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原理自考-复习资料
00468德育原理自考复习资料
德育原理第一章结论一、基本概念1、德育原理:研究德育一般问题,揭示德育一般现象的教育学科P12、德育规律:德育发展过程中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P4二、基本理论1、马卡连柯的德育思想:①代表作有《教育诗》、《塔上旗》、《父母必读》、《论共产主义教育》;②4个要点;③其特色是平行教育影响P102、苏霍姆林斯基的德育思想:①代表作有《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帕夫雷什中学》、《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②4个要点:1)关于德育的地位和任务2)关于德育信念的形成与培养3)关于德育的原则和方法4)关于自我道德教育3、杜德海姆的道德教育思想:(教育社会学创始人)代表作是《道德教育论》,两个主要观点:1)个体品德社会和道德内化过程2)道德教育的原则和方法4、杜威的道德教育思想,代表作是《民本主义教育》、《教育中的道德原理》,四个主要观点:1)道德价值论2)学校道德教育的目的3)学校道德教育的内容4)学校道德教育的方法5、班杜拉等人社会学习论的道德教育思想①班杜拉的三个观点:1)儿童道德行为通过社会学习即观察学习和模仿学习可以获得和改变2)环境、社会文化关系、客观条件和榜样强化等是影响儿童道德行为形成发展的重要因素3)充分利用这些条件和方法有利于学生良好道德行为的形成和发展②班杜拉和麦克唐纳的模仿学习:1963年至1968年,他们通过道德判断的故事进行试验证实,儿童的很多行为习惯时从模仿他人行中得来的③沃尔斯的抗拒诱惑:沃尔斯特等人1963年④米切尔的言行一致:米切尔等人1966年6、柯尔伯格的道德教育思想①吸取了杜威的个人与社会相互作用说和亚杰的认知结构说,采用“道德两难法记”研究儿童道德发展②道德认知发展阶段论(三个水平,六个阶段)水平:前世俗水平、世俗水平、后世俗水平;阶段:第一阶段是惩罚与服从的道德定向阶段、第二阶段是相对快乐主义的道德定向阶段、第三阶段是人际间的协调或好孩子的道德定向阶段、第四阶段从遵从权威与维护社会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第五阶段是民主地承认法律的道德定向阶段、第六就鹅蛋是普遍伦理原则的道德定向阶段③道德教育思想(四个观点):1)尊重信任和严格要求儿童相结合的德育原则2)集体教育的思想3)劳动教育的思想4)纪律教育的思想三、基本知识1、德育萌芽阶段的知识原始社会产生了简单的德育实践经验和德育思想,带有古朴性、融合性;代表性著作有《论语》、《理想园》、《礼记·大学》、朱熹的《小学》、《童蒙须知》(小学重做事,大学重明理),核心内容在修已和治人。
德育原理 复习资料
《德育原理》复习资料1.名词解释德育的概念❖广义:一切影响人的品德的活动。
❖狭义:指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青少年思想品德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发展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道德、个性等方面的素质的系统活动。
德育内容:包括道德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个性心理品质教育。
德育过程: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的规律,把一定社会的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的品德的过程。
德育过程的构成要素: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四个要素构成的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矛盾运动过程道德认识(知):是指人们对一定社会道德关系和行为准则中是非、善恶、美丑的认识和评价。
为整个品德心理结构奠定思想基础,决定其他品德成分形成的方向、内容和速度。
道德情感(情):是在实践中伴随着道德认识所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也就是人们对事物的爱憎、好恶等情绪态度。
情在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中起着动力中介作用。
道德意志(意):是指人们在实现一定道德目的、履行道德义务的过程中所做出的自觉顽强地努力的心理品质,是一种调节行为的精神力量。
道德行为(行):是实现道德动机的行为意向及外部表现,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同时还对其他成分进行检验,起着加固、调节的作用。
德育原则: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是处理德育过程中一系列矛盾和关系的基本准则。
班集体:是在教育者的指导下,在班级集体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能产生巨大教育力量的教育主体,是班级群体发展的高级模式。
2.简述德育过程和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过程的区别与联系德育过程的规律1.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在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知、情、意、行四个因素既是相对独立又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
其中,知是基础,情意是中介,行是关键。
德育过程应促进学生知情意行全面发展。
2.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反复、不断提高的过程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自我中心阶段(2-5岁):无律期。
德育原理复习资料整理版
德育原理复习资料整理版1、德育:德育是促进个体道德自主建构的价值引导活动。
2、德性:德性就是在人的生物性存在中实存的精神性。
3、新性善论: 由于人类整体社会实际的作用,人类个体已经先天地拥有某种对个体来说是先验但对人类整体实践来说是后天的社会性心理文化结构的遗传存在,它提供了道德教育的可能性,正式由于先天道德禀赋的存在,道德教育才有发掘,发扬光大这一禀赋的可能。
4、德育目的:是德育活动预先设定的结果和德育活动追求的终极目标,是德育活动所要生成或培养的品德规格。
5、德育过程: 即德育活动的客观顺序或工作流程。
(也有人从单个德育任务自开始到完成的历程角度加以界定)6、德育方法:教师和学生在德育过程中,为达成一定的德育目标而采用的,有一定内在联系的活动方式与手段的组合。
7、德育主体:在德育过程中以充分注意道德学习主体性发挥为自己道德教育活动最大主体性目标的道德教育工作者——教师。
8、德育内容:德育活动所要传授的,具体道德价值与道德规范及其体系。
9、德育课程:是道德教育内容或教育影响的形式方面,是学校道德教育内容与学习经验的组织形式。
10、思维训练法:以道德知识的学习和道德思维能力的提高为主要目标的德育方法。
11、行为训练法:通过道德实践和对道德行为的价值领悟、策略训练、奖励与惩罚等方式进行道德教育,以巩固道德信念、磨炼道德意志、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德育方法。
12、情感陶冶法:通过设置一定的情境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得到道德情感与心灵的熏陶、教育的一种教育方法。
13、品德测评:测评者设置一定的情境和标准,并观察被测评者在该情境中的反应,根据事先规定的标准对被测评者的品德发展状况做出评价的方法。
14、习俗性德育:人类社会早期以习俗性道德为教育内容并通过习俗与生活去实施的道德教育形态.15、澄清反应::“澄清反应”亦称“澄清式问答”、“澄清式回应”,教师通过与学生就其关注的某一问题的对话,帮助学生澄清其思想以形成学生个人的价值观。
德育原理自考笔记自考资料
科目:德育原理1.1.简述德育原理的研究任务。
1.2.简述德育规律的特性。
1.3.简述德育科学规律与德育客观规律的关系。
1.4.简述德育原理与德育实践的关系。
1.5.简述德育原理与德育方针政策的关系。
1.6.简述马卡连柯的德育内容。
1.7.简述苏霍姆林斯基的德育思想。
1.8.简述杜德海姆的道德教育思想。
1.9.简述杜威的道德教育思想。
1.10.简述柯尔伯格的道德教育思想。
1.11.简述德育原理研究的常用方法。
2.1.简述德育的定义。
2.2.简述德育的质的规定性。
2.3.简述学校德育的几个特征。
2.4.简述品德的“三维结构说”2.5.简述品德的“层次结构说”2.6.试对品德“三维结构说”和“层次结构说”进行简要评说。
3.1.原始形态德育有何特点?3.2.古代学校德育有何特点?3.3.对我国古代德育批判继承应坚持的原则是什么?3.4.我国古代德育批判继承的主要内容是什么?4.1.什么是品德发展?4.2.简述德育与品德发展内部矛盾的关系。
4.3.儿童品德发展年龄特征的概念是什么?4.4.简述德育品德发展的涵义。
4.5.简述德育与儿童发展年龄特征的关系。
5.1.简述社会生产、科学技术、商品经济对德育的制约和影响。
5.2.简述德育对社会生产、科学技术、商品经济的影响。
5.3.简述德育的相对独立性。
5.4.简述德育的继承性。
6.1.简述德育目标的概念和作用。
6.2.我国新时期中小学德育目标包括哪几个方面?6.3.简述德育内容的意义。
6.4.简述我国新时期中小学德育的基本内容。
6.5.我国新时期中小学德育内容安排的原则有哪些?6.6.学校德育基本内容序列安排的模式有哪些?6.7.中小学不同教育阶段德育内容的重点有哪些不同?7.1.德育过程的概念是什么?7.2.学校德育过程的概念如何表述?7.3.简述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区别与联系。
自考00468德育原理 章节精讲课件复习资料
绪论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德育课程第七章重点重点重点重点重点第八章德育活动第九章第十章德育资源重点第十一章德育环境第十二章第一章绪论本章目标分析本章重难点分析第一节德育原理的研究对象和特点一、德育原理的研究对象【选】德育问题。
一、德育原理的研究对象【选】最为基本的问题是一、德育原理的研究对象【选】理论指导。
二、德育原理的特点【选】【简】二、德育原理的特点【选】【简】价值范畴价值问题二、德育原理的特点【选】【简】原理基础性研究实际德育问题的有效解决二、德育原理的特点【选】【简】联合多学科共同学科专业性例题1.】A.B.C.D.【正确答案】:A例题2【参考答案】(1(2(3谢谢第二节德育原理的历史发展一、国外德育原理的发展【选】发端于等,苏格拉底一、国外德育原理的发展【选】近代《教育漫话》尚未完全成为独立的学科形态。
一、国外德育原理的发展【选】19世纪末20世纪初。
涂尔干的《道德教育论》标志。
二、国内德育原理的发展【选】20世纪上半叶近代科学梁启超的《德育鉴》6蒋拙诚的《道德教育论》则独立的德育学在中国产生的标志。
二、国内德育原理的发展【选】吴俊升的《德育原理》“德育原理”在我国产生的标志。
苏联教二、国内德育原理的发展【选】健康发展第一部德育原理教材,也例题1.A.B.C.D.【正确答案】:C例题2.A.B.C.D.【正确答案】:A谢谢第三节学习德育原理的意义和方法一、学习德育原理的重要意义【选】立德树人一、学习德育原理的重要意义【选】德育实效性提高一、学习德育原理的重要意义【选】做好德育研究二、学习德育原理的主要方法【选简】马克思主义多学科理论与实际开放创新二、学习德育原理的主要方法【选简】二、学习德育原理的主要方法【选简】二、学习德育原理的主要方法【选简】二、学习德育原理的主要方法【选简】例题1.】A.B.C.D.【正确答案】:D例题2【参考答案】(1(2(3(4谢谢第二章德育的概念与功能本章目标分析本章重难点分析第一节什么是德育一、教育发展中的德育概念【选】一、教育发展中的德育概念【选】一、教育发展中的德育概念【选】18世纪后半叶康德20世纪初的1902年《钦定京师大学堂章程》一、教育发展中的德育概念【选】培养学生品德的教育。
德育原理复习题和答案文库
德育原理复习题和答案文库一、选择题1. 德育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培养他们的()。
A. 知识能力B. 道德品质C. 艺术素养D. 体育技能2. 德育的基本原则包括()。
A. 尊重学生个性B. 以身作则C. 正面引导D. 所有选项3. 德育的实施途径主要包括()。
A. 课堂教学B. 社会实践C. 家庭教育D. 所有选项二、填空题4. 德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5. 德育的内容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三、简答题6. 简述德育在学生全面发展中的作用。
7. 阐述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之间的关系。
四、论述题8. 论述德育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及其面临的挑战。
9. 分析当前学校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五、案例分析题10. 阅读以下案例:某学校开展了一系列德育活动,包括主题班会、志愿服务、校园文化节等。
请分析这些活动对提升学生德育素养的作用。
参考答案:1. B2. D3. D4. 社会责任感、集体荣誉感、个人品德5. 思想道德教育、公民意识教育、法律意识教育6. 德育在学生全面发展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公民。
7. 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相互促进,共同构成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
德育为智育提供道德支撑,智育为德育提供知识基础;德育与体育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德育与美育相互渗透,共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人文素养。
8. 德育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体现在它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基础,面临的挑战包括社会价值观多元化、网络环境复杂化等。
9. 当前学校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德育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脱节、德育方法单一等,改进措施包括更新德育内容、丰富德育方法、加强德育师资队伍建设等。
《德育原理》复习资料全
德育原理绪论一、德育原理的对象与任务一、德育原理的对象1.不同观点“德育学是研究德育规律的科学”,“德育学研究的对象是德育规律,它包含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的规律,也包含品德的形成规律”。
(华中师大,1988)“德育原理就是研究德育的本质,德育在社会现代化中的作用,德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德育目标、容、过程以及如何实施德育等问题”,“德育原理也就是研究德育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胡守棻,1996)“德育学的研究对象是德育问题”,“德育学的分类问题……不同的德育学科研究不同的德育问题,对不同的德育问题的研究形成不同的德育学科,在众多的德育学科中,有一门德育学科叫德育学原理,它的研究对象是德育一般问题,包括普通中小学德育一般问题”。
(胡厚福,1996)2.基本观点德育原理理所当然要把德育现象和德育问题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1)德育现象(2)德育问题产生的过程:从心理上感受问题、从思维(或认知)上把握和澄清问题、用语言符号表达问题基本特征:客观性语境依赖性主体性二、德育原理的任务(一)认识和研究德育现象、德育问题(二)探索和揭示德育规律从主观与客观的关系上看,德育规律可分为德育科学规律和德育客观规律。
从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上看,德育规律可分为德育一般规律和德育特殊规律。
(三)指导和改进德育实践二、德育原理的发展历程一、古代德育思想(一)中国古代的德育思想《论语》、《墨子》、《孟于》、《荀于》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自己不喜欢的,就不要强加给别人。
)2.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卫灵公》(面临着仁义,就是老师,也不必同他谦让。
)3.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省也。
——《论语•里仁》(见到贤人,就应该想着向他学习;看见不贤的人,便应该自己反省有没有同他类似的毛病。
)4.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论语•季氏》(君子一生中有三件事情应该警惕戒备:年轻的时候,正在长筋骨,气血尚未定型,在男女问题上必须警戒;到了壮年时期,身强力不亏,精力旺盛,要警戒无原则的纠纷和争斗;到了老年,体力和精力都差了,要警戒贪得无厌。
德育原理自考复习资料 .doc
第一节德育的定义
一、语源和词义
道——处理人与人之间和人与社会自然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规律的综合)
德——合乎道的思想和行为
二、德育
定义结构——
条件+人+教学内容+目标
简要定义:德育是培养人的品德的活动。p22
(一)实质是育德
1.品德
小德(道德品质)、大德(政治品质)
狭义(道德品质)和广义(思想品质、政治品质、法纪品质、道德品质)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等
最高目标:道德信念
方法:自我教育
三、20世纪西方的道德教育思想
(一)杜德海姆
《道德教育论》
道德内化:价值观—规范—行为习惯
道德过程:他律到自律
(二)杜威
《教育中的道德原理》
1.道德价值——”实用主义“标准
2.道德教育目的——促进儿童生长
3.内容——道德判断、道德选择能力、宗教
4.方法——三位一体(学校生活、教材、教法)
(三)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
主要研究:模仿学习、抗拒诱惑、言行一致第一章绪论
1.社会学习和榜样影响道德判断
2.榜样起到“替代强化”作用
3.成人和同伴对儿童有重要影响
(四)柯尔伯格
1.认知发展阶段
前世俗水平、世俗水平、后世俗水平
2.学校德育目的:道德判断能力培养
制约德育目标
制约德育内容——更新和扩展
德育形式规模和结构(经费、物质条件、人口、时间)
德育方法
二、德育对社会生产、科学技术、商品经济的影响
(一)对社会生产的影响
精神力量转化为物质力量
(二)对科学技术的影响
(三、四)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管理的影响作用
德育原理自考试题及答案
德育原理自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德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
A. 法律意识B. 道德品质C. 科学素养D. 艺术修养答案:B2. 德育过程的实质是()。
A. 个体社会化的过程B. 个体个性化的过程C. 个体知识化的过程D. 个体技能化的过程答案:A3. 德育目标的确定应以()为基础。
A. 社会需求B. 学生兴趣C. 教育政策D. 教师意愿答案:A4. 德育方法中,以情感体验为主的方法是()。
A. 说服教育法B. 榜样示范法C. 情境陶冶法D. 道德讨论法答案:C5. 德育评价的主要目的是()。
A. 选拔优秀学生B. 促进学生自我发展C. 为教师提供反馈D. 增强学生竞争意识答案:B6. 德育内容的选择应遵循()。
A. 时代性原则B. 传统性原则C. 地域性原则D. 个体性原则答案:A7. 德育实施中,教师应扮演的角色是()。
A. 知识的传授者B. 道德的引导者C. 技能的培训者D. 纪律的执行者答案:B8. 德育的基本原则之一是()。
A. 尊重学生个性B. 强调知识传授C. 注重技能训练D. 忽视情感体验答案:A9. 德育的实施途径不包括()。
A. 课堂教学B. 社会实践C. 家庭教育D. 个人自学答案:D10. 德育评价的方法不包括()。
A. 观察法B. 测验法C. 访谈法D. 惩罚法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德育的内容包括()。
A. 爱国主义教育B. 集体主义教育C.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D. 个人主义教育答案:A、B、C2. 德育实施的途径包括()。
A. 课堂教学B. 社会实践C. 校园文化D. 家庭教育答案:A、B、C、D3. 德育方法的选择应考虑的因素包括()。
A. 学生的年龄特点B. 德育目标的要求C. 教师的个人风格D. 学校的资源条件答案:A、B、C、D4. 德育评价的原则包括()。
A. 客观性原则B. 公正性原则C. 激励性原则D. 惩罚性原则答案:A、B、C5. 德育的基本原则包括()。
现代德育原理自学考试复习资料,
道德,“道”是指社会行为规范及其相应的意识,包容了“思想,政治,道德”,是社会现象;“德”指个体德行,即社会的思想,政治,道德要求在个体身上的体现。
社会的道个体化为德。
广义的思想品德就是社会的思想,政治,道德要求在个体身上的体现。
广义的德育指思想教育(世界观,人生观),政治教育(政治思想,政治态度)道德教育狭义的思想品德仅指道德品质,狭义的德育就仅指道德教育思想品德内涵:个体按一定的思想,政治,道德等社会意识和行为规范所表现出来的较为稳定的心理特点、思想倾向和行为习惯的总和,具有一定的社会历史性,受到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
思想品德观的变化传统的思想品德观决定论(神定论,费尔巴哈生物决定论,墨子环境决定论)——主客体交互作用论传统的思想品德观主观理念的,静止的——客观的,发展的思想品德结构:个体的道德品质(德性)不仅存在于个性结构(与智、体、美…)中,本身也是一个有机结构。
(源头:柏拉图认为人的灵魂由知、情、意)五要素说:知(道德认识)、情(道德情感)、意(道德意志)行(道德行为)信(道德信念)其中知、情、行三要素是普遍确认的要素。
很多新的假说:三维结构说(心理形式维,心理内容维,心理能力维)三子系统说(定向,操作,反馈系统)三结构说(生成结构,执行结构,定型结构)这些假说的进步表现在1、品德结构是个性心理结构整体的一部分2、突破了原有的三要素的平面思维宽假,从复杂结构(多维性,多层次,多方位,多角度去探讨)3、品德结构是发展变化的动态结构(发展性)人们把思想品德结构看作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结构表明:1、不仅要进行表层的行为方式与习惯的培养,还要注重深层次的意识教育,使学生形成稳定的世界观。
2、不仅要注意社会道德内容的传授,也要注意认识能力,实践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3、要注意到知、情、意、行等品德心理形式与品德内容密切的联系和相互影响,使内容促进形式的发展。
4、加深了对德育对象的认识,为德育内容的选择,德育过程的安排,德育评价指标的确定都提供了依据品德发展与德育的揭示结合起来才能对品德完整、全面的认识。
(完整版)《德育原理》复习试题及答案解析
(完整版)《德育原理》复习试题及答案解析《德育原理》复习题一、解释概念5/3 选择9/21.德育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对受教育者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德育影响,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活动。
2.德育学原理:德育学原理是研究德育现象和德育问题,揭示德育规律的科学。
3.个人本位德育目的论德育目的在于提升个体的生存价值和生命质量,使之成为自主自由的道德主体。
4.社会本位德育目的论德育目的只能根据社会的需要来制定,培养符合一定社会准则的公民。
5.德育目标德育目标是指在德育目的指引下,各级各类教育在思想品德培养方面制定的具体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
6.德育目的德育目的有广狭义之分:广义的德育目的指的是对个体思想品德发展的期望或设计。
狭义:通过德育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什么样的思想品德的人的总要求,它规定着所培养人才在思想品德方面的质量规格。
7.德育过程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德育影响,通过受教育者能动的认识、体验和践行,从而形成受教育者良好思想品德的过程。
8.陶冶教育法有目的地利用环境或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
9.知行统一原则是指进行德育工作时要把思想政治法纪观念和道德规范的教育与参加社会生活的实际锻炼结合起来,把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与培养道德行为习惯结合起来,把认识付诸行动,使学生做到言行一致,知行统一。
10.品德品德是从个人的行为整体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一贯的心理特点和倾向。
11.品德发展随着时间和年龄的递增,在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下,个体在品德诸方面所发生的积极运动变化过程。
12.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是指进行德育工作时,要把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与对他们个人的尊重信任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和要求易于被学生接受并转化为学生的品德。
德育原理试题及答案自考
德育原理试题及答案自考一、单项选择题1. 德育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施加()。
A. 知识教育B. 思想影响C. 道德影响D. 技能训练答案:C2. 下列哪项不是德育的基本原则?A. 尊重学生个性B.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C. 强调惩罚D. 促进学生自我发展答案:C3. 德育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关系应该是()。
A. 命令与服从B. 权威与从属C. 引导与成长D. 控制与被控制答案:C4. 德育的目标是培养受教育者的()。
A. 知识水平B. 道德品质C. 艺术修养D. 体育能力答案:B5. 在德育实施过程中,以下哪项方法不恰当?A. 通过讨论和辩论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B. 利用榜样的力量激励学生C. 通过体罚来纠正学生的错误行为D.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道德体验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6. 德育的内容主要包括()。
A. 爱国主义教育B. 集体主义教育C. 个人主义教育D.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答案:A B D7. 德育的方法可以包括()。
A. 讲授法B. 讨论法C. 惩罚法D. 角色扮演法答案:A B D8. 德育评价的方式有()。
A. 自我评价B. 同伴评价C. 教师评价D. 家长评价答案:A B C D三、简答题9. 简述德育的重要性。
答案:德育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教育活动,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它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社会化过程,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同时,德育也是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
10. 描述德育过程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答案:德育过程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包括: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主动性,坚持正面教育,注重实践和体验,以及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
教育者应以身作则,公正无私,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教育能力。
四、论述题11. 论述如何在现代教育中有效地实施德育。
答案:在现代教育中有效地实施德育,首先需要构建一个全方位的德育体系,包括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参与。
德育原理自考复习资料
【0468】德育原理自考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研究对象与任务德育学科性质:德育原理就是研究德育一般问题,揭示德育一般规律得教育科学。
一、研究对象——一般问题德育一般问题就是德育原理得研究对象。
德育科学产生与发端于德育问题。
p3考点提示:特殊问题、普遍问题、现象二、德育原理得研究任务(一)研究任务p3根本任务——揭示德育规律最终目得——指导实践、解决德育问题(二)德育原理与德育一般规律1、德育规律得特点:客观性、内在性、必然性、稳定性2、德育科学规律与德育客观规律被揭示出得客观规律就是科学规律第二节德育原理得发展历史一、形成发展历史过程1.萌芽阶段《论语》、《理想国》《大学》:三纲领、八条目2、独立科学阶段1632《大教学论》洛克——《教育漫画》、绅士教育思想德育原理在20世纪初从教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学科3、真正科学阶段标志——马克思德育原理得产生二、前苏联得德育理论与实践(一)马卡连柯——《教育诗》、《论共产主义教育》等思想:1、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结合2、集体教育思想(核心)—前景教育原则、平行教育原则3、劳动教育与纪律教育思想(二)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得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等最高目标:道德信念方法:自我教育三、20世纪西方得道德教育思想(一)杜德海姆《道德教育论》道德内化:价值观—规范—行为习惯道德过程:她律到自律(二)杜威《教育中得道德原理》1、道德价值——”实用主义“标准2、道德教育目得——促进儿童生长3、内容——道德判断、道德选择能力、宗教4、方法——三位一体(学校生活、教材、教法)(三)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主要研究:模仿学习、抗拒诱惑、言行一致主要方法:实验法1、社会学习与榜样影响道德判断2、榜样起到“替代强化”作用3、成人与同伴对儿童有重要影响(四)柯尔伯格1、认知发展阶段前世俗水平、世俗水平、后世俗水平2、学校德育目得:道德判断能力培养方法:道德两难法第三节德育原理得研究方法一、方法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坚持历史唯物与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二、原则——客观性、全面系统性、理论联系实际三、具体研究方法观察、调查、经验总结、实验、历史法、比较法第二章德育得概念知识体系德育定义品德定义品德得结构与要素本章出题趋势题型:选择、简答分值分布:3-7分重要程度:★★第一节德育得定义一、语源与词义道——处理人与人之间与人与社会自然之间关系得行为规范(规律得综合)德——合乎道得思想与行为二、德育定义结构——条件+人+教学内容+目标简要定义:德育就是培养人得品德得活动。
德育原理试题及答案自考
德育原理试题及答案自考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1. 德育是指对学生进行的()教育。
A. 思想B. 道德C. 法律D. 政治答案:B2. 德育的首要任务是()。
A.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B.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C. 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D.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答案:C3. 德育的实施途径包括()。
A. 课堂教学B. 社会实践C. 家庭教育D. 所有选项答案:D4. 德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
A. 知识水平B. 道德品质C. 审美能力D. 身体素质答案:B5. 德育的基本原则是()。
A. 以人为本B. 以德为先C. 以智为重D. 以体为本答案:B6. 德育的实施方法包括()。
A. 讲授B. 讨论C. 活动D. 所有选项答案:D7. 德育的实施主体包括()。
A. 教师B. 家长C. 学生D. 所有选项答案:D8. 德育的实施环境包括()。
A. 学校B. 家庭C. 社会D. 所有选项答案:D9. 德育的评价方式包括()。
A. 考试B. 观察C. 访谈D. 所有选项答案:D10. 德育的实施过程包括()。
A. 教育B. 引导C. 激励D. 所有选项答案:D二、多选题(每题3分,共15分)1. 德育的功能包括()。
A. 塑造人格B. 培养习惯C. 传授知识D. 激发兴趣答案:A、B2. 德育的内容主要包括()。
A. 爱国主义教育B. 集体主义教育C. 社会主义教育D. 个人主义教育答案:A、B、C3. 德育的实施策略包括()。
A. 正面引导B. 反面警示C. 榜样示范D. 情境模拟答案:A、B、C、D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1.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答案:正确2. 德育的实施只需要教师参与。
()答案:错误3. 德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
()答案:正确4. 德育的评价方式仅限于考试。
()答案:错误5. 德育的实施过程是单向的。
()答案:错误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德育的重要性。
德育原理_自考笔记 自考资料
德育原理_自考笔记自考资料德育是以培养学生健康、积极、向上的人格为基本目标,以优秀人格为标准,通过各种手段和途径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德育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是德育的主体,学生自主发展的能力是德育的核心。
学生是德育的主体,是德育的直接对象。
德育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在不断学习、实践中,学生自己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德育内容和方法,从中发现自身的优点和缺点,形成自我调节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同时,德育目标和德育内容需要围绕学生的需求和心理状态,关注学生认知、情感和实践三个方面,最终达到以学生为中心的德育目标。
因此,德育应该是与学生互动并长期持续的发展过程,需要有学生参与,教师依靠学生作用发挥,形成与学生相互促进、相互支持的互动关系。
德育需要注重引导,不能只是单纯地灌输道德知识,也不能忽视学生的自主性。
只有通过引导和帮助学生,让他们走出自己的道德成长之路,才能使德育真正达到目的。
二、树立优秀的道德榜样,启发学生的德育意识和德育情感。
道德榜样对于德育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一个优秀的榜样可以唤起学生对于道德的敏感性和责任感,对于德育意识的启示和德育情感的培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德育的过程中,应当提供丰富的道德榜样,包括历史人物、当代名人以及生活中身边的先进人物,这些榜样可以帮助学生找到自己道德成长的方向,塑造自己的良好的德育形象。
三、科学设计德育课程,强化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科学的德育课程设计是德育中的关键一环,德育课程需要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重点关注学生的认知、情感和实践三个方面。
德育课程应当具有很强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一方面需要与学科内容进行有机结合,另一方面需要强化专项德育活动,同时也需要严格把握德育教育的效果评价。
四、形成多元化的德育方式,创新德育方法与手段。
德育方法与手段是德育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应当以多元化的方式进行,包括教学法、活动法、讲座法、互动法等,更重要的是要创新德育方法和手段。
德育原理自考试题及答案
德育原理自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德育是指()。
A. 思想教育B. 政治教育C. 道德教育D. 法律教育答案:C2. 德育工作的核心是()。
A. 传授知识B. 培养能力C. 塑造人格D. 传授技能答案:C3. 德育的首要任务是()。
A. 培养道德观念B. 培养法律意识C. 培养社会责任感D. 培养集体主义精神答案:A4. 德育教育的基本原则是()。
A. 因材施教B. 因时制宜C. 因人制宜D. 因事制宜答案:A5. 德育教育的最终目的是()。
A. 培养合格公民B. 培养优秀人才C. 培养道德模范D. 培养社会精英答案:A6. 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径是()。
A. 课堂教学B. 实践活动C. 家庭教育D. 社会环境答案:B7. 德育教育的主要方法是()。
A. 说教B. 榜样示范C. 情感体验D. 行为训练答案:D8. 德育教育的基本原则不包括()。
A. 尊重学生B. 严格要求C. 忽视学生D. 正面引导答案:C9. 德育教育的实施过程包括()。
A. 教育、引导、评价B. 教育、引导、反馈C. 教育、评价、反馈D. 引导、评价、反馈答案:A10. 德育教育的最终目标是()。
A. 培养个人利益B. 培养集体利益C. 培养社会利益D. 培养国家利益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德育教育的内容包括()。
A. 爱国主义教育B. 集体主义教育C. 个人主义教育D. 社会主义教育答案:A、B、D2. 德育教育的方法包括()。
A. 说教B. 榜样示范C. 情感体验D. 行为训练答案:A、B、C、D3. 德育教育的基本原则包括()。
A. 因材施教B. 因时制宜C. 因人制宜D. 因事制宜答案:A、B、C4. 德育教育的实施途径包括()。
A. 课堂教学B. 实践活动C. 家庭教育D. 社会环境答案:A、B、C、D5. 德育教育的最终目标包括()。
A. 培养合格公民B. 培养优秀人才C. 培养道德模范D. 培养社会精英答案:A、B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自考德育原理试题及答案
自考德育原理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德育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施加()。
A. 政治影响B. 思想影响C. 道德影响D. 文化影响答案:C2. 自考德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
A. 专业技能B. 道德品质C. 创新能力D. 社交技巧答案:B3. 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是()。
A. 领导与被领导B. 主导与从属C. 相互尊重、平等对待D. 单向传授答案:C4. 自考德育的实施应遵循的原则不包括()。
A. 理论联系实际B. 严格要求与尊重个性相结合C. 单一性原则D. 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答案:C5. 自考德育的内容主要包括()。
A. 政治理论教育B. 思想道德教育C. 法律常识教育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6. 自考德育的功能包括()。
A. 社会功能B. 个体功能C. 经济功能D. 政治功能E. 文化功能答案:A B D E7. 自考德育的实施途径包括()。
A. 课堂教学B. 社会实践C. 校园文化D. 网络教育E. 家庭教育答案:A B C D8. 自考德育过程中应遵循的规律包括()。
A. 知、情、意、行的统一B. 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C.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D. 严格要求与尊重个性相结合E.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答案:A B D E三、简答题9. 简述自考德育的基本原则。
答:自考德育的基本原则包括:(1)理论联系实际,将道德理论与实际生活相结合;(2)严格要求与尊重个性相结合,既强调规范性也注重个性化发展;(3)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通过正面激励和必要约束引导学生;(4)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鼓励学生自我反思和自我提升。
10. 阐述自考德育在个人发展中的作用。
答:自考德育在个人发展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1)塑造个人品德,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2)促进个人社会化,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规范和要求;(3)提升个人综合素质,包括责任感、合作精神和自我管理能力;(4)增强个人法律意识,使学生了解并遵守法律法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468】德育原理自考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研究对象和任务德育学科性质:德育原理是研究德育一般问题,揭示德育一般规律的教育科学。
一、研究对象——一般问题德育一般问题是德育原理的研究对象。
德育科学产生和发端于德育问题。
p3考点提示:特殊问题、普遍问题、现象二、德育原理的研究任务(一)研究任务p3根本任务——揭示德育规律最终目的——指导实践、解决德育问题(二)德育原理与德育一般规律1.德育规律的特点:客观性、内在性、必然性、稳定性2.德育科学规律与德育客观规律被揭示出的客观规律是科学规律第二节德育原理的发展历史一、形成发展历史过程1.萌芽阶段《论语》、《理想国》《大学》:三纲领、八条目2.独立科学阶段1632《大教学论》洛克——《教育漫画》、绅士教育思想德育原理在20世纪初从教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学科3.真正科学阶段标志——马克思德育原理的产生二、前苏联的德育理论和实践(一)马卡连柯——《教育诗》、《论共产主义教育》等思想:1.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结合2.集体教育思想(核心)—前景教育原则、平行教育原则3.劳动教育和纪律教育思想(二)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等最高目标:道德信念方法:自我教育三、20世纪西方的道德教育思想(一)杜德海姆《道德教育论》道德内化:价值观—规范—行为习惯道德过程:他律到自律(二)杜威《教育中的道德原理》1.道德价值——”实用主义“标准2.道德教育目的——促进儿童生长3.内容——道德判断、道德选择能力、宗教4.方法——三位一体(学校生活、教材、教法)(三)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主要研究:模仿学习、抗拒诱惑、言行一致主要方法:实验法1.社会学习和榜样影响道德判断2.榜样起到“替代强化”作用3.成人和同伴对儿童有重要影响(四)柯尔伯格1.认知发展阶段前世俗水平、世俗水平、后世俗水平2.学校德育目的:道德判断能力培养方法:道德两难法第三节德育原理的研究方法一、方法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坚持历史唯物和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二、原则——客观性、全面系统性、理论联系实际三、具体研究方法观察、调查、经验总结、实验、历史法、比较法第二章德育的概念知识体系德育定义品德定义品德的结构和要素本章出题趋势题型:选择、简答分值分布:3-7分重要程度:★★第一节德育的定义一、语源和词义道——处理人与人之间和人与社会自然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规律的综合)德——合乎道的思想和行为二、德育定义结构——条件+人+教学内容+目标简要定义:德育是培养人的品德的活动。
p22(一)实质是育德1. 品德小德(道德品质)、大德(政治品质)狭义(道德品质)和广义(思想品质、政治品质、法纪品质、道德品质)2.本质——培养人的品德3.德育的主要矛盾——教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二)德育是施教传道与受教修德的统一德育永远是施教者施教传道和受教者修德的统一活动、矛盾运动。
道——德——行(三)德育共性和个性的统一1.共性——培养人的品德2.个性——*社会差异(历史性、阶级性和民族性)*内容*对象方法*形式(四)学校德育的定义p26学校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及需要,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传、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思想道德,形成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
学校德育的特征:1.教育者和受教育者2.过程的组织性3.内容系统性稳定性4.方法的合理科学三、德智体美的关系1.区别——本质不同2.联系——统一于人的培养中德智体美相互渗透(内容渗透)德智体美相互制约和促进(相互作用)第二节品德的定义一、社会意识、社会规范及其形式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社会规范是调整人、自然、社会关系的行为准则。
社会规范的具体形式——哲学政治思想法权思想道德宗教二、品德的定义品德是个人按照一定社会的思想政治准则和法纪道德规范以及宗教戒律行动时变现出来的稳定特征和倾向。
1. 个体现象、社会意识和规范在个体身上的体现2.品德表现——内在思想情感和外在行为统一3.品德发展顺序——道德品质—法纪品质—政治品质—世界观三、品德与社会意识、社会规范的关系联系:意识、规范是个人品德前提和基础区别:意识规范是社会现象品德是个体现象第三节品德的结构和要素(一)品德的“三维结构”品德内容——思想、政治、法纪、道德品德形式——认知、情感、意志、行为品德能力——认识能力、实践能力和修养能力(二)层次结构品德内部动机、品德外部行为(内外式层次结构)第三章现代德育和我国德育现代化知识框架德育发展历史现代德育我国德育特点我国古代德育的传统批判和继承本章出题趋势题型:选择、简答分值分布:1-7分重要程度:★第一节德育的产生和历史发展一、德育产生德育起源于社会生活的需要、归根到底起源于生产劳动原始德育的特点——原始融合性、简单化、没有阶级性二、学校德育产生和古代学校德育学校德育产生于奴隶社会。
古代学校德育包含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特点——1.学校化组织2.阶级性和等级性3.内容丰富,基本目标是“名人伦”三、现代德育资本主义德育、社会主义德育现代德育存在的基础——机器化的工业大生产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现代社会原始形态德育——古代学校德育———现代德育第二节现代德育的基本特点一、德育目标的全面发展性发展性德育二、功能的全面性三、结构多样综合和开放四、内容方法的科学性和民主性五、德育社会地位的主体独立性六、本性和存在形式的变革性第三节我国德育的性质和特点一、性质:社会主义初级性二、特点社会主义方向科学民主性变革性开放性统一多样和层次性全面发展和兼容性第四节我国古代德育的批判和继承一、出发点和原则1. 出发点—建立中国社会主义的现代德育体系2.批判继承的标准和原则——科学性和民主性二、批判继承主要内容德育思想和传统人本主义、人道主义、和为贵、责任思想民本思想和刚健有为思想全民性、利民性思想科学性的概念、原则和方法三、我国新时期德育批判继承中的借鉴与创新方法:继承、变革、借鉴、创新意义:保持优良传统、建立社会主义现代德育第四章德育与品德发展的关系知识提要品德发展的涵义和基本条件德育与品德发展的内因及量变质变的关系德育要遵循人的品德发展年龄阶段特征规律本章出题趋势题型:选择、简答分值分布:3-7分重要程度:★★第一节品德发展的含义和基本条件一、品德发展的含义品德发展是指个体随着生活年龄的推移,其品德遵循着一定规律而发生和变化的过程。
本质:简单到复杂、量变到质变、旧质到新质广义:出生到衰老狭义:出生到成熟品德发展是品德内容、形式和能力的统一。
二、品德发展的基本条件*影响因素和条件:生物因素、社会因素和实践因素(一)生物因素最重要最关键因素——遗传素质和生理成熟1.生物因素是生物前提2.生理成熟制过程和阶段3.差异性——气质、智力和性别4.生物因素不能决定人的发展(二)社会因素——环境和教育1.社会生活条件的影响社会生活条件:物质生活条件和精神生活条件*生物因素从可能性到现实性*影响方向、水平、速度和差异2. 生产方式——根本性影响(制约)生产力、生产关系3.社会精神文化——重要直接作用水平和内容/评价原则/速度/传媒作用4.社区生活环境(家庭环境、邻里社区)5.学校起到主导作用如何理解学校在品德发展中的主导作用?第一,专门的社会组织机构,特殊的生活条件和形式。
第二,学校德育是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
第三,有专门培训的教师第四,现代学校成为社会教化的重要形式。
环境、活动、教育者、地位大环境:社会生活条件、生产方式、社会精神文化小环境:家庭、邻里、社区、学校三、实践活动——决定人的品德发展社会实践是直接现实的基础人的社会实践决定人的品德发展第二节德育与品德发展的内因及量变质变的关系一、品德发展的内因内因或内部矛盾是品德发展的动力。
品德发展的动力——人在积极活动中引起的品德发展需要与现实品德水平的矛盾二、德育与内部矛盾的关系内因是根据和动力,环境教育是条件。
人的品德发展是由适合人的品德发展的教育条件和德育条件决定的。
德育与品德发展的辩证关系:p69德育主导品德发展德育要遵循品德发展规律三、德育和品德发展的量变与质变关系(一)领会和掌握是德育与品德发展的中间环节(二)从领会掌握到品德发展是比较明显的质变过程p70第三节品德发展的年龄特征规律一、品德发展的年龄特征规律(一)顺序和阶段性:品德内容、理想、道德品质、评价标准(他律到自律)(二)稳定和可变性(突变和渐变)(三)不均衡和差异性关键期 /内容的差异/个体间差异二、德育要遵循人的品德发展年龄特征规律第四节德育和儿童品德发展年龄阶段一、儿童年龄特征年龄特征——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儿童身心发展各个年龄阶段中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
六个时期:乳、婴、幼、童、少、青二、儿童品德发展年龄特征1.乳儿期——适应性2.婴儿期——两义性(品德开始发生)3.幼儿期——从他和情景性4.童年期——协调性(好孩子)5.少年期——动荡性(两极分化)6.青年初期—成熟性(自律)品德发展“关键期”和成熟期4个关键期第五章德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本章出题趋势题型:简答、选择分值分布:2-7分重要程度:★★知识提要德育和社会生产、科学技术、商品经济的关系德育与政治经济制度关系德育和社会意识的关系德育的相对独立和继承性第一节德育和社会生产、科学技术、商品经济的关系第二节一、社会生产、科学技术、商品经济对德育的制约和影响作用制约德育目标制约德育内容——更新和扩展德育形式规模和结构(经费、物质条件、人口、时间)德育方法二、德育对社会生产、科学技术、商品经济的影响(一)对社会生产的影响精神力量转化为物质力量(二)对科学技术的影响(三、四)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管理的影响作用(五)环境和人类安全(六)生产出新的思想道德第二节德育与政治经济制度关系一、政治经济制度对德育的制约作用制约德育的阶级性质制约德育的支配权利(政策、经济、文化)制约德育的目标制约德育的内容(内容的选择性)制约德育方法的性质和特点二、德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一)培养符合社会政治经济制度要求的人的品德(二)培养社会政治领导人才(三)传播社会制度观念和制造社会舆论第三节德育和社会意识的关系一、社会意识对德育的制约和影响(一)哲学——制约根本观点和方法(二)政治思想——制约目标和实施内容(三)社会意识——制约德育内容(最直接)(四)社会意识关系——制约实施的精神文化环境二、德育对社会意识的制约影响作用(一)传递社会意识(首要作用)(二)优化和升华社会意识(三)创造和发展社会意识第四节德育的相对独立和继承性了解第六章德育的目标和德育内容本章出题趋势题型:简答、选择分值分布:3-8分重要程度:★★第一节德育目标和德育内容一、德育目标概述(一)概念——受教育者品德发展所要达到的规格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