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身立教为人师表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身立教,为人师表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前沿阵地,其根本任务就是培育和造就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可见师德师风对于教师而言是多么重要。对于师德师风问题,大教育家孔子提出:“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建设者和传播者。崇高的职业、神圣的称号、重要的使命、艰巨的任务,要求每一位教师必须做一个有素质、有修养、有道德的人。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应当以身立教,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一、以自身的榜样力量影响和塑造学生: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不仅要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育人者必先行为示范,为人师表,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来说具有示范性。因此。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非常重视和强调教师要为人师表。现代教育家陶行知也认为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前提。一个教师对自己育人的工作职责是否明确,也就是说一个教师的教育思想是否端正,是衡量一个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
(一)、榜样力量之奠基作用
学生世界观尚未形成,正处于可塑性最强的年龄阶段,是形成人格及人的基本素质的关键时期。一个人能否成才,首先取决于他是否具有足够的辨别客观事物真善美的能力,是否有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学校教育,应首先是“成人”的教育,“成人”才能“成才”。教师是学生的主要教育者及组织者,在学生的人格素质的形成中起重要的作用。人的素质是个整体,而人格素质则是
其根和主干,它决定着学生素质的发展方向。教师又是他们心中的偶像和效法的榜样,教师的思想素质无疑在无形中会给学生以影响。“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崇高的思想道德对学生行为品德的形成起着奠基作用,幼小的心灵播下希望的种子,就会有一个良好的结果。
(二)、榜样力量之催化作用
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品质高尚,而且有着良好的职业道德。首先,他应满腔热忱,关心爱护学生。其次,他应该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对工作总是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爱岗敬业、乐于奉献,这同样会给学生以影响和感染,使本一心向善的学生更增添了动力,小树才有机会长成参天大树。
(三)、榜样力量之修正作用
教师是教人怎样做人的人,首先自己就必须知道怎样做人。教师以身作则,才能起到人格感召的作用,培养出言行一致的人。如果一位教师在讲台上教育学生应当诚实,但某天为了应付检查,居然教唆学生如何去说谎,在学生心灵中留下难以磨灭的阴影,那又如何来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呢?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教师内在素养的外在体现,都会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作用和影响,而学生也正是通过这一点来了解教师的思想。“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师注重修养,注意言行,处处给学生做出表率,言教辅以身教,身教重于言教,学生受到影响,其不良的行为和习惯受到约束,得到修正。
(四)、榜样力量之完善作用
一个心理不健全、不健康的教师很难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同样,一个心理不健全、不健康的学生也很难说是一名优秀的学生,将来也很难成为出众的人才,挑起重大的责任。比如遇到困难和挫折是张皇失措、退避三舍,还是从容镇定、迎难而上呢?又比如遇到不顺心的事,是大吵大闹、怨天尤人,还是不争不辩、宽宏大量呢?完整的德育教育应包含心理素质教育,对学生进行必
要的心理教育是今后德育中应该加强的地方。
因此,教师是人类科学文化传承的桥梁,“是创造未来人才的特殊雕塑家”。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智慧的象征和人格的化身,他们随时随地都用自己那双敏锐的眼睛观察着教师的一言一行。因此,教师的思想品德、言谈举止,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着他们。
反之,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如不注意自我形象,不把自己作为学生的楷模,而是思想消极、情绪低落,甚至有不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就必定会把学生引向歪路。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因此,“欲明人者先自明”,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必须注重自身的修养和学识上的深造,高标准地塑造自己,以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高尚的道德、严谨治学的态度去熏陶影响学生,所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也许就是这个道理吧!
二、以崇高的职业情感关心和热爱学生:
为师者不仅要有知识,更要有美德。教师要赢得学生的尊敬和爱戴,除了具有渊博的知识和高尚的品德外,还要给学生以真诚的爱。营造“爱”的教育、营造“爱”的环境。可以说,没有真诚的爱,就没有成功的教育。爱是教育的别名,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教育是培养人才的专门劳动者。如何对待所培养的对象,千百年来,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和探索,衍生出一种崇高的教师职业道德,就是热爱学生,教书育人。渴望得到老师的爱护和关心是学生的普遍心理需求,特别是面临越来越多的留守儿童,我们更应付之以爱。常言说的好“亲其师,信其道”嘛!
那么,爱学生还应该把握以下三个环节:
第一,了解学生。要对学生复杂而丰富的内心世界作实事求是,深入细致、体察入微的了解。既要了解他们所具有的敏感、开放、活泼、易接受新事物的特点,又要了解他们的性格、习惯、兴趣与爱好,针对每个同学所具有的不同的特征,区别对待,因人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老师爱的温暖。
第二,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就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传统师德也讲教育之爱,但今天的教师关怀不再是单向的,不是一厢情愿,更不是强加的、控制式的,而是平等的、负责任的,是彼此能感受的。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尊重学生人格,维护学生自尊心。教师应从朋友身份出现,平等待生,和蔼可亲,不要指手划脚、发号施令。要发扬民主作风,虚心听取学生的正确意见,有错即改,切忌文过饰非。特别是对学生的缺点、错误、不能挖苦讽刺,应以诚相待,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并付之以行,营造出一个使学生乐于打开心扉,坦诚相待的和谐氛围。
第三,严宽适度。老师要按照学生成长的规律去严格要求,对学生正确地引导和教育。特别在执教过程中,对学生既不能宠爱,溺爱,又要防止过于严厉、简单粗暴。既不能过分限制、苛求过多,也不能撒手不管、放任自流。要严宽适度,即严而有方、严而有效、宽而有度、宽而有力,达到严与宽的和谐统一,才能让学生按既定的要求自觉地落实到行动上,达到师生间的默契合作。宽容是对被教育者的爱护、信任,它体现了关怀精神,同时也是教师与学生人格平等的具体表现。宽容意识是教师必须具备的一种素质,如果没有了宽容意识,就不可能成为一个爱学生和被学生所爱的好老师。大凡威信高,深受学生爱戴的老师,无不具有博大的胸怀和宽容的精神。那些心胸狭窄、没有宽容精神、缺乏爱心的人,很难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因而我们要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对那些有过失的或者是调皮的学生进行教育要理智、冷静,学会“热”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