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路面工程(B)小知识点(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路基路面知识点
一、路基路面工程基本概念与知识路基路面的基本要求。
答:1.承载能力:包括强度和刚度两个方面,路面应具有足够的强度以抵抗行车荷载引起各种应力;路基路面结构应具有足够的刚度使得在行车荷载下不发生过量变形。
2.稳定性:路基路面结构应具有足够的稳定性,以保持在大气、温度、湿度以及其他条件下路基路面几何形态和物理力学性质的温定。
3.耐久性:精心设计,精心施工,精选材料,以保证路基路面结构在长期的侵蚀下保持稳定性。
4.表面平整度:是影响行车安全、舒适以及运输效益的重要是使用性能。
5.表面抗滑特性:路面表面要求平整,但不宜光滑,并提供足够的附着力和摩擦力。
路基土的分类:根据土颗粒的粒径组成、矿物成分或其余物质的含量、土的塑性指标划分为巨粒土、粗粒土、细粒土和特殊图四类。
作为建筑材料,砂性土最优,粘性土次之,粉性土属不良材料,最易引起路基病害。
路基土的应力—应变特性。
答:路基土是非线性弹——塑性变形体。
表征其应力——应变关系的参数:形变模量和回弹模量,是一项随应力取值方法和范围而变的条件性指标。
从应变的瞬时性和可恢复性的意义上,可以把回弹模量看作是反映路基土在动轮载作用下弹性性质的一项指标,但它仍然是一个同重复应力大小有关的变量。
进行结构分析时,应按路基土实际受到的应力级位来选取回弹模量值。
同时,试验条件还应符合路基的实际湿、密度状态。
路基工作区:在路基的某一深度处,,车辆荷载引起的应力与路基自重引起的应力相比只占一小部分(1/5∼1/10),在此深度以下,车辆荷载对土基的作用影响很小,可以忽略不计。
将此深度Za范围内的路基称为路基工作区。
路基基本受力情况。
答:路基承受路基自重和汽车轮重两种荷载,靠近路面结构主要承受车辆荷载,路基内任一点处受的垂直应力由车轮荷载引起的垂直应力和突击自重引起的垂直压应力两者共同作用。
路基干湿类型的判断方法。
答:路基干湿类型与路基的强度及稳定性有密切的关系,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路面的结构及厚度的设计。
路基路面知识点提要
路基路面知识点提要路基路面工程重点复习(第六版)其中★:必须掌握,▲:必须了解,其他未标注的是老师勾选的重点。
第一章概论1. 路基路面的工程特点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路基和路面是道路的主要工程结构物:①路基是在天然地表面按照道路的设计线性(位置)和设计横断面(几何尺寸)要求开挖或堆填而成的岩土结构物;②路面是在路基顶面用各种混合料铺筑而成的层状结构物。
路基和路面工程是道路工程的主要组成部分,其特点是:(1) 路基工程的土方量很大,而路面结构在道路造价中所占比重很大;(2) 路基与路面工程是一项线性工程,公路沿线地形起伏、地质、地貌、气象特征多变,造成了路基与路面工程复杂多变的特点。
2. 路基路面的性能要求包括哪几个方面(1) 承载能力:路基路面结构承受荷载的能力;(2) 稳定性:在降水、高温、低温等环境作用下仍能保持其原有特性的能力; (3) 耐久性:在车辆荷载的反复作用与大气水温周期性的重复作用下的性能变化特性; (4) 表面平整度:路面表面纵向凹凸量的偏差值; (5) 路面抗滑性:路面表面抗滑能力的大小。
3. 为什么要特别重视路基的稳定性路基稳定性受哪些因素影响(1) 处于不稳定的路基结构会导致路基失稳,从而引发滑坡或坍塌等病害出现。
(2) 路基稳定性受地理条件、地质条件、气候条件、水文和水文地质条件、土的类别等因素的影响。
4. 路面结构为什么要进行分层设计水泥混凝土路面和沥青混凝土路面如何分层设计(1) 行车荷载和自然因素对路面的影响,随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变化。
因此,对路面材料的强度、抗变形能力和稳定性的要求也随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变化。
通过沥青路面结构应力计算结果可以发现,荷载作用下垂直应力z σ,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变小,水平拉应力r σ一般为表面受压和底面受拉,剪切应力zr τ先增加后减小。
为适应这一特点,路面结构通常是分层铺筑。
(2) 按照使用要求、受力状况、土基支承条件和自然因素影响程度的不同进行分层,通常按照各个层位功能的不同,划分为三个层次,即面层、基层和路基(垫层)。
路基路面工程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绪论道路主要是由路基和路面组成的。
路基是在地表按照道路路线位置和一定技术要求开挖或堆填而成的岩土结构物。
路面是在路基顶面行车部分用各种坚硬材料铺设的层状结构物。
路基路面的基本要求:1、路基整体应稳定牢固2、路基上层应密实均匀3、路面结构应坚强耐久4、路面表面应平整抗滑路基的断面型式:路堤、路堑、半填半挖路基路堤:指基身顶面高于原地面的填方路基,有一般路堤、浸水路堤、陡坡路堤、高大路堤等基本形式。
路堑:全部为挖方的路基称为路堑,有全路堑、半路堑、半山洞三种型式。
半填半挖:整个横断面上既有填方又有挖方的路基零填路基:不填不挖路基路面结构层,分为面层、基层、垫层面层:直接同车轮和大气相接触的结构层,应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和气候稳定性,耐久、防渗,表面还应有良好的平整度和粗糙度。
路面的使用品质主要取决于面层。
水泥混凝土面层应设置纵、横向接缝,以减小伸缩变形和翘曲变形受阻而产生的内应力,并满足施工需要。
面层表面应具有一定横向坡度,以利排水。
基层:主要承受由面层传下来的行车荷载竖直力的作用,并把它扩散到垫层和土基。
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足够的水稳性垫层:当路基水温状况不良和土基湿软时,在路基和基层之间加设垫层,起排水、隔水、防冻、防污、扩散应力等作用路基路面工程的特点:1、线性工程,流动性大2、永久建筑,占地多3、类型繁多,施工协作要求高4、施工周期长5、干扰因素多6、经济影响巨大路路面设计的内容:勘察设计、路基设计、路面设计、设计方案比选路基路面建筑的内容:准备工作、路基施工、路面施工、质量控制和检验第二章行车荷载分析汽车对路基路面的重力作用,包括自重和载重第三章自然因素的影响自然因素对路基路面体系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适度和温度公路自然区划以自然气候因素的综合性和主导型相结合为原则一级自然区的筑路特点:I区——北部多年冻土区:采用保护多年冻土的原则,宁填勿挖。
采取保温措施,以防路基热融沉陷。
Ⅱ区——东部温润季冻区防治冻胀和翻浆,采取隔温、排水和截断毛细水上升。
路基路面知识点完整版
填空题:1.挡土墙分类:(1)按支挡结构的位置不同:路堑挡土墙、路堤挡土墙、路肩挡土墙、山坡挡土墙等.(2)按支挡结构的墙体材不同:石砌挡土墙、混凝土挡土墙、钢筋混凝土挡土墙、砖砌挡土墙、木质挡土墙和钢板墙等。
(3)根据其结构形式育作用机理可分为:重力式挡土墙、悬臂式挡土墙、扶壁式挡土墙、锚杆式挡土墙。
2.挡土墙构成:常用的石砌挡土墙及钢筋混凝土挡土墙,一般由墙身、基础、排水设施与伸缩缝等构成.3.路基地下水的排水设施有哪些:常用的路基地下排水设备包括:盲沟、渗沟、渗水隧洞和渗井等.对于流量大的地下水,应该设置专用地下管道.4.水泥、沥青路面常见的破坏形式:(1)水泥路面的常见破坏形式有:裂缝、板边缘和角隅的破坏、接缝的损坏、板面磨损和错台等.破坏形式分为四类:裂缝类、变形类、接缝损坏类、表面损坏类.(2)沥青路面的常见损坏现象有裂缝(横向,纵向及网状裂缝)、车辙、松散、剥落和表面磨光等。
5.路面的分类:柔性基层沥青路面、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组合式基层沥青路面、复合式路面(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
6.路基地面排水设备:常用的路基地面排水设备包括边沟、截水沟、排水沟、跌水沟和急流槽等,必要是好友渡槽、倒虹吸及积水池等。
7.路基按干湿程度分类:分为干燥、中湿、潮湿、过湿四类。
名词解释:1.面层、基层、垫层:(1)面层:面层是直接同行车和大气接触的表面层次,他承受较大的行车荷载的垂直力、水平剪切力和冲击力的作用,同时还受到降水的侵蚀和气温变化的影响。
(2)基层:基层主要承受由面层传来的车辆荷载的作用力,将垂直力扩散到下面的垫层和土基中去,承受拉应力的作用并维持良好的耐久性。
(3)垫层:垫层介于路基和基层之间,他的主要功能是改善土基的湿度和温度状况,另一方面是将基层传递下来的车辆荷载应力加以扩散,以减小路基产生的应力和变形。
为保证面层和基层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不受土基水温状况变化所造成的不良影响,必要时设置垫层。
路基路面工程知识点总结
前言路线:空间线(平面、纵面),决定行车的安全、舒适、经济、快捷;路基:按照路线位置和技术要求修筑的作为路面基础的带状构造物;(承受荷载)路面:用硬质材料铺筑于路基顶面的层状结构;(承受荷载)三者的关系:路线的确定应考虑路基的稳定性;路面位于路基之上,强度和稳定性相互影响和维护。
第一章总论1路基路面工程特点①土石方工程量大,耗费大量材料,造价较高②施工工艺较简单,但季节性强,讲究工序③涉及面广: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影响,变异性和不确定性大(水文地质情况复杂,气候多变)2工程上对路基路面的要求(1)对路基的要求:整体稳定;足够的强度,允许小变形;水温稳定性(2)对路面的要求:强度与刚度——承载能力;稳定性;耐久性;表面平整度;表面抗滑行性能;沙尘,噪音低综上:路基路面工程的基本性能:承载能力、稳定性、耐久性、表面平整度、表面抗滑性3影响路基路面稳定的因素自然因素:地理条件:平原(保证排水设计和最小填土高度)山岭地质条件:岩石种类、层理、倾向、夹层、断层气候条件:温度、湿度日照、风力(材料老化和地下水位水文和水文地质条件:地表、地下材料类别:砂类土、粘性土、粉性土人为因素:设计(合理与否);施工方法和养护与管理措施4路基土的分类及工程性质巨粒土、粗粒土、细粒土、特殊土巨粒土:高的强度和稳定性填筑路基和砌筑边坡砾石混合料(级配良好):强度、稳定性、密实度高;填筑路基、铺筑中级路面、高级或次高级的基层或底基层砂土:无塑性,透水、粘性小,易松散,但压实后稳定性好强度大、水稳定性好;压实困难(振动法、掺入少量粘土)砂性土:粗细搭配,级配好,强度和稳定性高,理想的路基填筑材料粉性土:水稳定性差,毛细现象、易冻胀翻浆,不可用,需处理粘性土:粘性大,颗粒细,毛细现象,透水性差,可塑性强,干燥强度大,遇水承载力降低充分压实和良好的排水设计,可保证路基稳定重粘土:不透水,粘聚力强,施工干燥时,难以破碎;不可用5冻胀:积聚于面层下的水结冰后体积增大,使路基隆起而造成的路面开裂等破坏现象。
路基路面工程知识点
路基路面工程知识点1路基路面工程的特点与性能要求?特点:路线长、工程量大。
性能要求:承载能力、稳点性、耐久性、表面平整度、路面抗滑性2路基分为上路床(30cm)、下路床(50cm),上路堤(70cm)和下路堤;路面结构按层位功能的不同分为:面层、基层、功能层;路面分类从结构的力学特征可分为沥青混凝土路面、复合式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三类3公路自然区划的三个原则:a道路工程特征相似的原则:即同一区划内,同样的自然因素下筑路具有相似性b地表气候区化差异性原则:纬度和海拔高度有差异性c自然气候因素既有综合又有主导作用的原则4一级区划的标志:均温等值线和三阶梯的两条等高线二级区划主要指标是潮湿系数K,潮湿系数k等于年降雨量R与年蒸发量Z之比5我国公路依据土的组成特征分为:巨粒土、粗粒土、细粒土和特殊土四类。
特殊土(不能做路基)包括黄土膨胀土红粘土盐渍土和冻土。
土作为路基建筑材料,砂类土最优,黏质土次之,粉质土属于不良材料6路基工作区:在路基某一深度Za处,车轮荷载引起的垂直应力与路基土自重引起的垂直压应力之比大于0.1范围称为路基工作区。
公式Za=7路基平衡湿度状况分为潮湿、中湿、干燥三类。
潮湿类路基的湿度由温度和地下水控制,干燥类路基的湿度由气候因素控制,中湿兼受两者控制。
8路基抗变形能力参数:路基回弹模量、路基反应模量、加州承载比。
路基回弹模量E作为路基的刚度指标。
新建公路路基回弹模量设计值E。
=Ks×Kn×Mr9路基的类型:路堤、路堑和填挖结合路基路基附属设施:取土坑和弃土堆、护坡道和碎落台、堆料坪和错车道10路基病害的防治原则:需要遵循以下路基设计原则和施工原则:a设计:正确设计路基横断面,并与路线设计相结合,比绕危险地质构造避免深挖高填,正确进行排水设计b施工:选择良好的路基填料,必要时进行稳定处理,按正确的填筑方式施工,保证压实度达到要求11一般路基设计包括:a选择路基断面形式,确定路基宽度与路基高度b选择路堤填料与压实标准c确定边坡形状和坡率d确定路基排水系统布置和排水结构设计e坡面防护与支挡结构设计f 附属设施设计12边坡坡率的大小,取决于边坡的土质、地质构造及水文条件等自然因素和边坡高度13路基边坡稳定系数K=R/T(抗滑力与下滑力之比)工程上一般规定K≥1.15~1.45,车辆荷载换算高度h=14地面排水设施:a边沟b截水沟c排水沟d跌水与急流槽e倒虹吸与渡水槽地下排水设施:a暗沟b渗沟c渗井15坡面防护有:植被防护(种草铺草皮植树)、工程防护(抹面防护喷浆干砌片石护面护面墙)16冲刷防护:堤岸防护与加固设施分为直接和间接两类。
(完整word版)路基路面工程知识点,推荐文档
第一章1. 按照技术等级,公路分为哪几类?公路交通荷载等级有哪几类,划分依据是什么?答: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等外公路)沥青路面的交通荷载等级分为四类:轻交通、中等交通、重交通、特重交通。
划分依据:设计车道累计当量轴载作用次数(次/ 车道)和每车道、每日平均大型客车及中型以上的各种货车交通量[辆/ (d •车道)]。
水泥混凝土路面分为五类:极重、特重、重、中等、轻。
划分依据:设计基准期内设计车道临界荷位处所承受的设计轴载累计作用次数。
2. 名词解释:“7918”网答:7条首都放射线、9条南北纵向线、18 条东西横向线3. 路面结构层次答:面层、基层和路基(垫层)第二章1. 路基填料选择依据的指标是什么?答:CBR(填料最小强度)值2. 什么是路基的水温状况?水温共同作用对路基的典型影响是什么?答:路基的水温状况:湿度和温度变化对路基产生的共同影响。
冻胀和翻浆。
积聚的水冻结后体积增大,使路基隆起而造成面层开裂,即冻胀现象。
在交通繁重的地区,经重车反复作用,路基路面结构会产生较大的变形,严重时,路基土以泥浆的形式从胀裂的路面缝隙中冒出,形成了翻浆。
3. 路基干湿类型划分为哪几种,分别对应于哪种情况?我国路基设计规范要求的路基干湿类型是什么?怎么确定路基的湿度状况?答:潮湿、中湿、干燥。
干燥:路基干燥稳定,路面强度和稳定性不受地下水和地表积水影响。
中湿:路基上部土层处于地下水或地表积水影响的过渡带区内。
潮湿:路基上部土层处于地下水或地表积水毛细影响区内。
规范108 页4. 名词解释:路基工作区答:汽车荷载通过路面传递到路基的应力与路基土自重力之比大于0.1 的应力分布深度范围。
5. 表征土基承载能力的参数有哪些?含义分别是什么?答:路基回弹模量、路基反应模量、加州承载比。
路基回弹模量:路基、路面及筑路材料在荷载作用下产生的应力与其相应的回弹应变的比值。
路基反应模量:压力与弯沉之比。
路基路面工程 知识点复习
第一章路基工程总论1、路基的概念路基是在天然地表面按照道路的设计线形和设计断面(几何尺寸)的要求,开挖或堆填而成的岩土结构物。
路基是路面的基础,是公路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路基作为路面的支承结构物,与路面共同承受交通荷载的作用;路基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
2、路面的概念路面是路基顶面的行车部分用各种混合料铺筑而的层状结构物。
路面一般由面层、基层、底基层、路基组成;路面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足够的强度、刚度,其表面还应满足平整、抗滑和排水的要求;各级公路的行车道、路缘带、匝道、变速车道、爬坡车道、硬路肩和应急停车带等均应铺筑路面。
面层:面层是直接同行车及大气接触的表面层次,它承受较大行车荷载的垂直力、水平力和冲击力的作用;因受到降雨的浸蚀和气温变化的影响,同其它层次相比,它应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抗变形能力和较好的水稳定性与温度稳定性,且应耐磨、不透水;表面还应有良好的抗滑性与平整度基层(基层的最下层为底基层):主要承受由面层传来的车辆荷载垂直力并将其扩散到下面的垫层及土基,因此,它也应具有足够的强度与刚度,并应具有良好的扩散应力的能力;基层受大气影响较面层小,但仍可能受地下水及面层渗入雨水的浸湿,故也应具有足够的水稳定性;为保证面层平整,它还应具有较好的平整度。
垫层:垫层介于基层和土基之间,它可改善土基的湿度和温度状况、使面层与基层免受土基水温状况变化的不良影响或保护土基处于稳定状态;同时,也可扩散基层传递的荷载应力、减小土基的应力与变形,并可阻止路基土挤入基层。
按其作用可分为排水层、隔离层、防冻胀层等。
路基处于下列状况的路段应设置垫层:地下水位高,排水不良,路基经常处于潮湿状态的路段;排水不良的土质路堑;有裂隙水,泉眼水等水文不良情况的岩石挖方路段;季节性冰冻地区可能产生冻胀的中湿、潮湿路段;基层可能受污染的路段。
对路基路面整体性能要求:承载能力稳定性耐久性表面平整度表面抗滑性能影响路基路面稳定性的因素:地理条件地质条件气候条件水文和水文地质条件土的类别由于湿度与温度变化对路基产生的共同影响称为路基水温状况。
路基路面工程(B)题目(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路基路面工程试题一、名词解释:1.车轮轮迹横向分布系数:它为路面横断面上某一宽度范围内实际受到轴载作用数占通过该车道断面的总轴数的比例。
2.设计弯沉:它是根据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上预测通过的累计当量轴次、公路等级、面层和基层的类型而确定的路面弯沉实际值,是路面厚度计算的主要依据。
3.劲度模量:就是材料在给定的荷载作用时间和温度条件下应力与总应变的比值。
4.弯沉综合修正系数:因理论假设与实际路面工作状态的差异,而形成沥青路面实测弯沉值与理论计算值不等,而采用弯沉综合修正系数予以修正,它是实测弯沉值与理论弯沉值之比。
5.半刚性基层:采用无机结合料稳定粒料或土,且具有一定厚度的基层结构。
6.当量轴次:按路面损坏等效原则,将不同车型、不同轴载作用次数换算成与标准轴载BZZ-100相当轴载作用次数。
7.翘曲应力:水泥混凝土路面面板,当板顶与板底存在温度差,其胀缩变形不同时,因板的自重、地基反力和相邻板的嵌制作用,使板翘曲变形受阻,从而在板内产生的应力称为翘曲应力。
8.CBR:是美国加利福利亚州提出的一种评定土基及路面材料承载能力的指标,采用高质量标准碎石为标准,用对应于某一贯入度的土基单位压力P与相应贯入度的标准压力的比值表示CBR值。
9.累计当量轴次:按路面损坏的等效原则,将不同车型,不同轴载作用次数换算与标准轴载BZZ-100相当轴载作用次数,再根据确定的交通量年平均增长率r和设计年限计算的累计当量轴次。
10.沥青混凝土路面:是指用沥青混凝土作面层的路面。
11.疲劳破坏:结构在低于极限强度的荷载应力作用下,随着荷载作用次数的增加而出现的破坏现象。
12.临界荷位:刚性路面进行应力计算时,选取使面板内产生最大应力或最大疲劳破坏的一个荷载位置。
现行设计规范采用混凝土板纵缝边缘中部作为临界荷位。
13.标准轴载:路面设计以汽车双轮组单轴载100KN为标准轴载,用BZZ-100表示,需要将混合交通的各种轴载和通行次数按照等效损坏的原则换算为标准轴载的通行次数。
路基路面知识点整理 (1,2,3章)知识交流
路基路面知识点整理(1,2,3章)路基路面工程知识点(第1.2.3章)By Bosco 1.P3 公路自然区划:一级区划根据地理、地貌、气候、土质等因素划分成7个大区。
二级区划以气候和地形为主导。
三级区划以行政区域为界限。
2.P26 土的分类:①巨粒土(漂石土、卵石土)②粗粒土(砾类土、砂类土)③细粒土(粉质土、黏质土、有机质土)④特殊土(盐渍土)3.P3 路面的基础结构是路基,路基应该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
4.P3 以回弹模量作为评价路基强度与稳定性的力学指标5.P7 路基和路面的关系:路基是路面结构的基础,稳固而又稳定的路基为路面结构长期受汽车荷载提供重要保证,而路面结构层的存在又保护了路基,使之避免了直接经受车辆和大气的破坏作用,长期处于稳定状态。
6.路基路面的性能要求:①承载能力②稳定性③耐久性④表面平整度⑤路面抗滑性7.P9 路基横断面包括路基和路面结构两部分8.P10 路基可分为:上路床、下路床、上路堤和下路堤9.路基宽度=路面宽度10.P10 填方路基结构0-30cm称为路床,30-80cm为下路床,80-150cm为上路堤,150cm以下为下路堤。
11.P11 路面横断面:槽式横断面、全铺式横断面12.P11 路拱横坡度的目的:为了保证路面上雨水的及时排出,减少雨水对路面的浸润和渗透,保持路面结构强度,路面表面应做成直线形(等级高的路面)或抛物线形(等级低)的路拱。
13.P12 沥青混凝土和水泥混凝土的路拱平均横坡度为1%-2%,常取2%14.路肩横坡度一般较路面横坡大1%,但对于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应采取相等15.P12 图1-716.路面结构按各个层位功能分为:面层、基层、路基(垫层)17.面层受行车、大气作用、降水侵蚀和气温变化,受垂直力、水平剪切力冲击力,应该具备较高的结构强度,较高变形能力,水稳定性,和温度稳定性,表面还有良好的抗滑性。
18.路面面层类型:①沥青混凝土和水泥混凝土路面(优点:路面平整度好,强度高,稳定性好,使用寿命长能适应繁重的交通量,养护费用少,运输成本低。
路基路面工程知识点总结
影响路基路面稳定的因素1、地理条件2、地质条件3、气候条件4、水文和水文地质条件 5,路基土的类别公路自然区划的原则1、道路工程相似性原则2、地表气候区划差异性原则3、自然因素中既有综合又有主导作用的原则一级区划依据:1、全年均温-2℃等值线,1月份0℃均温等值线 2、1000m、3000m两条等高线 3、黄土高原的筑路特殊性二级区划划分的主要指标:1、潮湿系数 2、地貌,气候特征,自然病害因素Ⅱ区——东部温润季冻区:主要矛盾是冬季冻胀,春季翻浆,夏季水毁。
路基路面采用隔温排水措施防冻胀和翻浆。
路基采用稳定土做防冻层。
Ⅵ——西北干旱区:该区气候干旱,高山区有风沙流,沙漠区有风蚀砂埋灾害,筑路难度大,要采取防风雪,防风砂措施细粒土:(小于0.074mm的颗粒)质量大于总质量50%的土总称为细粒土,细粒土中粗粒组(2~60mm颗粒)质量小于总质量25%的土称为细粒土冻土可分为多年冻土,隔年冻土,季节冻土三类路基水温状况:由于湿度与温度变化对路基产生的共同影响称为路基的水温状况路基临界高度H:与分界稠度相对应的路基离地下水位或地表积水水位的高度称为路基临界高度路基破坏原因:1、不良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 2、不利的水文与气候因素 3、设计不合理 4、施工不符合规定路基病害的防治:1、正确设计路基横断面 2、选良好路基用土,对路基上层做稳定处理 3、正确填筑方法,保证压实度 4、提高路基,防止水从侧面进入路基工作区 5、正确进行排水设计 6、设隔离层,隔温层,砂垫层 7、边坡加固,修挡土结构物,土体加筋,提高整体稳定性对路基的基本要求:1、具有足够的整体稳定性 2、具有足够的强度 3、具有足够的水温稳定性路基工作区:在路基某一深度处,当车轮荷载引起的垂直应力与路基土自重引起的垂直应力相比所占比例很小(1/10—1/5),该深度范围内的路基称为路基工作区文克勒地基:假设地基上任一点的反力与该点的挠度成正比,而与其他点无关,即土基相当于由互不联系的弹簧组成加州承载比CBR:承载力以材料抵抗局部荷载压力变形的能力表征,并采用高质量标准碎石为标准,相对比值即为CBR值路基土的回弹模量常采用的方法主要有现场实测法,查表法,室内实验法,换算法路基横断面的典型形式可归纳为路堤,路堑,填挖结合三类路基横断面设计内容:1、选择路基断面形式,确定路基宽度,高度 2、选择路堤填料,压实标准 3、确定边坡形式,坡度 4、路基排水系统布置和排水结构设计 5、坡面防护与加固设计 6、附属设施设计路基尺寸由宽度,高度,边坡坡度三者构成路基宽度为行车道路面及其两侧路肩宽度之和路基高度是指路堤的填筑高度和路堑的开挖深度,是路基设计高程和地面设计高程之差(18m<x 土质路堤 20m<x 石质路堤)为高路堤 20m<x 路堑为深路堑废方一般应选择路旁低洼地,就近弃堆路旁弃土堆要求:要求堆弃整平,顶面具有适当横坡,并设平台,三角土块及排水沟,宽度d与地面土质有关,最小3m,最大可按路堑深度加5m,即d≥H+5m,积砂或积雪地段的弃土堆,宜有利于防砂防雪,可设在迎面一侧,并具有足够距离影响路基边坡稳定性的因素:1、边坡土质 2、水的活动 3、边坡的几何形状 4、活荷载增加 5、地震及其震动荷载边坡稳定性分析:力学分析法,工程地质比拟法力学分析法假定:1、破裂面以上的不稳定土体沿破裂面做整体滑动,不考虑其内部的应力分布不均和局部移动 2、土的极限平衡状态只在破裂面上达到3、为简化计算,用力学分析法进行边坡稳定性分析时,通常按平面问题来处理直线法适用于砂和砂性土(两者合称砂类土),土的抗力以内摩擦力为主,黏聚力甚小,边坡破坏时,破裂面近似平面选择路堑横断面的边坡形式,一般采用:直线形,折线形,台阶形浸水路堤的特点:1、稳定性受水位降落的影响 2、稳定性与路堤填料透水性有关陡坡路堤:当路堤修筑在陡坡上,且地面横坡度大于1:2或在不稳固的山坡上时,称为陡坡路堤怎样验算陡坡路堤的稳定性?1、直线法 2、折线法:滑动面为多个坡度的折线倾斜面时,将滑动面上土体折线划分为若干条块,自上而下分别计算每个土体的剩余下滑力,根据最后一块的剩余下滑力的正负值确定地基整体稳定性,剩余下滑力等于或小于0时,认为稳定,大于0时则不稳定,必须采取稳定措施路基路面排水的任务:路基排水任务:将路基范围内的土基湿度降低到一定的限度以内,保持路基常年处于干燥状态,确保路基具有足够的强度与稳定性路面排水任务:就是及时排除路面及渗入路面结构内的水分,减少对行车安全和路面强度与稳定性的不利影响边沟布设要求与要点:依据沿线具体条件,选用标准横断面形式,不能与其他人工沟渠合并使用,不宜过长,就近排水,必要时设置涵洞,边沟纵坡一般与路线纵坡一致,平坡边沟宜不小于0.5%的纵坡,特殊情况容许采用0.3%,边沟口间距宜减短,特殊路段边沟特殊设计排水沟布设要求与要点:可根据当地地形等条件而定,离路基尽可能远,距路基坡脚不宜小于2m,平面上要直捷,转弯做圆顺,弧形,半径不宜小于10—20m,连续长度要短,一般不超过500m倒虹吸与渡水槽:当水流需横跨路基,同时受到设计高程的限制,可以采用管道或沟槽,从路基底部或者上部架空跨越,前者称为倒虹吸,后者称为渡水槽常用的路基地下排水结构物有盲沟,渗沟,渗井路面表面排水设计应遵循的原则:1、雨水通过路面横坡向两侧排走,避免路面积水 2、在不受雨水冲刷情况下,采用横向浸坡排水 3、在受水流冲刷时,路肩外侧边缘设拦水带,汇集路面水通过泄水口排离路堤 4、设置拦水带路面,拦水带内水面在高速,一级公路上不得漫过右侧车道外边缘,二级及以下不得漫过右侧车道中心线路面内部排水系统设置条件:1、年降水量为600mm以上的湿润多雨地区,路床由渗透系数不大于10^(-4)mm/s的细粒土填筑的高速公路,一级或者重要的二级公路 2、路基两侧有滞水,可能渗入路面结构内 3、重冻土地区,路床为粉性土的潮湿路段 4、现有公路路面改建或路基改善工程,需排除积滞在路面结构内的水常用的坡面防护设施有植物防护(种草,铺草皮,植树等)和工程防护(抹面,喷浆,勾缝,石砌护面等)堤岸防护直接措施包括植物防护,石砌防护或者抛石与石笼防护,以及必要时设置的支挡按墙的位置,挡土墙可分为路堑墙,路肩墙,路堤墙和山坡墙等类型薄壁式挡土墙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包括悬壁式和扶壁式两种主要形式悬壁式挡土墙由立壁和底板组成,有三个悬壁,即立壁,趾板和踵板挡土墙的设置场合:1、路基位于陡坡地段或沿石风化的路堑边缘地段 2、为避免大量挖方及降低边坡高度的路堑地段可能产生坍方,滑坡的不良地质路段 4、水流冲刷严重或长期受水浸泡的沿河路基地段 5、为节约用地,减少拆迁或少占农田的地段 6、为保护重要建筑物,生态环境或其他特殊需要的地段常用的重力式挡土墙一般是由墙身,基础,排水设施,沉降缝与伸缩缝组成挡土墙的设计原则:1、整个挡土墙或挡土墙的一部分作为刚体失去平衡 2、挡土墙构件或连接部件因材料承受的强度超过极限而破坏,或因过量塑性变形而不适于继续承载 3、挡土墙结构变为机动体系或局部失去平衡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是指挡土墙出现什么状态时,即认为超过了正常使用极限状态:1、影响正常使用或外观变形 2、影响正常使用或耐久性的局部破坏(包括裂缝) 3、影响正常使用的其他特定状态挡土墙的验算:1、挡土墙稳定性验算(抗滑,抗倾覆) 2、基底应力及合力偏心验算 3、墙身截面强度验算增加挡土墙稳定性的措施:1、增加抗滑稳定性的方法(1、设置倾斜基底 2、采用凸榫基础) 2、加抗倾覆稳定性方法(1、展宽墙趾 2、改变墙面及墙背坡度 3、改变墙身断面类型)折线形墙背的土压力计算方法:1、延长墙背法 2:力多边形法浸水地区,地震地区挡土墙设计同一般地区挡土墙设计有何区别与联系?路基施工的基本方法:人工及简易机械化,综合机械化,水力机械化和爆破方法等路基施工的一般程序:1、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2、路基施工的基本工作 3、路基工程的检查和验收路堤填筑基本方案:1、分层填筑法正确的分层填筑方案应满足1、不同土质分层填筑 2、透水性差的土填筑在下层时,其表面应做成一定的横坡,以保证来自上层透水性填土的水分及时排除 3、为保证水分蒸发和排除,路堤不宜被透水性差的土层封闭 4、根据强度与稳定性要求,合理安排不同土质的层位5、为防止相邻两段用不同土质填筑的路堤在交接处发生不均匀变形,交接处做成斜面,并将透水性差的土填在斜面下部2、竖向填筑法3、混合填筑法路基开挖基本方案:1、横向全宽挖掘法 2、纵向挖掘法 3、混合法影响压实效果的主要因素:内因指土质和湿度,外因指压实功能及压实时的外界自然和人为的其他因素等控制最佳含水量ω0压实的土基,其强度和稳定性最好,如果以ωk为准,经管相应的Ek最高,但饱水后的Es却大大降低,水稳性极差,这就是选用γ0及相应的ω0作为控制土基压实指标的机理所在土基压实类型:碾压式,夯击式,振动式三大类压实操作时宜先轻后重,先慢后快,先边缘后中间(超高路段则宜先低后高)压实度K就是现行规范的路基压实标准路面要求:1、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2、具有足够的稳定性 3、具有足够的耐久性 4、具有足够的表面平整度 5、具有足够的表面抗滑性 6、具有足够的不透水性 7具有低噪声及低扬尘性通常路面横断面分为槽式和全铺式两种通常路面结构划分为面层,基层,垫层三个层次垫层功能:是改善土基的湿度和温度状况,保证面层和基层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不受土基影响,同时还起到将基层传下的车辆荷载应力进一步加以扩散,减小土基顶面应力和竖向变形的作用路面划分为柔性路面,刚性路面,半刚性基层路面纯碎石强度形成原理:嵌锁型原则,级配原则碎砾石基层是用尺寸均匀的碎砾石作为基本材料,以石屑,黏土或石灰土作为填充结合料,经压实而成的结构层泥灰结碎石基层是以碎石为集料,用一定数量的石灰和土作粘结填缝料的结构层石灰稳定类基层强度形成原理:离子交换作用,结晶硬化作用,火山灰作用,碳酸化作用石灰土基层的作用: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有一定的抗弯强度,强度随龄期逐渐增加,用于各类路面基层或底基层,水稳定性差不用于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基层,必要可做底基层石灰稳定土基层缩裂防治:1、控制压实含水率 2、严格控制压实标准 3、温缩的最不利季节是材料处于最佳含水率附近,而且温度在0℃~10℃时 4、干缩的最不利情况是石灰稳定土成型初期,初期养护防止干晒 5、石灰稳定土施工结束及早铺筑面层,减轻干缩裂隙 6、掺加集料满足最佳组合,提高强度,稳定性,抗裂性 7、防止基层反射裂缝:设置联结层,铺筑碎石隔离过渡层水泥稳定类基层:在粉碎的或原状松散的土中,掺入适当水泥和水,按照技术要求,拌和摊铺,在最佳含水率时压实及养护成型,抗压强度符合要求,以此修建的路面基层称为水泥稳定类基层水泥稳定类基层强度影响因素:1、土质 2、水泥的成分和剂量 3、含水率4、施工工艺过程石灰煤渣土:二渣中掺入一定量的粗集料便称为三渣,掺入一定量的土便称为石灰煤渣土石灰粉煤灰基层是用石灰和粉煤灰按一定的配比,加水拌和,摊铺,碾压及养生而成型的基层二灰土基层:在二灰中掺入一定量的土,加水拌和,摊铺,碾压及养生成型的基层称为二灰土基层按施工工艺沥青路面分为层铺法,路拌法,厂拌法沥青玛蹄脂碎石路面:是指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做面层或抗滑层的路面,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是以间断级配为骨架,用改性沥青、矿粉及木质纤维素组成的沥青玛蹄脂为结合料,经拌和,摊铺,压实而形成的一种构造深度较大的抗滑面层沥青路面一般不宜铺筑在纵坡大于6%的路段上沥青路面对路基的要求:1、路基要有尽可能高的强度 2、路基要有尽可能高的稳定性沥青路面对基层的要求:1、具有足够的强度和适宜的刚度 2、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3、表面必须平整,密实,拱度与面层一致 4、与面层结合良好 5、有较小的干燥收缩温度收缩变形,以减少发射裂缝沥青混合料的组成结构形态有:密实悬浮结构,骨架空隙结构,密实骨架结构沥青混合料抵制破坏的三个方面:剪切强度,断裂强度,临界应变车辙的形成机理及影响因素:车辙主要发生在高温季节,在渠化交通的重交通道路上,有三种类型:失稳型车辙,结构型车辙,磨耗型车辙沥青路面低温开裂的预防措施:注意沥青的油源,在严寒地区采用针入度较大、黏度较低的沥青,满足夏季要求,选用温度敏感性小的沥青有利于减小沥青路面的温度裂缝,采用吸水率低的集料,粗集料吸水率要小于2%,采用100%轧制碎石集料拌制沥青混合料,控制沥青用量在马歇尔最佳用量±0.5%范围内对裂缝影响小,保证高温稳定性,采用应力松弛性能好的聚合物改性沥青,掺加纤维,使用改性沥青提高沥青路面水稳定性技术措施:1、完善路面结构排水系统 2、选用黏度大的沥青和表面活性成分含量高的沥青 3、满足各项指标的前提下,尽量选择SiO2含量低的碱性集料,还可以掺入外掺剂 4、施工保持集料干燥,无杂质,拌和充分,摊铺不产生离析,保证压实要求影响沥青路面疲劳的因素:1、荷载条件 2、材料性质 3、环境条件沥青面层施工要点:沥青路面的抗弯强度较低,要求路面基础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所以要掌握路基土的特性充分压实,对软弱土基或翻浆路段,须预先加以处理,寒冷地区设置防冻层,提高基层的水稳性采用结合料处治的整体性基层,还可以在沥青面层下设置沥青混合料联结层,采用较薄的沥青面层时,特别是在旧路面上加铺面层时,要采取措施加强面层与基层之间的粘结,防止沥青面层的剥落,推挤,拥包等破坏沥青路面施工质量管理和检查项目有:施工质量管理有:对厚度,平整度,宽度,高程,压实度,横向偏位检查项目有:1、高温稳定性检测 2、水稳定性检测 3低温抗裂稳定性检测 4渗水性能检测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方法:经验法,力学—经验法我国路面设计以双轮组单轴载100KN为标准轴载,以BZZ—100表示我国规范规定,当量轴载换算分三种情况:1、当以弯沉值和沥青层的层底拉应力为设计指标时,按式(11-1)完成轴载当量换算,且轴载小于25KN的忽略不计2、当以半刚性材料结构层的层底拉应力为设计指标时,按式(11-3)完成轴载当量换算,且轴载小于50KN忽略不计3、对于贫混凝土基层以拉应力为设计指标时,按式(11-5)进行轴载当量换算沥青路面结构设计应遵循的原则:1、保证路面表面使用品质长期稳定 2、路面各结构层的强度,抗变形能力与各层次的力学响应量相匹配 3、充分利用当地材料,节约外运材料,做好优化选择,降低建设与养护费用沥青路面的基层按材料和力学特性的不同可以分为柔性基层,半刚性基层,刚性基层半刚性基层主要采用水泥,石灰或工业废渣等无机结合料,对级配集料作稳定处理的基层结构垫层可分为:防水,排水,防污,防冻垫层沥青路面层间结合:1、沥青面层与基层之间应设置透层沥青或黏层沥青 2、沥青面层由两层或三层组成又不能连续摊铺时,则在铺上层前清理下层表面有害物质,设粘层沥青 3、透层沥青,粘层沥青,单层表面处治下封层,稀浆封层下封层的材料规格,用量应根据地区气候特点,施工季节,结构类型选定新建路面厚度设计程序:1、根据设计任务书要求按设计回弹弯沉和容许拉应力两个设计指标,分别计算设计年限内的标准轴载累计当量轴次,确定交通等级,面层类型,计算设计弯沉值Ld和容许弯拉应力σr 2、按路基土类与干湿类型及路基横断面形式,沿线把路基分段,确定各段回弹模量E0 3、参考地区经验,拟定路面结构组合与厚度方案,根据选用材料进行配合比设计,测定各结构层材料的抗压回弹模量与抗拉强度,确定各结构层的设计参数Ei,σspi 4计算路面结构表面弯沉值Ls以及结构层层底弯拉应力σm 5根据设计指标,采用多层弹性体系理论设计程序计算路面结构设计层的厚度,若不能满足设计弯沉和层底拉应力的要求,调整组合,重新确定参数满足为止 6、季节性冰冻地区验算防冻层厚度 7技术比较优选方案路面状况调查工作包括:1、交通调查 2、路基状况调查 3路面状况调查4、路面修建和养护历史调查混凝土路面优点:强度高,稳定性好,耐久性好,有利于夜间行车混凝土路面缺点:对水泥和水的需求量特别大,有接缝,开放交通迟,修复困难横缝有缩缝,胀缝,施工缝特殊部位混凝土路面的处理:1、混凝土路面与桥涵,通道及隧道等固定构造物相衔接的胀缝无法设置传力杆时,可在毗邻构造物的板端部内配置双层钢筋网2、混凝土路面与桥梁相接应符合以下规定:桥头设有搭板时,应在搭板与混凝土面层板之间设置长6~10m的钢筋混凝土面层过渡板,未设搭板时,混凝土面层与桥台之间设置长10~15m的钢筋混凝土面层板 3、混凝土路面与沥青路面相接时,设置不小于3m的过渡段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准备工作:1、选择施工器械 2、选择混凝土拌和场地3、进行材料实验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4、基层的检查与整修混凝土路面的施工程序:1、安装模板 2、设置传力杆 3、混凝土的拌和与运送 4、混凝土摊铺和振捣 5、接缝的设置 6、表面整修 7、混凝土的养生与填缝我国目前采用的摊铺机具与摊铺方式包括滑模摊铺,轨道摊铺,碾压摊铺,三辊轴摊铺,手工摊铺三辊轴机组铺筑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流程为:布料→密集排振→安装拉杆→人工补料→三辊轴整平→(真空脱水)→(精平饰面)→拉毛→切缝→养生→(硬刻槽)→填缝横向缩缝,即假缝用:压缝法,切缝法冬季低温施工措施:1、采用高等级快凝水泥,掺入早强剂,增加水泥用量 2、加热水和集料 3、混凝土整修完毕后,表面应覆盖蓄热保温材料,必要时加盖养生暖棚夏季高温施工措施:1、对湿混合料,在运输途中要加以遮盖 2、各道工序应紧凑衔接,尽量缩短施工时间 3、搭设临时性的遮光挡风设备,避免混凝土遭到烈日暴晒并降低吹到混凝土表面的风速,减少水分蒸发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受力特点:1、混凝土的强度和模量远大于基层和土基的强度和模量 2、水泥混凝土本身的抗压强度远大于抗折强度 3、基层表面与路面板间摩擦力较小 4、板块厚度相对于平面尺寸较小,板块在荷载作用下的挠度很小 5、混凝土板在自然条件下,存在沿板厚方向的温度梯度,会产生翘曲现象,如果受到约束,会在板中产生翘曲应力 6、荷载多次重复作用,温度梯度也反复变化,混凝土板有疲劳现象胀缩应力:当气温缓慢变化时,板内温度均匀升降,也面板沿断面的深度均匀胀缩翘曲应力:由于混凝土板,基层,土基的导热性能较差,当气温变化较快时,使板顶面与底面产生温度差,因而板顶与板底的胀缩变形大小不同水泥混凝土路面可靠度设计内容:1、路面结构层组合设计 2、混凝土面板厚度设计 3、混凝土面板的平面尺寸与接缝设计 4、路肩设计 5、普通混凝土路面的钢筋配筋率设计混凝土板厚度设计过程:1:收集并分析交通参数 2、初拟路面结构 3、确定材料参数 4、计算荷载疲劳应力 5、计算温度应力 6、检验初拟路面结构路面使用性能包括功能,结构,安全三个方面平整度测定方法:断面类平整度测定,反应类平整度测定路面结构的损坏状况从三方面进行描述:损坏类型,损坏严重程度,出现损坏范围或密度横向裂缝出现原因及防治对策:出现原因:主要是半刚性基层材料的温缩和干缩特性引起的反射裂缝,沥青混合料自身的抗裂缝性降低使其随温度变化而产生的温缩裂缝,在构造物或台背与路段交接处,填挖方结合部,软土地基与非软土地基交界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变化处等因地基引起的差异沉降导致基层的开裂,并反射到沥青面层,形成横向裂缝对策:合理材料及配合比,合理路面厚度,加强质量控制,压实加固,合理施工组织车辙出现原因及防治对策:车辙产生原因: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不当,高温稳定性差,易产生流动性车辙,基层施工质量差或道路整体强度不足,产生结构性车辙,在施工过程中片面追求平整度而放松压实度,使路面空隙率偏大,在通车后,行车造成压密性车辙防治对策:合理选结构形式,沥青厚度,采用高质量,高黏度重交通道路沥青,选优质矿料,选合理级配提高嵌挤能力,提高压实度,做封层,透层,治理超限,超载车辆我国现行的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范通常根据工程量规模大小,技术的难易程度将沥青路面的养护维修作业分为小修保养,中修,大修和改建,“重修理,轻预防”。
路基路面工程知识点概括
1:路基病害防治:正确设计路基横断面;2:选择良好的路基填料,必要时进行稳定处理;3:采用正确的填筑方法,充分压实;4:适当提高路基,防止水分从侧面渗入或从地下水位上升进入到路基工作区范围;5:正确进行排水设计;6:必要时设置隔离层隔绝毛细水上升,设置隔温层减少路基冰冻和水分累计,设计砂垫层以疏干土基;7:采取边坡加固、修筑支挡结构物、土体加筋等技术,提高整体稳定性二:路基的主要病害1.路基沉陷:(1)自身压缩沉陷(2)天然地基承载力不足引起的沉陷。
2.边坡滑塌3.碎落和崩塌4.路基沿山坡滑动5.不良地质和水文条件造成的路基破坏。
边坡稳定性计算方法:土质:直线,圆弧;石质:工程地质比拟法六:软土地基稳定性验算根据计算过程参数选择不同,可分为:总应力法,有效固结法,有效应力法七:浸水路堤的边坡稳定性计算,假定滑动面为圆弧,最危险的滑动面经过坡脚。
计算方法有:假象摩擦角法,悬浮法和条分发八:软土地基处理方法:1、换填土层法2、砂垫层法3、反压护道法4、排水固结法5、挤密桩(砂桩)、石灰桩6、重锤夯实法7、化学加固法8:分阶段施工法9:现场监测八:出现第二破裂面的条件:1.墙背或假想墙背的倾角必须大于第二破裂面角,即墙背或假想墙背不妨碍第二破裂面出现;2.在墙背或假想墙背面上产生的抗滑力必须大于其下滑力,使破裂棱体不会沿墙背或假想墙背下滑;十路基压实的意义与机理:路基压实的重要性:提高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提高路基承载能力,提高道路整体承载能力,减少病害,延长道路使用寿命。
机理:土是三相体,在压实机具的短时间载或振动荷载作用下,土体颗粒安生重新排列组合,单位体积内固体颗粒增加,孔隙率减小,土的单位重量提高,形成密实整体,最终导致强度增加,稳定性提高影响压实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土质、含水量、压实机具、压实方法2.翘曲应力: 水泥混凝土路面面板,当板顶与板底存在温度差,其胀缩变形不同时,因板的自重、地基反力和相邻板的嵌制作用,使板翘曲变形受阻,从而在板内产生的应力称为翘曲应力。
科技大学路基路面考试基础知识(全)
基础知识1、路基路面的功能和要求:概念:道路主要是由路基和路面组成的。
路基是在地表按照道路路线位置和一定技术要求开挖或堆填而成的岩石结构物。
路面是在路基顶面行车部分用各种坚硬材料铺设的层状结构。
功能:有了路基路面,车辆才能沿着预定的路线,通畅、快速、安全、舒适、经济地运行。
基本要求:1)路基整体应稳定牢固;2)路基上层应密实均匀;3)路面结构应坚强耐久;4)路面表面应平整抗滑;2.路基的断面形式:路堤(一般路堤、浸水路堤、陡坡路堤)——(填方路基)、路堑(全路堑、半路堑、半山洞)、半填半挖路基。
3.路面结构层,按其层位和作用,可分为:面层、基层和垫层路基的干湿类型分为:干燥、中湿、潮湿和过湿四大类。
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路床:路床是路面的基础,是指路面结构层底面以下80cm深度范围内的路基部分。
路床分上、下两层:路面结构层底面以下0-30cm深度范围内的路基称为上路床;路面结构层底面以下30-80cm深度范围内的路基称为下路床。
2. 面层:直接与行车和大气接触的表面层次。
与基层和垫层相比,承受行车荷载较大的垂直压力、水平力和冲击力的作用,还受降水和气温变化的影响。
应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抗变形能力和水温稳定性,耐磨,不透水,表面还应具有良好的平整读和粗糙度。
3.路基干湿类型:路基的干湿类型是指路基在最不利季节所处的干湿状态。
路基的干湿类型划分为干燥、中湿、潮湿和过湿四类。
4.路基工作区:在路基的某一深度处,当车辆荷载引起的垂直应力与路基路面重量引起的自重应力之比很小,仅为1/10—1/5时,车辆荷载引起的应力可以忽略不计,该深度范围内的路基称为路基工作区。
5.最佳含水量:使土体产生最大干密度时的含水量,称之为最佳含水量。
二、简答题1.路基横断面形式有哪些类型?答题要点:路基横断面形式分为路堤、路堑和半挖半填路基三种类型。
路堤是指路基设计标高高于原地面标高需要借土填筑而形成的填方路基;路堑是指路基设计标高低于原地面标高需要实施开挖而形成的挖方路基;如果路基一侧填筑而另一侧开挖,则称为半挖半填路基。
《路基路面工程》知识要点
《路基路面工程》学习要点1、路面的分级与分类。
分级:高级,次高级,中级,低级分类:柔性路面,刚性路面,半刚性路面2、路面结构层次及作用。
按层位功能的不同,划分为三个层次:面层:承受行车荷载的垂直力、水平力和冲击力。
基层:承受有面层传来的车辆荷载的垂直力,并将力扩散到下面的垫层和土基中去。
垫层:改善土基温度和湿度状况。
3、基本概念:磨耗层:指的是面层顶部用坚硬的细粒料和结合料铺筑的薄结构层。
其作用是改善行车条件,防止行车对路面的磨损,延长路面的使用周期。
保护层:在磨耗层上用砂土材料铺成厚度不超过1CM 的薄结构层,其作用是保证路面的平整度。
二渣:石灰煤渣二渣土:石灰煤渣土三渣:石灰煤渣一定量的粗集料三渣土:石灰煤渣一定量的粗集料土二灰:石灰粉煤灰二灰土:石灰粉煤灰土蠕变:当应力为一恒定值时,应变随时间逐渐增加的现象。
应力松弛:当应变为一恒定值时,应力随时间而衰减的过程。
劲度模量:一定时间(t)和温度(T)条件下,应力与总应变的比值。
车辙:一般是在温度较高的季节,车辆反复碾压下产生塑性流动而逐渐形成的渠化交通引起的沥青路面损坏类型之一设计弯沉值:临界荷位:路面板产生最大应力荷载的地方一般为纵向边缘中部4、常见的几种碎(砾)石路面的强度形成原理。
1.纯碎石材料按嵌挤原则产生强度,它的抗剪强度主要取决于剪切面上的法相应力和材料内摩擦角.2.土-碎石混合料,含土量少时,也是嵌挤原则产生强度;当含土量大时,则按密实原则形成强度.取决于内磨阻力和粘结力的大小.5、半刚性基层及其特点半刚性基层主要采用水泥,石灰或工业废渣等无机结合料,对级配集料做稳定处理的基层结构.具有稳定性好,抗冻性能强,结构本身自成板体等特点,但其耐磨性差,因此广泛用于修筑路面结构的基层和底基层.6、石灰稳定土、水泥稳定土强度形成原理。
石灰稳定土:在土中参入适量石灰,并在最佳含水率下拌匀压实,使石灰与土发生一系列的物理化学作用,从而使土的性质发生根本的变化。
路基路面知识点整理
CH1路基路面基本要求承载能力(包括强度和刚度),稳定性,耐久性,表面平整度,表面抗滑性能路基土分类及特点巨粒土,强度和稳定性高,用以填筑路基是良好材料,亦可用于砌筑边坡级配良好的砾石混合料,密实度好,强度稳定性均能满足要求,除填筑路基外,可用于铺筑中级路面,适当处理,可铺筑高级路面的基层、底基层砂土,无塑性,透水性强,毛细上升高度小,内摩擦系数较大,强度、水稳定性较好,黏结性差,易于松散,压实困难,但充分压实后,压缩变形小,稳定性好粉性土,毛细作用强烈,毛细上升高度大,在季节性冰冻地区易冻胀翻浆,属不良公路用土黏性土,细颗粒多,土内摩擦系数小,黏聚力大,透水性小,吸水性大,毛细现象明显,可塑性好,在适当含水率时充分压实并设置良好排水,也能筑成稳定路基重黏土,不透水,黏聚力特强,塑性很大作为路基建筑材料:砂土>黏性土>粉性土公路自然区划目的、原则和分级目的,因为我国地域辽阔,多山,自北向南分处寒带、温带、热带,自然因素变化极为复杂,这些差异都同公路质量密切相关,为区分各地自然区域筑路特性,制定《公路自然区划标准》原则1)道路工程特征相似原则2)地表气候区划差异性原则3)自然气候因素既有综合又有主导作用原则分级一级I,北部多年冻土区II,东部温润季冻区III,黄土高原干湿过渡区IV,东南湿热区V,西南潮暖区VI,西北干旱区VII,青藏高寒区二级,以潮湿系数为依据,分为6个等级,并结合各大区地理、气候特征、地貌类型等因素进一步分为33个二级区和19个副区三级,是二级的进一步划分1)水热,地理,地貌为依据2)地表的地貌,水文,土质为依据路基干湿类型区分类型,干燥,中湿,潮湿,过湿路基临界高度,与分界稠度相对应的路基离地下水位或地表积水水位的高度H已建工路,平均稠度法(P17)新建公路,临界高度法(P18)路面结构分层及层位功能划分原因,行车荷载和自然因素对路面的影响随路面结构深度增加而逐渐减弱划分依据,为适应影响因素深度变化规律,路面结构按照使用要求,受力状况,土基支承条件和自然因素影响程度不同进行划分内容,按层次功能不同分为面层,基层和垫层路面等级与分类等级,高级,次高级,中级,低级分类,柔性,刚性,半刚性CH2标准轴载,我国路面设计所用的单轴双轮组轴载100KN的设计轴载轴载等效换算原则1)换算以达到相同临界状态为标准2)对某一种交通组成,不论以哪种轴载的标准进行轴载换算,由换算所得轴载次数计算的路面厚度相同累计当量轴次,按弯沉等效或拉应力等效原则,将不同车型,不同轴载作用次数换算为与标准轴载100KN相当的轴载作用次数路基工作区,当路基某深度Z a处车轮荷载引起的垂直应力σz仅为路基土自重引起的垂直应力σb 的1/10~1/5时,该深度Z a范围内的路基土基回弹模量,用以反映土基在瞬间荷载作用下的可恢复变形性质的物理系数地基反应模量,用温克勒地基模型描述土基工作状态时,表征土基承载力的参数加州承载比,一种评定土基及路面材料承载能力的指标,等于材料抵抗局部荷载压入变形的能力与作为标准的高质量标准碎石的相对比值路基的主要病害类型路基沉陷,路基表面在垂直方向产生较大沉落边坡滑塌,1)溜方 2)滑坡碎落和崩塌路基沿山坡滑动不良地质和水文条件造成的路基破坏CH3路基典型横截面形式路堤,矮路堤,高路堤,一般路堤路堑,全挖路基,台口式路基,半山洞路基填挖结合,一般填挖路基,矮挡墙路基,护肩路基,砌石护坡路基,砌石护墙路基矮路堤,h<1.0~1.5m高路堤,h>18m(土质)20m(石质)一般路堤,h=1.5~18m路基宽度,行车道路面及其两侧路肩宽度之和b路基边坡坡度,H/b之比值路基高度,路堤填筑高度和路堑开挖深度,路基设计高程和地面高程之差H/b=1:0.5 路堑边坡(1:n)H/b=1:1.5 路堤边坡(1:m)一般路基设计主要内容1)选择路基断面形式,确定路基宽度和高度2)选择路堤填料与压实标准3)确定边坡形状与坡度4)路基排水系统布置和排水结构设计5)坡面防护与加固设计6)附属设施设计土质路基压实机理及影响压实的因素压实度,路堤填土需分层压实,现场达到的密度与室内标准压实密度比值影响因素,1)压实土特性 2)压实标准CH4路基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分类,直线,曲线,折线工程地质法,力学分析法,图解法直线和曲线滑动面法直线,边坡稳定主要靠内摩擦支撑,失稳土体滑动面近似直线形态曲线,土体具有一定黏结力,边坡滑动面呈曲面CH5路基防护与加固的目的,为确保路基的强度与稳定性路基防护与加固的主要措施1)边坡坡面防护2)沿河路堤防护与加固3)湿软路基的加固处治坡面植物防护种类及适用条件种类,种草,铺草皮和植树适用于坡高不大,边坡比较平缓的土质坡面,H/b=1:1.0~1:2.0坡面工程防护种类与适用条件1)抹面防护,适用于石质挖方坡面,岩石表面易受风化,但较完整,尚未剥落的新坡面2)喷浆,适用于易风化而坡面不平整的岩石挖方边坡3)比较坚硬的岩石坡面,视缝隙深浅与大小,可用灌浆、勾缝或嵌补等4)护面墙,适用于封闭各种软质岩层和较破碎的挖方边坡CH6挡土墙,为防止土体坍塌而修筑的,主要承受侧向土压力的墙式建筑物分类,按设置位置分,1)路堑挡墙 2)路堤挡墙 3)路肩挡墙 4)山坡挡墙主动土压力,当挡土墙向外移动时,土压力随之减小,直到墙后土体沿破裂面下滑而处于极限平衡状态,作用于墙背的土压力被动土压力,当挡土墙向土体挤压移动时,土压力随之增大,土体被推移向上滑动处于极限平衡状态,土体对墙的抗力静止土压力,墙处于原来位置不动,介于二者之间的土压力重力式挡土墙验算内容稳定性验算,1)抗滑稳定性验算 2)抗倾覆稳定性验算增加稳定性措施1)增加抗滑稳定性,①设置倾斜基底②采用凸榫基础2)增加抗倾覆稳定性,①展宽墙趾②改变墙面及墙背坡度③改变墙身断面类型CH7路基路面排水的目的和意义将路基范围内的土基湿度降低到一定限度以内,保持路基常年处于干燥状态,确保路基路面具有足够的强度与稳定性路基地面排水设备1)边沟,用以汇集和排除路基范围内和流向路基的少量地面水设置在挖方路基的路肩外侧或低路堤的坡脚外侧,多与路中线平行2)排水沟,主要用于引水,将路基范围内各种水源的水流,引至桥涵或路基范围之外的指定地点设置位置可根据需要并结合当地地形等条件而定,离路基尽可能远些,距路基坡脚不宜小于2m 3)截水沟,用以拦截并排除路基上方流向路基的地面路径,减轻边沟水流负担,保证挖方边坡和填方坡脚不受水流冲刷设置在挖方路基边坡坡顶以外,或山坡路堤上方的适当地点路基地下排水设备1)暗沟,充填碎、砾石等粗粒材料并铺以倒滤层的排水设备,排水能力小,不宜过长用以拦截流向路基的层间水,防止路基边坡滑坍和毛细水上升危及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2)渗沟,采用渗透方式将地下水汇集于沟内,并通过沟底通道将水排至指定地点用于降低地下水或拦截地下水3)渗井,当地下存在多层含水层,其中影响路基的上部含水层较薄,排水量不大,且平式渗沟难以布置,可设置渗井将路基范围内的上层地下水,引入更深的含水层中,以降低上层地下水位或全部排除CH8土质路基施工基本方法1)人工及简易机械化 2)综合机械化 3)水利机械化 4)爆破法路基压实的意义和机理及影响因素路基施工破坏土体的天然状态,致使结构松散,颗粒重新组合,为使路基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必须予以压实1)内因,土质和湿度2)外因,压实功能,及压实时外界自然和人为的其他因素最佳含水量,在一定压实条件下干中毒最大值相对应的含水率CH10.11碎、砾石路面的概念及强度构成机理概念,指水结碎石路,泥结碎石路面及密级配的碎(砾)石路面等由材料的黏结力和内摩阻角所表征的内摩擦力所决定的颗粒之间的连结强度,即构成了路面材料的结构强度CH12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的概念及特点概念,在粉碎的或原状松散的土中掺入一定量的无机结合料和水,经拌合得到的混合料在压实与养生后,其抗压强度符合规定要求的材料特点,稳定性好,抗冻性能强,结构本身自成板体,耐磨性差半刚性基层,由于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的刚度介于柔性路面材料和刚性路面材料之间,称此为半刚性材料,以此修筑的基层或底基层称为半刚性基层(底基层)石灰稳定类基层,在粉碎的土和原状松散的土中掺入适量石灰和水,按一定技术要求,经拌合,在最佳含水率下摊铺、压实及养生,其抗压强度符合规定要求的路面基层水泥稳定类基层,在粉碎的土和原状松散的土中掺入适量水泥和水,按一定技术要求,经拌合,在最佳含水率下摊铺、压实及养生,其抗压强度符合规定要求的路面基层二灰稳定基层,由石灰、粉煤灰及土三种无机材料,按一定比例加水,经拌合,在最佳含水率下摊铺、压实及养生,其抗压强度符合规定要求的路面基层CH13沥青路面基本特性分类按强度构成原理,1)密实型 2)嵌挤型按施工工艺,1)层铺法 2)路拌法 3)厂拌法按技术特性,1)沥青混凝土 2)热拌沥青碎石 3)乳化沥青碎石4)沥青贯入式 5)沥青表面处治概念,用沥青材料作结合料黏结矿料修筑面层与各类基层和垫层所组成的路面结构特性1)足够的力学强度,能承受车辆荷载施加到路面上的各种作用力2)一定的弹性和塑性变形能力,能承受应变而不破坏3)与汽车轮胎附着力较好,保证行车安全4)有高度减振性,使汽车快速行驶平稳而低噪声5)不扬尘,易清扫和冲洗6)维修工作简单,可再生利用损坏类型1)裂缝,①横向裂缝②纵向裂缝③网状裂缝2)车辙,温度较高的季节,车辆反复碾压下产生塑性流动而逐渐形成3)松散剥落,沥青与矿料黏附性较差,在水或冰冻作用下,沥青从矿料表面剥离所致4)表面磨光,车轮反复滚动摩擦作用内在,集料质地软弱,缺少棱角,或矿料级配不当,粗集料尺寸偏小,细料偏多,或沥青用量偏多等基本要求,1)高温稳定性 2)低温抗裂性 3)耐久性 4)抗滑能力 5)防渗能力CH14沥青路面设计内容1)原材料的调查与选择2)沥青混合料配合比及基层材料配合比设计3)各项设计参数测定与选定4)路面结构组合设计5)路面结构层厚度验算及路面结构方案必选设计理论及方法,1)经验法 2)力学-经验法轴载当量换算公式设计年限累计当量标准轴载数计算沥青路面结构组合设计面层层次划分,单层,双层(表面层,下面层),三层(表面层,中面层,下面层)基层1)柔性基层,采用沥青处治的级配碎石和无结合料的级配碎石修筑基层2)半刚性基层,采用水泥、石灰或工业废渣等无机结合料,对级配集料作稳定处理的基层3)刚性基层,采用低强度等级混凝土修筑基层混凝土板,铺筑沥青面层垫层,1)防水垫层 2)排水垫层 3)防污垫层 4)防冻垫层我国沥青路面设计方法双圆垂直均布荷载作用下的多层弹性体系理论设计指标,路表面回弹弯沉值,沥青混凝土层弯拉应力,半刚性及刚性材料基层弯拉应力新建沥青路面厚度计算步骤 P401路表设计弯沉值l d计算CH15水泥混凝土路面优点1)强度高 2)稳定性好 3)耐久性好 4)有利于夜间行车缺点1)水泥和水的需要量大 2)有接缝 3)开放交通较迟 4)修复困难水泥混凝土路面构造接缝分类,横向接缝(缩缝,胀缝,施工缝),纵缝布设原则CH16水泥混凝土路面轴载换算原则,计算方法,公式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方法临界荷位设计理论与设计指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变形累积;3)车辆渠化交通的荷载磨耗- -磨耗型车辙。 车辙形成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①初始阶段的圧密过程 ②沥青混合料的侧向流动 ③矿质集 料的的重新排列及矿质骨架的破坏 27.沥青路面设计的内容: ①结构组合设计 ②材料组成设计 ③厚度设计验算 ④结构方案比 选 ⑤路肩构造设计 ⑥排水系统设计 28.沥青路面按强度构成原理分为密实型和嵌挤型两大类;按施工工艺可分为层铺法、路拌 法和厂拌法 3 类;按路面技术特性分为沥青混凝土、热拌沥青碎石、乳化沥青碎石、沥青贯 入式、沥青表面处治五种。 29.层铺法修筑的沥青路面包括沥青路面处治和沥青贯入式两种;路拌沥青面层,通过就地 拌和,沥青材料在矿料中分布比层铺法均匀,可以缩短路面的成型期,但因所用的矿料为冷 料,需使用粘稠度较低的沥青材料,故混合料的强度较低;厂拌法分为热拌热铺和热拌冷铺 两种,其使用较粘稠的沥青材料,且矿料经过精选,因而混合料质量高,使用寿命长,但修 建费用也较高。 30.沥青混合料压实影响因素:压实温度、压实速度、压实应力(功) 、沥青用量等。 31.按密实原则和嵌挤原则构成的沥青混合料的典型结构类型有三种:密实悬浮结构、骨架 空隙结构、骨架密实结构。 32.沥青混合料的强度取决于集料颗粒间的摩擦力和嵌挤力、沥青胶结料的黏结性以及沥青 与集料之间的黏附性。 33.冬季气温低,沥青混合料黏滞度高,松弛时间长,显示弹性性质;夏季黏滞度低,松弛 时间大大降低,则为弹、黏、塑性,取决于作用时间。 34.沥青混合料的抗拉强度同沥青的性质、沥青含量、矿质混合料的级配、测试时的温度、 加载速度等因素有关。 35.影响沥青混合料抗弯拉强度的因素:沥青的性质、沥青的用量、矿料的性质、混合料的 均匀性、荷载重复次数、加载速度、温度状况等。 36.高温稳定性不足:有车辙、推移、拥包、搓板、泛油等病害产生。 37.我国沥青路面一般采用半刚性基层沥青面层,基层强度高,因此一般不会出现结构性车 辙;由于面层集料一般采用玄武岩,因此磨耗性车辙也少见;所以一般为失稳性车辙,因此 必须提高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即提高黏结力和内摩阻力。即: i)从集料方面:集料破碎面多,石质坚硬,具有良好的表面纹理和粗糙度; 集料级配良好,有足够数量粗集料形成空间骨架结构; 配合比设计合理,注重压实; ii)从沥青方面:使用黏度高的改性沥青或添加纤维; 提高沥青材料的黏稠度; 控制沥青与矿粉的比值,严格控制沥青用量。 38.沥青路面存在两类低温开裂形式: ①低温缩裂:降温时沥青混合料的体积收缩,温度应力超过混合料极限抗拉强度,裂缝 由上而下发展; ②温度疲劳裂缝: 路面在低于极限抗拉强度的温度应力反复作用下开裂, 发生在温度频 繁变化的地区; 39.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评价方法:①单轴压缩试验 ②马歇尔试验 ③蠕变试验 ④轮辙试 验 ⑤简单剪切试验 40.沥青混合料低温抗裂性能评价方法: ①间接拉伸试验 ②直接拉伸试验 ③蠕变试验 ④约 束试件温度应力试验 ⑤应力松弛试验 ⑥弯曲破坏试验 41.沥青路面低温开裂的影响因素:沥青性质、气温状况、沥青老化程度、路基的种类和路
路基路面工程小知识点
1.选用标准轴载的原因: 作用在路面的设计荷载千变万化, 一般选用一种轴载作为路面结构设计的标准轴载, 其 他各种轴载按照一定原则换算成标准轴载。 2.轴载换算的基本原则: ①等破坏原则: 同一种路面结构在不同轴载作用下在使用末期达到相同的损伤程度 (破 坏状态) ; ②等厚度原则:不同标准轴载设计的路面结构厚度相同。 3.沥青路面有两个轴载换算公式;一个是以弯沉为指标的(4.35) ;一个是以弯拉应力为指标 的(8) 。 4.交通荷载分级原因: 由于不同等级道路承受不同的交通荷载作用, 为了判别道路承受荷载的轻重, 公路 《沥 青路面设计规范》和《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分别进行了交通荷载等级的划分。沥 青路面交通荷载具体分级为轻交通、中等交通、重交通、特重交通;水泥路面交通荷载具体 分级为极重、特重、重、中等、轻。 5.疲劳:路面材料在循环加载下,在某点或某些点产生局部损伤,在一定循环次数后形成裂 纹,并进一步扩展直到完全断裂的现象称为疲劳。 疲劳破坏:在低于材料强度极限的循环加载作用下,材料发生破坏的现象称为疲劳破坏。 疲劳强度:是指材料在多次循环加载作用下出现疲劳破坏所对应的应力(应变)称为疲劳强 度或疲劳应变。疲劳极限:当重复荷载作用次数为无限大时的最大应力(应变)值即称为疲 劳极限。疲劳寿命:材料在疲劳破坏时所作用的应力(应变)循环次数称为疲劳寿命 疲劳曲线:将重复拉应力 r 与一次加载破坏的极限拉应力的比值(称为应力比)或重复拉应 变εr 作为纵坐标,绘制出 r/ f 或εr 与重复作用次数 Nf 的关系曲线,即称为疲劳曲线。 6.我国确定道路等级时规定的标准车型是小客车。 7.我国沥青路面采用抗压回弹模量和劈裂强度进行设计计算, 沥青混合料的弯沉计算时抗压 回弹模量的试验温度为 20℃、弯拉验算时抗压回弹模量的试验温度为 15℃、劈裂强度的试 验温度也为 15℃。水泥混凝土路面则采用材料的弯拉弹性模量。 8.路面材料参数主要包括泊松比和模量,泊松比一般较稳定。路面材料的模量值是表征材料 刚度特性的指标,常用的测试方法有单轴压缩试验、直接劈裂试验、弯拉试验等。 9.沥青路面基层在承载中起主要作用,而水泥路面基层的承载相对次要,主要起提供稳定、 耐久的下部支撑的作用。 10.基层作用:承上启下 基层类型:按刚度差异分为三类:柔性基层、半刚性基层和刚性基层。 ①柔性基层包括碎石类材料和沥青稳定碎石; ②半刚性基层指的是以石灰、粉煤灰或水泥等无机结合料稳定或综合稳定土; ③刚性基层则是指碾压混凝土、贫混凝土和水泥混凝土。 11.基层类型:按结合料类型分为三类: ①无结合料的碎石类材料(如:级配碎石) ; ②无机结合料的半刚性材料(如:水泥稳定碎石、二灰稳定碎石、石灰土等) ; ③采用沥青(有机)结合料的沥青稳定碎石等 12.级配碎石柔性基层可以减少、延缓沥青面层裂缝;半刚性基层是主要的路面结构基层形 式;级配碎石基层路面结构抗车辙性能不比半刚性结构差;为提高结构寿命,柔性基层的沥 青层厚度满足要求。
13.由于半刚性基层材料的抗拉强度远小于其抗压强度,因此抗拉强度(劈裂强度)是路面 结构设计的主要指标,抗压强度是材料组成设计的主要指标。 14.半刚性基层修建初期,半刚性材料同时受到干燥收缩和温度收缩的综合作用。经过一定 龄期的养生,半刚性材料的变形以温度收缩为主。 15.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的温缩影响因素: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温度收缩的大小与结合料类 型和剂量、被稳定材料的类别、粒料含量、龄期等有关。 16.稳定细粒土如石灰土、水泥土、石灰水泥土及二灰土不宜用作高等级道路沥青路面的基 层,原因在于: ①稳定细粒土的干缩和温缩性均较稳定粗粒土的干缩和温缩性大很多, 因此稳定细粒 土基层可能会产生相对更加严重的收缩裂缝,并反射到沥青面层上形成反射裂缝; ②裂缝产生后,雨水的浸入会加剧沥青路面的病害; ③稳定细粒土基层对施工环境和工序的要求更加严格, 会导致施工污染或者施工质量 差等不利情况。 17.石灰稳定不但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而且也具一定的抗弯强度,且强度随龄期逐渐增加。 因此,一般可用于低等级公路的基层或底基层。 18.石灰稳定土因其水稳定性较差,不应做高速公路或一级公路的基层,必要时可以用作底 基层。在冰冻地区的潮湿路段以及其他地区的过分潮湿路段,也不宜采用石灰土做基层。 19.影响石灰稳定材料强度的因素:土质、石灰质量、石灰剂量、含水量、密实度、石灰土 的龄期、养生条件(温度与湿度) 20.石灰稳定类基层反射裂缝的防治: (1)设置联结层; (2)铺筑碎石隔离过渡层; (3)提 高沥青下面层抗裂性能 21.水泥稳定类一般可用于路面结构的基层和底基层,但水泥土禁止作为高速公路或一级公 路路面的基层,只能用做底基层。 22.水泥稳定类基层具有良好的整体性、足够的力学强度、抗水性和耐冻性。其初期强度较 高,且随龄期增长而增长,应用范围很广。 23.影响水泥稳定土强度的因素:土质、水泥的成分和剂量、含水量、施工工艺及养生。 24.沥青路面的优缺点(与普通水泥路面相比) : (1)表面平整无接缝、行车较舒适; (2)结构较柔,振动小,行车稳定性好; (3)车辆与路面的视觉效果好; (4)施工期短、施工成型快,能够迅速交付使用(在机场跑道、高速公路上尤其需要) ; (5)易于维修,可再利用; (6)强度和稳定性受基层、土基影响较大; (缺点) (7)沥青混合料力学性能受温度影响大; (缺点) (8)沥青会老化,沥青结构层易出现老化破坏。 (缺点) 25.裂缝按表观形态分有:横裂、纵裂、网裂、块裂、不规则裂缝等。 产生原因: 横向裂缝:分荷载型和非荷载型,非荷载型又分为沥青面层缩裂和基层反射裂缝。荷载型 因拉应力超过材料疲劳极限引起, 从下向上发展; 非荷载型沥青面层缩裂因冬季沥青材料收 缩产生的应力大于材料强度引起,反射裂缝因基层收缩开裂向面层延伸引起。 纵向裂缝:路面分幅摊铺时,接缝未处理好;路基原因等引起失稳。 网裂:上述裂缝未及时处理,水渗入所致;结构强度不足;沥青老化等 26.车辙是沥青路面的主要破坏型式 ,对于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车辙主要发生在中面层或 沥青表层。原因:1)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不足,塑性变形累积;2)路面结构及况、基层所用材料的特性、行车的状况等。可采取的预 防措施:1)使用稠度较低、温度敏感性低的沥青; 2)使用含腊量低的沥青,使用应力松 弛性能好的改性沥青,掺加纤维;3)使用较细的混合料类型,设置应力吸收层。 42.沥青路面水稳定性评价方法:①煮沸试验 ②浸水马歇尔试验 ③冻融台座试验法 ④浸水 间接拉伸试验 ⑤冻融劈裂试验 ⑥浸水车辙试验 43.沥青路面疲劳性能影响因素:①加载条件 ②材料性质 ③环境温度 44.沥青路面的耐老化性能主要影响因素: 沥青性能、环境情况(光,氧,水,荷载) 、混 合料形态(空隙率等)老化原因:胶质、芳香分和饱和分(挥发)含量减小,沥青质含量增 加;空气的氧化作用,使沥青组分发生变化;沥青分子结构的硬化(聚合作用) 。导致沥青 使用性能变坏,从而影响了路面的耐久性。 45.沥青路面的破坏:疲劳、开裂、车辙、推挤 ①控制疲劳的指标 应变 应力 弯沉(我国) ②控制开裂的指标 应变 应力 ③控制车辙的指标 RD,土基顶面压应变 ④控制推挤的指标 剪切应力或剪切应变 46.我国公路沥青路面设计采用双圆垂直均布荷载作用下的多层弹性层状体系理论,以设计 弯沉值为路面整体刚度的设计指标。 对沥青混凝土面层和整体性材料的基层、 底基层应进 行层底拉应力的验算,城市道路尚须进行沥青面层的剪应力验算。 47.路面结构层的厚度的确定应满足结构整体刚度(即承载力)与沥青层或半刚性基层、底 基层抗疲劳开裂的要求。 48.水对路面的影响: 1)降低路面材料强度; 2)加快路面材料损坏; 3)唧浆、冲刷; 4)使路面因支撑不足而出现疲劳损坏。 49.普通混凝土路面的特点: (1)强度高(抗压强度、抗弯拉强度) (2)稳定性好(水稳定性? 温度稳定性?) (3)耐久性好(疲劳性能 使用 20~40 年或更长) (4)夜间行车效果好 (5)使用初期养护费用少(但是后期比较高) 50.普通混凝土路面的缺点: (1)初期造价高(目前与进口沥青比造价已不高,且沥青路面使用寿命也长,因此单位 年费用更低) ; (2)对水泥和水需求量大,总体污染(水泥生产) ; (3)噪声大、行驶舒适性差(尤其是错台后) ; (4)有接缝(受力薄弱、行车舒适性差、易进水) ; (5)修筑周期长,开放交通迟(维修交通影响大) ; (6)养护维修困难; (7)对路基沉降均匀性要求高。 51.引起水泥混凝土路基不均匀支承的可能原因及处治措施: 1)不均匀沉陷:压实不均匀、填挖结合处理不佳、路基未充分固结(施工期沉降不稳 定) ; 2)不均匀冻胀:含水量在等温面分布不均匀、土质不均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