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命题原则及双向细目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卷作业命题原则及双向细目表
一、衡量试题(卷)质量的标准。
衡量考试的质量通常有四个重要的指标:即考试的效度、信度、试题的难度和区分度。
1、效度。考试的效度是指通过考试能够确实测量到的所欲测量内容的程度。
2、信度。考试的信度是指考试结果的可靠性程度,即学生答题情况能反映学生知识、能力水平的程度。
3、难度。试题的难度即试题的难易程度,可用通过率或得分率来表示。一般来说,试题的难度以适中为宜,试题太难或太易都不会有好的区分度,其信度也会降低。
4、区分度。试题的区分度是指试题对不同被测试者鉴别其能力的程度。
二、教师组编试卷的前提是研究。
教师组编试卷有对知识点分布、能力要求和学生基础的针对性,与套题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因此,教师在新课教学和高三复习过程中适时地进行试题组编是非常必要的。
教师在组编试题前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认真研究:
1、研究课标或考纲。
任何测试都是针对具体的学科内容的。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哪些知识内容,不同知识内容在该科教学中的相对重要性有多大,不同知识内容所应实现的知能目标是什么,这些都是测试设计中要解决的问题。因此要课标或大纲。
2、研究教材。
教材是重要的教学资源,凝聚了众多的教学经验和理论思考。新课程强调对课本的使用要从封闭走向开放,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通过研究教材清楚教学内容在学科中的相对重要性,从而合理分配题量、分值比重。
3、研究学生。
研究学生才能了解学生,进而清楚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为命题时考察点的选择和试卷难度控制提供指导。
对于高三年级的模拟试卷,命题时还要研究社会热点、历年高考试题,预测命题方向。
三、试卷组编程序。
1、命题教师在研究考纲、教材和学生的基础上,制作试题双向细目表。
2、以试题双向细目表为命题框架,进行试题的筛选、组编。
3、命题人进行试卷试答,并对试题作适当调整或修改。
4、完成卷头设计,包括科目、测试名称、答题时间、满分、命题人和审题人。
5、制作试题标准答案及评分标准。
6、将试卷及答案交由审题人对试卷再次审核和试答,发现问题,加以改正。
命题、审题人员试答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有效性:即测验题必须反映测验目的和测验内容方为有效。
时间性:作答时间是否够用。
合理性:答题量与赋分值是否合理,答题时间应和分值成正比。
准确性:表述准确,用词恰当,概念、原理引用正确不能含糊或有误,图表清晰、计算条件充分,包括标点符号、字母的正体、斜体使用都要准确。
鉴别性:难度分布是否合理。
独立性:不出现相同或近似的试题,各题彼此独立,不能有相互启发的现象。
答案的科学性:答案是否科学、合理,有没有争议,是否规范,评分是否可操作。
四、双向细目表。
双向细目表是一个测量的内容材料和行为技能所构成的表格,即考查目标(能力)和考查内容之间的二维关联表。双向细目表对测试内容的命制具有很好的计划和规划作用。
双向细目表样表:
教师可根据实际需要对样表提供的项目进行增删。
双向细目表中能力要求是指学生在认知行为上要达到的水平,按照从最简单的、基本的到复杂的、高级的划分,通常采用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等级。
知识(识记):是对知识的回忆;领会(理解):是最低层次的理解,是指对交流内容中所含的文字信息的理解;运用:是在特定的情况下,对抽象概念的使用,比如对程序的规则、概括化的方法、专门性的原理和理论等的使用;分析:是将交流的内容分解成几个要素或组成部分,以便分清一个事物中各要素或各部分的层次关系;综合:是将所分解的各个要素或组成部分组合成一个整体,是对各个要素或各个组成部分进行加工的过程和进行排列组合以构成一个比较清楚的模式或结构的过程;评价:是为了特定的目的对材料和方法的价值所作出的判断,即对材料和方法符合标准的程度所作出的定量或定性的判断。
不怕麻烦、贵在坚持、持之以恒、必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