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菌检查方法的验证
无菌检查方法学验证
![无菌检查方法学验证](https://img.taocdn.com/s3/m/05527ec0bed5b9f3f80f1c0d.png)
无菌检查方法学验证1. 概述将规定量的供试品按无菌检查法中的薄膜过滤法进行操作,并接种小于100cfu 的试验菌,同时设置阳性对照,按规定温度培养3~5 天,与各相应的阳性对照管比较: 如含供试品各管中的试验菌均生长良好,则供试品的该检验量在该检验条件下无抑菌作用,可按此法进行供试品的无菌检查;如含供试品的任一管中的试验菌生长微弱、缓慢或不生长,则说明供试品的该检验量在该检验条件下有抑菌作用,应采用增加冲洗量或使用中和剂等方法消除供试品的抑菌作用,并再重新进行验证试验。
2. 验证前提条件供试品的选择原则:相同配方,不同规格的制品,选择其中装量最大的制品进行验证。
种类相同,含量不同的制品,选择含量最高的制品进行验证。
照此原则,多规格制品按下表选择供试品进行验证。
3. 验证方法3.1菌液制备3.1.1细菌菌液制备程序①取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抱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的冻干菌种管各一支,分别在无菌操作下打开,以毛细吸管加入适量营养肉汤,轻柔吹吸数次,使菌种融化分散后,吸出滴入营养琼脂斜面上,使均匀分布,置30~35C培养18h~24h。
用接种环取适量第1代培养菌苔,划线接种于营养琼脂培养基斜面上,于30~35C培养18h~24h o 同法操作,培养得第3代培养物。
②取生抱梭菌的冻干菌种管一支,在无菌操作下打开,以毛细吸管加入适量营养肉汤,轻柔吹吸数次,使菌种融化分散后,吸出滴入胃酶肉肝疱斜面上,使均匀分布,置30~35C培养18h~24h o用接种环取适量第1代培养菌苔,划线接种于胃酶肉肝疱斜面上,于30~ 35°C培养18h~24h。
取生抱梭菌的第二代新鲜培养物至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中,30~35C培养18h~24h,得第3代培养物。
③分别取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抱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的第3代营养琼脂斜面新鲜培养物,用5.0ml吸管吸取3.0ml~5.0ml稀释液加入斜面试管内,反复吹吸,洗下菌苔。
无菌检验方法验证
![无菌检验方法验证](https://img.taocdn.com/s3/m/412d426477232f60ddcca17f.png)
YOUR SITE HERE
LOGO
无菌检验阳性结果调查
实验室调查:一个合适的调查程序和记录是必要的
YOUR SITE HERE
LOGO
无菌检验阳性结果调查
若产品不合格,必须通过该批生产过程回顾找出污染 原因和污染源 –人 – 物料 – 环境 – 设备 – 方法和工艺
YOUR SITE HERE
LOGO
方法二:用实验确定是否具有抑菌性的方法 在规定量的供试液中加入实验用微生物10~100个,
如微生物生长良好,即说明供试品对该种微生物无抑 菌活性。如已用药典规定的各试验菌试验,结果均能 生长良好,说明供试品无抑菌性,可用常规方法检验 之。将这些试验记录在案——就是证明该供试品无抑 菌性的验证试验部分;如加入的微生物不生长或生长 缓慢,说明供试品有抑菌性,将这些试验记录在案— —就是证明该供试品有抑菌性的验证试验部分;如加 入的微生物中有某一种菌最不能生长或生长最缓慢, 这一种菌就是该样品的敏感菌。
LOGO
验证试验和对验证结果技术评价的判断为:如平行3 次的试验中,各管微生物均生长良好,说明供试品 已消除了抑菌活性。可以确定按该方法进行该品种 的无菌检查;如有供试品管的微生物生长微弱、缓 慢或不生长,说明供试品仍有抑菌活性,应考虑进 一步增加冲洗量或中和剂的用量以消除抑菌活性, 并重新验证,直至验证证明已充分消除或有效降低 抑菌活性。
条件 无菌检查应在环境洁净度10000级下的局部洁净 度100级的单向流空气区域内或隔离系统中进行, 其全过程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防止微生物污 染,防止污染的措施不得影响供试品中微生物 的检出。
无菌检验方法验证
![无菌检验方法验证](https://img.taocdn.com/s3/m/02707bce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5797f5c.png)
无菌检验方法验证无菌检查方法是为了检查药典要求无菌的制剂及其他制品是否无菌而建立的试验方法!至于无菌检查具体有哪些验证方法呢?下面就随店铺一起来了解下吧!无菌检验方法验证无菌检查方法验证一般分为前验证和再验证两种。
前验证,也称预验证,指在无菌分析方法正式使用前,按照预定验证方案进行的验证。
如果没有充分的理由,任何检查方法必须进行前验证。
再验证,指某一检查方法经过验证并在使用一段时间后进行的,旨在证实已验证状态没有发生飘移而进行的重新验证及对检查方法进行修订、改变时进行的验证。
通常一个无菌产品的检查流程为:首先基于产品的剂型、溶解度等性质,按照药典的要求确定是否需要进行前处理;然后根据产品的特性是否有抑菌性,确定是否需要增加去除产品抑菌性的方法;最后验证整个检查方法中用到的一切及试验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包括样品的预处理方式、检查过程、培养条件等均不影响样品中微生物的生长。
前处理方法直接影响后续步骤的效果和重现性,应是验证的重点。
供试品中抑菌活性的去除是当前验证工作的重点,尤其强调应充分验证供试品本身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一)具体的验证方法如下:1. 菌种的选择无菌检查方法验证中通常选择以下6种试验中常用的控制菌的标准菌株,它们分别代表不同类型的菌种:枯草芽孢杆菌[CMCC(B)63 501]代表药品中常见的污染菌——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CMCC(B)26 003]代表革兰阳性菌、生孢梭菌 [CMCC(B)64 941]代表厌氧菌、大肠埃希菌[CMCC(B)44 102]代表革兰阴性菌、白色念珠菌[CMCC(F)98 001]代表酵母菌、黑曲霉菌 [CMCC(F)98 003]代表霉菌。
2. 菌液的制备接种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枯草芽孢杆菌的新鲜培养物至营养肉汤培养基中或营养琼脂培养基上,接种生孢梭菌的新鲜培养物至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中,30~35 ℃培养18~24h;接种白色念珠菌的新鲜培养物至改良马丁培养基中或改良马丁琼脂培养基上,23~28℃培养24~48h,上述培养物用0.9%无菌氯化钠溶液制成每1ml含菌数小于100cfu的菌悬液。
无菌检查方法验证
![无菌检查方法验证](https://img.taocdn.com/s3/m/c405b66a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66.png)
无菌检查方法验证:取本品,分别加灭菌注射用水 1ml 溶解,采用薄膜过滤法依法检查(中国药典 2022 年版二部附录Ⅺ H ),应符合规定。
菌液制备: 10 倍稀释法培养基 营养琼脂培养基营养琼脂培养基营养琼脂培养基硫乙醇酸盐培养基改良马丁培养基改良马丁琼脂斜面 培养基菌悬液制备计数结果菌种 代数 稀释级 菌落数(cfu/ml )枯草芽孢杆菌 4 10-6 61金黄色葡萄球菌 4 10-7 89大肠埃希菌 4 10-6 78生孢梭菌 4 10-6 67白色念珠菌 4 10-7 83黑曲霉菌 4 10-4 401、供试品处理将供试品去掉铝塑盖,外表面用75%酒精全面消毒,然后向每支样品中注 入 1.0ml0.1%的蛋白胨灭菌溶液,备用。
2、检查阳性对照: 将等量的试验菌直接加入到液体硫乙醇酸盐培养基或者改良马丁液 体培养基管中,在相应的温度下培养。
液体硫乙醇酸盐培养基管在 30-35℃下培菌种枯草芽孢杆菌 CMCC(B)63501 金黄色葡萄球菌 CMCC(B)26003 大肠埃希菌 CMCC(B)44102生孢梭菌 CMCC(B)64941白色念珠菌 CMCC(F)98001黑曲霉菌 CMCC(F)98003菌悬液制备用 0.9% 无菌氯化钠溶液制成每 1ml 含菌少于 100cfu (菌落行程单 位)的菌悬液加入 5ml0.9%无菌氯化钠溶液,将 孢子洗脱,再同上制成每 ml 含菌 小于 100cfu 的菌悬液养;改良马丁液体培养基管在23-28℃下培养3-5 天。
观察记录。
阴性对照:将灭菌的液体硫乙醇酸盐培养基或者改良马丁液体培养基管直接放在相应的温度下培养。
液体硫乙醇酸盐培养基管在30-35℃下培养;改良马丁液体培养基管在23-28℃下培养3-5 天。
观察记录。
样品 (薄膜过滤法):每种实验菌取10 支处理好的供试品溶液,将溶液合并后加入制备好的菌悬液1ml,用0.1%的蛋白胨灭菌溶液稀释至100ml,按薄膜过滤法过滤,取出滤膜,将其分为3 等份,分别置于含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及改良马丁培养基的容器中,其中一份作为阳性对照用。
无菌检查方法验证报告
![无菌检查方法验证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2191ad8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30.png)
无菌检查方法验证报告目录1. 目的 (3)2. 适用范围 (3)3. 接受标准 (3)4. 抽样计划 (3)5. 设备、试剂和菌种信息 (3)6. 试验步骤 (4)7. 供试品检查 (6)8. 结论 (6)9. 再验证周期 (6)10. 附件清单 (6)1.目的支据中国药典2020版无菌检查法的要求,对产品的无菌检查法进行验证,以确定一种无菌检查的方法能有效的消除该产品对微生物的抑制作用,从而证实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2.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司产品的无菌检查。
3.接受标准与阳性对照比较,含供试液各容器中的试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生孢梭菌、白色念珠菌、枯草芽孢杆菌和黑曲霉)均生长良好,则可照此检查方法和检查条件进行供试品的无菌检查。
如含供试品的任一容器内的试验菌生长微弱、缓慢或不生长,则说明供试品的该检验量在该检验条件下有抑菌作用,需进一步改进检验条件再进行方法验证试验。
4.抽样计划随机抽取灭菌后的样品24份。
具体信息见表一:表一样品信息确认人/日期:复核人/日期:5.设备、试剂和菌种信息5.1设备信息详见表二表二设备信息确认人/日期:复核人/日期:5.2试剂信息详见表三:表三试剂信息确认人/日期:复核人/日期:5.3菌种信息详见表四:表四菌种信息确认人/日期:复核人/日期:5.3.1菌液的制备用接种环取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枯草芽孢杆菌的第三代培养物用0.9%无菌氯化钠溶液制成浓度≤100cfu/mL的菌悬液;用接种环取生孢梭菌的第三代培养物用0.9%无菌氯化钠溶液制成浓度≤100cfu/mL的菌悬液;用接种环取白色念珠菌的第四代培养物用0.9%无菌氯化钠溶液制成浓度≤100cfu/mL的菌悬液;用接种环取黑曲霉的第三代培养物,向培养物中加入10mL0.9%无菌氯化钠溶液,将孢子洗脱,转移孢子悬液至无菌试管内,用0.9%无菌氯化钠溶液制成浓度≤100cfu/mL的孢子悬液。
以上操作均在微生物检验室阳性菌室的生物安全柜中进行。
无菌、微生物限度检查及方法验证
![无菌、微生物限度检查及方法验证](https://img.taocdn.com/s3/m/59a5ed4c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f4.png)
01
02
03
直接接种法
将样品接种在培养基上, 观察是否有微生物生长。
薄膜过滤法
将样品通过薄膜过滤,收 集滤膜上的微生物,再进 行培养。
离心沉淀法
将样品离心,收集沉淀物 中的微生物,再进行培养 。
无菌检查的注意事项
确保环境洁净
无菌检查需要在洁净的环境中进行,以避免 外界微生物的污染。
避免样品中防腐剂的影响
方法验证
方法验证的定义与目的
定义
方法验证是对检测方法的可靠性、准确性和可重复性的评估过程,以确保该方 法能够满足预期的检测要求。
目的
方法验证的目的是确保所采用的无菌、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具有足够的灵敏度 、特异性、重现性和可操作性,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方法验证的流程
准备验证计划
制定详细的验证计划,包括验 证实验的设计、实验步骤、数 据收集和分析等内容。
进出口检验
进出口药品需要进行严格的微生物限度检查,以确保药品符合进口 国或地区的质量标准,保障公众健康。
方法验证在药品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验证无菌、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的可靠性
通过方法验证可以确保无菌、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药品质量控制 水平。
评估检测方法的性能指标
方法验证过程中需要对检测方法的性能指标进行评估,如灵敏度、特异性、重现性等,以 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如果样品中含有防腐剂,可能会抑制微生物 的生长,因此需要进行相应的处理。
正确选择培养基
根据待测样品的特性,选择适合的培养基, 以确保微生物能够正常生长。
定期进行方法验证
无菌检查方法需要定期进行验证,以确保其 可靠性。
0义与目的
无菌检查法验证要点
![无菌检查法验证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7d77e5f448d7c1c708a145a0.png)
浙江红雨医药用品有限公司无菌检验方法验证方案及报告验证方案申请人: 日期: 年月日验证方案审核人: 日期: 年月日验证方案审批人: 日期: 年月日1 概述无菌检查法是为了检查药典要求无菌的医疗器械产品是否无菌而建立的检查法,是作为批准无菌产品放行的检验或监督部门对无菌产品质量监督中的一个重要项目。
它是根据用于实验的培养基中是否有微生物生长来判定样品的无菌性,液体培养基变浑浊一般表明样品受微生物的污染。
基于微生物污染的不均匀性,使无菌检查法结果的可信度受许多因素制约,如抑菌因素、检查法、检验量、检查用的培养基质量、操作环境、无菌技术等。
检验方法的验证是现代质量保证体系中关系到质控技术、方法、手段的科学性、准确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检验结果的公正、科学、准确的基础。
2 验证目的对本公司所采用的直接接种无菌检查法进行分析验证,以证明所采用的方法适合于本公司产品的无菌检查。
3 实验原理直接接种法是通过加入一定的抑菌中和剂,以方便而快捷地中和抑菌剂,消除抑菌作用,从而消除抑菌作用对无菌检查的影响。
本实验通过设计对照试验对直接接种法所加入的抑菌剂的中和效果进行验证,从而得出直接接种法无菌检验的有效性。
4 验证范围实用于本公司所采用的直接接种法进行的无菌检验过程验证。
56 职责7 验证内容建立样品组、对照组及菌种活性检查组,接种菌株到指定培养基,培养24~72小时,比较观察菌落的生长状况,得出结论。
8 验证指示物本实验所用菌种为购于浙江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所标准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球菌、大肠埃希菌及生孢梭菌。
9 实验过程(1)培养基的配制用于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营养琼脂培养基用于白色念球菌的改良马丁培养基用于生孢梭菌的流体硫乙醇酸盐培养基(2)供试品的制备创可贴供试品:将包装好的创可贴打开,用剪刀将创可贴剪碎,放入100mlpH7.0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中浸泡1小时,取水层作为供试品。
无菌敷贴供试品:将包装好的无菌敷贴打开,用剪刀将无菌敷贴剪碎,放入100mlpH7.0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中浸泡1小时,取水层作为供试品。
无菌检查法及其验证
![无菌检查法及其验证](https://img.taocdn.com/s3/m/e8ba669e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0c.png)
无菌检查法及其验证
第8页
培养基储存
• 制备好培养基应该保留在2-25℃、避光环 境,若保留于非密闭容器中,普通在3周内 使用;若保留于密闭容器中,普通可在1年 内使用。
※应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验证,以确定培养基 使用期。
无菌检查法及其验证
第9页
培养基适用性检验
本检验可在供试品无菌检验前或与供试品 无菌检验同时进行。 • 无菌性检验
无菌检查法及其验证
第24页
阳性对照试验
• 目标:①验证供试品经灭活后或用其它方式(稀 释、冲洗等)处理后是否仍有抑菌或杀菌作用, 确保检验条件符合要求,预防出现假阴性。②培 养条件是否符合要求。
• 应依据供试品特征选择阳性对照菌。 ①无抑菌及抗革兰阳性-金黄色葡萄球菌 ②抗革兰阴性-大肠埃希菌
③抗厌氧菌-生孢梭菌 ④抗真菌-白色念珠菌
无菌检查法及其验证
第28页
• 对无菌检验试验所用设备及环境微生物监控结果不 符合无菌检验法要求;
• 回顾无菌试验过程,发觉有可能引发微生物污染原 因;
• 供试品管中生长微生物经判定后,确证有微生物生 长是因无菌试验中所使用物品和(或)无菌操作技 术不妥引发。
无菌检查法及其验证
第29页
试验若经确认无效,应重试。重试时,重 新取同量供试品,依法重试,若无菌生长, 判供试品符合要求,若有菌生长判供试品 不符合要求。
2支
1 ml 5天
※其中硫乙醇酸盐及改良马丁培养基都有 1支不接种作为空白 ※接种量 <100cfu(不能多)
无菌检查法及其验证
第14页
培养基适用性检验
⑤结果判断
• 空白对照应无菌生长,若加菌培养 基管均生长良好,判该培养基灵敏 度检验符合要求。
无菌检验技术—无菌检查方法验证
![无菌检验技术—无菌检查方法验证](https://img.taocdn.com/s3/m/ac423bea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30.png)
• 3.3无菌检查的范围 • 凡进入人体无菌部位(人体的血液循环பைடு நூலகம்统、肌肉、皮下组织)或接触创
伤、溃疡面等部位而发生作用的制品或要求无菌的材料、无菌器具均应 进行无菌检查。对于规定灭菌的药物,包括注射剂及用于体腔、严重烧 伤、溃疡及眼科用药等,必须严格无菌,即在规定检验量的供检品中不 得检出活微生物。
任务3 无菌检验方法验证 知识点3 无菌检查方法
• 3 无菌检查方法 • 3.1无菌检查法概念 • 无菌检查法是指检查《中国药典》要求应无菌的药品、医疗器具、原料、 辅料及其他要求无菌的品种是否染有活菌的一种方法(供试品符合无菌检查 法的规定,仅进表明了供试品在该检查条件下未发现被微生物污染)。 • 为了保证药品的卫生质量,保证药品在临床上的安全使用和保障人民的健 康,《中国药典》规定:注射用药、灭菌的外用制剂等均需做无菌检查。
• 的制剂。心脏瓣膜以及固定金属板和有机器材等。
• (3)冲洗剂,即用于冲洗开放性伤口或腔体的冲洗剂。
• (4)眼用制剂。
• (5)用于烧伤、创伤或溃疡的制剂。包括:用于烧伤或严重创伤的局部用 散剂、凝胶剂、软膏剂、乳膏剂;用于烧伤、创伤或溃疡的气雾剂和喷 雾剂等。
• (6)用于手术、耳部伤口或耳膜穿孔的滴耳剂或洗耳剂。 • (7)用于手术或创伤的鼻用制剂。 • (8)用于止血并可被组织吸收的制剂。如明胶发泡剂、凝血酶等,用于止
• 3.2验证目的 • 确认所用的无菌检查方法适用于“所有无菌产品”的无菌检查。 • 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准确性和重现性以及检查方法的完整 性。 • 通过对不同批次产品无菌检查的比较,对医用即无菌产品的生产全过程 进行质量监控。 • 3.3验证范围 • “所有无菌产品”的无菌检查。
• 3.4验证条件 • 3.4.1验证用菌株 • 金黄色葡萄球菌 • 菌种传代次数铜绿假单胞菌 • 枯草芽孢杆菌 • 生孢梭菌 • 白色念珠菌
无菌、微生物限度检查及方法验证
![无菌、微生物限度检查及方法验证](https://img.taocdn.com/s3/m/def8a38d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1d23d12.png)
此法为实验室工作用菌种的最常用的保藏方法,仅能用于工作用菌种的短期保藏。
8
琼脂斜面低温保藏法保藏法(厂家常用)
保藏芽胞液对
产芽胞的微生物宜制成芽胞菌悬液后再保藏, 无菌操作,取1ml孢子液接入茄形瓶或培养皿内,轻轻转动使菌液均匀分布于培养基表面。 将培养皿在适当的温度下培养。一般需要7天或更长时间 在层流台下,取3~5ml氯化钠磷酸盐缓冲液(pH7.0)加入培养皿内 用无菌玻璃L棒轻轻刮下菌苔,注意不要划破培养基。 用无菌注射器或无菌吸管吸取菌悬液,收集于试管中。 将收集的芽胞液放在80~90℃水浴中加热15分钟,冷却。 做好标记,放至2~8℃冰箱中保藏。原始芽胞液可保存1年。 每次使用前用平皿法重新标定其浓度。
微生物实验室的质量管理
设施—洁净室、净化工作台、生物安全柜。 设备—高压蒸汽灭菌器、电热恒温干烤箱、培养箱、冰箱。 实验仪器—全封闭薄膜过滤装置、电动匀浆仪、电热恒温水浴箱、离心机、显微镜,及刻度吸管、试管、三角烧瓶、培养皿等。 建立主要设施、设备、仪器的明细记录,内容包括名称、型号、生产厂家、购买日期。 质量保证档案:购买发票、安装验收或开箱验收记录、调试记录、计量检定或运行校验合格证、指定专人负责、制订标准操作规程(SOP)、建立使用登记册,维修、保养记录、改造或更新记录、直至报废记录。
记录温湿度是否在规定的范围内,每次实验时,对操作室和层流台做微生物沉降菌落计数并记录;如发现问题应找原因,及时报修和报告并将报修原因和结果记录归档。如遇停电,应立即停止实验,重新进入无菌室前,至少开启机房运转1小时以上。
实验室使用管理
微生物实验室的质量管理
平时实验室内应尽可能减少人员的走动或活动,通向洁净室的门要关闭或安装自动闭门器使其保持关闭状态。
枯草芽孢杆菌 [CMCC(B)63501] 金黄色葡萄球菌 [CMCC(B)26003] 生孢梭菌 [CMCC(B)64941] 铜绿假单胞菌 [CMCC(B)10104] 大肠埃希菌 [CMCC(B)44102] 乙型副伤寒沙门菌 [CMCC(B)50094] 白色念珠菌 [CMCC(B)98001] 黑曲霉 [CMCC(B)9 003]
注射液无菌检查的方法学验证方案
![注射液无菌检查的方法学验证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7a1da07b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92.png)
注射液无菌检查的方法学验证方案注射液的无菌性是医疗领域中最为重要的质量指标之一。
为了确保注射液的无菌性,需要进行方法学验证方案。
本文将介绍一种常见的注射液无菌检查方法学验证方案,确保验证结果准确可靠。
一、验证目的本验证方案旨在验证注射液无菌性检查的方法学准确性和可靠性。
通过验证,可以确保注射液无菌性检查的结果符合预期,并为其他类似检查提供参考。
二、验证对象本验证方案适用于各类注射液无菌性检查方法,包括但不限于常规培养法、膜过滤法、试管法等。
三、验证步骤1. 制定验证计划:明确验证的目标、方法和时间安排等。
2. 准备样品和试剂:收集需要验证的样品和所需试剂,并确认其质量符合要求。
3. 合理布局实验室:确保实验室环境符合无菌实验要求,避免干扰因素的存在。
4. 实验操作:a) 样品准备:按照标准操作程序,制备样品,确保操作无菌。
b) 检测方法操作:按照所选的检测方法,依次进行实验,确保操作无误。
c) 平行实验:为了验证结果的可重复性,进行平行实验,确保结果一致。
5. 结果分析: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得出结论。
6. 结果确认:将验证结果与预期目标进行比较,确认验证是否合格。
7. 编写验证报告:将整个验证过程、操作方法和结果总结编写成验证报告。
四、验证要求1. 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范。
2. 注射液样品的选择应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
3. 实验室环境应符合无菌要求,避免外界干扰。
4. 检测方法的选择应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
5. 实验操作过程要规范、准确,确保每个步骤符合方法要求。
6. 结果分析要科学、客观,数据统计要准确无误。
7. 结果确认应根据验证目标和标准进行判断。
8. 验证报告要详细、完整,包括验证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等。
五、验证结果分析根据实验结果的分析,可以判断注射液无菌性检查方法是否准确可靠。
如果验证结果符合要求并且与预期目标一致,则说明所选的检查方法具有可靠性和精准性。
如果验证结果与预期目标不一致,则需要进一步分析原因,寻找解决方案。
无菌检验方法验证报告
![无菌检验方法验证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55bf5a6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30.png)
文件制修订记录1. 概述:无菌检查法系用于检查药典要求无菌的药品、原料、辅料及其他品种是否无菌的一种方法。
本公司的无菌检查只是针对于灭菌注射用水的无菌检查。
灭菌注射用水灭菌工艺采用121℃30min过度杀菌法,按照2005年版《中国药典》的规定,注射剂的无菌检查应采用薄膜过滤法。
制定的《无菌检查法标准操作规程》(SOP4.14.038-B)应经过验证后,才能批准使用。
2. 验证目的:验证所采用的方法和条件是否适合于供试品的无菌检查。
即确认供试品在该检验量、该检验条件下无抑菌活性或其抑菌活性以被充分消除到可以忽略不计。
3. 验证范围:适用于灭菌注射用水无菌检查法的验证。
4. 验证人员及职责质量部负责该验证方案的起草及组织实施;验证小组负责验证方案的审批;质量部参与验证的实施及监督。
5. 文件准备和培训检查验证所需的各类文件资料,应齐全;相关的文件草案是否已具备。
6.1. 无菌检查室空气净化系统已经过验证并合格,仪器安装完成;仪表量器经过校验合格,且在有效期内。
6.2. 供试品:3批,批号:批号:批号:6.3. 培养基及试剂:6.3.1. 试剂试液:氯化钠:临用前配成0.9%浓度的溶液,配制记录见附件1。
冲洗液:0.1%蛋白胨水溶液,配制记录见附件2。
6.3.2. 培养基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生产厂家:批号:改良马丁培养基生产厂家:批号:营养肉汤培养基生产厂家:批号:改良马丁琼脂培养基生产厂家:批号:蛋白胨生产厂家:批号:培养基配制记录见附件3。
6.4. 验证用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CMCC(B)26003】铜绿假单胞菌【CMCC(B)10104】枯草芽孢杆菌【CMCC(B)63501】生孢梭菌【CMCC(B)64941】白色念珠菌【CMCC(F)98001】黑曲霉【CMCC(F)98003】购自:各验证用菌种传代记录见附件4。
6.5. 无菌检验仪器及相关设备:压力蒸汽灭菌器型号:生产厂家:校验日期:有效期:生化培养箱(细菌培养)型号:生产厂家:校验日期:有效期:生化培养箱(霉菌培养)型号:生产厂家:校验日期:有效期:7. 验证内容:7.1. 培养基无菌性检查:每批培养基随机取不少于5支,培养14天,应无菌生长。
4无菌检验方法验证
![4无菌检验方法验证](https://img.taocdn.com/s3/m/b8818e88910ef12d2af9e77f.png)
YOUR SITE HERE
LOGO
无菌检验方法验证
1.ONE
开展验证的思路和程序
首先了解供试品是否具有抑菌性,抑什么菌
2.TWO
考虑和选择出适当的方法已消除或减低供试品的抑菌性
3.three 4.four
用实验证明你所用的方法已消除抑菌性——能使人工加 入的各种菌生长良好。
将所作实验记录在案——即为确认该供试品在该检验量
条件 无菌检查应在环境洁净度10000级下的局部洁净 度100级的单向流空气区域内或隔离系统中进行, 其全过程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防止微生物污 染,防止污染的措施不得影响供试品中微生物 的检出。
YOUR SITE HERE
LOGO
无菌检验方法验证
方法验证试验 当建立产品的无菌检查方法时,应进行
六、验证结论。
七、【检查】项下【无菌】或【微生物限度】具体方法确定。
八、实验员签名、验证报告批准人签名。
YOUR SITE HERE
LOGO
无菌检验阳性结果调查
无菌检查试验所用的设备及环境的微生物监控结果 不符合无菌检查法要求
回顾无菌测试过程,发现有可能引起微生物污染的 因素
阴性对照有菌生长
稀释:—— 验证降低供试品相对抑菌浓度的有效稀释 倍数。
离心:—— 验证所用转速、时间和微生物的分YO布UR情SIT况E H。ERE
LOGO
3、确定供试品是否有抑菌性、抑什么菌 方法一: 可通过查阅临床药物实验手册、文献资料 (特别是杂志“Drug”,每一种新药上市,都有专 门的综述)、申报资料中的药效学资料,关注其对不 同细菌的MIC情况、参考已经验证过的品种、抗菌 药物可根据抗菌谱确定其敏感菌、中成药如果抗菌谱 不清楚,至少需选择一株细菌和一株真菌来试验等方 法。也可直接通过验证实验确定之。
医疗器具无菌检查方法验证方案
![医疗器具无菌检查方法验证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94908d0b02020740be1e9bb8.png)
医疗器具无菌检查方法验证方案1概述无菌检查法系用于检查药典要求的医疗器械产品是否无菌的一种方法,其应在1000级下的局部100级的单向流空气区域内进行的,其全过程应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污染,以免供试品的检出误判定。
2验证目的通过验证,确认所采用的试验方法适用于本产品的无菌检查,以确认我公司的无菌检验的有效性,确保产品满足相关标准要求。
3 验证范围3.1 在每个月的同一生产批(灭菌批)中选取序列号排在最后的产品(为特制试验用,工艺与常规产品相同)(具体抽样量见表1)。
为了扩大样本量,每个月至少进行一次验证,连续不低于六个月,且根据产品特性,每月按规格大小分档选取样品。
表1 批出厂产品最少检验数量4 验证人员及职责管理者代表:XX,负责验证项目的确定及审批;质控部:XX,负责验证方案的起草及组织实施;质控部:XX,负责验证的操作执行。
质控部:XXX、XXX,负责检验的操作和复核。
5 文件准备和培训5.1 检查验证所需的各类文件及记录资料,应齐全;相关的文件草案是否已具备。
5.2 组织参加验证人员需进行本方案的学习。
6 验证条件及验证时间安排6.1 验证条件6.1.1 质控部检测的公用系统良好;仪表量器经过校验合格,且在有效期内。
6.1.2 供试品至少6批6.1.3 培养基及试剂:①0.9%的氯化钠溶液②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③改良马丁培养基④改良马丁琼脂培养基⑤营养琼脂培养基⑥PH7.0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⑦营养肉汤培养基6.1.4 验证用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CMCC(B) 26003]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CMCC(B) 63501]生孢梭菌(Clostridium sporogenes)[CMCC(B) 64941]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CMCC(F) 98001]。
无菌检查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学验证实例
![无菌检查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学验证实例](https://img.taocdn.com/s3/m/1af4894f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be.png)
计数 (CFU)
均值 (CFU)
22 26 24
金黄色葡萄 球菌
36 39
38
枯草芽孢杆 菌
62 66
64
铜绿假单胞 菌
58 54
56
生孢梭菌 20 20
20
菌种 计数(CFU) 均值(CFU)
表2 真菌数计数结果 黑曲霉菌
白色念珠菌
86
93
86
83
89
85
2024/4/20
无菌检查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学验证实例
7. 活菌计数 活菌计数结果见表1。
2024/4/20
无菌检查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学验证实例
5
第5页
10-4稀释 10-5稀释 10-7稀释
试验次数
1 2 1212
金黄色葡萄球菌
56 60
枯草芽孢杆菌
77 79
白色念珠菌
86 70
黑曲霉菌
80 76
铜绿假单胞菌
47 50
2024/4/20
无菌检查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学验证实例
方法: 中国药典相关微生物程度检验法方法验 证试验。
2024/4/20
无菌检查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学验证实例
30
第30页
详细操作方法
菌液制备: (1)取经37℃培养18~24h,金黄色葡萄球菌 、大肠埃希菌、枯草杆菌肉汤培养物 1ml+9ml盐水,10倍稀释至10-5 ~10-7,细菌 数约为50~100cfu/ml,做活菌计数备用。
2024/4/20
无菌检查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学验证实例
20
第20页
供试液制备:每2支以100ml生理盐 水溶解,混匀备用。
薄膜过滤:将要求量供试品按薄膜 过滤法过滤,冲洗,每次50ml,在最 终一次冲洗液中逐一加入试验菌少于 100CFU。按要求将培养基直接加至 滤筒内。天天观察并统计结果。
无菌检查方法验证方案
![无菌检查方法验证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a5f685bc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0c.png)
无菌检查方法验证方案无菌检查是用来验证产品的无菌性的方法。
无菌性是指产品中不存在可繁殖的微生物。
无菌检查的目的是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和质量,避免由于微生物污染而引起的感染或降低产品的有效性。
1.检测方法的选择:根据产品的特性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无菌检测方法。
常用的无菌检测方法包括微生物限度试验、膜过滤法、直接刨片法和填充法等。
2.样品准备:根据产品的特性和要求,合理选择样品的采集方法和数量。
样品的采集应在无菌条件下进行,以避免外部微生物的污染。
样品的存储和运输也需要符合无菌条件。
3.控制样品:准备一批已知无菌的样品作为正对照,以验证无菌检测方法的准确性和灵敏度。
正对照的准备应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并进行相关记录。
4.负对照:准备一批已知含有可繁殖的微生物的样品作为负对照,以验证无菌检测方法的特异性和无菌性。
5.实验操作:根据选定的无菌检测方法,进行实验操作。
实验操作应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包括无菌操作台、无菌培养基和无菌器具的使用。
所有操作人员都应接受相关的培训和认证。
6.试验结果的解释和判定:根据实验结果,判断样品是否无菌,并根据相应的标准和规范进行判定。
试验结果的解释和判定应由经过培训和认证的人员进行。
7.系统的记录和存档:对于每一次无菌检测,应记录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和相关的数据。
实验记录应具备可追溯性,便于审核和查找。
所有记录和相关数据应进行适当的存档,以备将来参考。
8.系统的验证:根据无菌检测方法验证方案的内容和要求,对整个无菌检测系统进行验证,包括设备、物料和人员。
验证应由专业的第三方机构进行,确保验证结果的客观性和可靠性。
验证结果和报告应进行适当的存档,以供将来参考。
以上就是一个完整的无菌检查方法验证方案。
通过合理的无菌检查方法验证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可以确保无菌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无菌检查方法验证方案
![无菌检查方法验证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f21e88ac551810a6f5248652.png)
产品无菌检查方法验证方案无菌检查方法验证1.概述无菌检查是用于检查药典要求无菌的药品、医疗器具、原料、辅料及其它品种是否无菌的一种方法。
无菌检查工作量大、操作不规范、人员的知识匮乏、检查方法应用不当等都会导致试验失败,因此在对一个产品进行无菌检查之前应先对无菌检查方法进行验证。
2.验证目的2.1确认所用的无菌检查方法适用于“本公司所有无菌产品”的无菌检查。
2.2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准确性和重现性以及检查方法的完整性。
2.3通过对不同批次产品无菌检查的比较,对医用即无菌产品的生产全过程进行质量监控。
3.验证范围“本公司所有无菌产品”的无菌检查。
4.验证人员及职责验证委员会负责验证项目的确定;质控部负责该验证方案的起草及组织实施;验证小组负责验证方案的审批;质控部参与验证的实施及监督。
验证小组成员:5.文件准备和培训5.1检查验证所需的各类文件资料,应齐全;相关的文件草案是否已具备。
5.2培训参加验证人员需进行本文件及下述内容的培训:微生物知识、无菌检查及微生物检验操作培训。
6.验证条件及验证时间安排6.1验证条件6.1.1检验公用系统验证及仪器安装完成;仪表量器经过校验合格,且在有效期内。
6.1.2供试品3批①②③培养基及试剂:氯化钠:临用前配成0.9%浓度的溶液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批号:生产厂家:TSB 批号:生产厂家:6.1.3验证用菌株:微生物培养基质控品(来源:杭州微球科技有限公司)金黄色葡萄球菌【CMCC(B)26003】菌种传代次数铜绿假单胞菌【CMCC(B)10104】枯草芽孢杆菌【CMCC(B)63501】生孢梭菌【CMCC(B)64941】白色念珠菌【CMCC(F)98001】6.1.4无菌检验仪器及相关设备压力蒸汽灭菌器型号:编号:生化培养箱型号:编号:霉菌培养箱型号:编号:超净工作台型号:编号:6.2验证时间验证小组提出完整的验证计划,经批准后实施,整个验证活动按下面时间安排完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菌检查方法的验证无菌检查方法是为了检查药典要求无菌的制剂及其他制品是否无菌而建立的试验方法,是作为无菌产品批放行的重要依据及药监部门对无菌产品质量监管的一个重要项目。
因此如何确保无菌检查方法的准确可靠至关重要,而检查方法的验证是保证检查结果的公正、科学和准确的基础,因此各个主要国家的GMP或药典都对无菌检查方法的验证提出了严格的要求,2010版中国药典对分析方法验证和检查的要求也有大幅度的提高,同时也是GMP检查中检查的重点和容易发现问题的区域。
验证要求与方法无菌检查方法验证一般分为前验证和再验证两种。
前验证,也称预验证,指在无菌分析方法正式使用前,按照预定验证方案进行的验证。
如果没有充分的理由,任何检查方法必须进行前验证。
再验证,指某一检查方法经过验证并在使用一段时间后进行的,旨在证实已验证状态没有发生飘移而进行的重新验证及对检查方法进行修订、改变时进行的验证。
通常一个无菌产品的检查流程为:首先基于产品的剂型、溶解度等性质,按照药典的要求确定是否需要进行前处理;然后根据产品的特性是否有抑菌性,确定是否需要增加去除产品抑菌性的方法;最后验证整个检查方法中用到的一切及试验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包括样品的预处理方式、检查过程、培养条件等均不影响样品中微生物的生长。
这里,验证的重点环节包括:前处理方法直接影响后续步骤的效果和重现性,应是验证的重点。
供试品中抑菌活性的去除是当前验证工作的重点,尤其强调应充分验证供试品本身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具体的验证方法如下:菌种的选择无菌检查方法验证中通常选择以下6种试验中常用的控制菌的标准菌株,它们分别代表不同类型的菌种:枯草芽孢杆菌[CMCC(B)63 501]代表药品中常见的污染菌——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CMCC(B)26 003]代表革兰阳性菌、生孢梭菌[CMCC(B)64 941]代表厌氧菌、大肠埃希菌[CMCC(B)44 102]代表革兰阴性菌、白色念珠菌[CMCC(F)98 001]代表酵母菌、黑曲霉菌[CMCC(F)98 003]代表霉菌。
菌液的制备接种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枯草芽孢杆菌的新鲜培养物至营养肉汤培养基中或营养琼脂培养基上,接种生孢梭菌的新鲜培养物至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中,30~35 ℃培养18~24h;接种白色念珠菌的新鲜培养物至改良马丁培养基中或改良马丁琼脂培养基上,23~28℃培养24~48h,上述培养物用0.9%无菌氯化钠溶液制成每1ml含菌数小于100cfu的菌悬液。
接种黑曲霉的新鲜培养物至改良马丁琼脂斜面培养基上,23~28 ℃培养5~7天,加入3~5ml含0.05%(ml/ml)聚山梨酯80的0.9%无菌氯化钠溶液,将孢子洗脱。
然后,采用适宜的方法吸出孢子悬液至无菌试管内,用含0.05%(ml/ml)聚山梨酯80的0.9%无菌氯化钠溶液制成每1ml含孢子数小于100cfu的孢子悬液。
样品的前处理无菌产品中每个成分应该是均匀的,因此只要确定在验证的方法中,按所需的总接种量即可,而不必像样品日常检测中按规定的容器数取样。
如果制备样品时需要使用溶解剂、稀释剂、助溶剂、破乳剂等溶剂,需要确保这些溶剂是有效的,并且其使用对微生物生长无影响;或者制备过程中需要对样品进行加热助溶、离心等操作时,需要确保加热的温度、离心速度和离心时间等对微生物生长或分布无影响。
不需前处理的样品免做。
消除样品抑菌性的方法无抑菌性样品的验证方法:依据产品溶解性和微生物限度选择合适的中性稀释剂溶解和稀释,用直接接种法验证,常用中性稀释液或淋洗液。
对于具有抑菌性样品的验证方法,首先确定样品的抑菌作用(抑细菌、真菌试验验证),选择敏感标准菌株对供试品抑菌活性去除效果检查(阳性菌回收试验)。
常用的消除样品抑菌活性的方法如下:稀释法:利用降低供试品的相对浓度,将样品稀释至最低抑菌浓度下进行。
如:取规定量的样品溶液至较大量的培养基中,使单位体积内的样品含量减少,至不含抑菌作用。
薄膜过滤法:利用体积差异分离,通过薄膜过滤,微生物被截于滤膜,培养薄膜观察有无微生物生长。
通常薄膜孔径应不大于0.45μm,直径一般为50?mm,若采用其他直径的滤膜,冲洗量应进行相应的调整。
滤器和滤膜在使用前采用适宜的方法进行灭菌。
使用时应保证滤膜在过滤前后的完整性。
水溶性供试液过滤前先将少量的冲洗液过滤以润湿滤膜。
油类供试液其滤膜和滤器在使用前应充分干燥。
供试液经过滤膜过滤后,若需要用冲洗液冲洗滤膜,每张滤膜每次冲洗量为100?ml。
总冲洗量不得超过1000ml。
化学中和法:利用化学(生物)专属性灭活,常用中和剂或灭活方法有:对氨基苯甲酸、卵磷脂、聚山梨酯-80等。
对化学中和剂不敏感的样品,用酶中和,如β -内酰胺酶。
联合使用:将以上两种或几种方法组合运用,以消除样品的抑菌性。
适用于抑菌作用较强的中西药制剂。
其次按照以下要求制备3组样品:样品组:选择以上适当的方法中和样品,加入少量验证微生物(接种量少于100?cfu)。
对照组:0.1%蛋白胨或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加少量微生物(接种量少于100?cfu)。
阳性对照组:将试验菌株直接接种于培养基中(接种量少于100cfu)。
最后结果分析如下:样品组与对照组微生物生长数量相似,表明中和剂的中和方式有效消除了样品的抑菌性(即有效性),如果对照组与阳性对照组的微生物数量相似,表明样品预处理、消除样品抑菌性的方法、检测程序和培养条件等均不影响微生物生长(即无毒性)。
样品如无抑菌性,省去对照组试验,样品组与阳性对照组直接比较。
样品组微生物生长数量不及阳性对照组微生物生长数量,表明样品的预处理、试验用器具材料、培养条件等方面存在对微生物生长不利的因素。
为考查验证方法的稳定性和重现性,验证至少需3个不同批次的同类样品,分别进行3次验证试验。
无菌检查方法验证试验设计薄膜过滤法:按照药典的要求取每种培养基规定接种的样品总量按薄膜过滤法过滤、冲洗,在最后一次的冲洗液中加入小于100cfu的试验菌,过滤。
取出滤膜接种至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或改良马丁培养基中,或将培养基加至滤桶内。
另取一装有同体积培养基的容器,加入等量试验菌,作为对照。
按照药典的要求的温度和时间进行培养。
直接接种法:取符合直接接种法培养基用量要求的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8管,分别接入小于100cfu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枯草芽孢杆菌、生孢梭菌各2管;取符合直接接种法培养基用量要求的改良马丁培养基4管,分别接入小于100?cfu的白色念珠菌、黑曲霉各2管。
其中1管接入每支培养基规定的供试品接种量,另1管作为对照,按照药典的要求的温度和时间进行培养。
结果判断同对照管比较,如含供试品各容器中的试验菌均生长良好,则说明验证通过;如含供试品的任一容器中的试验菌生长微弱、缓慢或不生长,验证失败,应采用增加冲洗量、增加培养基的用量、使用中和剂和灭活剂、更换滤膜等方法,消除供试品的抑菌作用,重新进行验证。
新GMP检查重点首先要检查方法验证方案设计的科学性和完整性,是否有与药典方法相悖的地方,尤其是产品本身的抑菌性,检查方法的选择,是直接接种法还是薄膜过滤法等。
无菌检查方法验证的硬件是否具备及是否已经进行了相关的确认。
如使用黑曲霉菌是否具有生物安全柜并进行确认,无菌室的确认及日常监测,培养箱的型号及数量和进行确认的情况等,智能集菌器、全封闭无菌试验过滤培养器的型号、性能,滤膜是否符合规定等。
验证中各个环节有关数据的真实性,如产品本身抑菌性试验数据,菌种回收率和培养基适用性和灵敏度检查数据,菌种的传代、销毁和使用记录,无菌检查操作记录、培养记录等。
无菌检查中偏差的处理是否真的找到了根本原因,是否在没有确切的原因前就对样品重新检查并依据新的检查结果放行产品。
验证的方法与无菌检查操作规程和无菌检查记录是否完全一致,如操作步骤、检查方法、检查环境、试验耗材均需与实际检查操作规程及验证过程完全相符。
为了考查验证方法的稳定性和重现性,验证时是否至少采用了3个不同批次的同类样品,分别进行了3次验证试验。
使用新的滤膜或过滤器(不同厂家或批号、型号)是否重新进行样品试验组、蛋白胨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的验证确认。
除非样品不能采用过滤的方法(难溶解),企业是否采用全封闭的薄膜过滤法。
菌液的保存条件和保存期限是否符合药典的要求,对于黑曲霉孢子悬液是否有验证的资料。
无菌检查的注意事项培养基的适用性检查包括培养基的无菌性检查和培养基的灵敏度检查。
中国药典附录中规定的检验数量不包括阳性对照用样品量,虽然附录另处有专门说明,仍然容易忽略。
无菌检查时应强调“检验数量”,主要是保证试验结果的代表性,而阳性对照试验和验证时仅须满足“检验量”总量要求即可,以保证试验结果的可靠性,验证试验可以由此减少大量的样品;工作菌株的传代次数不得超过5代,以防止过度的传代增加菌种变异的风险。
这里“代”的定义是指,活的培养物接种到微生物生长的新鲜培养基中培养,任何亚培养的形式均被认为是转种或传代一次。
菌液加入,按规定应在最后一次冲洗液中加入阳性菌液,主要是考虑过滤器的有效性。
过滤器的有效性应由提供企业控制,用户可采用适当方法抽查(如检查阳性菌液通过滤筒的流出液)。
实验室菌种的处理和保存的程序应标准化,以尽可能减少菌种污染和变异。
试验时菌悬液并不是只要活的菌体就行,而是要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所以菌悬液存放时间不能太长。
菌液制备后若在室温下放置,应在2?h内使用,若保存在2~8℃,可在24?h内使用。
黑曲霉孢子悬液可保存在2~8℃,在验证过的贮存期内使用。
薄膜过滤法采用大样品量集菌的方法,具有代表性,不易漏检,仪器操作相对简单。
该系统是全封闭过滤系统,避免了操作过程中外源性微生物的污染,对试验结果的可信性影响较小。
因此无菌试验采用薄膜过滤法还是直接接种法并不依赖于验证结果,而是取决于样品的特性,如能采用过滤的方法均应采用薄膜过滤法检查。
若样品含有抑菌成分,当采用薄膜过滤法时,应先将供试液稀释后在过滤,这样可以减少滤膜对样品的吸附,减少冲洗量,进而减少微生物的损失或伤害。
无菌检查应作为稳定性考察的项目进行,以便对产品有效期的制定和合理的确定储存条件提供重要的依据。
阳性结果的调查:在无菌检查中必须小心防止任何可能污染样品的行为。
一旦发现微生物生长,该批产品就被判断非无菌,必须进行调查。
只有可以造成微生物生长的明确原因被找出,方可认为最初的阳性测试结果无效。
只有确定且书面记载的证据清楚地证明污染发生在测试过程中,方可进行重新测试。
如果已有证据不明确,产品也必须按照不符合无菌需求的产品那样拒绝放行并报废。
在综合考虑所有与产品制造和样品测试相关的因素后,必须汇总成为书面的调查报告,涵盖确切的结论和整改措施。