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亥杂诗默写与赏析
2024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己亥杂诗》说课稿附反思含板书及课后作业含答案和知识点汇总
板书:己亥杂诗
2.题解:【出示课件18】
“己亥” 本诗所指的“己亥年”是1839年。这一年,正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曾经强盛 的大清帝国行将没落。腐朽的清政府对外卑躬屈膝,对内大肆打压,官吏贪污腐败,百 姓民不聊生。这时候,龚自珍写下了我们要学的这首诗。这是第220首。
六、重点解析:
①重点句解析:“风雷”借指重大的变革,“万马齐喑”比喻在封建专制统治下的人民没 有任何的言论自由,大家都不敢说话,社会死气沉沉。这两句写出了诗人对当时中国形势的 看法,揭露了封建专制统治的黑暗。
②重点句解析:诗人对清朝末年哪种扼杀生机、禁锢思想、万马齐喑的社会局面感到十分痛 惜,他在大声疾呼:当权的人要打破一切清规戒律去选用人材。
七、说板书设计
根据五年级的年龄特点,本课板书内容简单明了,重难点突出。
古诗三首《 己亥杂诗》板书 创景抒情---希望社会变革,期待人才辈出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立足让学生在玩中学会, 在动手中提高技能,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我将继续努力,让 我的课堂教学更高效,更精彩。
八、教学反思
在这首诗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优势,让学生通过自学了解 诗歌内容,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怀。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我还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 的朗读能力的培养。在划分诗歌节奏的基础上,让学生带着节奏,有韵味地朗读 诗歌,提高他们对诗歌的兴趣。美中不足之处在于对于《己亥杂诗》这首诗的“ 己亥”解释得有点笼统,很多学生还没有真正的理解。
【出示课件24】
⒋概括中心:《己亥杂诗》这首诗通过描写当时社会政治死气沉沉的状况,表达了诗人希望社 会变革和期待人才辈出的强烈愿望。
【出示课件25】
《己亥杂诗》
结构图解
︵己 其亥 五杂 ︶诗
浩荡离愁,辞官远行(叙事、抒情) 化作春泥,护育新花(比喻、明志)
不甘沉沦 一心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献
主旨归纳
这首诗通过写诗人辞官离京、 远去天涯时的无限愁思,表现了 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始终 想要为国效力的奉献精神。
典型考题
1.根据提示默写古诗名句。 (1)《己亥杂诗》(其五)中,写诗人辞官之后的离愁别绪的 诗句是:_浩__荡__离__愁__白__日__斜__,_吟__鞭__东__指__即__天__涯__。 (2)《己亥杂诗》(其五)中,龚自珍借“落花”自喻,表明 自己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国家命运,不忘报国之志的诗句 是:_落__红__不__是__无__情__物__,_化__作__春__泥__更__护__花___。
这首诗的最后两句千古传诵,你认为是什么原因?
[答题支架]
赏析诗 词名句
定角度 析效果
考点 赏析诗词名句
已给赏析角度 根据所给角度进行赏析。
未给赏析角度
从炼字品词、表达技巧(修辞手法、 抒情方法、表现手法等)、句式与结 构特点等角度进行赏析。
结合诗词作者、题材,分析诗(词)句创设的意境或表 达的情感、理趣。
[参考答案]这两句诗以“落红”和“春泥”为喻,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虽 辞官离京,但仍会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的自觉奉献的崇高爱国情怀。
(河南中考)请描述诗歌前两句所展现的情景。
[答题支架]
找形象
描绘诗 歌画面
析特点 明情感
绘画面
考点 描绘诗歌画面
从诗句中找出描写的具体形象,一般找出事物名词即可。 结合所找形象的特定含义分析其特点。 理解诗句直接或间接抒发了什么情感。
只有狂雷炸响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机, 然而社会政局毫无生气终究是一种悲哀。我奉劝上天要重新振作精 神,不要拘泥一定规格以降下更多的人才。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1课《己亥杂诗(其五)》知识点归纳及练习(word含答案)
部编版七(下)《己亥杂诗(其五)》知识点归纳及练习【诗歌】已亥杂诗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一、文学常识《己亥杂诗》的作者是龚自珍,号定庵,清代思想家、文学家。
有《龚定庵全集》。
《己亥杂诗》共315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
这一年作者愤然辞官南归,后又北上接迎眷属,往返途中将见闻感受写成三百一十五首杂诗,统名曰《己亥杂诗》。
二、问题梳理1.请描述诗歌前两句所展现的情景。
这首诗前两句是怎样写“离愁”的?“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画面:在弥漫无际的离愁中,眼看夕阳西下,我挥舞着马鞭远离京城,向东奔向远在天涯的家乡。
赏析:用“浩荡”表现“离愁”的广阔无边,用“白日斜”的特定情境烘托“离愁”。
可见诗人辞官心情的痛苦和决心之大。
2.请赏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做春泥更护花。
”诗人以落花自喻,表明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表现了诗人崇高的献身精神和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
(现用来赞扬老一辈在事业上鞠躬尽瘁的精神以及他们对培养和爱护青年人耗尽心血的高尚情怀。
)3.为什么说“吟鞭东指”“即天涯”?答:因为在诗人看来,这次离京,也许永远也不会回来了,出了城门,就如同人在天涯一般。
答:无论身处何种逆境,都要不甘自弃,继续奋斗,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6.落花有情自比,表达自己虽然前途坎坷不畅,也不忘报国情怀,后人也常用来比喻老一代关心下一代成长的句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7.写诗人辞官之后的离愁别绪的诗句是: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8.龚自珍载着“浩荡离愁”辞官还乡,仍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诗句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三、诗歌主题这首诗写作者辞官离京,远去天涯的无边愁思,表现了诗人崇高的献身精神和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
【过关练习】一、基础知识1.《己亥杂诗》的作者是____________(填人名),号定庵,___________(填朝代)思想家、文学家,有《龚定庵全集》。
《己亥杂诗》理解性默写练习
《己亥杂诗》理解性默写练习
(十二)《己亥杂诗》(龚自珍)
1.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形象地表达了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且代落花立意,倾吐心曲,表现崇高的献身精神的句子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写诗人辞官之后的离愁别绪的诗句是: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3、《己亥杂诗》写诗人辞官之后的离愁别绪/抒情议论相结合,表现诗人离开京城豪迈、洒脱的气概的诗句是: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4、《己亥杂诗》欧阳修曾叹: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其实,《己亥杂诗》中“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一诗句,又何尝不是一种新意呢?它不是表现了龚自珍载着“浩荡离愁”辞官还乡,仍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吗?
《己亥杂诗》
1、表现老一辈革命家鞠躬尽瘁,甘愿牺牲自己,培植新生力量的高尚品质的诗句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阐明世上事物具有两重性的诗句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3、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形象地表达了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且代落花立意,倾吐心曲,表现崇高的献身精神的句子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4、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写诗人辞官之后的离愁别绪的诗句是: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己亥杂诗》《泊秦淮》默写试题及答案
(1)《己亥杂诗》写诗人辞官之后的离愁别绪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己亥杂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诗人愤然辞官,蕴含着对当政者的不满,对人民生活的担忧等各种复杂的思想感情。
(3)《己亥杂诗》中抒情议论相结合,表现诗人离开京城豪迈、洒脱的气概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龚自珍《己亥杂诗》中描写落花并没有忘记树根的哺育,宁愿化作春泥而守护树根,以回报树的养育之恩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已亥杂诗》中借助生动的比喻,形象地表达了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且以落花立意表现崇高献身精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己亥杂诗》中龚自珍移情于物,以落花为喻表达出对理想和信念执着追求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己亥杂诗》中抒发诗人“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自励情怀,表现报效国家并奋斗不息的精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欧阳修曾叹:“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其实,《己亥杂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诗句,又何尝不是一种新意呢?它难道不是表现了龚自珍载着“浩荡离愁”辞官还乡,仍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吗!(9)龚自珍《己亥杂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有异曲同工之妙,现在用来形容无私奉献的精神。
(10)龚自珍辞官后,应好友之邀来到镇江。
中考语文——诗词赏析理解性默写
中考诗词赏析汇总(一) 《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这首诗的前两句叙事抒情,在无限的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后两句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地融入议论。
(两句均填表达方式)2、你对诗歌的后两句怎样理解?这两句是说,花朵虽然从枝头上凋落但是化作泥土,依然滋养花木。
在这里作者是以落花自喻表明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命运。
今天常用来比喻老一辈工作者虽然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但仍然在培养下一代方面做着贡献。
3这首诗抒写了诗人辞官告别守城回归故里的复杂心情,既有卸甲归田的惆怅,也有回归的愉快,更有继续报国的坚定信念。
4、从三四两句诗中你得到什么启示?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即使身处逆境,也不应忘记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要有献身精神。
(二)《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本诗以“观”字统领全篇,先写“实”景,客观地写出了浩瀚壮阔、美丽多姿的自然景色,后写“虚”景,写出了诗人的主观感受。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这四句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答:运用了夸张、想象手法,体现了诗人的博大胸怀和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3、这首诗描写沧海的景象:有动有静。
如“水何澹澹、洪波涌起”写的是动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写的是静景。
4.“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从写作手法和抒发感情的角度,对其进行品味赏析。
这几句诗运用了想象和夸张的写作手法,创造出一个大海吞吐日月星辰,包藏宇宙的宏伟景象,表达诗人渴望统一全国的雄心壮志和博大胸襟。
(三)《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结合景物描写,说说“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所表达的情感。
答:远赴边塞的诗人以“征蓬”和“归雁”自比,说自己像飘飞的蓬草一样离开“汉塞”,像北归的大雁一样进入胡天,从中透露出诗人幽微难言、激愤抑郁的情感。
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己亥杂诗 分层练习-解析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备课系列(部编版)
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同步练习己亥杂诗一、理解性默写1.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形象地表达了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且代落花立意,倾吐心曲,表现崇高的献身精神的句子是:,。
2.《己亥杂诗》写诗人辞官之后的离愁别绪的诗句是:,。
3.《己亥杂诗》写诗人辞官之后的离愁别绪,抒情议论相结合,表现诗人离开京城豪迈.洒脱的气概的诗句是:,。
4.欧阳修曾叹: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其实,在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中“,”一句,又何尝不是一种新意呢?它不是表现了诗人载着“浩荡离愁”辞官还乡,仍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吗?【答案】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3.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4.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二、选择题1.下面对《己亥杂诗(其五)》这首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离别的忧伤和回归的愉悦交织在一起,表现了诗人的心境。
B.“吟鞭”是挥响马鞭的意思;“即天涯”诗人说自己一离京师,从此便如远隔天涯。
C.“落红”写出了诗人辞官归隐的目的,是为了给有才华的年轻人更多升迁机会。
D.这首诗寓理于景,借物抒情,表达了诗人不忘报国之志,至死仍牵挂国家的一腔热情。
【答案】C【详解】考查对诗歌内容的正确理解。
C.“为了给有才华的年轻人更多升迁机会”理解错误。
落红,本指脱离花枝的花,但是,并不是没有感情的东西,即使化做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
不为独香,而为护花。
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以此来表达他至死仍牵挂国家的一腔热情;充分表达诗人的壮怀。
故选C。
2.阅读《己亥杂诗(其五)》,选出赏析有误的一项()A.诗歌前两句叙事抒情,在辞官离京时的无限感慨中表现了豪放洒脱的气概。
B.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态,在形象的比喻中,融入议论。
C.诗人说“落红”实际上是自吐心曲,诗人辞官归隐,是为了给年轻的更有才华的人提供更多的升迁机会。
己亥杂诗
己亥杂诗《己亥杂诗》是清代诗人龚自珍创作的一组诗集。
己亥为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这一年作者48岁,因厌恶仕途,辞官离京返杭,后因迎接眷属,又往返一次。
在往返京杭的途中,共写了315首七绝,总题《己亥杂诗》,是一组自叙诗,写了平生出处、著述、交游等,题材极为广泛,其中第5首及第125首被我国中小学语文课本收录。
龚自珍(1792-1841),清末思想家、文学家。
字尔玉,又字璱人,号定庵;更名易简,字伯定;又更名巩祚,号定盦,又号羽琌山民。
汉族,浙江仁和(今杭州)人。
父丽正,官至江南苏松太兵备道,署江苏按察使,著有《国语注补》、《三礼图考》、《两汉书质疑》、《楚辞名物考》等书。
母段驯,中国清代经学家、文字音韵训诂学家段玉裁己亥,是我国古代用天干地支法来标记的年月,在诗中它其实就是一八三九年。
这年龚自珍辞官南归,后又北上接取家属,在南北往返的途中,《己亥杂诗》诞生了。
在这路途中,龚自珍一有感触便写下来,扔进篓里。
他珍惜诗篇,315首诗一首都没丢。
他述写其平生出处、著述、交游等,题材广泛;或记事,或抒情内容复杂,大多借题发挥。
龚自珍生活在鸦片战争前夕,他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主张改革内政,抵抗外国侵略。
《己亥杂诗》中的批判、呼唤、期望,集中反映了诗人高度关怀民族、国家命运的爱国激情。
写出了作者对清朝政府不重视筹划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盐铁生计堪危。
龚自珍《己亥杂诗》多用象征印喻,想象丰富、奇特,运用意象手法创景抒情。
编辑本段名篇选析己亥杂诗(第5首)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注释】1.浩荡离愁: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作者心潮不平。
浩荡:无限。
2.吟鞭:诗人马鞭。
东指:东方故里。
天涯:指离京都遥远。
3.落红:落花。
花朵以红色者为尊贵,因此落花又称为落红。
4.花:比喻国家。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此句表明作者造福人类为国效力的高贵品质。
后人又常用此句表达前辈对后辈的爱护。
中考古诗《己亥杂诗(其五)》鉴赏与默写专项复习指导与训练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地融入议论。以落花为过渡,从落花——春泥展开联想,把自己变革现实的热情和不甘寂寞消沉的意志移情落花,然后代落花立言,向春天宣誓,倾吐了心曲的旨意。此句使诗中离愁成崇高的献身精神,天涯、日暮、落花,已和春泥孕育的未来融为一体。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春天的憧憬,把读者带进一种瑰丽的、霞光艳满的境界。
10. 李老从单位退休后,回到家乡为村里的留守儿童办起了图书室,他的这种精神正是“,”的写照。(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11.诗中表明龚自珍虽然辞官回乡,但仍然关心国家命运的句子是:
,。
12.诗中写诗人辞官之后的离愁别绪的句子是:
,。
13.诗中被后人用来颂扬甘愿为后代成长作出自我牺牲的名句是:
,。
【参考答案】
1.2.5.6.78.9.10.11.13.14.16.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3.4.12.15.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
3.诗人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气概的句子是:
,。
4.既是诗人当日心境的写照,又将离别的愁绪和回归的喜悦交织在一起,在无限感慨中表现诗人复杂心情的句子是:
,。
5.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体现了诗人崇高的献身精神的名句是:
,。
6.龚自珍在《己亥杂诗(其五)》中表明自己虽仕途受挫却仍然要为国家奉献一切的句子是:
【思路提要】
一二句写离京南归时的情形。三四句以落花自喻。
【总体欣赏】
这首诗是《已亥杂诗》中的名篇,写于诗人辞去京官、出都南归之初。那时正值暮春时节,夕阳西下,落花满地,不禁引起作者的无限离愁和满腔感愤,便写了这首七言绝句。从诗的前两句,我们能想象出诗人出京的情景。诗人只身骑着马走出京城,这时已白日西坠,他满怀“浩荡离愁”,是因不满清朝官场的黑暗与腐败才愤然辞官出京的,那么诗人会不会从此一蹶不振呢?不会的。末两句诗人代落花向春天宣誓道:这片片落花啊,决不是无情的废物。花落归根,最后化为春泥了,我也还要去滋润未来的花!这两句咏物抒情,表现了对社会与人生的眷念,成为龚自珍一生精神的写照。
己亥杂诗(其五)理解默写和赏析题
己亥杂诗(其五)理解默写和赏析题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一、理解默写1.德高望重的李老师退休后仍然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正如龚自珍在《己亥杂诗(其五)》中所说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己亥杂诗》中写诗人辞官之后离愁别绪的诗句是: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3.同样是面对落花,晏殊说“无可奈何花落去”,龚自珍说“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4.龚自珍载着“浩荡离愁”辞官还乡,仍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诗句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5..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中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与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有异曲同工之妙,现在常用来形容无私奉献的精神。
二、诗歌赏析1.请用第一人称描述“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所呈现的画面。
答:夕阳西下,我怀着无边无际的离愁,挥动马鞭,离京东去,打算回到那远在天涯的家乡。
2.请你对“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略作赏析。
答:诗人以拟人化手法将落花写成有感情的,即使化作了春泥还要护花,用以比喻诗人虽辞官离京,仍要像落花变春泥再护花一样,对社会、对国家还要竭尽全力。
比喻新颖,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炽热爱国热情。
3.这首诗写诗人离京的感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抒发了诗人复杂的感情。
4.这首诗写了作者哪三种心境?答:回归的欣喜、离别的忧伤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5.诗人以落红化作春泥为喻,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答:表现了诗人虽然脱离了官场,但仍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充分表达了诗人退出官场后仍然为国家、为民族贡献自己一切的情怀。
6.赏析“浩荡离愁白日斜”中“浩荡”一词的表达效果。
答:“浩荡”是无边无际的意思,这里形象地写出作者无穷无尽的愁思。
7.诗的前两句描写了哪些意象?有什么寓意?答:描写了日暮、马鞭、天涯等意象。
寓意心中的浩荡离愁。
高考必备初中50篇《己亥杂诗》重点字词解释、译文及理解性默写
高考必备初中50篇《己亥杂诗》重点字词解释、译文及理解性默写己亥杂诗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注释】浩荡离愁: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作者心潮不平。
浩荡:无限。
吟鞭:人的马鞭。
东指:东方故里。
天涯:指离京都遥远。
落红:落花。
花朵以红色者为尊贵,因此落花又称为落红。
花:比喻国家。
即:到。
【译文】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
我辞官归乡,犹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理解性默写】1.在《己亥杂诗》中既表现龚自珍还家的喜悦,又含有离京的愤然的诗句是“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2.《己亥杂诗》中,龚自珍明确表态,虽然辞官,但仍然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诗句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3.龚自珍辞官后,赢好友之邀来到镇江。
在丹阳云阳书院,他呕心沥血,培育后生,直至病逝。
他用自己的行动践行了他在《己亥杂诗》中的诺言:“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4.龚自珍《己亥杂诗》中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与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有异曲同工之妙,现在用来形容无私奉献的精神。
5.龚自珍《己亥杂诗》中,诗人以落花自比,含蓄吐露出尽管自己不再做官,但仍会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诗句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6.龚自珍《己亥杂诗》中,抒写自己虽辞官还乡,仍思为国效力的诗句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7.龚自珍《己亥杂诗》中“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两句,抒情叙事,在离愁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
8.龚自珍《己亥杂诗》中的“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两句,将离别的愁绪和回归的喜悦交织在一起,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
小学古诗《己亥杂诗》知识精讲+教案
小学古诗《己亥杂诗》知识精讲+教案【清】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注释】1.九州:中国的别称之一。
分别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和豫州。
王昌龄《放歌行》:“清乐动千门,皇风被九州”。
2.生气:生气勃勃的局面。
3.恃(shì):依靠。
4.万马齐喑: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
喑(yīn),沉默,不说话,没有声音。
5.天公:造物主。
抖擞:振作,奋发。
6.降:降生,降临。
7.风雷:疾风迅雷般的社会变革。
8.究:终究、毕竟。
9.重:重新。
10.抖擞:振作精神。
11.拘:拘泥、束缚。
【译文】只有狂雷炸响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机,然而社会政局毫无生气终究是一种悲哀。
我奉劝上天要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泥一定规格以降下更多的人才。
【背景】龚自珍的时代是一个风雨飘摇的时代,正是这样的时代,产生了这位近代史上启蒙思想家。
他意识到封建的闭关锁国政策行不通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更加暴露出封建主义衰朽没落的本质。
他以其才华,起而议政“医国”,宣传变革,终因“动触时忌”,他于道光十九年己亥(1839)辞官南归,在途中写下三百一十五首《己亥杂诗》。
这首诗是他在路过镇江时,应道士之请而写的祭神诗。
【赏析】在这首诗中,诗人对死气沉沉、缺乏生机的社会现状,深表痛心,急切地希望巨大的社会变革迅速到来。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这两句以比喻修辞格,表明只有依靠一场急风惊雷,才能打破在清朝统治下,到处呈现着的为时已久的一片死气沉沉的局面。
“风雷”,比喻革命风暴。
鲁迅先生“于无声处听惊雷”(《无题》)中“惊霄”、毛泽东“一从大地起风雷”(《七律·和郭沫若同志》)中“风雷”,都是这个意思。
“风雷”之上冠以“恃”字,表明挽救危亡,振兴国家,急风惊雷而外,别无他途,足以见出诗人的敏锐眼光和斗争梢神。
“万马齐喑”,比喻在清朝统治下,人们不敢讲话,到处是一种令人窒息的沉闷气氛。
己亥杂诗其一的原文及赏析
己亥杂诗其一的原文及赏析己亥杂诗其一的原文及赏析《己亥杂诗》共三百一十五首,或议时政,或述见闻,或思往事,题材十分广泛,内容复杂,大多借题发挥,抨击社会。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己亥杂诗其一原文及赏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己亥杂诗诗人: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jiàng)人才。
注解1、九州:中国。
2、风雷:疾风迅雷般社会变革。
3、生气:生气勃勃局面。
4、恃(shì):依靠。
5、喑(yīn):没有声音。
6、万马齐喑: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
7、究:终究、毕竟。
8、天公:造物主,也代表皇帝。
9、重:重新。
10、抖擞:振作精神。
11、拘:拘泥、束缚。
12、降:降生。
译文要是这么大中国重新朝气蓬勃,靠是像疾风迅雷般改革。
像万马齐喑一样局面,毕竟让人心痛。
我奉劝皇帝能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守一定规格降下更多人才。
赏析这是一首出色政治诗。
全诗层次清晰,共分三个层次:第一层,写了万马齐喑,朝野噤声死气沉沉现实社会。
第二层,诗人指出了要改变这种沉闷,腐朽现状,就必须依靠风雷激荡般巨大力量。
暗喻必须经历波澜壮阔社会变革才能使中国变得生机勃勃。
第三层,诗人认为这样力量来源于人材,而朝庭所应该做就是破格荐用人材,只有这样,中国才有希望。
诗中选用“九州”、“风雷”、“万马”、“天公”这样具有壮伟特征主观意象,寓意深刻,气势磅礴。
诗前两句用了两个比喻,写出了诗人对当时中国形势看法。
“万马齐喑”比喻在腐朽、残酷反动统治下,思想被禁锢,人才被扼杀,到处是昏沉、庸俗、愚昧,一片死寂、令人窒息现实状况。
“风雷”比喻新兴社会力量,比喻尖锐猛烈改革。
从大处着眼、整体着眼、大气磅礴、雄浑深邃艺术境界。
诗后两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是传诵名句。
诗人用奇特想象表现了他热烈希望,他期待着优秀杰出人物涌现,期待着改革大势形成新“风雷”、新生机,一扫笼罩九州沉闷和迟滞局面,既揭露矛盾、批判现实,更憧憬将来、充满理想。
14、己亥杂诗
自学提示 ⒈自由读诗:①读准字音,停顿正确地读顺诗句。
shì yīn dǒu sǒu jiàng 恃 喑 抖擞 降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②借助注释或工具书,试理解诗句的意思
要使中国兴旺发达,就得依靠像风雷一样能振奋人
心的思想言论。全国一片死气沉沉的局面实在太可悲了。
古第 诗三 三课 首时
己亥杂诗
龚自珍
言为心声。今 天,我们就看 看清代的龚自 珍是怎样通过 诗歌表达自己 的心声的。
解诗题
“己亥” 本诗所指的 “己亥年”是1839年。 这一年,正是鸦片战争的 前一年,曾经强盛的大清 帝国行将没落。腐朽的清 政府对外卑躬屈膝,对内 大肆打压,官吏贪污腐败, 百姓民不聊生。这时候, 龚自珍写下了我们要学的 这首诗。这是第220首。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⒉作业:诵读默写。
板书设计
古诗三首
《示儿》------真挚、深沉的爱国情意 《题临安邸》---忧国忧民以及对统治者的辛辣讽刺 《己亥杂诗》---创景抒情---希望社会变革,期待人才辈出
课堂作业
读古诗《己亥杂诗》,完成练习。 1.解释下来词语的意思。 生气:朝气蓬勃的局面 恃: 依靠 抖擞:抖擞起精神 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B ) A诗人希望上天能重用有用的人。 B 诗人希望统治者能打破常规,重用人才。 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后两句诗的意思。
领悟情感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 人才”是传诵的名句。诗人用奇 特的想象表现了他热烈的希望, 他期待着优秀杰出人物的涌现, 期待着改革大势形成新的“风雷 ”、新的生机,一扫笼罩九州的 沉闷和迟滞的局面,既揭露矛盾、 批判现实,更憧憬未来、充满理 想。它独辟奇境,别开生面,呼 唤着变革,呼唤未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己亥杂诗》默写与赏析姓名一、默写。
落红不是无情物,。
(考查此句的其他题目还有:○1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表现其奉献精神和高尚品格的诗句是:,;○2《己亥杂诗》中表现诗人虽辞官,但仍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诗句是:,;○3清朝诗人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以落花为喻,表明心志的两句诗是,;○4一些德高望重的老教师退休后仍然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这种奉献精神正如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称道的:,。
)二、赏析《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一)改编赏析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并答题。
①这首诗抒写了诗人辞官告别寓居多年的京城、回归故里时的复杂心情:既有,也有回归的喜悦,更有。
②请对《己亥杂诗》中“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两句略作赏析。
答:(二)2007年梅州市赏析诗歌,回答下面的问题。
(4分)(1)这首诗前两句中的“”这一词语直接描写了诗人的心境。
(2分) (2)诗人以落红化春泥为喻,寄托了自己怎样的情怀?(2分)答:(三)①诗中“吟鞭东指即天涯”中的“吟鞭”指的是“浩荡”写出了②、“落红不是无情物”中,诗人以比喻自己。
“化作春泥更护花”一句表现了诗人想继续为国家或民族效力的思想感情。
今天常用来比喻。
(四)改编1、诗人在前两句中用、两个词烘托出无限离愁,流露出天高地迥的苍茫迷惘之感。
2、这首诗前两句抒发了诗人不得已辞官还乡时的无限愁思,而后两句却表达了他对生命意义与价值的积极思考:3、对这首诗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头两句叙事抒情,在辞官离京时的无限感慨中表现了豪放洒脱的气概。
B.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融入议论。
C.诗人说“落红”实际上是自吐心曲,诗人辞官归隐,是为了给年轻的更有才华的人提供更多的升迁机会。
D.这首诗反映了诗人辞官后不甘消沉,决心继续关心国家大事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4、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诗的第一、二句真实地反映了诗人当日复杂的心境:离别的愁绪和回归的喜悦相互交织。
B.诗的第三、四句从落花到春泥展开联想,将诗人的时代使命感移情落花,从而把离愁升华为崇高的献身精神。
C.诗中用冷色调的“白日斜”烘托离愁,用“落红”一句作为情感的转折,使整首诗从离愁中解脱出来。
D.全诗表达的思想和陶渊明《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所表达的与官场决裂、归隐田园的遁世思想相同。
三、拓展1、读到李商隐《无题》中“春蚕到死丝方尽,”的句子,就会让我们很自然地联想到龚自珍《己亥杂诗》中的名句“,化作春泥更护花。
”2、诗言志。
曹操在《步出夏门行》中表达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心声,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表达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的心志,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表达了“,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心愿。
四、积累有关奉献精神的名言、诗句1、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出师表》)2、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罗隐《蜂》)3、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杜甫《春夜喜雨》)4、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5、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棵草去。
(陶行知)6、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无题》)《己亥杂诗》默写与赏析(一)改编①卸甲归田的惆怅继续忠心报国服务乡民的信念②比喻,表示自己虽然已成“落红”甚至“化为春泥”但对国家命运的关心并不因此减退,今后仍将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尽自己的责任。
境界高远,比喻精妙。
(二)2007年梅州市(1)浩荡离愁(离愁)。
(2)寄托了诗人的情虽然脱离了官场,但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的情怀。
(三)答案:①鸣鞭,挥鞭②落花奉献精神(四)改编1、白日斜、天涯2、寄托了为培育人才以及维护自己崇高理想而献身的情怀。
(能从“为培育人才而献身”,或从作者思想、著作对后世的影响,或从作者的理想、事业等方面作积极的思考,得2分;语言通顺,得1分。
共3分)3、C4、2008年恩施自治州无答案(一)龚自珍载着浩荡离愁辞官还乡,仍思为国为民效力,他图的是什么?(4分)己亥杂诗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6这首诗抒写了诗人辞官告别寓居多年的京城、回归故里时的复杂心情:既有,也有回归的喜悦,更有。
7、在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1)请你说说对三、四句诗的理解。
(2)从三、四句诗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答:《己亥杂诗—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思想内容】这首诗写作者辞官离京,壮志未酬而远去天涯的无边愁思,表达了诗人政治理想和至死不渝的执着奉献态度。
【名句赏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作者以落花自喻,落花有情,寄托了诗人要培植人才,为国家和社会竭尽余力的情怀。
后人用此句赞美执着的奉献精神。
【艺术特色】抒情叙事相结合。
离别愁绪和回归喜悦相融,既有“浩荡离愁”、白日西斜,又有“吟鞭东指”、广阔天涯,两种情景互为映衬,自然引出后两句以花为喻,表明心志。
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写诗人辞官之后的离愁别绪的诗句是: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龚自珍载着“浩荡离愁”辞官还乡,仍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诗句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欧阳修曾叹: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其实,“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己亥杂诗》),又何尝不是一种新意呢?阐明世上事物具有两重性的诗句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请对《己亥杂诗》中“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两句略作赏析。
落花化为肥沃的春泥,重新培育出美丽的鲜花,以自己的生命换来了他年的繁花似锦。
作者正像落花一样,虽已入迟暮之年又辞官出都,但壮心不已,不甘沉沦,愿在有生之年为国家、民族贡献力量。
诗中用比喻的手法道出诗人心声,意味深长,耐人咀嚼。
《己亥杂诗》赏析道光十九年己亥(1839),龚自珍出京都礼部,辞官南归。
正值暮春时节,夹花生树,落英满眼,日暮风起,狼藉残红。
点点飞花,忽然惹起了一股浓浓的别离之情,于是,他情不自禁地挥动马鞭唱出这首歌。
是离愁;是离愁引起的深深的思索。
是崇高的献身精神;是如同玫瑰花瓣酿出的瑰丽境界。
且让我们仔细地咀嚼品尝:龚自珍告别京都了。
回首望城阙,旌旗晚明灭,一阵阵浓郁的离情别绪突然涌上心头:“浩荡离愁白日斜”。
别离愁绪已经充塞天地、浩浩难禁,何况正值夕阳西坠,日暮摇落之际,诗人此时的心绪,我们便可想而知了。
然而,日既西斜,暮霭已生,此时纵有满腔离情也不得不匆匆赶路,于是抽响马鞭——“吟鞭东指即天涯”。
马鞭举处,前面便是离京师越来越远的海角天涯了。
龚自珍以“浩荡”修饰离愁,以“白日斜”烘托离愁,以“天涯”映衬离愁,这种多层次的描写方法和马致远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有异曲同工之妙。
只不过龚自珍的“吟鞭东指即天涯”没有直接说自己是“断肠人”罢了,而断肠之念,读者是能从字里行间感觉出来的。
日暮,已足使游子黯然伤情,何况是暮春时节的日暮?片片飞花,撩起了诗人的离愁。
撩起的,有黯淡的宦情,有悱恻的相思,有对亲人故土的忆念,有对自己只身出都的天涯飘泊之感。
事业未竟,岁月蹉跎,青春已逝,红日西沉,今番出都,也许不再回还,落花飘飞不是也不再返回故枝吗?而如今,诗人突然感到自己像一片飘飞的落花了。
是的,辞别京都,也许如同落花辞别枝头。
诗人乘马车出都,一路情不能已,对着无边的落花,展开了丰富的想像:飘零的花儿,你们还会回来吗?明年故枝上盛开的,还是你们吗?不是了。
明年的花开在新的春天,孕育在另一个五彩缤纷的怀抱里,是属于未来的花。
而今年的春天已经过去,你们只属于过去凋谢了的记忆,只能在暮春的晚风里坠落。
点点柳絮和着粉红的花瓣似乎随“吟鞭”扬起,有的飞过马头,有的沾上衣襟,有的落在地上任人马践踏,车轮碾过,化作红粉香泥。
突然,诗人的思绪被夕阳下染得火红的花瓣点燃了——“落红不是无情物”!这里的“落红”两字,在全诗中地位十分重要。
它上承“浩荡离愁”,提醒读者,诗人的离愁不仅有“浩荡”修饰,“白日斜”烘托,“天涯”映衬,还被动态的,时时拂面而过的“落红”撩起。
这一笔是隐藏在诗内的,因此,“落红”既是对前面离愁内涵的补充,而作为转折,它又使整首诗从离愁中解脱出来,转入下层,为全诗主题升华作了铺垫。
是的,落花决不是无情的废物,花落归根,化为春泥,不正可以孕育新的春天,色彩、芬芳,不正可以献给后之来者吗?“化作春泥更护花”,这是飞花的独白,也是诗人与腐败的官场决裂,向黑暗的势力抗争的庄严而神圣的宣誓。
为了国家和黎民百姓,为了似锦繁花,不惜献身化为春泥。
从结构上看,全诗分前后两部分,前两句为第一部分,后两句为第二部分。
在第一部分里,诗人以天涯、日暮、落花写出一片浩荡的离愁,以落花自况,赋予自己的身世之感;第二部分以落花为过渡,从落花——春泥展开联想,把自己变革现实的热情和不甘寂寞消沉的意志移情落花,然后代落花立言,向春天宣誓,倾吐了深曲的旨意。
至此,诗中的离愁已变成崇高的献身精神,天涯、日暮、落花,已和春泥孕育的未来高度融为一体。
从而表达了自己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春天的憧憬,把读者带进一种瑰丽的、霞光艳艳的境界。
愿化作春泥,去充实春天的生命,去滋润未来的花,如花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