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 11《台阶》教案
人教部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语文第11课《台阶》教案

-学会运用修辞手法,提高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生活中事物的观察与思考能力;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生活的热爱,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4.课文内容:
-了解台阶的历史、功能及其在生活中的作用;
-学习作者如何通过对台阶的描述,表达自己的情感与观点。
最后,关于教学反思,我认为还应包括对课堂时间的把控。今天的教学过程中,时间安排较为紧张,导致一些环节显得有些匆忙。在以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意时间的分配,确保每个环节都能充分展开,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和消化所学内容。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本,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课文《台阶》的基本内容。这是一篇通过对台阶的描述,表达作者对生活的感悟的文章。通过学习,我们可以了解到台阶在生活中的意义及其象征。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的具体描述。分析作者如何通过对台阶的描绘,展现自己的情感与观点。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词汇、修辞手法和文章结构这三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修辞手法的识别与应用,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二、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
-通过学习《台阶》,使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句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运用修辞手法,丰富自己的写作风格。
2.思维发展与提升:
-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生活中事物的习惯,提高思维的敏捷性与灵活性;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课文内容,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第11课《台阶》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河南省叶县教研室)

今天在教授《台阶》这一课时,我尝试了多种教学策略,希望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和象征手法。课后,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反思,有一些收获和感悟。
首先,我发现通过提问的方式导入新课很有效,学生们对于我提出的与生活相关的问题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这为接下来的课文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讲授过程中,我注意到学生们对“台阶”象征意义的理解存在一定难度,这是我需要在后续教学中重点关注和加强的地方。
在学生小组讨论中,我尽量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但在实际操作中,我发现自己在某些时候还是过于主导,可能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因此,我认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
最后,总结回顾环节,我强调了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运用,但从课后反馈来看,有些学生对文章主题和象征手法的理解仍不够深入。我打算在下一课时安排一次复习巩固,通过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文章结构分析以及“台阶”的象征意义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对比和具体例句分析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台阶”象征意义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小型的写作练习,尝试用象征手法表达自己的情感。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审美鉴赏能力与文化理解力。通过学习《台阶》,使学生能够:1.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把握文章主旨与作者情感,培养同理心;2.深化对字词句的理解与运用,增强语言表达能力;3.分析课文结构与写作手法,培养文学鉴赏能力;4.感悟“台阶”象征意义,增进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与尊重;5.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提升沟通协作与问题解决能力。以此,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终身学习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初中语文《台阶》教案

初中语文《台阶》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1.了解《台阶》这篇课文的内容和主题,理解其中的情感和思想内涵;2.掌握《台阶》中的重要词汇和短语,能够运用到实际写作中;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辨能力;4.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台阶》的情感和主题;2.掌握重要词汇和短语;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准备1.《台阶》课文;2.PPT课件;3.合作学习活动准备;4.学生课前阅读材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内容,激发学生对课文阅读的兴趣,并提出新的话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预习课文(10分钟)学生在课前已经阅读了课文《台阶》,在此环节,老师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和同学们进行讨论。
3. 阅读理解(20分钟)在此环节,老师将以小组形式进行阅读理解训练。
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分配一篇阅读题目,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文章后回答问题,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4. 分享讨论(10分钟)老师组织学生就阅读理解题目进行分享讨论,鼓励学生互相学习和交流,扩展学生的思维,并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较为复杂的部分。
5. 重点单词和短语学习(15分钟)老师引导学生注意课文中的重点单词和短语,并通过示范和示意图的方式进行讲解和学习,帮助学生掌握这些重点词汇和短语的用法和意义。
6. 合作学习活动(20分钟)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活动,在小组内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课文创作、表演或其他形式的展示,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并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7. 总结与展望(5分钟)老师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并展望下一节课的内容,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深入阅读和学习相关内容,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五、课后作业1.完成课后阅读材料;2.完成课堂上未完成的练习题;3.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台阶》教案设计

《台阶》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台阶》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分析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等途径,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作品,提高文学批评和创作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品所传达的人性关怀和社会思考,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人文素养。
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培养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简介《台阶》的作者背景和作品特点,引发学生对作品的兴趣。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介绍人物关系和故事情节。
2.2 课文分析分段阅读课文,引导学生关注关键词语和句子。
分析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如比喻、拟人等。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课堂导入以问题引导,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
引导学生思考作品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引发对作品主题的思考。
3.2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作品,提出问题并进行探讨。
第四章:作业与评价4.1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台阶》的读后感。
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观点,发挥个人创造力。
4.2 评价方式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作业评价:评估学生的读后感写作能力,关注其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课文文本提供《台阶》的文本材料,以便学生阅读和分析。
5.2 参考资料提供相关文学评论和作品分析,供学生参考和拓展思路。
5.3 教学工具使用多媒体设备,如投影仪和白板,进行教学展示和互动。
第六章:教学活动6.1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讨论和分析课文中的主题和人物关系。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主题或人物,进行探讨并准备进行分享。
6.2 角色扮演学生可以选择课文中的一个人物角色,进行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
通过扮演不同角色,深入理解人物性格和动机,并锻炼口语表达能力。
课文台阶的教案(优秀10篇)

课文台阶的教案(优秀10篇)篇一:课文《台阶》优秀教案篇一一、教学目的1、理解“父亲”这个中国农民的典型形象的特点及其意义。
2、培养阅读小说的能力——抓住关键语句,理解内容和人物情感。
3、理解作品围绕台阶选材、安排详略等写法。
4、感受父亲性格中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对待人生。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父亲”这个中国农民的典型形象的特点及其意义。
2、学习作者命题立意、组织材料的方法。
3、把握故事内容,分析父亲形象,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父亲形象的意蕴。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学习了《背影》一课,我们看到了一个在困顿中前行的父亲对儿女那深沉的爱。
今天,我们再从一个独特的视角,去感受父亲那深沉的精神世界。
我相信今天的学习,你一些定会对自己的父亲又有新的认识。
让我们一同走进李森祥的小说《台阶》。
(二)检查预习效果,感知人物形象。
本文属自读课文,相信预习后会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我们知道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那么我们就结合课文,体会父亲这一形象是怎样塑造的。
1、“台阶”在文章结构上起了什么作用?明确:贯穿全文的线索。
但小说主要是为了表现台阶吗?明确:为了表现父亲。
所以台阶只是观察和表现父亲的一种独特的视角。
2、文中我家的台阶是什么样的呢?父亲对台阶的态度是什么样的呢?明确:三级青石板台阶(板书)认为台阶低。
3、台阶低,走起路来多方便啊,父亲为什么还要造高台阶呢?(试用原文回答)明确:“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高。
”4、这句话也就是告诉我们台阶低,在村里没有什么?(地位)在村里抬不起头来,不受人尊重,这也就让我们明白了父亲为什么总说台阶低了。
他实际上是对什么的需要啊?明确:尊严。
(让学生体会一下父亲的精神世界,感受父亲形象。
)5、这表现出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有哪些优秀的品质?明确:自尊、有上进心、有志气、有理想。
最新人教版(部编教材)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1课 《台阶》教案

本文凡是与台阶有直接关系的内容写得都很详细,与台阶关系不密切的内容作者则略写,有的甚至点到为止。如上山砍柴的艰辛、捡卵石的劳累、塞角票的节俭情景,都没有细描精写,而只是一笔带过。
教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结合小说的文体特征,从情节入手,深入细节,欣赏人物形象;
2.引导学生在欣赏人物形象的同时,体会“台阶”的含义,把握小说的主题;
二、作者简介
李森祥,1956年出生,当代小说家,著有小说集《台阶》。代表作品有短篇小说《小学老师》、中篇小说《抒情年代》、长篇小说《传世之鼓》等。
三、整体感知
1.学生通读全文,指名学生简要讲述故事情节。
2.教师提示阅读要点:
(1)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2)父亲是怎么造起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的?
11*
教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结合小说的文体特征,从情节入手,深入细节,欣赏人物形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在欣赏人物形象的同时,体会“台阶”的含义,把握小说的主题;
3.引导学生自读,并抓住细节适当做些批注;
4.学习作者命题立意,组织材料的方法。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结合小说的文体特征,从情节入手,深入细节,欣赏人物形象;
非常要强的农民,有志气、不甘落后、有长远目标、有愚公移山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3)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角度看:
课文中写到父亲为了建造一幢高台阶的房屋,他的确一点一滴的积累,一分一文积攒,起早贪黑,从早到晚,一年四季,七个月种田,四个月砍柴,半个月捡卵石,剩下半月过年、编草鞋,安排得非常紧凑。所以,我们可以知道:父亲具有华夏炎黄子孙的优良传统——用诚实的劳动兴家立业、不怕千辛万苦、拼命硬干、勤俭持家的美德。同时,父亲身上有着中国传统农民所特有的谦卑的品质(当九级台阶造好后,他却不好意思坐上去)。
初中课文台阶教案

初中课文台阶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课文《台阶》的主要内容,掌握相关语文知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尊敬父母的感情,增强对传统美德的认识。
教学重点:分析课文《台阶》中的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品质和情感的手法。
教学准备:课文《台阶》、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复习相关知识点。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台阶”吗?在生活中有哪些场合会用到台阶?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默读课文《台阶》,理解故事情节。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讨论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安排。
三、合作探讨(15分钟)1. 教师提出探讨问题:课文《台阶》中,父亲为什么想要建一座新屋?他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付出了哪些努力?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讨论成果。
3. 教师引导学生从人物形象、情节安排等方面分析课文主题思想。
四、课堂讲解(15分钟)1. 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课堂讲解。
2. 分析课文《台阶》中的人物形象,如父亲、母亲等。
3. 讲解课文中的细节描写,如父亲勤劳、节俭的品质,母亲关爱家人的情感等。
五、课堂练习(10分钟)1.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题目。
2. 教师点评练习成果,解答学生疑问。
六、拓展延伸(1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尊敬父母,传承家庭美德?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讨论如何在生活中践行传统美德。
七、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2. 提醒学生课后加强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课堂讲解、课堂练习等环节,使学生全面理解了课文《台阶》的主要内容,掌握了相关语文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家庭美德的认识和尊重。
《台阶》备课教案三篇: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台阶》备课教案三篇:提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
在现代社会中,语文阅读能力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它与我们的学业、工作和生活息息相关。
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我们需要提供高质量的课程,以帮助他们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台阶》备课教案三篇,以帮助教师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我们将介绍第一篇备课教案。
这篇备课教案以《台阶》为主题,旨在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和分析文学作品的能力。
在这篇备课教案中,学生将学习如何分析文本的主题和意义,并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来提高自己的阅读技能。
此外,教师还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文学技巧,如对比、象征和隐喻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中的意义和反映。
接下来,我们将介绍第二篇备课教案。
这篇备课教案以文学作品为中心,涉及不同的文学技巧和文本的结构。
在这篇备课教案中,教师将向学生介绍小说、戏剧和诗歌等文学类型,并分析这些作品中的主题和情节。
教师还会引导学生掌握文本结构,如情节、主题和意义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鉴赏文学作品。
我们将介绍第三篇备课教案。
这篇备课教案主要涉及到阅读技能和阅读理解能力。
在这篇备课教案中,教师将向学生介绍一些读书策略和技巧,如阅读速度、预测和问题解答等,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文学作品。
此外,教师还将帮助学生分析文学作品中的难点和要素,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论
以上介绍的三篇备课教案均适用于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教师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备课教案,并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加强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这样可以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未来的生活提供良好的基础。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第三单元第11课《台阶》教学案例

小组合作问题探究自主学习——《台阶》教学案例一、教学背景:由于我校实施的是“自主学习、自主管理”的教学模式,学生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所以,我把绝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教师精心设计问题,分配给每一个小组,学生有能力完成“自学笔记”的设计,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问题探究。
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学笔记的内容,进行自我汇报展示。
在整个教学流程中,教师要掌控和驾驭学生,特别是在教学“重难点”时,要及时点拨和纠正,关键时刻要参与其中,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以便学生更好地掌握。
二、教学过程(一)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教师声情并茂地朗诵——想想你的背影我感受了坚韧,抚摸你的双手我握到了艰辛。
不知不觉你的鬓角露出白发,不声不响你眼角增添了皱纹。
我的老父亲,我最疼爱的人,人间的甘甜有十分你只尝了三分,这辈子做你的儿女我没有做够,央求你呀下辈子还做我的父亲。
父亲是平凡而又伟大的,不仅有许多歌曲赞美他们,还有许多文学作品也赞美他们。
今天,我们就随着李森祥的笔端一起认识一位父亲,一起感受这位农家父亲的内心世界,我们学习《台阶》一课。
(二)出示自学提纲,分配学习任务(教师把研讨提纲分配给5个小组,各个组长进行组内任务分配,根据学生层次进行难易组合。
)1.感知课文读懂人物:①为什么“父亲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②父亲是任何建造高台阶的新屋?③新屋造好后,父亲有何变化?此3个小题目的设计意在让学生整体把握和感知文章,落实教学重点,完成教学目标。
④你认为“父亲”这个人物具有怎样的特点,从文中的哪些地方看出来的?此题的设计是让学生用“圈点勾画”的方法品读人物,学习用细节描写来体现人物的心理活动,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学习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意识,更是让学生品味文章语言的生动感人。
2.探究课文读懂作者⑤在作者眼里,父亲是怎样的人?说说你的理由。
这是把握主旨的过程,理解作者的情感,蕴涵于作品深处的意蕴就可迎刃而解了。
3.情感升华读出自己⑥你也一定想获得他人的尊重,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你是怎么做的?生1:我为大家汇报第①小题,为什么“父亲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呢?是因为在农村“台阶高”是有地位的标志,就会得到村子人的尊重,表明父亲不甘心低人一等。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1课《台阶》精品教案

11.《台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台阶》是李森祥的一篇小说,通过描写父亲终年辛苦,积铢累寸,准备了大半辈子,终于建成了一栋有九级台阶的新屋。
而新屋落成了,人也衰老了,身体也垮了。
反映出父亲那辈农民为提高地位,赢得尊重,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同时也赞美了父亲吃苦耐劳、拼命硬干、坚忍不拔的精神,表达了亿万农民渴望提高生产力、结束农村经济落后状况的心声,回荡着时代召唤的主旋律。
这篇小说细致入微的描写给人印象深刻,而所有这些描写都围绕表现人物和主题。
“父亲洗脚”“父亲踩黄泥”“敲烟袋”等一系列细节描写刻画了父亲的辛劳,小说讴歌了父亲坚忍不拔的毅力和艰苦创业的精神,同时更有一种凄楚、辛酸的情感笼罩全篇。
细腻的文笔,常见的事物,质朴的叙述,浓浓的深情,一个勤劳朴实、忠厚善良、坚韧不拔的人物的刻画,深深打动了读者。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要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感之间的联系”,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要求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所以,在教学中除了让学生去体会普通父亲身上的情感,了解他们的生活,更要让学生感悟到农民艰辛的生存状态和他们为改变现状、追求更美好的生活所做的不懈努力和追求。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阅读能力参差不齐,只有极少数学生有较强的自主学习、探究合作的能力,他们能自主挖掘阅读教学的重难点,能抓住关键语句,理解故事内容和人物思想感情;多数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能逐步提一些简单问题;极少数学生缺乏对教材最起码的分析能力。
设计理念:叶圣陶先生说过:“作为一个教师,只要把功课教好还远远不够,最重要的是关心学生健康成长。
”因此在语文教学上,我们要坚持教文育人,利用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挖掘从文内涵和美学情趣,以美怡情,使学生的情感得到陶冶,思想得到净化,品格得到文善,从而使身心得到和谐发展,成为更纯洁、更善良的具有美好心灵的健全的人。
《台阶》教案设计

《台阶》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台阶》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2)能够分析作品的文学特色和艺术手法。
(3)能够把握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和价值观念。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阅读、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运用想象和联想,感受作品中的情感氛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家乡、亲人的热爱和责任感。
(2)培养学生尊敬长辈、勤劳朴实的品质。
(3)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积极进取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台阶》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2)分析作品的文学特色和艺术手法。
(3)感受作品中的情感氛围,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 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作品中的人物心理和情感变化。
(2)如何从不同角度分析作品,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价值观念。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课文《台阶》的作者和背景。
(2)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 自主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2)学生分享阅读心得,交流对作品的感觉和体验。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作品中的文学特色和艺术手法。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四、教学反馈1. 课堂提问:(1)检查学生对课文情节和人物关系的理解程度。
(2)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 作业布置:(2)选择一个角度,分析作品中的思想感情和价值观念。
五、教学反思1. 总结课堂教学:(1)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检查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2)总结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状况,找出不足之处。
2. 改进措施:(1)针对学生的学习难点,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2)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充分发展。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和心理变化。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台阶》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导语】《台阶》是2007年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李森祥。
作者从⽗辈们⽣存的智慧、憨厚、勤劳甚⾄狡黠中再度捕捉⾃我⾎液中流淌的原⽣物质,让后辈得到深省。
以下是©⽆忧考⽹为⼤家精⼼整理的内容,欢迎⼤家阅读。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第11课《台阶》课⽂原⽂ ⽗亲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
我们家的台阶有三级,⽤三块青⽯板铺成。
那⽯板多年前由⽗亲从⼭上背下来,每块⼤约有三百来⽄重。
那个⽯匠笑着为⽗亲托在肩膀上,说是能⼀⼝⽓背到家,不收⽯料钱。
结果⽗亲⼀下⼦背了三趟,还没觉得花了太⼤的⼒⽓。
只是那⼀来⼀去的许多⼭路,磨破了他⼀双⿇筋草鞋,⽗亲感到太可惜。
那⽯板没经⽯匠光⾯,就铺在家门⼝。
多年来,风吹⾬淋,⼈踩⽜踏,终于光滑了些,但磨不平那⼀颗颗硬币⼤的⼩凹。
台阶上积了⽔时,从堂⾥望出去,有许多⼩亮点。
天若放晴,穿堂风⼀吹,青⽯板⽐泥地⼲得快,⽗亲⼜⽤⽵丝扫把扫了,⽯板上青幽幽的,宽敞阴凉,由不得⼈不去坐⼀坐,躺⼀躺。
母亲坐在门槛上⼲活,我就被安置在青⽯板上。
母亲说我那时好乖,我乖得坐坐就知道趴下来,⽤⼿指抓青⽯板,划出细细的沙沙声,我就痴痴地笑。
我流着⼀⼤串涎⽔,张嘴在青⽯板上啃,结果啃了⼀嘴泥沫⼦。
再⼤些,我就喜欢站在那条青⽯门槛上往台阶上跳。
先是跳⼀级台阶,蹦、蹦、蹦!后来,我就跳⼆级台阶,蹦、蹦!再后来,我跳三级台阶,蹦!⼜觉得从上往下跳没意思,便调了个头,从下往上跳,啪、啪、啪!后来,⼜跳⼆级,啪、啪!再后来,⼜跳三级,啪!我想⼀步跳到门槛上,但摔了⼀⼤跤。
⽗亲拍拍我后脑勺说,这样是会吃苦头的! ⽗亲的个⼦⾼,他觉得坐在台阶上很舒服。
⽗亲把*坐在的⼀级上,两只脚板就搁在最低的⼀级。
他的脚板宽⼤,裂着许多⼲沟,沟⾥嵌着沙⼦和泥⼟。
⽗亲的这双脚是洗不⼲净的,他⼀般都去⾥洗,拖着⼀双湿了的草鞋唿嗒唿嗒地⾛回来。
⼤概到了过年,⽗亲才在家⾥洗⼀次脚。
那天,母亲就特别⾼兴,亲⾃为他端了⼀⼤⽊盆⽔。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台阶》优秀教案(内含2课时)

《台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本文作者及时代背景,掌握生字词。
2.结合小说文体特征,快速浏览课文,理清小说故事情节。
3.引导学生自读,抓住细节适当做批注,感受父亲的人物形象。
【学习重点】快速浏览课文,理清小说故事情节。
【学习难点】抓住细节适当圈点批注,感受父亲的人物形象。
【课型与课时】1.圈点批注、质疑问答、合作探究、教师点拨。
2.第一课时【预习要求】1. 自读课文,查阅字典扫清字词障碍。
2. 以“台阶”为线索,理清故事情节。
3. 课前让学生搜集一些作者相关资料,增加积累,为课堂学习打好基础。
【课文简析】《台阶》是李森祥的一篇小说,通过描写父亲终年辛苦,积铢累寸,准备了大半辈子,终于建成了一栋有九级台阶的新屋。
而新屋落成了,人也衰老了,身体也垮了。
反映出父亲那辈农民为提高地位,赢得尊重,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同时也赞美了父亲吃苦耐劳、拼命硬干、坚忍不拔的精神。
【教学创意】本课的创意就是化繁为简。
《台阶》这篇小说有一定的时代感,七年级学生缺乏生活阅历和积累,理解主题有些难度,所以化繁为简,从围绕“台阶”这一线索入手,帮助学生理清故事情节,把握文本内容,适当做批注,结合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分析父亲的人物形象,从而达到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主题,提高阅读能力的目的。
一、导入新课(幻灯片展示台阶图片)相信不同景处的台阶给同学们带来的心理感受也截然不同,那么,你们攀登最高的台阶是多少级?也许在大家眼中,台阶极为平凡,没有特别意义,然而,在某些人眼里,却是他毕生的追求。
这样的台阶要用生命去垒砌,用心灵去感受。
今天我们就跟随作家李森祥一起,走进他的小说《台阶》,去认识一位有着浓厚“台阶”情节的农民父亲,去感受他那至真至纯的情怀。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以强烈的气势感染学生,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二、概说课文文意(作家与作品)李森祥(1956—),现代作家,浙江衢州人,1987年开始文学创作,后进入浙江省广电局从事影视创作,第一部发表的作品是《半个月亮爬上来》。
【最新部编版】初一七年级语文下册《11台阶》教案

11台阶1.结合小说的文体特征,从情节入手,深入细节,欣赏人物形象。
2.深入体会文中“台阶”的含义,把握小说的主题。
3.感受父亲性格中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培养对待人生的正确态度。
一、导入新课播放《农村老父亲》导学视频。
同学们,看到画面中那一张张刻有岁月印痕的沧桑面容,那一双双充满期待的眼眸,我们仿佛看到了困顿前行中的父辈们坚强的身影,今天我们将学习李森祥的《台阶》,它将为我们生动展现父辈们的现实生活画卷和深沉的艰苦创业精神。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自读指导,根据文体特征把握文章内容1.请同学们迅速阅读文本,分析本文与前两篇课文的差异,明确本文文体。
明确:本文是一篇小说。
前两篇文章都是叙事写人散文,围绕中心事件叙述零散事件,详略得当,表现文本的思想感情。
本文乍然一看,以第一人称叙事,语气似散文一样自然亲和,极似叙事性散文,但仔细分析,文中所叙人事皆围绕“台阶”这一主题有一个发展过程,主题寓于情节之中,因此本文是一篇小说。
2.请说说本文围绕什么展开故事情节,并根据小说文体特征,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给课文划分层次,把握文章内容。
明确:父亲总是觉得自家的台阶低,对别人家的高台阶总是羡慕不已。
在他家乡有这样一种说法“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
因此父亲不甘低人一等,立下宏愿,也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父亲吃苦耐劳,经过漫长的准备,终于造起了有九级台阶的新屋。
父亲一辈子的心愿得以实现,喜上心头,但是心愿已了的父亲却觉得坐在新台阶上不自在,挑水又闪了腰,恍然觉得自己年岁已大,多了种莫名的失落感。
目标导学二:细读文章,分析人物形象在故事发展的过程中,父亲的形象始终贯穿于各个情节之中,请同学们细读课文,找出文中体现“父亲形象”的语句,并作适当分析。
(1)父亲一下子背了三趟,还没觉得花了太大的力气。
只是那一来一去的许多山路,磨破了他一双麻筋草鞋,父亲感到太可惜。
明确:从背石板的描写中,可看到父亲强健有力的形象,不关心自己的身体,反而可惜磨坏了草鞋,也凸显出了一个勤俭的老实人形象。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台阶》教案

第11课《台阶》公开课优秀教案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从小说的三要素阅读文本。
2.分析人物形象的象征意义,研讨作者的创作的意图。
教学重难点人物形象及主题的把握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设置问题:父亲的愿望是什么?……(生回答)有一位父亲,他一生最大的心愿就是给自家砌个高高的台阶,他想在台阶上找到自己的高度,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家李森祥到一户农家的台阶上去走一走,看一看。
二、正课(一)第一台阶:读懂情节设置问题:1.《台阶》是一篇小说,小说的三要素是什么?2.首先让我们读懂情节——请你用用简洁的语言概述小说的故事情节?这篇小说讲的是父亲觉得家里的台阶低,希望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他准备了大半辈子,最终如愿以偿的盖好了有九阶台阶的新屋,可是父亲不仅变老了,而且变得若有所失。
3.父亲为什么要砌高家里的台阶呢?4.父亲原来的地位怎样呢?5.九级台阶砌好了,父亲有地位了吗?6.为什么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踏上第二节台阶——读懂父亲。
(二)第二台阶:读懂父亲1.假如你是摄影师,要拍一组父亲形象的照片,你会抓住父亲的哪些细节拍成特写镜头呢?要求找到细节描写的语段,品读关键语句,为你的照片取一个名字。
(1)老师示范:关于第5段父亲脚的细节描写的片段,通过这双“裂着许多干沟,沟里嵌着沙子和泥土。
永远也洗不干净”的脚,我看到了父亲为了九级台阶,为了我们的家辛苦操劳、日夜奔波的身影,所以我给它取名:我的辛劳的父亲。
(2)学生自由讨论、回答其它细节“为父亲拍照”(3)刚才主要找的是新屋建成之前对父亲的一些细节描写,下面请你们找一找新屋建成之后父亲的细节描写。
我们来分配一下任务:开始建新屋到新台阶砌成之前的语段交给1组,新台阶砌成之后的语段交给2组。
小组讨论,组内求全。
可能涉及到的段落17、19、21、27、28、30,概括出并快乐着的父亲、失落的父亲、谦卑的父亲、倔强的父亲等。
2.回顾父亲的一生,看看因为台阶父亲发生了哪些变化?男生读以前的父亲,女生读现在的父亲,要求读出感情来。
《台阶》教案范文

《台阶》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台阶》的基本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能够分析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体会作者的写作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作品,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品中的人物情感,理解作品所传达的人性关怀。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对家庭、社会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台阶》的基本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分析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体会作者的写作特点。
2. 教学难点:(1)深入分析作品中所蕴含的人性关怀和价值观。
(2)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手法进行创意写作。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及作品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提问:“台阶”在课文中象征着什么?引发学生思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2)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品中所传达的人性关怀,感受作品情感。
(2)结合个人经历,谈谈对家庭、社会的责任感。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难点。
(2)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四、课后作业:1. 复习课文,总结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五、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检查教学目标是否达成。
2. 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3.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不断丰富教学内容。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运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主题和内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1课《台阶》教案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词语运用: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字、生词,如“突兀”、“竣工”、“门槛”等,并理解它们在句子中的用法。
-文章结构:分析课文的整体结构,理解文章的开头、发展、高潮、结尾,并学会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文章结构:通过分析课文的起承转合,让学生学会如何构思一篇生动的记叙文。
2.教学难点
-情感理解:引导学生深入体会父亲的复杂情感,包括他的执着、挫折和喜悦。
-修辞手法运用:理解并学会如何在自己的写作中运用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口语交际能力: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能够结合自身经历进行有效的口语表达。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写作练习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奋斗精神在实际生活中的体现”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人物形象:深入剖析父亲的形象,理解他的性格特点、内心情感和动机。
-修辞手法:识别并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对比、排比等,并能举例说明其在文中的作用。
-口语交际:通过课文内容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能够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举例:
-重点词语:“突兀”在文中的运用,表达了父亲形象的变化之快,使学生理解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表现力。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11课《台阶》教学设计

11、《台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情节,体会作者的感情。
2.把握父亲形象的特点,学习作者命题立意、组织材料的方法。
3.感受父亲性格中的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培养对待人生的积极健康的心态。
教学重点理解父亲的形象特点。
教学难点体会本文围绕“台阶”命题立意,选材剪裁的写法。
课型自读课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有这样一位父亲,他的一生都在为建造一座高台阶的新房而努力。
可最终新房建好了,高的台阶也造起来了,他却怅然若失。
这究竟是怎样的一位父亲,新房的台阶对于他又有着怎样的意义呢?下面我们一起走进李森祥的小说《台阶》走近这位父亲。
(师出示课件板书课题、作者)2.介绍作者二、检查预习1、请给加点字注音黏.性()涎.水()揩.汗()筹.划()凹凼..()蹿.上()胯.骨()舀.米()尴尬..()砌.上()撬.()硌. ( )2、故事的叙事线索是什么?“文眼”是什么?叙事线索的是台阶,“文眼”是“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
”3.你能简要讲述故事情节吗?(略)(要点提示:①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②父亲是怎么造起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的?③新屋造好了,父亲怎么样?)父亲觉得自家的台阶低,望着人家高高的台阶,羡慕不已,他不甘心低人一等,立下宏愿,也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父亲体壮如牛,吃苦耐劳,他相信自己的力量,他下定决心,开始漫长的准备。
他终年辛苦,准备了大半辈子,积铢累寸,终于建起了有九级台阶的新屋,一辈子的心愿得以实现,心头的喜悦真是无法形容。
父亲为此付出的代价是沉重的:新屋落成了,人也衰老了,身体也垮了。
三、整体感知:1.文中提到了哪几处台阶?预设:有形的台阶、无形的台阶2.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为了造高的台阶,父亲付出了什么?预设:时间、辛劳、健康四、合作探究(一)、台阶对于父亲的意义:1.如果你是一位摄影记者,让你用一个特写镜头展现出父亲为造高台阶而付出的努力,你会选择一个拍摄怎样的画面?为什么?示例:我会选择拍摄父亲垒在门墙边,高过台阶的破草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台阶》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体会领悟父亲的情感与性格。
♦能力目标:从文章中联系实际感悟其中的真情。
♦情感目标:关心父母,仔细聆听他们内心的声音。
教学重点:
把握故事内容,分析父亲形象,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父亲形象的意蕴
教学设想:
1、本文是一篇自渎课文,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精神,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的能力。
2、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了解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透过朱自清先生饱含深意的《背影》,我们分明看到了困顿前行中的父辈的身影,今天学习的李森祥的《台阶》将以小说的视角为我们展现父辈们现实的生活画卷和深沉的精神世界。
投影: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体会领悟父亲的情感与性格。
♦能力目标:从文章中联系实际感悟其中的真情。
♦情感目标:关心父母,仔细聆听他们内心的声音。
二、检查预习
1.作者简介:
李森祥(1956一 ):衢州人。
1975年入伍,曾在嘉兴军分区某部工作,少校。
李森祥的小说以农村、军营两大生活为主要题材,塑造出一系列生动的普通人尤其是农民的质朴形象...
1987年开始文学创作,后进入浙江省广电局从事专业影视创作。
代表作品有短篇小说《小学老师》、中篇小说《抒情年代》、长篇小说《传世之鼓》等,现已创作了200多万字的作品,有我们熟悉的《天下粮仓》等。
他有着丰富的农村生活经验,作品中充满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生活中的他同样保持着朴实无华的风格。
2.检测字词
字词略,详见投影
三、整体感知,把握故事情节
1.本文叙述了一件什么事?你能用最简洁的语句概括出来吗?
父亲觉得自家的台阶低,望着别人家的高高的台阶,羡慕不已.他不甘心低人一等,立下宏愿,也要造一栋高台阶的新屋,于是终年幸劳,积铢累寸,准备了大半辈子,终于造成了有九级台阶的新屋.
2.为什么“父亲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
因为台阶是地位的标志,人家高的有几十级,自己家的台阶只有3级,被人家小看,“没人说过他有地位,父亲也觉得自己没有地位”,想有地位却没有地位,所以觉得自己家的台阶低。
3.找出本文的中心句:
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
师:父亲毕生的奋斗就是要赢的尊重。
也是尊重的需要使他产生希望和理想。
4.为了达到自己的目标(造台阶、赢得尊重)父亲做了些什么?
师:人的需要是建立在现实可能性的基础上的,而现实可能性并非是一朝一夕可以实现的,它必须经过漫长的、艰辛的奋斗。
事件详见投影
四、走进人物
1.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个性表达1:父亲是一个非常要强的农民,他有志气,不甘人后,他要自立于受人尊重的行列,他有长远的生活目标,他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个性表达2:父亲是一个老实厚道的农民,他用诚实劳动兴家立业,不怕千辛万苦,同时,父亲身上有着中国传统农民所特有的谦卑,当新台阶造好后,他反而处处感到不对劲。
不自在,并且不好意思坐上去。
个性表达3:敢想敢做、坚韧不拔、吃苦耐劳、朴实厚道、和善谦卑、倔强
个性表达4:请以“台阶是父亲的--”来谈谈
台阶是父亲的理想
⏹台阶是父亲的心灵沉重负担
⏹台阶是父亲的催老剂
⏹台阶是父亲的自尊
⏹台阶是父亲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台阶是父亲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个性表达5:请以“为了台阶,父亲付出了--”来谈。
⏹为了台阶,父亲付出了岁月
⏹为了台阶,父亲付出了青春
⏹为了台阶,父亲付出了健康
2.读懂作者。
作者对父亲寄予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明确:作者对父亲的优秀品质表示敬仰和赞叹;对父亲身上的中国传统农民所特有的谦卑表示同情;对改变农村的面貌寄予希望。
你能感悟出作为农民儿子的作者对父亲的那种浓浓深情吗?
师:歌颂了父亲那种坚韧不拔的毅力,艰苦创业的精神,以及那不变的追求.但在文章中,我们更可感悟到的是一种凄楚、辛酸与同情。
五、佳句赏析:
(1)“父亲坐在绿荫里,……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
”表现父亲怎样的思想感情?为何不用心理描写?
明确:专注的望着别人家高高的台阶,他羡慕、向往,他在谋划怎样加快准备,争取能早日造起高台阶的新屋,像人家一样气派,也叫人羡慕。
第一人称叙事,不允许写别人的心理活动,只能以形写神。
(2)“父亲从老屋里拿出四颗大鞭炮……却露出些尴尬的笑”这样的外貌描写有什么特色?
明确:老实厚道低眉顺眼的父亲,奋斗了大半辈子,高高的台阶就要砌起来了,他心里的高兴是无法形容的。
作者抓住了他的个性特点微妙的写出了他左也不是右也不是、异乎平日而又与众不同的样子,他手足无措,想挺胸挺不直,笑也是尴尬的笑。
六、比较分析:《背影》和《台阶》在立意和选材上的异同之处。
(学生自由发言,言之成理即可)同:都是表现父亲的文章,都是抓住生活中的细节,以小见大。
异:《背影》抓住“背影”命题立意,组织材料,突出了父亲的背影,突出了父爱,给人深刻的印象,让人强烈地感受父爱。
《台阶》围绕“台阶”命题立意,组织材料,建房这个一般性的题材有了侧重点,有了特色,突出了父亲对社会地位的追求,突出了父亲希望受人尊重的思想性格。
七:小结:
从凄楚、辛酸中走来的父辈,可能他们的愿望、追求,在儿子的眼里,不是耀眼、精彩的。
但却是实实在在的,他们血管中流淌着的那份坚韧不拔、拼命硬干的生命因子,恰是撑托事业辉煌的砥柱。
让我们从心底祈愿,造好了新屋、砌上了九级台阶的劳苦的父辈们能尽享这份收获和喜悦,感谢父亲!
八、拓展延伸
谈谈你心目中的父亲。
两相比较,你有怎样的感受。
投影图文
九、布置作业
想想你的父亲,学完这篇文章,你一定有许话想对你的父亲说,请用笔记下你最想对你父亲说的话!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周:开学第一课、立规矩、上期期末试卷评讲
第二周:孙权劝学、邓稼先
第三周:说和做及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回忆鲁迅先生、写作训练写出人物精神
第四周:木兰诗、黄河颂
第五周:最后一课、土地的誓言
第六周:写作训练学习抒情、卖油翁
第七周:阿长与《山海经》、《老王》
第八周:台阶、写作训练抓住细节
第九周:名著导读《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
第十周:期中考试
第十一周:期中试卷评讲、短文两篇
第十二周:叶圣陶先生二三事、驿路梨花
第十三周:最苦与最乐、写作训练怎么选材
第十四周:古代诗歌五首、紫藤萝瀑布
第十五周:一棵小树、外国诗二首、写作训练文从字顺
第十六周:河中石兽、伟大的悲剧
第十七周:太空一日、带上她的眼睛
第十八周:写作训练语言简明、名著导读《海底两万里》:快速阅读第十九周:期末复习
第二十周:期末复习及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