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课标实验版必修1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1》word教案
教学设计1: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

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一、教学目标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2.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重点: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难点:不同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教材内容分析与教学建议:本课引言部分是以历史照片并配以文字出现的,所表现的是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中的合法席位这一历史瞬间。
这张照片反映了20世纪70年代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外交政策的重大调整。
由此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照片中不同的人物表情不同?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什么直到20世纪70年代才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随着中国恢复在联合国中的合法席位,中国将在国际舞台上有什么影响,国际关系将有什么变化和发展?本课的重要内容包括三部分: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上的重大突破,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许多国家纷纷同我国建立外交关系,在国家上掀起了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改革开放后,及时调整外交政策,坚持改革开放,维护世界和平,在国际舞台上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新时期外交卓有建树。
第一目“恢复在联合国中的合法席位”中应了解:①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和安全理事会的常任理事国。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毛泽东在开国大典上宣告:中央人民政府是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体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
按照国际惯例公认的原则,台湾国民党集团在联合国的代表已经丧失了代表中国人民的任何法律与事实的根据,应该立即从联合国所有机构中排除出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多次致电联合国要求取消国民党集团在联合国的一切权利,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
新中国的要求得到苏联、印度等国家的支持。
由于美国实行扶蒋反共政策,极力阻挠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新中国成立后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长期得不到恢复。
②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在联合国中逐年增加亚非会员国,与中国建交的国家越来越多,赞成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国家也越来越多,美国操纵联合国阻挠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局面已无法维持。
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教学案

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教学案一、20世纪70年代外交的新突破1、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原因(条件):①;②。
(2)概况:年10月,第届联合国代表大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包括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
(3)意义:说明美国长期以来实行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使中国国际地位得到提高;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有利于世界的和平。
2、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
(1)改善原因:中美双方共同的要求①美国方面:②中国方面:(2)过程:①、1972年2月, 总统访问中国。
双方在签署《》。
意义:中美两国结束了二十多年的对抗,两国关系开始走向。
②、年,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3、1972年中日建交(1)直接原因:直接促进了中日建交。
(2)概况:1972年,日本首相访华,并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补充]中美、中日关系的改善的影响:揭开了中美、中日关系的新篇章;有利于双方人民的利益和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有利于缓和世界紧张的局势。
二、新时期(改革开放后)的外交建树1.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1)外交目标的调整:反对,维护。
(2)调整的原因: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以为中心,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
2.主要外交成就:(1)开展以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如:维和行动、禁核、裁军)(2)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
(如:2001年在举办了第九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会议。
)(3)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以建设和平的周边环境。
(如:年,中国与中亚六国在上海成立了。
该组织的建立有利于加强中国与及各国的政治和经济合作,有利于维护中亚地区的和平、安全与稳定。
)。
课标实验版必修1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word教案

课题
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
审核
高一历史组
执笔
杨振波
课型
新授课
授课时间
2012年月日
教学目标
开创外交新局面
一、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的重大成就
1.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⑴背景:中国在联合国中的原有席位被国民党占据。美国实行孤立中国政策。
⑵原因:①第三世界的崛起和支持②美国孤立中国政策渐渐破产。③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C.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中日邦交正常化
11.我国外交工作取得重大突破是在
A.建国初期B.20世纪50年代C.20世纪70年代D.20世纪90年代
12.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就美国方面来讲,主要原因是
A.要放弃敌视中国的政策B.要改善中美关系
C.全球战略调整的需要D.尼克松总统的个人愿望
[解析]本题考查对根本原因的把握。应从题干中的“中美”双方分析原因。中美关系的改善,是双方共同需要和努力的结果。[答案]D
1.尼克松在回忆录中说:“宣读公告只用了三分半钟,但却成了本世纪最出人意料的外交新闻之一。”这里的公告是指
A.1971年美国乒乓球队访华的公告B.1972年签订的《中美联合公报》
㈡中日建交:
原因:的改善促进了中日建交。
过程:①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签订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声明。②1973年中日正式建交
意义:中日建交结束了两国长期敌对的历史,打开了两国睦邻友好的新篇章,这对两国关系的发展和亚洲与世界的和平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3.中美、中日关系的改善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⑴中美关系的正常化与中日建交,促进了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重要外交活动
教学设计11: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

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维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原因及基本史实,理解这是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的必然结果;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视频、材料与照片再现历史场景,进行历史回顾,并感受正在发生的外交活动。
从国家利益与全球战略考虑外交政策,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
与学生一起探究中美关系正常化与中日建交对中国和世界以及国际关系的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外交政策的出发点是国家利益和全球战略;知道中国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的重大贡献,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情感;增强改革开放,面向世界的未来,顺应历史潮流发展的现状意识。
【学重点、难点】重点: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难点:不同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请大家观看纪录片《周恩来外交风云》片段,找出它反映了我国50年代哪些外交成就?(多媒体放映:文献纪录片《周恩来外交风云》片段)学:(略)教师过渡: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发达国家建立适应国际形势发展变化的合作关系,这是70年代以后中国外交工作的重点导入本课标题《开创外交新局面》(二)讲授新课问题情境1: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合作探究1: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为什么说是“恢复”,而不用“加入”之类的说法?新中国成立时为何没有立刻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呢?师:请同学们思考: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为什么说是“恢复”,而不用“加入”之类的说法?新中国成立时为何没有立刻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呢?学:(略)师: (总结) 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安全理事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
新中国在成立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中国唯一合法政府,按照国际惯例,理应取得在联合国的代理权,但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对中国采取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包围的敌视政策,并扶持台湾国民党集团占据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
人教版历史高中必修一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教学设计1

-阐述中日建交的过程,以及其对我国外交新局面开创的贡献。
2.分析我国外交政策调整的原因,如国际形势的变化、国内政治经济需求等。
3.强调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如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利共赢等。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我国改革开放时期外交新局面的开创过程、原因及其历史意义。
2.强调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如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重大外交事件等。
3.鼓励学生关注现实,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分析我国当前外交政策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本节课内容,撰写一篇关于我国改革开放时期外交政策调整的历史小论文,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4.强化史料教学,运用图片、视频、文献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了解外交事件,提高历史素养。
-精选典型史料,如我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历史照片、中美建交的纪录片等。
-引导学生从史料中提取信息,培养他们的史料解读能力。
5.课后作业和评价:
-设计具有思考性的作业,如撰写历史小论文、制作外交政策演变时间轴等。
3.培养学生尊重和平、友好合作、互利共赢的国际关系观,树立正确的外交观念。
4.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发展,积极参与社会事务,为我国外交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章节教学设计旨在让学生全面了解我国改革开放时期外交新局面的开创过程,掌握相关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我国外交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二、学情分析
高中阶段的学生在历史学科方面已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对我国历史发展脉络有大致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学生对我国改革开放时期的外交政策及其新局面开创过程有一定认识,但可能对具体事件、外交政策调整的深层次原因和影响理解不够深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以下几点: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教案

⼈教版⾼中历史必修⼀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教案《开创外交新局⾯》教案教学⽬标知识与技能(1)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所取得的重⼤成就。
(2)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的重要影响。
过程与⽅法(1)结合时政热点和国内外背景,⽤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发展的眼光,去分析把握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所做出的⼏次外交政策的重⼤调整和所取得的外交成就,引导学⽣从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逐步缓和的史实,学会从复杂的事物中寻找突破⼝,学会运⽤联系的⽅法分析中美的缓和和直接推动了中⽇关系的改善。
(2)认识把握⽑泽东、周恩来、邓⼩平等领导⼈的外交思想,以及他们的外交实践和外交智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新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培养积极进取的⼈⽣态度、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2)通过了解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情况,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培养⼀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增强学⽣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情感。
重点与难点重点: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外交成就;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及外交建树。
难点: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开创新局⾯的背景;新时期中国外交努⼒的国内国际意义。
教学过程课堂导⼊1971年10⽉25⽇,第26届联合国⼤会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的压倒多数,通过决议,恢复中华⼈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当提案通过时,会场⼀⽚沸腾。
会后,美国代表也承认,这是联合国历史的转折点。
20世纪70年代,中国⾛出了外交史上的阴霾,迎来了外交新局⾯!新课学习⼀、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指导学⽣齐读课⽂导⾔,提问:这段内容反映了哪⼀重⼤历史事件?(⽣答: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设问: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为什么是恢复⽽不是加⼊呢?(引导学⽣解释其中缘由,然后教师补充介绍)1.原因引导学⽣看课⽂导⾔图⽚,然后依次提出问题,学⽣依次回答:为什么图⽚中不同⼈物表情不同?谁欢欣⿎舞?谁垂头丧⽓?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了哪些国家的有⼒⽀持?中国重返联合国与中国的实⼒有关吗?最后请学⽣整理概括中国得以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原因:(1)国际:⼴⼤发展中国家的⽀持;(2)中国:国际地位的提⾼;(3)美国:世界霸权地位的衰落。
开创外交新局面教案设计

开创外交新局面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历程。
(2)掌握新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取得的重大外交成就。
(3)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掌握新中国外交政策的特点。
(2)运用史料分析法,引导学生认识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规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我国外交事业自豪的情感。
(2)树立学生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理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新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的外交成就。
难点:新中国外交政策的特点及其对外交事业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复习旧知。
(2)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哪些内容?请大家简要回顾一下。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新中国外交政策的特点。
3. 课堂讲解:(1)讲解新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的外交成就。
(2)分析新中国外交政策的特点及其对外交事业的影响。
4. 史料分析:(1)展示相关史料,引导学生分析史料中的信息。
5. 课堂小结:(2)强调新中国外交事业的重要意义。
6. 作业布置:(1)请学生绘制新中国20世纪50年代外交成就的时间轴。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新中国外交事业的认识和理解。
五、课后评价:1. 学生对新中国外交政策特点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新中国20世纪50年代外交成就的熟悉程度。
3. 学生运用史料分析问题的能力。
4. 学生热爱祖国,为我国外交事业自豪的情感态度。
六、教学内容: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历程。
(2)掌握我国在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重大外交成就。
(3)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掌握我国外交政策的特点。
开创外交新局面教学设计

必修一: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教案一、教学目标根据《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加上对教材的分析和学生的了解。
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知识与能力1、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2、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3、结合国内外形势的变化,理解中国外交政策调整的背景和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本课以学生活动为主,辅之以多媒体教学辅助法。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提供历史资料,营造历史情境2、学生活动,再现历史3、学生感悟,教师评价。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新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2、通过了解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情况,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
3、培养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情感。
二、重难点根据教材内容,外交事件历史地位及学生的认知水平,将重难点定为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重点: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外交成就;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及外交建树2、教学难点: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开创新局面的背景;三、教学过程导入: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直击26届联大》播放录像:《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增强课堂教学直观性,生动形象展示历史情境。
模拟演播室:学生角色扮演主持人和两位专家。
共同解读“为什么是‘恢复’而不是‘加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什么直到20世纪70年代才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对中国及其他发展中国家将有何影响?美国对华关系关系将有什么变化和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参与性,积极性。
在解读过程中注意史论结合,培养学生运用历史资料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展示本子目板书二、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高端访问》历史剧表演:尼克松访华。
角色扮演周恩来,毛泽东,尼克松。
高中历史必修一教学设计{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外交政策调整的原因、过程和影响;邓小平外交思想的核心内容;重大外交事件的基本过程和意义。
2.难点:理解外交政策调整背后的国际背景和国内因素;分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独立自主等外交政策在实践中的具体运用;把握外交事件之间的联系和影响。
(二)教学设想
讨论结束后,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分享本组的讨论成果。我会对每个小组的发言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四)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环节,我将设计以下习题:
1.列举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取得的三项重大外交成就,并简述其意义。
2.分析我国在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建交、中日建交等事件中的外交策略。
3.结合邓小平外交思想,谈谈你对我国当前外交政策的认识。
学生完成练习后,我会及时批改并给予反馈,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知识。
(五)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将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以下重点:
1.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外交政策调整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2.邓小平外交思想的核心内容及其在外交实践中的运用。
3.重大外交事件的基本过程、成果和意义。
最后,我会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关注我国的外交动态,将所学知识与国际形势相结合,提高自己的历史素养和现实关注度。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简要回顾改革开放初期的国际背景,分析我国在这一时期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2.详细介绍邓小平外交思想的核心内容,如独立自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等,并解释这些原则在外交政策调整中的具体应用。
3.按照时间顺序,讲述我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建交、中日建交等重大外交事件的基本过程、成果和影响。
(一)导入新课
高一历史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 教案

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教案(新人教版必修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简述70年代以来我国取得的重大外交成就以及基本史实2、探讨取得外交成就产生的重大影响二、过程与方法1、提供图片、文字、视频等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2、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材料,探讨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中国国际地位提高并积极参与到国际事务中来。
2、从国家利益与全球战略考虑外交政策,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
重点难点重点: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
难点: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
教学方法本课授课对象为高中一年级学生,对基本事实已有基本的认识,因此本节课主要采用谈话讲述法进行,同时配合提问、史料阅读、课堂讨论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幻灯片展示三张图片:乔冠华的笑、跨越太平洋的历史性握手、毛泽东会见田中角荣要求学生观察图片。
通过图片,引起学生探究历史真相的兴趣。
问:图片反映70年代中国外交的哪三件大事?学生回答——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总结提问:大家知道,我国现在是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中美、中日关系是我国对外关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可是,你知道中国是如何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吗?你知道中美、中日是怎样确立外交关系的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外交政策作出了怎样的调整?取得了哪些新成就呢?从而导入新课。
新课讲授: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观看视频,结合课文第一目内容思考:1、为什么使用“恢复”而不用“加入’?(1)中国是联合国创始国之一,也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
中国对联合国的筹建和成立做过重要贡献。
(2)由于美国采取抵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策,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一直被台湾的国民党集团所非法占据。
致使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长期得不到恢复。
动动脑:阅读课文112页历史纵横思考:假如你是当时外交部发言人,对于美国提出的“双重代表权”方案,你作何回应?2、我国为什么能够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情境设置:毛泽东曾风趣地说:这是非洲黑人兄弟和中小国家用轿子把我们抬进联合国的,不去就脱离群众了。
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推荐五篇]
![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推荐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3c32170c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c5.png)
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推荐五篇]第一篇: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教学设计【课程标准】1.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
2.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3.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
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简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
2.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认识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3.了解中国新时期外交建树的具体活动,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二)过程和方法运用历史资料和历史照片,创设和再现历史的情景,使学生置身于历史发展的情境之中,体验与感悟历史。
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和讨论等教学方式,对相关的史实进行梳理和归纳,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掌握基本历史线索和基础知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70年代以来我国外交局面的巨大成就,引导学生放眼世界,关心国家大事,关注世界局势,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重难点】重点: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难点: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及影响【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多媒体展示图片教师:首先先来见证中国外交的两件大事:2014年11月联合国通过朝鲜人权决议案,中国等投反对票;2015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携夫人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
从这些图片中我们可以发现如今的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的日益重要的角色。
那么我们不仅要思考:新中国是何时能在联合国合法的行使自己的表决权,中美两国又是何时能进行这种友好的国事访问呢?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走进今天的内容。
(过渡)回顾上一课的内容可知在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中国的外交形势比较严峻,在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夹击下中国的外交陷入困局,那么我们又是如何打破困局实现拨云见日呢?(多媒体展示):第一篇章:拨云见日教师: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外交取得了一些重大突破,首先拨云见日打破困局的是我们恢复在一个国际组织的合法席位,即联合国。
课标实验版必修1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1》word教案

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2、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3、结合国内外形势的变化,理解中国外交政策调整的背景和内容。
了解中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理解它对中国现代化建设和维护世界和平的影响。
探究中国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与中国新时期全方位外交之间的联系。
二、过程与方法1、利用多媒体手段,为学生提供图片、文字、视频等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掘学生学习的动力。
2、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材料,与学生一起对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进行探讨,组织学生对中美建交过程中的一些焦点问题进行讨论。
3、通过问题探究、实践体验、历史比较、图表分析等方法与手段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中国国际地位提高并积极参与到国际事务中来。
2、从国家利益与全球战略考虑外交政策,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
重点难点重点: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
难点: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
教学方法本课授课对象为高中一年级学生,已接受过历史义务教育课程,对基本事实有基本的认识,而且对最近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有一定的了解,因此,本节课主要采用谈话讲述法进行,同时配合提问、史料阅读、课堂讨论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探究问题的同时填补学生知识空白点,扫除知识盲点。
让学生在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过程中,主动参与、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
教学过程设计思路:本课以中国外交篇为主线,表现各个时期的外交的政策。
屈辱篇——近代中国的外交,引导学生回忆近代中国的历史,得出落后就要挨打的启示。
重建篇——回忆新中国外交取得了哪些成就,复习、巩固上节课内容。
开创外交新局面教学案

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教学案教学目标: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事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重点: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外交成就;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及外交建树。
难点: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外交开创新局面的背景;新时期中国外交努力的国内国际意义。
课前自主学习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背景:中国的日益提高。
广大要求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时间:。
.意义:是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
有利于中国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中美、中日关系的正常化.中美关系缓和原因: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与苏联争霸的需要;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
中国:为了解决问题;对付苏联的需要。
.过程1971年,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
1972年,尼克松访华,签署。
1978年,中美签署《中美建交公报》。
年中美正式建交。
.中日关系正常化原因:中美关系改善的促进。
.过程:1972年,日本首相访华,签署了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声明。
.影响促使国际上同中国建交热潮的出现。
打破了美国遏制中国所形成的外交僵局,我国外交出现了新局面。
三、新时期的外交建树.反对,维护,成为中国外交政策的目标。
.开展以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积极参与的外交活动,XX年,在成功举办了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非正式领导人会议,形成了。
.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以建设和平的周边环境。
XX年,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六国在上海签署了。
知识点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国能够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原因0世纪70年代,广大发展中国家取得独立并在国际事务中成为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
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越来越多的国家,特别是第三世界的国家,要求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提案,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包括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
人教版历史高中必修一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优秀教学案例1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新中国外交政策制定的背景、过程和成果,掌握新中国外交政策的特点和原则。
2.掌握新中国成立以来外交事业的发展历程,了解其主要外交活动和成就。
3.能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关键历史事件,评价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意义和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在案例中,我将引导学生了解新中国外交政策制定的背景、过程和成果,通过分析关键历史事件,使学生掌握新中国外交政策的特点和原则。同时,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参与讨论、思考,培养他们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历史图片、视频等,以形象、生动的方式呈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外交事业的发展历程,增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兴趣。此外,通过设置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互动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
2.设置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互动环节,让学生在合作中思考,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
3.教师对小组合作情况进行评价,及时反馈,指导学生改进合作方式,提高合作效果。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和反思,帮助他们巩固记忆,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2.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关注他们的进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5.教学方法多样化:本节课运用了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等多种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同时,注重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作为一名特级教师,我深知教学案例亮点的重要性,它是体现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在本节课中,我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教学策略的运用,以学生为主体,关注他们的学习需求和兴趣,努力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同时,通过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等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和反馈,关注他们的进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总之,我将竭尽全力为学生们提供一个富有挑战性、趣味性和教育意义的学习环境,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内容,培养他们成为具有历史责任感、使命感和爱国主义情感的新时代青年。
高一历史: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 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以下基础知识:尼克松访华和《中美联合公报》的签定、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恢复;中日建交;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通过指导学生阅读史料分析70年代中美关系出现转机的原因,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善于从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探寻答案。
在总结中国外交取得的重大成就并分析原因时,可指导学生用联系发展的眼光看待历史事件,善于归纳其中的共性和个性。
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解决问题。
将历史与现实紧密结合,以史为鉴。
过程与方法:通过在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课堂研究活动(讨论、集体归纳),帮助学生对课标所要求的主干知识体系进行梳理、整合,加深学生对70年代以来我国外交关系重大发展的理解与认识,从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70年代中美关系的改善、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恢复和各国同中国建交热潮的出现,使学生明确从50年代起美国孤立遏制中国所形成的外交僵局被打破,我国外交出现了新局面。
通过讲述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使学生认识到新时期中国在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基础上,采取积极灵活的外交方针,为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做出重要贡献。
同时中国也为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及处理方法重点:本课主要介绍的是70年代以来我国外交关系重大发展的基本史实,因此本课教学重点是:一、中美关系正常化。
二、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通过观看影像资料与阅读课文相结合,以及复述、设疑等方式来加深印象,加强理解。
难点:一是中美关系在70年代出现转机的原因。
通过引导学生结合当时的世界局势,从中美两国方面进行分析,从而理解这种转机是中美两国的共同要求。
二是我国外交事业之所以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
通过比较旧中国外交处于无权地位与新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的各种表现,从而使学生认识到成就的取得应归功于我国积极灵活的外交政策,归功于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
2019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教案精品教育.doc.doc

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简述70年代以来我国取得的重大外交成就以及基本史实;探讨取得外交成就产生的重大影响。
2、过程与方法:结合国内外背景和时政热点,用发展的观点,分析把握70年代以来我国外交政策的几次重大调整和所取得的外交成就;引导学生从70年代中美关系逐步缓和的史实,学会从复杂事物中寻找突破口;学会用联系的观点分析中美关系的缓和直接推动中日关系的改善;认识领导人的外交思想、外交实践和外交智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增强民族自豪感;感受大国博弈的智慧和风采,认识外交的国家利益至上的原则,获得人生启迪;通过了解外交政策的调整,培养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感受国家关系的曲折发展特点,形成大局观念和历史使命感,培养学生看问题要一分为二并学会看主流的科学方法。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2、教学难点:不同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教学方法】本节课的教学可采用“问题式”和“导学式”教学方式,在教师积极引导下,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同时配合质疑答疑、原始史料阅读、论从史出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努力实现师生教与学的有机互动。
【课型】综合课【课时】1课时【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大家知道,我国现在是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中美、中日关系是我国对外关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可是,你知道中国是如何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吗?你知道中美、中日是怎样确立外交关系的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外交政策作出了怎样的调整?取得了哪些新成就呢?【讲授新课】: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展示4张图片,引导学生从中国、发展中国家、美国三个角度分析,归纳;教师播放幻灯片展示:原因:①中国综合国力上升、国际地位提高;②越来越多的国家,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支持;③美国霸权地位衰落。
至于恢复的具体情况由学生阅读教材感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课标实验版必修1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1》word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2、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3、结合国内外形势的变化,理解中国外交政策调整的背景和内容。
了解中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理解它对中国现代化建设和维护世界和平的影响。
探究中国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与中国新时期全方位外交之间的联系。
二、过程与方法1、利用多媒体手段,为学生提供图片、文字、视频等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掘学生学习的动力。
2、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材料,与学生一起对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进行探讨,组织学生对中美建交过程中的一些焦点问题进行讨论。
3、通过问题探究、实践体验、历史比较、图表分析等方法与手段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中国国际地位提高并积极参与到国际事务中来。
2、从国家利益与全球战略考虑外交政策,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
重点难点重点: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
难点: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
教学方法本课授课对象为高中一年级学生,已接受过历史义务教育课程,对基本事实有基本的认识,而且对最近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有一定的了解,因此,本节课主要采用谈话讲述法进行,同时配合提问、史料阅读、课堂讨论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探究问题的同时填补学生知识空白点,扫除知识盲点。
让学生在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过程中,主动参与、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
教学过程设计思路:本课以中国外交篇为主线,表现各个时期的外交的政策。
屈辱篇——近代中国的外交,引导学生回忆近代中国的历史,得出落后就要挨打的启示。
重建篇——回忆新中国外交取得了哪些成就,复习、巩固上节课内容。
振奋篇——70年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振奋了所有中国人的心。
惊喜篇——中美关系改善。
友谊篇——中日建交。
和谐篇——新时期以多边外交为主线,体现了中国人民以和为贵,爱好和平。
同时,整节课内容隐含着中国的和平崛起,中华民族的复兴这两条线索。
【导入新课】近代的中国饱受着列强入侵的苦难,在与西方列强的多次交手中都以失败而告终,回望中国近代史,令人感慨。
鸦片战争之后,由于国力所限,中国的百年外交史几乎变成了一部订约、修约的屈辱史,而不平等条约也成为国人心中的一根刺。
展示图片:屈辱篇——不平等条约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上,“外交”和“屈辱”是一对孪生兄弟。
……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周恩来传》(1)造成近代中国屈辱外交的原因是什么?(2)“跪在地上办外交”的状况在何时得以根本改变?重建篇——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站起来了,拉开了中国外交史上新的篇张,在建国初的外交上取得了哪些成就?(让学生说)中苏建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过渡:但同时也遭到了一些国家无情的拒绝。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我们采取敌视的态度。
但是自强不息的中国人并没有气馁。
到了70年代,中国的外交又发生了怎样的突破和转机呢?【推进新课】一、振奋篇——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观看视频,结合课文第一目内容思考:1、为什么使用“恢复”而不用“加入’?(1)中国是联合国创始国之一,也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
中国对联合国的筹建和成立做过重要贡献。
(2)由于美国采取抵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策,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一直被台湾的国民党集团所非法占据。
致使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长期得不到恢复。
动动脑:阅读课文112页历史纵横思考:假如你是当时外交部发言人,对于美国提出的“双重代表权”方案,你作何回应?2、我国为什么能够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设置情境:毛泽东曾风趣地说:这是非洲黑人兄弟和中小国家用轿子把我们抬进联合国的,不去就脱离群众了。
结合教材与毛泽东的话思考: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的一个重要的外部因素是什么?(1)越来越多的国家,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要求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中国综合国力上升、国际地位提高 (根本原因)(3)美国霸权地位的衰落。
3、我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有何意义?(1)、说明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2)、中国国际地位得到提高(3)、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4)、有利于世界和平突出综合国力决定国际地位,改变了联合国被大国控制的局面,成为第三世界伸张正义的讲坛。
二、惊喜篇——中美关系正常化(打开中国外交的新局面)大家看一下这段材料,在日内瓦会议上。
而72年尼克松主动与周恩来握手。
这里握手的真实含义是什么?阅读下列材料:尼克松回顾道:“我知道,1954年日内瓦会议时杜勒斯拒绝同周恩来握手,使他深受侮辱……(1972年访华时)我走完阶梯时决心主动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
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摘自尼克松的回忆录《领导者》①材料中说的“握手”的真实含义是什么?在外交礼仪中,往往是迎接一方首先主动伸出手,而这时为什么尼克松将手伸到了太平洋的彼岸,同周恩来握手?大家看这二段材料,从中找出其原因。
材料一改善中国与美国的关系,是70年代中美两国的共同要求.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美国政府在实行二十多年“遏止和孤立”中国的政策之后,再也不能不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发展和在国际事务中的巨大作用。
……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以及美国在与苏联争霸中所处的守势地位,都使美国不得不考虑改善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关系。
材料二中国也面临着新的战略抉择。
那时候,苏联陈兵中国北方边境线,构成对中国安全的主要威胁。
而美国在亚洲虽具有较强的军事和经济实力,但它在战略上收缩和保守的倾向很明显。
在这种形势下,改善中美关系,对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十分有利;同时,对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也有重要作用。
所以,中国对美国改善中美关系的表示,做出积极的反映。
……尼克松总统到访时曾对周总理说“I am very happy”。
美国从最初不愿意同中国交往到现在为什么又愿意同中国交往呢?对于中国来说,为什么想同美国这个宿敌改善关系呢?实际上这是中美两国共同的要求。
材料中提到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什么事件标志着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缓和的原因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中苏关系持续恶化•台湾问题悬而未决•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相对衰落•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从中也可看出两国关系缓和主要是从哪方面去考虑?重要认识:国家外交政策的出发点是国家利益。
“没有永恒的敌人,也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虽说出乎当时人们的意料,但今天看来也是在情理之中。
当中美这两只手握在一起的时候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那么两国是怎么样一步步走向正常的?图说历史:结合课文内容给这四幅图片排序。
(找一个学生说)这就是中国外交上有名的乒乓外交,最终以小球转动了大球。
在《中美联合公报》中双方讨论的核心问题是什么?(关于台湾问题基本上达成了共识。
)中美关系改善的影响:中国美国世界过渡:“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胸怀。
”在对待日本上,中国人表现了最伟大的宽容与魄力。
三、友谊篇——中日建交回顾历史,日本曾给中国带来哪些灾难?日本为什么想要改善同中国的关系?中国人民为什么能够不计前嫌,伸出友谊之手,化干戈为玉帛?(中国与日本一衣带水,日本曾带给中国人民的是苦难和仇恨.但改善与日本的关系有利于中国的发展,更有利于亚洲与世界的和平)引田中角荣的话设问:1、直接原因?2、此行目的?探究:联系热点:当前中日关系的特点是什么?中日发展的最大障碍是什么?忽冷、忽热;最大的障碍是历史问题、领土问题(联系热点2010年钓鱼岛撞船事件)过渡:所以70年代在这三方面的突破就为中国的外交打开了新的局面。
为中国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国家的工作重心发生了变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就要求我们一切的工作都要服务于这一中心,所以新时期我们的外交政策也随之进行了调整。
新中国的外交又打开了新的篇章——和谐之篇?四、和谐篇——新时期的外交“和而不同、和谐世界”这是孔子的理念,传遍五洲。
那么新时期的中国作为一个自信、自豪、真正的负责任大国,在外交上有哪些成就体现了这一理念呢?1、背景2、目标3、成就(1)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2)积极参加地区性的国际组织2001年,上海 APEC会议(3)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建立课堂小结:这就是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外交所取得的一系列成就。
但外交是为社会现实服务的,外交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
通过这些成就我们可以看出我们国家的国力有什么变化?(富强、崛起)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和平)所以我们走的是一条和平崛起的道路。
同时从古代我们的富强,到近代我们所遭受的屈辱,再到我们今天外交取得的成就,也可以看出我们中华民族正在实现着他的伟大复兴,中华民族将再次屹立于民族之林。
随着我们国家的和平崛起,民族的伟大复兴,目前我们又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外交理念——和谐的世界。
这一理念在今年的奥运会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我们真诚的希望世界上所有的国家都可以化作友谊的旗帜,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让我们用同一的梦想去拥抱同一个世界,共同构建我们美好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