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加工工序质量检验规程.docx
制程检验规范(机加工)
无锡启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制程检验规范一.机加工部分1.目的为了使本公司生产的产品、机械零件符合图纸的技术条件和要求,以提高产品质量。
2.适用范围1.规范适用于本公司生产产品及零部件切削加工过程的通用要求2.凡产品图纸和技术文件中未注明技术要求时,均按本规范中标准执行3.引用标准1.GB/T 6403.4—2008.零件倒圆与倒角2.GB/T 1804—2000.一般公差未注公差的线性和角度尺寸的公差3.GB/T 1184—1996.形状和位置公差的未注公差值4.一般技术要求4.1.零件加工应符合经规定程序批准的产品图样和工艺规程及本标准的要求4.2.零件应按工序检查、验收,在前道工序检查合格后方可转入下道工序4.3.图纸中未注明倒角时,按GB/T 6403.4—2008.执行4.4.产品、零件在加工后外观面不允许有锈蚀和油污、毛刺、磕碰、划伤等现象,并将其纳入检查项目,且作出记录5.未注公差5.1.一般公差未注线性和角度尺寸的公差按GB/T 1804—2000-m级执行5.2.形状和位置公差的未注公差值按GB/T 1184—1996-k级执行6.检验6.1.名词测量—以确定量值为目的的一组操作。
检验—是判断被测物理量是否合格(在规定范围内)的过程,通常不一定要求测出具体值。
(检验的主要对象是工件)6.2.权责6.2.1.按检验文件进行检验,严格把好产品质量关,作出正确的检验结论,填写各种相关记录。
6.2.2.对不符合要求的产品有权及时提出处理意见。
6.3.作业内容6.3.1.零件加工的首件由操作者进行自检并在《自主检验表》中及时填写,且标注“首件”字样;记录的数据和工件一起交由检验人员进行专检确认,检验员并在《IPQC巡检表》中记录实测数据,并在判定结果处标明“首件合格”、“首件返工(修)”或“首件报废”。
6.3.2.首件确认合格后操作者在保持首件工作状态不变条件下,方可进行下一工件的生产;若返工或返修的工件则交由操作者返工或返修,完成后继续在原记录数据下方继续按首件自检流程重新完成记录,再次由检验人员确认;若首件报废的零件由检验人员及时隔离,并在《自主检验表》中作出报废记录。
机械加工工艺与检验规范
******有限公司技术文件更改记录分发号:一、机械加工工艺1.1总则1.1.1机械加工人员必须是经过专业培训,具有一定机械基础知识和机床操作能力,且能够满足现行产品零件对机械加工提出的各项要求。
1.1.2机械加工设备和工艺装备应能满足现行产品的各项要求。
1.1.3机械加工所使用的计量器具必须是经计量部门检验合格并在规定检定周期内。
1.2加工前的准备1.2.操作者接到加工任务后,首先要检查加工所需的产品图样、工艺规程和有关技术资料是否齐全。
1.2.2机械加工人员事先必须熟读生产图样和工艺文件,了解零件加工的关键部位,并根据加工的需要准备各种加工工具以及测量器具。
1.2.3机械加工人员加工前应复核毛坯或半成品是否符合图样要求,发现下列情况时不得进行加工:a、被加工件存在明显缺陷;b、被加工件与图样尺寸或形状不相符。
1.2.4按工艺规程要求准备好加工所需的全部工艺装备,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对新夹具、模具等,要先熟悉其使用要求和操作方法。
1.3刀具与工件的装夹1.3.1刀具的装夹1.3.1.1在装夹各种刀具前,一定要把刀柄、刀杆、导套等擦试干净。
1.3.1.2刀具装后,应用对刀具装置或试切等检查其正确性。
1.3.2工件的装夹1.3.2.1在机床工作台上安装夹具时,首先要擦净其定位基面,并要找正其与刀具的相对位置。
1.3.2.2工件装夹前应将其定位面、装紧面、垫铁和夹具的定位、平紧面擦试干净,并不得有毛刺。
1.3.2.3按工艺规程中规定的定位基准装夹,若工艺规程中未规定装夹方式,操作者可自行选择定位基准和装夹方法,选择定位基准应按以下原则:a、尽可能使定位基准与设计基准重合;b、尽可能使各加工面采用同一定位基准;粗加工定位基准应尽量选择不加工或加工余量比较小的平整表面,而且只能使用一次;c、精加工定位基准应是已加工表面;d、选择的定位基准必须使工件定位夹方便,加工时稳定可靠。
1.3.2.4对无专用夹具的工件,装夹时应按以下原则进行找正;e、对划线工件应按划线进行找正;f、对不划线工件,在本工序后尚需继续加工的表面,找正精度应保证下工序有足够的加工余量;g、对在本工序加工到成品尺寸的表面,其找正精度应小于尺寸公差的三分之一;h、对在本工序加工到成品尺寸的未注尺寸公差和位置公差的表面,其找正精度应保证GB1804-C级GB1189-10级未注公差和位置公差的要求。
机械加工制程检验规程
机械加工制程检验规程一、目的:根据公司在机械加工中批量生产的特点特制定此检验规程。
二、范围:适用于本公司自制零件各工序的检验。
三、具体检验项目如下:1、落料(数控冲,数控剪,冲床,俗称展开图):⑴确认其材质、板厚是否与图相符,我公司所使用的板材主要有冷轧钢板、镀锌钢板、不锈钢板、热轧钢板、镀锌花纹板、铜板、以及铝板应注意其表面要求是雾面,镜面还是拉丝面,不可搞错。
⑵外观1)有无毛边毛刺,锐角,划碰伤,接刀痕,锈蚀;2)面板类,板材在去除毛边时,要特别注意不可被打磨成斜面(四角);3)如果此产品下道工序须作拉丝处理那么板材表面的划碰伤及毛刺只要不是很明显的手感即可接收,如为镀锌、镀铬等不需喷塑的需保护;4)在下料时还应注意其板材是否平直,不可有明显的波浪状及滚辊印痕。
⑶尺寸检验必须将其四周及孔的毛边毛刺,接刀痕去除于净,并且要产品校平后才能进行测量,否则会影响对产品尺寸的测量及判断。
⑷摆放及保护是否合理此方面主要依据作业指导书上的要求执行检验,要求贴膜保护,用隔板隔离的一定要遵照执行,如果工件摆放过高,四角要用透明打包胶带包好,以免在运输过程中发生倒塌及碰撞,损坏工件表面。
⑸现场有无作自检记录,记录是否真实,写的是否规范等。
⑹上述检验项目不可漏掉任何一项,当全部合格时方可下转。
2、数控折弯,冲床成型。
⑴确认其材质,板厚是否与图相符;⑵外观:表面有无明显之折痕,变形,折斜,划碰伤,接模痕等不良;⑶角度:每一刀的角度依图面清楚进行检测,对于折弯角度较复杂要求较高的工件,可做检具加以控制;⑷方向:在看折弯方向时先弄清楚图面要求的是什么视图方法(第一角,第三角还是机械视图)当发生折弯成型后毛边在正面一定要对折弯方向重新进行确认是否折反。
⑸尺寸:1)依图量测所有折弯尺寸;2)重点尺寸(图纸提示,有特殊标注或标有公差的尺寸)应予以重点控制,特别是那些不易测量,客户有投诉过的重点尺寸一定要设计检具进行控制;3)对不重要的尺寸如加强筋,工艺加强尺寸只要与图纸无太大的差别即可。
机械加工检验规范
机械加工检验规范总则2.1.1检验人员必须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实际工作经验,且能满足先行产品对检验工作的各项要求.2.1.2检验人员所用的计量器具必须是经计量部门校验合格并在规定的检定周期内.2.1.3检验人员验收产品前应熟读相关图样和技术文件,了解零件的关键尺寸及装配关系要点.2.1.4检验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图样和技术文件所规定的要求对零件进行判定. 2.1.5检验人员应对车间在制品按规定进行标识.见附录A2.1.6检验人员必须定期六个月最长1年参加专业知识培训,学习和接受先进的检测方法,以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检验制度检验人员在检验过程中,严格执行以下规定.2.2.1首检制度对每个操作者加工的第一个零件,应进行全方位的检定,并如实填写记录. 2.2.2巡检制度对工艺文件规定的关键零件或关键工序实行巡检制度,确保关键零件加工全过程处于受控状态.2.2.3转序检验制度对即将转入下道工序的零件,应全数进行检验,严禁不合格品流入下道工序.2.2.4完工检对即将入库的产品必须进行完工检已注证明检验合格的工序可以免检,检验内容包括:a、尺寸和形状是否符合图样要求;b、有无漏加工工序.检验方法2.3.1基本尺寸和形状检验2.3.1.1外径的测量a、测量零件外径尺寸时,至少应在周向两个部位进行测量,并进行记录,两次测量的切点交角应在60°-120°之间,最大与最小半径之差即为该外径圆度误差.b、当零件同直径长度大于50mm时,应作直线度检查,利用刀口尺工作面与外径母线接触,观察漏光度,然后对照标准光隙进行判断.c、当零件同直径长度大于40mm时,应作圆柱度检查,即在同直径长度方向范围内,分别取较大间隔的三个位置进行外径测量,方法同 2.3.1.1 a,取其中误差值最大两组作记录并计算圆柱度误差值.2.3.1.2内径的测量测量零件内径尺寸时,至少应在周向三个部位进行测量,并进行记录,三次测量的接点连线交角应在50°-70°之间,最大与最小半径之差为该内径圆度误差.b、当同直径长度大于40mm时,应作圆柱度检查,即在同直径长度方向范围内,分别取较大间隔两位置进行测量,方法同 2.3.1.2a,选取其中误差值较大的两组作记录,并计算圆柱度误差.2.3.1.3长度测量考虑到端面与轴线的垂直度误差,在测量零件长度时,至少应在周向两个不同位置上进行测量并作记录,两次测量的切点连线交角应在60°-120°之间.2.3.1.4验收标准图样或技术文件未注尺寸公差,按GB1804-C级,未注形位公称按GB1184-10级规定验收.2.3.2螺纹测量2.3.2.1外螺纹测量a、外螺纹外径方法同2.3.1.1 a、c.b、外螺纹中径用螺纹环规或三针测量.c、外螺纹小径用螺纹环规通规检测.2.3.2.2内螺纹测量a、内螺纹外径用螺纹塞规通规检测.b、内螺纹内径方法见2.3.1.2 a.c、内螺纹中径用螺纹塞规检测.2.3.2.3螺纹有效长度内外螺纹的有效长度,应采用螺纹副旋合的方法进行检测.2.3.2.4验收标准a、螺纹的大、中、小径应按图样要求的精度等级进行验收.b、螺纹的有效长度公差,按HY/QT001 紧固件检验规范中的要求执行.2.3.3表面平面的检测2.3.3.1表面粗糙度的检测采用样块比较法进行比较判断.2.3.3.2平面度的检测应采用打表法检测,即平板上放置三个可调支承,将零件测量面朝上放置于支承点上,调整支承点,使三点等高千分表在三点上的读数均为零,打表所测得峰谷值即为该平面的平面度误差.2.3.3.3验收标准按图样规定的精度等级进行验收.2.3.4位置度检测2.3.4.1同轴度跳动检测用两顶尖或刀口状V形块模拟基准轴线,用带表头的测量架进行测量,旋转工件一周后,记录表面轮廓峰谷值,沿轴线方向移动测量架,测得若干截面,取各截面中最大值为该零件的同轴度或跳动误差.2.3.4.2平行度误差的检测采用厚薄差法,即用外径千分尺测量被测零件各测量位置的厚度,取最大与最小值厚度之差,作为该平面度误差.2.3.4.3垂直度误差检测a、采用比较法测量零件的垂直度,以平板工作面模拟基准轴线,刀口角尺与平板基准面构成垂直基准,将被测零件放置于刀口状的V形块上,工件一端与档板固定,将刀口角尺的工作面与被测零件的平面相靠,观察两侧之间的光隙,用标准光隙或塞尺确定其间隙值.b、将被测件在V形块上转一角度,按照2.3.4.3 a进行测量,如此重复若干次,取其中最大值为该零件的垂直度误差.3.3.4.4对称度误差检测a、本体的闸板腔对称度检查,应以闸板移动腔侧面作为模拟基准,进行检测.b、不重要部位对称度的测量,可直接通过厚薄法进行.。
机械加工检验规范
测量或试验
处 理
比
较
记录反馈
1.1.1名词诠释
• 1.明确标准:熟悉和掌握质量标准、检验方法,并将其 作为测量和试验、比较和判定的依据; • 2.测量和试验:采用一定的检测器具或设备,按规定的 方法,对产品的特性进行测量,得出一具体的数据或结果; • 3.比较:把检测的结果与规定的标准要求进行比较; • 4.判定:根据比较的结果,判定产品是否合格; • 5.处理:将合格的接收(通过),不合格的重新处理 (报废或返修等); • 6.记录反馈:把测量或试验的数据做好记录、整理、统 计、计算和分析,按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向领导和部门反 馈质量信息,作今后改进质量,提高质量制订措施的依据。
机械加工检验规范
1 目的和范围
• 通过严格执行三检,“首件检验”、“巡回检验”、“终 检”将检验工作与工序控制紧密结合,对每一工序的质量 问题或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不放过,剔除不合格品,使其 不能投入下工序或出厂,从而达到工序控制的目的。 • 本检验程序适用于本厂所有自制产品零部件的由检验人员在生产现场,进行日常工艺纪律巡回监督检查, 重点监控工序质量和工艺纪律,并做好记录。 • a)根据检验工艺规程和作业指导书的要求、检验、 核对巡检产品的质量特性值是否真正符合要求。 • b)若巡检时某质量特性值不合格,应按《不合格品 控制程序》处理,同时,立即对本次巡检与上次巡检(或 首检)间隔中生产的产品的不合格质量特性值逐件100% 检查,剔除不合格品--追溯。 • c)对巡检中剔除的不合格品按《不合格品的控制程 序》进行处理。 • d)对投入批量生产的工件某尺寸在机加工过程中有 争议时,应立即报告技术部门进行分析性检查、仲裁性检 测,必要时核实工艺装备或工艺卡,严禁不合格工艺装备 或工艺卡继续生产和现场毛坯流入下道工序。
机械加工工艺流程检验标准及规范
机械加工工艺流程检验标准及规范1. 引言本文档旨在制定机械加工工艺流程的检验标准及规范,以确保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产品合格性。
2. 检验标准2.1 产品尺寸检验- 对于产品的尺寸要求,通过使用合适的测量工具(如卡尺、游标卡尺等)进行检验,并与设计图纸中的规格进行比对。
- 检验结果应符合规定的公差范围内,否则需要进行调整或重新加工。
2.2 表面质量检验- 检验产品表面的光洁度、平整度、划痕、氧化等表面质量指标,确保产品表面符合要求。
- 使用检测设备(如表面粗糙度仪)进行测量,并对比设计图纸中的表面质量要求。
2.3 材料检验- 对使用的材料进行检验,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
- 检查材料的外观、密度、硬度等指标,并与相关标准进行对比。
2.4 装配与安装检验- 对于需装配和安装的零部件,进行装配和安装前的检验,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
- 检验装配和安装的精度、间隙、螺纹连接等,并根据相应标准进行评估。
2.5 功能性检验- 对产品的功能进行检验,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
- 进行实际操作或使用测试设备进行功能性测试,并进行性能指标评估。
3. 规范3.1 检验程序规范- 制定机械加工工艺流程的检验程序规范,定义各项检验的顺序和方法。
- 确保检验过程的可追溯性和一致性。
3.2 检验记录规范- 规定检验过程中产生的记录方法和要求。
- 记录检验结果、异常情况、处理措施等信息。
3.3 不合格品处理规范- 规定不合格产品的处理流程和责任分工,并制定相应的纠正和预防措施。
4. 结论制定机械加工工艺流程的检验标准及规范对于保证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档提出了产品尺寸、表面质量、材料、装配与安装、功能性等方面的检验标准,并规定了相应的检验程序和记录规范,以及不合格品的处理规范。
机械加工工艺与检验规范
******有限公司技术文件更改记录分发号:一、机械加工工艺1.1总则,具有一定机械基础知识和机床操作能力,且能够满足现行产品零件对机械加工提出的各项要求。
1.2加工前的准备1.2.操作者接到加工任务后,首先要检查加工所需的产品图样、工艺规程和有关技术资料是否齐全。
,了解零件加工的关键部位,并根据加工的需要准备各种加工工具以及测量器具。
,发现下列情况时不得进行加工:a、被加工件存在明显缺陷;b、被加工件与图样尺寸或形状不相符。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对新夹具、模具等,要先熟悉其使用要求和操作方法。
1.3刀具与工件的装夹,一定要把刀柄、刀杆、导套等擦试干净。
,应用对刀具装置或试切等检查其正确性。
,首先要擦净其定位基面,并要找正其与刀具的相对位置。
,并不得有毛刺。
,若工艺规程中未规定装夹方式,操作者可自行选择定位基准和装夹方法,选择定位基准应按以下原则:a、尽可能使定位基准与设计基准重合;b、尽可能使各加工面采用同一定位基准;粗加工定位基准应尽量选择不加工或加工余量比较小的平整表面,而且只能使用一次;c、精加工定位基准应是已加工表面;d、选择的定位基准必须使工件定位夹方便,加工时稳定可靠。
,装夹时应按以下原则进行找正;e、对划线工件应按划线进行找正;f、对不划线工件,在本工序后尚需继续加工的表面,找正精度应保证下工序有足够的加工余量;g、对在本工序加工到成品尺寸的表面,其找正精度应小于尺寸公差的三分之一;h、对在本工序加工到成品尺寸的未注尺寸公差和位置公差的表面,其找正精度应保证GB1804-C级GB1189-10级未注公差和位置公差的要求。
,夹紧力的作用点应通过支承点或支承面。
对刚性较差的(或加工时有悬空部分的)工件,应在适当的位置啬辅助支承,以增强其刚性。
,应垫以软垫,如紫铜皮等。
,压板支承点应略高于被压工件表面,并且压紧螺栓应尽量靠近工件,以保证压紧力。
1.4加工要求,应及时汇报车间管理人员,但不得擅自更改图样和文件。
机械制造行业产品质量检验规范
机械制造行业产品质量检验规范一、前言高质量的产品是机械制造行业的基石,而产品质量的检验则是保证产品符合标准和客户需求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就机械制造行业的产品质量检验规范展开讨论,包括检验流程、方法和标准等方面的要求。
二、检验前准备2.1 检验计划在进行产品质量检验前,需要制定详细的检验计划。
检验计划应包括检验范围、检验方法、检验设备和工具的准备等内容。
检验计划的制定应根据产品的特点和客户要求进行,并及时调整以适应实际情况。
2.2 检验设备和工具为了保证检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准备适当的检验设备和工具。
这些设备和工具应当符合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规定,并经过定期的校准和维护。
在使用检验设备和工具前,应进行检查和确认其状态良好。
三、产品质量检验步骤3.1 外观检查外观检查是产品质量检验的第一步,通过对产品外观的检查可以初步判断产品是否存在明显的缺陷或损伤。
外观检查应包括产品的色泽、形状、尺寸、表面光洁度等方面的要求,并将检查结果记录在检验报告中。
3.2 尺寸检验尺寸检验是产品质量检验的关键环节之一,对产品的关键尺寸进行准确的测量和判定能够直接反映产品的质量水平。
尺寸检验应采用适当的测量工具和方法,比如卡尺、游标卡尺、坐标测量机等,并按照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规定进行操作和记录。
3.3 功能性能检验功能性能检验是产品质量检验的核心内容,通过检测产品的功能性能能够评估产品是否能够满足客户的需求和使用要求。
功能性能检验应采用适当的测试方法和设备,比如负载试验台、运行试验台等,并按照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规定进行操作和记录。
3.4 耐久性检验耐久性检验是对产品的使用寿命和耐用性进行评估的重要手段。
耐久性检验应采用适当的试验装置和方法,比如疲劳试验机、振动试验台等,并按照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规定进行操作和记录。
3.5 环境适应性检验环境适应性检验是对产品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适应性进行评估的重要手段。
环境适应性检验应采用适当的试验方法和设备,比如恒温恒湿试验箱、盐雾试验箱等,并按照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规定进行操作和记录。
6.机加工件检验规程
1.目的为了明确公司金属切削加工检验标准,使检验作业有所遵循,特制定本标准。
2.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切削加工(包括外协、制程、出货过程)各检验特性的检验。
在本标准中,切削加工指的是:车削、铣削、镗削、刨削、孔加工和钳工作业等。
本标准规定了尺寸检验的基本原则、对环境的要求、外观检验标准、线性尺寸公差要3.4.4.14.3为了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可靠,应尽量使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变形为最小。
4.4最短尺寸链原则为保证一定的测量精度,测量链的环节应减到最少,即测量链应最短。
4.5封闭原则在测量中,如能满足封闭条件,则其间隔偏差的总和为零,即是封闭原则。
4.6基准统一原则测量基准应与设计基准、工艺基准保持一致。
4.7其他规定4.7.1应与尺寸测量的结果和形状误差的测量结果综合考虑,确定工件是否合格。
4.7.2一般只按一次测量结果判断合格与否。
5.检验对环境的要求5.1温度5.1.25.2振动6.6.16.26.36.4对工件某一表面外观质量观测4~5秒钟。
6.5倒角、倒圆对图纸上没有明确倒角、倒圆尺寸的,按照C0.3~C0.5或R0.3~R0.5加工作业,特殊情况下可按照C0.1~C0.2进行加工。
除图纸明确注明不用倒角的部位外,所有部位必须倒角或倒圆。
6.6尖角、毛刺工件不允许有毛刺、尖角。
所有裸露部位(包括精加工的内孔面)必须去除毛刺,以不刮手为限。
6.7伤痕工件最终完成面不得有明显划伤、夹伤、压伤、碰伤痕迹,点伤表面积不得大于1㎜深度不得大于0.2mm;线伤宽度不得大于0.5mm,长度不得大于20mm,深度不得大于0.1mm。
6.8刀纹、振纹工件表面不得有明显刀纹、振纹。
6.9凹坑、凸起、缺料、多料、台阶6.106.116.127.7.17.1.17.1.27.1.37.2检验方法样块比较法。
以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工作面上的粗糙度值为标准,用视觉法和触觉法与被测表面进行比较,来判定被测表面的粗糙度值是否符合规定。
机械加工检验规范
机械加工检验规范编制:审核:批准:日期:1、范围本检验规程适用本公司机械加工产品的检验。
2、检验依据国家标准、行业标准、API标准、图纸工艺等技术文件、质量计划等3、检验内容3.1 尺寸的检验3.1.1 基本原则所用验收方法应只接收位于规定尺寸极限之内的工件。
3.1.2常用量具钢直尺(钢板尺)、钢卷尺(盒尺)、塞尺(厚薄规)、游标卡尺、高度游标卡尺、深度游标卡尺、外径千分尺、内径千分尺、内径量表、量块3.1.3量具的选择3.1.3.1量具的选择原则A、保证测量精确度;B、保证测量的经济性,从计量器具成本、耐磨性、检验时间方便性等来考虑合理性;3.1.3.2量具具体选择A、根据零件的公差选用,取测量精度系数为二分之一到五分之一;B、根据计量器具的不确定度允许值选用;C、根据零件的大小选用;D、根据零件的表面质量选用;E、根据零件的批量来选用;3.1.3.3量具精度选择原则A、根据本公司的实际情况及以上的原则确定以下量具精度具体的选用原则;B、公司现有量具精度表3.1.4尺寸检测方法①轴径——中低精度轴径的实际尺寸通常用卡尺、千分尺、专用量表等普通计量器具进行检测。
②孔径——通常用卡尺、内径千分尺、内径规、内径摇表、内测卡规等普通量具、通用量仪;高精度深孔和精密孔等的测量常用内径百分表(千分表)或卧式测长仪(也叫万能测长仪)测量,用小孔内视镜、反射内视镜等检测小孔径。
③长度、厚度——长度尺寸一般用卡尺、千分尺、专用量表、测长仪、比测仪、高度仪、气动量仪等;厚度尺寸一般用塞尺、间隙片结合卡尺、千分尺、高度尺、量规;壁厚尺寸可使用超声波测厚仪或壁厚千分尺来检测管类、薄壁件等的厚度,用膜厚计、涂层测厚计检测刀片或其他零件涂镀层的厚度;用螺距规检测螺距尺寸值。
④表面粗糙度——a.目测检查:工件表面粗糙度比规定的粗糙度明显地好,不需用更精确的方法检验时,可用目测法检验判定;工件表面粗糙度比规定的粗糙度明显不好时,不需用更精确的方法检验时,可用目测法检验判定;工件表面存在明显影响表面功能的表面缺陷,选择目视法检验判定。
机加工检验标准定稿版
机加工检验标准精编
W O R D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
一.目的:
为了明确公司金属切削加工检验标准,使检验作业有所遵循,特制定本标准。
二.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切削加工(包括外协、制程、出货过程)各检验特性的检验。
本标准规定了尺寸检验的基本原则、对环境的要求、外观检验标准、线性尺寸公差要求、形位公差要求、表面粗糙度的检验、螺纹的检验和判定准则。
注:本标准不适用于铸造、锻造、钣金、冲压、焊接加工后的检验,其检验标准另行制定。
QC应认真按图纸及技术要求,如有疑问需及时沟通,做到按图纸要求检验。
按图纸要求测量基准测量,如未规定则尽可能使测量基准与设计基准吻合。
正确使用测量用具,使用量规、千分尺等须轻轻用力推入或旋入,不得用力过猛,使用卡尺、千分尺、百分表、千分表应先校正量具,调好零位,QC本着“先重要,后次要”的测量原则,图纸尺寸有公差要求的,严格按图纸尺寸进行检验。
为避免量具反复改变尺寸,造成量具误差,量具需与铸件放置同一温度,一个尺寸统一测量、多点位测量保证测量结果的正确性,并填写相应质量记录。
编制:审核:批准:。
机械加工工艺与检验规范
******有限公司技术文件更改记录一、机械加工工艺1.1 总则1.1.1机械加工人员必须是经过专业培训,具有一定机械基础知识和机床操作能力,且能够满足现行产品零件对机械加工提出的各项要求。
1.1.2机械加工设备和工艺装备应能满足现行产品的各项要求。
1.1.3机械加工所使用的计量器具必须是经计量部门检验合格并在规定检定周期内。
1.2 加工前的准备1.2.操作者接到加工任务后,首先要检查加工所需的产品图样、工艺规程和有关技术资料是否齐全。
1.2.2机械加工人员事先必须熟读生产图样和工艺文件,了解零件加工的关键部位,并根据加工的需要准备各种加工工具以及测量器具。
1.2.3机械加工人员加工前应复核毛坯或半成品是否符合图样要求,发现下列情况时不得进行加工:a、被加工件存在明显缺陷;a、被加工件与图样尺寸或形状不相符。
1.2.4按工艺规程要求准备好加工所需的全部工艺装备,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对新夹具、模具等,要先熟悉其使用要求和操作方法。
1.3 刀具与工件的装夹1.3.1刀具的装夹1.3.1.1在装夹各种刀具前,一定要把刀柄、刀杆、导套等擦试干净。
1.3.1.2刀具装后,应用对刀具装置或试切等检查其正确性。
1.3.2工件的装夹1.3.2.1在机床工作台上安装夹具时,首先要擦净其定位基面,并要找正其与刀具的相对位置。
1.3.2.2工件装夹前应将其定位面、装紧面、垫铁和夹具的定位、平紧面擦试干净,并不得有毛刺。
1.3.2.3按工艺规程中规定的定位基准装夹,若工艺规程中未规定装夹方式,操作者可自行选择定位基准和装夹方法,选择定位基准应按以下原则:a、尽可能使定位基准与设计基准重合;a、尽可能使各加工面采用同一定位基准;粗加工定位基准应尽量选择不加工或加工余量比较小的平整表面,而且只能使用一次;c、精加工定位基准应是已加工表面;d、选择的定位基准必须使工件定位夹方便,加工时稳定可靠。
1.3.2.4对无专用夹具的工件,装夹时应按以下原则进行找正;e、对划线工件应按划线进行找正;f、对不划线工件,在本工序后尚需继续加工的表面,找正精度应保证下工序有足够的加工余量;e、对在本工序加工到成品尺寸的表面,其找正精度应小于尺寸公差的三分之一;h、对在本工序加工到成品尺寸的未注尺寸公差和位置公差的表面,其找正精度应保证GB1804-C级GB1189-10级未注公差和位置公差的要求。
机加工检验规范(完整资料).doc
标题机加工件检验规范编号WT-TB/TJ/QD-WI-009 版次A/0 制定部门质量部制定日期2017年10月28日【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版修订记录修订发行日A/新建董宝2017.10.28部门评审部门评审部门评审□行政人事部□物料部□财务部□事业部□生产部□工程部□质量部□供应商开发管理部标题机加工件检验规范编号WT-TB/TJ/QD-WI-009 版次A/0 制定部门质量部制定日期2017年10月28日批准:编制:董宝国审核:1目的 (3)2范围 (3)3规范性引用文件 (3)4检验条件 (3)5包装防护 (3)6外观 (3)7表面粗糙度的检验 (4)8线性尺寸和角度尺寸公差要求 (4)9形状和位置公差的检验 (5)10螺纹的检验 (5)11沉孔的检验 (6)12检验基本原则 (6)13记录 (6)标题机加工件检验规范编号WT-TB/TJ/QD-WI-009 版次A/0制定部门质量部制定日期2017年10月28日1目的为了明确公司金属切削加工检验标准,使检验作业有所遵循,特制定本标准。
2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切削加工(包括外协、外购、制程、成品)各检验特性的检验。
在本标准中,切削加工指的是:车削加工、铣削加工、磨削加工、镗削加工、刨削加工、孔加工、螺纹加工、拉削加工和钳工作业等。
本标准规定了尺寸检验的基本原则、对环境的要求、外观检验标准、线性尺寸公差要求、形位公差要求、表面粗糙度的检验、螺纹的检验、检验计划和判定准则。
3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GB/T 2828.1-2003 (ISO 2859-1:1989)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GB/T 1804- 2000 (ISO2768-1:104989) 一般公差未注公差的线性和角度标题机加工件检验规范编号WT-TB/TJ/QD-WI-009 版次A/0 制定部门质量部制定日期2017年10月28日尺寸的公差GB/T 1184 - 1996(ISO2768-2:1989) 形状和位置公差未注公差值GBT 1958-2004 产品几何量技术规范(GPS) 形状和位置公差检测规定.pdfGB-T 1800.3-1998 极限与配合基础第3部分:标准公差和基本偏差数值表.pdf4检验条件4.1正常日光下(晴天);照度为 100lx~200lx 的灯光下进行(相当于40-60W的白炽灯光下,物件距光源65~100cm)。
机械加工产品检验制度范本
机械加工产品检验制度范本一、总则第一条为确保机械加工产品质量,满足客户需求,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特制定本产品检验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企业内部机械加工产品的生产、检验、销售及售后服务全过程。
第三条本制度要求企业严格执行国家、行业和地方有关产品质量的法律、法规、标准和规定。
二、检验机构与职责第四条企业应设立检验机构,负责产品检验工作的组织与实施。
检验机构设有多层次检验队伍,包括原材料检验、过程检验、成品检验等。
第五条检验机构应配备相应的检验人员,负责产品检验、试验及数据分析等工作。
检验人员应具备专业技能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定期进行培训和考核。
第六条各检验环节的责任人应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要求,对检验结果负责。
三、检验流程与要求第七条原材料检验:对采购的原材料进行入厂检验,确保原材料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检验内容包括外观、尺寸、性能等。
第八条过程检验:对生产过程中的半成品、零部件进行过程检验,确保产品过程质量。
检验内容包括尺寸、形状、表面质量、性能等。
第九条成品检验:对完成的产品进行全面检验,确保成品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检验内容包括外观、尺寸、性能、包装等。
第十条检验方法:采用目视检查、测量、试验、分析等方法进行检验。
必要时,可采用第三方权威机构进行检测。
第十一条检验记录:各检验环节应做好检验记录,记录内容包括检验日期、检验人员、检验结果、不合格品处理等。
四、不合格品处理第十二条对检验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品,应立即隔离存放,并标识明显标志。
第十三条不合格品分析:对不合格品进行分析,找出原因,采取措施,防止再次发生。
第十四条不合格品处理:根据不合格品的严重程度,采取返工、返修、报废等措施。
对严重不合格品,应停止生产,及时报告上级领导。
五、质量改进与持续优化第十五条企业应定期对产品质量进行统计分析,找出质量问题和不足,制定改进措施。
第十六条企业应加强质量培训,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和技术水平。
第十七条企业应积极参与行业交流,引进先进的质量管理理念和方法,不断提升产品质量。
机械加工工艺检验标准及规范
机械加工工艺检验标准及规范1. 引言本文档旨在制定机械加工工艺的检验标准及规范,以确保产品的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本文档适用于所有机械加工过程及相关产品的检验。
2. 检验标准2.1 尺寸测量- 所有产品的尺寸应符合绘图及相关规范要求。
- 尺寸测量应使用适当的测量工具,并记录测量结果以便追溯。
- 尺寸测量误差范围应在规定限制内。
2.2 表面质量- 表面应光滑、平整,无划痕、凹凸、气泡、氧化、腐蚀等缺陷。
- 表面质量应符合产品设计及相关标准的要求。
2.3 材料性能- 机械加工产品所用材料的性能应符合相关材料标准或约定要求。
- 需进行材料化学成分、硬度、强度等检验,并记录结果。
3. 检验流程3.1 准备- 确定所需检验的机械加工产品,包括图纸、规范要求等。
- 确定适当的检验工具和设备,如尺子、千分尺、磨损测试仪等。
3.2 进行检验- 依据检验标准进行尺寸测量、表面质量检查和材料性能测试。
- 记录每个检验项目的结果,包括合格或不合格。
3.3 分析和处理- 对于不合格结果,需要进行原因分析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 对于合格结果,进行验收并记录检验数据。
4. 检验记录- 每个产品的检验结果应进行记录,包括检验日期、产品编号、检验人员等信息。
- 检验记录要保留一定时间以供追溯和审核。
5. 审核和更新- 定期对检验标准及规范进行审核,确保其与相关标准和要求保持一致。
- 如有必要,根据实际情况对检验标准及规范进行更新。
本文档所述的机械加工工艺检验标准及规范,旨在提高产品质量,确保机械加工过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所有相关人员应遵守并执行这些标准及规范,以达到卓越的品质要求。
机加工检验规范
1.目的规范加工制品的检查标准,以使各工序加工过程的质量给予管控,从而确保出货成品的质量满足客户要求。
2.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机加加工的制品,依照图纸检查;图纸未标注时依照相适应的国家标准进行检验。
3.定义3.1首件:a. 本工序依照某图纸所加工的第一个部件;b. 中间切换加工其他部件后,继续加工剩余数量加工的第一个部件;c. 正在生产设备发生故障时的部件及设备故障排除后加工的第一个部件;d. 前一天未完成,继续加工的第一个部件;e. 加工中设备更换后加工的第一个部件;f. 加工中作业人员更换后加工的第一个部件; 3.2半成品:a. 本组别最后一道工序加工完成后,转入其他组别需要继续加工的制品;b. 本组别最后一道工序加工完成后,需要外协表面加工处理的制品; 4.3 成品本组别最后一道即最终工序加工完成后的制品; 4. 职责4.1 品质部:负责送检产品的检验工作,并记录检验结果。
4.2 生产部:负责产品的检验通知及组织不合格产品的返工。
4.2.1 机加工产品检验通知①机加组每天完工的成品放置成品待检区,然后通知品质人员前去检验。
②当天要出货的产品提前通知品质人员前去检验,避免发生漏检,或者延误发货时间。
5.工作流程 5.1 5.2检验作业流程图(如下):首件 加工 →作业员自检→是否 合格 Y → 联络 或送样 →检查员 检查确认↑Y ↓N↓ 作业员重新 调整 加工←不良品 隔离N ←联络 作业员确认N ← 是否 合格 ↓Y ↓Y 主管或技术 担当判定Y → 继续 加工↓加工调整 不可N →报废6.相关文件根据ISO 2768-m 标准进行判定是否合格 抽检方式以AQL 标准进行抽检 7.检验要求及方法7.1 被测品与其对应图纸比对确认其各加工工序是否全部完成,有无漏序; 7.2 材质、数量确认依照图纸标注确认; 7.3尺寸确认:a. 被测品本体长、宽(高)、厚是否一致;b. 图纸标注公差要求的先行检查;其次检查一般公差尺寸。
机械加工检验规定
机械加工检验规定1 目的和范围:通过严格执行三检,“首件检验”、“巡回检验”、“完工检验”将检验工作与工序控制紧密结合,对每一工序的质量问题或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不放过,剔除不合格品,使其不能投入下序或出厂,从而达到工序控制的目的。
本检验程序适用于本厂所有自制产品零部件和分、总成在冷加工过程中的检验和试验。
2 检测依据:过程检验的检测依据及技术支持和标准:按图纸、工艺要求、技术要求执行。
3 检验类别、内容和要求:3.1首件检验:3.1.1在下述情况下,必须首件检验确认后,才能开始加工;a)工作班开始加工的第一个工件;b)调换操作者后加工的第一个工件;c)更换(调整)工艺装备或更换模具后加工的第一个工件;d)代用材料后加工的第一个工件。
3.1.2首件检验的依据:a)生产图纸或工艺图纸或工艺卡片;b)作业指导书(工序控制点)3.1.3检验内容:根据检验工艺规程的要求,核对首件产品的质量特性值是否真正符合要求:对首件检验合格,批准生产加工。
首件检验不合格,进行不合格品的处理,同时分析不合格原因,采取改进措施后生产,产品继续首件检验,直至合格为止。
3.1.4检验要求:a)对首件,根据加工工艺要求,核实首件产品或工件(毛坯)产品的质量特性是否符合要求。
对首批检查的工件(毛坯),操作者必须做好自检和标识,在操作者缺乏检测手段时,也应对工件的外观质量自检,合格后送检验员检查。
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首件检验未经检验合格,不得进行批量生产或继续加工作业。
对首件不报检查的,检验员有权拒绝该批零件的检查。
b)作好首检检验记录,要求按工件种类分类填写首检记录,以便于追溯。
c)检验状态分为:合格、不合格、待检、检后待定;产品标识要求填具“工件名称、规格、数量、尺寸、首检合格”要素,并放在料块的最顶端。
3.2巡回检验:由检验人员在生产现场,进行日常工艺纪律巡回监督检查,重点监控工序质量和工艺纪律,原则上每班抽检三次,并做好记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加工工序质量检验规程
目的:加强工序质量控制,提高一次交检合格率,及时发现质量问题,消除产生质量问题的因素。
范围:适用于本公司所有零件和工序。
本公司对工序质量的检验采用取操作员工自检,专职检验,成品入库抽检相结合的方法,填写检验记录。
一、冲压工序。
操作人员明确本工序零件技术要求,正确选择安装模具,调整模具间隙,设备行程,连续自检5件零件,符合技术要求后方能进行批量生产。
并填写工序质量记录单,生产过程中要随时自查,专职检验人员对工序零件进行抽检,每次抽检不得少于5件,每班不得少于3次,并填写检验记录单。
二、车削工序
操作人员明确本工序零件技术要求,正确选择夹具,刀具,工装,量具,试生产零件应连续自检5件零件,符合技术要求后,方能进行批量加工,填写质量记录清单,生产过程中要随时自检,调整,保证产品质量,专职检验人员应根据零件图纸技术要求,对工序进行抽检,每次抽检不得少于5件每班抽检不得小于4次。
三、钻削工序
操作人员明确本工序零件加工技术要求,正确先择工装,钻头,掌握夹持定位方法,试生产零件应连续自检5件零件,符合零件后方能进行批量加工,并填写质量记录清单,生产过程中要随时进行自检,调整专职检验人员应根据图纸技术要求,对工序进行抽检,每次抽检不得少于5件每班抽检不得少于3次。
四、焊接工序
操作人员要熟悉本加工工序零件技术要求,正确选择调整工装,调节器整电流试生产零件应连续自检3件无误后,方能进行批量加工,自检结果填入质量记录清单。
专职检验应对照图纸工序质量要进行抽检,每次抽检不得少于5件,每班不得少于3次,并填写质量记录清单。
五、抛光工序
操作人员要明确本工序零件加工要求,正确选择砂轮和加工方法,粗砂抛光后要自检确认达到技术要求后,才能进行批量加工并填写质量记录清单,发现质量问题应立即返回上道工序,专职检验应按图纸要求进行抽检,并填写质量记录清单,每次抽检不得少于5件,每班不得少于3次。
六、初装组
操作人员应明确本工序加工技术要求试装配后要填写质量记录清单对不合格零件要及时剔除定置放好,经专检人员确认记录后并及时返回所属工序,不合格零件不能装配。
由专职检验员全检并填写一次交检合格率记录。
七、总装组
操作人员应明确本工序技术要求,试装配后要填写质量记录清单对不合格零件要及
谢谢观赏
时修复或剔除,定置放好经专检人员确认,填写记录及时返回所属工序,经专检人员全检后填写一次交检合格率记录,总装组检验人员对所装配的产品原则上不超过24小时。
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