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_化学动力学(4-6)201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a,+- Ea, - = Q —— 反应热效应
严格Ea应与温度有关,由三参量经验式(P383)得:
Ea = E + mRT, E与温度无关, 则: d ln k Ea R d(1/ T ) Ea< 40kJ· -1,快反应; mol
Ea> 400kJ· -1,反应困难; mol 多数反应:40kJ· -1 < Ea< 400kJ· -1; mol mol
u = u(rBE, rEX, rBX)
→ u = u(rBE, rEX)
反应机理为: ① BE+X
k1 k2
反 应 势 能 面 图 (快)
[BEX]≠
② [BEX]≠→产物
(慢)
导出:
RT k .K hL
Ea r H RT
RTe r S A exp( ) hL R
d ln k Ea Arrhenius提出 Arrhenius方程: dT RT 2
d ln k Ea Arrhenius方程微分式: 2 dT RT Ea Arrhenius方程积分式: ln k ln A RT k2 Ea 1 1 Arrhenius方程定积分式: ln ( ) k1 R T2 T1
关于简单碰撞理论: ☆ 说明了频率因子的概念; A = f (碰撞次数或碰撞频率) ☆ 适用于气体或液体的简单反应; 单分子,双分子,三分子反应 ☆ 缺陷: k 从实验获得,半经验;对复杂分 子反应,计算值与实验值有相当误差; 引入的校正因子意义不明。
三、过渡状态理论(TST)
BE+X →B··E·····X → [B····E····X]≠ →B······E··X → B+ EX
: [BEX]≠
的振动频率
▴ A与活化熵变有关,与碰撞理论的结果相
比较得:P与活化熵有关;
▴ 若知道过渡状态的构型,就可计算k值。
——绝对速率பைடு நூலகம்论
阿伦尼乌斯方程
简单碰撞理论
过渡状态理论
阿伦尼乌斯方程:
d ln k Ea dT RT 2
Ea ln k ln A RT
Ea k A exp( ) RT
0.6932 0.6932 4 5 =5.086×10 h k3 1.363 10
已知阿司匹林的水解是一级反应,100℃时速率常数为7.92d–1,活化能为 56.48 kJmol-1。
(1)求算生理温度37℃时反应的速率常数及半衰期。
(2)若水解30%即失效,求算37℃时的有效期。 解: (1)
能量差称为活化能;
(3)活化分子碰撞先形成“(中间)活化状态”, 然后形成产物; (4)活化能与温度无关,与反应性质有关; (5)指前因子与分子的碰撞频率有关。
化学反应 —— 破“旧”立“新” —— 能量
重心降低,热力学: 自动过程
实际上:先升后降,
先“升”—— 提高势能,需要能 量 元反应: 2HI→H2 +2I· I I
Arrhenius方程指数式:
Ea k A exp( ) RT
Ea:活化能,A:指前因子,频率因子 Arrhenius方程适用范围较广,只要速率方程为 幂函数形式即可,但 Ea只对元反应有物理意义。
1.元反应活化能
Arrhenius反应速率理论假设:
(1)只有活化分子碰撞才是有效碰撞;
(2)活化分子的平均能量与普通分子的平均
t=0:
2×10-3
0.5×10-3
动力学方程为: kt= 1/( CA,0- CB,0) ×[ln(CB,0/ CA,0) + ln(CA/ CB)] 当CB = CB,0/2时,有CA =1.75×10-3 mol· -1,所以对B而言: L
t1/2 = (1/6.024) ×1/(2×10-3 -0.5×10-3)×[ln(0.5×10-3/2×10-3)
2 2 AF
1/ 2
1/ 2
dcA 1 dnA 1 dNA Z A, F Ec r q, q exp( ) dt V dt VL dt L RT
D L 8RT r 1000 M
2 AF
Ec cAcF exp( ) kcAcF RT
△rUm= QV 平均能量 HI
后“降”——I··H··H··I 降低势能,放出能 · · · · · · 活化态 量 -1
Ea,+ =180kJ· -1 mol Ea, - =21kJ· mol 平均能量 H2 +2I·
作用物跨越 “能峰” →产物, “能峰”高低→活 化能 “能峰”只适于元反应;

1/ 2
1/ 2
D L 8RT k 1000 M
2 AF
Ec Ec exp( ) A exp( ) RT RT Z 0T 1/ 2 A T 1/ 2
D L 8RT A 1000 M
2 AF

1/ 2
解:
(1) Ea=[-RT1T2/(T1-T2)]ln(k2/k1) =[-8.314×282.55×287.55/(282.55-287.55)]ln(6.024/2.37)
(2) 纯二级反应 :t1/2=1/(k×a)=1/(6.024×1×10-3)= 166.0s 混二级反应: 反应简写为: A + B → 产物
2. 活化能的作用
对元反应:反应活化能低,活化
N
分子多,反应快;反之,反应慢。 活化能决定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程度,活化
E
能大,反应对温度敏感。(dlnk/dT) = (Ea/RT2)
※ 改变温度可以改变反应速率。增加活化分子
热活化,光活化,机械活化,电活化,· · ·
※ 改变活化能反应速率变化更明显。 催化反应是改变反应途径,加快反应速率
3. 阿伦尼乌斯方程的应用

Ea 求实验活化能:图解法,计算法,ln k RT ln A
对元反应求出实验活化能; 对非元反应求出(实验)表观活化能;P384 表观活化能无“能峰”的意义。 ★ 已知活化能值和某一温度(T1)下的速率常数 (k1) ,则可求出另一温度(T2)下的速率常数
k2 Ea 1 1 (k2) 。(定积分式) ln k R (T T ) 1 2 1
Z 0T 1/ 2
A T 1/ 2
阿氏公式得:lnk~ (1/T)呈线性关系;Ea — 活化能 硬球碰撞理论得: ln(k/T1/2)~ (1/T)呈线性关系; Ec —— 发生化学反应的最小临界能, Ec= Lε0
许多反应:k理论 >> k实验,即, A理论 >> A实验
A实验 P A理论
Ea 2 Ea1 k2 ln k1 RT
k2 4.46 103 k1
引入的校正因子意义不明。
过渡状态理论的假设:作用物分子发生碰撞后
不是马上变成产物,而是先生成过渡状态物,
再由过渡活化物生成产物。r与活化物的多少
和活性有关。 ① BE+X
k1 k2
[BEX]≠
(快) (慢)
② [BEX]≠→产物
▴ A与活化熵变有关,与碰撞理论的结果相
比较得:P与活化熵有关;掌握势能图
7.837 106 Ea 1 1 ln ( ) 4 4.140 10 8.314 338.2 298.2
Ea=83.156kJ/mol 30℃时
ln k3 83156 1 1 ( ) 6 7.837 10 8.314 298 .2 303 .2
k3 = 1.363×10–5 h–1 t1/2=
▴ 在反应过程中,反应分子的速率分布始终遵守
Maxwell-Boltzmann分布。 ▴ (7-51)式 气体分子运动理论→单位体积内,单位时间作 用物分子碰撞次数—— 碰撞数(Z) (1)异种分子碰撞:
dA dF Z A, F 2
2
M A M F 8RT M M A F
与三参量公式比较(P386)。m = 1/2
(2) 同种分子碰撞: 也得: A T 1/ 2 阿氏公式得:lnk~ (1/T)呈线性关系;
硬球碰撞理论得: ln(k/T1/2)~ (1/T)呈线性关系;
Ec —— 发生化学反应的最小临界能
Ea —— 活化能
硬球碰撞理论比阿氏公式更进了一步 许多反应:k理论 >> k实验,即, A理论 >> A实验 A实验 P 其值一般在10-1~10-4之间 P387 A理论
+ ln(1.75×10-3/0.25×10-3)]
二、简单碰撞理论(SCT)
1. 双分子碰撞理论
双分子反应A+ F→产物,假设:
▴ 反应物分子无内部结构和内部自由度的刚性
球,相互无作用,碰撞完全弹性;
▴ 反应分子必须通过碰撞才可能发生反应; ▴ 活化碰撞才有效;
活化碰撞——碰撞分子对的能量达到或超过 某一定值ε0(称为阈能)时,反应才能发生;
§4 活化能与元反应速率理论简介 一、阿伦尼乌斯方程
—— 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纯经验关系式 —— 范特霍夫规则:
kT 10 kT 10 n 或 n kT kT
d ln Kc rU m k 和 Kc 2 dT RT k
2~4
d ln K c r H m dT RT 2
k 2 Ea 1 1 ln ( ) k1 R T1 T2
ln k2 56480 1 1 ( ) 7.92 8.314 373 310
t1/ 2 0.6932 0.6932 3.546 d 1 k 0.1966
k2
=0.1955d–1
(2)
c0 ln kt c
c0 ln 0.1955t 70%c 0
阿氏方程对有非幂函数速率方程的反应不适用。 所以,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形式多样(P385图)。
已知某物质的分解是一级反应,25℃时速率常数为7.837×10–6h–1, 65℃时速率常数为4.140×10–4h–1。求算反应的活化能及反应在30℃ 时的半衰期。
解:
k 2 Ea 1 1 ln ( ) k1 R T1 T2
Arrhenius反应速率理论假设:
(1)只有活化分子碰撞才是有效碰撞;
(2)活化分子的平均能量与普通分子的平均 能量差称为活化能; (3)活化分子碰撞先形成“(中间)活化状态”, 然后形成产物; (4)活化能与温度无关,与反应性质有关; (5)指前因子与分子的碰撞频率有关。
简单碰撞理论假设:
▴ 反应物分子无内部结构和内部自由度的刚性 球,相互无作用,碰撞完全弹性; ▴ 反应分子必须通过碰撞才可能发生反应; ▴ 活化碰撞才有效;
活化碰撞——碰撞分子对的能量达到或超过
某一定值ε0(称为阈能)时,反应才能发生;
D L 8RT k 1000 M
2 AF 2 AF

1/ 2
Ec Ec exp( ) A exp( ) RT RT
1/ 2
D L 8RT A 1000 M
▴ 若知道过渡状态的构型,就可计算k值。
1. 反应CH3CHO→CH4+CO其活化能为190kJ· -1,当加入 mol
催化剂碘蒸气后,活化能降为136kJ· -1;若加入催化剂 mol
后反应的频率因子不变,则在500OC时加入催化剂后反应速 率增大多少倍?
Ea ln k ln A RT
已知乙酸乙酯与氢氧化钠皂化反应是二级反应,速率方程为 r=kc酯c碱,速率常数在287.55 K时为6.024mol–1 dm3·s–1,
282.55 K时为2.370 mol–1dm3·s–1。
(1) 求算反应的活化能Ea ; (2)287.55K时,若酯和碱的初始浓度均为1×10–3mol· -3,求反应 dm 的半衰期;若两种反应物的初始浓度,一种减半,另一种加倍, 求算量少者消耗一半所需的时间。
1/ 2
N A N F D 8RT 1000 1000 M
2 AF
NA NF
1/ 2
N A N F L D 8RT ni L 2 8RT Ni ci L Z A, F DAF 1000 1000 cAcF V M 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