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逻辑与非形式谬误

合集下载

高中议论文教学中的非形式逻辑及其谬误-逻辑学论文-哲学论文

高中议论文教学中的非形式逻辑及其谬误-逻辑学论文-哲学论文

高中议论文教学中的非形式逻辑及其谬误-逻辑学论文-哲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形式逻辑论文专业范文10篇之第五篇:高中议论文教学中的非形式逻辑及其谬误摘要:在高中生议论文写作中, 论证的有效性和有力性不能完全等同。

在以论辩为主要目的的写作中, 其实更加重视论证的力度。

适当地了解和掌握非形式谬误则有助于增加写作中的论证力度。

文章基于高中生议论文中常见的论证问题, 提出在高中议论文教学中需要重点研究的非形式谬误, 并提供相关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非形式谬误; 议论文写作; 思辨能力;一、关注论证中的非形式逻辑及其谬误自2017年全国高考中出现了逻辑推断题之后, 各个省份的语文教研目光都投向了形式逻辑。

这无疑是正确的。

掌握一定的形式逻辑知识, 对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推断能力、判断形式谬误的确很有好处。

而在写作中, 教师还应适当地关注非形式逻辑。

因为虽然形式逻辑在判断论证形式是否有效上很有效果, 但是在面对自然语言形式表达时往往捉襟见肘。

[3]考虑到议论文写作其实并不仅仅在探究命题是否为真, 也不单纯地要求要做到论证形式的正确, 而是更多地肩负着论辩、说服的工作, 因此提高论证的力度在议论文写作中更加显得重要。

故而, 学习一些非形式逻辑、认识部分非形式谬误对于高中生提高论证能力大有裨益。

谬误, 指的是推理或论证过程中所犯的逻辑错误。

对它的研究属于逻辑学学科中的重要部分。

谬误的具体形式有很多种, 分类方式也非常多。

较为普遍的一种方式是将谬误区分为形式谬误和非形式谬误两大类, 再将后者分为若干小类。

[1]其中形式谬误是指在逻辑上无效的推断、论证形式, 主要从形式逻辑的角度来考察和判断谬误。

而非形式谬误则是指结论依据语言、心理等方面的因素从前提推出, 并且这种推出关系是无效的。

它则主要从非形式逻辑的角度来考察和判断谬误。

[2]本文采用这一种分类方式及经典逻辑学教材《逻辑学导论》中的称谓和定义展开讨论。

谬误类型知识点总结归纳

谬误类型知识点总结归纳

谬误类型知识点总结归纳一、形式谬误形式谬误是指在逻辑形式上存在错误的谬误。

这类谬误通常不考虑具体内容,只关注逻辑形式是否正确。

形式谬误包括:1. 过分概括过分概括是指基于个别例子进行普遍性的推断。

它是一种归纳错误,从单一或极少的个别事例推出一般性结论。

例如,“我认识的所有人都是好人,所以所有人都是好人。

”这种推断显然过于武断和不准确。

2. 带有偶然关联的错误带有偶然关联的错误是指将两个或多个本来没有逻辑关系的事物联系起来,以此得出错误的结论。

例如,“每次我戴着红领带参加面试都成功了,所以红领带一定带来好运。

”这样的结论显然是错误的,因为红领带和成功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逻辑联系。

3. 非因果关系非因果关系是指错误地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误认为是因果关系。

例如,“每次我打雨伞都会下雨,所以是我打雨伞引起了下雨。

” 这种说法显然是错误的,因为打雨伞和下雨之间并不存在因果关系,可能只是巧合而已。

4. 非黑即白非黑即白是指在二元对立的范围内,排除了中间的可能性。

这种推理忽略了复杂性和多样性,导致了片面和极端的结论。

例如,“要么你支持全面开放移民,要么就是极端排外。

” 这种二元对立的观点忽略了中间地带的可能性,是一种错误的推理。

5. 调换概念调换概念是指在演绎推理中用一个概念替代另一个概念,从而导致结论错误。

例如,“男人都讨厌打扫卫生,小明是男人,所以小明一定讨厌打扫卫生。

”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因为男人讨厌打扫卫生并不代表小明一定也讨厌打扫卫生。

6. 甩包袱甩包袱是指在推理中将结论移到了前提上,从而产生了错误的结论。

例如,“如果你不买这本书,就没有人会读它,所以你应该买这本书。

”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因为结论并不取决于你是否购买这本书。

7. 举例不当举例不当是指在论证中使用了不恰当的例子作为支撑。

例如,“吸烟有害健康,但是我知道一个90岁的老人是抽烟的,所以吸烟对健康并没有影响。

” 这种举例不当显然是错误的,因为它忽略了整体和平均水平的影响。

常见逻辑谬误

常见逻辑谬误

常见逻辑谬误其实逻辑学不像有些人认为的那样神秘和阳春白雪,我们日常生活中对话以及在论坛上发言都在遵循语法、文法的逻辑严谨,但是有时也会出一些笑话。

为了给无暇深究逻辑学原理的网友一个在论坛上发言更加简洁、有理、有力的速成办法,现将常见逻辑谬误单独发帖如下:谬误是指人们在思维和语言表达中所产生的一切逻辑错误。

谬误可以分为两大类:形式谬误与非形式谬误(概念谬误)。

形式谬误是指那种由于违反形式逻辑的规则而产生的逻辑形式不正确的各种谬误,如:同语反复、循环定义、概念不当并列、偷换概念、转移论题、自相矛盾、两不可、以偏盖全、循环论证、倒置因果等。

非形式谬误是从形式上看是符合逻辑的,但因为其中因知识水平、常识、概念定义等错误而得出谬误的结论,如:词语歧义、语句歧义、诉诸无知、诉诸武断、诉诸怜悯、诉诸感情、人身攻击、诉诸权威、因人纳言、因人废言等。

(一)形式谬误1、同语反复同语反复和循环定义一样违反了定义的一条规则,即定义项中不得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项。

具体地说,同语反复是直接地包含了被定义项,例如:-乐观主义者就是乐观地对待生活的人。

2、循环定义循环定义是间接地包含了被定义项。

例如:-如果把"奇数"定义为"偶数加1",那么,偶数是奇数加1得到的数。

-如果把丈夫定义为妻子的爱人,那么,妻子就是丈夫的爱人。

在这个定义中,定义"丈夫"必须用"妻子"这个概念,而定义"妻子"则必须用"丈夫"这个概念,因此,这个定义等于什么也没有说明。

复习题-甲问:什么是生命?乙回答:生命是有机体的新陈代谢。

甲又问:什么是有机体?乙回答:有机体是有生命的个体。

以下那项与上述对话最为类似:①甲:什么是真理?乙:真理是符合实际的认识。

甲:什么是认识?乙:认识是人脑对外界的反应②甲:什么是逻辑学?乙:逻辑学是研究思维形式结构规律的科学。

谬误类型知识点总结

谬误类型知识点总结

谬误类型知识点总结引言谬误是指在逻辑推理中出现的错误,谬误类型知识点的掌握对于正确的逻辑推理至关重要。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时常会遇到各种谬误,了解谬误类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识别和避免这些错误。

本文将对谬误类型进行总结,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识别谬误的能力。

一、形式谬误形式谬误是指逻辑推理中的形式错误,也称作逻辑谬误。

形式谬误通常发生在推理过程中,而非事实本身。

形式谬误的类型包括假言蕴涵、拒诉蕴涵、假言析取、拒诉析取、范式推理、陈述基于形式避讳等。

1.假言蕴涵假言蕴涵是指由前提中的条件语句推得结论的形式谬误。

例如:“如果A成立,那么B成立;A成立,因此B成立。

”假言蕴涵的谬误之处在于结论并不能由条件语句推得,即便条件语句成立,结论也未必成立。

2.拒诉蕴涵拒诉蕴涵是指由前提中的否定条件语句推得结论的形式谬误。

例如:“如果A成立,那么B成立;A不成立,因此B不成立。

”拒诉蕴涵的谬误之处在于结论也不能由否定条件语句推得,即便条件语句不成立,结论也未必不成立。

3.假言析取假言析取是指由前提中的条件语句和否定条件语句推得结论的形式谬误。

例如:“如果A成立,那么B成立;如果B不成立,那么A不成立,因此A不成立。

”假言析取的谬误之处在于结论也不能由条件语句和否定条件语句推得。

4.拒诉析取拒诉析取是指由前提中的否定条件语句和否定否定条件语句推得结论的形式谬误。

例如:“如果A不成立,那么B不成立;如果B成立,那么A成立,因此A成立。

”拒诉析取的谬误之处在于结论也不能由否定条件语句和否定否定条件语句推得。

5.范式推理范式推理是指通过范式逻辑规则进行推理的形式谬误。

范式推理的谬误之处在于未能遵循逻辑规则或者逻辑规则本身存在错误。

6.陈述基于形式避讳陈述基于形式避讳是指陈述中所采用的逻辑形式在事实表达上所表现出来的诸多避免之处。

例如:“A是B;B是C,因此A是C。

”这种逻辑形式容易产生歧义、误解或错误的推理。

二、非形式谬误非形式谬误是指在逻辑推理中出现的非形式错误,也称作实质谬误。

形式逻辑与非形式谬误

形式逻辑与非形式谬误

一般逻辑:1、普遍逻辑a、纯粹的(形式逻辑)b、应用的(清泻剂、辩证法)2、特种逻辑(工央论)形式逻辑是一门以思维形式及其规律为主要研究对象,同时也涉及一些简单的逻辑方法的科学。

概念、判断、推理是形式逻辑的三大基本要素。

概念的两个方面是外延和内涵,外延是指概念包含事物的范围大小,内涵是指概念的含义、性质;判断从质上分为肯定判断和否定判断,从量上分为全称判断、特称判断和单称判断;推理是思维的最高形式,概念构成判断,判断构成推理,从总体上说人的思维就是由这三大要素决定的。

它要求思维满足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理由充足律。

这四条规律要求思维必须具备确定性、无矛盾性、一贯性和论证性。

同一律 a是a矛盾律(不矛盾律)它通常被表述为A不是非A,或A不能既是B又不是B 排中律(二选一,没有中间选择) a是b或非b所谓“形式逻辑”就是指传统逻辑,狭义指演绎逻辑,广义还包括归纳逻辑。

大问题(P25)论证的两个基本形式第一、演绎演绎论证:结论的真,由前提的真来保证。

最熟悉的演绎论证形式(一般的三段论):所有p是q,如果s是p,那么s是q。

当演绎严格按照这种形式,那么就是有效的或演绎有效。

但不一定是真的。

【所有的动物都吃草,人是动物,人吃草】有效与无效严格应用于评判论证的正确与否上。

真与假应用于评判论证中的各种陈述(前提和结论)的正确与否上。

【人都吃饭,我吃饭,所以我是人无效的,但不是假的。

无效在于,真前提不能保证真的结论。

如换个例子,狗吃饭,所以狗是人。

】【狗有五条腿,judy是狗,judy有五条腿有效,但是前提结论都假的】如果一则论证是有效的,前提又是真的,那么我们就说它是合理的。

(好的)无效的或假的,那么就是不合理的。

(坏的)因此一个好的论证需要具备的前提:1、论证有效 2、前提为真。

(有效论证的形式详细讨论,附录2)前提和结论都错,论证也有可能是有效的。

当你怀疑一个论证可能无效,那么就把论证翻译成(s,p。

)。

形式逻辑对错误推理与谬误的识别分析

形式逻辑对错误推理与谬误的识别分析

形式逻辑对错误推理与谬误的识别分析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推理和论证,有些是正确的,有些则是错误的。

错误的推理和谬误可能会导致我们做出错误的判断和决策。

因此,了解形式逻辑对错误推理和谬误的识别分析是非常重要的。

形式逻辑是一种研究推理和论证的方法。

它关注的是推理的形式和结构,而不是推理的内容。

通过分析推理的形式和结构,我们可以判断一个推理是否正确,从而避免陷入谬误的陷阱。

首先,我们来看一种常见的错误推理,即“诉诸个人攻击”。

这种推理的特点是通过攻击对方的个人品质或形象来质疑对方的论点的正确性。

例如,如果某人提出了一个关于环境保护的论点,而另一个人回应说:“你是一个不负责任的人,你根本不关心环境保护,你的论点肯定是错的。

”这种推理是错误的,因为它没有对对方的论点进行直接的批评和反驳,而是通过攻击对方的个人品质来否定对方的观点。

在形式逻辑中,我们可以通过分析这种推理的结构来识别它的错误性。

另一种常见的错误推理是“以偏概全”。

这种推理的特点是通过从个别情况推断出普遍规律。

例如,如果某人在一个城市的某个地区遇到了几个不友好的人,然后就得出结论说:“这个城市的人都很不友好。

”这种推理是错误的,因为它基于的是有限的个别情况,不能代表整个城市的人群。

在形式逻辑中,我们可以通过分析这种推理的结构来识别它的错误性。

此外,还有一种常见的谬误是“虚假二选一”。

这种谬误的特点是将问题简化为只有两个选项,而忽略了其他可能的选择。

例如,如果某人说:“要么你支持我,要么你就是我的敌人。

”这种谬误忽略了其他可能的选择,将问题简化为只有两个极端的选项。

在形式逻辑中,我们可以通过分析这种谬误的结构来识别它的错误性。

除了上述的错误推理和谬误,还有许多其他的错误推理和谬误,如“非因即果”、“诉诸权威”等等。

通过学习形式逻辑,我们可以了解这些错误推理和谬误的特点和结构,从而更好地识别和避免它们。

形式逻辑对错误推理和谬误的识别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

logical-fallacy

logical-fallacy
典型形式:“如果A那么B;B;所以A;”
例:“如果是油条,那么是好吃的;面包 Nhomakorabea好吃的;因此面包是油条。”这同样是对直言三段论的误用。
假两难推理
典型形式:“A或B或C;非A;所以B。”
这是对选言三段论的误用。选言三段论的形式是:“A或B;非A;所以B。”,级联起来则是这种形式:“P1或P2或P3……或Pn;非P2且非P3……且非Pn;所以P1。”用福尔摩斯的话说则是:“当排除了所有其它的可能性,还剩一个时,它就是真相,不管它看起来有多么的不可能。”
无效证明
这是一种在证明过程中利用“障眼法”,从而得出错误结论的诡辩手段。
例:证明1是最大的正整数。“假设最大的正整数不是1,而是a,有a > 1;a > 1 > 0,a为正的,所以由a > 1得到a * a > a;但是a * a还是正整数,可是没有任何正整数比a大,矛盾;所以,最大的正整数是1。”(留给各位去揪出“障眼法”之所在。)
目录1简介
2形式逻辑谬误
2.1否定前件谬误2.2肯定后件谬误2.3假两难推理3非形式逻辑谬误
3.1诉诸无知3.2循环论证3.3滑坡谬误3.4以偏概全3.5区群谬误3.6类比失当3.7诉诸公众3.8诉诸恐惧3.9诉诸怜悯3.10假诉诸权威3.11不相干谬误3.12后此谬误3.13无效证明1简介违反思维规律或逻辑规则的议论,尤其是指论证中不符合逻辑的推论。逻辑谬误[1]分为形式逻辑谬误与非形式逻辑谬误。
例:“你是石油公司的员工,你当然要声称全球变暖是假的”
辩论中常常出现的“稻草人”也是该谬误的一种。[2]
后此谬误
又称事后归因、假性因果。仅仅因为A事件先于B事件发生,就断定A事件是B事件的原因。
例:“九点的时候有一只蝴蝶扇动翅膀,十点的时候太平洋上有台风生成,所以蝴蝶扇动翅膀是导致台风生成的原因。”

高英-logic-fallacy-八大逻辑谬误

高英-logic-fallacy-八大逻辑谬误

滑坡谬误
总结词
指论证中假设一个初步行动会导致一系列不太可能的 后续事件,最终导致极端的负面结果。
详细描述
滑坡谬误是一种常见的逻辑谬误,表现为在论证中假 设一个初步行动会导致一系列不太可能的后续事件, 最终导致极端的负面结果。这种谬误的错误在于假设 初步行动必然导致负面结果,而没有提供足够的证据 来支持这一连串的事件必然发生。滑坡谬误常常出现 在政策辩论和商业决策中,由于缺乏足够的证据支持 ,因此这种推理方式并不具有说服力。
间的感受和安排。
假因谬误的案例分析
总结词
假因谬误是指将一个事件视为另一个事件发生的原因,尽管实际上两者并无因果关系。
详细描述
例如,有人认为“自从我开始戴这个护身符,我就没有感冒过”,认为护身符是防止感 冒的原因。但实际上,很可能只是巧合,护身符与不感冒并无因果关系。
倒置因果的案例分析
总结词
倒置因果是指将事件发生的顺序颠倒,错误地认为前一 事件是后一事件的原因。
高英-logicfallacy-八大逻辑谬 误
contents
目录
• 八大逻辑谬误概述 • 形式逻辑谬误 • 非形式逻辑谬误 • 应用与实践 • 案例分析
01
CATALOGUE
八大逻辑谬误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逻辑谬误是指论证中存在的逻辑缺陷 或错误,导致论点或结论不可靠。
特点
逻辑谬误通常表现为推理过程中的不 合逻辑或不严谨,可能源于错误的推 理规则或概念使用不当。
要点二
详细描述
以人废言是指因为一个人的身份或观点而否定其言论的价 值或真实性。例如,有人可能会因为某位专家的政治立场 而否定其关于气候变化的观点,或者因为某位作家的性别 而否定其关于性别平等的观点。这种谬误忽略了言论本身 的逻辑和证据价值,而仅仅因为持有某种立场或观点的人 的身份而对其言论进行否定。

逻辑谬误

逻辑谬误

逻辑谬误一、什么是逻辑谬误逻辑学谬误属于狭义谬误,是指那些违反逻辑规律和规则的各种错误。

它常常出现在看似正确具有说服力,却往往经不起认真地推敲、辨别和论证的事情上。

针对不同的逻辑谬误我们可以采取不同的对策:1.规避形式谬误:我们需要熟悉各种推理形式的逻辑规则,了解它的相应有效式,在实际生活中经常去运用,进行思维锻炼,逐渐熟练掌握。

只有这样,我们在生活中才能迅速地判断出各种形式逻辑,准确规避形式谬误。

2.规避歧义性谬误:在用语言表达思维和交流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保持语言的确定性和清晰性。

要保持语言所使用的概念和判断的准确。

3.规避关联性谬误:要避免把心理因素与逻辑因素混为一谈,保证在推理和论证过程中严格遵守逻辑规则进行逻辑推导,切记不能把心理因素特别是感情因素掺杂进推理和论证的过程中。

4.规避论据不足的谬误:我们需要把注意力集中到推理或论证过程中论据对论题的支持程度上。

必须确切判明论据的有无或多少,明确它对论题成立所起的支撑,以及对论题的支持和确认程度,以此来识别和警惕那些似是而非的错误推理或论证,避免论据不充足的谬误出现。

二、谬误的种类(简述三种分类的方式,主要应了解形式谬误和非形式谬误)语义谬误、语形谬误和语用谬误此划分是根据逻辑符号学的相关原理进行分类的。

具体按谬误产生于符号运用的语义、语形和语用三方面而对其进行分类。

语义谬误包括语词的歧义谬误和语句的歧义谬误等。

语义谬误产生于对符号运用的过程中,是由于表达式的意义方面的原因而引起的各种谬误,在一个句子中出现的同一个词表达意思可能是完全不一样的。

所谓的语形谬误是指符号的运用过程中,产生于符号之间关系方面的谬误,是由于推理形式的错误而导致的谬误。

而语用谬误是同语言的使用者和语境密切关联一种谬误,产生于符号与解释者之间关系的谬误。

归纳的谬误和演绎的谬误这是按谬误产生的推理的不同对谬误进行的分类。

人们在观察、实验、调查和统计过程中收集经验材料;在分析、综合、概括、类比和探索事物现象间的因果联系等过程中产生的谬误称之为归纳的谬误。

17 逻辑的常见谬误

17 逻辑的常见谬误

什么是诉诸感情
一般而言,所谓的「情感」指的就是一种感受. 这种感受没有真假对错,它单纯地只是一种心情 的抒发.这种「情感」可以是一种尊敬的心情, 也可以是一种鄙视的心情;它可以是一种同情怜 悯的心情,也可以是必除之而后快的心情.总之, 这种「情感」可以是正面的情绪,也可以是负面 的情绪.无论它是正面或负面,只要我们把它拿 来当成合理的理由,用来支持自己的主张,那麼 这样的做法就可能犯了「诉诸情感的谬误」.
什么是诉诸感情
例如我们为了显示自己偷东西的合理性,可能就以自己 很久没有工作做为依据,告诉别人自己是多麼的可怜, 所以我们就可以有理由的偷东西,别人不可以任意怪罪. 对於这样的说法,表面上虽然可以有情感上的交代,但 是在理性上这样的说法还是有问题的.因为,能不能偷 东西是一回事,可不可怜是另外一回事,这两件事是不 能混在一起来看的.即使我们再可怜,也不能因此就合 理化自己偷东西的行为.除非我们能够找到合理的理由 说明自己的行为不是偷东西,否则情感的理由是无法免 除自己偷东西行为的错误性.
小结
以上四种谬误(人身攻击、诉诸权威、因人纳 言、因人废言),都是从不同角度、在不同程度 上,以"人"本身作为其立论或驳论的唯一根 据。因而它们都是论证过程中"以人为据"的各 种具体表现。
能力训练
1、1908年,清朝3岁的宣统皇帝继位,接受文武百官的朝 贺,钟鼓齐鸣,三呼万岁,把宣统皇帝吓得直哭。抱着宣统 皇帝的摄王安慰小皇帝说:"快完了,快完了。"后来,清王 朝于1911年被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的遗老遗少怪罪摄政王 说,就是他在登基大典上说:"快完了",所以把大清朝的江 山给葬送了。以下的哪一项与清朝的遗老遗少的手法相似? A这个码头坍塌,固然与建筑的质量有关,但与今年潮水过大 也有一定的关系。 B这座大桥被冲垮了,完全是由于百年未遇的洪水的缘故。 C兴达公司如此兴旺发达,完全是这个公司的名字取得好。 D暂时没有攻克这个难关,是由于我们掌握的资料还不完全。 E只要真理在我们手里,就没有什么困难可以阻止我们取得胜 利。 [解题分析]正确答案:C 题干和选项C都属于主观臆断,犯了诉诸武断的谬误。

那些神逻辑中你不了解的逻辑谬误(1)形式逻辑谬误

那些神逻辑中你不了解的逻辑谬误(1)形式逻辑谬误

那些神逻辑中你不了解的逻辑谬误(1)形式逻辑谬误“你行你上呀!”“别人都结婚,你干嘛不结婚。

”“全班这么多人,为什么就欺负你一个呀!”“你那么有钱,为什么不把剩下的钱都捐给穷人!“你要是不好好读书,考不上大学,以后只能扫大街!”在生活中,这样的神逻辑,我们见的可是不少啦。

尤其是作为被怼的一方,我竟无言以对今天我们来从逻辑学的角度,了解了解这些逻辑谬误,好好怼怼这些神逻辑,也可以帮助大家在今后的讨论中能避开这些逻辑漏洞,避开雷区。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逻辑谬误的分类。

逻辑谬误包括形式逻辑和非形式逻辑谬误两部分。

今天我们的Part(1)只讨论形式逻辑谬误。

形式逻辑谬误:不依据形式逻辑推理规则进行推理、演绎、论证而导致的逻辑谬误。

形式逻辑谬误有三类:否定前件谬误、肯定后件谬误以及假两难推理。

a 否定前件谬误:若A则B→非A,故非B此类逻辑谬误比比皆是,例如:“如果是鸟类,那么终将死亡人不是鸟类;故人不会死亡。

”再比如说“要出国就一定要学英语,而我不想出国,所以也就不用学英语。

”出国并非学英语的唯一目的,所以出国和学英语并不能构成一种逻辑等价关系,这就导致了否定前件谬误。

b 肯定后件谬误:若A则B→B故A比如说“天下雨,地会湿,地湿了,所以一定下雨了。

”下雨也并不是会导致地湿的唯一原因,可能是泼的水,也可能是地面潮湿,更说不定是听了神逻辑,无语凝噎后的泪千行呢!所以这也是严重的逻辑谬误!c 假两难推理:A或B→非A则B比如说“今晚你不来接我,我就只能露宿街头了。

”假两难推理给出两个看似难以抉择的选择“你来接我”或者“我露宿街头”,两者择其一,但这并不全面,说话者故意隐去了其他的可能性,比如住旅馆或者借宿朋友家,这就存在了逻辑漏洞。

歌德曾经说过:“谬误和真理如同睡眠和觉醒一样是相反相成的。

”不少文学家和思想家都以一种批判性的眼光看待谬误与真理的关系。

抛开这些高大上的话题不谈,我们也深知,逻辑谬误同人与人之间的表达艺术息息相关。

什么是谬误分类?

什么是谬误分类?

什么是谬误分类?
谬误分类是指对逻辑错误或谬误进行系统性的分类和归纳。

通过对谬误进行分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识别逻辑错误,提高我们的思维逻辑能力。

下面是谬误分类的详细解答:
1. 形式逻辑谬误:形式逻辑谬误是指在逻辑结构上存在错误的推理。

例如,“全
体都是B,所以特定的个体也是B”这样的谬误属于全称命题谬误。

2. 语义谬误:语义谬误是指在词语或概念的含义上存在错误的推理。

例如,“所
有的鸟都有翅膀,企鹅没有翅膀,所以企鹅不是鸟”这样的谬误属于语义谬误。

3. 统计谬误:统计谬误是指在统计数据的分析和解读上存在错误的推理。

例如,“大多数人支持政策X,所以政策X一定是正确的”这样的谬误属于统计谬误。

4. 因果谬误:因果谬误是指在因果关系的推理上存在错误。

例如,“每次我打伞,都下雨,所以是我打伞引起了雨”这样的谬误属于因果谬误。

5. 偷换概念谬误:偷换概念谬误是指在讨论中不断改变概念或定义,以达到误
导他人或逃避问题的目的。

例如,“你认为自由市场经济好,那你肯定支持贫富
差距扩大”这样的谬误属于偷换概念谬误。

通过对这些谬误进行分类,我们可以更好地识别和纠正逻辑错误,提高我们的
思维逻辑能力。

同时,了解谬误分类也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表达和分析观点,
避免被他人的谬误所误导。

常见的非形式逻辑谬误分解课件

常见的非形式逻辑谬误分解课件

3. 根据谬误的表现形式
可以分为偷换概念、以偏概全、过度推断、虚假前提等。 这些谬误都是在推理过程中常见的错误,具体的表现形式 和含义如下
• 偷换概念
在推理过程中,故意或无意地改变概念的含义或范围,使 得结论偏离了原始概念的含义。
• 以偏概全
在推理过程中,只考虑了部分情况或特例,就以此为基础 推断出对整个群体的结论。
06 假设条件谬误
假设条件误解
总结词
对假设条件的含义理解错误,导致推理出错 。
详细描述
假设条件谬误常常出现在论证过程中,如果 对假设条件的含义理解不准确或错误,就可 能导致后续的推理出现偏差或错误。例如,
在论证“因为A事件必定导致B事件发生, 所以如果B事件没有发生,则A事件一定没 有发生”时,如果对A事件和B事件之间的 关系理解不准确,就可能导致错误的结论。
2. 根据谬误的来源:可以分为归纳性 谬误、类比性谬误、假设性谬误和相 关性谬误。归纳性谬误是指从个别情 况推导出一般规律时出现的错误;类 比性谬误是指将两个事物进行不恰当 的类比;假设性谬误是指假设了不合 理的条件或前提;相关性谬误是指将 两个事物之间的相关性误解为因果关 系。
非形式逻辑谬误的分类
常见的非形式逻辑谬误 分解课件
目录
Contents
• 定义非形式逻辑谬误 • 因果关系谬误 • 假设关系谬误 • 类比关系谬误 • 归纳推理谬误 • 假设条件谬误 • 逻辑推理谬误总结与反思
01 定义非形式逻辑谬误
什么是非形式逻辑谬误
• 非形式逻辑谬误是指在推理过程中,由于违反了形式逻辑的某些基本规则而导致的逻辑错误。这些错误通常不是因为形式 逻辑的公理或定理不成立,而是因为推理过程中使用了不恰当的逻辑推理方式或者没有考虑到某些重要的信息。

逻辑谬误知识点总结归纳

逻辑谬误知识点总结归纳

逻辑谬误知识点总结归纳逻辑谬误是指在推理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这些错误可能会导致结论的不准确性或不可靠性。

在日常生活中,逻辑谬误可能会导致误解、误判或者误导他人,因此我们有必要对逻辑谬误进行系统的了解和总结。

逻辑谬误可以分为形式逻辑谬误和实质逻辑谬误。

形式逻辑谬误是指在推理过程中出现了形式上的错误,而实质逻辑谬误则是指在推理过程中出现了内容上的错误。

下面我们将对常见的逻辑谬误进行总结归纳。

1. 形式逻辑谬误形式逻辑谬误是指在推理过程中出现了形式上的错误,主要有以下几种谬误:1.1. 陷阱式思维陷阱式思维是指在推理过程中出现了误导、欺骗或者误解的情况,导致推理的不准确性。

常见的陷阱式思维包括诉诸人身攻击、诉诸情感、诉诸权威等。

诉诸人身攻击是指在辩论过程中攻击对方的人格而不是其论点,这种陷阱式思维会导致推理不准确。

诉诸情感是指在辩论过程中通过激起对方的情感来影响其推理过程,这种陷阱式思维也会导致推理不准确。

诉诸权威是指在辩论过程中通过引用权威人士的观点来支持自己的论点,这种陷阱式思维同样会导致推理不准确。

1.2. 红鞋理论红鞋理论是一种以偏概全的逻辑谬误,即基于个别情况而做出普遍化的结论。

例如,某人遇到了一个坏人,便以偏概全地认为所有人都是坏人,这就是红鞋理论的典型表现。

1.3. 调整概率调整概率是一种在推理过程中错误使用概率的逻辑谬误。

例如,如果一个事件发生了一次,那么在下一次事件中发生的概率并不会因此而改变。

许多人在理解概率问题时会犯这样的错误,导致了推理的不准确性。

1.4. 矛盾式思维矛盾式思维是指在推理过程中出现了矛盾的情况,例如辩论双方的论点相互矛盾。

当两个论点相互矛盾时,就可能导致了推理的不准确性。

1.5. 转移式思维转移式思维是指在推理过程中转移了问题的关键点,导致推理的不准确性。

例如,当讨论一个问题时,突然转移了关键点,就可能导致了推理的不准确性。

2. 实质逻辑谬误实质逻辑谬误是指在推理过程中出现了内容上的错误,主要有以下几种谬误:2.1. 单一原因谬误单一原因谬误是指错误地将问题归因于一个单一的原因,忽略了问题的复杂性。

常见逻辑谬误

常见逻辑谬误

两个实验大棚里种上相同数量的黄瓜苗,在第一个大棚里施加镁盐但在第二个里不加。

第一个产出了10公斤黄瓜而第二个产出了5公斤。

由于除了水以外没有向大棚施加任何别的东西,第一个大棚较高的产量一定是由于镁盐。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严重地削弱了上述论证?A.两个实验大棚的土壤里都有少量镁盐。

B.第三个实验大棚施加了一种高氮肥料但没有加镁盐,产出了7公斤黄瓜。

C.两个实验大棚里都种植了四个不同的黄瓜品种。

D.两个实验大棚里还种植了其他的蔬菜。

E.两个实验大棚的土质和日照量不同。

解析:正确答案是E。

题干实际上是使用了求因果五法中的求异法来判断“镁盐多少”和“黄瓜产量大小”的关系。

在使用求异法时需要注意的是,在被研究现象出现的场合(10公斤)和被研究现象不出现的场合中(5公斤)是否还有其他差异情况。

要削弱题干的论证,就是要说明存在别的因素影响题干。

选择项E就是指出了两种场合中存在着差异情况,所以,应该选E。

1.雄孔雀漂亮的羽毛主要是吸引雌孔雀的,但没人知道委身漂亮的羽毛能在求偶中具有竞争的优势。

一种解释是雌孔雀更愿意与拥有漂亮羽毛的雄孔雀为偶。

以下哪项陈述准确描述了上文推论中的错误?A.把属于人类的典型特征归属于动物。

B.把对一类事物中的个别种类断定为真的结论推广到这类事物的所有种类。

C.这种解释,使用了一种原则上既不能证明为真也不能证明为假的前提。

D.把所提供的需要做出解释的现象本身作为对那种现象的一种解释。

E.毫无根据地假设有漂亮羽毛的雄孔雀有其他吸引雌孔雀的特征。

解析:正确答案是D.这是犯了循环论证的逻辑错误。

谬误是指人们在思维和语言表达中所产生的一切逻辑错误。

谬误可以分为两大类:形式谬误与非形式谬误(概念谬误)。

形式谬误是指那种由于违反形式逻辑的规则而产生的逻辑形式不正确的各种谬误,如:同语反复、循环定义、概念不当并列、偷换概念、转移论题、自相矛盾、两不可、以偏盖全、循环论证、倒置因果等。

非形式谬误是从形式上看是符合逻辑的,但因为其中因知识水平、常识、概念定义等错误而得出谬误的结论,如:词语歧义、语句歧义、诉诸无知、诉诸武断、诉诸怜悯、诉诸感情、人身攻击、诉诸权威、因人纳言、因人废言等(一)形式谬误1、同语反复同语反复和循环定义一样违反了定义的一条规则,即定义项中不得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项。

非形式逻辑谬误与形式逻辑谬误的异同点

非形式逻辑谬误与形式逻辑谬误的异同点

非形式逻辑谬误与形式逻辑谬误的异同点非形式逻辑谬误和形式逻辑谬误这两个概念,听起来是不是就让人觉得有点晕?别担心,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聊聊这两种逻辑谬误,搞清楚它们到底有什么区别,顺便看看它们到底怎么在日常生活中悄悄作怪。

咱们先说说形式逻辑谬误,这个其实比较好理解。

你想,形式逻辑就跟做数学题一样,得有个固定的规则,不能乱来。

如果你按照这个规则做,结果应该就没问题。

可是,如果你突然跳过了一步,或者某个推理步骤不对,那就不行了,结果肯定是错的。

举个简单例子,假设你这么推理:“所有猫都会抓老鼠,咪咪是猫,所以咪咪会抓老鼠。

”这是典型的形式推理,理论上是对的,但是如果咪咪只喜欢睡觉不爱动,那你这个推理就不成立了。

形式逻辑谬误就在于,它很严格要求推理的步骤不能乱,偏偏在实际情况中,生活远比这些冷冰冰的规则复杂,许多时候,事情并不是那么简单的。

而非形式逻辑谬误就有点不同了。

它不像形式逻辑那样要求结构的完美无缺,而是更多关注内容本身。

你在日常对话中是不是经常听到那种“你怎么这么笨”或者“你这样做肯定错”之类的话?这种话,听上去好像很有道理,可如果细想想,它们背后其实隐藏着一些逻辑上的漏洞。

非形式逻辑谬误就像这种无处不在的陷阱,它们用情感、语气甚至是偏见来打乱你的判断。

举个例子,假如有人说:“他是个老师,怎么可能说错话呢?”这就犯了“权威谬误”,把老师的身份当作正确性的保证,而不是真正去分析他说的话是否有道理。

你看,这种错误就很隐蔽,它不是像形式逻辑那样直接违反了某个规则,而是利用了人们对权威的信任,轻松让你掉进陷阱。

有趣的是,形式逻辑和非形式逻辑这两种谬误看起来完全不一样,但其实它们也有相似之处。

两者的共同点就是,它们都是通过一种看似合理的推理方式让你得出错误的结论。

比如形式逻辑谬误里,你可能会看到某个推理的结构没问题,但细节出了问题,结果仍然会错。

而非形式逻辑谬误,表面上看它的推理过程很流畅,甚至很有道理,但背后藏的却是一些情感上的引导或者误导。

形式逻辑教案第10讲 谬误

形式逻辑教案第10讲 谬误

一、概述
2、谬误的种类 从逻辑符号学的角度划分为: (1)语形谬误(2)语义谬误(3)语用 谬误 依据推论的形式和内容划分为: (1)形式谬误(2)非形式谬误
二、几种主要的非形式谬误
1、相关谬误 相关谬误是由论据与论题的心理相关造 成的,它不具有逻辑相关性,其实质在 于以感情代替逻辑,而不用逻辑的规范 评价论证。 相关谬误主要有诉诸无知、怜悯、诉诸 众人、权威、诉诸人身、强力等谬误
三、谬误的识别与避免
2、谬误的避免 要避免谬误的发生,首要的在于针对不 同的谬误采取不同的对策。其次,需熟 练地掌握各种技巧方法,结合自己丰富 的知识和经验综合分析,全面论证,则 更能有效避免。
二、几种主要的非形式谬误
(6)诉诸强力 论证者借助强力、威胁、恫吓,迫使对 方接受自己的观点或放弃他本人的观点。 乡长对各村长说:“以后有谁再把村人 均收入报到2000元以下,小心你头上的 乌纱帽!”
二、几种主要的非形式谬误
2、歧义性谬误 歧义性谬误的造成,其实质在于违反了 语言的明确性原则及交际的相关性原则。 歧义性谬误主要有证词歧义、构型歧义、 错置重音、合成的谬误、分解的谬误、 断章取义的谬误、稻草人的谬误等。
二、几种主要的非形式谬误
3、论据不足的谬误 论据不足的谬误主要在于论据在内容上 对论题不支持或不完全支持。 主要表现有:虚假原因的谬误、以先后 为因果的谬误、因果倒置的谬误、特例 的谬误、特例概括的谬误、样本太少的 谬误、平均数的谬误、数据不可比的谬 误、类推的谬误、预期理由的谬误等。
二、几种主要的非形式谬误
二、几种主要的非形式谬误
(7)样本太少 混淆同一语境下某各此或短语的不同意 义。
(8)平均数谬误 以平均数的假象引申出一般结论。

逻辑谬误外行看笑话,内行看门道

逻辑谬误外行看笑话,内行看门道

逻辑谬误:外行看笑话,内行看门道打它就是在打自己的父亲。

”这就是逻辑学中典型的笑话一一狗父论证。

看完以后是否觉得搞笑呢?大家笑过之后又是否想过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笑话呢?英实,这是因逻辑谬误而引发的笑话。

逻辑学是一门对思维有指导意义的学科。

学会逻借思考和理性思考,将会让你思考问题时更具严谨性和思辨性。

没有逻辑概念的思考,结果往往事倍功半,一不留神,还可能会闹出笑话。

不难发现,我们生活中的很多笑话都是由逻辑谬误造成的。

本章将从逻辑谬误说起,通过对逻借谬误的类型进行细分,并举例说明,让大家看清逻辑谬误的真而孔,从而不再掉进逻辑谬误的陷阱中。

1.1 一分钟读懂形式逻辑谬误在逻辑学中,任何推理、演绎、论证都是有形式规则可言的,而违背了形式规则的逻辑推理往往会造成逻辑谬误。

这种逻辑谬误被称为形式逻辑谬误。

形式逻辑谬误又可细分为三类。

1.1.1否定前件谬误:我不是女神,所以没人追否左前件谬误是一种由否泄前提推出否左结果的逻辑推理方式。

这种逻借谬误的错误之处在于,推理过程中所给出的前提条件是不正确的,因而推出的结果是谬误。

典型形式:''如果A,那么B:非A,故非B。

”在生活中有很多大龄单身女性,她们的同龄人已经纷纷结婚生子,她们却依然站在单身队伍里纹怨不动。

这让那些好事者不禁鑫蠢欲动了。

于是有很多“好心人”会前去关心并询问这些单身贵•族,而得到的回答中最多的莫过于“我不是女神,所以没人追”。

根据我们的生活经验可以知道,每个人的审美标准并不相同,有人喜欢外表如女神的人, 也有人更愿意追求内在美,所以,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女神。

“我不是女神”这个前提条件就是一个谬误,那么推出来的结果自然是错误的。

由此看来,那么多的单身贵族深陷单身队伍而无法自拔,是因为她们的逻辑有问题。

那么,想要摆脱单身的朋友不妨来学习一下逻辑学吧!1.1.2肯左后件谬误:学霸爱看书,你爱看书,故你是学霸肯泄后件谬误是一种由肯定前提推出肯左结果的逻辑推理方式,会造成谬误,是因为所给岀的前提中的肯立结果存在谬误。

形式逻辑与非形式逻辑

形式逻辑与非形式逻辑

形式逻辑与非形式逻辑形式逻辑与非形式逻辑形式逻辑形式逻辑研究的推理中的前提和结论之间的关系,是由作为前提和结论的命题的逻辑形式决定的,而命题的逻辑形式(简称命题形式)的逻辑性质则是由逻辑常项决定的。

要弄清逻辑常项的性质,系统地揭示推理规律,就要通过建立逻辑演算,进行元逻辑的研究。

研究元逻辑的方法是形式化的公理方法。

形式逻辑的规则: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理由充足律。

这四条规律要求思维必须具备确定性、无矛盾性、一贯性和论证性。

形式逻辑的缺陷与超越:人的思维由其内容与形式构成。

而形式逻辑企图在不考虑思维内容的情况下,通过把握思维的形式来了解思维的全貌,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这种企图遭遇了东西方两方面的批判。

东方是战国时期的名家学派,代表人物有惠施、公孙龙、桓团、魏牟,他们通过将逻辑的内容替换为极限情景或是加入时空、运动(静止)、观察者、范畴等因素来大大复杂逻辑的内容,即使用极限情景和复杂情景来使得当时的形式逻辑破产。

其原理在于,形式总有一定的承载量,若内容超过了形式所能承受的限度,那么原有的形式就会崩坏,随之而来的是新的与新内容相适应的形式。

但是由于哲学上的幼稚,导致他们在形式逻辑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是诡辩论,使他们由可能的发现者蜕变为纯粹的破坏者。

西方则是黑格尔,他将逻辑研究地重心转向逻辑的内容,从而建立起了辩证逻辑。

黑格尔在批判形式逻辑的同时着手建设新的逻辑。

黑格尔所批判的形式逻辑是系统的,若要使批判成功,则需要找到一种同样系统的逻辑来替代之,而不是玩弄几个命题。

自然,黑格尔的辩证逻辑也还有缺陷。

比方说绝对精神只否定自身两次,为什么没有第三次否定呢?此外,由于对形式逻辑批过了头,导致辩证逻辑停留在纯粹思辨的层面上。

这些唯心辩证法所遗留的问题,终于在唯物辩证法这里得到了解决。

非形式逻辑非形式逻辑是对自然语言论证的研究,典型特征是不如形式逻辑善于分析。

非形式逻辑的焦点在于分析错误的论证来辨别逻辑谬论,和辨别与分类类似的推理策略等活动。

平均数的谬误案例

平均数的谬误案例

平均数的谬误案例谬误很多,分为两大类,其中非形式谬误最常犯一、形式谬误由于违反形式逻辑的规则而产生的各种谬误,内容较多,之后再作介绍二、非形式谬误(1)歧义性谬误1、语词歧义就是同一个语词拥有两个不同的含义(也就是有两个概念,根据同一律,概念必须前后统一)比如:我是单身狗,狗的鼻子很灵,所以我的鼻子很灵2、语句歧义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下,一个句子有两个不同的理解方式比如高中经典的例子:校长,副校长和其他学校领导出席了这次会议这个其他指的是其他学校还是其他领导呢?咱不知道。

3、语音歧义对同一语句读音不同导致语句具有不同意义的谬误,因为人在读句子往往会重读强调的部分,而一个句子有很多种强调选项,在不同人眼里就有不同的含义(2)相关谬误指论题与论据看似有关实则无关的谬误1、诉诸无知不知某事实存在不等于该事实不存在比如罪犯为自己辩护:“我不知道这样是犯罪”2、诉诸武断就是主观臆断,都没有论据3、诉诸怜悯以某人某事值得怜悯当作论据的谬误比如某粉丝群体为失格艺人辩护:“他要做十几年牢,多痛苦啊。

”4、诉诸感情(投众所好)不通过有效的论据,而通过一些符合某些人不正当利益的言论来拉拢人心,获得支持5、人身攻击不就事论事,而改为对论敌个人本身的攻击6、诉诸权威不加分析地引用权威人士的言论并默认其言论正确7、因人纳言只因为自身对立论者的喜爱、崇拜,就无脑地认为他的言论是正确的比如脑残粉8、因人废言与上面恰恰相反,只因为自身对立论者的讨厌,就无脑地认为他的言论是错误的注意:因人纳言大家都能察觉,但很多同学自身犯了因人废言的错误却不自知,这是很危险的(3)论据不充分的谬误违反了论证的充足理由原则包括:轻率概括的谬误轻率对比的谬误以先后为因果的谬误(周杰伦出了新歌之后我摔了一跤,所以周杰伦要赔我钱)因果倒置的谬误虚假原因的谬误还有几种统计谬误和赌徒谬误,着重介绍:1、平均数谬误甲工厂平均工资2000元,乙工厂平均工资1800元,谁的工人待遇好?不能做出判断,因为有可能甲工厂管理层工资高的怕人拉高了平均数2、错误抽象的谬误抽样片面,样本不具有代表性比如:“一”有一画,“二”有两画,“三”有三画,推出“四”有四画3、虚假相关的谬误把两件并非真正相关的事物连接起来4、赌徒谬误意识不到独立事件的独立性导致的谬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般逻辑:1、普遍逻辑a、纯粹的(形式逻辑)b、应用的(清泻剂、辩证法)2、特种逻辑(工央论)形式逻辑是一门以思维形式及其规律为主要研究对象,同时也涉及一些简单的逻辑方法的科学。

概念、判断、推理是形式逻辑的三大基本要素。

概念的两个方面是外延和内涵,外延是指概念包含事物的范围大小,内涵是指概念的含义、性质;判断从质上分为肯定判断和否定判断,从量上分为全称判断、特称判断和单称判断;推理是思维的最高形式,概念构成判断,判断构成推理,从总体上说人的思维就是由这三大要素决定的。

它要求思维满足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理由充足律。

这四条规律要求思维必须具备确定性、无矛盾性、一贯性和论证性。

同一律a是a矛盾律(不矛盾律)它通常被表述为A不是非A,或A不能既是B又不是B 排中律(二选一,没有中间选择)a是b或非b所谓“形式逻辑”就是指传统逻辑,狭义指演绎逻辑,广义还包括归纳逻辑。

大问题(P25)论证的两个基本形式第一、演绎演绎论证:结论的真,由前提的真来保证。

最熟悉的演绎论证形式(一般的三段论):所有p是q,如果s是p,那么s是q。

当演绎严格按照这种形式,那么就是有效的或演绎有效。

但不一定是真的。

【所有的动物都吃草,人是动物,人吃草】有效与无效严格应用于评判论证的正确与否上。

真与假应用于评判论证中的各种陈述(前提和结论)的正确与否上。

【人都吃饭,我吃饭,所以我是人无效的,但不是假的。

无效在于,真前提不能保证真的结论。

如换个例子,狗吃饭,所以狗是人。

】【狗有五条腿,judy是狗,judy有五条腿有效,但是前提结论都假的】如果一则论证是有效的,前提又是真的,那么我们就说它是合理的。

(好的)无效的或假的,那么就是不合理的。

(坏的)因此一个好的论证需要具备的前提:1、论证有效2、前提为真。

(有效论证的形式详细讨论,附录2)前提和结论都错,论证也有可能是有效的。

当你怀疑一个论证可能无效,那么就把论证翻译成(s,p。

)。

然后找前提是真的,结论是假的论证,只要有一个是假的,那么这论证形式就是无效的。

p是q,s是q,那么s是p。

(无效论证)(有效)演绎论证的常见形式:1、肯定前件(直言三段论)2、否定后件肯定前件。

【如果p,则q;p;因此q】【如果你是哲学家,那么你就是聪明人;你是哲学家;因此你很聪明】否定后件:【如果p,则q;非q;因此非p。

】雪是白的;这东西不是白的;因此这不是雪。

(否定后件的一种哲学特殊用途,就是归谬法。

尽管符合逻辑,但是结论却很荒谬,很好的攻击一个哲学立场的方法。

)常见的无效论证:1、如果p,则q;q;因此p(肯定后件谬误)2、如果p,则q;非p;则p。

(否定前件谬误)第二、归纳对于归纳论证,前提为真,未必结论就真。

最常见的归纳形式就是:由若干个别事例出发进行概括。

比如我们见到每只狗都吃肉,那么就认为所有的狗都吃肉。

这个结论未必正确的,可能有一天就发现了不吃肉的狗。

归纳不会确保结论一定正确,只是让我们对结论的解释更合理一些。

根据证据对结论的支持度、所举事例的质量以及概括的可信度不同,归纳论证可分为强弱两种。

归纳论证可以用来支持任何事实陈述。

比如被告与原告,双方都尽可能寻找一切对自己论证有用的材料(比如书信、指印、物证、认证)等,来证明各自的结论。

福尔摩斯凭借蛛丝马迹寻找凶手,也是一种归纳推理。

归纳论证最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假说”,即一个实验应该予以证实或否证的陈述。

科学的假说我们很熟悉,科学家都是针对假说进行各种归纳,比如宇宙大爆炸理论,科学家们就在找各种证据去证明,如果哪天发现绝对可以证实或否证的证据,那么这个假说就可以下结论了。

我们终生都在使用假说,如果没有假说,那么一切归纳都是白费力气。

比如我的东西丢了,那么我就会建立假说,然后寻找证据来证实或否证。

科学家根据特定的主题和目标来组织研究。

而我们也会根据特定的考虑和假说调整我们的注意力。

我们已经知道和希望的知道的每一件事都依赖假设和归纳论证。

从早上出门找钥匙,到研究时间倒流。

由以上可知,我们所谓的大多数论证其实都不是论证。

1、充满信心陈述自己的意见不是论证。

论证超出意见本身,清楚表达只是论证的前提,论证需要其他的陈述和经验证据来演绎以支撑。

2、单独一个例子不能构成论证。

只是一部分。

大多数归纳都需要大量例子。

同时还要应对不符合假说的例子。

很多情况下,单个例子完全不够。

3、权威也不能构成论证。

哲学中,权威正是大多数争论质疑的对象。

除了数学的公理之类的。

哲学的一个主要功用就是让我们对权威进行质疑,去思考自己应该相信什么,不相信什么,总是付诸权威是对我们自己的不尊重。

对论证的批判哲学中非常关键的活动(不是唯一的)就是批判。

批判不是反对,而是仔细检查陈述,看看对它的论证是否是好的论证。

重要的是发现错在什么地方。

1、演绎前提为假。

归纳就指出证据为假或错误。

2、另一种批判方式。

指出无效演绎论证或者是弱的归纳。

最直接的就是举出反例。

这不是论证的结束,而是使哲学更精确。

3、即使所有论证都是合理。

某种哲学也有可能会由于不一致而出现问题。

从不同的论证出发,会得出相互矛盾的结论。

同样,一种哲学被证明会产生悖论,那么接受性也值得怀疑。

比如上帝能否造出自己搬不动的山。

由比如物自体的问题。

这是归谬法。

还有循环论证。

他存在是因为我和他交谈过。

同义反复,a是a,如果你自由,那么你就是自由的。

批判不是为了对抗或防御,而是为了使思想更清晰。

西哲学法之常见的非形式谬误详见罗伯特、所罗门著作《大问题》我们的论证中,总是会犯有一些基本的且常见的谬误,如果我们多加注意,那么我们对一个问题的思考和论证将会更加清楚明白。

一个论证可能是有效的,但却是假的,谬误。

符合推理逻辑的形式,不一定是好的论证。

比如重言式是直接有效的论证(如果p,那么p),但是对问题却起不到深入的作用。

除了形式的谬误,还有许多常见而且几乎都是不好的“非形式”谬误:1、只作断言。

我们陈述一个观点,要使它被人相信,必须要有好的论证,否则没有说服力。

即使是普遍接受的观点,也是可以论证的,哲学很多时候就是对各种常识断言的审视。

【天是蓝的】对于这个,我们也要能进行论证,比如说科学家研究,是光在海水上的折射,导致天是蓝的。

循环论证。

把论证的结论当成前提。

【雪为什么是白的,因为我们看到的都是白的】2、恶性循环(与循环论证相似)。

【B论证A,C论证B,A论证C】如【我有关于上帝的神秘体验,所以上帝存在;只有上帝存在,我才有神秘体验;是上帝告诉我,是他引起体验】3、离题。

以一些不相关的东西来论证它的观点。

【人是有自由的,因为人没有自由无法想象,没有自由还是人吗?不知道上帝是怎么想的】4、人身攻击。

不论证自己的观点,却从对方人身出发进行攻击。

比如【你还小不懂,你这么笨,你撒过谎所以说的话不可信等等】。

适当了解是必要的,但是论证还是要从论证出发。

5、结论含糊或变动。

结论一定要清晰,而且要论证中要保持一致。

比如【说谎是不好的,因为说谎不道德,说谎会失去别人的信任】如果你的论点是说谎不好,你没有说清楚是善的谎言不好还是恶的谎言不好,那么你这个论点是没价值的。

本来你的结论是说谎不好,论证过程中又变成有善意的谎言,那么你应该在结论开始就这么做。

一定要弄清楚自己正在论证目标。

6、改变含义。

一则论证虽然可能表面是有效的,但却含有谬误。

【自由是可以自己打算;监狱里的人可以自由打算;因此他们是自由的】,第一个自由是心理自由,第二个自由是身体自由,自由的含义变化了。

一定要抓住注意自己论证的关键词,并且坚持它的含义是同一的。

【我一点都不自由,因为我做不了自己想做的事】这里说的自由是自由的愿意吗?这只是自由的一种含义。

7、分散注意力。

用题外话引开注意力。

可以作辩论赛的技巧,但是对于论证是没有好处的。

比如【我是爱你的,因为你看我很有钱,学习又好】8、伪问题。

一些问题看起来很有意义,其实是伪问题。

因为出发点就是错的,基于一些无意义的假设,而无法论证。

比如【心灵和肉体如何联系?】,这个问题连合理的区分都没有。

又比如【上帝能否制造他自己搬不起的石头?】,假设了逻辑上不可能的全能,论证也是不可能的。

9、不可靠的权威。

虽然我们要勇于质疑权威,但是我们大多数知识都是要依靠权威的,否则是极为危险的或愚蠢的。

但是我们找权威一定要找对,不要找与你论证不相关的权威来证明你的观点。

比如【你要证明地球绕着太阳转,应该找天文学家,而不是生物学家或考古学家】,特别是现代专业极度分明。

10、滑坡。

隐喻往往会蔓延到整个论证中。

一个常见的隐喻式滑坡,即一个打滑的斜坡,人一站上去,就会滑到底部。

比如【小时候偷针,大时候偷金】,有时候可能是这样,但是大多数时候滑坡隐喻会使我们认为存在着这种不可避免性,但事实上并不存在。

又比如【人喝水都可能会呛死】这会使我们认为我们随时都可能会死,其实这种可能性非常小,几乎不可能。

11、攻击稻草人。

即攻击一个论证很容易反驳的,假设的对手。

比如存在主义者萨特认为【人是绝对自由的】,意思是人总能找到某种应对困境的方式,而不是被决定好的,没办法选择。

但是有些批评者就把它解释成人能做他任何想做的事情,比如【人什么工具都不用也可以飞上月球】,这反驳的不是真正的萨特,而是他们假设的萨特。

又比如【存在就是被感知】【现实的都是合理的,合理的就是现实的】这些都很容易被我们假设成为一个假的对象来批评。

有些是因为不了解,有些事故意。

12、诉诸同情(或诉诸其它感情)。

同情是一种合理的情感。

但是同情并不能对特定哲学观点进行有力的论证。

【你看我这么善良,会撒谎吗?】13、诉诸力量。

身体的力量永远不能造成哲学上论证的正确。

力量可以支持某种信念,但不能对其辩护。

【物理力量能够消灭一个人的肉体,但是驳不倒他的论点】。

14、不恰当的论证。

当强有力的归纳论证反驳你时,你却坚持用演绎逻辑,这是一种谬误,尽管可能不是错误的论证,但确实是错误的逻辑,方法选择不当。

A、比如,【很多人都说雪可以是黑的。

你还要用演绎逻辑说,雪本来就是白的,因为我们定义的雪就是白的】。

有可能是雪变异了,也可能下的不是雪是其他类似雪的东西,但是不管什么原因,对于这么强有力的归纳,最好是放弃演绎。

B、某些抽象的问题只能用演绎,诉诸归纳可能是愚蠢的。

而且非常抽象的问题,往往只需要用演绎。

【比如探讨宗教问题时,用归纳去寻找证据可能就是愚蠢的】。

Welcome To Download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