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安徽省高考作文题深度解析

合集下载

2013高考作文点评解析3(安徽、湖南)

2013高考作文点评解析3(安徽、湖南)

2013高考作文点评解析3(安徽、湖南)“问”的价值——2013年安徽省高考作文评析严格来说,高考作文不是文学创作,也不是心灵写作、性情写作,而是特别的“应用文”,所以我们称之为“高考作文”或“应试作文”。

就一般文学创作而言,我手写我心,怎么想就能怎么写。

而高考作文则不能完全这样。

它的功能与作用主要是用于选拔性与甄别性,即通过高考作文,来选拔高校需要的人才,将来社会需要的人才。

基于此点,我们就会发现,高考作文的写作必须具有鉴别考生思维品质如何,道德情操如何等特质。

相对这两点来说,融合的越好则越是好的高考作文题。

那么,我们来看安徽省2013年高考作文题: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的人看到已经发生的事情,问:“为什么会这样?”我却梦想从未有过的事物,然后追问:“为什么不能这样?”——萧伯纳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所提供的材料中有两问: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不能这样?两问之间是转折关系。

就萧伯纳原意来说,是否定前者的。

因为就转折复句来说,一个句子强调的重点是在转折之后的。

如此,从第二问中切入,便很容易找到立意的依据。

为什么不能这样?一切皆有可能的。

不怕你做不到,就怕你想不到,你问问你自己吧,为什么不能这样?敢于梦想,打破常规,勇于创新,开拓进取,与时俱进,等等角度都是好的切入点。

本题目价值在于能够考查考生的思维品质,在两“问”中抽象出自己的“问题”来,进而立意成文。

剥开原材料的内核,才能探究出问题的本质来,符合逻辑思维的走向都是正确的方向,都能到达应有的目标。

如果我们走入这一路径,特别是非常容易的联想到当下热门的词汇“梦”,什么中国梦,青春梦等等,来谈上述立意,自然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问一问你吧,这该有多少人能想到这一点,回到高考作文的选拔性与甄别性属性上来说,除了雷同,引起审美疲劳之外,恐怕也是思维单一的表现吧。

2013安徽卷作文评讲

2013安徽卷作文评讲

11) 远方 12) 梦想的力量
13) 扬起理想的风帆 14) 生命不止 梦想不灭 15) 追梦 16) 梦在心中 路在脚下
一类卷: (1)紧扣材料,全面把握材料,既有“反 思过去”,更有对梦想、未来的“追问” (实现的条件); (2)扣第二句话,写“梦想”+“追问” (实现的条件); (3)由材料自然落到探索、创造上,突出 其意义和作用,扣材料紧密。 二类卷: (1)根据材料第二句,重点落到前一句 (梦想、未来),点到“追问”;
根据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的要求,可 以分别从前者、后者中任选一个角度去阐 述,也可以对二者进行比较性的论述。
当以联系现实社会生活为上;从萧伯纳的“我” 是对未知事物的思考来立意,就比较容易在大脑 中搜寻最贴近现实生活的材料进行说理。普通人 看到的是现实中已经发生的事情,而萧伯纳却把 思考、思路放在梦想上,放在对没有出现过的事 物的遐想上,放在为什么不去追求与现实不一样 的梦境和理想上。
(2)扣材料第一句写作,突出反思; (3)提出“敢于质疑”、“敢于探索” (不提材料)、敢于创新、敢于尝试(要 提材料)等观点。 三类卷: (1)只写“梦想”内容; (2)只写“已发生的事情”; (3)写“梦想与现实”,缺少与材料的联 系;
(4)其它:谈“角度”问题(换个角度、 多角度),说要“辩证地看问题”;谈 “心态”问题;从材料出发,说“心态不 同,结果不同”;从“多想一步”,“超 前意识”、“有远见”等角度。 四类卷: 内容与材料无关,如写“活出个性”、 “做好自我”、“坦然面对现实”(乐 观)、“生于忧患”、“好奇心”、“我 们在改变”、“抓住现在”、“谈思考”、 “一念之间”、“巧妙的问答”、“逆 境”、“挑战”等。
2013【安徽卷】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 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的人看到已经发生的事情,问:“为什 么会这样?” 我却梦想从未有过的事物,然后追问: “为什么不能这样?”---萧伯纳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 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 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 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 用标点符号。

安徽2013高考作文

安徽2013高考作文

安徽2013高考作文引言2013年高考是安徽省的一次重要考试,对于每位参加考试的学生来说,都是一次重要的人生经历。

在这次高考中,学生们需要发挥自己的实力,展示自己的能力。

本文将对于安徽2013高考作文进行分析和总结。

作文题目及要求安徽省2013年高考作文的题目是《人生的舞台需要每一个人的演绎》。

要求考生在1200字以内,根据自己对于题目的理解,自由发挥,以丰富的内容、有力的论述、自然的行文展开。

分析1.题目解读:题目中提到了人生的舞台,可以理解为每个人在自己的一生中扮演的角色;演绎可以理解为对于自己角色的全力呈现。

2.要点分析:本文要求考生根据自己对于题目的理解,自由发挥。

因此,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经历、观点和感悟,对于人生的舞台和演绎进行深入探讨。

正文人生就如同一场精彩的戏剧,每个人都在其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无论是在家庭、学校还是社会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舞台。

然而,生活中的舞台并非属于单一的个体,而是需要每个人的演绎。

首先,个体在家庭中的舞台需要演绎。

家庭是一个人成长的摇篮,每个人在家庭中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如子女、兄弟姐妹、父母等。

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特点和责任。

作为子女,我们要孝顺父母,尊敬长辈;作为兄弟姐妹,我们要和睦相处,互相照顾;作为父母,我们要善于教育和关爱子女。

通过对于不同角色的全力演绎,我们能够和家人之间建立起更加紧密的联系,共同创造幸福的家庭。

其次,学校中的舞台也需要每个人的演绎。

学校是我们求学的场所,我们在这里接受知识的熏陶,结交朋友,培养综合素质。

作为学生,我们需要全力以赴的完成学业,发挥自己的潜能,为自己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我们还需要参与学校的各种活动,如社团、志愿者等,通过这些活动的参与,我们能够锻炼自己的领导能力和合作精神,丰富自己的校园生活。

最后,在社会中的舞台同样需要每个人的演绎。

社会是一个大舞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社会角色和责任。

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我们都需要尽力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做出贡献。

2013年安徽省高考语文试卷及解析

2013年安徽省高考语文试卷及解析

2013年安徽省高考语文试卷一、(9分)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①科学所研究的是那些被认为是独立于研究者个人而存在的关系。

这也适用于把人本身作为研究对象的科学。

科学陈述的对象还可以是我们自己创造出来的概念,像在数学中就是那样。

我们不一定要假设这种概念是同外在世界里的任何客体相对应的。

但是,一切科学陈述和科学定律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它们是“真的或者假的”(适当的或者不适当的).粗略地说来,我们对它们的反应是“是”或者是“否”。

②科学的思维方式还有另一个特征。

它为建立它的贯彻一致的体系所用到的概念用是不表达什么感情的。

对于科学家,只有“存在”,而没有什么愿望,没有什么价值,没有善,没有恶;也没什么目标。

只要我们逗留在科学本身的领域里,我们就绝不会碰到像“你不可以说谎”这样的句子。

追求真理的科学家,他内心受到像清教徒一样的那种约束:他不能任性或感情用事。

附带地说,这个特点是慢慢发展起来的,而且是现代西方思想所特有的。

③由此看来,好像逻辑思维同伦理毫不相干。

关于事实和关系的科学陈述,固然不能产生伦理的准则,但是逻辑思维和经验知识却能够使伦理准则合乎理性,并且联贯一致。

如果我们能对某些基本的伦理命题取得一致,那么,只要最初的前提叙述得足够严谨,别的伦理命题就都能由它们推导出来。

这样的伦理前提在伦理学中的作用,正像公理在数学中的作用一样。

④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根本不会觉得提出“为什么我们不该说谎?”这类问题是无意义的。

我们所以觉得这类问题是有意义的,是因为在所有这类问题的讨论中,某些伦理前提被默认为是理所当然的。

于是,只要我们成功地把这条伦理准则追溯到这些基本前提,我们就感到满意。

在关于说谎这个例子中,这种追溯的过程也许是这样的:说谎破坏了对别人的讲话的信任。

而没有这种信任,社会合作就不可能,成者至少很困难。

但是要使人类生活成为可能,并且过得去,这样的合作就是不可缺少的,这意味着,从“你不可说谎”这条准则可追溯到这样的要求:“人类的生活应当受到保护”和“苦痛和悲伤应当尽可能减少”。

2013安徽高考作文试题

2013安徽高考作文试题

2013年安徽高考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看到已经发生的事情问为什么如这样,我却梦想一些从未发生的事情,然后追问:为什么不能呢?”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分析:
这段材料可以理解为人们对现实的世界存在探索精神,但年轻人更应该要有梦想和希望,生活的意义实际在于为目标而奋斗、为梦想全力以赴的过程。

在当下社会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年轻人比较容易迷茫和困惑,这个作文题的现实意义非常好。

可命题为:生活是一棵长满可能的树。

看似很难获得,但是只要你努力奋斗,勇于进取,就有可能获得。

关键你不能放弃,绝不轻言放弃,就有希望。

太和一中李岩
1。

安徽省高考作文题深解析

安徽省高考作文题深解析

年安徽省高考作文题深度解析————————————————————————————————作者:————————————————————————————————日期:2013年安徽省高考作文题深度解析淮北市第七中学姚根国2013年6月7日【真题回放】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有的人看到已经发生的事情,问:“为什么会这样?”我却梦想一些从未发生的事情,然后追问:“为什么不能这样?”----萧伯纳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试题评析】一、关于立意这是则材料作文题,就其命题的原则来说,这与安徽省近年来高考作文命题的原则是一脉相承的——既扣热点,但又不拘泥于热点。

换言之,这道作文试题,毫无疑问紧扣了“中国梦”这一时代热点,但绝没有局限于这一热点,亦如08年5.12大地震后的安徽高考作文题《带着感动出发》一样,紧扣热点,但又不拘泥于热点。

换言之,此则材料作文如果仅仅从“中国梦”的角度出发,很难写出高水平的文章,唯有抓住原材料,更要抓住材料中后一句“我却梦想一些从未发生的事情,然后追问:‘为什么不能这样?’”才是立意之根本。

即:我们不但对现实的世界要具备探索精神,更应该有梦想和希望,并为之而奋斗。

在当下社会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年轻人比较容易迷茫和困惑,这个作文题目“鼓励年轻人要有梦想,并为梦想而奋斗”,毫无疑问,它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一句话:这则材料作文,应该围绕“为什么要有梦想”来立意最好。

当然,如果从“正视现实,总结过去”的角度立意,或兼而顾之,即“既要反思现实,又要树立理想”或“立足现实,超越梦想”二者兼顾,也不是不可以,但就原材料中的中的一个“却”字,加之时代最强音“中国梦”,无疑选择前者立意更为贴切。

关于2013年安徽省高考作文的立意,我想再提供些佐证材料。

2013年安徽卷高考语文和答案释解2013年安徽卷高考语文和答案释解

2013年安徽卷高考语文和答案释解2013年安徽卷高考语文和答案释解

2013年安徽卷高考语文和答案释解绝密★启用前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语文本试卷分为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中的姓名、座位号与本人姓名、座位号是否一致。

务必在答题卡背面规定的地方填写姓名和座位号后两位。

2.答选择题(第I卷1 ~ 6题,第II卷15 ~ 17题)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所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第I卷7 ~ 14题,第II卷18 ~ 21题)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卡的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

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后,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I卷(阅读题,共66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 3题。

①科学所研究的是那些被认为是独立于研究者个人而存在的关系。

这也适用于把人本身作为研究对象的科学。

科学陈述的对象还可以是我们自己创造出来的概念,像在数学中就是那样。

我们不一定要假设这种概念是同外在世界显的任何客体相对应的。

但是,一切科学陈述和科学定律都有一个共用的特征:它们是“真的或者假的”(适当的或者不适当的)。

粗略地说来,我们对它们的反应是“是”或者是“否”。

②科学的思维方式还有另一个特征。

它为建立它的贯彻一致的所用到的概念用是不表达什么感情的。

对于科学家,只有“存在”,而没有什么愿望,没有什么价值,没有善,没有恶;也没什么目标。

只要我们逗留在科学本身的领域里,我们就绝不会碰到想“你不可以说谎”这样的事。

附带地说,这个特点是慢慢发展起来的,而且是现代西方思想所特有的。

2013年安徽省高考作文题深度解析

2013年安徽省高考作文题深度解析

2013年安徽省高考作文题深度解析作者:皖妹来源:《作文评点报·高中版》2013年第30期【真题回放】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有的人看到已经发生的事情,问:“为什么会这样?”我却梦想一些从未发生的事情,然后追问:“为什么不能这样?”——萧伯纳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试题评析】一、关于立意。

这是则材料作文题,就其命题的原则来说,与安徽省历年高考作文命题原则一脉相承,即既扣热点,但又不拘泥于热点。

换言之,这道作文试题,可以说紧扣了“中国梦”这一时代热点,但却没有局限于这一热点。

亦如2008年5·12大地震后的安徽省高考作文题《带着感动出发》一样,紧扣热点,但又不拘泥于热点。

换言之,此则材料作文如果仅仅从“中国梦”的角度出发,很难写出高水平的文章,唯有抓住原材料,尤其是材料中后一句“我却梦想一些从未发生的事情,然后追问:‘为什么不能这样?’”才是立意之根本。

即:我们不但对现实的世界要具备探索精神,更应该有梦想和希望,并为之而奋斗。

在当下社会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年轻人比较容易迷茫和困惑,这个作文题目“鼓励年轻人要有梦想,并为梦想而奋斗”,毫无疑问,它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总之一句话:这则材料作文,围绕“为什么要有梦想”来立意最好。

当然,如果兼而顾之,即“既要反思现实,又要树立理想”也不是不可以。

值得注意的是,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可以针对现实有关“中国梦”的热点,但大可不必大谈特谈“中国梦”。

当然,2013年安徽省高考作文,与2012年安徽省高考作文“梯子不用请横放”相比,立意范围明显收窄;与2010年以清代阮元的《吴兴杂诗》为材料的作文相比,审题难度明显减小;与2009年“弯道超越”和2011年“时光在流逝”相比,思辨性和哲理意味都明显减弱。

2013年安徽省高考作文题深度解析

2013年安徽省高考作文题深度解析

2013年安徽省高考作文题深度解析【真题回放】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有的人看到已经发生的事情,问:“为什么会这样?”我却梦想一些从未发生的事情,然后追问:“为什么不能这样?”----萧伯纳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问题(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为;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试题评析】一、关于立意这是则材料作文题,就其命题的原则来说,这安徽高考作文命题原则一脉相承,即既扣热点,但又不拘泥于热点。

换言之,这道作文试题,毫无疑问,紧扣了“中国梦”这一时代热点,但却绝没有局限于这一热点,亦如08年5.12大地震后的安徽高考作文题《带着感动出发》一样,紧扣热点,但又不拘泥于热点。

换言之,此则材料作文如果仅仅从“中国梦”的角度出发,很难写出高水平的文章,唯有抓住原材料,更要抓住材料中后一句“我却梦想一些从未发生的事情,然后追问:ˋ为什么不能这样?ˊ”才是立意之根本。

即:我们不但对现实的世界要具备探索精神,更应该有梦想和希望,并为之而奋斗。

在当下社会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年轻人比较容易迷茫和困惑,这个作文题目“鼓励年轻人要有梦想,并为梦想而奋斗”,毫无疑问,它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一句话:这则材料作文,应该围绕“为什么要有梦想”来立意最好。

当然,如果兼而顾之,即“既要反思现实,又要树立理想”也不是不可以。

值得注意的是,写作过程中,我们可以针对现实有关“中国梦”的热点,但大可不必大谈特谈“中国梦”。

当然,2013年安徽省高考作文,与2012年安徽省高考作文《梯子不用请横放》相比,立意范围明显收窄;与2010年以清代阮元的《吴兴杂诗》为材料的作文相比,审题难度明显减小;与2009年《弯道超越》和2011年《时光在流逝》相比,思辨性和哲理意味都明显减弱。

由此可见,今年的安徽高考作文,除非你只写“中国梦造成偏题,否则让你跑题都难。

2013年高考安徽卷作文试题解读

2013年高考安徽卷作文试题解读

2013年高考安徽卷作文试题解读作者:洪峻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上旬刊》 2013年第10期洪峻【真题回放】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的人看到已经发生的事情,问:“为什么会这样?”我却梦想一些从未发生的事情,然后追问:“为什么不能这样?”——萧伯纳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高考是社会焦点,而语文卷中的作文题则是焦点中的焦点。

因为高考作文不仅仅是一场考试,更代表了社会主流价值观的风向标,也是教育制度改革轨迹的折射。

高考作文的不断翻新,反映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诉求。

又因高考作文分值大,评分的主观性强,它可能影响着考生的录取。

所以,家长关注高考作文题几乎成了一年一度的文化盛事。

老师也很关注,因为它也许就是来年高考作文训练方向的一种暗示。

6月7日上午随着一声铃响,这道“年度谜语”终于浮出水面。

下面笔者就2013年高考安徽卷作文题谈谈自己的看法吧。

一.年年岁岁花相似“一二一二”,怎么像跳舞一样?这是我拿到作文题后的第一感觉。

我说的是安徽高考作文题近六年的类型变化。

从2008年命题作文“带着感动出发”,接着连续考了两年材料作文,2011年又变成命题作文,2012和2013又回归材料作文。

走了六年,命题作文出现两次,材料作文出现四次。

而且双交叉出现,你说作文类型是不是像跳舞一样?不管是巧合,还是昭示一种方向,都至少传递给我们这样一个信息,安徽高考作文试题瞄准的是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

再从出现的频率来看,材料作文又明显高于命题作文。

显然,材料作文受宠。

这与全国其他省市的命题基本一致。

从全国18套高考作文题看,17套是材料作文,只有1套是半命题作文(天津卷),形式单一,但出题者心有灵犀。

偶然吗?必然也。

因为材料作文可弥补命题作文太束缚人、话题作文太宽泛的缺点,有严有宽。

2013年高考作文题解析及优秀作文点评

2013年高考作文题解析及优秀作文点评

2013年高考作文题解析及优秀作文点评(安徽卷)【真题回放】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有的人看到已经发生的事情,问:“为什么会这样?”我却梦想从未有过的事物,然后追问:“为什么不能这样?”——萧伯纳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阅卷总评】记得2012年安徽卷材料作文“梯子不用时横着放”刚一公布,就引来吐槽声一片,被认为是当年“最坑爹”的作文题。

2013年安徽卷仍然沿袭去年的作文形似,采用萧伯纳的名言来组织材料。

“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不能这样?”正是萧伯纳先生的不朽名言。

从高考作文角度分析,这两问就有了梯度,能够考出考生的辩证思维品质与分析问题的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梦”,其实萧伯纳这两句话也暗合“梦想”的影子。

不过,值得提醒同学们的是,大家都熟悉的材料要少说,相对陌生一些的材料可以叙述地详尽些,运用材料时最好能小中见大,小切口深入分析。

另外,所用材料要符合高中生的实际,这样才可能让自己的作文在众多考场作文中脱颖而出,切忌千人一面,因为“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分析这两句话,我们有必要抓住材料中的七个关键词:有的人,已经发生,为什么会;我,却梦想,未有过,为什么不能。

有的人,泛指一般人;已经发生,说明是“过去时”,发生了的情况;为什么会,见到事情发生了不太理解,就产生疑问。

是不是说“为什么会这样”就一定代表着消极不思进取呢?也未必。

对于已经发生的事情,问清楚了,也才具有现实意义与价值。

这是探究的需要,是反思的需要,是提升的需要,是进步的需要。

“我”原指萧伯纳,但是作为材料的一部分,“我”的内涵就明显扩大了。

看到一般人对过去的发问,“我”的观点呢?“却梦想”,一个轻微的转折,对“未有过”的事情的思索,也就是对未来的思考,“为什么不能”?很明显,前面一种情况,是已经发生的事情;后者是梦想一些从未发生的事情。

2013年安徽高考题作文深度解读

2013年安徽高考题作文深度解读

2013年安徽高考题作文深度解读真题回放: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有的人看到已经发生的事情,问:“为什么会这样?”我却梦想一些从未发生的事情,然后追问:“为什么不能这样?”—萧伯纳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作文审题:萧伯纳的话,涉及到时间的两极,一是过去,一是未来。

面对过去与未来,都需要“问”,都需要思考。

就拿自然科学领域来说,面对过去与未来的“问”涉及到两种科学精神:第一种,看到已经发生的自然现象想到去解释“为什么会这样”,如牛顿被苹果击中而推出万有引力。

这是一种科学探求精神。

第二种,梦想到未来,然后追问:“为什么不能这样?”如科学家高锟,由玻璃梦想到用光纤通讯而成了光纤之父,得了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对整个世界产生了无比重要的贡献。

这是一种科学创新精神,体现出科学自信。

不仅在自然科学领域,而且在社会科学领域等都涉及这两种对过去与未来的“问”。

面对六国的破灭,苏洵通过“问”,觉得“弊在赂秦”;苏轼通过“问”,认为原因在于没有“养士”;苏辙通过“问”,强调不能团结一致,共同抗战,灭国是咎由自取。

面对秦的覆灭,贾谊也在“问”,上中下三“论”,从各个方面分析秦王朝的过失,得出秦亡在于“仁义不施”的结论。

“问”历史,我们可知“兴替”。

“问”他人,我们可作选择。

国内战争时期,对俄国的从城市到农村夺取政权的成功经验,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者不假思索照搬,给中国革命带来了些损失。

为什么会这样,经过思索,中国工农红军采取了另一条与俄国相反的行动策略,使革命危为安,逐步走向胜利。

“问”未来,我们可强信心。

当前,我们在从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在行进的道路上,曾出现许多错误甚至弊端,为此大家在问,“为什么会这样?”这种“问”是可贵的,可以总结教训。

浅析2013年安徽高考作文题

浅析2013年安徽高考作文题

考 点 聚 焦
浅析2 0 1 3 年安徽 高考作文题
■ 凌代 昌
著名文化学者 、 批评 家和随笔作家朱 大可 , 在6 因纠结为思维的根据 , 根据叔本华在《 作为意志和表 月7 日搜 狐教 育的《 第 一时问》 里评全 国高考作文题 象的世界》 里 的总结 , 它可以扩分为四大形态 : ( 1 ) 外 时说 : “ 今年高考作文命题有所进步 ,除了安徽 的考 在和内在 的感性 ,即空间和时间形式 中的感 知属 于 题过于玄虚 , 其他都还算靠谱 。 以调查报告 为分析材 第 一根据律 ; ( 2 ) 知性和 因果属于第二根据律 ; ( 3 ) 自 料, 可视为一种突破 。 江西的三怕 , 内含批判性 , 尤其 我 意 识 和 动 机 属 于 第 三 根 据 律 ; ( 4 ) 理性 、 认 识 的 根 值得推荐 。北京 的考题 , 若改为 ‘ 如果爱迪 生来 到二 据和逻辑属于第四根据律。因此 , 可以这样说 , 今年 十一世 纪的中国’ , 则更能激发批判性思维 。想象一 安徽 高考作文题是什么都可 以写 的, 社会 、 人生 、 自 下爱迪生在 中国的遭遇 , 你就会有 无限发挥的空间。 然……只要作文中存在一个因果链 ,即因果模式结 批判性思维 , 而不仅 是一般性思辨 , 应当是今后 高考 构。 而因果结构又可以细分 : 一人一因 、 一事一因; 多 作文命 题乃 至整个教育体 系的基本 目标。 ” 朱先生是 人一因 、 多事一因。考生考场上 的思维 , 应该是 自由 大家 , 说 起话来挥斥方道 , 笔者不敢妄加揣测 , 但对 的 、 开放的 , 话题无牵制 、 写作有埋伏 , 要求行文中注 安徽高考题的论 断, 确实有失公允 。这里不揣浅陋 , 意保持“ 因果纠结 ” 。正好手头有阿富汗作家乌尔法 放胆陈述。首先看题 : 特的《 生活》 一文 : 阅读下面材料 , 根据要求写一篇不 少于8 0 0 字的 同是 一 个 溪 中 的水 。 可是 有 的 人 用金 杯 盛 它 , 有

2013年高考语文安徽卷及答案

2013年高考语文安徽卷及答案

语文试卷 第1页(共10页)语文试卷 第2页(共10页)绝密★启用前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语文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1. 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 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

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3. 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 共66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科学所研究的是那些被认为是独立于研究者个人而存在的关系。

这也适用于把人本身作为研究对象的科学。

科学陈述的对象还可以是我们自己创造出来的概念,像在数学中就是那样。

我们不一定要假设这种概念是同外在世界里的任何客体相对应的。

但是,一切科学陈述和科学定律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它们是“真的或者假的”(适当的或者不适当的)。

粗略地说来,我们对它们的反应是“是”或者是“否”。

②科学的思维方式还有另一个特征。

它为建立它的贯彻一致的体系所用到的概念是不表达什么感情的。

对于科学家,只有“存在”,而没有什么愿望,没有什么价值,没有善,没有恶;也没有什么目标。

只要我们逗留在科学本身的领域里,我们就决不会碰到像“你不可说谎”这样一类的句子。

追求真理的科学家,他内心受到像清教徒一样的那种约束;他不能任性或感情用事。

附带地说,这个特点是慢慢发展起来的,而且是现代西方思想所特有的。

③由此看来,好像逻辑思维同伦理毫不相干。

关于事实和关系的科学陈述,固然不能产生伦理的准则,但是逻辑思维和经验知识却能够使伦理准则合乎理性,并且联贯一致。

如果我们能对某些基本的伦理命题取得一致,那么,只要最初的前提叙述得足够严谨,别的伦理命题就都能由它们推导出来。

这样的伦理前提在伦理学中的作用,正像公理在数学中的作用一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安徽省高考作文题深度解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有的人看到已经发生的事情,问:“为什么会这样?”
我却梦想一些从未发生的事情,然后追问:“为什么不能这样?”
----萧伯纳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问题(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为;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试题评析】
一、关于立意
这是则材料作文题,就其命题的原则来说,这安徽高考作文命题原则一脉相承,即既扣热点,但又不拘泥于热点。

换言之,这道作文试题,毫无疑问,紧扣了“中国梦”这一时代热点,但却绝没有局限于这一热点,亦如08年5.12大地震后的安徽高考作文题《带着感动出发》一样,紧扣热点,但又不拘泥于热点。

换言之,此则材料作文如果仅仅从“中国梦”的角度出发,很难写出高水平的文章,唯有抓住原材料,更要抓住材料中后一句“我却梦想一些从未发生的事情,然后追问:ˋ为什么不能这样?ˊ”才是立意之根本。

即:我们不但对现实的世界要具备探索精神,更应该有梦想和希望,并为之而奋斗。

在当下社会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年轻人比较容易迷茫和困惑,这个作文题目“鼓励年轻人要有梦想,并为梦想而奋斗”,毫无疑问,它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一句话:这则材料作文,应该围绕“为什么要有梦想”来立意最好。

当然,如果兼而顾之,即“既要反思现实,又要树立理想”也不是不可以。

值得注意的是,写作过程中,我们可以针对现实有关“中国梦”的热点,但大可不必大谈特谈“中国梦”。

当然,2013年安徽省高考作文,与2012年安徽省高考作文《梯子不用请横放》相比,立意范围明显收窄;与2010年以清代阮元的《吴兴杂诗》为材料的作文相比,审题难度明显减小;与2009年《弯道超越》和2011年《时光在流逝》相比,思辨性和哲理意味都明显减弱。

由此可见,今年的安徽高考作文,除非你只写“中国梦造成偏题,否则让你跑题都难。

二、关于体裁
作为材料作文,一般来说,既可以写议论文,也可以写记叙文,但最好还是写议论文。

但近年来安徽省高考作文,大多更适合些议论文,2012年的以《梯子不用请横放》为材料的作文,2011年《时光在流逝》,2010年的以《吴兴杂诗》为材料的作文,2009年的“弯道超越”话题作文,几乎无一例外的是最好写成议论文,当然2009年的“弯道超越”这个话题,写记叙文也未尝不可,但写议论文仍然更富有思辨性。

今年安徽作文题,很难写好记叙文,确立议论性文体应该是最佳选择。

因为,无论是你谈理想、说梦想,还是你围绕“为什么要有梦想”来发表见解观点,理应写成议论文。

当然不是说绝对不可以些记叙文。

三、关于拟题
俗话说:题好半篇文。

作为很难跑题的一道材料作文,能够拟好个作文题,非常关键。

个人以为,考生可以借助流沙河《理想》一诗中某些诗句来拟题,也可以借助比喻拟人等修辞格来拟题。

以下几个题目仅供参考:
1)梦想,推动人类进步的阶梯
2)有梦,真好
3)理想是灯,照亮夜行之路
4)怎一个“梦”字了得
5)在梦想的田野上
6)梦的那一边
7)腹有梦想气自华
8)梦想,催人奋进
9)我心永恒
10)我梦故我在
11)远方
12)梦想的力量
13)扬起理想的风帆
14)生命不止梦想不灭
15)追梦
16)梦在心中路在脚下
四、关于结构
写议论文,常用的结构是“引”、“析”、“议”、“联”和“结”。

对于这则材料作文,我们可以运用这种最为结构方式。

但笔者以为,作为高考作文,如期用以上传统结构,还不如运用议论性散文分论点的形式来些这篇材料作文。

即先用一段优美的语言引出一个中心论点,接着,再用一段意味隽永的语言讲道理,之后再用三个分论点逐层展开论述,第六段联系实际——“中国梦”做点简要的分析,最后再用一段话或总结全文、或引人深思、或发出号召。

例如:我们可以以《有梦,真好》作为本次高考作文文题,而且改作文题就是改篇作文中心论点,我们可以将其分解为这样三个分论点:其一,有梦,就有了追求,其二,有梦,就有了动力,其三,有梦,就有境界。

以上十六个作文题,大多可以分解成三个分论点来进行写作。

【写作素材】
(一)名人名言
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
2、毫无理想而又优柔寡断是一种可悲的心理。

——培根
3、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

——张闻天
4、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

——高尔基
5、有很多人是用青春的幸福作成功代价的。

——莫扎特
6、神圣的工作在每个人的日常事务里,理想的前途在于一点一滴做起。

——谢觉哉
7、每个人都有一定的理想,这种理想决定着他的努力和判断的方向。

就在这个意义上,我从来不把安逸和快乐看作生活目的的本身--这种伦理基础,我叫它猪栏的理想。

——爱因斯坦
8、人的活动如果没有理想的鼓舞,就会变得空虚而渺小。

——车尔尼雪夫斯基
9、故立志者,为学之心也;为学者,立志之事也。

——王阳明
10、志当存高远。

——诸葛亮
11、志不强者智不达。

——墨翟
12、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
(二)妙语素材
1、追逐风,追逐太阳,在人生的大道上,追逐我的理想。

我的方向,就在前方,载着一颗年轻的心,夜幕装满了理想。

我的心不断的飞翔,路不断地向前伸展,我的方向,就在前方,追逐我的理想,心的方向。

——《心的方向》歌词
2、该不该搁下重重的壳,寻找到底哪里有蓝天,随着轻轻的风轻轻地飘,历经的伤都不感觉疼。

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等待阳光静静看着它的脸,小小的天有大大的梦想,重重的壳裹着轻轻的仰望。

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在最高点乘着叶片往前飞,任风吹干,流过的泪和汗,总有一天我有属于我的天。

——《蜗牛》歌词
3、“其实我是一个有ambition的人,我认为这个英文单词不能直译为‘野心’,应该理解为‘抱负’、‘雄心万丈’吧。

举个简单
的例子,夜晚,大街上来来往往的行人看到一幢位于灯火阑珊处的大楼,也许通常会希望其中一间房子是属于自己的,但我想要的不仅仅是一间,而是整幢楼!”
——澳大利亚工商管理博士生张镜一
4、中国要追赶发达国家的航空技术就必须要时刻怀有“航空报国,追求第一”的人生理想,早日让中国航空装上“中国心”,为中国第三代、第四代雄鹰,为中国民用航空能够制造出大型飞机。

——航空动力专家江和甫
(三)事例素材:

(四)语段素材
①俗话说:“人无志而不立。

”一个人假若没有远大的理想,是不可能有所作为的。

从远古时代的盘古开天辟地到如今的知识爆炸、信息革命,多少年,多少代,多少仁人志士都有着崇高的理想。

理想是我们奋斗前进、勇于创新的动力;理想是人生的指路灯;理想是战胜困难的力量源泉。

②在内心埋下一粒理想种子,精心照顾,我们向目标努力奋进,不怕风雨的吹打,雷电的袭击,是因为心中有理想,我们是勇者。

耐心栽培,不管是什么外界条件,都不能动摇我们的理想,因为我们要做成功者。

小小的理想种子,会开花,会结果,到收获的那一天,你会发现自己胜利了,回头望望曾经经过的那条路,虽然崎岖不平,但眼前的灿烂美景是无法比拟的,此时你会明白,为理想努力,为理想付出,是件快乐的事情!
③拿破伦说过,“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的确,有理想就会有动力,有动力就有可能迈向成功。

理想,就像漆黑中的一盏明灯,即使昏黄,却能赶走无边的黑暗,照亮前方的路;理想,是一条漫漫长路,即使荆棘满途,却能一直延伸,直达成功的彼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