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横向水平地震荷载计算
横向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的内力和侧移计算
![横向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的内力和侧移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435aca39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b4.png)
结构等效总重力荷载
F
G
G
G
G3
质点i的水平地震作用Fi 若: 不考虑顶部附加地震作用 若: 考虑顶部附加地震作用 查表1.19
(3)判别
楼层位移
01
弹性角位移
02
层间位移 查表1.21 钢筋混凝土框架1/550
节点平衡
左地震M图
方向:
01
剪力:使物体顺时针转为正 轴力:压力为正
02
左地震剪力、轴力图
03
梁端剪力、柱轴力
(二)横向风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内力和侧移计算 1、风荷载标准值 :风振系数 :体型系数 :高度变化系数,表1.11 :基本风压 0.65 压 吸 ……
03
3、水平地震作用下的位移验算
4、水平地震作用下框架内力计算
D值法(改进反弯点法)
柱端弯矩:
--标准反弯点高度比(表2.4) --上、下层梁线刚度比修正系数(表2.6) --上层层高变化的修正值(表2.7)底层 --下层层高变化的修正值(表2.7)二层 --本层层高
梁端弯矩:
柱左侧受拉为正
以梁线刚度分配
六、横向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的内力和侧移计算
单击添加副标题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简明扼要地阐述你的观点
(一)横向水平地震作用下框架结构的内力和侧移计算 1、横向自震周期(基本自震周期)T1 Gi 为计算单元范围内各层楼面上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及上下各半层的墙柱等重量 注:突出屋面部分面<30%屋面面积,则按附属结构计算;>30%按一层计算 计算时,先将突出屋面部分重力荷载折算到顶层: Ge=Gn×(1+3h/2H)
自振周期计算公式:
考虑非承重墙影响的折减系数,框架0.6~0.7; 计算结构基本自振周期用的结构顶点假想位移 对于带屋面局部突出间的房屋,应取主体结构顶点的位移。
通廊横向水平地震作用计算
![通廊横向水平地震作用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4f530a96f242336c1fb95e65.png)
通廊横向水平地震作用计算J.0.1 通廊横向水平地震作用计算简图(图J.0.1)宜按下列规定确定:图J.0.1 通廊一端铰支一端自由的横向计算1 通廊计算单元中的支承结构可视为廊身的弹簧支座。
2 廊身落地端和建(构)筑物上的支承端宜作为铰支座。
3 廊身与建(构)筑物脱开或廊身中间被防震缝分开处宜作为自由端。
4 计算时的坐标原点宜按下列规定确定:1)两端铰支时,宜取最低端;2)一端铰支一端自由时,宜取铰支端;3)两端自由时,宜取悬臂较短端;悬臂相等时,宜取最低端。
J.0.2 通廊横向水平地震作用可按下列规定计算:1 通廊横向自振周期可按下列公式计算:式中:T j——通廊第j振型横向自振周期;m j——通廊第j振型广义质量;m i——第i支承结构的质量;K j——通廊第j振型广义刚度;m L——廊身单位水平投影长度的质量;ψaj——第j振型廊身质量系数,可按表J.0.2采用;K i——第i支承结构的横向侧移刚度;l——廊身单位水平投影长度;C j——第j振型廊身刚度影响系数,可按表J.0.2采用;Y ji——第j振型第i支承结构处的水平相对位移,可按表J.0.2采用。
表J.0.2 通廊横向水平地震作用计算系数3 通廊第i支承结构顶部的横向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应按下列公式计算:式中:F ji——第j振型第i支承结构顶端的横向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αj——相应于第j振型自振周期的地震影响系数,应按本规范第5.1.6条的规定确定;γj——第j振型的参与系数;G ji——第j振型第i支承结构顶端所承受的重力荷载代表值;ηaj——第j振型廊身重力荷载系数,应按表J.0.2采用。
4 两端简支的通廊,中间有两个支承结构且跨度相近时,可仅取前2个振型;中间有一个支承结构且跨度相近时,可仅取第1、第3振型。
第五节、荷载横向分布计算
![第五节、荷载横向分布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6eaf2cea8bd63186bcebbc9c.png)
2、考虑主梁抗扭刚度的修正偏心压力法
由前述的偏心压力法知,荷载横向影响线坐标 的公式为:
上式中等号右边第一项是由中心荷载P=1引起 的,此时各中没有计入主梁的抗扭作用。
等号右边第二项是由偏心力矩M=1*e作用所引起, 此时由于截面的转动,各主梁不仅发生竖向挠度, 而且还必然同时引起扭转,但在计算式中没有计入 主梁的抗扭作用。因此,要计入主梁的抗扭影响, 只需对等式第二项给予修正。
一、杠杆原理法 ㈠按杠杆原理法进行荷载横向分布计算的基本假定:
是忽略主梁之间横向结构的联系作用,即假设桥面 板在主梁梁肋处断开,而当作沿横向支承在主梁上 的简支梁或悬臂梁来考虑,如图所示。
㈡杠杆原理法适用条件:
1、荷载位于靠近主梁支点时的荷载横向分布计算。 此时,主梁的支承刚度远大于主梁间横向联系 的刚度,荷载作用于某处时,基本上由相邻的两片 梁分担,并传递给支座,其受力特性与杠杆接近。 2、可用于双主梁桥(图5—44),或横向联系很弱的 无中间横隔梁的桥梁。 为了求主梁所受的最大荷载,通常可利用反力 影响线来进行,在此情况下,它也就是计算荷载横
1、根据平衡条件:
2、由材料力学知,简支梁考虑自由扭转时跨中截 面扭矩与扭角以及竖向力与挠度的关系为:
式中:J---- 为简支梁的跨度 ITj---- 梁的抗扭惯矩 G----- 材料的剪切模量
3、由几何关系[图5—49b)]
4、将式(5—43)代入,
5、则将上式代入与MTi的关系式,就得
第五节、荷载横向分布计算
(1)杠杆原理法,为把横向结构(桥面板和横隔粱)视 作在主梁上断开而简支在其上的简支梁。 (2)偏心压力法,为把横隔梁视作刚性极大的梁,当 计及主梁抗扭刚度影响时,此法又称为修正偏心压 力法。 (3)横向铰接板(梁)法,为把相邻板(梁)之间视作饺 接,只传递剪力。 (4)横向刚接梁法,为把相邻主梁之间视作刚性连 接,即传递剪力和弯短。 (5)比拟正交异性板法,为将主梁和横隔梁的刚度换 算成正交两个方向刚度不同的比拟弹性平板来求解。
五地震作用效应计算
![五地震作用效应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45dc8622a6c30c2259019ee7.png)
第四章水平地震作用计算4.1 各楼层重力荷载代表值4.1.1 各楼层重力荷载代表值计算顶层重力荷载代表值:屋面恒载+50%屋面均布活载+纵横梁自重+半层柱自重+半层墙自重其他楼层重力荷载代表值:楼面恒载+50%屋面均布活载+纵横梁自重+楼面上下层柱自重+纵横墙自重柱及纵横墙自重:内柱自重:500㎜×500㎜结构重:25×0.50×0.50=6.25 kN/m 抹灰层: 1 7×0.01×0.50×4=0.34 kN/m 小计: 6.59 kN/m 外柱自重:400㎜×600㎜结构重:25×0.40×0.60=6.00 kN/m抹灰层:17×0.01×(0.40+0.60)×4=0.34 kN/m小计: 6.34 kN/m 1)顶层重力荷载代表值:柱:6.59×3.9/2×(17+17)+6.34×3.9/2×(17+17)=857.26 kN屋盖:(16.2+0.6) ×(67.15+0.4)×4.86=5515.32 kN梁:2.09×4.80×50+2.09×3.90×7+2.09×2.70×8+2.09×5.40×5+4.09×11.40×2+4.09×13×16.2×4.09×17.2×2=1755.53 kN900高女儿墙:2.64×(67.15+0.4+16.2+0.6)×2=425.12 kN内外墙:2.64×[67.15×2×(3.90-0.40)+16.2×2×(3.90-0.60)]+2.48×6.90×(3.90-0.60)×23+2.48×[4.8×(3.90-0.40)×18+3.9×(3.90-0.40)×2+2.7×(3.90-0.40)×4+5.4×(3.9 0-0.40)×1]=3780.27 kN1/2×3780.27=1890.14 kN2.4m楼梯间:2.64×[6.90×(2.40-0.30)+3.90×(2.40-0.30)]×2×2+6.25×2.4×4+6.34×2.40×4+4.86×3.90×6.90×2=621.93 kN屋面可变荷载:0.50×16.20×67.15×2.0=1087.83 kN∴G5=857.26+5515.32+1755.53+425.12+613.48+1890.14+1087.83=12145 kN 突出部分:425.12+621.93=1039 kN2)2-4层:柱:6.59×3.9×(17+17)+6.34×3.9×(17+17)=1714.52kN屋盖:(16.2+0.6) ×(67.15+0.4)×3.89=5515.32 kN梁:2.09×4.80×50+2.09×3.90×7+2.09×2.70×8+2.09×5.40×5+4.09×11.40×2+4.09×1 3×16.2×4.09×17.2×2=1755.53 kN内外墙:2.64×[67.15×2×(3.90-0.40)+16.2×2×(3.90-0.60)]+2.48×6.90×(3.90-0.60)×4.8×23+2.48×4.8×(3.90-0.40)×18+2.48×3.9×(3.90-0.40)+2.7×(3.90-0.40)×4+5.4×(3.90-0.40)×1=1757.07kN1/2×1757.07=878.54kN屋面可变荷载:0.50×16.20×67.15×2.0=1087.83 kN∴G4= G3= G2=1714.52+4414.52+1755.53+1607.79+1128.12=12145 kN3)1层:柱:6.59×4.9×(17+17)+6.34×4.9×(17+17)=2154.14kN屋盖:(16.2+0.6) ×(67.15+0.4)×3.89=5515.32 kN梁:2.09×4.80×50+2.09×3.90×7+2.09×2.70×8+2.09×5.40×5+4.09×11.40×2+4.09×13×16.2×4.09×17.2×2=1755.53 kN内外墙:2.64×[67.15×2×(3.90-0.40)+16.2×2×(3.90-0.60)]+2.48×(3.90-0.60)×16+2.48×[4.8×(3.90-0.40)×18+3.9×(3.90-0.40)×2+2.7×(3.90-0.40)×4+5.4×(3.90-0.40 )×1]=1757.07 kN1/2×1757.07=878.54 kN基础梁:250㎜×400㎜2.09×67.15×4+2.09×16.2×17=1136.96 kN雨蓬:25×3.14×0.202+3.89×(2.4+5.4)×2+17×0.10×0.40×3.14×3.90=76.08 kN∴G1=2154.14+4414.53+1755.53+878.54+1136.96+76.08+1128.12 =11543.90 kN4.1.2集中于各楼层标高处重力荷载代表值集中于各楼层标高处重力荷载代表值如下页图(图4-1)所示图4-1 集中于各楼层标高处重力荷载代表值(单位:kN)4.2水平地震作用下框架侧移计算4.2.1 梁柱线刚度计算采用D值法计算框架刚度,其中现浇框架惯性矩中间跨取I=2I0,边框架取I=1.5I0,柱混凝土等级为C30:Ec=3.0×104N/㎜2 I0=1/12bh3,梁混凝土等级为C25:Ec=3.0×104N/㎜2。
区6层框架结构办公楼:横向水平作用下荷载作用下框架内力和侧移计算
![区6层框架结构办公楼:横向水平作用下荷载作用下框架内力和侧移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3097210c76eeaeaad0f3304f.png)
5章横向水平作用下荷载作用下框架内力和侧移计算§5.1 水平地震作用下结构各层的总重力荷载代表值计算§5.1.1.墙自重外纵墙:采用240厚灰砂砖18KN/m3,一侧水刷石墙面10.5 KN/m3,另一侧为20mm厚的抹灰(17 KN/m3),则墙面单位面积的重力荷载为:3322⨯+⨯+=KN m m KN m m KN m KN m18/0.2417/0.020.5/ 5.16/一. 底层:1. B轴线上的纵墙面积:2(4.550.6)[(60.6)8][1.8 1.814]125.25-⨯-⨯-⨯⨯=m m m m m m2. E轴线上纵墙的面积:-⨯-⨯-⨯⨯+⨯⨯m m m m m m m(4.550.6)[(60.6)9][1.8 1.8100.90.94]2+⨯⨯=1.80.94153.09m m m3. 5-22 轴线上纵墙的面积:2(4.550.6)[(60.6)4]85.32-⨯-⨯=m m m m合计:125.252m+153.092m+85.322m=363.692m则底层外墙自重为:5.162KN m×363.692m=1876.64KN/二. 标准层:1. B轴线上的纵墙面积:-⨯-⨯(3.60.6)[(60.6)9]m m m2[1.8 1.814 3.618 1.2 1.82]89.64-⨯⨯+⨯+⨯⨯=m m m m m m m2. E轴线上纵墙的面积:-⨯-⨯m m m(3.60.6)[(60.6)9]2 -⨯⨯+⨯⨯+⨯+⨯⨯=[1.8 1.890.90.94 1.80.90.9 1.52]110.16m m m m m m m m m3. 5~14 轴线上纵墙的面积:2m m m m-⨯-⨯=(3.60.6)[(60.6)4]64.8合计:89.642m+110.162m+64.82m=264.62m则标准层外墙自重为:5.162KN m×264.62m=1365.336KN/三. 顶层:1. B轴线上的纵墙面积:2-⨯-⨯-⨯⨯=m m m m m m[(3.60.6)(60.6)7](1.8 1.811)77.382. E轴线上纵墙的面积:2-⨯-⨯-⨯⨯+⨯=(3.60.6)[(60.6)7][1.8 1.8100.9 1.8]79.38m m m m m m m m3. 5~14 轴线上纵墙的面积:2-⨯-⨯=(3.60.6)[(60.6)4]64.8m m m m合计:77.762m+79.382m+64.82m=221.942m则顶层外墙自重为:5.162/KN m×221.942m=1145.21KN四. 内隔墙采用200厚蒸压加气砼砌块(5.5 KN/m3),两侧均为20mm厚抹灰,墙面单位面积荷载为:332⨯+⨯⨯=5.5/0.217/0.022 1.78/KN m m KN m m KN m1. 底层:(1). C轴线上的横墙面积:2-⨯-⨯-⨯⨯=m m m m m m(4.550.6)[(60.6)7][1 2.514]114.31(2). D轴线上横墙的面积:2m m m m m m m m-⨯--⨯⨯-⨯⨯=(4.550.6)(60.6)0.8 2.541 2.5899.98(3). B~E轴线上横墙的面积:2 -⨯-⨯+-⨯-⨯=m m m m m m m m(4.550.6)(60.6)4(4.550.4)(60.48)6481.428--------------------------------------------------------合计;481.4282m+114.312m+99.982m=695.7182m则底层内隔墙自重为:1.782/KN m××695.7182m=1238.38KN2. 标准层:(1). C轴线上的横墙面积:2 m m m m m m m m m-⨯-⨯-⨯⨯-⨯⨯=(3.60.6)(3.60.6)91 2.5100.90.94117.56 (2). D轴线上横墙的面积:-⨯-⨯-(3.60.6)[(60.6)9]m m m2 m m m m m m m m m⨯⨯+⨯⨯+⨯+⨯⨯=[1.8 1.890.90.94 1.80.90.9 1.52]110.16 (3). B~E轴线上横墙的面积:2 m m m m m m m-⨯-⨯+-⨯-⨯=(3.60.6)(60.6)16(3.60.4)(60.48)6396.648――――――――――――――――――――――――――――合计;117.562m+69.22m+396.6482m=583.408 2m则标准层内隔墙自重为:1.782KN m×583.4082m=1038.47KN/3. 顶层:(1). C轴线上的横墙面积:-⨯-⨯[(3.60.6)(60.6)6]m m m2+-⨯-⨯-⨯⨯=m m m m m m(2.40.6)(3.60.8)6(1.4 2.54)88.6(2). D轴线上横墙的面积:2-⨯-⨯-⨯⨯=(3.60.6)[(60.6)2]1 2.5229.4m m m m m m(3). B~E轴线上横墙的面积:2-⨯-⨯=m m m m(3.60.4)(60.48)245.464合计:88.62m+29.42m+45.4642m=163.4642m则顶层的内隔墙自重为:1.782KN m×163.4642m=290.37KN/五.卫生间隔墙:采用200厚蒸压粉煤灰加气砼砌块(5.5KN/m3), 两侧贴瓷砖(0.5 KN/m3),墙面单位面积重力荷载为为:332⨯+⨯=5.5/0.20.5/2 1.6/KN m m KN m KN m1.底层:2-⨯-⨯⨯+⨯=(4.550.6)[(4 1.80.64) 1.56]94.168m m m m m m m ―――――――――――――――――――――――――――――则底层卫生间隔墙自重为:1.782KN m×94.1682m=150.67KN/2.标准层:2-⨯-⨯+⨯⨯=(3.60.6)[(4 1.80.6) 1.56]271.52m m m m m m m则标准层卫生间隔墙自重为:1.782KN m×71.522m=114.432KN/六.女儿墙自重:采用240厚加气砼砌体,15.5KN/m3,两侧均为200mm厚抹灰,墙高900mm,墙面单位面积的重力荷载为:332⨯+⨯⨯=KN m m KN m m KN m5.5/0.2417/20.022/1.六层顶女儿墙:2⨯⨯+⨯=0.9(18414.42)90.72m m ―――――――――――――――――――――――――――――则女儿墙的自重:90.722m×22KN m=181.44KN/2. 七层女儿墙2⨯+=0.9(16.214.4)27.5m m ―――――――――――――――――――――――――――――则女儿墙的自重:22KN m×27.52m=55.08KN/§5.1.2 梁,柱,墙,板,门窗重力荷载标准值汇总一.梁重力荷载标准值汇总表:表5-1 梁重力荷载标准值汇总二. 门重力荷载标准值汇总表:(除大门为玻璃门2KN m)0.2/KN m,办公室为木门20.45/表5-2 门重力荷载标准值汇总底层:∑=24.38KN标准层:∑=17.456KN顶层∑=2KN三.窗自重:均为钢框玻璃窗2KN m0.45/表5-3窗重力荷载标准值汇总底层:∑=37.665KN标准层:∑=42.33KN顶层:∑=42.33KN§5.1.3 集中于各楼层标高处的重力荷载代表值Gi根据《抗震规范》(GB50011—2001)第 5.1.3条:,顶层的荷载代表值包括:屋面荷载、50%的屋面雪荷载、顶层纵墙框架自重、顶层半层墙柱自重。
第五节 水平地震作用和风荷载计算
![第五节 水平地震作用和风荷载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2c27cd2accbff121dd36838a.png)
第五章水平地震作用和风荷载计算第一节横向水平地震作用计算一、重力荷载计算计算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反应时要采用集中质量法,即计算地震作用时的重力荷载G是假设集中作用在各层楼盖处的集中作用力,集中质量的界限范围应该取为:1/2h i~1/2h i+1,i=1,2,……,n。
h为楼层高度,n为结构的层数。
(一)第11层重力荷载代表值1、结构构件重量屋面板重量:(33.6+1.5×2)2×6.57=8800.91kN,次梁重量:[25×0.3×(0.6-0.14)+17×0.01×(0.6-0.14)×2+17×0.01 ×0.3] ×(36.6×3+8.7×2) +25×0.3×(0.4-0.14)+17×0.01×(0.4-0.14)×2+17×0.3×0.01×1.35×20+2.14×(33.6+1.35×2)×4=848.51kN,主梁重量:(25×0.4×(0.8-0.14)+17×0.01×(0.8-0.14)×2+17×0.01 ×0.4)×(33.6×5+8.4×3+8.4×3)+(25×0.3×(0.8-0.14)+17×0.01×(0.8-0.14)×2+17×0.01×0.3)×(7.2×4+7.175×3)=1767.48kN,合计楼盖重量:8800.91+848.51+1767.48=11416.90kN。
框架柱重量:(25×0.7×0.7+17×0.01×0.7×4)×(3.5-0.8)×7+(25×0.6×0.6+17×0.01×0.6×4)×(3.5-0.8)×12=545.48kN,剪力墙重量:{(25×0.3×9.625+17×0.01×9.625×2)×[(3.5-0.14)-25×2.2×0.3×2.4-25×0.85×0.3×1.7]}+ [25×0.2×9.625×(3.5-0.14)]+ [75.46×(3.5-0.14)-25×1.2×0.3×2.1×3-25×1.85×0.3×2.1]+[ 75.46×(3.5-0.14)-25×1.2×0.3×2.1×2-25×1.5×0.3×2.1]+ (25×0.2×7.225+17×0.01×7.225×2)×(3.5-0.14)+[75.46×(3.5-0.14)-25×1.7×0.3×2.1]+ [25×19.4×0.3×(3.5-0.14)-25×0.8×0.3×2.0×2-25×2.375×0.3×2.1-25×3.25×0.3×2.8]+ 25×2.4×0.2×(3.5-0.14)×2+25×[2.4×0.2×(3.5-0.14)×2+25×3.25×0.3×0.7]+ [25×2.4×0.2×(3.5-0.14)×2-25×1.2×0.2×2.1]+ [25×3.3×0.2×(3.5-0.14)-25×1.4×0.2×2.1]+ [25×19.4×0.3×(3.5-0.14)-25×0.85×0.3×1.7-25×3.25×0.3×2.8]=2298.91kN,合计竖向构件总重量:545.48+2298.91=2844.39kN2、非结构构件重量隔墙重量:11.8×0.19×(3.5-0.4)×[(9.9×3+6.3×4+4.2×12+6.5×5+3.3×2+1.8×2)+(36.6×1+9.9×1+1.8×4+5.4×1+6.6×10+28.8×1)]=2517.85kN,玻璃幕墙重量:1.2×36.6×3.5×4=614.88kN,合计非结构构件重量:2517.85+614.88=3132.73kN。
横向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的内力和侧移计算
![横向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的内力和侧移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bea43ddfdd88d0d233d46a9f.png)
qk Z sZ0L kN / m
F2
F1
qk
h1
h2 2
……
F6
qk
h6 2
F1
吸 s 0.5
z zz z z
Fi
Gi Hi
n
FEk (1 n )
GjH j
j 1
Fn n FEk
F7
(5)楼层地震剪力
F6 Fn
n
Vi Fi Fn
i
F5 F4
V1 F1 F2 Fn Fn
F3
V2 F2 F3 Fn Fn
F2
Vn Vn Fn
F1
V7 V6
V5 V4 V3
V2 V1
3、水平地震作用下的位移验算
y yn y1 y2 y3
yn --标准反弯点高度比(表2.4)
i1
i2
y1 --上、下层梁线刚度比修正系数(表2.6)
y2 --上层层高变化的修正值(表2.7)底层
h
Vij
yh y3 --下层层高变化的修正值(表2.7)二层
i3
i4
h --本层层高
梁端弯矩:
节点平衡
M
b 3
l b
ibl
k i
k
Vbl
Vbr
左地震剪力、轴力图
(二)横向风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内力和侧移计算
1、风荷载标准值
Wk Z sZ0 kN / m2
压 s 0.8
Z :风振系数 H 30m, Z 1.0
s :体型系数 s 1.3 Z :高度变化系数,表1.11
F6 F5 F4
0:基本风压 0.65
F3
ibr
M
r b
土木工程毕业设计 第五章 水平作用(地震+风载)下框架内力计算
![土木工程毕业设计 第五章 水平作用(地震+风载)下框架内力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5b6771efb8f67c1cfad6b891.png)
第五章水平作用(地震+风载)下框架内力计算第一节地震作用内力计算《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11-2010)5.1.2条规定:高度不超过40m、以剪切变形为主且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的结构,以及近似于单质点体系的结构,可采用底部剪力法等简化方法。
一、设计资料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查《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11-2010)1.0.2规定,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及以上地区的建筑,必须进行抗震设计。
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建筑物高度不超过24m,查《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11-2010)规定,抗震等级为三级。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场地类别第一类,查《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11-2010)5.1.4规定特征周期T g=0.25s,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max=0.08.二、地震作用内力计算(二)柱的侧移刚度D值计算框架梁线刚度计算表5.1框架柱线刚度计算表5.2柱的侧移刚度D值计算表5.3(三)计算重力荷载代表值Gi屋面处重力荷载代表值=结构和构配件自重标准值楼面处重力荷载代表值=结构和构配件自重标准值+0.5×楼面活荷载标准值其中,结构和构配件自重取楼面上下各半层层高范围内(屋面处取顶层的1/2)的结构及构配件自重。
构件长度近似按墙中心线计算。
1.突出屋面楼梯间及多功能厅重力荷载代表值顶层楼梯间重力荷载代表值主要考虑顶层楼板、梁、柱。
(1)板结构层及构造层自重标准值G板=5.97×(20×15.2+2×3.6×9.8)=2235.12KN(2) 梁自重标准值G梁=5.81×(9.6×2+15×2)+8.60×(15×2)+2.61×(3.6×2+27×2+19.8)+2.03×(19.8×3)=375.84KN(3)柱自重标准值G柱=9.90×5.1×2+6.8×5.1×2+5.72×5.1×10=462.06KN(4) 墙自重标准值G女儿墙=1.58 ×(9.6×2+27×2)=115.66KNG层间墙=8.465×19.8+13.588×5.4+7.686×5.4+13.588×6.6×4+10.480×3×2+14.852×3×2+12.987×3+14.378×27+14.378×6.6+9.716×6.6+11.270×6.6=1453.77KNG墙=G女儿墙+G层间墙=115.66+1453.77=1569.43KN突出屋面楼梯间及多功能厅重力荷载代表值:G4=G板+ G梁+G柱+G墙=2235.12+375.84+462.06+1569.43=4642.45KN突出屋面楼梯间及多功能厅重力荷载设计值:G4设计=1.2×(G板+ G梁+G柱+G墙)=1.2×(2235.12+375.84+462.06+1569.43)=5570.94KN2.结构三层主屋面重力荷载代表值屋面的重力荷载代表值主要考虑屋面板、梁、女儿墙自重,顶层柱、墙重一半,屋面活载不考虑。
05第五章 荷载横向分布计算
![05第五章 荷载横向分布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18d1d9460b1c59eef9c7b424.png)
华东交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土木工程系
无横隔梁装配式箱梁桥的 主梁横向影响线
华东交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土木工程系
计按 算杠 横杆 向原 分理 布 系 数
算的荷载横向分布系数。
图3-41 刚性横梁在偏心荷载下挠曲变形
返回 华东交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土木工程系
应用条件:B/l小于或接近 于0.5(窄桥) (1)不考虑主梁抗扭刚度的
偏心压力法 (2)考虑主梁抗扭刚度的偏 心压力法 偏心压力法算例
图3-41 刚性横梁在偏心荷载下挠曲变形
返回 华东交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土木工程系
梁桥挠曲变形(刚性横梁)
i 1
n
a I
n i 1
2 1 1
2 a i Ii
R51
I1
Ii
i 1
n
a I
n i 1
2 1 1
2 a i Ii
鉴于Ri1图形呈直线分布,实际上只要计算两根边梁的荷 载值即可。
偏心压力法
33
华东交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土木工程系
4.利用荷载横向影响线 求主梁的荷载横向分布系数
P d
1 2 3
d
4 5
EIH
1
∞
B/2
2
3
4 B/2
5
分析结论 在中间横隔梁刚度相当大的窄桥上,在沿横向偏心布置 的活载作用下,总是靠近活载一侧的边梁受载最大。
华东交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土木工程系
考察对象
跨中有单位荷载P=1作用在1#边梁上(偏心距
为e)时的荷载分布情况 计算方法 偏心荷载可以用作用于桥轴线的中心荷载P=1和 偏心力矩M=1.e 来替代
地震荷载计算
![地震荷载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791bf81781c758f5f71f67c9.png)
4.6水平地震作用计算 荷载的确定 a 恒载屋面板重力值:3.66.0710.8118.012G kN =⨯⨯=屋面楼面板重力值:3.6 3.64.58.7 6.66 2.195.6522G kN =⨯⨯+⨯⨯=楼面梁重力值: 3.6 3.64.0210.8 4.023 2.204129.5422G kN =⨯+⨯⨯+⨯=梁每层柱重力值:5.3693348.32G kN=⨯⨯=柱1墙重力值: 3.63.6910.8+3.69253.142G kN =⨯⨯⨯=女儿墙b 活载重力荷载代表值:6G G G G G =+++屋面板梁柱女儿墙地震作用的计算1 各层水平地震作用力的确定根据设计资料,设防烈度为7度,h<30m,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故地震特征周期0.4g T =,框架结构基本自振周期1T 按下公式计算:自振周期:10.10.160.6T N ==⨯=s则有顶部附加地震作用 则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max 0.08α=水平地震影响系数2max1()g T T γαηα=建筑结构的阻尼比取值 0.05ξ= 则有0.9γ=2 1.0η=各层水平地震作用力的确定 因为1 1.4gT T >所以顶部附加地震作用系数n 1=0.08T +0.01=0.058ς则各层水平力为:由此得出各层的水平剪力为: 第六层 67.3427.6635.0V KN=+= 第五层535.030.3565.35V KN=+=第四层 465.3524.2889.63V KN =+= 第三层 389.6318.21107.84V KN=+= 第二层 2107.8112.14119.98V KN =+=第一层1119.98 6.07126.05V KN=+=表.2 地震作用下框架侧移计算侧移验算:层间侧移最大值:1/1449<1/550<满足要求> 3 弯矩的计算框架柱的杆端弯矩、梁端弯矩按下式计算:中柱处的梁: b bb i M i i =+左c 下j+1b 左j c 上j 左右(M +M )边柱处的梁:b j M =c 下j+1总c 上jM +M。
剪力墙结构水平横向地震力计算
![剪力墙结构水平横向地震力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760390e4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83.png)
剪力墙结构水平横向地震力计算我跟你说啊,这剪力墙结构水平横向地震力计算,那可真是个有点意思又有点头疼的事儿。
我就看着那些个建筑图纸,上面画着一道道的剪力墙,就像迷宫似的。
这剪力墙啊,有的长得规规矩矩,有的又有点奇奇怪怪的形状。
我就想啊,这地震力要咋计算呢?我坐在那小办公室里,周围堆满了书,全是建筑结构方面的。
那书的纸张都有点发黄了,散发着一股旧纸张的味道。
我面前的桌子上,放着个计算器,还有几张草稿纸,上面画得乱七八糟的,都是我之前算过的数据。
我眼睛紧紧盯着那些图纸,皱着眉头,心里琢磨着。
我就和旁边的老李说:“老李啊,你看这剪力墙结构的水平横向地震力,咱得从哪下手啊?”老李戴着个老花镜,眼睛眯成一条缝,他慢悠悠地说:“这啊,得先看建筑的质量分布呢。
”我听了,就又去看那些数据,这质量分布可不好弄清楚,就像一团乱麻似的。
我想啊,这地震力计算,就像是在和一个看不见的敌人打仗。
这敌人呢,就是地震,咱得通过这些数据、这些墙的结构,算出它可能来的力量,好让这房子能稳稳当当的。
我一边算,一边嘟囔着:“这力到底咋个算法呢?”有时候算得我脑袋都大了,真想把那些纸啊、书啊都扔出去。
我又去工地看那些已经建了一部分的剪力墙,那些墙啊,灰扑扑的,在太阳下面晒着。
建筑工人在旁边忙碌着,我就问一个工人师傅:“师傅,你觉得这墙能抗住多大的劲儿啊?”工人师傅挠挠头,笑着说:“俺不知道咋算,俺就知道按照要求好好砌墙。
”我听了,就觉得自己的任务更重了,这计算可不能马虎啊。
我回到办公室,又开始对着那些公式,一点点地往里套数据。
那公式里的字母啊,就像一个个调皮的小鬼,在我眼前晃悠,我得一个一个地把它们抓住,算出个结果来。
这过程虽然难,可我知道,这关系到好多人的安全呢,所以再难也得算清楚喽。
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内力和位移计算
![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内力和位移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92a205c8bceb19e8b8f6bac7.png)
第8章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内力和位移计算重力荷载代表值计算顶层重力荷载代表值包括:屋面恒载:纵、横梁自重,半层柱自重,女儿墙自重,半层墙体自重。
其他层重力荷载代表值包括:楼面恒载,50%楼面活荷载,纵、横梁自重,楼面上、下各半层柱及纵、横墙体自重。
第五层重力荷载代表值计算层高H=,屋面板厚h=120mm半层柱自重(b×h=500mm×500mm):4×25×××2=柱自重:屋面梁自重()() kNmmmkNmmmkNmmm kN16. 1472)25.06.6(/495.145.06.616 .3)3.03(/495.123.06.7/16 .3=⨯-⨯+⨯-⨯++⨯+⨯-⨯屋面梁自重:半层墙自重顶层无窗墙(190厚):()KN25.316.66.029.3202.02019.025.14=⨯⎪⎭⎫⎝⎛-⨯⨯⨯+⨯带窗墙(190厚):()()KN98.82345.002.02019.025.1428.15.16.66.029.3202.02019.025.14=⨯⎥⎥⎥⎥⎦⎤⎢⎢⎢⎢⎣⎡-⨯+⨯⨯⨯-⨯⎪⎭⎫⎝⎛-⨯⨯⨯+⨯墙自重: KN女儿墙:()KN04.376.66.1202.02019.025.14=⨯⨯⨯⨯+⨯屋面板自重kNmmmmkN78.780)326.7(6.6/5.62=+⨯⨯⨯第五层重量 ++++= KN 顶层重力荷载代表值 G 5 = KN第二至四层重力荷载代表值计算层高H=,楼面板厚h=100mm半层柱自重:同第五层,为 KN 则整层为×2= KN 楼面梁自重:()()kN m m m kN m m m kN m m m kN 3.1542)25.06.6(/6.145.06.63.3)3.03(/6.123.06.7/3.3=⨯-⨯+⨯-⨯++⨯+⨯-⨯半墙自重:同第五层,为则整层为2××4= KN 楼面板自重:4××(+3+)= KN 第二至四层各层重量=+++= KN 第二至四层各层重力荷载代表值为:()KN G 61.111336.65.326.76.65.2%5056.9534-2=⨯⨯+⨯⨯⨯⨯+= 活载:Q 2-4=KN 05.160%5036.65.326.76.65.2=⨯⨯⨯+⨯⨯⨯)(第一层重力荷载代表值计算层高H=,柱高H 2=++=,楼面板厚h=100mm 半层柱自重:(b ×h=500mm ×500mm ):4×25×××2=65 KN 则柱自重:65+= KN 楼面梁自重:同第2层,为 KN 半层墙自重(190mm ):()()KN 14.3145.002.02019.025.1428.15.16.66.022.4202.02019.025.14=-⨯+⨯⨯⨯-⨯⎪⎭⎫⎝⎛-⨯⨯⨯+⨯二层半墙自重(190mm ): KN则墙自重为:(+)×4= KN 楼面板自重:同第2层,为 第1层重量=+++=第1层重力荷载代表值为:G 1=+50%×(×××2+××3)= KN 活载:Q=50%×(×××2+××3)= KN 综上所述,结构等效总重力荷载代表值为:()()123450.850.850.851013.46917.3731106.654141.39eq E G G G G G G G KN==⨯++++=⨯+⨯+=G eq ==×(G 1+G 2+G 3+G 4+G 5)=×+×3+ =水平地震作用计算和位移计算结构基本自振周期的计算框架梁柱的抗侧刚度计算见表6-1、表6-2、表6-3. 表6-1 横梁、框架柱线刚度计算考虑梁柱线刚度比,用D 值法计算各楼层框架柱的侧向刚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 横向水平地震荷载计算
5.1 各楼层重力荷载代表值
集中质点系各质点重力荷载代表值的集中方法,随结构类型和计算模型而异。
对于多层框架结构,重力荷载代表值一般取:恒载+0.5 活载,对于质点荷载的集中方法:顶层质点为屋盖和顶层上半个层高范围;一般层质点为楼盖和上、下各半个层高范围。
5.2 水平地震作用及楼层地震剪力计算
该建筑结构高度远小于40m ,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变形以剪切
为主,因此用底部剪力法来计算水平地震作用。
本设计为7 度设防,抗震等级为三级,根据相关的地质条件查《抗震设计规范》按第二类场地,第一组抗震设计,Tg =0.35s ,αmax=0.08,等效重力荷载系数ξ=0.85,根据经验公式
s 32.08
.166.181053.025.01053.025.03
2
3-3
2
3-1=⨯⨯+
=⨯+
=B
H
T <1.4Tg
=0.49s
所以,不需要考虑顶部附加水平地震作用。
取9
.01T g ⎪⎪⎭
⎫
⎝⎛=T α 089.008.00.310.359
.0max =⨯⎪
⎪⎭
⎫
⎝⎛=α
计算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即底部剪力eq 1:G F F EK EK α= 式中,1α相应于结构基本自振周期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
eq G 结构等效总重力荷载,多质点取总重力荷载代表值的85%;
eq G = 0.85∑i G = 0.85×
2182.61 =1855.22 1.16522.1855089.0eq 1=⨯==G F RK αKN
则质点 i 的水平地震作用i F 为:EK n
j
j j i i F H G H G F ∑==
1
i
式中: j G G ,i 分别为集中于质点i ,j 的荷载代表值; j H H ,i 分别为质点i,j 的计算高度。
具体计算过程如下表,各楼层的地震剪力按∑==
n
K
K F V 1
来计算,一并列入表中,
表5-2 各质点横向水平地震作用及楼层地震剪力计算表
5.3 水平地震作用下的位移验算
用 D 值法来验算:框架第i 层的层间剪力i V ,层间位移i )u (∆及结构顶点位 移u 分别按下式来计算
∑==
n
k
K F V 1
i ∑==∆s
j ij i i D V u 1
/)( ∑=∆=
n
k
k u u 1
)( 计算过程见下表。
表中计算了各层的层间弹性位移角i h /u i e ∆=θ
从表中可以看到,最大层间弹性位移角发生在第一层,0.00034<1/550,满足要
5.4 刚重比和剪重比验算
为了保证结构的稳定和安全,需分别进行结构刚重比和剪重比验算。
各层的刚重比和剪重比见表5-4。
表5-4 各层刚重比和剪重比
注:)
(n
1
j j KN G ∑= 一栏中,分子为j 层的重力荷载标准值,分母为第j 层重力荷载的设计值。
刚重比计算用重力荷载设计值,剪重比计算用重力荷载标准值。
由表5-4可见,各层刚重比均大于20,不必考虑重力二阶效应,各层剪重比均大于0.016,满足剪重比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