。
师导入课题:你们提出的问题都很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怎样解决“比多比少”的实际问题。
板书课题: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2.复习旧知,用一一对应方法“比多少”①师:我们来玩一个“找朋友”的小游戏。
先请5个男生上台,再请3个女生上台(找好朋友)师说明:如果他们从左往右,手拉手,找朋友,一个对一个,我们就能很快发现什么?生:男生多,女生少。
师:是的,只要他们手拉手,找朋友,一个对着一个站,我们就能很快看清男生多,女生少,男生比女生多2人。
指出“同样多的部分”,指出“多的部分”②出示★★★★★★★★●●●师:有7个★,有3个●下面有一个问题★比●_________师问:怎样才能很快比较出★和●多与少呢?有什么好办法?生:手拉手,找朋友,一个对着一个老师示范摆的过程后,问:能一眼看出谁多谁少了吗?★多●少,那么★可以看作两部分,一部分是和●同样多的部分,谁来圈一圈,指一指(多指几名学生上台指一指★和●同样多的部分)另一部分是比●多的部分,谁来指一指(多指几名学生上台指一指★比●多的部分)师生小结:7个★,3个●,★多●少,★可以以看作两部分,从★总个数里去掉和●同样多的部分,剩下就是★比●多的部分。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一年级一下46页解决问题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解决问题例7》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第46页。
二、教材分析:本课是一节解决问题的应用课,课堂上映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生活现象,感知生活中蕴含的数学信息,并且能够从生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到运用所学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到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说一说从情境图中得到了什么信息,然后提出问题。
在个人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
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读题,理解题意。
对于学生可能会出错的问题,教学不要急于先提出来,而应该让学生在独立完成的基础上再发现问题。
组织学生讨论,往往会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学情分析:学生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穿珠子、装杯子这样的问题,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解决这些问题时,要灵活运用数的组成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解决这些问题时,需要学生在小组内合作探究,互相启发,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教学目标:1、初步培养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收集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学生的观察、探索等学习活动,使学生经历从生活数学到数学问题的抽象过程,感受知识的现实性。
3、在合作交流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通过合理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成功的喜悦。
五、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灵活运用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运用恰当的方法和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七、教学过程:(一)复习100以内数的认识填一填43是由()个十和()个一组成的。
62是由( )个十和()个一组成的。
78由( )个十和()个一组成的。
54是由()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
89是由()个一和()个十组成的。
数一数(先按要求数一数,再说说数了几个几)1,10个10个的数,从十数到702,5个5个的数,从5数到45(二)创设情境,解决问题1、看图找信息,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例7主题图,你从图中得到了什么信息?学生找信息,圈数字,读问题,划横线。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一年级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用数学教科书第107页例4,练习二十第1、2题。
教学目标:使学生会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训练学生用不同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具准备:照例5画面制作的课件。
一、基本口算练习1.看卡片口算。
8+3 7+6 6+5 8+6 8+87+5 8+4 7+7 6+6 7+42.听算。
8+2 9+4 9+5 7+3 8+39+6 8+7 6+4 10+8 7+5二、新课1.出示例4。
屏幕显示:活泼可爱一年级小朋友在跳舞。
自然排两队(如例5图)。
此时,提出问题: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文字与声音同步)2.分组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
4人一组,每个学生都参与讨论。
教师巡视,及时和学生交换看法,给予点拨。
3.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1)请各组代表发言。
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板书出每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然后算出得数。
(2)如果学生没有两队分来计数,看有没有别的做法引导学生:把小朋友按男女分两类来计算。
然后,由学生口述算式和得数,教师板书: 8+6=14(个)4.小结(1)让学生评议哪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好。
(2)教师结合解决“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问题的情况,肯定学生探索的解决方法,同时特别强调:把学生按男女分两部分,用7+7计算出结果,按两队两部分可以用8+6解决问题。
对于同一个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分析,寻找出不同的解决方法。
三、独立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做练习二十的第1题。
1.让学生看教科书第108页上面第1题。
同桌互相说说题意之后,指两名学生向全班同学说一说题意。
2.独立填写算式。
[8+4=12(只)]3.学生之间交流、评议。
请几个学生说一说自己解决的是什么问题,怎样想的,计算的结果是什么,其余学生评价谁说得清楚、合理、正确。
4.引导学生从另一个角度思考解决方法。
(1)启发谈话:再认真观察画面,鸡栏里的鸡还可以怎样分类?想一想,还可以怎样解决“一共有多少只鸡”的问题?(2)让学生寻找另一种解决方法。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一年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教学内容来源: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教学主题:《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课时:共8课时第7课时授课对象:一年级学生设计者:郭丽棉中牟县滨河路小学目标制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的要求:(1)、能运用数及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实际意义做出解释。
(2)、能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数有关的简单问题。
2、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一节解决问题的应用课,课堂上应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生活现象,感知生活中蕴藏的数学信息。
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说说从图中得到了什么信息,然后提出问题。
在个人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认真读题,理解题意。
对于容易出错的问题教师应让学生在独立完成的基础上再发现问题。
组织学会讨论,往往会达到更好的效果。
3、学情分析学生在生活中经常遇到串珠子、钉纽扣这样的问题,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解决这些问题时,要灵活运用数的组成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解决这些问题时,需要学生在小组内合作探究,互相启发,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学习目标:(1)、初步培养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收集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能穿几串”中理解几十里面有几个十。
评价任务:评价任务一:通过学生观察主题图,培养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收集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
评价任务二:通过让学生画图、圈一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评价任务三:通过学生在学习解决问题“能穿几串”中理解几十里面有几个十。
环节一导入新课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大家玩过串珠游戏吗?说说你是怎么穿的学生会举例、会说环节二合作探究教学例7出示题目的要求:有58个珠子,10个穿一串,能穿几串?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个别汇报)要想知道能穿几串,该怎样解答?画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100 以内数的认识
第7 节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课前 3 分钟:爱心行动爱是冬天里的太阳,能给寒冷的人以温暖。
爱是沙漠里的清泉,能给旅行中的人以清爽,爱能给人力量。
有爱的地方,人们的内心是快乐的,人们的生命更加的有质量。
1教学目标
1.1知识与技能:通过“能穿几串”的知识,使学生经历解决“已知总数、几个为一组,可以分成几组”这种类型的问题,并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2过程与方法:
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和优化策略,初步感受检验答案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解决问题的习惯。
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简单运用。
2教学重、难点
2.1教学重点:
使学生经历解决“已知总数、几个为一组,可以分成几组”这种类型的问题,并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2教学难点:
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和优化策略。
3教学方法
讲授法、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
4教学用具
课件、班班通、小棒。
5 教学过程
5.1 复习引入
1.想一想,填一填:
在12、36、50、34、18、90这6 个数中,比36 小一些的数是(34),比36大一些的数是(50),比
12大又比34小的数是(18),(90)比50大得多。
2.口答:
8 个一和4 个十合起来是(48 )。
7 个一和3 个十合起来是
(37
)。
53 里面有
(5
)个十和( 3 ) 个一。
88 里面有
(8
)个十和(8 ) 个一。
42 是由
(4 )
个十和(2 )个一组成的。
5.2探究新知
(一)提出问题。
1 .呈现P46 的情境图中的珠子图:同学们看,这是什么?这里有许多散落的珠子,你们能把这些珠子穿成串吗?那谁能告诉老师:能穿多少串呢?
2.大家想一想:如果想知道这些珠子能穿成多少串,我们必须先要了解什么?引导学生说出:一共有多少个,必须知道几个穿一串。
3.完整呈现题目:58 个珠子,10 个穿一串,能穿几串?
(二)讨论方法。
1.小组讨论:你想怎么解决这个问题?让学生先在小组里讨论。
2.汇报交流:可能会出现以下方法:
1)圈一圈,每10 个一圈,能圈5 圈,还剩下8 个;
(2)用数的组成,58 里面有5个十和8个一,所以能穿5串,还剩下8个;
(3)一串一串地穿也就是10 个10个的数:一串是10个,两串是20个⋯⋯五串就是50 个,还剩下8 个;
(4)你最喜欢哪种方法?
3.独立解决。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
提醒学生可以借助小棒进行演示、操作。
(2)汇报方法,谈谈感受:分别请几个用不同方法的同学来说说自己的方法,并谈谈感受:
4.回顾检验。
(1)我们怎么才能知道这个答案是不是正确的呢?
(2)引导学生说出检验过程:5串就是50个,再加上剩下的8个,正好是58 个,所以,解答是正确的。
(3)刚才我们通过自己的操作,解决了问题,并且也检验了答案是正确的,那么,我们还得口答出这题的答案,引导学生一起口答:能穿5 串。
5.归纳小结。
(1)归纳:教师肯定每种方法各自的优点。
如:圈一圈:看得清楚;用数的组成,很快得到结果;一串一串地穿,清晰明了⋯⋯
(2)小结:我们在解决类似的问题时,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首先要认真、细致地去解答;其次,解答完了,我们还要去检验一下答案是否正确;最后再口答出结果。
【设计意图:学生在经历提出问题、讨论解决方法、动手解决问题、回顾检验、归纳小结等环节中,切实感受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感受方法多样、优化的思想,为今后的除法的学习积累一些活动经验。
】
(三)再次讲解、加深理解
师:想一想:如果5 个穿成一串,这些珠子能穿多少串?
1.小组讨论:你想怎么解决这个问题?让学生先在小组里讨论。
2.汇报交流:可能会出现以下方法:
(1)圈一圈,每5 个一圈,能圈11圈,还剩下3 个;
(2)用数的组成,58里面有5个十和8个一,1个十可以分成2个5,那么一个10就能串2串,5个10 能穿10串,8个一能串1串,加到一起,10+1=11 串。
所以能串11串,还剩3 个;
(3)一串一串地穿也就是5 个5 个的数:一串是5 个,两串是10 个,三串15 个⋯⋯11 串就是55 个,还剩下3 个;
3.独立解决。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
提醒学生可以借助小棒进行演示、操作。
4.回顾检验。
(1)我们怎么才能知道这个答案是不是正确的呢?
(2)引导学生说出检验过程:11串就是55个,再加上剩下的3个,正好是58 个,所以,解答是正确的。
5 .共同口答。
能串11 串。
5.3巩固练习
1. 游戏:帮老师分饼干:你们能用今天学的知识来帮老师解决问题吗?
呈现P46 的“做一做”。
理解题意:重点理解“装满”的意思。
学生自己独立完成。
教师提醒:也可以借助小棒来完成。
汇报交流: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方法。
检验、口答。
2. 练习十的第1、2 题。
①说明:这两题的总数是隐含在文字与图中,没有直接给出来。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选择的方法来确定要
不要找出总数。
②在第1 题中,如果有学生利用了10 和5 的关系来解决的,要加以肯定;第2 题中,如果有学生先算
出8 盒可以装的总数,再与数出实际的实际杯子数比大小的,也要加以肯定。
③在学生完成后,教师引导学生简要地对方法进行优化。
可能这两题用“圈一圈” 的方法解决更简单些。
3.练习十的第3 题。
要先学生进行常识介绍:12 个为一打。
因为12 不是整十数,而且又大于10,所以,提醒学生在解决这道题时,一定要数清楚。
5.4课堂总结
这堂课我们学习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通过“能穿几串”的知识,使同学们经历了解决“已知总数、几个为一组,可以分成几组”这种类型的问题,并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同学们在经历了提出问题、讨论解决方法、动手解决问题、回顾检验、归纳小结等环节中,切实感受了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感受了方法多样、优化的思想,为今后的除法的学习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6.5板书设计
第7 节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一)提出问题。
58 个珠子,10 个穿一串,能穿几串?
(二)讨论方法、解决问题。
(1)圈一圈,每10个一圈,能圈5 圈,还剩下8 个;
(2)用数的组成,58 里面有5个十和8 个一,所以能穿5串,还剩下8个;
3)一串一串地穿也就是10 个10 个的数:一串是10 个,两串是20 个⋯⋯五串就是50 个,还剩下8 个。
三)归纳总结。
我们在解决类似的问题时,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首先要认真、细致地去解答;其次,解答完了,我们还要去检验一下答案是否正确;最后再口答出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