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前半生》读后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前半生》读后感
《我的前半生》是由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在抚顺战犯看管所中以及特赦后在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担任专员职务时所写下的自传,这本自传记录了溥仪从登基到接受新中国改造的过程,读完这本书,给了我很深的感触。
清光绪三十二年旧历正月十四,在当时的醇王府中,一个婴儿呱呱坠地,这个婴儿便是爱新觉罗·溥仪。作为皇室的一族,溥仪拥有显赫的家室。他的祖父爱新觉罗·奕譞是道光皇帝的第七子,父亲爱新觉罗·载沣是祖父第五子。身为第二代醇王的长子,溥仪本应享受荣华富贵,无忧无虑地度过一生,然而事实并不是这样。
在溥仪三岁那年的旧历十月十二日,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病笃,慈禧突然决定立溥仪为嗣皇帝,在其入宫后的两天内,光绪与慈禧相继去世。十一月初九日,溥仪便登基为皇帝——清朝第十代,也是最末一代皇帝,年号宣统。
溥仪的童年没有一般人家的小孩该享受到的快乐。在那样特定的历史环境与家庭背景下,他与亲兄弟本玩耍的欢快,却因为弟弟溥杰用了本该属于他自己的明黄而大声呵斥;他与父亲本该亲密无间,却因为读书时父亲的突然到来而心慌到念不下正在看的书,这不禁令人悲叹,生于自古以来显赫的皇室贵族,究竟是万人羡慕的无上荣耀,还是不为人知的痛苦人生。
宣统三年旧历十二月二十五日,溥仪登基不到三年,辛亥革命爆发,隆裕太后颁布了溥仪的退位诏,自此,溥仪在“宫禁”这片小天地里一直住到民国十三年被民国军驱逐的时候,度过了人世间最荒谬的少年时代。没错,那段时间,中华号称为民国,人类进入了二十世纪,而溥仪仍然过着原封未动的帝王生活,呼吸着十九世纪遗下的灰尘,这难道不荒谬吗?
之后的一段时间,溥仪认贼作父,在日本人的安排下做了十四年的傀儡皇帝。溥仪仍想恢复清朝,所以一直坚持同日本人交涉,要穿着龙袍登基,可是,那时的溥仪并不知道,日本要这个帝制,不过是为了使它更傀儡化,为了更便利于统治这块殖民地。
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战败,溥仪作为伪满战犯在抚顺接受改造。是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把溥仪这个“皇帝”变成了一个囚犯,与此同时,他的思想上也遇到一场大战,这场大战是要把“皇帝”变成一个普通劳动者,在这场改造中,溥仪学会了系鞋带,洗衣服等别人早就熟知的东西,溥仪在一点点的进步着,慢慢的,他洗衣服的时间不比别人多了,能跟别人一样的享受休息,享受文体活动的快乐。溥仪感受到了平等的地位,心里便没有了不痛快。所以说,问题的关键在自己身上,只要自己不断进步,便用不着担心别人对自己怎样。
其实溥仪刚开始并不是非常服从改造,不过共产党人相信,在人民掌握的政权下,大多数罪犯是可以改造的,但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过程,所以共产党并没有急于搜查,而是一直在等溥仪主动交出那箱子夹底的东西,他们相信这样才更加有利于溥仪的改造。事实也的确如此。溥仪不断学习,不断改造,终于等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特赦通知书。溥仪在书中写到在自己的前半生中一直没有懂得“人”这个字的意义,是因为有了共产党人,有了改造罪犯的政策,才让他明白了这个庄严字眼的含义,做了真正的人。
溥仪一生经历过太多的盛衰荣辱,那些被历史所抛弃的人物——叶赫那拉氏(慈禧)、袁世凯、段祺瑞、张作霖等等在当时似乎是不可一世的,被他们宰割压榨的人民似乎是无能为力的。像胡适之流的文人们曾为他们捧场,遗老、遗少们曾把复辟幻想寄托在他们身上,而他们自己更自吹为强大,认为他们背后的列强是可以永远依靠的。但是,他们都是纸老虎,终于还是被历史烧掉了。“看起来,反动派的样子是可怕的,但是实际上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力量。从长远的观点看问题,真正强大的力量不属于反动派,而是属于人民。”溥仪的经验使他接受了这项真理,他的工作使他更加相信了这项真理。
溥仪的一生同时也折射出了中国近代史从屈辱走向独立民主的过程。溥仪是历史的罪人,但是经过他后期的改造与学习,终于蜕变成一个“真正的人”,为国家的发展贡献了他
自己的力量。这一漫长曲折的过程,不正像我们伟大的祖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断探索创新出一条革命道路,最终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的过程吗?
读完这本书,我敬佩溥仪敢于认错敢于改错的勇气。特赦令颁布的前一天,溥仪不认为第二天的特赦名单会有他,溥仪希望他可以向正常人一样工作、生活,可是他认为这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所以第二天还没有听完自己的特赦通知书,溥仪便已痛苦失声。“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重要的是要有承认错误并积极改正错误的勇气与决心,这样才会得到他人的原谅,得到自己内心的解脱。
除此之外,溥仪的豁达幽默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本以为,历经世事沧桑变化的溥仪在回忆自己的前半生时是痛苦的,然而读过这本书后我发现并不是这样。溥仪在回忆自己在毓庆宫读书时第一次见自己父亲的场景时写到“‘孟子见梁惠王,王立于沼上,王立于沼上……’不知怎的,我心慌得很,再也念不下去。梁惠王立于沼上是下不来了。”读到这,我对溥仪的敬佩便多了一层,他能够以如此幽默的笔法回忆自己并不美好的童年,可见他当时的豁达。
历史终究是历史,读自传终究是读别人的人生,我并不知道现在我现在的一个小举动会对我的未来产生怎样的影响,我只知道我所能做的就是保持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努力提升自己,充实自己的人生,犯了错也不要紧,只要我及时改正了我的错误,就可以把伤害降到最低,就可以最大化的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