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交点圆系方程的几何意义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2 2 2 λ 1 ( x + y + D1 x + E 1 y + F 1 ) + λ 2 ( x + y + D2 x + E 2 y + F 2 ) = 0 ,
则当 λ2 = 0 , λ1 ≠0 时, 就能够表示圆 C2 . ( 3 ) 由 J ( S, C1 , r1 ) → SC2 C2 , r2 ) 1 及 J ( S, →SC2 , 得 J ( S0 , C1 , r1 ) r1 →0 SC2 1 > 0, → J ( S0 , C2 , r2 ) r2 →0 SC2 2 因此到两定点的距离之比为定值 ( 正数 ) 的点的轨 迹是圆, 这可以作为圆的第二定义. 参 考 文 献
r2 →0
2
r1 →0
[ 1] 刘薇, — — 陆丽滨. 两圆无交点, 圆系为何意— J] . 中学教研 记一次对虚圆系的探究过程[ ( 数学) , 2010 ( 1 ) : 1 2.一则困惑 Nhomakorabea引
发
的
思
考
●何少军 1 问题提出 1] 文献[ 中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等于
( 诸暨教师进修学校
浙江诸暨 311800 )
2 2
(
) (
2
)
2
=
(
D 1 + λD 2 1 +λ
) (
2
+
E 1 + λE 2 1 +λ
)
2
-4
F 1 + λF 2 ≥0 1 +λ
( 把点看成半径为 0 的圆 ) 即可. 此不等式不易得 证, 而它实际上是要证明方程 ( 2 ) 有解. 如果能够
第4 期
何少军: 一则困惑引发的思考
· 19·
· 18·
中学教研 ( 数学)
2011 年
解 析 交 点 圆 系 方 程 的 几 何 意 义
— — —读《两圆无交点, 圆系为何意》 有感
●姚华鹏
( 中山纪念中学 广东中山 528454 )
1] 笔者阅读了文献[ 后, 对作者的研究精神深 表敬意. 不过, 笔者认为文中给出的结论似乎有些 牵强, 以至于作者自己也承认结论没有实际意义 . “两圆相离、 因此, 笔者对 内含时, 圆系方程没有实 际意义” 的说法心存疑虑. 很多中学数学竞赛资料 提到交点圆系方程, 但是均未能给出交点圆系方程 特撰 的由来. 对此笔者近期思索了一些相关问题, 文与大家商榷, 以期通过定义距径平方差揭开圆系 方程的面纱. 2 2 若圆 C 的 方 程 为 x + y + Dx + Ey + F = 0 ( D2 + E 2 - 4 F > 0 ) , 配方后成为标准方程, 即 2 2 2 2 D E D + E - 4F x+ + y+ = . 2 2 4
x -4 与已知条件形 式 一 致; ( 2 ) 课 本 也 是 这 种 形 2 式, 课本是正确的! 对于这一观点, 笔者不敢苟同. 换句话说, 这根 . 本就不是什么问题 产生困惑的原因可能是觉得答 案应该是唯一的, 非此即彼. 其实不然. x -4 x 无论是 还是 - 2 , 笔者认为都是正确的, 2 2
x - 16 应该 2x + 8
2
x -4 x 还是等于 - 2 ? 对于此问题, 作者比较 2 2 x -4 这 个 答 案, 理 由 基 于 以 下 两 点: ( 1 ) 2
倾向 于
它们的本质是相同的. 因为对代数式或二次根式运 x -4 算结果的 要 求 是: 化 简 到 最 简 形 式 即 可. 和 2 x - 2 这 2 种形式都已经是最简形式了, 因此它们 2 都是正确的. 2 深层思考 这一困惑的产生不是偶然的, 它也不是个例, 因此有必要对此进行深入思考. 2. 1 产生这类困惑的原因 在现实中, 包括上述问题在内的困惑层出不
图1
图2
程. 当 λ ≠ - 1 时, 方程( 2 ) 可化为 D + D E 1 + λE 2 F 1 + λF 2 λ 2 1 x2 + y2 + x+ y+ = 0. 1 +λ 1 +λ 1 +λ 要证明该方程表示圆, 则只需证明
当点 P 在圆内时, 如图 2 所示, 过点 P 引线段 PC N ( 此时, 的垂线, 交圆 C 于点 M, 弦 MN 是圆内过 点 P 的最短弦) . 由垂径定理知 | PM | 2 = MC2 - PC2 = R2 - PC2 , 从而 | PM | 2 = D E D + E - 4F - x0 + + y0 + 2 2 4 2 2 - ( x0 + y0 + Dx0 + Ey0 + F ) ,
C, R ) . 当定点 的距离, 径指圆的半径 ) , 记做 J ( P , P 在定圆外时, J ( P, C, R) > 0, 即过定点所引圆的 切 线 长 的 平 方; 当 定 点 P 在 定 圆 内 时, J( P, C, R) < 0 , 即过定点所引圆的最短弦的一半的 平 方 的 相 反 数; 当 定 点 P 在 定 圆 上 时, J( P, C, R ) = 0 . 反之, 结论同样成立. 因此无论点在 J ( P, C, R ) 总存在, 圆所在平面的什么位置, 且是 C, R ) 有最小 点到圆心距离的单调增函数, 故 J ( P,
2 值-R , 没有最大值, 且无上界. 2 2 到圆 C1 : x + y + D1 x + E1 y + F1 = 0( 半径为 r1 ) 2 2 与圆 C2 : x + y + D2 x + E2 y + F2 = 0 ( 半径为 r2 ) 的 y) 的轨迹方程为 距径平方差之比为 - λ 的点 S( x,
(
) (
)
令
D + E - 4F = R2 , 不 妨 设 点 P 的 坐 标 为 ( x0 , 4
2
2
y0 ) . 当点 P 在圆外时, 如图 1 所示, 过点 P 引圆 C M, N 为切点. 由切线性质得 的切线, PM2 = PC2 - R2 = D 2 E 2 D2 + E 2 - 4 F x0 + + y0 + - = 2 2 4 2 x2 0 + y 0 + Dx 0 + Ey 0 + F ,
2 1 2 1 2 1 2 1
λ ≠ - 1 的方程 ( 2 ) 对应的曲线上的点亦可类似地 讨论切线长的关系, 方程 ( 1 ) 正好给出了它们之间 的关系. ( 2 ) 由于方程 ( 1 ) 的分母不能为 0 , 因此满足 方程( 2 ) 的解对应的点不能落在圆 C2 上, 自然圆 C2 的方程无法用方程 ( 2 ) 表示. 当 λ = 0 时, 方程 ( 2 ) 表示的曲线显然是圆 C1 ; 若把方程( 2 ) 改写成
证明存在满足方程( 1 ) 的点, 那么即证明了该不等 式成立. 考虑到对于任意的点 S, 有 J( S, C1 , r1 ) ≥ - r2 J( S, C2 , r2 ) ≥ - r2 1, 2, J( S, C1 , r1 ) 从而 的取值范围为 R, 故对于任意的实 J( S, C2 , r2 ) y1 ) , 在平面内必有一点 S1 ( x1 , 使得 数 λ, J ( S1 , C1 , r1 ) -λ = = J ( S1 , C2 , r2 ) x + y + D1 x 1 + E 1 y 1 + F 1 . x + y + D2 x 1 + E 2 y 1 + F 2 由此可知方程( 1 ) 有解, 从而方程 ( 2 ) 有解. 因此方 程( 2 ) 确实是某个圆的方程! 把直线看成半径无 限大的圆, 则当 λ = - 1 时, 方程 ( 2 ) 也表示是圆. 当圆 C1 与圆 C2 有公共点时, 方程 ( 2 ) 所表示的圆 过它们的公共点. 即使圆 C1 与圆 C2 相离或内含, 方程( 2 ) 仍然能够保持其本质意义. 故把方程 ( 2 ) 称为交点圆系方程是比较片面的 ! 用方程( 1 ) 能够轻松解释下列现象: ( 1 ) 当 λ = - 1 时, 方程 ( 2 ) 表示两圆的根轴, J ( S0 , C1 , r1 ) y0 ) 满足: 1 = , 根轴上的点 S0 ( x0 , 从而 J ( S0 , C2 , r2 ) J ( S0 , C1 , r1 ) = J ( S0 , C2 , r2 ) . y0 ) 落在两圆外时, 当点 S0 ( x0 , 由它引两圆的切线 对于 长相等. 这是很多参考资料都有的结论. 其实,
穷. 譬如, 有一部分教师特别有兴趣研究线段是否 a ( b + c ) 是否是多 虚轴是否包含原点、 包含端点、 x 项式、 算不算分式等无关大体的问题. x +1 - x
(
) (
)
-λ =
x 2 + y 2 + D1 x + E 1 y + F 1 . x 2 + y 2 + D2 x + E 2 y + F 2
( 1)
因此
2 2 2 2 x2 0 + y 0 + Dx 0 + Ey 0 + F = PM = PC - R .
无论实数 λ 为何值, 式( 1 ) 变形整理得 2 2 x + y + D1 x + E 1 y + F 1 + λ ( x 2 + y 2 + E 2 x + E2 y + F2 ) = 0 , ( 2) 即为熟悉的交点圆系方程. 交点圆系方程的几何意 义自然而出: 表示到两圆的距径平方差之比为 - λ 的点的轨迹方程! 下面我们 证 明: 方 程 ( 2 ) 一 定 是 某 个 圆 的 方
于是 2 2 2 2 x2 0 + y 0 + Dx 0 + Ey 0 + F = - | PM | = PC - R . 当定点 P 在圆上时, 亦有 2 2 x0 + y0 + Dx0 + Ey0 + F = 0 = PC2 - R2 .
2 2 因此我们可以把表达式 x0 + y0 + Dx0 + Ey0 + F 定 义为点 P 到圆 C 的距径平方差 ( 距是指点到圆心
则当 λ2 = 0 , λ1 ≠0 时, 就能够表示圆 C2 . ( 3 ) 由 J ( S, C1 , r1 ) → SC2 C2 , r2 ) 1 及 J ( S, →SC2 , 得 J ( S0 , C1 , r1 ) r1 →0 SC2 1 > 0, → J ( S0 , C2 , r2 ) r2 →0 SC2 2 因此到两定点的距离之比为定值 ( 正数 ) 的点的轨 迹是圆, 这可以作为圆的第二定义. 参 考 文 献
r2 →0
2
r1 →0
[ 1] 刘薇, — — 陆丽滨. 两圆无交点, 圆系为何意— J] . 中学教研 记一次对虚圆系的探究过程[ ( 数学) , 2010 ( 1 ) : 1 2.一则困惑 Nhomakorabea引
发
的
思
考
●何少军 1 问题提出 1] 文献[ 中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等于
( 诸暨教师进修学校
浙江诸暨 311800 )
2 2
(
) (
2
)
2
=
(
D 1 + λD 2 1 +λ
) (
2
+
E 1 + λE 2 1 +λ
)
2
-4
F 1 + λF 2 ≥0 1 +λ
( 把点看成半径为 0 的圆 ) 即可. 此不等式不易得 证, 而它实际上是要证明方程 ( 2 ) 有解. 如果能够
第4 期
何少军: 一则困惑引发的思考
· 19·
· 18·
中学教研 ( 数学)
2011 年
解 析 交 点 圆 系 方 程 的 几 何 意 义
— — —读《两圆无交点, 圆系为何意》 有感
●姚华鹏
( 中山纪念中学 广东中山 528454 )
1] 笔者阅读了文献[ 后, 对作者的研究精神深 表敬意. 不过, 笔者认为文中给出的结论似乎有些 牵强, 以至于作者自己也承认结论没有实际意义 . “两圆相离、 因此, 笔者对 内含时, 圆系方程没有实 际意义” 的说法心存疑虑. 很多中学数学竞赛资料 提到交点圆系方程, 但是均未能给出交点圆系方程 特撰 的由来. 对此笔者近期思索了一些相关问题, 文与大家商榷, 以期通过定义距径平方差揭开圆系 方程的面纱. 2 2 若圆 C 的 方 程 为 x + y + Dx + Ey + F = 0 ( D2 + E 2 - 4 F > 0 ) , 配方后成为标准方程, 即 2 2 2 2 D E D + E - 4F x+ + y+ = . 2 2 4
x -4 与已知条件形 式 一 致; ( 2 ) 课 本 也 是 这 种 形 2 式, 课本是正确的! 对于这一观点, 笔者不敢苟同. 换句话说, 这根 . 本就不是什么问题 产生困惑的原因可能是觉得答 案应该是唯一的, 非此即彼. 其实不然. x -4 x 无论是 还是 - 2 , 笔者认为都是正确的, 2 2
x - 16 应该 2x + 8
2
x -4 x 还是等于 - 2 ? 对于此问题, 作者比较 2 2 x -4 这 个 答 案, 理 由 基 于 以 下 两 点: ( 1 ) 2
倾向 于
它们的本质是相同的. 因为对代数式或二次根式运 x -4 算结果的 要 求 是: 化 简 到 最 简 形 式 即 可. 和 2 x - 2 这 2 种形式都已经是最简形式了, 因此它们 2 都是正确的. 2 深层思考 这一困惑的产生不是偶然的, 它也不是个例, 因此有必要对此进行深入思考. 2. 1 产生这类困惑的原因 在现实中, 包括上述问题在内的困惑层出不
图1
图2
程. 当 λ ≠ - 1 时, 方程( 2 ) 可化为 D + D E 1 + λE 2 F 1 + λF 2 λ 2 1 x2 + y2 + x+ y+ = 0. 1 +λ 1 +λ 1 +λ 要证明该方程表示圆, 则只需证明
当点 P 在圆内时, 如图 2 所示, 过点 P 引线段 PC N ( 此时, 的垂线, 交圆 C 于点 M, 弦 MN 是圆内过 点 P 的最短弦) . 由垂径定理知 | PM | 2 = MC2 - PC2 = R2 - PC2 , 从而 | PM | 2 = D E D + E - 4F - x0 + + y0 + 2 2 4 2 2 - ( x0 + y0 + Dx0 + Ey0 + F ) ,
C, R ) . 当定点 的距离, 径指圆的半径 ) , 记做 J ( P , P 在定圆外时, J ( P, C, R) > 0, 即过定点所引圆的 切 线 长 的 平 方; 当 定 点 P 在 定 圆 内 时, J( P, C, R) < 0 , 即过定点所引圆的最短弦的一半的 平 方 的 相 反 数; 当 定 点 P 在 定 圆 上 时, J( P, C, R ) = 0 . 反之, 结论同样成立. 因此无论点在 J ( P, C, R ) 总存在, 圆所在平面的什么位置, 且是 C, R ) 有最小 点到圆心距离的单调增函数, 故 J ( P,
2 值-R , 没有最大值, 且无上界. 2 2 到圆 C1 : x + y + D1 x + E1 y + F1 = 0( 半径为 r1 ) 2 2 与圆 C2 : x + y + D2 x + E2 y + F2 = 0 ( 半径为 r2 ) 的 y) 的轨迹方程为 距径平方差之比为 - λ 的点 S( x,
(
) (
)
令
D + E - 4F = R2 , 不 妨 设 点 P 的 坐 标 为 ( x0 , 4
2
2
y0 ) . 当点 P 在圆外时, 如图 1 所示, 过点 P 引圆 C M, N 为切点. 由切线性质得 的切线, PM2 = PC2 - R2 = D 2 E 2 D2 + E 2 - 4 F x0 + + y0 + - = 2 2 4 2 x2 0 + y 0 + Dx 0 + Ey 0 + F ,
2 1 2 1 2 1 2 1
λ ≠ - 1 的方程 ( 2 ) 对应的曲线上的点亦可类似地 讨论切线长的关系, 方程 ( 1 ) 正好给出了它们之间 的关系. ( 2 ) 由于方程 ( 1 ) 的分母不能为 0 , 因此满足 方程( 2 ) 的解对应的点不能落在圆 C2 上, 自然圆 C2 的方程无法用方程 ( 2 ) 表示. 当 λ = 0 时, 方程 ( 2 ) 表示的曲线显然是圆 C1 ; 若把方程( 2 ) 改写成
证明存在满足方程( 1 ) 的点, 那么即证明了该不等 式成立. 考虑到对于任意的点 S, 有 J( S, C1 , r1 ) ≥ - r2 J( S, C2 , r2 ) ≥ - r2 1, 2, J( S, C1 , r1 ) 从而 的取值范围为 R, 故对于任意的实 J( S, C2 , r2 ) y1 ) , 在平面内必有一点 S1 ( x1 , 使得 数 λ, J ( S1 , C1 , r1 ) -λ = = J ( S1 , C2 , r2 ) x + y + D1 x 1 + E 1 y 1 + F 1 . x + y + D2 x 1 + E 2 y 1 + F 2 由此可知方程( 1 ) 有解, 从而方程 ( 2 ) 有解. 因此方 程( 2 ) 确实是某个圆的方程! 把直线看成半径无 限大的圆, 则当 λ = - 1 时, 方程 ( 2 ) 也表示是圆. 当圆 C1 与圆 C2 有公共点时, 方程 ( 2 ) 所表示的圆 过它们的公共点. 即使圆 C1 与圆 C2 相离或内含, 方程( 2 ) 仍然能够保持其本质意义. 故把方程 ( 2 ) 称为交点圆系方程是比较片面的 ! 用方程( 1 ) 能够轻松解释下列现象: ( 1 ) 当 λ = - 1 时, 方程 ( 2 ) 表示两圆的根轴, J ( S0 , C1 , r1 ) y0 ) 满足: 1 = , 根轴上的点 S0 ( x0 , 从而 J ( S0 , C2 , r2 ) J ( S0 , C1 , r1 ) = J ( S0 , C2 , r2 ) . y0 ) 落在两圆外时, 当点 S0 ( x0 , 由它引两圆的切线 对于 长相等. 这是很多参考资料都有的结论. 其实,
穷. 譬如, 有一部分教师特别有兴趣研究线段是否 a ( b + c ) 是否是多 虚轴是否包含原点、 包含端点、 x 项式、 算不算分式等无关大体的问题. x +1 - x
(
) (
)
-λ =
x 2 + y 2 + D1 x + E 1 y + F 1 . x 2 + y 2 + D2 x + E 2 y + F 2
( 1)
因此
2 2 2 2 x2 0 + y 0 + Dx 0 + Ey 0 + F = PM = PC - R .
无论实数 λ 为何值, 式( 1 ) 变形整理得 2 2 x + y + D1 x + E 1 y + F 1 + λ ( x 2 + y 2 + E 2 x + E2 y + F2 ) = 0 , ( 2) 即为熟悉的交点圆系方程. 交点圆系方程的几何意 义自然而出: 表示到两圆的距径平方差之比为 - λ 的点的轨迹方程! 下面我们 证 明: 方 程 ( 2 ) 一 定 是 某 个 圆 的 方
于是 2 2 2 2 x2 0 + y 0 + Dx 0 + Ey 0 + F = - | PM | = PC - R . 当定点 P 在圆上时, 亦有 2 2 x0 + y0 + Dx0 + Ey0 + F = 0 = PC2 - R2 .
2 2 因此我们可以把表达式 x0 + y0 + Dx0 + Ey0 + F 定 义为点 P 到圆 C 的距径平方差 ( 距是指点到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