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的性质实验报告单
空气的科技实验报告
![空气的科技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3dcee1b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a4cb479.png)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空气的基本性质及其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2. 掌握空气的密度、压缩性、导电性等基本物理特性。
3. 通过实验验证空气的物理特性,加深对空气科学知识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空气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主要包括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
空气具有以下基本物理特性:1. 密度:空气的密度是指单位体积内空气的质量,通常用千克/立方米(kg/m³)表示。
2. 压缩性:空气可以压缩,其压缩性主要受温度、压力和气体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影响。
3. 导电性:空气在常温常压下是绝缘体,但在特定条件下(如高电压)可以导电。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气球、注射器、水槽、橡胶管、电灯泡、导电棒、电极、绝缘胶带等。
2. 实验仪器:电子秤、温度计、气压计、压力计、导电测试仪等。
四、实验步骤1. 空气密度测量(1)将气球充满空气,用电子秤称量气球及空气的总质量(m1)。
(2)将气球放入水槽中,排开的水体积即为气球的体积(V)。
(3)根据公式ρ = m1/V 计算空气的密度。
2. 空气压缩性测量(1)将气球充满空气,用注射器抽取气球内的空气,观察气球体积的变化。
(2)记录不同抽气量下气球的体积变化,分析空气的压缩性。
3. 空气导电性测量(1)将气球充满空气,用导电测试仪测试气球表面的电阻值。
(2)改变气球内空气的成分,观察电阻值的变化,分析空气的导电性。
4. 空气湿度测量(1)将温度计放入空气中,记录温度值。
(2)将气压计放入空气中,记录气压值。
(3)根据公式计算空气的相对湿度。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空气密度测量实验结果显示,空气的密度约为1.29 kg/m³。
该结果与标准大气压下空气的密度基本一致。
2. 空气压缩性测量实验结果显示,空气的压缩性较小,当气球内空气被抽取一定量时,气球体积变化不大。
3. 空气导电性测量实验结果显示,在常温常压下,空气的电阻值较大,属于绝缘体。
当改变气球内空气的成分(如加入少量水蒸气)时,电阻值有所降低,说明空气的导电性受到空气成分的影响。
观察空气的实验报告(3篇)
![观察空气的实验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b2a61474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3bddf66.png)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空气的组成和性质。
2. 掌握观察空气的基本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实验原理空气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主要包括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观察到空气的组成和性质,了解其在大气环境中的作用。
三、实验器材1. 试管若干2. 红磷3. 燃烧匙4. 集气瓶5. 澄清石灰水6. 胶头滴管7. 玻璃片8. 铁架台9. 酒精灯10. 烧杯11. 滤纸12. 铅笔13. 实验记录本四、实验步骤1. 观察空气的组成(1)将一根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观察火焰的燃烧情况。
(2)将一根燃着的木条伸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集气瓶中,观察石灰水的变化。
2. 观察空气的性质(1)取一根红磷,用燃烧匙将其点燃,观察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现象。
(2)将燃烧后的红磷放入集气瓶中,观察集气瓶中气体体积的变化。
(3)用胶头滴管吸取少量澄清石灰水,滴入集气瓶中,观察石灰水的变化。
3. 分析实验结果(1)观察火焰在空气中的燃烧情况,发现火焰逐渐熄灭,说明空气中含有一定量的氧气。
(2)观察石灰水在空气中的变化,发现石灰水无明显变化,说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较低。
(3)观察燃烧后的红磷在集气瓶中的变化,发现集气瓶内气体体积减小,说明空气中含有氮气。
(4)观察石灰水在集气瓶中的变化,发现石灰水无明显变化,说明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较低。
五、实验结论1. 空气主要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组成。
2. 空气中的氧气和氮气对燃烧有重要影响。
3. 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含量较低。
六、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发生意外。
2. 实验操作要规范,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3.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做好实验记录。
七、实验反思本次实验通过观察空气的组成和性质,使我对空气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实验过程中,我学会了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结果,提高了自己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同时,我也认识到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遵守实验规范的重要性。
探究空气特征的实验报告(3篇)
![探究空气特征的实验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ba0ee88b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f8.png)
第1篇一、摘要本实验旨在探究空气的组成、性质及其在呼吸过程中的变化。
通过实验,我们观察了空气与人体呼出气体在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含量上的差异,分析了空气的组成成分及其在人体呼吸过程中的转化关系。
二、实验目的1. 了解空气的组成和性质。
2. 探究人体呼吸过程中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含量的变化。
3. 分析呼吸作用对空气成分的影响。
三、实验原理1. 空气主要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气体组成,其中氮气占78%,氧气占21%,二氧化碳占0.03%,水蒸气含量因环境而异。
2. 人体在呼吸过程中,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氧气在人体内参与氧化反应,产生能量,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则通过呼吸排出体外。
四、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澄清石灰水、燃着的木条、干燥洁净的玻璃片、集气瓶、排水集气法装置等。
2. 实验仪器:酒精灯、燃烧匙、试管、滴管、镊子、秒表等。
五、实验步骤1. 利用排水集气法分别收集一瓶空气和一瓶人体呼出的气体。
2. 分别向两个集气瓶中滴入数滴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现象。
3.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两个集气瓶中,观察燃烧情况。
4. 取两块干燥洁净的玻璃片,向其中一块吹气,并与另一块对比观察现象。
六、实验现象1. 空气瓶中澄清石灰水无明显变化,呼出气体瓶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 燃着的木条在空气瓶中燃烧旺盛,在呼出气体瓶中燃烧减弱。
3. 呼气后玻璃片上有一层薄薄的水雾,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上没有明显变化。
七、实验结果分析1.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高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
2. 燃烧旺盛说明空气中的氧气含量高于呼出气体中的氧气含量。
3. 玻璃片上出现水雾说明呼出气体中的水蒸气含量高于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
八、结论1. 空气主要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组成。
2. 人体在呼吸过程中,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3. 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高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氧气含量低于空气中氧气含量,水蒸气含量高于空气中水蒸气含量。
空气的性质实验报告单
![空气的性质实验报告单](https://img.taocdn.com/s3/m/8560900aa45177232f60a2aa.png)
空气的性质实验报告单篇一:四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联合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联合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联合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篇二:实验报告单四上实验过程记录表1实验过程记录表2实验过程记录表3实验过程记录表实验过程记录表4实验过程记录表实验过程记录表5篇三: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实验内容:空气占据空间(四年级上册第 1单元)课题:《空气的性质》实验器材:细木棍、两只一样的气球、细线、支架、透明胶带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实验结论:空气也有质量。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实验内容:观察冷热空气的对流现象(四年级上册第 1单元)课题:《热空气和冷空气》实验器材:热水、集气瓶、玻璃片、透明水槽、线香、火柴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实验结论:热空气会向上升,形成对流。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实验内容:认识二氧化碳(四年级上册第 1单元)课题:《空气中有什么》实验器材:锥形瓶、集气瓶,带有玻璃的塞子、软管、小苏打、醋、澄清石灰水、长、短蜡烛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实验结论: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比空气重,不支持燃烧。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实验内容:测量热水变冷的温度(四年级上册第 2单元)课题:《冷热与温度》实验器材:温度计、热水、钟表、记录纸、烧杯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实验结论:热水降温的速度是先快后慢,直到与周围环境温度一致。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实验内容:探究热在固体中的传递(四年级上册第 2单元)课题:《热的传递》。
空气实验报告单
![空气实验报告单](https://img.taocdn.com/s3/m/c133577c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82e594b.png)
实验名称:空气成分分析实验实验日期:2023年3月15日实验地点:化学实验室实验人员:张三、李四、王五实验目的:1. 了解空气的成分及其比例。
2. 掌握空气成分检测的方法和原理。
3.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
实验原理:空气主要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和水蒸气等组成。
本实验采用化学分析方法,通过燃烧法、溶解法等方法,分别测定空气中各成分的含量。
实验仪器:1. 燃烧器2. 集气瓶3. 干燥管4. 气球5. 烧杯6. 玻璃棒7. 移液管8. 滴定管9. pH试纸10. 电子天平实验材料:1. 纯净空气2. 红磷3. 氢氧化钠溶液4. 碳酸钠溶液5. 盐酸6. 硫酸铜溶液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仪器和材料,检查仪器是否完好。
2. 将纯净空气收集于集气瓶中。
3. 用燃烧器点燃红磷,将红磷燃烧至完全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
4. 将燃烧后的气体通过干燥管,使水分被吸收。
5. 将吸收了水分的气体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使二氧化碳被吸收。
6. 将吸收了二氧化碳的气体通入碳酸钠溶液中,使稀有气体被吸收。
7. 将吸收了稀有气体的气体通入盐酸中,使水蒸气被吸收。
8. 将吸收了水蒸气的气体通入硫酸铜溶液中,使氧气被吸收。
9. 将吸收了氧气的气体收集于气球中。
10. 使用电子天平称量收集到的气体,计算各成分的含量。
实验结果:1. 氮气含量:78.09%2. 氧气含量:20.95%3. 二氧化碳含量:0.04%4. 稀有气体含量:0.93%5. 水蒸气含量:0.00%实验分析: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分析了空气的成分,得到了各成分的含量。
实验结果与理论值基本相符,说明实验方法可行。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掌握了空气成分检测的方法和原理,提高了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
实验讨论:1. 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误差,如气体收集不完全、仪器精度不足等。
2. 实验过程中,部分成分的检测需要使用多种化学试剂,增加了实验的复杂度。
3.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通过改进实验方法,提高检测精度和实验效率。
1空气的性质实验报告单
![1空气的性质实验报告单](https://img.taocdn.com/s3/m/6864909fad51f01dc281f14c.png)
空气有占据空间、有重量、会流动、有弹力等性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教师批改
教师签字:
1.用注射器抽气后注入水中。
2..把一团纸塞在烧杯底,将烧杯倒竖压入装有水的水槽里,(水最好能没过杯底),观察。
3.把两个气球充气后吊在平衡尺上,使它们保持平衡,然后刺破一只气球,观察。
4.把充气的气球嘴松开,感知。
5.把装满空气的塑料袋用手挤压。
我们发现
水中冒气泡;杯底的纸不会湿;平衡尺不再平衡:没刺破气球的一方下降,刺破的一方上升;松开手后气球里的气吹出;用手挤压塑料袋,塑料袋变形,松手,气球反弹。
学生实验报告单
实验编号:4-1
(4)年级(8)班 第( )实验组 实验时间(2017)年(9)月(5)日
教材位置
第2页
实验类型
分组实验
实验名称
空气的性质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空气有占据空间、有重量、会流动、有弹力等性质。
实验器材
水槽、烧杯、纸、气球(2个)、平衡尺、缝衣针、塑料袋、注射器。
实验步骤
学 生 实 验 报 告 单(空气的性质)
![学 生 实 验 报 告 单(空气的性质)](https://img.taocdn.com/s3/m/c46bfc347375a417866f8f73.png)
3、小木棍歪了,不再保持平衡;
4、脸上好像有风吹过;
5、塑料袋有弹性。
实验名称
空气的性质
实验目的
认识空气的性质
实验器材
(药品)
水槽、烧杯、三只气球、小木棍、细线、塑料袋
实验步骤及结论:
1、把一团纸紧紧塞在杯底,将杯子倒立竖直压入水中;
2、把气球套在瓶中,并将瓶口封住,用力吹瓶子里的气球;
3、把两只充气的气球吊在小棍上,并使它们保持平衡,刺破其中一只;
4、解开气球,并将口对着自己的脸;
97979797空气的性质空气的性质空气的性质认识空气的性质认识空气的性质认识空气的性质水槽烧杯三只气球小木棍细线塑料袋水槽烧杯三只气球小木棍细线塑料袋水槽烧杯三只气球小木棍细线塑料袋111把一团纸紧紧塞在杯底将杯子倒立竖直压入水中
学生实验报告单
学校:龙场小学班级:姓名:日期:9.7
同组人
何虹菲陈秋霖徐佳宏
空气的研究实验报告
![空气的研究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a1ad07e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83.png)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空气的成分及其性质。
2. 探究空气中主要污染物的来源和危害。
3. 学习空气污染检测方法,提高环保意识。
二、实验原理空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主要包括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和少量其他气体。
其中,氮气和氧气占空气体积的绝大多数。
空气中的污染物主要包括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等。
本实验采用以下方法检测空气中的污染物:1. 颗粒物:采用颗粒物采集器采集空气中的颗粒物,通过称重法测定颗粒物的含量。
2. 二氧化硫:采用甲醛溶液吸收-盐酸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测定空气中二氧化硫的含量。
3. 氮氧化物: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空气中氮氧化物的含量。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颗粒物采集器、甲醛溶液、盐酸副玫瑰苯胺、硝酸、氢氧化钠、蒸馏水、颗粒物标准样品等。
2. 实验仪器:分光光度计、酸度计、电热恒温水浴锅、天平、移液器、容量瓶、比色皿等。
四、实验步骤1. 颗粒物测定(1)将颗粒物采集器放置在实验地点,开启采集器,收集空气中的颗粒物24小时。
(2)将采集的颗粒物放入称量瓶中,置于干燥器中过夜。
(3)用天平称量颗粒物的质量,计算出颗粒物的含量。
2. 二氧化硫测定(1)将空气样品通过装有甲醛溶液的吸收瓶,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硫。
(2)将吸收液转移到比色皿中,加入盐酸副玫瑰苯胺,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吸光度。
(3)根据标准曲线计算二氧化硫的含量。
3. 氮氧化物测定(1)将空气样品通过装有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吸收瓶,吸收空气中的氮氧化物。
(2)将吸收液转移到比色皿中,加入显色剂,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吸光度。
(3)根据标准曲线计算氮氧化物的含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颗粒物含量:实验地点的颗粒物含量为X mg/m³,高于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75 mg/m³)。
2. 二氧化硫含量:实验地点的二氧化硫含量为Y mg/m³,高于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50 mg/m³)。
《空气的性质》实验报告单
![《空气的性质》实验报告单](https://img.taocdn.com/s3/m/30e4ec0c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04.png)
《空⽓的性质》实验报告单空⽓的性质实验报告单⼀、证明空⽓的存在怎样证明空⽓的存在?(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多种感官和不同的实验⽅法,认识空⽓的性质1、探究空⽓具有占据空间的性质实验⼀:纸团会湿吗?实验结论: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球能被吹⼤吗?我们通过实验,再次证明空⽓____________。
2、认识空⽓具有流动性实验三:⽤吹⾜⽓的⽓球的⽓球⼝对着⾃⼰的脸(1)分组实验(2)汇报交流:你有什么感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结:实验的结果说明:空⽓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认识空⽓有质量设计实验⽅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创新:⽤托盘天平称量空⽓质量5、感受空⽓能被压缩实验五:压“注射器”怎么解释这些感觉和现象?(1)分组实验(2)⼩结:在密闭的空间⾥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空气的存在实验报告
![空气的存在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499c2e8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3c.png)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了解空气的存在及其特性,掌握观察和实验的方法,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二、实验原理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形的气体,主要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组成。
空气的存在对我们的生活、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通过观察和实验,验证空气的存在。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器材:注射器、气球、蜡烛、玻璃杯、水、肥皂水、小试管、橡皮塞等。
2. 实验药品:无。
四、实验步骤1. 观察空气的存在(1)将气球吹满气,用手指挤压气球,观察气球的变化。
(2)将蜡烛点燃,观察蜡烛燃烧过程中火焰的变化。
2. 验证空气的存在(1)将玻璃杯装满水,将小试管插入水中,用橡皮塞密封。
(2)将玻璃杯倒置,观察小试管中的气泡。
(3)将肥皂水滴入玻璃杯中,观察肥皂泡的形成。
3. 空气的性质(1)将气球吹满气,观察气球的变化。
(2)将气球放入热水中,观察气球的变化。
(3)将气球放入冷水中,观察气球的变化。
五、实验现象1. 观察空气的存在(1)挤压气球时,气球体积减小,说明气体具有可压缩性。
(2)蜡烛燃烧时,火焰逐渐减小,最终熄灭,说明氧气在燃烧过程中被消耗。
2. 验证空气的存在(1)将玻璃杯倒置后,小试管中的气泡逐渐减少,说明空气存在。
(2)肥皂水滴入玻璃杯中,形成肥皂泡,说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3. 空气的性质(1)气球在热水中体积增大,说明气体受热膨胀。
(2)气球在冷水中体积减小,说明气体遇冷收缩。
六、实验结论1. 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形的气体,主要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组成。
2. 空气具有可压缩性,受热膨胀,遇冷收缩。
3. 空气中存在水蒸气。
4. 空气对我们的生活、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七、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防止烫伤、烧伤等事故。
2. 实验操作要规范,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3. 实验结束后,清理实验器材,保持实验室卫生。
八、实验拓展1. 研究空气的成分及其作用。
2. 探究空气污染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3. 学习如何保护空气质量,提高环保意识。
四年级1、2单元实验报告单1
![四年级1、2单元实验报告单1](https://img.taocdn.com/s3/m/0b3b7a1f5f0e7cd184253637.png)
空气的性质1、研究空气的性质实验项目现象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推断空气的性质纸团会不会湿(气球吹得大吗)刺破气球后是否平衡对着脸松开气球口2、我概括的空气的性质热空气和冷空气1、热空气是怎样流动的?手放在蜡烛上方的感觉:纸蛇转动说明:2、加热一只纸杯里的空气,松开扶住木棍的手后,发生的现象是:实验说明:3、用箭头和文字标出冷热空气的流动情况。
冷瓶倒放在有烟的热瓶上有烟的热瓶倒放在冷瓶上我的结论是:4、用箭头补充大自然中风的形成示意图。
~~~~~~海洋~~~~~~~~~~陆地空气中有什么1、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蜡烛熄灭后,发生的现象是:说明:空气中有一部分被消耗了插入燃烧的火柴后,发生的现象是:火柴熄灭说明:剩下的空气不支持燃烧2、对二氧化碳的认识(1)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2)二氧化碳可以使燃烧的蜡烛熄灭冷热与温度一杯热水变凉的记录。
(1)我的预测:一杯热水在变凉的过程中,降温速度是 。
A 、均匀下降B 、先快后慢C 、先慢后快D 、没有规律(2)实际测得的结果时间(分钟) 0 2 4 6 8 10 温度(OC )(3)我画的曲线图: 我的结论:一杯热水在变凉的过程中,温度变化是 , 我的进一步预测: 。
两个小时后,这杯水的温度将变成 。
5、水在加热和冷却后1、我认为空气中的水来自于:2、水蒸发的快慢还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报告。
问题: 假设:我的结论:温度 (O C )10246810 时间(分钟)20 30 40 50 60 70 80。
空气的实验报告
![空气的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668984c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30.png)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空气的组成成分。
2. 探究空气中各成分的性质。
3. 通过实验,加深对空气的认识。
二、实验原理空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主要成分包括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等。
本实验通过收集空气样品,分析其成分,了解各成分的性质。
三、实验器材1. 空气采样器2. 集气瓶3. 气球4. 火柴5. 澄清石灰水6. 酒精灯7. 滴管8. 试管9. 玻璃片10. 铁架台11. 烧杯12. 烧瓶13. 滤纸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检查气密性。
2. 使用空气采样器采集空气样品,将样品收集于集气瓶中。
3. 将气球充满空气,用酒精灯点燃气球,观察火焰的颜色。
4. 将澄清石灰水加入烧杯中,观察石灰水的变化。
5. 将空气样品通过滴管滴入试管中,观察试管内气体的变化。
6. 将玻璃片放置在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加热玻璃片,观察玻璃片上的现象。
7. 将空气样品通过滤纸过滤,观察滤纸上的现象。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火焰颜色:用酒精灯点燃气球时,火焰呈现蓝色,说明空气中含有氧气。
2. 澄清石灰水:加入澄清石灰水后,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
3. 试管内气体:将空气样品滴入试管中,观察到试管内有气泡产生,说明空气中含有其他气体。
4. 玻璃片:加热玻璃片后,观察到玻璃片上出现水珠,说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5. 滤纸:将空气样品通过滤纸过滤,观察到滤纸上没有明显现象,说明空气中的固体颗粒较少。
六、实验结论1. 空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主要成分包括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等。
2. 氧气是空气中最重要的成分之一,支持燃烧。
3. 二氧化碳是空气中的一种成分,对植物的光合作用有重要作用。
4. 水蒸气是空气中的一种成分,对气候有重要影响。
5. 空气中的固体颗粒较少,对人体健康有一定影响。
七、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防止火灾和爆炸。
2. 实验器材要保持清洁,避免污染。
3. 实验过程中,注意观察现象,做好记录。
四年级科学(苏教版)全册实验报告单
![四年级科学(苏教版)全册实验报告单](https://img.taocdn.com/s3/m/00133e5ba5e9856a561260ad.png)
四年级科学(苏教版)全册实验报告单实验报告单年级:四年级实验类别:分组实验;组别:实验名称:01认识空气的性质。
实验项目现象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推断空气的性质纸团会不会湿(气球吹得大吗)刺破气球后是否平衡对着脸松开气球口手压“气球”我概括空气的性质:()…………………………………………………………………………………………实验报告单年级:四年级实验类别:演示实验;组别:()实验名称:02探究压缩空气的力量问题:喷气气球充气量的多少与它跑的距离是否有关?假设:喷气气球充气越多,它跑的距离()充气量不同的气球飞行距离打10下气打20下气我的结论:()实验报告单年级:四年级实验类别:演示实验;组别:()实验名称:03观察冷热空气对流。
实验准备:准备两个一样大的玻璃瓶,其中一个设法使它变冷,另一个设法使它变热。
实验步骤:1、在热瓶中燃香,充满香烟,用玻璃片盖住。
2、将冷瓶倒放在有烟的热瓶上,抽掉玻璃片,观察烟的流动。
我发现:()3、将冷瓶和热瓶的位置上下对调,观察烟又会如何流动,我发现:()我的结论:()…………………………………………………………………………………………实验报告单年级:四年级实验类别:演示实验;组别:()实验名称:04研究空气的成份。
实验步骤:1、把蜡烛固定在玻璃片上,放进有水的水槽中,点燃蜡烛;再用去掉底的矿泉水瓶罩上,然后立即盖上瓶盖,拧紧。
我发现:()说明:()2、把水槽的水加到与瓶内水面一样高,再拧开矿泉水瓶盖子,把燃烧的火柴迅速插入瓶内。
我发现:()说明:()3、我初步确定空气中至少有()种气体成份。
他们的性质是()。
4、在老师的指导下,我知道:(),另外空气中还含有()等。
实验报告单年级:四年级实验类别:演示实验;组别:()实验名称:05制取二氧化碳并研究其性质。
实验步骤:1、在一只瓶里放入一些小苏打,再倒进一些醋,瓶时出现的泡泡就是二氧化碳。
把带有玻璃管的塞子塞紧瓶口,并通过管子把二氧化碳引到另一只瓶里。
空气的性质探究实验报告
![空气的性质探究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c1c415d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d7.png)
一、实验名称:空气的性质探究二、实验目的:1. 探究空气的组成成分;2. 研究空气对燃烧的影响;3. 分析空气对化学反应的影响。
三、实验原理:1. 空气是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等组成的混合气体;2. 燃烧是氧化反应,需要氧气;3. 某些化学反应需要空气中的特定成分参与。
四、实验用品:1. 实验室常用药品: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2. 实验仪器:集气瓶、玻璃片、酒精灯、火柴、烧杯、试管、滴管、气体收集装置等。
五、实验步骤:1. 空气成分的探究:(1)将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分别装入集气瓶中;(2)用酒精灯点燃火柴,观察火焰颜色和燃烧程度;(3)将火柴分别伸入不同气体的集气瓶中,观察火焰颜色和燃烧程度;(4)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空气的组成成分。
2. 空气对燃烧的影响:(1)在集气瓶中装入一定量的氧气;(2)将火柴点燃,放入集气瓶中,观察火焰颜色和燃烧程度;(3)重复步骤(1)和(2),在集气瓶中装入其他气体;(4)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空气对燃烧的影响。
3. 空气对化学反应的影响:(1)取一定量的固体试剂A,放入试管中;(2)用滴管向试管中加入少量空气;(3)观察固体试剂A的变化;(4)重复步骤(1)和(2),将固体试剂A分别与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接触;(5)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空气对化学反应的影响。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空气成分的探究:实验结果显示,氧气能使火柴燃烧更旺,火焰颜色更亮;氮气能使火柴燃烧减弱,火焰颜色变暗;二氧化碳和稀有气体对火柴燃烧没有明显影响。
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空气的组成成分为: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
2. 空气对燃烧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氧气能使火柴燃烧更旺;氮气能使火柴燃烧减弱;二氧化碳和稀有气体对火柴燃烧没有明显影响。
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空气对燃烧的影响:氧气能促进燃烧,氮气抑制燃烧。
3. 空气对化学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固体试剂A在空气中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的物质;在其他气体中未发生明显变化。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分组实验报告单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分组实验报告单](https://img.taocdn.com/s3/m/d41bce180b4e767f5acfce60.png)
小学2014—2015 年上学期时间分组实验报告单学科:科学班级:四年级时间:9.05
小学2014—2015年上学期分组实验报告单学科:科学班级:四年级时间:9.16
学科:科学班级:四年级时间:9.23
学科:科学班级:四年级时间:10.10
小学2014—2015 年上学期学生分组实验报告单学科:科学班级:四年级时间:10.14
小学2014—2015年上学期学生分组实验报告单学科:科学班级:四年级时间:10.17
小学2014—2015 年上学期学生分组实验报告单
学科:科学班级:四年级时间:10.28
小学2014—2015 年上学期学生分组实验报告单学科:科学班级:四年级时间:11.14
小学2014—2015 年上学期学生分组实验报告单学科:科学班级:四年级时间:12.05。
空气的性质实验报告单
![空气的性质实验报告单](https://img.taocdn.com/s3/m/9b9224a6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3423642.png)
一、实验名称空气的性质实验二、实验目的1. 了解空气的组成成分及其性质。
2. 探究空气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和反应。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三、实验原理空气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主要包括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等。
本实验通过一系列实验现象,验证空气的组成成分及其性质。
四、实验器材1. 实验桌2. 烧杯(250ml)3. 火柴4. 蜡烛5. 去底饮料瓶6. 水槽7. 水滴瓶8. 澄清石灰水9. 玻璃片10. 胶头滴管11. 小木条12. 橡皮筋13. 秒表14. 记号笔15. 实验记录表五、实验步骤1. 燃烧实验(1)用火柴点燃蜡烛,固定在玻璃片上,放入盛水的水槽中。
(2)用去底饮料瓶罩上蜡烛,盖上瓶盖,观察蜡烛熄灭和瓶内水位上升现象。
(3)记录实验现象,得出结论:空气中含有氧气。
2. 氮气实验(1)往水槽加水至瓶内水平,打开瓶盖,点燃火柴迅速插入瓶内。
(2)观察火柴熄灭现象,得出结论:空气中含有不支持燃烧的氮气。
3. 二氧化碳实验(1)将澄清石灰水滴入水滴瓶中,振荡。
(2)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石灰水变浑浊现象。
(3)得出结论: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
4. 稀有气体实验(1)将燃着的小木条插入去底饮料瓶内,观察火焰变化。
(2)得出结论:空气中含有稀有气体。
5. 压缩空气实验(1)将注射器活塞抽出,吸进空气。
(2)将注射器出口朝下,用橡皮堵住出口放在桌子上。
(3)用力向下压注射器的活塞,观察现象。
(4)松手观察现象,重复实验。
(5)得出结论: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
六、实验现象与结论1. 燃烧实验:蜡烛熄灭,瓶内水位上升,得出结论:空气中含有氧气。
2. 氮气实验:火柴熄灭,得出结论:空气中含有不支持燃烧的氮气。
3. 二氧化碳实验: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得出结论: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
4. 稀有气体实验:火焰变化,得出结论:空气中含有稀有气体。
5. 压缩空气实验:注射器内空气体积变小,活塞弹回,得出结论: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
认识空气的实验报告
![认识空气的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ed05e0c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dbfcb4f.png)
认识空气的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观察、测量和分析,了解空气的存在和性质。
实验装置1. 玻璃容器2. 水3. 一根蜡烛4. 打火机5. 温度计实验过程实验一:空气的存在1. 取一只玻璃容器,将其口朝下完全浸入水中,确认容器内无气泡。
2. 将容器在水中慢慢翻转,将容器里的气体抽出,造成真空状态。
3. 观察容器内部的变化。
你会发现容器内壁上出现了水滴。
实验二:空气的性质1. 在一个废弃的房间或者实验室中,打开一个窗户或者门,保证有新鲜空气流通。
2. 将一根蜡烛点燃,然后将其放置在密闭的玻璃容器内。
3. 观察蜡烛燃烧的变化。
实验三:空气的膨胀性质1. 取一只滑动棒,将其插入一根橡胶管中,插入的深度不超过管的中心。
2. 用打火机将棒的一端加热一段时间。
3. 观察棒在管中的位置的变化。
实验结果和数据分析根据实验一的观察结果,我们可以确定空气的存在是实实在在的。
因为在容器里的真空状态下,我们观察到容器内壁上出现了水滴。
这说明水滴是从空气中凝结出来的。
根据实验二的观察结果,当蜡烛放置在密闭的容器内时,蜡烛的明火燃烧迅速熄灭。
这是因为空气在蜡烛燃烧过程中提供了氧气,一旦与蜡烛的火焰断绝联系,蜡烛就无法继续燃烧。
根据实验三的观察结果,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空气在加热后具有膨胀性质。
当我们通过加热棒使其热胀冷缩时,可以观察到棒在管中移动的现象。
总结与分析通过实验,我们认识到空气是一种存在于我们周围并拥有重要性质的物质。
空气的存在可以通过观察水滴的凝结现象加以证明。
空气的重要性质之一是提供氧气,支持物质的燃烧。
此外,我们还了解到空气具有膨胀性质,当加热或冷却时,会出现体积变化的现象。
通过实验的观察和数据分析,我们对空气的存在和性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空气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实验的结果也提醒我们要注意保持空气的质量,创造一个清新的环境。
参考资料1. 朱竑超等编,《高中物理实验》。
认识空气的实验报告
![认识空气的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7f7cd55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3d3211a.png)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了解空气的基本性质,认识空气的组成和作用,掌握实验操作技能,培养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空气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主要包括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
空气具有无色、无味、无形的特性,占据空间,具有一定的重量。
实验通过观察和操作,验证空气的存在、组成及其性质。
三、实验器材1. 水槽2. 瓶盖上有小孔的无底塑料瓶3. 乒乓球4. 水5. 橡皮泥6. 打气筒7. 注射器8. 玻璃片9. 火柴10. 澄清石灰水11. 玻璃片12. 集气瓶13. 烧杯14. 超净工作台15. 显微镜16. 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17. 氢氧化钠、牛肉膏、蛋白胨、琼脂粉、NaCl、无菌水、石棉网、电炉、酒精灯、培养皿、三角瓶、500ml烧杯、玻璃棒、PH试纸18. 托盘天平19. 纸盒20. 大烧杯四、实验步骤1. 观察空气的存在(1)将塑料瓶竖直压入水底,观察乒乓球随瓶子下沉,说明空气占据空间。
(2)拿开橡皮泥,空气从小孔中跑出,乒乓球上升,证明空气占据空间。
2. 观察空气的组成(1)用打气筒向塑料瓶中注入空气,观察乒乓球在不同位置停留,证明空气中有多种气体。
(2)将集气瓶装满水,倒扣在水槽中,观察水位变化,证明空气中有气体。
3. 观察空气的性质(1)用燃着的小木条分别伸入空气瓶和呼出气体瓶中,观察小木条的变化,证明空气中氧气含量比呼出气体中的高。
(2)往空气瓶和呼出气体瓶中滴入澄清石灰水,观察石灰水的变化,证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中的高。
4. 观察空气中的微生物(1)采集实验室空气样本。
(2)制作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
(3)将空气样本接种到培养基上,观察微生物的生长情况。
5. 观察空气的重量(1)将两个纸盒放在托盘天平两端调平。
(2)将大烧杯放入冰箱冷冻室一段时间。
(3)将大烧杯拿出,向天平一端纸盒倒空气,观察天平变化。
五、实验现象与结论1. 实验现象:乒乓球随瓶子下沉,空气从小孔中跑出,乒乓球上升,小木条在空气中燃烧,石灰水变浑浊,微生物在培养基上生长,天平偏向倒空气的一端。
空气的性质学生实验报告
![空气的性质学生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7dac78d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70cb262.png)
空气的性质学生实验报告引言空气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大气成分之一,我们每天都与空气接触并依赖于它。
然而,我们真正了解空气的性质和组成吗?通过进行一系列实验,我们将探索空气的性质,并进一步理解它对我们的生活和环境的重要性。
实验目的1.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空气的组成及性质。
2. 通过实验验证空气具有质量、体积和弹性等性质。
3. 理解空气与其他物质的相互作用。
实验材料1. 玻璃容器2. 进口玻璃管3. 水4. 温度计5. 蜡烛6. 大气压力计实验步骤实验一:空气的质量1. 将一个蜡烛放在蜡烛台上点燃。
2. 用玻璃管轻轻地盖在蜡烛焰上方,保证管的一端进入玻璃容器内。
3. 观察玻璃管内的现象。
实验二:空气的体积1. 用温度计测量室内的温度。
2. 在室外选择一个温度较低的地方,将玻璃容器盖在玻璃管上,将玻璃管另一端放入水中,并将玻璃管完全浸泡在水中。
3. 观察玻璃管内的现象。
实验三:空气的弹性1. 将两个玻璃容器连接在一起,确保它们之间没有空气泄漏。
2. 在一个容器中加入一些水,并用手掌封住容器的开口,用力压缩容器。
3. 观察另一个容器中的水面变化。
实验四:空气的压力1. 使用大气压力计,将压力计与一个玻璃容器连接起来。
2. 观察并记录当前大气压力。
实验结果与分析实验一:空气的质量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玻璃管内的水上升,说明在玻璃管内进入了一定质量的空气。
这表明空气确实具有一定的质量。
实验二:空气的体积根据观察结果,我们发现玻璃管内的水上升了一段距离后停止上升,形成一个水柱。
通过测量水柱的长度,我们可以计算出玻璃管内的体积。
我们还发现玻璃管内的水柱长度在室内和室外测量时有所不同。
这表明空气的体积受温度的影响。
实验三:空气的弹性通过观察另一个玻璃容器中的水面变化,我们可以看到水面上升或下降,取决于另一个容器的压缩或放松。
这说明空气具有很强的弹性,可以通过压缩和膨胀来对其他物体产生压力。
实验四:空气的压力通过使用大气压力计,我们可以测量当前的大气压力。
空气的热胀冷缩实验报告单
![空气的热胀冷缩实验报告单](https://img.taocdn.com/s3/m/7588cf71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3bddf32.png)
空气的热胀冷缩实验报告单一、实验目的探究空气是否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二、实验材料1、一个透明的塑料瓶2、一个气球3、三盆水,分别为热水、常温水、冰水4、橡皮筋三、实验步骤1、将气球套在塑料瓶口,用橡皮筋扎紧,确保气球与瓶口密封良好。
此时,气球是瘪的。
2、把塑料瓶放入热水盆中,观察气球的变化。
可以看到气球慢慢地鼓起来,变得越来越大。
3、把塑料瓶从热水盆中取出,迅速放入常温水中,气球会稍微变小一些,但仍然是鼓起来的状态。
4、再把塑料瓶从常温水中取出,放入冰水中,气球会明显地瘪下去。
四、实验现象及分析1、当塑料瓶放入热水中时,气球鼓起来,说明瓶内的空气受热膨胀,体积增大,从而使气球鼓起来。
这表明空气具有热胀的性质。
2、当塑料瓶从热水中取出放入常温水中,气球稍微变小,是因为瓶内空气的温度降低,体积有所缩小。
3、当塑料瓶放入冰水中时,气球明显瘪下去,这是因为瓶内空气受冷收缩,体积显著减小。
五、实验结论通过以上实验,可以得出结论:空气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当温度升高时,空气体积膨胀;当温度降低时,空气体积收缩。
六、实验拓展1、思考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可以证明空气的热胀冷缩?比如,夏天轮胎容易爆胎,是因为轮胎内的空气受热膨胀,压力增大;冬天打足气的篮球放在室外,第二天会觉得气瘪了一些,这是因为篮球内的空气受冷收缩。
2、尝试用其他方法来进一步验证空气的热胀冷缩性质。
可以制作一个简单的“空气温度计”,在一根细长的玻璃管中注入一部分有色液体,然后封闭一端,将玻璃管放入不同温度的环境中,观察液柱的升降情况。
七、实验注意事项1、确保实验过程中塑料瓶、气球和橡皮筋的密封性,防止空气泄漏影响实验结果。
2、在操作时,小心热水烫伤,冰水冻伤。
3、观察实验现象时,要仔细、耐心,注意对比不同温度下的变化。
八、实验反思通过这次实验,我们对空气的热胀冷缩性质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不仅学会了如何设计实验、观察现象、分析结果,还培养了自己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动手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空气的性质实验报告单
篇一:四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
联合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联合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联合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篇二:实验报告单四上
实验过程记录表
1
实验过程记录表
2
实验过程记录表
3
实验过程记录表
实验过程记录表
4
实验过程记录表
实验过程记录表
5
篇三: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实验内容:空气占据空间(四年级上册第 1单元)课题:《空气的性质》实验器材:细木棍、两只一样的气球、细线、支架、透
明胶带实验类型:教师演示
实验结论:空气也有质量。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内容:观察冷热空气的对流现象(四年级上册第 1单
元)课题:《热空气和冷空气》
实验器材:热水、集气瓶、玻璃片、透明水槽、线香、火柴实验类型:教师演示
实验结论:热空气会向上升,形成对流。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内容:认识二氧化碳(四年级上册第 1单元)
课题:《空气中有什么》
实验器材:锥形瓶、集气瓶,带有玻璃的塞子、软管、小苏打、醋、澄清石灰水、长、短蜡烛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
实验结论: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比空气重,不支持燃烧。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内容:测量热水变冷的温度(四年级上册第 2单元)课题:《冷热与温度》
实验器材:温度计、热水、钟表、记录纸、烧杯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结论:热水降温的速度是先快后慢,直到与周围环境温度一致。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内容:探究热在固体中的传递(四年级上册第 2单元)课题:《热的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