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性转子动平衡实验实验报告
刚性转子动平衡实验
本实验装置在做动平衡实验时,为了方便起见一般是用永久磁铁配重,作加重平衡实验,根据左、右不平衡量显示值(显示值为去重值),加重时根据左、右相位角显示位置,在对应其相位180度的位置,添置相应数量的永久磁铁,使不平衡的转子达到动态平衡的目的。在自动检测状态时,先在主面板按"停止测试"键,待自动检测进度条停止后,关停动平衡实验台转子,根据实验转子所标刻度,按左、右不平衡量显示值,添加平衡块,其质量可等于或略小于面板显示的不平衡量,然后,启动实验装置,待转速稳定后,再按"自动测试",进行第二次动平衡检测,如此反复多次,系统提供的转子一般可以将左、右不平衡量控制中0.1克以内。在主界面中的"允许偏心量"栏中输入实验要求偏心量(一般要求大于0.05克)。当"转子平衡状态"指示灯由灰色变蓝色时,说明转子已经达到了所要求的平衡状态。
计算机通过采集器采集此三路信号,由虚拟仪器进行前置处理,跟踪滤波,幅度调整,相关处理,FFT变换,校正面之间的分离解算,最小二乘加权处理等。最终算出左右两面的不平衡量(克),校正角(度),以及实测转速(转/分)。
与此同时,给出实验过程的数据处理方法,FFT方法的处理过程,曲线的变化过程。
DPH-I型智能动平衡机结构如图2所示。测试系统由计算机、数据采集器、高灵敏度有源压电力传感器和光电相位传感器等组成。当被测转子在部件上被拖动旋转后,由于转子的中心惯性主轴与其旋转轴线存在偏移而产生不平衡离心力,迫使支承做强迫震动,安装在左右两个硬支撑机架上的两个有源压电力传感器感受此力而发生机电换能,产生两路包含有不平衡信息的电信号输出到数据采集装置的两个信号输入端;与此同时,安装在转子上方的光电相位传感器产生与转子旋转同频同相的参考信号,通过数据采集器输入到计算机。
刚性转子的动平衡实验
2.5 刚性转子的动平衡实验2.5.1 实验目的由于制造误差、转子内部物质分布的不均匀性,刚性转子的转动轴线不一定位于中心惯性主轴上,因而在两端支撑的轴承上产生附加的动压力,为了消除附加的动压力,需要找到刚性转子上不平衡质量的大小、位置与方位,寻找刚性转子上不平衡质量的大小、位置与方位是动平衡实验的目的。
同时,了解动平衡试验机的组成、工作原理与转子不平衡质量的校正方法,通过参数化与可视化的方法,观察刚性转子动平衡虚拟实验的平衡效果。
2.5.2 实验原理刚性转子动平衡试验机如图2.8(a)所示,原理简图如图2.8(b)所示。
当刚性转子转动时,若刚性转子上存在不平衡质量,它将产生惯性力,其水平分量将在左、右两个支撑ZC 1、ZC 2上分别产生水平振动,只要拾取左、右两个支撑上的水平振动信号,经过一定的转换、变换与标定,就可以获得刚性转子左、右两个校正平面Ⅰ、Ⅱ上应增加或减少的质量的大小与相位。
由机械原理知道,刚性转子上任意不平衡质量m i 将产生惯性力P i ,P i =m i ω2r i ,m i 与左、右两个校正平面Ⅰ、Ⅱ上的m i Ⅰ、m i Ⅱ等效,m i Ⅰ=m i L Ⅱ/L Z ,m i Ⅱ=m i L Ⅰ/L Z ;P i 与左、右两个校正平面Ⅰ、Ⅱ上的P i Ⅰ、P i Ⅱ等效,P i Ⅰ=P i L Ⅱ/L Z =m i Ⅰω2r i Ⅰ,P i Ⅱ=P i L Ⅰ/L Z =m i Ⅱω2r i Ⅱ;P i 在左、右两个支撑ZC 1、ZC 2上的水平分量分别为P i1、P i2,P i1=P i cos θi L 2/L ,P i2=P i cos θi L 1/L 。
将所有的P i1、P i2作矢量相加,得左、右两个支撑ZC 1、ZC 2上总的惯性力的水平分量分别为∑P i1、∑P i2。
∑P i1、∑P i2在左、右支撑ZC 1、ZC 2上产生振动的振幅分别为x 1、x 2,在安装传感器的位置上产生振动的振幅分别为x C1、x C2,x C1、x C2对应的电压信号分别为V 1、V 2。
转子动平衡实验报告
148
0.29
五思考题
1 转子(试件)在什么情况下作静平衡?什么情况下作动平衡?
答:(1)静平衡:在转子一个校正面上进行校正平衡,校正后的剩余不平衡量,以保证转子在静态时是在许用不平衡量的规定范围内,为静平衡又称单面平衡。
(2)动平衡:在转子两个校正面上同时进行校正平衡,校正后的剩余不平衡,以保证转子动态时是在许用不平衡量的规定的范围内,为动平衡又称双面平衡。
二实验设备及工具
DPH-I型智能平衡机构,测试系统由计算机,数据采集器,高灵敏度有电力传感器和光电相位传感器等组成。
三 动平衡实验截图
动平衡测试系统
采集数据分析窗口
四实验记录及结果
次
数
左边
右边
角度
克数(g)
角度
克数(g)
1
6
1.12
2
0.99
2
148
0.48
193
0.33
3
247
0.4
214
0.38
六收获和体会
答:通过转子动平衡实验,我们更加了解到了怎样消除惯性力对机构的不利影响:噪音,震动等,对于不同的试件,我们通常根据试件的直径D与两校正面的距离b:
(1)D/b≥5时,试件只需满足静平衡,相反,就必须作动平衡。
(2)然而据使用要求,只要满足转子平衡后用途要求的前提下,能做静平衡的,就不要做动平衡,能做动平衡的,就不要作静平衡。因为静平衡比动平衡更容易,省工,省力,省时间,省费用。
转子动平衡实验报告
班级学号
11010431
姓名
王凯
实验日期
2013.4.16
同 组 人
指导教师
成绩
一实验目的
带传动-刚性转子动平衡实验报告
带传动-刚性转子动平衡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1. 学习带传动轴系的刚度分析和动平衡方法,了解带传动轴系的动力特性。
2. 学习刚性转子的动平衡方法,掌握动平衡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
3. 掌握利用矢量和相位检测法进行自行检验的方法。
实验仪器:
1. 带传动轴系、刚性转子动平衡实验装置
2. 震动传感器、信号放大器、矢量和相位检测仪
3. 电子数字秤
实验步骤:
1. 用电子数字秤校正刚性转子上的试重质量,并在刚性转子上安装试重。
2. 将带传动轴系和刚性转子安装到实验装置上,并连接震动传感器。
3. 启动实验装置,记录实验数据。
记录包括震动传感器探头的
输出电压值、带传动轴系中心轴的旋转速度、电源电压等数据。
4. 在不同转速下重复步骤3,直至所有转速的实验数据都被记录。
5. 利用所记录的数据进行数据处理,根据动平衡理论计算出刚性转子的偏心量、倾角和校正质量。
6. 利用矢量和相位检测法对刚性转子进行自行检验,确认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实验结果:
根据实验数据和动平衡理论计算得到,刚性转子的偏心量为
0.02mm,倾角为0.01°。
校正质量为0.03g。
利用矢量和相位检测法进行自行检验,结果表明实验结果的误差较小,证明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结论:
本次实验成功地利用带传动轴系和刚性转子动平衡实验装置进行了刚性转子的动平衡实验,并采用矢量和相位检测法进行了自行检验,得到了准确的实验结果。
实验过程中,需要仔细操作,准确记录数据,严格按照实验步骤操作,才能得到可靠的实验结果。
刚性转子动平衡实验实验报告
实验刚性转子动平衡实验任务书一、 实验目的:1. 掌握刚性转子动平衡的基本原理和步骤;2. 掌握虚拟基频检测仪和相关测试仪器的使用;3. 了解动静法的工程应用。
二、 实验内容采用两平面影响系数法对一多圆盘刚性转子进行动平衡三、 实验原理工作转速低于最低阶临界转速的转子称为刚性转子,反之称为柔性转子。
本实验采取一种刚性转子动平衡常用的方法—两平面影响系数法。
该方法可以不使用专用平衡机,只要求一般的振动测量,适合在转子工作现场进行平衡作业。
根据理论力学的动静法原理,一匀速旋转的长转子,其连续分布的离心惯性力系,可向质心C 简化为过质心的一个力R (大小和方向同力系的主向量∑=iSR )和一个力偶M (等于力系对质心C 的主矩()∑==cicmS m M )。
如果转子的质心在转轴上且转轴恰好是转子的惯性主轴,即转轴是转子的中心惯性主轴,则力R 和力偶矩M 的值均为零。
这种情况称转子是平衡的;反之,不满足上述条件的转子是不平衡的。
不平衡转子的轴与轴承之间产生交变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可引起轴承座和转轴本身的强烈振动,从而影响机器的工作性能和工作寿命。
刚性转子动平衡的目标是使离心惯性力系的主向量和主矩的值同时趋近于零。
为此,先在转子上任意选定两个截面I 、II (称校正平面),在离轴线一定距离r 1、r 2(称校正半径),与转子上某一参考标记成夹角θ1、θ2处,分别附加一块质量为m 1、m 2的重块(称校正质量)。
如能使两质量m 1和m 2的离心惯性力(其大小分别为m 1r 1ω2和m 2r 2ω2,ω为转动角速度)正好与原不平衡转子的离心惯性力系相平衡,那么就实现了刚性转子的动平衡。
两平面影响系数法的过程如下:(1)在额定的工作转速或任选的平衡转速下,检测原始不平衡引起的轴承或轴颈A 、B 在某方位的振动量11010V ψ∠=V 和22020V ψ∠=V ,其中V 10和V 20是振动位移(也可以是速度或加速度)的幅值,ψ1和ψ2是振动信号对于转子上参考标记有关的参考脉冲的相位角。
刚性转子动平衡实验报告
刚性转子动平衡实验报告刚性转子动平衡实验报告引言刚性转子动平衡是机械工程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它涉及到机械系统的稳定性、振动和噪音控制等问题。
本文将介绍一项关于刚性转子动平衡的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对刚性转子进行动平衡实验,探究转子的不平衡量对系统振动的影响,并寻找合适的平衡方法,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运行效果。
实验装置实验装置包括一台转子平衡机、传感器、数据采集系统等。
转子平衡机通过电机驱动转子旋转,传感器用于检测转子的振动信号,数据采集系统用于记录和分析实验数据。
实验步骤1. 将转子安装在转子平衡机上,并确保转子能够自由旋转。
2. 启动转子平衡机,使转子开始旋转。
3. 通过传感器采集转子的振动信号,并将数据传输至数据采集系统。
4. 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算出转子的不平衡量。
5. 根据不平衡量的大小和位置,选择合适的平衡方法进行调整。
6. 重复以上步骤,直至转子的振动达到要求的范围。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转子的振动数据,并计算出了转子的不平衡量。
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发现转子的不平衡量与振动幅值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关系。
当不平衡量较大时,转子的振动幅值也较大;而当不平衡量较小时,转子的振动幅值较小。
为了减小转子的振动幅值,我们采用了两种常见的平衡方法:静平衡和动平衡。
静平衡是通过在转子上加上适当的质量块,使得转子在静止状态下达到平衡。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静平衡对于较小的不平衡量效果较好,可以有效地降低转子的振动幅值。
然而,对于较大的不平衡量,静平衡的效果较差,需要采用其他平衡方法。
动平衡是在转子旋转的过程中,通过在转子上加上适当的质量块,使得转子在运行状态下达到平衡。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动平衡对于较大的不平衡量效果较好,可以显著地降低转子的振动幅值。
然而,对于较小的不平衡量,动平衡的效果较差,可能会引入额外的不平衡。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刚性转子动平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转动平衡
)()()(z ju z u u y z z +=一、 实验理论依据1、实验意义:机械传动中离不开转子的旋转运动, 转子旋转时,如果其质量中心偏离旋转中心就会产生振动。
机器主轴长期振动会造成磨损,机械加工中,振动会导致被加工工件的质量劣化,由振动而产生的噪声会造成环境污染。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致力于降低与消除转子的质量偏心,从而使转子达到动态平衡。
动平衡技术是指旋转机械在与其工作状态相同或相近的转速、安装条件、支承条件和负载情况下,对其进行振动测量或平衡校正的一种平衡方法。
实践证明,50%以上的机械振动可以归结为“不平衡”造成的。
所以,成功地消除或减小转子不平衡是降低机械振动的主要手段。
平衡不仅是技术上的要求,也是经济效益的需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计算机、新型传感器、智能仪器等新技术的应用,推动了转子动平衡技术的快速发展。
更高的平衡精度, 更便捷的平衡方法是人们追求的目标。
本实验正是通过对一阶临界转速的测量来观察振动带来的危害,并设法校正。
2、 实验目的:(1)巩固动平衡的理论知识,了解转子不平衡存在的原因及危害。
(2)掌握动转子动平衡的工作原理及平衡基本方法。
(3)理解一阶临界转速含义及实验方法。
3、实验原理:凡可在两个(任选)校正平面上进行校正,并且校正后在任意转速直至最高工作转速,它的不平衡量不会明显超过平衡允差(相对于轴线),其中转子运行条件近于最后支撑系统的条件,这样的转子可认为是刚性转子。
一个转子的不平衡分布函数是空间的和随机的,可以表示为式(1-1),这个分解可以用图1.2来表示(1-1))(0)(=+=+∑⎰∑⎰i i NyNy yz y W zdz z uW dz z u i 0)(0)(=+=+∑⎰∑⎰ii NzNx zzx W zdz z u W dz z u i图1 函数分解示意图对上图中两个平面力系分别建立平衡方程:(1-2)(1-3)式中Wx 和Wy 分别为x 向与y 向的校正量,i z z i 为校正量所在的轴向坐标,N 为校正量个数,下标i 为校正量序数,这两组方程都只有N=2时才有唯一解,所以为了平衡)(z u x 和)(z u y ,必须和只要有1x W 、2x W 、1y W 和 2y W 四个校正量就足够了,只要安排1x W 和1y W 在同一轴截面上,2x W 和2y W 也在同一轴截面上,它们就可以合并成两个校正量:(1-4)如果将式1.3中的二式都乘以j ,然后分别与式1.2中的两式相加,整理后即得(1-5)这就是刚性转子的动平衡方程,其中第一式称为力平衡方程,第二式称为力偶平衡方程,从这组方程的可容性可知,只有当N=2时才有唯一解。
刚性转子动平衡实验报告
刚性转子动平衡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通过刚性转子动平衡实验掌握刚体运动基本规律,理解动平衡原理及其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
实验仪器:
1. 刚性转子动平衡实验台
2. 电动机
3. 传感器及信号处理仪器
4. 电子天平
实验原理:
刚性转子动平衡实验是利用精密测量仪器,将刚体旋转中心偏移量计算出来,进而精确调整转子几何中心与旋转中心的距离,从而达到使动力系统维持平衡运动的目的。
其基本原理为:旋转质量与距离成反比,当转子几何中心与旋转中心重合时,质量和
距离最小,动平衡条件最好,反之,当转子几何中心与旋转中心不重合,质量和距离增大,动平衡条件则变差。
实验步骤:
1. 安装传感器,并将其校准,调整电路、使信号正常。
2. 通过电子天平将转子的质量测量出来,并记录下来。
3. 转动电机,测量转子旋转中心的偏移量,并记录下来。
4. 根据实验结果,计算出转子的旋转惯量,得到动平衡条件公式,并计算出转子几何中心与旋转中心的距离以及需要调整的质量。
5. 调整质量或减小距离,将转子几何中心与旋转中心重合。
6. 多次循环实验,直到转子动平衡状态稳定。
实验结果:
经过多次实验,我们最终得到了一份较为理想的实验结果,转子几何中心与旋转中心重合,转子的质量、惯量和偏移量均满足动平衡条件,系统运行平稳,无明显震动。
实验结论:
通过此次实验,我们深刻认识到刚性转子动平衡的重要性,同时也掌握了刚体运动基本规律,理解了动平衡原理及其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
在今后的工程实践中,我们将更加注重刚性转子动平衡的实际应用,力求做到最优化的效果。
机械原理实验三实验四指导及实验报告
刚性转子动平衡实验一、实验目的1、加深对刚性转子动平衡概念的理解;2、掌握刚性转子动平衡实验的原理及基本方法。
3、了解动平衡试验机的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
二、实验设备1、JPH-A型动平衡实验台;2、转子试件;3、平衡块;4、百分表0〜10mm三、实验原理由《机械原理》所述的回转体动平衡原理知:一个动不平衡的刚性回转体绕其回转轴线转动时,该构件上所有的不平衡质量m i所产生的离心惯力总可以转化为任选的两个垂直于回转轴线的平面内的两个当量不平衡质量m!和m2 (它们的质心位置分别为匚和「2 ,半径大小可根据数值m i、m2的不同而不同)所产生的离心力。
动平衡的任务就是在这两个任选的平面(称为平衡基面I、II)内的适当位置(*和r2)加上两个适当大小的平衡重m!和m2, 使它们产生的平衡力与当量不平衡重产生的不平衡力大小相等,而方向相反,即:半径r越大,则所需的平衡重m就越小。
此时,工F =0且工M =0,该回转体达到动平衡。
转子不平衡质量的分布有很大的随机性,而无法直接判断其大小和方位。
因此很难用公式来计算平衡重,但可用实验方法来解决。
“刚性转子动平衡实验”是利用实验用动平衡实验台测定需加于两个平衡基面上的平衡质量的大小和方位,并通过增减配重质量来进行校正,直到达到平衡。
四、实验方法和步骤1、将平衡试件装到摆架的滚轮上,把试件右端的联轴器盘与差速器轴端的联轴器盘,用弹性柱销柔性联成一体。
装上传动皮带。
2、用手转动试件和摇动蜗杆上的手柄,检查动平衡机各部分转动是否正常。
松开摆架最右端的两对锁紧螺母,调节摆架上面的安放在支承杆上的百分表,使之与摆架有一定的接触,并随时注意振幅大小。
3、开机前将试件右端圆盘上装上适当的待平衡质量(四块平衡块),接上电源启动电机,待摆架振动稳定后,调整好百分表的位置并记录下振幅大小yO (格),百分表的位置以后不要再变动,停机。
4、在补偿盘的槽内距轴心最远处加上一个适当的平衡质量(二块平衡块)。
刚性转子动平衡实验报告
刚性转子动平衡实验报告刚性转子动平衡实验报告引言:刚性转子动平衡是机械工程中的重要课题,它涉及到转子的稳定运行和振动控制。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和数据分析,探究刚性转子动平衡的原理和方法,为机械工程师提供实用的指导。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动平衡实验,研究刚性转子的振动特性,了解转子的动平衡原理和方法。
具体目标如下:1. 了解刚性转子的运动特性和振动原因;2. 学习动平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 掌握动平衡实验的操作流程和数据处理方法;4. 分析实验结果,评估转子的平衡质量。
二、实验装置和方法1. 实验装置:实验装置由转子、传感器、数据采集系统和计算机组成。
转子采用带有不平衡质量的刚性圆盘,传感器用于检测转子的振动信号,数据采集系统用于记录振动信号并传输给计算机进行分析。
2. 实验方法:a. 安装传感器:将传感器安装在转子上,确保传感器与转子的接触牢固,并能准确检测到转子的振动信号。
b. 数据采集:启动数据采集系统,记录转子在不同转速下的振动信号,并保存数据。
c. 数据处理:将采集到的振动信号导入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使用相应的软件进行频谱分析和谐波分析,得到转子的振动频率和不平衡质量。
d. 平衡调整:根据实验结果,对转子进行平衡调整。
可以采用增加或减少质量的方法,使转子的振动降到最小。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转子在不同转速下的振动信号,并进行了数据处理和分析。
根据分析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转子的振动频率与转速成正比,随着转速的增加,振动频率也会增加。
2. 转子的振动幅值与不平衡质量成正比,不平衡质量越大,振动幅值越大。
3. 通过平衡调整,可以有效降低转子的振动幅值,使转子达到较好的平衡状态。
四、实验结论与建议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刚性转子动平衡的原理和方法,并通过实际操作和数据分析,掌握了动平衡实验的操作流程和数据处理方法。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1. 刚性转子的动平衡是确保机械设备正常运行的重要环节,对转子进行动平衡调整可以有效降低振动幅值,提高设备的稳定性和寿命。
刚性转子现场动平衡理论分析及实验研究共3篇
刚性转子现场动平衡理论分析及实验研究共3篇刚性转子现场动平衡理论分析及实验研究1刚性转子现场动平衡理论分析及实验研究摘要:本文研究了刚性转子的现场动平衡问题,通过理论计算和实验测试,得出了刚性转子的动平衡误差和逆时针旋转角速度的相关性,并且对影响动平衡误差的因素进行了分析。
研究表明,在转子控制精度要求较高的情况下,现场动平衡是可以通过逆时针旋转角速度的调节来实现的。
关键词:刚性转子、现场动平衡、逆时针旋转角速度、动平衡误差一、引言在工业生产中,许多机械设备都需要使用到旋转机件,如机床、压缩机、风机等。
然而,旋转机件在运转过程中往往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松动、变形、腐蚀等,这些因素会导致机件的动态平衡失衡,产生较大的振动和噪音,影响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转,甚至会引起设备的严重故障。
因此,动平衡技术的应用就显得非常重要。
动平衡技术是一种通过调整测量到的不平衡量来使旋转机件处于动态平衡状态的技术,它可以有效地降低机器振动和噪音,提高机器的运转稳定性和寿命。
本文针对刚性转子进行现场动平衡理论分析及实验研究,并探讨影响动平衡误差的因素,以期为实际生产提供参考。
二、理论分析1、刚性转子的动平衡误差在刚性转子动平衡过程中,所谓的不平衡量指的是失衡部件引起的质心偏离转子轴线所造成的不平衡力矩。
假设转子为刚性转子,其质量分布均匀,不考虑非刚性因素的影响时,动平衡误差与不平衡量间的关系可以用如下公式表示:$$\Delta m=\frac{e}{\omega ^{2}r}$$其中,$\Delta m$表示动平衡误差;$e$表示转子上不平衡量的投影长度;$\omega$表示逆时针旋转角速度;$r$表示转子半径。
从上述公式可以看出,动平衡误差与逆时针旋转角速度的平方成反比,与转子半径成正比。
因此,在进行动平衡时,应该重点调整逆时针旋转角速度,同时需要考虑转子半径对动平衡误差的影响。
2、逆时针旋转角速度的调节逆时针旋转角速度的调节是现场动平衡的关键,其目的在于通过调整逆时针旋转角速度的大小,使得动平衡误差达到最小值。
刚性转子的动平衡机试验
实验四刚性转子动平衡一、概述由于转子结构不对称、材质不均匀或制造和安装不准确等或原因,有可能会造成转子的质心偏离回转轴线。
当其转动时,会产生离心惯性力。
惯性力将在构件运动副中引起附加动压力,使机械效率、工作精度和可靠性下降,加速零件的损坏。
当惯性力的大小和方向呈周期性变化时,机械将产生振动和噪音。
因此,在高速、重载、精密机械中,为了消除或减少惯性力的不良影响,必须对转子进行平衡。
转子平衡问题可分为静平衡和动平衡两类。
对于轴向尺寸b与径向尺寸D的比值b/D≤ 0.2,即轴向尺寸相对很小的回转构件(例如:砂轮、叶轮、飞轮等),常常可以认为不平衡质量近似的分布在同一回转平面内。
因此只要在这个一回转面内加上或减去一定的质量,便可使转子达到静平衡。
当转子的b/D≥1(如电机转子、机床主轴等),或工作转速超过1000转/分时,应考虑作动平衡实验。
这时可以认为转子的不平衡质量分布在垂直于轴线的互相平行的若干个回转平面内,当转子转动时,不平衡质量引起的离心力构成一空间力系。
当这些平面上的离心力分解到任选的2个平衡基准面上后,便可以在这2个平衡基准面上求出其不平衡的质径积大小和相位。
平衡时,只要在这2个平衡基准面上分别加上或减去一定的质量,便可使转子达到所要求的动平衡。
二、实验目的1.了解转子不平衡的危害。
2.巩固转子动平衡的理论知识。
3.掌握动平衡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及进行转子动平衡的方法。
三、实验设备(1) DS-30型闪光式软支承动平衡机;(2) DPH-1型教学型硬支承动平衡机(3)YYQ-50型硬支承平衡机四、平衡机结构、工作原理及操作方法按照平衡转速的角频率ω与支承架——转子系统的共振角频率ω0的关系,平衡机通常分为软支承和硬支承两类:软支承平衡机:平衡转速高于参振系统共振频率的平衡机,一般取ω>2ω0。
硬支承平衡机:平衡转速远低于参振系统共振频率的平衡机,一般取ω<0.3ω0。
1.DS-30型闪光式动平衡机DS -30型闪光式动平衡机为软支承动平衡机即转子的平衡转速(角速度)一般是转子及其支承系统固有频率的2倍以上。
刚性转子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掌握刚性转子动平衡设计的原理和方法;2. 掌握在动平衡机上对刚性转子进行动平衡的原理和方法;3. 了解动平衡机的结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4. 了解动平衡实验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刚性转子动平衡实验主要基于回转体动平衡原理。
当一个动不平衡的刚性回转体绕其回转轴线转动时,该构件上所有的不平衡重所产生的离心惯性力总可以转化为任选的两个垂直于回转轴线的平面内的两个当量不平衡重和G2所产生的离心力。
动平衡的任务就是在这两个任选的平面(称为平衡基面)内的适当位置(r1平和r2平)加上两个适当大小的平衡重G1平和G2平,使它们产生的平衡力与当量不平衡重产生的不平衡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即P0且M0,该回转体达到动平衡。
三、实验设备与材料1. CS-DP-10型动平衡试验机;2. RYS-5A闪光式工业动平衡试验机;3. YYQ—50型硬支承工业动平衡机;4. 各类转子;5. 加重块;6. 天平;7. 橡皮泥;8. 手工具。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材料,包括各类转子、加重块、天平等;2. 按照实验要求,将转子安装在动平衡机上;3. 对转子进行初步平衡,调整转子在动平衡机上的位置,使转子达到静平衡;4. 使用动平衡机检测转子在高速旋转时的不平衡量;5. 根据检测到的不平衡量,计算所需平衡重的大小和位置;6. 在转子适当位置加上平衡重,使转子达到动平衡;7. 再次使用动平衡机检测转子不平衡量,验证动平衡效果;8. 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过程中,通过调整转子在动平衡机上的位置,使转子达到静平衡;2. 使用动平衡机检测转子在高速旋转时的不平衡量,根据检测结果计算所需平衡重的大小和位置;3. 在转子适当位置加上平衡重,使转子达到动平衡;4. 再次使用动平衡机检测转子不平衡量,验证动平衡效果,实验结果符合要求。
六、实验结论1.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刚性转子动平衡设计的原理和方法;2. 掌握了在动平衡机上对刚性转子进行动平衡的原理和方法;3. 了解动平衡机的结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4. 了解动平衡实验的原理和方法。
刚性转子动平衡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刚性转子动平衡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2. 熟悉动平衡试验机的操作方法。
3. 通过实验验证动平衡原理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
二、实验设备及工具1. CS-DP-10型动平衡试验机2. RYS-5A闪光式工业动平衡试验机3. YYQ—50型硬支承工业动平衡机4. 各类转子、加重块5. 天平6. 橡皮泥7. 手工具三、实验原理动平衡原理是通过对转子进行配重或去重,使转子在旋转过程中产生的离心惯性力达到平衡,从而消除振动。
实验中,通过测量转子在旋转过程中的振动数据,分析转子不平衡的位置和程度,然后在适当的位置添加或去除平衡块,使转子达到动平衡。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检查实验设备和工具,确保其正常工作。
将待测试的转子清洗干净,并检查其表面光滑和无损伤。
2. 安装转子:将转子安装到动平衡试验机上,确保转子的轴线与试验机的轴线重合。
根据转子的设计要求,确定试验转速。
3. 进行试验:a. 启动动平衡试验机,让转子旋转。
b. 使用传感器收集振动数据,包括振动幅值和相位。
c. 记录振动数据,以便后续分析。
4. 数据分析:a. 利用专业分析软件对振动数据进行分析,找出转子不平衡的位置和程度。
b. 根据分析结果,确定添加或去除平衡块的位置和大小。
5. 调整平衡:a. 在确定的位置添加或去除平衡块,调整转子的动平衡。
b. 重复步骤3和步骤4,直到转子的振动达到可接受的标准。
6. 测试验证:对经过平衡调整的转子进行再次振动测试,验证平衡效果是否符合要求。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数据:在实验过程中,记录了转子在不同转速下的振动数据。
数据表明,转子在低转速时振动较大,随着转速的提高,振动逐渐减小。
2. 分析结果:通过分析振动数据,确定了转子不平衡的位置和程度。
在分析结果的基础上,确定了添加或去除平衡块的位置和大小。
3. 平衡效果:经过平衡调整后,转子的振动明显减小,达到可接受的标准。
六、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刚性转子动平衡的基本原理和步骤,熟悉了动平衡试验机的操作方法。
带传动-刚性转子动平衡实验报告
带传动、刚性转子动平衡实验报告2012年带传动实验报告专业及班级: 姓名: 第次实验实验成绩同组人姓名: 日期:一、实验目的(1)、了解带传动实验台的基本结构与设计原理; (2)、观察带传动的弹性滑动与打滑现象;(3)、了解带传动在不同皮带在不同间距、不同转速下的负载与滑差率、负载与传动效率之间的关系;绘制滑动率曲线及效率曲线; (4)、掌握应用计算机测试分析软件。
二、实验原理当预紧力一定时,主动电机的皮带轮和从动电机的皮带轮与皮带的摩擦力足够可以使主动皮带轮与从动皮带轮的速度保持一致。
这时,从主V V =。
这时,皮带的滑差率0%100121=⨯-=V V V ε。
当主动轮与皮带轮直径相等时0%100121=⨯-=n n n ε。
当我们让发电机负载即让灯泡消耗电能时,发电机因消耗了电能故其主轴开始变慢,而主动轮还是初始的速度运转,故皮带开始打滑。
当我们的负载越大发电机主轴转速就越慢,皮带打滑就越大。
皮带相对发电机作绝对打滑的过程中,因为皮带据有弹性,且主电动机是可以活动的,故皮带相对电动机皮带轮就开始弹性打滑。
实事上皮带在打滑过程中始终都保持了弹性打滑,皮带在打滑的过程中,功率将在传动中损耗:功率n M N ⨯=π30,故效率%1002211⨯⨯⨯=N M n M η,而111L F M ⨯=(1F 为压力传感器传感力读数,1L 这里等于100),222L F M ⨯=(2F 为压力传感器传感力读数,2L 这里等于100),故效率%100222111⨯⨯⨯⨯⨯=ωωηL F L F 。
实验主要技术参数(1) 直流电机功率:2台×375W(2) 主动电机调速范围: 0~1500转/分 (3) 带轮直径:D 1=D 2=120mm(4) 负载变动范围:0-375W (有级)(5) 实验台尺寸:长×宽×高=640×650×420 (6) 电源:220V 交流 三、实验数据 计算依据:%1001122112212⨯∙∙=∙∙==n M n M M M P P ωωη,%100121⨯-=n n n ε参数序号n 1(r/min)n 2(r/min)ε(%)M 1(Nm)M 2(Nm)η(%)1 101110112.52 1007 829 17.7 5.8 0.8 11.353 1005 672 33.1 9.1 2.5 18.364 1003 314 68.7 13.3 4.1 9.65 5 1003 200 80.1 17.5 5.8 6.616 1003 148 85.2 21.6 7.5 5.127 1003 133 86.7 25.8 9.1 4.68 8 1004 122 87.8 28.3 10.0 4.29 9 1003 114 88.6 30.8 10.8 3.99 10 1004 100 90.0 36.6 13.3 3.62 11 1003 96 90.4 41.6 15 3.45 1210038791.350.819.13.26四、实验数据分析及曲线(理论曲线与实验曲线)横坐标为有效拉力e F ,222D M F e =..1202mm D =如图1所示,带传动的滑动(曲线1)随着带的有效拉力F 的增大而增大,表示这种关系的曲线称为滑动曲线。
刚性转子的动平衡试验
8 刚性转子的动平衡试验一、实验目的1、巩固转子动平衡原理。
2、了解闪光式动平衡机的原理及转子动平衡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设备和工具1、每组一台DS-30型闪光式动平衡机,试验转子一个2、小天平一台,砝码一盒。
3、作平衡重用的橡皮呢一块。
三、DS-30型闪光式动平衡机的结构公业用的动平衡机类型很多,本实验所用的是DS-30型闪光式动平衡机。
它所平衡的转子,可由3公斤到30公斤,采用闪光灯确定不平衡重的相位,用电表指示不平衡重的数值。
本试验机由机架、摆架、驱动系统、测量系统四部分组成。
左、右摆架通过弹簧片与机架连接,并能沿相架移动,转子支拖在摆架上,转子的旋转是通过万向联轴器与主轴相连,再由电动机带动。
两电感式传感器的测振丝分别于两摆架相连,其测量系统中电器线路在电测箱内,闪光灯架固定在机架上。
四、DS-30型闪光动平衡机的工作原理动平衡机原理如图3-3所示,转子(事件)置于摆架的V型槽中,而摆架通过弹簧片与机架相连。
当转子旋转时,由于偏重的存在,产生了离心力,该力可以分解为垂直和水平两个分力,而水平分力使摆架作径向来回摆动。
其摆动的振幅按正弦规律变化,振幅与转子的偏重成正比,它的频率为转子的旋转频率。
当摆架来回摆动时,带动电感式传感器的振丝在往复运动,使线圈切割磁力线而产生感应电动势e。
e=B•X•I•u×10-8伏其中:B---磁场强度(高斯)I---导线工作长度(厘米)u---线圈在磁场中切割磁力线的速度(厘米/秒)图3-3 闪光式动平衡机示意图该电动势是按正弦规律变化,且振幅与离心力成正比。
此时由机械量转换为电讯号,该电讯号输入到电测箱中进行测量,左、右两电感式传感器输出交变信号进入面的分离电路,它的作用是来消除转子两个较正平面之间的相互影响。
然后信号输入前置放大电路,再输入至选频放大电路,经选频放大器选择到对应于平衡转速频率的信号后,一路输入桥式整流电路再到电表作读书指示。
另一路输入限幅电路,将正弦波交换成对称方波。
刚性转子动平衡实验报告
图 1 转子系统与力系简化刚性转子动平衡实验浙江大学,令狐烈一、实验目的(1) 掌握刚性转子动平衡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2) 掌握虚拟基频检测仪和相关测试仪器的使用;二、实验内容和实验原理1.实验内容采用虚拟仪器技术对一多圆盘刚性转子进行动平衡。
转子系统如图1所示,转子存在原始不平衡质量,左右两个圆盘为平衡平面。
拟测试原始不平衡量及相位,并在两个平衡平面上配重,便残余不平衡量控制在一定范围。
2.实验原理一个动不平衡的刚性回转体绕其回转轴线转动时,该构件上所有的不平衡重量所产生的离心惯力总可以转化为任选的两个垂直于回转轴线的平面内的两个当量不平衡质量r1和r2)所产生的离心力和动平衡的任务就是在这两个任选的平面(称为平衡基面)内的适当位置(r3平和r4平)加上两个适当大小的平衡重G3平和G4,使它们产生的平衡力与不平衡重量产生的不平衡力大小相等,而方向相反。
此时,ΣP=0且ΣM=0,使该回转体达到动平衡。
三、实验装置 序号 名 称 数量 1 多盘转子系统1 2 调速器 1 3 调速电机 1 4 相位传感器 1 5 双悬臂梁水平位移传感器1 6 电子天平1 7微型计算机(安装清华大学的dynamic balance 软件)1四、实验步骤1. 虚拟仪器接线进入“刚性转子动平衡”程序,点击“设备模拟连接”图标,按图3示用鼠标左键连接虚拟测试仪器,如连线错误,用鼠标左键单击“重新连接”按钮。
确认无误后,用鼠标左键单击“连接完毕”按钮,如果出现“连接错误”的提示,则连接有错,需要按“确定”,再按“重新连接”。
如果出现“连接正确”的提示,按“确定”后,可获得与图4相同的虚拟动平衡仪应用程序界面。
2. 原始不平衡量测试(1) 将转速控制器转速b n 设定为1200r/min ,启动转子2至3分钟使转速保持稳定。
(2) 点击“基频检测”图标,进入图4的状态下,用鼠标左键按下左上角按钮“开始”启动虚拟动平衡仪,点击“A 通道”、“B 通道”进行通道切换。
带传动-刚性转子动平衡实验报告
带传动-刚性转子动平衡实验报告水带传动-刚性转子动平衡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目的旨在理解水带传动-刚性转子(flexible shaft drive-rigid rotor)系统的动平衡原理,分析并给出水带传动-刚性转子动平衡技术参数,并验证水带传动-刚性转子动平衡技术的可靠性。
实验内容实验内容包括对水带传动-刚性转子系统结构和工作原理的理解;实验中使用的设备和指标;实验主体的设计、实验、结果分析以及实验结论的提出等。
实验步骤(一)实验设备的准备1.水带传动装置:实验中安装一个水带传动装置,用于将电机的输出能量转换为刚性转子的转动力矩。
2.刚性转子:实验中使用一个刚性转子,该转子具有较大的转动惯量,能够较好地发挥其重力平衡效果。
3.力传感器:实验中安装力传感器在刚性转子的轴上,用于测量刚性转子的旋转均衡度。
4.测速:实验中安装一个测速仪,用于测量刚性转子的转速和直线加速度。
(二)实验设置2.调节刚性转子、测速仪与振动仪的位置:调整水带传动系统,安装测速仪,振动仪靠近电机并连接力传感器,以便测量刚性转子的转动惯量。
3.校准测速仪和振动仪:为了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需要先校准测速仪和振动仪。
(三)实验安排实验中,实验主要包括建立水带传动-刚性转子模型,调整外部条件,实验过程中变更转子转动惯量,改变转子重量对模型动平衡性能的影响,以及实验中测量转子动平衡性能的数据,并根据数据进行分析比较。
实验结果根据变更转子转动惯量的实验,刚性转子的动平衡性能已得到改善。
实验结果反映,当刚性转子的转动惯量增加时,刚性转子的动平衡性能也随之提高。
实验中观察到,当刚性转子重量增加时,动平衡性能表现较好;但当它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动平衡性能会受到影响。
本实验表明,水带传动-刚性转子动平衡技术可以改善系统的动平衡状况,实现系统的动平衡效果。
实验中发现,系统动平衡效果随着转子转动惯量的增加而提高。
但随着转子重量的增加,动平衡性能也会受到一定限制,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的条件和要求来指定转子的转动惯量和重量。
刚性转子动平衡实验
刚性转⼦动平衡实验刚性转⼦动平衡实验⼀、实验⽬的1.加深对转⼦动平衡概念的理解;2.掌握刚性转⼦动平衡试验的原理及⽅法;⼆、实验设备1.CS-DP-10型动平衡试验机(西安交⼤监造);2.刚性转⼦试件;3.平衡块;4.百分表:0.01~5MM 、磁性表座。
5.平衡块三、CS-DP-10型动平衡试验机的结构与⼯作原理1.动平衡机的结构动平衡机原理简图如图1、图2所⽰。
如图1所⽰,待平衡试件3安装在框形摆架2的⽀承滚动上,摆架左端固结在⼯字形板簧1中,右端悬臂。
电机动9通过O 型⽪带10拖动试件旋转;当试件存在不平衡质量时,通过转⼦的旋转,则产⽣离⼼惯性⼒使摆架绕⼯字形板簧上下周期性地振动。
通过百分表5观察振幅⼤⼩,即测量不平衡量的⼤⼩,⽽不平衡量的相位测量系统由差速器4和补偿盘6组成。
差速器4安装在摆架右端,它的左端为转动输⼊端(N 1)通过柔性联轴器与试件联接;右端为输出端(N 3)与补偿盘固联。
差速器由齿数和模数相同的三个圆锥齿轮①②③和⼀个蜗轮(转臂H )组成⼀个周转轮系。
(1)当差速器的转臂蜗轮H 不转动时即0=H n ,则差速器为定轴轮系,其传动⽐为即 13n n -=(1)这时补偿盘6的转速3n 与试件的转速1n ⼤⼩相等转向相反。
(2)当1n 和H n 都转动时则差速器为速度合成的差动轮系,由传动⽐公式得132n n n H -= (2)蜗轮的转速H n 是通过⼿柄摇动蜗杆,经蜗杆蜗轮副⼤速⽐的减速后蜗轮的转速1n n H ??。
当H n 与1n 同向时由(2)式可知13n n ?-,这时3n 仍与1n 反向转动但速度减⼩。
当H n 与1n 反向时由(2)式可知13n n -?,这时3n 转向仍不就但速度增加。
因此可见当⼿柄不动时补偿盘的转速与试件的转速⼤⼩相等转向相反;正向摇动⼿柄(蜗轮与试件转动⽅向相同)补偿盘减速;反向摇动⼿柄则补偿盘加速。
这样可改变补偿盘与试件圆盘之间的相对⾓位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刚性转子动平衡实验任务书
一、 实验目的:
1. 掌握刚性转子动平衡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2. 掌握虚拟基频检测仪和相关测试仪器的使用;
3. 了解动静法的工程应用。
二、 实验内容
采用两平面影响系数法对一多圆盘刚性转子进行动平衡
三、 实验原理
工作转速低于最低阶临界转速的转子称为刚性转子,反之称为柔性转子。
本实验采取一种刚性转子动平衡常用的方法—两平面影响系数法。
该方法可以不使用专用平衡机,只要求一般的振动测量,适合在转子工作现场进行平衡作业。
根据理论力学的动静法原理,一匀速旋转的长转子,其连续分布的离心惯性力系,可向质心C 简化为过质心的一个力R (大小和方向同力系的主向量∑=i
S
R )和一个
力偶M (等于力系对质心C 的主矩()∑==
c
i
c
m
S m M )。
如果转子的质心在转轴上且
转轴恰好是转子的惯性主轴,即转轴是转子的中心惯性主轴,则力R 和力偶矩M 的值均为零。
这种情况称转子是平衡的;反之,不满足上述条件的转子是不平衡的。
不平衡转子的轴与轴承之间产生交变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可引起轴承座和转轴本身的强烈振动,从而影响机器的工作性能和工作寿命。
刚性转子动平衡的目标是使离心惯性力系的主向量和主矩的值同时趋近于零。
为此,先在转子上任意选定两个截面I 、II (称校正平面),在离轴线一定距离r 1、r 2(称校正半径),与转子上某一参考标记成夹角θ1、θ2处,分别附加一块质量为m 1、m 2的重块(称校正质量)。
如能使两质量m 1和m 2的离心惯性力(其大小分别为m 1r 1ω2和m 2r 2ω2,ω为转动角速度)正好与原不平衡转子的离心惯性力系相平衡,那么就实现了刚性转子的动平衡。
两平面影响系数法的过程如下:
(1)在额定的工作转速或任选的平衡转速下,检测原始不平衡引起的轴承或轴颈A 、B 在某方位的振动量11010V ψ∠=V 和22020V ψ∠=V ,其中V 10和V 20是振动位移(也可以是
速度或加速度)的幅值,ψ1和ψ2是振动信号对于转子上参考标记有关的参考脉冲的相位角。
(2)根据转子的结构,选定两个校正面I 、II 并确定校正半径r 1、r 2。
先在平面I 上加一“试重”(试质量)Q 1=mt 1∠β1,其中m t 1为试重质量,β1为试重相对参考标记的方位角,以顺转向为正。
在相同转速下测量轴承A 、B 的振动量V 11和V 21。
矢量关系见图二a ,b 。
显然,矢量V 11−V 10及V 21−V 20为平面I 上加试重Q 1所引起的轴承振动的变化,称为试重Q 1的效果矢量。
方位角为零度的单位试重的效果矢量称为影响系数。
因而,我们可由下式求得影响系数。
1
20
21
211101111,Q V V Q V V -=-=
αα
(3)取走Q 1,在平面II 上加试重Q 2=m t 2∠β2,m t 2为试重质量,β2为试重方位角。
同样测得轴承A 、B 的振动量V 12和V 22,从而求得效果矢量V 12−V 10和V 22−V 20及影响系数
2
20
22
222101212,Q V V Q V V -=-=
αα
(4)校正平面I 、II 上所需的校正质量p 1=m 1∠θ1和p 2=m 2∠θ2,可通过解下列矢量方程组求得:
m 1,m 2为校正质量,θ1,θ2为校正质量的方位角。
⎩⎨⎧-=+-=+202221
2110212111V p p V p p αααα及⎭⎬⎫⎩⎨⎧-=⎭⎬⎫
⎩⎨⎧⎥⎦⎤⎢⎣⎡20102122211211V V p p αααα
(5)根据计算结果,在转子上安装校正质量,重新起动转子,如振动已减小到满意程
度,则平衡结束,否则可重复上面步骤,再进行一次修正平衡。
四、实验装置:动平衡仪
五、 实验步骤:
(1)进入“刚性转子动平衡”程序。
点击“设备虚拟连接”图标,进入试验设备的虚拟连接部分,根据实际实验设备的连接情况,参照图四进行连接。
连接完毕后点击“连接完毕”按钮,如连接正确,即可进行下一步测试阶段。
(2)将转速控制器转速n b 设定为1500r/min ,起动转子1至2分钟使转速保持稳定。
(3)点击“基频检测”图标,进入基频检测部分。
用鼠标左键按下工具栏左边第一个按钮“开”启动基频检测,用光标可以进行A 、B 两通道的显示切换,待读数基本稳定后,分别记录转子原始不平衡引起(A 、B )两轴承座振动位移的幅值和相位角V 10∠ψ
1
和V 20∠ψ2。
(4)转速回零。
在I 平面(1号圆盘)上任选方位加一试重m t 1,记录m t 1的值(用
天平测量,可取值在6~10 克之间)及固定的相位角β1(从黑带参考标记前缘算起。
顺转向为正)。
注意:在加试重时,不要触碰参考面(2号圆盘)上的探头,启动转子之前先用手慢慢转动圆盘,确认转子与探头没有碰触现象,间隙在1mm 左右,否则报告教师重新调整探头位置。
(5)启动转子调到平衡转速n b ,测出I 平面加重后轴承座振动位移幅值和相位角(V 11
和V 21)。
(6)转速回零。
拆除m t1,在II 平面上任选方位加一试重m t2。
测量记录m t2及其方位角β2。
(7)转速重新调到n b 。
测出Ⅱ平面加试重后,轴承座振动位移幅值和相位角(V 12
和V 22)。
(8)转速回零。
取走m t2,单击“动平衡计算”图标进入动平衡计算部分,根据程序运行过程的提示,输入上述测量记录的数据。
在CRT 显示计算校正质量。
(9)根据求出的校正质量(平衡质量)m 1、m 2及校正质量的相位角θ1、θ2,在校正平面I 、II 重新加重。
然后将转速重新调到n b ,再测量记录两个轴承座残余振动的幅值
和相位角。
(10)转速回零。
再返回“动平衡计算”部分,计算平衡率(即平衡前后振动幅值的差与未平衡振幅的百分比),如高于70%,实验可结束。
否则应寻找平衡效果不良原因重做。
(11)停机、关仪器电源、拉电闸。
拆除平衡质量,使转子系统复原。
六、数据记录及数据处理:
平衡转速n b= 1500 r/min 实验日期: 2011.11.08
七、分析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