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地质学》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学课程教学大纲

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学课程教学大纲

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学课程教学大纲(1996年6月修订)一、课程的性质和主要内容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学在石油地质和油藏工程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属于专业理论基础课,它是矿产地质科学的一个分支。

本课程同其前期的数、理、化及地质基础课和后续的专业技术课都有密切联系。

一方面研究油气地质问题必须具备广泛的数、理、化及地质学基础知识,因而本课程必须在学习数、理、化等基础课及地质、地史与古生物、构造、岩石(尤其沉积岩)等基础地质课之后才能进行。

另一方面,涉及油气地质勘探与油气藏工程的各门专业技术都是围绕油气藏开展的,石油及开然气地质学为油气勘探与开发实践中有关技术、方法的选用和成果解释提供基本的地质理论依据。

因此,本课程是油气地质勘探与油藏工程专业的主干课和必修课。

本课程主要面向石油地质和油藏工程专业的本科生和专科生开设。

但根据实际需要也可面向其他与油气有关专业的研究生、本科生和专科生开设。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是研究壳中油气藏及其形成条件和分布规律。

对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教学所要求的学时数有所不同。

石油地质和油藏工程专业本科生的本课程规定为80学时。

二、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及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三个方面:1、气藏的基本要素及特征。

包括油气藏中的油、气、水流体、储集层和盖层、圈闭和油气藏。

2、油气藏形成条件。

包括油气成因、烃源岩、油气运移、油气藏形成。

3、油气藏分布规律。

包括油气盆地、油气分布及其控制因素和典型油气田地质特征。

本课程的“三基”如下:1、基本知识:油、气、水(含其同位素)的基本性质和产状;生、储、盖层的基本类型及特征;圈闭和各级油气聚集的类型及特征;油气藏在时空上的组合和分布特点;典型油气田的基本地质特点。

2、基本理论:有机质转化与成烃的地球化学原理;油气运移机理;圈闭的形成机理;油气聚集与成藏机理与模式。

3、基本技能:正确识别和鉴定各种油气显示;掌握油、气、水(含其同位素)分析资料的应用与解释方法;能够对生、储、盖层的测试、鉴定资料进行分析并由此作出评价;熟悉圈闭和油气藏平、剖面图的特点和表示方法;掌握油气藏形成条件的分析方法。

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

《石油地质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本课程是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勘查专业的专业理论基础课。

其目的是培养学生会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综合运用地质、物理、化学及生物等基础学科的知识,来认识和研究油气藏的形成机制及其分布规律,科学的预测一个区域的含油气远景,明确寻找油气的方向,为油气勘探奠定理论基础。

二、课程基本要求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必须具备高等数学、普通物理学、物理化学、有机化学、渗流力学、普通地质学、岩石学、地史学、古生物学、沉积岩石学、构造地质学和辩证唯物主义等学科的基础知识。

学完本课程之后,必须掌握油气藏的基本要素,各类油气藏的基本特点,掌握现代油气生成、运移和聚集的基本理论和假说,掌握油气藏分布的基本规律及其控制因素,并能够综合应用这些知识,进行油气远景评价,正确指明有利的勘探方向。

《油矿地质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油矿地质学又叫油气田地下地质学,是石油地质勘查专业主要专业课之一,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

本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掌握钻井地质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综合利用地质、地球物理、实验室分析、以及测试的资料来解决油气田地质结构、储层特征、油气水分布、油气储量及油气藏存在的压力和温度条件等。

为油气田勘探、开发方案编制与调整,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

二、课程基本要求学习本课陈之前,必须具备基础地质学、石油地质学、构造地质学、沉积岩石学、油层物理、油矿地球物理测井等学科的知识。

通过本课程各教学环节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1、掌握钻井地质工作的基本方法;2、能对各种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和推理研究;3、能编绘和应用各种油气田地质图件;4、掌握油气储量计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油气田勘探》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油气地质勘探是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勘察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课,既是一门方法技术课,又是一门综合性课程。

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教学大纲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教学大纲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教学大纲适用专业:资源勘查工程(原石油与天然气地质)总学时:72一、教学思想1、《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是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开设这门课的总体指导思想是:打好基础、向前覆盖(覆盖已经学过的基础地质知识,让学生了解它们与油气地质学的关系及其用途)、向后延伸(通过这一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创新能力,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2、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的精髓在于它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

授课中围绕现代油气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进行了精练的讲述,致力于语言风格上精练、简约,内容安排上深入简出,以便于学生的学习、掌握;3、在课程体系安排上,体现了以油气藏为核心的油气勘探指导思想。

先介绍油气地质学的核心——油气藏及其构成因素,然后是油气藏的形成机理,最后介绍油气藏的赋存规律,共分三个大的板块;4、尽量避免与后续课程的重复,适当加强了在生烃、运移等章节的份量;5、吸纳了目前油气地质学的国内外主要进展,如:天然气的形成和富集、流体动力与油气的运聚成藏、储盖层评价、含油气系统、成藏动力学、油气成藏组合、非常规油气等。

6、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油气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同时要求对油气在地下的实际赋存条件如圈闭和油气藏的结构等,能通过图件的形式表达出来。

故安排了8次实习(其中第8次为综合大实习)。

为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安排了3次分组实验(课下进行)。

二、学时分配与授课方式本课程总学时为72,以教师讲授为主,并安排8次实习。

学时分配:教师授课60学时,课堂实习12学时,实验需在课下完成。

建议学时的分配方案:第一章绪论,6学时实习一中国主要油气盆地和油气田分布,1学时第二章油气藏中的流体,6学时第三章储层与盖层,8学时实习二储集层孔隙结构观察对比、影响碎屑岩物性的因素分析,1学时第四章圈闭与油气藏,8学时实习三圈闭和油气藏类型的识别,1学时第五章石油和天然气的成因与生油岩,8学时实习四有机质成熟演化曲线和成熟度分区,1学时实习五TTI值的计算和应用,1学时第六章石油与天然气的运移,8学时实习六地下水动力分布与油气运聚的关系,1学时实习七油源对比与油气运移方向确定,1学时第七章油气藏的形成和破坏,8学时第八章油气赋存规律,8学时实习八酒泉盆地油气藏形成条件综合分析大作业+讨论课,3学时小组实验安排(课下进行):实验一CIAS-2000图像分析系统与储集层孔隙结构的直观、定量分析实验二OGE—Ⅱ型油气评价工作站与烃源岩热解分析实验三真实砂岩微观模型下的流体驱替实验教学手段:课堂采用体教学,课下阅读电子教材、文字教材和辅导材料,在线答疑,实习和讨论课。

石油地质学电子教案

石油地质学电子教案

石油地质学电子教案一、课程简介1.1 课程定位石油地质学是研究石油的形成、分布和开发利用的学科,是石油工程、地质工程等相关专业的核心课程。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石油地质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从事石油地质工作奠定基础。

1.2 课程目标(1)石油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石油与天然气的基本性质和组成;(3)地质时期与地质构造;(4)沉积盆地分析与油气藏评价;(5)油气田开发与环境保护。

二、教学内容2.1 石油地质学基本概念(1)石油、天然气的定义及分类;(2)石油的形成与演化;(3)油气藏的成藏条件。

2.2 石油与天然气的基本性质(1)物理性质:密度、粘度、凝固点等;(2)化学性质:组成、烃类分布、含硫量等;(3)运移与聚集规律。

2.3 地质时期与地质构造(1)地质时期划分及其特征;(2)断裂构造、褶皱构造及其分类;(3)地质构造对油气藏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采用课堂讲授、讨论、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2 教学手段(1)多媒体课件:通过图片、动画、视频等形式直观展示石油地质学知识;(2)地质模型: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地质模型,帮助理解复杂地质现象;(3)软件工具:利用地质软件进行盆地分析、油气藏评价等实践操作。

四、教学评价4.1 评价方式采用平时成绩、课堂讨论、课后作业、期中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4.2 评价内容(1)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的掌握程度;(2)石油与天然气基本性质的理解和运用;(3)地质时期与地质构造的知识运用能力。

五、教学计划5.1 课时安排共计3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5.2 教学进度安排(1)第1-4课时:石油地质学基本概念;(2)第5-8课时:石油与天然气的基本性质;(3)第9-12课时:地质时期与地质构造;(4)第13-16课时:沉积盆地分析与油气藏评价;(5)第17-20课时:油气田开发与环境保护。

东北石油大学石油地质学大纲

东北石油大学石油地质学大纲

《石油地质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1010023课程名称:石油地质学英文名称:Petroleum Geology课程类型: 必修课课程性质:专业课总学时: 64 讲课学时: 62 实验(实践)学时:2学分: 4适用对象: 资源勘查工程本科专业先修课程:地球科学概论,岩浆岩和变质岩,沉积岩石学,构造地质学,油气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勘探。

一﹑编写说明(一)制定大纲的依据按照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总体教学计划及油田勘探开发对本专业人才业务素质的基本要求制定。

(二)课程简介系统介绍油气的组成、性质和成因,油气成藏要素(生、储、盖、运、圈、保)和油气藏的形成及类型,油气在地壳上的富集分布规律。

(三)课程的地位和作用本课程是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核心主干课,学生毕业后从事油气的勘探、开发和有关的管理工作都要用到本门课程的基本知识,因此它是事关学生毕业后的实际工作能力的最为重要的课程之一。

(四)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地质思维基本功和习惯,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地质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油气勘探、油气田开发生产及科研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五)和其他课程的联系本课程所涉及到的许多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都已经在先修的地球科学概论、沉积岩石学、构造地质学、油气地球化学等课程中介绍,和上述课程相比,本课程最突出的特点是其综合性和集成性,它强调有关学科知识的有机融合和综合,强调各成藏要素的时空匹配和动态过程和联系。

同时,它也作为后续油气田勘探学、油气田开发地质学、中外油气田勘探等课程的基础。

(六)对先修课的要求要求学生在先修的地球科学概论、沉积岩石学、构造地质学、油气地球化学等课程的学习中,打好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基础,同时,要加强有关的实验课程和实习环节的教学,培养好学生的基本功。

作为一门综合课,没有时间从ABC起步。

二、大纲内容(一)教学目的和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油气成藏要素(生、储、盖、运、圈、保)和油气藏的形成机理、过程及其类型以及油气在地壳上的富集分布规律,并培养学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油气勘探和油气田开发生产及科研工作中实际地质问题的能力。

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学课程教学大纲

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学课程教学大纲

《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学(Oil and Gas Geology)课程编号:H12128总学时数:48学时讲课学时:48学时实验学时:0学时学分:3学分课程类别:专业选修先修课程:矿床学,岩石学,地球物理学等教材:《石油天然气地质与勘探》(蒋有录查明主编,石油工业出版社,2006年)。

参考书目:1.柳广弟主编.石油地质学(第四版).石油工业出版社.2009年.2.张厚福主编.石油地质学(第三版).石油工业出版社.1999年.3.陈荣书主编.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学.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4年.4.潘钟祥主编.石油地质学.地质出版社.1986年.5.B.T.Tissot and D.H.Wellte.Petroleum Formation and Occurrence.1984.6.张厚福编.石油地质学新进展.石油工业出版社.1998年.课程内容简介:本课程主要讲述石油天然气地质与勘探的基本理论,全面讲述石油和天然气成因、储盖组合、运移、聚集成藏、油气藏类型、油气分布规律和油气勘探理论技术和程序任务等基本问题,介绍油气勘探的前沿领域和方向。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学是一门专业选修课,也是一门应用学科,它综合性强,必须全面地运用地质学、岩石学、构造地质学、地史学及数学、物理等多种学科知识来阐述油气藏的特征、形成及分布规律。

是勘查技术与工程本科专业学生为开拓知识领域,初步了解与掌握能源地质相关知识的选修课程。

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学是阐述石油及天然气在地壳中的形成过程、产出状态及分布规律的学科,是指导石油勘探和开发的理论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油气藏的基本特征及油气藏形成的基本原理和油气分布规律,为将来可能从事油气田的调查和勘探的生产和科学研究打下坚实的石油地质理论基础。

二、教学内容、要点和课时安排《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学》授课课时分配表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共分10章。

石油地质学电子教案

石油地质学电子教案

石油地质学电子教案第一章:石油地质学概述1.1 石油地质学的定义介绍石油地质学的概念和研究对象解释石油地质学在能源领域的重要性1.2 石油的形成与演化介绍石油的形成过程和地质时期解释生物质转化为石油的机制1.3 石油地质学的主要研究方法介绍地质学的研究方法和石油地质学的特点解释地质学家的工具和技术第二章:地质时代与地层系统2.1 地质年代的划分介绍地质年代的划分方法和各个时代的特征解释地质年代与石油形成的关系2.2 地层系统的组成介绍地层的概念和地层序的构成解释地层与石油分布的关系2.3 地层对比与层序地层学介绍地层对比的方法和意义解释层序地层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第三章:沉积相与沉积环境3.1 沉积相的概念与分类介绍沉积相的定义和分类体系解释不同沉积相与沉积环境的关系3.2 沉积相的识别与分析介绍沉积相的识别方法和分析技术解释沉积相与石油聚集的关系3.3 沉积环境的演化与石油分布介绍沉积环境的演化过程和影响因素解释沉积环境演化与石油分布的关系第四章:构造地质学基础4.1 构造地质学的基本概念介绍构造地质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解释构造地质学在石油地质学中的重要性4.2 板块构造理论介绍板块构造理论的基本原理和板块的运动解释板块构造理论与石油地质学的关系4.3 构造变形与油气藏形成介绍构造变形的基本类型和油气藏的形成机制解释构造变形与油气藏形成的关系第五章:石油地球化学5.1 石油地球化学的基本概念介绍石油地球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解释石油地球化学在石油地质学中的应用5.2 石油的化学组成与性质介绍石油的化学组成和主要性质解释石油化学组成与石油类型的关系5.3 石油地球化学分析方法介绍石油地球化学分析的方法和手段解释石油地球化学分析在石油勘探中的应用第六章:油气藏类型与评价6.1 油气藏的分类介绍油气藏的类型及其分类依据解释不同类型油气藏的形成条件和特征6.2 油气藏评价方法介绍油气藏评价的方法和指标解释油气藏评价在勘探和开发中的重要性6.3 油气藏开发与保护介绍油气藏开发技术和保护措施解释油气藏开发与保护的方法和策略第七章:油气田开发地质学7.1 油气田开发概述介绍油气田开发的概念和阶段解释油气田开发的目标和任务7.2 油气田开发地质研究介绍油气田开发地质研究的内容和方法解释油气田开发地质研究在开发过程中的作用7.3 油气田开发技术介绍油气田开发技术及其发展解释不同开发技术在油气田中的应用和效果第八章:油气的运移与聚集8.1 油气的运移介绍油气运移的机制和影响因素解释油气运移在石油地质学中的重要性8.2 油气的聚集规律介绍油气聚集的类型和规律解释油气聚集与油气藏形成的关系8.3 油气聚集的地质因素介绍影响油气聚集的地质因素解释地质因素对油气聚集的影响和作用第九章:石油资源管理与环境保护9.1 石油资源管理介绍石油资源管理的原则和政策解释石油资源管理的目的和意义9.2 石油资源评估与预测介绍石油资源评估的方法和指标解释石油资源评估与预测的重要性9.3 石油开采与环境污染介绍石油开采对环境的影响和污染问题解释环境保护的措施和可持续发展策略第十章:石油地质学案例分析10.1 油田案例分析选择典型的油田案例进行分析解释油田案例在石油地质学教学中的作用10.2 油气藏勘探案例分析选择典型的油气藏勘探案例进行分析解释油气藏勘探案例在石油地质学教学中的应用10.3 油气田开发案例分析选择典型的油气田开发案例进行分析解释油气田开发案例在石油地质学教学中的意义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石油的形成与演化石油的形成过程和地质时期是理解石油地质学的关键。

《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学》教学大纲

《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学》教学大纲

《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21010 学时:80 /64 学分:5 / 4一、课程性质和目的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学属于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油气地质方向)、石油工程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

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学以油气藏为根本研究对象,其基本任务是系统地向学生介绍地下油气藏的基本特征、形成原理、分布规律以及基本勘探思路等知识。

通过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学的教学,使学生认识石油及天然气学的学科性质、主要研究领域及根本科学问题,从而建立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学的基本思维方式。

该课程是上述专业的学生所接触的第一门直接涉及石油、天然气的课程,对学生逐步形成完整的专业知识体系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包括油气藏的基本要素、油气藏的形成原理、油气藏的分布规律以及油气勘查基本思路和评价方法四个方面。

介绍石油及天然气课程性质及教学体系;石油、天然气和油田水化学组成与物理性质;储集层和盖层的特征及其评价;各类圈闭和油气藏的主要特征;油气成因的基本理论、烃源岩的主要评价方法;油气运移的机理、动力学和运动学特征;油气聚集的基本原理与综合地质条件;油气聚集单元及分布规律;含油气系统分析与盆地模拟方法;重要的非常规油气资源基本特点;油气勘探与资源评价原理。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使学生正确掌握圈闭和油气藏的概念,掌握形成油气藏的综合地质条件,建立起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学的基本思维方式;熟悉油气水主要化学组成,主要圈闭和油气藏类型的形态特征,烃源类、储集岩和盖层的评价方法;理解油气生成、运移、聚集成藏及油气藏破坏的机理或理论;了解同位素及地球化学方法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油气分布的基本规律及其控制因素。

四、教学安排本课程以数、理、化、外语等公共基础课为基础,以地质学、矿物及岩石学、地层学、构造地质学等专业基础课程为依托。

本课程为其后续的其它专业课程及各门专业选修课提供必要的专业理论知识基础。

因此,在学生的知识结构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石油地质课程设计指导书2012

石油地质课程设计指导书2012

《石油地质学》课程设计指导书西安石油大学油气资源学院王凤琴凡元芳2006-12-08《石油地质学》课程设计教学大纲总学时:1周适应专业:资源勘查工程、地质学开课教研室(系):石油地质教研室执笔人: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和基本要求石油地质学课程设计的教学目的是: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课堂上所学石油地质学理论。

2、使学生掌握石油地质学综合分析方法,并培养学生进行实际数据分析、综合利用的能力。

3、使学生掌握使用计算机进行基本图件的编制。

要求:1. 巩固和加深对石油地质基本知识的理解,提高综合运用课程知识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自学参考书籍,查阅手册、图表和文献资料的能力。

3. 通过实际课程设计,初步掌握石油地质理论的应用方法。

4. 了解与课程有关的地质图件编制规范,能正确解释和分析数据。

5. 题目具有足够的工作量。

二、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课程设计报告要求规范书写。

应当包括如下4个部分:1. 问题描述:描述要求的问题。

2. 基本要求:给出课程设计的具体的要求。

3. 数据:生油层的地化指标数据、储集层的物性数据、具体含油气盆地的名称及要求包含的内容。

图件规范,图素齐全,表达正确的地质概念。

4. 提交文件:总报告,答辩用多媒体ppt三、课程设计的考核办法与评分方法学生成绩以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5个等级评定。

1.学生编写的报告占总成绩40%2.汇报多媒体PPT,占总成绩40%3.教师提问,占总成绩10%4.出勤,占总成绩10%课程设计内容一有机质成烃演化曲线和成熟度分区一、目的和要求有机质演化曲线和反射率等值线是反映盆地内某一油气源层中有机质成烃演化的基本图件,对认识有机质成烃的演化阶段,油气资源的远景评价和定量计算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次设计要求完成某一成油气层的有机质成烃演化曲线和镜煤反射率(Ro%)等值线图的编制,并作简要说明,以便加深对有机质成烃模式及其演化阶段的认识,培养利用煤岩学的基本方法之一——镜煤反射率,对生油气层进行初步的评价和解释的能力。

石油地质学电子教案

石油地质学电子教案

石油地质学电子教案第一章:石油地质学概述1.1 石油地质学的定义1.2 石油地质学的研究内容1.3 石油地质学的历史与发展1.4 石油地质学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第二章:石油的形成与演化2.1 石油的定义与特性2.2 石油的形成过程2.3 石油的演化过程2.4 石油资源的分类与分布第三章:地质时代与地层系3.1 地质时代的划分与特征3.2 地层系的定义与组成3.3 地层划分的依据与方法3.4 地层系的分布与演化第四章:沉积盆地与沉积环境4.1 沉积盆地的定义与特征4.2 沉积环境的分类与特征4.3 沉积物的来源与搬运4.4 沉积作用的类型与过程第五章:石油地质构造5.1 地质构造的定义与分类5.2 断层的特征与分类5.3 褶皱的形成与分类5.4 石油地质构造对石油分布的影响第六章:石油地球化学6.1 石油地球化学概述6.2 石油的化学组成与性质6.3 石油地球化学特征与分析方法6.4 油气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第七章:油气藏地质学7.1 油气藏的定义与分类7.2 油气藏形成与充注过程7.3 油气藏的地质特征与评价方法7.4 油气藏的压力和温度特性第八章:石油勘探技术8.1 石油勘探概述8.2 地震勘探技术8.3 钻井技术8.4 地球物理测井技术第九章:石油开发与开采技术9.1 石油开发概述9.2 油气藏评估与开发策略9.3 注水与压裂技术9.4 提高采收率的技术方法第十章:石油地质学案例分析10.1 国内外典型油气田案例10.2 油气田开发案例分析10.3 油气藏管理案例分析10.4 油气勘探与开发中的挑战与机遇第十一章:非常规油气资源11.1 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定义与分类11.2 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地质特征11.3 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开发技术与挑战11.4 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开采现状与发展趋势第十二章:石油与环境12.1 石油与环境关系的概述12.2 石油勘探与开发对环境的影响12.3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策略12.4 石油与环境争议问题分析第十三章:石油市场与经济学13.1 石油市场的基本概念与结构13.2 石油价格的形成与影响因素13.3 石油经济学的基本原理13.4 石油市场预测与风险分析第十四章:石油地质学实验与实践14.1 石油地质学实验概述14.2 岩石与矿物鉴定的实验方法14.3 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的应用与实践14.4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实践案例第十五章:石油地质学展望与未来15.1 石油地质学领域的挑战与机遇15.2 新技术在石油地质学中的应用15.3 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带来的影响15.4 石油地质学未来的发展趋势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教案主要围绕石油地质学这一主题展开,涵盖了石油地质学的基本概念、石油的形成与演化、地质时代与地层系、沉积盆地与沉积环境、石油地质构造、石油地球化学、油气藏地质学、石油勘探技术、石油开发与开采技术、石油地质学案例分析、非常规油气资源、石油与环境、石油市场与经济学、石油地质学实验与实践以及石油地质学展望与未来等多个方面。

石油地质学电子教案

石油地质学电子教案

石油地质学电子教案第一章:石油地质学概述1.1 石油地质学的定义解释石油地质学的概念和研究对象强调石油地质学在能源领域的重要性1.2 石油的形成与演化介绍石油的形成过程和地质时期解释生物质转化为石油的机制1.3 石油地质学的主要研究方法介绍地质学家的研究工具和技术强调地质观察、地质测量和地质勘探的重要性第二章:地质时代与地层系统2.1 地质年代的划分介绍地质年代的分类和地质时间尺度的概念解释各个地质年代的特征和代表性地层2.2 地层系统的构成解释地层的概念和地层顺序强调地层对比和地层划分的原则2.3 地层单位的研究方法介绍地层单位的研究方法和技巧强调地层单位的命名和描述的规范性第三章:沉积相与沉积环境3.1 沉积相的概念与分类解释沉积相的概念和分类依据介绍河流、湖泊、海洋等不同沉积相的特点3.2 沉积环境的识别与分析介绍沉积环境的识别方法和技巧强调沉积环境对石油形成的影响3.3 沉积相图的编制与解读介绍沉积相图的编制方法和步骤解释沉积相图在石油勘探和开发中的应用第四章:岩性与岩相学4.1 岩性的概念与分类解释岩性的概念和分类依据介绍碎屑岩、碳酸岩、有机岩等不同岩性的特点4.2 岩相学的研究方法与技巧介绍岩相学的观察和描述方法强调岩相学在石油地质学中的重要性4.3 岩心描述与岩相分析解释岩心描述的重要性和方法强调岩相分析对石油勘探和开发的影响第五章:构造地质学基础5.1 构造地质学的概念与分类解释构造地质学的概念和分类依据介绍断层、褶皱、隆起等不同构造类型的特点5.2 构造地质图的编制与解读介绍构造地质图的编制方法和步骤解释构造地质图在石油勘探和开发中的应用5.3 构造对石油分布的影响解释构造对石油分布的控制作用强调构造地质学在石油勘探和开发中的重要性第六章:古生物地层学6.1 古生物地层学的基本概念解释古生物地层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强调古生物地层学在石油地质学中的重要性6.2 生物地层的划分与对比介绍生物地层的划分和对比方法解释生物地层单位的概念和应用6.3 古生物学在石油地质学中的应用强调古生物学在石油勘探和开发中的作用介绍古生物地层学在油气藏评价中的应用第七章:地球物理勘探方法7.1 地震勘探原理与技术解释地震勘探的原理和方法介绍地震数据采集、处理和解释的技术7.2 重力勘探与磁法勘探解释重力勘探和磁法勘探的原理和方法强调这两种方法在石油地质学中的应用7.3 电法勘探与钻井地震解释电法勘探的原理和方法介绍钻井地震的数据采集和应用第八章:油藏地质学基础8.1 油藏的概念与分类解释油藏的概念和分类依据介绍常规油藏、非常规油藏等不同类型油藏的特点8.2 油藏要素的研究与评价介绍油藏要素的研究方法和评价指标强调油藏地质学在油气藏评价中的重要性8.3 油藏类型与油气藏分布规律解释油藏类型与油气藏分布的关系介绍油藏类型与油气藏分布的规律性第九章:油气藏开发地质学9.1 油气藏开发过程与原则解释油气藏开发过程和开发原则强调合理开发油气藏的重要性9.2 油气藏开发地质学的研究方法介绍油气藏开发地质学的研究方法和技巧强调开发过程中的地质监测和调整9.3 油气藏开发中的地质问题解释油气藏开发中可能出现的地质问题介绍解决这些地质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第十章:石油地质学实例分析10.1 某油田的石油地质学研究选择某一具体油田,介绍其石油地质学研究的基本情况强调该油田石油地质学研究的重点和成果10.2 某油气藏的地质特征与开发策略选择某一具体油气藏,分析其地质特征介绍针对该油气藏的开发策略和效果10.3 石油地质学在油气勘探开发中的应用案例介绍石油地质学在油气勘探开发中的成功案例强调石油地质学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价值第十一章:水文地质学与油气藏水11.1 水文地质学的基本原理解释水文地质学的概念和研究的对象介绍地下水的基本性质和流动规律11.2 油气藏水的研究方法介绍油气藏水的研究技术和方法强调水文地质学在油气藏管理中的重要性11.3 油气藏水的控制与利用解释油气藏水中存在的问题及影响介绍油气藏水平衡管理及水资源利用策略第十二章:环境地质学与石油工程12.1 环境地质学的基本概念解释环境地质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强调环境地质学在石油工程中的重要性12.2 石油工程与环境地质学的关系分析石油工程中可能遇到的环境地质问题介绍环境地质学在石油工程中的应用12.3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解释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强调石油工程中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第十三章:非常规油气资源地质学13.1 非常规油气资源的概念与分类解释非常规油气资源的概念和分类介绍页岩气、煤层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的特点13.2 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勘探与开发技术介绍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勘探和开发技术强调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中的挑战和机遇13.3 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发展趋势分析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发展前景介绍非常规油气资源在全球能源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第十四章:石油地质学与现代科技14.1 数字地质学与石油地质学解释数字地质学的概念和应用介绍数字地质学在石油地质学中的作用和优势14.2 遥感技术在石油地质学中的应用解释遥感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强调遥感技术在石油地质学中的重要性14.3 石油地质学与大数据分析介绍大数据分析在石油地质学中的应用强调大数据分析对石油地质学发展的推动作用第十五章:石油地质学教育与培训15.1 石油地质学教育的现状与发展分析石油地质学教育的现状和挑战介绍石油地质学教育的发展方向和策略15.2 石油地质学培训的重要性和方法解释石油地质学培训的重要性和目标介绍石油地质学培训的方法和手段15.3 石油地质学教育的未来趋势分析石油地质学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强调石油地质学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石油地质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石油的形成与演化、沉积相与沉积环境、岩性与岩相学、构造地质学基础、古生物地层学、地球物理勘探方法、油藏地质学基础、油气藏开发地质学、水文地质学与油气藏水、环境地质学与石油工程、非常规油气资源地质学、石油地质学与现代科技以及石油地质学教育与培训等十五个章节的内容。

《石油地质综合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doc

《石油地质综合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doc

《石油地质综合课程设计》教学大纲执笔人:院(部)负责人:一、基本信息课程名称:石油地质综合课程设计英文课程名称:comprehensive course design ofpetroleum geology 课程号:100101P023 开课学院:地球科学学院总学分: 2 总学时(实践周数): 32(2周)实验学时: 0 上机学时:32课程性质(必修/选修):必修适用专业:资源勘查工程先修课程:石油地质学、石油地球化学、沉积岩石学、岩相古地理、构造地质学后续课程:油矿地质学、油气田勘探二、课程简介石油地质综合课程设计是为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专业实践课程。

其作为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实践教学环节,具有综合性及实践性强的特点,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

总目标是通过实际地质资料的整理、地质图件的编制、地质报告的撰写等系统的实训教学,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石油地质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其科学的思维方式。

石油地质综合课程设计包括两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为烃源岩评价,重点开展烃源岩有机质丰度、类型、成熟度的评价及烃源岩生烃演化历史的研究;第二部分为油气成藏研究,重点开展油气藏中原油性质分析、油气运聚方向分析、圈闭成藏的时间有效性分析、油气成藏过程及成藏期次分析。

三、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要求学生学习该课程后具备以下知识与能力:(1)了解石油地质综合研究的思路和方法,能够有目的、有选择地利用实际资料开展石油地质问题专题研究和综合研究(毕业要求2和3);(2)学会编制地质图件来表达地质认识,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石油地质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其科学的思维方式(毕业要求4和5);(3)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能力与表达能力(毕业要求9);(4)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高度责任感的工作作风(毕业要求8)。

四、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两个部分,即烃源岩评价、油气成藏分析。

第一部分烃源岩评价(1周)(1)烃源岩地球化学评价图件的编制(4学时)利用化验分析资料,开展烃源岩有机质丰度、类型、成熟度的评价,指出有利的烃源岩系,并确定其生油门限。

石油地质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石油地质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2017 至2018 学年第一学期
教学日历
课程名称_石油地质学__性质_专业必修课__
总学时64 讲课_48 _实验10 习题 6
授课班级资源勘查工程1-5、创新学生人数27
任课教师姜福杰职称副教授
所在院(系、部) 地球科学学院___________
系(教研室)主任签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材名称:《石油地质学》(第四版)作者:柳广弟等
出版单位:石油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09年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教务处制
填写说明:
1.每上一次课填写一行,节次填写数字“1-5”,一天共分5大节课,例如:一周上三次课填写三行,并在周学时栏合并单元格填写“6”,周一第3、4节,在节次栏中填写2。

2.教学日历一经制订,不应出现大的变动,但允许主讲教师在完成课程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要求前提下,进行必要的调整,以适应不断出现的新情况。

如有变动,须经课程所属系主任(教研室主任)批准,并报院(系、部)办公室备查。

3.上机、大作业、课堂讨论、外出参观、考试等如占课内学时,在“备注”栏内注明。

4.教学日历由教师自存一份、课程所属系存一份,在每学期开学后第一周内送课程所属院(系、部)办公室并发一份电子版给课程所属院(系、部)办公室;有实验和上机学时的须发一份电子版的给实践科sjk@。

《石油地质学》课程教学大纲

《石油地质学》课程教学大纲

本科生课程大纲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一、课程介绍1.课程描述:石油地质学是研究地壳中油气成因、油气成藏基本原理和富集规律的一门学科,属矿床学的一个分支,是石油、天然气地质勘探和开发领域的重要基础理论课程。

本课程内容包括石油天然气是如何生成的?石油天然气储存在地下哪些岩层中?呈流体状态的石油天然气是如何运移聚集在一起的?石油天然气聚集在什么地方?石油天然气为什么能够保存至今?即石油天然气的成因、成藏及分布规律问题。

本课程是对大学阶段所学基础地质学或普通地质学、构造地质学、沉积岩石学等专业基础科和专业课的升华与拓展应用,是培养学生综合应用地震、测井、构造、地球化学等地质和地球物理知识、手段进行含油气目标勘探设计和评价的关键环节,同时也是培养物探工程师运用地质思维针对具体地质目标进行综合地球物理勘探设计、处理及解释的重要基础。

2.设计思路:本课程以控制石油天然气成藏的“生、储、盖、圈、运、保”六大地质要素为主线,采用课堂理论讲授、典型案例实训和专题讲座引导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在认识- 1 -石油天然气在社会、国民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中重要地位的基础上,重点掌握石油天然气的生成运移、储集保存、聚集成藏的基本要素、概念和理论,并了解致密砂岩气、页岩气、天然气水合物等特殊石油天然气藏的基本特征和勘探开发现状,培养同学们将所学的普通地质学、沉积岩石学、构造地质学理论知识与地球物理勘探方法技术相结合综合进行地下含油气目标勘探与评价的能力,使同学们掌握石油天然气地质勘探的基本工作技能和方法。

本课程内容主要包括石油天然气的成分和性质、石油天然气的生成与烃源岩、石油天然气的储层与盖层、圈闭与油气藏、石油天然气的运移、石油天然气的聚集和保存及石油天然气藏相关理论进展七部分内容,环环相扣、学以致用,穿插地震、测井及有机地球化学等处理技术与测试手段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实例,介绍相关理论进展,提升同学们学习石油天然气勘探系列专业课程的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并适应学科发展。

石油地质学电子教案

石油地质学电子教案

石油地质学电子教案第一章:石油地质学概述1.1 石油地质学的定义解释石油地质学的概念和基本任务强调石油地质学在能源领域的重要性1.2 石油的形成与演化介绍石油的形成过程和地质时期解释石油与古生物的关系1.3 石油地质学的主要研究方法介绍地质学的研究方法和石油地质学的特点强调野外调查、岩心分析、地球化学和遥感技术的重要性第二章:石油地质元素与岩石2.1 石油地质元素的基本特征介绍石油地质元素的概念和分类解释石油地质元素在地壳中的分布规律2.2 石油地质岩石的分类与特征介绍石油地质岩石的分类和主要特征强调沉积岩、火成岩和变质岩在石油地质学中的重要性2.3 石油地质岩石的成岩作用与演化介绍石油地质岩石的成岩作用和演化过程解释沉积环境对石油地质岩石形成的影响第三章:石油地质构造与盆地分析3.1 石油地质构造的基本概念解释石油地质构造的概念和分类强调断层、褶皱和地层倾斜等地质构造的特点3.2 盆地分析的基本方法介绍盆地分析的概念和主要方法解释地震勘探、地质测井和地质模型建立等技术在地盆分析中的应用3.3 石油地质构造与盆地的关系探讨石油地质构造与盆地的关系强调盆地构造对石油资源分布的影响第四章:石油地球化学与油气藏形成4.1 石油地球化学的基本概念解释石油地球化学的概念和主要研究内容强调生物标志物、同位素地球化学和油源对比等技术的重要性4.2 油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介绍油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和地质因素解释生烃凹陷、运移通道和圈闭等地质因素对油气藏形成的影响4.3 油气藏的分类与特征介绍油气藏的分类和主要特征强调不同类型的油气藏地质特征和开发策略第五章:石油资源评价与开发5.1 石油资源评价的基本概念解释石油资源评价的概念和主要方法强调资源量分类、评价参数和资源评价模型的重要性5.2 石油开发技术与方法介绍石油开发的概念和主要技术解释钻井、完井、油气藏管理和提高采收率等技术在石油开发中的应用5.3 石油开发与环境问题探讨石油开发与环境问题的关系强调石油开发中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策略第六章:油气藏描述与建模6.1 油气藏描述的基本内容介绍油气藏描述的概念、目的和主要内容强调地质、物探、生产数据在油气藏描述中的综合应用6.2 油气藏建模的方法和技术介绍油气藏建模的方法、流程和关键技术解释地震、测井、生产数据和地质建模软件在油气藏建模中的应用6.3 油气藏动态建模与预测介绍油气藏动态建模的概念、方法和应用强调生产数据分析、历史拟合和未来预测在油气藏动态建模中的重要性第七章:石油工程项目管理7.1 石油工程项目管理的概念和流程介绍石油工程项目管理的特点、目标和方法强调项目策划、实施、监控和收尾的关键环节7.2 石油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介绍石油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概念、方法和应用强调风险识别、评估、应对和监控在项目风险管理中的重要性7.3 石油工程项目团队与沟通介绍石油工程项目团队建设、沟通与协调的方法和技巧强调团队协作、跨文化交流和冲突管理在项目成功中的作用第八章:石油勘探战略与技术发展8.1 石油勘探战略的基本概念介绍石油勘探战略的目标、内容和方法强调战略规划、市场分析和投资决策在石油勘探中的重要性8.2 石油勘探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介绍石油勘探技术的发展历程、现状和趋势强调物探、钻井、测井和地质信息技术在石油勘探中的应用8.3 非常规石油勘探与开发技术介绍非常规石油资源的分类、特点和开发挑战强调水平井、压裂技术和多元醇等非常规石油勘探与开发技术的重要性第九章:石油市场与贸易9.1 石油市场的基本概念与结构介绍石油市场的主要参与者、交易方式和价格机制强调市场供需、地缘政治和宏观经济因素对石油价格的影响9.2 石油贸易的模式与策略介绍石油贸易的流程、模式和风险管理强调贸易合同、运输物流和风险评估在石油贸易中的重要性9.3 石油价格预测与市场分析介绍石油价格预测的方法、模型和应用强调数据分析、市场趋势和政策变动对石油市场分析的影响第十章:石油地质学与可持续发展10.1 石油地质学与环境保护探讨石油地质学在环境保护中的责任和挑战强调生态影响评估、污染防治和绿色勘探技术的重要性10.2 石油地质学与能源转型介绍石油地质学在能源转型中的角色和贡献强调非常规石油资源开发、替代能源研究和能源政策制定等方面的重要性10.3 石油地质学与可持续发展策略探讨石油地质学在可持续发展中的意义和实践强调资源合理利用、社会责任和经济效益之间的平衡和协调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石油的形成与演化需要关注石油的生物地质条件,包括古生物的种类、分布和埋藏条件。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课程教学大纲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课程教学大纲

《Petroleum Geology》课程教学大纲制定(修订)人:宋荣彩制定(修订)时间:2010年2月所在单位:能源学院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表课程简介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绪论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油气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及作用,大致知晓油气工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萌发对从事油气行业的使命感和自豪感。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主要教学内容:油气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能源,化工原料,国际贸易物资;世界及中国油气工业发展概况——历史,现状,未来展望;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学的任务、内容、性质及主要相关基础课程。

要求学生了解油气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及作用和油气工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掌握油气矿产的基本特点;大致了解本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内容梗概。

对油气行业的现状,尽可能运用最新的统计资料。

对油气资源的展望和新的替代能源的研究可作适当介绍和讨论。

第一章石油、天然气和油田水教学目的:了解石油、天然气和油田水的化学组成及物理性质,使学生对本课程所讨论的物质对象有一些基本的认识,为后续章节的学习打好基础。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主要教学内容:石油的概念;石油的组成——元素、化合物、馏分、组分等;石油的分类;海陆相石油的区别;石油的物理性质。

(石油工程专业适当补习相关有机化学内容)天然气的概念(广义和狭义);天然气的产出类型;天然气的组成——烃类和非烃类组分;天然气的物理性质。

稳定同位素的概念及表示方式;同位素的分馏作用及分馏效应;油、气的稳定同位素组成——主要是碳和氢,硫、氮、氧作简要介绍。

(石油工程专业只讲碳、氢同位素分布的表示及油气中碳、氢同位素的分布范围)油田水概述;油田水的产状,包括贮存状态、与油气的位置关系;油田水的来源;油田水的化学成分及矿化度;油田水的水型;油田水的物理性质。

要求学生了解石油、天然气、油田水的专业概念,理解石油不同化学组成(元素、化合物、组分、馏分)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掌握油、气主要物理性质(比重与密度、粘度、溶解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变化趋势,明确油、气没有确定的物理常数,化学组成是决定其物理性质的本质因素。

石油地质学

石油地质学

石油地质学绪论(Introduction)学时:2学时基本内容:①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及任务。

②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地质学的研究内容及性质。

③ 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概况。

④ 世界石油资源的储产形势。

教学重点: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的概念、研究内容。

教学内容提要:第一节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及任务一、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的概念石油地质学:又称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学,是研究地壳中油气藏及其形成原理和分布规律的一门科学。

二、研究对象:油气藏三、研究任务:通过了解石油的特点及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明确学习课程的主要任务。

第二节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地质学的研究内容及性质一、研究内容:本课程根据由浅到深可归纳为以下四部分内容:油气藏的基本要素:流体、储盖层、圈闭。

油气藏形成的基本原理:生成、运移、聚集。

油气藏成藏分析:成藏条件、保存与破坏。

含油气盆地与油气分布:油气聚集单元、油气分布规律及控制因素。

二、课程性质:由于油气藏形成的时间长、组成成分复杂和具有流动性的特殊性质,本课程具有综合性强的特征,需要的知识面广,必须全面地综合地质、地球化学、岩石矿物学、构造地质学、地史学、水文地质学和数学、物理等多种学科的知识,才能深入认识和掌握油气藏的特征,真正学好石油地质学。

第三节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概况1904年台湾苗栗县出磺坑出油,内地1907年延长油田投入开发起,就标志着我国近代石油工业的开始。

解放后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分3个阶段:一、1949年——1958年:油气勘探重点在西部地区二、1959年——1978年:油气勘探重点由西部转向东部三、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现在:油气勘探重点在海上大陆架和西部地区的塔里木、准噶尔、柴达木盆地。

石油勘探以四新为战略目标,即新领域:天然气、特殊油气藏(高含蜡、稠油);新地区:沿海大陆架、西部盆地;新类型:非背斜油气藏;新深度:3500以下。

第四节世界石油资源的储产形势1.正式生产油气的国家,分布在亚洲—大洋州、中东地区、欧洲、非洲和美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大纲
课程性质:必修、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地质工程
学分:4 学时:64学时(其中实践14学时)
大纲执笔:柳广弟院(系)、部负责人:谢庆宾
一、课程目的与任务
石油地质学是地质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的目的与任务是通过各种教学环节学生掌握油气生成和油气藏形成的基本原理以及油气分布的基本规律,培养学生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综合运用地质、物理、化学及生物学等学科的基础知识,认识油气矿藏的形成与分布规律,明确寻找油气的方向,为勘探和开发油气矿藏奠定理论基础。

二、课程要求
学完本课程后,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正确理解石油地质学的基本概念;
2、掌握油气生成与油气藏形成的基本原理以及油气在地壳中分布的基本规律;
3、掌握石油地质研究与分析的基本方法,并能利用石油地质学的原理与方法对盆地油气成藏的基本条件进行初步的评价。

三、大纲内容
四、实验与实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