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专题-西方经济学流派考试范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萨伊定律
萨伊定律:供给创造了它自身的需求,更多的供给表示有更多的需求,需求量始终与供给量作同比例增加,总供给和总需求必然是恒等的。因而不存在需求不足,不会出现普遍的生产过剩和大量的失业。这些阐述,有些是理论性的结论性的,有些是分析性的应用性的。应当说,其中一些是深刻的,可以予人以启示,但有一些却未必妥当,需要作些讨论,而且很显然,在这部分弥散着强烈的经济浪漫主义,更主要的,则是在萨伊这儿,同样存在“把有疑问的点看作确定的点”这个问题。所以,我们总的看法,是既不应对萨伊定律毫无保留地推崇,也不宜简单地予它全面地否定。
货币数量论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物价水平的高低和货币价值的大小由一国的货币数量所决定的。货币数量增加,物价随之正比上涨,而货币价值则随之反比下降。反之则相反。
古典经济学和凯恩斯的分歧
(1)在基本假设方面,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最明显的分歧是,前者坚持市场出清假设,而后者则坚持非市场出清假设。
(2)在解释经济波动方面,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分歧是,前者试图用实际因素从供给扰动方面解释宏观经济波动,后者则用货币因素从需求方面解释宏观经济波动。
(3)在政策主张上,新凯恩斯主义认为,由于价格和工资的粘性,经济在遭受到总需求冲击之后,从一个非充分就业的均衡回复到充分就业均衡状态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因而刺激总需求是必要的。所以,为了避免较长时期的非充分就业持续出现,凯恩斯主义的需求政策仍然是有效力的。新古典主义宏观经济学中一个不变的主题是反对政府干预。
第二章
新古典综合派对凯恩斯理论进行了哪些补充和发展?这些补充和发展的意义何在?
新古典综合派认为,要解决资本主义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在对需求进行分析的同时,还需要对供给进行分析。
新古典综合派认为现代资本主义经济是混合经济,当代西方发达国家是既不同于自由市场经济,又不同于社会主义经济的混合经济,市场价格机制和国家经济干预的有机结合是经济良性运行的基本前提。
在凯恩斯的“需求管理”理论和扩张性财政政策思想的基础上,新古典综合派进行了两个方面的创新。一是主张采取“逆经济风向行事”的财政货币政策,以减少经济周期对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二是主张在经济上升期实行赤字预算、发行国债,刺激经济快速增长。
在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关系方面,新古典综合派有两个基本主张:一是财政政策比货币政策更为重要。第二个主张是,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应“相机抉择”。
5.1、围绕菲利普斯曲线当代西方经济学家展开了哪些争论?
(1)萨缪尔森、索罗、李普西等
原始的菲利普斯曲线可以用下列函数关系表示:W=w(u),W <0,这说明货币工资率与失业率存在一种反向的变化关系。由李普西、萨缪尔森等人改造的菲利普斯曲线又可以写为:P=W(U)。由于货币工资增长率与失业率之间存在一种反向变化的关系,所以,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也存在一种反向变化的关系。
(2)弗里德曼
弗里德曼对菲利普斯曲线的批评,主要是认为菲利普斯曲线没有把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区分开来。同时引入了“自然失业率”和“适应性预期”概念,认为只有未预期到通货膨胀才能使短期菲利普斯曲线有效,但长期中,就业率会回到“自然失业率”,并认为“任何货币政策或财政政策的因素的固定纲领都只能使你达到自然失业率,别的什么也达不到,只有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才能减少失业。”如果一定要用通货膨胀率去代替失业率的话,只有不断的通货膨胀才能使失业率低于自然失业率,这就是所谓的“预期增广的菲利普斯曲线”。
(3)费尔普斯
费尔普斯为代表的新微观经济学派利用“小岛比喻”导出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小岛比喻”大概意思是:总需求的增加会导致货币工资非预期的提高,寻业者的寻业时间将缩短,因为他们得到了未预期到的高工资。同理,需求下降引起货币工资和寻业的失业增加。也就是说,未预期的工资通货膨胀时期通常同低于平均值的寻业失业相应,因此有短期菲利普斯曲线的存在。
(4)卢卡斯和萨金特
以卢卡斯和萨金特为首的理性预期学派,通过理性预期概念对菲利普斯曲线进行了全面的否定。理性预期就是指,在人们进入市场以前,已经充分了解了以往的价格变动情况,进入市场以后,把过去的信息同现在的信息综合在一起,然后根据这种信息对未来的价格变动做出预测,这样人们就不会因市场上价格变化而受到欺骗。因为人们对政策决策都有了充分的预期,那么政府干预经济的结果将是徒劳无益的,甚至是有害的。因此,政府不要干预私人经济活动,一切让市场经济自发调节。
第三章
2.凯恩斯主义与货币主义政策主张的分歧
凯恩斯主义认为控制经济波动最有效的手段是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使用的主要目标在于控制利率。货币主义政策认为货币数量在长期中对价格水平有着直接的影响,并且是影响总求变动的主要原因。从政策上,货币主义反对凯恩斯主义斟酌使用的经济政策,主张使用稳货币供给的经济政策——单一的政策规则。凯恩斯主义主张政府干预经济的经济政策。而货币主义则提出自然率假说,主张政府不干预的经济政策。货币主义认为利率的变动对投资的影响较大。凯恩斯主义认为:总需求(总支出)中的投资是极不稳定的支出,容易受到种种因素的影(如利润的预期、利息、收入)而发生波动。货币主义认为:由于货币需求函数是稳定的,货币的总支出或总需求(P,y)取决于货币给或信用水平,从而货币供给或信用的变动是造成总需求变动的主要原因。
3.凯恩斯基于短期分析而将价格假设为不变。弗里德曼指出在长期中,价格的变化将起作用,而且对未来的价格预期也起作用。价格的涨落影响名义国民收入,而对价格的预期则影响消费进而影响总需求。接下来,凯恩斯又假定货币量为M1层次弗里德曼将货币扩大到M2,加上了定期存款。凯恩斯的需求函数最后可表述为Md = f ( Y, i )而弗里德曼的函数为Md/P=f ( Yr,w,Rm,Rb,Re,gP,u )
第四章
1.卢卡斯批评
卢卡斯指出,由于人们在将来的事态做出预期时,不但要考虑过去,还要估计现在的事件对将来的影响,并且根据他们所得到的结果而改变他们的行为。这就是说,他们要估计当前的经济政策对将来事态的影响,并且按照估计的影响来采取政策,即改变他们的行为,以便取得最大的利益。行为的改变会使经济模型的参数发生变化,而参数的变化又是难以衡量的,因此经济学者用经济模型很难评价经济政策的效果。
2.实际的经济周期理论
将经济波动的根源归结为以技术冲击为代表的实际因素,认为总供给冲击而不是总需求冲击是产生经济周期的一种理论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是对经济周期理论研究的延伸和发展。关于对经济周期规律所作的描述和分类为开展经济周期理论的研究提供了实证基础。用经济之内的因素来解释经济周期,这些因素本身就要受经济的影响,而反过来又影响经济,从而使经济周期成为一种在各种经济因素的作用下自发运动的过程。
3.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是如何得出政策无效性命题的
政策的无效性是指在理性预期,价格、工资灵活的情况下,被预期到的政府货币或财政政策实际上不能影响实际产出或失业。理性预期学派认为经济活动当事人都是以理性预期进行经济活动的,不管政府或货币当局采取何种稳定经济的政策措施,经济活动当事人总能预期到政府的政策行为及其后果,从而采取相应的对策,使之归于无效。因为在理性预期条件下,人们已经估计到货币供应量增长后可能发生的实际结果,从而采取了预防性的措施(比如预先要求提高货币工资增长率和利息率)。这样,一旦货币供应量增加就只能导致通货膨胀的变化,而不能使工资和利息率下降。于是,政策的变化连暂时的产量增加和失业率下降的目的也达不到。根据这样的观点,理性预期学派提出了政策无效性命题。他们认为,货币供给中的可预期部分对就业、产量或其他实际变量均无影响,其中不能被预期的部分或货币供应量意外地不规则地变动,虽然能够对上述变量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其作用只会加剧经济的不稳定与波动。因此,政府的经济政策,无论长期还是短期都是无效的,其结果就是引起通货膨胀。
4.什么是李嘉图定理如何看待
在某些条件下,政府无论用债券还是税收筹资,其效果都是相同的或者等价的。从表面上看,以税收筹资和以债券筹资并不相同,但是,政府的任何债券发行都体现着将来的偿还义务;从而,在将来偿还的时候,会导致未来更高的税收。如果人们意识到这一点,他们会把相当于未来额外税收的那部分财富积蓄起来,结果此时人们可支配的财富的数量与征税的情况一样。
5.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货币主义关系
货币主义强调货币供应量的变动是引起经济活动和物价水平发生变动的根本的和起支配作用的原因.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又称货币主义Ⅱ,是由货币主义和理性预期学派发展演化而来的一个经济学流派,它认为如果让市场机制自发地发挥作用,就可以解决失业、衰退等一系列宏观经济问题,觉得市场自身的调节机制还是有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