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长城学案
初中语文必备:《长城》专题教案设计
![初中语文必备:《长城》专题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12608d8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418d018.png)
初中语文必备:《长城》专题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长城》。
(2)理解《长城》的主要内容,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和表达技巧。
(3)了解长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长城》的篇章结构。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祖国历史文化的热爱之情。
(2)培养学生珍惜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正确理解和运用。
2. 《长城》的篇章结构分析和作者的写作技巧。
3. 长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并运用《长城》中的修辞手法。
2. 深刻领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长城》的内涵。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对长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进行解读。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长城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长城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2)简介长城的起源和演变过程。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长城》,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学习心得。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长城》的篇章结构,分析作者的写作思路。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案例分析:(1)举例分析《长城》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解读作者通过修辞手法表达的思想感情。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2)强调学生对长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的认识。
6. 作业布置:(1)背诵《长城》。
(2)写一篇关于长城的短文,表达对长城的感悟。
7. 课后反思: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总结和反思,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中学语文教师必读:《长城》专题教案设计
![中学语文教师必读:《长城》专题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48e4a2f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ac.png)
中学语文教师必读:《长城》专题教案设计第一章:《长城》文学背景及作者简介1.1 文学背景介绍中国古代长城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讨论《长城》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1.2 作者简介介绍《长城》的作者以及其文学成就。
探讨作者对于长城的情感和观点。
第二章:《长城》文本解析2.1 文本结构分析分析《长城》的篇章结构和组织方式。
讨论文本的开头、发展、高潮和结尾的特点。
2.2 主题思想探讨探讨《长城》的中心思想和主题。
分析文本中对于长城的描写和象征意义。
第三章:《长城》教学目标与方法3.1 教学目标确定《长城》的教学目标和期望学生达到的能力。
制定学生对于文本内容、文化和语言技能的掌握目标。
3.2 教学方法选择适合《长城》的教学方法,如讨论、写作、角色扮演等。
设计互动活动和小组合作,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思考。
第四章:《长城》教学内容与步骤4.1 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文本理解、文化背景和语言技能。
制定教学计划,合理安排每个课时的内容。
4.2 教学步骤设计每个课时的教学步骤,包括导入、讲解、练习和总结。
确保教学步骤的逻辑性和连贯性,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理解文本。
第五章:《长城》教学评估与反思5.1 教学评估设计评估学生学习成果的方式,如考试、作业和课堂表现。
制定评价标准,对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进行评估。
5.2 教学反思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对教学方法和内容进行调整。
寻求改进教学效果的建议和反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第六章:《长城》教学活动设计与实践6.1 教学活动设计设计针对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的教学活动,如视觉、听觉和动手操作等。
结合多媒体资源,如图片、视频和音频,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6.2 教学活动实践实施设计的教学活动,确保活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反应,及时调整教学活动。
第七章:《长城》文化拓展与比较7.1 文化拓展拓展学生对于长城相关的历史、文化和民俗知识。
引导学生探讨长城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的意义和影响。
长城专题学习方案教案教学设计
![长城专题学习方案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42fc3f9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f5.png)
长城专题学习方案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长城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文化价值。
2. 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3. 提高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长城的历史背景:介绍长城的起源、发展历程和各个朝代的长城特点。
2. 长城的建筑特点:分析长城的结构、构造和工程技术。
3. 长城的文化价值:探讨长城在历史、文化、旅游等方面的价值。
4. 长城的保护与传承:介绍长城的保护现状和传承措施。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长城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文化价值。
2. 案例分析法:分析长城的经典案例,如八达岭长城、嘉峪关等。
3.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长城的保护与传承问题。
4. 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参观附近的长城,增强直观感受。
四、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长城的图片,引发学生对长城的兴趣。
2. 讲授长城的历史背景:介绍长城的起源、发展历程和各个朝代的长城特点。
3. 分析长城的建筑特点:讲解长城的结构、构造和工程技术。
4. 探讨长城的文化价值:引导学生了解长城在历史、文化、旅游等方面的价值。
5. 长城的保护与传承:介绍长城的保护现状和传承措施。
五、课后作业:1. 搜集有关长城的资料,了解长城在其他国家的类似建筑。
3. 讨论长城的保护与传承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
4. 制作一份长城的手工模型或绘画作品。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长城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文化价值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参与小组讨论的表现,包括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质量,如观察报告、讨论建议和手工模型等。
七、教学资源:1. 长城的历史背景资料、建筑特点图片和视频。
2. 长城经典案例的介绍材料。
3. 关于长城的文化价值的相关书籍和文章。
4. 长城保护与传承的相关政策文件和报道。
5. 实地考察长城的安排和指导材料。
八、教学难点:1. 长城的建筑特点和工程技术的理解。
《长城》专题教案设计: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长城》专题教案设计: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https://img.taocdn.com/s3/m/b6273787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c0.png)
《长城》专题教案设计: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长城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象征意义。
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评价长城的文化价值和社会影响。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提出观点的能力。
学会运用比较、归纳、综合等方法对长城相关资料进行研究。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培养学生尊重和传承历史文化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长城的产生与历史背景引导学生了解长城的起源、发展历程和各个时期的特点。
分析长城在历史上的军事、政治和经济作用。
2. 第二课时:长城的建筑特点与技术成就引导学生学习长城的建筑结构、材料和施工技术。
讨论长城的建筑特点及其在我国古代建筑史上的地位。
3. 第三课时:长城的象征意义与文化价值引导学生探讨长城在中华民族心中的象征意义。
分析长城作为文化遗产的价值和意义。
4. 第四课时:长城的旅游开发与保护引导学生了解长城的旅游资源开发状况及其影响。
讨论长城保护的重要性,提出保护措施和合理化建议。
5. 第五课时:批判性思维训练与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长城相关话题的辩论赛,锻炼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长城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文化价值。
2. 比较法:引导学生比较不同历史时期的长城,分析其差异和特点。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长城相关话题展开讨论,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4. 实践法:开展辩论赛和短文写作,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和思维活跃度。
2. 辩论赛:评价学生在辩论赛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逻辑思维和团队协作。
3. 短文写作:评估学生的写作能力,包括观点表达、论证结构和语言运用。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长城》相关章节教材。
2. 参考资料:关于长城的历史、文化、旅游等方面的书籍、论文和新闻报道。
3.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长城相关的图片、视频和资讯。
专题《长城》教案教案
![专题《长城》教案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9efda09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00.png)
专题《长城》教案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长城历史背景和建造过程;
2.理解长城的作用和重要性;
3.引导学生尊重长城文化遗产。
二、教学重点
1.长城的历史和建造过程;
2.长城的作用和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
1.如何引导学生尊重长城文化遗产。
四、教学准备
1.一些关于长城的图书资料;
2.课件和PPT。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
讲师通过课件介绍长城的基本信息和图像,让学生理解长城的形态、位置和规模,为后续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演讲
讲师向学生介绍长城的历史和建造过程,包括:起源、修建历程、功能和影响等。
并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到长城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历史意义。
3. 分组讨论
讲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每个小组选择一位发言代表,就长城的作用和重要性进行讨论。
让学生发言,通过讨论,引导学生了解长城对中国历史、文化和人民生活的影响。
4. 总结
讲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让学生分享自己成果,并对长城文化遗产给予最大的尊重。
六、课后作业
1.完成阅读和课后作业;
2.准备个人或小组的展示。
七、评价方式
1.主要评价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
2.对于课后作业和展示给予适当的分数。
八、展示
讲师让学生自行组织展示,并结合图片、文字和视频等方式,向全校同学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长城》专题教案设计: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长城》专题教案设计: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https://img.taocdn.com/s3/m/5da07b68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29.png)
《长城》专题教案设计: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长城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象征意义,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问题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尊重和自豪感,增强民族凝聚力。
二、教学内容1. 长城的历史背景:介绍长城的起源、发展历程和各个朝代的长城特点。
2. 长城的建筑特点:分析长城的结构、建筑技术和材料使用,引导学生关注长城的匠心独运。
3. 长城的象征意义:探讨长城在中华民族历史中的地位和象征意义,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以图片或视频形式展示长城的壮丽景色,引发学生对长城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长城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象征意义。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总结长城的特点和意义,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4. 问题探究: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长城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收获,强调长城在中华民族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问题探究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积极参与程度。
2. 批判性思维:评估学生在问题探究和讨论中的独立思考和批判性表达能力。
3. 课堂作业:布置相关作业,检验学生对长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可靠的学习资料。
2. 图片和视频:收集长城的相关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长城的风貌。
3.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资料,丰富教学内容和视野。
六、教学活动设计1. 图片展示:教师展示长城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长城的景象。
2. 故事分享:教师讲述长城的历史故事,引发学生对长城的兴趣。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长城的建筑特点和象征意义。
4. 问题探究: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长城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
长城的教案15篇
![长城的教案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86d4801e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1a6c947.png)
长城的教案15篇长城的教案15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长城的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长城的教案1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及课文内容。
3、收集关于长城和运河的有关资料,了解它们的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1、了解长城和运河的的特点。
2、抓重点词句反复品读,图文结合并借助相关的补充资料深入感受“奇异景象”。
教学时间:二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激趣1、在我们中国,有两大建筑工程,一个像巨龙,一个像绸带。
她们蔚为壮观,堪称“人间奇迹”。
你们知道她们的名字吗?(师板书题目:长城和运河)2、生齐读课题。
3、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 (结合自己查找的资料说说)二.初读指导1、自学课文。
(1) 各自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词句,结合上下文或理解其意思。
(3)思考:作者是以什么方式看长城的,为什么要用这种方式来看?看到的长城和运河分别是什么样的?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指名逐个读这些词语。
驾驶连绵起伏曲折蜿蜒嘉峪关谱写不朽创造奇迹天堂杭州绸带(2)指名说词语的意思。
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不朽创造奇迹(3)结合自己的读书理解说说作者的观察点及看到的长城和运河分别是什么样的?三、精读课文1、指名读第一部分内容。
2、比较句子: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我看见了一个奇异的景象。
3、景象的奇异表现在哪些地方?(自由读课文找出相关句子)4、“穿行”能否改成“爬行”?(看插图或动画体会理解,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5、“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
“不朽”有哪两方面的意思?明明是人有感而发谱写了一篇又一篇诗歌,这里为何要说是万里长城谱写的? 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 这样写有什么好?6、“创造”分别跟前面的哪一个短语,跟后面的哪一个词相照应?7、“祖先”该怎么理解?比较: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初中语文必备:《长城》专题教案设计
![初中语文必备:《长城》专题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d3c45cc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60b387e.png)
初中语文必备:《长城》专题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中关于长城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文化价值。
(2)能够把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段落,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学会欣赏文学作品,培养审美情趣。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内容。
(2)学会运用批判性思维,对课文进行分析和评价。
(3)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增强民族自豪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3)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和国家观。
二、教学内容1. 课文《长城》的内容简介:《长城》是一篇描写我国著名古建筑长城的散文,作者以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比喻和丰富的想象,描绘了长城的雄伟壮丽,展示了长城的历史沧桑和文化底蕴。
2.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长城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文化价值。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提高学习效果。
3. 合作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1)展示长城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长城的雄伟壮丽。
(2)简要介绍长城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 合作讨论:(1)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2)每组选取一名代表进行汇报,总结讨论成果。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段落。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谈谈对长城的感悟,培养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文化遗产,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五、课后作业1. 根据课堂学习,总结长城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文化价值。
2. 结合自己的家乡,调查一处文化遗产,了解其历史渊源和文化价值,下节课分享。
初中语文必备:《长城》专题教案设计
![初中语文必备:《长城》专题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d71929c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a7.png)
初中语文必备:《长城》专题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中关于长城的历史背景、地理意义和文化价值。
(2)能够把握课文中的重要概念和观点,如长城的修筑原因、作用及其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
(3)能够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内容。
(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长城,培养多元思维能力。
(3)学会运用文本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和批判性思考。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自豪感。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视文化遗产的情感。
(3)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保护长城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1. 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
2. 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的分析。
3. 课文中蕴含的哲理和价值观的提炼。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所涉及的历史、文化知识的把握。
2. 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3. 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教育。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中的重点知识,阐述长城的历史、文化价值。
2.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提炼观点,发表见解。
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共同分析课文内容,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4.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现实中的长城保护案例,引导学生关注文化遗产保护。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长城的历史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长城的修筑原因、作用及其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
3.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中的重点知识,如长城的地理意义、文化价值等。
4.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5. 案例分析:选取现实中的长城保护案例,引导学生关注文化遗产保护。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保护长城的重要性。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以及对长城历史、文化价值的认识。
初中语文必备:《长城》专题教案设计
![初中语文必备:《长城》专题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9f03134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29.png)
初中语文必备:《长城》专题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了解长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提高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1.2 教学内容长城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长城的建筑特点和文化内涵。
文学作品中的长城形象和主题。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2.1 教学方法讲授与互动相结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案例分析法,通过文学作品解读长城形象。
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和表达能力。
2.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长城的图片和历史背景。
提供相关文学作品,供学生阅读和分析。
使用互动白板,进行课堂讨论和笔记记录。
第三章:教学安排与步骤3.1 教学安排共计10课时,每课时45分钟。
包括课文阅读、作品分析、讨论和写作练习。
3.2 教学步骤引入:介绍长城的历史背景,引起学生兴趣。
阅读:让学生阅读相关文学作品,理解长城形象和主题。
分析:讨论作品中的长城描写和文化内涵。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教学评价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讨论情况。
理解能力:评估学生在作品分析和作文中的理解深度。
表达技巧:评价学生在写作中的表达能力和文采。
4.2 教学反馈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
同伴评价:学生之间互相评价,提供反馈和建议。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总结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第五章:教学资源与拓展5.1 教学资源文学作品:选取与长城相关的文学作品,如诗歌、散文等。
历史资料:提供长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资料,供学生参考。
互动平台:使用教学互动平台,方便学生提问和交流。
5.2 教学拓展组织学生参观长城,亲身感受其壮丽和历史价值。
邀请相关专家进行讲座,增加学生对长城的深入了解。
鼓励学生参与文化遗产保护活动,培养社会责任意识。
第六章:教学活动设计6.1 课前活动让学生收集有关长城的图片、故事或视频,进行分享。
教师准备PPT,展示长城的图片和历史背景。
6.2 课中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理解长城形象和主题。
中学语文教师必读:《长城》专题教案设计
![中学语文教师必读:《长城》专题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2c3e802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788be44.png)
中学语文教师必读:《长城》专题教案设计。
一、教学背景在讲解《长城》之前,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关于长城的基本知识,如长城的来源、历史背景、建筑工艺等,这样会更有利于我们将学习内容变得更加有趣和生动。
同时,我们还需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从而更好的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此,教学背景的介绍是非常必要的。
二、教学目标在掌握了教学背景之后,我们需要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这样有利于我们更好的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在学习《长城》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让学生掌握长城的基本知识、了解长城的历史渊源、学习长城的独特文化、探讨长城的建筑工艺和现状等内容。
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不仅可以在文化、历史、地理等方面收获很多,还可以学到很多实用的知识。
三、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中,我们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
我们可以使用图片、模型等实物来展示长城的历史、文化、景色等方面;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实地走长城,亲自感受长城的恢弘壮丽;还可以组织一些讨论活动,让学生自己去探讨长城的建筑工艺和现状等内容。
这些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长城》的内容。
四、教学评估在教学完成之后,我们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这样有利于我们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我们可以通过试卷、检查表、口头考试等形式来进行教学评估,也可以利用观察法,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听学生发言等方式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学评估是对我们教学质量的一种重要检验,只有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我们才能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
《长城》专题教案设计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进行教学,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因此,这一教案设计是非常必要的。
在使用这一教案设计的时候,我们需要注意教学背景、明确教学目标、灵活运用不同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并及时进行教学评估。
希望教师们在使用这一教案设计的时候能够先充分理解,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运用,使学生真正受益。
专题长城的教案设计
![专题长城的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d3e5f20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6a.png)
专题长城的教案设计专题长城的教案设计(精选8篇)专题长城的教案设计篇1[学习目标]1、了解长城的悠久历史;了解长城的构造;了解长城的军事价值;了解有关长城的文学作品;了解长城的现状;关心长城的未来。
2、初步了解“长城文化”的内涵及其价值,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激发探究中华民族文化的兴趣和爱国热情。
[学习流程]一、搜集关于长城的知识1、成语:自坏长城:比喻自己削弱自己的力量或自己破坏自己的事业。
众志成城:万众一心,象坚固的城墙一样不可摧毁。
比喻团结一致,力量无比强大万里长城:原指我国古代修筑的长城,后比喻国家所依赖的大将或军队,也比喻难以逾越的障碍或界限。
一字长城:排列成一长条的阵势。
也指一言奏效,可比长城。
2、谚语、歇后语填空A不到九门口,枉来长城走。
B秦始皇修长城——功过后人评。
C不到长城非好汉。
3、诗词名句A、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清平乐六盘山》B、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沁园春雪》C、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D、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唐王昌龄)4、楹联:(1)玉门关联:无边晴雪天山出,不断风云地极来。
(2)嘉峪关联:二崤虎口夸天险,九折羊肠确地难。
5、故事:《孟姜女哭长城》《定城砖的传说》等二、阅读思考1、阅读了《万里长城的构造》,思考:长城由哪几大部分组成?各部分作用是什么?结合资料,发挥想象,简述古代劳动人民是如何建造长城的。
【答案】城墙——城墙是长城的主要建筑工程,它翻山越岭,穿沙漠、过草原、经绝壁,宛如一条巨龙,飞腾在我国辽阔的大地上。
墙台、敌台——在长城城墙上,隔不多远有一个突出墙外的台子,叫做墙台和敌台。
有了突出的墙台若遇故人登城就可从侧面射击,使登城者受到城上和左右两方的射击。
烽火台——也称作烽燧、烽堠、烽台、烟墩、墩台、狼烟台、亭、燧等等。
是利用烽火、烟气以传送军情的建筑。
如遇有敌情,白天燃烟,夜间放火。
长城专题学习方案教案教学设计
![长城专题学习方案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a25d073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0c78312.png)
长城专题学习方案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长城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象征意义。
2. 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3. 提高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长城的历史背景:介绍长城的起源、发展、变迁过程。
2. 长城的建筑特点:分析长城的结构、构造、防御功能等。
3. 长城的象征意义:探讨长城在中华民族历史中的地位和影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长城的图片,引发学生对长城的兴趣,导入新课。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课前搜集有关长城的资料,了解其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象征意义。
3. 课堂讲解:结合学生的自主学习成果,进行课堂讲解,深入剖析长城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象征意义。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长城在中华民族历史中的地位和影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5. 成果展示:各小组代表展示讨论成果,分享对长城的认识和感悟。
6. 总结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点评,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四、教学资源1. 教材:关于长城的教材或课文。
2. 图片:长城的图片、地图等。
3. 视频:有关长城的纪录片、电影片段等。
4. 网络资源:关于长城的网站、文章、论文等。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等表现。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长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学生小组讨论成果: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以及讨论成果的丰富性和深度。
4.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评估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的信息搜集、处理和运用能力。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有代表性的长城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长城的建筑特点和象征意义。
2. 对比分析:引导学生对比不同历史时期长城的差异,理解长城的发展变迁。
3. 情境教学:创设相关情境,如角色扮演、模拟建造长城等,让学生亲身体验长城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4. 项目式学习:组织学生参与有关长城的项目式学习,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专题《长城》教案教案(精选12篇)
![专题《长城》教案教案(精选12篇)](https://img.taocdn.com/s3/m/7207294c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02.png)
专题《长城》教案教案(精选12篇)专题《长城》教案教案篇1倪明课时:4·1教学目标:阅读“文章选读(一)、(二)”,了解长城的价值和长城文化的内涵;对文章内容能作深层次理解,会比较作者观点的异同。
教学重点:了解长城的价值和文化内涵。
教学难点:比较作者观点的异同。
教学准备:搜集有关长城的图片、自读选文。
教学设想:图文结合感知长城形象,了解长城文化内涵。
教学过程:一、引入专题学习,揭示课时学习目标。
1、交流课前搜集的长城图片,并对图像进行解说,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激发学习兴趣。
2、揭示学习目标二、研读选文一、二,讨论,探究问题。
(一)、默读选文。
(二)、分发练习设计,完成学习。
1、说说下例句中加点的“构造”各指什么。
(1)、万里长城的构造。
(2)、城墙的构造,在明朝以前,大多是土筑或石砌的……(3)、现以明朝所筑的居庸关至八达岭这一段长城为例,来说明它的构造。
2、用自己的话概括说明长城各部分构造的特点。
(1)、城墙墙身;(2)、城墙顶部;(3)、墙台和敌楼;(4)、烽火台;3、请举例说明长城的军事功能。
4、选文(二)作者认为:(1)、今天“万里长城已经没有什么实用价值”,这里所说的“实用价值”是指什么?你认为今天它还有没有实用价值?(2)、“花费了这么漫长的时间,这么巨大的力量,造一个四合院式的,现在看来使人惊异又觉有趣的长墙,只不过为了防御当年敌人的进犯,求得自己的平安。
”这句反映了作者怎样的观点?从哪里可以看出?(3)、作者对秦始皇持什么态度?秦始皇造长城的历史教训是什么?(4)、作者认为长城里面有人,有着令人永远难忘的人的活动,“她使你深思,给你启发。
”请说说长城能给人们哪些启发?你能说多少就说多少。
(三)、讨论交流,答案不强求一致,但要言之成理。
三、小结全课。
四、布置作业:1、自读选文(二)和参考资料。
2、从网上查找关于长城的最新资料。
教学内容:专题长城课时:4·2教学目标:阅读选文(三)和参考资料,对文章内容能作深层次理解,会比较作者观点的异同。
中学语文教师必读:《长城》专题教案设计
![中学语文教师必读:《长城》专题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517b169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e3.png)
中学语文教师必读:《长城》专题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长城》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和表达技巧。
(2)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长城》的艺术特色。
(2)学会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感受长城的历史底蕴和文化价值。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文化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2)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二、教学内容1. 课文《长城》的基本内容,包括作者简介、课文翻译和赏析。
2. 长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相关的历史故事和传说。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长城》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和表达技巧。
(2)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2. 教学难点:(1)分析课文《长城》的艺术特色,如修辞手法、句式结构等。
(2)感受长城的历史底蕴和文化价值,相关的历史故事和传说。
四、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2. 情境教学:利用图片、音乐等资源,营造氛围,引导学生深入体验课文内容。
3. 实践教学:组织学生进行朗读、默写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巩固学习成果。
3. 单元测试:进行单元测试,检验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程度。
4. 学生自评: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反思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促进自我提高。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长城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关注课文《长城》。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体会作者情感。
3.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4. 重点讲解:针对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段落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初中语文必备:《长城》专题教案设计
![初中语文必备:《长城》专题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1434f49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87.png)
初中语文必备:《长城》专题教案设计专题教案设计《长城》是我国古代的一项伟大工程,代表着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
在初中阶段,我们的学生对于《长城》这项文化遗产应该了解比较深入。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套针对《长城》专题教案的设计。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整理出《长城》的基本知识梳理,包括起止时间、修建原因、关隘分布、主题思想等;学生能够掌握《长城》历史沉淀的文化价值及其与中国古代文化的关联;学生能够熟悉《长城》相关课文的重点,掌握相关词汇和语法结构的运用。
2.能力目标学生能够通过文献阅读和分析,建立对于《长城》历史叙述的认识,进而进行个人批判性思考,具有理性的表达和交流能力;学生能够将《长城》的文化内涵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表达出自己的个人看法和观点。
3.情感目标让学生明白,作为一个中华儿女,我们应该发扬弘扬中国古代文化,传承来自先辈的智慧和信念,从而建立对于民族文化的自豪和自信。
二、教学内容1.《长城》基本概念通过讲解PPT、视频资料和图片,让学生了解《长城》的基本概念,包括:起止时间、特点、结构、关隘分布等。
2.《长城》历史沉淀与文化价值通过多媒体和课堂互动,让学生了解《长城》在历史上的沉淀和发展,包括军事目的、人文意义、社会价值等方面的影响。
并引导学生通过文本分析和历史研究,探究《长城》的文化内涵和智慧。
3.《长城》相关课文的精读选取三篇与《长城》相关的经典课文,进行课堂精读,并指导学生进行强化语法等方面的训练。
其中,《长城》是必选的。
4.《长城》主题思想深度剖析分析三篇课文中《长城》的主题思想,并通过引导学生开设“我的长城情怀”这样的主题式写作活动,来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和视角阐述对于《长城》的理解和感悟,展现学生对于文化内涵的深度探索和理解。
三、教学活动1.朗读练习通过多篇课文的朗读、模仿和表演,让学生锻炼口语表达和情感表达的技能。
2.课堂互动采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和学生自我表达等方式让学生进行课堂互动,从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专题《长城》教学案
![专题《长城》教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a326949914791711cc7917c6.png)
专题《长城》教学案导读:课题:【助学目标】1.初步感知文化的丰富内涵。
2.培养学生搜集资料、运用资料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综合和概括能力。
3.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助学重点难点】了解文化的丰富内涵;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占有资料、运用资料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综合和概括能力。
课时安排:4课时【助学流程】课前准备:学生自助1.搜集整理制作关于的作品,并做好展示介绍的准备。
2.自读专题中的相关文章,思考问题。
(见“讨论研究”)第1、2课时1.图片导入2.交流课前搜集整理制作的关于的作品。
(1)成语:万里(原指我国古代修筑的,后比喻国家所依赖的大将或军队,也比喻难以逾越的障碍或界限)(2)谚语、歇后语:①不到九门口,枉来走。
②秦始皇修——功过后人评。
③不到非好汉。
(3)楹联:①玉门关联:无边晴雪天山出,不断风云地极来。
②嘉峪关联:二崤虎口夸天险,九折羊肠确地难。
(4)与有关的诗句:饮马寒宵月,古戍盘雕大漠风。
望内外,惟余莽莽。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5)故事:《孟姜女哭》《定城砖的传说》等。
3.阅读关于的文章,讨论下列论题:(老师建议大家系统地、深入地研究文化。
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面进行。
)(1)建筑顾问组:阅读了《万里的构造》,请你评价一下在构造上的特点:由哪几大部分组成?各部分作用是什么?结合资料,发挥想象,简述古代劳动人民是如何建造的。
【答案】1.城墙墙身的构造特点:墙身随地势起伏有高有低,底宽顶略窄2.城墙墙身的构造特点:构筑精细厚实,垛口有利于瞭望和射击3.城墙墙身的构造特点:分工明确,构造合理(2)军事顾问组:在战争中能发挥什么作用呢?在现代社会,古老的作为军事防御设施,早已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面临经济全球化、信息化、高科技的现代社会,你认为古老的万里在今天还有现实意义吗?谈谈你的看法。
《长城》专题 学案设计
![《长城》专题 学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6a7d6c15ef7ba0d4a733b67.png)
《长城》专题学案设计【学习目标】1、认识长城的价值。
2、理解长城的文化内涵。
3、谈自己心目中的长城。
4、为保护长城提出自己的建议【学习重点】目标1、2【学习难点】目标3、4【学习准备】收集相关资料、阅读专题推荐课文【课时安排】2课时【学习过程】一、课前导学见课文P78二、质疑讨论活动一:知长城形(看长城)请用一个词来形容你看到长城的感觉。
(说长城)长城有哪几大部分组成?各部分作用是什么?活动二:识长城用1、在战争中长城能发挥什么作用呢?在现代社会,长城还有军事价值吗?2、归纳长城的思想价值和文化价值思想价值:(1)渴望和平的愿望。
(2)自立、自卫、自强、自信、团结统一以及民族坚强不屈的精神和克服困难的毅力。
(3)在防御基础上的和平、友好往来。
……文化价值(长城精神):①众志成城,共渡难关,民族面对一切困难很强的凝聚力。
②长城的外形与中华图腾——龙相似。
于是长城就有了龙的传人的拼搏精神,大国风范。
③中华民族英勇抵御一切外族入侵的决心和勇气。
④中华民族守卫国家,爱好和平,发奋图强。
⑤中华民族伟大的智慧、强大的力量,是人改造自然的杰作。
……3、感受长城文化交流你所收集的有关长城的民间故事、传说、成语、谚语、对联、歇后语、民歌民谣等。
活动三:抒长城情(唱长城)《长城长》都说长城两边是故乡你知道长城有多长?它一头挑起大漠边关的冷月它一头连着华夏儿女的心房都说长城内外百花香你知道几经风雪霜?凝聚了千万英雄志士的血肉博出万里山河一轮红太阳太阳照长城长长城他雄风万古扬太阳照长城长长城他雄风万古扬你要问长城在哪里就看那一身身一身身绿军装都说长城内外百花香你知道几经风雪霜?凝聚了千万英雄志士的血肉博出万里山河一轮红太阳太阳照长城长长城他雄风万古扬太阳照长城长长城他雄风万古扬你要问长城在哪里就在咱老百姓的心坎上心坎上(议长城)谈谈你们心目中的长城三、知识梳理四、拓展延伸“我和长城的故事”(护长城)在人类面前,万里长城已经不堪重负。
专题 长城 教案
![专题 长城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221832ab90d6c85ec3ac649.png)
总第46课时课题:专题《长城》教学目标:1、了解关于长城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运用材料提炼观点的能力。
2、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之中的选文,增进学生对长城相关知识的了解。
3、阅读相关材料,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报效祖国的观念和身为中国人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资料,有条件的上网查阅有关长城的信息。
教学难点:从材料中提炼出自己的观点。
教学准备:搜集有关长城的成语、诗文等。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播放背景音乐《长城长》)长城是中国也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工程量最大的一项古代防御工程,自公元前七八世纪开始,延续不断修筑了2000多年,分布于中国北部和中部的广大土地上,总计长度达50000多千米,被称为“上下两千多年,纵横十万余里”。
如此浩大的工程,不仅在中国,就是在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的。
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长城,去了解长城吧。
二、检查预习(读准字音)券.门 ( ) 瞭.望()垛.口()烽堠.()燧.()堞.楼()临洮.()冀.求()藩篱..()阿房..()懵.懂()延袤.()夯.筑()绵亘.()乌鞘.()三、播放影像资料,了解历史中的长城。
四、自主学习(一)默读选文《万里长城的构造》,用自己的话概括说明长城各部分构造的特点。
1、城墙墙身(墙身随地势起伏有高有低,底宽顶略窄。
)2、城墙顶部(构筑精细厚实,垛口利于瞭望和射击。
)3、墙台和敌楼(分工明确,构造合理。
)4、烽火台(间距半里,便于报警。
)老师点拨:从文章内容可以看出,万里长城工程如此浩大,在建筑和军事方面有巨大价值。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长城居高临下,据险构筑,易守难攻,其军事功能是防御性的,说明了修筑长城的目的在于防御外敌入侵。
(二)阅读《万里长城的断想》,回答:1、明长城东起,西至。
2、把长城比作北京四合院的围墙,有何作用?3、文中肯定万里长城是人类的奇迹,同时评论两个历史人物:和。
五、合作探究1、吴祖光把万里长城与北京的四合院、欧洲的古城堡相比,说出了长城的什么价值?明确:军事防御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长城文化”的内涵及价值,引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2,在阅读中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对文章能做深层次的理解。
3,提高比较思维能力,会比较作者的观点异同。
重点:在讨论和研究中,提高自己的思辩能力,学会综合和概括,吸收丰富的化营养,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看法。
难点;在写作评价中,培养创新能力和表达能力。
一,预习
1, 每位同学自己搜集有关于长城的民间故事、传说、成语、谚语、民歌、民谣等?2, 给下列划横线的字加上拼音。
石砌()券门()垛口()瞭望()
堠()燧()堞()冀求()
阿房()延袤()懵懂()夯筑()
3, 解释下列词语。
无依无傍:
连绵:
壁垒森严:
灰飞烟灭:
无于伦比:
4, 初读课文,说说课文中向我们介绍了有关长城的那些内容?
5,《万里长城的构造》一文中作者的写作思路是什么?
6,文章中从那几方面向我们介绍了万里长城的结构?
7,在《万里长城的断想》中作者把万里长城和什么进行比较的?说出了万里长城有那些价值?
一,讨论研究
1,读〈〈万里长城的构造〉〉说说建造长城有那些意义?
2,如何评价秦始皇的功过?
3,请你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万里长城有那些价值?
二,练笔:
建议你以“我心目中的长城”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或说明长城的建筑艺术、或论述长城的价值……内容自选,题目自拟,文体自定。
三,关于长城。
长城
the Great Wall
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奇迹。
自秦始皇开始,修筑长城一直是一项大工程。
据记载,秦始皇使用了近百万劳动力修筑长城,占全国人口的1/20!当时没有任何机械,全部劳动都得靠人力,而工作环境又是崇山峻岭、峭壁深壑。
可以想见,没有大量的人群进行艰苦的劳动,是无法完成这项巨大工程的。
“因地形,用险制塞”是修筑长城的一条重要经验,在秦始皇的时候已经把它肯定下来,司马迁把它写入《史记》之中。
以后每一个朝代修筑长城都是按照这一原则进行的。
凡是修筑关城隘口都是非曲直选择在两山峡谷之间,或是河流转折之处。
或是平川往来必经之地,这样既能控制险要,又可节约人力和材料,以达“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效果。
修筑城堡或烽火台也是选择在“四顾要之处”至于修筑城墙,更是充分地利用地地形,如像居庸关、八达岭的长城都有是沿着山岭的脊背修筑,有的地段从城墙外侧看去非常险峻,内侧则甚是平缓,收“易守难攻”之效。
在辽宁境内,明代辽东镇的长城有一种叫山险墙、劈山墙的,就是利用悬崖陡壁,稍微把崖壁劈削一下就成为长城了。
还有一些地方完全利用危崖绝壁、江河湖泊作为天然屏障,真可以说是巧夺天工了.长城,作为一顶伟大的工程,成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宝贵遗产。
2001年06月25日,长城作为春秋至明时期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长城全长约12600里。
修建长城的历史人物功过
二千多年来秦始皇被大多人视为暴君,人们批评他焚书坑儒、修长城、广建宫室,大兴土木;然而亦有人赞扬他为“千古一帝”,肯定他开统一之局、统一度量衡、奠定中华版图之贡献。
那么,秦始皇究竟是暴君亦或是千古一帝呢?这个其实是你从怎样的角度去评价他。
角度不同评价自然不同,所以才有两个不同的秦始皇。
其实,我们在评价一个人的时候,应该肯定“人”的性格是立体的,即是说性格是多方面的,不可片面下定论,评价秦始皇也一样。
我们常说秦皇修长城、建宫室,劳民伤财,然而在秦代那个时代,建筑技术不发达,要建一个如长城般的军事防线,不动用大量民力,行吗?虽然为人民带来痛苦,但却为秦代建成了坚固的防线,抵御匈奴的入侵,也为后来的历代提供了基础,这不可以说是功吗?
秦代甘肃东部长城,是当时甘肃自有历史以来最具规模的一次营造建筑活动,也是甘肃人民在秦朝时一次最大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支出。
秦长城西段的建成,对于保护甘肃东部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秦在胜利击败匈奴贵族的侵扰之后,为了巩固在战场上取得的成果,始皇又命蒙恬主持修筑了我国历史上最大的军事防御工程——万里长城。
长城的兴修,始于战国年间。
当时,魏、赵、楚、齐、燕、秦等国都筑过长城。
其中有的修在内地,而主要是修在北方与一些少数民族接壤的地段。
如赵武灵王“北破林胡、楼烦,筑长城,自代并阴山下,至高阙为塞”。
燕为防御东胡,“亦筑长城,自造阳至襄平”。
秦早在简公七年(公元前408年)就曾“堑洛”,即沿洛河修城以防魏。
秦惠文王后元元年(公元前324年),又曾“筑上郡塞”以御赵。
秦昭襄王时,还在陇西、北地、上郡“筑长城以拒胡”。
根据这些长城修筑的实际效用,秦始皇深感要防御匈奴贵族再次南下,继续营造一条规模更大的长城是十分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