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等数论中蕴含的数学思想

合集下载

欧拉算法初等数论

欧拉算法初等数论

欧拉算法初等数论欧拉算法是数学中的一种初等数论方法,被广泛地应用于密码学、编码理论、计算机科学等领域。

它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可以用来解决各种数学问题,例如欧拉定理、欧拉函数、欧拉路径等等。

欧拉算法最早是由瑞士数学家欧拉在18世纪提出的,它的主要思想是通过数学公式和分析来寻找数学规律。

欧拉算法的核心是欧拉定理,这个定理是指如果a和n互质,那么a的φ(n)次方与1模n 同余,其中φ(n)是n的欧拉函数。

欧拉函数是数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用来描述小于或等于n的正整数中与n互质的数的个数。

欧拉函数的值可以通过公式计算得出,其中n=p1^k1 * p2^k2 * … * pn^kn表示n的唯一分解式,p1,p2,…,pn表示不同的质数,k1,k2,…,kn表示它们的次数。

欧拉函数的计算可以通过欧拉筛法来实现,这个算法可以高效地计算小于等于N的所有正整数的欧拉函数。

欧拉算法还可以用来求解欧拉路径问题。

欧拉路径问题是指在一个图中找到一条路径,它恰好经过每个边一次,但不一定经过每个顶点。

欧拉路径问题可以通过欧拉定理来解决,如果一个无向图中恰好只有两个奇数度的顶点,那么它一定存在欧拉路径。

欧拉算法还可以用来解决RSA加密算法中的问题。

RSA加密算法是一种非对称加密算法,它的安全性基于两个大质数的乘积难以分解。

欧拉函数在RSA加密算法中的应用非常重要,它被用来计算公钥和私钥。

欧拉算法是数学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它可以用来解决各种数学问题。

欧拉算法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不仅在数学领域中有重要的应用,而且在密码学、编码理论、计算机科学等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

欧拉算法的核心思想是通过数学公式和分析来寻找数学规律,这种思想对于解决各种数学问题都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初等数论中蕴含的数学思想

初等数论中蕴含的数学思想

初等数论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摘要:通过对初等数论中的某些问题的解决思路的总结概括,以及对其中重要定理或引理的证明过程的回顾,探讨了数论中蕴含的几类数学思想方法,即:转化、整体、配对、群论思想方法及整数矩阵在初等数论中的应用。

关键字:初等数论;数学思想方法;整除Mathematical Thinking in Elementary Number TheoryAbstract:By elementary number theory problems in some of the ideas summed up. And we review the proof process of some important theorems or lemmas. It is discussed that several mathematics thought way in Elementary theory. That is, conversion, overall, matching materials, groups and group representations thinking method and integer matrix in the application of elementary number theory.Key words: elementary theory ,mathematical way of thinking,division数论,这门古老而又常新的学科既是典型的纯粹数学,又是日益得到广泛应用的新“应用数学”.在数论中,初等数论是以整除理论为基础,研究整数性质和方程(组)整数解的一门数学学科,是一门古老的数学分支.它展示着近代数学中最典型、最基本的概念、思想、方法和技巧.目前,初等数论在计算机科学、代数编码、密码学、组合数学、计算方法等领域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成为计算机科学等相关专业不可缺少的数学基础.数论的魅力在于它可以适合小孩到老人,只要有算术基础的人均可以研究数论.初等数论貌似简单,但真正掌握并非易事,它的内容严谨简洁,方法奇巧多变,其中蕴含了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本文以初等数论中重要的定理的证明为据,配以具体的数论问题,谈谈初等数论中蕴含的转化、整体、归纳、群论思想方法及整数矩阵在初等数论中的应用. 1 转化思想方法转化是一种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转化是指问题之间的相互转化,或者将问题的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把复杂问题转化成较简单问题、将陌生问题转化为已解决或熟悉的问题[1].通过恰当的化归转化不仅能够顺利地解决原问题,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习惯.整除是数论中的基本概念,此问题是数论中比较简单的一种类型.有时我们需要判断几个分式的和是一个整数,这样直接求其是整数比较困难,因而常常化为整除问题解决.例1 证明对于任意整数n ,数62332n n n ++是整数.证明 ()()()2161326623232++=++=++n n n n n n n n n又由于两个连续整数的乘积是2的倍数,三个连续整数的乘积是3的倍数,并且()13,2=,所以有()()21|2++n n n 和()()21|3++n n n ()()21|6++n n n即62332n n n ++是整数.从历史上来看,不定方程问题的求解是推动数论发展的最主要课题.有的不定方程问题直接求解或证明比较困难,因而常常转化为整除问题解决.例2(第35届美国中学数学竞赛题)满足联立方程⎩⎨⎧=+=+2344bc ac bc ab 的正整数()c b a ,,的组数是() ()A 0 ()B 1 ()C 2 ()D 3 ()E 4 解(质因数分解法)由方程23=+bc ac 得 ()23123⨯==+c b a .a ,b ,c 为整数,1=c 且23=+b a .将c 和b a -=23代入方程44=+bc ab得()4423=+-b b b ,即()()0222=--b b ,21=b ,222=b .从而得211=a ,12=a .故满足联立方程是正整数组()c b a ,,有两个,即()1,2,21和()1,22,1,应选()C .这说明数学问题上的许多问题,都可以转化为整除问题.另外,整除问题也可以转化为其它问题.我们知道同余理论是初等数论的核心,有时整除问题转化为同余问题解决,思路更清晰、自然、计算更简洁.例3 试判断282726197319721971++能被3整除吗? 解 ()3m od 01971≡,()3m od 11972≡,()3m od 21973≡, ()()3m od 210197319721971282726282726++≡++ ()()3m od 2119731972197128282726+≡++ ()3m od 1421428≡=, ()()3m od 22128≡+282726197319721971++不能被3整除. 2 整体化思想方法Euler 定理[2] 1m >,()1,=m a ,则()()m m mod 1a ≡φ.这是初等数论的一个基本定理,有着广泛的应用.其证明如下:若()m r r φ,,,r 21 是模m 的一个简化剩余系,则()m ar ar ar φ,,,21 也是模m 的一个简化剩余系,于是()()()()()()()()m r r r a ar ar ar r r m m m m mod r 212121φφφφ ≡≡,即证.Euler 定理的证明虽然十分简单,但其中包含了初等数论中常用的一个解题方法,即“整体思想”. 整体化思想方法,就是把单个对象始终放在整体对象构成的系统中加以考虑,通过系统对象之间的整体联系或整体特征,寻求原问题的解决途径[3].在解题过程中,常常运用这一种思路:以完全剩余系为例,即m a a a ,,,21 及1,2, ,1m -为模m 的两个完全剩余系,则i a 恰与1,2, ,1m -中的某一数同余,于是∑=ni i a 1与∑-=11m i i 同余,由此找到证明的途径.例4 设n a a a 、、、 21和n b b b 、、、 21分别是模n 的一组完全剩余系,且n |2,求证:n n b a b a b a +++、、、 2211不是模n 的一组完全剩余系.证明 假设()i i b a +,n i ,,2,1 =是模n 的一组完全剩余系.n a a a 、、、 21是模n 的一组完全剩余系,则:()()n nn n n n i a n i ni i mod 222212111-≡-≡-≡=∑∑-== 同理有:()n nb ni i mod 21-≡∑=. ()()()n n n b a ni i mod 0mod ≡≡+∑.又()i i b a +,n i ,,2,1 =也是模n 的一组完全剩余系,则有: ()()n nn b a ni i mod 22≡≡+∑,又n n <<20,矛盾!证毕. 例5 设整数2≥n ,证明:()()n n i n i n i ϕ211,1=∑=≤≤,即在数列n ,, 2,1中,与n 互素的正整数之和是()n n ϕ21.证明 设在n ,,2,1中与n 互素的()n ϕ个整数是()n a a a ϕ,,,21 ,()1,=n a i ()()n i n a i ϕ≤≤-≤≤1,11则()1,=-n a n i ()()n i n a n i ϕ≤≤-≤-≤1,11,因此,集合(){}n a a a ϕ,,,21与(){}na n a n a n ϕ---,,,21 都是由n i ,,2,1 =中与n 互素的整数组成,即这两个集合中的元素完全相同,所以()()()()()n n a n a n a n a a a ϕϕ-++-+-=+++ 2121从而()()()n n a a a n ϕϕ=+++ 212 因此()()n n a a a n ϕϕ2121=+++ ,即证. 3 配对思想方法配对思想方法,就是将整体对象中的满足某种特性的对象进行组合配对,再利用配对后的特性解决原问题[1].定义[2] 欧拉函数()a ϕ是定义在正整数集上的函数,()a ϕ等于序列 12,1,0-a ,, 中与a 互素的正整数的个数.定义[2] 在模m 的每个互素剩余类r C ()()1,,10=-≤≤m r m r 中任取一数r a ,则 所有的数r a ()()1,,10=-≤≤m r m r 所组成的集,叫做模m 的一个简化 剩余系.定义[2] 在()m ϕ个与模m 互素的剩余类中各取一个数,称这()m ϕ个数为模m 的简化剩余系.例6 设p 是素数,证明:()()p p m od 1!1-≡-. 证明 当3,2=p 时结论显然成立,不妨设素数5≥p .对于23,2-p ,,中的每个整数a ,都存在唯一的整数k ,()22-≤≤p k ,使得()p ka m od 1≡ ()1因此,整数23,2-p ,,可以两两配对使得上式()1成立,于是有 ()()p p m od 1232≡-⋅⋅⋅从而()()()()p p p p p m od 111221!1-≡-≡-⋅-⋅⋅⋅=-此题的结论称为Wilson 定理,其证明过程蕴含了“配对”的思想方法. 例7 求证:4,8,16,28,32,44,52,56是模15的简化剩余系.证明 在142,1,0,, 中与15互素的数有8个:14131187421,,,,,,,,所以()815=ϕ.因此与模15互素的剩余类为14131187421,,,,,,,K K K K K K K K .又()15m od 44≡,()15m od 88≡,()15m od 116≡,()15m od 1328≡,()15m od 232≡,()15m od 1444≡,()15m od 752≡,()15m od 1156≡,44K ∈,88K ∈,116K ∈,1328K ∈,232K ∈,1444K ∈,752K ∈,1156K ∈,所以4,8,16,28,32,44,52,56是模15的简化剩余系. 例如下面的简单事实都是配对的基础:()1若d 是正整数n 的正因数,则d 与d n 同为正整数n 的正因数.()2二次剩余定理的证明.例8 若p 为素数,()4m od 1≡p ,证明011=⎪⎪⎭⎫⎝⎛∑-=p r p r ,其中⎪⎪⎭⎫ ⎝⎛p r 是r 对模p 的Legendre 符号.证明:()4m od 1≡p ,11=⎪⎪⎭⎫⎝⎛-p ,于是⎪⎪⎭⎫ ⎝⎛=⎪⎪⎭⎫ ⎝⎛-p r p r p .因此,r 与r p -同为模p 的平方剩余或同为平方非剩余.令14+=n p ,则对模p 而言有n 2个平方剩余及n 2个平方非剩余.据此,对任一r ()11-≤≤p r ,将r 与r p -配对,则n 2个平方剩余可配成n 对,n 2个平方非剩余也可配成n 对,故011=-=⎪⎪⎭⎫⎝⎛∑-=np np p r p r .值得注意的是,配对思想方法实质上是通过配对把局部补成整体的一种方法,因此也可以说是整体化思想的一种变形.数论解题中运用整体化的思想方法较为普遍,体现了数论解题思维的灵活性,利用整体化思想方法或配对思想,可以另辟蹊径获得巧妙简捷的解(证)题效果. 4 群论思想方法数论的问题以其抽象且难度大而著称,而抽象恰恰也是近世代数的最大特点.近世代数思想方法一直都被用到数论问题的处理中.下面我们通过对初等数论的定理的证明来介绍群论的思想方法在数论中的应用[4].Fermat 定理 设p 是一个素数且a 是一个不能被p 整除的自然数,那么()p a p mod 11≡-. 证明 考虑模p 的非零剩余组成的乘法群{}1,,2,1-=p G .若a 是一个不能被p 整除的自然数,则()111==--p p a a .所以 ()p a p mod 11≡-.5 矩阵的思想方法初等数论课本上,利用整数初等变换,仅研究了两个整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问题,略显不够深入.再此基础上,我们可以通过构造整数矩阵,一矩阵的整数的初等变换为工具,得到了求m ()2>m 个整数的最大公约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方法[5]. 利用初等变换求整数的最大公约数 命题 设()da a a n = ,,21,则存在可逆矩阵()n m ij a A ⨯=,使得[][]00,,21 d A a a a n =()2≥n .证明 ()1当2=n 时,可设021>>a a ,由辗转相除法知:1111r a q a +=,210a r << 2122r r q a +=,120r r <<……m m m m r r q r +=--12,10-<<m m r r m m m r q r 11+-=()d r m m =≥,1于是,令⎥⎦⎤⎢⎣⎡-⎥⎦⎤⎢⎣⎡-⎥⎦⎤⎢⎣⎡-⎥⎦⎤⎢⎣⎡-=+121110110110110m m q q q q A 则[][]021dA a a =,命题成立;()2假定k n =()2≥k 时,命题成立.则当1+=k n 时,由假定知,存在k 阶可逆方阵k k A ⨯,使得:[][]001132d A a a a k k k =⨯+,其中()1321,,+=k a a a d ,从而有[][]0000111111321d a A a a a a k k k k k =⎥⎦⎤⎢⎣⎡⨯⨯⨯+又由()1知,存在二阶可逆方阵22⨯A ,使得[][]02211dA d a =⨯.其中 ()()12111,,,+==k a a a d a d ,于是令()()⎥⎦⎤⎢⎣⎡⎥⎦⎤⎢⎣⎡=-⨯--⨯⨯⨯⨯⨯12112221100001k k k k k k k E A A A ,则[][]00421dA a a a =即当1+=k n 时,命题成立;由归纳法原理知,当2≥n 时,命题成立.(证毕)推 论 设n a a a ,,,21 , 为不全为0的整数,则存在Z 上的n 阶可逆矩阵B ,使()()0,0,,,21d B a a a =.且d 是n a a a ,,,21 的最大公因数,B 是一些初等矩阵的乘积.B 的求法如下:将()n a a a ,,21下面写一个n 阶单位矩阵,构成一个()n n ⨯+1矩阵,再对A 施行初等变换,当A 的第一行变成()0,,0, d 时,则下面的单位阵变化成了B . 即:⎥⎥⎥⎥⎥⎥⎦⎤⎢⎢⎢⎢⎢⎢⎣⎡=10001000121 n a a a A −−−→−初等行变换⎥⎥⎥⎥⎥⎥⎦⎤⎢⎢⎢⎢⎢⎢⎣⎡nn n n n n b b b b b b b b bd21222211121100 例9求40,38,72的最大公因数.解 作矩阵⎥⎥⎥⎥⎦⎤⎢⎢⎢⎢⎣⎡---+⨯+-⨯⎥⎥⎥⎥⎦⎤⎢⎢⎢⎢⎣⎡---+-⨯+-⨯⎥⎥⎥⎥⎦⎤⎢⎢⎢⎢⎣⎡=10042012191002)3()2()1()2()19()1(1002110014382)3()2()2()1()1()2(100010001723840A 所以()272,38,40=初等数论解题过程中除了以上探讨的整体化、配对、化归、群论思想方法,还涉及其他的思想方法(如:环论思想,构造思想,分类思想及模方法在素数判断中的应用等).值得注意的是,初等数论解(证)题往往是多种思想方法相互交织、渗透、化归的综合应用过程.如:在例2中,首先是将问题化为()23123⨯==+c b a ,在a ,b ,c 均为整数的情况下,只有1=c ,进而简化了问题,再运用代入法解决该题.初等数论中蕴含了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其知识结构和数学思想方法形成一个经纬交织,融会贯通的知识网络,需要我们去挖掘、揭示.因此在初等数论的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教材和习题的教育功能,注重展示解决问题的思路、思维过程,体现解决问题策略与方法的多样性,引导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突出问题的背景和思想方法的阐述,注重思想方法的总结、提炼,把数学知识和相关数学思想方法有机联系起来,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初等数论的理论体系,理解数学思想方法的内涵,开阔思维视野,健全认知结构.参考文献[1]王丹华,杨海文.初等数论中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J].井冈山学院学报.2007.04.13(4):11-13.[2]张文鹏.初等数论[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设,2007.4.(1): 54-56.[3]王丹华,杨海文等.初等数论[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8.3.(1):65-66.[4]张清,唐再良.近世代数思想方法在数论中的应用[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26(5):12-14.[5]陈碧琴.矩阵初等变换在初等数论中的应用[J].南通工学院学报.2004.3.3(1):01-04.[6] 闵嗣鹤,严士健.初等数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2.(3):08-15.。

初等数论 同余

初等数论 同余

注意:这条与前面的(5)的推论和(7)不同, 模变了. 证明: m | (a-b) => km | k(a-b)
a b m a b mt t. d d d
2013年11月13日10时5分
我喜欢数学
性质(9)
若 a ≡b (mod m1), a ≡b (mod m2), m=[ m1, m2 ], 则 a ≡ b (mod m) . 证明: 由充要条件, 有 m2 | (a-b), m1 | (a-b)
2013年11月13日10时5分
性质的应用:
由 10≡1(mod 9),有 102≡12(mod 9), 103≡13(mod 9),…,10n≡1n(mod 9),
an an 1 a2 a1a0 an 10n an 1 10n 1 a1 10 a0 an an 1 a1 a0 (mod 9).
性质⑺ 同余式的“除”.
性质⑻⑼⑽
涉及模的改变!分别与a,b和m的约 数,倍数,公约数,最小公倍数有关.
性质⑾是关于a,b和m最大公约数的。
2013年11月13日10时5分
例 2
分析
今天是星期二,101000天之后的那天是星期几?
由于1乘a为a ,1n=1,先求得某数的n次幂与1对模同余 是非常方便的. 我们已知 7 | 1001, 即103 +1≡0 (mod 7), , 103 ≡-1(mod 7), 得106 ≡1 (mod 7).
又23m1 2(mod 7), 从而当且仅当
23m 2 4(mod 7),
n 3m时, 7 2n 1.
(2)由23m 1 2(mod 7),3m 1 1 3(mod 7), 23m 2 1 5(mod 7), 2 可知,对任何正整数n, 2n 1不能被7整除.

浅谈在初等数论的数学思想方法与如何在教学中体现

浅谈在初等数论的数学思想方法与如何在教学中体现

本科毕业论文论文题目:指导老师:学生姓名:学号:院系:网络教育学院专业:毕业时间:20 年2月原创承诺书我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本人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据我查证,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若本论文及资料与以上承诺内容不符,本人愿意承担一切责任。

毕业论文作者签名: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年月日目录摘要 (I)Abstract (Ⅱ)引言(导言\绪论) (Ⅲ)一、整体化思想方法 (1)(一)同余理论的定义的提出就是整体化思想的的体现 (1)(二)什么是整体化思想方法 (2)(三)案例分析解题过程中整体化数学思想方法 (2)(四)在数学教学工作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3)二、配对思想方法 (4)(一)Wilson定理证明过程蕴涵了“配对思想方法” (4)(二)什么是配对数学思想方法 (4)(三)初等数论中有许多配对的情形存在 (4)(四)在数学教学工作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4)三、化归思想方法 (5)(一)初等数论解题过程中反映“化归”思想方法的内容 (5)(二)什么是化归数学思想方法 (5)(三)案例分析“化归”在解题过程中的具体表现 (5)(四) 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8)参考文献 (9)致谢 (10)摘要(内容要手写)摘要:初等数论貌似简单,但真正掌握并非易事,它的内容严谨简洁,方法奇巧多变,蕴含了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其数学思想方法又往往隐含在数学知识形成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

下文我将例谈初等数论解题过程中所反映出来的整体化、配对、化归等三大数学思想方法。

教师要注重在基础知识的教学中进行渗透,在解题教学中进行提炼和深化。

关键词:数学思想方法整体化配对化归数学教学Abstract (内容要手写)Abstract:The primary theory of numbers apparents simply, but grasps is not the easy matter truly, its content rigorous succinct, method marvelous changeable, has contained the rich mathematics thinking method, its mathematics thinking method often conceals, in mathematics knowledge forms with in the question solution process. As follows I the example discussed in the primary theory of numbers problem solving process reflects integration, pair, reduction and so on three big mathematics thinking method. The teacher wants to pay great attention in the elementary knowledge teaching to carry on the seepage, carries on the refinement and the deepening in the problem solving teaching.Key words:Mathematics thinking method Integration Pair Reduction Mathematics teaching浅谈在初等数论的数学思想方法与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引言当今的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好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求发展学生的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学习习惯。

初等数论心得体会初等数论心通用范文

初等数论心得体会初等数论心通用范文

初等数论心得体会初等数论心通用范文写学习心得并不是什么难事,从不同的方面来写内容也有很大区别,初等数论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自然数及其性质,包括质数、因数分解、最大公约数、同余等,能让人感受到数学的美妙和深奥,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初等数论心得体会。

要写学习心得并不是什么难事,不过我觉得这一次的学习心得又有些不太一样的地方。

在选课的时候,我并不盲目跟随,不仅仅是为了拿学分,我有自己的想法。

因为,作为一个即将走向教师讲台的师范类数学专业的毕业生,如果连一些比较基本的东西都不了解,那怎么能够在学生面前讲解呢。

基于此,我选择了《初等数论》这门课程,并希望能在此收获一些东西。

虽然之前就了解过一些关于数论的知识,但仅仅是皮毛上的了解,再说也不能系统地接触到这门课程。

不过,通过这几节课的学习,我对初等数论》这门课程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

通过一个多星期的学习,我了解到这门课程主要研究的一些内容。

一、整除理论。

引入整除、因数、倍数、质数与合数等基本概念。

这一理论的主要成果有:唯一分解定理、裴蜀定理、欧几里德的辗转相除法、算术基本定理、素数个数无限证明。

二、同余理论。

主要出自于高斯的《算术研究》内容。

定义了同余、原根、指数、平方剩余、同余方程等概念。

主要成果:二次互反律、欧拉定理、费马小定理、威尔逊定理、孙子定理(即中国剩余定理)等等。

三、连分数理论。

引入了连分数概念和算法等等。

特别是研究了整数平方根的连分数展开。

主要成果:循环连分数展开、最佳逼近问题、佩尔方程求解。

四、不定方程。

主要研究了低次代数曲线对应的不定方程,比如勾股方程的商高定理、佩尔方程的连分数求解。

也包括了4次费马方程的求解问题等等。

五、数论函数。

比如欧拉函数、莫比乌斯变换等等。

六、高斯函数。

在数学领域,高斯函数在厄尔米特多项式的定义中起着重要作用。

我知道一个星期的时间是不可能把《初等数论》这门课程学得很好的,只能大致的了解它的全貌或者说是对其中一部分的内容进行研究。

初等数论-绪论

初等数论-绪论

8、测圆海镜
《测圆海镜》由中国金、元时期数学家 李冶所著,成书于 1248年。全书共有12卷,170问。这是中国古代论述容圆的一 部专箸,也是天元术的代表作。《测圆海镜》所讨论的问题 大都是已知 勾股形而求其内切圆、旁切圆等的直径一类的问 题。在《测圆海镜》问世之前,我国虽有文字代表未知数用 以列方程和多项式的工作,但是没有留下很有系统的记载。
若2n 1是素数,则2n1(2n 1)是完全数
注意以上谈到的完全数都是偶完全数,至今仍然 不知道有没有奇完全数。
四、我国古代数学的伟大成就
1、周髀算经 公元前100多年,汉朝人撰,是一部既谈天体又
谈数学的天文历算著作,主要讨论盖天说,提出了 著名的“勾三股四弦五”这个勾股定理的一个特例。
广泛的应用,无疑同时也促进着数论的发展。
三 几个著名数论难题
初等数论是研究整数性质的一门学科,历史上遗 留下来没有解决的大多数数论难题其问题本身容易搞 懂,容易引起人的兴趣,但是解决它们却非常困难。
其中,非常著名的问题有:哥德巴赫猜想 ; 费尔马大定理 ;孪生素数问题 ;完全数问题等。
1、哥德巴赫猜想:
1742年,由德国中学教师哥德巴赫在教学中首先 发现的。1742年6月7日,哥德巴赫写信给当时的大数 学家欧拉,正式提出了以下的猜想:
一个大于6的偶数可以表示为不同的两个质数之和。
陈景润在1966年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的“一 个大偶数可以表示为一个素数和一个不超过两个素数 的乘积之和”〔所谓的1+2〕,是筛法的光辉顶点, 至今仍是“哥德巴赫猜想”的最好结果。
2
许多领域中都有极大的贡献,因为他的本行是专业的 律师,世人冠以“业余王子”之美称。在三百七十多 年前的某一天,费马正在阅读一本古希腊数学家戴奥 芬多斯的数学书时,突然心血来潮在书页的空白处, 写下一个看起来很简单的定理。

《初等数论》课程渗透数学文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初等数论》课程渗透数学文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 T e a c h e r s C o l l e g e / B i n g t u a n E d u c a t i o n I n s t i t u t e , S h i h e z i U n i v e r s i t y , S h i h e z i , X i n j i a n g 8 3 2 0 0 3 , C h i n a )
在计算方法 、 代数编码 、 组合论 、 信息安全 与密码学 应把它作为一种理念 、 一种价值取向体 现到数学教 等 方 面有着 广 泛 的应 用 , 并 且 该 课 程 包 含 了 现行 基 学 的设计 之 中 , 渗透 到数 学教 学 的过 程之 中 , 并 贯穿

要: 数学课程是实施数学文化教育 的主渠道 和主阵地 , 是学生触摸 、 体悟数 学本质 , 感受、 体 验数学 内在 文
化气息 的畅享地 。本文重点从课程 导言 、 核心概念 、 符 号语 言及命题 、 定理 、 法则教学等方面来 探讨数学 文化 在《 初 等数论》 课程教学 中的渗透和实施。
关键词 : 数学文化 ; 渗透 ; 初 等数 论 ; 整除 ; 同余
中图分类号 : G 4 2 4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 号 : 1 0 0 9—1 5 4 8 ( 2 0 1 3 ) 0 1 — 0 0 3 9— 0 5
XI E Ho n g —m e i
S t u d y a n d P r a c i t c e o f P e n e t r a i t o n o f Ma t h e ma ic t a l Cu l t u r e i n El e me n t a r y Nu mb e r Th e o r y
兵 团 教 育 学 院 学 报

初中数学教材中体现出的基本数学思想

初中数学教材中体现出的基本数学思想

初中数学教材中体现出的基本数学思想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学科的精髓,是数学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只有充分掌握领会,才能用效地应用知识,形成能力。

那么,什么是数学思想呢?数学思想是指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不反映到人的意识之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结果,是对数学事实与理论的本质认识。

初中数学整套教材涉及的数学思想三十多种,这里就几种主要的数学思想作一总结。

一、用字母表示数的思想,这是基本的数学思想之一在代数第一册第一章“代数初步知识”中,主要体现了这种思想。

例如:设甲数为a,乙数为b,用代数式表示:(1)甲乙两数的和的2倍:2(a+b)(2)甲数的1/3与乙数的1/2差:1/3a-1/2b二、数形结合的思想“数形结合”是数学中最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思想方法之一,是解决许多数学问题的有效思想。

实中数学教材中下列内容体现了这种思想。

1、数轴上的点与实数的一一对应的关系。

2、平面上的点与有序实数对的一一对应的关系。

3、函数式与图像之间的关系。

4、线段(角)的和、差、倍、分等问题,充分利用数来反映形。

5、解三角形,求角度和边长,引入了三角函数,这是用代数方法解决何问题。

6、“圆”这一章中,贺的定义,点与圆、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等都是化为数量关系来处理的。

7、统计初步中统计的第二种方法是绘制统计图表,用这些图表的反映数据的分情况,发展趋势等。

实际上就是通过“形”来反映数据扮布情况,发展趋势等。

实际上就是通过“形”来反映数的特征,这是数形结合思想在实际中的直接应用。

三、转化思想在整个初中数学中,转化(化归)思想一直贯穿其中。

转化思想是把一个未知(待解决)的问题化为已解决的或易于解决的问题来解决,它是数学基本思想方法之一。

下列内容体现了这种思想:1、分式方程的求解是分式方程转化为前面学过的一元二次方程求解,这里把待解决的新问题化为已解决的问题来求解,体现了转化思想。

2、解直角三角形;把非直角三形问题化为直角三角形问题;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初等数论

初等数论
a (aa2 ) ( aa ( m ) ) a2 a ( m ) (mod m)
进而得到
a (aa2 ) (aa ( m ) ) a ( m ) a2 a ( m ) a2 a ( m ) (mod m).
由于 a 2 ,, a ( m ) 与 m 互素,得
其中 fj(x)( 1 ≤j ≤k )是整系数多项式,称为同余方程组。若整数 c 同时满足同余方程组
f j (c) 0(mod m j ),
1 ≤j ≤k ,
孙子定理和大衍求一术
在我国古代的《孙子算经》 (纪元前后)里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 “今 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 “答曰:二十三”. 孙子给出解法: “术曰:三三数之剩二,置百四十;五五数之剩三,置 六十三;七七数之剩二,置三十,并之,得二百三十三,以二百一十减之即 得.” 所谓“孙子定理”,便是蕴含在这解法中的数学原理。它要解决的问题的 一般形式是: “已知 m1、m2、m3 是两两互素的正整数,求最小正整数 x ,使它被
c 如果 a, b Œ ,则方程无整数解。
如果 a, b |c ,则方程一定有整数解。根据辗转相除法可以知道: 一定存在整数 x0 , y0 使得 ax0 by0 a, b ,则(
cx0 cy0 , ) a, b a, b
就是方程 ax by c 的一组整数解。设 a1 则不定方程的一切整数解可以表示为
m1、m2、m3 除所得余数分别为 a1 、 a2 、 a3 .”
这个问题的实质就是要求解同余方程组
x a1 (mod m1 ), x a2 (mod m2 ), x a3 (mod m3 )
孙子定理和大衍求一术

初等数论中涉及hua归思想的知识内容并简要说明如何

初等数论中涉及hua归思想的知识内容并简要说明如何

初等数论中涉及hua归思想的知识内容并简要说明如

hua归思想是一种数论理论,由印度数学家尼赫鲁·赫拉克里特在公
元前7世纪时发展起来的。

这一理论以通过整除运算来表示整数的方
案以及关于穷竭性的一些定理而闻名于世。

这一理论的主要内容是关
于一种叫做乘法化简的概念,它是将复杂的整数或多项式表达为较小
整数或单项式表达式的过程。

根据这一理论,当某数字可以被某些数
字正确整除时,称这种数字为“正确”,否则称之为“错误”。

在这一过程中,数字可以被分解成若干个部分,即有可能分解为更小的数字。

首先,使用乘法化简重写每个表达式中的每一项,以找出其中的公共
因子,以及表达式的最低项。

然后,引入一种叫做“差分数学”的概念,通过观察各个数字之间的变化和整数值变化规律来确定一个数字的一
般规律,从而找出最低项为1的表达式。

接下来,计算出这种表达式
中各项的公因子,以得到多项式的因子分解式,进而获得最简表达式。

最后,根据法则的公理,使用得出的数值确定最后的结果,获得一个
完全分解出的数字。

通过运用hua归思想,可以非常有效地将一个复杂的数字表达成一个
简单的整数表达式,以及解决一些数论类的问题。

这一理论极大地丰
富和强化了初级数学课程,也提供了一些新的思考方式,加深了人们
对数学运算及其原理和细节的认识。

初等数论中蕴含的哲学思想

初等数论中蕴含的哲学思想

初等数论中蕴含的哲学思想
在初等数论中,哲学思想蕴涵充盈,为人们的智慧活动加添无尽的灵性美。


不仅具有证明方法及应用场景的交叉性,也使得数学有可能兼容文学、社会科学等多学科之间的综合整合,使人能够发掘蕴藏在数论中的全新理论知识。

首先,初等数论以广义上的价值思维为核心,运用现代或传统观念去发掘人类
本质性问题。

例如,当谈及经典概念应用在实际问题时,重要的是透过技术上的特殊性来展开祛除内在知识误区的哲学思考。

其次,初等数论及其实现的完整系统把传统的智慧社会知识与数学严谨的分析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因而可以对历史、文化、思维经验与知识表现数学系统所表现出来的理解视角之间形成共识。

最后,初等数论也肩负者卓越价值观的传播,给人们以形成独立思考的伦理智慧,以促进基本价值及社会进步。

总而言之,初等数论中蕴含的哲学思想是高等教育中一种富含文化根基的重要
数学理论,既可以在实践应用中产生独特的价值感知,又可以有效推动数学知识的传播与转化,凸显数学在解决现实问题上的价值理念及丰富的哲学内涵。

初等数论中的几个重要定理 引理 和推论

初等数论中的几个重要定理 引理 和推论

初等数论中的几个重要定理基础知识定义(欧拉(Euler)函数)一组数称为是模的既约剩余系,如果对任意的,且对于任意的,若=1,则有且仅有一个是对模的剩余,即。

并定义中和互质的数的个数,称为欧拉(Euler)函数。

这是数论中的非常重要的一个函数,显然,而对于,就是1,2,…,中与互素的数的个数,比如说是素数,则有。

引理:;可用容斥定理来证(证明略)。

定理1:(欧拉(Euler)定理)设=1,则。

分析与解答:要证,我们得设法找出个相乘,由个数我们想到中与互质的的个数:,由于=1,从而也是与互质的个数,且两两余数不一样,故(),而()=1,故。

证明:取模的一个既约剩余系,考虑,由于与互质,故仍与互质,且有,于是对每个都能找到唯一的一个,使得,这种对应关系是一一的,从而,。

,,故。

证毕。

这是数论证明题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使用一组剩余系,然后乘一个数组组成另外一组剩余系来解决问题。

定理2:(费尔马(Fermat)小定理)对于质数及任意整数有。

设为质数,若是的倍数,则。

若不是的倍数,则由引理及欧拉定理得,,由此即得。

定理推论:设为质数,是与互质的任一整数,则。

定理3:(威尔逊(Wilson)定理)设为质数,则。

分析与解答:受欧拉定理的影响,我们也找个数,然后来对应乘法。

证明:对于,在中,必然有一个数除以余1,这是因为则好是的一个剩余系去0。

从而对,使得;若,,则,,故对于,有。

即对于不同的对应于不同的,即中数可两两配对,其积除以余1,然后有,使,即与它自己配对,这时,,或,或。

除外,别的数可两两配对,积除以余1。

故。

定义:设为整系数多项式(),我们把含有的一组同余式()称为同余方组程。

特别地,,当均为的一次整系数多项式时,该同余方程组称为一次同余方程组.若整数同时满足:,则剩余类(其中)称为同余方程组的一个解,写作定理4:(中国剩余定理)设是两两互素的正整数,那么对于任意整数,一次同余方程组,必有解,且解可以写为:这里,,以及满足,(即为对模的逆)。

初等数论知识点

初等数论知识点

初等数论知识点数论是一门数学分支,主要研究整数(和实数)的性质和相互关系,以及它们的数学结构。

在数论中,初等数论是一门基础学科。

它主要探讨正整数的基本性质、算术运算规则、因数分解、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等知识点的理论和应用。

本文将对初等数论的常见知识点进行详细介绍。

一、质数与合数任何一个大于1的自然数,如果它的因数除了1和它本身外,再没有其他因数,那么称这个数是质数。

否则,这个数就是合数。

例如,2、3、5、7、11、13等等,都是质数。

而4、6、8、9、10等等,都是合数。

在初等数论中,质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以下是一些质数的基本性质和定理:(1)2是最小的质数,它是唯一的偶质数。

(2)除2以外的任何偶数都是合数。

(3)如果一个整数p>1不能被2到√p之间的任何整数整除,那么它一定是质数。

(4)如果一个数是质数,则它不能表示成两个较小的正整数相乘。

(5)如果p是质数,且a、b是任意两个整数,那么a^p-b^p可以因式分解成(a-b)和另外一个整数的积。

(6)费马小定理:如果p是质数,a是任意整数且p不整除a,那么a^(p-1)除以p的余数为1。

以上定理在证明和应用上都非常重要,其中费马小定理还有广泛的应用,例如用于RSA加密算法中。

二、因数分解因数分解是指将一个正整数分解成若干个质数乘积的形式。

例如,24可以分解成2^3 * 3,而30可以分解成2 * 3 * 5。

因数分解在初等数论和高等数学中都是非常常见的操作,因为它在求解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等问题时非常关键。

以下是一些因数分解的常见方法和技巧:(1)试除法:从小到大枚举质数,依次判断是否为该数的因数,如果是,则将该因数除掉,继续枚举,直到该数变成1为止。

(2)质因数分解法:先将一个数的因子分解成若干个质数的乘积,然后将质数按照大小递增的顺序尝试分解该数,最终得到因子分解式。

(3)辗转相除法:用较小的数去除较大的数,得到商和余数,然后用余数去除已经得到的商,继续得到商和余数,重复上述操作,直到余数为0为止。

初等数论中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

初等数论中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

初等数论中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
数论是数学的一个分支,它研究的是整数的性质和关系。

初等数论是数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的是整数的基本性质和关系。

初等数论中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研究的基础。

初等数论中的数学思想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抽象思维。

抽象思维是数学研究的基础,它是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

二是归纳法。

归纳法是从具体到抽象的一种思维方法,它是从具体的实例出发,抽象出一般的规律,从而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是推理法。

推理法是从抽象到具体的一种思维方法,它是从一般的规律出发,推导出具体的实例,从而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是构造法。

构造法是从实际出发,通过构造出一系列的实例,从而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是证明法。

证明法是从理论出发,通过证明一系列的定理,从而解决问题的方法。

以上就是初等数论中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它们是数学研究的基础,也是数学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

初等数论

初等数论

初等数论初等数论从表面意义来讲,就是作为一门研究数的相关性质的数学学科。

准确地按照潘承洞、潘承彪两位数论大师的说法:初等数论是研究整数最基本的性质,是一门十分重要的数学基础课。

它不仅是中、高等师范院校数学专业,大学数学各专业的必修课,而且也是计算机科学等相关专业所需的课程。

纵观数论发展过程,我国出现了许许多多的数论大师,如:华罗庚的早期研究方向、陈景润、潘承洞等。

第一部分:整除初接触初等数论,经过《初等数论》课本知整除理论是初等数论的基础。

整除理论首先涉及整除。

现向上延伸则想到整除的对象,即自然数、整数。

从小学、中学再到大学,我们从接触最初的1、2、3再到后来的有理数、无理数、实数再到复数,可谓种类繁多。

但数论中的整除运算仅仅局限于自然数及其整数等相关范围内。

首先大学数学中绝大多数数学定义中的自然数不包括0 ,这似乎与中学有一点差别,当然整数的定义改变就相对少得多。

另外,自然数、整数的相关基本性质需懂得及灵活利用,如分配律、交换律、反对称性等。

在初等代数中曾系统地介绍了自然数的起源问题:自然数源于经验,自然数的本质属性是由归纳原理刻画的,它是自然数公理化定义的核心。

自然数集合严格的抽象定义是由Peano定理给出的,他刻画了自然数的本质属性,并导出有关自然数的有关性质。

Peano定理:设N是一个非空集合,满足以下条件:(ⅰ)对每一个n∈N,一定有唯一的一个N中的元素与之对应,这个元素记作n+,称为是n的后继元素(或后继);(ⅱ)有元素e∈N,他不是N中任意元素的后继;(ⅲ)N中的任意一个元素至多是一个元素的后继,即从a+=b+ 一定可以推出a=b;(ⅳ)(归纳原理)设S是N的一个子集合,e∈S, 如果n∈S则必有n+ ∈S,那么,S=N.这样的集合N称为自然数集合,它的元素叫做自然数。

其中的归纳原理是我们常用的数学归纳法的基础。

数学归纳法在中学已属重点内容,此处就不作介绍。

主要描述一下推广状态下的第二种数学归纳法:(第二种数学归纳法)设P(n)是关于自然数n的一种性质或命题。

关于《初 等数论》课程思政的几点思考

关于《初 等数论》课程思政的几点思考

关于《初等数论》课程思政的几点思考摘要:以《初等数论》课程为例,从思政元素的挖掘和思政教育的实施两方面来阐述如何在《初等数论》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教育。

指出《初等数论》思政教育应与课程的历史文化及现实背景相结合,同时要求教师适时引入,以达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三观,培养学生刻苦求真、积极进取精神的思政教育目标。

关键词:初等数论;课程思政;思政教育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438(2020)11-0132-02(佳木斯大学理学院黑龙江佳木斯154007)赵宇黄金莹刘春妍康兆敏刘琳∗∗∗第40卷第11期绥化学院学报2020年11月Vol.40No.11Journal of Suihua UniversityNov .2020收稿日期:2020-06-03作者简介:赵宇(1980-),女,黑龙江佳木斯人,佳木斯大学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数学教育。

基金项目:佳木斯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2020JY1-04)。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1]在此背景下,“课程思政”作为一种教育观被明确提出来。

[2]“课程思政”的实质把显性的思想政治理念融入于包括综合素养课程和专业教育在内的课程中,以达到增强学生的四个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教育现代化核心目标。

[3]一、《初等数论》课程的思政元素一门课程的历史和现实,是进行思政教育的落脚点。

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需从历史和现实中汲取“课程思政”的养分。

所谓历史,指的是课程本身所独有的历史文化背景;所谓现实,指的是课程内容的理论价值及其与现实社会生活之间的特定联系。

《初等数论》课程蕴含着丰富的课程思政元素,下面的表一列举了《初等数论》课程主要的思政元素。

表一《初等数论》课程思政元素课程思政元素(目标)教育情怀,爱国情怀勤于思考,类比研究学科素养,文化自信课程内容课程介绍整数的可除性一次不定方程一次同余式(组)内容说明此部分内容介绍数论课程的理论价值及其与现实社会生活之间的特定联系。

初等数学思想方法

初等数学思想方法

BC 1 b2 , DC= 1 a2
由定理“圆内接四边形两组对边乘积
B
的和等于对角线的乘积”可知AD·BC+
AB·DC=AC·BD,即有 a 1 b2 b 1 a2 BD
1
1 b2
D
1 a2
C
∵ a 1 b2 b 1 a2 1, ∴BD=1,即BD为圆的直径。
故 a 2+b 2=AD2+AB2=1。
第三讲 初等数学思想方法
关于数学思想方法
1992年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数学教学大纲指出: “初中数学的基础知识主要是初中代数、几何中的概 念、法则、性质、公式、公理、定理以及由其内容反 映出来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这是基础教育首次提出 “思想方法”作为数学教学的内容这。2000年颁布的 普通高中数学教学大纲同样强调了这个内容。
五、 分类讨论思想
(一) 分类讨论法
当面临的问题不能以统一的形式解决时,可以 把已知条件涉及的范围划分为若干个子集,在各个 子集内分别讨论问题局部的解,然后通过综合各局 部的解而得到原问题的解答,这种方法就是分类讨 论的方法。
• 例10.解方程|6x-|3x-1||=-m2x
解: 显然未知数x≤0,于是原方程化为|9x-1|=-m2x, 即有(9-m2 ) x = 1。下面进行分类讨论:
(1)当m=±3时,方程无解;
(2)当-3<m<3时,
x=
1 9-m 2
>
0,由于x≤0故应舍去;
(3)当m<-3或m>3时,
x=
1 9-m 2
<
0,即为原方程的解。
∴原方程仅在 m<-3 或 m>3时有解:
x= 1 9-m 2
注意:在运用分类讨论法时,关于不得重复 和遗漏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等数论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摘要:通过对初等数论中的某些问题的解决思路的总结概括,以及对其中重要定理或引理的证明过程的回顾,探讨了数论中蕴含的几类数学思想方法,即:转化、整体、配对、群论思想方法及整数矩阵在初等数论中的应用。

关键字:初等数论;数学思想方法;整除Mathematical Thinking in Elementary Number TheoryAbstract:By elementary number theory problems in some of the ideas summed up. And we review the proof process of some important theorems or lemmas. It is discussed that several mathematics thought way in Elementary theory. That is, conversion, overall, matching materials, groups and group representations thinking method and integer matrix in the application of elementary number theory.Key words: elementary theory ,mathematical way of thinking,division数论,这门古老而又常新的学科既是典型的纯粹数学,又是日益得到广泛应用的新“应用数学”.在数论中,初等数论是以整除理论为基础,研究整数性质和方程(组)整数解的一门数学学科,是一门古老的数学分支.它展示着近代数学中最典型、最基本的概念、思想、方法和技巧.目前,初等数论在计算机科学、代数编码、密码学、组合数学、计算方法等领域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成为计算机科学等相关专业不可缺少的数学基础.数论的魅力在于它可以适合小孩到老人,只要有算术基础的人均可以研究数论.初等数论貌似简单,但真正掌握并非易事,它的内容严谨简洁,方法奇巧多变,其中蕴含了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本文以初等数论中重要的定理的证明为据,配以具体的数论问题,谈谈初等数论中蕴含的转化、整体、归纳、群论思想方法及整数矩阵在初等数论中的应用. 1 转化思想方法转化是一种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转化是指问题之间的相互转化,或者将问题的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把复杂问题转化成较简单问题、将陌生问题转化为已解决或熟悉的问题[1].通过恰当的化归转化不仅能够顺利地解决原问题,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习惯.整除是数论中的基本概念,此问题是数论中比较简单的一种类型.有时我们需要判断几个分式的和是一个整数,这样直接求其是整数比较困难,因而常常化为整除问题解决.例1 证明对于任意整数n ,数62332n n n ++是整数.证明 ()()()2161326623232++=++=++n n n n n n n n n又由于两个连续整数的乘积是2的倍数,三个连续整数的乘积是3的倍数,并且()13,2=,所以有()()21|2++n n n 和()()21|3++n n n ()()21|6++n n n即62332n n n ++是整数.从历史上来看,不定方程问题的求解是推动数论发展的最主要课题.有的不定方程问题直接求解或证明比较困难,因而常常转化为整除问题解决.例2(第35届美国中学数学竞赛题)满足联立方程⎩⎨⎧=+=+2344bc ac bc ab 的正整数()c b a ,,的组数是() ()A 0 ()B 1 ()C 2 ()D 3 ()E 4 解(质因数分解法)由方程23=+bc ac 得 ()23123⨯==+c b a .a ,b ,c 为整数,1=c 且23=+b a .将c 和b a -=23代入方程44=+bc ab得()4423=+-b b b ,即()()0222=--b b ,21=b ,222=b .从而得211=a ,12=a .故满足联立方程是正整数组()c b a ,,有两个,即()1,2,21和()1,22,1,应选()C .这说明数学问题上的许多问题,都可以转化为整除问题.另外,整除问题也可以转化为其它问题.我们知道同余理论是初等数论的核心,有时整除问题转化为同余问题解决,思路更清晰、自然、计算更简洁.例3 试判断282726197319721971++能被3整除吗? 解 ()3m od 01971≡,()3m od 11972≡,()3m od 21973≡, ()()3m od 210197319721971282726282726++≡++ ()()3m od 2119731972197128282726+≡++ ()3m od 1421428≡=, ()()3m od 22128≡+282726197319721971++不能被3整除. 2 整体化思想方法Euler 定理[2] 1m >,()1,=m a ,则()()m m mod 1a ≡φ.这是初等数论的一个基本定理,有着广泛的应用.其证明如下:若()m r r φ,,,r 21 是模m 的一个简化剩余系,则()m ar ar ar φ,,,21 也是模m 的一个简化剩余系,于是()()()()()()()()m r r r a ar ar ar r r m m m m mod r 212121φφφφ ≡≡,即证.Euler 定理的证明虽然十分简单,但其中包含了初等数论中常用的一个解题方法,即“整体思想”. 整体化思想方法,就是把单个对象始终放在整体对象构成的系统中加以考虑,通过系统对象之间的整体联系或整体特征,寻求原问题的解决途径[3].在解题过程中,常常运用这一种思路:以完全剩余系为例,即m a a a ,,,21 及1,2, ,1m -为模m 的两个完全剩余系,则i a 恰与1,2, ,1m -中的某一数同余,于是∑=ni i a 1与∑-=11m i i 同余,由此找到证明的途径.例4 设n a a a 、、、 21和n b b b 、、、 21分别是模n 的一组完全剩余系,且n |2,求证:n n b a b a b a +++、、、 2211不是模n 的一组完全剩余系.证明 假设()i i b a +,n i ,,2,1 =是模n 的一组完全剩余系.n a a a 、、、 21是模n 的一组完全剩余系,则:()()n nn n n n i a n i ni i mod 222212111-≡-≡-≡=∑∑-== 同理有:()n nb ni i mod 21-≡∑=. ()()()n n n b a ni i mod 0mod ≡≡+∑.又()i i b a +,n i ,,2,1 =也是模n 的一组完全剩余系,则有: ()()n nn b a ni i mod 22≡≡+∑,又n n <<20,矛盾!证毕. 例5 设整数2≥n ,证明:()()n n i n i n i ϕ211,1=∑=≤≤,即在数列n ,, 2,1中,与n 互素的正整数之和是()n n ϕ21.证明 设在n ,,2,1中与n 互素的()n ϕ个整数是()n a a a ϕ,,,21 ,()1,=n a i ()()n i n a i ϕ≤≤-≤≤1,11则()1,=-n a n i ()()n i n a n i ϕ≤≤-≤-≤1,11,因此,集合(){}n a a a ϕ,,,21与(){}na n a n a n ϕ---,,,21 都是由n i ,,2,1 =中与n 互素的整数组成,即这两个集合中的元素完全相同,所以()()()()()n n a n a n a n a a a ϕϕ-++-+-=+++ 2121从而()()()n n a a a n ϕϕ=+++ 212 因此()()n n a a a n ϕϕ2121=+++ ,即证. 3 配对思想方法配对思想方法,就是将整体对象中的满足某种特性的对象进行组合配对,再利用配对后的特性解决原问题[1].定义[2] 欧拉函数()a ϕ是定义在正整数集上的函数,()a ϕ等于序列 12,1,0-a ,, 中与a 互素的正整数的个数.定义[2] 在模m 的每个互素剩余类r C ()()1,,10=-≤≤m r m r 中任取一数r a ,则 所有的数r a ()()1,,10=-≤≤m r m r 所组成的集,叫做模m 的一个简化 剩余系.定义[2] 在()m ϕ个与模m 互素的剩余类中各取一个数,称这()m ϕ个数为模m 的简化剩余系.例6 设p 是素数,证明:()()p p m od 1!1-≡-. 证明 当3,2=p 时结论显然成立,不妨设素数5≥p .对于23,2-p ,,中的每个整数a ,都存在唯一的整数k ,()22-≤≤p k ,使得()p ka m od 1≡ ()1因此,整数23,2-p ,,可以两两配对使得上式()1成立,于是有 ()()p p m od 1232≡-⋅⋅⋅从而()()()()p p p p p m od 111221!1-≡-≡-⋅-⋅⋅⋅=-此题的结论称为Wilson 定理,其证明过程蕴含了“配对”的思想方法. 例7 求证:4,8,16,28,32,44,52,56是模15的简化剩余系.证明 在142,1,0,, 中与15互素的数有8个:14131187421,,,,,,,,所以()815=ϕ.因此与模15互素的剩余类为14131187421,,,,,,,K K K K K K K K .又()15m od 44≡,()15m od 88≡,()15m od 116≡,()15m od 1328≡,()15m od 232≡,()15m od 1444≡,()15m od 752≡,()15m od 1156≡,44K ∈,88K ∈,116K ∈,1328K ∈,232K ∈,1444K ∈,752K ∈,1156K ∈,所以4,8,16,28,32,44,52,56是模15的简化剩余系. 例如下面的简单事实都是配对的基础:()1若d 是正整数n 的正因数,则d 与d n 同为正整数n 的正因数.()2二次剩余定理的证明.例8 若p 为素数,()4m od 1≡p ,证明011=⎪⎪⎭⎫⎝⎛∑-=p r p r ,其中⎪⎪⎭⎫ ⎝⎛p r 是r 对模p 的Legendre 符号.证明:()4m od 1≡p ,11=⎪⎪⎭⎫⎝⎛-p ,于是⎪⎪⎭⎫ ⎝⎛=⎪⎪⎭⎫ ⎝⎛-p r p r p .因此,r 与r p -同为模p 的平方剩余或同为平方非剩余.令14+=n p ,则对模p 而言有n 2个平方剩余及n 2个平方非剩余.据此,对任一r ()11-≤≤p r ,将r 与r p -配对,则n 2个平方剩余可配成n 对,n 2个平方非剩余也可配成n 对,故011=-=⎪⎪⎭⎫⎝⎛∑-=np np p r p r .值得注意的是,配对思想方法实质上是通过配对把局部补成整体的一种方法,因此也可以说是整体化思想的一种变形.数论解题中运用整体化的思想方法较为普遍,体现了数论解题思维的灵活性,利用整体化思想方法或配对思想,可以另辟蹊径获得巧妙简捷的解(证)题效果. 4 群论思想方法数论的问题以其抽象且难度大而著称,而抽象恰恰也是近世代数的最大特点.近世代数思想方法一直都被用到数论问题的处理中.下面我们通过对初等数论的定理的证明来介绍群论的思想方法在数论中的应用[4].Fermat 定理 设p 是一个素数且a 是一个不能被p 整除的自然数,那么()p a p mod 11≡-. 证明 考虑模p 的非零剩余组成的乘法群{}1,,2,1-=p G .若a 是一个不能被p 整除的自然数,则()111==--p p a a .所以 ()p a p mod 11≡-.5 矩阵的思想方法初等数论课本上,利用整数初等变换,仅研究了两个整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问题,略显不够深入.再此基础上,我们可以通过构造整数矩阵,一矩阵的整数的初等变换为工具,得到了求m ()2>m 个整数的最大公约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方法[5]. 利用初等变换求整数的最大公约数 命题 设()da a a n = ,,21,则存在可逆矩阵()n m ij a A ⨯=,使得[][]00,,21 d A a a a n =()2≥n .证明 ()1当2=n 时,可设021>>a a ,由辗转相除法知:1111r a q a +=,210a r << 2122r r q a +=,120r r <<……m m m m r r q r +=--12,10-<<m m r r m m m r q r 11+-=()d r m m =≥,1于是,令⎥⎦⎤⎢⎣⎡-⎥⎦⎤⎢⎣⎡-⎥⎦⎤⎢⎣⎡-⎥⎦⎤⎢⎣⎡-=+121110110110110m m q q q q A 则[][]021dA a a =,命题成立;()2假定k n =()2≥k 时,命题成立.则当1+=k n 时,由假定知,存在k 阶可逆方阵k k A ⨯,使得:[][]001132d A a a a k k k =⨯+,其中()1321,,+=k a a a d ,从而有[][]0000111111321d a A a a a a k k k k k =⎥⎦⎤⎢⎣⎡⨯⨯⨯+又由()1知,存在二阶可逆方阵22⨯A ,使得[][]02211dA d a =⨯.其中 ()()12111,,,+==k a a a d a d ,于是令()()⎥⎦⎤⎢⎣⎡⎥⎦⎤⎢⎣⎡=-⨯--⨯⨯⨯⨯⨯12112221100001k k k k k k k E A A A ,则[][]00421dA a a a =即当1+=k n 时,命题成立;由归纳法原理知,当2≥n 时,命题成立.(证毕)推 论 设n a a a ,,,21 , 为不全为0的整数,则存在Z 上的n 阶可逆矩阵B ,使()()0,0,,,21d B a a a =.且d 是n a a a ,,,21 的最大公因数,B 是一些初等矩阵的乘积.B 的求法如下:将()n a a a ,,21下面写一个n 阶单位矩阵,构成一个()n n ⨯+1矩阵,再对A 施行初等变换,当A 的第一行变成()0,,0, d 时,则下面的单位阵变化成了B . 即:⎥⎥⎥⎥⎥⎥⎦⎤⎢⎢⎢⎢⎢⎢⎣⎡=10001000121 n a a a A −−−→−初等行变换⎥⎥⎥⎥⎥⎥⎦⎤⎢⎢⎢⎢⎢⎢⎣⎡nn n n n n b b b b b b b b bd21222211121100 例9求40,38,72的最大公因数.解 作矩阵⎥⎥⎥⎥⎦⎤⎢⎢⎢⎢⎣⎡---+⨯+-⨯⎥⎥⎥⎥⎦⎤⎢⎢⎢⎢⎣⎡---+-⨯+-⨯⎥⎥⎥⎥⎦⎤⎢⎢⎢⎢⎣⎡=10042012191002)3()2()1()2()19()1(1002110014382)3()2()2()1()1()2(100010001723840A 所以()272,38,40=初等数论解题过程中除了以上探讨的整体化、配对、化归、群论思想方法,还涉及其他的思想方法(如:环论思想,构造思想,分类思想及模方法在素数判断中的应用等).值得注意的是,初等数论解(证)题往往是多种思想方法相互交织、渗透、化归的综合应用过程.如:在例2中,首先是将问题化为()23123⨯==+c b a ,在a ,b ,c 均为整数的情况下,只有1=c ,进而简化了问题,再运用代入法解决该题.初等数论中蕴含了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其知识结构和数学思想方法形成一个经纬交织,融会贯通的知识网络,需要我们去挖掘、揭示.因此在初等数论的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教材和习题的教育功能,注重展示解决问题的思路、思维过程,体现解决问题策略与方法的多样性,引导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突出问题的背景和思想方法的阐述,注重思想方法的总结、提炼,把数学知识和相关数学思想方法有机联系起来,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初等数论的理论体系,理解数学思想方法的内涵,开阔思维视野,健全认知结构.参考文献[1]王丹华,杨海文.初等数论中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J].井冈山学院学报.2007.04.13(4):11-13.[2]张文鹏.初等数论[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设,2007.4.(1): 54-56.[3]王丹华,杨海文等.初等数论[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8.3.(1):65-66.[4]张清,唐再良.近世代数思想方法在数论中的应用[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26(5):12-14.[5]陈碧琴.矩阵初等变换在初等数论中的应用[J].南通工学院学报.2004.3.3(1):01-04.[6] 闵嗣鹤,严士健.初等数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2.(3):08-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