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

合集下载

八年级物理上册6.3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6.3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目标1、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知道密度的单位、读法及物理意义。

3、掌握密度公式,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4、知道测定物质密度的原理,并用此原理进行密度的测定。

★课程内容1、测量原理2、量筒3、物体密度的测量★重点——①量筒的正确使用;②密度的测量。

★难点——用天平和量筒测物质的密度★教具——天平、砝码、量筒、水、物块★过程一、测量原理天平量筒或量杯二、量筒(用挂图展示)1、单位:mL 1mL= 1cm32、原理:排水法3、读数:视线与液面凹面为准。

三、密度测量1、固体的密度(一)沉于水,不溶于水的固体a.用天平测出物体的质量mb.用量筒测出水的体积v1思考:能不能将a、c步骤交换进行?c.物体没入水中,总体积v2(二)不沉于水,不溶于水的固体体积测量:(1)压入法(2)助沉法例1、如图所示是实验室常用的助沉法测蜡块的密度,已知蜡块的质量为m,则蜡块密度的表达式(三)沉于水,溶于水的固体例2、方糖是一种用细白砂糖精制而成的长方体糖块,为了测量它的密度,准备了下列器材:天平、量筒、毫米刻度尺、水、细白砂糖、小勺、錣子、保鲜膜、破璃棒,说明你的测量方法。

(此题注意:①确定方法;②选用器材。

)★小结:体积测量:①使用刻度尺(规则体)②排细小固体法(细砂之类)③排饱和溶液法④裹保鲜膜法★反思:§6.3(2)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其单位和换算.2.会调节天平平衡,会使用砝码,会用天平测固体和液体的质量.3.掌握密度的概念、公式和单位,能灵活运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4.会查密度表,记住水的密度.5.会使用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体积,会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二、过程与方法1.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培养学生自己动手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2.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课程内容1、液体密度测量方法2、特殊测量方法★重点——各种特殊的密度测量方法★难点——对替代法的理解★过程四、液体的密度测量方法方法一:这个方法可以。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6.3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6.3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
3.学生在数据分析处理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引导他们学会运用科学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总结。
4.部分学生对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误差和问题缺乏认识,需要培养他们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他们通过实践探索、合作交流,不断提高物理学科素养。
2.教学意图: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讨论,使学生深入理解密度测量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为实验操作做好准备。
(四)课堂练习
1.教学内容:
-设计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涵盖密度计算、实验操作等方面。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并及时反馈,纠正错误。
2.教学方法:
-采用个别辅导、小组讨论等形式,帮助学生掌握密度计算和实验操作。
-鼓励学生提问,及时解答学生的疑惑,提高课堂练习效果。
(五)总结归纳
1.教学活动设计: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密度概念、计算方法、实验操作等要点。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出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共同探讨解决方法。
2.教学意图:
-帮助学生பைடு நூலகம்固所学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培养学生总结归纳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1.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究兴趣。
-设想:设计一系列引导性问题,鼓励学生提出假设,自主设计实验方案,通过实验验证假设。
2.利用多媒体和实物教学相结合,提高教学直观性。
-设想:使用幻灯片、视频和实物模型等多媒体资源,展示密度的物理意义和实验操作步骤,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创设合作学习环境,促进生生互动和交流。
-通过总结,发现教学中的不足,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6.3 测量物质的密度 教案

6.3 测量物质的密度 教案

6.3测量物质的密度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进一步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2.学会用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体积。

3.学会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2.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一个物理量的科学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养成物理知识与实际相联系的意识和习惯,在实际物理情境中体会物理过程,学习物理知识。

2.通过对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过程中,从产生误差的角度进行评估,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质量和密度的概念以及密度计算公式后进行,具体包括了量筒的使用、测量固体的密度和液体的密度这些知识。

让学生掌握利用密度公式间接测量物质的密度,培养实验操作能力,本节课起到了巩固前面所学内容的作用,是密度知识在生活中应用的体现,也有助于以后压强、浮力知识的学习。

测量物质的密度是初中阶段的一个重要实验,对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有重要作用。

在这个实验中,要求学生在前面学习质量、密度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熟悉天平的使用,并学会量筒的使用方法。

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某个物理量的方法。

在实验过程中规范操作步骤,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要能理解实验原理、注意实验仪器的选取和使用、实验步骤的设计、数据的采集、根据数据得出结果以及对实验结果从产生误差的角度进行评估,这些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教学重点:用量筒测物体的体积,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教学难点: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实验中,从产生误差的角度进行评估。

三、教学策略在学本节课之前,学生对质量有了初步的认识,学习了测量质量的工具──天平的使用方法,对密度概念与计算公式已有所了解。

因为已经熟练掌握了温度计的读数方法,可以直接通过观察结构得出用量筒测液体体积的方法,学生观察思考就能操作,重点是引导学生观察水面的形状,水面是凹形的,读数时视线要以凹形液面的最低处相平。

对于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同学们也能设计出大致方案,但在该实验中如何减小实验误差、制定最佳测量方案,学生不是很容易注意到,所以教学时要注重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从产生误差的角度进行评估。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6.3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6.3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

《6.3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①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②学会量筒的使用方法。

③通过动脑动手,学习间接测量物理量的方法。

2.过程和方法。

①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②对利用物理公式间接测定物理量这种科学方法有感性认识③通过探究过程的体验,使学生对测量性探究方法,从实验原理、实验器材的选取和使用、实验步骤的设计、数据的采集与处理到得出结果,分析实验误差有初步认识和感受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在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的过程中,有操作欲望,熟练地使用天平、量筒测算物质密度;②认真按规则做好实验,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①量筒的使用方法。

②学会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密度的原理和方法。

三、教学难点使学生通过实验能对密度的物理意义加深理解。

四、教学教具天平、量筒、盐水、铁块、塑料块、水、烧杯、细线、牙签、多媒体设备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1、复习:什么是物质的密度?计算密度的公式是什么?要求出物质的密度要知道哪些量?2、出示小石块和1杯盐水,指出用天平可以称出石块与盐水的质量,但刻度尺却无法测出它的体积。

本实验我们学习用量筒.二、进行新课1、量筒的使用(1)量筒和量杯是测量液体体积的仪器(2)体积的单位及其换算:单位:米3(m3)、分米3(dm3)、厘米3(cm3)、升(L)、毫升(mL)换算:1m3=103 dm3 =106 cm31L =1 dm3 1 mL =1 cm3(3)量筒上的标度最大测量值:常用100 mL,200 mL分度:1 mL,2 mL,5 mL(4)量筒的使用方法:①使用前,首先要认清量筒的最大测量值和分度值(刻度上的每个小格代表的刻度数),在测量前应根据被测物的尺度和测量精度的要求来选择合适的量筒。

②量筒在使用时,应放在水平桌面上,使有刻度的一侧面对观察者。

(5)量筒的读数量筒内的液面大多数是凹液面(如水、煤油等形成的液面),也有的液面呈现凸表(如水银面),读数时,视线一定要与液面所对应的刻度垂直(如图1所示),视线偏上或偏下,读数均不准,如图2所示,甲图读数会偏小,乙图读数会偏大。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6.3测量密度教案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6.3测量密度教案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6.3 测量密度教案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对于教学有着深入的理解和丰富的经验。

在设计本节课的时候,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互动式教学法,旨在通过生动有趣的情境和孩子们的积极参与,让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掌握知识。

本节课的目的在于让孩子们能够理解密度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一、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 让孩子们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掌握测量密度的方法。

3.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密度的计算公式以及如何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重点:让孩子们能够理解密度的概念,掌握测量密度的方法。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学课件、实验器材(如烧杯、水、盐、石头等)。

2. 学具:每人一份实验记录表,用于记录实验数据。

四、活动过程:1. 情境引入: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让孩子们了解密度的概念。

例如,讲述一颗石头落入水中的故事,让孩子们思考为什么石头会沉入水底。

2. 知识讲解:利用课件,详细讲解密度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结合实例,让孩子们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3. 实验操作:分组进行实验,让孩子们亲自动手测量不同物质的密度。

在实验过程中,引导他们观察、记录实验数据,并思考实验现象背后的原因。

4. 解决问题:利用所学的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让孩子们思考如何通过测量密度来判断一个物品是否为纯金属。

五、活动重难点:1. 活动难点:密度的计算公式以及如何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活动重点:让孩子们能够理解密度的概念,掌握测量密度的方法。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让他们思考如何通过测量密度来判断食物的品质。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设计本节课时,我发现了几个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它们对于孩子们的理解和掌握至关重要。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 上册 第六章 6.3 测量物质的密度 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 上册 第六章 6.3 测量物质的密度 教案

教学设计1.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

(2)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一个物理量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自主预习 梳理新知阅读教材,梳理本节知识点,并标注在教材中。

三、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目标导学一:量筒的使用提出问题 出示一块长方体铁块,问:要测这铁块的密度,需要测哪些量?用什么器材测量?记录哪些量?怎样求出铁块的密度? 出示一块任意形状的石块和装在小碗的盐水,问:能否测这石块的密度和小碗里的盐水密度?那么用什么仪器来测定形状不规则的石块和盐水的体积?分析总结 由公式ρ=mV可知,测出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可算出密度,规则的物体我们可以用数学上的方法测得。

例如: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不规则的物体体积和液体体积就需要用我们今天学习的量筒来测量。

学生自学 出示量筒,指出液体的体积和不规则的物体体积可以用量筒来测量。

每小组同学观察桌面上的100 mL 量筒的结构,回答下面问题:1.量筒是以什么单位标度的?是毫升(mL)还是立方厘米(cm 3)?1 mL =________cm 3。

2.量筒的最大测量值(量程)是多少?量筒的分度值(最小测量值)是多少?3.如何读数?总结归纳 使用量筒(杯)应注意以下几点: 1.明确量筒是以毫升(mL)单位标度,1 mL =1 cm 32.使用前应观察所用量筒的量程和最小分度值,以便选择适合被测物体的量筒。

了解最小分度值,才能正确记录。

桌面上的量筒量程是0~100 mL 。

3.读数时,量筒一定要放在水平台上,视线要与液面相平,若仰视,读数偏低,若俯视,读数会偏高。

若液面(例如水银面)为凸形,视线应与凸形液面的最高处相平,若液面(例如水面)为凹形,视线应与凹形液面的最低处相平。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6.3测量密度教案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6.3测量密度教案

教案: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6.3 测量密度一、教学内容1. 密度的概念及其特性2. 密度测量原理及方法3. 密度测量实验的操作步骤4. 密度测量结果的处理与分析二、教学目标1. 理解密度的概念,掌握密度的基本特性。

2. 掌握密度测量的原理及方法,能够独立完成密度测量实验。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密度测量实验的操作步骤,密度测量结果的处理与分析。

2. 教学重点:密度测量原理及方法,密度测量实验的操作步骤。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讲台、黑板、粉笔、实验器材(包括烧杯、量筒、砝码、滴定管等)。

2. 学具:学生实验报告册、测量密度实验器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如不同的物体在水中浮沉的情况,引导学生思考物体的密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2. 知识讲解:讲解密度的概念及其特性,引导学生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有关。

3. 实验操作:讲解密度测量原理及方法,指导学生完成密度测量实验,强调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

4. 实验观察与分析:让学生观察实验过程中密度计的示数变化,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理解密度测量原理。

5. 知识巩固:通过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对密度概念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密度1. 概念: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2. 特性:物质的一种属性,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有关测量密度1. 原理:ρ = m/V2. 方法:实验操作,观察密度计示数变化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密度的概念及其特性。

答案:1. 密度的概念: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

特性:物质的一种属性,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有关。

2. 密度 = 质量/体积= 20g/10cm³ = 2g/cm³。

3. 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自由发挥,谈谈对密度的理解。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拓展延伸:让学生思考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场合需要测量密度,如何应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设计6:6.3 测量物质的密度

教学设计6:6.3 测量物质的密度

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所要讲的知识:第一复习天平的使用,第二学会用量筒测物体的体积,第三会用两种仪器测物体的密度。

本节课的教学以学生为主,目的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学会测量物体的密度。

二、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对本节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测量物质密度的方法。

(2)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

(3)尝试利用密度公式解决生活中普通物体密度的测量。

(4)学会使用量筒测量液体和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进而求出物体的密度。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学会使用量筒及密度计算公式测量物体密度的科学方法。

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以及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互相协作的团队精神。

三、教学重点学习使用量筒天平测量液体的密度和不规则物体的密度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对数据的处理能力四、教学难点量筒的使用及数据的处理五、教学方法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的特点,启发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的教学方法,并配合讲授、讨论、展示等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优化,突破重点、难点。

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同时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能力也在实验的过程中不断提高。

六、课时安排1课时七、课前准备托盘天平和砝码、水、量筒、石头盐水细线烧杯体积相同的铁块和铜块体积较大的铁块八、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通过上一节课学习,我们知道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在实际应用中有重要的意义。

问:什么叫物质的密度?怎样计算物质密度?出示体积相同的铁块和铜块,问:要测这铁块和铜块的密度,需要测哪些量?用什么器材测量?记录哪些量?怎样求出铁块和铜块的密度?出示盐水问怎样求出盐水的密度?(二)量筒的使用指出:量筒中液面呈凹形时,读数时要以凹形的底部为准,且视线要与液面相平,与刻度线垂直。

1、探究怎样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的体积方法:先在量筒中装入适量的水(以待测体积的物体放入量筒后能完全浸没,且量筒中的水上升的高度不超过量筒的最大刻度值为准),读出此时量筒中水的体积V1;将不规则形状物体浸没在量筒中,读出此时量筒中水面所对应的刻度值V2。

八年级物理上6.3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

八年级物理上6.3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

吊着铁块,将铁块浸没在水中,读出量筒的
(2)将烧杯中的部分盐水倒示数 V1;
入到量筒中,读出量筒的示数(2)手放开,让待测物体也浸没在水中,读
为 V;
出量筒的示数为 V2;
(3)用天平测出剩余盐水和(3)待测固体体积为 V=V2-V1。
烧杯的总质量为 m2; (4)待测盐水的密度为
实验探究: 一、测量盐水的密度
的 总 质 量 体积
烧 杯 总 质 量 质量
m1/g
V/cm3 m2/g
m/g
盐水 密度 ρ/(g/cm3)
五、测量小石块的密度
石块
量筒中水
质量
的体积
m/g
V1/ cm3
放入石块后量 筒中水体积 V2/ cm3
石块 体积 V/ cm3
石块 密度 ρ(g/cm3)
教学 反思
学生不会正确使用天平和量筒去测量质量和体积
学生观察实 验,激发探究 欲望。
复习巩固所 学知识
2、实验演示:把鸡蛋放入清水中会下沉,向
水中加盐后,发现鸡蛋会漂浮在盐水面,这
里有什么奥秘呢?那我们就来亲自测量一下 组 织 学 生 讨
盐水的密度吧!
论测量物质
密度的原理。
二、实验探究,解决问题
实验原理:
m
V
一、体积的测量 量筒的使用:
温故知新:
1、天平的构造和使用方法,如何使用天平测
思维
拓展:那么对于密度小于水的物体,物体不
能自动沉入水底,该如何测量它们的体积 学生动手操
实验探究:
呢?
作,教师指
一、测量盐水的密度
操作后总结:
导,测量小石
(1)在烧杯中加入适量盐水,(1)在量筒中加入适量的水,用细线一端拴 块的体积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6.3测量密度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6.3测量密度

教案: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6.3测量密度一、教学内容1. 密度的概念及其特性2. 测量物体密度的方法3. 密度公式及其应用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密度的概念,掌握密度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密度公式的运用,以及如何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密度公式。

2. 教学重点:测量物体密度的实验操作,以及密度公式的记忆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子天平、量筒、烧杯、水、待测物体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表格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通过展示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为什么冰块在水中会漂浮?”引发学生对密度的兴趣,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知识讲解:(1)教师讲解密度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有关。

(2)教师讲解测量物体密度的方法,如:利用电子天平和量筒进行测量。

(3)教师讲解密度公式及其应用,如:ρ= m/V,并强调公式中各符号的含义。

3. 实验操作:(1)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要求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

(2)学生通过实验测量待测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并记录在实验报告表格中。

(3)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运用密度公式计算待测物体的密度。

4. 例题讲解:教师选取一道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例题,如:“一个体积为100cm³的木块,其质量为200g,求木块的密度。

”进行讲解,让学生掌握密度公式的运用。

5. 随堂练习:教师布置一道随堂练习题,如:“一个体积为200cm³的铁块,其质量为400g,求铁块的密度。

”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简要回顾,强调密度的概念、测量方法以及密度公式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1. 密度概念2. 测量方法3. 密度公式ρ= m/V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一个体积为50cm³的铜块,其质量为80g,求铜块的密度。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6.3 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6.3  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第3节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教材分析一、课标分析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二、内容和地位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章第三节《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这是一节测量型实验课,是对天平、量筒、密度等知识的综合运用,通过这节课的探究活动,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天平和量筒的正确使用,并能够通过实验让学生对密度公式有进一步的理解,使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完成实验。

学情分析教材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步骤、实验数据记录表格等,并要求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比较高。

虽然学生已经有了探究的经历,有一定的实际操作经验,但是考虑到学生的动手操作机会少,因此学生在本节内容的学习中可能存在三个方面的困难:不能很好地设计实验步骤和实验数据记录表格;在实验操作中,可能会出现对天平、量筒的读数错误;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密度时存在一定的困难,尤其是在密度的单位上。

教学目标会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会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核心素养通过实验探究,经历探究过程,并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测量物理量的科学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难点: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教学过程续表续表积V 。

(5)根据密度公式计算盐水的密度。

教师:请大家根据讨论得出的实验步骤设计出实验数据记录表。

实验数据记录表:答调量会残留一些盐水或者说盐水没有倒完。

交流、设计表格个别续表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教学意图教师总结。

2.实验仪器:天平、量筒、水等。

3.实验步骤(1)调节天平,并测量出小石块的质量m。

(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读出示数V1。

(3)将小石块放入水中,读出示数V2。

(4)小石块的体积为V=V2-V1。

(5)小石块的密度为ρ=mV =mV2-V1。

4.实验数据记录表教师:下面大家就根据上面的实验步骤,来测量一下桌子上小石块的密度。

教师在教室中巡视,并及时指正学生实验过程中的问题。

八年级物理上册6.3测量物质的密度备课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6.3测量物质的密度备课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2.密度的计算:ρ=m/V,其中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
3.测量密度的实验方法:选择适当的实验仪器,进行实验操作,处理实验数据。
4.实验操作的准确性:正确使用实验仪器,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5.实验数据的处理:从实验数据中得出正确的结论。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密度的定义及公式,测量物质密度的方法,实验操作步骤,以及实验数据的处理。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感受物理学的魅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使他们在课堂上都能有所收获。
3.测量物质密度的方法:介绍测量物质密度的实验方法,包括选择适当的实验仪器、进行实验操作、处理实验数据等。
4.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强调实验操作的准确性,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实验仪器,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5.实验数据的处理:讲解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如何从实验数据中得出正确的结论。
②词句的逻辑关系
1.密度的定义:密度是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
八年级物理上册6.3测量物质的密度备课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八年级物理上册6.3测量物质的密度备课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教材分析
《八年级物理上册6.3测量物质的密度备课教案(新版)新人教版》是一节实验课,旨在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密度的概念,掌握测量物质密度的基本方法。本节课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6.3测量物质的密度 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6.3测量物质的密度 教案

和谐互

2、学生实验:测量金属块的密度
3、评估实验中存在的问题
思考:如果测量过程中先测出金属块的体积后在测量
金属块的质量,会导致测量值。

二、测量液体的密度
1.实验回顾与探究:测量液体的密度


A.将m、V值代入公式ρ=m/V中算出ρ
B.在烧杯中盛待测液体,称出烧杯和液体
的总质量m1
C.算出量筒中液体的质量m
D.称出烧杯和剩余液体的总质量m2
E.将杯中液体倒入量筒中一部分,测出这
些液体的体积V
以上正确的测量步骤是:,
该液体的密度是kg/m3。

学生实验
完成探究报告
《新课堂》
讨论、评估
练习
设计出填写实验
数据的表格。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6.3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6.3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
5.预习下一节课内容:液体压强和浮力。思考以下问题:
(1)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2)浮力是如何产生的?阿基米德原理是什么?
(3)如何运用浮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4.布置作业:设计一道关于密度计算的综合性题目,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并解答问题。
五、作业布置
1.请同学们结合本节课所学的密度知识,设计一道实验题目,要求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数据处理和实验结论等,以加深对密度概念的理解和实验操作技能的掌握。
2.完成课后练习题:根据密度公式,计算以下物质的密度。
(1)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注重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难度的教学活动和问题,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获得成就感。
(3)强调团队合作,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如多媒体、网络资源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配一套实验工具和不同物质的样品。
2.学生根据教师所讲解的知识,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测量不同物质的密度。
3.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正确操作实验。
4.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总结实验步骤、注意事项和可能出现的误差。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一些关于密度计算的练习题,如:“已知某物质的质量和体积,计算其密度。”
4.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认识到物理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物理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教师还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物理概念和实验技能,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6.3《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6.3《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
(3)教师总结课堂重点,强调密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布置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密度知识的掌握。
五、作业布置
1.基础知识巩固:请学生完成教材课后练习题,重点加强对密度概念、密度公式及单位换算的掌握。通过此类题目,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形成扎实的理论基础。
例题:计算以下物体的密度,单位为kg/m³。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养成认真观察、精确测量的习惯。
3.使学生认识到密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感受到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
1.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冰块浮在水面上、油水分离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从而引出密度概念。
2.基本概念:讲解密度的定义、公式及单位,让学生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种类、状态和温度有关。
2.教学方法:采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3.教学过程:
(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如:“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物体沉浮的原理”等。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想法和观点。
(3)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解决问题。
(4)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全班分享学习心得。
3.教学过程:
(1)教师讲解密度定义,引导学生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介绍密度公式,并通过实例演示如何计算物质的密度。
(3)讲解密度的单位及其换算方法,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点。
(4)教师通过动画、实验演示等方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密度对物体沉浮的影响。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内容:探讨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分析物体沉浮的原理。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数据分析等途径,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八年级物理上册6.3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6.3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

6.3 测量物质的密度课题课时本学期第课时日期本单元第3课时课型实验主备人复备人审核人感知目标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2.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3.学会量筒的使用方法,一是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的方法;二是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体积的方法能力目标1.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2.对利用物理公式间接测定物理量这种科学方法有感性认识.通过探究过程的体验,使学生对测量性探究方法,从实验原理、实验器材的选取和使用、实验步骤的设计、数据的采集与处理到得出结果,分析实验误差有初步认识和感受.情感目标1.通过实验数据记录、处理的体验,使学生养成实事求是、严谨的科学态度.2.通过探究活动中的交流与合作体验,使学生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3.培养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也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念.重点难点重点:学会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密度的原理和方法。

.难点:使学生通过实验能对密度的物理意义加深理解。

中考撷要:如何设计实验来测量物质的密度是最近几年中考的热点.解题思路则是如何测出物体的质量和体积,题中一般会因缺少量筒而无法直接测出体积,此时往往要利用水来间接测出液体的体积,这是一种“等效替代”的思维方法,在设计实验时要注意可操作性和最优化原则.因为自主设计的实验方法可能有很多种,我们应该选择哪些最简单同时实验误差又小的实验方案.器材量筒、天平、常见物体(如大小不同的铁块、木块等)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复备标注启动课堂引入新课一、出示一块长方体铁块,问:要测这铁块的密度,需要测哪些量?用什么器材测量?记录哪些量?怎样求出铁块的密度?二、再出示一块任意形状的石块和装在小碗的盐水问:能否用测长方体铁块密度的方法测这块石块的密度和小碗里的盐水?用刻度尺不行,那么用什么仪器来测定形状不规则的石块和盐水的体积?出示量筒,指出液体的体积可以用量筒来测量。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6.3测量密度教案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6.3测量密度教案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6.3 测量密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第三节“测量密度”。

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密度的概念、密度公式及其应用、测量物体密度的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密度的基本概念,理解密度公式,学会测量物体密度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密度的概念,掌握密度公式及其应用。

2. 学会使用实验器材测量物体的密度,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密度的概念,密度公式的理解和应用,测量物体密度的方法。

难点:密度公式的灵活运用,测量物体密度的实验操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实验器材(包括天平、量筒、烧杯、水、待测物体等)。

学具:学生实验报告册、笔、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如冰块在水中漂浮等,引导学生思考冰块的密度与水的密度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1)教师讲解密度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讲解密度公式及其应用,让学生明白密度公式的意义和如何运用。

3. 实验操作:(1)教师示范测量物体密度的实验操作,包括用天平测量质量、用量筒测量体积等。

(2)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待测物体的密度。

4. 例题讲解:教师选取典型例题,讲解如何运用密度公式解决问题,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板书设计:密度概念、密度公式及其应用、测量物体密度的方法。

7. 作业设计:(1)请用密度公式计算一个已知质量和体积的物体的密度,并解释计算结果。

(2)选取一个生活中常见的物体,测量其密度,并解释测量结果。

8.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六、教学内容具体化1. 密度的概念:密度是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用公式表示为ρ = m/V,其中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

八年级物理上册6.3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6.3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教师可以提问:“为什么相同体积的水和冰质量不同?”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分析来解决问题。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和讨论,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教师在小组间进行巡视,提供指导和支持。
2.教学活动设计
(1)实验演示:教师首先进行实验演示,讲解实验步骤、操作技巧和注意事项。学生观看演示,并跟随教师一起进行实验操作。
此外,在作业布置和反馈环节,我发现部分学生的作业质量不高,存在计算错误和实验数据处理不当等问题。为了提高学生的作业质量,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作业指导,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的错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板书设计
1.密度概念
-密度的定义: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密度公式:ρ = m/V
2.密度的单位
-密度的单位是千克每立方米(kg/m³)
(2)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可能对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存在困难,不知道如何利用密度公式进行计算。教师应引导学生掌握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如如何求平均值、如何判断数据的可靠性等,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熟悉这些方法。
(3)实验操作技能的掌握: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可能存在技能不足的问题,如使用天平、量筒等实验仪器的操作不熟练。教师应通过示范、讲解和练习,帮助学生掌握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实验的准确性。
(3)实验操作技巧:学生需要掌握测量物质质量和体积的方法,包括使用天平、量筒等实验仪器。教师应重点讲解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如如何准确测量物体的质量、如何正确读取体积值等。
2.教学难点
(1)密度公式的理解与应用:学生可能对密度公式ρ = m/V的理解不够深入,不清楚各个量之间的关系。为了帮助学生突破这一难点,教师可以采用实际例子进行分析,如不同物体密度的计算,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对公式的理解。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6.3测量密度教案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6.3测量密度教案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6.3 测量密度教案我的教案设计意图是为了让孩子们能够通过实践活动,掌握测量密度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我希望通过这个活动,让孩子们能够理解密度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孩子们能够理解密度的概念,掌握测量密度的方法,能够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与重点是:如何让孩子们理解密度的概念,如何正确使用测量工具,如何计算密度。

为了进行这个活动,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天平、量筒、水、盐、植物油等。

活动过程如下:一、引入:我会向孩子们介绍密度的概念,通过讲解和示例,让他们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二、实践操作:我会让孩子们分组进行实践活动,使用天平和量筒测量不同物质的密度。

我会指导他们如何正确使用测量工具,如何计算密度。

活动重难点:如何让孩子们理解密度的概念,如何正确使用测量工具,如何计算密度。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我会让孩子们回家后,尝试用自己的方法测量家中的物品的密度,并将结果记录下来,下次上课时进行分享。

我也会继续关注孩子们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教学调整。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本次活动中,我认为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关注。

让孩子们理解密度的概念是本次活动的重点,也是难点。

密度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对于孩子们来说可能有些难以理解。

因此,我会在引入环节花一些时间,通过讲解和示例,帮助他们理解密度的概念。

我会用简单的语言解释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是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我会通过举例,比如水的密度是1克/立方厘米,来说明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固有属性。

如何正确使用测量工具也是本次活动的重点和难点。

我会向孩子们介绍如何使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物体的质量和水体积,然后如何根据公式计算密度。

我会详细讲解如何调节天平平衡,如何准确读取量筒的刻度,以及如何计算密度。

我会演示一遍,然后让孩子们自己动手操作,我会及时指导他们,确保他们能够正确使用测量工具。

八年级物理上册6.3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6.3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

6.3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2、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3、学会量筒的使用方法:一是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的方法,二是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体积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和固体密度的方法;2、经历根据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一个物理量的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实验过程中要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测量要尽量做到仔细、客观、认真,这对学生以后的学习是大有好处的。

●教学重点一、用量筒测固体、液体的体积。

二、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液体的密度。

●教学难点用天平和量筒测物质的密度。

●教学方法一、实验法:通过实验,间接地利用公式测量物质的密度;二、观察法:用正确的方法给天平和量筒读数。

●教学过程一、预学(一)温故1、密度的概念:2、密度的计算公式,由此看出:要知道这种物质的密度,我们需要知道这种物质的和。

(二)知新阅读教材第18—19页,完成下列问题:1、关于量筒的使用(1)18页的量的量程是,最小分度值是。

(2)测量时将量筒(量杯)放在上,然后将液体倒入量筒(量杯)中。

(3)观察量筒(量杯)里液面到达的刻度时,视线要跟液面相平。

若液面是凹形的(例如水),观察时要以为准。

若淮面是凸形的(例如水银),观察时要以为准。

2、测固体体积的方法(1)对形状规则的固体,可用测出有关数据,然后根据公式算出体积。

(2)对形状不规则的固体,可采用来测它的体积。

3、测物体密度的原理:。

教学建议:(3)“读”:若量筒里的液面是凹形的,读数时,视线要和相平。

说明:两个粗细不同的量小刻度都是1ml的量筒,测定液体体积时,比较准确(其实读数一样)。

2、如何用量筒测物体的体积:(1)沉入水中:在量筒中,读出体积V1;用物体,在量筒中,读出总体积V2,物体体积。

(2)浮在水面:a:针压法:方法和上面的相似,就是第二步用将物体压入水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3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
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主备:张君娟审核:八年级物理备课组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
2.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3.学会量简的使用方法,即用量简测量液体体积的办法,以及用量筒测不规则形状的物体体积的办法.
4.通过使用天平,加深对某些题目的理解.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对正确使用天平、量筒能做到尽量周全.
2.培养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并且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尽量做到仔细、客观、认真,这对学生以后的学习是大有好处的.
三、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1.用量筒测固体、液体的体积.
2.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液体的密度.
教学难点
用天平和量筒测物质的密度.
教学方法
1.实验法:会通过实验,间接地利用公式测量物体.
2.观察法:用正确的方法给天平和量筒读数.
教具准备
天平、砝码、量筒、水、铁块、铜块、铝块、细线、花岗岩、刻度尺、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通过上一节课学习,我们知道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在实际应用中有重要的意义。

1、问:什么叫物质的密度?怎样计算物质密度?
2、出示一块长方体铁块,问:要测这铁块的密度,需要测哪些量?用什么器材测量?记
录哪些量?怎样求出铁块的密度?
3、再出示一块任意形状的石块和装在小碗的盐水问:能否用测长方体铁块密度的方法测
这块石块的密度和小碗里的盐水?用刻度尺不行,那么用什么仪器来测定形状不规则的石块和盐水的体积?出示量筒,指出液体的体积可以用量筒来测量。

二、新课教学
今天,我们来动手做一个实验,测物体的密度.同学们先分组(三人一组).大家看自己的实验台上,有这样一些实验器材:天平一架,砝码一盒,量筒一只,烧杯中装有水、铁块、铜块、铝块各一个,另外还有一根细线,一块花岗岩,一副三角板,刻度尺.今天我们重点解决以下三个问题:[投影]
一、测铝块、铁块、铜块的密度.
二、测水的密度.
三、测不规则物体——花岗岩矿石的密度.
根据我们上节课学习的知识,学生各抒己见说出测量方法
测三种金属圆柱体的密度分为几步:
(1)先用天平测出铜、铁、铝各自的质量.
(2)接下来测三个物体的体积.测体积时有两种办法:第一种办法如下图所示:
将物块竖直放置,然后如图所示,将其夹到中间,最后下面用尺子测量,即可得圆柱体的直径d ,所以这个圆柱体的横截面积即可知道.然后用刻度尺测量一下圆柱体的高,根据
公式V =π(2
d )3即可得物块的体积. 以上是一种方法,另外还有第二种方法,即上节课讲过的,采用体积差的方法测它的体积:即先用量简量取一定量的水,记下示数V 1,将物块全部浸入水中,再记下这时的示数V 2.所以囱块的体积即为V 2-V 1.
无论采用何种方法,只要能够测出物质的质量即可得体积,最后还得用质量m 除以体积V 即可得到物质的密度.
接下来大家思考一下如何来测不规则物体(如花岗岩)的密度呢?
基本上与测铜、铁、铝的方法一样,只不过在测岩石的体积时应采用浸入法,即第二种方法.因为岩石是不规则物体,用三角板和直尺法测量时,由于形状不规则,所以很难测出它的体积,因此用第一种方法不合适.
如何来测水的密度?
先测出一定量的水的体积,将水倒进量简中,观察示数.
观察示数时应注意问题:
应使视线与液面的凹面相平,这样可以减小误差,如右图.
测出体积后,接下来测水的质量.由于测质量时水不能与天平相接触,因此应间接测水的质量.
可以先测一个空烧杯的质量M 1,然后将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 2,那么水的质量M=M 2-M 1.这样水的质量和体积已全部测出来了,二者一除即可得密度.
还可以把上面的烧杯换成量筒.取一只量筒,先测出它的质量M 1,然后往量筒中装水,测
出量筒和水的总质量M 2.那么水的质量M=M 2-M 1同时,由量简中液面的示数直接把水的体积读
出来,两者相除即得水的密度.
请同学们自己动手,测一下以下几种物质的密度.
(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教师巡回指导,不时指点学生遇到的问题)
三、总结
学生对本节所学内容进行小结,教师补充评价
四、课后作业
五、课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