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在特殊路段及不良地质路段路基处理方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殊路段及不良地质路段路基设计

1潮湿(过湿)地基处理

本项目路线K7+330至K7+880与K13+080至K15+315为新建路段。经过水稻田淤泥路段,地表50~150cm为腐殖土,含水量较高,压缩性大,土质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差,难以达到路基压实度要求。路线局部挖方路段或低填路段地下水位较高,地下水对路基的稳定影响较大。潮湿地基指标按此控制:天然含水量W≥35%,抗剪强度≤35KPa。

处理措施:①填方路段,清除表层腐殖土,换填50~80cm碎石、石渣(硬质岩)等水稳定性好的材料做垫层,路基基低及两侧纵横向预埋碎石盲沟引排地下水。②挖方路段或低填路段,应超挖80cm换填透水性材料,技术指标按路床标准执行。若仍需处理,可处理深度可加深至1.0~1.5m,并与边沟下盲沟连通共同排除地下水。

2低填浅挖路段处理

路堤高度小于路面厚度及床高度的低填路基,地基土无法满足路床技术指标时,应超挖至路床底部标高(换填透水性材料并进行填前碾压,若受地下水影响,应增设纵横向盲沟)

对于挖方路段,开挖至到位后,若发现路床范围无法满足路床技术指标时,应反馈给设计单位进行动态设计。处理措施是在路面低面以下超挖80cm,并进行填前碾压,压实度不小于94%,路床换填透水性材料,压实度不小于95%,对应地下水发育的路床换填深度加深至1.0~1.5m,并采取碎石盲沟引水。

3填挖交界处理

为了保证填挖交界段路基、路面的整体稳定性,减少路基的不均匀沉降,当地面横坡或纵坡陡于1:5时,路基底部自地面线应开挖宽度不小于2.0m的台阶,并以4%的横坡向内倾斜;对于横向挖填交界处,当填方部分不足一个行车道时,应超挖至少一个行车道宽度。

纵向挖填交界处,地面纵坡陡于1:2.5时,对挖方区路床80cm范围内土体进行超挖,超挖长度不小于10m,路基底部自地面线应开挖宽度不小于3.0m的台阶,并以4%的横坡向内倾斜。

横向挖填交界处,地面横坡陡于1:2.5时,对挖方区路床80cm范围内土体

进行超挖,超挖长度不小于5m,最多超挖至边坡内侧。基底部自地面线应开挖宽度不小于3.0m的台阶,并以4%的横坡向内倾斜。为了行车舒适,超挖边缘不宜在单个行车道内和硬路肩内,挖方一侧的台阶应与每个车道宽度一致、位置重合。

为了保证路基处于较好的水文条件,沿填挖交界处设置碎石盲沟把裂缝水或下渗水引出路基,以保证路基安全。

4水塘、鱼塘路基

一般塘低地基处理方法可采用彻底清除淤泥,然后换填碎石、中粗砂、石渣等透水性较好的材料,在此基础上再填筑路基。常水位以上50cm以及常水位以下路基根据冲刷情况边坡采用M7.5浆砌片石防护,厚度30cm,下设10cm厚砂垫层。

5挖方高边坡

1)土质边坡的局部滑坡

沿线的土质边坡主要为表层的冲洪积黄褐色粘土-亚粘土及全风化的泥岩、砂岩,降雨入渗后,土体吸水软化自重增加,导致抗剪强度降低,极易引起边坡土体产生滑塌。

处理措施:对一般路段考虑通过放缓边坡、加宽平台、加强防护及排水等措施进行治理,当受地形条件限制或仍不能稳定时,将采用路堑挡墙等进行加固处理。

2)岩质边坡的风化剥落、崩落

沿线部分路段岩石节理裂隙比较发育,岩体较为破碎,在路基开挖后容易造成岩体地表水的下渗和节理面抗剪强度降低,受几组不利节理面的共同影响,岩体容易产生楔形体破坏而产生崩塌、碎落等危害。

处理措施:提前用清理坡面危岩,适当放缓边坡,开挖后可采用挂主动防护网等进行加固。

6岩溶发育路段路基

沿线绝大部分路段出露及下伏基岩为灰岩、白云质岩灰岩及燧石灰岩等碳酸盐盐类岩石,岩溶发育较普遍。本合同段路线基本避开岩溶发育地段,但仍可能会有未发现的岩溶,需要进行动态设计。因此预拟处治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

1)对于能够避让的落水洞、泉眼设挡土墙避让,不能避让的进行疏导;

2)深而小的溶洞不便使用洞内加固时,采用石盖板或钢筋混凝土盖板加固

3)对路基范围内的地表塌陷,在不影响地下水排泄通道时,填充块片石或碎石盲沟

4)对溶洞埋深较深,顶板较薄的地段,采用钻孔注浆加固

5)对于稳定路堑边坡上的干溶洞,洞口采用浆砌片石封口

6)对于路基外溶蚀洼地面积较小时,采用回填处理,回填与原地面齐平;相反,路基坡脚设防护脚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