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繁华优秀课件
第22课《梦回繁华》课件(共26张PPT)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22课《梦回繁华》课件(共26张PPT)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7e746f65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da.png)
用音乐来比喻绘画,说明画面节奏感强,能够帮 助读者理解专业性内容,亦让读者感受到繁华景象的 层次感。
细读课文
找出有说明方法的句子,分析其表达效果
第④段:汴河上有一座规模宏敞的拱桥,以巨木虚架而成, 结构精美,宛如飞虹。
飞虹:打比方。和彩虹对比,更有气势、呼应前面的 虚架一词,具有凌空感。
第③段: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绢本,设色,纵24.8 厘米,横528.7厘米。
挑选印象深刻的语言,给你怎样的感受?
第④段:船正在放倒桅杆准备过桥,船夫们呼唤叫喊,握篙 盘索。桥上呼应相接,岸边挥臂助阵,过往行人聚集在桥头 围观。而那些赶脚、推车、挑担的人们,却无暇一顾。
四字短语生动地刻画出航船过桥的紧张场景。 紧张感、热闹感、节奏、语速快一点。
细读课文
挑选印象深刻的语言,给你怎样的感受?
沉重的粮包 逆水行驶 聚集围观 无暇一顾
船工的辛苦 纤夫们的艰辛 世人的好奇和冷漠 生活忙碌,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阅读探究
第④段:赶集的乡人驱赶着往城内送炭的毛驴驮队。在进入 大道的岔道上,是众多仆从簇拥的轿乘队伍,从插满柳枝的 轿顶可知是踏青扫墓归来的权贵,近处小路上骑驴而行的则 是长途跋涉的行旅。
赶集的乡人 踏青扫墓归来的权贵
长途跋涉的行旅
身份差异与代步 工具的不同,意 在凸显社会阶层 的不平等,给读 者“留下无尽的 回味”。
阅读探究
第④段:汴河上有一座规模宏敞的拱桥,以巨木虚架而成, 结构精美,宛如飞虹。桥的两端紧连着街市,车水马龙,热 闹非凡。
规模宏敞 结构精美 宛如飞虹
其桥无柱, 以巨木虚架而成。
如此纷繁复杂的内容,画家恰到好处地将他们安放在一幅画 卷中,而作者又是如何用文字再现的呢?让我们学习作者化繁为 简的功力,看看作者是如何介绍的?
《梦回繁华》优秀PPT课件
![《梦回繁华》优秀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9db0429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8f.png)
画面中的人物互相协作,共同创造繁华景象,体 现团结协作的民族精神。
跨文化交流与融合
多元文化元素融合
画面中融入了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文化元素,展现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和多元 性。
跨文化交流与传播
通过《梦回繁华》这一作品,传递中华文化价值观,促进跨文化交流与传播。
06
互动环节设计
问题设置与讨论引导
通过本次课件,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梦回繁华》一文所表达的思想 和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课件目标
01
02
03
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梦回繁华》 一文的基本内容和背景, 掌握相关的文学和文化知 识。
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和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学 生对文学作品的感悟和思 考能力。
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感受《梦回繁华 》一文所表达的情感和思 想,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和民族自豪感。
02
背景知识
《梦回繁华》简介
作品名称:《梦回繁华》 作者:张择端
作品类型:北宋风俗画 创作年代:北宋时期
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
张择端生平
张择端是北宋时期的画家,字正道,东武(今山东诸城)人。早年游学汴京(今 河南开封),后习绘画,专攻界画。他的作品多表现城乡人民生活,尤擅长界画 。
创作背景
北宋时期,社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发展,都城汴京成为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城 市之一。《梦回繁华》是张择端在宋徽宗时期创作的一幅风俗画,通过对汴京繁 华景象的描绘,展现了北宋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人民生活。
作品通过音乐与画面的融合,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氛围和情感 ,让观众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
舞蹈元素的运用
作品通过舞蹈元素的运用,将画面中的情感和主题更加生动 地表现出来,让观众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作品所表达的意 义和价值。
2024年度《梦回繁华》PPT(完美版)
![2024年度《梦回繁华》PPT(完美版)](https://img.taocdn.com/s3/m/9eac5255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71f297e.png)
通过描绘不同人物的服饰,展现了古代服饰的多样性和华美,如宽 袍大袖、凤冠霞帔等,彰显了中国传统服饰的独特魅力。
书画艺术
作品中融入了传统的书画元素,如山水画、花鸟画以及书法作品等, 展示了中国书画艺术的博大精深。
2024/3/23
16
民族精神在梦回繁华中彰显
爱国主义精神
作品通过描绘历史人物和事件,弘扬了爱国主义精神,激发了观 众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情节紧凑
通过精心安排的故事情节,将观 众带入一个充满悬念和感情波澜
的世界。
2024/3/23
情感渲染
运用音乐、旁白等多种手段,增强 故事情节的感染力,触动观众情感 。
共鸣点设置
在故事中设置与观众生活经历相似 的情节,激发观众的共鸣和思考。
13
深入剖析作品所传达思想
主题思想解读
通过对作品主题的深入剖析,挖 掘其中蕴含的深刻思想和价值观
2024/3/23
弘扬民族精神
作品所蕴含的民族精神 对于当代社会具有重要 的启示意义,有助于激 发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 。
创新表达方式
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基础 上,积极探索新的艺术 表现形式和手法,使传 统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焕 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18
05
跨界合作:拓展艺术领域
2024/3/23
19
影视改编可能性探讨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3/23
26
2024/3/23
诗词歌赋中的繁华景象
01
古代诗词歌赋中大量描绘了盛世繁华的景象,如“长安一片月
,万户捣衣声”等名句。
小说戏曲中的城市生活
02
古代小说和戏曲作品通过描绘城市生活,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繁
《梦回繁华》优秀PPT课件
![《梦回繁华》优秀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b7b6893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fc.png)
学生们运用图表、动画、音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创作了形 式新颖、富有创意的PPT作品。
高质量的制作水平
学生们的作品制作精美,排版规范,色彩搭配和谐,体现 了较高的制作水平。
优秀作品点评与分享
深度挖掘主题内涵
优秀作品能够深入挖掘主题内涵,通过数据和案例的分析,提出 有见地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古代城市的繁华景象
通过历史资料和图片的展示,学生了 解到古代城市的繁华景象,如长安城 、洛阳城等。
《梦回繁华》的创作背景
介绍了作者毛宁的创作背景和动机,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
作品中的艺术手法
详细讲解了作品中的艺术手法,如构 图、色彩、线条等,提高学生的艺术 鉴赏能力。
学生自我评价报告
知识掌握情况
人物形象塑造与表现
形象生动
人物形象塑造栩栩如生,通过服 饰、动作、表情等细节描绘,展 现出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和身份
地位。
情感表达
通过人物之间的互动和表情变化, 表达出丰富的情感内涵,如喜悦、 悲伤、愤怒等,使观众产生共鸣。
象征手法
运用象征手法,将人物形象与特定 的文化符号相结合,传达出更深层 次的文化内涵和社会意义。
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梦回繁华》的学习,激发 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
自信心。
课件设计思路及特点
01
02
设计思路:以《梦回繁 华》作品为核心,围绕 教学目标和要求,通过 多媒体手段将作品内容 、历史背景、艺术特点 等知识点进行有机结合 ,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 体系。
02
作品内容与形式分析
画面构图及色彩运用
01
02
2024《梦回繁华》PPT课件
![2024《梦回繁华》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4d30285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fe.png)
时代背景及文化特色北宋时期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绘画艺术得到很大发展。
市民阶层兴起,对文化生活提出新的需求。
绘画风格多样,工笔画和写意画并行发展,以工笔画为主的《清明上河图》应运而生。
01张择端,北宋著名画家,擅长画楼观、屋宇、林木、人物。
02曾任职翰林图画院,后专攻界画宫室,尤嗜于舟车市桥郭径。
03创作《清明上河图》用了数年时间,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生动描绘了北宋都城的繁华景象。
作者生平与创作历程《梦回繁华》创作背景及意义《梦回繁华》以《清明上河图》为创作蓝本,通过描绘北宋都城汴京在清明时节的繁华景象,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生活状态。
作品采用长卷形式,构图疏密有致,注重情节和细节的刻画,是中国古代绘画史上的杰作之一。
《梦回繁华》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还是研究北宋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资料,对于了解当时社会的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03按照“梦境引入-繁华场景描绘-梦醒思考”的顺序展开。
清晰的时间线索重点描绘繁华场景,略写其他部分,突出主题。
详略得当的布局将现实与梦境融合,表达对繁华的怀念与思考。
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整体结构与写作特点01细腻的笔触运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人物、建筑、市井等,展现繁华盛景。
02多角度呈现通过视觉、听觉、嗅觉等多角度呈现繁华场景,使读者身临其境。
03动静结合将动态的人物活动与静态的场景描绘相结合,增强画面的生动感。
描绘繁华场景技巧分析描绘市民的日常生活与精神状态,展现当时社会的风貌。
市民形象通过商人的经营活动,反映当时商业的繁荣与发展。
商人形象描绘官员的仪仗与威严,体现当时社会的等级制度。
官员形象通过不同人物形象的塑造,展现当时社会的多元性与复杂性。
人物形象的意义人物形象塑造及其意义运用典雅的词汇和句式,使文章具有古典美的韵味。
典雅的语言风格丰富的修辞手法节奏与韵律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注重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美,使文章读起来朗朗上口。
第22课《梦回繁华》课件(共35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22课《梦回繁华》课件(共35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5ec897bb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25.png)
3.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进行说明的?请同学们分小组进行讨论。 (提示:先梳理课文内容,归纳总结说明顺序)
介绍《清明上 河图》产生的 社会背景。
介绍《清明上 河图》的基本 信息。
介绍《清明上河 图》的艺术特点 和社会价值。
具体分说(分)
(第5段)画卷的特色和价值
后段汴京市区的街道
逻辑顺序
逻辑顺序、
空间顺序
赏析语言特色
10.本文的语言既平实准确又典雅生动,对此你有什么理解?
本文的语言既平实准确又典雅优美,特别是在说明画面内容的 部分,大量使用四字短语,如“疏林薄雾,农舍田畴,春寒料 峭”“摩肩接踵,络绎不绝”,将画面的整体和细节描摹得准确而 细致。这样典雅而富有文化意蕴的语言,与文章说明对象的特点非 常契合。
举例子
画面细节的刻画也十分真实,如桥梁的结构,车马的样式,人 物的衣冠服饰,各行各业人员的活动,皆细致入微。 具体说明了《清明上河图》细节刻画真实的特点。
9.本文使用的最突出的说明方法是什么?有什么样的作用?
摹状貌。作者着力描摹画面的整体和细节,化静为动。将画面 转化为一个个生活场景。大量使用这一说明方法,是因为《清明上 河图》作为一幅以真实、细腻著称的风俗画,想要将其画面内容说 明清楚,就必须进行细致的描写,再现它所绘的社会生活。说明文 使用说明方法的“准确”,就其根本而言,在于使用最适合的方法 说明某一说明对象。
漕运:旧时指国家利用水道调运粮食。 舶胪相接:船只首尾衔接。舶,船尾。胪,船头。 脚店:供人临时歇脚的小客店。 沉檀:沉香木和檀香。二者均为香木。 摩肩接踵:肩挨肩,脚碰脚。形容人很多、很拥挤。踵,脚后跟。 络绎不绝:(人、车等)往来不断,前后相接。 手卷:裱成横幅的书画长卷,只供案头观赏,能卷舒,不能悬挂。 遒劲:雄健有力。
《梦回繁华》优秀课件
![《梦回繁华》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49cd27f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2f.png)
2023《梦回繁华》优秀课件CATALOGUE 目录•引言•《梦回繁华》的创作背景•《梦回繁华》的艺术特色•《梦回繁华》的历史价值•《梦回繁华》的鉴赏方法•《梦回繁华》的创作体验与启示01引言《梦回繁华》是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的课文,描述了北宋时期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所描绘的繁华景象。
课文通过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细节描写,展现了这幅世界名画的价值和魅力。
主题概述《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代表作,被誉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作品以长卷形式,生动地展现了北宋都城汴京在清明时节的繁荣景象,以及当时的社会与人民生活风貌。
背景介绍1课程目标23让学生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历史背景、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通过对课文的解读和细节描写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等方式,自主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提高合作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02《梦回繁华》的创作背景作者介绍姓名:毛宁职业:作家、历史学家代表作品:《梦回繁华》、《穿越时光的隧道》等背景:毛宁是当代著名作家、历史学家,他的作品以细腻的笔触、深入的历史洞察力以及丰富的人文情感而广受读者喜爱。
时代背景北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灿烂的时期,其都市的繁华、商业的繁荣以及文化的兴盛都给毛宁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个人经历毛宁在年轻时曾深入研究北宋时期的历史,他对于那个时代的繁荣与进步有着极高的兴趣,这也成为了他创作《梦回繁华》的灵感来源。
社会环境在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对于传统文化以及历史遗产的关注与日俱增,这也为毛宁的创作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准备阶段01毛宁在开始创作之前进行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他不仅深入研究历史资料,还亲自走访历史遗址,通过实地考察来增强作品的真实感。
写作阶段02毛宁在创作过程中采用了细腻的笔触,将历史人物、事件以及社会风貌生动地展现出来,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
修改阶段03在完成初稿后,毛宁进行了多次修改和润色,使作品更加精炼和完善。
第22课《梦回繁华》课件(共22张PPT)++2023-2024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22课《梦回繁华》课件(共22张PPT)++2023-2024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1a4359e2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2a.png)
“我们会发觉那隐藏于繁华背后的心情”。
张择端生活的时代背景: 政治上:宋徽宗继位之初,重用蔡京,蔡京得势后,开始了自己的专权之路:①培植党 羽,把控朝政;②收拢国家人事选拔、财政管理大权;③停止用科举取士的方法。 经济上:【重税】除去农业上的苛捐杂税外,宋徽宗听取了蔡京竭天下财富用于享乐的 建议。商业和农业上的重税,加深了民众对蔡京和宋徽宗的不满。 外交上:宋徽宗在位期间,是北宋由盛转衰的关键时期,当时发生了两件大事:联金灭 辽和靖康之变,宋朝还需要额外支付金国一大笔费用。 思想上:宋朝的君王们推崇“重文轻武”思想。
4.汴河上有一座规模宏敞的拱桥,其桥无柱,以巨木虚架而成,结构精美, 宛如飞虹。
打比方。把拱桥比作彩虹,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拱桥的结构特点和外形精美 的特点。
说明方法
5.《东京梦华录》中所记述的街巷、酒楼、饮食果子,以及“天晓诸人 入市”“诸色杂卖”等,都能在这画面中找到生动的图释。画中的“孙 阳店”、“脚店”等,与《东京梦华录》中所记的“曹婆婆肉饼”“正 店七十二户……其余皆谓之脚店”等,无有不符。
挖掘“繁华”背后的深意
③乍一看,这座桥容易给人以“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的宏大精美感觉,很容易使 人联想到北宋京都的繁华。 但是夹在“规模宏敞”“结构精美”“宛如飞虹”这些表达宏大绚丽意义词语之间的却是 “其桥无柱,以巨木虚架而成”,想想就让人不寒而栗,随时都有垮塌的危险,暗示北宋 巨大的危机。
第22课《梦回繁华》课件(共20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22课《梦回繁华》课件(共20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29f2bbe3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1e.png)
5 总结艺术特点和历史价值
感受繁华,学习说明方法
1.《清明上河图》在作者眼中的突出印象是什么?文中哪些 句子可以具体印证这一突出印象?
1.作品描绘了都城汴京从城郊、汴河到城内街市的繁华景象。(第3段)
2.画面中段是汴河两岸的繁华情景。……巨大的漕船,舳舻相接,忙 碌的船工从停泊在河边的粮船上卸下沉重的粮包,纤夫们拖着船逆水 行驶,一片繁忙景象。(第4段)
络绎不绝( yì ) 长途跋涉( bá )
字词积累
( 舳舻相接)船只首尾衔接。舳,船尾。舻,船头。 (车水马龙 )车像流水马像游龙,形容车马或车辆很多,来往不绝。 ( 摩肩接踵)肩挨肩,脚碰脚。形容人很多,很拥挤。踵,脚后跟。 ( 络绎不绝) (人、车等)往来不断,前后相接。 ( 遒劲 )雄健有力。 ( 擅长 )在某方面有特长。
教师寄语
文化遗产浓缩了历史文化的精华,是一个时代、一 个民族文化的象征,是曾经繁华的组成部分,记载着先 人的智慧、情感和创造力,是最具说服力的历史文化见 证和化石,值得我们去继承和传播,让他们在时间的长 河里永远焕发新生。
不同点: 课文语段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将图画比作乐章,将视
觉转化为听觉,突出画面场景繁华而又紧张的特点,增添了文 章的音乐美、动感美。
感受繁华,学习说明方法
3.除此之外,作者还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来介绍《清明上河 图》呢?
画面细节的刻画也十分真实,如桥梁的结构,车马的样 式,人物的衣冠服饰,各行各业人员的活动,皆细致入微。
在北京故宫博物院里珍藏着一件享誉古今中外 的传世杰作。在问世以来,它被无数收藏家和鉴赏 家把玩、欣赏。它是后世帝王权贵巧取豪夺的“猎 物”,曾五次进入宫廷、四次被盗出宫,它辗转飘 零,几经战火,历尽劫难……演绎出了许多传奇故 事,它是我国绘画史上的无价之宝。
第22课《梦回繁华》课件(共26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22课《梦回繁华》课件(共26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e3260ba1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0c72f6e.png)
清明上河图全景
小组汇报
1.说明对象 2.写作思路
பைடு நூலகம்
清明上河图
梦回繁华
社会背景
作者及其 创作动机
总体概括 介绍画作
具体描绘 画面内容
画作的艺术 特点和社会
价值
“作品描绘了京城汴梁从城郊、 汴河到城内街市的繁华景象。”
画作内容
“整个长卷犹如一部乐章,由 慢板、柔板,逐渐进入快板、紧 板,转而进入尾声,留下无尽的 回味。”
二、作品介绍
《梦回繁华》是一篇介绍我国宋代著名画家 张择端创作的画作《清明上河图》的说明文。 《清明上河图》这幅画作既描绘了北宋时期 京城汴梁繁华而热闹的市井景象,又描绘了 汴梁近郊清明时节优美的自然风光。画中有 人物500多个,牲畜60多匹,船只20多艘, 房屋楼宇30多栋,车20余辆,轿8顶,树木 170多棵。
这句话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用具体的 数据,科学、准确地说明了《清明上河图》
的大小、长短,给人留下深刻地整体印象。
整个长卷犹如一部乐章,由慢板、柔板,逐 渐进入快板、紧板,转而进入尾声,留下无尽的 回味。
这句话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长卷”
比作“乐章”,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清明上河
图》内容的优美丰富。
作业
阅读《<清明上河图>的故事》 《解读<清明上河图>》《谜一样 的<清明上河图>》,进一步了解 这幅名画。
价值
汴京近郊 风光
(开卷处)
汴河两岸的 繁华情景
(画面中段)
汴梁市区的 街道
(画面后段)
说明顺序
➢说明《清明上河图》这幅画作的 主体内容,主要采用的空间顺序。 ➢三四段的关系:概括到具体。 ➢全文:逻辑顺序。
《梦回繁华》课件(25页)
![《梦回繁华》课件(25页)](https://img.taocdn.com/s3/m/e87edb44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20.png)
筛梳选理归文纳章信脉息络, 理。清脉络
〔2〕段 说明内容: 介绍《清明上河图》的作者生平和
创作原因〔动机〕
关键词 张择端 造假象, 掩盖内忧外患 回首故土 梦
回繁华的写照 特别意义
筛选归纳信息, 理清脉络
〔3〕段 说明内容: 介绍《清明上河图》整体外观
关键词 绢本 设色 纵 横 描述汴梁景象 整个长卷如乐
• 汴河〔12个四字短语〕逼真的描摹 生动之美
• 繁华情景 舳舻相接 结构精美 犹如飞虹 车水马 龙
• 热闹非凡 呼唤叫喊 握篙盘索 呼应相接
• 挥臂助阵 过往行人 无暇繁一华顾的展现 精练之美 • 城内街市〔18个四字短语〕
• 高大雄伟 街道纵横 房屋林立 各行各业 无所 不备
• 罗锦布匹 沉檀香料 香烛纸马 医药门诊 大车 修理
写法赏析 音乐的快慢形容画卷的疏
密, 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
法, 让我们对画卷有了形
阅读感受 象的感受。
三句话就让我们对画卷有了一个
整体的把握,令人叹服!
用词语品读法反复读第四段 美读第〔4〕段中的四字短语, 品味四 字短语的典雅、生动、精练之美。
• 城郊〔5个四字短语〕文言的味道 典雅之美
• 疏林薄雾 农舍田畴 春寒料峭 踏青扫墓 长途 跋涉
谢谢
本书选取中外绘画名作80 幅, 由国内著名美术评论家 加以讲解、评析。所选画作 包括各个民族、各个时代、 各个流派的传世经典。出色 纷呈, 风格卓异。配以深入 浅出的鉴赏文字和丰厚翔实 的背景资料, 娓娓道来, 引领 你体验艺术之流的微妙律动 。
目录 ······ 说话的袍子 胸有成竹郑板桥 春云浮空, 流水行地 高贵的单纯, 静穆的伟大 德国-丢勒-四使徒 艺术故宫 油画的跨越 20世纪外国绘画 马蒂斯和野兽派 西方现代绘画欣赏 独具风格的中国油画 东方艺术――隋唐美术 关于主题性绘画的对话 消费社会清澈回音〔张晓凌〕 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结晶―国画 “自娱〞与“遣怀〞――闺阁画 家与妓女画家
第22课《梦回繁华》课件(共16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22课《梦回繁华》课件(共16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a7e79524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85.png)
本文主要想说明《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开头和结尾都提到了《清 明上河图》所处的历史背景,作者希望引起读者的注意,让读者能够正确、全 面地评价《清明上河图》,了解北宋汴梁的社会风俗习惯和人民生活面貌,而 整个北宋汴梁空前繁荣,作者用“梦回繁华”恰好表达了作者的写作意图。且 文中说到“南渡的北宋遗民怀念故土,在他们眼中,这幅图卷必有其特殊的意 义,正是他们回首故土、梦回繁华的写照。”所以“梦回繁华”更能引人深思。
担的人们,却无暇一顾。
——《梦回繁华》第4段节选
2.请从文中找出所使用的其它说明方法,想想作者选用这种方法的原因。并在班 内交流展示。
3.这幅画有如此多的人物、场景,没有办法一一展开描写,作者是如何处理这一 难题的呢?请大家试着读一读第4段,从朗诵的感受上体会语言有何特殊之处。
选段1:长卷为淡墨设色绢本,高20.8厘米,横528.7厘米,绘人物五百余 (一说八百余,恐怕还得仔细盘点),牲畜近百,树木近二百,洵为中外绘 画史上煌煌巨制……
列数字——科学、准确 注重对《清明上河图》的科普式介绍,清晰、明确。
选段2:赶集的乡人驱赶着往城内送炭的毛驴大队。……而那些赶脚、推车、挑 担的人们,却无暇一顾。
——《梦回繁华》第4段节选
摹状貌——化静为动 多运用细致的描写,再现图画所绘生活场景,侧重展现《清明上河图》 作为一幅名画的艺术性。
第4段的语言特点:
第5段
“画中丰富的内容,有着文字无法取代的历史价值,在艺 术表现的同时,也是为12世纪中国城市生活状况留下的重 要形象资料。”
总结《清明上河图》的艺术特点 和社会价值。
说明顺序
第1段:交代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引出本文说明对象 《清明上河图》。
背 景
第2段:介绍《清明上河图》作者张择端。
22《梦回繁华》课件(共28张PPT)
![22《梦回繁华》课件(共28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d437d475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856d565.png)
我是清明上河图 亦是时代的见证者 柳陌花街巧笑声 茶坊酒肆丝竹乐 繁华市井中 亦可窥见我的羸弱 罗绮飘香 也掩盖不了积贫积弱的王朝 金翠耀目的背后 盛世亦是假象 一图入梦来 繁华若云烟
故友:清明上河图
始了自己的专权之路:①培植党羽,把控朝政;②收拢国家 人事选拔、财政管理大权;③停止用科举取士的方法。 2、经济上:宋徽宗听取了蔡京竭天下财富用于享乐的建议, 商业和农业上的重税,加深了民众对宋徽宗的不满。 3、外交上:宋徽宗在位期间,是北宋由盛转衰的关键时期。 当时发生了两件大事:联金灭辽和靖康之变,宋朝还需额外 交付金国一大笔费用。 4、思想上:宋朝的君王推崇“重文轻武”思想。
开卷汴京近郊的风光
画卷的具体内容: 中断汴河两岸的繁华情景
后段汴京市区的街道 空间顺序
说明顺序:逻辑顺序、空间顺序
助手二号
《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最突出的特点?
(提示:围绕“繁”字总结)(提示:围绕“繁”
字总结)(提示:围绕“繁”字总结)
繁华
繁华的含义:繁多、繁荣、繁茂、繁 盛、繁杂、繁忙······
杂(漕运拱桥)
飞虹、规模宏敞、结构精美、 车水马龙、热闹非凡、 从汴京近郊到汴河两岸 再到市区的街道的繁华景象
繁 工作
忙(无暇一顾)
呼唤叫喊 握篙盘索 呼应相接 挥臂助阵 无暇一顾
商业
繁
盛(店铺种类)
茶坊酒肆、脚店肉铺 沉檀香料、香烛纸马 医药门诊、大车修理 看相算命、修容整面
语言特色:节奏感强,古朴典雅
如此纷繁复杂的内容,画家却能恰到好处的把他们放在 同一幅画卷中,而作者又是如何用文字再现的呢?作者 是如何化繁为简的呢?
1、说明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2、说明方法:列数字、打比方、摹状貌、引资料
《22. 梦回繁华》 课件(共32张PPT)-2024-2025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统编版)
![《22. 梦回繁华》 课件(共32张PPT)-2024-2025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统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63db55ab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c1.png)
细致入微:连很细小的问题都考虑到了。
整体感知
通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介绍《清明上河图》这 一国宝级画作,描摹北宋时 期繁华的市井风情。
课文解析
读课文,找一找文章从哪些方面介绍 了《清明上河图》。
创作背景和 基本信息
描绘的 主要内容
价值
课文解析
《清明上河图》描绘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用 文中的一句话概括)
北宋都城汴京从城郊、汴河到城内街市的繁华景象。
课文解析
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介绍《清明上河图》的?为什么
这样写?
作者按空间顺序进行介绍的。
开卷处汴京 近郊的风光
中段是汴河两 岸的繁华情景
后段描写汴京 市区的街道
好处:1.可以清晰地展现画面,使读者思路清晰; 2.能恰当地把《清明上河图》的雄伟、美丽及其能
• 接着按照由远到近的空间顺序详细说明了画作的主要内容; 画面中段是汴河两岸的繁华景象,作者运用举例子、打比方 、摹状貌等说明方法,具体生动地展现了这部分的内容。
• 最后阐述了《清明上河图》的价值,包括艺术价值和史学价 值。
板书设计
对象 《清明上河图》
梦 回
特征
繁而不乱 长而不冗
条理清晰
繁 华
语言
• 了解北宋时期的社会风貌和城市生活,增进对 历史文化的理解。(素养)
作者简介
毛宁于 1975 年 12 月出生在浙江舟山 。2003 年 6 月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美术学专业 。他是浙江 财经大学艺术系副教授,主讲中外美术史、美术鉴赏 等课程 。
其研究方向为艺术史及艺术理论领域,代表论著 有《龙门石窟天王力士造像 —— 兼论中国佛教艺术 的本土化与世俗化》《梦回繁华》等 。
《梦回繁华》课件(2024)
![《梦回繁华》课件(2024)](https://img.taocdn.com/s3/m/47bcd904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42a9d7c.png)
。
文化背景
北宋时期文化艺术也取得了巨大 成就,绘画、书法、文学等领域 都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和人 才,为《梦回繁华》的创作提供
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个人经历
作者毛宁生活在北宋时期的都城 汴京(今河南开封),亲身经历 了当时的繁华景象,对城市的繁 荣和文化艺术的成就有着深刻的
北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最繁荣的时期之一,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
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城市经济尤为突出。
02
文化艺术
北宋时期的文化艺术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出现了许多优秀的文学家、
书法家、画家等,他们的作品至今仍然具有很 Nhomakorabea的艺术价值。
2024/1/29
03
社会生活
北宋时期的社会生活丰富多彩,市民文化兴起,娱乐活动多样化,如戏
2024/1/29
17
对后世艺术创作影响
2024/1/29
绘画技法的传承与发展
《梦回繁华》所展现的精细入微的绘画技法对于后世的绘画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 画家从中汲取营养,不断推动绘画技法的创新与发展。
艺术风格的借鉴与融合
画家们在创作过程中常常借鉴《梦回繁华》的艺术风格,将其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从而 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艺术风格。
于那个时代。
25
思考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从《梦回繁华》中学习如何运用生动 的语言来描绘场景和人物,提高自己 的写作水平。
将《梦回繁华》中的思想感情融入到 自己的生活中,学会感恩和珍惜,以 更加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
通过了解古代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 活状态,思考现代社会的发展与变迁 ,以及我们应该如何珍惜当下、展望 未来。
第22课《梦回繁华》 课件(共42张PPT)
![第22课《梦回繁华》 课件(共42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6a8bdc7d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4bbdb71.png)
不设防的国都。而那些禁军却安卧在递铺门口或忙碌于运送军酒。 画家以现实主义的精神和悲天悯人的意识揭示出当时隐藏着的一
些社会矛盾,折射出对宋都城防缺失、消防殆尽、军心涣散、文武相 争等弊病的担忧。而这个时期北方的少数民族劲敌正在秣马厉兵,伺 机攻克这座不设防的都城,北宋灭亡,已在旦夕之间。
第3段:“作品描绘了都城汴京从城郊、汴河到城内街市的 繁华景象。” 画面内容的“繁华”(丰富)
第5段: “画中丰富的内容,有着文字无法取代的历史价值, 在艺术表现的同时,也是为12世纪中国城市生活 状况,留下了重要的形象资料。” 艺术手法的“繁华”(高超)
研读课文
品味“梦回”
第2段:“据后代文人考订,《清明上河图》可能作于政 和至宣和年间,那正是北宋统治者在覆灭之前大 造盛世假象,以此掩盖内忧外患的时期。”
知识链接
开卷
知识链接
中段
知识链接
后段
研读课文
后段
写作背景
• 《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传世 名作。作品主要描写北宋都城东京市民的生 活状况和汴河上店铺林立、市民熙来攘往的 热闹场面,描绘了运载东南粮米财货的漕船 通过汴河桥涵紧张繁忙的景象。这件现实主 义的杰作,是研究北宋东京城市经济及社会 生活的宝贵历史资料。
写作手法
画面细节的刻画也十分真实,如桥梁的 结构,车马的样式,人物的衣冠服饰,各 行各业人员的活动,皆细致入微。
举例子 真实具体地说《明清明上河图》 细节刻画真实的特点。
写作手法
赶集的乡人驱赶着往城内送炭的毛驴驮队。在进 入大道的岔道上,是众多仆从簇拥的轿乘队伍,从插 满柳枝的轿顶可知是踏青扫墓归来的权贵。近处小路 上骑驴而行的则是长途跋涉的行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壹 检查字词预习
(1)重点字词:给红色字注音
坊 fāng 驮 tuó
檀 tán
冗 rǒng
翰林 hàn
题跋 bá 田畴 chóu 遒劲 qiú jìng 舳舻 zhú lú 汴河 biàn
(2)肩碰着肩,脚碰着脚。形容人多拥挤。( 摩肩接踵 )
(3)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 络绎不绝 ) (4)连很细小的问题都考虑到了。( 细致入微 )
3.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 (1)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绢本,设
色,纵25.5厘米,横525厘米。( 列数字 ) (2)整个长卷犹如一部乐章,由慢板、柔板,
说 特点。
明
语
“蔬林薄雾,农舍田畴,春寒料峭,赶集的乡人驱赶着往城
言 内送炭的毛驴驮队。”
“这类店铺经营着罗锦布匹、沉檀香料、香烛纸马。另有
医药门诊、大车修理、看相算命、修面整容,应有尽有。”
“街上行人摩肩接踵,络绎不绝,士农工商,男女老少,各
行各业,无所不备。”
“汴河上有一座规模宏敞的拱桥,其桥无柱,以巨木虚架而
毛宁
【教学目标】
1.积累重要词句,理解文章重要词句的含义。
2.梳理出文章介绍的《清明上河图》的知识,体会 文艺性说明文的知识性特点。同时通过《清明上河 图》的内容,感受北宋时期繁华的市井风情,理解 作品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
3.学习文章抓住事物特征,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条 理分明地介绍画作的说明文写作方法。
成,结构精美,宛如飞虹”
3.本文内容在详略安排上也非常明确,详写《清明上河,图》即的内容 第 段4 。仔细品读本段,说说你的探究结果。
一
这段采用空间顺序,按中国画特有的手卷展开顺序, 从开卷处介绍到画面中段,再介绍到画面后段。
二
本段对画面内容的介绍采取细致描绘的写法
三
本段大量运用四字短语,语言典雅而富有韵味,体
繁华梦断两桥空,唯有悠悠汴水东。 运用对比手法,写出了汴 谁识当年图画日,万家帘幕翠烟中。 京昔盛今衰的景象,提醒
人们要吸取历史教训,通 画桥虹卧浚仪渠,两岸风烟天下无。 过上下努力,可以使珠玑 满眼而今皆瓦砾,人犹时复得玑珠。 复得,繁华之梦成真。
——金代张世积为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所题的跋
梦回繁华
2.小组探究:作者是怎样介绍《清明上河图》的?从说明顺序、说明方法、
说明语言等方面发现作者介绍的方法。
序说 明 顺
从全文来看:逻辑顺序(引出画作——介绍 作者——介绍画作)
从局部来看:空间顺序(第4段:画面开卷 处——画面中段——画面后段)
1、列数字:这句(段)话使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
体准确说明了…… 2、引用:本句(段)运用了引用的说明方法,引用
随堂测试
1.给下列词语中红色的字注音。 汴梁(biàn) 题跋( bá ) 擅长( shàn ) 跋涉( bá ) 竹篙( gāo ) 冗长( rǒng) 田畴( chóu) 岔( chà)道 遒( qiú )劲 城郭( guō ) 2.根据意思写出对应的成语。
(1)形容初春的寒冷。( 春寒料峭 )
现了文艺性说明文的文艺性特点,
肆 我品到的《清明上河图》
1.感受“繁华”之貌 请细细品读,你从哪些地方读到了“繁华”之貌?
2. 体会“梦回”之情 请细细品读,你能体会到怎样的“梦回”之情? (1)北宋遗民的“梦回”之情。 (2)今人的“梦回”之情。
课堂小结
这幅描绘北宋市井生活的风俗画长卷,是研究北宋社会 历史的一个窗口,围绕这一国宝级画作,还有许多未解之 谜,作者身世,创作意图,版本真伪,图上内容等,还存 有许多争议许多疑团,这幅画的背后,还有许多动人的故 事,课后阅读《〈清明上河图)的故事》、《东京梦华录》 ,深入走进这幅名画,走进我国传统文化艺术。
法说
了……,有力地说明了……,使读者信服。
明
3、打比方:这句(段)话使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把……比作……,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说明对象)
方
的……特点。
4、摹状貌:这句(段)话运用了摹状貌的说明方法,直
观形象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
注重遣词造句,大量运用四字短语,语言典雅而富有韵味,
与画作的传统艺术特色相呼应,体现了文艺性说明文的文艺性
逐渐进入快板、紧板,转而进入尾声,留下无尽 的回味。( 打比方 )
摩肩接踵 zhǒng
络绎不绝 yì
(2)重要词语 春寒料峭 :料峭:微寒。 形容初春的寒冷。
摩肩接踵 :肩碰着肩,脚碰着脚。形容人多拥挤。
舳舻相接:舳:船尾;舻:船头。形容船与船相接,数量多。 题跋 :写在,总称题跋。
贰 我知道的《清明上河图》
通过查阅资料, 你了解到关于《清 明上河图》的哪些 知识?
是通过什么渠 道查阅到的?
叁
我读到的《清明上河图》
1.读完课文,你从文中知道了《清明上河图》的哪些 知识?
获得这些知识 的方法: (1)抓取关键词句。 (2)概括提炼法。
第1段:《清明上河图》创作的时代背景; 第2段:《清明上河图》的作者及其创作动机; 第3段:《清明上河图》的概况; 第4段:《清明上河图》的具体内容; 第5段: 《清明上河图》的艺术特色和历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