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划界的多元标准.

合集下载

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

1.科学与非科学的区分。

科学划界问题指区分科学与伪科学及其他非科学的界限问题。

此问题由逻辑实证主义提出,其核心是科学划界标准。

关于科学划界问题大致形成以下四种观点,逻辑经验主义的观点、批判理性主义观点、科学历史主义观点与科学实在论的多元观点。

逻辑经验主义认为有意义的命题才是科学的命题,否则便是非科学的问题。

批判理性主义者波普尔认为科学的理论或者命题具有普遍性,不可能被经验证实,而只能被经验证伪,因为经验总是个别的,所以他主张可被证伪的理论或者命题才是科学的,否则是非科学的。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科学和伪科学,非科学是有本质区别的。

可检验性是科学区别于伪科学的根本标准。

伪科学是伪装成科学形式的非科学,是一种社会现象,其内容不具有客观真理性。

不可检验性和伪装是伪科学的基本特征。

一般的非科学是指不满足精确性和可检验性的命题问题或者理论,无法运用自然科学方法进行检验或者评价。

科学是追求真理的事业,但是我们无法把科学与非科学严格地区分为正确与错误。

所以,它是在不断地排除错误中实现的。

2. 科学是以事实为基础的,但是我们无法严格地指出从事实到理论的道路;同时我们也无法把理论严格地还原为事实。

3. 科学中存在着假想的成分,如果没有假想,我们不能设想科学的进步。

两者的区分是从知识到方法的区分,具有相对性。

(1)科学具有非常强的相对性,可检验性,可批评性,非常明显的进步性。

科学是可以通过实践加以检验的,是真实的问题。

而非科学是指一些不能证实、也不能证伪,即不能由实践来回答的问题。

诸如鬼神、上帝、永动机等问题。

(2)当科学中存在错误时,可以通过批评来进步的,由批评性来理解科学的进步性。

而非科学不具有批评性,因而也不具有进步性。

(3)科学与非科学的区分不是永恒不变的,是相对的。

随着科学背景知识的变化和发展,一些过去被认为是非科学的问题也可能转变为科学问题。

因此,既要弄清科学同非科学的区别,又要了解两者的区别是历史的可变的。

自然辩证法试题

自然辩证法试题

1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与功能的有机整体。

2要义○1系统是由若干要素组成的,要素是组成系统的组分或单元,单一要素不能成为系统,即系统内部具有可分析的结构。

○2“系统”在于系,即系统内部诸要素之间、系统要素与系统整体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了特定的结构○3“系统”还在于统,即要素彼此之间联系成为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4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对环境表现出特定的功能,功能之所以为整体所具有,是由于功能以结构为载体,并在系统诸要素的功能耦合中突现出来。

3系统自然观:揭示了自然系统不仅存在着,而且演化着;自然系统不仅是确定的,而且会自发的产生不可预测的随机性;自然系统不仅是简单的、线性的,而且是复杂的、非线性的,阐发了自然界是确定性与随机性、简单性与复杂性、线性与非线性的辩证统一的思想。

4自然界物质系统的基本特点:○1开放性,自然界的物质系统都是与环境存在相互作用的开放系统,而整个自然界就是由各种动态的开放系统组成的。

○2动态性,任何自然系统都有一个从孕育、产生、发展、成熟到衰退、消亡的过程。

○3整体性,是自然界系统最突出、最基本的特征。

○4层次性,指系统既是由要素组成,又是组成更大系统的要素,自然界的基本属性。

5默顿提出的科学共同体的四种基本规范或精神气质:①普遍主义(普遍性),②公有主义(公有性),③不谋私利精神,④有条理(有根据)的怀疑精神。

6科学认识的一般程序:1)选题;2)获取科学事实;3)进行思维加工,形成科学假说;4)验证;5)建立理论体系。

7科学选题的重要性:科研选题是科学研究的起始步骤,是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关系到科研的方向、目标和内容,直接影响科研的途径和方法,决定着科研成果的水平、价值和发展前途。

8创立理论的思维过程:1.准备阶段——问题的选定2.孕育构思阶段——问题的求解3.潜伏顿悟阶段——问题的突破4.验证完善阶段——问题成果的证明和检验9创立理论的思维方法:1演绎方法2非演绎方法{○1分析与综合○2归纳与概括○3类比与联想○4模型方法与思想模型}10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全人类的共同选择。

科学划界的多元标准

科学划界的多元标准

科学划界的多元标准科学划界是科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决定了研究的范围和方向,同时也对科学的发展和成果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然而,科学划界并非一成不变的,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存在着多元标准。

本文将就科学划界的多元标准进行探讨,以期对科学研究有所启发。

首先,科学划界的多元标准可以从学科范畴的角度进行分析。

不同学科有着不同的研究对象和方法,因此科学划界也会因学科的不同而存在差异。

比如,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在研究对象和方法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因此它们的科学划界标准也会有所不同。

在自然科学中,实验和观察是非常重要的方法,因此科学划界往往更加注重客观性和重复性;而在社会科学中,调查和分析则更为常见,科学划界则更加注重主观性和复杂性。

因此,学科范畴是科学划界多元标准的重要因素之一。

其次,科学划界的多元标准还可以从研究对象的角度进行分析。

不同的研究对象可能需要不同的科学划界标准。

比如,微观领域和宏观领域在研究对象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因此它们的科学划界标准也会有所不同。

在微观领域中,研究对象往往是微观粒子或微观结构,因此科学划界往往更加注重精细和深入;而在宏观领域中,研究对象往往是宏观现象或宏观规律,科学划界则更加注重整体和综合。

因此,研究对象也是科学划界多元标准的重要因素之一。

再次,科学划界的多元标准还可以从研究方法的角度进行分析。

不同的研究方法可能需要不同的科学划界标准。

比如,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在研究方法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因此它们的科学划界标准也会有所不同。

在定性研究中,研究者往往通过观察和分析来获取数据,因此科学划界往往更加注重个案和细节;而在定量研究中,研究者往往通过实验和调查来获取数据,科学划界则更加注重总体和趋势。

因此,研究方法也是科学划界多元标准的重要因素之一。

综上所述,科学划界的多元标准是由学科范畴、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在科学研究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科学划界的标准,以期更好地推动科学的发展和进步。

自然辩证法简答题

自然辩证法简答题

考试内容:(闭卷)范围:上课老师讲的内容题型:1.选择题(不定向)2.判断分析题{正确,why?错误,why?3.简答题4.论述题1、什么叫自然辩证法?其性质和研究对象是什么?答:自然辩证法是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一般规律、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科学,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于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成果与活动进行哲学概括与总结的产物。

对象: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性质: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学科。

它从自然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方面,研究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是科学技术研究的思想理论基础。

内容:主要以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为研究内容,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方法论是自然辩证法的基石,自然辩证法仍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织部分。

范围:它的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涉及如下广泛的领域:自然界—科学—技术—社会。

体系:自然辩证法的体系和主要内容是:自然观—科学观—技术观—科学技术与社会。

2、科学技术和价值的关系(是既有关系又没有关系,注意辨析)答: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看,价值的本质在于:它是现实的人同满足其某种需要的客体属性之间的一种关系;价值同人的需要有关科学有内在价值、社会价值。

科学的内在价值:人类在探索自然界的过程中,在长期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求真、客观与人文关怀科学精神,怀疑、批判与创新的科学思想,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科学方法是科学的内在价值,这是科学文化的核心,是不以时代、国家、民族地区为转移的。

科学的社会价值:主要表现为科学所具有的积极的、正面的社会功能。

第一:科学带来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第二:科学对人类物质文明的发展有巨大的促进作用;第三:科学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

3、科学和技术的关系(注意二者的区别)答:技术和科学的区别1、技术和科学与自然的关系不同。

自然辩证法教案 第四章 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知识的构成

自然辩证法教案 第四章 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知识的构成

第二编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人类是通过科学来认识自然界的,本编依据自然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相一致的原理,围绕科学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以科学问题为起点,研究通过观察和实验获取科学事实的经验方法,研究经由科学抽象、运用各种科学思维形式建立假说和检验假说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科学理论发展的多元模式和创造性思维的激发机制。

第四章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知识的构成从认识史上看,把科学作为独立的研究对象,是在科学从包罗万象的自然哲学中分化出来,并建立了以实验为基础的理论体系之后。

本章以科学的整体为研究对象,阐述科学的本质、科学知识的构成、科学的价值,这是马克思主义科学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节科学的本质一、科学的涵义及性质1.科学的涵义马克思主义对科学的本质做出以下深刻的论述:其一,科学和工业是“人对自然界的理论关系和实践关系”。

其二,科学是一种社会的、精神生产领域的劳动。

其三,科学是生产力。

其四,科学既是观念的财富又是实际的财富。

随着科学日益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科学已经成长为社会的一项极为重要的事业,人们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对科学与社会、科学与文化、科学与方法论的关系进行深入的探讨,形成了以下几种观点:其一,科学是一种社会建制。

其二,科学是一种文化。

其三,科学是一种方法。

综上所述,现代科学是由多种基本要素组成的复杂整体,只有把有关科学的各种涵义当做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系统来把握,揭示各种涵义之间的联系,才能全面地、综合地认识科学的本质。

贝尔纳把现代科学的主要特征概括为六个方面:一种建制;一种方法;一种积累的知识传统;一种维持或发展生产的主要因素;构成我们的各种信仰和对宇宙和人类的各种态度的力量之一;与社会有种种相互关系。

2.科学作为社会意识形式的性质自然科学是研究自然界物质的形态、结构、性质和运动规律的科学。

它的目的在于认识自然规律,为人类正确改造自然开辟道路。

一般而言把现代自然科学分为基础理论科学、技术科学和应用科学三大类。

浅析科学划界

浅析科学划界

2005年第35期摘要:科学划界是西方科学哲学首要基本的问题。

本文就这些不同流派的科学划界标准作出简要评析。

最后,简单地就科学划界谈了自己的一点看法。

关键词:科学非科学科学划界划界标准科学划界是科学哲学中的元问题之一。

萨伽德说:“科学哲学中最重要的规范问题就是划界。

”所谓科学划界(DemarcationofScience)就是为科学划一个边界,从而把科学与其他知识形式区分开来,比如宗教、迷信、伪科学等等。

科学划界经历了逻辑实证主义和证伪主义的逻辑标准;库恩、拉卡托斯的历史相对主义的标准;费耶阿本德、劳丹、法因等的消解论;萨伽德、邦格的多元综合标准四个阶段。

下面我们将逐一对其进行简要评析。

一、逻辑实证主义和证伪主义的逻辑标准20世纪的逻辑实证主义运动,在统一科学的旗帜下,对科学与哲学的关系,特别是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标准作出了有别于传统的论述。

逻辑实证主义的标准就是可证实原则。

即“当一个陈述或者是分析陈述或者是经验可以证实时,才是有意义的”;“陈述一个句子的意义,就等于陈述使用这个句子的规则,这也就是陈述(或否证)这个句子的方式,一个命题的意义,就是证实它的方法。

”由此可见,在逻辑实证主义看来,一个命题的意义取决于它的可证实条件,凡原则上可证实的,就是有意义的,也就是科学的。

此外,逻辑实证主义明确提出了“通过语言的逻辑分析消除形而上学”的主张。

按照这个标准,经验自然科学的命题是有意义的,可证实的;数学和逻辑真理是永真的重言式;而其它不可证实的,无意义无谓真假的陈述被排除在科学之外。

波普尔在《科学发现的逻辑》中指出,逻辑实证主义实际上是用意义标准来解决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问题的批判有:逻辑实证主义用词的意义代替理论的事实问题,这是用典型的假问题来偷换真问题;科学理论,定律作为全称陈述包含着并可推演出无限多个观察陈述,因而永远不可能被证实;实证主义划界标准不恰当,因为它很可能将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那样抽象、思辨性较强的理论作为形而上学排除科学;另一方面,又可能将诸如占卜之类具有某种可证实性的伪科学放进门。

科学划界——从本质主义到建构论

科学划界——从本质主义到建构论

科学划界——从本质主义到建构论一,引言在科学哲学的历史发展中,科学划界(demarcationofscience)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所谓科学划界就是为科学划定一个边界,从而把科学与其他知识形式区分开来,比如宗教、迷信、伪科学等等。

为了实现这一点,哲学家们必须追问“什么是科学”,也就是说必须给出科学的本质定义,然后再把此定义作为划界的充分必要条件。

20世纪早期的逻辑实证主义以及波普尔都试图这样做。

然而,费耶阿本德以及罗蒂等人意识到,本质主义的划界标准是不可能实现的幻想,因为科学不仅处于发展之中,而且它本身就是异质性的。

因此,他们试图消解划界问题。

然而,不管是本质主义的科学划界还是对边界的消解都是不合理的,因为科学的边界问题不仅仅是个哲学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

[1]在科学教育、政府决策、临床医学以及科研经费的资助等实践场合,相关的群体必须回答“何谓科学”,科学的边界正是在这些地方性的情境中得到勾画的,它是这些群体的地方性建构的结果。

因此,为了理解科学实际上是如何被定义的,科学与其他知识形式事实上是如何被区分开来的,我们有必要从本质主义的规范性划界走向建构论。

二,本质主义划界及其消解在20世纪早期,逻辑实证主义首先提出了“可证实的”科学划界标准。

经历了语言学转向的逻辑实证主义把分析的目光投向了语言系统。

在逻辑实证主义看来,科学是一系列具有严密的逻辑结构的有意义的命题集合,那么何谓“有意义”呢?为此,逻辑实证主义制定了两条标准,首先是符合逻辑和句法,其次是经验证实。

一个命题要有意义首先要符合句法,词汇的混乱堆积当然无法获得意义,其次,诸命题之间要逻辑自洽,违反逻辑当然是不允许的。

更重要的是,一个命题必须能够被还原成观察命题从而得到经验的证实,无法被还原成观察命题的语句是无意义的,包含无法得到经验证实的词汇的命题也是无意义的,无所谓真假。

因此,“一个命题的意义就是证实它的方法”。

[2]但是,波普尔认为可证实标准无法成为科学划界的充分必要标准,因为这个标准既宽又窄:过宽是因为它无法把占星术等知识形式与科学划分开来,占星术的某些结论也是可证实的;过窄是因为它把某些重要的科学理论排除在科学之外了,比如爱因斯坦的引力场理论等等。

a第五讲 科学观与科学认识过程

a第五讲 科学观与科学认识过程
科学观与科学认识过程
科学观与科学认识过程
科学的基本含义 科学的基本特征 科学的划界标准 科学认识与科学发展
一、科学的基本含义 词源考察:
拉丁文:scientia 英 文: science 德 文: wissenschaft
科学的基本含义
“科学”来到东方:
19世纪下半叶,日本明治时代启蒙思想家 福泽瑜吉首次把Science译为科学(分门别类 加以研究的学问)。 1893年,康有为最早将“科学“一词引进 中国。随后,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严复 在《天演论》中,都使用了“科学”一词,将 科学研究机构译为“格致大馆”。
三、科学的划界标准
1、含义 科学划界:寻求科学与其它知识的区别 及其标准,回答“什么是科学”这一问 题的科学哲学领域。 科学划界问题是科学哲学的基本问题。
2、关于科学划界的基本观点
逻辑经验主义的可证实性(Verifiability)标准
代表人物:卡尔纳普(Rudelf Carnap)
观点:只有有意义的命题才是科学的命题,否则便
就任何特定时间T而言:E=特定的知识域,C=确定 知识的共同体,S=承认C的地位的社会,D=E所谈论 的事物,G=C的总体看法,世界观或哲学,F=E的形 式背景或从其他知识域借来的有关D的一组前提, B=E的特殊背景,P=问题组合或E可能处理的一组问 题,K=E所积累的特殊知识储备,A=C在对E的提高 上所抱的目标,M=方法体系或E中所有可用的方法。
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是人类在长期科学活动中逐渐形成和由科学的性质 所决定,并贯穿于科学活动之中的一种精神状态。科学精神 可以从认知层面、社会建制层面层面以及文化价值层面分别 进行剖析。 在认知层面,科学精神主要表现为科学活动中的一种理想化 的认知态度。 在社会建制层面,科学精神表现为一种理想化的科学共同体 的社会关系规范,也就是科学社会学的创始人默顿所称的科 学的精神气质。 在文化价值层面,科学精神表现为追求真善美相统一的人生 价值观。

谈谈你对西方科学哲学中科学划界标准的认识和理解

谈谈你对西方科学哲学中科学划界标准的认识和理解

谈谈你对西方科学哲学中科学划界标准的认识和理解科学划界一直是现代西方科学哲学的重要问题之一,大部分的科学哲学教科书都以专题形式对这一问题进行讨论。

科学划界即是在科学与非科学(包括伪科学)之间作出区别。

以期呈示科学特有的品格和认知价值及社会实践价值。

科学划界标准在20世纪西方科学哲学领域内表现十分繁荣,其特点可归纳为:发展快,流派多,观点纷呈。

划界标准在这段时期总体而言,可分为从确定的标准,到标准的消解,最后标准消失的总体趋势。

本文对20世纪各流派,代表人物的划界标准阐述试图将这一趋势呈现。

一、确定的划界标准1、一元划界标准⑴逻辑经验主义的可证实标准:他们所主张的划界标准是经验主义的意义标准。

即凡是用经验和逻辑可证实的命题(知识)是有意义的,科学的。

反之则是无意义的、非科学的。

⑵波普尔的证伪性标准:波普尔说:"一个理论的科学性的评价标准就是他的可否证性或可反驳性或可检验性。

"既是说,一个理论如果是逻辑上可否证的,就是科学的,否则不是。

2、多元划界标准⑴邦格:邦格提出含有十种因素的公式:E=(C,S,D,F,B,P,K,A,M)。

他认为科学知识应应该满足这十种因素。

公式中:"E为特定的知识领域;C为确定知识的社团;S为承认C地位的社会;G为C的世界观;D为E的论域;F为E的形式背景(逻辑和数学工具);B为特殊背景:P为问题组合;K 为E所积累的特殊知识储备;A为C在对E提高上所抱的目标;M为方法论。

邦格认为只要对上诉所列十个因素的特征以及之间相互联系作仔细的区分比较就可以区别科学与非科学。

⑵萨伽德:萨伽德认为从逻辑、心理学和历史学统一的角度,科学与非科学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作出区分:科学使用相互关联的思维方式,伪科学使用相似的思维方式;科学追求经验确证和否证,伪科学忽视经验因素,科学研究者关心理论的竞争,而伪科学对科学竞争不关心;科学采用一致并简单的理论,伪科学采用许多非简单的特设性假说;科学随时代进步,伪科学则保守,停滞不前。

自然辩证法中医

自然辩证法中医

科学划界问题指区分科学与伪科学界限问题。

此问题由逻辑实证主义提出,其核心是科学划界标准。

关于科学划界问题大致形成以下四种观点,逻辑经验主义的观点、批判理性主义观点、科学历史主义观点与科学实在论的多元观点。

逻辑经验主义认为有意义的命题才是科学的命题,否则便是非科学的问题。

批判理性主义者波普尔认为科学的理论或者命题具有普遍性,不可能被经验证实,而只能被经验证伪,因为经验总是个别的,所以他主张可被证伪的理论或者命题才是科学的,否则是非科学的。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科学和伪科学是有本质区别的。

科学本质属性包括客观真理性、可检验性、系统性和主体际性。

可检验性是科学区别于伪科学的根本标准。

伪科学是伪装成科学形式的非科学,是一种社会现象,其内容不具有客观真理性。

不可检验性和伪装是伪科学的基本特征。

中医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学科。

它是具有系统和体系的一门学科。

它的知识博大精深,它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是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

也就是说中医是经过千年实践检验的结晶,是科学的医学体系。

所谓“阴阳”、“五行”之说,是一种“取象比类”的方法。

该方法源于古代中国人对世界的直观、整体、思辨的认识。

古代希腊人和古代中国人都采取这种方法认识世界,但其思维方式有根本差别。

古希腊人把世界归结为“火”、“气”、“水”、“土”四大元素,但这四种元素是具体物质形态的指称,而中国的阴阳五行则是一种抽象概念,不是具体物质,在当时条件下,这种选取无疑非常高明。

综观中医典籍可以看到,阴阳的本质含义就是一分为二,可以通过对立统一两种力量的作用来把握人体的生理活动。

中医诊断以观察色脉为主,审视阴阳,区别柔刚。

阴阳关系又渗透在五行的相互作用之间体现,五行之间有相生相克关系和乘侮胜复变化。

经络学说与脏腑学说一样,也是一个有机体系。

在分析性思维极不发达的古代,中医理论对人体的把握,不可能像现代科学这样去选取参量,只能用自然界可视的一些因素来进行类比。

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

浅析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是西方科学哲学的一个基本问题。

什么是科学,什么是非科学,二者之间的划界标准是什么,这个问题曾是许多学者关注的焦点,也是一个举世难题,他们在反复思索,大量探讨的基础上,根据各自不同的标准,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观点。

当今世界正处于科学昌盛的时代,但同时也充塞着各种迷信、空想及各种伪科学不同程度地愚弄着人们,并阻碍着人类文明的前进。

因此,科学与非科学及伪科学的划界不仅对我们学习科学哲学的本质有重要作用,而且对我们人类生活各个方面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对科学和非科学及伪科学的认识及理解19世纪马克思站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产场上,对科学进行了宏观、动态的哲学分析,并对科学的本质做出深刻的论述:其一,科学和工业是“人对自然界的理论关系和实践关系”;其二,科学是一种社会的、精神生产领域的劳动;其三,科学是生产力;其四,科学既是观念的财富又是实际的财富。

随着科学日益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科学已经成长为社会的一项极其重要的事业,人们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对科学与社会、科学与文化、科学与方法论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形成以下几种观点:一、科学是种社会建制。

这是从科学社会学的视角指出科学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活动,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具有特殊意义的社会事业,是社会的一个职业门类,它有自己的社会建制。

二、科学是一种文化。

这是从人类文明史的视角,指出科学是一种特殊的知识生产方式和精神创造方式,是人类文化中最活跃的一个组成部分。

三、科学是一种方法。

这是从认识的角度考察科学认识的方法。

近代科学创立以来, 科学的应用逐渐渗透到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 科学的社会作用也得到普遍的尊崇, 但这并不等于人类社会生活的全部都是科学的势力范围。

科学仍然只是社会生活的一个要素, 科学之外的非科学的社会要素依然存在。

比如, 文学、艺术、宗教、民俗等都是非科学的, 政治、经济、军事活动中的经验和谋略也是非科学的, 生产、管理、医疗诊断等活动中的经验诀窍同样是非科学的。

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知识的构成

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知识的构成

(一)“科学”的本 意
Science 源于古拉丁语 Scientia ,最初 的涵义是“知识”和“学问”。 Science 在 17世纪出现于法国,19世纪上半叶出现于英 国。 “科学家(scientist)”是1838年在英 国提出的,最初的涵义是指缺乏正规训练或 者与研究机构并不密切,但在科学上很有能 力的人。20世纪以来才用以专门指以科学为 职业的人。
华东交通大学工程硕士课程 主讲:黄瑜
19世纪下半叶,日本明治维新时代启蒙 思想家福泽瑜吉(1844-1901)首次把 Science译为“科学”(分门别类加以研究 的学问—“科”即“品类”、“等级”)。 1893年,康有为最早将“科学”引进中 国。 1896年,严复在翻译《天演沦》等科学 著作时开始使用“科学”这个术语。此后, 中国人逐渐推广使用了这一概念。 今天,“科学”已成为中国人最常用的 词汇之一。
非科学好 不好?
华东交通大学工程硕士课程 主讲:黄瑜
(二)科学划界的标准
20世纪20年代以来,关于科学划界标准 大致形成了以下四种主要观点: 1、逻辑实证主义的可证实标准
2、批判理性主义的可证伪标准
3、科学历史主义的标准 4、科学实在论的多元标准
可见,不同时代、不同学派在科学划界问题上 的认识是不断深化的。标志着划分科学与非科学、 伪科学这顶事业的不断进步。
华东交通大学工程硕士课程 主讲:黄瑜
二、科学的基本特征
①求真
②理性
③可检验性
④自然性
⑤普适性
⑥知识形态生产力
华东交通大学工程硕士课程 主讲:黄瑜
三、科学划界的标准
(一)科学划界
科学划界问题是当代科学哲学的重要问题 之一。 科学划界
亦称作 “科学分界”,就 是依据某个标准和 采用某种方法,将 科学与人类的其他 领域划分开来。 与科学相对应的 是非科学 (nonscience)

科学究竟是什么

科学究竟是什么

三、科学和非科学



怎么区分科学和非科学? 1、从可证实到可检验标准。 石里克、卡尔纳普 例:哈雷彗星、海王星的发现 证实的困难——归纳问题、条件问题 迷信、形而上学、宗教与证实。 例:诸葛亮五丈原祭星 阿德勒的心理学
三、区分科学和非科学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寻找诺亚方舟——《奥秘》1981第4期 1916年俄国飞行员拉米特飞过土耳其的亚拉勒山,看见有 房子大的一艘船,其中一扇门已损坏了。 1945、1955、1969年法国探险家三次到土耳其的亚拉勒山 考察,并带回来一块木板,这是经过特殊防腐处理的木板, 科学家用C15测定,发现它已有4484年的历史,而这个时 期正是努海圣人洪水泛世的年代,也是中国大禹治水的时 代。这个方舟在五千公尺的高山上(土耳其一位飞行员拍 了一张照片为证据)。到底是水淹到了五千公尺的高度了 呢?还是地壳变动?科学正在研究。 ‘诺亚方舟’的发现, 证实了《古兰经》、《圣经》的可靠性。

3、技术知识说。
贝克曼认为技术是“指导物质生产过程的 科学或工艺知识”。 拉图尔提出作为知识的技术。 帕拉伊认为技术知识进化是技术史的重点。


二、技术究竟是什么?

4、技术综合说。 米切姆认为技术包括4种本质特征:作为对 象的技术,作为知识的技术,作为过程的 技术,作为意志的技术。
拉普认为,对技术理解和出发点应是人对 自然有目的的征服和利用,所以技术不仅 是技能、工程科学,还是生产过程和手段。
一、科学究竟是什么?




1)科学是一种认识世界的社会活动; 认识活动、社会性 2)科学是一种历史现象; 科学条件是被给予的 3)科学是一种文化创造 科学创造与客观事实

自然辩证法答案zuizhong

自然辩证法答案zuizhong

一、简答题:(每题10分,卷面4个题)1.马克思关于人和自然的“对象性关系”的含义?人和自然对象性关系:人依赖于自然界,又能动的改造自然界;体现出受动性和能动性的辨证统一。

人在自然界中起着主导作用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和基本途径?一、基本原则1、发展原则2.可持续性原则(当代和后代)持续性原则的核心指的是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不能超越资源与环境承载能力,以保障人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

3.公平性原则(代内、代际公平)一是本代人的公平即同代人之间的横向公平性二是代际间接调控的公平,即世代人之间的纵向公平性三是公平分配有限资源4共同性原则(全球合作)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发展的总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全球必须采取共同的行动,建立良好的国际秩序和合作关系。

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第一,合理地发展与应用科学技术正确认识科学技术作用的两重性————利、弊交织(“双刃剑”)。

应兼顾人类实践活动的近期目标与长远目标、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

只有依靠科技进步(新技术革命),才能深入认识自然规律,提高预测性,以及加强环境保护和治理。

例如:生态农业、生态工业。

第二,推动社会进步辩证地认识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关系:自然因素受社会因素制约。

第三,实行全球合作建立“全球伙伴关系”;分清责任、义务和不同国家的发展重心。

3.如何理解人和自然的关系不协调与人和人的关系不协调密切相关?人和自然的关系---表现为生产力人和人的关系---表现为生产关系及其他人际关系。

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相适合的时候,它就有力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合的时候,它就阻碍甚至破坏生产力的发展。

因此人和自然的关系不协调与人和人的关系不协调密切相关。

应推动社会变革,改善人和人的关系;建立和谐社会。

人与自然的关系与人和人的关系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二者相互来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离开了一方,另一方也不复存在。

自然辩证法精品习题

自然辩证法精品习题
第四,天然自然的状况对人类的早期文明有更大的影响,但相对来说,在近现代,随着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文明的发展与天然自然的关系趋于减弱,而更多地依赖于人工自然。
8.人工自然的两面性
一方面,他们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
另一方面,它也会对环境会造成一些影响,特别是一些不利影响。
9.自然辩证法与自然科学的关系
11.结构数学是:研究数学结构及其关系的科学
12.微分作为无穷小量,其哲学意义是:微分的零与非零的统一、微分是自然界物质层次划分中代表不同层次质的转化的关节点
13.数理方程中许多不同形态的物理运动规律可以用同一个方程来描述,这表明:这些物质及其运动规律具有一定的同一性
14.非欧几何的创立表明:欧式几何所描述的空间形式只是自然界多种空间形式的一种、人类可以发展多种形式的几何学
在研究系统演化是单向的,代表了真实自然界的演化过程是具有不可逆性,揭示了时间一维性的物理内容。
6.研究系统演化的“时间箭头”的实质是:它代表真实的自然演化过程具有不可逆性、它揭示了时间一维性的物理内容
7.可持续发展观是:为了解决人与自然的对立和矛盾、一种价值观
8.科学划界的标准有:可观察性、可控制性、可检验性、可重复性
9.科学与非科学的区别是:前者可检验、前者满足可重复性
10.科学技术的一般性质:无阶级性、一般意义上的生产力(第一生产力)
两个层面:第一,本体论的意义性,即存在的意义是否无限,第二,认识论的无限。
5.宇宙的无限性既无法证实也无法证伪,因此是无意义的。(×)
有意义,因为它推动了很多学科的发展。
6.任何物质系统的整体与部分的关系都是加和性与非加和性的统一。(√)
系统的整体与部分之间存在着加和性关系和非加和性关系,同时整体与部分又是相互决定、相互依赖的关系,统一而构成一个系统。

04 第四讲 科学划界问题——科学、非科学与伪科学之分

04  第四讲 科学划界问题——科学、非科学与伪科学之分





5月27日,美国公民自 由联合会(ACLU)提出 上诉; 原告方认为,“590法 案”违犯了联邦宪法 第一修正案中国家与 宗教相分离的有关条 款。


被告方则认为,“590法案”并没有支 持或偏袒任何一个宗教派别。 “创世科学”与“进化科学”是关于 起源问题的两个不同的科学模型。

“创世科学”的科学模型
②用鼻认字
1980年初,发现辽宁本溪人张宝胜能用鼻认 字,6月,该市科协组织对张的测试,肯定了 他的功能。后又发现他能作人体透视。
③特异功能、气功热
从1982年下半年开始,特异功能的宣传开始 改头换面,与气功联系在一起。认为‚气功‛ 可以开发‚特异功能‛,于是掀起了气功热。
某著名科学家发表文章,认为‚中医、气功 和人体特异功能的统一,可能引起医学的革 命,而医学的革命可能引起整个科学的革 命。……那是翻天覆地的事,是科学要整个 改变面貌,整个世界也会大大地向前发展。”
美国“创世论”与“进化论”的世纪之争 (20世纪) ‚美国的反进化论运动不只是 科学与宗教相冲突的表现,也 不能简单的将其归结为愚昧无 知者的反科学运动! 不同的科学观念或科学划界标 准在特定社会、政治和文化背 景下的直接碰撞!‛
这场争论始终贯穿着 “科学是什么或科学 不是什么?”这一主 题; 这场争论导致了人类 历史上第一次运用国 家法律禁止或捍卫一 个具体的科学理论。


“进化科学”的科学模型

“进化科学”是指进化的科学证据以及从这些科学 证据中得出的推论。 (1)宇宙从无序的物质中通过自然过程产生,生命从 非生命中通过自然过程产生; (2)变异和自然选择足以使较早时期的低级生命种类 发展出现有的所有生命类别;

科学与非科学的区别

科学与非科学的区别

科学与非科学的区别摘要:介绍了科学划界标准的几种不同观点,阐述了科学与非科学的主要区别。

关键词:科学;非科学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科学”这一词经常被大家提及。

但是科学具体指的是什么却不是十分清楚,而且经常将科学与非科学,甚至是伪科学混为一谈。

这不仅在理论上,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上引起了混乱,比如关于是否废除中医的大论战。

因此,必须对科学与非科学的区别加以研究,划分两者的界限。

科学是怎么定义的呢?1888年,达尔文曾给科学下过一个定义:“科学就是整理事实,从中发现规律,做出结论”。

达尔文的定义指出了科学的内涵,即事实与规律。

科学要发现人所未知的事实,并以此为依据,实事求是,而不是脱离现实的纯思维的空想。

至于规律,则是指客观事物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联系。

因此,科学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经过实践检验和严密逻辑论证的,关于客观世界各种事物的本质及运动规律的知识体系。

《辞海》1999年版给出了这样的定义“科学:运用范畴、定理、定律等思维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的规律的知识体系。

法国《百科全书》里说:“科学首先不同于常识,科学通过分类,以寻求事物之中的条理。

此外,科学通过揭示支配事物的规律,以求说明事物。

”前苏联《大百科全书》里说:“科学是人类活动的一个范畴,它的职能是总结关于客观世界的知识,并使之系统化。

‘科学’这个概念本身不仅包括获得新知识的活动,而且还包括这个活动的结果。

”其实科学定义的多样性,也决定了科学和非科学的界限难以划分。

什么是科学,什么是非科学,在二者之间怎样划界,这个问题曾吸引了许多学者的注意力。

他们在反复思索、大量探讨的基础上,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观点。

首先是逻辑经验主义的观点,逻辑实证主义提出了证实标准。

这个标准的主要之点是:知识依赖于经验。

一个命题是否有意义取决于此命题是否表述经验内容,即是否能被经验证实或证伪。

唯有能被经验证实或证伪的命题,才是有意义的,否则就毫无意义。

可证实性是指能够想象出一个命题的证明方法来确定它的意义,至于这种方法能否被实际采用则是另外一回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划界的多元标准摘要:科学划界标准从绝对走向相对是一次进步,从一元走向多元更是一次飞跃。

本文讨论了两位加拿哲学家萨伽德(P.Thagard )和邦格(M.Bunge)的划界思想。

分析了他们关于科学划界的元哲学预设以及具体的划界标准。

作者对两个模型提出了一些粗浅的批评。

关键词:科学划界多元标准伪科学萨伽德邦格自标准科学哲学诞生以来,对科学划界的处理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是逻辑经验主义和证伪主义的逻辑标准,其特征是科学与非科学或伪科学的区分是绝对的、一元的、逻辑的。

第二阶段是以库恩以及拉卡托斯为代表的历史主义相对标准,其特点是一元、变化而且相对。

第三阶段是费耶阿本德、劳丹、法因(A.Fine)和罗蒂(R.Rorty )的消解论,他们主张科学不能与其它知识领域划分开来,也不应该划分。

他们的依据是“非此即彼”的分界观和反本质主义的科学观。

第四阶段是由萨伽德(Thagard)和邦格(Bunge)提出的多元划界标准。

本文的目的是尽量客观地介绍和评论两个多元划界模型。

一、萨伽德的划界理论波普尔认为,科学划界这一“康德问题”的意义“不在于它对划分理论具有内在价值,而在于科学逻辑的所有重要问题都与之相关。

”〔1〕萨伽德也认为:“科学哲学中最重要的规范问题之一就是划界。

”〔2〕虽然没有波普尔那么绝对,但划界问题的重要性对他而言是毋庸置疑的。

大体上说,萨伽德的划界理论有两个部分,其一是澄清科学划界的几个元哲学问题,其二是他的划界构想。

萨伽德认为,关于科学划界,以下问题是必须回答的。

⑴为什么科学划界是重要的,从何处划分?⑵什么是科学划界标准的逻辑形式?⑶作为科学或伪科学的单元是什么?对第一个问题,萨伽德持有与逻辑经验主义和证伪主义不同的看法,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其目标比“逻辑主义划界者”要“弱”。

按照伽德纳(M.Gardner)所提供的调查,在美国活动着的占星术上是文学家的十倍。

人们对像占星术和手相术(Palmistry )这样的伪科学所提出社会或学术意义的论证显然预设了某种科学划界的标准。

在美国,关于是否教授“突创论”曾发生过一场大规模的争论。

突创论的支持者认为突创论和进化论一样是科学。

在争论过程中,什么是科学的标准至关重要。

例如,在法庭审理应不应该在Arkansas公立学校教授突创论的案例中,什么是科学的本质成了问题的焦点。

由此可见,科学划界几乎与我们的日常生活以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密切相关,它自有重要和必要的地方,不是“人为”可以消解的。

萨氏还指出,逻辑实证主义者用两个范畴来进行划界:科学是好的,形而上学是坏的。

他用三个范畴去克服这种僵化的“非此即彼”,科学是好的,伪科学是坏的,二者之间还有一个“非科学”的领域,文学批评,美食等等就既不是科学,也不是打着科学幌子的伪科学。

关于第二个问题,萨氏认为,理想化的划界标准是采取以下形式:X是科学当且仅当C。

此处,X是一个理论,命题或领域,而C则是X 科学的充要条件。

这一标准是由劳丹设立的。

〔3 〕这一形式要求反映了传统的观点,即一个概念的意义是通过给出这一概念所适合的充要条件而获得的。

萨伽德认为这是一种吉诃德式的努力。

他主张,对鸟的典型描述,并不要求对所有的鸟为真。

如果基本概念都不具备一组充要条件,对更为复杂的概念如“科学”就更不能如此要求。

我们所能做的是罗列出两组特征,其中一组是典型的科学,另一组是典型的伪科学。

这些特征将提供相互对立的概念化不同侧面,这样要判定某一领域是科学还是伪科学,我们只须查看该领域的特征是更接近于科学的典型特征还是相反。

萨伽总结说:“科学与伪科学的划界将基于它们相对立的不同方面,包含在这样的方面中的特征是一个松散的标准,它们不是充要条件,它们提供区别好坏的方法。

”(〔2〕p.159)第三个问题涉及科学划界的对象或单元。

在逻辑经验主义者和波普尔那里,划界单元是语句或命题,萨伽德代之以领域(fields)。

一个领域应该被理解为一个包含理论,以及该领域内的参予者的历史实体,这是一个社会的也同样是认识的概念。

确立了一个更为丰富的划界单元,就为复杂的划界标准提供了可能。

以这些元标准为依据,萨伽德给出了一个多元划界标准。

(〔2〕p.170)科学伪科学A.使用相互关联的思维方式。

A.′使用相似性思维。

B.追求经验确证和否证。

B.′忽视经验因素。

C.研究者关心与竞争有关的理论评价。

C.′研究者不关心竞争理论。

D.采用一致并简单的理论。

D.′非简单理论;许多特设性假说。

E.随时间而进步。

E.′在文本和应用中停滞不前,保守。

关于这一划界标准模型的几点说明:⑴上述特点并不是科学或伪科学的充要条件。

⑵我们可以查看某领域是更接近于左边或右边来判断是科学还是伪科学。

⑶以上每个特征还可精确化。

例如,可以采用以下形式:如果X 是一个领域,其中的研究者使用相似性思维,则X是一个伪科学领域。

一个弱化的形式是:如果X是一个伪科学领域,则其中的研究者使用相似性思维。

在萨伽德看来,确证和证伪标准的失败,并不迫使我们去消解科学划界问题,从而走向相对主义。

科学的特征并不局限于逻辑程序,考虑更多的因素将会使划界问题有所进展。

在上面的对比表中,让我们着重看看A和E这两项。

萨伽德认为,人类推理方式主要有两种,其一为相互联系思维,其二是相似性思维。

所谓相似性思维是指“两个事物或事件的因果关联是来自它们相似的事实。

”(〔2〕p.162)而相互关联的思维则是“两个事物或事件的因果关系来自它们是相互联系的事实。

”(〔2〕p.162)萨伽德从理学,人类学和历史三个层面证明,相似性思维是伪科学的典型特征。

a.心理学证明。

假设你被要求回答,红头发者是否脾气暴烈。

相互关联的思维方式是首先取样,然后再进行统计和分析。

相反,大多数人仅仅在脑袋中填进几个例子就企图作出判断,他们通常使用相似性思维,即注意到红发人易怒的表现与脾气暴烈者在隐喻意义上易怒的举止之间的相似性。

由此而推出红发人必脾气暴烈这一结论。

相关思维包括从事例、统计推理和其它形式的归纳中得出的结论。

能达到最佳说明的推理是合格的,因为它把原因设立在说明和预测可观察规律的能力基础上,而不是基于相似性。

米勒(Mill)和杰罗姆(Jerome)的研究表明,在占星术中占统治地位的是相似性思维。

例如,火星的带红色的外表使人联想到血、战争和进攻,而漂亮的金星使人联系到美和母性。

比木星更暗和更慢的土星常常与悲哀甚至与学术生活联系起来。

对星体和黄道带的符号的联想常常被占星术士用作证据,以便去说明在某时出生的人的个性和命运是怎么受天体影响的。

b.人类学论证。

在《金枝》中,弗雷泽(Frazer)指出:“相似性原则”是各地的巫术都遵守的两条原则之一。

该规律是“相像产生相像,结果与原因相似。

”〔4 〕弗雷泽把遵守这一规律的巫术称为“顺势疗法巫术”(homeopathic magic)。

损伤和消灭想像的敌人会产生真实的效果。

在肖魏德(R.Shweder)看来,巫术思维不应被看成是思想的原始而奇异的形态,而应被视为人类最自然的思维方式的应用。

c.历史的论证。

福科(M.Foucault)指出:“直到十六世纪末,相似性在西文化中占构造框架的地位,正是相似性引导了注释和对文章的解释,正是相似性构成了符号的游戏,使关于可见与不可见的事物的知识成为可能,并且控制着表艺术。

”〔5〕直到十七世纪,随着笛卡尔和培根著作的发表,我们才有了相互联系的思维方式。

福科的观点被哈金从另一方面所证实。

哈金(I.Hacking)认为大致在1660 年左右才产生了“概率”概念。

其一是频率的统计方面,其二是信仰程度的认识论方面。

在此之前,概率仅仅指理性的对某些内容接收性。

证据是关于信仰和权威的,而与观察及相互关系无涉。

相似性对解释上帝的手艺已绰绰有余。

〔6〕以上三个方面的论证说明,相似性思维在日常生活和伪科学中普遍存在。

由于相似性思维与占星术的紧密联系,人们完全可以推论出伪科学的核心就是相似性思维。

笔迹学企图从人的笔迹中发现他的性格,其信念是某种蛛丝马迹的相似。

例如,笔迹学认为某人有条理的“涂鸦”会揭示出此人是有序的和凡事追求精确的。

这种关系很可能存在,但做出这一设定的根据是相似性而不是经验检验。

面相学(Physiognomy )认为在面部特征和个性特征之间有某种联系。

如此,额短者是愚钝的。

手相术(Palmistry)中,手掌中的“生命线”的长短意味着某人寿命的长短,这些都基于某些不着边际的相似性。

但我们要注意,并不是所有的伪科学都使用相似性思维。

现代伪科学的集大成者韦利科夫斯基(I.Velikevky)和唐尼肯(Von Daniken)就使用了粗糙的相互联系的思维方式来支持他们的奇异的理论。

韦利科夫斯基曾使用古代各种神话的一致去支持以下假说:金星是在5000年前被木星抛出的,在达到现在的轨道前,距地球要更近些。

韦氏理论忽视其它相竞争的理论,并且与天体力学不一致。

同样,我们也会发现,大量的非伪科学的领域也使用相似性思维。

文本解释、文学批评、艺术欣赏以及哲学史都部分地在寻求相似性以及对符号进行比较。

但它们不是伪科学,因为这些领域没有声称自己是科学。

这些领域常常仅仅旨在发现关系,但不谋求原因以及说明。

总之,相似性思维导致了许多伪科学的推理。

使用相似性思维对描述一个领域是伪科学是充分的,但伪科学还使用不完整的和伪装的相互关联思维。

尽管运用相似性思维不是伪科学的普遍特征,但它是伪科学的典型特征。

从历史维度看,进步性是判别科学与非科学的另一特征。

萨伽德认为“在两种意义上,进步性是一个历史标准,第一,对进步性的评估需要考虑某个领域在某一时间跨度上的记录。

第二,它对历史语境尤为敏感。

”(〔2〕p.169)韦利科夫斯基曾吹嘘说,当物理学和化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时,他的宇宙碰撞理论却几十年未变。

但是,他的理论的“永恒性”与其说是值得夸耀的不如说是可疑的。

变化是科学的根本特征,一旦新的证据被收集、新的理论被提出时,科学总要发生变革。

例如,自伽利略以来,物理学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17世纪,科学的顶峰是牛顿力学,而在20世纪,牛顿理论已被广义相对论所取代。

与此相比,占星术和突创论则是僵化的。

占星术自托勒密时代以来就没有发生实质性变化。

突创论虽然有一些修修补补以期与进化论一致,但它的基本信念——世界与其物种都是某次突创的结果——与圣经故事几乎相同。

〔7〕今天的心理学能对人格的形成提出环境和遗传的说明,这样占星术就站不住脚了。

自然神学在19世纪早期是生机勃勃的,并吸引了诸如惠威尔这类优秀的科学家。

因为当时还没有出现普遍的宇宙论和生物学理论。

达尔文的进化论对自然神学是当头一棒,从此以后,突创论不再是对生物组织的最佳说明,自然神学从此销声匿迹。

萨伽德认为,伪科学也是一个历史范畴,某时的伪科学可以发育成科学,正如化学产生于炼金术一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