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原理自考-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468】德育原理自考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研究对象和任务

德育学科性质:

德育原理是研究德育一般问题,揭示德育一般规律的教育科学。

一、研究对象——一般问题

德育一般问题是德育原理的研究对象。

德育科学产生和发端于德育问题。p3

考点提示:特殊问题、普遍问题、现象

二、德育原理的研究任务

(一)研究任务p3

根本任务——揭示德育规律

最终目的——指导实践、解决德育问题

(二)德育原理与德育一般规律

1.德育规律的特点:

客观性、内在性、必然性、稳定性

2.德育科学规律与德育客观规律

被揭示出的客观规律是科学规律

第二节德育原理的发展历史

一、形成发展历史过程

1.萌芽阶段

《论语》、《理想国》

《大学》:三纲领、八条目

2.独立科学阶段

1632《大教学论》

洛克——《教育漫画》、绅士教育思想

德育原理在20世纪初从教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学科

3.真正科学阶段

标志——马克思德育原理的产生

二、前苏联的德育理论和实践

(一)马卡连柯——《教育诗》、《论共产主义教育》等

思想:

1.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结合

2.集体教育思想(核心)—前景教育原则、平行教育原则

3.劳动教育和纪律教育思想

(二)苏霍姆林斯基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等

最高目标:道德信念

方法:自我教育

三、20世纪西方的道德教育思想

(一)杜德海姆

《道德教育论》

道德内化:价值观—规范—行为习惯

道德过程:他律到自律

(二)杜威

《教育中的道德原理》

1.道德价值——”实用主义“标准

2.道德教育目的——促进儿童生长

3.内容——道德判断、道德选择能力、宗教

4.方法——三位一体(学校生活、教材、教法)

(三)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

主要研究:模仿学习、抗拒诱惑、言行一致

主要方法:实验法

1.社会学习和榜样影响道德判断

2.榜样起到“替代强化”作用

3.成人和同伴对儿童有重要影响

(四)柯尔伯格

1.认知发展阶段

前世俗水平、世俗水平、后世俗水平

2.学校德育目的:道德判断能力培养

方法:道德两难法

第三节德育原理的研究方法

一、方法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

坚持历史唯物和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

二、原则——

客观性、全面系统性、理论联系实际

三、具体研究方法

观察、调查、经验总结、实验、历史法、

比较法

第二章德育的概念

知识体系

德育定义

品德定义

品德的结构和要素

本章出题趋势

题型:选择、简答

分值分布:3-7分

重要程度:★★

第一节德育的定义

一、语源和词义

道——处理人与人之间和人与社会自然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规律的综合)

德——合乎道的思想和行为

二、德育

定义结构——

条件+人+教学内容+目标

简要定义:德育是培养人的品德的活动。p22

(一)实质是育德

1. 品德

小德(道德品质)、大德(政治品质)

狭义(道德品质)和广义(思想品质、政治品质、法纪品质、道德品质)

2.本质——培养人的品德

3.德育的主要矛盾——教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二)德育是施教传道与受教修德的统一

德育永远是施教者施教传道和受教者修德的统一活动、矛盾运动。

道——德——行

(三)德育共性和个性的统一

1.共性——培养人的品德

2.个性——

*社会差异(历史性、阶级性和民族性)

*内容

*对象方法

*形式

(四)学校德育的定义p26

学校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及需要,

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传、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思想道德,形成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

学校德育的特征:

1.教育者和受教育者

2.过程的组织性

3.内容系统性稳定性

4.方法的合理科学

三、德智体美的关系

1.区别——本质不同

2.联系——

统一于人的培养中

德智体美相互渗透(内容渗透)

德智体美相互制约和促进(相互作用)

第二节品德的定义

一、社会意识、社会规范及其形式

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社会规范是调整人、自然、社会关系的行为准则。

社会规范的具体形式——

哲学

政治思想

法权思想

道德

宗教

二、品德的定义

品德是个人按照一定社会的思想政治准则和法纪道德规范以及宗教戒律行动时变现出来的稳定特征和倾向。

1. 个体现象、社会意识和规范在个体身上的体现

2.品德表现——内在思想情感和外在行为统一

3.品德发展顺序——

道德品质—法纪品质—政治品质—世界观

三、品德与社会意识、社会规范的关系

联系:

意识、规范是个人品德前提和基础

区别:

意识规范是社会现象

品德是个体现象

第三节品德的结构和要素

(一)品德的“三维结构”

品德内容——思想、政治、法纪、道德

品德形式——认知、情感、意志、行为

品德能力——认识能力、实践能力和修养能力

(二)层次结构

品德内部动机、品德外部行为

(内外式层次结构)

第三章现代德育和我国德育现代化

知识框架

德育发展历史

现代德育

我国德育特点

我国古代德育的传统批判和继承

本章出题趋势

题型:选择、简答

分值分布:1-7分

重要程度:★

第一节德育的产生和历史发展

一、德育产生

德育起源于社会生活的需要、归根到底起源于生产劳动

原始德育的特点——

原始融合性、简单化、没有阶级性

二、学校德育产生和古代学校德育

学校德育产生于奴隶社会。

古代学校德育包含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

特点——

1.学校化组织

2.阶级性和等级性

3.内容丰富,基本目标是“名人伦”

三、现代德育

资本主义德育、社会主义德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