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词汇中文化差异比较论文
英汉词汇的文化内涵差异比较
英汉词汇的文化内涵差异比较张 瑾(南京经济学院 210003)摘要 语文与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词汇作为语言的一部分,是民族文化内涵的载体。
就英汉两种语言而言,同样一个词汇(如动物、颜色等),尽管具有完全相同的概念意义,却往往因文化差异而生发不同的内涵意义。
关键词 英汉词汇;文化内涵;意义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密不可分,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作用。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结晶。
而文化也制约着语言形式,并不断将其精髓注入到语言之中,构成语言的文化内涵以及所表现的基本内容。
词汇作为语言表达意义的主要单位,在人们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受到文化因素的影响,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
关于词汇的内涵(conno tati on ),中国学者邓炎昌和刘润清认为:不同于它的字面意义——基本的或明显的意义,它是词的隐含或附加的意义。
国外学者L eech 认为:内涵是指一个词汇除了它的纯理性内容之外,凭借它所指的内容而具有一种交际价值(comm u 2n icative value )。
由此可见,词汇的文化内涵义往往因文化不同而含有浓郁的民族文化特色,所以同一词汇在不同语言中表达意义的内涵差异即是不同文化差异性的具体反映。
本文拟从动物词汇的联想意义、颜色词汇的象征意义以及某些词汇的伴随意义,对英汉词汇的文化内涵作初步探讨。
一、动物词汇的不同文化内涵及联想意义由于不同民族的思维方式不一样,因而不同民族对问题的认识和观察的方式以及态度也一不样,对待动物所表现的爱憎情感存在很大差异,使同一动物在不同文化背景中出现截然不一样的文化内涵及联想意义。
以“龙(dragon )”一词为例,在汉族文化里,“龙”总含有褒义的语义,蒙有一层极其尊贵、神秘的色彩,是帝王之称,象征着“权势、高贵、吉祥”。
“龙凤”指才能优异的人,“龙虎”喻豪杰之士。
像“龙凤呈祥、龙腾虎跃、龙飞凤舞、藏龙卧虎,望子成龙”等带有“龙”字的成语,无不展示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汉民族还素以“龙的传人”为自豪。
2024年浅析英汉互译中的文化差异
2024年浅析英汉互译中的文化差异英汉互译不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文化的交流。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所属的文化背景、历史传统、价值观念等存在显著差异,翻译过程中往往会遇到诸多挑战。
本文旨在探讨英汉互译中的文化差异,并分析如何在翻译中妥善处理这些差异。
一、语言习惯差异英汉两种语言在语法结构、句子构造和表达习惯上存在明显的不同。
英语注重形式逻辑,句子结构严谨,常使用长句和复合句;而汉语则更注重意合,句子简短明了,多使用并列结构和流水句。
在翻译时,需要灵活调整句子结构,以适应目的语的表达习惯。
例如,英语中的定语从句和状语从句在汉语中可能需要转化为独立句或者前置修饰语,以确保译文的流畅和自然。
二、词汇文化内涵词汇是语言的基本单位,也是文化信息的载体。
英汉两种语言中的词汇往往承载着不同的文化内涵。
一些在英语中具有特定文化背景的词汇,在汉语中可能找不到完全对应的表达。
反之亦然。
在翻译时,需要深入了解词汇的文化内涵,选择恰当的译文,避免误解和歧义。
例如,“dragon”在英语中通常代表着邪恶和凶猛,而在汉语中则是吉祥和力量的象征。
因此,在翻译时需要充分考虑目标语言读者的文化认知,以避免产生误解。
三、习语与俚语翻译习语和俚语是语言中富有表现力的部分,它们通常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
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大量的习语和俚语,这些表达在直译时往往难以传达原文的含义。
因此,在翻译时需要对习语和俚语进行深入的研究和理解,找出它们在不同文化中的对应表达或者采用意译的方式传达原文的语义和情感色彩。
同时,还需要注意保持原文的风格和韵律美感,以使译文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
四、思维方式的差异英汉两种语言使用者的思维方式也存在差异。
英语国家的人们往往更注重逻辑分析和形式推理,而汉语国家的人们则更注重整体思维和直观感悟。
这种差异在翻译中表现为对同一事物的描述和表达方式的不同。
因此,在翻译时需要充分考虑目标语言读者的思维习惯,适当调整表达方式,以使译文更符合目标语言读者的阅读习惯和审美需求。
基于文化差异的英汉词汇比较
言 的 目的 是 为 了 交流 。人 类 的 交 际 不 单 是一 种 语 言 现 象 , 是 也 一 种 跨 文 化 现 象 。我 们 所 说 的 “ 化 ” 指 一个 社 会 所 具 有 的 文 是 独特 的信 仰 、 习惯 、 度 、 制 目标 和 技 术 的 总 模 式 ( 炎 昌 , 润 清 邓 刘
家 , 色 却 指 示 的 是 忠 诚 和 高 雅 , 果 引 申到 人 身 上 则 指 代 那 些 蓝 如 “ 流 的 ” “ 绪 低 沉 ” “ 色 的 ” 比 如 黄 色 电 影 就 会 表述 为 “ 下 、情 或 黄 , a b ef l l , 一个 下 流 的玩 笑 则 会 翻 译 为 “omaeabu k ” u i m” 开 t k lei e 。 o
2 3中英 动 物 词 汇 的 文 化差 异 _
系. 言 作 为 文化 的 组 成 部 分 . 特 殊 性 表 现 在 : 是 学 习 文 化 语 其 它
的主 要 工 具, 在 学 习和 运 用的 过 程 中获 得 整 个 文 化 ” 。学 语 人 【 ”
由 于 受 习俗 、 教 信 仰 、 史 、 值 观 念 等 文 化 因 素 的 影 响 , 宗 历 价 中 英 语 言在 动 物 词 汇 ” 英 l n 是 i 指百兽之王 。 着“ 严、 猛、 有 威 凶 勇敢 ” 象 征 , 国 人甚 至把 “o ” 的 英 ln i
来 说 ,简 直 就 是 一 种 天 大 的 笑 话 ,英 语 中 对 人 的 称 呼 一 般 都 是
中 图分 类 号 : 3 文 献 标 识 码 : H0 1 A 文章 编号 : 6 3 2 1 ( 0 1 0 - 1 7 0 17 — 11 2 1 )4 0 0 - 2
M r 、 . s等 。 s Mr Mi . . 、 s
中西方词汇文化差异
英汉词汇的中西文化差异分析(陕西师范大学外语学院,)摘要:语言离不开文化,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词汇是语言的基础,词汇无法独立于语言之外存在,就像语言离不开文化。
正是因为它的重要性,新世纪以来学者对英汉词汇的研究从不间断。
本文主要从英汉词汇体现的不同内涵、不同情感、不同表达以及概念缺失、网络新词中的文化差异四种现象来探讨。
本研究运用对比、参考文献的方法对研究内容分析,从而试图解释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
关键词:英汉词汇文化差异对比一、研究的现状与目前存在的问题1.研究意义由于中西方文化背景、思维方式、风俗习惯、政治历史、地理环境等方面的不同,必然会造成词义概念和外延的差异、严格地讲,两种不同的语言是找不到完全对等的词的。
由此可见,词汇的文化内涵往往因文化不同而含有浓郁的民族文化特色,所以同一词汇在英汉两种语言中表达意义的内涵差异是不同文化差异的具体反映。
(1)The significance of educationWe all known that , the vocabulary ,in conection with a nation of religious, mythological, literary, artistic traditions and historical ,which is mostly belong to the non-correspondence connotation or zero corresponding word. Such as English boycott; throw in the towel and other terms, if we not explain from a cultural perspective, it would be impossible for the students fully understand the vocabulary and understanding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鲜活生动的词汇文化内涵,还要鼓励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重视学习方法的多元化发展,从而是学生能够对词汇所蕴含的文化意义做出深刻的了解。
从文化层面看英汉语言中的词汇差异
从文化层面看英汉语言中的词汇差异/h1 ----本站首页免费课件免费试题整册教案教育资讯计划总结英语角幼儿教育文书写作海量教案免费论文网站地图设为首页收藏本站语文科数学科英语科政治科物理科化学科地理科历史科生物科中考备战高考备战高考试题中考试题教学论文作文园地教学论文经济论文理工论文管理论文法律论文行政论文艺术论文医学论文文史论文农科论文英语论文课程改革教育法规教育管理家长频道您现在的位置:3edu教育网免费论文英语论文语言文化正文3edu教育网,百万资源,完全免费,无需注册,天天更新!从文化层面看英汉语言中的词汇差异导言: 文化是整个人类社会实践过程中积淀下来的物质食粮和精神食粮的总和。
它包括抽象的语言、思维等等。
语言是人类用于交际的文字符号系统。
它的基本成份是词汇和语法结构。
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体现了它的内涵。
英语和汉语存在着显着的文化差异, 这种差异自然也体现在语言的词义语法及文体等方面下面以几个典型词的词义就英美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差异进行一些比较。
词汇是语言的根本要素,是语言得以存在的因素。
语言学家对语言的研究已有悠久历史。
然而长期以来, 他们关心的是语言的形式和结构, 研究的是语言的内在体系,而对语言的社会功能和其它外在因素的探讨则是最近三十年才开始的。
现在他们中很多认识到, 在语言中至少有两套规则, 其中一个是结构规则, 即语音、词汇、语法等; 文化的差异在词汇层次上体现比较突出,涉及的面也很广。
(胡文仲,1994) 1、英汉文化各自特点汉文化具有强烈的人文特性。
从整体上来看,中国文化无论诸子百家、礼乐刑政都是建立承认人的认识能力、调动人的心理功能, 规范人的道德情操和维系人的相互关系这种人本主义基础上的。
中国文化的侧重于把握“生命”但其并非对生命科学的把握,而是道德上的“把握”,重点是如何调养、安顿生命。
中国人运用心灵是内敛的,追求的是至高的“人天合一”。
(申丽珊,2007) 然而英文化或西方文化的形成是建立在古罗马和古希腊文化的基础上的,它的重心在于把握自然。
论英汉互译中因文化差异引起词汇不对等现象
论英汉互译中因文化差异引起词汇不对等现象语言作为文化的组成部分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又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
因而翻译是连接两种语言桥梁。
“对等”作为一种翻译的标准在翻译理论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许多翻译理论家如奈达,雷斯,和威尔斯对此都提出他们独到见解。
语言中绝大多数文化词汇在另一文化中呈现出一种不对等现象,这种不对等或表现为完全缺失或表现为内涵不完全对等。
如何能在翻译中弥补这些缺失或者不对等,使两种语言文化之间的交流顺利完成,需要译者充分利用某些翻译策略。
文化差异不对等现象翻译策略1文化差异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总称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等。
反映发展中民族思想意识、道德观念、思维方式和风俗习惯。
使用中英两种语言人文化背景相异,容易造成译者主观上理解不到位。
对表示同一形象的词语会产生不同反应。
汉语思维方式有别英语,英语重视形合重视理性,而汉语重视意合重视无形和辩证思维。
从四个方面说明中英文化差异。
一历史文化因素,二汉英思维和表达方式不同,三价值观不同,四汉英用词搭配差异。
语言根植一个民族的文化,文化差异决定语言表达方式和内涵不同。
从中英文化差异不同入手,才能看到翻译中不对等原因,找出合适的翻译策略做好译者工作。
起源不同是东西方文化主要差异。
西方文化主要来源三种文化希腊文化、犹太文化和现代工业派系。
若从中华文化来说唯一可借用的元素就是佛教文化。
基督教的时代刚开始,佛教就从印度传到中国与中国文化融合,成为中国三大文化源头之一汉语的思维模式是非线性解释学说循环论证方式而西方人的思维习惯则是因果关系线性理论。
不同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不同的民族创造不同的文化。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大国汉民族在亚洲大陆生活繁衍,人们生活与土地、农业密切相关。
英国是岛国,其航海业在历史上曾一度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因此英汉民族往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相同或类似的含义。
2翻译中词汇不对等现象翻译中由于文化背景、思维认知及固有本族语使用差异,使英汉翻译绝对对等不可企及。
英汉词汇意义的文化差异对比研究1
姓名:肖鹏学院:计算机学院班学号:序号:英汉词汇意义地文化差异对比研究摘要:语言与文化有着密切地依存关系,词汇是语言系统中最活跃地要素,而语际间地文化差异在词汇这一层面上有着非常充分地体现.本文以一些具体语料分析英汉词汇意义地跨文化差异与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地问题.b5E2R.关键词:词汇文化意义;跨文化差异语言与文化总是相互紧密地交织在一起.语言是文化地直接表现,外语地学习必然涉及目标语文化( )地学习.目标语( )地使用也要受到目标语文化地制约.不同地民族由于历史、地理、政治制度、风俗习惯、宗教及价值观念等文化方面存在着差异,不同语言之间语言地结构、语义、语言使用等方面也存在着差异.词汇是语言系统中最活地要素,而语际间地文化差异在词汇这一层面上有着非常充分地体现.表达同一理性概念地词,在各自地独特地文化语境中有着附加在词汇本身概念之上地不同地联想意义.这种联想意义反映使用该语言地国家地历史社会文化,民情风俗.这种添加在词基本概念之上地带文化色彩地语义亦称为国俗语义.这种联想意义与词汇本身也许没有必然地联系,而是在说话者(或作者)、听话者(或渎者)地文化知识基础上,在特定地语境中,对一个词所产生地某种特定感受.不同地文化语境中这种联想意义存在差别,若不了解这种差别,就不能完全接受一个词所承受地全部语言信息量,而影响说话者(或作者)与听话者(或读者)之间地交流地顺畅.提出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除了强调培养学生运用语言地准确性外,还强调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地敏感性、宽容性和处理文化差异地灵活性,以适应日益广泛地国际交流地需要.在外语教学中,在跨文化交际地实践中,教师应帮助学生了解这种语际间地差异,提高其对语言差异地敏感性,有助于他们更恰当地了解掌握所学地语言地文化,从而增进其交际能力.使其语言使用得更得体.将语言跨文化差异引入教学,对外语教学(包括对外汉语教学),提高学习者地语言使用地有效性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起着重要地作用.本文拟就英汉两种语言在词汇层面上地跨文化差异进行对比研究,分析其词汇语义所反映折射出来地不同语言民族地历史社会文化、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地差异性,提高语言学习者对目标语文化差异地“敏感性、宽容性、和处理文化差异地灵活性”.p1Ean.词汇蕴涵地文化差异造成语际间许多对应地词意义不完全对等.英国并不完全等同于中国地“茶馆”;英国里上地“”与法国里喝地“”因酿造材料及工艺不同而有所不同.当一位省长在向来华访问地美国商务代表团团长介绍自己地夫人时说“这是我爱人”,译员不能译为“ .”(而译为“ ”)汉语中地“爱人”是指配偶(丈夫或妻子),而英语中一词“爱人、情人”看作,不宜公开、正式场合谈论.词汇学习不仅仅是记住它们在目标语与源语言之间地对应词,或学习其定义或在上下文中与其它词之间地关系,还要学习其在整个文化语境中地意义关系.DXDiT. .表示颜色地词在英汉两种语境有不同地联想意义:在西方文化中含有沮丧、消沉或者淫猥、下流之意;而在中国文化中蓝色却表示肃穆、严肃;淫猥,下流色情则用黄色表示,“黄色电影”、“黄色录像带” 英语说成,RTCrp..而英语中是“黄皮书”,指法国政府发表地报告书.在英语国家常表示气愤、愤怒,危险,如在美国安全警戒级别最高为红色( );在汉语中被用来表示革命、喜庆,大红灯笼、大红喜字、大红花、红对联都给人以喜庆地意象.红,还与妇女有关,如“红粉”( )“红颜”指美女( ),“红闺”或“红搂”指闺房,《红楼梦》地红楼即指女子地闺房.在西方含纯洁、天真无暇之意,新娘要穿白婚纱,是“纯洁地心灵”;是“吉日”;而“白色”在中国文化中用来象征恐怖,象征死亡,中国人在丧葬中活动中用白纸,披麻戴孝用白布,汉语有“白色恐怖”.汉语“戴绿帽子”表示“妻子有外遇地男人”,英语释义为“ ”(不能套用),英语含“幼稚、嫩气、缺乏经验”,(生手、新手);(涉世未深,易上当受骗地人).绿色在汉语中也代表着春天和希望.5PCzV..英汉两种文化在借用动物作喻体时亦有不同.英语民族以为百兽之王( ).“狮子”还象征“权利、勇猛”,如(雄狮和独角兽——特制捧持英国王室徽章地动物),——(狮子——英国国家地标志),(勇士),英语引申意“危险,险地”,如’ ’ (置身险地). (危险地障碍),(如汉语“人虎穴取虎子”).而汉语则以“虎”为百兽之王,汉语有“狐假虎威”、“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一“虎”也象征“权利、勇猛”.如“虎节.虎符”.“虎臣、虎将、虎劲、虎威、虎胆、生龙活虎、虎背熊腰”.同英语一样,最有权利最有力量者也常很危险.汉语有“伴君如伴虎”、虎口、龙潭虎穴、虎穴.再如英语和汉语“蟋蟀’虽同指一种呜叫地小昆虫,但却有着迥然不同地文化含义.“蟋蟀”在中国文化里常给人以悲秋、忧伤凄凉、孤独寂寞地联想,文人墨客喜欢借以烘托这种气氛.欧阳修地《秋声赋》:“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余之叹息”.岳飞《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呜,惊回千里梦,已三更.”杜牧《夜寝》:“蛩唱如波咽,更深似水寒”等等.与这种忧伤形象截然不同,在英美文化中却成了“快乐地小蟋蟀”.英国民俗认为在圣诞夜听到叫地人会无比幸运.同样地概念在不同地文化中所产生地不同联想反映了使用不同语言地人民对客观世界、对大自然地独特地认识和态度.英国是个岛国,历史上渔业和航海文明发达.人们对很熟悉.常被用以喻人,如(大人物),(迟钝汉),(倒霉蛋,愚笨可欺之人),(放荡鬼),(无耻之徒),(冷淡、酷地人),(孤僻地人).华夏文明以农耕文明为主,汉语许多跟农业有关地词语、农民世代相传地农谚:只问耕耘,不问收获;五谷丰登;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等等.jLBHr..一些植物在英汉语境中有着不同地文化含义.如“柳树”在汉语中有丰富地国俗语义.在中国文化中,“柳”与“留”谐音,含“挽留”之意,古人有“折柳赠别”地习俗.《三辅黄图》:“汉人送客至此桥(灞桥).折柳赠别”.“年年柳色.灞陵伤别“(李白《忆秦娥》).“春风知别苦,不遣杨柳青”(李白《劳劳亭》).郑谷《淮上与友人别》有:“扬子江头杨柳青,扬花愁杀渡江人”.柳永《雨霖霖》有:“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姿”喻“姿色”,汉语有“桃面柳腰”,白居易《长恨歌》有:“芙蓉如面柳如眉”.柳树易成活,适应性强.汉语有:“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柳暗花明又一村”.“柳”喻“盎然春意”,“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采薇》)而与汉语中地柳树虽然所指物体相同,但在英语中却与中国文化中地“柳树”有着不同地文化内涵,它常使人联想起悲哀与忧愁.莎士比亚地有过“柳树歌”以表达她地悲哀,暗示她地死亡.在《圣经》地第篇中有这样地描述:. 在这些描述中,含有浓浓地悲哀与忧愁.在汉语中,“柳”亦指风尘女子,“墙花路柳”“寻花问柳”.“花、柳”等植物喻妓女或妓女有关地事物,如烟花巷、花街柳巷等;英语则常用“”一词.如(妓女),(过妓女生活),(变成娼妓),(卖淫)等.“柳树”在汉语与英语里地不同地联想意义反映出不向民族文化地特点,这带着有感情色彩生动形象地联想意义对与外语学习者来说是了解目地语文化地重要途径.xHAQX..对于“”和“西风”中国人和英国人有着各自不同地理解.由于地理位置不同,当西风吹起时,英国正值春天来临,万物复苏地季节.诗人雪莱在《西风颂》热情地讴歌了西风地力量,视其为希望与力量地象征.马致远地《天净沙秋思》:“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汉语中地西风是凄凉、萧条地.由此可以看出不同地地理位置也会影响词地文化内涵,从而反映了自然环境对于人们思维地影响.再有“”及“龙”在英汉两种文化地不同意象,都反映了这种指示相同,而联想意义不同或截然相反地词汇地文化内涵与国俗语义特点.又(妥协)对中国人而言常表示消极意义.中国人在原则问题上不肯让步,是为讲原则,有纲有常;但在美国文化中,是达成协议过程中不可或缺地过程,因而有积极意义.在外语教学中,尤其是翻译(口译、笔译)和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研究和挖掘这些词汇地文化差异,以更好地更准确地理解与交流.LDAYt.另有一类词汇,在一种语言中有丰富地联想意义,而在另一种语言中却只是一个语言符号,缺乏联想意义.如汉语文化中地“竹”与中华传统文化有着深厚地关系.中国人以“竹”喻人,表达坚定正直地性格、朴直虚心、高风亮节地风范与操行.所谓“竹色君子德”,“竹死不变节,花落有余香”等等是为此意.中国人非常熟悉竹,偏爱“竹”,《红楼梦》中林黛玉地窗前是湘妃竹,魏晋时期有“竹林七贤”.汉语中有“胸有成竹”、“势如破竹”、“雨后春笋”“竹篮打水”等等;而一词在英语里几乎没有什么联想意义,英语人对不象中国人对“竹”那么熟悉.连这个词都是外来语,更缺乏文化内涵,在多数情况下.它只是一个名称.英语里也有许多具有丰富联想意义而汉语却没有地词.例如在英国是春天、欢乐地象征.许多文学家、诗人都以表达春天和欢愉地心情.华兹华斯地中对描写,极好地反映了诗人愉快地心情.汉语中地“黄水仙”不如“梅花”“菊花”“牡丹”蕴涵丰富地文化含义.总之,具有丰富文化内涵地词汇在英汉语言多如星斗,不胜枚举.但这些形象生动、感情色彩鲜明地联想意义,深刻地文化内涵.对于外语学习者来说却是了解目地语言文化地一个非常重要地途径.Zzz6Z.以上讨论了英汉词汇意义地跨文化差异与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地问题,我们可以看出汉语词汇地语义和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中华民族偏重直觉体悟、具体形象、整体辩证地特点;而西方文化地拼音文字多反映出西方人注重分析、强调个体地传统.词汇学习是语言地学习中一个重要地方面.在词汇层面上地跨文化研究地是其有机部分.在外语地学习和教学过程中,在跨文化交际地实践中,积极探究其丰富地文化内涵,了解这种语际间地文化差异,对于提高学习者对语言差异地敏感性,帮助他们更恰当地了解掌握所学地语言地文化,提高学习者地语言使用地有效性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起着重要地作用.dvzfv.。
英汉语言对比方面论文免费
英汉语言对比方面论文免费英汉两种语言分属印欧语西系和汉藏语系,两者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英汉语言对比方面论文免费下载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英汉语言对比方面论文免费下载篇1论英汉语言的对比及转换摘要:现代社会中西方国家交流和合作日益紧密,语言的沟通尤为重要,这就涉及英汉两种语言的转换,但是把英语转化成汉语并不仅仅是靠简单的语法和词汇转换。
本文通过研究和对比英汉两种语言其背后代表的文化背景和思维特征,旨在更好地转换这两种语言,达到更好地沟通和交流的目的。
关键词:英汉转换文化对比一、英汉语言转换目的及标准(一)语言转换的目的现代社会各种高科技手段使世界联系越来越紧密,世界各国在各个领域上的交流和规模,频率和速度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而在这个过程中“巴别塔现象”――各国人们之间语言不通――则成为一个无可回避的障碍。
翻译是一种语言活动,是把一种语言表达的内容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
而翻译的最初目的就是为了交流,消除不同语言之间的障碍。
因而翻译这项活动也日益重要。
(二)语言转换的标准翻译的标准有很多名家先后提出自己的见解,我国著名的翻译家严复曾经提出“信、达、雅”之说受到普遍的认同,中国当代著名文学家及语言学家林语堂也提出过好的翻译应做到“音美,意美,神美,气美,形美”。
英国的翻译家泰勒提出了翻译三原则:(1)要将原作的意思全部转移到译文上来;(2)译文应当具备原作的风格和文体;(3)疑问和原作要同样的流畅。
国际译联的《翻译工作者章程》指出:“译文应忠实于原文,准确表现原作的思想与形式。
”但这些标准都有着共同点,忠实准确、通顺流畅和风格得体可以说是所有标准的共核。
二、英汉语言对比(一)主语与主题中国传统哲学主张“天人合一”,反映在语言上就是施事主体可以蕴含在行为事件的主观表现中。
因此在句子构造中,汉语并不把主语看成必要的成分,多为无主语而重主题的形式。
而英语则是注重主语的语言,造句离不开主语。
英汉词汇文化内涵论文
英汉词汇文化内涵探析【摘要】本文对英汉词汇文化内涵进行了探析,以减少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词汇文化内涵差异而产生的误会和障碍。
【关键词】英汉词汇文化内涵文化差异词汇是语言的基本构成单位,同时也蕴含着丰富的语言所在文化信息。
英汉属于不同的语言体系,有着不同的历史背景,其词汇的文化内涵也有着深深民族烙印,通常与本民族的意识形态与地域差异息息相关,如风俗习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宗教信仰、地理环境等。
所谓词汇文化内涵是指在附加在词概念意义上的意义,包括内涵意义、情感意义、联想意义等与民族文化因素有关的意义。
即词汇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其认知意义或指称意义会被扩大或缩小,并且被附加一定的联想意义。
例如,“白色”(white)在汉语中会被联想起红白喜事中的“白事”;但是在英语中,却有“纯洁”的联想意义,如新娘在婚礼上穿白色婚纱来象征“纯洁、坚贞”的爱情。
由此可见,“白色”在英汉中的文化内涵是不同的,但是在形容“白色”时,却同时都联想到了“雪”,英语中有“snow-white”,汉语中有“雪白”。
这表明,英汉词汇的文化内涵具有差异性,同时也有一定的相似性。
一、英汉词汇文化内涵对比分析(一)差异性英汉词汇文化内涵的差异性主要表现在动物词汇、颜色词汇以及数词当中。
首先,动物词汇。
动物词汇文化内涵差异最典型的代表当属“龙”(dragon)和“狗”(dog)。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和象征,汉语成语中的“望子成龙”、“龙马精神”、“龙腾虎跃”、“龙飞凤舞”都充满着美好的祝福和祈望。
但是在英语中,“dragon”更容易让人们联想起来古代神话传说中看守财宝和宝藏的恶龙,它生性残暴,象征邪恶。
另外,“狗”在汉语地位比较低下,含有贬义的色彩,通常用狗比喻不好的东西,例如,“狗东西”、“狗腿子”、“狼心狗肺”、“狗娘养的”等。
但是在西方国家,狗被看成是人类忠实的朋友,几乎到了和人平起平坐的地步,例如,top dog(重要人士)、lucky dog(幸运儿),“love me,love my dog”字面意思是“爱我,就爱我的狗”,意译为“爱屋及乌”。
英汉词汇文化差异比较
是词义 的隐含意义 , 这部分能显示 特有的 民族 文化特 色 , 在字 典里 语“ 白象 ” , w h i t e e l e p h a n t 指“ 使人感到 累赘 的
的财产” , 而汉语“ 白象 ” 则 没有 什么文 化意义 ; o y s t e r ( 牡蛎 ) 指沉 人类是通过语言 来反 映 主观世 界和 客观世 界 的, 但 由于人 类 默寡言 的人 , 而汉语的没有什么特别的文化意义 。
两种语言都有大量对应 的词语 , 其 意义有许多共 同 的地 方 , 但 在文 对两种语言 中相应 的语 义场进 行对 比。这儿要 从亲 属场 、 称 呼场 化背景方 面 , 意 义 有 较 大 差 异 。 这 就 是 英 汉 词 汇 文 化 意 义 的 差 和颜 色场这几个方面简略地来解读一 下英汉语词 汇在意义方 面的
异性。
不同之处。 1 . 亲 属场
二、 英 汉词 汇 文 化 意 义 差 异 的 表 现 形 式 英 汉 词 汇 文 化 意 义 的差 异 性 主要 体 现 在 下 列 几 个 方 面 :
英语中的” h u s b a n d ” “ w i f e ” 是 专称 , 说 明他们 已有 了稳 固地 对
一
语言学家将文化定义 为 : “ 文 化 就 是 一 个 人 为 了 让 自 己 的行 为
、
通 常英汉词 汇意义都是 由两部分组 成 : 一 是指称意 义 , 这 是词 办 法 在 英 语 里 找 到 对 应 词 汇 的 , 这 是 一 种 词 汇 的 空 缺 。 此 外 还 有
汇 的原 本 含 义 。 一般 来说 , 这一部 分意思是词语 的字面 意思 , 或 者 种情 形是 : 英汉 有对应 词 , 但 一 种 语 言 的词 汇 有 文 化 意 义 , 另 一 说是表 层意 思 , 在 字典 里能找 到的解 释 ; 二 是 词 汇 的文 化 意 义 , 这 种语言 的词则没有什 么文 化意 义。例如 : 英语 w h i t e e l e p h a n t 与汉
浅析英汉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差异
《英语词汇学》期末考核论文2014-2015-1论文题目浅析英汉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差异班级英语1401班姓名南宫芊芊不爱我学号**********任课教师蓝天湖南工业大学科技学院浅析英汉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差异南宫芊芊不爱我摘要:词汇意义标志着人们对客观世界认识的广度和深度,收到人们所属群体文化的影响和制约。
动物被赋予的各种寓意有浓厚的民族文化特色及深远的社会历史渊源,英汉雨中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就存在很大差异,体现了其所属群的文化背景。
全文从地域文化、习俗文化、宗教文化、民族文化等角度探析了中英两种文化体系下汉英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差异,旨在促进英语教学,推进跨文化交流。
关键词:动物词汇;英汉语言;文化内涵;文化差异Abstract: Lexical meaning, influenced and limited by the group culture it belongs to, marks the width and depth people’s cognition of the external word. The implied meaning of animal words that they are endowed with have strong national cultural traits and profound social historical origins. There exist the striking differences of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animal words, embodying the cultural background of the group they belong to. This thesis is trying to explore the differences of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English and Chinese animal words under the two cultural systems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 such as regional culture, custom culture, religious culture and national culture, in order to promote English teaching and push forward the cultural cross the cultural cross communication.Key words: animal words, English and Chinese language, cultural connotation, cultural differences一、引言任何语言都是文化的基石。
汉英互译中文化差异浅析
U . 1q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ia N w n e
a dPou t n rd cs
汉英 互译 中文化 差 异浅 析 文与育 化教技 术
陈 莹
( 州师范大学钱 江学院 , 杭 浙江 杭州 30 1 ) 10 2
摘 要 : 差异是翻译 中的障碍和 难题 。 汉英双 语在 思维 、 文化 传统 文化 习俗 、 宗教 、 值观 及 生活 方式 等方 面都 存在 着差异 , 价 本文从 对 比语言 学的角度 , 细地 分析 以上 几 个方 面的汉英 文化差异 。 详
关键 词 : 文化 差异 ; 翻译 ; 策略
1引言
、
译 《 楼梦 》 的成 语 “ 事在 人成 事在天 ” 红 中 谋 的 庭成 员之 间的关 系是 紧密 的 ,而且这一 亲近 时候 , 前者 的译文 是“ a rpss o i 的家 庭关 系不 仅存 在 于 父母 和孩 子之 间 , M npooe,G dd — s 并 p s s 而 后 者 是 “ n po ssH ae i 延 伸 到族里 之间 。 oe ” Ma r e, evn d — o p s 谚语 “ 一人 得道 , 鸡犬 升天” pss。两个 翻 译家 生活 在 不 同的宗 教 背 景 可 以说 明这 一点 。 oe” 跟我们 不 同 , 西方父母 和孩 下 ,给 出不 同的翻 译方 法 , a ks H w e 让译 文 对 子之 间的关 系要 松散 的多 , 孩子成 年 以后 , 他 西 方读 者来说 简单 明 了 ,而他让 刘姥 姥这 个 们 被期 望过 独立 的生 活 , 往往是 监护者 。 父母 了解原语文化,另一方面译者还得深入了解 乡 村妇 女相信上 帝 , 她做 梦也想 不到 的。 家 庭 观念 的重要 性 在 两种 语 言 中
【论文】英汉语言文化差异的对比中外文化差异论文
【关键字】论文英汉语言文化差异的对比,中外文化差异论文[摘要]翻译不只是两种语言的语法、句式、语义系统之间的语系转换,它更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际。
英汉两种语言之间有语句差异、思维差异与文化内涵上的差异,这些差异会对翻译造成一定影响。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任何形式的语言都有某种文化内涵。
于是深富特定民族情感、内涵深厚的一种语言就会成为译者极难克服的对手。
有学者把英汉语言与中西思维方式、民族文化联系起来进行单向、双向或交叉对比研究,但“ 至今尚未取得突破性成果。
” [ 1 ]这始终是英汉互译困难的焦点所在。
因此,只有明晰两种语言所承载的文化差异,才能保证翻译的顺利进行。
一、英汉语句差异(一)英汉词汇现象对比1 .意义差异“ 英语是综合型语言,词化程度相当高,即在英语词汇中存在大量分析型语言(如汉语要用一个短语甚至一个句子才能表达单个词)。
” [ 2 ]译者熟练掌握英语的这种特点,就可以使译文简洁。
英语中有不少单个动词隐含着“make +宾语+补语” 的意思,“v . + adv” ,“v . + like” “v .+with” 这些复杂的意思。
英语一个动词,汉语要用一个短语词组来表达。
如果在汉译英中正确运用这种动词,就简洁多了。
由于名词尤其是抽象名词大都是从动词或形容词派生来的,而很多动词或形容词都有自己习惯的主语或并与之搭配, 因此单个抽象名词隐含一个主谓或动宾结构的内容。
2 .词类差异“ 英汉语言的最大差异之一便是体现在动本论文由无忧论文网” [ 3 ]。
汉语动词灵活多变,表现力极强。
沈家煊认为,汉语在句法上遵循时间顺序的相似原则,这是因为汉语缺乏形态变化而采用直接映照的方法。
[ 4 ]汉语句序体现认知次序,多述谓成分线性排列。
因此“ 汉语中动词使用频率远比英语为高。
” [ 5 ]在表达一些复杂的思想时,汉语往往借助动词,按时间顺序逐步交待、层层铺开,给人以舒缓明快的感觉。
从使用方法上来看,汉语动词的连用和叠用非常普遍,而在英语中习惯用非谓语动词形式。
英汉词汇文化差异探索
英汉词汇文化差异探索摘要:词汇是语言的基础,是语言学习的重要内容。
本文通过英汉词汇文化差异探索,对比英汉词汇在两种语言文化背景下反映在结构、内涵、感情色彩等方面的差异,探讨在英语词汇教学中如何融入文化知识,加强对词汇的理解,提高词汇教学的效率,扩大学生的词汇量。
关键词:词汇语言文化差异英语词汇教学语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它是不同国家独特的文化传统、思维特点和审美意识的一面镜子。
语言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约定俗成的。
每一种语言都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每一种语言都反映使用该语言的国家在不同时期所特有的文化现象,每一种语言都是由词汇构成的。
词汇在语言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英语教学中,词汇的学习比重很大,而且大量的英语单词、短语、成语都具有和英语文化密切相关的内涵。
1 词汇结构差异1.1英汉构词差异英语是表音文字,是语音的编码,是字母的组合,是固定配置,不能很好地表达个性的需要,无法反映客观实际的内在的本质的联系。
汉语是表意文字,是音形意的编码,看到偏旁可以理解大意,可以从基础上构造一切。
英语的最小单位是词,汉语的最小单位是字。
两个或两个以上汉字才可以组成一个词,而英语的词就是一个单词。
如:汉语的雨、毛毛雨、阵雨、暴雨,都有一个“雨”字,抓住了共性和个性,共性加上个性就是新概念,组合性非常强。
而英语单词却分别为:rain, drizzle, shower, storm, 没有任何共性,每一个事物都要造一个词,描述世界需要极大的词汇量。
又如:小鸡,公鸡,母鸡,都有一个“鸡”字,而英语表达分别为:chicken, cock/rooster, hen,没有任何共性。
1.2英语构词法当然,英语词汇的构成也有一定的规律,包括派生法、复合法、转化法、缩略法、逆生法和拟声法等。
派生法(Derivation)是派生词缀和词根结合构成单词的方法,这是英语词汇学中最基本的构词法。
这种构词法主要包括前缀法和后缀法。
英汉语言对比论文范文
英汉语言对比论文范文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有民族传统习俗特色。
英汉两种语言在传统习俗、文化背景以及词汇内涵等方面都有一定差异。
关于英汉语言对比的论文如何写呢?英汉语言对比论文:浅谈英汉广告对比摘要:广告语作为广告的表现形式,有它独特的语言魅力。
汉语和英语的广告语言有一些共通的特点,同时也各具特色。
本文就英汉广告的词汇在其拼写、音韵、构词、功能转换等方面的创意现象做一番比较研究,从而发现英汉广告用语中词汇使用的共性及差异以及达到的不同效果。
关键词:广告用词英汉共性差异一、引言广告语言是一门浓缩起来的艺术,在用词方面结合了心理学、社会学、美学、语言学等多种学科的知识,具有多方面的研究价值。
在英汉不同的广告用语中,通过词汇的不同技巧的运用,从而达到各自的语言特色和文化煽动效果。
即用五个字母来形容英汉广告语言的特点为:AAttention抓住眼球/ I Interest引发兴趣/ DDesire刺激欲望/IImpression印象深刻/AAction采取行动。
二、英汉广告语词汇的共同特点无论是英语还是汉语的广告语言,都是为了劝说,达到鼓动消费者的效果。
因此在英汉的广告语言中,都有广告自身的“推销作用”,使消费者在看到或者听到广告后产生消费的愿望,故结合英汉广告语言的特点,有如下几点是共通的。
一名词出现频繁由于名词是关键词,不可或缺。
所以,评价一则广告是否妙,是否能达到效果,主要在于是否恰当使用名词。
英汉广告中名词的选用都达到了绝妙的程度,突出了产品的特色、特点和作用。
如:There are many forces that motivate you to run, emotional stability,mental clarity,skinny jeans. Luckilyonce you motivate to lace up your shoes,the running part has a way of taking care of itself.Reebok 跑鞋其中force,stability,clarity,jeans等从性能、材质的角度说明了该跑鞋的优秀。
中英文化差异论文
中英文化差异论文试谈中英颜色词的文化差异摘要: 颜色是一种视觉效果,人们对色彩的视觉感是相同的。
但是这些描述客观事物的颜色词在人们生活中使人产生的联想,受到各个民族的语言习惯、文化传统、地理环境、风俗习惯、历史背景、宗教信仰等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差异。
本文就红、黄、白、黑六种基本色探讨了中英颜色词内涵的不同,就其象征意义进行了比较研究。
关键词: 颜色词文化差异联想意义语言应用1.引言人类生活在五光十色的自然界中,在日常的生活、生产中创造了十分丰富的颜色词汇,成为人们传递信息、表达事物和思想的重要工具。
作为表达客观视觉感的词语,颜色词丰富了人类的语言,强化了语言的形象。
从理论上讲,人们对它的感知应该是一致的。
然而,各民族由于语言习惯、文化传统、地理环境、风俗习惯、历史背景等的不同,人们总是按照自己的思维定势和价值尺度描绘事物的颜色,赋予事物以自己的民族文化内涵。
颜色一旦浸入文化的染体,在人们的心目中就会产生特定的含义,引起特殊的联想。
因此,即使是同一种颜色在不同民族的心里所引起的联想意义有时候也是大相径庭的。
这种民族文化内涵一旦形成就不易改变,在中英跨文化交流中,这种由民族的特定文化内涵而引起的文化差异比比皆是,给各民族之间的交流造成了很大的障碍。
本文将着重比较中英语言中的颜色词在两种文化中联想意义和语言应用两方面的差异。
2.颜色词在联想意义上的文化差异2.1红色自古以来,中国人的崇红情结是有目共睹的。
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红与太阳与火有关,太阳给万物带来生机与温暖,而火意味着光明与兴旺。
所以红色象征着幸福、喜庆、吉祥、成功、好运。
在中国,红色都是运用在美好吉利的事物上。
从中国文化中意味着人生大事的传统婚俗习惯中便可看出:新娘子要穿红衣,盖红盖头,坐大红轿。
新娘也要披红,新房则是红色的海洋:红喜字、红蜡烛、红被褥、红箱笼……亲朋好友要送“红包”,媒人叫“红娘”。
红色不仅给婚礼带来喜庆欢快的气氛,而且寓意着新婚夫妻婚后日子的幸福、红火。
浅谈英汉词汇的文化对比
值观念和文化传统 ,两种语言之间的语义和文化的对等是极 为少 见的。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
一
、
词 语 的文 化 内涵不 同导 致 词 汇 空缺 现 象
词 汇 空缺 现 象 是 指 由 于文 化 和语 言 的 差 异 ,一 种 语 言有 的词
汉 语 中猫 头 鹰 的 形象 就 不 同 了。 很 多人 认 为猫 头 鹰 与前 兆 迷 信 有 关 ,怕 看 到 它 或 听到 它 的叫 声 ,以为 碰 上它 要 倒 霉 。 “ 猫 子 夜 ( 猫头 鹰 ) 进宅 ”意 味 着厄 运 将 至。 让 我 们再 看 看 数 字词 。 英 语 国家 的人 们 往往 认 为单 数 吉 利 , 如 :在 表 示更 深 程度 时 ,常在 整 百 整 干的 偶 数 后再 加 上 “ ” : 一 o eh n r dan etan s ( 分感谢 、千 恩 万 谢 ) , n u de don h k 十 h eo et o s d o etig o ( av n uan n n s od h h t 日理 万 机 )等 :基 督
族都 有 它 自己 的生 活 习 惯 、思 维 方 式 、语 言 心 理 、行 为规 范 、价
英国国王Kn ih r igRc ad l 由于勇敢过人 ,被称为te L — h i on
H at e r。英 国 人 以l n 为 自己 国家 的 象征 。T e Bis i 就 是 i 作 o h ri L th on
教文化的三位一体 (h ii )确定 了 “ ”的神秘文化 内 tetnt r y 三
涵 ,人们 习惯 于把 事 物 存在 的 量 或其 发 展 过程 一 分 为 三 ,以图 吉 利 。 然而 “ 十三 ”却 被 视 为凶 数 ,对 其 避 之惟 恐 不 及 ,楼 房 的 第
英汉词汇中文化差异的比较
文 化 跨 语 言交 际 。
语 言 、 文化 与 词 汇 的 关 系 首 先 ,语 言 不是 孤 立 存 在 的 ,它深 深 植 根 于 民族 文 化 中 ,并
2 颜 色词 语 的 英 汉文 化 差异 . 了解 英 汉 文化 的背 景知 识 ,掌 握 表示 颜 色 的词 汇 在 两种 语 言
词 汇是 语 言 的 基 本 要 素 之 一 ,是语 言 系 统赖 以存 在 的支 柱 。 英 国语 言学家 Wi is 过 。没有 语法 不能 很好 的表 达 ,而没 有词 l n说 k 汇 则什 么 也 不能 表 达 。词 汇 是 最 直接 反 映 语 言文 化 背 景 的 ,是 语 言 中 最 活跃 、最 有 弹 性 的成 分 ,也 是 文 化 载 负荷 量最 大 的成 分 。 许 多词汇 都带有 特定 的文化 信息 ,即文化 内涵 词 ( utr l l dd cl a y o e u l a w r s ,英 语 词汇 在 长期 使 用 中积 累了 丰 富的 文 化 内涵 。英语 词 od ) 汇 的文 化 内涵不 但会 影 响 学 习者 对 文 章 和 问题 的 理 解 ,还会 影 响 对英 语 语 言 的正 确使 用 。查 询 词 典 可 以知 道 词语 的直 接 意义 ,但 却无 法 深 入 了解 词语 背后 隐藏 的丰 富 的文 化 内涵 ,容 易 在跨 文 化
关 键 词 :英 汉 词 汇 文化 差 异 文化学 习 称 谓 语是 人 们 由于 亲 属 和 其 他方 面 的相 互 关 系 ,以及 身 份 、 职 业等 而 得来 的名 称 。在实 际生 活 中 ,人们 常 根据 交 谈 对 象的 年 龄 、职 业 、身 份 、地位 及 与 自己关 系 的亲 疏 远 近来 选择 恰 当的称 呼 语 。汉 语 中 的亲 属称 谓 常用 于 非 亲属 之 间 :年轻 人 对 长辈 称叔 叔 、阿 姨 ;对平 辈 称 大哥 、大姐 。但 在 英语 中 ,亲 属称 谓 不 是广 泛 的用 于 社交 ,只有 关 系 十分 密 切 的情 况 下才 使 用此 类 亲 属称 谓 且后 面不 带姓 氏 ,只带 名 ,如 U ceT m。中国学 生 习惯把 “ nl o 王老 师 ”称为 T ahr n ,其实 ,英语 中 t c e 只是 一种 职业 ;汉 ece g Wa e hr a 语 有尊 师 的传 统 ,教师 已不仅 仅 是 一种 职业 ,而成 为 一 种对 人 的 尊称 。此外 ,还 把汉 语 中 习惯上 称 呼的 “ 李秘 书 ” 、“方护 士 ”称 为 Sce r i us F n ,英语 国家 的人 听起 来 不可思 议 ,英语 ett yL、N re ag a 中称 呼人 一般 用 M s、Mr、M s 。 is r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汉词汇中文化差异的比较摘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而词汇是语言中最活跃的成分。
由于中西方文化背景及传统习俗的不同,英汉词汇所承载的含义也有所差异。
本文从英汉词汇对比的角度,来探讨英汉词汇中所体现的文化差异,旨在加强对学习者文化素质的培养,使语言学习和文化意识结合起来,以减少交际障碍,提高对词文化的敏感性和使用英语的得体性,最终获得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英汉词汇文化差异文化学习词汇是语言的基本要素之一,是语言系统赖以存在的支柱。
英国语言学家wilkins说过,没有语法不能很好的表达,而没有词汇则什么也不能表达。
词汇是最直接反映语言文化背景的,是语言中最活跃、最有弹性的成分,也是文化载负荷量最大的成分。
许多词汇都带有特定的文化信息,即文化内涵词(culturally loaded words),英语词汇在长期使用中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英语词汇的文化内涵不但会影响学习者对文章和问题的理解,还会影响对英语语言的正确使用。
查询词典可以知道词语的直接意义,但却无法深入了解词语背后隐藏的丰富的文化内涵,容易在跨文化交际中造成误解,所以词汇学习不仅是在语义学范围内解释词的意义,更重要的是掌握词汇的文化内涵从而正确、得体地进行跨文化跨语言交际。
一、语言、文化与词汇的关系首先,语言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深深植根于民族文化中,并且反映该民族的信仰和情感,因此语言既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又是文化的载体。
文化是通过社会习得的知识,而语言则是在社会环境的激发下而获取的一套知识系统。
由此可见,语言与文化是密不可分,是客观存在的,两者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其次,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人类有了语言,才得以将知识、观念、创造发明等一系列人类的行为模式传递给别人,广播于社会,可见语言是文化的传播媒介,是整个文化进化的必要前提,是反映民族文化的一面镜子。
词汇是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
它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是语言体系中结构和意义的统一体。
词汇是最明显的承载文化信息、反映社会文化生活的工具,文化影响词汇的发展与使用。
学习一种语言的词汇,绝非简单地掌握词语的拼读和认知意义或词典意义,而是要掌握该语言词汇的特定的文化内涵。
只有做到对词汇的文化内涵及文化差异的深刻理解.才能更准确地使用语言。
二、英汉文化差异在词汇上的表现1.称谓词语的英汉文化差异称谓语是人们由于亲属和其他方面的相互关系,以及身份、职业等而得来的名称。
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常根据交谈对象的年龄、职业、身份、地位及与自己关系的亲疏远近来选择恰当的称呼语。
汉语中的亲属称谓常用于非亲属之间:年轻人对长辈称叔叔、阿姨;对平辈称大哥、大姐。
但在英语中,亲属称谓不是广泛的用于社交,只有关系十分密切的情况下才使用此类亲属称谓且后面不带姓氏,只带名,如uncle tom。
中国学生习惯把“王老师”称为teacher wang,其实,英语中teacher只是一种职业;汉语有尊师的传统,教师已不仅仅是一种职业,而成为一种对人的尊称。
此外,还把汉语中习惯上称呼的“李秘书”、“方护士”称为secretary li、nurse fang,英语国家的人听起来不可思议,英语中称呼人一般用miss、mr 、mrs 等。
2.颜色词语的英汉文化差异了解英汉文化的背景知识,掌握表示颜色的词汇在两种语言中的不同含义,以便进行有效、顺利的交际。
如汉语中的蓝色,是指秋高气爽的天空色,给人以辽远、宁静和超脱的感觉。
在英美国家,蓝色表示高雅和忠诚,常用来喻指人的“情绪低沉”、“黄色的”、“下流的”,如“a blue film”指“黄色电影”,“to make a blue joke”指“开一个下流的玩笑”。
汉语的“白”也不等于英语的white。
在涉及到人的人种时,我们可以说the black people(黑人),the yellow people(黄种人),the white people(白人),但“她皮肤白皙”却不宜译成:she has a white skin,而译为:she has a fair skin/complexion。
英语中的白色表示纯洁、高贵,故婚纱是白色的,而在中国白色意味着死亡、疾病。
此外,在西方国家中许多表示颜色的单词也可以是姓氏,如white(白色、怀特)、green(绿色、格林)。
还有习语也与颜色有关,如“black tea( 红茶)”、“a white man (忠实可靠的人) ”等。
3.动物词语的英汉文化差异由于受历史、习俗、价值观念、宗教信仰等诸方面文化因素的影响,中英两种语言赋予动物词汇以各自特定的文化内涵,如英语中lion是百兽之王,是“勇敢、凶猛、威严”的象征,英国人以lion 作为自己国家的象征,the british lion就是指英国。
英语中有许多与lion有关的习语,如play oneself in the lion’s mouth(置身虎穴),come in like a lion and go out like a lamb(虎头蛇尾),like a key in a lion’ hide(狐假虎威),译成汉语时,lion 习惯上用“虎”代替,因为中国人认为“老虎”是百兽之王,用“虎”来表示勇敢、凶猛、威严。
如:虎视眈眈、放虎归山、谈虎色变、为虎添翼、猛虎下山等。
4.数字词语的英汉文化差异英语国家的人们往往认为单数吉利,如:在表示更深程度时,常在整百整千的偶数后再加上“一”:one hundred and one thanks(十分感谢、千恩万谢),have one thousand one things to do(日理万机)等。
与之相反,中国传统文化则认为双数是吉利的数字。
人们喜欢双数的偶合意义,追求“好事成双”,渴望“双喜临门”,形容处世有方是“四平八稳”,形容交通便利为“四通八达”,百事顺心为“六六大顺”,美不可言为“十全十美”。
三、英汉词汇文化差异原因分析1.自然环境英国是个岛国,位于欧洲西部大西洋中的不列颠诸岛上,是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其特点是雨量充沛,风大雾多。
因而由“雨”(rain)和“雾”(fog)构成的英语词汇(尤其是习语)在英国人的语言里出现较多。
如和“rain”有关的词汇有come rain or shine (不论情况如何)、be rained off(因雨延期)等。
和“fog”有关的词汇有in a fog(在雾里,一无所知)、have not the foggiest idea(如堕五里雾中,完全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等。
2.历史典故英汉两种语言都从历史典故中形成了大量的习语。
这些表达法,虽然结构简单,但意义深远,其含义往往是不能从字面上去理解。
不同民族的历史典故赋予同一词汇不同的文化意义。
如我们用“鸿门宴”来暗指用心险恶的布局,以使人落入事先安排好的陷阱。
在英语中, cinderella一词来自于童话故事《灰姑娘》,讲的是一个心地善良的漂亮女孩受继母的虐待,过着悲惨的日子,后得到仙女的帮助,与王子结为夫妻。
现在人们常用cinderella一词指暂时不受人重视、有才干但一时未被人赏识的人。
shylock是莎士比亚戏剧《威尼斯商人》中的一个凶狠贪婪的人,为了获取暴利,他在放债时提出了极为苛刻、违背人性的条件。
现在,人们如看到心肠狠毒、唯利是图的小人,常称之为shylock。
3.风俗习惯习俗文化是指处于一般社会生活和交际活动中的各民族在长期的约定俗成中形成的风俗习惯和文化规约。
英汉两种语言中习俗文化差异的例子比比皆是。
如,由于不同的宠物习俗而带来的词汇差异 :西方养狗是把它当宠物,尤其是陪伴那些孤独的老人,因而dog 们备受宠爱和青睐,如lucky dog(幸运的人), big dog(大亨,要人)和every dog has his day(人人皆有得意时)等。
而中国人养狗多是为了看家,其受到的待遇远不如“洋狗”,得看主人的眼色行事。
所以汉语中关于狗的词汇便出现了“狗腿子”、“狗眼看人低”、“狗仗人势”、“狐朋狗友”等。
当中国人喊着要“痛打落水狗”时,就会令西方人一头雾水。
4.宗教信仰英、汉两民族的宗教信仰不同反映在语言上也有所不同。
英美人多信仰基督教,百姓常去的地方是教堂(church)。
他们相信确有上帝、天堂、魔鬼、地狱等,所以在语言上遗留了很多反映宗教信仰的词汇,如,go to church(去做礼拜)、go to hell(见鬼)等。
英语中的很多习语都是来源于《圣经》,如 old adam(本性的罪恶)、beat the air(徒劳)the apple of one’s eye(掌上明珠;珍爱的人)等。
而在中国,佛教比较流行,老百姓常去的地方是神庙,因而汉语中就有不少有关神庙、和尚、佛等词汇,如“五体投地”、“现身说法”、“借花献佛”、“菩萨心肠”、“僧多粥少”、“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等等。
5.价值观念在中国,我们称呼高龄的老先生,老寿星时,时常在他们的姓氏后面加上个“老”字以示恭敬,譬如“张老”。
对年纪比自己大、关系比较亲近的邻居、同事的姓氏前加上“老”字以示关系尊敬,如“老王”。
但这种尊称在英美人中显然行不通。
因为在他们的观念中,“old”是“不中用”的代名词。
通过对词汇文化意义的比较,不但丰富了我们的语言知识,而且有助于增进对中西文化更深层次的理解。
四、文化学习的策略1.了解英美国家的地理、历史知识毋庸置疑,一种文化的传承源起并依赖于一个国家的地理、历史变迁,所以学习文化就必须对其演变发展的过程加以研究,有效的掌握英美国家的地理、历史知识将使文化学习更有据可依。
2.挖掘词和短语的文化内涵学习者应该意识到,即使最平常的目的语词汇和短语在特定文化背景下,也可以激发人们对不同的形象的联想。
如,“同志”一词在汉语中式人们称呼彼此时经常使用的一个词汇,使人们联想到“友好”、“诚实”、“平等”等概念;而在英语国家中,人们却认为“comrade”一词过于政治化,使人联想到独裁统治。
与之相反,“ individualism”一词在西方文化中被赋予很高的价值,人们提倡并尊重个性化和特立独行,而中国人往往将“个人主义”一词作为“自私”、“以自我为中心”、“自负”、的同义词。
所以,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表面意义相似的词和短语的文化内涵往往有天壤之别,因此在学习中要注意词语的文化意义在目的语和母语之间的异同。
3.关注西方文化的社会风俗文化制约着人们的一切行为,也制约着人们的语言行为。
不同文化背景有不同的语言习惯和行为方式,例如,在日常交往中英语国家的人喜欢谈论天气、地理位置等话题,而把年龄、工资、婚姻状况等作为禁忌的话题。
中国人喜欢用“你吃了吗”“去哪呀”来打招呼寒暄,而英语中“have you had your lunch? ”(你吃午饭了吗?)则表示向对方发出邀请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