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性别角色特征及其对社会适应性的影响
理解性别角色性别角色对我们的影响
理解性别角色性别角色对我们的影响性别角色对我们的影响性别角色是社会对于男性和女性在家庭、劳动力市场等方面所规定的行为、特征和期望。
它们构建了对性别在社会中的认知和期待,对个体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来探讨性别角色对我们的影响。
一、对个体的影响1. 对自我认同的影响性别角色塑造了个体的自我认同。
从婴儿时期起,社会就根据性别给予不同的期望和赞赏。
男孩被教育要坚强、独立,女孩则被期待要柔弱、温柔。
这种期望影响着个体对自我的认同感和自我评价,使其在追求性别角色要求的同时,也可能面临内心的矛盾和压力。
2. 形成社会角色的限制性别角色在对个体进行塑造的同时也产生了社会角色的限制。
男性被期待在家庭中充当经济支柱和保护者的角色,而女性更多地被要求负责照顾家庭和子女。
这种限制导致男性和女性在职业选择上的分歧,使较多的男性从事高收入和高压力的行业,女性则更多地从事教育、医疗等关怀职业。
3. 健康与心理问题性别角色的期望也对个体的健康和心理状态产生了影响。
男性被认为需要展现出坚强和不易受伤的形象,以应对社会的压力。
这可能导致男性在面临困难和挫折时抑制情感,增加了心理健康问题的风险。
女性在家庭和职业双重压力下,也容易受到情绪和心理问题的困扰。
二、对社会的影响1. 性别不平等性别角色对社会带来了性别不平等的问题。
大部分社会对男性和女性的期待是不平衡的,这使得女性在许多领域面临机会和资源的不足。
性别不平等限制了女性的发展和参与社会的机会,也影响到社会的公平与稳定。
2. 家庭和社会功能的偏颇性别角色的刻板印象也对家庭和社会功能产生了偏颇的影响。
传统观念中,男性被期待在经济上提供支持,女性则负责照顾家庭和孩子。
这种分工使得女性在家庭和职场之间承受着双重负担,同时也限制了男性在家庭中的参与。
这可能导致家庭功能的失衡,影响到家庭成员的幸福感和社会关系的稳定。
3. 对社会文化的影响性别角色在塑造社会文化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性别间的社会期望和压力
性别间的社会期望和压力在当代社会中,性别和性别角色在个体与社会之间起着重要的连接作用。
不同的性别在社会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而这些角色往往伴随着一定的期望和压力。
本文将探讨性别间的社会期望和压力,并分析其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
一、性别角色的社会期望社会期望是指社会对于某个特定性别的个体所设定的行为准则和角色要求。
在大多数社会中,男性与女性往往被赋予不同的性别角色和期望。
1.男性角色传统上,男性被期望展现出强壮、有竞争力、有领导才能和冷静理性等特质。
社会普遍期待男性在家庭中担任经济支柱的角色,承担更多的责任和压力。
此外,男性也常常被要求在工作场所中取得成功,并表现出独立、果断的决策能力。
2.女性角色相对于男性角色,女性角色往往被赋予与关怀、温柔以及家庭责任相关的特质。
社会期望女性在家庭中扮演照顾孩子和家庭的角色,并强调对家庭的付出和奉献。
尽管现代社会对女性参与职业和领导角色的接受度提高,但依然存在着传统角色的期望和压力。
二、性别角色的社会压力1.男性的社会压力男性面临的社会压力包括经济负担和职业成功的压力。
传统观念认为男性应该担负起家庭经济责任,对于经济状况的要求更高。
同时,男性在职业发展上也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需要不断证明自己的能力和实力。
此外,男性也承受着一定的社会期望,需要展示自己的力量和掌控能力。
这种期望可能导致男性在面对挫折和困境时难以表达情感和寻求帮助的困境。
2.女性的社会压力女性承受的社会压力包括外貌和家庭角色的压力。
许多社会对女性外貌有较高的要求,对于年轻女性来说,她们需要在外貌上达到一定的标准,如年轻、瘦身等。
此外,女性在职业与家庭之间的平衡也面临着较大的挑战。
许多女性需要在事业和家庭之间做出选择,并承受来自社会和内心的压力。
这种压力有时会导致女性感到疲惫、焦虑甚至负罪感。
三、性别间的社会期望和压力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性别间的社会期望和压力对个体和社会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1.对个体的影响性别间的社会期望和压力可能导致个体的不适应和心理健康问题。
儿童性别认同的发展及其对社会适应的影响
儿童性别认同的发展及其对社会适应的影响作者:梁琳琳梁叶王依宁刘文来源:《心理技术与应用》2024年第04期摘要儿童性别认同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内容,性别认同与儿童社会适应的关系一直备受关注。
隨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性别认同的概念和衡量标准也变得越来越丰富。
近年来,研究者开始从双重身份认同的视角探索性别认同,分别考察同性性别群体认同和异性性别群体认同。
关于性别认同对儿童社会适应的影响,现有研究重点探究了自我适应与人际适应两个方面的结果。
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探索儿童内隐与外显性别认同之间的联系、不同性别认同类型与社会适应之间的关系,重视对低同性性别群体认同儿童社会适应的干预。
关键词同性性别群体认同;异性性别群体认同;社会适应分类号 B844DOI:10.16842/ki.issn2095-5588.2024.04.0051 引言性别认同是在人类发展的早期形成的。
婴儿时期,性别认同是通过对不同性别的外貌和声音的辨别发展起来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开始意识到自己和他人的性别差异,并开始形成性别认同。
性别认同的出现会影响儿童与各个性别群体(男性群体、女性群体)的相处及自身的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性行为(Smith & Leaper, 2006; Yavorsky & Buchmann, 2019)。
长期以来,研究者们对性别认同与社会适应间的关系进行了诸多探索,并且随着对性别认同概念探讨的深入,不同研究者的结论存在差异。
研究者最初认为,性别认同可以通过测量性别典型化特征判定,个体只有表现出符合自己生理性别的行为,才被认为是有利于自身适应和发展的(Huston, 1983; Kagan, 1964);然而,以Bem(1974)为代表的研究者提出了“双性化”的假设,质疑了以往遵循传统性别角色规范的观点(Kagan, 1964),认为会存在同时拥有男性特质与女性特质的个体,过于严苛地遵守性别规范反而导致个体消极的适应结果。
性别角色对青少年自我认同的影响
性别角色对青少年自我认同的影响在当今社会,性别角色对青少年的自我认同起着重要的影响。
性别角色是一系列被社会所赋予的行为、态度和期望,根据不同性别的特征而有所差别。
这种角色定型化意味着性别的二元性,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个体在社会中的行为和选择。
而对于青少年来说,性别角色的塑造更具挑战性,因为他们正在经历自我认同的探索和建立。
首先,性别角色对青少年的自我认同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从儿童时期开始,社会在思想、行为和期望上对男性和女性有着不同的要求,这对青少年的自我认同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男孩和女孩经常在家庭和学校中接受到不同的教育,培养了不同的兴趣和擅长领域。
他们往往会从小将自己与特定的性别特征联系起来,建立起自己的性别认同。
其次,性别角色对青少年的行为方式和性取向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社会角色的期望塑造了人们对男性和女性的行为方式的认知,这反过来影响了青少年对自身行为方式的选择。
男孩被期望具备勇敢、坚强、自信的特质,他们通常会从小被鼓励去从事体力劳动和竞技活动。
女孩则较常被强调女性气质、温柔和善良,她们可能更倾向于与人建立深度关系、从事社会工作和关爱他人。
对不符合性别角色期望的行为方式,往往会受到社会的质疑和批评。
然而,性别角色对青少年的自我认同并不完全是负面的影响。
对于一部分青少年来说,性别角色的塑造使得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并找到自己在社会中的定位。
对于那些与传统性别角色相符的青少年来说,他们的自我认同可能会更加明确和自信。
他们可能会自愿地追求符合性别角色期望的兴趣和活动,并在此过程中获得满足感和认可。
然而,对于那些与传统性别角色不符的青少年来说,性别角色的影响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困扰和挑战。
他们可能会感到自己与周围社会的期望不一致,从而导致自我认同的困惑和焦虑感。
这些青少年可能会遭受到同龄人的歧视和排斥,甚至面临来自家庭和学校的压力和批评。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需要更多的支持和理解,以帮助他们建立一个积极且真实的自我认同。
青少年的性别角色发展
青少年的性别角色发展青少年时期是个关键的成长阶段,性别角色的发展对于个体的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有着重要影响。
在社会和文化的指导下,青少年逐渐形成自己的性别认同和角色行为。
本文将探讨青少年性别角色的发展及其影响因素。
一、性别认同的形成青少年在个人发展的早期阶段开始意识到性别的差异,并且通过与同龄人、家庭和社会的互动来塑造自己的性别认同。
这一过程受到生物学、心理社会和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1. 生物学因素生物学因素主要指性别基因和激素对个体大脑发育的影响。
男性和女性在基因构成和激素水平上存在差异,这些差异会影响到个体在性别认同上的倾向。
2. 心理社会因素心理社会因素涉及到个体在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和社会文化环境中的经验。
父母对孩子的性别认同的态度和行为会对青少年的性别认同产生影响。
同伴群体中的性别角色认同和期望也会对个体产生影响。
3. 文化因素文化是性别认同发展的重要方面,不同文化对性别角色有着不同的期望和规定。
社会制度、教育、媒体以及观念的传承都会对青少年的性别认同产生影响。
二、性别角色行为的发展性别角色行为是指个体在符合社会性别期望的范围内所表现出来的行为。
青少年在性别角色行为的发展中,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影响。
1. 家庭因素家庭是青少年性别角色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家庭的性别期望和性别行为模式会对青少年产生示范效应,家庭的性别角色分工和性别刻板印象也会影响到青少年自身的角色认同和行为表现。
2. 学校和同伴因素学校和同伴群体在青少年的性别角色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学校的教育制度和同伴间的互动会影响到个体对于性别角色的认同和行为表现。
同伴之间的性别刻板印象和性别角色期望也会对个体产生影响。
3. 社会文化因素社会文化环境中存在着对性别角色的期望和限制,这些因素会对个体的性别角色行为产生影响。
宗教、政治、媒体等方面的影响都在不同程度上塑造了社会对于性别角色的认知和期望。
三、青少年性别角色发展的影响青少年性别角色的发展对个体的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当代青年应当扮演怎样的社会性别角色
当代青年应当扮演怎样的社会性别角色性别角色是由一定的文化所认定的适合于男性和女性的行为系统,同时还包括那些被看作是构成男性和女性的基本的态度和情感,是个体的社会性别。
性别角色类型有:双性化、男性化、女性化和未分化。
当代青年性别角色类型的不同对其心理健康等方面有不同的影响。
因此,了解性别角色概念和理论的起源和发展,探讨我国当代青年性别角色的类型取向、特征及其对心理等方面的影响实为必要。
我认为当代青年应当要有明确的个体自我意识,避免认知异常,扮演好与自身性别社会性别相同的角色。
人自出生就有生理上的性别不同,而后,随着后天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还形成了社会性别———性别角色的差异。
并且,后者对个人的发展更为重要。
特别是青少年,处在包含多元文化和不同思想观念的当今社会,性别角色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
青少年性别角色的取向不仅对个人未来成长影响大,而且关系到民族的发展。
性别角色是一种社会角色,是在人们生活的文化和社会环境中逐步形成的一种符合所处社会文化的男女角色。
近几十年来,心理学界对性别角色的研究对其所下定义一般既注重个体生理差异、人格特征,也重视社会文化的影响,2000年由美国心理学会和牛津大学出版的心理学百科全书引用了Carroll和Wolpe为性别角色所下的定义:性别角色是由一定的文化所认定的适合于男性和女性的行为系统,同时还包括那些被看作是构成男性和女性的基本的态度和情感。
即是说性别角色指的是个体的社会性别,而社会性别是独立于个体的生理性别的。
1974年,美国心理学家Bem在社会赞许基础上,设计编制了贝姆性别角色量(BSR I)。
该量表将人的性别角色分为四种类型:双性化人格、男性化人格、女性化人格和未分化人格。
贝姆量表成为鉴定性别角色的重要量表,具有重要意义。
当今社会,近几年存在着一种奇怪的现象,中性化的人不断涌现,特别存在于当代青年这个群体中。
并且人们对于同性恋的接受程度也越来越高。
并开始认可其存在。
性别角色对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影响研究
性别角色对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影响研究性别角色在未成年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其身心健康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性别角色是社会对男性和女性在行为、性别认同、性别表达等方面的期望和要求。
在未成年人的成长过程中,性别角色会影响其性别认同、社会适应能力、心理健康等方面。
本文将从性别角色对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具体影响机制和可能的解决途径。
一、性别角色对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影响1.1 性别认同的形成性别角色对未成年人的性别认同具有重要影响。
社会对男性和女性的期望和要求会影响未成年人对自己性别的认同。
男性和女性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和拥有的权利不同,这会影响未成年人对自己性别的认同。
性别角色对未成年人性别认同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2 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性别角色对未成年人的社会适应能力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社会对男性和女性在行为、性格、兴趣等方面的期望和要求不同,这会影响未成年人在社会中的适应能力。
性别角色对未成年人的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
1.3 心理健康的影响性别角色对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社会对男性和女性在情感表达、情感体验等方面的期望和要求不同,这会影响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
性别角色对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二、性别角色对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影响机制2.1 社会认知理论的解释社会认知理论认为,人们通过社会化过程学习性别角色,进而形成性别认同。
性别角色对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影响可以通过社会认知理论来解释。
2.2 社会比较理论的解释社会比较理论认为,人们在社会中会将自己和他人进行比较,从而形成自己的性别认同。
性别角色对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影响可以通过社会比较理论来解释。
2.3 心理学理论的解释心理学理论认为,性别角色对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产生影响的机制涉及到心理过程。
性别角色对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影响可以通过心理学理论来解释。
三、现状3.1 国内研究现状国内学者对性别角色对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影响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但研究深度和广度有待提高。
当代青少年应该扮演怎样的社会性别角色 (2)
当代青少年应当扮演怎样的社会性别角色摘要性别角色双性化直观地是讲男性拥有女性的温柔女性拥有男性的独立。
所谓“双性化”,是指一个人兼有男性化与女性化的气质。
双性化者并非“变态”,相反众多研究表明,双性化者兼有男性和女性较为优良的品质,往往具有更强的社会适应能力。
作为当代青少年进应该扮演双性化的社会性别角色,在当代社会中更好的生存与发展。
关键词:青少年性别角色双性化一.社会性别角色概述西方学者对性别角色概念的界定大体经历了前后两个阶段。
起初,性别角色被定义为“ Sex Role”,即男女的性别角色分工是由性的差异决定的……把两性的角色分工归结为男女两性生理构造和生理功能决定的。
这一定义不仅过于宽泛,而且饱含着浓郁的两性生理含义的“Sex”一词,遭到了其他研究者的反对,并开始使用“Gender”这一原本表示词汇属性的词来取代“Sex”,成为“Gender Roles”。
主要有两类不同看法,一类是注重个体的人格特质。
如Spence认为性别角色是社会认定为适合男性和女性的性格、态度、价值观念和行为。
另一类是注重社会性和社会文化的作用。
如Lerner与Shea认为性别角色就是社会一群既定性别之人所界定的一套行为规范。
前后概念的差异,不仅是词汇选择的变化,其根本区别就在于前者强调的是性别差异决定角色,而后者则强调文化和社会期望对角色的影响和塑造。
当下对性别角色的定义一般既注重个体生理差异、人格特征,也重视社会文化的影响。
我国学者对性别角色一词的定义也像国外一样经历了两个阶段。
刘达临认为所谓性别角色,就是指在社会生活中由于性别不同而造成的角色差异。
直至1995年第四届妇女大会后“Gender”一词传入我国,性别角色也被重新定义。
著名学者张春兴认为“性别角色即是指在某一社会文化传统中,众所公认男性或女性应有的行为。
因此性别角色乃是经由行为组型来界定,而行为组型包括内在的态度、观念、以及外向的言行服装等。
二.当代青少年应该扮演怎样的社会性别角色1. 当前社会发展所要求的性别角色:双性化当今社会对男性和女性的性别特征存在着许多的性别刻板印象,这正是造成性别不平等的根源。
七年级政治男生女生
目录
性别角色与性别认同 性别平等与权利保障 性别关系与交往 性别教育与成长
01
CHAPTER
性别角色与性别认同
性别角色是指社会对男女两性所扮演的角色的期望和规范,包括家庭、工作、社交等方面的角色。
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下,性别角色的特点和期望有所不同,但通常都存在一定的刻板印象,如男性应该坚强、自信,女性应该温柔、体贴等。
03
02
01
男女交往的原则与技巧
在性别关系中,男女应学会倾听和表达自己的意见和需求,促进双方的理解和沟通。
倾听与表达
男女应学会换位思考,理解对方的立场和感受,避免片面和偏见。
换位思考
男女应在沟通与理解的基础上,共同成长和发展,实现双方的共同目标和价值。
共同成长
性别关系中的沟通与理解
04
CHAPTER
02
CHAPTER
性别平等与权利保障
有助于发挥女性潜力
性别平等有助于女性充分发挥自身潜力,实现自我价值,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
促进家庭和谐与幸福
性别平等有助于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相处,提高家庭幸福感,对下一代的成长和教育也有积极影响。
性别平等是社会进步的标志
性别平等意味着男性和女性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各个领域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
性别平等的意义与价值
社会支持
社会各界应积极支持和鼓励女性参与社会公共Biblioteka 务,提高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法律保障
国家应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保障男女两性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权利,对侵犯女性权利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个人自觉
每个人都应该自觉遵守性别平等的原则,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尊严,不歧视或侵犯他人的权利。
青少年心理如何建立健康的性别意识与关系
青少年心理如何建立健康的性别意识与关系青少年时期是人生中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而性别意识与关系的建立也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
建立健康的性别意识与关系对于青少年的全面成长和社会适应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教育、家庭和社会环境三个方面,探讨青少年如何建立健康的性别意识与关系。
一、教育环境的作用教育环境是青少年建立健康性别意识与关系的重要因素。
学校作为青少年主要的学习和社会交往场所,对于性别教育的开展及教师的角色扮演至关重要。
学校应该积极营造平等、尊重和包容的性别关系氛围,打破传统性别观念的束缚,促进男女平等的认知与价值观的形成。
在教育过程中,应该注重性别平等教育的普及和问题意识的培养。
学校可以通过组织一些有关性别平等的讲座、研讨会和活动,让青少年了解性别平等的重要性,并培养他们敢于发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的能力。
同时,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性别观念,扮演积极的榜样,引导青少年形成正确的性别角色认知。
二、家庭环境的影响家庭是青少年性别意识与关系建立的首要环境。
家庭的性别角色分工、性别平等观念以及对性别的态度都会对青少年产生重要影响。
家长要树立平等的性别观念,避免给孩子灌输传统的性别刻板印象。
应该鼓励男女孩子参与各种不同的活动,不对他们的兴趣和能力进行性别限制。
家庭可以通过亲子沟通来引导青少年形成积极的性别意识与关系。
父母应该给予孩子性别平等的关注和教育,让他们明白男女并没有本质上的差别,共同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机遇。
此外,家庭也应该保护青少年的隐私,尊重他们性别身份的自主选择。
三、社会环境的塑造社会环境对青少年性别意识与关系的塑造有着重要的影响。
媒体、网络和社交平台对青少年的性别认知和行为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
社会可以通过推广正确的性别观念,减少性别暴力和歧视现象的发生,塑造积极和谐的社会性别关系。
社会可以通过媒体和网络的宣传,打破性别刻板印象,鼓励青少年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来选择自己的发展路径,避免因性别而受到限制。
性别角色的演变与社会发展
性别角色的演变与社会发展人类社会自古以来一直都有明确的性别角色分工,男性被视为家庭的经济支柱和决策者,而女性则被期望在家庭中负责照顾孩子和家务。
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性别角色也逐渐发生了变化。
本文将探讨性别角色的演变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首先,性别角色的转变对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过去,女性在家庭中被限制在繁重的家务劳动中,无法参与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中。
但随着女性地位的提高和社会观念的变化,女性开始有机会接受教育,获得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当女性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能力时,社会的人力资源得到了更充分的利用,这无疑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其次,性别角色的演变对家庭关系和社会和谐有重要的影响。
在传统的性别角色中,男性被要求扮演更强势和决策的角色,而女性则更多扮演依赖和被动的角色。
然而,当家庭内部的权力分配更加平等,夫妻双方在家庭事务中的参与更加均衡时,家庭的亲密关系更加和谐。
男性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关心家庭成员的需求,承担起更多的家务责任。
这有助于增强家庭成员之间的互信和情感纽带,进而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和谐发展。
同时,性别角色的演变也对个人的心理健康和自我认同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过去,社会对男性和女性的期望和要求往往会对个体造成沉重的心理压力。
男性常常面临着“男子汉要坚强”的要求,压抑自己的情感和强迫自己表现出坚强和强硬的形象。
女性则经常承受着“温柔贤良”的压力,被期望在外表和行为上符合社会的标准。
然而,随着性别角色的转变,人们更加注重个体的自主性和多样性。
男性可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女性也能够追求自己想要的事业和生活方式。
这使得个体能够更真实地表达自我,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变化和发展。
最后,性别角色的演变提供了一个平等的社会环境,能够降低性别歧视和暴力行为。
在传统的性别角色观念下,男性被赋予更多的特权和权限,而女性则面临性别歧视和暴力的威胁。
然而,当性别角色不再限制个体的发展和选择时,社会上的性别歧视和暴力行为也会得到抑制。
性别认同社会对性别偏见的影响
性别认同社会对性别偏见的影响性别认同——社会对性别偏见的影响性别认同是指个体对自己性别的理解和认同程度,它是一个复杂且多元的概念,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社会对性别的刻板印象和偏见往往对个体的性别认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性别认同及其对个体的影响,并提出减少性别偏见的建议。
一、性别认同的重要性及特点性别认同是每个人内心深处对自己所属性别的认同感和接纳程度。
它不仅仅是生理性别的体验,更关乎个体对自身性别角色和社会期望的认识。
性别认同对个人自尊心、心理健康和社交互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每个人的性别认同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着广泛的性别多元性。
一些人认同自己的出生生理性别,他们被称为“cisgender”(顺性别者);而一些人则与自己的出生生理性别不一致,他们被称为“transgender”(跨性别者)。
此外,还有一些人采用其他身份认同方式,如“non-binary”(性别不确定者)和“genderqueer”(性别酷儿)。
这些性别认同的多元性使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不同的性别体验。
二、社会对性别认同的影响1. 刻板印象的形成社会刻板印象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对特定性别的定型观念。
在传统社会中,男性被视为强壮、坚强、理性,而女性被视为柔弱、依赖、情感化。
这些定型观念使得人们对性别认同产生了先入为主的思维方式,并对个体形成巨大的压力。
2. 性别偏见的影响社会对性别的偏见在许多方面都会对个体的性别认同产生负面影响。
首先,这种偏见形成了性别歧视,导致了性别不平等的存在,进而限制了个体的自由发展。
其次,性别偏见可能导致个体内部的困惑和冲突,增加了心理健康问题的风险。
最后,性别偏见还对跨性别者和性别非二元者造成了更大的压力和社会排除。
三、减少性别偏见的建议为了创造一个更公平和包容的社会环境,我们需要共同努力减少性别偏见的存在。
以下是几点建议:1. 教育与宣传通过教育和宣传,宣扬性别平等的观念和知识,促进人们对性别认同多样性的理解和接纳。
(完整)青少年社会性发展特点
(完整)青少年社会性发展特点
青少年社会性发展特点
1.追求独立自主。
由于成人感的产生而谋求获得独立,即从他们的父母及其他成人那里获得独立。
2.形成自我意识.确定自我,回答“我是谁"这个问题,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
3.适应性成熟。
即适应那些由于性成熟带来的身心的,特别是社会化的一系列变化。
4.认同性别角色。
获得真正的性别角色,即根据社会文化对男性、女性的期望而形成相应的动机、态度、价值观和行为,并发展为性格方面的男女特征,即所谓男子气(或男性气质)和女子气(或女性特征),这对幼儿期的性别认同说来是个质的变化.
5.社会化的成熟。
学习成人,适应成人社会,形成社会适应能力.价值观、道德观的成熟是社会化成熟的重要标志。
6.定型性格的形成。
发展心理学家常把性格形成的复杂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学龄前儿童所特有的、性格受情境制约的发展阶段;第二阶段是小学儿童和初中的少年所特有的、稳定的内外行动形成的阶段;第三个阶段是内心制约行为的阶段,在这个阶段里,稳固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已经定型,因而性格的改变就较困难了。
大学生性别角色认同与心理健康状况
大学生性别角色认同与心理健康状况导言:在当今社会,性别角色认同对于个体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影响。
大学生作为社会中具有张扬个性特征的群体,他们的性别角色认同与心理健康状况之间的关系备受关注。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的性别角色认同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并提供一些建议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一、性别角色认同的定义与形成性别角色认同指个体对于自己属于男性或女性的心理意识和感受。
性别角色认同的形成受到社会、文化和家庭教育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在成长过程中,个体逐渐形成对性别与性别角色的认知和接纳,并发展出与个体性别相一致的特质、行为和态度。
大学阶段是性别角色认同形成与塑造的重要时期。
二、大学生性别角色认同与心理健康的关系1. 自我认同与自尊大学生性别角色认同与自己的性别符合程度相关,与性别角色的接受度和满意度密切相关。
当个体对自己属于的性别角色认同越强烈,其自我认同和自尊的水平就越高。
相反,对于性别角色的不确定或不满意可能引发自我认同的困扰,甚至造成自尊心的下降。
2. 心理健康问题性别角色认同不确定或不满意可能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
例如,个体可能面临焦虑、抑郁、自卑、社交障碍等问题。
此外,若大学生对于自己的性别角色感到压抑或羞愧,可能出现性取向问题或性别认同障碍。
3. 心理适应与发展性别角色认同与个体的心理适应和发展密切相关。
当大学生能够充分接受和认同自己所属的性别角色,他们更有可能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追求个人目标,并获得心理和社会的平衡。
性别角色认同的健康发展有助于大学生获得更高的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
三、促进大学生性别角色认同与心理健康的建议1. 提供性别教育大学应加强性别教育,通过课堂教学和其他宣传形式,增加大学生对性别角色和性别认同的了解与认同,培养性别平等的观念和态度。
2. 建立支持机制大学可以设立心理咨询中心,并招聘专门从事性别角色认同问题的心理咨询师。
通过个别咨询、小组讨论等形式,为大学生提供情感支持和指导,帮助他们解决性别角色认同方面的问题。
青少年成长如何应对性别角色和性别身份问题
青少年成长如何应对性别角色和性别身份问题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性别角色和性别身份意识形成的重要时期。
在这一阶段,他们开始意识到自己的性别身份,并开始面临来自社会和家庭的性别角色期望。
在这个过程中,青少年需要适应和应对这些性别问题,以认识自己并健康成长。
下面将探讨青少年如何应对性别角色和性别身份问题的几个关键方面。
一、自我认同与接纳青少年在性别角色和性别身份问题上的第一步是认识自己,并接纳自己的性别身份。
每个人的性别认同都是独特的,无论是与出生性别一致还是不一致。
青少年应该学会尊重和接纳自己的性别认同,并不被他人的期望和评判左右。
在这个过程中,家庭和社会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家长和教育者应该提供一个开放、接纳和理解的环境,鼓励青少年自由表达自己的性别认同,不论其是否符合传统性别角色。
二、性别平等和反性别歧视意识青少年需要培养性别平等和反性别歧视的意识。
他们应该了解每个人都应该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无论性别如何。
青少年应该学会尊重他人的性别身份,并避免对于其他人的歧视和偏见。
教育机构和社会组织可以通过开展性别平等的教育项目和活动来帮助青少年培养这种意识。
这些项目可以包括性别平等的知识普及、促进性别公平的讨论和合作活动等,从而帮助青少年明白性别角色和性别身份不应该成为限制他人和自己发展的因素。
三、培养自信与发展多元能力青少年在性别角色和性别身份问题上通常会面临一系列的压力和挑战。
他们可能会感到来自社会和家庭的期望和限制,导致对自己的性别身份感到困惑或不安。
在这种情况下,青少年需要培养自信和发展多元能力,以应对外界的压力和挑战。
培养自信可以通过鼓励青少年参与多样化的活动和兴趣爱好来实现。
他们可以尝试不同的领域,发展自己的兴趣和潜能。
同时,青少年也应该获得适当的支持和鼓励,以克服性别角色和性别身份问题带来的困惑和挑战。
四、建立支持网络和资源在处理性别角色和性别身份问题时,青少年可以从建立支持网络和寻找专业资源中获得帮助。
性别角色与社会适应研究评述
行为更加得体 e 对传统 的性别分化观念 ( 。B m 即男性 化的男性 和女性 化 的女性 由于顺应 了社会 的要求而更容易适应环境 ) 提出了批评 , 认为 男人和女人都应该既是男性化的 , 又是女性化的 , 即认为同时具有两性 正性特征 ( 既坚持 、 独立 , 同时又温柔 、 敏感 , 并视不同情境的要求而异 ) 的个体 在社会适应过程 中能够主动根据不 同情境顺应环境 , 为较有 行 弹性 , 能够更好的适应环境 。 41 . 双性化最优的观点 大量 的研究都 支持双性化个体 是最具有 优势的 , i e 研 究发现 Gl r bt 双性 化个体是理想 的 、 有吸 引力 的人格模式 S ec 的一 系列 研究发 ,p ie i 现 双性化个体具有更好 的适应和可塑性 , 而且他们 的 自我评 价要 比性 别典 型化 的个体高 , 更受欢迎 。而此前得到公认 的理论则认为性别典 型化 的个体 , 即男性化 的男人和女性化的女人适应能力是最强的 。 在 B m进行性别 图式 研究的同时 , 有一些研究者 在其 基础上进 e 也 行 了关 于性 别与社会适应 的研究 , 发现在 四种分类 中, 双性化 的个体具 有较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 较少 的心理 疾病[ , I 也有研究者尝试探究性别 O l 角色与 自 水平 、 尊 抑郁症 状之 间的关系 。根据 中国人人格 表项 目建 I 立的 由七个 和六 个因素构成 的中国人 男性化和女性化量 表 , 将被试划 分为未分化 、 女性化 、 男性化和双性化四种性 别角色类 型。但 在比较 不 同性别角色个体 的心理健康状况 、 探索在 中国文化 下性 别角色与心理 适应 的关 系时 , 也发现性别 角色类 型会直接影 响个体 的心理社会适 应
水 平 。
依照 B m的研究模 式 , e 国内学 者陆续编制 了一些 用于大学生群 体 的性别角色 量表 , 同时也接受 了“ 双性化” 的个体 心理社会适应水平 较 高 的观念 。在 B r的基础上 编制的 中国大学生 的性 别角色量表 , 正 e n 从 性与负性两个维度进行考量 , 支持对性别角色进 行多维度 的研究 , 而非 传统理论所认为的男性化——女性化的性别角色两级模型。并且发现 在被试评 定的社会赞 同的特 质词中描述男性 的远 多于女性 , 而社 会不 赞成 的特 质词 中描述女性 的则远多于男性 的 , 表明 了男性 比女性 更优 就 可 以 良好 地 适 应 社 会 。 秀的性别刻板印象依然在某种程度上存在。I t 3 1 对社会生活环境 的适应 , 包括对不 同生活条件与方式 的适应 ; 对各 在对上海 地区高 中生进行性 别角色与社会适 应水平研究 的时候 . 种 社会角色 的适应 , 包括各种角 色意识的形成 以及对不 同角色行 为规 发现双性化 的比例最高 , 其次是未分化 、 性别典型化 。这与上海的经济 范 的掌握 ; 社会 活动的适应 , 对 包括各种活动规则 的掌握 和活动能力 的 文化发展程度 以及家庭教育方式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 在开放 、 平等的生 形 成。如学 习 、 往 、 交 休闲等能力 的形成与发展I 。作 为印刻在人整个 活与教养环境 中易于形成兼具两性优 良特质的人格特征 。并且在心理 生命历程 当中的个 体差异之一 l 生别特征 , 对人适 应社会 的过程有 健康水平上 , 双性化个体是最佳的0 。 着全方位 多重 的影响 。 42性别典型化最优 的观点 . 3性别角色 . 与支持 双性化是最佳性 别角色的观点不 同 , 有一部分研 究认 为男 从 出生到死亡 , 别一刻都不停歇 地附着在个体 的学习 、 性 工作 、 兴 性化 是心理健康 的关键 , 或女性化和双性化更 s ̄ 造 良好 的人际关系 ,  ̄l j 趣、 态度 、 思维 方式 、 认知方式 等等 , 只要有人 的地方 就有性别 , 并且 决 在适应方面更具优势 即性别典型化的个体更具优势 。 , 定着一个人是 怎样 的人 。性别 , 首先是指男性与女性 在生物特征上 的 在对 武汉市学龄前儿 童社会适应行 为的研究 中, 发现女 孩的适应 不同 。社会性 别则进一步指男性 与女性之间 的非生 物的差异 , 如行 行 为得分高于男孩 , 诸 研究者认为原 因是性 别角色差异造成 教养方式有 为方式 、 表达 、 情感 兴趣 、 态度 等等方面的差异 。性别作为生理特 征是 所 不同“。在针对大学生 社会适应 的一项研究 发现 , 男女生 在校园生 天生的 , 社会性别则是后天在社 会文化 中形成的 , 是个体 在社会 和群体 活适 应上的差异可能 源于性别角色期待 , 期待不同 , 适应水平 就不同 。 中所扮演的角色和所处 的适 当位置 。 男 生会认 为应该理智 , 尽快去适应新 的生 活环境”I ! 在某种程度上支持 , 近代以来 , 性别成为学者们思索与研究的热点议题之一 , 相当一部 了男性化更具适应性 的观点。 分学者认 同社 会性别这一说法 , 即性别是社会对人 生来为男人或 为女 在采用性别角 色形容词评定量表检验 中国人 的性别角色类型与心 人赋予价值 上的意义 , 以及对 人的性别角色进行 的价值期待 。女性所 理社会 适应 的关 系时 , 比较 不 同性 别角 色类 型个体 的心 理社会 适应 扮演 的性别 角色 , 并非是 由她们与生俱来 的生理和心理 的因素 所决定 水平”, 6 以及在采用性别角色量表进行心理社会适应 水平 的研究 中都 1 1 的, 而是社会生活的产物 , 即性别的社会建构理论。每个人在 自己生理 发现女性 化被试 的心理社会适应水平最 高, 其次是未分化 和男性化 , 心 的性别的基础上 , 被所生存的环境与社会文化所影响 , 被要求习得与 自 理社会适 应水平最低的是双性 化的被试 。性别典 型化 的个体适应水平 己的性别相 符合的社会性别 。在个体 的成长 过程中 , 性别适应 性行为 最高 , 而双性 化个体适应 水平最 低 , 与 B m的研究 结果是 截然相 反 这 e 会在社会不 断的肯定 中, 正强化下伴随着 观察 学习不断发展 行
青少年成长中的性别角色认知
标题:青少年成长中的性别角色认知在当今社会,性别角色认知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重要议题。
在个体发展过程中,性别角色的认同不仅影响青少年的心理状态,也影响他们的人际关系和社交网络。
因此,正确理解和引导青少年对性别角色的认知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重要任务。
一、背景概述性别角色,指的是在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被期望男性或女性表现出的行为模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性别角色认知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影响逐渐显现。
对于青少年来说,他们正在探索自我身份的过程中,性别角色的认知是一个重要的部分。
他们需要理解自己的生理性别如何影响他们的行为和思考方式,同时也要理解社会对性别的期待如何塑造他们的角色。
二、青少年对性别角色的认知变化在青少年时期,孩子们开始形成自己的性别认同。
他们开始意识到自己与另一个性别的差异,包括身体特征、兴趣爱好、思维方式等。
同时,他们也开始理解和接受社会对不同性别的期望和规范。
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可能会对传统的性别角色观念产生疑惑和冲突,这可能导致焦虑、压力和不安全感。
三、影响青少年对性别角色的正确认知对他们的个人发展和社会适应具有重要意义。
如果他们对性别角色有正确的认知,他们可能会更自信、更乐观,更积极地参与社会生活。
然而,如果他们对性别角色的认知有偏差,可能会产生自卑、焦虑、压力等问题,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和社交能力。
四、应对策略1.家庭教育:家长应该通过平等、开放的交流方式,帮助孩子理解性别角色的多样性。
家长应该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同时,家长也应该以身作则,展示出性别平等的态度和行为。
2.学校教育:学校应该提供性别教育课程,帮助青少年理解性别角色的多样性,以及社会对不同性别的期望和规范。
此外,学校还应该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有困惑和压力的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3.社会教育:媒体和社区应该倡导性别平等,反对性别歧视和刻板印象。
媒体应该展示出多样化的性别形象,包括不同的职业、兴趣爱好和生活方式。
两性关系中的性别角色如何适应现代社会的变化
两性关系中的性别角色如何适应现代社会的变化性别角色是在社会中由个体根据其性别而扮演的角色。
在传统社会中,男性被期望具有强壮、有权力和主导的特质,而女性则被期望具有温柔、顺从和家庭责任的特质。
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性别角色也在逐渐变化和重新定义。
本文将探讨两性关系中性别角色如何适应现代社会的变化。
一、拒绝性别定向的固定角色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拒绝性别定向的固定角色。
他们认为,性别应该是自由发展和平等的,不应该给人们施加任何限制。
因此,现代社会越来越容许男性和女性在性别角色上的自由选择,他们可以追求自己喜欢的职业和兴趣,不再受到传统性别角色的束缚。
二、平等与合作的关系现代社会中,性别角色的转变也促进了两性关系中平等和合作的发展。
男性和女性可以共同承担家庭和职业责任,形成了互补和合作的关系。
男性不再一味追求权力和地位,而是更加注重与女性的沟通和共享。
女性也不再仅仅关注家庭,她们开始追求自己的事业,并将家庭和职业两者结合起来。
三、尊重和理解的重要性在适应现代社会变化的过程中,对两性关系中的性别角色需要有更多的尊重和理解。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性别认同和性别角色,应该尊重他人的选择,并且愿意去了解他人的需求和期望。
在性别角色的适应中,理解、包容和尊重是构建健康两性关系的重要基石。
四、教育的作用教育在适应性别角色变化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教育,我们可以创设一个平等、开放和包容的环境,帮助个体更好地理解和认同自己的性别角色。
教育还可以消除性别刻板印象和偏见,培养男女之间的平等意识和价值观,促进性别角色的平等和多样性。
五、媒体的责任媒体在现代社会中对性别角色的适应也有重要的影响。
媒体应该摒弃对传统性别角色的刻板印象,积极呈现性别角色的多样性和平等。
媒体应该扮演榜样的角色,通过积极的形象塑造,向社会传达性别平等和尊重的价值观。
只有通过媒体的努力,我们才能逐步改变对性别角色的成见和偏见,推动性别角色适应现代社会的变化。
青年与性别平等运动
青年与性别平等运动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性别平等运动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作为社会的新生力量,青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青年与性别平等运动的关系,并探讨青年在这一运动中的作用。
一、性别平等运动的意义性别平等运动旨在消除性别歧视和不平等待遇,为男女提供平等的权力和机会。
这不仅是人权的基本原则,也是社会公平的核心价值。
性别平等的实现有利于改善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提升整体社会的幸福感。
二、青年与性别平等运动的关系1. 青年是性别平等运动的主力军青年是社会的未来和希望,他们对于社会变革和进步充满热情和活力。
青年对性别平等问题更加敏感,对于不公平待遇更具有反抗精神。
他们的积极参与和努力为性别平等运动注入了新鲜血液。
2. 青年是性别平等观念的倡导者青年在接受教育和成长的过程中,受到了更多关于性别平等的教育。
他们更容易接受平等观念,更加尊重和包容他人。
通过自身的言行和行为,青年成为性别平等观念的倡导者,引导他人认识到性别平等的重要性。
3. 青年在社交媒体中扮演重要角色青年热衷于使用社交媒体,在互联网上拥有广泛的影响力。
通过社交媒体,青年可以发起和参与性别平等讨论,引起更多关注和讨论。
他们可以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从而进一步推动性别平等的意识和行动。
三、青年在性别平等运动中的作用1. 积极参与公益活动青年可以积极参与各种公益活动,如性别平等教育、性别平等宣传等。
他们可以组织和参与性别平等主题的讲座、座谈会、研讨会等活动,传播性别平等知识,提高社会对性别平等的认识和重视度。
2. 反对暴力和性骚扰行为青年可以通过个人行为和言论来反对暴力和性骚扰行为。
他们可以倡导尊重他人的身体自主权,坚决维护受害者的合法权益,并主动参与相关的社会运动。
3. 支持女性职业发展青年可以积极支持女性的职业发展。
他们可以提倡在职场中消除性别歧视,为女性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等的待遇。
青年可以通过参与职场公平评选、职场培训等活动,为女性争取更好的发展机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 学 ; 国梅 , 岛市青少年心理健 康研 究会 高级 咨询 师( 王 青 山东青岛 267 ) 60 1
性 别角 色 特 征 , 称 为 双性 化 … 。社 会 上 甚 至 已 或
一
、
前 言
对 此形成 了某 种 “ 识 ” 共 和舆 论 。然 而 , 性 化 个 双
体是 否 比男 性化或 女性 化 的个 体 能更 好 地适 应 当
() 2 中学 生社 会适 应性 量表 : 陈建文 于 2 0 04
年 发表 , 于考 察青 少年社 会适 应性 品质 的发 展状 用
况 。陈建 文将社 会适 应 的过程 分为起 始 比较 、 心理 发动、 内容 操作 和适 应 评 价 等 环 节 , 每个 环 节 需要
调动 和激 活不 同 的人 格 适 应策 略 和 品质 。具 体 来 说 , 始 比较环节 需 要 理 解 、 测 和控 制环 境 的心 起 预 理优 势感 , 心理发 动环 节需 要具备 充足 的适 应 性心
表 3 青 少 年 性 别 角 色类 型 特征 比较 分 析 ( N V A ' A) O
此, 还需要 深入探 讨 性别 角 色 理论 模 型 的适 宜 性 , 并结合 量表 法 、 访谈 法等 多种方法 进行考察 。
( ) 少 年性别气 质 因子 的特征 2青 受 调查 青 少年 在性 别气 质 因子 上 的得分 见 表 4, 中 温 柔 和 支 配 性 两 个 因子 的标 准 差偏 大 。t 其
性别差 异 反 映 了人 类 最 基 本 的 群 体 性 差 异 。 从进化 生物学 、 化 心 理学 的角 度看 , 进 由于生 理特
征和生存 环境 的不 同, 人类 远祖发展 出了与性别相 适应 的不 同适应策 略 , 表现 为不同 的行 为模 式和心
代社 会 , 尚无定论 。 学界 本 研究希 望通过实证 调研 的方法 , 系统 地考察 当代青 少年 的性别 角色特 征 , 并分 析其对社 会适应
一
2 一 O
( ) e 性别 角色 量 表 ( e e l i e t 1 Bm B r sxr e n n — n o v o
r , S I : 国心理 学家 B m 于 17 yB R )美 e 9 4年 发表 , 是
析 和 回归 分析 等。
三 、 果 与 分 析 结
第 一个 用来 测量相互 独 立 的性 别角色 的测验 工具 。
量表 中因子值小 于 0 4和 具 有较 高 双 重 负荷 的项 . 目后 , 性 化量 表 得 到 l 项 目和 4个 性 别气 质 女 3个 因子 , 别命 名 为 温柔 、 分 同情 心 、 信 和 害羞 , 轻 总方 差解 释率 为 6 . 5 % ( 1 ; 性 化 量 表 得 到 的 3 86 表 ) 男
的心理应 激 ( 理弹 性 ) 心 。这 四个 环节所 对 应 的适
应性 品质 分别 由 四个 分量 表进行 测量 , 每个 分量表 包含 3— 4个 因子 —— 心 理优 势 感 包 括控 制 感 、 自
信心、 自尊 心和 自主性 四个 因 子 , 心理 能 量 包 括活
力、 动力 和 能力三 个 因子 , 际适应 性包括 乐群 性 、 人
索性 因素分 析方法 对该量 表重新 进行 了修订 。 统计 结 果 显 示 , 性 化 量 表 K 女 MO 指 数 为
这 是一 个 7点 量 表 , 括 6 包 O个 描述 性 格特 征 的形
容词 , 性 化 量 表 2 男 0个 , 性 化 量 表 2 女 0个 , 中性 2 0个 。 目前最 常用 的是用 中位数 分 类法 将 人 归于 不 同 的性别 角色 组 , 性化 和女性 化得 分都很 高 的 男
架 有 良好 的 区分性 。
076信 度 良好 。从 因子 结 构上 看 , 勤 、 彦 捷 .7 , 卢 苏 修 订的男 性化 量表和女性化 量表分别保 留了 l 4个
和 1 项 目, 到 两 个 女 性气 质 因 子— — “ 待 2个 得 善 他人 ” “ 文尔 雅 ” 一个 男性 气 质 因子—— “ 和 温 , 独
l O个项 目和 2个 性 别 气 质 因子 , 别 命 名 为 支 配 分 性 和侵 犯性 , 总方差解 释率 为 5 .4 % ( 2 。 8 9 8 表 )
表 1 女 性化 分 量 表 因子 构 成
理资源 ( 理 能 量 ) 内容 操 作 环 节 需 要 有 效 的人 心 ,
际适应 策 略 ( 际适 应 性 ) 适 应 评 价 环 节 需 要 个 人 , 体有必要 的承受力 和灵 活 性 以应 对认 知评 价 引起
合作性 、 信任 感和 利 他 倾 向等 四个 因子 , 心理 弹性
包 括 自控 性 、 活 性 、 战 性 、 观 倾 向等 四个 因 灵 挑 乐
子 。问卷 采用利 克 特式 5点量 表 。经 检验 , 各分 量
表 2 男性 化 分 量 表 因 子构 成
表 的 内部 一致性 信度 和重 测信 度均在 0 6以上 , . 效 标效 度 良好 。
一
21—
修订后 的性别 角 色量 表 的两 个分 量 表和 全量
表 的 Cob c s0 系数 分 别 为 0 7 7 0 7 3和 r ah’ / n . .0 、 . 1
种性 别角色 类型 的受 调 查者 在 女 性化 和 男性 化 分
量表得 分上 的两两 差异均 十分显著 , 明该 分类框 说
个量 表上 得分 高 , 在另一 个量 表上得 分低 的人 但
分别属 于男 性化 或 女 性 化 两种 类 型 。 目前 研 究 最 多 的是 双性 化 和心理健 康 的关 系 , 大部分研 究 都认 为双性 化 的个 体 具 有 较 高 的 自尊 、 少 的 心 理 疾 较
病、 较好 的社 会适 应 能 力 , 而且 双 性 化 的人 比其 他 类 型 的人 更受 欢迎 。
21年 期 0 第2 1 ( 第8期) 总 2
山 东 省 团 校 学 报 青 年 研 究 少
N.2 1 o 。1 2 0 G el o2 er, . naN 8
青 少年性别 角色特 征及 其对社 会 适应 性 的影 响 术
李 晓 王 国梅
[ 摘要 ] 83名青 少年被 试施 测 Bm性 别 角 色量表 和社 会适 应性 量表 。探 对 9 e
所 不 同, 分 原 因 可 能在 于 研 究 对 象 的年 龄 段 不 部
同。同时进一步 说明 , 中国人群对性别 角色 的期 待 有不 同于西方 的内涵 , 也在 一定 程度上 暗示着文 化 与社会 变迁对人们性 别角色期 待 的改造 。
2 .青少 年性别 角色特征 () 1 青少年性 别角色类 型 的构成
人划 分为双 性化 型 , 分 都低 的划 为未 分 化 型 , 得 在 检 验 等 于 1 1 . 7 P< .5 , at t’ l 9 2 5 9( 00 1 , 性 化 分 量 表 K .0 ) 男 MO 指 数 为 0 84, at . 9 B r — l ts 形检验 等 于 1 8 .8 ( e ’球 t 27 6 2 P<0 0 1 , 明样 .0 ) 说 本 数据适 合进 行 因 素分 析 。以 因子 值 大 于 1为选 择标 准 , 借助方 差极 大 旋 转方 法 观察 , 删 除 了原 在
性 的影 响。就 日常观感而 言 , 近年来 青少年群 体 中 似 乎越来越 多地 出现性别角 色界 限的模糊 、 倒等 颠 现象 。对此 , 也需要得 到实证 数据 的检 验 。
二 、 究方法 研
理属 性 ( 认 知 倾 向、 绪 体 验 风 格 、 格 倾 向 如 情 人
等 ) 并逐步形 成 了社 会 角色 的性 别分 工 。所 谓 心 ,
理性别 和社会性 别 , 性别 角色 特 征 , 指 的就是 或 所
不 同性别 所具有 的行为 和心理模式 。近代 以来 , 尽 管社会发展 呈现加 速状态 , 但几百年 的时问相对 于 人 类进化 的漫长历 程仍然非 常短暂 , 尚无法 给人造
1 调 查对象 .
成新 的适应模 式 , 古祖 先形成 的适应策略仍 然 以 远 某种 方式发挥 作用 。但 近几 十年来 , 有人从 当代 社
立 一进取 ” 。本 研究 结果 与 此相 近 , 因子 构成 有 但
上述 结果 中 , 双性 化和未分化 青少 年所 占比例 很 高 , 国 内有关 成 人 群体 、 学 生群 体 的研 究 结 与 大 果 基本 一致 , 但略高 。尽管青 少年 的性别 社会
化发 展 尚未 成熟 , 三分之一 的青少 年性别角 色特征 未分化 显然超 出 了一般 的规 律 。 当代社 会 劳动 的 性 别分工 弱化 , 社会 的性别 观念并未发 生根 本变 但 化, 因此很 难用社 会文化 的变迁来 解释该 现象 。对
2 测 验工具 .
会劳动 的性别分 工 日益淡 化 的角度 提出 , 传统性别
角色特征 分化 的基 础正在 逐渐消失 , 要适 应 当代社
会的特点 和需要 , 人们应 当发展出一种 非男 性非女 性的、 融合 传统男性 特征和 女性 特征之优 势的新 的
・山东省教育科学规 划项 目: 青岛市青少年社会适应性研 究( 00 6 B一 7 2 )
以整群 抽样方式从 青 岛市 2所普 通初 中、 2所
普通 高 中、 所职业 学校 抽取 被试 90人 作 为调查 1 5
对象 发放 调查 问卷 , 回收有 效 问卷 8 3份 , 效 回 9 有 收率 9 % 。其 中 , 生 3 8人 , 生 4 5人 ; 4 男 9 女 9 年龄 分布 1 岁 到 1 , 均年龄 1 . 。 2 9岁 平 5 7岁
作 用不显著 ; 双性化青 少年 的社会适应 性显 著优 于其 他 类 型 ; 回归分析 表 明 , 配 支 性、 侵犯 性、 轻信 和温柔等性 别气质 因子对社会适应 性具有 显著的预 测效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