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手术期患者转运专家共识(2014)
围手术期用药安全专家共识
围术期用药安全专家共识(2018)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国家麻醉质控中心1 围术期用药安全专家共识编写过程本次专家共识由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国家麻醉质控中心、《麻醉安全与质控》共同组织麻醉用药安全方面的专家,以循证医学为依据,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结合我国围术期管理现状,历时11个月经过多次专家会议讨论,逐条分析表决确定专家共识内容。
2 围术期用药安全现状用药安全不仅关系到患者的治疗效果,也是影响患者生命安全的重要因素。
除外药品质量事件,用药安全问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用药错误(medication errors,ME)和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二者具有显著区别。
ME是指药品在临床使用及管理过程中出现的任何可以防范的用药疏失,这些疏失可导致患者发生潜在或直接的损害,由于ME引起的医疗纠纷,当事人要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是药品的自然属性。
ME和ADR都可能对患者造成伤害,二者是药物不良事件(adverse drug events,ADE)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般而言,医务人员报告ADR无需承担相关责任,国家法规也明确规定不得以ADR为理由提起医疗诉讼。
用药安全不仅要关注ADR,更需要降低ME的发生率,本次组织编写专家共识也以降低ME发生率为目的。
与ME相关的数据触目惊心。
调查发现,医疗失误中ME所占的比率在欧美国家为9.1%~24.7%。
全球每年因ME导致的医疗花费达420亿美元,占全球总医疗花费近1%,美国医疗机构每年因ME增加数十亿美元的医疗成本,同时造成数千例患者死亡。
2017年3月29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德国波恩举行的第2届全球患者安全部级峰会上发布了第3项全球患者安全挑战-用药安全(The Global Patient Safety Challenge on Medication Safety),这是一项全球性举措,呼吁在未来5年内通过多种措施将全球严重、可避免的药物相关的伤害减少50%。
围手术期病人安全转运
强化培训
加强沟通与协作
对医护人员进行定期的转运培训 ,提高其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医护人员之间应加强沟通与协作 ,确保转运过程顺利进行。
05
案例分析
成功案例分享
案例一
某医院成功将一名心脏病患者从病房 转运至手术室,通过精心策划和周密 安排,确保了患者在转运过程中的安 全,手术顺利完成。
案例二
某医院在转运一名重症脑外伤患者时 ,采用先进的医疗设备和专业的医护 人员,确保了患者在转运过程中生命 体征的稳定,为后续治疗创造了有利 条件。
密切观察病人术后病情变化,及 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和异常情况 ,确保病人安全度过围手术期。
03
安全转运的关键要素
人员培训与资质
定期培训
确保转运人员具备专业的病人转运知 识和技能,定期进行培训和考核,提 高转运过程中的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 。
资质认证
确保转运人员持有相关资质认证,如 急救员证书、护理员证书等,确保在 转运过程中能够正确、迅速地处理紧 急情况。
精神压力
由于转运的病人病情通常 较为严重,医护人员在转 运过程中需要保持高度警 惕,精神压力较大。
应对措施与预案
准备充分
在转运前应充分评估病人的病情 和身体状况,制定详细的转运计 划和应急预案。
固定和保护
对病人进行适当的固定和保护, 防止在转运过程中发生意外伤害 和管道脱落。
配备必要的设备和药品
在转运过程中应配备必要的设备 和药品,以便应对可能出现的紧 急情况。
针对这些问题,需要加强医护人员的 培训和考核,提高其技能水平,同时 完善转运设备和安全措施,确保病人 转运过程中的安全。
当前围手术期病人安全转运仍存在一 些问题,如转运过程中的风险评估不 足、医护人员技能水平不一、设备不 完善等。
围手术期安全管理课件
围手术期平安管理
平安 与 风险
护理平安是医疗平安的根底和保障,是医院管理的核心内容和永恒主题,重视护理平安,有效地采取预防措施,可减少因 护理平安问题导致对病人的伤害。护理平安对维护医院的声誉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平安与风险相辅相成,管理、控制好风险,平安就有保障!
Page 2
围手术期的含义
围手术期通常是指从病人入院的手术 准备直到术后恢复出院的全过程。
Page 6
护理风险管理
定义:有组织、有系统地对护理风险进行识别、评估、评价和处理等 活动。
目的:防患于未然,减少和消除护理风险,将患者和医院的各种损失 降到最低,实现以最少投入换取最大平安保障。
重点:把发生护理平安事件后的消极处理转变为护理平安事件发生前 的积极预防。
Page 7
护理风险特点
风险水平高
风险因素不确定
风险情况复杂
存在于护理活动各个环节中
风险后果严重
Page 8
围手术期护理风险分析 患者及家属方面的因素 心理、行为 感知、认知功能 疾病风险
Page 9
围手术期护理风险分析
护理人员方面的因素 专科理论知识欠扎实、专科护理技能不过硬 工作作风粗疏,工作责任心不够,主动性差 新技术、新治疗方法对护士工作的挑战。
Page 10
围手术期护理风险分析
手术病人边缘时间
指病人入室前(接送时段),病人进入手术间等待 过程(安置等待时段),手术复苏期间(复苏时段), 转运回病房或ICU(转运时段)4 个时间段。
主要存在风险:转运平安、查对、病情变化、 心理护理等多方面。
Page 11
护理工作中的风险躲避
树立风险意识,熟知风险管理程序,学会识 别风险分析和评估风险,提高自身的抗风险能力。
围术期患者转运专家共识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围手术期患者转运专家共识(2014 )张卫,郑宏,董海龙(执笔人),路志红(执笔人),熊利泽(负责人),薛张纲手术患者的围术期转运是麻醉管理的重要部分,对患者安全至关重要。
必要的监测和规范的交接是安全转运的关键,医务人员在其中肩负重任,而且随着手术量的不断增加和手术范畴的不断拓展,医务人员的这一压力日益增加。
本专家共识的目的为促进手术室、术后恢复室(Post-anestheticcare unit, PACU)、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 ICU )和病房医务工作人员间的协作和交流,增进患者围术期转运安全,避免对患者和转运人员造成伤害。
这些包括避免对患者和人员身体的伤害,避免患者心理或精神上受到伤害,避免患者体温、呼吸和心血管系统发生严重问题,例如改变体位造成的低血压和舌后坠造成的窒息。
1.围术期转运的一般原则患者转运的安全是医务人员的首要职责。
患者转运全程应有医务人员对患者进行观察。
转运人员配备应充足。
转运情况稳定的患者时转运人员推荐至少两人,对于不稳定的患者应至少四人 [1] 。
1.1针对患者的一般原则1.1.1转运前应确认患者的情况适合且能耐受转运。
1.1.2 转运前确认患者所带医疗材料设备,如静脉通道、引流袋、监护设备等稳妥放置,应方便观察,避免意外受损。
1.1.3转运中将患者稳妥固定。
转运时应患者头部在后,入电梯时应头部向内。
在患者头侧的转运人员负责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呼吸等指征。
注意患者的头、手、脚等不要伸出轮椅或推车外,避免推车速度过快、转弯过急,以防意外伤害。
1.1.4注意防护、减轻患者心理和精神上的损害。
转运人员应主动自我介绍,对于清醒患者,应对转运过程加以必要的说明,以减轻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
转运过程中将患者妥善覆盖,注意保护患者隐私。
1.1.5转运前后应进行完善交接1.2针对设备的注意事项转运前注意对转运设备包括轮椅和推车进行检查,确认无故障。
围手术期高血压患者管理专家共识(2014版)
高血压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威胁中老年人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2》指出,目前我国高血压患病率为24%,估算全国高血压患者达2.66亿,并逐渐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合并高血压的手术患者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围术期高血压可增加手术出血、诱发或加重心肌缺血、导致脑卒中以及肾脏衰竭等并发症。
我国高血压呈现三高三低流行病学特点,即发病率、伤残率与死亡率高;知晓率、服药率与控制率低,从而大大增加了国内围手术期高血压处理风险。
一、高血压的定义、分类及危险性评估(一)定义和分类高血压的标准是根据临床和流行病学资料界定的,其定义为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其中90%~95%为原发性高血压,余为继发性高血压。
根据血压升高水平,又进一步将高血压分为1~3级(表1)。
表 1 血压(mmHg)的定义和分级当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属于不同分级时,以较高的级别作为标准。
(二)心血管总体危险评估高血压患者的诊断和治疗不能只根据血压水平,必须对患者进行心血管风险的评估并分层。
高血压患者按心血管风险水平分为低危、中危、高危和极高危四个层次(表2、3)。
表2 高血压患者心血管风险水平分层表3 影响高血压患者心血管预后的重要因素TC:总胆固醇;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VMI:左心室质量指数;IMT: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BMI:体质量指数。
二、围术期高血压的病因:(一)原发性高血压约占90%~95%,是遗传易感性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一些其他因素如体重超重、口服避孕药、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等。
(二)继发性高血压约占5%~10%,血压升高是某些疾病的一种表现,主要见于肾脏疾病、内分泌疾病、血管疾病、颅脑疾病以及妊娠期高血压等。
(三)紧张焦虑主要由于患者对麻醉、手术强烈的恐惧感所致,这类患者仅在入手术室后测量血压时才出现高血压,回到病房或应用镇静剂后, 血压即可恢复正常。
(完整版)中国加速康复外科围手术期管理专家共识(2016)
引用本文:中国加速康复外科专家组.中国加速康复外科围手术期管理专家共识(2016)[J].中华外科杂志,2016,54(6):413-416.中国加速康复外科围手术期管理专家共识(2016)中国加速康复外科专家组一、前言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指为使患者快速康复,在围手术期采用一系列经循证医学证据证实有效的优化处理措施,以减轻患者心理和生理的创伤应激反应,从而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再入院风险及死亡风险,同时降低医疗费用。
近年来,ERAS理念在全球的应用已逐步拓展至骨科、心胸外科、妇产科、泌尿外科、普通外科等领域,均取得了良好效果。
但目前ERAS理念在国内尚处于不断完善与发展的过程中,正在逐步形成中国特色的ERAS路径。
在此背景下,普通外科、麻醉科、胸心外科、神经外科等领域的专家结合文献及ERAS在国内开展的实际情况,共同制定此共识,以进一步规范并促进多学科综合诊疗模式下ERAS理念在国内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二、术前准备完善的术前准备可使患者具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和良好的生理条件,包括术前宣教、营养筛查、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及抗血栓治疗、个体化的血压和血糖控制及相应的管理方案等。
(一)术前宣教多数患者在术前存在不同程度的恐慌与焦虑情绪,担心手术的成功与安全,害怕术中术后的疼痛及并发症,个别患者还会产生严重的紧张、恐惧、悲观等负面情绪,均会造成不良的应激反应,妨碍手术的顺利进行与术后的康复。
个体化的宣教是ERAS成功与否的独立预后因素[1],医护人员应在术前通过口头或书面形式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围手术期治疗的相关知识及促进康复的各种建议,缓解患者紧张焦虑情绪,以使患者理解与配合,促进术后快速康复。
(二)营养不良的筛查和治疗营养不良是术后并发症的独立预后因素[2],筛查与治疗营养不良是术前评估的重要内容,在促进快速康复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欧洲营养与代谢协会建议采用以下指标判断患者是否存在重度营养风险:(1)6个月内体重下降10%~15%或更高;(2)患者进食量低于推荐摄入量的60%,持续>10 d;(3)体重指数<18.5 kg/m2;(4)清蛋白<30 g/L (无肝肾功能不全)。
围手术期患者护理常见问题
围手术期患者护理常见问题1.围手术期包括哪三个阶段?围手术期是指从患者确定手术治疗时起,直到与这次手术有关的治疗基本结束为止,包括手术前、手术中及手术后的一段时间。
手术前期指从患者决定接受手术到患者送至手术台;手术中期指患者接受手术的整个过程;手术后期指从患者被送到恢复室或外科病房至患者出院或后续追踪。
2.何为手术前期?手术前期:从病人准备手术至进入手术室,这一时期称手术前期。
3.手术前健康教育有哪些?(1)宣传术前戒烟、皮肤准备及禁食禁饮等目的。
(2)讲解术后早期活动、深呼吸及咳嗽排痰的意义。
(3)讲解术后可能留置的各种引流管、氧气管、导尿管、胃肠减压管等的目的和意义。
(4)指导术后必须进行的活动锻炼。
4.手术前的饮食管理是什么?术前患者的饮食管理重在改善营养状况,以提高手术耐受能力,减轻术时和术后并发症。
可增加下列营养物质的摄入。
(1)糖类:能增加肝糖原的数量,既可防止麻醉意外,也可减轻手术刺激,防止休克,还可避免患者因低血糖发生昏迷。
故术前最好进食一些含糖丰富的食物,如藕粉、面食、蔗糖、麦芽糖等,这些食物都易消化,不会影响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
(2)蛋白质:创口愈合需要消耗蛋白质,术前增加蛋白质摄入,可以促使伤口早日愈合。
麻醉药剂都有不同程度的毒性,术前多吃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尤其是含必需氨基酸较多的食物,可以提高体内血浆蛋白的浓度,减轻麻醉药剂中毒。
(3)维生素:维生素B参加糖代谢,对合成肝糖原有好处;维生素C能促进胶原蛋白的生成,有助于伤口愈合;维生素K能提高凝血酶含量,帮助血液凝固,减少手术失血。
(4)水分:术前供给充足的水分,能预防手术过程中发生脱水、休克等并发症。
5.手术前胃肠道准备的内容包括哪些?择期手术患者术前12h起禁食、4h起禁水。
胃肠道手术患者术前1~2天进少渣饮食,手术当天清晨常规放置胃管。
幽门梗阻患者术前3天每晚以温生理盐水洗胃,排空胃内滞留物,减轻胃黏膜充血、水肿。
输血指南专家共识
E、小儿使用FFP 有致严重不良反应的风险。
精品课件
子,纤维蛋白原浓度>150mg/dl,一般不输注冷沉淀, 若条件许可,对出血患者应先测定纤维蛋白原浓度再 输注冷沉淀。
6、冷沉淀 以下情况应考虑输冷沉淀:
A、存在严重伤口渗血且纤维蛋白原浓度小于80~ 100mg/dl;
E、对于围手术期严重出血的患儿,建议血红蛋白 维持高于80g/L的水平。
精品课件
临床工作可按下述公式大约测算浓缩红 细胞补充量。
成人:浓缩红细胞补充量=(Hct 预计 ×55×体重-Hct 实际测定值×55×体 重)/0.60。
小儿:红细胞补充量=(Hct 预计-Hct 实际测定值)×体重×5(Hb单位为 mg/dl)。
查、肝功能、血型鉴定(包括ABO 血型和Rh 血型)、乙 肝和丙肝相关检查、梅毒抗体以及HIV 抗体等,对有 出血史的患者应进行术前血小板功能评估; 8、术前重要脏器功能评估; 9、告知患者及家属输血的风险及益处。
精品课件
能(如氨甲环酸和6-氨基乙酸等)。择期手术患者可推
二、术前准备 迟手术直至抗凝药物的效力消失;
D、活动性出血者,在避免高氧血症的 同时,吸入氧浓度应该足够高,以预防 动脉低氧血症的发生[PaO2<26.7kPa (200mmHg)]。
精品课件
2.血液成分输注的意义
纯度高,针对性强,提高输血疗效并减少体循环 负担
减少输血的不良反应和病毒的传播
一血多用,充分利用宝贵的血液资源
精品课件
3、输红细胞
输入的指征:建议采用限制性输血的策略, 血红蛋白>100g/L 的患者围手术期不需要 输红细胞,血红蛋白在70~100g/L之间,根 据患者心肺代偿功能、有无代谢率增高以及 有无活动性出血等因素决定是否输红细胞。
医院围手术期管理制度
医院围手术期管理制度围手术期管理制度是指医疗机构在对患者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所涉及的医疗行为的管理规范的总称。
为了加强围手术期管理,保证患者手术安全,特制订本制度。
一、手术前管理(一)手术审批1.一般手术:由科主任负责审批,科主任不在时由科主任指定的高级职称医师负责审批,不得超越权限审批,严格按授权范围安排手术者及助手,严禁超越权限授权手术。
2,特殊手术:(1)择期特殊手术:器官移植、毁损、新技术新项目、高风险等手术(特殊手术目录详见【手术分级授权管理制度】)由科主任负责召集相关人员进行术前讨论,主管医生填写相应审批表,科主任审批签字,交医务处、分管院长审批。
其中高风险手术要在医务处备案。
择期特殊手术应在手术前一天办理审批手续。
(2)急诊特殊手术审批可电话汇报审批,术后24小时补办审批手续。
详见【急症手术管理制度】。
(3)节假日期间的特殊手术可电话汇报审批,节假日结束后补办审批手续。
手术审批前应完成术前谈话,征得患者或其授权委托人同意并签字。
手术室护士负责对手术审批的监督,对未审批或超越权限审批的手术应予拒绝,并通知手术室护士长及手术科室主任。
(二)手术安排1.择期手术由科室统一安排。
主管医生负责患者术前的诊治, 术者完成术前知情告知。
急诊手术由值班医师负责患者术前的诊治, 术者或委托第一助于完成术前知情告知。
2.择期手术中重大手术、疑难危重手术、毁损性手术、新开展手术及其他特殊手术,必须按规定上报审批后方可安排手术。
(三)手术通知1.手术通知单:是科室安排手术的凭证,其内容包括手术时间、科室、患者姓名、ID号、性别、年龄、床号、诊断、手术名称、手术医生、麻醉方式、日期、医师签名等内容,手术中有特殊要求者应在手术通知单上注明。
2.手术通知单一般由经治医师在HIS系统填写,上级医生审阅。
3.择期手术通知单一般在手术前一天10:30前提交至手术室。
4.急诊手术通知单一般需提前30分钟提交手术室,并电话通知手术室,由手术室准备相关器械及药品。
围手术期患者转运专家共识(2014)
围手术期患者转运专家共识(2014)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卫宏董海龙(执笔人)路志红(执笔人)熊利泽(负责人)薛纲目录一、围手术期转运的一般原则二、转运中的安全问题三、手术患者出手术室的转运四、供参考的核查程序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转运是麻醉管理的重要部分,对患者安全至关重要。
必要的监测和规的交接是安全转运的关键,医务人员在其中肩负重任,而且随着手术量的不断增加和手术畴的不断拓展,医务人员的这一任务日益重要。
本专家共识的目的为促进手术室、术后恢复室(postanesthetic care unit PACU)、重症监护病房(internsive care unit,ICU)和病房医务人员间的协作和交流,增进患者围手术期转运安全,避免对患者和转人员造成伤害。
这些包括避免对患者和人员身体的伤害,避免患者心理或精神经上受到伤害,避免患者体温、呼吸和心血管系统发生严重问题,例如改变体位造成的低血压和舌后坠造成的呼吸抑制等。
一、围手术期转运的一般原则患者转运的安全是医务人员的首要职责。
患者转运全程应有医务人员对患者进行观察。
转运人员配备应充足。
转运稳定的患者时转运人员推荐至少两人,对于不稳定的患者应至少四人。
(一)针对患者的一般原则1、转运前应确认患者的情况适合且能耐受转运。
2、转运前确认患者所带医疗材料设备,如静脉通道、引流袋、监护设备等稳妥放置,应方便观察,避免意外受损。
3、转运中将患者稳妥固定。
转运时应患者头部在后,入电梯时应头部向。
在患者头侧的转运人员负责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呼吸等指征。
注意患者的头、手、脚等不要伸出轮椅或推车外,避免推车速度过快、转弯过急,以防意外伤害。
4、注意防护、减轻患者心理和精神上的损害。
转运人员应主动自我介绍,对于清醒患者,应对转运过程加以必要的说明,以减轻患者的紧焦虑情绪。
转运过程中将患者妥善覆盖,注意保护患者隐私。
5、转运前后应进行完善交接(二)针对设备的注意事项转运前注意对转运设备包括轮椅和推车进行检查,确认无故障。
围手术期管理培训考核要点
围手术期患者管理(手术安全核查、围手术期患者转运)培训考核要点一、患者安全十大目标(2013年版)目标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
目标二:严格执行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有效沟通的程序,做到正确、执行医嘱。
目标三:严格执行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和流程,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错误。
目标四: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落实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
目标五:提高用药安全。
目标六:建立临床实验室“危急值”报告制度。
目标七:防范与减少患者跌倒事件发生。
目标七:防范与减少患者跌倒事件发生。
目标八:防范与减少患者压疮发生。
目标九: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
目标十:鼓励患者参与医疗安全。
二、手术安全核查的目的:1、身份确认(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错误);2、术前评估(重点病史确认、术前检查完善、手术方案确认);3、医疗文书(知情告知确认、最终手术方式记录、取血单及病理单确认);4、术前准备(皮肤、备血、皮试、用药、影像资料);5、仪器设备(麻醉设备、手术器械、特殊设备);6、团队沟通(以手术安全核查表为基础的沟通,共同提高三方对患者手术情况的了解,降低手术风险、提高医疗安全)。
三、如何发挥安全核查表的真正作用?1、按时到达手术室进行核查、准备;2、保证三次、三方参与核查的执行率;3、严格按照提纲及要求进行核查;4、各参加人员提前掌握患者病情、手术方案、准备要求及需要重点关注、沟通的特殊情况四、三方核查各各核查阶段核查要求:五、手术安全核查三个阶段的主持人、填写及签字的要求是什么?1、麻醉实施前三方核查由手术医师主持并在各项目打对勾,核查结束后三方分别现场签字,同时由参加核查的手术医师如实填写核查结束时间。
2、手术开始前三方核查由麻醉医师主持并在各项目打对勾,核查结束后麻醉医师和手术室护士分别现场签字,手术医师在手术完成后及时补签字,由参加核查的麻醉医师如实填写核查结束时间。
3、患者离开手术室前三方核查由麻醉医师主持并在各项目打对勾,核查结束后三方分别现场签字,同时由参加核查的麻醉医师如实填写核查结束时间。
手术病人转运交接ppt课件
ppt精选版
23
THANKS
ppt精选版
24
ppt精选版
4
什么是围术期
围绕手术的一个全过程,从患者决定接受手术治疗开 始,到手术治疗直至基本康复,包含手术前、手术中 以及手术后的一段时间,具体指确定手术治疗时起, 指导与这次手术有关的治疗基本结束为止,时间约在 术前5-7天至术后7-12天。
ppt精选版
5
目的
为手术患者转运和交接提供指导性意见,明确 手术患者转运的适应症、禁忌症、转运必备用 品。方法及交接注意事项,以减少不良事件发 生,保障患者安全。
ppt精选版
19
转运原则
ppt精选版
20
转运原则
1.转运人员应为有资质的医院工作人员。
2.转运交接过程中应确保患者身份正确。
3.转运前应确认患者的病情适合且能耐受转运。
4.转运前应确认转运需要携带的医疗设备及物品,并确认功能完好。
5.转运中应确保患者安全,固定稳妥,转运人员应在患者头侧,如有坡道应保持头部处于
ppt精选版
13
安全防护制度
ppt精选版
14
安全防护制度
一、防止接错患者 1.要求接送人员必须持手术通知单到病房接病人,并和病房护士一 起将患者接回手术室。并由手术室巡回护士和病房护士根据手术患 者转运交接单内容逐项核对,双方确认签名。 2.在手术前由手术医生、麻醉师、巡回护士根据手术安全核查表内 容再次进行核对,确保手术安全。
ppt精选版
18
安全防护制度
5.和病区严格执行安全转运交接程序(1)手术前由病房护士护送转运 患者到手术室和巡回护士进行交接。(2)手术后患者离开手术室前, 由麻醉复苏室护士通知病房,病房护士为术后患者准备床位、氧气 、吸引器、床边心电监护仪等。患者入病房后由麻醉复苏室护士和 病房护士严格进行交接。
麻醉后监测治疗专家共识(2014)
麻醉后监测治疗专家共识(2014)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朱涛严敏李天佐李伟彦李金宝杨承祥张卫郑宏胡浩姚尚龙郭曲练(执笔/ 负责人)黄文起黄宇光董海龙目录一、麻醉后监测治疗二、麻醉后监测治疗室三、的功能四、的管理和人员职责五、的设置原则六、患者从手术室转入七、麻醉恢复期的评估与监测八、麻醉恢复期的治疗九、患者转出十、转至普通病房、特护病房或十一、小儿患者的麻醉后监测十二、非全身麻醉的术后恢复十三、质量控制十四、“共识”适用范围在麻醉恢复过程中,由于麻醉的作用和手术创伤的影响,患者易出现生理功能紊乱,严重时可危及患者的生命,需要加强监测和治疗。
麻醉后监测治疗的主要任是监测疗疗全麻后苏醒的患者、镇静镇疼术后或麻醉手术后全身情况尚未稳定的患者,保障患者在麻醉恢复期间的安全,改进麻醉后监测质量,改善预后。
本专家共识不作为强制性标准。
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或部分采用。
一、麻醉后监测治疗麻醉后监测治疗是指对住院或非住院患者在麻醉或镇静镇痛下实施外科手术或诊断性、介入检查或治疗,在麻醉苏醒和恢复期观察和处理麻醉和手术后早期并发症为重点的医疗活动。
二、麻醉后监测治疗室麻醉后监测治疗(,)是现代医院麻醉科的独立医疗单元。
它具有以下特性:①靠近手术室或其他实施麻醉或镇静镇痛的医疗场所,以减少手术后病情不稳定患者转运时间。
②需配备专业人员及相关医疗仪器设备。
③为刚结束麻醉和手术的患者在转入普通病房、特护病房或、直接出院回家之前提供监测与治疗。
在没有设置独立的医院和某些医疗单位,所有接受麻醉或镇静镇痛的患者都应该在指定区域由专业训练的医护人员进行麻醉后监测治疗。
三、的功能1、麻醉后患者的苏醒和早期恢复。
2、术后早期治疗,包括麻醉和手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现和治疗。
3、改善患者情况,以利于其在、特护病房或普通症房的进一步冶疗。
4、评估和决定患者转入、特护病房、普通病房或者是直接出院回家的指征和时间。
5、特殊情况下(如需要紧急再次手术)对患者状况进行术前处理和准备。
2024老年妇科患者围手术期管理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
2024老年妇科患者围手术期管理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目前,我国以年龄60岁以上作为老年人的标准,而世界卫生组织(WHO)将60-74岁划归为年轻老年人,75岁以上才称为老年人。
老年女性是妇科疾病的高发人群,老年人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组织器官不断衰老退化,机体储备功能下降,围手术期的并发症发生率、致残率、病死率以及医疗费用均较高,成为临床需迫切关注的问题。
本共识包括了围手术期术前、术中、术后的管理建议,旨在实现围手术期的标准化管理,力争达到平稳康复的预期,保障患者安全和手术治疗后的生活质量,提升医疗品质。
术前管理老年患者作为特殊群体,其术前管理重点包括基于风险的分层管理、营养状态评估与干预、基础疾病专科管理、血栓风险评估与预防、麻醉风险评估等。
1.1初筛分层管理在拟定老年患者手术时,应根据妇科疾病本身、体能状态、合并症类型及程度、生活习惯、既往用药史等进行分层管理,个体化诊疗方案尤为重要。
根据病史及体格检查,将老年患者分为适合直接手术和需要进行术前康复(也称预康复)两类。
1.2营养状态评估及干预营养干预是预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年妇科患者常合并营养不良及营养风险问题,营养缺乏也会增加妇科疾病(尤其是恶性肿瘤)的易感性。
晚期妇科肿瘤患者多合并营养不良,营养筛查和评估是判断手术耐受性、并发症及预后的重要环节。
贫血和低蛋白血症是营养不良的直接证据。
当判断患者存在营养不良或营养不良风险时,应积极进行营养干预。
推荐意见推荐营养风险筛查表(NRS-2002)为老年妇科患者首选的营养风险筛查工具,评分23分提示存在营养风险,推荐进一步联合《老年人营养不良风险评估表》、白蛋白及血红蛋白水平等评估营养不良程度;存在营养不良风险及营养不良患者,推荐进行包括营养咨询、饮食调整、肠内及肠外营养支持等营养干预,纠正患者营养状态(推荐等级:2A类)。
1.3体能状态评估及干预对老年患者来说,体能状态评估可以了解患者的生理功能储备和状态,与手术入路、手术范围等手术因素密切相关。
中国加速康复外科围手术期管理系统专家共识(2016)
中国加速康复外科围手术期管理专家共识(2016)一、前言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指为使患者快速康复,在围手术期采用一系列经循证医学证据证实有效的优化处理措施,以减轻患者心理和生理的创伤应激反应,从而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再入院风险及死亡风险,同时降低医疗费用。
近年来,ERAS理念在全球的应用已逐步拓展至骨科、心胸外科、妇产科、泌尿外科、普通外科等领域,均取得了良好效果。
但目前ERAS理念在国尚处于不断完善与发展的过程中,正在逐步形成中国特色的ERAS路径。
在此背景下,普通外科、麻醉科、胸心外科、神经外科等领域的专家结合文献及ERAS在国开展的实际情况,共同制定此共识,以进一步规并促进多学科综合诊疗模式下ERAS理念在国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二、术前准备完善的术前准备可使患者具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和良好的生理条件,包括术前宣教、营养筛查、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及抗血栓治疗、个体化的血压和血糖控制及相应的管理方案等。
一)术前宣教多数患者在术前存在不同程度的恐慌与焦虑情绪,担心手术的成功与安全,害怕术中术后的疼痛及并发症,个别患者还会产生严重的紧、恐惧、悲观等负面情绪,均会造成不良的应激反应,妨碍手术的顺利进行与术后的康复。
个体化的宣教是ERAS成功与否的独立预后因素[1],医护人员应在术前通过口头或书面形式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围手术期治疗的相关知识及促进康复的各种建议,缓解患者紧焦虑情绪,以使患者理解与配合,促进术后快速康复。
(二)营养不良的筛查和治疗营养不良是术后并发症的独立预后因素[2],筛查与治疗营养不良是术前评估的重要容,在促进快速康复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欧洲营养与代协会建议采用以下指标判断患者是否存在重度营养风险:(1)6个月体重下降10%~15%或更高;(2)患者进食量低于推荐摄入量的60%,持续>10 d;(3)体重指数<18.5 kg/m2;(4)清蛋白<30 g/L(无肝肾功能不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围手术期患者转运专家共识(2014)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卫宏董海龙(执笔人)路志红(执笔人)熊利泽(负责人)薛纲目录一、围手术期转运的一般原则二、转运中的安全问题三、手术患者出手术室的转运四、供参考的核查程序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转运是麻醉管理的重要部分,对患者安全至关重要。
必要的监测和规的交接是安全转运的关键,医务人员在其中肩负重任,而且随着手术量的不断增加和手术畴的不断拓展,医务人员的这一任务日益重要。
本专家共识的目的为促进手术室、术后恢复室(postanesthetic care unit,PACU)、重症监护病房(internsive care unit,ICU)和病房医务人员间的协作和交流,增进患者围手术期转运安全,避免对患者和转人员造成伤害。
这些包括避免对患者和人员身体的伤害,避免患者心理或精神经上受到伤害,避免患者体温、呼吸和心血管系统发生严重问题,例如改变体位造成的低血压和舌后坠造成的呼吸抑制等。
一、围手术期转运的一般原则患者转运的安全是医务人员的首要职责。
患者转运全程应有医务人员对患者进行观察。
转运人员配备应充足。
转运稳定的患者时转运人员推荐至少两人,对于不稳定的患者应至少四人。
(一)针对患者的一般原则1、转运前应确认患者的情况适合且能耐受转运。
2、转运前确认患者所带医疗材料设备,如静脉通道、引流袋、监护设备等稳妥放置,应方便观察,避免意外受损。
3、转运中将患者稳妥固定。
转运时应患者头部在后,入电梯时应头部向。
在患者头侧的转运人员负责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呼吸等指征。
注意患者的头、手、脚等不要伸出轮椅或推车外,避免推车速度过快、转弯过急,以防意外伤害。
4、注意防护、减轻患者心理和精神上的损害。
转运人员应主动自我介绍,对于清醒患者,应对转运过程加以必要的说明,以减轻患者的紧焦虑情绪。
转运过程中将患者妥善覆盖,注意保护患者隐私。
5、转运前后应进行完善交接(二)针对设备的注意事项转运前注意对转运设备包括轮椅和推车进行检查,确认无故障。
转运设备应有必要的设置如围栏、束缚带等以防患者掉落。
理想的转运设施应满足如下条件。
1、转运床可被锁定或解锁。
2、有安全束缚带。
3、床垫不应滑动。
4、边栏足够高,能防护患者避免跌落。
5、能够悬挂液体。
6、可放置氧气设备和监测设备。
7、转运床应足够大以容纳大体重患者。
8、可以满足某些需特殊体位转运患者的需要,例如半卧位。
9、转运人员接受过使用转运床的培训。
10、转运设施需有专人定期检查和维护。
二、转运中的安全问题转运中的安全问题涉及人员、设备和患者三个方面。
(一)人为因素安全并发症转运中的人为因素主要为核查不严格、沟通不良、交接不完善。
建立和使用核查清单、交接清单,建立完善的核查和交制度可减少此类因素导致的安全隐患。
(二)设备缺陷安全并发症设备缺陷包括转运设备准备不充分、检查不完善。
设备检查清单有助于减少此灶故障。
气源和电源的检查尤为重要。
(三)患者并发症1、心血管系统包括低血压、高血压、心律失常,甚至心脏搏骤停。
其中应特别注意的是改变体位引起的低血压。
转运前应尽可能地改善患者的容量状态,搬运患者时应轻柔缓慢,监测血液动力学的改变。
2、呼吸系统低氧血证是最常见的转运中并发症。
舌后坠引起的气道梗阻和一过性呼吸抑制是最常见的原因。
其他并发症还包括气道痉挛、气管导管脱落或被意外拨出、气胸、呛咳等等。
严密的观察和携带必要的急救设备很重要。
3、神经系统影响转运安全最常见的神经系统并发症为躁动。
必要的镇静和束缚很重要。
转运设备应有保护围栏以防患者跌落。
4、环境转运中最常见也容易被忽视的环境问题是低体温。
应注意患者的覆盖,必要时可使用保温毯等设备。
5、其他转运中应关注患者恶心呕吐的情况。
由于原发病、紧焦虑或者手术刺激、药物影响,需转运患者恶心、呕吐的风险很高。
一旦转运途中发生恶心呕吐,极有可能导致反流误吸、窒息等严重并发症。
在转运患者前应对患者恶心、呕吐风险进行评估。
对于高风险者可采取预防找施,包括酌情胃肠减压、预防性使用5-HT3受体拮抗剂等药物、转运时头偏向一侧、转运时避免过快过猛的动作、准备必要的吸引设备。
一旦发生呕吐,应立即给予清理,避免气道梗阻和误吸。
三、手术患者入手术室的转运(一)从病房至手术室1、转运前准备若为患者情况稳定的择期手术,转运前转运人员应与病房护士或医师确认患者信息,交接需带入手术室的物品。
若为患者情况不稳定的急诊手术,转运前病房医师应与麻醉医师和手术室人员沟通,对患者的基本情况做一说明。
确认做好手术准备。
2、转运中情况稳定的患者由转运人员带入手术室。
情况不稳定的患者应进行必要的支持,如吸氧和液体治疗。
3、转运后交接患者进入术前准备室或手术间,转运人员和手术室人员确认患者信息。
进行必要的监测,如心电图、无创血感和脉搏氧饱和度。
(二)从ICU至手术室1、转运前准备转运前ICU医师应与麻醉医师和手术室人员沟通,对患者的基本情况、液体治疗、通气和其他情况做必要的说明。
准备转运所需的便携式监测设备和通气设备。
准备需带入手术间的物品和药品。
等待手术室做好准备的过程中患者情况有任何变化均应及时通知麻醉医师和手术室人员。
2、转运中根据患者情况进行便携式监测和呼吸支持。
转运中应有专人对患者进行观察、监护和支持。
3、转运后交接 ICU医师将患者转运至手术室入口交接给手术室人员或直接将患者转运入手术室。
转运后就患者基本情况、液体治疗、通气和其他必要情况做交接。
(三)从其他场所至手术室对于从院和院外其他场所直接转入手术室的患者,转运前负责医师均应与麻醉医师和手术室人员沟通,对患者的必要情况须知说明。
转运中就根据患者情况进行必要的监测和生命支持,包括吸氧、液体治疗和呼吸支持。
转运至手术室后应与手术室人员做患者信息和病情的交接。
四、手术患者出手术室的转远基本原则:患者出手术室的转运应由具有资质的麻醉工作人员和手术医师共同完成。
转运时麻醉工作人员应在患者头侧,以便严密观察患者,及时发现呼吸、意识、呕吐等意外情况。
应携带呼吸囊和面罩,做好急救准备。
对情况不稳定或特殊、危重患者应使用便携式监测设备进行生命体征的监测。
根据患者情况准备抢救药品。
(一)手术患者入PACU的转运1、转运前准备手术室人员告知PACU人员必要的患者信息和预计至达时间。
根据各医院PACU设置的不同,患者可为拔管后转运,也可为带管转运,根据患者情况准备便携监测设备和通气设备,如便携式呼吸机和呼吸囊、氧气。
转运人员应包拓麻醉医和的手术医师,必要时需手术室护士和护工协助。
2、转运中根据患者情况进行监测和必要的呼吸支持。
带管转运者最低监测标准为脉搏氧饱和度计、血压和心电图。
拔管后转运者最低监测标准为脉搏氧饱和度计。
3、转运后交接转运入PACU后麻醉医师与PACU人员交接患者。
交接基本容包括:患者手术信息、麻醉信息、术中特殊情况、入PACU 时情况,可能出现的问题和防治方法等。
(二)手术患者入ICU的转运1、转运前准备手术室人员告知ICU人员必要的患者信息,包括所行手术、血流动力学、管路和液体冶疗、通气和其他关键信息。
告知预计到达的时间。
准备便携监测设备和通气设备。
组织转运小组,明确分工。
转运人员应包括麻醉医师、手术医师,必要时需有手术室护士和护工协助。
2、转运中进行便携式监测和呼吸支持。
基本监测包括脉搏氧饱和度、心电图和血压。
呼吸支持可使用便携式呼吸机或呼吸囊手控通气,注意供氧。
转运中应有专人对患者进行观察监测和支持。
对于危重患者保暖尤其重要。
3、转运后交接(1)转运至ICU后,由一名主要负责人员(麻醉医师)向ICU医师详细交接患者信息,包括所行手术、血流动力学情况、所行处理措施及效果、呼吸情况。
同时其他成员安置患者。
(2)交接应在10分钟完成,以免影响对患者的继续管理。
(3)如有有创血压监测,则应首先接有创测压传感器。
(三)手术患者至病房的转运1、从手术室至病房如患者情况稳定,允许人手术室转运至病房,应严格把握指征,确保患者安全。
转运人员应包括麻醉医师和手术医师。
转运中注意严密观察患者,最低监测标准为脉搏氧饱和度和心率。
转远到病房后与病房医师和护士交接,确认患者情况稳定。
2、从复室至病房从恢复室至病房的转运时患者应恢复至情况稳定。
包括定向力恢复、生命体征平稳等等。
可以使用改良Aldrete评分等评分系统来辅助判断是否满足转运标准(表23-1)转运人员应包括麻醉医师和手术医师。
转运中最低监测标准为脉搏氧饱和度和心率。
3、从ICU至病房对于情况解稳定,可从ICU转运回病房的患者,除必要的监测和生命支持设备外,应特别注意患者的静脉管道、引流管、尿管等设备的妥善安置和交接。
转运人员应包括ICU医师和手术医师。
五、供参考的核查程序(一)危重患者转运的核查危重患者转运前和转运后均可参考如下ABCDEF法。
A(Airways):检查通气设备是否完善,是否有故障,连接是否正常,气管导管是否位置恰当,是否有氧源。
B(Breath):双肺听诊,确认SpO2和ETCO2情况。
C(Circulation):确认心电监护和血压值,妥善安置动静脉管道。
D(Disconnect):将气源和电源接头从移动或固定接口断开,转换至固定或移动接口。
E(Eyes):确认转运人员可以看到监护仪显示情况。
F(Fulerum):确认有无应急预案。
(二)非急重患者转运的核查非危重患者转运的安全问题一直是麻醉安全管理的焦点,对于这类患者,如果没有规的工作程序,危险往往会在未预料到的时候发生。
为了增时转运安全,很多机构都建立了核查清单,但现在尚无能适用于所有患者的清单。
可参考如下几项容在转运前后对患者进行核查:1、患者基本信息和设备A、患者腕带信息。
B、转设备的配备和检查。
C、给药设备的配备和检查。
D、通气设备的配备和检查。
E、氧源,电源的配备和检查。
F、静脉通路放置妥当,给药途径畅。
G、便携监测设备的配备和检查。
H、所有线路和管道放置妥当。
2、转运人员到位,对患者情况熟悉3、转运过程组织A、转运时间明确。
B、转运路线明确。
C、转入部门已做必要准备。
4、患者病情A、呼吸情况。
B、循环情况。
C、意识状态。
D、当前用药。
E、制动情况。
F、特殊体位。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